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問】地方特色小吃的移植,如何才能火?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4/147932.html

i黑馬註:張天一,北大碩士畢業,賣米粉獲得IDG投資;孟兵,從百度辭職,賣肉夾饃100天銷售了20萬個;李功福,研究衛星的,豬蹄3年賣了30萬只;任牧,人民大學畢業,賣菜獲得了1000萬投資...高學歷、有能力的年輕人,正在給傳統餐飲,地方特色小吃帶來顛覆變革。他們為什麽能做的如此成功?地方特色小吃的移植上,又要註意哪些方面呢?

\ 
沖擊波問:對於地方特色小吃的移植,需要註意哪些方面呢?
 
答1:地方特色小吃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陳宇豪——筷子兄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1.       材料方法正宗:原材料是最主要的,必須從原始地采購運輸過來,然後是制作方法必須保持原來的一致,突出保持正宗;
 
2.       宣傳特色獨特:考慮到外地的客人來消費吸引點,宣傳突出這個小吃的獨特性傳統,人性具有好奇嘗試特征,第一次感覺讓人記憶很重要。
 
3.       必須堅持唯一:材料產地、原經驗廚師、不要多元化經營堅持原有獨特性。
 
答2:地方美食要先有地方的色,然後才是地方的特。
 
王有效——黑馬會員、邁道營銷集群創始人/CEO 二手車界網創始人
 
現在的飲食風格在向個性化轉型。從而給地方美食特色帶來了更多地空間和機會。
 
建議幾點:

1、  註意環境營銷,美食是典型的感官消費導向。所以做地方美食必須要有地方的色,然後才是地方的特。
 
2、  集群效應,如果客戶做個地方美食一條街、一層樓、一個館等等。打造集群口碑。
 
3、  至於味感,各有各的論點了,在此基礎上一定要做話題,美食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話題的寫意。
 
4、  稍微註意一下小點,選址非常關鍵。小美食選大人群。大美食選小人群。
  
5、做好互聯網模式推廣。大造一個“尋食交友圈”
 
答3:用情懷做小吃
 
Sispher——自媒體人
 
地方特色小吃,一般引進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改良成當地人喜歡的,能接受的口味。第二種是保留,我更加喜歡保留的,移植一種特色小吃,前一種做法是被迫,因為他只移植了小吃本生,所以水土不服,所以慢慢的只能去被同化。
 
特色小吃是一種在當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
 
我建議做品牌,先在當地做一家示範點,或者找到一家當地的正宗傳承店,然後把這個店做成品牌,做成全國連鎖,連帶著這種特色小吃的背景故事,文化傳承,風俗習慣,原汁原味的開散到全國各地,一種是把這棵樹移植,一種是把這棵樹施肥,澆水,讓他發展壯大,開枝散葉,發展到全國各地。可想而知兩種情況的發展方向。我們如果做名族特色小吃,切記這些小吃都是先輩的智慧,是文化的沈澱,是人們對食材的虔誠。
 
我們要帶著情懷做,才不至於辱沒了這些小吃。
 
 ==================================================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家討論相關問題:http://ask.iheima.com/?/question/5227



新稅改央地分成初定:增值稅歸中央 房產稅歸地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70

1415494205564

稅制改革核心問題之一——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成,正在漸漸明確。

經濟觀察報報道,未來稅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將流轉稅,主要是增值稅收入大幅上劃中央;而直接稅特別是房地產相關稅收,將會下劃為地方稅。

以房地產稅來說,改革思路的設計將會統籌考慮稅收與收費等因素,合理設置房地產建設、交易和保有環節的稅負水平,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礎上,將城鄉個人住房及工商業房地產全部納入征稅範圍,按房地產評估價值確定計稅依據。

其中,對個人住房實行幅度比例稅率,並授權省級政府在幅度內確定本地區適用稅率。實行納稅人自行申報、稅務部門核實稅收的征管模式;對工商業房地產按評估價值征收房地產稅,實行全國統一的比例稅率,促進工商業節約集約使用土地。

改革後,房地產稅將逐步成為地方政府持續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和縣(市)級主體稅種,促進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中國現行的稅制中,涉及房地產的稅種共有10種,包括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耕地占用稅等,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涉房地產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財政部認為,現行房地產稅制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各類房地產統一開征房產稅,統籌推進相關稅費改革,有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逐步培育地方主體稅種,推進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轉型,調節收入和財富分配,促進社會公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要加快實施房地產稅,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系。

樓繼偉提到,要加快推進房地產稅,使之成為地方財政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總的方向是,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礎上,對城鄉個人住房和工商業房地產統籌考慮稅收與收費等因素,合理設置建設、交易、保有環節稅負,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09

住建部新規指導地方回購商品房 或釋放逾千萬安置房需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85

《經濟參考報》日前從權威渠道獲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建部)擬出臺收購商品房用於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對地方政府回購或回租普通商品房分類做出具體要求。業內人士預計,打通市場庫存房源與棚戶區改造的安置需求後,將釋放超過一千萬套棚改安置房的需求。

《經濟參考報》由權威人士處獲悉,根據對地方政府回購或回租商品房的指導意見,涉及數量最多的棚改項目安置房可以以回購方式補充,而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可長期集中租賃存量待售商品房。地方已有部分較為成功的商品房回購先例,有較大推廣意義。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路興向《經濟參考報》表示,“十二五”期間,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已接近尾聲,大規模棚戶區改造才剛剛開始,地方面臨的建設任務較重。與此同時,現在一些城市商品房庫存較大,消化周期甚至高達5、6年。在這類地區,如政府回購或回租成熟的存量商品房項目,不僅可有效降低配套投資壓力,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安置,也將進一步減小地方房地產庫存壓力。

面對今年國內房地產投資增速和經濟增速均持續下滑的形勢,中國政府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上半年國家開發銀行已完成棚戶區改造貸款2000億元,預計2014年棚戶區改造資金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下圖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

商品房,房產市場,棚戶區改造,房地產投資,保障性住房

華爾街見聞今年7月文章提到,成都、蕪湖等城市在棚改中正研究或已實施政府回購方式,但地方在實施中多數是悶聲做、不願說。主要是怕被誤解為在“救市”。

不少評論認為政府回購的方式看起來一舉多得,但也有人質疑這種模式其實就是多年前政府救市模式的翻版。2008年末4萬億政府投資政策出臺,各地方政府紛紛在房地產領域註入大量資金救市。而政府回購商品房用於所謂保障房,正是救市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商品房,房產市場,棚戶區改造,房地產投資,保障性住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21

地方版“壞賬銀行”再擴容 第二批地方試點出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37

《經濟參考報》報道,銀監會最近下發了一份《關於公布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等五省市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名單的通知》,批複並允許這五省市參與本省(市)範圍內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工作。

具體來看,這五家公司分別是北京市國通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天津津融投資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渝富集團、福建省閔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遼寧省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一位接近銀監會的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受經濟下行和部分行業調整等因素影響,銀行業整體的信用風險壓力增大,風險仍在逐步暴露,處理不良貸款的力度也有所加大,這也是盤活存量的一個重要途徑。這10個省市基本上屬於不良貸款分布較多的區域,地方政府推動處置不良資產的意願較強。”

銀監會2013年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末,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這五地的不良貸款余額規模在全國分別位列第8、第14、第24、第6、第7。“第二批試點兼顧中西部地區和北方地區,和今年不良貸款在地區上的分布走勢相呼應,同時也應該是試點向全國範圍內鋪開的一個信號。”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第一批壞賬銀行試點的推出:中國銀監會批準包括上海在內的五省市設立或授權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金融機構購買不良貸款。首批試點省市還包括廣東、浙江、江蘇和安徽。知情人士表示,各銀行、信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企業,可以向這些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資產。

在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之前,我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工作只能由長城、信達、華融和東方(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等極少數資產管理公司負責。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風險增大,因此各地迫切需要有專業機構來處置和收購金融不良資產,化解和降低當地金融風險。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作為金融業的延伸,可通過有效消化和處置金融不良資產,保障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

監管層對地方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設有一定的門檻,與第一批相似,第二批五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也幾乎都是國資背景。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國通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通公司”)成立於2005年2月,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全額出資的專業化資產管理公司,也是北京市政府授權北京市唯一可開展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業務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按照銀監會的要求,設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要具備三大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且為實繳資本。記者了解到,在2013年2月,國通公司就成立了相關籌備小組,並且今年還在上海、浙江等地進行調研,於8月份將公司增資至10億元,最終獲得北京市政府的授權批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05

全台20縣市首長 誰是地方財政好管家?


 
 
2014-12-01  TCW
 

直轄市、縣市長選舉在即,地方首長中,哪一位才是財政的好管家?

參玖參公民平台公布二○一三年「財政昏迷指數」,以二○一一年五都升格後至二○一三年,三年任期的昏迷指數觀察,二十個縣市,八五%昏迷指數是進步的,一五%縣市退步。

財政昏迷指數,是參玖參公民平台今年四月首度編製的地方財政評比指標,以醫學上昏迷指數,將二○一二年地方財政分六級:狀況最差的是腦死區(昏迷指數小於三)、接著是葉克膜區(指數三到三.五)、插管區(三.五到四)、加護病房區(四到四.五)、普通病房區(四.五到五)、到情況相對最好的「追蹤觀察區」(大於五)。

優等生:台南、台東

一個五都裡最進步,一個兩指標居冠

最近公布二○一三年的昏迷指數,和本刊今年四月所報導的二○一二年指數相較,普遍是進步的,顯示各縣市財政有好轉跡象,但學者認為,好轉恐怕是曇花一現。

在進步的縣市中,台南市是五都裡進步最多,昏迷指數從三.五一成長至三.九五,成長一二.五%;在各縣市中,則以台東縣進步最多,昏迷指數從三.一四成長到三.九九,成長二七.一%,台東也是全台成長幅度最高的縣市。

退步最多的,五都以新北市退步五.六%最多,縣市中嘉義縣退步二.九%最多。

「財產收入增加,是這一任財政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台北大學財政學系副教授林恭正觀察,二十個縣市的財產收入從二○一一年的一百四十五億元,成長到二○一三年的三百四十七億元,成長了一三九%,「這是歷年罕見現象,因為二○一一年以前,財產收入沒有超過一百六十億元,」林恭正說。

財產收入包括處分公有財產的利益、租金收入等,也就是各縣市為了增加財源,過去積極處分閒置土地,活化資產增加租金收入,讓昏迷指數好轉。不過,今年財產處分已有趨緩,像苗栗縣長劉政鴻原本承諾,任內要處分一百多億元土地,償還債務,改善財政,結果,截至十月底,因土地價格不佳,仍未處分完畢,改善財政的承諾跳票。

「土增稅增加也是原因之一。」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黃崇哲分析,土地增值稅是各縣市重要財源,前兩年房市交投熱絡,土增稅成長不少,但今年第二季後,景氣翻轉,桃園以南縣市土增稅收入,出現達不到預算目標的情況。大環境不好,交易趨緩,土增稅短少,預估二○一四年財政成績不會太好。

黃崇哲說,明年新的縣市長一上台,就得面對「財政缺口」難題,他們會發現,自己開出去的選舉支票,很難兌現。

地方財政困難,但仍有不少縣市很努力。

像台南市,是五都中唯一位於「插管區」的直轄市,但在政府的改善下,台南成為五都中財政狀況進步最快的縣市 。主要原因包括:自籌財源增加,稅收、資產活化增加數十億元收入;另外,市府還了一百二十七億元債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林恭正說,台南市在五都中,進步幅度最大,但以昏迷指數來看,台中市增加○.五六,比台南市的○.四四高,但台南市因基期低,成長幅度比台中市大。

台東縣也表現突出,據台東縣今年公布的施政績效報告指出,在節流方面,爭取財政部的地方建設基金貸款,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低,向中央爭取計畫型補助經費,及處分非公用土地,是財政改善的原因;台東縣也是財政部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開源績效考核、及財務管理兩項考核,全國第一名。

退步生:新北是五都之最三環三線支出,短期失血、長期有益

退步縣市方面,新北市是五都之最,主要是捷運三環三線預算所致,不過,這種對市府未來發展有益的交通支出,黃崇哲認為是有必要的支出;新北市這一、兩年調高房屋稅、地價稅,增加市府七、八億元財政收入,對自有財源成長有貢獻,但相較一年千億預算,仍有努力空間。

五都外,全台昏迷指數退步最多的是嘉義縣,主因還是債務增加。

吊車尾:嘉義、苗栗、南投農業縣財政艱困,就看首長的決心

嘉義、苗栗、南投是二○一三年昏迷指數表現最差的三縣,均屬於「葉克膜區」,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建榮說,在這幾個農業縣裡,嘉義、南投的財政改善最困難,對新任首長挑戰很大,「不管誰選上都一樣,」而苗栗縣因為還有工業區,將來還有高鐵站,「就看首長要不要用心做。」

農業縣都沒救嗎?其實不然,「台東縣就能改善(從葉克膜區到插管區),」林恭正說:「嘉義、南投應更努力。」

要改善財政困難,「首長的決心最重要,」蘇建榮說,只要有心,效果都會出來。像支出面,錢是否用刀口上,都是可以控制的。

收入面,也是可努力的方向,像房地產增值無法反映到稅收,就是大問題,「地價稅、房屋稅提高,是地方應努力的方向,」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主任孫克難說。

今年是選舉年,候選人的選舉支票滿天飛,然而,在地方財政困難下,支票開得越少的候選人,才是人民血汗錢的好管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55

清邁,一個中國騙子橫行的地方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2l.html

   到泰南幾天,勾起清邁的回憶,和家人商量,寒假里是不是去清邁住住,並讓女兒到當地語言學校學點口語。

   去找了一些資料,也問了一些朋友,越來越皺眉頭。

    許多中國的渣子跑去了清邁,在那里不僅僅是混吃混喝,而是勾結當地,開始在語言學校、國際學校、地產項目等等各個方面開始欺詐中國人。一些被騙的學生家長,到論壇上投訴,騙子囂張到直接對罵,說你們這幫傻比怎麽怎麽,活該被騙。

    傻子夠多,已經不需要掩飾了。

    震驚。

    然後是當地人態度的改變,我在甲米府遇見一些服務生硬的,還以為是泰南偏不良一點,結果一些攻略中,已經描述當地語言學校到旅遊場所對中國人不加掩飾的輕蔑。一些正規的不是以騙錢為目的的語言學校,在中國人詢問時態度生硬,一副最好你不要來學的態度。

    何以如此?

    中國人自己的原因,不僅僅是騙子的問題,還有大量中國人過來,夾雜著諸色人等,整個印象就壞了。

    而當地官方的統計數據,更讓你瞠目結舌,清邁警方去年還是今年?逮捕了1500個開車或者開摩托車不守規矩的中國人。當地官方很客氣的說,不是為了懲罰他們,而是為了讓他們知道安全,對大家都好。

    至此,打消去清邁的念頭。

    在雙廊居住的朋友,和我聊起當地事情,那里也開始變得烏煙瘴氣,金錢牽扯在里面,騙子和豪強都開始出現,欺詐一些良善的移居者。後來他又發現了一塊清凈地,警告我不要在博客亂寫,否則有絕交的味道。

     是的,我一定不會再寫了。

    上次拍了一個地方的照片,許多人驚嘆那里的美麗,問我是哪里,我沈默不語。以後再找到一些合適的地方,就純粹自己住住,不再寫了。

     到哪里都是一樣,國人善於自欺。投資人移居去澳洲,當地華人還是階層蠻高的,拿新華人當牛宰,一套房子堂而皇之的加價100萬澳元。要知道這已經是全球化時代,新華人能夠出去歐美的,都眼界開闊,人情世故爛熟,但居然也有當地騙子要來玩這套。

    另兩個投資人和海外做生意二十年,對此清楚的很。移民過去,幹脆遠離華人社區,找當地白人幫忙。白人土著淳樸,一路安排妥當。

     所以,你要是出門在外,防賊防盜防華人,第一個不能依賴的就是華人陌生人,親朋好友可以考慮。

     我的言下之意是,讓親戚朋友賺點也就賺點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46

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長疲軟 地方政府赤字進一步擴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55

11月,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回落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地方政府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11月,房地產相關營業稅僅同比增長1.2%,拉低了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月地方財政收入為5152億元,同比增長6.4%。而地方政府支出同比增長2.4%,至11266億元。1-11月,地方支出為107243億元,已完成全年預算的82.5%。

受地方財政赤字擴大影響,盡管中央財政11月有所盈余,但全國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11月,全國財政收入9953億元,財政支出為13280億元。

本月,中央財政收入增加4801億元,主要得益於金融機構上繳中央財政的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以及前期出口退稅進度較快、本月出口退稅相應減少。

11月,出口退稅由10月的839億元下降至766億元。

證券交易印花稅88億元,同比增長1.2倍。主要是近期股市成交量大幅增長。

QQ圖片20141211132642

為緩解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局面,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排查本地區、本部門制定出臺的稅收等優惠政策,清理結果將在2015年3月底前上報財政部。

長期以來,招商引資是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頭等大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提升自身的區位優勢,創立一系列本地區獨有的稅收優惠政策,便成為吸引投資“金鳳凰”來本地安家的有力手段。那麽,為何要清理各地的稅收優惠政策呢?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過多過濫的稅收優惠制造了大大小小的稅收窪地,影響了市場的公平競爭。

昨日,財政部下發通知進一步完善預算體系。一些原本割裂、專款專用的資金,將被統籌使用;一些投入領域類似的資金,也將被整並,並計劃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民生。

這在經濟增速下行,財政收入增速趨緩,財政收支矛盾加劇的背景下,通過統籌資金,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情況

11月份主要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2596億元,同比增長4.4%,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後增長約2%。

2.國內消費稅628億元,同比增長7.2%。

3.營業稅1177億元,同比下降1.8%,考慮營改增收入轉移等因素後增長3.2%。其中,房地產營業稅430億元,增長1.2%;建築業營業稅411億元,增長11.2%。

4.企業所得稅774億元,同比增長34.2%。其中,金融業企業所得稅234億元,增長80.9%,主要是部分金融機構預繳企業所得稅增加;工業企業所得稅181億元,下降0.9%。

5.個人所得稅517億元,同比增長12.8%。

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165億元,同比下降9%;關稅222億元,同比下降8%。主要是受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滑、進口額下降等因素影響。

7.出口退稅766億元,同比少退173億元,下降18.4%。主要是前期為支持外貿發展加快了出口退稅進度,本月退稅額相應減少。

8.證券交易印花稅88億元,同比增長1.2倍。主要是近期股市成交量大幅增長。

9.地方小稅種情況:契稅287億元,同比下降6.7%;土地增值稅262億元,同比增長8.5%;耕地占用稅156億元,同比增長10.6%;城鎮土地使用稅127億元,同比增長6.9%。

10.非稅收入1856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中央非稅收入644億元,同比增長33%,主要是部分金融機構上繳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地方非稅收入1212億元,同比增長13.4%。

1-11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12959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944億元,增長8.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61063億元,同比增長7%,比1-10月累計增幅提高0.4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本級)68532億元,同比增長9.5%。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110598億元,同比增長7.5%。近幾個月,全國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其中,受部分金融機構上繳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拉動,中央財政收入增幅有所提高;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下滑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有所下滑。12月份,要繼續加強經濟財政運行監測分析,堅持依法征稅,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偷稅漏稅,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嚴禁采取虛收、空轉等方式違規增加收入。

11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275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億元,增長0.8%。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493億元,同比下降9.9%,主要受部分重點支出前期提前撥付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支出11266億元,同比增長2.4%

  二、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情況

  11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275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億元,增長0.8%。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493億元,同比下降9.9%,主要受部分重點支出前期提前撥付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支出11266億元,同比增長2.4%。

  1-11月累計,全國財政支出12630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611億元,增長10.1%,完成預算的82.5%。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9065億元,同比增長7.4%,完成預算的84.7%;地方財政支出107243億元,同比增長10.6%,完成預算的82.5%。

  分項目情況看:農林水支出11080億元,同比增長7.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047億元,同比增長11.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8270億元,同比增長9.8%;教育支出18462億元,同比增長7.7%;科學技術支出3753億元,同比下降1.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85億元,同比增長12.3%;住房保障支出4194億元,同比增長15.2%;交通運輸支出8784億元,同比增長15.6%;城鄉社區支出11135億元,同比增長16.7%;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523億元,同比增長19.1%;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4283億元,同比增長9.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70

地方債清理甄別樣本:常州“14天寧債”一天“變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19

才過一天,常州市天寧區“14天寧債”就被當地財政局突然剝奪“政府債務”身份,成為“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的公司債。雖然地方政府債務甄別明年年初啟動,但在簿記建檔前日突遭上述重大變動的“14天寧債”已成為甄別行動最新的樣本。隨著城投債發行審批趨於嚴格,債務清理甄別的影響使地方政府融資壓力進一步加大。

本月11日,常州市天寧區財政局突然發布關於《關於將2014年常州天寧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納入政府債務的說明》的更正函,宣布該局本月10日出具的《關於將2014年常州天寧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納入政府債務的說明》聲明作廢,按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下稱43號文)規定,該項債券不屬於政府性債務,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應由常州天寧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天寧建設)自行承擔債務管理和償還責任。以下更正函截圖來自網絡。

地方債務,城投債,地方融資平臺,違約

上海某券商債券投資經理向中國證券網表示,該類債務認定函此前一般不公開,僅是在債券詢價時作為加分項告訴投資者。在該經理印象中,“14天寧債”還是第一只臨時變更發行人的債券。該人士預計,如此變更,融資成本肯定會面臨上升壓力。

今日午間,天寧建設發布公告稱,原定明日發行的“14天寧債”延期發行,具體時間發行時間另行確定。公告解釋,近期債券市場波動較大,延期是為了合理降低發行利率,控制公司融資成本。

天寧建設擬通過發行“14天寧債”募集12億元,債券期限七年,用於雕莊西北片區安置房項目和九洲市場及周邊片區舊城改造工程的建設。債券期限7年,固定利率形式,單利按年計息。票面年利率初定不超過基準利率加上2.51%的基本利差。債券存續期後五年,逐年按照債券總發行量20%償還本金。按發行安排,12月12日為薄記建檔日,12月15日為發行首日,12月19日最終繳款日。本次債券主承銷商為國信證券、東海證券,分銷商為恒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天風證券,余額包銷形式。

今年10月初國務院公布43號文,欲劃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城投債歸屬,規定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上萬億可能不會被納入地方預算管理的存量城投債的違約風險將隨之增加,如何劃分這些存量債務自此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43號文發布後,城投債審核的門檻進一步提高。本月初銀行間交易商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債務融資工具註冊發行工作的通知》,規定,後續無論是註冊還是發行,均需要最起碼三個部門出具文件:人民政府說明函、同級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分別出負債率和債務情況說明。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援引中信建投分析師董輝預計,明年債券發行不會大幅減少,因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面臨的舊債償付壓力非常大。

而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預計,從11月的發行數據來看,11月城投債放量較前月微幅回落,企業債放量繼續收縮,中票、短融發行量也有所放緩。隨著城投債發行門檻日益提高,城投債的發行規模必將會繼續受影響。

在中國政府明年1月5日開始甄別地方政府債務以前,地方融資平臺正在上演最後的瘋狂。不僅公開的城投債市場十分火爆,不少商業銀行以及信托公司也紛紛突擊為平臺放款,因為市場預期這些債務會被優先納入到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不存在違約的風險。

但這種“寅吃卯糧”的做法卻預示著明年上半年的融資困局可能很快到來。華爾街見聞上月援引萬德數據稱,2015年上半年將有3160.55億元城投債到期。在再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下,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平臺信用出現違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33

烏魯木齊撤銷10億政府債 地方債“變臉”不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20

烏魯木齊財政局周一發文撤銷12月10日印發的《關於將2014年烏魯木齊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納入政府專項債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這是繼上周常州14天寧債被剔出政府債務的隊伍後,又一例地方政府債務甄別結果出爐。

烏魯木齊財政局網站

為支持烏魯木齊市甘泉堡工業區的發展,經國家發改委《關於新疆烏魯木齊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發行公司債券核準的批複》(發改財金〔2014〕961號)批準,烏魯木齊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與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2013年烏魯木齊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債券承銷協議》,我局根據烏魯木齊市甘泉堡工業區管委會的請求,於2014年12月10日印發了《關於將2014年烏魯木齊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納入政府專項債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烏財外〔2014〕59號),將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債券市場為烏魯木齊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承銷的10億元公司債券錄入政府債務系統,甄別為政府專項債務。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精神,我局決定撤銷2014年12月10日印發的《關於將2014年烏魯木齊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納入政府專項債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烏財外〔2014〕59號)。

蹊蹺的是, 14烏國投債今日已經完成了簿記建檔,票面利率達6.75%。這就意味著債券發行之後才出現了撤銷文。

無獨有偶,據華爾街見聞上周五12月12日報道,常州市天寧區14天寧債也被當地財政局剝奪“政府債務”身份,成為“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的公司債。

華泰證券認為,上述事件說明兩類城投債:行政級別較低的非盈利項目(如城建類城投),以及經營能力差的盈利項目(如公用、交運類城投)的風險將會提升的概率很大。級別較低的項目即使是無收益類的,也很難納入省級舉債規劃,可能還是由 PPP 模式解決融資。

 

今年10月初國務院公布43號文,欲劃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城投債歸屬,規定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上萬億可能不會被納入地方預算管理的存量城投債的違約風險將隨之增加,如何劃分這些存量債務自此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43號文發布後,城投債審核的門檻進一步提高。本月初銀行間交易商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債務融資工具註冊發行工作的通知》,規定,後續無論是註冊還是發行,均需要最起碼三個部門出具文件:人民政府說明函、同級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分別出負債率和債務情況說明。華爾街見聞上月援引萬德數據稱,2015年上半年將有3160.55億元城投債到期。在再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下,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平臺信用出現違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01

中國擬禁止地方債務進行資產證券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42

中國可能禁止地方政府債務成為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

12月15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發《資產證券化業務基礎資產負面清單指引(征求意見稿)》,擬將地方財政或融資平臺排除在ABS業務以外。

《意見稿》具體提到,包括以地方政府為直接或間接債務人,以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為債務人的基礎資產均不得開展ABS業務。

不過,為鼓勵PPP模式,指引亦提出“地方政府按照事先公開的收益約定規則,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下應當支付或承擔的財政補貼除外。”

此外,本次負面清單還包括礦產資源開采收益權、土地出讓收益權等產生現金流的能力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資產;因空置等原因不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不動產租金債權;待開發或在建占比超過10%的基礎設施、商業物業、居民住宅等不動產或相關不動產收益權;不能直接產生現金流、僅依托處置資產才能產生現金流的基礎資產;以及法律界定及業務形態屬於不同類型且缺乏相關性的資產組合;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政策規定的資產。

而為防止管理人及原始權益人以信托受益權的方式進行監管套利,《指引》還將“最終投資標的為上述資產的信托計劃受益權等基礎資產”列入負面清單範圍。

此外,地方債務的規模可能比官方數據要大的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表示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實際的地方債和上報的地方債有巨大的差距。”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為17.89萬億元。李鐵透露,在地方調研時候,走了十幾個城市,他們說只報了10%,有些報了20%、30%,超過50%的都沒有。

過去,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來還債。從農民手中低價拿地,盡管這種方式拆遷難度大,引起社會矛盾多,李鐵說,這仍是政府預期的收入來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