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OMEX 12月黃金期貨電子盤價格周五(11月25日)收盤下跌5.90美元,跌幅0.5%,報1183.40美元/盎司,金價周五觸及九個半月低位後回穩,勢將連續第三周下跌,因包括美國加息預期在內的因素,促使投資者賣出黃金。
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仍在撤出金市,盡管黃金跌穿1200美元引發一些獲利了結。黃金受到許多因素拖累,包括股市,匯市和預期美國升息,利率上升對黃金來說是沈重的包袱。
盡管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周五下跌,但勢將連續第三周上升,之前觸及2003年3月來最高水準。
根據CME的FedWatch數據顯示,目前市場消化美聯儲在12月政策會議上升息的機率接近100%。
自11月9日以來,黃金支持上市交易基金(ETF)的總體黃金持倉量減少超過5%,至5413.5萬盎司。
今年下半年以來,黃金跌跌不休。金價在錄得三年多以來最大的月線下跌後,完全抹掉了過去10個月累積下來的漲幅。截至目前黃金報1168美元/盎司,金價回落至10個月低點附近,相比其他商品,黃金可能是2016年表現最差的商品。
美聯儲加息預期造就的強勢美元、不斷攀升的債券收益率和對經濟的樂觀態度都對黃金有著打擊。而作為金市傳統救星,印度和中國的黃金買家或因廢幣、或因遏制資本外流而需求大減。
黑天鵝不黑?
黃金的一大特征是避險,過去幾年來看,每當全球發生黑天鵝事件,黃金都有不錯的漲幅,例如克里米亞公投入俄、馬航MH17客機遭導彈擊落、瑞士央行意外降息、巴黎恐怖襲擊等。但市場似乎對頻發的黑天鵝越來越提不起興趣。
今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意外通過,期金一度大漲8.2%,當日即回落漲幅收窄至4.8%。
11月9日美國大選,唐納德·特朗普意外擊敗希拉里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此事件可謂今年最大黑天鵝,但黃金當日最高漲幅不到5%,收盤時僅上漲0.18%。
本周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總理倫齊辭職,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黨”掌權後極有可能推動意大利脫歐。黃金對此反應更為平淡,日內最高上漲10美元。
原本被認為是避險資產的黃金為什麽遇上黑天鵝如何如此表現?有業內人士指出,媒體過分誇大脫歐和特朗普上臺影響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還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美國經濟的複蘇得到了市場肯定。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指出,黃金的避險需求是相對的,“黑天鵝”事件對黃金價格帶來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長期來看,通貨膨脹才是黃金投資需求大幅攀升的主驅動力。黃金當前面臨美聯儲加息帶來無風險利率上升的壓力,金價對利率變化最敏感。
美聯儲加息預期拖累黃金表現
12月14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召開議息會議。金大師首席分析師王琎青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如果美聯儲正常加息,將符合市場預期,這一因素對金價的殺傷力較為有限。因為本輪金價下跌已經把美聯儲在12月加息這一事件計算在內。我們目前需要防的是在美聯儲公布利率點陣圖的時候是否會在明年出現超預期的加息次數,如果明年美聯儲的加息次數在3-4次,可能會對金價短期內構成下行壓力。”
本周一美聯儲三號人物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在發表書面講話稱,隨著經濟狀況繼續好轉,他支持逐步加息。但他同時也警告稱,財政與貨幣政策需要合作,以確保長遠經濟發展。
同日,美國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表示,12月份加息將是非常合理的選擇,他會等到開會時再作決定。其稱,“顯然市場期待我們在這個時候行動,所以我們將看看什麽時候真的行動,並且要看看美聯儲主席耶倫的想法。但目前看起來很合理。”
CME觀察工具顯示,利率期貨暗示美聯儲下周加息的可能性為93%,加息幅度預期為0.5~0.75。
美國加息使美元走強,美元上月觸及了十三年半的高點,增加持有大宗商品的機會成本。特朗普勝選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猛然提高。由於黃金是不付息的資產,投資者就會傾向於不持有黃金。
美聯儲加息一直是壓制黃金價格的主要因素,也有投行認為,若美聯儲是“鴿派式升息”,則金價短線或獲得支撐。
道明證券指出,美聯儲將在下周加息,但預計決策者會表現出不會過分激進。上周五較為溫和的就業報告已足以為美聯儲12月加息亮綠燈。然而,目前的數據還不能明顯而有力的支持美聯儲更加鷹派的聲音。預計美聯儲在12月加息的時候會比較鴿派。這將給黃金帶來短線上的支撐。”
花旗預期,美聯儲明年還會加息1~2次。由於美元和債券收益率走升是,黃金在2017年會跌至1135美元,不過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存在,通脹會幫助黃金守住1100美元大關,然後反彈至1180美元。
不過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聲音。德國商業銀行認為,大多數西方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執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通脹率上升會讓實際利率保持在低位。並預計金價2017年每個季度都會上漲,第四季度均價將達到每盎司1300美元。
周一(3月13日),兩市低開後旋即下探,隨著恐慌盤的殺出,滬指小幅跳水,盤中放量跌破3200點整數關口。之後,題材股回暖,創業板指率先翻紅,黃金、白酒、有色、保險、煤炭等“五朵小金花”齊齊發力,滬指實現V形反轉,再度站上30日線,走出了“√”形的走勢。
截至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26.41點,上漲13.65點,漲幅0.42%,成交額1,126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35.9點,上漲84.89點,漲幅0.81%,成交額1,49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69.99點,上漲19.98點,漲幅1.02%,成交額470億元。
盤面上,行業板塊漲跌各半,“兩桶油”終於企穩,保險、有色板塊對擡升指數功不可沒,黃金、白酒、煤炭、家電等板塊均漲幅居前,而電信、造紙、電力等板塊稍顯落後。
在概念板塊中,蘋果概念、人工智能、精準醫療、稀土永磁、摘帽概念、軍民融合等題材紛紛活躍;區塊鏈、上海自貿區等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跌幅。
熱點板塊:
電子制造板塊早盤逆勢拉升漲幅居前,勁勝精密(300083)漲停,和晶科技(300279)漲逾8%,德賽電池(000049)漲逾6%,欣旺達(300207),歌爾股份(002241)漲逾4%,快克股份(603203),得潤電子(002055)漲逾3%,和而泰(002402)漲逾2%。
前期強勢的白酒板塊今日早盤漲幅居前,酒鬼酒(000799),沱牌舍得(600702)漲逾3%,水井坊(600779),凱樂科技(600260),山西汾酒(600809),洋河股份(002304)漲逾2%,五糧液(000858),會稽山(601579),瀘州老窖(000568)漲逾1%。
半導體板塊在兆易創新(603986)一字板的帶動下反彈,兆易創新,樂凱新材(300446)漲停,勝宏科技(300476),生益科技(600183)漲逾4%,超聲電子(000823),南洋科技(002389),長電科技(600584),金安國際漲逾3%。
美聯儲加息預期進一步增強,黃金板塊逆勢拉升,東方金鈺(600086),金貴銀業(002716)漲逾3%,銀泰資源(000975),湖南黃金(002155),山東黃金(600547),西部黃金(601069)漲逾2%。
消息面上:
1、上周五美國新增非農就業超預期,但時薪增速令人失望,為美聯儲加息亮綠燈。
2、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要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3、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進行10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人民幣14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人民幣28天期逆回購操作。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有800億逆回購到期,凈回籠500億,連續13日凈回籠。此外,中國央行就7、14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需求詢量。
4、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正在制定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規劃,很快將出臺。
後市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滬指放量突破3200點後,技術面出現頂背離後市場拒絕回調,橫盤後再次上攻,自上周四這種模式被打破。滬指今日快速跌破3200點,有打出階段性低點的可能。本周,兩會將落幕,美聯儲也大概率加息等因素或加劇大盤波動;但目前大多數個股仍處於底部區域,向下空間不大,建議投資者在3200點一線低吸底部籌碼。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師高挺指出,兩會期間A股整體表現或趨於平淡,回顧2006年到2016年間A股市場在兩會期間以及之後的表現:在兩會期間,滬深300上漲的概率為45%,其間平均跌幅為2%,兩會結束後一周/一月上漲的概率分別為64%/73%,平均漲幅為2%/6.2%。綜合來看,兩會期間及之後A股市場的表現,可能更多的取決於當時的市場環境及之後的政策落實。A股自1月中下旬開始連續反彈,前期市場表現一方面是對宏觀經濟回暖、需求複蘇和供給側改革的正面反饋,另一方面可能也包含了一部分對於未來政策的預期。因而兩會期間,預計A股市場整體可能不斷印證和調整政策預期,表現趨於平淡。
申萬宏源認為,從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看,3月15日美國加息是大概率事件。這次加息並不會改變國內的資金面。投資行業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仍然是價格漲幅和業績不及預期帶來的分子邏輯的改變。從時間上看,這種風險可能要到年中或者下半年才有可能出現。
申萬宏源指出,肯定美聯儲3月加息是降低A股中期性價比的因素,但短期市場方向判斷上還不必悲觀,但結構選擇需要調整。
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伴隨著實體經濟的逐步回暖,以及周期板塊景氣度繼續提升,A股中期走勢會繼續向好。
國信證券認為,目前我們繼續看多後續A股市場的行情表現。從節奏上看,2017年十九大即將召開,各項經濟和監管政策預計都將傾向於求穩,指數大幅拉升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方向上預計繼續向上,慢牛行情有望延續。
前海開源楊德龍認為,對於資本市場來說,經濟的企穩回升以及政策的積極推進,將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推動A股展開慢牛行情。一帶一路,國企改革,軍工等政策利好板塊將可能引領市場反彈。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失守6.92關口,最低跌至6.9240,刷新1月12日以來低點,截至發稿,報6.9237。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刷新日低至6.9062。
周二(3月1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9118,調貶130個基點,為一周來最大降幅。整體來看,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呈現雙向波動、有升有貶的態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近在眼前的美國加息帶來的壓力令人民幣小幅承壓,但隨著國內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和亮點逐步增多,基本面因素將繼續支撐人民幣作為穩定的強勢貨幣,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3月13日,摩根大通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及利率策略師顧穎在報告中上調了對今年第二和第三季的人民幣兌美元的目標價,指中國會力爭遏制人民幣貿易加權指數的貶值,避免與美國新政府沖突升級。預計第二季末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將跌至7.0元。顧穎料人民幣第三季末將跌至7.05元。摩根大通1月26日給出的第三季末目標價為7.15元,年底預測維持在7.10元不變。
周三,大宗商品今日承壓大跌,盤面一片慘淡,橡膠暴跌,盤中跌幅超5%,最低報16625元/噸,創年內新低。黑色系重挫,鐵礦石、熱卷、矽鐵、錳矽大幅下跌。截至發稿,橡膠跌5.06%,鐵礦石跌5.60%,熱卷跌3.64%,矽鐵跌2.92%,滬鉛跌2.22%,瀝青、螺紋、滬鎳跌逾3%,甲醇、錳矽、滬銅、滬鋅跌幅超2%。
消息面上,據價格網,3月6日-3月10日國際期膠價格普遍下跌。全球最大橡膠消費國中國庫存增加引發市場擔憂,檢測範圍內的國際期貨價格普遍下跌。
鐵礦石港口越積越多的庫存成為市場的心結。上周,鐵礦石期貨在貼水修複動力支撐下大幅反彈,本周則沖高回落,階段頂部隱隱出現。
分析人士指出,價格上漲帶動國內礦山信心恢複,多數已關閉的礦山將考慮重啟,一些新興礦山和非主流礦山也會考慮複產或擴大產量;疊加不斷累積的鐵礦石庫存風險,價格或將回落。
周三,國內期市午盤多數飄綠,黑色系延續跌勢,焦炭跌超5%,焦煤跌超4%,鐵礦石、螺紋鋼跌超1%;有色金屬集體走低,滬鋅、滬鉛、滬鎳跌超2%;化工品多數飄綠,橡膠跌超3%,但甲醇漲超1%;貴金屬略顯分化,滬銀跌超1%,滬金微跌;農產品漲跌互現,兩粕飄紅,油脂類齊跌。
大宗商品集體大跌,黑色系跌幅明顯,鐵礦石熱卷跌至年內新低,螺紋跌至三個月低點。業內分析認為,螺紋鋼及鐵礦石跌創數月新低,主要是受累於產量暴增但需求下降;因為鋼廠庫存上移,社會庫存降速緩慢,下遊需求釋放不足,市場供需壓力較大,而且日前出爐的中國GDP報告顯示,3月份中國的鋼產量創歷史紀錄新高,但建築用鋼量和鐵礦石需求都在急劇下降。
據數據顯示,4月14日,國產礦主產區市場價格持續下挫,進口礦市場成交量尚可,價格也不斷創新低。唐山66%幹基含稅現金出廠720-730元/噸,下降20元/噸;遷安66%幹基含稅現金出廠720-730元/噸,下降20元/噸;遵化66%幹基含稅現金出廠710-720元/噸,下降20元/噸。
展望後市,華聞期貨認為,後期若鋼材延續現有格局,鐵礦石價格仍有下行空間。鐵礦石作為黑色產業鏈中基本面最弱的一環,且隨著鋼鐵利潤的下滑,高品溢價回落,後期隨著利潤繼續壓縮,從性價比角度考慮,溢價下方仍有空間;鐵礦石結構性矛盾的環節及供應增量逐漸釋放,後期將呈現震蕩下行、重心逐步向下態勢。
WTI 6月原油期貨跌幅擴大至1.92美元或約4%,跌破46美元關口,刷新2016年12月1日以來低點至45.93美元/桶。布倫特原油跌3.82%,報48.85美元/桶。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三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連續11周上漲,創下2012年以來最長連漲,且達到929萬桶/日,為2015年8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
除了原油產量的增加之外,隔夜公布的美國原油庫存降幅低於預期:截至4月28日當周的美國原油庫存減少93.0萬桶,降幅遠低於市場預估的減少233.3萬桶。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美國原油庫存過去四周穩步下降,但是庫存高企在5.278億桶的水平,仍較上年同期高3%。
除了美國原油庫存、產量飆高之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減產協議並沒有預期的那麽樂觀,市場的對於延長減產的信心也有所動搖。
“原油價格依然困在各自波動區間的底部附近,”期貨經紀商OANDA駐新加坡的資深市場分析師Jeffrey Halley說。
周四,國內期市午盤漲跌不一,黑色系再度集體走弱,焦煤跌超6%,鐵礦石跌近5%,焦炭跌超3%,其中,焦煤一度跌6.7%至995元/噸,刷新1月4日以來新低。鐵礦石跌近4%,最低至445元/噸,刷新2016年11月8日以新低。;化工品多數小幅飄紅,塑料、瀝青漲近1%;有色金屬表現偏弱,滬鎳跌近1%,滬鉛飄紅;農產品整體偏弱,油脂油料齊跌,菜油、大豆跌超1%。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下遊需求一般,且鋼廠庫存高企,令焦炭價格走勢承壓。此外,產業利潤向下遊傳導趨勢並未改變,後市雙焦期貨料維持穩中偏弱。
生意社分析師陳守娟認為,國內焦炭現貨市場價格下行的原因主要在於三點:一是上遊國內煉焦煤市場重點企業價格多以企穩行情為主,部分地方礦價格已松動,預計後期市場行情不樂觀,對焦炭市場利空;二是受近期北方環保影響,焦企限產力度加碼;三是下遊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需求降低。
最新庫存數據顯示,4月份港口焦炭庫存小幅上升,目前焦炭港口總庫存較3月31日增加9.5萬噸至234.5萬噸。由於2月份進口煉焦煤價格低於國內煉焦煤,貿易商增加了對進口煉焦煤的采購,4月份港口煉焦煤庫存有所上升,3月下旬以來進口煉焦煤集中到港,導致港口庫存上升幅度較大。
陳守娟表示,期貨市場是現貨市場信心的體現,10日焦炭期貨市場領漲4%最重要一個原因是進入5月份以來,鋼坯、螺紋等現貨價格反彈,雖鋼材市場成交欠佳,但與前期相比有所改善,各類主要鋼材價格上漲70元/噸-170元/噸,商家信心有所提高。現階段,鋼廠成交仍不理想,持續對焦炭加壓,鋼廠和焦化廠價格博弈顯現,預計短期內焦炭價格或仍有小幅下跌可能。
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風頭強勁的面板企業,正遭遇嚴峻的挑戰。
第一財經記者5月9日從奧維雲網(AVC)獲悉,目前電視面板價格已經跌至或接近上一波降價周期2016年的歷史最低點,預計今年6月的價格還將繼續下探,不斷逼近面板廠的成本線。
正在擴張電視面板產能的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中國龍頭企業,能否平伏這一輪的下行周期?
京東方高級副總裁張宇5月10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市場總會起起伏伏,關鍵看每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和創新力,“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
屏價跌至歷史低點
據奧維雲網的分析師卞錚介紹,電視面板價格加速下降,主要是因為從2017年以來,新建LCD(液晶)高世代面板廠陸續量產和爬坡,全球LCD面板的產能在加速釋放,而短期內全球包括中國的電視整機需求並沒有有效提升,因此在今年4月份整機廠的“世界杯”備貨進入尾聲後,面板供過於求的狀況更加嚴峻,加速了面板價格的下降。
這輪降價覆蓋了各個主要尺寸的面板。據奧維雲網5月9日發布的預測數據,今年5月,32英寸、40英寸、49~50英寸面板價格將下降2美元,43英寸面板價格將下降4美元,55英寸面板價格也將繼續下降,連超大尺寸的65英寸面板也不例外。
“中國大陸10.5代線產能逐漸爬升,同時各家面板廠都在通過增加生產65英寸消化產能,而終端市場65英寸電視推動不及預期,面板廠65英寸產品價格壓力加大,預計將下降10美元。”卞錚說。
2016年一季度的32英寸HD(高清)面板曾達到價格歷史最低點,為52美元,預計今年5月32英寸面板價格將再度落到52美元,6月還有繼續下降的可能。55英寸UHD(超高清)面板在2016年5月價格達到歷史最低點,為170美元,而今年4月價格已經跌破170美元,落到166美元。
接下來,面板價格是低位持平還是繼續下跌,取決於第三季度全球備貨旺季來臨時彩電整機企業的信心。而從全年來看,面板供過於求的壓力是持續存在的。
產能供應擴張太快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5月電視面板的價格與去年5月相比,降幅達到25%~30%。“跌幅大於預期,這與非理性的投資有關,主要矛盾是面板供應的增長快於面板需求的增長。”今年一季度,全球彩電出貨量增長7%,但是面板供應量增長8%~9%。預計2018年全球電視面板需求面積增長6%,供應面積增長8%~9%。”
目前,全球新建和在建的10.5代線(含11代線)就有五條。其中,京東方合肥10.5代液晶面板線今年3月量產,將在武漢再建一條10.5代線;華星光電正在深圳建設11代液晶面板線;LGD將在韓國坡州上馬10.5代OLED面板線;富士康正在廣州建設10.5代液晶面板線。
除了上述項目,富士康在美國的10.5代線、惠科在鄭州的10.5代線、華星光電在深圳的第二條11代線也在規劃中。
中國面板企業在此輪產能擴張中,行業地位繼續爬升。群智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京東方的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已躍升至全球第一位,盡管出貨面積仍居LGD、三星之後。
“面板行業是具有規模效應的,規模越大越有話語權,能生存得越好,因此中國面板企業如果要在行業立足就必須要不斷擴大規模。中國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加上地方政府的資本扶持,導致供應在短期內增加過快。”卞錚說。
李亞琴預計,隨著上述項目在明年、後年陸續投產和量產,未來兩三年全球電視面板行業仍然會面臨產能供應過剩的壓力。因此,業界投資擴產要保持謹慎、理性的心態和節奏。
盈利能力面臨挑戰
“這次面板的降價潮和之前的漲價潮一樣兇猛,主要面板廠的盈利能力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入下行通道。”另一位面板產業分析師崔吉龍表示,大尺寸面板領域出貨面積全球第一的LGD更在今年第一季度陷入虧損,可預見的未來幾個月,主要面板廠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而京東方2018年一季度收入也下跌1.32%至215.7億元,凈利潤下跌16.34%至20.2億元;華星光電2018年一季度收入亦下降1.19%至64.6億元,通過提升產能、降低成本及優化產品結構降低面板價格波動的影響,息稅折舊攤銷前利27.6億元,同比增長9.86%。
“去年面板廠盈利狀況好,彩電廠業績不理想。今年,面板產能供應過剩,彩電廠希望盡可能拿到好的屏價,改善業績。”IHS的分析師吳榮兵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京東方、華星光電都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減少32英寸面板的產量,增加43、49、55英寸面板的供應,推動彩電大尺寸化的發展。65英寸面板,京東方合肥10.5代線的生產良率已達到70%,產出比預期大,而超大尺寸電視市場提振需要過程,因此價格下降厲害。但吳榮兵認為,長期看,這對刺激超大尺寸電視的需求是利好。
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京東方55英寸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近30%,65英寸面板出貨量大幅增長136%,4K電視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34%。同時,京東方、華星光電在應用於智能手機等移動端產品的中小尺寸柔性屏幕上也在發力。
行業咨詢機構WitsView 2018年4月發布2018年首季面板廠獲利能力的數據顯示:京東方(毛利率20.8%;營業利潤率10.9%;凈利潤率9.0%),LGD(毛利率9.6%;營業利潤率-1.7%;凈利潤率-0.9%),友達(毛利率10.9%;營業利潤率4.0%;凈利潤率5.4%)。
在液晶電視面板行業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下時,全球OLED電視2018年一季度實現翻倍增長,達到51萬臺,並占據高端市場。群智的研究報告顯示,歐洲品牌LOEWE和Arcelik也加入到OLED電視陣營,今年下半年海信也將量產OLED電視, 優先布局中國和日本市場。
目前,LGD是全球唯一的OLED電視面板供應商。華星光電也積極攻關印刷顯示技術,今年4月首次展示了印刷式的31英寸OLED電視屏,並預計三年內實現產業化。
吳榮兵認為,盡管液晶電視面板產業今年是“小年”、盈利悲觀,但是從成本、生產能力看,OLED還無法與LCD(液晶)抗衡,而今年三星新推的Micro LED電視成本高,能否做出民用產品還要觀察兩三年。所以,液晶電視面板行業還有很長的生命周期。預計隨著10.5代線的陸續投產,一些老舊的液晶電視面板產能將被淘汰,像三星去年就關閉了一條7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