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造車”不為車 華為看中的是無人駕駛背後的數據流

盡管一再否認進入汽制造行業,但華為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研究動作頗受外界關註。

近日一則華為與清華大學進行無人駕駛汽車深度技術合作的消息被廣泛傳播,並且無人車的“雛形”也被曝光。

“公司沒有進入汽車制造業的計劃,也沒有推出華為品牌汽車的計劃。”華為官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進入汽車行業,華為的口徑沒有發生變化,華為專註於ICT領域,主張與汽車制造企業廣泛合作。在去年10月份,也有消息指出華為正在開發自有品牌汽車。

事實上,雖然起步的生意是電信設備貿易,但近年來華為在各個領域的高速發展讓外界看到了這家企業的“行業野心”。目前,除了通信業務外,華為已在多個熱門領域“冒泡”,比如智能家居、VR、遊戲、PC、雲甚至是光伏、葡萄酒貿易這樣和通信關聯度不大的產業。

而對於汽車領域,華為涉足較早,主要集中在車聯網、車載系統方面,但近期華為研究部門加大力度招聘汽車相關領域的研究型畢業生,無疑顯示華為在該領域長期投入的決心。從華為研究機構透露的信息來看,在汽車行業,以無人駕駛為核心的互聯網軟件模塊以及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驅動模塊也許才是最能產生價值的模塊。

無人駕駛背後的數據流

在MWC世界移動大會的媒體預溝通會上,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營銷運作總裁邱恒表示,5G的第一個全球通用標準有望對外發布,主要是支持人與人的網絡,而到了2019年的6月份,支撐物與物連接的標準也會對外公布。雖然目前5G標準還沒有出爐,但華為已經可以用接近的技術,提前實現相關應用場景。

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華為已經在德國利用 5G 技術開始了無人駕駛的外場測試,測試內容包括自動駕駛編隊行駛和車輛協同緊急制動。

事實上,汽車行業的變化正在給華為等通信企業帶來新的機會,這也是華為在5G時代的機會點。

華為認為,隨著5G的到來,無人汽車將帶來千倍的流量挑戰、計算挑戰和數據挑戰,未來自動駕駛汽車能達到十倍甚至千倍於人類的駕駛能力,海量數據的加工和處理正是華為所擅長的部分。

在去年3月份舉行的一場行業論壇上,華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袁庭球發表了“EAI與無人駕駛”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他透露出了華為對於汽車行業的判斷和動作。

“現在一些高檔汽車的總代碼大概有1億行,這是什麽概念?汽車內的代碼量超過了Facebook、微軟Office。但反過來想這個事情,你是否會有一些擔心?”袁庭球認為,汽車今後將集數據中心、計算中心、控制中心於一身,成為我們人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表示,從汽車的整體趨勢來看,軟件正在吞噬並占領整個行業,電子化、軟件化、信息化正在代替以前機械動力部分成為價值中樞,汽車將回歸交通工具的本質,無人駕駛是必然趨勢。

袁庭球說,華為希望用EAI的思路實現全天候的安全自動駕駛。EAI是Educated Application Intelligence的縮寫,簡單來說,即通過領域制導、受教式學習和傳感增強等方法,讓機器駕駛能力增強至人的十倍直至千倍。

記者也註意到,這兩年在各大高校的招聘論壇上有一些與華為汽車相關的招聘帖子。在公司介紹一欄顯示,華為的車聯網創新中心隸屬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12實驗室中央研究院,而招聘的對象包括車輛工程與車輛控制、車輛與交通系統仿真、電機與電力電子等領域的應屆博士和碩士生。

有消息稱,除了華為的中央研究院的車聯網創新中心,華為還有另外一家二級實驗室,總部位於香港,專攻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於無人駕駛也有涉足。

華為真的會造車嗎?

“從華為的招聘信息來看,是與電動汽車相關,但也可能是技術的儲備,未必是造車,比如零部件的開發也需要研發投入。”一深耕汽車領域的資深人士對記者說。

但不難看到,華為在“造車”的儲備上已初具條件。

去年年中,有消息稱華為準備汽車產品,不過不是自己設計和制造,而是一部分由自己設計但由代工廠制造的汽車產品,並猜測可能已經與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和整車代工商麥格納進行了談判。

麥格納服務的品牌包括寶馬、捷豹路虎、戴勒姆等,目前在全球擁有294家工廠、87個工程研發和銷售中心,未來兩年還會在歐洲和北美各建一座新廠,而中國市場如有需求,也將直接在華購買工廠,或者攜手本土汽車生產商制造整車。

無論合作與否,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造車門檻”的降低。同為通信設備企業,中興通訊通過入股珠海廣通客車,不僅順利地解決了生產資質問題,還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落地汽車制造。

有消息稱,目前中興正計劃在珠海建立智能汽車制造基地,中興智能汽車項目總計兩期,完成後將實現年產新能源客車整車二萬輛、專用車一萬輛的生產能力,並計劃生產新能源乘用車。

但對於“未來汽車”,傳統機械制造模塊也許並不是華為最看重的。在汽車行業,以無人駕駛為核心的互聯網軟件模塊以及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驅動模塊也許才是最能產生價值的模塊。

華為在2013年底正式宣布進軍車聯網領域,推出車載模塊ME909T。同時推出“車聯網”領域持續性投資計劃,當時宣稱每年都將投資上億元人民幣用於“車聯網”領域的研發,並在該產業中長期投資。同年,華為發布了前裝車載移動熱點、汽車在線診斷系統以及符合車規標準的3G、4G通信模塊等產品。應該說,華為在互聯網模塊的準備非常充分。

而在電池方面,2014年起,華為對外透露已就石墨烯技術投入資金進行研究,他們與“石墨烯之父”諾貝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及其所在的曼徹斯特大學進行密切合作,在能源領域發力。在業內看來,只要稍微拐個彎,華為就能殺進汽車動力電池的供應領域。

“但不管怎樣,華為一直還是控制自己介入其他領域的欲望,公司一貫的戰略和理念是你只有在一個領域深入穿插進去,才能進入無人區。無人區的意思是超越現在存在的競爭狀態。”華為消費者BG的一名高管對記者表示,如果什麽都想做,那就什麽都做不成,華為不會單打獨鬥,不會通吃整個市場,而是明確了自己的業務邊界。

當然,更重要的是,如果進入無人駕駛領域,華為還面臨著全球科技和汽車巨頭們的競爭。據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測算,自動駕駛汽車創造的市場價值將達到420億美元;2035年前,全球將有1800萬輛汽車擁有部分自動駕駛功能,1200萬輛汽車成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誰都會全力以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07

靠抹布起家 不以利小而不为

1 : GS(14)@2011-01-26 01:06:18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25/182655.html
河南的夏金运,第一次创业选择了抹布这个毫不起眼的行业,但他却用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成功的事业。  夏金运1948年生于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20岁那年接父亲的班成为驻马店市皮件厂的职工。经过多年拼搏,他从一个小工人熬成了市外贸局的办事员。1992年,他毅然做出了下海创业的决定。当时,他已44岁。
  夏金运的决定,遭到了亲友的一致反对,就连妻子也感到不可理解: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穷折腾个啥呀?一旦失败了,咱这一家子喝西北风去?面对妻子的唠叨,夏金运充满信心地说:"放心吧!创业有风险,可也有机遇,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
  创业的第一步究竟该落脚何处呢?夏金运来到了郑州。他知道,外贸单位经常会有一些来料加工的活儿,他希望在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省外贸公司,他这个还没有做过一单外贸生意的皮包公司的小老板,遭遇的是冷眼相待,一位业务经理说了句"没活",便再也不理睬他。他没有放弃努力。那天晚上,他一路跟踪,来到那位经理家,却又被拒之门外。他索性蹲在经理家门口,企盼对方能忽起侧隐之心,可他一直等到夜里12点钟,也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
  在两个月里,夏金运6进省城,在外贸公司的经理们面前软磨硬缠,依然一无所获。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那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直到这年5月,他第七次来到省外贸公司,才终于有了一线希望。
  一位经理对他说:"我手里有份做抹桌布的单子,如果你愿做,咱们可以详细谈谈。"
  夏金运马上给妻子打电话,仔细将抹桌布的规格、样式描述了一番,让她赶紧在家里做个样品。他再三嘱咐:"记住,明天一定要把样品送到郑州!"
  第二天,当夏金运把样品放在对方面前时,经理被他的诚心感动了。他紧紧握住夏金运的手,感激地说:"老夏,咱实话实说,这批货是出口日本的,由于业务量不大,我找了好几家企业,都被人家谢绝了。就冲着你这种精神,今后有你干的活。"
  拿到订单,夏金运马不停蹄赶回驻马店,向亲友借了2万元钱,购买了20台别人淘汰的缝纫机,在附近一家小学校租了两间旧教室,又招聘了20多名下岗工,便紧锣密鼓地投入了生产。当有人笑话他太"贱斜,连这点小钱都要抢着去捡时,夏金运笑着说:"钱都是一分一分挣来的,谁都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就这样,夏金运淘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尽管只挣了3000多元钱,毕竟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得失全在一闪念,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接下来,夏金运又做了几单抹桌布业务,虽然生意都不大,却总能维持正常生产。到了1993年初,他的小作坊已由20台缝纫机发展到了40台,人员也增加了一倍。现在老夏的生意已经越来越红火,厂子也越来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56

非洲兩國︰不為錢背棄台灣

1 : GS(14)@2017-01-26 18:22:05

在北京刻意打壓下,台灣在非洲的邦交國只剩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圖)與斯威士蘭王國(Swaziland)兩個。美國「彭博新聞」最近採訪兩國官員,詢問是否可能改和北京建交,放棄與台灣之間的友誼。兩國官員不約而同強調「不會為了錢而背棄台灣」。


拒絕中共千億利誘

布基納法索外長巴力近日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表示,確實有人拿着大筆金錢,誘惑該國改和中國建交。巴力說:「我們收到很無禮的提案,他們說:『如果你們和北京建交,我們會提供你們500億美元(約3,878億港元),甚至更多』。」巴力續稱:「台灣是我們的朋友和夥伴,我們合作得很開心,沒有理由重新考慮彼此的關係。」台灣副外長去年9月到訪該國,答應未來兩年將為該國提供4,400萬歐元(約3.67億港元)津貼。該國總人口1,900萬,是世界上低度開發國家之一。斯威士蘭王國政府發言人塞姆蘭接受彭博社記者電話採訪時也表示,將會繼續和台灣保持邦交關係:「我們的友誼是基於國家利益,而不是基於台灣的荷包有多大。」斯威士蘭王國人口129萬,是非洲最窮國之一,人均壽命只有32歲,40%人口感染愛滋病。彭博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6/19909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256

湯家驊:人大需說明下不為例

1 : GS(14)@2017-08-06 18:39:45

■湯家驊(左)及馬時亨(右)昨到電台硬銷一地兩檢方案。



【割地爭議】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認為,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是信任問題,他建議人大常委通過租賃西九內地口岸區的協議時,說明下不為例,不會因政治理由再在港劃內地專區,以釋部份港人疑慮。


馬時亨:內地難臨時設清關


湯家驊昨在電台節目中表示,一地兩檢「唔係諮唔諮詢嘅問題,係信任問題,怕今日做咗,聽日就維港,後日ifc,大後日旺角」。所以要對症下藥,希望人大常委通過協議時清楚說明,今次是因經濟及交通需要,下不為例,不會因政治理由去劃專區收窄香港版圖。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卻認為,人大常委的決定有一定規格,會清楚解釋一地兩檢安排的法理依據,但寫明下不為例會有困難。港鐵主席馬時亨在節目中指出,高鐵內地沿途各站,福田及深圳北都不可能臨時加設清關設施,而現時直通車總站在廣州北,與高鐵廣州南站不同,所以若無一地兩檢,高鐵香港段明年第三季就不能通車。他又強調,高鐵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是票價收入,而是有很多無形價值,香港不接駁高鐵網絡會「蝕底」。■記者麥志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6/201129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26

樓市理藝:力不到不為財

1 : GS(14)@2018-02-04 23:14:30

上回文章提到,於現今一手銷售條例監管下,購買一手樓是一個鬥智鬥力的活動,需要付出體力排隊睇樓,靠運氣抽中籤買得心水單位,買豪宅更得運用智力,洞悉箇中竅妙,中標購得心頭好。事實上,買樓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跟大家分享一下15年前的經歷。2003年薄扶林貝沙灣一期開售,屬數碼港第一期住宅物業,現時物業所在地,當年仍是一幅空地,發展商於空地上搭建豪華售樓處。由於項目坐落全新地段,不少準買家都抱着八卦心態參觀,當年未有一手銷售條例,發展商可因應市場反應決定售樓處開放時間,當年貝沙灣一期示範單位更是開放至凌晨兩點,造就了不少名人明星凌晨参觀示範單位,更曾經有10多部法拉利跑車,遊完車河後,於凌晨一同到貝沙灣示範單位參觀,其中更有幾位法拉利車主成功購入單位。猶記得當年貝沙灣一期適逢2月14日情人節開售,當時不少經紀為了爭取「撈客」機會,不惜於示範單位通宵守候,於精神疲憊下,曾有經紀誤用了示範單位的假廁所,更有經紀因情人節前後都未有時間相約女友慶祝,難免令女友誤會,差點分手收場。不過,如果當年能把握時機,敢冒險做「開荒牛」,以當年開售時建築面積呎價4,000元計,15年後的今天單位粗略估算最少已升值3倍。所以對經紀或買家亦言,「力不到不為財」自古至今皆適用,共勉之。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9/202885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84

陸振球﹕不為震盪而惶恐

1 : GS(14)@2018-02-05 09:30:3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000&issue=20180205
【明報專訊】港股2018年首個月創了新高後強勢畢呈,但上周似乎開始腳軟,以期指計更從高位跌了超過1000點,加上上周五美股道指單日勁挫666點(西方文化視666為不祥數字),估計今日港股勢低開,甚至有機會跌穿之前的歷史高位31958點,技術上便可能形成「假突破」或bull trap,會否是今輪牛巿結束或轉勢的先兆,自然值得關注。

其實,以月線圖計,恒指的14 RSI在去年10月升穿70後,恒指加速上升再升5100多點,直至上月恒指的14 RSI高見80,確實是極度超買,出現調整反而有利牛巿更健康地延續下去。當然,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加上耶倫在舉行最後一次美國儲聯局會議表明今年美國有可能加息4次,美國10年和30年債息在上周五更分別升穿2.8厘和3厘的的警戒線,都成為淡友發動攻勢的藉口。

在港股高位出現回吐之際,是否應減倉甚至離場?上周六《明報》舉辦的「2018股樓大作戰」講座上,講者之一的中環資產行政總裁譚新強認為,一些投資者總想把握好出巿和入巿的「時機」,務求食盡所有的升浪和希望能在調整低位買回,但難度極高而多以失敗收場,他自己的投資思維,入巿或出巿主要視乎投資巿場是廉宜還是昂貴,以巿盈率計港股僅約14倍,一些內銀股的巿帳率仍低於1倍,港股仍是全球股巿相對廉宜的市場,就算升至4萬點港股也不算貴,哪又何須為一些震盪而惶恐不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