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兩點,國產大飛機C919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四跑道騰空而起,預計一個半小時後降落浦東機場。
中國商飛試飛工程部部長由立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C919飛機的首飛最高飛行高度一萬英尺,要完成15個試驗點,包括地面的三項操縱檢查,起飛後的系統功能性檢查,通信情況,著陸前的各項工作確認,以及模擬以8500英尺高度為跑道著陸並複飛等。
此次首飛飛機上共有5人,除了機長和副駕駛,還有一位觀察員和兩位試飛工程師,他們都是經過兩輪理論培訓,特情處置考核,心理測試等,從20幾個試飛員中選拔出來。
在C919飛機首飛的同時,東航公務機公司旗下的一架巴航工業格萊賽650還進行了“伴飛”。伴飛飛機的作用主要是跟飛觀測,它的任務是在空中對首飛飛機進行實時觀測、記錄飛行數據、拍攝照片和視頻,全力保證飛機在首飛過程中的安全。一旦出現任何問題,伴飛飛機的機組人員將立即向首飛飛機的機組人員發出警告,向地面管控人員報告,並引導首飛飛機安全降落。此外,伴飛飛機還將監測首飛的空中環境,確保不會有其他飛機闖入首飛的飛行線路,並杜絕任何竊密的隱患。
據記者了解,首飛並不是載客的商業運行,而是取證所需的步驟。C919首飛成功後,還要進行各種試飛科目729項,預計飛行4200小時,2282架次,才能完成試飛取證任務。
“中國商飛共有6架飛機投入試飛,第二架飛機還在進行總裝,預計今年下線。”由立巖對記者透露,飛機取證估計要三年左右的時間,當然也可能有預計不到的困難而時間延遲,包括自己的或者來自供應商的。
按照中國商飛的計劃,C919飛機取證之後才會批量生產,希望前期每年生產20架,之後50架,到2020年將具備150架C919大型客機和50架ARJ21-700飛機的年批生產能力。
在去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東航與中國商飛簽署合作協議,成為C919的全球首家用戶。目前C919已獲得全球23家用戶的570架訂單。
與此同時,更大的寬體客機項目也已在醞釀。中國商飛公司與UAC(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簽署項目合資合同,中俄兩國企業將按照對等原則開展研制工作,在上海組建合資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飛機的總裝將在上海完成。
與100多座級的C919客機相比,中俄遠程寬體客機采用雙通道客艙布局,基本型航程為12000公里,座級280座,這一機型也被業內稱為“C929”客機。根據研制經驗,從項目啟動到實現首飛,預計需要7年左右時間,到實現產品交付則需要10年左右時間。
5日據中新網報道,從昆明鐵路局獲悉,經過4年半的緊張施工,中緬國際鐵路通道新建廣大鐵路已完成總投資的八成以上,為2018年全線開通運營奠定良好基礎。
據了解,廣大鐵路全長175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橋隧比達63%,為國家一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該鐵路東接成昆鐵路,西連在建大(理)瑞(麗)鐵路和大(理)至臨(滄)鐵路,是中緬國際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2012年底開工建設至今,廣大鐵路已完成投資114.4億元,占總投資的八成以上。目前,該鐵路四電系統集成工程和線路鋪架皆已全面鋪開。
5日,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安裝著接觸網腕臂。這項工作是鐵路供電接觸網工程的重要施工環節。
中國鐵建電氣化局廣大項目經理郭文宇介紹稱,設計時速200公里的廣大鐵路,所有的接觸網腕臂都和高鐵線路一樣,按計劃在工廠進行預配後再運送到現場一一對應安裝。這與普速鐵路作業相比,施工精度及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郭文宇透露,廣大鐵路全線預計需要10000套以上的接觸網腕臂,目前已完成3700多套,為確保按節點開通目標奠定了基礎。
據悉,廣大鐵路預計2018年開通。屆時,昆明至大理2小時、至麗江4小時左右便可到達,旅行時間較目前可壓縮4小時。這將對解決滇西地區運輸瓶頸,構建雲南向西出境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在過去的70年當中,美國建立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社會,比如像世行、IMF。我們看到,自從鄧小平帶領中國之後,中國也是越來越接受以規則為基礎的系統。但是現在態度發生了改變,美國認為自身是這個系統的受害者,而中國正在支持這個系統。”5月7日,在第六屆CF40-PIIE中美經濟學家學術交流會,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伯森如是表示。
亞當·伯森指出,在美國國會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當中,都可以聽到經濟民族主義的聲音。如果經濟民族主義確實存在,將會使美國的貿易爭端增加。上世紀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與日本進行談判,采取了一系列單邊貿易措施。如果美國現在出現貿易問題,相比30年前就不太容易控制。
因此,他建議,中國應該以建設性的方式和特朗普政府進行溝通,中國和世界應該給美國一個兩年的窗口時間,在短期之內不要對於特朗普政策做出過激的反應。“因為現在特朗普政府需要時間,去理解、去更好地感受國際系統帶來的好處。如果說特朗普政府在未來兩年沒有辦法意識到這一點,而且使得美國貿易赤字進一步惡化的話,中國和歐盟、日本應該一起合作,擔負起責任來給美國施壓,一定要讓美國回到G20框架中來。”亞當·伯森說。
“中美之間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簽訂BIT(雙邊投資協定)。”然而,這一在奧巴馬政府期間就形勢膠著的談判,會在接下來的特朗普時代取得重大進展嗎?對此,亞當·伯森的看法略顯悲觀。他認為,特朗普政府並不願意看到美國企業在華投資,“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一直以來美國經濟都是非常溫和地增長,但特朗普的政策很有可能會使得其進入一個新的榮衰周期。”亞當·伯森認為,首先,減稅可能會占到GDP的1%,這將會使美國許多在建項目缺乏資金。特朗普提出的建議或將帶來每年25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而很多事實證明,美國需要利用低息環境,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
此外,在金融監管方面,亞當·伯森認為,特朗普將會出臺更多松綁政策,這些政策將會對小銀行有較大影響,對多特弗蘭克法案以及大銀行影響則不明顯。對在能源與環境部分的松綁政策,亞當·伯森表示這些政策對世界經濟有負面影響,但是未來幾年來說還是會對美國GDP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對美聯儲如何應對特朗普政權的政策,亞當·伯森預測今年還會有三次加息。“美聯儲目前的政策相當於里根和沃爾克時代政策的組合,也就是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們是否還會重現里根時代的美元狀態呢?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現在貿易的赤字。”亞當·伯森說。
因媒體報道涉嫌嚴重財務造假而停牌的爾康制藥5月10日晚間公告稱,由於網絡上出現一些關於爾康制藥的媒體報道,截至目前,公司正對相關情況進行核實,鑒於柬埔寨進出口數據及相關憑證的獲取需要時間,公司股票繼續停牌,預計5月15日起複牌。
當晚,公司還公告,2017年5月10日,公司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帥放文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計劃實施完畢的通知,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03,130,016股,占總股本的4.9999%。本次減持後帥放文先生持股比例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41.4366%,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
據公告披露的減持情況,最新一筆減持發生在5月5日,且所有減持均以大宗交易成交,成交金額合計約12.37億元,減持價格在11.93元/股至12.64元/股之間。
爾康制藥曾於2016年12月7日披露提示性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帥放文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曹再雲女士計劃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自公告之日起兩個交易日後六個月內,擬減持不超過199,000,000股公司股份,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9.66%。
5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爾康制藥涉嫌嚴重財務舞弊,報道中對18萬噸木薯澱粉生產項目實現的6.15億元凈利潤提出質疑,並質疑爾康制藥有虛構資產嫌疑。
2013年11月,爾康制藥擬使用部分超募資金2億元投資建設年產18萬噸藥用木薯澱粉生產項目,實施主體為公司全資孫公司湖南爾康(柬埔寨)有限公司。爾康制藥董事長帥放文曾表示,玉米澱粉幹法制取方式不同,木薯澱粉采取濕法制取,通過把木薯快速粉碎、過濾和高速離心等一系列工藝流程制成。其中大腸桿菌、蟎蟲等微生物含量得到有效控制,更適合用做藥用輔料。
過去十年來,中國核電企業一直力爭在海外鈾礦資源市場開發尋求突破,並獲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在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合資項目預計在2019年投產。
5月9日,在中廣核在京舉行的踐行“一帶一路”戰略新聞發布會上,中廣核鈾業公司總經理余誌平在回答媒體關於中哈合資核燃料組件廠項目進展的提問時稱,目前的情況主要是工廠涉及的工作,主要是設備采購的工作,以及相關的生產準備工作,各項工作都有序進行,預計在2019年底項目能夠建成投產。
上述項目是中廣核在兩年前和哈薩克斯坦的企業合作的。2015年12月,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簽署了《關於在哈薩克斯坦設計和建設燃料組件制造廠和在哈薩克斯坦共同開發鈾礦的商業協議》。商業協議細化了雙方合作進行的核燃料組件項目和鈾礦項目的里程碑節點、主要商業條款等內容以統籌指導兩個項目落地,標誌著中國核能企業“走出去”合資生產核燃料組件事宜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余誌平稱, 上述中哈合資項目得到了中國政府和哈薩克斯坦政府的關註,也列入到了能源分委會的跟蹤項目,定期對項目進展進行跟蹤。
中廣核副總經理譚建生介紹,上述項目在2016年12月正式開工。“這是中哈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推動了哈薩克斯坦核燃料產業向上遊的升級,也為中國帶來了至少4萬噸金屬鈾的資源儲備。”他說。
“關於產品的銷售,合資組建廠第一期的規模是200噸鈾,主要的客戶是面向中廣核的市場,包括中廣核走出去海外的核電市場。”余誌平介紹,“中廣核和哈原工正在積極謀劃第三方市場,主要面向第三方市場。哈薩克斯坦本身也規劃建,我們這個組建廠也取得了哈薩克斯坦規劃建設中核電站燃料的優先供應權,未來在運行方面會有很好的安排。”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廣核獲悉,自2006年以來,中廣核與哈原工在鈾資源開發、天然鈾貿易及核燃料芯塊加工領域進行了合作。
除了哈薩克斯坦,據余誌平介紹,中廣核位於納米比亞的湖山鈾礦項目於2016年12月31日生產出第一桶鈾,預計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產。該項目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項目建設期間可提供約6000個就業崗位,生產期間可提供1600個就業崗位,並使納米比亞出口增長約20%,GDP增長約5%,也有望使納米比亞成為世界第二大天然鈾生產國和出口國。
按照中廣核此前的說法,湖山鈾礦儲量達產後,可滿足2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近40年的天然鈾需求,其建成投產對提高中國天然鈾的供應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余誌平還稱,結合納米比亞工業基礎薄弱、所需技能不足的實際,中廣核一方面引入了中建、中電建、中核建、中冶科工、兵器集團等五家中國企業參與礦建,有效帶動國內企業走出去。
核燃料是核電發展的基礎。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此前發的一項聯合報告顯示,盡管2011年3月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出現了鈾礦市場價格下降和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電力需求下降,但對核電站需要的原材料鈾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繼續增長。報告預計,2035年之前,世界核能發電量的增長範圍將為7%至82%。
報告稱,目前全球共有20多個國家生產鈾,其中哈薩克斯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所占比重最大,相當於世界生產總量的63%。近兩年鈾生產的增長主要受到哈薩克斯坦增產的驅動,同時澳大利亞、巴西、中國、馬拉維、納米比亞、尼日爾、烏克蘭和美國也都有小幅增長。
鈾是一種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僅為百萬分之二,其形成可工業利用礦床的幾率比其他金屬元素要小得多。鈾礦這種核工業的基本原料對於擁有核電站的國家來說都具有戰略價值。
根據中廣核介紹,中國針對核燃料提出了堅持“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和“三個三分之一”的資源保障策略,即鈾資源供應依靠國內生產、海外開發和天然鈾貿易各三分之一的保障格局。
多位核電企業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啟動新一輪規模發展核電的到來,國內核電集團已在世界其他國家開發鈾礦,確保鈾資源供應的穩定,避免鈾礦價格上漲時付出更高的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有關情況。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費誌榮表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是各項合作重要基礎,也是重要支撐。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對於支持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造福沿線各國人民都具有重要意義。
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費誌榮表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加快設施聯通”平行主題會議是一個務實合作的平臺,會議期間將簽署涉及交通、能源、通信領域的諒解備忘錄、合作路線圖、合作意向書、合作項目等50余項,有力促進合作項目落地實施,以推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務實合作。
除了“加快設施聯通”平行主題會議外,還有一個中聯部牽頭的“增進民心相通”平行會議。第一財經記者提問為什麽由中聯部牽頭舉辦這樣一場平行會議?中聯部已經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中聯部的周永紅局長回答稱,“一帶一路”需要政黨、政府、非政府組織,智庫、企業、媒體,乃至普通民眾共同參與、支持、關心。中聯部作為負責中國共產黨對外聯絡交往的職能部門,主辦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也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周永紅還表示,通過“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有關部門將簽署一批開展民生合作的項目協議,公布一批增進民間交流的行動計劃。
第一財經記者董鑫在發布會上進行提問
MSCI中國指數將於2017年5月進行半年度審議,中金公司王漢峰等分析師5月11日發布研報預計新增三支成份股,剔除三支成份股。
MSCI將於北京時間5月16日淩晨公布2017年半年度的指數審議結果,MSCI中國指數也在審議範圍之內。
具體來看,預計陌陌(MOMO.US)、敏實集團(425.HK)和四環醫藥(460.HK)此次有較大可能性被納入到指數中。基於4月19日的價格數據測算,這三只股票納入後的權重將分別為0.14%、0.22%和0.16%。另一方面,輝山乳業(6863.HK)、恒騰網絡(136.HK)和中外運(598.HK)此次則有可能會從指數中被剔除。
中金公司分析師稱,根據MSCI的指數調整方法,分別選取4月19日、25日和28 日三天的價格數據進行了三輪模擬來預測此次審議可能帶來的潛在指數成份股的變化。在實際操作中,MSCI將會選擇4月最後十個交易日中的某一天作為指數審議的價格劃斷日期,但具體日期只有在MSCI公布審議結果時才會知曉。
中金公司同時建議投資者關註此次調整可能會對敏實集團和四環醫藥帶來的正面影響、以及對中外運的潛在負面影響。
考慮到相關的全球基金、尤其是指數追蹤型的基金一般會根據指數審議結果調整其倉位,因此隨之引發的資金流入與流出可能會在5月16日審議結果公布和5月31日審議結果正式生效時對相關股票的成交金額、甚至股價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於那些日均成交相對清淡的股票,其影響更不容忽視。
經測算敏實集團和四環醫藥被動型資金流入所需的交易時間相對較長,分別為3.1天和2.6天。相反同樣對比過去三個月的日均成交額,被動型資金流出對中外運的影響相對較大,預計為2.5天左右。
從海爾紐約人壽到海爾人壽再到現在的北大方正人壽,這家曾經兩年兩次股東更叠的保險公司在2012年北大方正集團接手後總算進入了股權的穩定期。
翻看進入“方正時代”的北大方正人壽五年來的財務數據,除了2016年因準備金假設變化造成虧損大幅增加,剔除此因素後其虧損額較股權變更初始有逐年遞減的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截至今年二季度北大方正人壽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對此,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今年公司將實現盈虧平衡,未來將進入盈利期。
2012年5月8日,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明治安田生命保險相互會社以及青島海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達成轉讓協議,方正集團以持有51%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海爾人壽更名為北大方正人壽,明治安田生命與海爾集團分別持有29.24%和19.76%的股份。
值得註意的是,該次“變身”距離2010年海爾人壽的前身海爾紐約人壽外方股東美國紐約人壽退出僅僅兩年時間。
兩年之內接連遭遇兩次股東更叠,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必然元氣大傷。“彼時,公司面臨著複雜多變的外部市場環境和百廢待興的內部不利局面,相當於一次‘二次創業’。”上述北大方正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從接手時的基礎薄弱、員工流失、人心渙散、百廢待興的狀況中解脫,將公司重新回歸市場主流無疑是擺在管理層面前最大的挑戰。
據上述負責人表示,成立之初,公司領導班子在北大方正集團戰略的指導下,明確了以內涵發展為主導的戰略規劃,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戰略部署。公司大力發展期交、短期險等核心優質業務,聚焦保障業務,依托三大股東方優勢資源,全面建立起期交拉動新單、續期拉動總保費的持續發展模式。
北大方正人壽數據顯示,其5年間總保費規模增長超過3倍,保費複合增長率達到32%,2016年實現規模保費28.4億元;其中新單保費更是實現了近8倍增長,新單標保複合增長率達到65%;客戶人數從2012年不到20萬人實現了翻番,達到近40萬人。截至2016年底,公司總資產迅速躍升至76.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34%;內含價值持續增長,達到17.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4%。
不過,如果從凈利潤角度來看,北大方正人壽至今仍未脫離虧損期。財報數據顯示,2012年,其當年凈虧損為1.07億元,2013-2015年凈虧損則分別減少至0.65億元、0.38億元、0.36億元,有逐年減少的趨勢。但2016年,其凈虧損突然擴大至1.14億元。
對此,北大方正人壽的解釋是,由於近年來利率下行,導致公司在2016年傳統型保險業務增加準備金計提增加7165萬元,由此增加稅前虧損合計約7165 萬元。剔除此項因素對損益的影響,公司經營性損益持續好轉。
而上述負責人對此也表示,公司利潤實現虧損逐年減少,預計今年將實現盈虧平衡,未來將進入盈利期。
另一方面,背靠北大方正集團,股東資源是北大方正人壽不可忽視的優勢。
例如,在令眾多壽險公司“頭疼”的醫療控費方面,2015年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和北大方正人壽共同探索“保險+醫療”戰略,實現對醫療服務的事前、事中和事後管理,合理控制醫療成本。據了解,目前,雙方已經實現部分核心系統對接,未來北大方正人壽將攜手北大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鋪設直付全國網絡。
同時,在“粉絲經濟”興起的背景下,北大方正人壽嘗試在業內創新推出“線上代理人”形式的“紅人計劃”。北大方正人壽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平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傳統線下代理人要去擁抱這個互聯網大時代,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去發展‘線上代理人’。而‘紅人計劃’就是我們大力推廣‘線上代理人’的一次試水。”
該計劃的思路是:線上建立保險工作室,然後通過完善線上的培訓體系、榮譽體系等一系列流程,實現線上和線下的互通和轉化。通過自媒體,提升代理人在整個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的知名度,使其成為紅人,並且通過他們的影響力來提升一些線上的運營思路,最終形成從粉絲到用戶,從自由推廣人到線上代理人的互聯網生態壞境。據了解,截至“紅人計劃”5強誕生,累計傳播覆蓋近274萬人次。
對於未來的三年計劃,上述負責人則表示,北大方正人壽的三年目標是至2020年原保險保費收入超過60億元,新單標準保費達15億元;總資產超過150億元,實現凈利潤2.2億元;營運費用合理,償付能力充足,至2020年發展成為中型壽險公司。
根據資訊統計,在發布2017年前三季業績預告的230家公司中,預增的公司有77家,預減的公司10家,續盈的公司30家,續虧的12家,首虧的6家,扭虧的12家,略增的63家,略減的13家,不確定的7家。
整體來看,預喜的公司,即預計2017年前三季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包括預增、續盈、扭虧、略增),有182家,占230家公司的約79%;預降的公司,即預計前三季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公司(包括預減、續虧、首虧、略減),有41家,占比為18%。也就是說,在目前對2017年三季報業績進行預測的230家公司中,近八成公司前三季凈利潤同比將實現增長。
進一步看,在預計今年前三季業績增長的公司中,有36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將增長1倍以上,其中有2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在10倍以上。在預計業績下降的公司中,預計今年三季報凈利潤降幅在100%以上的公司有7家。
從前三季凈利潤預增公司的分布行業看,預增公司較多的行業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
不過,目前發布前三季業績預告的公司主要是中小板公司,達169家。另外,創業板公司有14家,滬市公司40家,深圳主板公司僅7家。可見,目前業績預測情況更多反映了中小板公司的業績態勢。
相關公司業績預告顯示,2016年以來,一些行業持續回暖,行業內許多上市公司受益於產品銷量的上升和價格上漲。如從事回收各種廢舊鋁資源,進行分選、加工、熔煉等工序,生產出再生鋁合金產品的怡球資源,預測2017年年初至三季度累計凈利潤為1.79億元,將實現扭虧為盈。主要原因是公司上下遊垂直效應的彰顯及有色金屬行情的複蘇。
從事IC等電子元器件的推廣、銷售及應用服務的力源信息,預測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同比將增長572.14%-599.73%。主要原因是,2017年度電子元器件行業產需旺盛及整合效應初現,帶來公司業績內生增長;同時,武漢帕太自2017年3月6日起開始並表,導致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從事高精度電子銅箔、各類覆銅板等電子基材和印制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超華科技,預計2017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為683.49%至907.34%。原因主要是,國內銅箔、覆銅板等電子基材市場行情持續良好,公司收入穩定增長。
衛星石化預計2017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65.26%至625.74%。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生產裝置運行穩定,開工率高,下遊需求較好,產品銷量穩定。
主要從事維生素和皮革化學品等新型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兄弟科技,預計2017年1-9月凈利潤同比增長150%至180%。業績增長的原因主要系本期維生素產品市場行情較好,銷售利潤增長所致。
另一方面,並購重組對一些上市公司業績的推動非常明顯。有的上市公司通過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公司主業發生了根本改變,如京藍科技預計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為1.1億元至1.5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3188.24萬元。業績預增的重要原因是,預告期合並範圍擴大,新並購企業的凈利潤產生的影響。據了解,該公司2016年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和業務重心轉移,2017年報表範圍包含智慧生態板塊、清潔能源板塊、智慧雲科技板塊、孵化器板塊等。
也有上市公司通過資產轉讓使業績大幅提高。如豐華股份預測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為1.02億元至1.07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同比增幅為1138.18%-1198.87%。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完成全資子公司北京沿海綠色家園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手續,並收到受讓方轉讓款,計入下一報告期。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根據資訊統計,在發布2017年前三季業績預告的230家公司中,預增的公司有77家,預減的公司10家,續盈的公司30家,續虧的12家,首虧的6家,扭虧的12家,略增的63家,略減的13家,不確定的7家。
整體來看,預喜的公司,即預計2017年前三季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包括預增、續盈、扭虧、略增),有182家,占230家公司的約79%;預降的公司,即預計前三季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公司(包括預減、續虧、首虧、略減),有41家,占比為18%。也就是說,在目前對2017年三季報業績進行預測的230家公司中,近八成公司前三季凈利潤同比將實現增長。
進一步看,在預計今年前三季業績增長的公司中,有36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將增長1倍以上,其中有2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在10倍以上。在預計業績下降的公司中,預計今年三季報凈利潤降幅在100%以上的公司有7家。
從前三季凈利潤預增公司的分布行業看,預增公司較多的行業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
不過,目前發布前三季業績預告的公司主要是中小板公司,達169家。另外,創業板公司有14家,滬市公司40家,深圳主板公司僅7家。可見,目前業績預測情況更多反映了中小板公司的業績態勢。
相關公司業績預告顯示,2016年以來,一些行業持續回暖,行業內許多上市公司受益於產品銷量的上升和價格上漲。如從事回收各種廢舊鋁資源,進行分選、加工、熔煉等工序,生產出再生鋁合金產品的怡球資源,預測2017年年初至三季度累計凈利潤為1.79億元,將實現扭虧為盈。主要原因是公司上下遊垂直效應的彰顯及有色金屬行情的複蘇。
從事IC等電子元器件的推廣、銷售及應用服務的力源信息,預測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同比將增長572.14%-599.73%。主要原因是,2017年度電子元器件行業產需旺盛及整合效應初現,帶來公司業績內生增長;同時,武漢帕太自2017年3月6日起開始並表,導致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從事高精度電子銅箔、各類覆銅板等電子基材和印制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超華科技,預計2017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為683.49%至907.34%。原因主要是,國內銅箔、覆銅板等電子基材市場行情持續良好,公司收入穩定增長。
衛星石化預計2017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65.26%至625.74%。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生產裝置運行穩定,開工率高,下遊需求較好,產品銷量穩定。
主要從事維生素和皮革化學品等新型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兄弟科技,預計2017年1-9月凈利潤同比增長150%至180%。業績增長的原因主要系本期維生素產品市場行情較好,銷售利潤增長所致。
另一方面,並購重組對一些上市公司業績的推動非常明顯。有的上市公司通過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公司主業發生了根本改變,如京藍科技預計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為1.1億元至1.5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3188.24萬元。業績預增的重要原因是,預告期合並範圍擴大,新並購企業的凈利潤產生的影響。據了解,該公司2016年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和業務重心轉移,2017年報表範圍包含智慧生態板塊、清潔能源板塊、智慧雲科技板塊、孵化器板塊等。
也有上市公司通過資產轉讓使業績大幅提高。如豐華股份預測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為1.02億元至1.07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同比增幅為1138.18%-1198.87%。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完成全資子公司北京沿海綠色家園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手續,並收到受讓方轉讓款,計入下一報告期。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