1月20日消息,快播科技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作為唯一擁有“快播”商標及品牌所有權的企業,近期未曾發布任何“快播播放器”新版本,AppStore至今也未曾上線過快播官方版本。
快播科技稱,近期網絡上出現《快播正式回歸》等系列文章,內容嚴重失實,嚴重侵犯快播科技合法權益。相關文章宣稱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在AppStore和各大Windows應用商店發布了“快播播放器5.0”,並強勢捆綁多款遊戲軟件、強制彈出廣告等。
以下為快播聲明原文:
關於《快播正式回歸》等系列文章嚴重失實聲明
近期網絡上出現《快播正式回歸》等系列文章,內容嚴重失實,嚴重侵犯我公司合法權益。相關文章宣稱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在AppStore和各大Windows應用商店發布了“快播播放器5.0”,並強勢捆綁多款遊戲軟件、強制彈出廣告等。
我公司正式聲明,作為唯一擁有“快播”商標及品牌所有權的企業,近期未曾發布任何“快播播放器”新版本,AppStore至今也未曾上線過快播官方版本。
感謝廣大用戶對快播團隊及產品的關註和支持。在符合國家相關法規、政策的前提下,快播公司如有新產品或更新快播播放器新版本,將以官方網站公布為準。
特此聲明
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月20日
http://www.xcf.cn/syms/tt/201702/t20170221_779544.htm
2016年,马云成了零售业的兴奋剂,哪怕只是扭扭捏捏地沾上一点边,就能令疑被收购对象的股价异动,拉动整个“新零售”“马云”“阿里巴巴” 概念板块都跟着普涨。
三江购物自从抱上阿里这个大腿,股票连续14个工作日涨停,短短一个半月,股价从维持了一年的12块每股左右拉升到最高54.96元每股,涨了约4.5倍。
在业内传闻大润发和阿里密谈的这两个多月里,高鑫零售的股价来了两波拉升,1月后从45度切换到60度进入快速拉升。
那个誓要做到电商第一梯队的大润发,真要倒向阿里怀抱吗?
大润发迷局
大润发的上市主体实为高鑫零售,它的亲爹是传统零售巨头欧尚。
高鑫零售正在和阿里密切洽谈,从多位零售行业人士的爆料中,亿邦动力网基本可以确定这一事实,只是洽谈显然还没达成最终意向。
据凯度数据机构检测显示,截至2016年12月,高鑫零售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为7.8%,高于第二名华润万家的6.2%、第三名沃尔玛的5%、是第四名家乐福的两倍多。
高鑫零售也是目前传统零售中保持大部分时间正增长的极少数之一。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财报数据显示,高鑫零售前三季度营业额为773.19亿元人民币,增幅4.4%。期内实现盈利20.80亿元,增幅2%。
同时,大润发也是极少数维持高频开店而不是疯狂关店的传统零售之一,据《联商网》统计,截止2016年年底,大润发在中国全年新开门店31家,门店总数达到365家,19年来仅有潍坊潍一广场店由于物业原因关闭。
但不可逆的是,已改变的,被电商重塑了的用户消费习惯,大润发门店并不能满足。
凯度消费者指数截至2016年12月的12周数据显示: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同比销售额增长2.2%,现代渠道(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只增长0.5%,电商通路仍然保持了50%的同比增长。
其中,大润发在全国范围内的渗透率有所下降,在大润发主战场省会级市和地级市的顾客有所流失。
作为大润发旗下断臂自救的电商B2C飞牛网,在当前流量红利结束的大背景下,继续烧钱做规模的路径已异常艰难而渺茫。
去年上半年,飞牛网也试图寻找外部融资,跟多家投资机构接触,计划融资5-7亿人民币,缓解烧钱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财报压力,但最终无人接盘。资本看好独立B2C平台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最终,高鑫零售追加了10亿人民币投资,用以维持飞牛网未来两年的发展。同时,高鑫零售下调了飞牛网全年增长目标,将原目标5-6倍调整为全年实现3-4倍增长。
在电商业务上,高鑫零售确实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公开资料显示,高鑫零售旗下飞牛网已获得三轮来自母公司的投资,共20亿人民币。
“这两年中型平台电商非常危险”一位电商平台小巨头创始人称,在资本冬天,持续烧大钱无法短期内止亏的商业模式有可能随时猝死。
阿里焦虑
让所有人只可仰望的阿里,也有难以为外人道的焦虑。
2017年1月24日晚,阿里公布2016年第四季度财报,集团当季收入同比增长54%,达532.48亿元人民币。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达465.76亿元人民币。受财报利好,阿里巴巴股价应声高开4.8%。
面对这样一份强势成绩单,作为在阿里平台玩耍的商家,似乎只能默默计算自己为阿里财报做出的贡献。其实这份漂亮的成绩单里透露了一个极易被忽略的危险数据。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活跃买家净增长人数在快速下滑。
亿邦动力网观察到,2016年阿里零售活跃用户增长进入快速下滑,全年新增用户跌破千万,Q3新增人数只有500万,Q4只有400万人。过去三年,阿里活跃买家净增长人数有一个明显的高速增长后高速下滑的过程。2014年Q3当季新增买家2800万为高峰,之后总体增速进入下行通道。
新增用户快速减少后,阿里上个季度对外宣布不再公布GMV。全网流量进入存量市场,作为领头羊的阿里早已洞察这一天的到来。
阿里早早开始布局数字文娱、阿里云等新增业务,2015年先后入股了光线传媒,收购了优酷。这两块业务也是目前阿里增速最快的新动力,2016年四季度云计算同比增长115%,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同比增长273%。
在合纵连横寻找新动能的同时,阿里的零售业务也通过提升广告价格、增加广告收费形式,提升了平台整体的网络营销收入。
阿里在四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中称,中国商务零售业务的增长主要由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带动,同比增长47%,高于零售业务的销售收入增长。2016年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直播、淘宝头条、二楼视频等内容产品,阿里正在竭尽所能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品牌和商家在阿里平台投入更高的营销支出。
但商家在阿里平台更高的营销投入能换来同量级销售的增长吗?
亿邦动力网从天猫平台多家头部、腰部品牌商了解到,2016双11以及全年,品牌在阿里平台的销售投入越来越贵,但流量却并没有同比的涨幅,更有流量严重下滑者。
2016年双11天猫互动城的价格比去年涨了三倍,一环价格600万,相当于北京一套房。但参与的商家普遍遭遇了流量恐慌,双11当天一位类目TOP前五的商家称“整个类目的流量下滑在20%,相比去年同时段个别时段负增长,整体流量比预期差了一倍。”
阿里主营零售业务增长怎么办?新的可拓展类目还有哪些?
跨境进口火了一把,但在大的不明朗监管政策下已不再有大期待;生鲜、商超等快消品是个高频低客单价、低毛利高履约成本的劳苦生意,跟京东PK了一年的猫超模式根本追不上对手的步法,京东快消品老大冯轶更是明确表态,要三年内结束快消品之战;出口业务阿里收购了Lazada等往东南亚渗透。
但在流量天花板之下,阿里零售既有的这套打法都已难有奇效,国外市场的开拓长路漫漫。
阿里急需对现有商业模式的突破和变革。
最坏的时候 最好的时候
互联网人口红利已彻底告别最优市场,颠覆式技术创新正在酝酿。在零售的存量市场,传统零售们慌张学习电商交了学费后,开始正确认识到电商技术是一项先进生产力,但受自身基因、时间窗口所限,已无法完全获取这项技能。
高鑫零售是传统企业坚决转型电商的先锋,由董事长黄明端直接主导,目标是5-7年做到500亿,烧个30、40亿,成为电商前三。
截至上半年,飞牛网拥有注册会员超过1530万人,半年内活跃会员超过320万。可参考的行业数据是,阿里截至2016年底中国零售平台的移动月活跃用户为4.93亿人,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约1.987亿人,唯品会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活跃客户数为2300万人。
要跻身主流电商梯队,飞牛网还要好几年好多钱烧用户。
但电商时代早已变了,流量贵的令人发指。阿里也急需要开拓线下市场,寻找新的增量。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6年10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0.77亿户,新增用户为个位数。据亿邦动力网跟踪观察,京东、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在2016年为了流量使出了浑身解数,京东全面推进开普勒计划,与今日头条、美柚等众多移动流量入口达成战略合作,为流量通道提供电商货品、配送、运营等能力。
一方面通过直播、头条、短视频等内容产品引流、激活用户留存,抢占用户时间。另一方面,阿里也在整合旗下娱乐入口如优酷、UC等流量。阿里双11前的潮流盛典就推出了直播的边看边买形式,尽管效果非常惨淡。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线上和线下都有各自触达用户、满足用户的优势和缺陷,纯线上不是万能颠覆替代线下的,纯线下的老一套也早已不能满足互联网升级消费认知后的用户需求。
阿里和传统零售们终于可以坐下来一起谈一谈。
承认了谁都不可能以线上或线下单一的能力持续高速增长,奔跑向未来零售。联姻嫁接延展彼此的能力象限成为最精明的选择。
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不再执着改造线下,而要“与线下零售商共同重构传统业态,创新用户消费体验。”
传统零售们也不再执着自己做电商,成为能与阿里叫板的存在。
门当户对的烦恼
大润发和阿里,无疑是各自阵营最门当户对的两个代表势力。
截至北京时间2月13日,阿里巴巴上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102.36美元每股,市值2225亿美元,市盈率33.64。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营业收入为1438.48元人民币,净利润366.88亿人民币。
高鑫零售当前股价为每股7.99,市值762.22亿,市盈率26.14。2015年高鑫零售销售额964.14亿元,净利润为24.43亿元。高鑫零售股东法国欧尚2016年位列世界500强第144名,年营业收入601.58亿美元,年增速-15.2%,利润5.74亿美元,年增速-24.5%。
高鑫零售上市招股书中股权结构
(图注:高鑫零售2016年中期财报中主要股东所持股份)
都是大玩家,阿里要参股大润发,需要准备多少银两?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高鑫零售2016年中期财报显示,其最新股权结构与上市之初基本一致(吉鑫对高鑫零售的控股由最初的51.94%略减少到51.0009%),两大主要股东仍然为法国欧尚和台湾润泰。润泰系直接间接共持有高鑫零售约41.18%,欧尚间接持有约26.01%,不再直接持有高鑫零售股份,两者共持有高鑫零售约67.19%股份。
相比上市之初,欧尚持有高鑫零售的股份有所减少,但仍然为第二大股东,所持股份市值约198.25亿港币。
亿邦动力网观察到,阿里过去一年阿里在零售领域有8次资本活动,基本的做法是要成为大股东,有重要话语权。阿里投资三江购物花了21.5亿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最高出价是282.33亿元入驻苏宁云商,占股19.99%,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阿里似乎偏爱做二股东。
目前高鑫零售的市值为762.22亿港币,阿里要想获得二股东地位,至少需要约200亿港币。从资金上看,阿里不差钱。
阿里2016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阿里集团有自由现金流49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5亿元人民币,短期投资1340亿元人民币。
问题是,一个正炙手可热风光无量,意图笼络旧势力彻底执掌天下;一个硬气坚挺势力盘根,坚决求变拥抱未来。这样的新领袖和老干部,注定谈判势必艰难,利益的平衡点极达成难。
大润发和欧尚,二者都深耕零售数十年,各自在电商领域都有多个布局,均不可能单纯套现离场。当初欧尚和大润发两个品牌合并上市时,内部两大股东就经历过一番艰难的谈判和利益分割。上市后欧尚和大润发也由两个独立的团队各自运营,欧尚方面为Mercier任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大润发方面由黄明端任执行董事兼大润发中国主席。
但欧尚和大润发两个品牌在产品联合采购、共同营销等具体业务上又有参杂的复杂关系。阿里要跟两个强势大股东求同存异,分割清楚利益,欧尚又是个家族背景不主张上市的企业,不但是技术问题,也是谈判的艺术。
愿意和阿里喜结连理的那么多,阿里还有耐心和大润发来一场长跑的恋爱吗?
可借鉴的是,阿里以每股15.23元入驻苏宁云商时,苏宁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二者互相持股。
因此,亿邦线人推测,如果阿里与大润发最终谈成,很可能采用阿里+苏宁或沃尔玛+京东模式,互相持股,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收益。
谁是下一个标的物
在阿里新零售的大布局里,深度持有线下零售门店资源是重要一步。
从阿里之前的投资并购和业务布局看,阿里偏爱具有区域密度,具有一定电商基础能力的传统零售企业。苏宁、银泰、三江购物都是最先拥抱电商的先锋,自身完整的做过一波电商,对电商的认知和电商的基础运营能力都已与主流电商接轨。
此类企业,在价值和方向上能与阿里达成一致,当阿里将海量互联网用户流量导入时,也具有流量的承接和转化能力。
如最新投资的三江购物,为浙江省最大连锁超市,拥有门店160多家,主要覆盖宁波市区及郊县,覆盖杭州、金华、台州、舟山等市。其电商渠道有自主经营的B2C网站三江购物,入驻了京东到家。
据了解,三江购物此前投资2亿元设立了生鲜配送中心,有配套约1400多万元的冷链车集中配送。目前,三江购物的电商业务支持门店自提和送货上门,支持当日达物流配送。
阿里入主后,淘宝便利店在宁波正式开城,与三江购物直接合作,提供“1小时送达”。上个月,盒马鲜生在宁波的首个门店开业,首次向省外扩张。业内广泛传言,阿里投资三江购物后组建的新公司宁波泽泰为盒马鲜生宁波店的运营主体。
相比较,高鑫零售算是一个极符合阿里标准的标的物。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高鑫零售不但市占率在零售里第一,且很早开始全力投入做电商。截至去年6月底,高鑫零售共有421家门店,其中68.6%为租赁店,30.9%为自有物业门店。旗下B2C飞牛网已有千万级别的活跃用户,还入驻了拼团社交电商拼多多、百度外卖、美团等电商平台,与国美在线打成了流量和供应链战略合作。
(图注:高鑫零售旗下有四个电商品牌:飞牛网、莆田网、校呵呵、欧尚酒窖)
欧尚酒窖、莆田网是高鑫零售旗下由欧尚方面运营的两个独立B2C网站,莆田网主要面向来华工作的国外工作人员提供生鲜等中高端食品,每年保持50%的增长速度。欧尚酒窖是基于欧尚原有葡萄酒供应链的酒类电商B2C。
大润发方面,除了飞牛网,还投资了专门探索O2O业务的上海地奇网络,主要运营校呵呵和发到家两个移动产品,针对校园和社区提供O2O服务。高鑫零售2016年中期财报显示,已有35家大润发门店参与O2O项目,覆盖华东区外23个省。
从能力来说,高鑫零售拥有多种电商复合能力。
最特别的是,与三江购物不同,高鑫零售的门店整体较分散,集中度最高的为华东地区。优势在于大润发的门店主要布局在三四线城市,只有26%位于一二线城市,45%位于三线地级城市,22%位于四线县级城市,7%位于五线乡镇。这对阿里期望渗透三四五线以及农村市场的大目标来说,极具吸引力。
据了解,截至2016年6月底,大润发有346家门店,其中华东地区126家、华南地区73家;欧尚有75家门店,华东区47家,其他地区均不到10家。
其次,大润发构建的2B供应链O2O在零售领域非常有特色。据亿邦动力网了解,大润发此前的门店发货思路基本是一个省一个区域仓,不但给飞牛网的用户发货,还面向该区域的便利店、夫妻店提供2B的供应链配货。一个店可以覆盖周边10公里之内的20家便利店。
这套逻辑,如果在阿里主导下运作,有流量入口做整合利器,如果形成集合直采,规模化效率将在快消品领域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一位大润发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大润发的核心战略是新零售。4月,大润发将在全国门店上线门店周边三公里1小时极速达业务。想到阿里与三江联手后率先在宁波上线淘宝便利店1小时速配业务,似乎可以感觉到,阿里和大润发的这场传闻快水落石出了。
新零售真面目
阿里提出了新零售,大润发们附和着要做新零售。而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亿邦动力网观察发现,阿里新零售目前的实践路径有两条主线:生鲜商超为主的快消和服饰为主的百货。
对快消品类,阿里是到家到店双管齐下。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一派是持互联网思维直接开店,针对互联网用户,只接受支付宝结算,线上线下会员天然互通,自主研发的一套门店拣货配送体系实现最高效率的周边30分钟到家。
(在淘宝便利店覆盖区域的用户,打开淘宝首页会自动显示淘宝便利店入口,不在覆盖区域的用户则看不到该入口。)
另一派是三江购物+淘宝便利店模式,通过一套互联网的到家系统和三江购物的线下门店深度打通,实现用户的到家和到店多元化服务。据了解,日前杭州的叶氏兄弟果业也推出了“叶氏兄弟天猫旗舰店”实体门店,有水果业内人士透露,叶氏兄弟新开的此类店铺与阿里有关。
从投资易果生鲜单纯的电商、闪电购此类整合O2O的电商,到投资三江购物、盒马鲜生,阿里在快消品领域的布局越来越清晰,即通过资本实现深度的线上线下会员、支付打通,为阿里平台的互联网用户提供到店服务,而不再追求通过渗透线下用户实现线下用户的互联网化。因为,所有的用户几乎都成为互联网用户。
在百货上,阿里的喵街已隐退,原喵街老大郭大路也早在去年退休,部分喵街的业务并入阿里商家事业部。从最新的私有化银泰来看,阿里在百货上的举动不再是帮线下百货互联网化,而是在帮助互联网品牌开拓线下渠道的基础上,升级为品牌实现全渠道布局,满足互联网用户需求。
据了解,2016年2月,天猫成立新零售业务,打通线上线下,建立新零售品牌池(淘品牌),线下零售商从品牌池中挑选合作品牌,建立品类跨界+内容立体+复合陈列的实体店,实现线上线下时时同款同价,每周百款同步上新,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线下购物体验。
去年9月,阿里和素型生活合作的新零售模式第一个店在成都开业,该集合店有59个互联网品牌,汇集东方极简、茵曼、妖精的口袋、Aka等,涉及服饰鞋包、家居家纺、智能家居、数码科技等多品类商品。
一个新零售概念,阿里又出钱又贡献流量,图什么?
试想一下,当阿里拿流量和钱一个个拿下了传统线下的门店资源,又有线上最大零售渠道,作为一个真正掌握史上最大全渠道的大BOSS,所有的品牌都将围绕阿里中心。阿里还有优酷、UC这样的内容娱乐入口、1688这样的出口平台、口碑这样的餐饮服务入口、菜鸟这样的物流整合者,未来用户360度的消费数据都掌握在阿里手里,全社会商品的流通数据都将沉淀在阿里体系。
拥有了这些数据,一个所见即所得的未来零售场景,似乎就不再不可想象。
“比如你在北京,飞机起飞之前可以在京东下一个订单,买一瓶香水。你飞到了上海跟朋友去逛街,我们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够计算到在什么时间、哪个最佳结合点,通过无人车把香水送给你。可能那时你正跟朋友喝茶呢,无人车就悄无声息地跑到你身边,把香水给你了,甚至都不需要支付。”
这是不久前刘强东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未来零售的一个描述。不再需要留任何地址,随买随到,触手可及。
这样终极的体验建立在对用户全视角数据的实时获取,对零售供应链最高效的布局基础上。上飞机时候下单,下飞机时候送达,2个小时的飞机,得有2个小时可以送达的匹配供应链来支撑。
传统零售没有大数据积累和基因实现不了,电商没有全景数据和线下多元化立体的供应链布局也实现不了。
阿里如果都有了,营销的定价权、支付通道费、云计算服务费、数据报告售卖、C2B反向定制……
刘强东的那个零售终极梦想,就要被马云捷足先登了。
如今各大在線旅遊商的競爭與合作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攜程作為OTA(在線旅遊代理商)的“大家長”入股了藝龍、去哪兒、途牛和同程旅遊。各方競合的狀態有時讓人霧里看花。
有業內消息稱,同程旅遊將分拆成OTA業務的同程網絡,和旅行社業務的同程旅行社。其中,已經規模化盈利的同程網絡將會先行獨立上市,並不排除通過借殼的方式進入A股市場。而“同程網絡”可能與藝龍網合並,共同沖擊A股。
對此,同程旅遊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業務拆分為同程網絡和同程國際旅行社(集團)(下稱“同程國旅”)兩大板塊,已完成工商變更,拆分進展順利。目前外界關於同程旅遊與藝龍、途牛有關資本層面的傳聞並無依據。
分拆與架構調整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同程旅遊已經完成了分拆。3月7日,同程旅遊的實體公司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註冊資本減資,恰好減少了一半。這可能是將部分旅行社資產分拆剝離的動作。3月17日,同程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同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其註冊資本恰好是之前同程網絡公司減資的部分。同時,同程旗下的一系列公司也做了工商變成,一部分股東變成了“同程網絡”,一部分變成了“同程旅行社”。
對於分拆業務,同程旅遊是承認的。
同程旅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已經實施架構調整,將業務拆分為同程網絡和同程國旅兩大板塊,目前已完成工商變更,拆分進展順利。同程網絡板塊包括機票、酒店、火車票等業務及同程金服等,2016年實現凈利潤超2億元,同程國旅以休閑遊為核心業務,包括出境遊、郵輪、周邊遊、國內遊等業務板塊及景區、旅拍等。未來,同程旅遊將繼續用“匠人之心”打造讓用戶滿意的旅遊產品,該公司對資本市場也將繼續保持開放、歡迎的態度,願攜手廣大合作夥伴共同促進旅遊行業的繁榮發展,分享旅遊經濟“紅利”。
“從今年年初開始,整個同程旅遊的內部都在進行大調整,很多部門重新構建,比如把銷售、郵輪等業務獨立,而老年遊也有自己專門的團隊運作,根據最初的計劃還想要單獨運作一個‘媽媽遊’也就是類似‘親子遊’板塊。這一系列架構的重新設立也使得公司內部的人事也做了一系列調整,最近幾個月,同程內部都在做這些變動。”有知情者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上市的“玩法”
“做架構調整,必然與同程未來的上市有關,其官方承認的分拆就是為資本運作做鋪墊。”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
對此,同程旅遊透露,此次組織架構完成變更後,同程旅遊將適時推動“同程網絡”和“同程國旅”兩大板塊獨立IPO。
第一財經記者輾轉從業內、接近人士以及分析人士處多方了解到,同程目前分拆了“同程網絡”和“同程國旅”後,要同步實現上市是非常難的。尤其是同程基本的意願是在國內上市,那麽如果要登陸A股則對於公司的盈利有一定要求。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同程網絡”有望實現盈利,符合上市條件,而“同程國旅”則比較困難。
“同程旅遊之所以做分拆,就是要把可盈利的業務放到‘同程網絡’並可以及時推動該公司上市,而把難以盈利的業務放在‘同程國旅’,讓該公司以非上市公司的形式推動實質業務發展。如果不拆分,那麽由於這幾年OTA行業運作成本非常高,就會導致同程旅遊整體難以盈利以至於耽誤上市,所以就得分拆成兩家公司,保證其中一家盈利而先上市,另一家慢慢養著。”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既然同程網絡先行上市的可能較大,於是業界關於該公司的傳言也甚囂塵上。
昨日,有傳言稱,“同程網絡”有可能與藝龍網合並,共同沖擊A股。主要原因是同程和藝龍背後都有攜程和騰訊兩大股東。攜程是藝龍的第一大股東,騰訊是藝龍的第二大股東。同時,攜程和騰訊也是同程旅遊的重要股東。在藝龍2015年私有化之際,藝龍CEO江浩就曾經發內部郵件稱:“如果本次騰訊私有化藝龍成功,藝龍將繼續做大做強,在國內資本市場再度上市是我們的當然選項。”
對此,同程旅遊直言,同程旅遊各股東及同程旅遊管理層均支持公司適時進入資本市場。目前外界關於同程旅遊與藝龍、途牛有關資本層面的傳聞並無依據。
萬達的立場
在這場看似各執一詞的“羅生門”事件中,萬達似乎被忽略了,然而無論同程最後選擇何種上市方式,其實萬達才是關鍵資本方。
此前,萬達35.8億元戰略投資同程旅遊。同程當時的融資總額超過60億元,除了萬達之外,投資方還有騰訊產業共贏基金、中信資本等多家機構。這也是彼時國內OTA的單筆最大投資。隨後,同程國旅合並重組萬達集團旗下的北京萬達旅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萬達旅業”)。
同程旅遊進一步表示,去年10月,同程旅遊管理層完成新一輪對公司的10億元增資,包括萬達、攜程、騰訊在內的所有同程股東均支持同程旅遊的運作與發展。
“從上述資本關系可見,同程旅遊的股東包括了萬達、攜程、騰訊,雖然對於同程自己分拆兩大板塊獨立上市又或者是因為股東類似而可能與藝龍一起上市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邏輯性,但最值得註意的是,同程旅遊的大股東是萬達!也就是說無論同程最終決定用何種方式進行資本運作,都必須過了萬達這一關,萬達是起關鍵一票作用的。”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對此,萬達方面並未給予任何說法。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成立於2013年10月的萬達旅業隸屬於萬達文化產業集團,近年來,萬達旅業先後在湖北、北京、江西、安徽、深圳、青島、無錫、浙江、南京、湖南、昆明、廈門12個省市完成了對當地旅行社的12起並購,2015年營業收入120億元,2016年預期超過160億元。這幾年萬達非常推崇文旅業務,該公司主體業務正向文旅轉型,包括一度叫板迪士尼的萬達樂園等項目正加速發展,因此萬達很需要將旅遊產業形成線上線下閉環,這也是同程旅遊對其旅業發展的意義所在。
“然而對萬達而言,資本運作容易,但整合就不簡單了,期間也發生過一些旅行社糾紛事件。因此同程旅遊肯定會努力運作上市,但挑選那條路走,還得結合起自身狀況和看萬達的想法。”趙煥焱坦言。
今天樂視網召開了2016年度業績說明會。有投資人提問,樂視資金緊張,有傳言說樂視在賣地賣樓,是真的嗎?董事長、總經理賈躍亭對此回答道:非上市公司資金相對較為緊張,會視實際情況對個別資產進行合理安排,包括用以融資或者直接變現。
此外,針對為何樂視在外部融到了那麽多資金,仍然缺錢的問題,樂視回複稱,樂視的非上市體系主要承載了樂視生態中創新性業務的培育和孵化,大部分業務在開展早期需要不斷的投入才能得以更好的成長,所以融得的資金都用在了業務的發展當中。
2016年樂視網實現全年營收219.5億元,同比增長68.6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5億元,同比減少3.19%。
2017年1月份,樂視網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形式融資約168億元。不過,伴隨著這個融資,樂視資金鏈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尤其是今年3、4月份易到的資金問題,導致了樂視、易到與周航的口水戰。
以下是部分問答實錄:
問:賈總,作為一名資深的樂迷,能否解釋下,為什麽樂視從外部融了那麽多資金,還會那麽缺錢?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樂視的非上市體系主要承載了樂視生態中創新性業務的培育和孵化,大部分業務在開展早期需要不斷的投入才能得以更好的成長,所以融得的資金都用在了業務的發展當中。
問:請問賈總2017年有沒有個人增持樂視網的打算?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該事項請以公司正式發布的公告為準,謝謝。
問:賈總您好,目前停盤是由於什麽原因呢,和股權質押有很大的關系吧。另外關於樂視汽車方面,貴公司有什麽下一步的計劃和成果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目前停牌主要是在對樂視影業的資產註入事宜,進行關鍵的評估以及投資人溝通工作,待相關工作完成之後,公司將及時發布公告並申請複牌。 關於樂視汽車的事宜,並不是今天我們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的重點,請您後續關註樂視汽車方面的相關發布。
問:董秘你好,公司何時開股東大會確定送轉方案?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會在近日發布2016年度股東大會的通知,屆時請您關註具體信息。謝謝!
問:請問為什麽第一份2016年年報中會出現“666666”?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出現這樣的問題,實屬我們的工作失誤,年報的撰寫和校對工作均不夠嚴謹。在發現相關問題後,公司已經第一時間對相關責任人包括我本人進行了處罰,我們將吸取教訓,積極改正。
問:請問公司何時開盤?謝謝。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停牌,截至目前,公司與重組相關方及獨立財務顧問、審計、評估、法律顧問等中介機構積極推進本次重組的工作,重組方案公布後及時刊登相關公告並申請公司股票複牌。請及時關註公司公告動態!
問:好,關聯公司應收款的增加,是否被樂視控股調用?
答:投資者您好,關聯公司應收款的增加主要為經營性應收增加,期後關聯方回款也在合理的賬期內進行回款,不存在被樂視控股調用情形,感謝您的關註。
問:百年老店都是用信譽打造的,對客戶童叟無欺,認真服務。對合作夥伴和供應商應該合作雙贏,對競爭對手應該尊重合理競爭。現在經常能聽到樂視用戶得不到應有的售後服務,拿了供應商的產品而不履行付款義務,糾紛不斷。樂視硬件虧錢銷售擠壓競爭對手,雖然前兩年用了很少的錢辦了很多事發展很快,那都是欠了很多外債負債經營的結果。希望樂視能認真反思,盡快降低負債率,讓用戶用你的產品舒心,讓供應商給你供貨放心,讓股東睡覺安心。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您所反映的情況,我們非常重視,相關問題我們也在深刻反思,更重要的是做出積極的調整和應對,感謝您的建議,我們不僅相關采納,而且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
問:去年11月份股東大會您曾提到,由於遊戲收入毛利高收入增速快,會像樂視影業一樣裝入上市公司。請問今年是否執行?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相關的戰略目標和方向肯定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具體的實施時間,要結合標的本身情況、市場情況以及監管政策等多種因素綜合判斷。謝謝。
問:對於降低您在樂視網97%的股權質押到50%左右,將會有哪些舉措,是否會在二級市場增持樂視網股票?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對於降低我本人的股權質押率,一直在進行,相關的動作多少會受到市場波動等影響,但是並不會改變這一目標。
問:請問公司有無通過發行公司債券等形式進行募資的計劃?有無設立並購基金收購標的的計劃?
答:投資者您好,為了滿足公司長期發展的資金需求,公司不斷拓展融資渠道,公司不排除任何合法合規的募資方式,包括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等,始終促進公司快速穩定發展!同時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公司目前正在推進的有擬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含30億元)的公司債券,以及已經設立了深圳市樂視鑫根並購基金。感謝您的關註!
問:關於樂視美國,由於取消了的EcoPass服務,轉而提供樂視超級影視會員服務,是否意味著以後樂視美國的會員收益計入上市公司?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相關收入的確認均會按照相應的協議約定進行,保證公平公允。
問:請問賈總,樂視致新2016年除硬件外的大屏生態收入是多少?我們知道梁軍總說未來三年大屏生態收入要達200億元,除硬件外。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相關的財務數據信息,請您關註公司後續發布的定期報告細項,之前公司硬件外的大屏生態收入體量相對較小,在定期報告中公司尚未將其進行單獨列示,後續公司會根據相關財務數據的重要性進行單獨列示。謝謝。
問:請問賈總,易到司機提現的問題公司將如何籌集資金解決?是否只會解決北京地區的司機提現問題?另外有傳聞樂視正在謀求出售易到股權,是否屬實?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相關非上市公司的問題並不在本次業績交流會的範疇,關於易到的問題也請您隨時關註易到的官方發聲。謝謝。
問:2017一季度銷售費用大幅增長至8億多,是什麽情況?第二季度還會如此嗎?
答:投資者您好,銷售費用的增長主要是隨著公司業務發展,人員增加,人員工資、辦公及會議費增加,智能終端銷售業務發展使得物流及售後費用增加所致。 未來公司會對費用進行優化,相信費用的增長會得到一定的控制,感謝您的關註!
問:在未來一年里如何解決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問題?謝謝!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將加強運營管理,力求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均保持在與業務規模和公司實際情況相符的水平!
問:賈總您好!請問截止目前樂視網有多少付費會員? 單個付費會員價值多少? 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相關具體數據信息,公司會在後續的定期報告或者臨時公告中進行披露,請您屆時關註,謝謝。
問:和關聯公司幾十億的應收款,什麽時候能還?
答:投資者您好,和關聯公司的應收款,期後關聯方都在約定的賬期內正常回款,感謝您的關註!
問:公司承諾發布2016年年報的時候發布修訂後的樂視影業並購預案,結果又推遲。公司怎麽這麽不講誠信?我們都有資金使用的問題,麻煩管理層重視並盡快複牌。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2016年度報告已於2017年4月20日披露,而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相關審計評估工作正在推進過程中,標的資產預估值預計將會發生下調,但具體金額尚未最終確定。調整後的重組方案仍需與交易對方進一步溝通及確認。公司將在相關事項確定後召開董事會審議本次重組事項,披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報告書,並按照重大資產重組流程經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後複牌。您所提到的現實問題我們也非常關註,我們將盡一切努力盡快推進相關工作。請及時關註公司公告動態!謝謝。
問:一年多來樂視網動輒停牌很久,嚴重影響了資金使用,嚴重影響生活,麻煩公司管理層統籌考慮對投資者影響,盡快複牌,謝謝!
答:投資者您好:首先對由於停牌給您帶來的困擾表示歉意,為了保護廣大投資者權益,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公司在籌劃相應事項時必須進行停牌,請您理解,對您的理解我們深表感謝!您所提到的現實問題我們也非常關註,我們將盡一切努力盡快推進相關工作。請及時關註公司公告動態!謝謝。
問:請問楊總監,一季報中現金流巨量減少對公司後續經營有什麽影響,公司準備從哪些方面扭轉這一現象。
答:投資者您好,一季度現金流減少主要是公司一季度為對“4.14”活動備貨以及優化供應鏈合作關系,階段內加大資金支付所致,後續會通過銷售的實現回收該部分款項,感謝您的關註!
問:公司給客戶的賬期是多久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客戶的賬期,會根據公司不同的業務類型以及客戶的信用評級制定合理的賬期,感謝您的關註!
問:對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公司有何應對措施?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將加強運營管理,力求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均保持在與業務規模和公司實際情況相符的水平!
問:關於公司的股價下跌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否有進一步的增持計劃,因為在15年你減持後,曾承諾將會買回來,現在這個時機,是不是個好的時間點,即股份便宜又起穩定作用,還是根本因為沒有多余資金,沒有計劃,如果有,請問計劃運用多少資金?
答:投資者您好,2016年11月11日,公司收到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骨幹人員共計約10人的通知,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目前股票價值的合理判斷,計劃在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自2016年11月11日起至2017年5月10日止),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允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增持公司股份,增持總金額不低於3億元人民幣。本次高管增持是一個時間段內的計劃,需要根據參加的高管個人資金籌備情況等做以安排,公司會按照計劃及時積極推進,請關註我們的公告。謝謝對公司一直的支持和理解!!
問:請問賈總,能否透露下樂視汽車和易到用車的融資進展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相關非上市公司的問題並不在本次業績交流會的範疇,關於易到以及汽車的融資一直在順利的推進當中,相關問題也請您隨時關註他們各自的官方發聲。謝謝。
問:你好,賈總,現在公司面對現金流危機及信任危機,後續是否有進一步砍掉負擔業務的打算?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會對相關問題的發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將合理的適當調整策略,以保證整個樂視生態的發展更加健康和穩健,給廣大投資人以更好的回報。謝謝。
問:我是易到的司機,幹了3年了,錢已經兩個月提不出來了,都是血汗錢啊,請問易到有什麽問題嗎?傳聞易到將會融資,請問何時能有結果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相關非上市公司的問題並不在本次業績交流會的範疇,關於易到的問題也請您隨時關註易到的官方發聲。謝謝。
問:賈總,您怎麽看最近周航和易到樂視的爭執?您會放棄易到控制權嗎?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相關非上市公司的問題並不在本次業績交流會的範疇,此前的紛爭已經逐漸平息,近期易到將集中解決經營中發生的階段性問題,公司整體運營情況正在逐步好轉,關於易到的問題也請您隨時關註易到的官方發聲。謝謝。
問:樂視資金緊張,有傳言說樂視在賣地賣樓,是真的嗎?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非上市公司資金相對較為緊張,會視實際情況對個別資產進行合理安排,包括用以融資或者直接變現,具體情況請您以官方發布信息為準,謝謝。
問:關於樂視影業裝入上市公司的事項,現在進展如何?預計什麽時候可以完成?目前重組進展中遇到了些什麽問題?公司如何解決?
答:投資者您好!目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相關審計評估工作正在推進過程中,標的資產預估值預計將會發生下調,但具體金額尚未最終確定。調整後的重組方案仍需與交易對方進一步溝通及確認。公司將在相關事項確定後召開董事會審議本次重組事項,披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報告書,並按照重大資產重組流程經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後複牌。相關各方將盡一切努力盡快推進相關工作。請及時關註公司公告動態!謝謝。
問:請問更改公司銷售模式是處於什麽考量?現在報表中劇增的高額應收賬款讓我們對報表可信度產生很大疑問
答:隨著樂視生態體系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樂視生態產品更加豐富多元化,同時,隨著樂視品牌效應的樹立,樂視商城、樂帕經營規模日益增大,除了超級電視、樂視盒子,還承載了關聯方產品如樂視超級手機、酷派手機、樂視體育周邊產品等諸多產品,樂視商城、樂帕公司已成為承載整個樂視生態產品的網絡營銷平臺。基於對其未來發展戰略的考慮,決定由專門的團隊在生態體系內進行服務,以此更好的服務於整個樂視生態。 與關聯方的關聯交易遵循客觀公平、平等自願、互惠互利的原則,關聯交易價格參考與第三方交易的價格,並依據市場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並根據市場變動及時對關聯交易價格做相應調整。並給予關聯方一定的賬期,對於期末時點的的關聯方款項期後關聯方都在約定的期限內進行了結算,感謝您的關註。
問:請問賈躍亭先生,能否給個明確回應,樂視現在的資金鏈的真實情況是什麽?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處於快速發展時期,與處於同期發展階段的公司對資金的需求是類似的,需要大量的營運資金,是正常的業務發展需求導致。公司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其他投資者,同時運用多種合規籌資方式,使得上市公司資金更加充沛,儲備了資金資源,非上市體系部分公司的資金緊張問題也在快速的解決當中。感謝您的關註。
問:什麽時候資金壓力會緩解?
答:公司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其他投資者,同時運用多種合規籌資方式,目前使得上市公司資金更加充沛,儲備了資金資源,非上市體系部分公司的資金緊張問題也在快速的解決當中。感謝您的關註。
問:賈總你好,請問你的股權抵押平倉線是多少?
答:投資者您好!賈總目前的股權質押基本處於安全位置,特別是融創中國進入時明確要求,賈總還將持續降低質押率,增大安全邊際。
問:對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公司在未來一年內有什麽應對措施?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將加強運營管理,力求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均保持在與業務規模和公司實際情況相符的水平!
問:請問樂視影業的重組方案未確定為什麽要停牌?為什麽久拖不決,辦事效率不高?
答:投資者您好!目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相關審計評估工作正在推進過程中,標的資產預估值預計將會發生下調,但具體金額尚未最終確定。調整後的重組方案仍需與交易對方進一步溝通及確認。公司將在相關事項確定後召開董事會審議本次重組事項,披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報告書,並按照重大資產重組流程經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後複牌。相關各方將盡一切努力盡快推進相關工作。請及時關註公司公告動態!謝謝。
問:賈總,對於整個樂視遇到的資金困難,有沒有解決的時間表,您預計什麽時候將能夠完全度過這次震蕩?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處於快速發展時期,與處於同期發展階段的公司對資金的需求是類似的,需要大量的營運資金,是正常的業務發展需求導致。公司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其他投資者,同時運用多種合規籌資方式,目前使得上市公司資金更加充沛,儲備了資金資源,非上市體系部分公司的資金緊張問題也在快速的解決當中。感謝您的關註。
問:為何公司2016年四季度收銷售與提供服務產生的現金流入非常低,僅有收入的一半,遠低於前幾季度的水平
答:2016年公司為了拓展業務銷售渠道加大了調整了電視的業務銷售模式。逐步加大了有賬期的電視業務銷售渠道。因業務調整是在逐步展開,所以現金流與收入的對比關系在第四季度呈現出較大變動。業務模式目前在第四季度已經調整完成,如無其他重要因素影響,未來銷售商品現金流入與收入的對比關系將保持平穩。
問:截至去年底,樂視網已歸還20.68億元給賈躍亭。目前,樂視網是否有向賈躍亭先生再次借款,若有額度多少?
答:投資者您好,由於大股東承諾無償借款上市公司使用,但根據相關規定此部分借款上市公司仍然要計提利息並計入權益,上市公司將根據公司運營資金需求綜合考量是否借款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對公司利潤的影響,感謝您的關註。
問:借給樂視20億的資金,後續是否還會繼續無償借與樂視網
答:投資者您好,後續上市公司將根據公司運營資金需求綜合考量是否借款,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對公司利潤的影響(由於大股東承諾無償借款上市公司使用,但根據相關規定此部分借款上市公司仍然要計提利息並計入權益),感謝您的關註。
問:請問樂視集團欠供應商的貨款是否真正透明,有多少金額,預計何時,以何種方式支付完成?
答:投資者您好,上市體系外公司供應商欠款,將根據上市外體系公司與供應商之間達成的還款協議、還款節奏進行償還,感謝您的關註。
問:非標報告,發自內心想問有沒有通過關聯交易做虛假收入,誇大收入,欺騙投資者的行為? 希望能得到回複。夠坦蕩可以回複解決大家疑惑。默認是種很可怕的態度。
答:投資者您好,審計報告的強調問題主要是關於關聯方應收款,公司在實際經營中並不存在您提到的欺騙投資者的行為。感謝您的關註。
問:為何應收賬款的增長如此迅速
答:投資者您好,應收賬款增長主要是銷售收入增加導致應收款規模相應增加。感謝您的關註。
已進入縮衣節食階段的券業,還不時被降薪裁員等傳言挑動著神經。
8月8日,一則國泰君安研究所裁員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開。根據網傳版本,該研究所將對各研究領域現有編制進行統計和合理規劃;若未按時提交,板塊核定人數將以三人計算。目前,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已在內部進行辟謠,研究所官方也否認了裁員降薪的消息。而在業內分析師看來,消息是否屬實尚不清楚,但行業寒冬卻實實在在來臨,“大家應該都不太好過”。
裁員傳言再擾人心
一則來自國泰君安研究所“緊急通知”的截圖在網絡上傳開。從內容來看,通知主要針對各領域負責人進行各板塊人員情況摸底。但飽受裁員降薪消息困擾的券業,還是緊張了起來,“大所在大幅裁員”的消息四散開來。
根據上述通知的具體內容,要求國泰君安各負責人提供領域設置的目的、所在領域現有人員編制,以及未來合理的人員編制和理由,如覆蓋公司數量、新財富排名、傭金數量等,同時還要提供每個崗位人員的主要崗位職責。該通知中還稱,如果逾期提交,未來崗位核定人數將按三人計算。
伴隨該傳言,業界有關國泰君安研究所大幅裁員的討論也四起。有行業分析師就透露,國泰君安研究所去年以來的確有一批分析師離職,但在隨後也進行了團隊補充,目前整體人員配備情況還算充足。另有券商研究員分析,即便上述消息屬實,一個領域配三人應該只是初步標準,配置各領域實際人員時首席也會根據新財富排名、行業等情況提出不同要求。
國泰君安內部人士稱,該傳言出現後不久,黃燕銘在內部群中就發聲辟謠。黃燕銘稱,已關註到有人在微信里發布研究所裁員降薪的消息,“此屬純粹的造謠胡扯”。其表示,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對造謠、傳謠的個人、機構和媒體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隨後不久,國泰君安官方將此回應發送給第一財經。
有券商分析師稱,對該消息的真實情況目前業內仍有不少討論;但即便沒有裁員降薪,在當前的市場行情下,各家券商研究所“大家應該都不太好過””。
行業寒冬未見消退
對研究所人員摸底的通知,帶起又一輪券業裁員降薪的討論。行情低迷、凈利回落的背景之下,多家券商都開始針對薪酬和人員等采取措施,壓縮成本,應對行業寒冬。
根據本報此前報道,僅以上市券商來看,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行業分析師普遍預計,同比下滑幅度預計在15%至25%之間。根據經營月報統計,上半年凈利潤能實現正增長的上市券商或僅有2至3家。比數據更嚴峻的是券商當前所面臨的經營現狀。今年以來,市場行情持續下行,股債發行等同比也有所放緩,信用違約風險增加;券商各項業務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另外,券業監管保持高壓狀態,對創新業務開展等也產生一定影響。
與此同時,已有多家券商在薪酬和考核等環節進行調整,縮衣節食、開源節流。據業內人士梳理,目前已有券商直接采取全員降薪,亦有券商采取提高績效工資占比、執行績效獎勵遞延。甚至還有券商被曝出降低保代津貼,分期支付保代簽字費等情況。
除此之外,調整薪酬結構也是變被動為主動、壓縮成本的一條出路。國內某大型券商就對全業務條線進行薪酬結構調整,大幅提高業務部門績效占比,並將獎金發放比例與利潤目標完成直接掛鉤。另有大型券采取了修改業務部門薪酬制度、設置更高考核指標等方法,同時將經紀人客戶資產收歸公司所有。這些措施避免了硬性降薪帶來的人員流失,以及由此帶來的經營波動等。
調整人員隊伍在年內也較為常見。除直接裁員的措施外,還有市場消息稱,國內一家大型券商年內就開始試行崗位任職資本考核制度,對末位人員進行調劑。此外,亦有券商提高員工出勤考核,縮減人員編制,借此提高人均產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7樓提及
同叔咪最大受益人lor 從這方向諗就可以了, 唔係都當佢係...鬼叫佢受益
9樓提及
要跟都跟晒....唔跟的都唔會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