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愛馬仕不愛LVMH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02

 

      「對與LVMH的合作毫無興趣。」愛馬仕集團的CEO Patrick Thomas去年3月曾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現在,不合作已經演變成了將後者告上法庭。9月4日,愛馬仕發出公告,證實已於7月10日向巴黎檢察院提交訴 狀,控告LVMH以「內幕交易」和「內外勾結」等不正當手段持有愛馬仕22.28%的股份,並因此獲得16%的投票權。


  在收購愛馬仕這件事上,LVMH的主席兼CEO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可謂費盡了苦心。1993年,愛馬仕集團把20%的股份放進法國股票市場進行公開上市,但有73.4%的股份仍然由愛馬仕家族的成員持有,以保持其家族傳承性。


  但據法國金融管理局公開的一份資料顯示,2008年開始,三家法國銀行通過一系列股票掉期操作,購買愛馬仕的可轉換股衍生工具,再把衍生工具轉換成普 通股。而LVMH作為這一系列操作背後的真正出資者,成功地把從2001年便開始持有的4.9%愛馬仕股份增加到2010年的22.28%,成為除了愛馬 仕家族成員以外最大的單一股東。


  由於兩家集團之間經營理念的大相逕庭,愛馬仕一直對收購顯示出牴觸的態度。


  阿諾特是一個崇尚高效率生產的生意人。自1989年掌握LVMH的領導權後,通過對其他品牌的不斷併購以及積極開拓中產階級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阿諾特把LVMH打造成世界上最賺錢和最龐大的奢侈品集團。


  而愛馬仕作為一個家族企業,奉行的卻仍然是手工製作、限量供應的市場策略,以保持顧客心理上的獨特優越感,產品的價格也遠高於其他奢侈品牌。因此,愛 馬仕在高端奢侈品市場所建立的聲望是LVMH其中一個為之執著的原因。目前LVMH旗下的皮具品牌有Louis Vuitton、Marc Jacobs、Céline和Fendi等,但與愛馬仕相比都處於弱勢。


  但更重要的是愛馬仕的盈利能力。由於單品價格高昂但需求旺盛,2011年愛馬仕的淨利潤為5.9億歐元。而擁有超過60個品牌的LVMH同年的利潤則為30.7億歐元。如果能夠把愛馬仕收入囊中,無疑會讓LVMH多了一頭產出可觀的「現金奶牛」。


  為了阻止LVMH的惡意收購,2011年愛馬仕就曾經入稟法國法庭,並獲得了法庭的判決支持,成立一家新的非上市控股公司,將愛馬仕家族成員手中所持有的其中約50.2%股份集中在一起,凍結20年不予出售。


  愛馬仕並非反應過激。1999年,LVMH就曾經悄無聲息地買下Gucci的34.4%股份,企圖入主Gucci。


  但阿諾特並沒有把全部希望放在愛馬仕上。「LVMH已經做了另一個準備,就是收購了定位與愛馬仕相近的皮具品牌Moynat,並在去年於巴黎開了第一 家店。」香港時尚評論人、前《Cosmopolitan》的執行主編王麗儀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巧的是,Moynat現任創意總監Ramesh Nair的前東家正是愛馬仕。


  由於意大利和美國都曾有過判決使用股票掉期取得公司股份為不合法行為的先例,LVMH未必能保住已有的愛馬仕集團股份。可是,精於資本市場遊戲的LVMH,恐怕不會讓一次打擊就結束了對愛馬仕的爭取。

 

  收購路線圖

  01.2001年,阿諾特控股的H annibal公司出資8100萬美元獲得愛馬仕公司0.6%的股權,LVMH又從其他渠道買入更多的愛馬仕股權,使其對愛馬仕的持股總量達到4.8%至4.9%。


  02.2010年,LVMH以14.5億美元買入17%愛馬仕股權。


  03.2011年 ,LVMH再次增持愛馬仕股份至22.28%


  04.2012年,愛馬仕對收購發起訴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92

李迅雷:中國投資者為何愛講故事不愛算估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08869.html

國股市建立至今,規模擴張之快屬全球罕見,就市值而言,已經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大市場之一。但與成熟市場的投資者相比,中國股市的投資觀念顯然不夠理性,對於"故事"的興趣要明顯大於對"估值"的計算,原因何在?主流的解釋一直認為中國股市發展歷程太短、市場不規範和機構投資者佔比過低。但是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呢?

從同股不同價現象看內地市場的投資偏好

國內企業有同時發行A股、B股或H股的,從目前看,大部分同一公司的A股價格要明顯高於H股或B股價格。由於B股或H股的主要股東是境外投資人,而A股的股東則絕大部分是境內投資人,因此,A股與H股或B股之間的股價差異,可以認為是境內投資人與境外投資人之間的估值方法差異。

截至10月19日,粗略統計A股與H股經匯率調整後的價格可以發現,61家A+H的上市公司中,A股對H股折價的有17家,只佔總數的28%,折價最高的約為30%,而折價的股票均為大市值股票,所屬行業多為銀行、保險和建材等傳統大行業;A對H股溢價的佔比為72%,最高溢價幅度接近80%,且溢價高的公司相對於折價高的公司而言,市值水平要低得多。近日,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撰文也認為A股估值體系不合理:"比如,2012年7月12日,創業板股票的市盈率是34倍,中小板是27.56倍,ST、*ST是60倍,而代表優質藍籌股公司的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只有11.28倍。"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麼幾個結論:一、境內投資人喜小厭大,即對小市值股票情有獨鍾,或許是因為小盤股耗用資金少,便於炒作;二、境內投資人喜歡"講故事"而不注重"估值",即對獨特行業或有重組可能的上市公司給予較高的估值,但似乎沒有給予這類企業必要的風險溢價;三、境內投資人容易喜新厭舊,即對新上市的公司給予較高的估值,而給予老公司的估值較低。

或許可以從流動性的角度來解釋A股價格明顯高於H股或B股的原因,即A股市場交易比較活躍,根據流動性溢價原則,可以給A股更高的估值。但溢價率應該是有限度的,10%以內或是合理的。這類似於A股目前的大宗交易規則,規定大宗交易的股價最高折價率為流通市場當日收盤價的10%。但對於大部分公司A股與H股之間的價格差距超過20%的現象,恐怕就不能從流動性溢價這個角度去解釋了。

對於同股不同價現象長期存在的另一個看似更有說服力的解釋是,中國股市基本是一個散戶市場,市場非理性致使股價差異。但這也只能解釋部分原因,畢竟過去20多年來中國的機構投資者規模是不斷增加的。當然,機構投資者在引領正確估值理念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這可以從公募基金公佈的投資組合中可以發現,低估值品種的配置佔比大多不高,機構散戶化現象比較明顯。

中國傳統思維模式影響估值理念

如果資本市場研究領域對同股不同價現象的各種解釋,均不能令人信服,那麼,是否可以從中國傳統思維的特性上來尋求解釋呢?在中國對外開放度比較高的今天,中國人喜歡到境外參與博彩活動已為世人所知。根據澳門統計及普查局的數據,在2002-2011年,澳門博彩業收入從235億澳門元上升至2691億澳門元,九年增加了10倍,且2010年的收入已經是拉斯維加斯博彩業的四倍。而在澳門消費的主體人群來自大陸。喜好博彩,本質上是通過參與虧損概率較大的不確定性活動以期獲得高回報,這與理性投資活動存在明顯分野。

中國人的這種偏好,可能與傳統思維模式有關,中國人的特點是形象思維發達,邏輯思維偏弱。這可以從文字起源說起。漢字起源於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是象形文字),雖然目前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但仍屬於表意文字,音、形、意相互聯繫,為形象思維提供了方便的工具。歐洲各種字母的共同來源,是希臘字母孳生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希臘字母則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而腓尼基字母則是公元前15世紀在古埃及人創造的一種象形文字"聖書字"基礎上產生的。可見歐洲文字與漢字的起源都是象形文字,但前者經歷了多次創新轉型,已經脫胎換骨,完全沒有了象形文字的痕跡,語法、邏輯性、抽象性都很鮮明。後者原來沒有系統的語法,沒有標點符號,動詞沒有時態,名詞沒有陰性、陽性、單數、複數之分。

因此,從文字的演進再結合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實例,大致可以看出,東方傳統思維的特徵大體是歸納能力強,邏輯演繹推理弱,辯證邏輯能力強於形式邏輯;注重局部與個案經驗,忽視整體思維,缺少理論框架。從表意文字到寫意繪畫,再到如今給予新股、創業板、新興產業或偏遠地區上市公司較高的估值,這之間是否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呢?

給透明度高的企業低估值,給透明度低的企業高估值,給盈利模式不穩定的中小企業高估值,給盈利有保障的大企業低估值,這顯然是不符合形式邏輯的。當我們把西方油畫與中國國畫作對比時,也會發現,西方油畫的寫實猶如攝影作品,如實反映現狀;而國畫儘管非常美,但細看起來,畫中的高低遠近比例多有點失調和失真,儘管我們可以對國畫的藝術風采和價值推崇備至,但這樣一種寫意的思維推廣至非藝術領域,是否有益於該領域的進步呢?至少我懷疑目前A股的估值體系紊亂與傳統思維模式多少有點聯繫。

從追求長生不老藥到期望刀槍不入,從大躍進時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到之後提出的各種不切實際的口號,都反映出"非理性預期(意願)"在中國仍然有廣泛的人文基礎。在股市上,則表現為A股市場上經常會給予那些八字還沒一撇的公司很高的估值,而在H股市場上這些公司則備受冷落。此外,即便A股投資者也會把市盈率和盈利增長率作為估值依據,但僅僅用這幾個參考指標太少了,估值的精準度不夠。

國際化有利於A股市場邁向成熟規範

中國文字引入標點符號的歷史還不足100年,試想一下,如果讓你讀100年前出版的沒有標點符號的《紅樓夢》(19世紀才開始使用「。」作為斷句),你感覺彆扭嗎?可見,引進國外先進工具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同樣道理,中國股市也需要提升開放度,允許更多的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同時也應該允許國內投資者投資境外股票。香港股市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因為它是一個向全球人都開放的市場,投資理念沒有被本土化。縱觀亞洲四小龍,它們的資本市場開放度均很高,2010年韓國資本市場開放度全球排名第12,台灣地區排名第26,國際化對於它們成功擺脫中等收入陷阱,躋身為高收入國家行列起到了關鍵作用。假如沒有H股的發行和上市,構成對A股價的一定約束力,或許A股的估值體系會更加離譜。

不難發現,A股投資者對於國際化存在明顯地牴觸情緒,如上海的國際板原本兩年前就準備推出,但迄今仍遙遙無期。這種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思維,其本質仍然是把投資股票與炒股等同起來,認為股票供給越多越不利於炒作,越難獲利。正是這種東方式的傳統思維長期影響著市場價值取向,也使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難以提升,因為上市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融資、更高的定價,勢必會迎合投資者偏好。而在美國,目前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上市民企遭到美國證監會的調查,原因是涉嫌造假。可見,一個成熟理性的市場對於公司治理的改善是有好處的。

正如賭場必然是讓絕大部分人虧損一樣,推遲開放市場看似為了保護投資者,實際上是害了投資者。過去20多年,為了防止股市下跌而多次暫停市場擴容和放鬆境外投資管制,其結果是給投資者帶來短暫上漲的憧憬之後,帶來更大的虧損和更多的痛苦。中國傳統思維特性對A股估值體系紊亂的影響有多大,確實很難估算,但對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對於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其阻礙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14

曾航:日本人為什麼不愛創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027.html

我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別拜訪了日本兩個知名的移動互聯網孵化器,一個是一家日本著名風險投資公司在東京的孵化器,一個是日本第二大運營商KDDI開辦的名為Labo的孵化器,前者類似於中國的創新工場,後者則像中國電信(微博)的創業孵化基地。但在這些裝修一新的辦公室裡面,創業團隊的數量很少,顯得人氣冷清,這和中國創業氛圍火熱的3W咖啡或者車庫咖啡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蘋果的App Store和谷歌(微博)的Google Play讓全球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開始處於同一起跑線後,中國公司開發的App開始在美國、日本大肆攻城略地,相比之下,日本公司開發出來的App數量要少得多。

那麼,是什麼阻礙了日本互聯網的創業氛圍呢?

日本社會不寬容失敗

我和許多日本朋友交流時,他們都談到日本是一個不寬容失敗的社會。

在日本的社會中,一個人假如失敗,他會在社會中很難生存下去,不僅周圍的朋友看不起他,想找個工作非常困難,討不到老婆,也通不過銀行房貸的信用審核。這樣的社會現實決定了,年輕人在想去創業時必然畏手畏腳。

而在硅谷,許多VC都願意投資那些失敗過一兩次的企業,美國人認為有過失敗教訓的人下一次創業更容易成功。

此外,日本的年輕人不愛出風頭。我有個在日本讀書的朋友回憶道,日本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推行素質教育,走入了一個誤區,扼殺競爭,強調團體。這樣的教育體制導致了日本的年輕人比較從眾,幼兒園、小學的賽跑都是手牽手集體通過終點的。大學4年,甚至都不知道哪個同學的成績好,哪個同學的成績差,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是不公開的。這樣的教育體制讓很多人都不願意出風頭。而創業是很需要出風頭的事情。

日本的本土VC行業並不發達,而且相對來說創業的項目也少很多。中國有許多Copy 2 China的創業項目,即看到什麼東西在美國比較火,很快就有一批創業公司開始抄到國內了,而在日本,人們普遍不屑於這種方式,這讓創業的門檻變得很高。

阻礙日本人創業另外一個原因是,NTT DoCoMo、豐田、索尼、夏普、富士通這樣的大企業壟斷了日本社會的太多資源。日本的大企業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財閥關係,許多日本大企業交叉持股,關係深厚,大企業及關聯公司壟斷了包括周邊業務在內的全部業務。

長期以來,日本的利率都徘徊在0利率甚至負利率。利率是一個國家的人是否願意冒險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日本人普遍願意把錢存入銀行,沒有人願意冒險創業,導致銀行利率非常之低。

池田信夫曾經在著名的《失去的20年》一書中提到,日本經濟長期停滯不前,一個最大原因就是日本沒能及時趕上20世紀80年代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日本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第2.5次產業」,也就是知識密集型的製造業的需求非常匹配,卻不太適應信息產業的需求。

時至今日,整個日本經濟仍然是以先進製造業為核心的,豐田、索尼、松下、富士通、夏普、新日鐵等製造企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製造業在日本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要遠遠高於美國。相比之下,金融和互聯網業已經逐步開始成為美國經濟的發動機,製造業所佔比重開始日益降低,雖然美國經濟也經歷衰退,但是新興的IT產業開始為美國經濟注入巨大的活力,包括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等企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

產業結構上的問題是日本人缺少創業氛圍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創業最活躍的領域仍然是在發展迅速的IT行業。

日本的終身僱傭制阻礙創業

日本人不愛創業的另一個因素是,日本企業有著根深蒂固的「終身僱傭制」。

終身僱傭制是由被尊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他表示松下不會開除任何一名員工,讓員工可以安心工作。松下幸之助的這種經營理念被許多日本公司所接受。一直到戰後的50年代,日本企業開始普遍形成了終身僱傭制的傳統,並為日本經濟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索尼、松下、任天堂、夏普、豐田、本田所處的工業時代,終身僱傭制的確大顯神威。因為這種制度大大減少了員工因頻繁跳槽所導致的社會資源浪費。二戰後,由於日本經濟發展很快,社會普遍出現勞動力不足的現象。

當時日本企業為了穩定熟練工人隊伍,防止工人「跳槽」,普遍實行了「年功序列工資制」。所謂「年功序列工資制」,就是根據職工的學歷和工齡長短確定其工資水平的做法,工齡越長,工資也越高,職務晉陞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日本,即使是表現不佳的員工通常也不會被開除,相反,他們會被禮貌地排除在核心之外,被調往鄉下的分支機構或動不動就調動崗位或給份閒差直到退休。

對於一個普通日本人來說,由於有了終身僱傭制的保證和定期加薪,他們將來的收入不斷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安排貸款買房、準備孩子的教育費用、生老病死也可以依靠國家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和企業的各種福利解決。這些使得日本人處在一個非常安心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希望考進一流大學,再進一流企業或者國家機關,從此一生生活無憂,這便是日本人的典型心態。

這讓許多大企業的員工不願意辭職出來創業——因為辭職意味著你過去積累的所有資歷都一筆勾銷,一旦失敗後果非常嚴重。

而互聯網的一大特徵就是需要冒險,如果你不願意冒險,怎麼會有創造力呢?

日本新一代互聯網企業家求變

二戰之後,日本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非常深入。日本人對強大的美國普遍持一種很崇拜的心態。

美國的互聯網文化近年來對日本年輕人的影響也非常深入。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社交網絡》這部美國電影在日本播出後,facebook在日本的註冊量開始猛增。

因此日本近年來也開始湧現出一批不那麼傳統的互聯網創業者,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樂天的創始人三木谷浩史和GREE的創始人田中良和。

三木谷浩史的父親是耶魯大學教授,因此他受美國文化影響很深,幾年前他在樂天中強制推行英語辦公,要求所有員工必須在短期內學會流利的英語,否則就要解僱或者降職,這在日本社會中引起了極大震動。而日本著名社交網絡公司GREE的創始人田中良和也有著類似的特徵,他在日本的企業家當中顯得特立獨行,因而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不管怎樣,三木谷浩史和田中良和依靠互聯網創業,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日本富豪榜上排名很靠前的人物,還是對日本年輕人有很大的觸動,在東京的六本木等地,仍然聚集了相當數量的創業者,日本社會正在改變。

日本人不願意創業的現狀,也對中國有重要的啟發。中國表面繁榮的創業大潮下面,其實也隱藏著深深的浮躁。在美國,人們創業更多地是為了實現自己人生的夢想,或者純粹是因為興趣。而在中國,整個社會向上爬升的通道有限,一大批「屌絲」出身的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都拚命地去擠創業獨木橋,導致中國的創業競爭過於激烈,電商賺錢,馬上一批人投身電商,團購賺錢,馬上一批人去做團購,App賺錢,馬上一批人去做App。導致許多行業大家都賺不到錢。

和日本社會類似,中國社會也對失敗的寬容有限,導致許多創業者一旦失敗,就很難再爬起來。這也是我們需要時刻提防的。和日本類似,中國的互聯網大企業開始日益控制產業的資源,導致創業公司很難抬頭,這也會大大阻礙行業的創新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21

香港人為什麽不愛互聯網創業?連李嘉誠都很少投香港項目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8/57213.html

家家戶戶擁有1000M廉價寬帶接入的香港居然不熱衷互聯網創業,這是為什麽?!i黑馬分享一篇文章,本文作者講述了他所了解的香港互聯網創業現狀。i黑馬發現,香港並不缺少互聯網基因,但由於大學畢業生更願意投身金融領域,加上大陸和香港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投資人不願意投資香港的項目,香港創業者也不關註內地市場。文章小標題為i黑馬所加香港互聯網現狀1月初,Google的執行董事長施密特來了一趟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時,他提了個挺誘人的創業培訓計劃―提供導師,資助表現出色的香港創業者訪問Google的加州山景城總部以建立更廣的人際網絡等等。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挺懷疑他能不能挑出符合條件的人。一份今年初發布的“穗臺港澳青年創業比較研究”顯示,香港年輕人的創業意願與信心最低。可奇怪的是,同時人們可以列出一大堆香港是互聯網創業不二選擇之地的理由。香港成立公司的手續簡便,稅制也簡單,有著全球最快之一的寬帶網絡,香港人對電子產品也有著極高的更新熱情。房租也不算什麽大問題。為創業者準備的共用工作空間已經在不斷增加,我知道的至少就有7個,分布在包括地點不算偏僻的荔枝角在內的香港各區。可讓人喪氣的是,除了搞笑圖片網站9gag和對講機應用Talkbox,就沒有什麽好的創業點子起源於香港了。我可以想象香港人怎麽算這個機會成本。在香港,醫生、律師和金融從業者是社會認同度最高的三個職業。除了因為這些職業本身收入很高外,所在的也是香港最具優勢的行業,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他們的父母都自然而然地認為,在這三個行業是最容易出人頭地的。基於這種對行業的判斷,香港的大學里商科和法律專業錄取分數最高,信息工程之類的專業則幾乎墊底。結果就是,互聯網行業的人才越來越少。風投去哪兒?對,還有錢的問題。風投們確實也對香港越來越缺乏興趣,可香港的富豪並不是不願意投資互聯網行業,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就支持著Facebook、Siri、地圖公司Waze等,還有最近在Facebook上很火的漫畫生成應用Bitstrips。盛大資本投過的香港項目只有Talkbox。它的投資總監王罡跟我說,香港項目太少,投資人不願意一趟趟地來,而每次只看一兩個項目。加上內地的LP不理解香港市場,溝通和案子的管理成本太高,客觀上就造成了對香港的創業團隊關註比較少。而一個香港的連續創業者則向我抱怨,每次需要風投的時候,他要麽前往新加坡,要麽前往矽谷。我問他為什麽不去內地找錢,他的回答是“感覺新加坡和美國的投資人更容易懂我的想法”。華歐創投的合夥人張永漢對香港互聯網創業者的評價是:視野太小。香港不過700多萬人,狹小的本土市場決定了它的潛力十分有限,所以張永漢給的建議是,要麽瞄準內地市場,要麽做國際市場。(i黑馬曾經分享過一篇文章,Talkbox中國地區經理黃何寫的他經歷過的香港互聯網。他談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前,香港互聯網工程師最熱門,有幾年經驗可以開到近10萬的天價月薪。泡沫後大財團們對互聯網不再有信心,創業者始終找不到資金發展,也成了香港互聯網產品發展的死結。i黑馬覺得,缺乏資金的持續註入,或許是香港互聯網創業不火爆的原因之一。)創業局限是什麽?香港人並不缺好點子。我在香港常用一個和大眾點評類似的網站,叫“OpenRice開飯喇”。OpenRice成立於1999年,比大眾點評還要早上4年,但OpenRice在許多細節上都要做得比大眾點評粗糙。比如,打開OpenRice的手機App,會突然冷不丁地彈一個廣告頁面出來,非常影響體驗。香港的互聯網創業者並沒有那麽了解內地,也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麽了解國外。有一次,張永漢和一位香港的互聯網創業者聊天,被問到打算從哪里開始進入內地市場時,這位創業者給出的回答是,我的內地策略是先做海南島,因為在那里我認識人。而且更讓張永漢擔憂的,是他發現有的香港團隊對內地市場有點排斥,更不了解內地是不是已經有團隊在做類似的產品。(對於內地策略先做海南島市場,i黑馬表示也很擔憂。)如果要把目標市場放在內地,那麽香港創業者需要了解內地用戶的喜好、如何做營銷和如何組建內地團隊等一系列問題。要做好這些,恐怕留在香港還不行,得挪個地方。不過,香港也不是毫無進步。最近我參加了為創新公司和投資人提供顧問建議的美國科律律師事務所(Cooley)的一次聚會,在那里我聽到律師們在討論,香港的互聯網創業社區雖然還很初級,但成長迅速。原因是香港的投資銀行在2009年金融危機中受到了重創,一些人離職後投身到前景被看好的互聯網行業。這是好事,財務是不少創業者的短板,有精於此道的人加入能讓創業公司少吃些虧。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許悅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20

謹記「老矮小」原則 建商不愛、都更更快

2014-02-17  TCW
 
 

 

今年元旦祝詞,總統馬英九宣示將透過三波經濟政策,讓二○一四年成為台灣的經濟突破年。其中一項,就是土地活化和都市更新。

土地活化,經政府大力推動國有地BOT、地上權案,地上權住宅已在今年開花結果。而曾經被宣告「都更已死」的老公寓市場,也將以新的面貌強勢回歸。

從去年內政部的大型防災性都更、公辦都更,到今年雙北市的老屋重建、簡易都更,可以看出,經文林苑事件,政府找出的都更活路是:公部門自己做東、鼓勵民眾自辦都更。

政府與住戶聯手,象徵都更宅的遊戲規則,將完全改變。業界人士評論,從都更修法提高同意戶門檻,及北市都更處在年前預告修改指標、讓審查標準越來越嚴格看來,「在政府的都更算盤裡,建商已經淪為配角。」

都更政策急轉彎文林苑爛帳,讓政府從配角變導演

他分析,過去政府的做法,是在幕後提供容積獎勵,做為建商推動都更的誘因,卻因文林苑惹來一身臭名。所以現在,政府決定介入主導都更,並巧妙避開都更條例的死路,透過老屋重建、簡易都更等非都更途徑,鼓勵小面積基地自力更新,都有架空建商的意味。

長虹建設財務長陳茂慶也坦言,最近崛起的微型都更,因基地小、案量少,對建商來說實在沒有利潤,因此不會考慮參與。

也就是說,未來,想要都更,建商已經不是最好的靠山,靠政府或自力更新,才是新顯學。這也代表,在都更宅的購買原則上,容積已經不是最高指導原則,反而「好地段、爛房子」,即週遭住戶真的有急迫改建需求的產品,才是未來的「都更保證」。

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分析,在新政策上受惠最大的,就是四層樓以下、戶數少、低矮的老舊住宅。此類建物因容積少、沒有都更機會,過去不受建商青睞;但只要是好地段,一旦都更成功,增值空間仍然驚人。

也就是說,未來挑選都更宅,必須反其道而行:建商不愛的,都更更快成功。房產專業部落客紅色子房建議,遵循人數、年份、面積、公有地四大原則。

快速都更守則一:避五○、二○禁忌,更快百分百同意

首先,以目前氣氛與政策看來,同意戶達百分之百,已是都更不可避免的門檻。因此,他建議謹記「五○、二○」禁忌,避免挑中地雷。

都更單元內住戶達五十戶以上:依目前的百分百同意標準看來,以實務經驗判斷,要整合超過五十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店面戶數佔全部戶數的二○%以上:店面越多越難談攏,尤其是靠黃金店面收租的屋主,無論是拆遷補償金、重建分回店面區位的爭執,都很難擺平。

快速都更守則二:三十年指標破功,缺陷房最有成功相

年前北市都更處的預告修正草案中,鋼筋混凝土建築三十年以上的標準已被刪除,改由建築師、專業技師判定,象徵政府認為屋齡已無法反映實際的建物機能。因此,要想搭上政府的新都更列車,衡量該建物是否「真的需要更新」是上策。

事實上,建物如果真的受損嚴重,本來就比較容易凝聚住戶共識。因此,在買房之前,建議可以先和鄰居探探口風,或是實際商請建築師到場判斷,可提高命中率。

快速都更守則三:大面積不吃香,小案件易過關

過去,北市「一坪換一坪」的基本面積需兩千平方公尺以上(約六百零五坪),讓許多人認為大面積建案才有機會。但從此政策上路超過三年,只通過個位數案件來看,大面積都更可能是窒礙難行。

目前,新政策將基本面積門檻拉低至五百平方公尺(約一百五十一坪),和動輒一、兩千平方公尺對照,戶數很可能整整減少一半,象徵整合難度直接減半。幸運的話更可能在十戶以內搞定,門檻大幅降低。

因此,戶數越少、面積越小,越可能快速如願。

快速都更守則四:把公有地拉進來,政府變成都更靠山

公辦都更大案齊發,但其實,民眾想參與其中也並非不可能。據公辦都更規定,只要更新單元面積裡有五百平方公尺以上公有地,且佔更新單元面積一半以上,就將由政府主導更新,這也是國內都更最有效率的管道。因此,若周邊有公有閒置資產如公家宿舍,也是好的都更宅標的。

【延伸閱讀】自辦都更門檻高,但成案速度快——自辦都更vs.合建都更比較

自辦都更:

實施者:地主或建築經理公司審件速度:最快3個月基本面積門檻:500平方公尺房價門檻:不限優點:1.整合容易;2.經簡易都更更新政策,加速行政流程;3.分回坪數高缺點:1.民眾缺乏專業知識;2.資金壓力

合建都更:

實施者:建設公司審件速度:2年半以上基本面積門檻:1.000平方公尺以上才有誘因房價門檻:40萬以上才有誘因優點:1.全程建商包到好;2.不用出資;3.建成後售價高缺點:1.整合不易;2.分回比例易起糾紛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93

SENSE隨筆150303男人不壞 女人不愛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03/sense%e9%9a%a8%e7%ad%86150303%e7%94%b7%e4%ba%ba%e4%b8%8d%e5%a3%9e-%e5%a5%b3%e4%ba%ba%e4%b8%8d%e6%84%9b/

SENSE隨筆150303
男人不壞, 女人不愛?
礎 執筆***

某天在電影臺, 無意中看到經典電影《天若有情》,富家女JoJo戀上了黑社會分子 華Dee的故事, 非常浪漫,但似乎並不現實。到底千金小姐戀上壞男人是否一項違反理性的行為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 先試試從生物演化的角度看雌性動物在大自然中是如何選擇配偶的。
〈親職貢獻理論〉
Def.「親職貢獻」指為了養育後代所付出的努力。
Th. 雌雄兩性之中,付出較多的一方因有所失, 會成為異性心目中附有條件才能取得的生育資源;
付出較少的一方既有所得,則必須和同性競爭,以獲取交配利益。*****

根據這項理論可以推導出「選擇者與競爭者」兩種不同的交配策略和行事風格。
在大自然中,一般而言, 雌性動物製造數量少而體積大的生殖細胞,即卵子; 而雄性動物則製造數量多而體積小的生殖細胞,即精子。***
生理結構上, 絕大部份的雌性都需要消耗大量營養以生育下一代; 而雄性原則上只需提供精子,即可逃之夭夭,尋找下一隻雌性,以使繁殖利益最大化。***
因此,雌性必須作出小心的選擇, 以確保下一代的存活率; 而雄性則要在同性間競爭,爭取與更多雌性交配的機會, 提高自己的繁殖優勢。

所以,雄性針對雌性是 “醜姸不分,多多益善”, 也就無所謂 “擇偶” 了.
雌性則不然, 雌性針對雄性是 “論質不論量”, 嚴加篩選,而不輕易予之.
所以,〈雌性是有擇偶策略〉的.
雌性動物的擇偶方式多種多樣, 總的來說,可歸類為以下四大策略:
A選擇能提供重要資源或服務的雄性
一般情況下, 雌性動物需要相當的資源來養育下一代, 能提供較多資源的雄性自然會被雌性所選中。 資源的種類包括食物、地盤、一切有利於孕育後代的東西。擁有絕對資源優勢的雄性, 可享有壟斷性的「一夫多妻制」, 例如黑猩猩、狼和海象便是。
在這一局勢中,對雌性來說, 較有利的繁殖條件是與許多雌性共同生活在資源豐富的領域中, 而不是和某一特定的雄性居住在一個資源甚少的地方。***
(編按:在中國傳統上層社會文化當中,女人 “善妒” 是罪惡, 妻子們應該同心協力,一起為丈夫養育下一代….. 咁就乖喇.)

B選擇血統、先天條件優越的雄性
在天擇壓力下, 雌性動物發展出 “辨識”優良基因的能力。
最簡單的是拒絕與生病的雄性交配; 較複雜的則是具有能力選出對 寄生蟲或疾病具備抵抗力的雄性。
例如:雌性鳥類大都喜歡色彩艷麗的雄性, 主因是有這類特徵者一般身體更健康, 被認為具有抵抗寄生蟲的遺傳基因。

(編按:這策略還有一個極端激進版本, 稱為「贅累理論」:雄性竟然發展出某種無益甚至有害的特徵,以彰顯其 “綽綽有餘”, 反過來証實自身基本條件的優越程度. 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雄孔雀的超大型尾巴….. 雌孔雀和狐貍都愛死它.)

C拒絕不同種的, 或同種但不喜歡的雄性
所有雌性都能主動拒絕雄性的求愛, 有些昆蟲甚至可以在受精後,排斥某些雄性的精子, 轉而接受其他雄性的來形成受精卵。

對於不同種屬的雄性, 由於交配不能產出下一代,雌性必然會拒絕交配. 而對非由雌性選擇而來的雄性(如強姦者, 或隨機性交配.), 為確保下一代基因優良,雌性同樣會出作拒絕行動。

D以外貌取決雄性
有些雌性天生偏愛新奇的特質, 喜歡不曾見過或聽過的東西。 這種喜好不但會遺傳給下一代的雌性, 同時也可讓該新奇特徵傳給下一代的雄性,最後改變了雄性的身體徵狀。
較極端的例子有班馬鷽, 不論雌雄,對某些彩帶都有所偏愛, 就算是沒遺傳性質的人工添加物也可。 繫紅色彩帶的雄鳥和黑色彩帶的雌鳥最能吸引異性, 但為同性所排斥。

〈筆者的結論〉
現在可從生物演化的角度回答文首的問題。
身為富家女的JoJo家族財產豐厚,不缺養育後代的資源, 挑選一個窮小子對她來說完全無問題。 而身為黑社會猛將的 華Dee, 能在惡劣環境長大成人, 腹部中刀亦死不了(指影片初段, 而非結局.), 頭部重創也能 “劈友”(結尾), 在多個競爭場合中都是勝利者. 再加上是一名帥哥,身體強壯,有勇有謀….. 推論應該具有最優良的基因。

JoJo身上可能潛藏著對新事物好奇的基因, 對 華Dee黑社會的背景和生活狀況充滿憧憬。 JoJo挑選華Dee雖然未必是最理想的選擇, 但至少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她唯一做得不對的地方, 便是到最後只穿上了婚紗,而沒有盡快與 華Dee交配,以繁殖下一代。 畢竟生殖是實踐行為,不應該單訴諸象徵主義.
始終是年代久遠的電影(1990) 吧,多了一層社會規範的無謂顧慮, 如果是現今的製作…..

參考書目: 《顛覆男性擇偶權Sexual Strategies: How Females Choose Their Mates》 (1992) Mary Batte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98

不愛黃金愛地產 法國人熱衷地產投資保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993.html

不愛黃金愛地產 法國人熱衷地產投資保值

一財網 朱艷亮 2015-09-10 22:28:00

在法國經濟驚現“停滯”的當下,法國人會如何投資?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法國投資界的相關人士。與中國大媽愛在經濟波動時首選黃金保值不同,投資黃金在法國,尤其是法國年輕人中並不那麽熱門。倒是鉆石和房地產頗受法國人青睞。但法國投資理財人士也始終強調,投資策略隨國情和各國經濟政策差異而不同。

近來,在大洋彼岸的法國經濟表現差強人意。今年第二季度的零增長率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在法國經濟驚現“停滯”的當下,法國人會如何投資?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法國投資界的相關人士。與中國大媽愛在經濟波動時首選黃金保值不同,投資黃金在法國,尤其是法國年輕人中並不那麽熱門。倒是鉆石和房地產頗受法國人青睞。但法國投資理財人士也始終強調,投資策略隨國情和各國經濟政策差異而不同。
財富管理專家西里爾·雅爾尼亞還給投資者提了幾條建議。他認為,在危機期間要投資於自己懂的領域;明白風險與盈利成正比;善於比較可供選擇的項目;投資要根據自己目標所建立的長期戰略。

投資黃金較為安全
理財專家普遍認為,作為一種多元化、分散性的投資手段,黃金始終是危機時期的避風港。其優勢在於價值保障,交易方便。
法國黃金投資網站在分析黃金礦業股、黃金券、投資基金、黃金期貨等虛擬黃金投資的優劣性後得出這樣的結論:考慮到目前銀行的健康狀況和股市波動,黃金投資以實體為首選。同時,為避免銀行倒閉風險,不建議將購買的黃金存放在銀行保險箱。
理性投資黃金在雅爾尼亞看來還要清楚黃金不具備投資回報性質,想以此投機相當複雜。他認為,黃金是惟一和你的主要住宅具有相同“安全重要性”的投資。在危機時期,將投資總額10% ~ 20%用於購買黃金是比較合理的。購買時務必比較黃金市價及所購買的金幣價格與重量。
涉及到黃金投資的周期,黃金白銀以及貨幣兌換行家丹尼爾·布林強調,“在所有的情況下,黃金都不被認為是一種短期的投資。”投資期限不能低於2~3年,不然便會虧損。
目前專註於股市投資及顧問的尼古拉·巴紮爾認為,合理投資黃金,年收益率將大於10%。他研究法國黃金從2005~2015年市價演變後發現:2005年,黃金公斤報價為10120歐元,目前報價在31530歐元/公斤左右。10年內,黃金已實現311.56%的收益,年均收益率為12.04%,高於每年10%的目標。
他建議如果有意投資黃金,投資者必須仔細計算黃金/白銀價格比。如果該比率為40,即相對於黃金,白銀被高估,此刻應買入黃金;如果該比率為80,黃金被高估,則應該購買白銀。
尼古拉還解釋說,要礦業公司增加黃金產量是不可能的,黃金市場基本處於需求大於供給狀態。所以在任何情況下,投資黃金都不會遇到所謂的“泡沫”。所以,黃金因此可能是資產保護策略中的安全投資,甚至具有較強的升值潛力。

黃金不受法國年輕人寵愛
然而,本報記者在采訪中感覺到,法國較年輕的一代並不熱衷於投資黃金。
巴紮爾本人就不投資黃金。他解釋道, 黃金是內在價值非常難以評估的資產。與投資企業不同,無法研究黃金的營業額、利潤率等。惟一令黃金增值的是自由市場。黃金的價值實際上是由供給和需求的匹配程度所決定的。如果都購買黃金,其價格即上升,如果都打算拋售,市價則會跌落。他提出了一個費解又耐人尋味的問題:“在未來幾年,黃金將仍然是金融危機的避風港,還是成為一種屬於過去和被遺棄貨幣呢?”
另一位年輕的投資顧問朱利安甚至強烈反對投資黃金。他預測投資黃金在5年內必然會衰落。“與其投資於黃金這類原材料,你可以與有創新能力的夥伴創建實體公司。”如尼古拉一樣,他認為對原材料市場無法用分析企業的方式來預測,不能確定什麽時候買、什麽時候賣。投資者為此花費太多精力,卻難以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毫發不傷地脫身。
“你所做的只是估計。而這不是可以減少你風險的方式。”按照朱利安的思路,投資黃金不過使銀行有機會賣出各類越來越巧妙、潮流化的衍生產品,真正賺足錢的將是銀行。“作為投機泡沫,黃金投資將會很快崩潰。”
作為多樣化投資組合,投資鉆石目前似乎顯得比黃金更有保障。已創建了購買和投資鉆石網站平臺的讓—弗朗索瓦·福爾其說,投資鉆石風險小,便於攜帶和傳承。作為與黃金相輔相成的產品,其價格演化相當穩定。除在2008年和2013年有所下降,鉆石價格又很快再度上升,“15年來,鉆石價格每年漲幅在10%~15%。而且應該會持續。”
蘇梅鉆石比利時辦事處負責人聖尼古拉斯·伊維介紹說,鉆石的品質取決於色彩、純度、重量和大小。“個人購買1克拉鉆石,普通品質的價格在6000~7000歐元(不含稅金),而完美的鉆石價格值到2萬歐元。”但是由於完美的鉆石市場上並不多,它更容易被出手。
兩位鉆石行家都認為目前市場上沒有足夠跟上需求量的鉆石。因為近十年沒有發現鉆石礦,鉆石的提取將更加困難。在20年內,鉆石市場的需求將翻一番,而供應量將達到上限。因此,“鉆石的價格在未來10年內不會再降低了。”

房地產是法國人投資首選
除了黃金、鉆石,房地產也是法國人投資的熱寵。法國是全球範圍內鮮有的無房價泡沫的國家。據法國媒體報道,即使在零增長的蕭條經濟背景下,法國的新房交易量仍達到了3年內最高。
正如一位法國地產界的高管所說:“房地產是法國人首選的投資和保值手段,是可以代代相傳的財富。” 在他看來,法國從未遇到過美國式的房地產市場崩潰,法國的房地產政策不投機,始終以滿足供需平衡為原則。
這位匿名接受采訪的法國地產界高官在肯定了投資法國房地產仍然有利可圖的同時,強調要善於選擇房地產產品。在他看來,目前投資經濟適用房開發可穩定獲利。原因在於:法國政府批準的經濟適用房建設項目尚未滿足市場需求,而項目稀缺性導致了土地成本、建築成本的下降以及良好的盈利能力。這三大因素是經濟適用房市場價值的保證。
房產投資記者盧多維克·馬丁的經驗是,即使在經濟不景氣或金融危機時期,智慧地購買房地產以作長租或季節性出租,仍然是最保險的投資。“目前銀行利率極低,盈利有保證。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呢?”他舉例說,投資者不一定要選擇豪華高檔社區的地產,法國一些普通的近效社區,處於舊城改造地段的兩居室就非常有利可圖。這些地段交通便利,價格低廉,房子只要經過裝修,幹凈明亮,便能迅速找到租客,相當受學生和年輕就業人員的青睞,而租金用以覆蓋貸款綽綽有余。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08

各省戶籍城鎮化率比較:浙江、福建本地人最不愛城鎮戶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305.html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城鎮化速度將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城鎮化發展也將轉向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並重。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成為城鎮化的最重要任務。

那麽近年來,我國的戶籍城鎮化率進程是怎麽樣的呢?各地區的戶籍城鎮化又存在哪些差異?《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近年來各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走勢、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比較,力圖呈現出各地城鎮化進程的一些差異特點和發展潛力所在。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緩慢

近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下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6.1%,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9.9%,兩者之間存在著16.2個百分點的差距。

不僅如此,與2010年數據相比,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間,盡管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如火如荼,但真正反映城鎮化質量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的幅度仍小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根據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中國居住城鎮的人口接近6.66億人,城鎮化率達到49.68%,全國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鎮。到2015年,這一數據達到了56.1%,5年間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了6.42個百分點。

在戶籍城鎮化率方面,根據《報告》,2010年這一數據是34.17%,到2015年,這一數據達到了39.9%,5年間提升了5.73個百分點,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幅度低了0.7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不快,一方面是由於跨省、跨地區轉移人口尚未出臺統一的政策安排,外來人口特別是跨省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展緩慢。一些人口流入較多、農民工落戶意願較強的地區還沒有制定具體的戶籍改革方案;一些地方對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方面重視不夠;一些地方制定具體落戶條件時對本地人寬、對外來人口嚴。部分地區雖然降低了落戶和外來人口享有公共服務的門檻,但是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仍然存在“玻璃門”的現象。另一方面,農村相關權益保障機制不健全,農民對進城落戶擔憂仍然存在,落戶的積極性不高。

《報告》指出,新型城鎮化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必須理順人、地、錢之間的關系。目前涉及人的戶籍制度改革進展相對較快,但涉及地和錢的改革進展相對滯後。人口轉移與土地、資金要素保障不匹配,導致地方缺乏動力承擔市民化成本,城鎮化合理用地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戶籍人口城鎮化需要錢,相應的教育、醫療、養老以及保障房等所有的公共產品供給都要投入很多。地方政府在缺錢的情況下,對城市建設更為熱衷,而對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公共產品供給積極性不高。“戶口不是問題,戶口後面的各種公共服務的供給,才是最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無論是四大一線城市還是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都設置了較高的落戶門檻。評論指出,這些門檻將龐大進城人口中的“合格”部分切割走,篩掉了“戶籍城鎮化”的主要對象。戶籍城鎮化的主要實現區間被壓縮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城鄉結合部。

但是,與此相反,就業和多樣化發展機會最多的地區,恰恰是戶籍人口控制最嚴的地區,這些一二線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而放開戶口準入、能最大程度消化“戶籍城鎮化率”任務的地方,卻是機會稀薄、吸引力弱化的地帶,這些地方自身的城鎮戶籍人口還在外流,即便放開落戶,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這也正是戶籍城鎮化提高緩慢的最大原因所在。

各省戶籍人口城鎮率:上海居首、貴州最低

具體到各省份,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存在較大差異。

關於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新計算方法,有關部門還在深入研究。但近期來自貴州省統計局的一篇《對當前貴州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的對比分析》,根據學術界常用方法,暫用戶籍非農業人口代表戶籍城鎮人口,用非農業人口比重代表戶籍城鎮化率,披露了全國各省戶籍人口的比率數據。

根據貴州省統計局發布的這篇文章顯示,2014年,有16個省份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最高的上海達到了90.32%,而最低的貴州只有16.4%,兩者之間相差約76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轄市的戶籍城鎮化率位列前三。其中,上海市唯一一個超過了九成的省份,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於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省份。2014年上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9.60%,比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了0.72個百分點。

北京緊隨上海之後,位列第二,這一比例達到了81.74%,是唯一位於80%到90%區間的省份。在北京之後,是天津和江蘇兩個位列60%到70%區間的省份。

其中,江蘇這一比例達到了60.14%,是直轄市以外唯一一個超過60%的省。值得註意的是2010年2014年這4年間,江蘇提升了9.37個百分點, 一舉超越了遼寧、廣東,位居全國第四。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以54.32%的比例位居全國第五。

在三大直轄市和廣東、江蘇兩個沿海經濟大省後,來自東北的三個省份也位居全十,遼寧、黑龍江和吉林分列第六、七、九位。

“這主要是歷史原因。”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東北的工業化進程較早,建國後我國的一系列大項目都放在東北,所以當時東北的工業化、基礎設施、城鎮化在全國最高。“這些大項目都是大國企,能解決人才、工人的落戶,工業化程度高,帶來城鎮化程度也很高。”

不過這三省4年間提升的幅度都不大,分別只有0.7、0.76和1.42個百分點,落後於全國水平。“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些大項目促進了東北經濟的發展。但在市場經濟時代,這也導致了機制體制等一系列問題。目前東北的城鎮化率雖然高,但年輕人、青壯年外流比較厲害。”丁長發說。

此外,2010年到2014年,有6個省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出現了下降,其中有4個為中部省份,分別是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這四個省份與沿海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三角洲聯系十分緊密,大量的人口流向這兩個三角洲,包括不少城鎮人口和大學畢業生也遷往沿海發達城市。

與之相比,一些省份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大幅提高,比如青海由30.09%提高到47.95%,提升了17.86個百分點,提升幅度位居全國第一。西南的雲南提升了12.58個百分點。江蘇提升了9.37個百分點,提升幅度位居全國第三,沿海省份第一。此外,重慶(7.14)和廣西(6.81)兩個西部省份提升幅度分列四、五位。

浙江福建人最不愛落戶城市?

與三大直轄市和廣東、江蘇等地相比,東南沿海的兩個經濟發達省份浙江和福建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則明顯偏低,兩省的這一數值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中下遊。其中,福建這一數值為34.26%,位居全國第18位;浙江這一數值為32.52,位列全國第21位。

不僅如此,4年間,兩省這一數值提升的幅度也都比較小,福建4年間提升了0.31個百分點,浙江提升了1.58個百分點。兩省提升幅度均小於全國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方面,浙江達到了64.87%、福建61.8%,兩省均位居全國上遊。從各省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對比來看,浙江和福建成為差距最大的兩個省份。其中浙江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落後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2.35個百分點,這一差距位居全國第一;福建兩者差距27.54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也就是說,這兩個省大量的人口已經居住在城市里,但戶籍都還在農村。

值得註意的是,浙江和福建兩省的所有地市人均GDP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是全國區域發展最為均衡的兩個省份。為何這兩個省份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這麽低?是這兩個省份的人都不愛落戶城市嗎?

在丁長發看來,這一現象與兩省的產業、經濟結構有關。廣東和江蘇外企眾多,國企也不少。而山東、東北等地國企占比更大。相比之下,浙江和福建國企占比最少,更多是以草根的民營經濟為主,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技術和資本要求不高,這些企業在解決落戶、社保等方面很少涉及。

另一方面,作為區域發展較為均衡的省份,浙江、福建的鄉鎮經濟發達,不少地方農村口比城鎮戶口更具吸引力。在浙江湖州,2015年啟動戶籍改革之後,從城鎮到農村的戶口遷移,比農民進城落戶要多很多。在溫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希望將戶口遷回原籍。

來自福建泉州的陳先生大學06年畢業後在泉州市區一家金融企業上班,4年前為了生二胎特地將戶口遷回泉州農村。“戶口放在農村,孩子讀書啥的也沒多大影響。放回農村還可以有一些分紅。”陳先生說,他家族的大部分人都在各地做生意,也都在城市里買了房子,孩子在城市里讀書,但大部分人戶口都還在農村。

“人都是理性的。如果遷到城鎮獲得的福利和收益還沒農村戶口多,那自然就沒有吸引力”,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人們是否落戶城市,關鍵在於背後的含金量。每個人都會根據成本與收益比來決定是否落戶城市。浙江、福建等地的一些發達農村戶口之所以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些地方有土地、山林等要素資源值錢,所以一些地方出現了“逆城市化”的現象。

在此前4月國家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認為,隨著農村各種條件改善的程度越來越好,特別是城鄉差距越來越小,會有不少農民不願意落戶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農民在土地產權上有特殊的權利,有農村承包地的承包權,有農村宅基地的權利。“所以很多農民會自己做出判斷,如果覺得他在農村的產權給他帶來的好處比他進城之後政府賦予他的福利和好處更有吸引力的話,他可能會選擇不落戶。”

“但是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離城市或者城鎮比較近的地區,而在偏遠地區的農民,那個地方的宅基地不值錢,承包地掙到的錢是很有限的,即便是完全自己種,種糧食一畝地就一年幾百塊錢的收入,和城市打工一年幾千塊錢的收入相比是差很多的。”徐林說。

表1 各省份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

省份

2010年

2014年

變化幅度(百分點)

上海

88.86

90.32

1.47

北京

78.71

81.74

3.03

天津

61.11

63.34

2.23

江蘇

50.77

60.14

9.37

廣東

52.15

54.32

2.17

遼寧

50.88

51.57

0.7

黑龍江

48.39

49.15

0.76

青海

30.09

47.95

17.86

吉林

45.29

46.71

1.42

山東

40.25

43.96

3.71

新疆

42.66

42.18

-0.48

內蒙古

40.86

41.36

0.49

重慶

33.51

40.65

7.14

寧夏

37.7

40.04

2.34

陜西

34.13

38.56

4.43

海南

38.33

37.65

-0.68

湖北

35.89

34.65

-1.24

福建

33.95

34.26

0.31

山西

32.95

33.86

0.92

河北

31.79

32.76

0.96

浙江

30.94

32.52

1.58

四川

26.15

29.41

3.25

雲南

16.56

29.14

12.58

甘肅

25.85

27.85

1.99

廣西

19.34

26.15

6.81

江西

27.04

25.99

-1.05

安徽

22.71

22.69

-0.02

河南

21.96

22.44

0.48

湖南

22.38

22.21

-0.17

西藏

17.13

17.43

0.3

貴州

16.14

16.4

0.26

全國

34.17

36.63

2.46

表2 2014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對比

單位:%

省份

戶籍人口

城鎮化率

常住人口

城鎮化率

差距

(百分點)

差距位次

全國

36.63

54.77

18.14

北京

81.74

86.35

4.61

28

天津

63.34

82.27

18.93

12

河北

32.76

49.33

16.57

15

山西

33.86

53.79

19.93

9

內蒙古

41.36

59.51

18.15

13

遼寧

51.57

67.05

15.48

17

吉林

46.71

54.81

8.10

26

黑龍江

49.15

58.01

8.86

24

上海

90.32

89.60

-0.72

31

江蘇

60.14

65.21

5.07

27

浙江

32.52

64.87

32.35

1

安徽

22.69

49.15

26.46

4

福建

34.26

61.80

27.54

2

江西

25.99

50.22

24.23

5

山東

43.96

55.01

11.05

23

河南

22.44

45.20

22.76

7

湖北

34.65

55.67

21.02

8

湖南

22.21

49.28

27.07

3

廣東

54.32

68.00

13.68

20

廣西

26.15

46.01

19.86

10

海南

37.65

53.76

16.11

16

重慶

40.65

59.60

18.95

11

四川

29.41

46.30

16.89

14

貴州

16.4

40.01

23.61

6

雲南

29.14

41.73

12.59

22

西藏

17.43

25.75

8.32

25

陜西

38.56

52.57

14.01

18

甘肅

27.85

41.68

13.83

19

青海

47.95

49.78

1.83

30

寧夏

40.04

53.61

13.57

21

新疆

42.18

46.07

3.89

29

 

 

 

 

 

(數據來源:貴州省統計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93

奧巴馬首次訪問越南不愛吃越南米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727.html

“廉價的塑料凳子,便宜但美味的米粉,涼爽的河內啤酒”。美國CNN旅遊節目主持人鮑爾戴恩(Anthony Bourdain)在他的推特帳戶中寫道。“和總統(奧巴馬)吃了一頓烤肉米粉(Bua Cha)總共花了6塊美金,我買的單。” 鮑爾戴恩說。

鮑爾戴恩是美國美食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是美國國內知名作家和前職業廚師,他所主持的CNN旅遊節目《未知之地》(Parts Unknown)前往世界各地探訪當地的美食和文化。鮑爾戴恩同奧巴馬在越南的晚餐和期間的訪談細節將在9月份的節目中播出。

在當天推特帳戶中,鮑爾戴恩還放了一張奧巴馬使用筷子的照片,並說,“奧巴馬總統很會用筷子。”

鮑爾戴恩所說的筷子,就和他所描述的該小吃店的其它設施一樣淳樸簡單,淩亂的擺在桌子右邊的一個紅色的塑料筷子筒里。

從鮑爾戴恩發出的照片看,兩人周一晚間在越南河內當地的一家名叫Bun Cha Huong Lien的小餐館用餐時雖然正逢晚餐高峰時間,但整個餐館的其它顧客似乎表現的非常鎮定,並未受到奧巴馬和鮑爾戴恩兩位美國客人的影響。

有趣的是,在鮑爾戴恩所發的兩人啤酒碰杯的照片里,雖然兩人的啤酒已經喝了大半瓶,但奧巴馬碗里的米粉卻基本沒有動。

美國媒體爆料說,奧巴馬當天所點的米粉是一碗烤豬肉米粉,以魚露為調料做湯,搭配米粉,香料和包菜,是越南北部的標誌食品。

雖然吃的不多,媒體還是拍到奧巴馬在走出餐廳時向該餐廳的主人豎起大拇指的照片。

該餐館的主人後來在接受越南媒體采訪時說,之前有執法人員到他們的餐館進行安全檢查,向他們預定了給“一個美國電影制作團隊”的50道菜。

這家餐館的主人所不知道的是,除了來自美國的電影制作團隊之外,這50人中還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

“因為當時裝菜的盤子太小,肉丸還從奧巴馬總統的盤子掉出來了,但他只是向我笑了一下並把肉丸撿了回去。”餐館的主人告訴越南的一家媒體。

在第二天同越南總統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奧巴馬還表示,除了很期待同越南人民見面之外,他還很期待能品嘗一下越南的特產“冰奶咖啡(ca phe sua da)。”

奧巴馬訪越恐暴露美國總統安保中的秘密細節?

自奧巴馬上周日首次對越南開始為期三天的訪問開始,越南國內媒體就開始對奧巴馬的訪問進行“事無巨細”的24小時跟蹤報道。美國媒體報道說,此次越南國內和當地媒體報道的程度之詳細恐怕都將影響到美國總統的相關安保保密細節。

首先,做為奧巴馬在越南訪問期間所使用的空軍一號,海軍一號和名為“野獸”的三輛地面運輸車輛都在一亮相就遭到越南媒體的大量曝光,多家越南報紙對這些車輛的安全特征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美國媒體表示,從奧巴馬周日晚間抵達越南首都的河內內排國際機場後,越南各大媒體就幾乎停止了有關越南國會和地方人民議會選舉的相關報道,而專門報道奧巴馬訪問越南的一切細節。除了奧巴馬訪問的正式行程之外,越南國內媒體更是對奧巴馬所停留的賓館住址以及他會到哪里就餐,以及這些地方所做的安保準備細節進行了詳細的曝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08

亞裔選民普遍不愛特朗普,但民主黨也沒怎麽利用

距離11月8日的美國大選還有不到兩周時間,媒體密切關註著兩位候選人民調支持率的微小變化。但是,最受關註的選民群體往往是白人、黑人和拉丁裔,似乎忽略了亞裔。實際上,盡管關註度比較低,美國的亞裔選民力量並不小。

亞裔選民增長迅速

亞裔是如今美國國內增長速度最快的群體。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0年間,亞裔的數量增長了40%,目前,亞裔約占美國總人口的5%。另外,亞裔也是登記選民中人數增長最快的群體,約占總選民的3%。

根據估算,在過去的幾個選舉周期中,亞裔選民的人數每四年就增長50萬到60萬人。總數看似不大,但一些州亞裔人口眾多,比如加利福尼亞州,亞裔選民約占12%。

過去,亞裔大都聚居在夏威夷州、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新澤西州和紐約州,但現在,美國南部、中西部、西南部一些州的亞裔移民數量也在飛速增長。

如此大的增幅也讓亞裔選民成為幾大搖擺州里不可忽視的力量。畢竟,在幾大搖擺州里,一兩個百分點的差異就能決定整個州的選舉結果。在亞利桑那州、弗羅里達州、喬治亞洲、內華達州、北卡羅來納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這些搖擺州里,亞裔人口自2010年來增幅非常顯著。比如,亞裔居民現在占弗吉尼亞州總人口8%,在內華達州約11%的人口是亞裔。符合選民登記條件的亞裔也在許多關鍵州持續快速增長,其中不少州里的亞裔人數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青睞希拉里

本月初,全美亞裔調研(NAAS)的初步數據公布。這份采集自今年8月10日到9月29日間的電話調研結果顯示,亞裔選民壓倒性地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

同樣的,“亞裔美國人的選擇”(Asian American Decisions)網站本周也更新了在線民調(9月29日到10月11日)的數據。這段時間里,特朗普被曝出歧視女性的錄音,兩位總統候選人進行了第二輪辯論。民調數據顯示,在所有候選人中,63%的亞裔選民支持希拉里,17%支持特朗普,9%選擇了其他候選人,還有12%猶豫不決。而在希拉里和特朗普之間二選一,支持率則是78%對22%。

值得註意的是,自1992年以來,民主黨持續受到亞裔選民的青睞,支持率不斷走高。從調查結果來看,今年亞裔選民對民主黨的支持率將刷新2012年的記錄。

在上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到,盡管一般來說黨員都會把票投給自己黨內的候選人,但竟有超過1/4的亞裔共和黨黨員表示支持希拉里。反之,民主黨受訪者幾乎全部支持希拉里。在無黨派亞裔選民中,希拉里也有巨大優勢。

而在國會選舉中,也有16%的共和黨亞裔選民準備投票給民主黨,看來,一部分亞裔共和黨人不滿的不僅是特朗普。

總體而言,59%的亞裔表示將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21%投票給共和黨候選人,還有剩下20%尚未決定或者拒絕透露自己的意向,民主黨繼續占優。

亞裔選民很少被動員

除了支持率以外,影響投票的另一關鍵因素是投票率,考慮到目前兩個總統候選人都不怎麽討民眾喜歡,保證支持者的投票率就顯得越發重要。

上述調查中,在被問及“過去幾個月里是否有民主黨或者共和黨的工作人員上門或者通過電話進行大選宣傳”時,結果顯示,選民動員只覆蓋了少部分亞裔,僅有22%的受訪者表示接到過電話或者有人上門,其中47%表示只受到民主黨的動員,14%表示只受到共和黨的動員,還有39%表示兩黨皆有。

那麽,結合投票意向來看,在亞裔群體中,共和黨形勢不佳。

分析指出,對亞裔選民進行動員的成本過高是影響大選動員覆蓋率的主要原因,這和亞裔選民使用的語言十分多樣有關。而且,亞裔選民登記率只有60%,投票率也普遍偏低,政治參與度不高,在此前提下,相比其他族群,兩大黨派針對亞裔選民進行動員活動最少。

(記者 方向明 實習生 賀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