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晚,融創中國與佳兆業雙雙發布的公告顯示,融創將收購佳兆業在上海的4家項目公司股權及股東貸款,總價近23.75億元。由於融創未全面接盤,佳兆業美元債券出現下挫。
佳兆業價值5億美元、票息10.25%、2020年到期的債券價格重挫9.2%至64.8美分,收益率則飆升至22.7%。
佳兆業去年12月初先後傳出其於深圳的多個發展項目遭鎖定或限制,而自郭英成家族減持股權予主要股東生命人壽後,郭英成辭去公司主席,副主席兼執行董事譚禮寧及首席財務官張鴻光亦於12月底請辭。
郭英成的離去觸發公司第一宗違約事件--由匯豐借出的4億港元定期貸款融資須提前還款。這引發漣漪效應,佳兆業本月初未能如期償還一筆於2020年到期美元債券約2600萬美元的應付利息,並將延期至2月9日償付,倘公司屆時仍未能支付利息,其將成為首家離岸債違約的內房公司。至於4億港元定期貸款則獲得匯豐銀行免於追究的處理。
自從上個月起負面消息纏身後,佳兆業債券的價值一度縮水三分之二。不過在近幾個交易日中,債券價格有所回升。
Asia Investment Advisors Ltd主管Dilip Parameswaran向彭博通訊社表示,
海外債權人目前最大的關註點在於融創的介入是不是僅限於項目收購。如果是那樣的話,海外債權人將沒有太多的受益。
對於本次收購,融創中國表示,公司一直堅持區域深耕戰略,已經在所布局的京、津、滬、渝、杭等區域取得優勢地位,公司相信收購協議及項下擬進行的交易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在上海區域的市場份額,並鞏固公司在上海區域房地產市場的領先地位。因此,董事(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認為,根據收購協議進行收購事項及其項下擬進行的交易乃按正常商業條款進行,有關條款屬公平合理,並符合股東的整體利益。
而佳兆業方面則表示,經計及該等出售事項的總代價、股東貸款金額、項目公司的投資成本及相關交易成本後,估計該等出售事項的所得款項凈額將約為237493.7萬元,而集團將因該等出售事項錄得虧損約4390.4萬元。
佳兆業發言人Frank Chen表示,出售上海項是為了獲得流動性。
此前,市場曾傳聞融創擬接手佳兆業創辦人兼主要股東郭英成家族所持的佳兆業約49%股權。不過融創最終並沒有對佳兆業進行上市公司層面的股權收購,而是選擇了項目收購的方式。
佳兆業股票目前依然處於停牌之中,暗示可能會有更多的消息有待公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轉載自一財網,作者張流常,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佳兆業”,01638.HK)的一系列風波就此告一段落了嗎?沒有人可以打保票。
根據知情人的舉報和工商資料顯示,佳兆業當年在四川的發展背後,和周永康之子周濱的商業夥伴吳兵有著密切的聯系。
掘金爛尾樓
歲末年初,佳兆業陷入債務和人事動蕩。去年12月10日晚,佳兆業突然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創始人郭英成因健康原因辭任董事會主席及該公司授權代表等一系列職務。
2015年1月1日,佳兆業公告稱,未能償還匯豐銀行4億港元的融資貸款,雖然時隔幾天後匯豐銀行豁免了佳兆業提前還款的責任,但佳兆業早已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的債務風波。其間,該公司在深圳等地的多個項目被“鎖定”,一度有20多家金融機構“討債”。
第一財經客戶端記者1月30日從佳兆業內部人士處獲悉,融創中國(01918.HK)將全面接手郭氏家族在佳兆業的約49%股權。2月2日,佳兆業公告稱,金誌剛已辭任公司行政總裁職務,但會留任公司執行董事。這是佳兆業確認融創中國接盤之後,首個辭任的佳兆業高管。
2005年至2010年間,既是郭英成和佳兆業發展的黃金期、機遇期,也是郭英成本人遭遇司法風險最大的時期之一。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佳兆業“爛尾樓專業戶”的綽號傳遍江湖。近日,《第一財經日報》曾獨家披露,因為廣州中誠廣場收購案,佳兆業前董事長郭英成曾向 廣東省高級法院執行局原局長楊賢才行賄100萬港元。楊賢才因受賄罪身陷囹圄之後,郭英成卻置身事外,未受到任何追究,反而成為當年“中國最大爛尾樓”收 購案的獲益者。
轉戰四川
2010年,佳兆業時任總裁黃傳奇對媒體表示:“佳兆業確實做過一些爛尾樓項目,做得很漂亮。但現在我們不做了,爛尾樓搞一個三四年,一幫人陷在里面,而且天天打官司,這不符合佳兆業上市後的定位。”
黃傳奇同時解讀了佳兆業此後的戰略調整,“拿地”的重點將放在地級城市以下,其中就包括四川。實際上,佳兆業在四川布局已久。
四川佳兆業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四川佳兆業”)於2007年5月在成都錦江區成立,主營範圍便是房地產開發經營,註冊資本1000萬元。佳兆業旗下的佳兆業集團(深圳)有限公司為四川佳兆業唯一的法人股東,投資1000萬元。
第一財經客戶端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發現,四川佳兆業如今還是四川另外一家公司——四川天姿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四川天姿”)的大股東。
四川天姿成立於2006年9月,目前這家公司的法人股東有兩個,除四川佳兆業之外,便是外商投資企業香港安信亞太有限公司(下稱“安信亞太”)。安 信亞太的實繳出資額為600萬元,占比30%;四川佳兆業分別在2006年9月和2008年4月出資400萬元和1000萬元,占比70%。
四川天姿一度是成都乃至整個四川房地產業的佼佼者。
在四川媒體刊登的“2009年四川房地產綜合實力排行榜”中,四川天姿位居第13名。排在它前面的有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四川雅居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花樣年實業發展(成都)有限公司等企業。
神秘商人
據報道,四川天姿的前身起自神秘四川商人吳兵。有媒體報道,天姿置業曾和四川佳兆業合作開發項目。據多家媒體報道,吳兵和周永康之子周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第一財經客戶端記者此前從權威渠道獲知,周濱已於2013年12月1日被有關專案組帶走。另有媒體報道稱,吳兵在此之前已經失聯。
公開報道現實,2001年,吳兵的公司開始進軍四川房地產行業,成立中旭投資有限公司。彼時,周永康正是四川省委書記。多個消息源表明,周濱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開始進入四川,並與漢龍集團董事長劉漢等人相熟。有跡象表明,周濱與吳兵或許正是在這時期相熟。
在此之後,與劉漢相仿,吳兵的事業發展也如日中天。吳兵不僅在四川成立了多家公司,其觸角也伸向了北京,範圍是石油系統。工商資料顯示,北京中旭陽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控制人便是周濱及其家人,與吳兵所控制的“中旭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有了這幾層若即若離的聯系,佳兆業的一些業務發展也不斷引發外界聯想。
2005年,佳兆業開始介入中誠廣場收購案,隨後成為最後贏家;2008年,楊賢才事發,在隨後的判決書中,指明郭英成行賄楊賢才100萬港元;2009年,佳兆業在港交所成功上市,郭英成未受楊賢才受賄案影響。
在楊賢才的判決書中顯示,另有一家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曾向楊賢才行賄600萬港元,最終該企業因單位行賄罪被判處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因行賄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
郭英成雖然行賄數額為100萬港元(在2008年,楊賢才獲知中紀委正在查辦中誠廣場收購案中存在的問題,委托郭英成親屬將上述款項退還),但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與600萬元一樣均屬於“情節特別嚴重”,卻因何沒有毫發無損呢?
眾多疑問,隨著官方和司法機構更多案情的披露,將逐一浮出水面。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強調,周永康大搞權錢、權色交易,嚴重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也帶壞了一批幹部。不僅要深刻反思周永康案的沈痛教訓,而且要徹底肅清周永康案造成的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東方ic/圖)
融創中國(01918.HK)最終成了佳兆業的“白武士”。2月5日晚間,香港證券交易所股權批露信息顯示,1月30日,融創中國以1.8港元的每股平均價收購佳兆業49.25%股權,涉資逾45.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6.6億元)。這恰恰與以郭英成為首的郭氏家族所持的佳兆業股權比例相同,這意味郭氏家族將徹底退出佳兆業集團。
每股1.8港元的交易價格較佳兆業停牌前股價1.59港元溢價13.2%。值得註意的是,去年12月4日,第二大股東生命人壽旗下富德資源曾以每股2.898港元增持其11.21%的股份,由此可見,融創中國還是做了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此外,2月1日,融創中國還完成了對佳兆業的另一筆收購,融創中國以23.75億元的價格,收購佳兆業集團位於上海四個項目目標公司的股權及債券並各自訂立收購協議。完成交易後,融創將獲得佳兆業在上海的4個項目控股地位。目前,融創收購佳兆業所用資金已達到60.35億元。
早前,有媒體報道,融創團隊有10余人已經進駐佳兆業總部,對佳兆業做產權與債務評估。但當事雙方均未就此事表態。直到2月4日,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才對彭博回應,融創全面收購的資金已經到位,不會給融創帶來現金流壓力。
他還表示,希望佳兆業能在寬限期截止前,支付原先未能按時支付的美元債券利息,而債務重組是收購的前提條件。
佳兆業有一筆2300萬美元的債息將於2月10日達到還款寬限期最後期限,如果不能償還,將引發25億美元的海外債交叉違約。
對於融創接收佳兆業,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向《證券日報》分析稱,之前報出的佳兆業的接盤候選人遠遠不只融創一家,比他更合適的也大有人在,特別是根據地在深圳的央企國企,比如華僑城、招商、深業、華潤、保利,論條件都不比融創差。但是融創是跟時間在賽跑,這些央企國企卻在等政府的安排,機會稍縱即逝,最終只能看著別人享受勝利的果實。
不過,對融創來說,佳兆業房源被鎖依然是一大難題。此前參與政府商討佳兆業破產重組的一位央企負責人向網易財經透露,深圳房源解鎖時間未定是整個債務重組過程最大的難題,將帶來極大麻煩,就算成功接盤依然面臨盤活的風險。
一位地產圈人士表示,在設計公司的挽救方案時,最大的困難是處理與債權銀行之間的關系,由於出現財務困難的上市公司往往有多家債權銀行,各銀行在操作上的需求和利益點都不一致,所以,統籌各銀行之間的關系和利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此外涉及內地以及境外銀行,公司重組更為困難。
融創中國(01918.HK)要收購佳兆業(01638.HK)的公告終於出來了!而且,這次融創學聰明了,設置了非常多的先決條件,表現強勢。2月6日晚間十點左右,融創中國與佳兆業先後發布聯合公告,宣布融創已於1月30日與郭氏家族簽訂股權買賣協議,擬以1.80港元每股的價格,總計約45.5億港幣收購郭氏家族持有的佳兆業49.25%股權。註意,這份股份買賣協議是有前提條件的,包括佳兆業要進行債務重組、解決好所有法律糾紛和訴前財產保全事項、解決處於非正常運營狀態的業務等核心條件,這些都是佳兆業當前所遇到的最大麻煩。只有在所有條件達成後,上述股權買賣協議方會生效。而在該協議生效後,融創會對佳兆業發起全面收購要約,包括股份、期權、可轉債,合計將耗費77億元~80億港元。
郭氏賣股權要滿足哪些條件?
融創以1.8港元每股的價格收購郭氏股權,在業界看來價格較便宜。
上述交易價格較佳兆業停牌前股價1.59港元溢價13.2%,但1.59港元是佳兆業陷入危機、急跌後的股價。翻看歷史股價可以發現,融創此次的收購價格較佳兆業最後交易日前連續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2.77港元折價了35%。
而就在去年12月初,生命人壽還以每股2.898港元的價格接手了郭氏家族持有的佳兆業11.21%股份。
但因佳兆業處於漩渦之中,融創依然能夠提出苛刻的收購條件。
根據聯合公告,融創收購郭氏家族49.25%股權需要滿足5個先決條件。
首先是債務方面:債務違約已經通過債權人同意或豁免,部分或全部現有債務已經進行重組及再融資,並在現有債務下沒有違約事件及可能違約事件的發生。佳兆業需要通過讓融創滿意的方法解決或執行上述問題。其次,因出售股份而導致的現有債務條款下的所有違約已被現有債務的相關債權人豁免,從而使交易的交割不會違反或可能違反現有債務下的任何條款。而所有現有糾紛、法院申請通過和解及其他方式解決,且該解決要令融創滿意。與此同時,佳兆業的所有業務運營非正常經營狀態能通過令融創滿意的方式解決。最後,融創的股東已在股東大會上批準關於股份購買及要約的相關決議案、與股份購買及要約相關的其他決議案。除了第五條,融創可就股份買賣協議豁免任何一條先決條件。
而假設在2015年7月31日或雙方約定的其他時間,條件未被滿足或豁免,任何一方都可終止股權買賣協議。
協議生效的概率有多大?
不難看出,融創設定的先決條件都幾乎觸痛了佳兆業。
債務方面,郭英成辭任曾引發一筆4億港元債務違約,但後來得到債權人的豁免。不過,佳兆業因陷入鎖房風波、郭英成辭任、高管紛紛離職等困境,存在較大的債務違約風險。
目前看來,佳兆業正在努力進行債務重組。
此前,佳兆業在1月8日未能按期支付一筆2300萬美元的債券利息,該筆債券利息有30天的寬限期。據了解,佳兆業已於2月5日向債券持有人支付了該筆利息,從而避免了債務違約。
且佳兆業已於1月28日宣布,決定委聘華利安(中國)有限公司為其財務顧問,以就公司的資本架構(包括其境內外債務及其他責任)提供戰略建議,協助佳兆業審閱及評估多種方案及制定可達致各方同意的解決方案的計劃。
第二個麻煩則是有關糾紛及法院的申請。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有約30家金融機構向法院申請對佳兆業進行訴前財產保全。其中,愛建信托的申請已被受理,法院已對佳兆業位於杭州五常的杭溪隆業項目進行查封,並將於3月11日開庭審理。
業內人士分析,其實金融機構也希望有人接盤佳兆業,他們進行訴前財產保全僅僅是在做最壞的打算。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金融機構已經與佳兆業達成諒解。
綜合來看,融創接盤佳兆業,對於債權人和金融機構來說都是利大於弊。而融創設置這些先決條件,也增加了談判的籌碼,降低了與債權人達成諒解的難度和成本。
最大的難題在於政府。融創要求佳兆業解決所有非正常運營的業務問題,而這恰恰是將佳兆業拖入泥沼和深淵的根本原因。
自去年11月28日以來,相關部門在不告知原因的情況下,先是將佳兆業位於深圳的幾個預售項目進行鎖定,進而將深圳所有業務叫停。截至目前,相關部門給出的說法是“上頭對佳兆業事件未定性”。
“孫宏斌敢全面收購佳兆業,存在幾種可能:一是與深圳政府達成了某種共識,或從更高層得到一些確切的消息;二是賭一把,大不了取消交易。”一位接近佳兆業的人士分析。
但業內認為,如果換一個老板,就能解除對佳兆業深圳業務的鎖定,就相當於相關部門打自己臉,事情沒這麽簡單,還需經過一段博弈。
孫宏斌也在2月4日對彭博表示,此項交易只有50%成功的可能。
生效之後:重組董事會、發起全面收購要約
相比於收購綠城,融創此次的算盤打得很精明。
聯合公告稱,倘若融創成功收購了郭氏股權,佳兆業必須在交割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對董事會進行重組。包括任命融創提名的4名代表為佳兆業的董事,其中1名要被任命為佳兆業董事會的聯席主席和提名委員會主席,1名要被任命為佳兆業的首席執行官;同時,孫越南、金誌剛、喻建清及陳少環辭任佳兆業董事。
這相當於將佳兆業的舊部全部剔除。
目前,佳兆業的執行董事包括孫越南、金誌剛、葉列理、雷富貴、喻建清,非執行董事為陳少環。其中,孫越南、金誌剛、喻建清為佳兆業的職業經理人,孫越南還是佳兆業董事會的聯席主席和提名委員會主席;葉列理、雷富貴、陳少環來自生命人壽。
如果融創成功入駐佳兆業,那麽佳兆業的董事會席位將變成6個,其中融創占據4個席位,生命人壽僅占2個席位。
同時,融創還將對佳兆業發起全面收購要約,包括所有股份、未行使期權、可轉債。
股份要約方面,要約的價格為每股1.8港元。公告顯示,生命人壽已經宣布不接納融創的股份要約,涉及的股份占佳兆業總股本的29.94%。融創將對剩余股份發出要約,這部分股份為公眾持股,占佳兆業總股本的20.81%。股份要約的總價為19.23億港元。
倘若在要約截止日期前,在外流通股份期權未行使,可轉債未獲轉換,而所有股份均接納股份要約,那麽,融創此次要約的總價為31.54億元。
倘若期權及可轉換債在要約期間行使和轉換,那麽融創此次要約的總價將最高增加至34.32億港元。
由此計算,融創如果全面收購佳兆業成功,將耗費77億~80億港元。
融創在公告中表示,融創堅持聚焦一二線的優質城市發展,已經在京、津、滬、渝、杭取得領先地位、深圳、廣州是融創一直尋求拓展的新城市,本次收購將借助佳兆業在深圳、廣州的優勢地位及優質的土地儲備,迅速進入深圳、廣州市場,進一步完善區域布局。股份購買亦將增加融創在其他城市的土地儲備,為未來增長發展奠定基礎。
不過,融創收購了佳兆業49.25%股權後,面臨佳兆業公眾持股不足25%的問題。公告稱,佳兆業及融創都認為,需要采取適當行動,包括融創減持可接受的足夠數目的股份,或佳兆業為此而進行新股增發。
面對如此多的條件,融創收購佳兆業能否成功?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9 13:45 編輯 融創確認入股佳兆業,佳兆業午後複牌漲25% 作者:張宇 中國證券網訊 融創確認有條件入股佳兆業,佳兆業下午1時複牌,暴漲25.2%,報1.99元。融創今早複牌,現報7.27元,漲4.8%。 融創(01918-HK)與佳兆業(01638-HK)於上周五發出聯合公告,確認融創已以每股1.8元、即45.5億元總代價,購入佳兆業創辦人郭氏兄弟49.25%的股權,並擬向余下股東提出面收購。持有佳兆業29.94%的第二大股東富德生命,已確認不會接納收購建議。 是次股份買賣尚未完成交割,須待多項先決條件完成,包括佳兆業的債務違約已得到債權人豁免,債務已進行重組及再融資,還有現時所有糾紛、法院申請及非正常經營狀態,都要以令融創滿意的方式得到解決。 上述條件須在今年7月31日前完成,除非雙方同意另訂交割期限,否則任何一方均可終止是次買賣協議。如股份買賣沒有完成,融創提出的全購要約不會進行。據報,佳兆業已支付2,600萬美元(約2.03億港元)的2020年到期債券利息。 另外,據佳兆業複牌公告顯示,據於2015年1月31日,集團到期應予償還的貸款本金額及應計利息約為人民幣992.89百萬元;而根據相關協議的條款,集團本金額為214.4億港元(相等於約人民幣169.5億元)的貸款或會到期應予償還。 對於融創收購佳兆業股份,中金公司認為這對佳兆業來說是個關鍵的利好,具體評論如下: 事件:融創中國宣布出資46億港元,以每股1.80港元的價格收購郭氏家族持有的佳兆業49.25%的股份。收購價格較佳兆業前收盤價溢價13%。 評論: 收購價格具有吸引力,融創在收購交易完成前掌握主動權。按照46億港元收購49.25%股份計算收購價格較佳兆業凈資產值存在63%的折價,對應2015年預測市盈率2.1倍和市凈率0.4倍,不管采用哪種方法衡量都具有一定吸引力。另外,交易的完成取決於債務違約、重組、訴訟和違規問題是否按照融創希望的方式得到妥善解決。上述收購條款使得融創在做出最終決定前可以評估相關風險,從而降低公司在此次交易中面臨的風險。 潛在現金要約可能會導致至收購對價提高至80億港元。我們認為,每股1.80港元的收購價格可能不會獲得佳兆業現有股東的普遍同意。但是,即便如此,融創仍然有充裕的現金完成此項交易,並將凈負債率維持在90%以下。 佳兆業對於融創目前業務布局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補充。截止2014年上半年底,佳兆業在30家城市共擁有土地儲備3400萬平方米,其中19%左右位於深圳和廣州,因此相對於融創現有業務布局來說是良好的補充。佳兆業2014年實現簽約銷售額300億元左右,因此按照權益計算,佳兆業有望推動融創保持較高的銷售增速。33%的毛利率和34億元的2015年預期核心凈利潤都會提升融創的財務業績。 此次交易有望緩解市場對反腐方面的擔憂情緒。融創接管佳兆業將證明與相關人員有關的反腐影響將逐步消除,有助於恢複此前已經降至低點的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情緒。 估值建議:本次49.25%的股份收購交易預計將分別提升凈資產和每股收益16%和40%。鑒於此前收購價格相對較低而且交易完成後融創基本面將進一步鞏固,我們重申推薦評級。但目前由於交易尚未完成,和維持盈利預測和10.69港元目標價。 風險:與債權人和政府未能達成一致,收購交易流產。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金公司 |
深陷債務危機的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佳兆業”),可能正在一步步迎來轉機。
《第一財經日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剛剛宣布收購佳兆業49.25%股權的融創中國,可能已經出手,幫助佳兆業化解債務危機,已有債權金融機構收到融創中國通知,欲就佳兆業的債務危機進行洽談。
2月9日,佳兆業發布公告,將由融創中國收購,同時約定必須滿足佳兆業債務違約獲得豁免等條件之後,才能實現股份買賣交割。而就在同一天,佳兆業披露,債權人已要求其即時償還債務共計280億元。債務問題能否解決,將成為決定收購成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融創中國方面已經通過佳兆業和我們溝通,希望能聽一聽我們的訴求和後續債務處理的意見,從接觸的情況來看,融創中國方面很有誠意。”有金融機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金融機構也希望佳兆業債務問題能盡快得到解決。
部分債主看到希望
根據雙方公告內容,作為股份買賣交割的前提,必須滿足多項先決條件:債務違約已經通過債權人同意或豁免;部分或全部現有債務已進行重組及再融資,且沒有違約及可能違約發生;因出售股份導致的債務違約已被債權人豁免;所有糾紛、法院申請,通過和解及其他方式解決,並該解決令要約方滿意。最後,佳兆業集團的所有業務運營非正常經營狀態通過令要約方滿意的方式解決。
而這恰恰是佳兆業眼下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據其2月9日披露,截至1月31日,公司債權人及項目合作方要求即時償還各項貸款、承建商建築成本等共計人民幣280億元,其中包括9.93億元到期銀行貸款、被扣劃抵結貸款的銀行結余7.26億元,項目合作夥伴要求退還的12億元, 8份資產保全的民事裁定書涉及的26.78億元、207.8億元建築商要求支付的款項、。
除此之外,包括上述已到期的9.93億元銀行貸款外,佳兆業還有169.5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貸款。不過,佳兆業表示,根據相關協議條款,這部分貸款或能如期償還。
更為嚴峻的是,截至1月31日,佳兆業債權人共向相關法院提交60份針對佳兆業境內貸款下的資產保全申請,其中52份法院尚未裁決,而已經裁決的8起涉及金額共計約26.78億元,不到佳兆業全部被要求償還債務的10%。
2月10日《第一財經日報》就此向融創中國有關人士求證,但未能獲得對方回複。佳兆業方面則表示,如有進展將以公告內容為準,目前沒有更多消息提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佳兆業顯然無力償債。此前有分析認為,在債權金融機構競相申請資產保全的情況下,交易能否完成存在極大變數。
“不能這樣看,否則這次重組就做不成了。”某信托公司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據其掌握的情況,融創中國已采取實際行動,幫助佳兆業化解債務危機。“融創中國可能會通過派人參與董事會,或者設立一個臨時機構聯合的方式,參與佳兆業的管理。”
“佳兆業的資產直到現在都還是不錯的,而且房子和土地不像別的東西會消失。”上述金融機構人士說,雖然債券金融機構已申請查封佳兆業資產,但主要還是未雨綢繆,而且雙方此前一直保持良好溝通,以後可能仍存在合作的可能,因此不想和佳兆業把關系鬧僵。
該人士還稱,目前已接到融創中國通過佳兆業轉達的通知,邀約其進行洽談。不過,該人士並未透露此事的具體進展。“我們給佳兆業的貸款算是少的,都接到了通知,估計其他大債權人也一樣。”不過,本報記者尚未獲得其他大型的債權人的具體情況。
債務危機化解之道
實際上,在此次全面收購佳兆業49.25%股權之前,融創中國就已先行出手,幫助佳兆業紓解債務困境,並可從中看出融創中國的部分解決思路。
2月2日,佳兆業宣布,向融創中國全資附屬公司天津騰耀出售四家項目公司股權及相應股東貸款。其中包括上海誠灣兆業、贏灣兆業各51%股權、上海青灣兆業、榮灣兆業100%股權,以及對應的股東貸款。
早在2014年1月,債務危機爆發後,佳兆業就急於出售上述資產,以緩解資金壓力。通過這筆交易,佳兆業將獲得23.75億元資金,用以補充營運和流動資金。對於眼下的佳兆業來說,此舉堪稱“雪中送炭”。
佳兆業還在公告中稱,依據雙方協議約定,作為此次交易的先決條件,在賣方控制權並無任何變動的規限下,其有權在協議日期起計12個月內,購回買方所收購資產和負債,回購條件則包括三項:支付買方收購代價及其他合理成本、買方及關聯公司自協議起計日對相關項目公司註資金額,以及前兩項所涉資金總和的10%之後,方可購回。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不是真正的資產出售,而是一個買入返售協議,等於融創中國變相給佳兆業輸血,讓佳兆業獲得資金解決一部分債務。”上述金融機構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若約定條件不發生變化,佳兆業債務危機得到緩解的同時,還能在一年後拿回項目。
盡管如此,相較於高達280億元的債務,出售上述4個項目公司所獲資金,對佳兆業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但上述金融機構人士認為,此舉雖然難以解決全部問題,卻為後續處理方案提供了可行思路。融創中國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將佳兆業部分項目出售,緩解其眼下的資金壓力。
“只要談妥了,項目馬上可以解封,資產很快就能盤活,債務問題也解決了,應該說融創中國這個事情做得非常巧妙。”上述金融機構人士說。
而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認為,要想徹底解決問題,並確保不再出現債務違約,其關鍵是將深圳的項目解鎖,並盡快啟動銷售,讓佳兆業恢複現金流。而據佳兆業有關人士此前向本報記者透露,截至去年底,佳兆業銷售收入已經超過300億元,日均銷售額約為9000萬元。
此前,佳兆業已在2月9日的公告中表示,目前已在考慮出售若幹項目的可能性,以改善公司現金狀況,並與債權人、合作夥伴進行商討,就涉及未償還貸款的償還,達成各方同意的方案,並與有關部門商討解除物業項目的鎖定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