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失收割之時,眼白白看錢流走(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407此文主要為判定你是應現在收割還是「坐一坐」。
筆者其實唔係幾明「四方檯格局」係咩? 真係有用心上網翻查亦得不到解說。估計是格食格,角困角,不能動身之意思吧。讀者和妻子與父母同住,更在早前用40年按揭將物業三供款拉長,當中所付之耐心及部署捎抵佢三十出頭持有三間樓。唯物業一和二都是近期買入,水位每間約有百餘萬,係現時市況九成業主大賺下,不算得多。現擔心萬一樓市退潮而趕緊快把泳褲抽起,實為合理處理方法。
由於太太屬不穩定工作,筆者假設太太「自給自足」,即物業三由太太單名持有,而太太借貸力亦在支持該40年按揭中用盡。現時讀者35k月入持有兩收租物業,一個有簽租約(物業二)而另一物業沒有。此實在是假設,因為在網上溝通是單向的,要再和讀者詳談才能解決更多問題。如物業二真係未有租約,建議讀者「補水」,將借貸比率降至樓價五成再轉按,在申請時向銀行表明是出租用途,成功轉按後可將物業二租金收入納入為收入一部份。
物業二市值3.25mil,補水為2.34-(3.25*50%)mil=71萬。賣走物業一,可套現1.35mil,當中套回資金一半就夠補水。建議賣樓之原因,為讀者一人持有兩個物業,35k月薪之借貸力為35000*50%/10000*2.59=4.53mil。就當計埋租金收入,即物業二原本就報有出租用途,都只是盡計(35000+8000)*50%/10000*2.59=5.56mil,都比自己單名持有的物業一加二(即4.5+3.25=7.75)為少。讀者是正確地利用了槓桿,再加上睇準了2008-2013的樓市升浪,五年和太太累有千萬市值物業。唯市值和家庭月入(少於60k)極不相配。市旺時絕對係爽,完全展示出投資樓市加上槓桿的極大優勢,唯市跌只要20%就令人心感不安,35%左右就打回原形,由贏變輸只會令人心感不安。打亂下一次入市之部署。人確實是習慣直線思考動物,贏在第一次,第二之入市時都較有信心,一開始就輸,成日都以為下次買又係輸。所以實力易見底者,見好就收吧!
建議沽走物業一,再唔係叫朋友住入物業二,留住好租客,都唔好誤失收割之時,眼白白看錢流走。
就當沽走物業一,亦將物業二的租金納入借貸力計算,兩間樓「持貨」7.85mil,其實都大過自己最盡借貸力了,即5.56mil。所以減磅是應該,套出現金可放於收息基金,千祈唔好因要比利得稅而不獲利。建議收息基金之原因,是因為其沒有鎖定年期,及讀者本身後生,實有需要等多一個浪,市低出擊。如果是近退休之輩,可能沒價格風險及有鎖定年期的債券為佳。當然收息另有好選擇,沛富基金是一個ETF,投資亞洲區債券,唯近日南韓局勢不穩富有影響。當然等你賣出樓後,已是另一番景象了。請先套樓,投資物品可以日後再談。
工作壓力太大,希望早點能達到財務自由(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452恭喜讀者! 相信如有機會和你面談大家更會有進益。人生四十經歷起起跌跌,當然曾經歷負資產、失業,自己生意亦不會一帆風順,能克服起跌,於四十歲累積到筆算可觀的資產,確是可喜可賀。
讀者成功之道在於自己爭氣,於失業時沒有氣餒,懂得打逆境波外,太太支持尤其重要。以太太每年1.15mil之收入,有條件為家庭快手累積現金,實現筆者在早前提及,讀者亦在來文有所引用的平均投資法。前文可見本BLOG「樓市下平均投資法」。樓原本是很難「平均買入」的,你無可能買個廚房就唔買廁所,權宜方法係反細些少SIZE既單位埋手,最好自己資金夠,比50%首期報明是投資用途,該單位租約即可用於下次借錢時作收入証明,於多間物業投資者很有幫助。
另外開立有限公司戶口作樓宇買賣絕對有好處,首先是稅項問題,如遇有心買家可將現有物業放入「另一個殼」,即另開公司及注入物業,將樓宇買賣轉作公司股份交易,省回不少印花稅。另外讀者持有幾間劏房,唔好彩招惹麻煩事上身不為奇,劏房內的租客,不是「唔該」兩句便交租的! 更有人提取政府房屋資助,好心就比當中一半你交租,但係租單就要你寫到足去CLAIM錢。再唔係,個租客去坐監走佬,你都唔知清唔清佢房入面D野好。油尖旺當地有不少地產公司,係專幫你解決呢種「租務糾紛」,亦可以幫你收埋租。總之攪劏房,都係由買間屋苑樓學收租開始,一步步步學起。
但亦不全全部租客是咁可怕,現時不少單身女子要求獨住單位,對自住房要求亦頗高。所以你出本錢去收間屋劏得靚D,租客質素自然好些。講返MJ,7間樓加埋總值一千八百六十萬,距離第一個上岸價二千萬仲有些少距離。點解二千萬可上岸? 其實點先可享受無憂生活,每人也有不同定義,惟二千萬勉強夠你成立一個家庭信託,每年為你製造八十萬收入,食息唔食本了。當然信託會收管理費,亦會幫你將收入與通賬掛勾每年提升。讀者現在先四十才,還有機會為自己資本增值,不過諗起佢仲有些少就先達二千萬第一保險線,不禁想起將劏房分拆之法。大家有冇留意近日不少鋪王、資深炒家均將自己物業分拆出售? 將大鋪拆細再分開賣係一個快速令物業「再增值」之法,只宜旺市適用。翻查記錄在樓市上一高潮,不少業主將彌敦道原本是酒樓的鋪位改裝成商場出售,求在旺市搵多一桶金。可以選擇其中物業去附近地產問下價,再叫律師睇下能否分契,拆裝成每百萬一個套房,肯定有價有市。鴨寮街一個分契單位可以叫到五千幾蚊呎,仲有大把人追價。
劏房及分契樓都有法理依據,請大家不要誤會本文談及是違法之事。傳媒不斷報導局長議員經營劏房,只是其劏房劏得不及格,或道德上之指控而矣。供甩按揭的樓房可先查下能否分契,當然要單位門窗位置充足才可完成間房之事。由於食盡細價樓升浪,五年來樓房投資總回報已達一倍(100%),如單計用作按揭上會的首期作投資本金,回報可達數倍,租金回報過10%,未來還有上升空間。未來幾年物業市場始終要靜,建議花些少時間在股票債券投資學問,讀者亦會同意,只靠買香港樓「單腳」,未能使自己投資組合長勝吧!
大價樓仲會跑贏細價樓?(問)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557屯門市中心三房欠缺,呎價在2012年跑贏大市,此事在BLOG中前文已有提及。該區因深圳灣大興引流內地居民到當地消費,人多自然生意好,再吸引人開鋪帶動打工仔搬入住,增加住屋需求。當區原本以小家庭,負擔能力較低的人仕搬入,由70年代青山灣開始,一路興建到本年行將八月入伙的瓏門。當年跟父母搬入區的小孩子現已長大成人,當中不少賺錢能力比父母高幾倍,對改善居住環境殷切。因早年所建單位以一到兩房為主,現在市中心三房缺盤,當地時代廣場的592呎細三房,廿幾年樓齡加上7X%實用,都可以去到四百幾萬。
留意旺地始終在市中心,一到新屯門廣場,脫出可步行距離呎價即時低下兼落後。另一個熱點當然係瓏門,瓏門你可能諗咪又一個商場? 都係個幾十間鋪頭? 而家香港個個商場都差唔多樣。商場鋪頭確實差不多,由沙田新城市中心到較新既MegaBox都係同樣鋪頭,但客路就有不同。做商場MARKETING,最想就係將個場由地膽場升格做橫跨區場,再由跨區升做國際場。沙田新城市就因為晉身國際場,客路及每人頭消費能力,都比其餘商場高很多。你只消比較遊客消費及當地居民消費,SALES CYCLE長短及金額,已經令人流哂口水。講左咁耐,想講瓏門座落的「咩咩vision」,幾可肯定是一個國際場,附近之新城市、時代及錦華就成為伴襯相輝。
瓏門有七條天橋向三方伸延,駁位在新墟、時代廣場及大興一帶。新墟是另一亮點。商鋪有可能帶旺,而當地租務需求增加已是不爭事實。有意再行尋寶,可到本文提及地方行一轉,了解一下。至於讀者來信問及買入屯門開放單位好冇? 筆者認為區份是對了,但開放式始終不行。你見出面灣仔開放式都賣成五百幾萬,其一原因是該區有商業活動,服務式住宅需求大,業主買入後租予鬼佬簽張短約大把人要。更有人在北角密密收舊樓,放埋上網開服務住宅生意的,當然觸犯條例,但想說明需求面是有點不同,開放單位對公幹人仕較合適,單身而又貴族又想住冇房的,不是找到很多個。就當你間屋是七百幾呎全打通的大開放單位,想要房可以自己間返,買家都會想省下裝修錢,買入原裝單位有齊房是也。所以奉勸如何你想賣返間樓出去,盡量唔好改間隔。
筆者自己都唔知屯門通常咩人會租開放式單位。先了解客路,方便你日後收租。收租是很重要的,一年十二個月預收到十一個月租已很正常,再少一個月會令你原先預計的回報率大打折扣。
四百萬養寵物之屋苑選擇 屋苑有腳周圍移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602當然讀者是幾叻仔的了,製造了月入近100倍之財富,唔知你本金用幾多,亦雖未埋單計數但睇帳面已令不少人羨慕。成績已證明自己有一定膽色同能力,回報已有2000%,何不再進一步,利用手頭上資金再加上一個零呢? 人的生活是在於你怎樣過,你靠自己搵得更多,即見識更多,到死一刻只有更少遺憾,更少去問如果。諗樣的人生觀認為這樣過活令人生更有意義。
咁快就諗四百萬或八百萬夠唔夠守完場,只會輸完一球又一球。現在work hard play hard,過多廿年仲有命然後再諗點去「守」仲未遲。
建議賣出一層,因賣一層所得一百萬已可自己多年所儲金額了。留番一層原因是讀者弱點是借貸力不足,這亦可能是他為自己定下太低目標之原因。淨低一層,問題已由他自己所點出: 就是回報6厘的屋為何未給予正現金流呢? 筆者相信六厘之計法是用現年租金收入除以2010年之買入價。但如用現市價再計,即將8500*12/1.44mil,年回報只為4%。對於一間舊樓來說,4%是偏低的。如果買舊樓都只係得4%租,我不如走去買間翠屏或者好運收租了,又好租樓齡又較後生,冇咁多野煩。
如果讀者的人工未能再向前邁進,他只好努力在被動收入方面入手。倒不如將間屋變成劏房,再谷大回報至7%,然後搵返一個同係今日一樣相信花園街舊樓4%年回報為正常既人去接左貨佢吧。條數係咁計: (1.44mil+1)*7%,即係要造好間樓個月租收入為170000,你要再搵「專業人員」去度下,可否間到值錢套房決定在你的門窗位,當然此事是先投資,間房都要錢,平平地六至七萬做得成。事成搵好租客後,訂好租約作為下次賣樓之證明,話比新買家知你間樓收租都收成萬幾蚊,計番4%年回報,賣價係170000/4%=4.25mil。你咪平些少三百幾萬賣比佢囉! 當然你要搵另一個同當日的你一樣,覺得舊樓年收租4%冇問題之買家。
就當你間唔到咁劏房,租又加唔到咁多,你間返兩間套房執靚張租約佢,用增加租值去扯高叫價是坊間一貫用緊之法。投入金額六萬銀而又賣蚊成百萬,諗樣反向提供一個大賺廿倍之方法。希望可以同你2010年至今大賺二百萬之經歷,一起相輝亙映吧!
當村花遇上公務員、談理財優勢(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532首先講下咩係「村花」,當然唔係美女村屋一個,而是「村屋式」的樓花。除了四叔仲有不少人在新界有地,有時發展商搵好幾個同村兄弟集合業權,將地發展令早年新界區「遍地開花」。村花大銀行唔肯做按揭上會,當然如客戶關係深厚而肯先放幾百萬係戶口,借些少冇問題。另外上次拍片提及「摸貨」,亦有順帶提及「摸花」,買樓「摸花」同打牌摸花唔同,係可以「摸出」既! 講到呢度你都知摸花即係將未完成買賣村屋用確認人身份將業權售出。
可能由於家人行將退休,讀者自己深思下已想出不錯的方法,筆者只是在此提供客觀事實,再運算解釋為何正確。首先退休會令收入低下,借貸力降低。現時借貸力為((7+2.5)/2*2.59)=9.06mil。退休後家人有長俸,如只靠長俸及讀者自己收入借貸力為((1.8+2.5)/2*2.59)=5.56mil。要知公務員長俸是在銀行按揭審核中可視為收入的。如果村花最尾上會(即借錢買入),再加上現居尚欠220萬,借貸力在兩年後會被兩間屋消耗大半。可取之法為利用現居結欠比率低之優勢,將其五成轉按,申報出租物業及把其租出,可收回租金估計($5.50mil*3.8%/12)即約$17000一個月。此舉令借貸力大大改善,借貸力可加至((1.8+2.5+1.7)/2*2.59)=7.77mil。就當村花同現居上哂會,你只用掉借貸力一半。
至於原本三房居屋可租出,或賣完再買。其實租出對行將退休人仕較好,因為人到退休,想再買樓唔係咁易,只不過今次個案撞好有長俸先令借貸力不會大幅下降。樓房投資本身升幅不大,年長人仕就算借到亦只能分15年或更短年期清還,因此失去先借後貶的買樓吸引力。讀者很有可能受年期所限不能拉長債期,銀行只會予他最長還款年期為65減去現行歲數,有可能更短,請參與往後舉辦之交流會去得知更多銀行批貸原則。
租出三房好處再是倍大借貸力,但由於手上現金低下,可能有借貸力都搬唔夠三成首期作下物業上會之用。如真的要把物業出售而提高現金水平,可將套到現金存放在債券基金,每月收息補貼自己租四房支出。近日看到不少人談論債券基金,亦有人倡議將買入債券基金抵押予銀行然後再借出款項買股票。筆者自己一向建議穩健理財方法,第一是倡議的德盛基金是金融海嘯後之產物,二是在這幾年波幅明顯較其他同類基金高,冒此風險而收多1%年息,閣下自行判斷。另外斷債券基金抵押予銀行是可以,但借出部份一般是按P收息的,即年息5%,成本頗高,請大家知其一要再知其二,筆者較側重講述如何穩當地實行累積財產之法,而不是為你找來倍大資產、極速致富之路。
203040、時間是你敵人還是朋友?(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579本文讀者特點是歲數較高而負債比率低,換言之在他們年青之時未用盡借貸能力,只是「單手」用人搵錢「勞力加上腦力」養大仔女及持有現時兩間樓房,實在可喜可賀! 但睇深一層如果諗樣年輕十年而有此領悟,再加上亙聯網在TOM.COM已在行動裝置大行其道令筆者能將理財資訊廣泛發放予心急人,他可能今日已坐擁至少四個物業(仲有可能係供滿)。另一個疑問是究竟讀者要供幾多保險呢? 他說「要供保險、積蓄不多」,是否筆者理解錯誤? 真的要因為供保險而令自己手頭上可用作投資的金額不多? 各讀者要搞清自己是否OVER-INSURED。
居屋是防守一著,可慳地價,不要隨便沽出。另一物業可沽而套(4.6-1.2)=3.4mil。筆者曾提及如沽售物業令你可得未來十年可儲金額,不妨放手一博,因十年已是一個中期的經濟週期,定有高低位予你再入市了,當然沽後何時買入,是另一個要點。可惜讀者年過50,實在受「人」歧視,需知香港說零歧視是呃你的,平等機會委員會時常成為一個幌子。上述所提及的「人」,當然是借貸人,而歧視之處,當然係唔肯借太多比你。因年近退休,個人借貸力下降,就當批到按揭年期長都係十五年左近。更深入解說留待交流會再說,下方看詳情。
當然上述所講可有變異,如果你重賞金主P+1(現6%)年息,話唔定有人肯借哂比你,仲叫你越遲還越好。三百萬分三十年還,本連息要還六百四十萬。即利息共三者四十萬,一年收息都收十幾萬,咁好既生意,當然另有人做。
筆者不建議賣樓套現,因再買及借錢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是三十四歲的個案,答案會因而有異。套樓是一個可行之法,出租樓亦可套現至估價50%,可套金額為(4.6*50%-1.2mil)=1.1mil。亦可趁機拉長還款年期,就當輕輕拉長至15年亦有幫助,借2.3mil只月還$15228,所持百餘萬現金,放到人民幣收息或債券基金每月收息,可幫補多了的供樓支出。更佳建議不在於樓房,而估計是在重組保險計劃及家庭消費模式。因現在兩個兒子已近「出身」,手頭上唯一的按揭供款亦有租客幫忙「找數」,但可儲金額只是家庭收入的$5000(20000+39000)=8.4%,嚴重偏低。就算讀者退休後真係可以維持到打工時收入之70%,都係唔夠洗(因你每月支出為家庭月入之91.6%),究竟發生乜事? 係咪將成份糧儲哂落保險? 係咪有左幾十萬係袋自己就變得大洗,還待他日緣份到時再談。
睇得本BLOG多,你都留意到一般人都係幾幾十萬係戶口,分別散落係股票現金外幣等等。想儲大錢必然要將資產適當分佈,更應將部份「收埋佢」! 因人心理上有個安全線,當銀行常用戶口到達某資產水平便不再積極儲大D。當然月入過到十萬就另一個心理,都明白叫佢地計住計住有點難度,除非係買車買樓或整個hermes,否則好少望價錢。他們要用另一邊的理財方案。
時間可以係免費,亦可以係好珍貴,分別係你每日點用佢。五十出頭可提出的建議範圍日日收窄,讀者好應抓緊分秒而行動,免得加重兒子他日負擔。
相逢恨晚!如早三個月巳睇諗樣兄文章決定必不同(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511是的,投資樓市前是先做點功課。小妹入的兩件貨都唔好,一件間隔差,一件樓齡舊。當然細價樓在呢幾年升幅跑贏大價樓,用事後孔明來說小妹是做對了! 惟其原意是否睇準此浪而捕捉,相信佢心中有數,另外諗樣認為長遠計都係大碼樓號贏細價樓,詳細解說在交流會時再作交待。
對打工人仕,最好都係由計出借貸力開始。因打工仔借貸力最易計出,亦是其用予「逆轉勝」之「武器」。讀者家庭月入約7萬至9萬,最大借貸力為$(90000*50%/10000)*2.59=11.6mil,$$(90000*50%/10000)*2.59=9mil之間。現在持貨為4.2mil+4.2mil+6mil=14.4mil。大為超出可承受能力,亦因此小妹睇埋筆者之文章後會有對最近入貨有點後悔。筆者所作的,只是為大家買唔買樓,加唔加碼時提供一個客觀的考慮吧。還有一點要留意是個人借貸力在淡市有可能大幅縮少的! 金融地產行業更要留意。
上段陳列客觀事實後,應做的就是減磅。現在三間樓只得自住青衣沒SSD,讀者覺得好住不會搬出,現只可考慮沽出奧運站單位,賺價有一定水位,舊版SSD比埋5%都賺近80萬。當然市況未危急,可以密切留意市況等一等,何況近日睇樓人潮再現,且看二月所出辣招可在五月被消化,當然最緊要係環球市場無震盪消息,因香港樓市熾熱是國際金融亙動所產出的問題,只可因國際金融崩壞而瓦解。
除了沽樓減磅外,可能三間房之樓按轉到不同銀行。三間樓總借貸為$(2.0+2.94+2.8)mil=7.74mil。即負債約為找貨(14.4mil)之一半。當然不代表樓市跌一半小妹都仲未有負資產風險,因為結欠是不平均的。可將自住樓加按,如留在原銀行加按,可以傾下有冇得保留原有hibor計劃,而今次加借的就用prime plan計數,利息約為2.4%。萬一樓市走勢向下,請萬勿依戀只剩二百萬的低息hibor貸款,轉按作靈活按揭計劃,放番一半借出金額在戶口中收等同按息之活期利率,洗費不是差很遠而矣。提高現金流是萬全之策,就當每個月比多一至兩千蚊當買個保險亦是明智。
在新政策下新買入三房而不能「反手」沽出,政府想業主們乜都唔好做,你賣樓就係逆佢意,話比人應賣樓有錢賺更應被批鬥! 至於讀者亦不好有感相逢恨晚,現在計清楚自己盤數,預先作出準備,第時見生天時有三間樓在手實是令人鼓舞。自己唯有保重身體,萬勿令自己現金流切斷,多留意市場為妙!
小牛老闆庫班減債高招:看空日元 Home Blogger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285現在提起Mark Cuban這個名字,十有八九我們會說:那不是NBA達拉斯小牛隊的老闆庫班嘛。其實,億萬富豪庫班的身份首先還是生意人。
就算小牛隊本賽季鐵定沒法像上賽季那麼風光,去年底開始火爆的日元交易也會讓庫班開心起來。
4月25日,庫班接受
CNBC採訪時透露,他交易科技股只是玩票性質,匯市才是主戰場:
老實說,我沒有投入很多公開上市的科技股,只是偶爾交易玩幾把。
我最大的交易是外匯,因為比股票的透明度高得多,可以得到的信息也多得多。
我認為,這是更有實效的市場。
當CNBC主持人問他現在是否做空日元時,庫班回答:
沒錯。實際上,去年12月初我就入場了,把我所有的債務、從達拉斯小牛的到個人的都轉換為一筆日元貸款。
當時(美元/日元)是85左右。所以我很開心這麼做。
現在美元兌日元已經接近100,到目前為止,日元貶值給庫班減輕了不少負擔。球隊管理且不談,投資外匯他還是押對了寶。
解構私密人的千萬理財大計(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685既然讀者用千萬作目標,先計個人淨資產(net assets): (6-2.5)mil+0.55mil+(2.7-1.2)mil+1.8mil*1.25+(0.9-0.6)mil*1.25-0.24mil-0.3mil=3.5mil+0.55mil+1.5mil+2.25mil+0.38mil-0.24mil-0.3mil=HK$7.64mil
完成讀者千萬財產之目標,看來不是妙想天開。
不良之信貸記錄、正面信貸資料庫會保留一段時間,多年後會自行銷毀。但個人在某銀行的「唔還錢」、「破產」記錄則是成世也擦不掉。假如某人嚴重至破產,在四年內未解除破產令實在「咩都唔使諗」,當有法庭指令,某君可向銀行出示有關證明,可關掉你「破產status」。惟低息樓按仍是難搞,高息信用卡則不難申請。有一現象是,破案人仕重獲佢破後第一張信用卡,那一刻是十分感動的! 一般珍惜手上信用卡之人仕,都是曾遇難之輩。所以大家都係有借有還,為自己保有良好借貸力。
讀者在香港沒有投資住宅項目,只有自住物業。該物業淨值已為現資產的一半,由於信貸記錄不良,相信生意人亦沒有固定出糧記錄,現時需要做就是多點準備,為下次借錢時易令銀行打開方便之門。
大陸物業很難將其租約作為租金收入證明,如供滿的一幢不具備很大升值潛力,不如先沽而放在內地收4%年息,又可享受人值升值。內地投資環境始終不佳,貨幣亦不流通,就當你沽樓收回RMB1.8mil,想帶回香港有點難度,要找間拍開的錢莊才可快捷運回香港。留一間樓在內地,話唔定第時退休用得著。至於車位,在blog中其實有提及,是有地鐵又住有錢人的地方為最佳,次之為冇地鐵又住有錢人的地方為次。車位大潮在上年已現,除非你現時持有件好貨,否則價好即售。
將手頭上自住樓加按,應可再按出(6mil*70%-2.5mil)=1.7mil,加上讀者每年自己可儲48萬,過多三年,如上即可儲多約1.5mil,到時再買入一間5mil的樓房,問銀行借一百幾十萬應冇問題。但借九成或去得盡的方案,先不要假設。做好呢步再等時候一過,根本到退休之年達千萬家財難度不大。難的反而是如何利用千萬資產為自己全天侯製造入息。當然現在是一步步向前進,準備好現金,努力做點儲蓄,等侯機會,是有樓人仕,再輸不起的人仕現在應做的!
公屋書生人窮志不窮(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693白表居屋是較好選擇。政府已界定月入$21000人仕可抽白表居屋,既然政府為你提供防護網,為何不去一試呢? 另一方面,近年私樓價格已和港人工資越行越遠,如工資不高請不要勉強。至於目標為28歲買入私樓,獨力能達到已是不錯了,雖然施老闆都是三十幾歲才能置業的! 筆者不建議你為求達至上樓目標,行急進投資之法,最尾令自己一無所有。
讀者應該搵收入十分之一出來「學投資」,此為創造財富之先行步。不過請勿認為你第一年學投資就可創造財富。至於你問筆者應該供咩股好,筆者建議波動性較高的國企或紅籌為佳。由於你本少,供盈富基金根本賺左都唔覺,更不要說什麼儲匯豐股票了。睇開BLOG都知筆者是十分建議大家趁後生咩都試下投資的! 最緊要唔好借錢炒股。因為你借錢買樓就算睇錯市間樓蝕入肉,只要你KEEP住供樓銀行不輕易”CALL你MARGIN”(當然MARGIN一詞用在樓房借貸是不完全合適的),但如你運用margin開張期指,恆指一插間證券行幫你賣埋(即斬倉)都唔知,跌得深更要你補水,即補佢賣掉你倉d貨同佢收回的錢之間之差價。2008年花旗行不少金股匯客人被逼平倉,但樓房投資者則安全過渡。
至於你話自己咁窮,請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堅持現有儲錢大計,每月已有$7000儲蓄,三年合共($7000*36=$252000),在新界區買樓已夠九成買樓首期。記緊先將儲蓄撥開到另一戶口,投資堅持用現有預算每月$2000進行,就當炒作全輸亦無妨,最緊要在投資得失後作檢討了解自己長短改善地方。齋靠儲蓄買樓是可行的、大部份人感慨此路不通,是因為過度消費,儲起金額不夠支付上車首期。近日筆者聽見旅行社用「一生只可豪一次」作招徠,六萬幾蚊去個歐洲團,消費絕對不是罪惡更促進經濟,問題係有人不衡量本身能力而過度消費,如令家人受罪更是罪過。所以你現時能將收入之1/3儲起,計埋家用更加將收入1/2儲起,算是不錯了。希望本文令你除去些少疑惑,令你認清前面什麼工作為主軸,什麼工作應著量增長,當然了解自己長處將收入倍增亦十分必要,筆者相信開源有益多於用力節流,太緊張將收入儲起,更會予人「孤寒」感覺,但認清「孤寒」同「豪洗」中間,是有很多空間的!
管理費是一個值得提的viewpoint,現時有些住宅收$2.9一呎管理費的。如果你選擇住入$1.3一呎,每月管理費差額加進按揭還款,已夠你再借大幾十萬,買一間景好又較優質之單位了! 貴買貴賣是真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