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因為規模太大、牽涉的層面太廣,在政治人物隔空喊話中,早已空轉二年。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較有共識、阻力較小的改革措施中,先進行「微整形」? 撰文‧楊卓翰 不論勞保、軍公教退撫年金,虧損與破產問題都迫在眉睫。然而經過兩年空轉之後,年金改革,應該如何「重新」跨出第一步? 長期研究國內外退休年金問題的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郝充仁表示,二○一三年四月送進立法院的年金改革相關修法草案若能通過,當然能讓台灣年金危機有效緩解,「但也因為涉及層面廣泛,比照國外經驗,年金制度修到好,的確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重點是,不能停滯不前。」哪些容易推動?調整費率、延後退休年齡停滯不前,正是台灣年金改革的當前大敵,一位官員私下表示,「一四年底有九合一大選、一六年初又有總統及立委選舉,我們心裡都有底,年金改革這兩年不太可能大刀闊斧;但讓我最擔心的,是政府及立法委員連『年金制度微整形』都不願處理,未來一年,又是完全空轉。」其實,綜合許多學者專家的看法及官員私下意見,即使阻力再大,但仍有許多「應該立即動刀」、也「可以立即動刀」的改革措施,這些改革,就是總統馬英九未來一年無可迴避、必須要做的事。 先從軍公教的退休制度開始談起。在一三年十一月,考試院前院長關中上呈馬英九,儘管強調年金改革已不得不改採循序漸進的務實路線,但當這份公文輾轉到了立法委員的手中,卻像是被擴大解釋為「所有改革喊停」。事實上,關中在其中已明確點出了阻力相對較小、只要稍加努力就能推動的改革項目。 舉例而言,「延後退休年齡」、「將費率上限從一五%調高至一八%」、「將月撫慰金從目前的半數月退休金調降至三分之一」等,都是目前共識度較高的部分,而依據關中的估算,所有「共識度高」的改革項目加總起來,每年平均可為國庫節省五十六.三億元,與「原定改革計畫」每年節省八十二.六億元的金額相比,是少很多,但不無小補。 差零點幾趴很重要!將替代率往一.三%靠攏除了以上的短期目標之外,郝充仁指出,「替代率破百」的問題也該立即面對,畢竟,這個現象一日不改,在「行業不公」的相對剝奪感之下,勞保年金的改革阻力必然無法消弭。 郝充仁表示,合理的方式是把總所得替代率降低,「定出上限來,九○%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有上限。」如此一來,超過上限的部分,就可以選擇性的刪減,為人詬病的一八%優存就可以取消。 此外,亦有學者表示,「公務員一旦符合領取退休金資格就急著退休,原因之一,是被家人逼的。」原來,已退休的公務員若不幸身故,遺族仍有年金可領,但「年資足夠、但還想繼續打拚」的在職公務員,若意外身故,家屬只能領到「一次金」,相對缺乏保障;所以,要消除公務員太早退休的怪象,修法讓「年資足夠卻仍在職」的公務員家屬能有更多保障,也是可考慮的配套。 在勞保部分,「若要積極改革,應該要有的配套,就是將『政府負最終支付責任』的條文入法。」一位學者表示,政府擔保支付原本就是勞保年金改革的配套項目之一,「但至今沒有入法,其影響,是讓勞工不願接受改革。」至於目前修法草案的部分,學者普遍認為,調降替代率與調整計算基礎,仍是「急迫且必須面對」的改革方向。 「當退休金從一次領變成年金時,大家都沒有想清楚,這個結構是會改變的。」郝充仁說。以勞保來說,原本的設計,讓一般人領的退休金,是將工作年資乘以一個所得替代率,「這個替代率原本是一.三%。」郝充仁說;但沒想到,在經過立法院兩黨不斷加碼後,卻變成一.五五%。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替代率往一.三%靠攏。現在立法院討論的版本,是將所得三萬元以下的部分還是一.五五%,讓超過三萬元的部分變成一.三%,這樣也很好。」郝充仁說。 在年資計算基礎的調整部分,政大勞工所副教授張其恆指出,現行以「最高五年」為計算基礎,不僅明顯寬鬆,也造成職業工會大鑽漏洞的現象(見前文),「像美國是用三十五年的年資去計算,這樣才能減少給付。」張其恆說。現在規畫的勞保改革法案,是將「最高六十個月平均值」延長至「最高一四四個月平均值」,「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他說。 不過,當我們檢視整個年金制度的改革工程,這些項目的確只能算「微整形」,更宏觀的方向是讓民眾進一步「靠自己現在存的錢,供養自己的未來」。 在一般勞工退休金的領域,這代表民眾必須「增加對勞退帳戶的投入金額」;在公務員的部分,則是把目前的退撫制度,加入「個人帳戶」的成分。在考試院所提出的改革法案中,的確已有這樣的修法方向;然而,這項改革也成為反對陣營最猛烈的炮火對象之一。 要靠現在的自己,養活未來的自己「但這是必須走的路,現行勞保及退撫制度是『確定給付制』,基本概念是靠下一代的人來供養這一代的退休族;但在少子化的台灣,不可能一直這樣走下去,政策必須引導民眾『靠現在的自己,養活未來的自己』,讓下一代的負擔減少。」郝充仁表示。 而這樣的改革方向,其實在勞工退休層面已經有所進展,即是藉由「勞退自選投資平台」來提高民眾增加勞退自提的意願。據了解,相關法案已經送入行政院會討論,只要再推一把,就能送進立法院,如果依照官方目前預估,或許二○一六年就能正式上路。 現在送進行政院會,後年正式上路,這個預估時間表聽來合理,但想到過去兩年改革近乎空轉的事實,似乎所有的「改革上路」都是「樂觀預估」。 只是,台灣真的沒有時間再等了,在過去虛耗兩年之間,台灣的潛藏負債又增加了二.五兆元,這些錢,都是未來年輕人要扛起的債務。 這些年金改革 可以立刻動手! 軍公教退撫 「延後退休年齡」、「調高費率上限」等 共識度高的改革不該再拖 明確訂定替代率上限,徹底解決公務員替代率破百的問題 勞退新制 提高民眾參與意願,加速推動「勞退投資自選平台」相關修法 勞保年金 勞保年金替代率 從1.55%向1.3%靠攏 計算基礎拉長至 「最高144個月投保薪資」 | ||||
央行今日在公開市場進行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這是時隔一年後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
據彭博引述一級交易商交易員稱,這次7天期逆回購的中標利率為3.85%。央行上一次進行7天期逆回購操作是在2014年1月21日,中標利率為4.1%。
當前銀行間市場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為5%,較開盤的3.8%有所上揚,昨天這一品種利率收報3.5%。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預計,未來7天期逆回購招標利率有望接替此前的正回購利率,成為貨幣市場的定海神針,降低高企的貨幣利率。
今天,央行還與財政部進行了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招標,向市場投放了500億元人民幣,期限6個月,中標利率為4.68%。中國上一次招標發行6個月國庫現金定存是去年7月15日,中標利率4.32%。
自2014年11月27日來,央行已經連續15次暫停了公開市場任何操作。但昨日,央行正式確認在近期對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展開了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除了2695億元到期續做以外,央行還新增了500億MLF,利率為3.5%。這是央行近兩個月來首度凈投放資金。
海通點評認為,昨日的舉措標誌著央行再度開閘放水。央行態度的轉變值得關註,同時也意味著降準等進一步的放水操作也成為可能。但申萬分析師陳康等人在今日的報告中稱,央行選擇MLF加量續作,反而意味著短期內降準的概率更低。
而針對今天央行的逆回購操作,民生宏觀提到,這可能是為了春節流動性做準備。在“銀行不缺錢,實體經濟缺的是面不是水”的背景下, 央行逆回購釋放的更多是價格調控信號。當前外匯占款幾乎零增長,央行可以通過主動投放流動性,實現貨幣政策利率調控的轉型,3.85%可能是央行認可的7天利率上限。
民生還預計,抵押補充貸款(PSL)重現的概率在上升。
既然短期利率調控工具出現了,預計中長期利率調控工具不久就會出臺。我們認為在實體經濟下行高壓下,作為有效的量價雙向調控工具,PSL能實現穩增長、抵補基礎貨幣缺口、確定中長期政策利率的三重目的。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中國央行一直在盡力維持穩定的貨幣供應,防止太多流動性進入市場。但經濟形勢時刻在變化,所以央行有時候釋放流動性,有時候回收流動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京時間20:17更新:臨近美洲盤開市,歐元再度下挫,跌破1.12關口,最低觸及1.1117,日內跌幅超過了2%,刷新2003年9月以來新低:
本周五歐盤時段,在德國公布了不及預期和前值的制造業PMI數據後,歐元再度暴跌0.6%,下破1.13關口,最低觸及1.1263一線,刷新2003年9月以來新低:
數據編纂機構MARKIT數據顯示德國1月制造業PMI 51.0低於12月前值51.2,創2個月新低,同時也低於彭博經濟學家調查預期51.7。
昨日,歐洲央行公布了規模1.08萬億歐元的QE計劃,導致歐元大跌2.28%。
此外,市場將註意力轉移至希臘大選。1月25日本周日正式選舉以前,希臘總理薩馬拉斯與極左翼的反對黨Syriza領導人Alexis Tsipras進入最後競選沖刺。最新民調顯示,Syriza仍明顯領先,希臘與國際貸款方重新協議不成、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仍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五,市場調查公司Markit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Markit PMI為53.7,不及預期的54,創一年新低,12月終值為53.9。1月數據不佳,主要受新訂單疲軟拖累。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53.7,預期54,前值53.9。
美國1月Markit PMI為53.7,創2014年1月來新低,12月終值為53.9。1月Markit PMI不及預期的54,為連續第5個月不及預期。擴張收縮分水嶺為50。
新業務增速放緩,是美國1月Markit制造業數據不佳的重要原因。1月Markit制造業PMI數據比當前擴張時期的平均水平要略低。
受調查者稱,美國國內經濟狀況持續改善,這促進了新訂單水平,但整體出口依然疲軟。與此同時,一些制造商指出,油氣行業企業支出下滑,對1月新訂單量有所拖累。
據彭博新聞社,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在聲明中表示,1月Markit制造業PMI不及預期,主要受新訂單疲軟拖累,不過好消息是,需求依然強勁,這足以令下月就業數據仍然向好。生產商受益於油價下跌。
數據公布後,美股下行: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波動不大,周五美債收益率大幅走低:
美元指數下行:
黃金小幅上漲後回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一月二十三日,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有一則訊息:「台化公告旗下子公司台塑生醫取得聯亞藥業公司股權,總計交易總額六億元,台塑生醫將持有聯亞藥業二一.九九%的股份。」 這訊息未吸引太多投資人注意,但台塑布局新藥領域的企圖,引發生技圈討論。去年一月,台塑集團旗下台塑生醫才宣布投資八億元與聯亞生技合資成立聯合生物製藥(簡稱聯生藥),首度跨新藥生技領域;投資滿一年,台塑生醫又投資聯亞生技另一新藥公司聯亞藥業(簡稱聯亞藥)。 並且,二月八日,聯生藥將在新竹湖口舉行蛋白質藥廠新廠動土儀式,總計將投資十億至十二億元蓋廠,預料二○一六年第四季完工後,該藥廠將是台灣最大蛋白質藥物生產基地。 「動土新建廠房意味著兩層意義,一、營運計畫的實現,完成對投資者的承諾,另一個是,新藥三期(抗愛滋藥物UB-421)臨床即將進行,」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說。 長庚體系撐腰起步雖慢,靠獨家優勢趕上 短短一年多,台塑集團從生技新手,一躍將成為全台最大蛋白質藥廠的主導者。 國內生技新藥產業,投資大咖當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以及東洋集團前董事長林榮錦。 就策略上來說,尹衍樑鎖定「海歸派」生技大咖,大手筆投資,中裕、浩鼎、泉盛、潤雅都是代表。何壽川就比較謹慎小心,要求「最小投資、最大效益」,太景生技是代表。林榮錦則是白手起家,重用本土人才的代表性人物,永昕生醫是代表。 台塑集團跨入生技新藥領域的腳步比上述大咖慢,卻有獨家的優勢,那就是台塑集團背後包括長庚醫院、長庚醫學院等龐大醫療系統的資源,而前述三大咖卻沒有。 長庚醫療體系正是促成台塑生醫跨入生物製藥的關鍵角色。「(長庚核子醫學科)閻紫宸醫師是第一個介紹,他讓我們雙方搭起這個橋,」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說。 原來王瑞瑜一直想跨入生技新藥產業,鎖定蛋白質藥也是台塑生醫跨入新藥領域的目標,「因為從長庚醫療體系端,我們發現到,蛋白質抗體的藥物,大多是抗癌藥物,多具有標靶性,未來的成長空間很大,」台塑生醫董事長特助許經松說。 蛋白質藥抗體藥(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每公斤三百五十萬到一千七百萬美元不等的價格,幾乎比黃金還要貴,在生技界一直有「點水成金」的說法。 價格高、成長空間大,王瑞瑜一直想投資蛋白質新藥,但團隊顧問總以「時機不成熟」勸阻。 直到二○一二年,長庚團隊在一次機會下發現聯亞生技,王瑞瑜的生技夢才能實現。那時候聯亞生技有個阿茲海默症治療性疫苗要做臨床二期,因二期須做很多核子醫學設計,聯亞要與這方面專家討論,故找到閻紫宸。 等到盟友出線跨新藥領域,布局一條龍 「他看到我們的資料,才發現到台灣竟然有公司可以做出這樣的產品,」王長怡說。透過閻紫宸的引見,聯亞生技與台塑生醫有了最初步的接觸。 其後,長庚醫院醫師、醫學院教授及財務人員形成的顧問團隊十幾人,在二○一三年八月底進入聯亞生技做DD(淨值評估),兩個月後,王瑞瑜拍板了與聯亞的合作案,台塑集團正式跨入到蛋白質新藥領域。 一個新藥的開發,投資的時間、資金難以計算,會讓王瑞瑜埋單,除了獨到技術還不夠,還必須有專注及熱情,而王長怡就是具備這樣的特質。 王長怡在台大化學系畢業後,在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取得生化與免疫學博士學位,二十八歲進入全美最大的史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成為該中心最年輕實驗室主任。一九八五年她在紐約長島創聯合生物醫學公司(UBI),原可以在美國好好發展事業,但當時工業局長尹啟銘一通電話,改變了她。 一九九八年,王長怡受經濟部邀請,回台灣與當時的行政院開發基金(現在為國發基金)合資成立聯亞生技。「那時候她(王長怡)在美國做研發,有技術在那裡,且已是生技界有名傑出人士,」尹啟銘回憶,「當時台灣可說是生技沙漠,沒人才,也沒制度,她願回台灣投資生技產業,不容易。」 如今,聯亞團隊研發出的抗愛滋單株抗體藥物UB-421不僅獲台北生技獎研發創新獎金獎,也將進入臨床三期,前後十七年,不是一般人能等待的。 不同一般創投投資生技公司大多等著IPO(首次公開募股),台塑因旗下長庚醫療體系,除用藥需求龐大,還累積無數醫療數據及研究供新藥開發運用;聯亞生技掌握技術及製程的模式,剛好符合台塑集團想「一條龍」規畫的需求。 未來,蛋白質新藥、例如癌症藥物,從研發、臨床、製藥、生產、通路,台塑具自產自銷能力,在台灣大型醫療集團中,將更具競爭優勢。 【延伸閱讀】王瑞瑜的醫療王國,關鍵一角到位—台塑集團在醫療及生技體系布局 ■ 蓋醫院1976年 長庚醫院優勢:第一手臨床訊息及醫療大數據應用 ■ 設學校1987年 長庚醫學院優勢:前期的學術研究,培養醫療人才 ■ 做醫材2003年 台塑生醫優勢:從生活、美容、保健食品起家,了解消費者需求擴至醫材等領域 ■ 做新藥2014年 聯生藥2015年 聯亞藥優勢:從藥物的研發到最後的生產都由自己主導 整理:張文 |
郁金香熱作為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流傳下很多段子。1636年到1637年間,荷蘭出現瘋狂求購郁金香潮,郁金香價格盛極一時。一位遠航的水手給商人運來大量珍寶,作為犒賞,商人便請水手吃鯡魚,為了彰顯品位,餐桌上就放著一支郁金香,水手並不“識貨”,將郁金香當作洋蔥生吃入腹。這支不菲的郁金香在當時價值3000荷蘭盾,約等於2萬美元,幾乎抵得上水手一船的貨物。
同樣是“不識貨”,發生在今天的版本是:北京某多肉大棚因為多出來一片空地,在棚里養了一群雞,某夜大棚遭了賊,雞群被洗劫一空,棚里種著的總價值上百萬的多肉植物一棵未少,都成了賊眼里的破爛玩意。倘若那賊再多幾分眼光,就會知道諸如海琳娜之類多肉中的“貴貨”,掉下一片葉子也能換來三五只雞。
一大波多肉正在靠近
多肉植物似乎是一夜之間就成了人們的寵兒,它們的圖片頻繁出沒於微博、堆糖等網站和手機端,淘寶的首頁推薦里也常見其身影,在各大花友論壇上,有專門為多肉們開辟的版塊,分享與求分享的帖子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城市的花友QQ群里,也不斷傳遞著本地所有多肉大棚的位置信息。肉迷表示這種小而美的植物“一下子戳中人的萌點”,並且“非常好養”。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多肉愛好者以前並不熱愛養花,但並不妨礙他們被這種精致的萌物所打動,或許是因為無論屋外如何嚴寒和霧霾,但盛滿多肉的陽臺總是自有一篇燦爛的小天地。
多肉的生命力普遍極強,可以通過葉插或者扡插繁殖,目前最為流行的景天類里,更是不乏爆盆神器。控水,光照和大溫差,可以使多肉達到“上色”的效果;多肉的老樁(年頭較多、株型較大的多肉)形態各異,更能作為盆景融入家居之中。不少多年從事花卉生意的商家認為,多肉是這麽多年來最適合家庭種植的花卉品種。
多肉植物
雖然在今天被花卉市場如此看好,但多肉並不是近幾年才有的產物。早在十幾年前,中國的花農就開始種植多肉,然而多肉市場卻一直不溫不火,中間甚至一度到達冰點:有個別種植戶看好多肉,大量種植,卻苦無銷路,再加上植物的養護費用高昂,最後只得將囤積的多肉植物直接掩埋。直到2012年,早期的多肉愛好者二木發現,市場的風向驟然變了,他自制的一套本意為供自己查閱的多肉植物圖鑒在網絡上被瘋狂轉載,尤其是來自韓國的諸多多肉品種被大量引入後,海淘多肉也逐漸興起,市面上一下子流通了兩三千種多肉品種,甚至今天還在繼續呈幾何數字增長。
可以說,網絡是多肉植物走紅背後的最大推手。而韓國多肉市場長達十幾年的積累,則真正讓這種走紅變得順理成章。
誰動了這塊奶酪?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絕大多數品種,都是近些年來從韓國引入的,網絡上流傳著的“韓國主婦的陽臺”,也幾乎都是多肉的天地。多肉植物的品種之多,用個不甚恰當的比喻,甚至可以當做集郵來玩,尤其是當它們的顏色和形態各異,無論你是喜歡密集的群生,還是偏好長長的木質化莖幹,總有一款能夠成為你的菜。
沒有幾個愛好者敢號稱“資深”,因為光是正確地叫出它們每一個的名字就並不容易,前不久北京某著名的電視媒體曾經做過一期介紹多肉植物的節目,微博上很快湧起一片吐槽之聲,大家紛紛表示“不忍直視”,因為節目配圖的文字解說,把八成植物的名字都標註錯了。
品種的不同,造成植物的價格也差異巨大,目前多肉愛好者將這些品種分為了“普貨”與“貴貨”。所謂普貨,一般是國內早就已經種植過的諸如白牡丹、虹之玉、靜夜、黃麗等;而被叫作“貴貨”的,則是尚未被國內大量種植的韓貨和歐貨,某些品種價格的走高或許不乏炒作成分,但多肉種植的產量跟不上中國玩家的購買力才是漲價的根本原因。
貴貨中有一些是韓國的花農通過讓植物授粉雜交所得的新品種,也有一些是植物發生異變而“出錦”或“綴化”。所謂出錦和綴化,實際上都是植物發生的某種病變,但又並不影響植物本身的健康,能把手里的植物養出錦,這概率等同於買彩票。而某些已經出錦的植物,其狀態也未必穩定,比如作為貴貨之一的“彩虹”,其實便是普貨“紫珍珠”的出錦狀態。有多肉愛好者花費三四百元購入一朵直徑約為5-6厘米的彩虹,買回家後半年,彩虹“病狀”竟然悠悠轉好,又恢複成了市場價不足10元的紫珍珠,這位多肉玩家欲哭無淚,真是寧可它一直“久病不愈”。
追求貴貨是人之常情,但也未必各個都是真愛。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價格很大程度上還是由韓國的庫存決定的,據北京翔鵬蘭雅多肉大棚的棚主老馬估計,目前市場上將近七八成的多肉都是從韓國海淘而來,韓國對於多肉品種的開發比中國早了十多年。另外由於植物屬於農產品,並非是短時間內可以大量生產出來的,而韓國依靠家庭農場積累了十幾年的多肉植物,短短幾年就被中國的玩家幾乎買空,從2014年上半年開始,中國商家大量從韓國購入老樁,到今天韓國多肉老樁的價格已經翻了一番。
目前市場通用的邏輯是,中國人買什麽,什麽東西就被哄搶。那麽最近一年來,中國從韓國究竟買走了多少錢的多肉?老馬根據經手的貨流量,以及北京、山東、江浙滬等地的出貨量大致推算,這個數值最低不少於十億元人民幣。僅是他所知道的浙江一家房地產企業,就一下子投入了2000萬元。由於多肉市場的門檻低,個別炒房團直接轉戰陣地,不少都市白領也選擇在網上銷售多肉來創業,大量資金一下子湧入多肉市場,再加上海淘的沖擊,市場的混亂也不可避免。
多肉造型盆景
不僅是植物
大棚棚主老馬親歷了多肉植物在國內走紅的全過程,在經營多肉之前,他已經做了10年的花卉生意,主營紅掌、鳳梨等,這些花卉主要對應的是集團采購,而非個人,隨著國家政策風向的變化,集團采購驟減對市場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他果斷地選擇進入針對個人消費者的多肉市場,並在山東建立養殖基地。對於多肉的價格變化,他提到最簡單的判斷標準是:一旦某個品種價格上漲,就是韓國已經缺貨了;一旦某個品種價格下降,則是中國已經大量培育出來了。
資深多肉玩家二木也與他有著相似的判斷,這個新興的市場還未形成明確的規範,品相參差不齊,價格忽高忽低,部分愛好者對貴貨的盲目追求,都會在國內的多肉產量逐漸跟上消費者購買力的那一天逐漸改善。而對於普貨與貴貨,身為多肉的“真愛粉”,二木並不在意,他多次在自己的博客里提到那些“普普通通的美”,經過時間與環境的錘煉,把普貨養出最美的狀態,使得眾看客無不驚呼“這簡直是放毒”。
而除了通過光照和溫差將植物的狀態養到極致,目前最吸引二木的,就是如何將多肉植物融入到家居之中。原本從事國際貿易的他從2014年5月開始在山東威海建設屬於自己的二木花園,同年7月初開放,身處其中,可以看到多肉植物鳥籠,多肉畫框,和一些或大或小的原生態造景,加上不同種類花盆和花器的搭配,二木花園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花友。二木稱多肉為園藝性最強的植物,他甚至利用一些廢棄的材料:路邊拾到的木椅子,廢棄的鋼琴凳,一段風燭殘年的枯木,加入一些顏色亮麗的普貨,經過一系列改造,就能挑逗起人們的眼球。
多肉植物所帶動的市場並不止步於花卉本身,軟陶多肉,多肉手繪,多肉圖案的蛋糕,多肉主題咖啡館,甚至於追著多肉去旅行。這些衍生物與多肉市場一榮俱榮。有人擔心盛極必反,隨著進入多肉市場的資本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會不會也像當年的郁金香熱一樣如泡沫一般破掉?二木判斷多肉市場在2015年可能迎來一波普貨的降價潮,因為只要經過3、4年,中國的多肉種植水平就將追平韓國。但對於這個市場的未來,他仍舊看好,二木認為中國的多肉市場並未飽和,而和其他行業一樣,追求高品質的商家最終會活下來。翔鵬蘭雅的棚主老馬則把這一行業的未來寄托在新一代的愛好者身上,流行的品種會巡回,產量和品質可以提高,身為需求方的消費者,才是天平上最重的那塊砝碼。
隨著香港金融市場與中國內地互動日益密切,內地的資產管理公司、券商等企業成為推動香港寫字樓出租市場的“金主”。
全球商業房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 Group Inc.)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內地企業在港租用寫字樓面積合計14.8萬平方英尺(約合1.37萬平方米),較前年猛增51%。其中興業證券和壽險公司生命人壽過去兩個季度還在香港的中心商業區租下寫字樓。由於內地企業帶旺出租市場,世邦魏理仕預計,今年香港寫字樓租金的漲幅將達到5%,遠高於去年和前年,去年微漲0.2%,前年下跌1.6%。
彭博報道認為,去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深化了內地企業與香港市場的聯系,預計今年有望開通的“深港通”也將起到這樣的作用。在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同時,內地企業也積極“走出去”,成為全球最貴寫字樓市場的推手,這與一些外資銀行退出盈利不佳的業務形成鮮明對比。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巴克萊計劃退出大宗商品交易,渣打打算退出全球股票業務,該行亞太區可能裁員超過2000人。
該報道提到,香港地產顧問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 Plc)的寫字樓出租業務負責人Ricky Lau認為:
“中國(內地)的金融服務公司急於開拓這里(香港),因為他們將香港視為自身國際化的完美跳板。香港股市活躍,發展健康,這也吸引了中國(內地)的券商。”
Ricky Lau還指出,內地企業願意為租到好地段的寫字樓付出5%的溢價,但他們租用的空間偏小。
房地產及資本管理公司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數據顯示,內地企業大多尋租1萬平方英尺以下的新寫字樓,去年這類租戶租用了28%的香港中心區新增出租寫字樓空間。仲量聯行認為,這是因為中心區寫字樓的空置率仍較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編輯/王吉偉
從那時開始,IOT(萬物互聯)成為老周的口頭禪,同時也化為了具體行動。一個月後,360以4億多美元強勢入股了酷派大神成立了新公司,老周以“帶著AK47”的氣勢去了深圳,重新做手機成為其IOT戰略的開始。
老周自己也說“像我這樣倔強的人總歸要回來的”,IOT連接的不只有酷派,還有光線傳媒,360與光線傳媒也成立的合資公司,主要經營互聯網視頻。其實,360連接的不只有這些,早在2013年就在矽谷成立了投資公司,至少投資了四家科技產業。可能接下來還會在以色列成立投資公司,將來還會連接更多的公司。
其實,但凡是手機相關的軟硬件360都有興趣,但是總要選擇一個或幾個點突破。如果酷派是360硬件的一個點,因為當前的智能硬件仍舊以手機為主,磊科就是360硬件的另一點,用安全路由器突破家庭互聯網安全。同樣,360投資的移動通信終端公司迪信通、生物驗證技術公司EyeVerify等企業都是一個一個的點。甚至,360還與剛剛回歸遊戲市場的第九城市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運營遊戲。未來,360要做的就是把這些點都連接起來,做一個大的IOT。
在老周向廣大傳統企業傳授企業轉型之道的同時,360也在進行一場轉型的革命。所謂“始於安全,成於安全”,360將來要做“萬物互聯”時代的“安全互聯”。當然,若是硬件成了,360則會成為一個“硬件互聯為主,安全策略為輔”的硬件安全互聯霸主,最終仍要歸於安全。
那麽,周鴻祎帶領的360,在2014年做了些什麽?通過以下360大事時間軸,各位讀者或許能窺到360在經營策略上的一些變化。
3月27日,針對Android設備的智能快捷鍵360智鍵正式對外發布。
4月15日,安卓清理大師正式上線。
5月11日,推出“XP遁甲發布會”,繼續為XP用戶提供漏洞補丁服務。
5月19日,成立中國手機反騷擾反欺詐聯盟,利用360全球移動安全技術與全國權威城市媒體的聯動優勢,攜手5億手機向騷擾電話宣戰,同時正式啟動519手機公益行動。
5月15日,奇虎360宣布,就收購MediaV公司控股股權的交易簽署最終協議。雙方在中國PC和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達成戰略合作。
7月8日,360、聯想集團、聯通及TCL聯合投資通訊迪信,其中360投資2000萬美元。迪信通成立於1993年,是一家移動通信終端銷售和服務提供商,采取了直營店和加盟店相結合的連鎖經營模式。
7月16日,承辦的2014SyScan360國際前瞻信息安全會議。
7月31日,第九城市與奇虎360在上海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九城董事長朱駿與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共同宣布,九城與奇虎360簽訂協議,雙方將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九城與奇虎360各擁有該合資公司50%的股份及盈利分享權,同時該合資公司將在中國發行及運營網絡遊戲《Firefall》(火瀑)。
8月22日,奇虎360投資舊金山生物驗證技術公司EyeVerify的A輪融資600萬美元。參與此輪融資的投資者還有有富國銀行(Wells Fargo)、Sprint等。
8月25日,360手機助手“中國好App”的蒲公英創業計劃,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真格天使投資基金徐小平、著名演員鄧超、著名導演俞白眉等四位跨界擔任創業導師。
9月16日,奇虎360與中國銀聯在北京簽署支付安全業務合作協議,將在風險信息共享、風險事件聯動處置、安全產品研發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9月24日,360互聯網安全中心主辦的為期2天的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拉開帷幕。360發布了360免費WiFi手機版、360加固保、360加密郵、360天機以及360兒童衛士等5款產品。
10 月10日,360數字世界大會上,推出面向傳統企業的新產品“360來店通”。“360來店通”是基於O2O2O模式,用戶以通話的方式即可默認關註商家,來店商家則通過信息服務推送將用戶導入線下店鋪,線上線下的自由服務切換,讓商家和用戶之間直接進行溝通和交互。同時推出的產品還是有360實效平臺、360聚效平臺等營銷產品。
11月15日,中信出版社舉辦《2014中信書院前沿論壇》,周鴻祎對話《連線》雜誌前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及中國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探討互聯網給傳統用戶體驗帶來的沖擊這一話題。
12月16日,奇虎360宣布,與酷派結成戰略聯盟,向酷派投資4.0905億美元現金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奇虎360將持有該合資公司45%的股權。該合資公司將把酷派在智能手機設計、制造、供應鏈管理,以及售後服務方面的豐富經驗,與奇虎360強大的移動應用開發和網絡營銷能力相結合。
12月23日,360與光線傳媒宣布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光線傳媒以4800 萬元作為出資,認購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40%。合資公司主要經營以電影為主的互聯網視頻業務,同時可以拓展公司電影盈利模式,增加盈利渠道,有利取得更多收益。
12月27日,相關消息宣布360 公司董事長、知名天使投資人周鴻祎已作為投資人入駐天使匯,成為天使匯平臺認證投資人。主要關註電信及增值、遊戲、IT、移動互聯網及互聯網領域領域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