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頁岩氣主要產地北達科他州去年浪費10億美元天然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02

由於水力壓裂技術的推廣和使用,美國北達科他州一躍成為該國石油和天然氣第二大生產區。在頁岩氣的推動下,該州天然氣和石油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在加快進行,但依然有很多氣井的運輸管道或天然氣壓縮站等配套設施沒有建好,此外北達科他州現有天然氣管道的容量基本已經滿載,面對多餘的天然氣,許多公司考慮到成本因素,選擇燃燒浪費而不是鋪設新的管線。

下圖是NASA在太空中拍到的北達科他州Bakken頁岩層開採區天然氣燃燒圖像。

根據可持續發展組織Ceres的數據顯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北達科他州的天然氣生產商燃燒掉了總產量30%的天然氣,按照當時市值來算,燃燒掉的天然氣價值達10億美元,同時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總量等同於100輛汽車的排放量。

目前,北達科他州的監管機構以及設置了公共目標,要求天然氣生產商必須在某個特定日子裡將燃燒的天然氣量至少降低10%。根據北達科他州的法律,天然氣開採商在第一年的時候可以燃燒開採出來的氣體,並且如果開採商認為一年後捕獲的氣體仍然沒有經濟價值的話,他們可以申請延長燃燒的時間。事實上,北達科他州的監管機構在去年兩年內批准了近95%的延長燃燒時間申請。

但根據美國能源部估計,目前全美範圍內,除北達科他州外,其他的產區燃燒浪費現象並不嚴重。如果按照1%的開採氣體被燃燒浪費來推算,佔全美天然氣生產總量四分之一的德克薩斯州僅有0.4%的天然氣被燃燒浪費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55

台灣茶只占一% 就能合法標示「產地台灣」誰讓享譽百年的老鋪涉賣假茶?

2014-09-22  TCW
 
 

 

「台灣製造」商品又掉漆!士林地檢署調查,多家知名茶行涉嫌以低價進口茶偽裝台灣高檔茶牟暴利,連百年老鋪「嶢陽茶行」也涉案!茶農憂心,政府再不把關,台灣茶的形象將被摧毀。

撰文‧鄭閔聲

「堅持傳統工法的小農,這幾年的生存空間,一直被工業化大量生產的進口茶壓縮……」周末傍晚,一位獲獎無數的製茶業者,坐在昏暗狹小的店面裡感嘆著。他拿起剛燒開的熱水熟練地沖洗茶具,然後抬起頭說:「進口茶不是不好,只是不該被當成台灣茶賣;政府再不解決假冒台灣茶的問題,就等於摧毀老祖先留給我們的茶文化。」九月五日,士林地檢署認定,多家知名茶行涉嫌聯手在中國購入低價茶葉,再輾轉運往東南亞取得產地證明,循正常管道進口台灣後,竟偽裝成高檔台灣茶販售,不法獲利至少上億元。儘管多數業者被檢方約談時矢口否認,但這起偽冒事件,勢必再次重挫消費者對「台灣製造」商品的信任。

公開的祕密?

偽冒茶氾濫,百年老店淪陷整起假茶事件之所以受到注目,最主要在於遭檢方約談的茶商,在業界皆非沒沒無聞,其中,又以多次入選台北市十大伴手禮的百年老店「嶢陽茶行」最負盛名。負責人王端鎧雖對檢方表示,「只是向上游進貨,其他都不知道。」仍被諭令以三十萬元交保。

嶢陽茶行的歷史,可回溯至清朝道光年間。一八四二年,祖籍福建安溪的王擇臣飄洋過海來台定居,並於彰化鹿港開設三元茶莊,販售家鄉出產的鐵觀音與烏龍茶,在台灣士紳階級之間頗受好評。事業有成的王家衣錦還鄉前,還在鹿港文武廟正殿捐獻兩支樑柱,回饋鄉里。

一九二一年,王家第三代王淑景繼承祖父手藝,在廈門創立嶢陽茶行,產品不僅銷遍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就連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等國華僑也趨之若鶩。日後因中國戰亂不斷,嶢陽在一九三七年轉往香港開設分公司;一九五三年,台灣嶢陽茶行正式成立。

這家歷史超過一百七十年的老字號茶商,目前由第六代王端鎧經營。二○○四年出任嶢陽總經理的他,改變長年以批發為主的營運模式,以創新思惟打造品牌形象並積極拓展門市,試圖融合東方文化與西方時尚。

王端鎧成功地讓消費者相信喝茶也可以很「潮」,但百年老店的深厚基礎,才是嶢陽能與同業區隔的無形資產。

「歷代傳人秉持百年傳承精神與製茶工序,以對茶的高度鑑賞力,由挑茶、選茶、焙茶到評茶,每個步驟都充分傳達對茶葉品質的堅持。」這段充滿自信的文字,正是嶢陽網頁上的「自我介紹」。

連一家公開宣示「售出的每一包茶,都是百年茶行信譽保證」的業者,也被捲入偽冒茶風暴,可以想見,市面上琳琅滿目的「高級台灣茶」,名不副實者勢必不在少數。儘管檢方將偵辦重點放在業者引進了依法禁止進口的中國茶葉,但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真相是,偽冒高檔台灣茶的越南茶早已在市面上流竄多時,政府部門卻毫無因應作為。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一三年台灣進口茶葉超過三萬公噸,其中有七成以上來自越南;而農委會評估,台灣茶葉年產量僅約一萬五千公噸。也就是說,在市面上流通的越南茶數量,已超過土生土長的台灣茶,但政府並未追蹤進口茶葉流向,當然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混充進口茶的廠商。

進口茶去向不明

歸類工業產品,無品管認證「我們從七、八年前就聽說有人在賣越南茶,也找過農會與鎮公所反映多次,希望政府能管一管進口茶葉賣到哪裡,公布買進口茶的廠商,卻一直沒有得到回應。」一位在杉林溪經營茶園的茶農無奈地說。

「政府必須落實履歷認證和溯源系統,才能確保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台灣茶葉。」長年投身茶文化推廣的非常境界文創執行長田竹英指出,台灣各地農會與地方政府已陸續推出茶園證與產地標誌等認證機制,確保茶葉來源,但這些機制只是鼓勵性質,並未強制執行,對進口茶葉也沒有相應的品保認證,才讓業者有機會以進口茶葉魚目混珠。

對此,農委會茶改場副場長陳玄表示,農委會對於台灣生產的茶葉,有各種產銷輔導與分級機制;然而,進口加工用的大宗茶葉,過去被歸類為「工業產品」,並不適用於類似制度。

台灣區製茶公會總幹事范德光則強調,台灣烏龍茶的外形、品種與風味,與進口茶葉有市場區隔,且進口茶葉絕大多數為大宗商用茶,不可能加入混充為台灣烏龍茶。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絕大多數的越南茶,其實是由台灣廠商栽種的台灣品種,除了農藥殘留與生產流程管控的差異之外,無論外觀、風味都與國產茶十分近似,就連行家也沒有把握能喝出其中差異。

茶齡超過四十年的台灣伍中行董事長吳傑熙,就曾與兩位專家花了一個下午不斷反覆沖泡、品嘗,試圖找出阿里山與越南烏龍茶的細微差異,結論卻是「真的分不出來」。

正因消費者無力辨識,政府監督機制的責任相形之下更吃重。偏偏在業者與專家眼中,商品端標示管控不力,正是造成混充茶亂象的另一癥結。

「政府不但沒有追蹤進口茶流向,連產地標示也不嚴格要求,我們隨時可以在市面上看見售價比產地收購價還低的『台灣茶』,一般小型茶農或茶商該怎麼生存?」吳傑熙直言,進口茶不一定就是劣質茶,但政府單位對標示不實的業者視而不見,放任低成本的偽冒茶流竄,對堅持不賣混充品的茶商是重大傷害。

規範變「洗底」

來台加工就可視為台灣茶

事實上,政府並非沒有規範,只是規範得令人匪夷所思。根據監察院二○一○年的調查,主管食品安全與標示的衛生署(現衛福部)竟認為,茶葉只要是在台灣混裝加工,即可依「實質轉換地」原則,將產地視為台灣,無論原始茶葉來自何地、比例如何摻配,就算只混入一%台灣茶,茶葉產地也可標示台灣,形同大開方便之門,讓業者將進口茶葉「洗底」,成為高檔台灣茶。

即使監察院早已發現問題,並對衛福部、農委會提出糾正,但四年過後,政府機關對國產茶的「規範」方式,依舊沒有任何進步。

陳玄指出,台灣茶葉用量龐大,加工「拼配」在所難免,只要進口茶葉在台灣完成的重要製程或附加價值率超過三五%,即可視為「實質轉型」,在包裝上標示為「台灣茶」。但「實質轉型」的認定細節,他則表示農委會與業界尚未完全達成共識,仍須持續溝通。至於拼配茶產地與比例標示,則依經濟部標準局規定辦理,農委會未明確規範。

范德光則認為,進口茶類經過台灣的優良技術加工拚配,再以台灣茶名義高價輸出國外,能賺取龐大外匯,台灣不應將機會拱手讓人。

但一位多次獲獎的茶農痛批,「政府的怠惰不作為,將賠上台灣茶形象。」當有廠商開始將成本低廉的進口茶葉,以國產茶名義傾銷回台,勢必危及既有業者生計,並造成負面連鎖效應,「如果觀光客知道他們買的茶,其實不是來自台灣,台灣茶的市場價格當然會掉;茶行為了生存只能繼續壓低成本,最後不管哪裡出產的,都只會是廉價茶了。」吳傑熙也舉不產茶葉卻以「英式紅茶」聞名全球的英國為例,強調品質分級與認證機制的重要,「我們必須承認,台灣人喝的茶葉有一半以上是從國外進口,只要政府對茶葉的產地、品種、風味、農藥殘留、加工方式都訂出標準,就能有效區分『台灣烏龍茶』與『台式烏龍茶』,不但能讓消費者放心,更能帶動台灣茶葉精品化,提高附加價值。」有人以「全世界的港口,就是台灣茶的分布座標」,形容台灣茶如何暢銷全球,曾幾何時,卻連台灣人都無法確定,自己喝的是不是正港的台灣茶。將「結合茶藝與產業文化,形塑『台灣茗茶』優質形象」列為二○一五年年度焦點施政目標的農委會,是否應該提前展開行動,挽救岌岌可危的台灣茶形象?

進口茶近七成,有多少偽裝成國產茶?

——2013年各國茶葉在台市占率越南 22050公噸49.1% 台灣 14718公噸32.8%

中國8%

斯里蘭卡5.3%

印尼2.2%

其他2.6%

外國進口30187

+ 台灣自產14718

=44905 (公噸)

資料來源:

農委會、財政部關務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0

浙江赴日遊客發現部分熱銷馬桶蓋產地為杭州下沙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3-01/899664.html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春節期間,有多達45萬中國遊客赴日消費,購物消費近60億人民幣。電飯煲等傳統熱門商品依然暢銷,溫水洗凈馬桶蓋成為今年的一大購物熱門。日本當地媒體稱,“馬桶蓋幾乎處於斷貨狀態”。

春節前夕,家住杭州的王先生赴日本旅行,在大阪的電器商場,王先生驚奇地發現,馬桶蓋的外包裝上赫然印著“Made in China”,產地竟是杭州下沙。

在日本買到杭州下沙產的馬桶蓋

春節前,王先生報名旅行社跟團到日本旅遊,身負許多親朋好友的代購任務,馬桶蓋成了購物清單里的熱門商品。旅行期間,在導遊的帶領下,王先生來到大阪的一家電器商城購物。商城內擠滿了中國遊客,隨處可見拎著電飯煲、馬桶蓋的中國人。據王先生介紹,“日本電壓是110伏,中國的是220伏,這些電器商場里專門提供符合中國國內使用的電器規格,商場里買電器的中國人特別多。電飯煲、馬桶蓋、電動牙刷,都跟不要錢一樣得買。”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打算入手幾個馬桶蓋的王先生在商場里進行挑選,一款松下的馬桶蓋立馬引起了王先生的註意,“當時就看到包裝的紙箱上印著很多中文字,還有生產地竟然還是杭州下沙。”王先生發現的松下溫水沖洗便座在外包裝上印著“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喬街2號”的中文字樣,以及“Made in China”的英文標註。這讓王先生很費解,“兜了一大圈,買到的居然還是自家門前生產的東西,那不是等於當了回人肉搬運工。”

同品牌馬桶蓋中國、日本兩個標準

據了解,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是成立於2004年,位於杭州下沙,生產加工智能坐便器、電飯煲、洗衣機等產品。

浙江在線消費頻道記者從松下官方客服處了解到,在日本銷售的這款馬桶蓋在國內沒有同型號出售。客服人員表示:“這是國內松下廠家生產出口日本的一個型號,在日本一些大型商場都有出售,專門提供給赴日本消費的中國顧客。這款馬桶蓋的生產標準完全依據日本的相關標準生產,從質量上來講要優於國內的同品牌產品。”

一只杭州生產的馬桶蓋,漂洋過海出口日本,最後中國遊客們又費力地運回國。有中國網友吐槽道:“這是一只馬桶蓋的日本自由行。”

國人春節熱衷境外消費

中國消費者在日本驚人的消費能力,讓跨國企業打出了這張“曲線救國”的營銷牌。前天,趙女士從日本回來,結束了10天的春節假期,戰利品是兩個電飯煲、三個馬桶蓋,以及若幹化妝品。“我在友都八喜買電飯鍋,猶豫了半小時,看中的電飯煲就斷貨了。”趙女士告訴記者,日本商場里隨處可見的中國遊客,買東西下手都很快,斷貨現象經常發生。

與海外消費的熱絡相比,有數據顯示,國內的消費卻不盡如人意。春節期間中國國內零售額增幅逐年下降。2014年,零售額同比增長13.3%,是自2005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由此不難看出,“國人春節熱衷境外消費”這一現象愈演愈烈,反映出境內消費供求關系的扭曲,這對於在新常態下想方設法把巨大的消費潛力留在境內釋放出來,既是一種警示,也是一種鞭策。

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03-01/708927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8

日本農民奮起 革新生產流程覓生路 TPP衝擊!產地優勢能否力抗便宜進口貨?

2015-12-21  TWM

美日針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達成共識,日本超過九成五的進口品項將取消關稅;不過,日本果農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尋求修改生產流程、提高附加價值、擴大出口等方式,希望殺出一條血路。

譯者·江裕真

經過五年半的協商,跨太平

洋夥伴協定(TPP)終

於達成共識。對日本來說,九0一八項進口品項中,九五.

一%的關稅將取消,日本人的生活勢必有很大的改變,農民也擔心會受到衝擊。

以水果為例,蘋果與柑橘是日本產量最多的兩大水果。

根據協議,TPP生效的第十一年,須廢除目前為一七%的蘋果關稅;目前依季節課徵一六%到三二%的橘子關稅,則要在第八年廢除,對果農影響極大。

不過一些柑橘業者的態度

強勢。位於靜岡縣的農協(農業合作社)MIKKABI,有八成以上的農產品銷售額(約九十六億日圓)來自柑橘。

柑橘生產逐漸機械化

但擔任該農協會長的後藤

善一斷言道,「產地不會只因為TPP影響而完蛋。」這樣的自信,來自於該農協或個別農戶,已經因應時代變化,在生產或銷售方式上有所創新。

為追求品質,柑橘採收多半是人工作業,但部分農戶已在柑橘的樹與樹之間空出間隔,開出一條讓農藥噴灑機與搬運車,能通過的道路;此外,也開始改用起重機搬運柑橘箱,慢慢走向機械化。

不過,全國農業協會愛媛

縣總部營農銷售部的松

本亮治則有不同看法。

他警告道,「TPP或

多或少會對國內產地帶

來影響。」

蘋果農戶的反應也

不一。在青森從事蘋

果出口事業的太田蘋

果出口公司社長太田

一民指出,「青森縣產的蘋果,每年出口三

萬噸到台灣、香港等

地。但這些地區都沒加入TPP,我們預計提高出口量到五萬噸。」

該公司每年從產地

調貨再批發到國內外的

數量有四十五萬箱(每

箱為十一.五公斤),

其中約三分之一用於出

口。「在台灣的蘋果市場,美國的市占率最高,可是青森蘋果的售價,是美國蘋果的二至三倍,有其絕對地位。」不過,在青森出口

蘋果到中國與歐盟的山

野蘋果公司社長山野

豐,就很有危機感。

「中國某都市中,原本美國產的Envy、蘋果,和日本產的蘋果勢均力敵,但現在日本蘋果的地位並非十分穩固。」

蔬菜是受TPP影響較小

的項目。雖然原則上所有品項都廢除關稅,但現有關稅才三%,並不高;萵苣、高麗菜等葉菜原本就重新鮮,不適於進口。日本綜合研究所的三輪泰史指出,千葉、茨城、埼玉等地的品牌化措施不多,主要只是生產蔬菜供首都圈這一大消費地而已,「這種占地利之便的地區,在TPP後也一樣高枕無憂。」但他也指出,TPP生效後,「抗進口能力」備受考驗的,會是「兵庫縣淡路島洋蔥」這樣的東西。淡路島洋蔥是成功品牌化的代表性蔬菜,在牛糞堆肥的肥沃土壤與溫暖氣候下,開發出適於這種環境的種子,並以比其他產地多一個月的栽種期,才栽培出適於生食的洋蔥。淡路島洋蔥價格是北海道洋蔥的三倍,但在全日本都很受歡迎。

洋蔥易於存放,在蔬菜中進口量最大。其關稅率八.五%相對較高,但預計在TPP 生效第六年廢除。國內最大產地是市占率達五成多的北海道,就算洋蔥受打擊,還是可以改種其他東西。但對淡路島來說,洋蔥的作物面積最大,銷售額占農產品整體約三成,屬主力產品,有可能深受其害。

淡路島洋蔥擬擴大出口

淡路島農協會長森絃一則

有不同看法,「就算為了加工或營業用的便宜洋蔥增加進口,對淡路島也不太有影響。事實上,今年在米蘭世博會中,淡路島洋蔥因為可生吃而頗受好評,我們正準備擴大出口。」

第一線農家相對也比較冷

靜。家裡栽種洋蔥和萵苣的伊吹智則說,「原本蔬菜的關稅也才百分之幾而已,影響應該不大。」代代務農的田邊久記說,「農協與全國農協應該集思廣益,設法再提升淡路島洋蔥的附加價值,例如:善用不合規格的洋蔥,來擴大加工品事業等。」政府和民間都絞盡腦汁,努力殺出重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77

農業部用5年調查農產品產地土壤狀況 這些地方汙染嚴重

日前,在第五屆中國環境修複發展戰略論壇上,農業部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總站副處長鄭順安稱,2012年以來,農業部主導的全國農產品產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采樣工作已經結束,正處於最後數據匯總、審核和報送階段。

關於耕地土壤重金屬汙染,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都分別有相應數據。

環保部數據顯示,2014年汙染超標率是19.4%,但由於這個數據是以八公里為一個網格,只能代表點的超標率,不能代表面積。國土資源部的地調數據顯示,近一二十年來,12.1%的耕地土壤存在潛在生態風險。此外,農業部從2001年以來進行了四次局部區域調查,數據顯示約10.2%的耕地土壤超標,不過,這一數據也只限於局部點和區域。

為獲得更加詳細的數據,2012年初,農業部、財政部印發了《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汙染防治實施方案》,財政部撥款8.27億,由農業部在未來5年的時間內對全國農產品產地的土壤汙染狀況進行調查。

鄭順安說,全國一共部署123個監測點位,2012年啟動至今,采樣工作已經結束,正處於最後數據匯總、審核和報送的階段。普查工作結束後,將是迄今為止全國範圍內耕地數據最為精確的一次調查。這將為整體耕地進行下一步風險管控和修複治理提供依據。

鄭順安表示,結合多部門判斷,我國重金屬汙染耕地面積大約1.8億畝,大概是全國耕地面積的10%~15%,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汙染區域主要是工廠企業周邊農區,汙水灌區,大中城市郊區。除此以外,交通要道兩岸,包括一些設施農業基地周邊也存在汙染。

鄭順安說,當前,我國耕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現狀總體不容樂觀,局部形勢比較嚴峻。不過,重度汙染區比例小,多數受汙染地區可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對於耕地來講,修複前景廣闊。

根據環保部數據,耕地土壤輕微汙染為13.7%,輕度為2.8%,中度為1.8%,重度為1.1%。對於輕微、輕度、中度汙染農田,從農業部門掌握的情況來看,可以通過以農業為主的調控措施,比如湖南“VIP技術”,即“低鎘品種(variety)+合理灌溉(irrigation)+調節酸度(PH)”,治理的數據也是令人滿意的。

鄭順安認為,我國農產品總體上是安全的,這是由於農產品質量與耕地土壤環境質量之間並非簡單對應關系。一方面,土壤當中能夠被植物直接吸收重金屬的比例不高,另一方面,重金屬主要分布在農作物根部,果實部位分布比較低,還有就是農業的特征,不同作物種類吸收重金屬的差異較大。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業內稱之為“土十條”,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戰略部署。對農業部門來說,首先要篩選出真正實用有效的技術,

鄭順安稱,現在技術很多,讓人眼花繚亂,不過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不能妨礙農業生產,不能讓農業耕地閑置下來進行治理;第二要簡單可行,由於耕地汙染防治實施的主體是農民,不可能讓農民掌握很複雜的修複技術;第三要經濟實用,由於受汙染的耕地面積非常大。到2017年底之前,農業部要出臺汙染技術指南和總體實施方案。

此外,農業部門在耕地土壤重金屬治理方面開展的實踐,鄭順安介紹說,除了前述2012年啟動的全國汙染場地普查之外,還建立了治理示範區。另外鎘大米事件之後,2014年,湖南長沙、株洲、湘潭3市啟動170萬畝重金屬汙染耕地修複與種植結構調整試點;2015年,在170萬畝基礎上適當擴大範圍;2016年,加入了示範片區的概念,開展土壤修複新技術、新產品的示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20

產地遭遇洪災 橡膠行情一觸即發

1月9日,橡膠報收於18970元/噸,上漲955元/噸,漲幅達5.3%。大漲的背後是泰南地區暴雨洪災事件的持續發酵。而泰南地區是泰國主要天然膠產區,總產量占泰國全國產量的63%以上。

華泰樹膠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波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泰國正經歷著一場20年不遇、部分地區甚至50年不遇的洪災,對於橡膠影響無法估量。”

上海盈金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波認為,泰南洪水不可小覷。“洪水對泰國天然橡膠的產量影響可參考2005年海南達維臺風對滬膠期貨行情的利多影響,2005年9月份達維臺風使得海南天然橡膠產量的影響是致命的,當年海南產量大幅度減產,最終催生次年滬膠期貨價格達到30000元/噸的歷史新高。”他說。

雨一直下

據了解2016年12月以來,泰國連續經歷了兩次持續性降雨,從而導致兩次洪災爆發。其中第一次集中降雨自2016年12月1日開始到12月10日全面停止降雨,最大雨量出現在12月3~12月5日。洛坤,蘇拉塔尼,博塔侖,宋卡,董里,陶公為降雨最大區域,總受災11個府。

第二次集中降雨12月28日至今,影響南部12個府,目前部分地區還有大到暴雨。降雨最大是洛坤地區,1月5日當天的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該地區去年全年降雨量也僅5000多毫米。同時馬來西亞東海岸也不同程度發生水災,最嚴重的是北部東海岸。也就是說,1月的水災是從泰南的北端春蓬府開始往下延伸到馬來西亞的東馬北端,整體影響區域大,雨量強,受災情況遠超12月。

沈波告訴記者:“2016年下半年泰南地區降雨在12月前整體呈現降雨天數多,降雨總量小的特點,影響的是實際割膠天數。而12月上旬的水災則是降雨強,形成部分地區水災淹水,而海平面的提升導致排水不暢,從而影響的天數增加。海平面擡升可能是拉尼娜現象的一種結果。”

沈波認為,1月至今的降雨,總量大於12月,同時由於前一次水災僅相隔半個月,甚至部分低窪地區的積水尚未完全排清就再次淹水,實際造成的結果就是地表土壤的保水量尚處於飽和狀態就又經受水災。實際上12月的水災影響不如這一次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土壤保水量分流了部分排水壓力,而這次這個方面完全失效,因而災情更嚴重。

橡膠行情一觸即發

受水災影響,從春蓬到博塔侖的整個亞洲公路泰南地區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災,部分地區橋梁沖斷。而這條線路沿線分布著泰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天然膠加工工廠。

工廠成品出運目前已受影響,沈波估計1月15日之前泰南地區工廠部分船期可能會被推遲,目前已經收到了部分推遲消息,如果水災繼續延續一周,那麽這一地區工廠春節前到中國主港的船期將全部受影響。而泰南地區工廠的原料庫存將銳減,如果交通中斷兩周以上,南部部分工廠的原料將無法得到新的補償,又將影響春節後到中國主港的船期。

目前國內輪胎廠的庫存數一大部分還是船貨,這些船貨是否能夠準時提貨目前就要看水災進一步的情況,不排除部分數量不能準時交貨。同樣,套利盤手里的訂單也是如此。此外,兩次水災都是南部主產區,尤其是泰國80%的煙片都出產於該地區,這將直接導致煙片緊缺,目前看,至少新割膠季節開割前,煙片已經無法成批量上市。

王偉波認為,今天滬膠的爆發性上漲,主要基於周末泰國南部洪水導致處於天然橡膠高產期產量下降的預期,另外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修正,基本擠壓了第一輪漲勢中滬膠大幅度升水海外現貨報價的格局。隨著工業品的整體調整臨近尾聲,膠價有望在短期內站上新高,中長期則有望在國際市場進入割膠淡季時期繼續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87

全國手機產地圖譜:21省在生產 廣東產量近半 重慶河南也不弱

手機是現代社會最普及的電子產品。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機生產國,擁有最多的手機品牌,擁有最大的手機市場。

工信部3月份公布的《2016年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情況》顯示,2016年我國通信設備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全年生產手機21億部,同比增長13.6%,其中智能手機15億部,增長9.9%,占全部手機產量比重為74.7%。

那麽分地區看,哪些地方的手機生產最多呢?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梳理發現,2016年,共有21個省份生產手機,有4個省份的手機產量超過了1億臺,其中,廣東達到了9.6億臺,占比接近“半壁江山”,重慶和河南緊隨其後,也突破了2億臺。

珠三角:手機天堂

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堪稱“手機天堂”。特別是在珠江東岸的深莞惠,手機品牌林立,華為、聯想、OPPO和vivo、中興、酷派、TCL、金立、三星、黑莓……或為土生土長品牌,或為國際品牌本土制造。這些手機廠商們或冠名、或贊助國內各大綜藝節目。

根據南方日報報道,出貨量排名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機都與深莞惠都市圈有關。作為國產手機代表的華為、OPPO和vivo目前均為“東莞制造”,其不少屏幕、電池則由惠州的“隱形冠軍”供應。全球出貨量占據頭把交椅的三星,雖為國際品牌,但它在中國最大的手機生產研發基地就是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

公開數據表明,約六成的蘋果手機屏幕、約七成的三星手機屏幕,是產自伯恩光學。這家位於惠州的全球最大手機玻璃面板生產商,主要客戶還包括華為、vivo、小米等,占據全球超過50%的市場份額。全球市場每10塊手機玻璃屏幕中有一半來自惠州。

此外,隨著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的提速,珠三角不少手機廠家將產能轉移到中西部的江西、貴州等地。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告訴記者,珠三角聚集了世界出貨量的幾大手機廠商華為、OPPO和vivo,還包括富士康、比亞迪等大型手機代工廠商,以深圳為中心覆蓋整個珠江東岸的區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手機生產制造基地,是手機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區域。

孫燕飈分析,目前珠三角在中低端這一塊的零部件已經十分齊全,唯一稍有欠缺的是在中高端的部分,“比如芯片這一塊主要是在上海、攝像頭這一塊在寧波,觸控模組方面有廈門的宸鴻科技。”

另外,很多手機巨頭將研發中心設在了上海,“因為上海高校比較多,有人才優勢,是手機研發高地。” 孫燕飈說,上海還有很多手機方案公司,“現在1500元以下的機型占市場份額一半以上,很多機型都是在上海的方案公司拿方案做的。”

中西部:重慶河南貴州大飛躍

在廣東之後,重慶和河南緊隨其後,手機產量也突破了2.5億臺。重慶市經信委官網此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重慶市手機產量達2.87億臺,同比增長58.7%,占全球手機總產量的13.9%,僅次於廣東省,居全球第二。

據重慶日報報道,該市手機產量大幅度攀升,主要得益於近年來陸續引進、培育了一批手機生產企業。目前,全市的手機生產企業已達近百家,分布在南岸、潼南、渝北、九龍坡、巴南、長壽、綦江和大足等多個區縣。其中,僅在作為重慶市特色產業(手機)基地的南岸區,就有20多家手機生產企業。

這些手機生產企業中,既有知名手機品牌vivo,也有近兩年在國內手機市場快速崛起的“黑馬”——重慶百立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其手機銷量達到2000萬臺左右。

河南的手機產業則依托鄭州空港經濟區而發展起來。2011年10月,當時全國第13個、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富士康代工生產的美國品牌蘋果智能手機開始源源不斷的從中原腹地的農業大省飛向全球,帶動河南外向型經濟連年高速發展。

在富士康的帶動下,很多著名智能手機品牌往鄭州航空區集聚,推動了鄭州航空港智能手機產業園於2014年1月提前投入使用。至2015年,鄭州航空港區生產的智能手機就突破了2億部,占全球智能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

排名第四的貴州,近幾年手機產業發展亦十分迅速,產量達到1.3億臺。近幾年貴州順應大數據產業革命大潮,重點打造以大數據、高端電子信息制造和高端特色裝備制造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集群和中國內陸重要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最終搭建上下遊一體化的完整智能終端生態體系。

2014年下半年,貴州以晴光電集團有限公司第一部手機走下生產線,從此,貴州省擁有了移動通信手機產量的正式統計數據,當年只有6.54萬臺。

短短幾年過去,以晴集團已經實現了產值、銷售收入雙雙突破100億元,成為貴州首家電子行業百億級企業,帶動7000人就業。與此同時,以富士康、以晴集團、財富之舟、百納威等大型智能終端生產集團為代表的企業落戶貴州,除了智能手機外,還生產功能手機出口亞非等地,共帶動5萬多人就業。

在這四個省份之後,其他的省份手機產量都低於1億臺,其中江西、北京、湖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份的手機產量超過了5000萬臺。

表:2016年各省份手機產量

省份

2016年產量(萬臺)

廣東

96430.42

重慶

28708.36

河南

25919.46

貴州

13031.26

江西

7413.95

北京

6923.91

湖北

6220.68

山東

6082.54

江蘇

5352.44

浙江

5099.6

天津

4973.46

上海

4801.43

四川

4486.66

山西

2693.44

福建

2568.63

陜西

2320

安徽

1836.53

遼寧

640.51

廣西

545.68

雲南

37.02

湖南

22.74

河北

0

內蒙古

0

吉林

0

黑龍江

0

海南

0

西藏

0

甘肅

0

青海

0

寧夏

0

新疆

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04

金象牌「泰國」消失消委會:最好公開產地

1 : GS(14)@2015-09-17 07:23:09

金象米更改包裝,刪去「泰國」香米字樣,引起公眾關注香米的產地來源。消委會曾指有關包裝無「泰國」兩字,故無違反《商品及說明條例》。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昨早在電台節目中解釋,部份產品需使用來自不同地方的配件組合,故難以要求生產商標示產地資料。但黃鳳嫺認為米商可增加透明度,向公眾講明說明有「溝米」情況令口感較好,消費者會較安心,亦有足夠資訊比較不同產品從而作出選擇。金象米5年前將包裝上的「頂上泰國香米」改稱為「頂上茉莉香米」,近日再度引起公眾關注,其生產商金源米業其後澄清金象米主要成份仍是泰國米,但會按季節和收成加入越南等地的香米,強調當中並不包括中國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917/192989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12

下周供港 蟹農稱產地都不夠賣「陽澄湖大閘蟹不出陽澄湖」

1 : GS(14)@2015-09-22 02:23:06

■老王是蓮花島第一代蟹農,他表示今年的水質污染令蟹較小。《蘋果》記者



【《蘋果》記者蘇州、上海直擊】又到大閘蟹季,港人最為熟悉的陽澄湖、太湖大閘蟹將在下周陸續供港。《蘋果》記者日前偷步走訪號稱大閘蟹之鄉的蘇州陽澄湖中的蓮花島,卻得到「陽澄湖大閘蟹不出陽澄湖」的驚人答案。多位當地養殖戶質疑市政府做爛金漆招牌:「陽澄湖哪有那麽多蟹!都是從外地拿的『進口貨』。」據悉,今年由於水污染,陽澄湖大閘蟹二、三両的多,四両以上較少。


蘇州陽澄湖中的蓮花島村共有約兩百家螃蟹養殖戶,也有近兩百個農家樂餐廳,自產自銷。每逢蟹季這裏逼爆,多是由江浙、上海自駕而來的蟹客,當地居民許女士說:「蟹季時村口堵車都可堵上一個小時。大閘蟹本地都不夠賣!」問道今年螃蟹產量如何,蓮花村養蟹人老王搖頭說今年螃蟹二、三両的多,四両以上少:「主要水質不行,3月上游有一口污水下來,湖裏水草長不出了。我們沒辦法,靠天吃飯呀!」脫殼次數螃蟹體積成正比,由於水差,往年脫殼七次的湖蟹今年僅脫殼五次。陽澄湖蟹價對蟹農來說卻已是谷底。1996年耕地被政府全面徵收後被迫養蟹謀生,2000年時三両螃蟹一斤賣120塊錢(人民幣.下同),十幾年過去,現在四両重的僅賣這個價,成本卻已翻倍。蟹農寧願努力在當地自銷,也不願將蟹賤價賣出外地。蓮花島附近有個陽澄湖大閘蟹交易市場,蟹農說都是冒充的,有把外地蟹泡一泡湖水就號稱陽澄湖大閘蟹的「洗澡蟹」;也有外地人在當地租間屋,要的僅是陽澄湖順豐快遞發貨地址,以欺騙消費者。


■有大閘蟹之鄉稱號的陽澄湖蓮花島,居民家家養蟹。《蘋果》記者

水受污染 商戶稱蟹來自南京

蘇州市政府前年以整頓為名對「陽澄湖牌」進行商標註冊,統一由國企銷售,還為蟹螯戴上「原產地標識」防偽戒指等標誌,香港也有指定經銷商。有不止一戶蓮花島蟹農卻告訴《蘋果》記者:「陽澄湖牌現在市政府在經營,但那個不是陽澄湖的蟹。我們的餐廳在賣自己的東西,政府他做那麼大規模,貨源哪裏來?他根本不收本地蟹農的。」現在從南京高淳到蘇北興化,包括安徽省南部都在養大閘蟹,成本比蘇州水鄉低好多,面臨日益激烈價格競爭,有陽澄湖蟹農痛心政府做爛金漆招牌:「不考慮品牌若干年後還存在甚麼價值。一開始願出多點價錢買好蟹的人一次次上當,也會說,反正都是假的乾脆買便宜的吧!」


■未開湖,上海銅川水產市場已偷步開賣大閘蟹。《蘋果》記者

9月上旬已有大閘蟹偷步開賣

明日是官方定的開捕節,蟹長到最大則要等10月過後,陽澄湖大閘蟹奇貨可居,在此之前蟹農根本不捨得賣。上海的銅川水產市場有不少檔口打着陽澄湖招牌賣大閘蟹,9月上旬已有大閘蟹偷步開賣,商戶坦言這些蟹來自南京高淳固城湖,3両重母蟹要價75元一隻,3両公蟹則是35元。「開捕節前沒成熟,但還是可以下地籠抓蟹,因還沒上市可賣貴一點。」高淳蟹商趙先生告訴《蘋果》。南京高淳有全國最大大閘蟹批發市場,不斷給蘇州陽澄湖供應大閘蟹是公開的秘密,趙說:「基本陽澄湖已沒蟹了,都是這邊進貨打着陽澄湖牌子去賣,因陽澄湖出名啊!每年蟹季都會有很多蘇州、上海牌照的車來拉蟹。」高淳水產局表示,今年當地固城湖大閘蟹產量預計1.6萬噸,還會大批量爬上本港餐桌,有當地養蟹大戶日前聲稱已收香港商家預訂200噸固城湖螃蟹。趙預計,今年整體蟹價回落:「公款消費少了。另外網上賣的多了。」互聯網已成內地大閘蟹主要銷售管道,趙的網店四年來生意額每年翻兩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19/193014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80

【周末搵食】和牛始祖產地 鳥取牛燒肉味濃

1 : GS(14)@2016-09-06 04:42:49

提起日本本州西部面臨日本海的鳥取縣,首起想起的總是童年回憶卡通片「鬼太郎」,但當朋友數出鳥取盛產的美食時,我才發現原來每年中秋前後我最愛的二十世紀梨便是當地最有代表性的食物,而另一樣最有名的則是鳥取和牛。鳥取是和牛始祖「因伯牛(黑毛和牛)」的產地。雖然明知和牛矜貴,但因為不算特別愛和牛的重口味,平日並不會特別對和牛瘋狂,但這夜試吃了肉眼、牛排肉、肩眼和牛肉,入口柔軟之餘,也有牛肉味,不會只是一味的入口即化,算是重新對和牛改觀。最後來一個二十世紀梨作結尾水果,清甜梨味正好清洗口腔內濃重的牛脂香氣。雖然這餐價錢不算便宜,但對嗜牛者來說也是一場豐收的味覺盛宴收穫。



特選鳥取和牛肉眼豪華燒肉套餐 $1,880(二人用)(包括前菜拼盤三種、蔬菜味噌湯、日本豚肉沙律、刺身拼盤、特選鳥取和牛肉眼、牛排肉、肩眼和牛肉、特選和牛紅肉、日本產厚切豚腩肉和牛舌、日式和牛炒飯、二十世紀梨及豆腐果凍)和牛燒肉.純尖沙嘴東部加連威老道96號希爾頓大廈1樓3號舖記者及攝影:謝翠玲


和牛一放下已可烤出明顯紋路,反轉時已感受到肉質柔軟。

雖然已很飽但仍然忍不住吃光的和牛炒飯。

由於吃得太豐富,其實只以梨作飯後水果便夠,豆腐果凍雖然可愛倒是略為失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05/197600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