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土十條”的神秘前傳毒地修複:百余國家試點,到底試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307

 

(農健/圖)

旨在修複毒地的“土十條”國家行動計劃即將頒布,在此之前,國家已在全國各地實施了名目繁多的試點,但大多都秘而不宣。“是到了梳理的時候了。客觀地評估示範成果,總結經驗、反省過失,是修複行業走向成熟的理性選擇。”

“這可是敏感詞啊!”2015年,國家重金屬汙染防治重點區域競爭性評審項目下發了28億元資金,第一個開工的是雲南省陸良縣歷史堆存渣場汙染土壤修複治理項目。但這個在2011年因非法傾倒鉻渣而引起全國媒體關註的縣城拒絕了采訪。

在全國土壤汙染總點位超標率已高達16.1%的局勢下,旨在指導土壤修複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頒布在即。可是,那些年動輒耗資數億元的土壤修複試點,目前大多秘而不宣。

“項目才剛剛開始招投標,你們明年再來采訪吧。”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東安縣、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均獲得了2015年重金屬汙染土壤修複治理示範項目資金,但都婉拒了采訪。

土壤汙染修複分為場地、耕地和礦區,在公開稱謂上,它們大都被定義為“某地塊”。南方周末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搜尋了多個試點項目,發現它們有的是上世紀開礦的礦區,比如湖北大冶、廣西河池。有的是電鍍區、電子垃圾拆解地,如珠三角、浙江臺州。有的是鉛蓄電池生產地,比如重慶市巴南區、浙江長興縣。有的曾是鉻鹽產地,比如青海湟中。有的只是單純的汙水直排灌區,比如甘肅白銀。

實際上,專事土壤修複的示範項目並不多,更多的是其他類型的國家專項里,會涉及土壤修複。據南方周末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類似的試點項目有上百個。

連名字都如此敏感,相應的試點總結更難得一見。南方周末記者遍訪試點相關人員,以管窺試點的經驗得失。

“是到了梳理的時候了”

2004年,北京宋家莊地鐵站施工工人中毒,中國的毒地問題開始受到重視。但要找到中國第一個土壤修複的試點卻不容易。

中環循環境技術中心主任龔宇陽印象中,2007年前後開始的重慶天原化工場地修複項目應該是國內第一個從汙染調查、風險評估,到修複和驗收的完整案例。項目後被評為環保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也是中國汙染場地修複項目的第一個獎。

2009年涉足土壤修複領域的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稱參與了多個國內“第一”的項目。全國最大的北京建工環境修複有限責任公司則認為其在2012年承擔的原武漢染料廠生產場地複合汙染修複,是國家發改委首個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工程。

多個項目自稱“首家”並不為奇,因為這些國字頭的試點名目紛繁,甚至還包括“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它們不一定是土壤專項,但土壤修複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比如,試點項目治理的汙染物不同,有的是重金屬,有的是有機物,還有的是複合汙染。範圍也不同,有的是地域性的,比如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實施方案;有的是跨區域的,比如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分管的單位也包括發改委、農業部和環保部等,甚至在環保部內部還來自不同的部門。

同一個地區也可申請多筆資金,很難歸屬於某個示範項目。據當地提供的資料,比如在湖南省湘潭市嶽塘區,重金屬汙染治理、全國老工業基地整體搬遷項目節能減排綠色搬遷專項、工礦棚戶區搬遷改造……多個項目都給竹埠港工業園區治理提供了資金,每一筆資金均以千萬甚至億元計數。

這些年國家資助了哪些項目,起到了什麽示範作用?多位受訪者表示:範圍太大、內容太多,很難理清。

“是到了梳理的時候了。”龔宇陽說,“客觀地評估示範成果,總結經驗、反省過失,是修複行業走向成熟的理性選擇。”他記得業內人士多次呼籲梳理已有的試點,環保部固廢中心曾試圖出版示範項目的案例集,中環循還曾交過案例,但至今尚未見出版。

工業地塊:“小而嚴”

根據已有報道,場地(指工業地塊,集中在城市)和耕地是“土十條”關註的重點。場地修複的相關試點,從技術到管理以及資金,都已積累了不少經驗。

“小而嚴”是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到的場地修複試點的特點。比如在大地益源修複有限公司總經理辜曉平的印象中,公司承擔過江蘇溧陽農藥場地修複。公司通過招投標拿到這個世界銀行的項目,雖只有300萬元,卻使用了四種技術,方案由環保部委托南京環科所設計,驗收由環保部組織。

當時沒有相關技術與標準的導則,只能參考國際標準,試點中的經驗對以後的工作仍大有裨益。比如在工廠拆遷之前,修複公司就要進入,以防止拆遷過程中造成二次汙染。參與評估的龔宇陽點評說,這次示範最大亮點是首次解決了農藥生產設施的無害化處理問題,最終還出了導則。

項目在信息公開上也有啟示。“施工之前要求公告周邊百姓,我們在做什麽,怎麽做。”辜曉平記得一開始要公告時,大家還有顧慮,怕引起恐慌,結果公眾很支持。所以在後續項目中,公司都會找來當地政府各個部門、街道辦,告知修複情況,甚至還安排修複的參觀路線。

在湖南,重金屬土壤修複的規範流程已日臻嫻熟。湖南凱天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總工史學峰發現,在2009年剛剛啟動時,企業的利潤還比較高。現在業主對於流程已相當熟悉,連征地、搬遷費用都愈發規範,工程公司的利潤低多了。以前還曾出現農民為了一棵橘子樹的補償而阻工,得當地政府出頭幫忙協調,現在則少得多。

進一步的,不僅是修複項目,場地修複在管理上也有試點。2014年環保部選擇了湖南、重慶以及江蘇常州、靖江開展汙染場地環境監管試點工作。環保部曾向媒體解釋過試點的背景:“我們選取了一個省、一個直轄市、一個地級市和一個縣級市作為試點,這些試點的共同點在於其前期基礎工作開展得比較好,如果這些試點成效顯著,我們將擇機向全國推廣。”

這也是南方周末記者唯一找到的針對土壤修複監管的試點項目。

江蘇聖泰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楊軍就記得,在公司中標修複的汙染場地中,靖江當地的環保部門不知道如何驗收,還委托了環保部的專家編制了驗收表。

重慶在2015年排查出疑似汙染場地387塊,湖南省環保廳提供的數據也顯示,湖南篩查出891個重金屬汙染場地,分級排序建立了重金屬汙染場地數據庫。

這些都已經和“土十條”摸清底數、開展詳查的要求非常接近。“為下一步建立潛在汙染場地清單信息數據庫及‘土十條’項目儲備庫提供了支撐。”重慶市環保局回複稱。

而在國家相關的標準還沒有修訂之前,湖南和重慶的管理辦法和地方標準都已先行頒布。

耕地:敏感、無定論

因可轉為城市建設用地,汙染場地修複的商業模式已較為清楚,這些年來的國家試點項目已經減少。對於耕地而言,專門的土壤修複的項目不多,主要依托於重金屬汙染防治。

2013年,在廣西河池,歷時兩年的“大環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項目”一期工程耗資兩千多萬元,修複了1280畝受到砷、鉛、鎘、鋅等重金屬汙染的農田,被媒體解讀為“環江模式”。

作為技術支撐單位負責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複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認為環江從技術和產業模式上都有了探索——政府主導,科技支撐,企業參與,農民實施的模式把各個利益相關方都調動了起來。

不過,相較於場地,耕地修複的經驗要少得多,在有著“鎘米”難題的湖南亦是如此。據凱天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李娟介紹,湖南的耕地都還在做試點,沒有成熟的技術和模式,規模都不大。公司計劃今年以1000畝為單位,在修複的耕地上種植有機食品提高價格,逐步推廣。

其他的重金屬示範區也嘗試修複耕地,但最終還是因為成本太高而放棄。在銅產量連續18年同行業全國第一的甘肅白銀,廢水汙灌造成了流域七千多畝農田重金屬嚴重汙染。雖然獲得了7.2億元的專項基金,但用於農田修複的並不多,只修複了65畝農田,因每畝成本高達10萬元而未能大規模推廣。

“我們想尋找既經濟又實用的技術來治理農田,但國家並沒有明確的技術和標準。”白銀市環保局總工張瓊說,“修複完以後雖然重金屬不超標了,所用的試劑會不會形成二級汙染?是不是可能比重金屬還嚴重?這些都沒有定論。”

多位專家表明,國外幾乎沒有耕地汙染,無法借鑒經驗,而國內已有科研成果的應用也不多。比如“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複技術研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就直接指出:我國在近十年中針對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形成的理論和技術多數僅停留在“實驗室”和“論文”里。

相較於場地,耕地示範區的另一特點是地偏,敏感,大部分地區不太願意接受采訪。

環保組織申請信息公開也杳無音信。湖南省環保組織曙光環保在實地調研後發現了一些問題,便三次向當地環保局申請《石門雄黃礦區砷汙染綜合治理工程(一期、二期)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報告》,但都沒有回應。

陳同斌坦陳,環江農田土壤修複的效果,驗收結果,錢花的是否合理,都有第三方監理和評估報告。但項目涉及到局部地區汙染信息,而且管理部門也沒有要求公開。“不是對土壤數據保密,而是擔心公開農產品質量數據,會造成不良影響。”陳同斌說,“以後如果項目管理公開,可能會向公眾公開。”

陳同斌覺得,環江農田修複工程除了取得技術和工程突破外,吸引廣泛農民參與土壤修複活動,同時還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尤為重要。項目的實施還獲得了精神文明典範。環保部曾在環江召開“農田土壤修複現場會”。

國家“ 土十條”即將開啟我國土壤修複新時期。(CFP/圖)

評估不足,修複過度

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期間要完成100個農用地和100個建設用地的汙染治理試點,建立六個示範先行區。這些內容很可能也會在“土十條”中體現。

這六個示範區包括貴州銅仁、廣西河池、廣東韶關、湖南常德、浙江臺州以及湖北黃石。據專家介紹,這些試點都有前期技術儲備和實驗,比較成熟,故抽出來作為重中之重來支持。

修複產業界對於迫在眉睫的“土十條”非常期待,卻也表示了擔憂。反映最多的是前期評估不足以及後期的過度修複。

前期評估好比去醫院看病。在臺灣,評估要占到土壤修複一半的時間和精力。但現在國內項目申報期限都很短,導致前期評估工作不夠細致,後面的工程實施難免有出入。“如果診斷得不對,很可能將小感冒誤診為大手術,明明是大腿有毛病,卻把胳膊切了。”高能環境修複公司副總經理馮國傑說。

不僅時間短,評估工作在國家撥款之前就要啟動,需要事先墊資。所以在項目批下來之前,評估公司的積極性並不高,最終只能是地方政府墊資。“得探索模式調動第三方評估公司的積極性,不然在重點汙染區域,十幾個項目的評估都要地方政府墊資,根本墊不起。”史學峰說。

對於修複到什麽程度就足夠了,企業也是沒底。多位受訪企業人士表示,目前的試點中存在過度修複的情況——如果該場地是用作展覽會用地甚至公共綠地,並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在一些偏遠地區,非耕地的土地上切斷汙染源,做好生態恢複就已足夠。“不是修幹凈,而是減少到可以接受的風險水平。”龔宇陽強調。

對於基層環保部門來說,在示範之外,更希望得到監管方面的指導。“土壤修複這塊,我們確實是門外漢,我們學到的知識和接下來的工作不配套,有點著急。”浙江省長興縣環保局汙防科科長俞文傑說。在被列為國家重金屬汙染防治重點區域的浙江省長興縣,如何開展鉛蓄電池關閉場地治理修複工作,迫切需要技術指導和支持。

陳同斌希望“土十條”中的示範區可以建立起一系列管理模式和制度,如果這樣區域性試點取得成功,就可以為提供可複制到全國其他地方的經驗。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有關部門要篩選和推薦成熟技術,多組織現場會和培訓會,也要加強宣傳教育和正確引導,“我們要告訴老百姓土壤汙染的問題和危害,但也要讓他們建立這樣的意識:土壤修複好比量大面廣的慢性病,有的可以治療,但不會短時間解決,需審慎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54

驚人:全國“毒地”超百萬塊 修複市場容量超20萬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971.html

中國土壤環境修複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7日公布的最新測算結果顯示,目前全國汙染場地數量在100萬至200萬塊,國內土壤修複市場總容量約為204729.2億元。

在當日召開的“國際清潔技術與融資峰會”上,該戰略聯盟理事長姜林透露,由22家國內知名從業單位大規模協作編制的《中國土壤修複技術與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即將發布。

土壤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姜林介紹,該報告在調研空間維度上涉及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6個地級市和373個縣區,覆蓋全部細分領域,包括場地、農田、礦山、油田、鹽堿地、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等全領域。共采集收錄樣本755個,其中明確承接單位的樣本項目541個,明確預算金額的樣本項目464個,明確資金來源的樣本項目316個,明確應用技術的樣本項目177個。

報告披露,目前我國土壤總體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地區汙染嚴重;工業汙染場地修複原位技術比例較低,風險控制技術未能得到應用。我國目前汙染場地技術標準非常不完善,基本是在調查和技術方案部分。修複過程相關的技術導則基本缺失。尚缺乏高效的汙染土壤修複商業模式和資金投入機制。土壤修複資金來源仍相對單一,主要依靠政府財政。

調查發現,場地汙染情況最為嚴峻,主要分布在重汙染企業用地、工業廢棄地、采礦區、工業園區、汙水灌溉區等用地,超標點率介於20.3%-36.6%。汙染特點集中表現為汙染物濃度高、成分複雜、汙染土壤深度大,土壤和地下水往往同時被汙染。從汙染物種類看,主要汙染物為重金屬、POPs、石化有機汙染物三類。

農田汙染總點位超標率為19.4%,且以輕微汙染為主。從汙染物來看,農田汙染物主要為重金屬及農藥等。其中,重金屬汙染總體不容樂觀,局部形勢嚴峻;汙染農田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湘、贛、鄂、川、桂、粵等省區。汙染區域主要為工礦企業周邊農區、汙水灌區、大中城市郊區和南方酸性水稻土區等。

在調查的70個礦區的1672個土壤點位中,礦山汙染超標點位占33.4%,主要汙染物為鎘、鉛、砷和多環芳烴。有色金屬礦區周邊土壤鎘、砷、鉛等汙染較為嚴重。

調查發現,油田汙染土壤具有普遍性,落地原油是油田開發中產生的最重要的土壤汙染物,原油對土壤的初步汙染多集中於地表下0-50厘米的表層。

姜林介紹,據統計,2001至2009年間,全國共有98000家企業關停或搬遷,其中部分為化工廠、農藥廠、鋼鐵廠、焦化廠、金屬冶煉、電鍍和機械加工廠等大量排放危險廢棄物的企業,很可能為高風險汙染場地。

“綜合國內目前主要城市搬遷企業汙染場地調查結果,國內企業數量以及國外情況進行類比,中國的汙染場地數量在100萬至200萬塊。”姜林說。

他介紹,在修複技術方面,目前風險控制技術,如阻隔技術的應用在我國還比較少,今後應加強阻隔技術應用,特別是與其它修複技術聯合應用。

姜林說,未來在土壤修複技術發展方向上,應從單項向聯合集成的土壤綜合修複技術發展;以單一的填埋焚燒等高成本技術逐漸轉向低成本的生物和環境友好的綠色修複技術;從單純修複治理向修複治理與風險控制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加強移除及處理後土壤的管理和再利用,最大程度節約成本;優化和調整城市建設項目規劃,使修複需求最小化;合理確定修複目標和修複需求,避免場地過度修複。

土壤修複市場僧多粥少

調查還發現,目前市場上已承接項目的從業單位群體呈金字塔型分布,累計承接5億元以上金額的領軍企業各有優勢,著力於解決行業現有難題的公司前景看好。

分析顯示,目前土壤修複市場上已承接項目的從業單位以環境領域的“老牌”公司居多,門檻相對較高,新創公司介入市場競爭較有難度。但總體上看是“老牌企業有優勢,新創企業有機會”。

對於各界關註的未來土壤修複市場容量問題,中國土壤環境修複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預測,“十三五”期間市場穩定增長。“通過估算待修複耕地、礦山、油田和工業用地的市場規模,預測國內土壤修複市場總容量約為204729.2億元。綜合分析認為,2016年至2020年期間,國內土壤修複市場規模大約在849億元左右。”姜林說。

峰會上,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投資處副處長杜會傑透露,為支持《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2016年整合設立土壤汙染防治專項資金,首期安排資金90.89億元。

“有人預測2015年土壤修複市場為500億元,但實際上,當年前6個月只有20億元左右。”高能環境總經理魏麗稱,“修複行業企業良莠不齊。很多企業其實沒有接到什麽項目,以分包、貼牌為生,甚至大部分時間都在虧損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國內從事場地修複的企業約400家,其中80%的企業並沒有修複項目工程經驗。

魏麗稱,目前土壤修複市場僧多粥少,行業惡性競爭現象嚴重。“汙染場地修複市場潛力很大,但真正啟動需要時間。”

魏麗建議,在土壤修複領域,大企業應做好大項目,以過硬的技術和施工能力、良好的素質和企業責任感來為國家和百姓解決複雜的環境問題,輔助政府做好行業相關規範、導則和指南,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加強技術研發,引領行業發展趨勢。小企業應專註於一點突破,專註於一種技術或一塊市場更有利於保持競爭力。

峰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表示,“十三五”期間,不斷加速的環境治理將會極大地激發環保科技創新,為環保產業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他說,“大氣、水和土壤三大汙染防治計劃的全面實施,將推動環保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

黃潤秋希望有關國際組織、各國科研機構和優秀環保企業積極參與到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中來,借助“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臺”等合作機制,推動中國環保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6月7日,國際清潔技術與融資峰會現場。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78

拒絕“毒地”!上海“土辦法”確保轉出讓土地無汙染

上海的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要求必須實施全周期的土壤環境保護管理,如果土地存在汙染,或治理修複未達環保要求,地塊將不得出讓、轉讓。

近日,上海市環保局、上海市規土局印發《上海市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土壤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的通知,並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根據《辦法》,上海的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要按照“誰汙染、誰治理,誰使用、誰負責”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按階段監管落實”的原則,土地儲備、出讓、收回、續期前,土地使用權人(含土地儲備機構)應組織完成土壤環境調查評估,並向環保部門申請。

經認定存在汙染並且需要治理修複的,應承擔土壤環境修複的責任和費用,治理修複達到環保要求。

同時,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治理修複等相關材料,要作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附件。

具體來說,在土地儲備環節,對需儲備的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原土地使用權人應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評估,並將調查評估材料報送所在地區(縣)環保局,經環保部門認定存在汙染並需治理修複的,土地使用權人應組織實施修複並達到環保要求。

如果收儲補償協議約定由土地儲備機構負責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評估與治理修複工作的,相關費用可以納入土地儲備成本。

在土地出讓、轉讓前,土地儲備機構或土地使用權人應組織完成土壤環境調查評估,需治理修複的,應組織實施修複並達到環保要求,並將相關材料報所在地區(縣)環保局。

如果土地存在汙染,或治理修複未達環保要求,地塊將不得出讓、轉讓。

在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出讓年限屆滿前申請續期的,土地使用權人應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評估,並將調查評估材料報送所在地區(縣)環保局,經環保部門認定存在汙染並需治理修複的,土地使用權人應組織實施修複並達到環保要求。

規土部門在土地續期前應征詢所在地區(縣)環保局意見,經環保部門認定達到環保要求後方可辦理續期。

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出讓年限到期,需收回的,原土地使用權人應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評估,並將調查評估材料報送所在地區(縣)環保局。規土部門在土地收回前應征詢環保部門意見,經環保部門認定存在汙染並需治理修複的,由環保部門按相關規定對原土地使用權人提出相關處置意見。

《辦法》稱,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的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治理修複、環境監理及驗收分別按照《上海市經營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場地環境保護技術指南(試行)》、《上海市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場地環境保護技術指南(試行)》執行,相關技術指南由上海市環保局另行制定。

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並不樂觀。2005年~2013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並於2014年4月發布了《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表明,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以及土壤環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汙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耕地點位超標率達19.4%.

從分布情況來看,中國南方的土壤汙染重於北方,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汙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範圍較大,鎘、汞、砷、鉛四種無機汙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

媒體曾援引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汙染場地修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益曾的話說,在上海,也有1萬個以上的工業企業搬遷留汙染場地、存量生活垃圾堆場急需整治修複。

5月31日,國務院發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並提出,到202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近些年來,土壤修複概念的凸顯,也為企業帶來了商機。

永清環保(300187.SZ)2016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稱,今年上半年實現盈利區間為5678.89~6309.88萬元,同比增長約80%~100%。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煙氣治理板塊業績穩健提升,同時在耕地修複和新能源業務領域取得突破。

永清環保官網顯示,今年6月永清環保中標徐州環宇焦化廠原廠址汙染場地修複項目(第一標段),中標金額4500.42萬元;以及東北首個複合型汙染土壤修複項目——大連某農藥廠場地修複項目,合同金額2010萬元。

永清環保2015年報顯示,該公司營業總收入7.73億元,同比減少14.18%,但是土壤修複業務營收1.34億,同比劇增166.81%,毛利率達到30.30%,成為公司業績提升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59

毒地治理,將設立基金制度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115

(新華社/圖)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中國土壤汙染防治法終於有了實質性的成果。

2016年11月23日,由中國環境修複產業聯盟、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汙染場地安全修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土壤與地下水環境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環境修複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在論壇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官員付莎在大會作了關於土壤汙染防治立法進展的報告。

土壤汙染防治所需資金非常大,相比於其他環保類法律法規來說,土壤汙染防治法一大特點是設立了基金制度。

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淩江表示,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工作的推進,都離不開完善的市場機制。

他用水的治理舉例,“八毛錢的汙水處理費制度”的實行就大大促進了汙水治理產業發展。這種體系建立後才能推動問題的解決。他強調:“誰造成的汙染,誰把錢拿出來。”

付莎介紹說,基金制度的建立,是國家力圖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解決土壤汙染資金的籌集問題。首先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土壤汙染防治的財政投入,確保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希望政府組織的調查、制定標準、科研,常規性的工作通過財政資金的渠道進行支持。

另外,對於歷史遺留的、難以找到汙染責任人的這些土壤汙染的場地,則通過建立土壤汙染防治的基金來解決。

上世紀,美國的拉夫運河汙染事件後,為開展汙染場地治理,專門制定了《超級基金法》,通過“超級基金”先支付受汙染土地的治理費用。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馬勇也肯定了基金制度的重要性。他介紹了貴州省建立生態環境專項基金的案例。“如果訴訟拿回來的錢,都在財政那趴著睡覺,大家都會對公益訴訟提出質疑。因為它沒能體現出它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馬勇介紹說,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中,貴州最先采用由基金會承接公益訴訟的賠償金,接受公眾監督,最終驗收由專業機構驗收,給大家滿意的交代。同時,在設立基金制度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申請為修複的承擔單位,介入修複的治理,進而達到真正的環境公益訴訟目的。

除了基金制度,《征求意見稿》還規定了國家有關企業辦理環境汙染責任險,並鼓勵社會各界對治理土壤汙染捐贈資金和物資。

“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在土壤汙染防治資金投入上有一個穩定的能夠滿足要求的資金的投入”,付莎最後總結道。

2016年5月,國務院發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被稱為“土十條”,提出“2020和2030”兩個時間段的防治目標。明確了總體思路,相關汙染詳查,監測體系管控,相關的標準政策體系已經初步構架,也進行了全面部署。

與“土十條”密切相關的正是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制定。立法專家先後赴山東,遼寧、湖南、福建、江蘇等省市調研了解情況,最終形成了土壤汙染防治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已在全國人大環資委內部審議通過,將對外征求意見。

據付莎透露,現在的征求意見稿主要就土壤汙染防治的基本管理制度、預防和保護、管控和修複、經濟措施、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等重要內容做出規定。征求意見稿遵循以問題為導向,預防為主,保護和防治結合的總體思路,根據土壤汙染防治的實際工作設計了法律整體框架和內容,設立相關的法律主體行為規範和監督管理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26

鋼廠四年變豪宅 土壤污染恐未清理廣州毒地新盤熱賣

1 : GS(14)@2016-09-29 08:02:36

■中海花灣壹號買家無懼致癌物,售樓處人頭湧湧。



【廣州直擊】內地樓市癲況不絕,連建於「毒地」上的高檔住宅亦被瘋搶。廣州的廣鋼新城被當局銳意打造成規劃20萬人口的「廣州曼哈頓」,但環保局已確認該地土壤污染嚴重。記者上個周末前往廣州直擊,這塊毒地竟已成廣州最熱樓盤,售樓處人頭湧湧。



地皮最多有8種重金屬超標,其中鉛超標179倍,致癌物質苯并(a)芘超標58倍,被內地傳媒稱為「廣東最大毒地」。廣鋼新城位於廣州南部,距離廣州東站約40分鐘車程,旁邊有地鐵鶴洞站,屬於市區附近範圍。記者前往直擊新盤中海花灣壹號,售樓處人氣旺盛,其廣告更自稱為8月廣州全市銷量冠軍。中海花灣職員則稱,該樓盤已售出2,000多個單位。該盤平均售價為每平方米3.6萬元(人民幣.下同),較廣州每平方米均價1.8萬元為高。現場最細單位92平方米(約990方呎建築面積),總價約330萬元。項目2017年入伙。



環保局曾確認污染嚴重

根據網易廣州樓市交易數據顯示,廣鋼新城六個樓盤,目前已總共售出3,181個單位,尚有5,531個單位待售。橫洲發展風波,令「棕地」(廢棄工業用地)一詞在香港廣為市民所知。棕地存在大量工業污染,一般需要經過漫長的清理和規劃。但廣鋼新城在短短四年內,就可以完成清拆、賣地、起樓、賣樓、入伙所有程序,堪稱「光速」。而廣州環保局曾透露,在土地拍賣前三個月,才發現土壤嚴重污染。由於拆廠和起樓施工相隔時間極短,土壤是否得到清理,外界無從得知。


土地規劃總人口達20萬

廣州市2011年決定將廣州鋼鐵廠遷移,並在2013年6月公佈廣鋼新城規劃,未來總人口20萬,總面積657公頃,相當於1.5個天水圍。在2013年9月,即規劃公佈後三個月,廣州鋼鐵廠正式停產。其後在五個月內,當局先將鋼鐵廠北面拆除,在2014年2月將土地拍賣,隨即成為當時最貴地王,至今賣地收入達338億元。2014年起,發展商入場起樓,至上周末記者所見,大部份工程已完成,將在明年起陸續入伙。當局一邊拆廠,一邊賣地起樓。記者現場見到,鋼鐵廠南面仍未拆完,樓盤仍與工業廢墟為鄰,剩下的煉鋼爐、廠房距離即將入伙的樓盤不足100米。香港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黎廣德向本報表示,廣州鋼鐵廠營運超過50年,土壤中會積累大量重金屬,一定要經過泥土檢驗,合格才能開工,否則會影響日後居民健康,尤其是小朋友。


【內地居民意見】

■朱先生

政府也信不過

朱先生:「會死人㗎……買,好大壓力;但唔買,壓力更大……好似未輪到你有咁多時間去考慮……政府和發展商一定着同一條褲,都未必信得過。」



■劉先生

一輩子買不起

劉先生:「自己會在廣州長期發展,但我覺得自己一輩子也買不起廣州的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9/197850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5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