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公司死亡規律:最後融資後僅存活20個月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2/58159.html

對於大多數創業公司來說,不存在消不消亡的問題,只存在何時消亡的問題。這個結論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支撐它的數據很難找到。畢竟,沒有人――包括創始人或風投公司――會向全世界宣告他們倒閉的消息。相反,他們只會大肆宣揚自己成功的消息。然而,市場研究公司CBI Insights仍然找到了有關創業公司消亡的一些數據。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創業公司消亡的比例要比人們想象中的更大。 下面是一些有趣的發現:1. 大多數創業公司很早就夭折了。據悉,有超過一半的創業公司在融資100萬美元之前就倒閉了;70%的創業公司在融資500萬美元前破產。考慮到早期創業公司的脆弱性,這樣的消息自然不足為奇。2. 現金並不總能挽救創業公司。對於大多數創業公司來說,就連現金也無法挽救它們。CBI Insights公司稱,平均而言,創業公司在最後一輪融資後僅可再存活20個月。(當然,也有少數創業公司熬過了更長的時間。)平均而言,創業公司在最後一輪融資後僅可再存活20個月。3. 大多數倒閉公司為互聯網公司。從行業的角度來說,大多數倒閉的科技公司都是互聯網公司。由於在過去幾年中,科技公司的絕大多數營收均來自於互聯網,因此這不足為奇。追逐風險資金的互聯網公司越多,倒閉的互聯網公司也就越多。這是不可避免的。4. 社交是噩夢。如果你想創辦自己的科技公司,最好不要涉足社交業務了,因為大多數倒閉的創業公司均以此為業。電子商務公司(例如效仿eBay的公司)和涉足廣告、營銷和銷售的創業公司大多也未能幸免於難。最有意思的是,CB Insights公司利用這些數據編撰出了一份“瀕死科技公司”排行榜,並將該榜單作價7000美元賣了出去。因為這份榜單對於尋求潛在員工或產品的人來說,具有珍貴的價值。比如說雅虎!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樂學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709

【每日一黑馬】只有20多人的小漫畫公司憑什麽獲千萬融資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4/58224.html

近日,網絡文學漫畫制作與發行商快樂工場宣布完成A輪千萬級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麥頓投資。“麥頓看中的主要是我們在漫畫行業的模式創新,我們是以編輯為核心,打造漫畫的工業化生產流程,同時建立起了‘線上+線下’的漫畫發行渠道。目前快樂工場20多人,簽約的網絡小說超過100部,每月同時創作的漫畫作品超過30部”談及獲得麥頓投資的原因,快樂工場CEO曾龍文對i黑馬表示。多元化的漫畫發行渠道目前,國內的漫畫行業集中在出版領域,優勢在於強大的線下渠道。“我們的作品也需要通過出版渠道發行,跟他們合作分成。但是通過各門戶網站的動漫頻道連載以及跟移動運營商分成的線上運營和發行模式,是我們的優勢。”曾龍文提到。但他也指出,快樂工場目前跟出版社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因為整個漫畫行業的盤子還太小,需要所有人把蛋糕做大”。談及快樂工場的商業模式,曾龍文提到,出版和無線業務是目前能“看到錢的”。“互聯網用戶已經習慣免費了,付費比較困難。而且,只要我們的漫畫作品公開發行過,就一定會出現在盜版網站上。”盜版一直是困擾漫畫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他舉例,快樂工場把作品給出版社後,出版社通常會在刊物出刊後5個工作日把樣刊寄過來。“按理說我們應該是最早拿到刊物的,但實際上漫畫刊物發行的當天,網站上就有了盜版內容,而且全部是免費的。”對此曾龍文很無奈。“跟國內的整體環境有關系,沒辦法。這些盜版網站的犯罪成本太低,如果政府抓的嚴一點,提高懲罰力度,或許盜版會減少。”值得一提的是,快樂工場在移動運營商方面,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發行渠道,同時在福建搭建了自己的無線運營團隊,在獨立運營自有產品的基礎上,同時也代理發行第三方的漫畫作品。在無線業務領域,快樂工場已經建立了“自研+代理”的業務模式。“三大運營商的動漫基地,在今年會有超過30個億的市場規模,這塊市場很值得期待”曾龍文表示。除了在運營商的業務合作之外,快樂工場也在移動互聯網進行新的嘗試,“年後我們會嘗試在微信上推送我們的漫畫內容。”曾龍文稱。曾龍文對i黑馬表示,國內的漫畫產業目前在移動端發展比較緩慢,主要跟漫畫的付費群體有關。“首先,目前漫畫的付費人群以二三線城市居多,而且都是10到18歲的青少年。以中小學生為主,由於這些用戶年齡層偏低,他們也沒有銀行卡和信用卡,無法自主完成線上的支付環節。其次,學生在學校期間,上網環境不是特別好,而且很多學校要求學生上課不能拿手機,移動收費問題太難解決。”曾龍文指出,等移動終端真正普及的時候,就能考慮自己開發客戶端。給讀者推送付費內容,背後需要有好的作品支撐。如何畫出十幾歲的孩子們喜歡的作品?曾龍文提到了幾點。首先選擇小說作品的時候會到各大網站看排名,只改編最受歡迎的小說。另外就是看小說的內容是否適合動漫化。“首先主角的出場年齡必須小於15歲,上來就是40歲的大叔小孩子基本不會看。第二,是否有團隊角色,有些網絡小說從頭到尾都在講主角一個人,那肯定是不適合動漫化的。第三,男主人公有沒有女性特征。”i黑馬小編表示對“男主人公的女性特征很感興趣”,曾龍文解釋,現在看漫畫的以女性為主,“所以如果一個主人公是男的,能力很強,同時又長得秀氣,皮膚白,會非常受女生喜歡。”(小編表示還是不能理解,只能用不在一個次元解釋。)關於未來,曾龍文希望快樂工場能創作出更多的原創作品,並且擴展到產業鏈的上下遊,涉足動畫、遊戲等。“我們不會著急擴張,在找到下遊的玩具廠商之前,我們不會輕易做動畫、拍電影。在中國,動畫片只能靠後續衍生品生存,但是衍生品是個圈子,很難進入。”為什麽會這麽說?以下是曾龍文口述:我為什麽選擇做動漫我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做社區廣告的公司,後來誤打誤撞,進了一家動漫制作公司,這家公司是負責CCTV-3《快樂驛站》的制作,可以說就此紮進動漫圈了,這一紮就是近8年時間。後來,我又經歷了兩個比較重要的平臺,一個是國際版權交易中心,主要負責動漫版權業務;在這個國家級的平臺,我在獲取政策的第一手信息相對較快,可以從政策的角度去更好的理解這個產業。另一個就是在投行,我主要是參與動漫產業相關的投資業務,這個經歷能讓我從資本的角度更好的去看待這個產業。期間我能感受到政策和資本越來越關註文創產業。所以,在2012年初,我決定自己出來創業。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我認為動漫產業最缺失的是創意環節,所以我的著手點就是解決創意。首先,我不認為我有很好的創意能力,所以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業,這個主要是通過知名作品進行動漫改編,實現動漫的產品化。其次,在作品的選擇上,我認為可改編的內容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第一,要在開放的信息化平臺連載過,只有互聯網平臺。第二,必須有海量用戶的驗證,用戶說好,內容才是好。第三,內容表現形態越初級,越容易改編(文字形態是所有內容產品,最初級的表現形態)。因此,符合這三點要求的內容,就是網絡文學,所以,我做的事情就是把網絡文學動漫化。動漫行業其實是“動畫+漫畫”,我之所以選擇漫畫,而沒有選擇動畫。主要是因為動畫行業有它的特殊性。目前動畫行業的重要發行渠道是電視臺,一般一部動畫片是52集,需要全部做好之後到廣電部門送審,一旦審核不過,就要全部修改,要知道,一個動畫成片修改起來,可是非常困難的。而漫畫行業,就相對市場化一些,我畫了第1話內容,就可以把作品拿到刊物上去連載,每個月漫畫產量更新是24頁。一旦反響不好就立刻下線,可以馬上止損。同時,作品上線後,我們會在刊物或網站留下我們的聯系方式,會跟讀者加QQ群,與他們深度互動,甚至下一話的內容都可以根據讀者的互動結果來進行創作。從這個角度來說,漫畫是以用戶的角度來生產內容,以市場為導向,更容易操作。融資完成後,我們會在漫畫產品創新、編輯團隊擴建和發行渠道完善三個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是我們的第三年,還屬於創業初期階段,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渠道建設,更多的還是需要積累和沈澱。另外,我們也會在今年嘗試開發動漫衍生品,前期主要是以紙質周邊衍生品為主,比如海報、卡貼、同學錄等。漫畫的周邊產品不適合玩具,而動畫片做玩具衍生品比較常見。當然,是要有下遊的玩具生產廠商做支撐的前提下,我們才會考慮,否則我們自己投入生產成本太大,很難從電視臺等傳統電視發行渠道回收成本。動畫電影在未來也是我們考慮的方向之一,不過,這個需要等我們的漫畫作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之後,再考慮找知名的影視公司來合作運營。2012年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我的天使投資人由於自己的生意出現了資金缺口,在公司成立不到3個月的時候,就把投資款全部撤出,我們的現金流一下就斷了。但是公司已經成立了,小說版權也簽下來了,作品也在開始畫了,這事肯定不能停。那個時候是真著急,公司每天都在花錢,我幾乎天天都去外面跑,到處找錢,還要不斷的躲著債主,同時還要安慰我的員工,讓他們堅持下來。我們有將近6個月的時間,發不出工資,很多員工都支撐不住了,走了。最後留下來的,只有7個員工。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真的很難。當然,後來很慶幸,我們順利的把危機度過了,也在去年拿到了麥頓的投資。其實,我最開心的,不是拿到了多少錢,而是我們整個團隊經過逆境,成長起來了,並且得到了認可。我相信在經歷了這樣的逆境還能如此頑強生存下來的團隊,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會更有韌性,更具狼性,更有殺傷力。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寧詠微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30

三星利潤增速大幅放緩 承諾派息至創紀錄的2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980

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發布2013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其營業利潤自2011年來首次出現環比下滑。三星警告稱,疲軟的盈利增長勢頭將延續至2014年。 三星第四季度營業利潤為8.31萬億韓元,同比減少5.95%,環比減少18.23%,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其第四季度凈利潤為7.3萬億韓元,凈利潤率12.3%。相較之下,去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8.24萬韓元,凈利潤率為14%。 作為營業收入主動力的三星移動數碼事業部利潤失速,主要因為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日趨飽和。其移動業務第四季度的運營利潤為5.47萬億韓元,低於第三季度的6.7萬億韓元。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由於蘋果公司的新款iPhone吸引了高端用戶,而來自中國廠商的廉價智能手機則沖擊了三星的中低端產品。去年年底蘋果與中移動簽署了協議,目前中移動已經開始發售支持自主網絡的iPhone。 此外,迫於投資者要求增加對股民回饋的壓力,三星電子承諾將全年的紅利增加至創紀錄的20億美元。去年11月份該公司稱,將把2013年的股息收益率從過去的0.5%提高到1%,但仍然不及蘋果的2%。 三星股價周五上午在首爾證券交易所上漲1%。三星表示,由於正值IT行業“淡季”,收入增長不太可能在本季出現,但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重拾動能。 本次財報亮點在於三星的半導體業務,該部門斬獲營業利潤1.99萬億韓元,環比下降3%,但同比高出40%。該部門業績攀升主要受益於存儲芯片價格反彈、部分業者退出市場,以及現存生產企業產能增加。 該公司指出,去年第四季度業績下滑的部分原因在於韓國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勁的韓元蠶食了大約7000億韓元的收益。 本周早些時候,韓元已比去年6月的低谷時期上漲10%。 進一步的盈利阻力來自於上季度三星支付給員工的高達8000億韓元的特殊獎金,以此紀念李健熙的管理策略實行20周年。該管理策略是三星集團主席李健熙(Lee Kun-hee)在1993年公布的一項新戰略。 盡管三星希望借4月份新一代智能旗艦手機Galaxy S5的上市來促進銷量增長,但三星與蘋果在高端產品市場的競爭仍然激烈。移動設備行業的增長愈加集中於低端智能手機領域。不過,該領域來自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威脅也在增加。 據FT引述德國貝倫貝格銀行分析師Adnaan  Ahmad本月評論稱: 這僅僅是營業利潤下降的開始,三星手機的利潤結構將在未來12-18個月承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58

【案例】從線上到線下:美樂樂年售20億的秘密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30/58331.html

傳統家居賣場與電商平臺之間的較量越來越激烈,“獨善其身”已經變得越來越苦難。如何在電子商務帶來的快節奏中,維系家居零售的傳統服務和體驗?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傳統家居零售業?跟著i黑馬來看一下年銷售額達到20億的案例。“O2O是這兩年說濫了的話題,美樂樂的探索路徑也是02O,但卻是比同行領先一步,從2011年在成都開設第一家線下體驗館至今,美樂樂已在國內開設了270多家門店。”美樂樂CEO高揚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說,2013年美樂樂的銷售額可達20億元,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還未過億。這種快速發展的成績單自然獲得風投青睞。2010年年底,美樂樂獲得第一輪融資。2012年5月,美樂樂獲得家居電商界最大的一次融資,金額達4000萬美元。增長引擎:線下銷售琳達到成都八益家具城買家具,“逛了一圈都沒下手,太貴了。”後來,她依照美樂樂提供的“附近體驗館地圖”,兜到八益家具城後門的倉儲基地,竟然有一間油畫繞壁的家具精品店,價格比家具城里至少要便宜一半,“感覺很像尋寶。”琳達說。“這就是我們美樂樂做O2O的初衷,用互聯網聚焦的思維來改造傳統家居零售業,讓消費者更方便地買到更高性價比的商品。”美樂樂CEO高揚對南都記者說,他們最早是靠“淘寶賣家”起家;2010年正式“出淘”,獨立運營美樂樂家具網;2011年4月份在成都開設第一家線下體驗館,迄今在中國開設了270多家門店。在這里頭,網購平臺是商業渠道的一大革命,直接跳過家具經銷商、代理商的中間加價,大大縮短供應鏈。但不意味著,消費者僅憑價格標簽和圖片展示就會下單購買。“這張沙發,若不坐上去,你不會知道舒不舒服;這件床墊,若不試睡,你不會知道軟硬是否適中。”高揚認為,這種家具消費的體驗特性,造就了O 2O商業模式的強大生命力。“事實上,美樂樂真正取得爆發式銷售增長,也是從開設實體店開始的。從2008年到2010年,美樂樂的年銷售額還只是數千萬級別,2011年起向億元級別的大步挺進,2013年的銷售額預計是20億元。”聚焦單品價格誘人、網上預訂、實體店體驗送貨……這些招數與紅星美凱龍推出的紅美商城,居然之家推出的居然在線等,並無兩樣。唯一的差別在於,品類聚焦。高揚說,美樂樂官網展示的SK U不過800來個,在這當中,精選100多個樣品在實體店展示,每個月再對三分之一的樣品進行更新展示。“這有三個好處:一是保證產品豐富的同時,節省消費者‘淘貨’的時間;二是聚焦單品可以形成規模采購、規模配送的優勢,降低成本;三是爆款帶來的吸客能力,不依賴於門店的地理位置,可以降低門店的租金成本。”從本質來看,“我們是一家信息公司,主要幫助外貿家具代工廠解決三大問題:一是生產什麽產品;二是生產多少;三是什麽時間生產。”高揚給南都記者透露,整合供應鏈資源的結果是,美樂樂的盈利模式跟其他賺取“進銷差價”的零售商不一樣,“我們賺的是依托信息服務產生的品牌附加值,服務內容包括會員數據分析、信息對稱傳播、產品研發等等,所以美樂樂可以以超低的價格殺入家具市場,奪得市場份額,毛利率還比傳統家具賣場高。”高揚說。開放平臺策略接下來的問題是,美樂樂如何持續開發熱銷產品?競爭對手是否也能馬上複制O2O模式,提供高性價比家具呢?對此,高揚坦言,美樂樂已經看到單一品牌經營的局限性,開始啟動“平臺開放”策略。“2013年,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將幾個自有家具品牌和美樂樂完全分開,形成兩個獨立核算的公司。同時,新的線下體驗店將嘗試開‘大店’,把面積擴至5000到10000平方米,凡此舉措都是為了今年美樂樂大力度開放,引入更多合作品牌做準備。”據悉,美樂樂跟品牌商的合作主要采取“分成模式”,即在線上平臺和線下體驗店對品牌商“零租金”,但收取其銷售額15%到20%的銷售提成。如此一來,美樂樂勢必要遭到線上淘寶和線下紅星美凱龍兩大陣營的“圍剿”,如何突破競爭壁壘,美樂樂能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神話,仍需市場檢驗。第三方觀點艾瑞電商咨詢總經理傅誌勇:美樂樂走的其實是“平價專業”的路線,即以超高性價比取勝。國際方面走超高性價比路線的企業也非常多,比如瑞典宜家。超高性價比一旦形成,其成本優勢會使得其他企業很難再進入這個領域與之競爭。創業前期並非一帆風順的美樂樂在海爾入股後開始門店擴張,海爾帶來的訂單系統和資金等一系列資源幫助其迅速成長,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出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肖昕 任詩然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40

2014之國企改革 ---解讀上海國資20條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2vn.html

2014之國企改革 ---解讀上海國資20條


  2013年12月17日上海在國內率先發表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俗稱20條。對此文件的解讀有助於預測和判斷未來上海國資改革的趨勢。這裡主要解讀和資產證券化相關的內容共三點。


1.國資改革是政治正確且提供容錯機制。

20條中的第一條就開宗明義 國資改革是政治正確是三中精神。

中國證券市場從來都是政策市和資金市 其中政策導向是決定最用。

所以第一條非常重要 對證券市場是正面影響。


全世界的官僚體制都是以不做錯為座右銘的無論中外。哪怕老外都這樣 只要不錯就能保住官僚的位置。


這次20條中的最後一條 容錯機制在我看來是20條中最大的亮點。

因為這改變了整個官僚系統的價值取向。



把第一條和第二十條結合一起解讀就成為國資改革是政治正確 鼓勵去實施如果錯了既往不咎。

這是真實意義上的鼓勵。改變「不做錯」的價值取向。

這可以解釋為push 而非pull 。一個政策push的話是很容易成功的。


2.國企三分法


20條中的第九條創造性的指出

1.競爭類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兼顧社會效益,努力成 為國際國內行業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企業;


2.功能類企業,以完成戰略任務或政府重大專項任務為主要目標,兼顧經濟效益;


3.公共服務類企業,以確保城市正常運行和穩定,實現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引入社會評價


這一分類中1.3是毫無爭議。2是比較上海特色,盡在不言中。


結闔第十二條

完善市管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薪酬體系,符合條件的競爭類企業實施股權、現金兩種類型的中長期激勵,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企業完成重大任務後,經考核配套實施專項獎勵


這個對1類企業是極大利好。等於是在國資改革同時配套股權激勵機制。這對證券市場利好無疑是雙重的。 存在資產注入配套 股權激勵協同實施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 請告訴我上海58家國企中誰是1類

用@trustno1 的話說 這已經是攤開牌和你打鳥。


3.分紅可期

第八條中寫到」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到2020年不低於百分之三十「

這點對於資本市場的意義在於,國企要分紅鳥,上交現金=國企分紅 畢竟同股同酬。這幾乎是必然的。

所以這次國資改革就是先國資股權所有制的改革 其次股權激勵 最後國企利潤分紅

這樣的三重利好我看牛市可期。


以上三點是我對20條的解讀。

其他部分其實還有一些小細節 包括董事長一肩挑,包括三個等同於(這和上市公司關係不大)等等


至於這次上海國資改革誰是第一炮誰是第一批 且聽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10

單壓一條褲子 滾出20億營收

2014-02-03  NCW
 
 

 

台灣網路店家約有三萬家,光是打開雅虎(Yahoo)女裝首頁,商品數就有近八十萬件,在去年成為台灣營業額最大的網路女裝品牌(若以整體網拍服裝統計,僅次於Lativ)OB嚴選(公司名為橘熊科技),是怎麼脫穎而出的?

目前,OB嚴選也是中國淘寶網最大的台灣賣家,今年還要挑戰切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

戰術1. 找出最犀利釘子

忘掉強調自己多強大的話術吧!第一永遠在換人,你要有一張獨一無二的名片,牢牢的釘在消費者心中。

犀利定位,就是OB嚴選能勝出的關鍵。問問身邊的女生,想到OB嚴選會想到什麼?十之有八九會說:褲子。OB嚴選每週推出一百四十到兩百款新款,一年少說也有約七千三百個新款,但當它二○一三年營收翻倍、達到二十億元,成為全台灣第一大網路女裝品牌時,它的三支電視廣告卻只說了一款產品——還是褲子。

橘熊科技營運長張祐誠坦言有些意外,原本廣告商都建議「女裝網站最大、最好、最多」之類的訴求,但他想,與其硬塞給消費者一個模糊的品牌概念,不如清楚的用單一品項讓自己「被消費者貼標籤」:想到OB嚴選、就想到褲子。

從一件窄身鉛筆褲出發,別的賣家提供大、中、小三種尺寸,再配上三個顏色,但OB嚴選卻有二十四色、七種尺碼,旁人看起來是同一款褲子,卻是多達一百六十八個SKU(最小存貨單位,類似貨號)。從生產下單一路到庫存管理,這種做法等於是增加公司的營運成本與風險。

不提其他的七千多個新款,單挑一件褲子出來說,並且成為褲子領域的第一,建立起其他人追不上的門檻。這樣的結果是,鉛筆褲的銷售量從前一年的六十萬件,暴增到二○一三年的兩百萬件,如果以平均售價三百元計算,等於是創造了六億元營業額,而同期間,褲子的營收貢獻度也從一八%一口氣跳升到三成,成為OB嚴選去年登上台灣網路女裝營收第一的最大功臣。

其實,透過褲子讓消費者記得,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再利用「滿一千元免運費」、「滿兩千元送贈品」等,吸引消費者購買每週推出的一百四十款新品。

OB嚴選一條褲子的單價只有三百元,但是透過這個「帶路貨」,其平均客單價就從二○一○年的九百餘元,在二○一三年拉升到一千二百元。

在行銷學上,可口可樂也是這種大量行銷術(Mass Marketing)的信仰者,把資源大量投注在單一產品上,雖然營運風險加高,但在消費者的心中卻是形象鮮明。

戰術2. 放大冷門感

熱門戰場市場大,但瓜分者也多。別怕東西太冷門,只要勇敢把「冷門感」放大,小眾族群自會聚集而來。

這不是OB嚴選第一次「壓單注」;二○○四年橘熊科技董事長王蘭芳創立這個網路品牌時,當時也只選擇特定族群——大尺碼。

王蘭芳體態略偏豐腴,因為在網路上買不到大尺碼的衣服後,激起她網路創業的決心。別人是XS號起跳,OB嚴選則是L號起跳,一路供應到2L、3L這些特殊尺寸。

這種明確的主訴求,開當時風氣之先,十年來形象鮮明,在網路上搜尋大尺碼女裝品牌,OB嚴選幾乎立刻出現在第一頁的第一個。

定位清楚,雖然是行銷學的基本概念,但確實跟多數人在創業時,希望市場定位涵蓋越多受眾越好的心態相悖,像OB嚴選主要競爭對手,就是主打十八歲到二十八歲的族群為主。但沒想到選擇小眾市場,因為競爭壓力較輕,且客戶忠誠度較高,使其成立以來,每年營收複合成長率不曾低於六成。

現在淘寶網銷售最火紅的女裝品牌叫作「裂帛」,賣場裡的商品全是濃濃的民族風;相反的,主訴求「快時尚」(fast fashion)、產品與競爭者重疊性高的賣家,卻因為分食者眾,營收規模反而比不上走利基市場的裂帛。

有意思的是,OB嚴選精準的性格,也延伸到其行銷廣告的投資邏輯上。

戰術3. 用Big Data淘金

做廣告不是依今年能賺多少來編預算,而是要看清楚每則廣告可以賺多少;不是每個月或每天Review,而是每小時。

OB嚴選開設官網後就自我要求,一張一千二百元的訂單裡,廣告投資要降低到兩百元以下,等於廣告營收比要達到一:六,把這個數字與同業的廣告營收比一:四相比,明顯高於業界水準。

別人是一天檢視一次廣告效益,但張祐誠卻要求一組三個人,一小時檢視一百個網路廣告(banner)。他要明確知道,每筆訂單從哪個網路廣告連結而來,哪個網站的效益最好等,掌握這些資訊後,才能調整廣告策略。別的廠商兩天調整一次在雅虎的廣告位置,OB嚴選卻曾經一天換過三次,換到連雅虎都受不了,最後規定他們一天只能換一次。

他們在雅虎、Google上布建了三萬多個關鍵字,利用海量資料(Big Data)管理系統,配合不同的廣告位置,確實計算獲得每一次點擊所必須花費的費用。

舉例來說,品牌廠下廣告時,一般喜歡搶占最前排、最上方的位置,但這裡的廣告費用也最高,獲得一次點擊的平均成本也較高;但經過OB嚴選的精確計算,卻發現在稍稍下方的位置,因為廣告費用較低,一次點擊的平均成本只有上方位置的七三%,也能帶來同樣的銷售額。找到最佳的投資報酬率,不用一味追求最貴、最顯眼的位置,就是這個策略希望獲得的成果。

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其他網路同業計算獲得一次點擊的成本時,都計算至整數位置,例如三元、五元,但OB嚴選卻要求要計算到小數點以下第二位,例如三.六五元。

以結果來說,OB嚴選去年在廣告上的花費,是營收的一二%,另一著名女裝網路品牌則是一五%至二五%之間。

精準的把所有資源投在最重要事情上,讓消費者能Tag(貼標籤定位)自己,聽起來跟傳統行銷邏輯無異,但小數點以下第二位數的計較,就是OB嚴選跟其他對手的差異化。唯有極端理性,才能在極度感性與衝動的購物戰場,全面勝出。

【延伸閱讀】「單品領導」奏效

在網路品牌的經營上,多數賣家即使貼標籤,也還是傾向一種範圍較廣的訴求,例如韓式、日式、歐美風等,像這個個案,清楚的把品牌與褲子做連結,的確是相當少見的操作手法。

另一個特殊之處在於,一般品牌會用低價來吸引消費者,稱之為「價格損失領導」,但案例卻是以褲子做為「單品領導」,這種方式造成差異化,引起話題與好奇心。

以案例來說,「只要你想要買褲子,就會想到我」,別的品牌是包山包海的家醫科,我則是褲子專科。對新客戶來說,褲子則是「帶路商品」,進入它的網站後,就會為了搭配這件褲子,或是看到參考圖示上的其他商品如上衣、配件,而增加選購。

【延伸閱讀】冷門是個好戰場

數位世界本來就是鎖定小眾TA(目標客戶)業者可以發揮的戰場,因為網路上的口碑散播得很快,有需要的消費者自會聞風而來。

但也不是所有的冷門(利基)市場定位都一定奏效,前提是必須找到一個「空」的市場,例如本案例是因為創業主都買不到大尺寸,才決定創業,因此符合市場原本空缺的條件。

【延伸閱讀】「舊腦」行銷不可少

根據《說中大腦想聽的那句話,白紙也能大賣!改變購買決策的神經行銷術》,人類大腦區分為舊腦(掌管決策)、新腦(理性思考)、中腦(處理情緒)三部分,在購買行為時,雖然要處理情緒,但別忘了最基本的舊腦行銷。

以此案例來說,「褲子」、「大尺寸」的定位訴求非常清楚,很符合舊腦的語言特性:簡單、容易理解、具體並且固定不變,有利於達成銷售目的。

【延伸閱讀】讓數字大聲說話

網路的特性就是很多數據可以依循,讓公司做網路廣告,而且追蹤每個數字的意義。如網路廣告上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利用媒體曝光次數與有效點擊次數,所計算出來的點擊率(CTR),OB嚴選交叉比較了約一%的成交率之後,計算出每一次有效點擊必須花費的成本,讓廣告效益的掌握有嚴謹數據可以依循,而不再憑直覺行事。(本文解析為政治大學企研所教授洪順慶、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蕭富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47

管理實務(20):公司是以商業模式運作的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5661

今天最廣傳的新聞,相信是商業電台DJ李慧玲小姐,在前行政總裁陳志雲先生退任之後翌日被解約。

坊間已有很多不同的討論,筆者就從管理角度去看這件事。

商業電台(Commercial Radio)起創目的是為了推銷收音機,名副其實的商業電台,是一間做生意的電台。其後內容維繞時事及娛樂,於八九十年代是高峰期,例如《十八樓C座》、《軟硬癲台》等節目。政論節目曾經將881帶到頂峰,可是隨著大班毓民封咪而消失,廣告及收聽都大跌。

其後多次發生大裁員,說明了一個商業機構,當內容質素下跌,管治水平插水(轉了幾手CEO),再加上其他媒體如電視、網台的競爭,步入黃昏是可預計之中,本身孭重飛的節目主持人,難道可以獨善其身?

一般商業機構,裁員炒人會被理解為例行工事,只是很普通的辦公室政治,但香港人對於傳媒業有很多期望,人事變動可以隨時上綱上線到政治層面,可是查小欣小姐被辭退,為甚麼又不是這樣理解?維基百科顯示被商台辭退的員工成張list咁長,車載斗量。

再從個人層面講,李小姐與管理層有很多意見分歧,除了Whatsapp事件外,還有不出席公司春茗,以及高調將高層禮物隨意轉送他人。

李慧玲whatsapp

 

估計今次事件的導火線,是有報章報導李小姐向外界揚言,陳先生「有破壞無建設」,並在FB白紙黑地質疑公司的安排:

通訊局對ceo開咪有冇意見?「主動」是語言偽術嗎?問下通訊局囉!
如果之後有問題,之前有冇問題?當日CEO開咪,正常嗎?CEO開咪,算正常調動?
真相愈『辨』愈明。

從管理層的角度,這是越過了底線,挑戰公司權威的做法,而且不是口講,而是發之為文,根本就是不容否認。機構出現這類員工,就只有這種處理方法,否則其他員工紛紛效尤,公司又怎樣運作?員工若然認為自己任職的機構不公不義,應該做的是立即辭職,劃清界線以明志,留在機構之內而又不認同公司的運作,就是首鼠兩端的投機行為。

要維護言論自由,有許多方法,李小姐可以加入數碼電台,什至自己搞,相信亦有有心人出錢出力支持,正如大班一樣。言論自由不會因一個節目主持人而消失,事實上現在香港的言論自由是前所未有地得到充分體現,否則也不會天天都有鋪天蓋地的,對政府的無情攻訐,包括政府電台電視台在內。

P.S. 九巴路訊通的前身,是商台節目在巴士播,大家又知不知?1999年商台就推銷過巴士電台,就係搭巴士聽收音機節目,賣廣告賺錢。商業機構是靠生意來運作,其他都只是副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65

雙薪新婚族 20年拚出2,500萬

2014-02-10  TCW
 
 

 

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完成終身大事、沉浸於喜悅之餘,新婚的兩人世界,用錢更必須精打細算。

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邱正弘指出:「新婚族面臨理財任務類型加倍,既要搞清楚兩個人該怎麼管帳、如何分攤家用,更要計畫好房貸頭期款該怎麼籌、孩子教育基金怎麼攢。」

邱正弘提醒,新婚族群的理財規畫中,有四大項目必須先定調。首先,要定出買房、買車、生育子女等目標的優先順序;接著,明定各項目所需資金的時間軸;第三,劃分出保命錢、投資錢、投機錢以及比例;最後,再依前三項來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

共同戶頭每月存款分拆成投資錢與保命錢,有攻有守

去年底新婚,才剛度完蜜月,現為部落格作家的富盛投顧產品暨研究部前主管林汎,特別花了半年時間與老婆擬定好下半生的理財規畫。

「我把這個共同理財的方式稱為『ETC'。」林汎說。所謂的E(Extra,額外)指的是個人私房錢,他與老婆取得共識,薪資扣除三分之一做為家用,再扣掉兩人每個月撥出的共同理財金,剩下的收入就供個人自由運用,或存在自己私房錢E戶頭。

共同理財金則分為用於積極型投資的T(Trend,趨勢)與保本的C(Core,核心)兩個戶頭。ETC三個帳戶,正好符合邱正弘口中所謂的投機錢、投資錢與保命錢三分類。

每個月,共同理財金直接匯入T戶頭,專門進行較積極的投資,等T戶頭內的標的績效達到停利標準時,連本帶利出場轉入C帳戶,改進行能保本的固定收益型保守投資。T戶頭則繼續以每月新增的理財金做積極型投資。

林汎解釋,當自己想在股市搶短線,投資高風險商品,或是需要資金與朋友共同創業的時候,他就會拿E戶頭的私房錢衝鋒陷陣,既不會動用到T帳戶與C帳戶,多賺的部分還可以犒賞自己,帶老婆出國旅遊。

三十五歲結婚的他,設定了必須在共同理財帳戶存下二千五百萬元退休金的目標。所以,他用最保守的年報酬率六.六六%估算,與太太兩人每個月共同提撥出五萬元存入共同戶頭,透過複利效果,二十年內就可達到目標。

標的,不求大起大落T買指數型基金,C買債券型基金

林汎的T帳戶所做的積極型投資,基本上以股票為主,但一般上班族較無餘裕盯盤,適合的懶人做法,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手續費低,無須費心選股。C戶頭的需求是保本並有固定收益,可在T戶頭停利出場時,將整筆基金本利轉購入固定配息型債券型基金。

「這樣的理財方式,雖然不能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卻不會大起大落。」林汎分析,他用最保守的報酬數字估計,八到十年內就可以在C戶頭累計超過三百萬元資產,新婚族可用於買房頭期款或孩子教育基金,屆時T戶頭也將還有四、五百萬元可做積極型投資的本金。

根據本次《商業週刊》有錢人理財調查結果顯示,身價破億元的有錢人,今年最看好的前三大市場,分別是美、台、陸股,林汎的做法與有錢人相呼應,他認為台股具備新興市場中最能抵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衝擊,他並看好中國復甦題材,在T戶頭中,決定把七成資金用於購買台、陸股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並搭配一點點的拉丁美洲市場;另三成資金則用於投資歐、美、日成熟市場。

而在選擇C帳戶的固定配息債券型基金方面,林汎建議,應找成立五年以上,有長期成績可供檢視的基金,並要注意這檔基金是否能連續數年維持正報酬。由於債券基金通常不會有巨幅變動,買入後若連續兩年出現負報酬,就要趕快更換標的;此外,配息若無花費需求,最好是滾入再投資。

帳戶,保有一定外幣資產五成放在美元,二五%放在人民幣

若購買的是境外基金,儘量選擇原幣別或美元計價,讓家庭理財帳戶保有一定的外幣資產。

林汎規畫將共同理財帳戶的五○%外幣資產放在美元、二五%放在人民幣,剩下的停泊在高息外幣,與本刊此次有錢人理財調查中,高資產人士偏好人民幣與美元幣別的資產相同。

婚後家庭理財長達二、三十年,很難預期世界經濟會有什麼樣的滔天巨變,林汎設定自己,再懶也要記得每三年調整一次大方向,並以嚴格紀律執行停利。設定停利點時,若是投資成熟國家股市,可在報酬來到八%到一○%時停利出場;若是投資新興市場,停利點則可設為一二%到一五%左右。

他認為,全球股市這波多頭應可走到二○一六年,屆時就是要好好調整大方向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林汎給新婚夫妻2014賺錢作戰計畫

投資目標:賺買房頭期款、小孩教育金操作心法:依用途分為E、T、C三大帳戶,風險積極度E﹥T﹥C建議標的:1.新興市場指數型基金,大多投資台灣、中國,小部分佈局拉美市場2.歐、美、日成熟市場指數型基金與全球股票型基金

投資配置圖70%新興市場股票基金30%成熟市場股票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74

騰訊即將戰略入股大眾點評 估值2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56

據彭博商業周刊,騰訊即將宣布以4億美元戰略入股大眾點評網,占股20%,公司估值約20億美元。在握有大量線上入口的三巨頭BAT的競爭中,阿里和騰訊相繼收購了最優質的線下消費企業,在O2O戰略上占據了先機,百度已經處於落後位置。 另外,據騰訊內部匿名人士透露,協議中還有一個5%的option(選擇權),即騰訊在一年內有權按照大眾點評在海外上市後的IPO價格增持5%的股份,這樣,騰訊在大眾點評的最終持股將達到25%。 根據《商業周刊/中文版》,騰訊入股大眾點評的過程,是由兩家公司的高層在馬年春節前後直接談判敲定的,四人核心談判成員:騰訊CEO馬化騰、總裁劉治平和大眾點評CEO張濤、CFO葉樹蕻。 在此次騰訊戰略入股之前,大眾點評已完成四輪融資:2006年紅杉資本的首輪100萬美金投資;2007年Google帶來的400萬美金投資;2011年4月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和光速創投1億美金的投資;以及在2012年紅杉資本等機構追加的第四輪融資6000萬美元。 對於這家市場期待的中國又一家市值10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大眾點評目前20億美元的估值並不高。據接近交易的資本人士解釋說:“這是為大眾點評之後的海外上市留下想象和增長空間”。 去年10月,百度曾出價20億美元全資收購大眾點評,遭到張濤的拒絕。在此之前,阿里巴巴也一度傳出收購大眾點評的傳聞。張濤此前一直表示大眾點評將在5年內獨立IPO,並對百億美元的市值報以信心。 張濤此前還表示,希望將大眾點評打造成中國互聯網第四大平臺,此次騰訊收購意味著這一願望將徹底落空。 業界普遍的觀點認為,騰訊此次收購大眾點評網是為了彌補線上、線下(O2O)戰略的短板。根據騰訊的O2O路線圖:依托微信、手機QQ等社交鏈來實現快速滲透,占領線上互聯網入口,獲得海量流量;在微信支付推出之後,建立了自己線上線下的交易閉環系統,激活現金流;通過這樣的布局,騰訊希望將線上龐大的用戶資源引入到線下最終實現消費。 就在一周前,阿里巴巴剛剛宣布全面收購高德地圖。這筆規模估算約10.45億美元的交易完成後,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100%的子公司,融入阿里巴巴生態體系發展。 在中國互聯網BAT三巨頭中,握有大量互聯網線上入口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相繼收購了最優質的線下消費企業,在O2O戰略上占據了先機,百度已經在目前的競爭中處於落後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90

嘀嘀快的補貼戰升級:快的稱永遠高對手1塊,嘀嘀升至最高20塊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35.html

昨日零點起,嘀嘀打車與微信支付第三輪營銷活動攜10億元重磅出擊,“使用嘀嘀打車並選擇微信支付,乘客立減10元,每天3次,新乘客首單立減15 元;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司機用微信支付收車費,每單獎10元,每天10單,其他城市的司機每天前5單每單獎5元,後5單每單獎10元,所有城市的司機使用微信支付首單立獎50元。”當然快的打車也不甘寂寞,對外宣布從18日起升級補貼方案:使用快的打車並用支付寶掃碼支付的乘客每單返現11元。快的方面表示,其打車獎勵金額永遠會比同行高出一元錢。而i黑馬今日收到消息,嘀嘀打車宣布,從18日零時起,將開啟“遊戲補貼”模式,使用嘀嘀打車,並且微信支付車費,最高可獲得20元補貼。另有媒體報道稱,從下個星期起,打車用微信支付10次以上的用戶將獲得微信打飛機遊戲中相關道具,包括獅鷲戰機、8888枚金幣、200枚鉆石,以及核彈等。嘀嘀打車遊戲補貼”模式具體措施:1、乘客使用嘀嘀打車,並且使用微信支付車費,每次能隨機獲得12~20元不等高額補貼,每天3次。2、嘀嘀打車與騰訊遊戲聯手,將對每周使用嘀嘀打車微信支付車費10次以上的用戶,贈送時下最熱門微信遊戲“全民飛機大戰”中的高端戰機1架,未來一周將送出100萬架飛機。據嘀嘀打車運營副總裁張晶介紹,和騰訊遊戲合作贈送遊戲道具,是嘀嘀打車和微信支付第三輪營銷活動的重頭戲。這次騰訊提供的是價值300鉆石、玩家可以永久擁有的獅鷲戰神,另附送8888金幣、200鉆石以及核彈、超狂熱驅動等遊戲裝備,整個裝備包總價值超過100元。今年1月初,嘀嘀和微信支付展開活動,微信支付乘客立減10元,司機立獎10元;2月10日,雙方推出第二輪營銷,將返現額度減為5元;2月17日,嘀嘀打車恢複乘客補貼10元的政策。快的打車COO趙冬:“燒錢”補貼 沒有結束日期1月初,嘀嘀打車推出用戶補貼,快的打車很快跟進;2月初,嘀嘀打車降低對用戶補貼,快的打車宣布補貼繼續進行;這次,快的打車喊出“永遠比同行多1元”的口號。業內人士認為,似乎快的打車有意挑起了價格戰。為此,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話了快的打車COO(首席運營官)趙冬。NBD:為什麽突然增加對司機和乘客的補貼?趙冬:不是突然增加,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策略。比如之前的免單人數,就是比競爭對手多。NBD:乘客和的哥雖然很歡迎,但是不理解打車軟件的盈利模式,這樣燒錢推廣,未來在哪里?趙冬:乘客和的哥理不理解不重要,關鍵是他們喜不喜歡。當然,我們也還是沒有太想清楚未來,但這是一個有價值的事,值得做。NBD:補貼燒錢,何時休?趙冬:沒有日期,看市場需要。NBD:推廣中最難的是什麽?觀念還是年齡?趙冬:如果的哥接受不了打車軟件,那肯定會被討論。從經濟規律來講,古老的生產方式效率很低,先進的生產方式效率高,這跟年齡沒多大關系。從上海來看,的哥大多數是45歲以上,但上海接受度很高。關鍵是是否願意做,不願意努力怎麽賺錢呢?NBD:如何看待競爭對手嘀嘀打車的策略?微信是不是一個很大的優勢?趙冬:微信用戶量雖然很多,但我們用戶數比嘀嘀打車多很多,從百度指數、Appstore排名都說明這個問題。因為第三方打車體驗跟原生打車體驗有差距的,微信、支付寶都是輔助,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做好,打車軟件不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競爭,關鍵是我們兩家的競爭。NBD:您認為何時才能改變傳統打車習慣?趙冬:什麽時候是頭,沒有預期。不過有些現象可以看出問題,比如打車軟件1月20到現在,Appstore下載排在前10名,改變非常迅速,對傳統的習慣影響非常巨大,我認為改變很快會到來。燒錢大戰始末2014年元旦,快的打車宣布,北京首次使用快的打車的新用戶將獲得30元的話費返還。活動持續一個月,預計總投入超過1億元。面對快的打車的來勢洶洶,嘀嘀打車終於使出“大招”。1月10日,嘀嘀推出補貼推廣活動:用嘀嘀打車微信支付的乘客,每一筆車費減免10元,且額外補貼10元給司機;同時,提供10000單免單,抽中的用戶車費全免。推出僅一周,嘀嘀打車的補貼金額已超過2000萬元。此舉被對手迅速跟進。1月20日,快的打車推出了幾乎同樣針對乘客、司機的雙向補貼政策。業內人士稱,打車軟件目前普遍處於“燒錢”階段,以補貼司機和乘客等方式來培育市場。1月22日,支付寶和快的打車聯合宣布再投5億元請全國人民免費打車。只要乘客用支付寶錢包付打車款,乘客每單獎勵10元,司機每單獎勵15元。2月10日,“嘀嘀打車”宣布結束微信支付返現10元優惠活動,另有消息稱,背靠阿里資金支撐的“快的打車”返現活動預計不久後也將告一段落。隨後,快的方面表示,在本次競爭中,快的在業務量和補貼力度上都明顯高於嘀嘀,這意味著快的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如今第三輪戰火重燃,昨日有消息稱首都機場已限制打車軟件的使用,不知這場打車戰爭還會持續多久?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