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萬科獨立董事、學者劉姝威劉姝威再度發文《用新的供給創造新的剛性需求》,稱最近正推動京東方與其他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合作,目標是用新的供給創造新的剛性需求,產品將滿足用戶高頻使用需求,提高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這不僅將擴大京東方智慧系統業務收入和利潤空間,而且有助於降低面板價格周期性波動對京東方業績的影響程度。期望京東方與其他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強強合作會創造出一個新的“風口”,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在京東方的員工們都自願地將手頭閑余的錢購買京東方股票。
此前,劉姝威在3月18日、4月18日也曾發布了力挺京東方A的文章。然而文章發布之後京東方卻“跌跌不休”,4月18日開盤期間甚至一度出現“閃崩”逼近跌停,下午在大盤反彈之下跌幅有所收窄。從劉姝威“力挺”至今,京東方大跌了超過兩成。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是液晶面板行業龍頭,然而過多的依賴政府補貼也是京東方未來的隱憂之一,20年的分紅僅僅相當於2016年一年的政府補貼,貿易戰的此起彼伏也讓面板生產企業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以下為劉姝威文章全文:
用新的供給創造新的剛性需求
2018年4月24日,京東方(股票代碼:000725)發布了2017年度報告和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
2017年,京東方實現營業收入938億元,同比增長約36.15%,實現凈利潤75.68億元,同比增長約301.99%,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京東方2018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5.66億元,凈利潤20.18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和16%。
京東方2017年新增專利申請量8878件,其中發明專利超過85%。根據美國專利服務機構IFI Claims發布的美國專利授權量統計報告,京東方的美國專利授權量2017年全球排名第21位。
在2018年3月22日美國白宮總統辦公室發布關於中國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等方面的政策和行為調查結果(簡稱《301條款》)提到了京東方。京東方是一家美國企業的最大客戶,同時京東方也是美國蘋果公司的供應商。作為企業家出身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比歷任美國總統更清楚互惠互利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液晶面板處於半導體產業鏈中上遊,是半導體的必需品,也是周期性產品,面板價格周期性波動。京東方2018年第一季度凈利潤下滑主要由於面板價格周期性下跌。
最近,我們正在推動京東方與其他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合作,目標是用新的供給創造新的剛性需求,產品將滿足用戶高頻使用需求,提高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這不僅將擴大京東方智慧系統業務的收入和利潤空間,而且有助於降低面板價格周期性波動對京東方業績的影響程度。
我們期望京東方與其他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之間的強強合作會創造出一個新的“風口”,新的經濟增長點。
現在京東方的員工們都自願地將手頭閑余的錢購買京東方股票。在京東方近5萬名員工中,技術和研發人員近2萬人。京東方的技術研發人員非常清楚自己研發項目的價值和市場空間,他們相信自己創造財富的能力,相信京東方不斷增長的盈利能力。自1997年上市至2016年,京東方累計現金分紅19.68億元,其中2016年現金分紅總額10.47億元。2017年京東方現金分紅總額17.4億元。
京東方的員工們不參與基於股價波動的“割韭菜運動”,他們既不“割”別人的“韭菜”,也不會被別人“割韭菜”,因為京東方股價的波動不影響京東方的員工們依靠公司不斷增強的盈利能力和逐年增長的股票分紅致富!
1996年格力電器(股票代碼:000651)上市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用一萬多元買了原始股,現在這部分股票市值已經達到一千多萬元。董明珠只要自己手頭有閑余的錢就購買格力電器股票,現在董明珠持有格力電器股票市值已經超過20億元,每年能夠收到現金分紅上千萬元。二十多年來,格力電器股價的波動沒有影響董明珠依靠公司不斷增強的盈利能力和逐年增長的股票分紅致富!
海瀾之家(股票代碼:600398)的控股股東不在意公司股價的波動,因為控股股東的收入主要來自每年公司股票現金分紅。控股股東和公司高管的全部精力用於公司的經營和發展,不斷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所以控股股東的每年股票分紅逐年增長。海瀾之家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服裝企業。
當董明珠們、海瀾之家的控股股東們和京東方的員工們依靠公司不斷增強的盈利能力和逐年增長的股票分紅成為“富豪”時,中國資本市場就真正實現了資本為實業服務的初衷。
得益於液晶面板行情好、產能擴張與技術創新、多元化業務穩步發展三大原因, 顯示面板企業京東方業績高速成長。
京東方(000725.SZ,簡稱“BOE”)昨晚(4月23日)發布的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京東方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938 億元,同比增長約36.15%;實現凈利潤75.68億,同比增長約301.99%,創造其自身歷史上最好成績。
三大因素助業績飈升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2017年全球經濟穩健增長,整體面板市場運行較為平穩。大尺寸面板市場受到成本高企的影響呈現微幅供過於求,小尺寸市場受到全面屏的需求帶動也呈現了前低後高的發展態勢。創新應用,特別是車載、ESL和商用顯示市場均呈現2位數的增長。可以說2017年面板市場呈現了穩定發展,行業盈利性達到一個階段性的歷史新高。
奧維副總裁董敏認為,京東方2017年的良好業績,首先得益於京東方對全尺寸市場和客戶的覆蓋。京東方新產線的順利爬坡,出貨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創新產品的成功推出,使其在部分主力尺寸上掌握了話語權和定價權。另外,面板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過往幾年,盡管變數越來越多,周期越短。但在2016年上半年起,面板行業迎來了罕見的價格單邊上漲。2017年全年,面板價格均處於高位狀態。第三方面是BOE智慧系統、健康服務兩大新業務的推進,既保障了原顯示面板業務的出海口,又拓展了新的商業模式和利潤來源。
另一位分析師崔吉龍也說,京東方2017年的靚麗財報,主要得益於三點:第一是產能增加,京東方的福清工廠產能爬坡和良率提升順利,一年內的產能爬坡到了每月10萬片基板,使京東方的總出貨面積增加了10%,成為營收增加的主力點;第二是京東方進行了產品結構的優化。2017年開始京東方大力提高IT產品的比重,使盈利性較好的筆記本顯示面板從全球第三躍升為全球第一、顯示器面板的市占率穩居第二爭奪第一,成為主要的盈利增加點。“第三是全球顯示產業大環境的利好因素,2016年年中開始的面板漲價潮延續到2016年年底之後2017年上半年一直維持到高位,到2017年下半年才開始徐徐下行。”崔吉龍說,這三點是京東方2017年營收、凈利猛增的主要原因。
京東方2018年首季凈利潤超20億元。隨著合肥10.5代線去年年底投產,今年首季京東方在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量排名已躍升至第一位,但在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面積仍排在第三位,居LGD、三星之後。
今年面臨多重挑戰
與去年相比,2018年京東方將面臨多重挑戰,電視面板價格下跌、中美貿易摩擦等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崔吉龍分析說,第一是占京東方營收比重最大的電視面板目前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價格也在不斷下行,目前看來完全有可能突破面板廠的成本線,這會帶來盈利的壓力;第二是,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合肥的10.5代線將繼續釋放大量產能,將帶來較大的折舊成本壓力;第三是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從京東方發布的2018第一季度財報看,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32%,凈利潤同比減少16.34%。
董敏認為,今年面板價格不容樂觀,可能在下降的周期。這對包括京東方在內的面板企業,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所以,今年京東方的業績表現要觀察三個層面,首先是全球彩電市場恢複情況;其次,世界杯足球賽、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第三是京東方在新零售、商用顯示、智慧系統、健康醫療等新興業務的發展情況。
根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的預測,2018年全球電視面板產能面積同比增速在10.6%,而需求面積增速預計在5.7%,需求增速遠低於產能增速,將造成明顯的產能過剩局面。這對整個大尺寸LCD市場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今年面板市場最大的問題在於,需求的不確定性增長和供應的確定性高增長之間的矛盾。
群智咨詢預計,今年大尺寸面板的價格下滑幅度預計將達到20%左右,部分面板廠可能會陷入虧損。所以,面板行業開始進入新一輪的優勝劣汰,比拼的是規模、效率、成本和抗風險能力。李亞琴說,京東方需要繼續不斷提高自身技術和產品競爭力,以應對目前的挑戰。
京東方高級副總裁張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世界杯臨近,今年二季度大尺寸電視面板的價格已經有所回暖;另外,隨著4K顯示的普及、8K顯示的推廣,平板顯示將迎來更新換代的機會。而在美國提高中國出口商品關稅的清單上,目前顯示面板產品並不在其中。
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風頭強勁的面板企業,正遭遇嚴峻的挑戰。
第一財經記者5月9日從奧維雲網(AVC)獲悉,目前電視面板價格已經跌至或接近上一波降價周期2016年的歷史最低點,預計今年6月的價格還將繼續下探,不斷逼近面板廠的成本線。
正在擴張電視面板產能的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中國龍頭企業,能否平伏這一輪的下行周期?
京東方高級副總裁張宇5月10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市場總會起起伏伏,關鍵看每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和創新力,“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
屏價跌至歷史低點
據奧維雲網的分析師卞錚介紹,電視面板價格加速下降,主要是因為從2017年以來,新建LCD(液晶)高世代面板廠陸續量產和爬坡,全球LCD面板的產能在加速釋放,而短期內全球包括中國的電視整機需求並沒有有效提升,因此在今年4月份整機廠的“世界杯”備貨進入尾聲後,面板供過於求的狀況更加嚴峻,加速了面板價格的下降。
這輪降價覆蓋了各個主要尺寸的面板。據奧維雲網5月9日發布的預測數據,今年5月,32英寸、40英寸、49~50英寸面板價格將下降2美元,43英寸面板價格將下降4美元,55英寸面板價格也將繼續下降,連超大尺寸的65英寸面板也不例外。
“中國大陸10.5代線產能逐漸爬升,同時各家面板廠都在通過增加生產65英寸消化產能,而終端市場65英寸電視推動不及預期,面板廠65英寸產品價格壓力加大,預計將下降10美元。”卞錚說。
2016年一季度的32英寸HD(高清)面板曾達到價格歷史最低點,為52美元,預計今年5月32英寸面板價格將再度落到52美元,6月還有繼續下降的可能。55英寸UHD(超高清)面板在2016年5月價格達到歷史最低點,為170美元,而今年4月價格已經跌破170美元,落到166美元。
接下來,面板價格是低位持平還是繼續下跌,取決於第三季度全球備貨旺季來臨時彩電整機企業的信心。而從全年來看,面板供過於求的壓力是持續存在的。
產能供應擴張太快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5月電視面板的價格與去年5月相比,降幅達到25%~30%。“跌幅大於預期,這與非理性的投資有關,主要矛盾是面板供應的增長快於面板需求的增長。”今年一季度,全球彩電出貨量增長7%,但是面板供應量增長8%~9%。預計2018年全球電視面板需求面積增長6%,供應面積增長8%~9%。”
目前,全球新建和在建的10.5代線(含11代線)就有五條。其中,京東方合肥10.5代液晶面板線今年3月量產,將在武漢再建一條10.5代線;華星光電正在深圳建設11代液晶面板線;LGD將在韓國坡州上馬10.5代OLED面板線;富士康正在廣州建設10.5代液晶面板線。
除了上述項目,富士康在美國的10.5代線、惠科在鄭州的10.5代線、華星光電在深圳的第二條11代線也在規劃中。
中國面板企業在此輪產能擴張中,行業地位繼續爬升。群智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京東方的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已躍升至全球第一位,盡管出貨面積仍居LGD、三星之後。
“面板行業是具有規模效應的,規模越大越有話語權,能生存得越好,因此中國面板企業如果要在行業立足就必須要不斷擴大規模。中國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加上地方政府的資本扶持,導致供應在短期內增加過快。”卞錚說。
李亞琴預計,隨著上述項目在明年、後年陸續投產和量產,未來兩三年全球電視面板行業仍然會面臨產能供應過剩的壓力。因此,業界投資擴產要保持謹慎、理性的心態和節奏。
盈利能力面臨挑戰
“這次面板的降價潮和之前的漲價潮一樣兇猛,主要面板廠的盈利能力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入下行通道。”另一位面板產業分析師崔吉龍表示,大尺寸面板領域出貨面積全球第一的LGD更在今年第一季度陷入虧損,可預見的未來幾個月,主要面板廠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而京東方2018年一季度收入也下跌1.32%至215.7億元,凈利潤下跌16.34%至20.2億元;華星光電2018年一季度收入亦下降1.19%至64.6億元,通過提升產能、降低成本及優化產品結構降低面板價格波動的影響,息稅折舊攤銷前利27.6億元,同比增長9.86%。
“去年面板廠盈利狀況好,彩電廠業績不理想。今年,面板產能供應過剩,彩電廠希望盡可能拿到好的屏價,改善業績。”IHS的分析師吳榮兵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京東方、華星光電都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減少32英寸面板的產量,增加43、49、55英寸面板的供應,推動彩電大尺寸化的發展。65英寸面板,京東方合肥10.5代線的生產良率已達到70%,產出比預期大,而超大尺寸電視市場提振需要過程,因此價格下降厲害。但吳榮兵認為,長期看,這對刺激超大尺寸電視的需求是利好。
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京東方55英寸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近30%,65英寸面板出貨量大幅增長136%,4K電視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34%。同時,京東方、華星光電在應用於智能手機等移動端產品的中小尺寸柔性屏幕上也在發力。
行業咨詢機構WitsView 2018年4月發布2018年首季面板廠獲利能力的數據顯示:京東方(毛利率20.8%;營業利潤率10.9%;凈利潤率9.0%),LGD(毛利率9.6%;營業利潤率-1.7%;凈利潤率-0.9%),友達(毛利率10.9%;營業利潤率4.0%;凈利潤率5.4%)。
在液晶電視面板行業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下時,全球OLED電視2018年一季度實現翻倍增長,達到51萬臺,並占據高端市場。群智的研究報告顯示,歐洲品牌LOEWE和Arcelik也加入到OLED電視陣營,今年下半年海信也將量產OLED電視, 優先布局中國和日本市場。
目前,LGD是全球唯一的OLED電視面板供應商。華星光電也積極攻關印刷顯示技術,今年4月首次展示了印刷式的31英寸OLED電視屏,並預計三年內實現產業化。
吳榮兵認為,盡管液晶電視面板產業今年是“小年”、盈利悲觀,但是從成本、生產能力看,OLED還無法與LCD(液晶)抗衡,而今年三星新推的Micro LED電視成本高,能否做出民用產品還要觀察兩三年。所以,液晶電視面板行業還有很長的生命周期。預計隨著10.5代線的陸續投產,一些老舊的液晶電視面板產能將被淘汰,像三星去年就關閉了一條7代線。
從一家連虧7年的電子管廠到帶領它成長為全球重要的液晶顯示產業玩家,這條路王東升跑了25年。
曾幾何時,京東方背負著巨大的“罵名”,越虧越投、越投越虧。京東方創始人、董事長王東升帶領團隊,以持續的投入、不斷的創新,解決了中國“缺屏”之痛,被業界譽為“中國液晶顯示產業之父”。
回顧創辦京東方25年的心路歷程,王東升表示,企業家要有創業、創新和冒險精神。冒險,不是賭徒心態。“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是一種永無止境的學習探索精神,是對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的擔當。”
顯示面板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2017年在面板價格上漲的助推下,京東方市值翻倍;今年,面板價格下滑,京東方承受凈利同比下滑的壓力。王東升也已從當年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變為滿頭華發,但他的闖勁依然十足。兩三年前,京東方開始向“提供智慧端口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企業”轉型。這一次,他的“冒險”能再次成功嗎?
鐵劍戰略去年已結束
“我們的理念是‘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不論市場是否景氣,我們的產品和技術都能引領潮流,我們的營收和盈利都能穩定增長。我們必須要有這種勁頭和底氣,以創新進取的實力戰勝對手,化市場低谷為成長機會。”王東升說道。
京東方的迅速崛起,正是好幾次把握住了市場低谷的機會,逆周期擴張,實現了彎道超車。
1992年,北京電子管廠已經連續虧損7年。同年9月,時年35歲的王東升臨危受命,擔任該廠廠長。1993年4月,王東升帶領員工自籌650萬元種子基金進行股份制改造,創辦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王東升任董事長兼總裁。隨後,京東方迅速扭虧為盈,1997年在深圳實現B股上市,用5年時間從瀕臨倒閉到涅槃重生。
B股上市後,京東方籌到了3億多港元。有人勸京東方搞房地產。王東升當時想,“我們是中國電子工業界為數不多的專業人才,如果連我們都不想搞工業,誰還去搞工業?”“韓國有三星,日本有松下、索尼。韓國、日本都沒有中國大,它們能創造出世界級企業,我們沒道理不能。”
那具體做什麽呢?必須有大產業,才能打造一個大公司,王東升選擇了顯示器件。當時京東方做CRT(顯像管)配件,王東升意識到CRT遲早會被淘汰。新的顯示技術有LCD(液晶)和PDP(等離子),他從半導體代替電真空的技術趨勢判斷,液晶將走得更遠,於是決定進入液晶領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國現代集團欲出售從事液晶顯示器件業務的子公司HYDIS。看到這一機遇後,京東方迅速抓住,2003年1月京東方宣布以3.8億美元收購HYDIS,為進入液晶顯示行業突破了技術、專利壁壘。隨後,京東方派了數百人到韓國HYDIS學習,同時籌備在北京上馬一條5代線,把收購的資源轉化為自己的技術,並為今後的擴張打下專業人才基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行業因市場萎縮而出現衰退、國際巨頭都放緩了腳步的時候,王東升提出了“化市場低谷為成長機會”,京東方由此開始了逆勢擴張之路。2009年4月,京東方6代線在合肥破土動工;同年8月,京東方8.5代線在北京奠基,正式開建高世代線。從2009年到2013年的五年間,京東方連續建成五條生產線,一躍躋身全球前五。
近年來外界對液晶面板產能過剩的擔憂不絕於耳。2011、2012年,三星、LG均加大了在OLED面板上的投入,王東升判斷大尺寸液晶面板還有機會。京東方2014年12月宣布在成都建設一條6代AMOLED生產線,2015年在福州再上一條8.5代線,並在合肥開工建設全球首條10.5代線,搶占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制高點。
“要麽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的領導者。”王東升回憶道,“人家都說你這是吹牛,但我們制訂了25年規劃,一直在堅持。第一個五年是進入者階段,必須夯實基礎、紮好根,我們實施了‘紮根戰略’。後面每個五年,分別定義為追趕者、挑戰者、領先者、領導者四個階段,對應著四個劍字戰略:鋼劍、鐵劍、木劍、無劍。去年我們鐵劍戰略結束,我們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
從1993年創立到如今,京東方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顯示巨人。2017年,京東方的液晶顯示屏出貨量全球占比25%,已躍居全球第一;如果按出貨面積來計算,京東方還排在LGD、三星兩家韓國企業之後。
而京東方真正進入液晶顯示行業,是從2003年才開始的。這15年來,王東升帶領京東方以“激進”的方式不斷擴張,實現後來居上。
即使在2018年上半年全球顯示面板業又陷入行業性低谷的情況下,京東方也沒有放慢擴張的腳步。為了進一步提升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和柔性OLED面板上的競爭力,又宣布在武漢上馬其第二條10.5代液晶面板線,在重慶上馬其第三條6代柔性AMOLED面板線。
王東升在“京東方創立25周年暨創業創新文化傳承大會”上直言,“今年的挑戰是巨大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價格下降、競爭更激烈、產能過剩、貿易摩擦等等,不斷出現新的情況。其實每年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新情況,市場情況對所有玩家都是一樣的。關鍵要看競爭地位有沒有提升。我們要把重點放在提升競爭地位和競爭優勢上。”
王氏定律
冒險不是賭博。
京東方持續激進的巨額投資背後,是王東升專業的遠見,以及對創新的堅持。
2004年京東方在中國香港上市遇阻;2005年至2006年,在產業下行周期,京東方又連續虧損。王東升一度備受質疑,壓力倍增。但王東升憑借“產業強國”的信念和對產業規律的深刻理解,迎難而上。他坦言:“我們能活下來,成為全球第一,根本法寶就是:對技術的尊重和對創新的堅持。”
他是一個堅定的技術派。早在京東方大舉擴張之前,王東升就已經在思考如何進一步構築京東方的核心技術戰略。他擔心,京東方的規模即將起來,一旦技術發生變化就出大問題。
在不斷深化組織架構調整的同時,京東方始終保持著高額的研發投入,加強對前沿技術研發,旗下包括對液晶面板、大尺寸OLED面板、中小尺寸OLED面板和柔性顯示的技術研究。可以說,京東方2009年起的第二輪擴張,除了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還是以技術研發為基礎的。
“靠模仿跟著別人走,短期可以,但長期肯定不行。”王東升說,“參與全球競爭的經歷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創新是企業唯一能活下去的路徑。京東方到現在還能活下來,因為我們堅持創新。”
在京東方最困難的時候,一年虧損幾十個億,有人說京東方就別投研發了。對此,王東升表示理解:“我們是上市公司,虧損就會被別人罵,但我們還是一年投了30多個億。如果不投研發,我們當年可能維持不虧,但是就沒有現在的京東方了。我們的研發投入不低於營業額的7%,規模小的時候甚至是百分之十幾。正因為我們對技術的尊重和對創新的堅持,我們才有今天。”
王東升堅信,創新要考慮短中長的平衡,創新也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還需商業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對於企業來講,技術創新是基礎,“技術行不一定贏,技術不行一定輸!”
王東升本人很註重對行業技術規律的探索,在2010年提出顯示產業“生存定律”,業界稱為“王氏定律”——若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須提升一倍以上。這一周期正被不斷縮短。
正是基於這一定律,京東方在品質、成本、效率上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從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王東升以方法論出發,以產業競爭規律為框架,制定了以提升產品競爭力為中心的競爭戰略原則。京東方從2010年10月起正式實施“SOPIC”(戰略、組織、流程、信息系統和內容控制)的創新變革,從產品導向變為客戶導向,從各個工廠單獨管理到全球化的協同管理,以保證創新的速度超過市場變化的速度。
在創新變革的帶動下,京東方2012年主營業務扭虧為盈,2013年利潤暴增,當年京東方全球首發產品的比例達到了35%。
2014年業界激烈爭論OLED 是否將替代LCD? 2014年6月,他受邀在美國“國際顯示周”SID年會上做主題演講時稱,無論OLED還是LCD都是屬於半導體顯示,OLED在中小尺寸領域將逐漸替代LCD,但在大尺寸領域LCD還是主力,相當長時間會與OLED並存。
目前,全球顯示行業發展的現狀印證了當時王東升的預判。王東升解釋道:“這和我的經歷有關,還有我的背景——我是搞計算機軟件出身的,擅長系統設計和數學模型,是系統工程專家;我還是財務出身,財務主要講利潤,我知道利潤是怎麽出來的。財務專家、系統工程專家再加上產業經歷,讓我比競爭對手的高管更懂。他們都沒有經歷過我這樣的高低溫實驗,沒有像孫悟空那樣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過,所以悟性還是不一樣。”
“60歲還屬於青壯年”
在液晶面板之後,王東升又踏上了物聯網的“冒險之旅”。
2015年3月在德國漢諾威電子展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王東升就表示“要打贏兩場仗”:一方面,京東方的顯示器件計劃五至七年內要成為世界領導者;另一方面,京東方要加快向“軟硬融合、應用整合、服務化轉型”的方向轉變,以顯示和傳感技術為核心,構建網絡3.0時代的新生態。
那天的王東升一如往常,穿著西裝、戴著眼鏡,一講起技術就滔滔不絕,內心充滿著對事業的激情,談吐儒雅,邏輯清晰。
2017年,京東方正式提出全新定位——從顯示器件企業轉型為“為信息交互和人類健康提供智慧端口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公司”。
王東升已把顯示器件事業群的重擔交給70後、80後的年輕一代管理骨幹“挑大梁”。他說:“剛剛在合肥投產的10.5代線是標誌著我們在LCD顯示領域開始從跟跑、並跑到領跑。我們成都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盡管是全球第二條,但是產線里的技術全是我們自主的。但是這還不夠,我們不僅要成為並鞏固顯示領域的世界第一,要主動迎接正在來臨的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挑戰。”
在王東升看來,這是一場以人工智能和基因科技為觸發點的,關於矽基和碳基生命系統的產業革命,第一波浪潮是物聯網1.0。只有把握住終端產品和專業服務的新機遇,京東方才能從“投資驅動”轉變為“價值驅動”,進而平衡顯示面板行業周期性的起伏,實現企業持續穩定的健康成長。
王東升稱:“我們現在有三塊業務:首先是顯示和傳感,不僅要進一步提升顯示技術的競爭力,而且我們還會在相關傳感技術方面有所作為;其次是把顯示和傳感整合起來,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端口器件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多年積累的顯示、傳感、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一些新的細分領域,為這些相關細分領域提供物聯網解決方案,比如阿里的盒馬鮮生新零售解決方案,還有數字藝術以及銀行、醫院、車載、智能制造等解決方案。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塊業務,即智慧系統事業,年營業額已經有20多億美元了。”
王東升表示:“我們把顯示和傳感等技術與生命科技和醫學結合起來跨界創新,進入到智慧健康領域,尤其是移動健康,部分產品已經通過美國FDA和中國CFDA認證。我們的目標是——再用十年左右時間,三大業務可以支撐我們成長為營收千億美元級的世界級企業。”
“我們明白,從千億人民幣向千億美元邁進,挑戰仍然很大,沒有捷徑可走,只能堅持創新驅動,不斷贏得客戶的信任和尊重,才有機會繼續成功。”王東升稱。
今年年初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談及企業家精神時,王東升認為,成功的企業家要過三關:第一是創業關,自己沖在一線,帶著團隊創業成功;第二關是授權關,培養一批有能力的人,把權力授下去,責任擔起來;第三是交班關,無論是什麽性質的企業,從本質講,都是財富創造體系,是社會的公器,不只是個人的。
“交班不僅是選好人,更是傳承好優秀文化、戰略機制、運營體系、戰鬥團隊。把這個體系交給下一代,能比你做得更好,為股東和社會創造更大價值,這才是真正成功。”王東升表示,“無論我在不在,京東方整個團隊都可以做得很好,這是我最值得自豪的。”
他坦言:“我去年就到60歲了,但我覺得60歲還屬於青壯年。有人問我今後還有什麽夢想,我覺得我的身體很好,腦子很敏銳,還有豐富的經驗,還可以再創辦一兩個偉大企業。我甚至在想,這一生中,能不能到火星去退休。忘記年齡,記住夢想,懷著感恩的心,不斷學習探索,也是一種企業家精神。”
“盡量避開那些依賴巨額政府補貼的公司!”多年前一位投資界前輩如此向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2005年雖然是中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這也正是光伏行業在政府大量補貼支持下最如火如荼的時候,到美國上市後,無錫尚德的施正榮一度登上“首富”的寶座,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光伏行業盛極而衰,無錫尚德等大量公司走向破產。
今天,大量上市公司依然依賴著政府巨額補貼,其中處於電動車行業龍頭的比亞迪(002594.SZ, 01211.HK)和面板行業龍頭企業京東方(000725.SZ)是其中的典型,兩家公司過去大約10年的股價,基本上都是處於“漲不動”的狀態。
京東方、比亞迪凈利潤大幅下滑
8月29日,比亞迪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1.51億元,同比增20.23%,凈利潤4.79億元,同比降72.19%,扣非後虧損6.7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1億元。
比亞迪表示,業績的下降是因為補貼退坡的影響。財報稱,受補貼退坡影響,包括電動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整體盈利較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由於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的過渡期內,新能源汽車補貼統一按照原補貼政策對應標準的0.7倍執行,新能源汽車廠商短期盈利沖擊較大。
8月28日在京東方A最新發布的半年報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34.7億元,同比減少2.54%;凈利潤為28.3億元,相較之下,去年上半年凈利潤為45.9億元,今年同期同比下降38.3%。
對於業績下滑,京東方方面給出的解釋是,面板市場整體增長低於預期,供過於求,市場價格一路下行。京東方認為,顯示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彩電這五大主流顯示面板市場處於基本飽和狀態,增長空間有限。
相比比亞迪因為補貼大量減少,導致收入增加利潤大跌,依然坐擁巨額政府補貼的京東方,盡管營業收入在“價格戰”的巨大沖擊下,利潤相對並不那麽難看。
京東方半年報顯示,營業外收入當中的“政府補助”達到了6106萬元,同比增長近一倍。而遠遠京東方獲得的政府補貼不止這些。半年報顯示,“55、其他收益”當中,“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達到了19.0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5億元,暴漲了六倍。
“關於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是近年來京東方最常發布的公告類型之一。
比如,2018年1月17日,京東方公告稱63億元的債務可以豁免,債權人為福州城投京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是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定投資平臺,此前以無息銀行委托貸款方式向京東方提供資金用於項目建設。一次地方政府投資平臺的債務豁免額度,已經遠高於京東方半年凈利潤的兩倍。
產品難有定價權
“政府每輛車補貼了十幾萬給出租車公司,采購了很多比亞迪E6,有600多輛在6月份的時候交付使用。”在第一財經記者近日一次在深圳與的士司機交流時,司機作出如此表述,出租車公司只需要付出20萬元左右就可以買下出廠價超過30萬元的E6。而且,還有大量政府采購給各部門使用的E6。
國家層面已經確定了逐步減少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方向,不過各地方依然在用各種方式補貼電動車企業,尤其是一些續航里程較長的電動車。
比亞迪半年報顯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為18.3%,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為20.3%。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在上半年汽車行業增速大幅放緩的背景下,比亞迪多個新車型贏得市場熱烈反響,累積大量在手訂單,該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1%至約7.58萬輛,繼續保持全球銷量冠軍地位。
市場份額的情況,京東方的情況比亞迪略好,在全球擁有超過20%份額,同樣是全球銷量冠軍。IHS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排名前五的面板供應公司分別是中國京東方(占22.3%)、韓國LG(占21.6%)、中國臺灣友達光電(AUO,占16.4%)和中國臺灣群創光電(Innolux,占15.7%)、韓國三星面板(9.9%)
京東方首席執行官陳炎順曾經公開表示,“所有政府的支持都是通過市場化方式來運作的。我們有一條發展的思路,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大家看到,地方政府給我們資金方面的支持,都是通過地方政府的投資平臺,以股東形式來進行的,而不是白送的,天下沒有白送的午餐。”
比亞迪依賴著地方政府的大量行政采購,未來也可能面臨著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進入中國生產後的激烈競爭。而京東方則無可避免的跟海外競爭對手打價格戰,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大量新項目的陸續投產,產能的擴大將讓這個“價格戰”繼續打下去。
為何股價多年不漲?
2009年巴菲特買入比亞迪H股,曾經讓比亞迪股價經歷過短暫的輝煌,跟施正榮一樣,王傳福也一度成為首富。
不過,此後比亞迪的股價就一蹶不振,H股股價目前相比2009年的高位依然處於近乎“腰斬”狀態,股價經歷了“失去的九年”,在中國汽車產業多年的高速成長之際,長期表現遠不如長城汽車、吉利集團、華晨中國等。
京東方A股價至今跟2007年的高峰相距甚遠,中國股市十年不漲,上證指數多年來徘徊於3000點左右,京東方就是一個典型的縮影和代表。
這兩家企業都是各自行業的龍頭,分別在國內和全球擁有2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並不足以讓比亞迪和京東方這類企業擁有產品的定價權,汽車行業品牌眾多消費者依然擁有大量的選擇,電動車生產成本依然遠高於燃油車,充電時間依然不短,設備讓產品體驗打折扣,讓不少消費者不會輕易選擇電動車。
而面板行業京東方、華星光電等,要長期面對韓國和中國臺灣企業強有力的競爭,不得不通過壓低產品價格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在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技術上暫時沒有優勢的這些“龍頭”企業,“價格戰”依然依賴著各種補貼的長期支持。
“核心技術不是一天兩天說做就能做成的,需要經過時間的打磨。京東方經過15年的發展才有了今天,半導體、晶片產業15年還不夠,需要大家有時間,有耐心。”陳炎順如是說。
除了技術進步以外,市場份額一直是中國企業很重視的一個因素,因為有足夠份額才有產品的定價權,而龍頭企業從20%左右到30%的市場份額,一直是一個很關鍵的門檻。
當龍頭企業產品市場份額到達30%以上,行業就能夠有長期穩步成長的基礎,避免“價格戰”沖擊。比如白電企業的代表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爾電器,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在安防行業的情況也是類似,中國(人保)財險跟中國平安在車險市場逐步形成雙頭壟斷狀態。
其余行業類似的情況,還有醫藥行業的恒瑞醫藥,白酒領域的貴州茅臺、五糧液,工程領域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最典型的,當然是互聯網領域的BAT在各自領域擁有近乎絕對市場份額優勢,成為了企業高速成長的保證。
過去多年來,比亞迪跟京東方的股價某種程度上,都跟隨政府產業補貼政策波動,偶然有脈沖式的行情。放眼未來,要等比亞迪和京東方等公司徹底脫離“漲不動”的局面,除了在技術研發上力求進步以外,龍頭企業能否盡快提升到30%以上的市場份額,從而擁有足夠的產品定價話語權,也是關鍵所在。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3樓提及
我信tony炒股勁過國浩、中人壽班人
6樓提及
老實說, 兩個老闆唔識做廠. 呢幾年哂左間精電.
8樓提及3樓提及
我信tony炒股勁過國浩、中人壽班人
前兩年玩i kill 蝕錢唔記得啦,叻過平保就算的
9樓提及6樓提及
老實說, 兩個老闆唔識做廠. 呢幾年哂左間精電.
搞財技去做廠,死定
14樓提及9樓提及6樓提及
老實說, 兩個老闆唔識做廠. 呢幾年哂左間精電.
搞財技去做廠,死定
我都提過,它強是藉口賣斷才真.
25樓提及
唔怪之得999啦
26樓提及25樓提及
唔怪之得999啦
咩意思啊?
乜你都唔知ga?
32樓提及
都唔明佢D公告點整, 好多OT股出D公告都係咁樣
37樓提及
估計訂單被搶, 加人工大升.
43樓提及
三大問題:
1. 重用港人
2. 搬去河源
3. 當年買唔倒HYDIS
以後產能所限, 冇得發圍了.
45樓提及
1. 因為光電業在中日韓台都係主要產業. 行內消息, 一個香港做開MARKETING/PURCHASING, 跟本唔知. 做果個位都唔知, 又點會做得好. 換句話說, 重點在點樣管理真係識O既人, 唔俾佢CAP水, 又用倒佢地.
2. 香港過去3-4小時, 邊有香港員工肯上去. 供應商客戶, 冇事都唔想行咁遠, 咁肯定慢人一步.
3. 它的材料要外購, 受制於人.
唯一可以做的, 專注在外國車載, 因為國內民企唔會做. 但當然天馬/0732呢D要預左競爭.
47樓提及
它不嬲做好多車載用液晶模組. 汽車的要求高, 門檻高, 利潤高. 佢除左呢飯, 仲可以做咩市場?
49樓提及
proxy是什麼意思?
710可以跟車廠/配件商傾, 在出廠時就配好. 比如跟是DVD/GPS. 跟新車配套, 出廠一般質量要求很高. 主打呢個MARKET.
其實都做緊, 不過要開拓其他非消費類市場, 真係好難.
59樓提及
我笑了, 當日搬上河源, 大部分港人走Q哂, 連深圳果班都係.
中層果咋人, 換過幾多批, 採購唔識LCD結構, 又點採購?
業務怨聲載道: 我明知我地D料係貴, 但係我控制唔倒!
60樓提及59樓提及
我笑了, 當日搬上河源, 大部分港人走Q哂, 連深圳果班都係.
中層果咋人, 換過幾多批, 採購唔識LCD結構, 又點採購?
業務怨聲載道: 我明知我地D料係貴, 但係我控制唔倒!
1. 咁所以他要用河源人,但是....
2. 咁他唔採購,點識生產? 被人食左都唔知啦
3. 咁他們點賣?
61樓提及60樓提及59樓提及
我笑了, 當日搬上河源, 大部分港人走Q哂, 連深圳果班都係.
中層果咋人, 換過幾多批, 採購唔識LCD結構, 又點採購?
業務怨聲載道: 我明知我地D料係貴, 但係我控制唔倒!
1. 咁所以他要用河源人,但是....
2. 咁他唔採購,點識生產? 被人食左都唔知啦
3. 咁他們點賣?
1. 邊度人我唔知, 但採購在河源, 深圳冇點, 會有一個問題. 就是資訊唔流通, 佢地嬲買O野野都貴.
2. 關於食唔食, 上面唔識的話, 真係會俾人食夾棍. 當年摺左間子公司都係因為咁.
3. 他們主力做車, 因為毛利極高, 隱藏了所有斃病. 要做其他MARKET, 一定唔夠人砌.
結論是不會成長.
65樓提及
日元咁跌應該有機
湯兄可以講下香港上市的有邊幾隻日元受惠股嗎??? THX
67樓提及
710
盈利跌5%,至1.37億,3,000萬現金
68樓提及
之前有師兄話佢原材料係日本貨,有冇D資料?
Btw, 估唔到佢生意唔係比上半多左好多,利潤下半追返晒,何解?
67樓提及
710
盈利跌5%,至1.37億,3,000萬現金
70樓提及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1313&d=2023
【am730訊】精電(710)行政總裁蔡東豪(圖)指,汽車顯示屏業務佔營業額比重可望持續增長,因開拓多個收入增長來源,包括成功打入日本汽車市場。他又料,新生產線可望於第三季全面投產,屆時產能將大增四成。
蔡東豪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受惠於日本對手競爭力減低及台灣廠家撤出等,汽車顯示屏業務去年營業額增16%至14億元,並佔整體比重63%,他料這水平將續增,但難料實際水平。他又指,精電在汽車顯示屏佔有率持續上揚,若以數量計,估計精電全球市佔率介乎約25%至30%。
對於未來增長動力,他對日本市場寄予厚望,因精電去年接獲日本龍頭汽車商豐田訂單,「接到日企的訂單,即係佢認同你的產品,現時訂單雖然唔多,但有望帶動其他日企慢慢俾訂單我哋。」
至於內地市場不遑多讓,雖然只與中外合資的車廠合作,但蔡東豪指其客戶生產的中高檔次汽車銷售良好,有望帶動精電的訂單持續增加,令佔營業額比重仍會上升。
歐洲市場方面,蔡東豪指該市場佔營業額約50%,而歐債危機對其影響只屬局部性,因以德國為主的中高檔汽車生產商訂單仍穩定,故主要視乎客戶本身經營能力。TFT顯示屏組件貴黑白十倍
此外,TFT顯示屏業務亦成新增長點。他解釋,彩色TFT顯示屏模組(組件)單價較黑白顯示屏模組高十倍,儘管毛利率較低,並需向外採購TFT屏幕,但回報不俗,而過去接獲路華旗下新車Evoque的TFT顯示屏組件訂單,成功打入該市場,料未來續獲積架和路華TFT顯示屏組件訂單,而相關的採購成本,更直接受惠於日圓下跌而減少。
蔡東豪續指,汽車顯示屏增長速度或較快,加上歐債危機影響,故去年營業額下跌11%的工業設備用顯示屏的未來增長或跑輸,但他指核心客戶訂客依然穩定,如接獲瑞士羅氏藥廠(Roche)的醫療產品顯示屏訂單,亦已獲數個工業用觸幕屏的訂單,未來會逐步拓展觸屏這新興業務。
息比率料維持
另外,隨著新生產線開始試產,蔡東豪指,意味投資高峰期已結束,料能保持現時約50%派息比率。他亦相信未來有足夠訂單,能滿足增加的產能。
73樓提及
Yen 強, 710 都咁硬淨?? 中報有驚喜?
74樓提及73樓提及
Yen 強, 710 都咁硬淨?? 中報有驚喜?
估計盈利唔差,高生增持
76樓提及
我憎死蔡西豪,成日整埋d垃圾出來,唔好好做生意還指點江山,公司業績唉
77樓提及76樓提及
我憎死蔡西豪,成日整埋d垃圾出來,唔好好做生意還指點江山,公司業績唉
但似乎你愈憎佢佢愈升喎
79樓提及77樓提及76樓提及
我憎死蔡西豪,成日整埋d垃圾出來,唔好好做生意還指點江山,公司業績唉
但似乎你愈憎佢佢愈升喎
不升就日日去主場窒佢,他日日寫幾句,仆他個街
80樓提及79樓提及77樓提及76樓提及
我憎死蔡西豪,成日整埋d垃圾出來,唔好好做生意還指點江山,公司業績唉
但似乎你愈憎佢佢愈升喎
不升就日日去主場窒佢,他日日寫幾句,仆他個街
始終好難明白你點解咁憎佢
82樓提及
最重要用資金打造自己成正義化身至仆街,成日鬧政府,他自己咪仲唔掂
83樓提及
佢同TRULY的十年圖...
當年是同呢的.
84樓提及82樓提及
最重要用資金打造自己成正義化身至仆街,成日鬧政府,他自己咪仲唔掂
佢有錢, 吹唔撚脹!
87樓提及
呢行要老闆親自落場昅住!
俾我攪的話, 我學TRULY入股台仔TFT廠. 大做手機!
台灣有一間非常適合, 大陸龍騰同深超也可以.
88樓提及
佢不如比一球一年過我, 包佢做起.
94樓提及
講多兩句.
你間公司有競爭力, D貨就平. 做大客有量, 靠中大型客賺錢. 養30個SALES, 實則10個有用, 其餘都是打游擊.
管理得好, 大客高層昅住. 細客SET個價由得佢地賣, SALES賣得高放落自己袋又唔俾人知, 咁佢叻仔. 公司賺倒錢又衝倒量. 再將個奬金SET高, 控制付款收款行為. 絕大部分SALES採購都會好管理.
上次子公司單野, 人地一開始在某一環節搵食, 下面D人又係佢O既, 上面得個唔識呢行的香港財務睇數. 後來大到另開一檔, 你執左都冇撚用! 人地一早上岸.
96樓提及
做呢行係咁. 老闆/老闆親信唔落場昅住, 實仆街.
要做到有效率之餘, 下面D人"做唔倒野", 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92樓提及
之前大頭蔡成日講間公司點解唔用大陸人至好笑,公司賺得錢話之你呀,良心企業咪股東仆街囉
98樓提及92樓提及
之前大頭蔡成日講間公司點解唔用大陸人至好笑,公司賺得錢話之你呀,良心企業咪股東仆街囉
呢劑野咪子公司單野一朝被蛇咬囉.
你搵個唔識O既人做採購SALES, 佢點CAP? 連CAP都唔識CAP! 最慘係野都唔識做!
要開呢D廠, 我搵哂我D兄弟坐哂財務採購業務, 一個部門一個就夠了. 一D問題都沒有, 賺倒錢兄弟有車有樓(有女), 點會攪唔掂?
104樓提及
要强调
瑞信表示,不計Hydis Technologies的非現金減值虧損,精電(00710.HK)上半年經常性純利按年增90%至1.42億元,較市場共識高45%,主因汽車顯示屏的營業額及利潤較預期強。
103樓提及
業绩好勁!好勁! 以家個價真是好平
瑞信表示,不計Hydis Technologies的非現金減值虧損,精電(00710.HK)上半年經常性純利按年增90%至1.42億元,較市場共識高45%,主因汽車顯示屏的營業額及利潤較預期強。
精電的汽車顯示屏訂單按年錄得雙位數增幅,至年底的盈利可見度良好。去年新增的40%產能,自今年7月起已投入商業生產。隨著可用產能增加,或令精電下半年取得的訂單按半年增20%。
基於訂單流及利潤率強於預期,上調2013-15年盈利預測22-40%,目標價由7.4元上調至8.7元,評級維持「跑贏大市」。相信精電仍有空間上調派息比率(目前為57%)。(na/t)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 ... %B38-070400739.html
johnchan23456在119樓提及
這個說法我不同意,看股票一定要看通公司的PnL。 Greatsoup38 可能沒有太注意其中的細節吧。 2013年的時候但是Hydix一次性的虧損那麼大,2014年這個不會有影響。 2013年下半年的利潤大漲主要還是新廠的投產,2014年有整年的貢獻。還有2014年稅率應該會跳到正常的水平,就算日元在回升,我看精電利潤還有上升的空間。但是我也同意7-8%DPS分紅率,今年收入不會大漲,股價頂多也不能升一倍,可能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greatsoup38在120樓提及johnchan23456在119樓提及
這個說法我不同意,看股票一定要看通公司的PnL。 Greatsoup38 可能沒有太注意其中的細節吧。 2013年的時候但是Hydix一次性的虧損那麼大,2014年這個不會有影響。 2013年下半年的利潤大漲主要還是新廠的投產,2014年有整年的貢獻。還有2014年稅率應該會跳到正常的水平,就算日元在回升,我看精電利潤還有上升的空間。但是我也同意7-8%DPS分紅率,今年收入不會大漲,股價頂多也不能升一倍,可能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我調整了,全年增長是1倍。但是我總覺得是有些問題的,管理層人工實在太高。
johnchan23456在121樓提及greatsoup38在120樓提及johnchan23456在119樓提及
這個說法我不同意,看股票一定要看通公司的PnL。 Greatsoup38 可能沒有太注意其中的細節吧。 2013年的時候但是Hydix一次性的虧損那麼大,2014年這個不會有影響。 2013年下半年的利潤大漲主要還是新廠的投產,2014年有整年的貢獻。還有2014年稅率應該會跳到正常的水平,就算日元在回升,我看精電利潤還有上升的空間。但是我也同意7-8%DPS分紅率,今年收入不會大漲,股價頂多也不能升一倍,可能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我調整了,全年增長是1倍。但是我總覺得是有些問題的,管理層人工實在太高。
如果有钱收购这个公司也不错,自己做CEO,香港有很多人support。大股东控制的股票不多,可惜我没钱。
Iloveyield在123樓提及
大股东控制多少?
roadman在126樓提及
湯版應該好高興
Llc727在137樓提及
京東方都幾大來頭,5百幾億市值,擺半年前呢單絕對係超正消息,學高生另外只500咁升幾個開都得。依家雖然計死數係3.5+1.35,離現價有成10%折讓,不過計埋可能派嘅未期息應該都有3/40仙,計埋人哋京東方成30幾倍pe,咁大舊14億入嚟咁嘅環境都係利好嘅應該。復市后應該我睇6蚊吖...
Llc727在139樓提及
不過只精電D數據真係幾靚,正氣得嚟又年年有好表現有息派,咁筍價俾京東方入主咁原來班主得著得D option可以execute,同埋派咁D特息又好似冇乜著數噃。睇怕后面有其他嘢,小股東都係任人魚肉㗎啦,唉...
Llc727在141樓提及
都唔知幾時復牌,套現咁D買D其他跌到殘嘅都好吖
Llc727在144樓提及
郁少少,成交都唔算大,大家對個協同效應都冇乜反應...咁嘅時勢真係乜消息都炒唔起。下個月宣布派1.35+0.3應該可以再上一D呱
Llc727在147樓提及
數據一樣好靚,可惜...引入京東方反而冇得升...
Llc727在149樓提及
咁唔可以齋消極睇引入嘅新資金淨係嚟攤薄嘅,望佢好快有新消息有搞作可以小爆上啦...當然,比攤薄更大鑊都可能...
greatsoup38在155樓提及
這隻根本做廠都不太行
pcp7838在156樓提及greatsoup38在155樓提及
這隻根本做廠都不太行
所以咪有新人入主.
greatsoup在159樓提及
盈利降65%,至7,400萬,16.9億現金
greatsoup在161樓提及
京東方國企作風...
Number0在166樓提及
盤數好似好返少少。
greatsoup在168樓提及Number0在166樓提及
盤數好似好返少少。
請問你有無真是睇過盤數呢,好返少少?
Number0在169樓提及greatsoup在168樓提及Number0在166樓提及
盤數好似好返少少。
請問你有無真是睇過盤數呢,好返少少?
我好粗淺咁睇佢賺多咗,其實我真係唔識睇財表。
greatsoup在170樓提及Number0在169樓提及greatsoup在168樓提及Number0在166樓提及
盤數好似好返少少。
請問你有無真是睇過盤數呢,好返少少?
我好粗淺咁睇佢賺多咗,其實我真係唔識睇財表。
你留意附註5,講完
Number0在171樓提及greatsoup在170樓提及Number0在169樓提及greatsoup在168樓提及Number0在166樓提及
盤數好似好返少少。
請問你有無真是睇過盤數呢,好返少少?
我好粗淺咁睇佢賺多咗,其實我真係唔識睇財表。
你留意附註5,講完
謝謝。
但撇除政府補助同匯兌,其他利息收入都有增長,雖然唔知係咩利息。
Number0在171樓提及greatsoup在170樓提及Number0在169樓提及greatsoup在168樓提及Number0在166樓提及
盤數好似好返少少。
請問你有無真是睇過盤數呢,好返少少?
我好粗淺咁睇佢賺多咗,其實我真係唔識睇財表。
你留意附註5,講完
謝謝。
但撇除政府補助同匯兌,其他利息收入都有增長,雖然唔知係咩利息。
greatsoup在173樓提及Number0在171樓提及greatsoup在170樓提及Number0在169樓提及greatsoup在168樓提及Number0在166樓提及
盤數好似好返少少。
請問你有無真是睇過盤數呢,好返少少?
我好粗淺咁睇佢賺多咗,其實我真係唔識睇財表。
你留意附註5,講完
謝謝。
但撇除政府補助同匯兌,其他利息收入都有增長,雖然唔知係咩利息。
我都唔知你計緊咩
唔是咁計,上年仲有項交易證券之已變現及未變現虧損淨額3,750萬,加上匯兌影響,合計導致虧損6,000萬
今年匯兌500萬,盈利補助600萬,合計對盈利有利1,100萬
如果考慮這些,去年是6,400萬,今年是1,100萬,我都唔知你d會計咁鬼渣,連加減數都唔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