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ofo落戶英國牛津 首批預計投放100輛單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1/164754.shtml

ofo落戶英國牛津 首批預計投放100輛單車
i黑馬 i黑馬

ofo落戶英國牛津  首批預計投放100輛單車

首批預計投放100輛單車,未來會依據用戶需求情況繼續增加數量。

i黑馬訊 8月21日消息,英國當地時間8月21日,ofo小黃車正式宣布進入牛津,首批預計投放100輛單車,未來會依據用戶需求情況繼續增加數量。

據ofo方面介紹,此次投放車輛均采用新一代智能鎖,用戶只需要通過智能手機打開APP就可以免押金使用ofo小黃車,收費標準為每半小時50便士。

牛津市議員路易絲·厄普頓表示,“牛津是一個領先的自行車城市,單車共享機制的完善,可以讓更多的人享受綠色出行,減少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等問題。我們期待著看到ofo這種新的自行車共享方式在牛津發展。”

圖片2

此次進入牛津地區,ofo小黃車成為首家獲得Bikeplus英國共享單車管理協會認證的無樁共享單車企業。據了解,Bikeplus英國共享單車管理協會主要負責設立共享單車行業規範,制定行業標準,協助英國當地及歐洲其他城市政府進行共享單車的監管與規範。此次獲得Bikeplus認證將有助於ofo在英國,以及整個歐洲市場的全面落地。

Bikeplus總監主管安東尼·羅伯特斯表示,“目前共享單車行業仍處在快速增長期,政府監管機制的優化將會變得至關重要。ofo加入Bikeplus認證體系就是一種積極嘗試,以確保用戶和相關管理部門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此外,ofo小黃車還將於本周在劍橋發布適用於英國市場的新款車型。今年4月,ofo小黃車正式進入英國在劍橋地區展開試運營,針對在運營過程中用戶的反饋,新款車型在安全與性能上進行了升級,更加符合英國用戶的使用習慣。

根據ofo公布的數據,目前ofo在全球連接了超過8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超2500萬,為全球超過170座城市上億用戶提供了超30億次的出行服務。

目前ofo小黃車已在中國、新加坡、英國、美國、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8個國家同步運營。根據ofo的預計,到2017年底,ofo將在全球20個國家的200個城市開展服務。

ofo 共享單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68

中國外賣有多火?2017年預計將吃掉2000億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127

8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艾媒咨詢日前發布2017上半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報告預測,2017年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將達2045.6億元,增速為23.1%。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數據顯示,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自2011年一直保持較高速增長,但整體市場正趨於穩定。2017年,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預計突破2000億元,與打車並列成為O2O行業交易規模最大的兩個領域。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用戶規模方面,2017年外賣市場用戶將突破3億,環比增長17.6%。分析師認為,在用戶規模趨於穩定的情況下,在線外賣平臺將主要從用戶存量著手,提升服務質量,發掘已有用戶多方位需求,提升用戶粘性,維持用戶群體。

從用戶習慣看,艾媒調研結果表明,外賣已確立成為人們繼做飯、堂食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點餐時間偏好方面,在有空做飯的周末,超過3成用戶仍然表示周末經常點外賣;點餐頻率方面,逾4成用戶表示每周點外賣3次以上,這超過了多數一二線城市白領每周做飯的次數。

此外,外賣市場消費多元化趨勢也繼續加強,非正餐時段的外賣消費增長明顯,接近6成受訪用戶使用外賣軟件訂早餐、下午茶和宵夜。分析認為,下午茶、宵夜等非正餐時段客單價較高,消費用戶的購買力較強,這將成為用戶價值挖掘的重點領域。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42

中國聯通預計前三季凈利增168% 第四季將面較大壓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21/1155554.html

__.thumb_head

公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移動出賬用戶凈增1304萬戶,達到2.77億戶。其中,4G用戶凈增5573萬戶,達到1.60億戶。九月單月移動出賬用戶凈增和4G用戶凈增同創今年新高,分別達到382萬戶和756萬戶。2017年前三季度,移動主營業務收入預計達到約1170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約6.7%,升幅較今年上半年的5.2%持續提升。整體主營業務收入預計約為1879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約4.1%,升幅較今年上半年的3.2%持續提升。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預計約為39.6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預計約為13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約168.4%。

公司表示,業績預增主要得益於主營業務收入的良好增長,以及銷售費用和終端補貼的下降。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全面深化實施聚焦戰略,以規模效益發展為主線,促發展、控成本、轉機制,總體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經營模式創新初見成效,助力收入和利潤提升。公司轉型移動業務發展模式,加大2I2C、2B2C等在線銷售力度,提升新入網用戶質量,在低用戶發展成本和薄補貼模式下,實現移動業務發展提速。

根據公告,公司於2017年9月1日起取消國內移動漫遊長途費,以及預期市場競爭將周期性加劇,公司預計今年第四季度財務表現將面對較大壓力。公司將積極應對挑戰,持續深化聚焦戰略,全力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提高效率和回報。(記者 王維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35

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預計三年後文創產業總產值將達600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30/1166952.html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杜蔚

2015年9月,企鵝影視正式成立,作為騰訊旗下最重要的影視平臺,企鵝影視如今在全產業鏈的開發上已經取得突出成績。今天,在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提到,目前,中國互聯網線上文創產業一年的總產值差不多有3000億元,預計三年之後將翻倍超過6000億元,這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巨大市場。


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每經攝影記者 張建)

互聯網線上文創產業總產值三年還將翻番

這幾年,國家對於網絡視聽等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讓這個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孫忠懷以一組數據來講:目前,中國互聯網線上文創產業一年的總產值差不多有3000億元,預計三年之後將翻倍超過6000億元。以在線視聽行業為例,截至2017年6月,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5.65億,中國網民中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已經接受到相關的服務,這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巨大市場。

孫忠懷提到,騰訊進入文創領域很早,從2003年就開始涉足,到今天有10多年的發展,騰訊在這方面已經做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和體系化布局。“在遊戲領域,我們有中國第一的網絡遊戲平臺;在文學領域,我們有中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內容庫及分發平臺;在動漫領域,我們有目前國內最大的正版動漫原創平臺;在影視領域,我們有中國領先的視頻播放平臺——騰訊視頻;在影視內容制作方面,我們也有騰訊影業和企鵝影視。”

騰訊的文創矩陣已經初步完成了全方位的整體布局,也探索出了更為系統的文化演繹方式:以IP為核心,發展文學、動漫、影視、遊戲等業務,多領域共融共生。

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優質內容

在文創矩陣完成整體布局的背景下,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孫忠懷說:“我們非常清晰地認知到,視頻網站蓬勃發展的核心使命,是更好地為黨和人民發聲,傳播先進思想文化,並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宣傳陣地。”

視聽大會現場座無虛席(每經攝影記者 張建)

作為網絡視聽行業的一員,讓用戶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美好時光,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也是企鵝影視的重要工作內容。“我們推崇正能量、高品質、創新性、年輕化四位一體的精品內容,反對過度強化IP和明星效應,減弱精神和品質要求的作品;拒絕打擦邊球、大尺度、過度渲染人性醜惡的作品;摒棄靠炒作博眼球,曲解中國傳統文化,篡改中國歷史的作品。”

孫忠懷說道,黨的十九大的召開,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我們必須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實現網絡視聽文藝的精品化發展,形成網絡視聽文藝的“高原”。進一步打造互聯網文化高地,堅持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優質內容。

另一方面,11月上旬,騰訊剛剛在成都成功舉辦了“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此次,孫忠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采訪時提到,成都有很多其他城市不具備的優勢,氣候很好,自然景觀豐富,人文氛圍也很濃郁,在創意領域非常領先,我們也在10多年前就設立了成都分公司。此前在成都舉辦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期間,我們老板和同事在成都市看了不少,可能會選一個好的地方做一個文化的生產基地,目前在計劃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26

浪莎股份借殼10年賺4億多卻未分紅 公司叫屈:是歷史問題,預計2018年度可現金分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10/1169898.html

__________3000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楊軍

連日來,股價閃崩的浪莎股份(600137,SH)成為A股市場關註的焦點。對於其閃崩的原因,市場眾說紛紜,其中有人歸之於證監會將對長期沒有現金分紅的公司進行嚴格監管,而連續19年沒有分紅的浪莎股份可能是重點監管對象,由此引發資金出逃。

浪莎股份作為一家A股上市公司,長達19年沒有分紅,這是事實,被一些市場人士稱為“鐵公雞”。其背後透露出來的是浪莎股份的歷史遺留、業務單一和轉型步驟緩慢等問題。

對此,浪莎股份董秘馬中明昨日(12月10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不僅僅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監管層在這方面也十分關註。公司通過借殼上市,前期遺留諸多歷史原因,使公司分紅未達到條件,並不是外界所說的“鐵公雞”。分紅這一塊也是公司未來需要加強的,將盡力保障投資者利益。

借殼前身虧損較大

12月6日,針對投資者在互動平臺的問詢,浪莎股份直言,公司一直沒分紅是歷史原因,公司重組借殼長江控股上市後,母公司遺留1.6億元報表虧損。

回顧浪莎股份上市的歷史,其前身為長江控股,於1998年上市,上市之後的第一年就因為主營業務成本上升而虧損。此後,該公司分別在1999年、2001年虧損。2002年,長江控股曝出原重組單位四川泰港涉嫌利用對公司進行資產重組,騙取公司提供貸款擔保,詐騙金融機構巨額貸款。根據當時公告,截至2002年9月26日,公司為原重組單位四川泰港及其控股企業、關聯企業提供擔保被訴金額,余額為1.43億元,占公司凈資產(2002年6月30日)總額的165.2%。2002年,長江控股每股虧損近11元,創下當時A股之最。

上市後的前幾年,長江控股處於虧損狀態,根本沒錢進行分配。2003年,靠政府補貼,長江控股艱難保殼,但由於主營業務停滯,2004年、2005年均告虧損,到2006年中期,公司凈利潤仍虧損882萬元,再度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在長江控股焦頭爛額之際,作為“救世主”的浪莎控股出現了。2006年5月,浪莎控股與宜賓市國資公司簽署協議,以7000萬元受讓長江控股3467.13萬股國家股。此後,浪莎控股將旗下浪莎內衣100%股權作價6862萬元註入上市公司。同時,再度依靠政府補貼,長江控股2006年勉強扭虧為盈,化解暫停上市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浪莎控股入主前夕,由於長期虧損,長江控股實際已是“資不抵債”。據長江控股2006年年報,上市公司報告期末總資產只有2.2億元(調整後),凈資產為負2.63億元(調整後)。在“合並報表未分配利潤”(以下簡稱未分配利潤)一項,公司報告期末的數據為負5.94億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5.97億元。

10年來賺錢填窟窿

自浪莎股份借殼後的10年里,上市公司9年盈利,只在2015年虧損。記者合計算來,浪莎股份這10年實現凈利潤總額約為4.46億元。

根據《公司法》和浪莎股份公司章程,公司凈利潤分配順序首先是彌補公司上年虧損,其次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然後是提取任意盈余公積,然後才是支付普通股利。由於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因此,翻閱浪莎股份上市後公告可看到,公司每一年的未分配利潤使用計劃均是: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在註入浪莎內衣之時,浪莎控股曾承諾,將保證重組後的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120.2萬元、1400.25萬元、1750.31萬元。浪莎控股正式入主當年(2007年),更名浪莎股份的上市公司也在盈利上完成了大翻身。報告期,憑借資產處置收益、債務重組收益等,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2.99億元。到2007年末,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為負1.44億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1.61億元。

此後盈利的浪莎股份到2012年,其“未分配利潤”終於扭負為正,為138.77萬元。但“母公司未分配利潤”依然高達負1.6億元。在借殼後的幾年時間里,浪莎股份未能從主要經營載體子公司浪莎內衣手中拿到任何分紅,這導致上市公司無法填補母公司的虧損。

浪莎股份則以上市公司分紅以母公司報表為準,“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為由,宣布公司不進行利潤分配。

賺了錢,卻沒拿到錢的情況直到2015年才有了改變。2015年的虧損,導致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再度為負數,但公司“母公司未分配利潤”卻大幅減少至6085.29萬元。

浪莎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2015年減少得益於子公司浪莎內衣的貢獻。浪莎內衣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05億元,凈利潤虧損2023.55萬元。雖業績虧損,但浪莎內衣當年向浪莎股份現金分紅高達1億元。

2016年,浪莎內衣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凈利潤1178.32萬元,但向浪莎股份現金分紅3000萬元。截至2016年末,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為429.49萬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2917.74萬元。

據浪莎股份近日在互動平臺上所稱,目前“母公司未分配利潤”仍有近1500萬元需要彌補。公司表示,若2017年度公司完成既定經營計劃,浪莎內衣第三次向母公司分紅彌補完成其1417.74萬元的虧損後,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潤及母公司未分配均轉為正數,預計2018年度公司就可以進行現金分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600

達華智能“甩包袱”擬出售卡友支付股權 投資收益預計超2016年凈利20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4/1179337.html

CFP圖

每經記者 宗旭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1月3日晚,中山達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華智能”)發布公告表示,根據公司戰略發展及資產結構優化的需要,為進一步有效整合資源,突出主業,結合目前公司的產業鏈布局,公司決定將持有的卡友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友支付”)的股權轉讓南京銘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初步商定,卡友支付100%股權作價不低於人民幣7億元,目前尚未簽署正式協議。

達華智能表示,此舉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回報,有利於公司及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過此時距離達華智能正式受讓卡友支付30%股權的時間還不到兩年半,而且在2017年半年報中達華智能還曾提到互聯網金融是公司戰略重點領域。在出售擁有支付牌照的卡友支付之後,互聯網金融領域布局的重心是否會有所轉移,達華智能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暫不了解此事。

圖片來源:達華智能官網截圖

卡友支付由盈轉虧、接連受到處罰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9月15日,達華智能正式取得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對收購卡友支付30%的股權的批複,成為卡友支付的第一大股東。同時,卡友支付與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有限公司簽訂了《微信支付合作協議》。

達華智能表示,公司通過收購卡友支付,獲取稀缺的線下收單、第三方支付牌照資源,順利切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可以促進公司線上支付業務,而且線下收單、第三方支付牌照稀缺性形成的壁壘可助力公司開拓市場。

卡友支付也不負眾望,2016年為公司貢獻凈利潤3,175.19萬元。不過這種趨勢沒能延續下去,《中山達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擬出售卡友支付股權的提示性公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卡友支付由盈轉虧,未經審計的凈利潤為-4,744.03萬元。而且從2016年卡友支付的表現來看,並不健康。營業收入為3,306.78萬元,凈利潤卻達到了12,064.29萬元。

不僅如此,卡友支付去年還因為違規屢次被罰。2017年5月,卡友支付山東分公司被“合計罰沒47萬元”;2017年8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掛出行政處罰公示,卡友支付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處以罰款人民幣6萬元;2017年8月28日,卡友支付湖南分公司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處以罰款人民幣13萬元。

盡管遭到多次行政處罰,但在去年6月份央行公布的第四批牌照續展中,卡友支付仍順利通過,不過顯然達華智能並不想繼續持有卡友支付的股權。而且在金融領域,從投資收益來說,顯然融資租賃是一門更好的生意。2016年,公司以現金方式收購潤興租賃40%股權,當年為公司貢獻了4,584.56萬元的凈利潤;2017年半年,其為公司帶來了0.51億元的投資收益。

預計收益超過2016年凈利潤的2倍

值得註意的是,達華智能目前持有卡友支付30%股權,另外70%股權已與卡友支付股東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並報人民銀行審批,待人民銀行審批方可辦理完畢工商轉讓登記。

達華智能表示,如卡友支付100%股權轉讓順利完成,公司轉讓卡友支付股權將實現的投資收益預計將超過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200%,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可以粗略計算下,2016年達華智能凈利潤為1.59億元,此次出售卡友支付股權,將會為其帶來超過3億元的凈利潤。達華智能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交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回籠資金,一方面是為了緩解負債壓力,另一方面向國際衛星通信運營商轉型。

據2017年四月份披露的公告顯示,達華智能香港全資子公司以7,300萬美元收購、取得塞浦路斯政府擁有的三個黃金衛星軌位Ka頻段資源40年使用權。三條衛星軌道可發射政府專用和民商用類衛星,滿足政府加密通訊、救援檢測等需求。

不過由於卡友支付的公司性質,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及《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規範支付機構變更事項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本次交易尚需人民銀行的審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59

西部“高鐵網”再擴容 成貴高鐵全線鋪軌預計明年通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5/1179814.html

成貴高鐵鋪軌施工現場 張建 攝

每經記者 謝孟歡 張建 攝影記者 張建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揉欲度愁攀緣”,一首“蜀道難”道出了千百年來四川地勢險要、交通不便的事實。而隨著成渝高鐵、西成高鐵等“高鐵網”建設,昔日的“閉塞之地”早已演變成為新一輪“交通樞紐”,當前,成都周邊中西部地區的“高鐵網”仍在擴容……

1月5日上午,在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境內的新建成都至貴陽高速鐵路魏家灣中橋的橋頭位置,一對500米長的長鋼軌被順利鋪下,這也標誌著成貴高鐵全線正式進入鋪軌施工階段。

而據悉,成貴高鐵預計2019年年底全線開通運營,屆時,成都到貴陽的旅行時間將縮短至3小時。

成貴高鐵鋪軌施工現場 張建 攝

“成貴遊”或成爆款

“早上羊肉泡饃,中午火鍋”,此前,西成高鐵的通車讓成都、西安之間的互動頻頻加深,雙方更是掀起了一股“旅遊熱”。而未來,隨著成貴高鐵的開通,更會讓“早上看完兵馬俑,中午吃頓成都火鍋,下午遊貴陽”的行程得以成為現實,“成都—貴陽遊”也或將成為下一款旅遊熱點路線。

當前,成都到貴陽的直達列車最快也要13小時11分鐘,成貴高鐵的建設運營則能夠把這兩座西南客運中心之間的路程縮短至3小時。耍完成都遊貴陽,“成都—貴陽”之間的雙邊旅遊方便度可謂大幅提升。

作為西部重要的兩座旅遊城市,成都、貴陽一年的遊客吸引量不在少數,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成都接待遊客總數超2億人,旅遊總收入達2500億;貴陽遊客總數也超過1億人,實現旅遊總收入1389.51億元。

未來,隨著成貴高鐵的開通,一方面,成都與貴陽之間遊客的來往將更為頻繁,另一方面“成都—貴陽遊”的路線附加值更高,對遊客粘性也將增強,可以說,成貴高鐵的開通,將進一步提升兩座城市的旅遊業發展。

成貴高鐵鋪軌施工現場 張建 攝

“高鐵網”擴容助力西部經濟發展

西成高鐵、成渝高鐵、渝貴鐵路、渝西高鐵……近年來,西部的高鐵規劃頻出,成貴高鐵的建設,更將促進整個西部“高鐵網”的擴容,未來,以成都為中心的“三小時經濟圈”也將進一步發揮作用,從而帶動整個西部城市群發展。

事實上,相較於東部地區交通網路緊密、城市聯系密切,西部地區城市之間的溝通互動程度不夠,其相互間的協同發展亟待提升。因此,高鐵網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將有利於彌補西部城市之間的交流短板。

成貴高鐵鋪軌施工現場 張建 攝

“高鐵打通了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的阻隔屏障,‘西三角’將成為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統一‘龍頭’。”這是此前業內專家對西成高鐵開通的評價,而未來,成貴高鐵的通車,更將進一步增加西部城市群的“粘性”,增強西部地區的“開放實力”。

值得註意的是,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鐵正式開通,成都到北京全程用時不到8小時;今天,成貴高鐵正式開始全線鋪軌,未來成都至廣州也將不到8小時可達。可以看見,一南一北兩條高鐵大動脈,成都、四川、西部正在加速融入全國經濟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63

湖北將投資3150億元改造棚戶區 預計2020年完成改造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043.html

湖北省計劃2018年至2020年投資約3150億元,改造棚戶區約70萬套房屋。到2020年,國有工礦棚戶區、城鎮棚戶區、墾區危舊房基本完成改造,困難群眾將“出棚進樓”,分享社會發展成果。

據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湖北省各類棚改已開工41.25萬套,開工率100.2%,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其中,棚改基本建成29.9萬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64%;公租房基本建成2.67萬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9%;農村危房改造開工82954戶。

湖北省住建廳表示,將繼續完善“商品房+政府保障房+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的多元化供應格局,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推動住房回歸居住屬性。在公租房分配方式上,將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優先保障環衛、公交等行業困難群體,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納入保障範圍,對低保、低收入困難家庭也要實現應保盡保。

據介紹,湖北還將總結推廣武漢市住房租賃試點經驗,在人口凈流入城市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逐步提高租賃住房占新增住房供應量的比例;鼓勵大中企業、行業系統、工業園區、房地產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投資運行公共租賃住房。

(新華社 記者 徐海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79

樂視網:一季度預計虧損3.1億元左右

4月9日晚間,樂視網公告稱,一季度預計虧損3.1億元左右,去年同期盈利1.25億元。

據公告披露,由於公司受關聯方資金緊張、流動性風波的持續影響,公司聲譽和信譽度仍陷於較嚴重的負面輿論旋渦中。2018年一季度,公司的廣告收入、終端收入以及會員收入相較上年同期均出現大幅度的下滑。同時,由於公司所處行業特點,除正常運營成本(如CDN費用、攤提費用、人力成本等)支出外,公司報告期融資成本未明顯下降。上述原因導致公司2018年1-3月經營性虧損約3億元。 

樂視網表示,目前公司管理層正著力通過恢複各項主營業務的開展以重新激活公司的 現金流和供銷體系。同時,公司正大幅度壓縮各項成本,積極與相關金融機構 協商貸款展期並努力解決公司面臨的經營困難及資金壓力。 此外,公司正在積極與樂視非上市體系進行協調,責成關聯方切實解決上 市公司對非上市體系公司因歷史關聯交易形成的關聯應收款,緩解資金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61

東方資產:銀行業不良率預計2020年才會見頂

根據2017年五大行年報,不良貸款率實現自2012年以來首次集體下降,近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度披露全行業走勢也顯示,一季度開局向好。

不過,4月12日,中國東方資產發布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18)》(下稱《報告》)顯示,通過對不良資產市場參與者和研究者的調查,預測到2020年,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才將登頂,之後觸底下降。

根據此前的2月9日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4%,比2016年減少了0.01個百分點;關註類貸款余額3.41萬億元,關註類貸款率3.49%。同時,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3.09萬億元,比2016年底增加了4000多億元;撥備覆蓋率181.42%,比2016年底上升了5.0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隨著商業銀行資產的增加,其相關不良貸款的資產也在逐步增加。

《報告》指出,從中長期來看,目前不良貸款率可能只是一次階段性下探,未來3~5年仍將緩慢上升。

《報告》認為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造成此輪不良資產上升的重要因素尚未扭轉,我國經濟處於並將長期處於“L”形增長態勢,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隱性不良資產規模巨大,存量不良資產出清的高峰並未到來。

二是從生成機制看,短期內不良貸款率的基本穩定,或存在機構人為因素影響。例如結合具體情況逐步釋放存量不良貸款,有的甚至采取多種方法掩蓋不良資產,這無法扭轉經濟形勢造成的實際發展趨勢。

三是強金融監管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影響仍在發酵,尤其是《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出臺,勢必會加劇類信貸資產風險的暴露。

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在加速“僵屍企業”市場出清、去落後產能的同時,也降低了相關非金融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增加了不良資產市場供給。

最後,我國不良資產率相對較低,隨著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盡管出現一定程度上升,但仍處於正常範圍。

值得關註的是,由於商業銀行出於業績考核和監管要求,往往存在粉飾財務報表、掩蓋不良貸款方面的動機,有可能會采取借新還舊、資產置換、虛假出表、降低評級標準等方式,有的甚至可能公然造假,對真實不良貸款進行隱藏和緩釋,降低當期不良貸款壓力。《報告》認為,目前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普遍被低估。多數受訪者認為,2018年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與其實際信貸風險相比普遍被低估。

這與2017年的調查結果類似,但與前次調查結果不同的是,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與其實際信貸風險相比被“大幅低估”的受訪者占比明顯下降,這說明受訪者認為2018年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相對客觀地反映了商業銀行風險狀況,商業銀行面臨的不良貸款壓力可能已經有所減小。

此外,《報告》認為,不良資產轉讓是商業銀行當前化解資產質量壓力最有效措施。不良資產轉讓、債務重組、壞賬核銷、清收是不良資產處置的常用方式。不良資產轉讓能快速處置不良資產,回收現金。如果不良資產市場是賣方市場,銀行實施不良資產轉讓就比較占優勢,但是如果不良資產市場是買方市場,銀行損失就會較大,影響當期利潤。

《報告》指出,由於不良資產市場的需求方增加以及監管調整,市場實際上已經成為賣方市場,因此銀行采取轉讓方式處置不良資產更為有利。

壞賬核銷能快速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對銀行當期利潤影響較大。債務重組的處置成本相對較低,但交易複雜程度高、操作較難,債轉股就屬於債務重組的一種形式。自主清收是最直接有效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但受借款人經營狀況、信用狀況、司法機關執行力度等因素制約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