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企業力挺香港樓市 租用面積一年漲5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06

香港,樓市,出租,滬港通,深港通

隨著香港金融市場與中國內地互動日益密切,內地的資產管理公司、券商等企業成為推動香港寫字樓出租市場的“金主”。 

全球商業房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 Group Inc.)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內地企業在港租用寫字樓面積合計14.8萬平方英尺(約合1.37萬平方米),較前年猛增51%。其中興業證券和壽險公司生命人壽過去兩個季度還在香港的中心商業區租下寫字樓。由於內地企業帶旺出租市場,世邦魏理仕預計,今年香港寫字樓租金的漲幅將達到5%,遠高於去年和前年,去年微漲0.2%,前年下跌1.6%。

彭博報道認為,去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深化了內地企業與香港市場的聯系,預計今年有望開通的“深港通”也將起到這樣的作用。在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同時,內地企業也積極“走出去”,成為全球最貴寫字樓市場的推手,這與一些外資銀行退出盈利不佳的業務形成鮮明對比。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巴克萊計劃退出大宗商品交易,渣打打算退出全球股票業務,該行亞太區可能裁員超過2000人。

該報道提到,香港地產顧問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 Plc)的寫字樓出租業務負責人Ricky Lau認為:

“中國(內地)的金融服務公司急於開拓這里(香港),因為他們將香港視為自身國際化的完美跳板。香港股市活躍,發展健康,這也吸引了中國(內地)的券商。”

Ricky Lau還指出,內地企業願意為租到好地段的寫字樓付出5%的溢價,但他們租用的空間偏小。

房地產及資本管理公司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數據顯示,內地企業大多尋租1萬平方英尺以下的新寫字樓,去年這類租戶租用了28%的香港中心區新增出租寫字樓空間。仲量聯行認為,這是因為中心區寫字樓的空置率仍較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06

估值很低,未來一年有機會轉身的行業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21.html



今天看了一本書,說以PSR(市值/營業額比率)來做估值,找被低估的股票
因營業額較穩定,利潤較波動,一時的虧損/利潤大降,就使市盈率急升/變負值
如果以低市盈率尋找投資目標,這類公司就不會被發現,因為P/E可能達1000倍
但可能只是一次性事件影響....這次我以PSR作估值找出一堆低估值行業

list在此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U7eXxD1h_bXIvo9uV0hBceSE4OL-Bf3sFa_HN1yctLU/edit?usp=sharing

1.內房有最多低PSR的公司,有不少公司PSR仍在創歷史新低,因銷售面積預期增長放緩,加上內地房地產價格仍在下跌,一線城市跌幅較少,但2,3線跌幅仍頗大,國家統計局每月皆公佈70大中城市價格指數,大家可上網查找,暫時很難說房屋需求可回升,因內地房市比香港更複雜,城市房屋需求除了本地居民,還有農村移居城市人口,但移居又受地方政府限制,因此要再詳細研究一下,內房還有受貨幣政策影響...

2.內房不行,內房相關產業鏈建材水泥,家電,建築相關都受影響,因此要投資內房產業鏈,還需看內房走向,

3.汽車銷售,之前有很多不利消息,庫存大增,銷售利潤率低,平行進口(水貨)試行,資金鏈受壓,如沒車廠補貼,將出現虧損,還有限購措施,另外汽車銷售股不少都流動性低,每成日交額十分少,影響估值, 其實如果找2014陣痛行業,汽車銷售一定屬於,2015-16有機會走出陣痛的行業,很有機會是汽車銷售,換車潮將至,是今年轉運的機會,不公香港上市汽車銷售股以寶馬或日本車銷售為主,德系車會較有保障,日系銷售將被中國品牌侵蝕市佔率,這一兩年較為看好的行業仍是汽車銷售

4.有色金屬,有江西銅,中國鋁業,這類需求與房地產有較大關係,但短期都很難有大增長,價格很難有回升可能,還需要研究

5.手機相關,有COOLPAD,TCL,富士康,信利,信利已經開始有市場回炒,COOLPAD在中國應該很難做,因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富士康盈利能力不夠強,TCL如果今年能達銷售目標,潛在升幅將不俗,因目標銷售1億部,比2014年0.73億部增36%...TCL與信利每月都有經營數據,可以留意

另外,我回顧了過往一年股價調整較多的公司,以準備尋找投資目標
但由於軟件數據庫有問題,部份股價錯誤
大家使用數據時請檢查是否正確
有數隻暴跌股是因為被沽空機構狙擊,例如天合化工,神冠,蠟筆小新等
有些是整個行業轉差,,例如澳門博彩,內房,手遊
有些短期開始轉差例如光伏,彩票,石油設備.食品飲品
有些是長期積弱例如百貨,餐飲,
有些積弱但短期轉好,例如家電,乳品,汽車,

本人選擇一些估值過低,基本面未似轉差的公司來說說
1.金邦達寶嘉3315,不知道為什麼被市場狂沽,股價走勢上形成雙底,公司2月12日首次回購股票,基本面看大行最近報告仍然看好未來2年有不俗增長,公司做銀行ic卡,2012年度開始收入高增長期,2014上半年收入仍增52%,行業不太了解,但印象中這家公司不錯的,如下半年保持上半年一樣的高增長,能發盈喜

2.慧聰網2280,呢隻睇過新聞,雪球,公司轉型,但業績未見轉差已經被人由14年3月24日最高$23.7沽左近一年沽到落而家$5.21,可以重新留意這家公司,如轉型成功,數倍升幅股,14首9個月淨利潤1.6億RMB,現時市值34.8億HKD,估值已見合理,當時覺得這家公司泡沫到爆,與當時手遊股一樣癲狂,這家公司業務比手遊穩定,電子商務仍具發展潛力,唯需時間再計算估值及未來增長

3.TCL通訊,這家已發盈喜,3月頭公佈業績的手機股,未必多人留意,雖然佢全球智能手機市佔在10名之內,但香港,甚至臺灣及中國都很少人提及/有用其手機,它在在墨西哥、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加勒比海、安哥拉等國家和地區銷售排名第一,拉美市場整體晉升為第二名,在北美市場實現排名第五。  http://www.tcl.com/News/detail.html?nid=1003 ,集團2015年銷售目標1億部手機,同比增36%,預計智能手機增60%,非智能降20%,2014預測p/e:7倍幾,2015有增長30%盈利,股價上返$10.5應無難度....(歷史高位10.8)

其他公司,有數隻半新股跌了不少,例如被人質疑多次的老恆和(2226),藥品設備相關受奧星(6118),科通芯城(0400),已公佈盈喜的中國白銀集團(0815),幾間汽車銷售企業如新豐泰,寶信,永達,正通汽車...都是可以留意的公司,另外之前寫廿大跌幅行業(http://edwardten.blogspot.com/2015/01/201420.html)有些行業的公司已經在1-2月炒起,例如乳品,殯儀,彩票今周都有開始異動,相信不同行業開始在不同時間重新受市場註視,今年繼續以博大跌股反彈為選股方式,從中找便宜的寶藏...

我亦增加2月模擬組合,加入以上3家跌幅較多的公司作觀察
其他公司待研究再加入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RioZBNUQvYunIut0qs7fGrEktI_gAVKGpty5XHFcwpE/edit?usp=shari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71

回顧一年所寫文章 - 感覺股市刺激你就輸了!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我的文章如何,還得留待讀者自行判斷,以下是馬年文章回顧。最後提提你 "不要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你認為股市是刺激的地方,那你就已經輸了。如果你能悶悶地投資,不受旁人所影響,相信你會有能力成為另一個股市Guru。下篇文章我會分享2015年股市之選。

日期
股票
文章重點
結果
準確性
20144
萬洲國際 (288):
你會認購萬洲國際嗎?
看似業務獨特,但其實很多構機投資者(特別是外資),都不喜愛國的食品行業,萬一又出現食品問題,隨時”渣都無”,回報和風險根本不成正比。IPO短炒?要減價兼且連Long Fund 都不願坐貨,你還未找到答案嗎?
最後IPO因機構投資方面反應差而消取了。雖然後來同年8月再減價上市,股價並一度高於上市價一成,但燦爛畢竟短暫,現價比當時上市價下跌三成。
*****
20144
中信泰富(267):
中信泰富大變身,抵不抵買?
除賭博及政治因素外,我不覺吸引之處。
什麼原因支持這單Deal?
(1) 有券商可以買入作為A Good China Proxy。那我為何不買A-50? 至少可以減低個別公司的風險。
(2) 有財演作為金融改革的Landmark Deal,必定對香港和股民有利中央才會批准,因為以後會有類似的注入以這單Deal作參考。我肯定這單deal的參考價,但參考它如何「益小股東」還是「搵你笨」,我沒有答案。
(3) 又有財演,母公司以「溢價」13.48(在注資供佈前中信泰富約在12.6)交易,肯定對中信泰富有信心啦!我相信這番話的有兩類人,一是學術水平有限或二是背後另有目的。沒有考慮注入資Value、沒有考慮作價的Valuation、又沒有考慮Dilution Effect,簡簡單單就以一個交易價錢就能得出一個「買」字的建議,勁!
一度被炒上$16元以上,但一年大部分時間在13.48交易價附近,現價稍稍低於此價。你能把握那一刻機會併在此賣出嗎?
****
20144
通達(698): 通達=小米?
看公司首重管理層的質素,他們對公司和小股東的”Attitude”是了解其質素的其中一方法,且看他們之前的corporate events和參考David Webb的文章,你便明白我為何不會投資通達。
還記掛著小米?相信要等至小米將上市前的炒作吧,基本因素還得放在一旁呢!
****
20144
翠華(1314): 翠華真的吸引?
市場的超高預期及高市盈率,真的吸引嗎?由上市至今,大家一致預期翠華可以靠開新店、成本控制等就能做到每年三至六成的增長,我實在感到高得有點害怕!
股價由$5.5元以上以「無不間段」的資態下跌現水平$2.5。你可以用名家財演常用的rationale,由高位至今下跌超過5成,反彈2-3成不難呀!還用這方法思考的,我相信你在股市裏還未付足學費。
*****
20145
賭股:股息看濠賭股
認為行業趨勢還是向上、公司利潤會繼續增長、派息有保證兼高息,我相信大部份濠賭股可以符合這幾個要求。
我看錯了,雖然以最保守的方法 - 歷史股息看賭股,但還因錯看了行業方向是敗走。
看錯
20145
佳景集團(703): 佳景有佳景嗎?
在不少券商推介佳景的報告或坊間的報道中,以上各「走出去」的新項目會被視為「增長引擎」。樂觀的(或已持貨的)讀者會覺得「走出去」面對大眾市場,才可以「做大做強」。但必須要注意的是,佳景2014年正在參與一個完全不同的遊戲, 最終成績卻是未知之數!

與翠華和賭股相似,由$4元多下跌至$2元以下。
*****
20145
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讀財經報告和文章? 以佳景(703)作例子

文章多存在著大量的information biased,這是讀的盲點,尤其是財經評論文章和broker報告。很多時一般人會被套入作者/分析員的框框,按著他們的意思去思考。

你能以自己的經驗及common sense去考量各點的錯與對嗎?不能?輸家耶!從來沒有質疑過任何文章的點子,那你更可能是一個低層次的大輸家!
看文章時能記著information biased,你的層次將變得更高
n/a
20145
賭徒和先知對「科技股」的共識
Baupost GroupMicron的投資佔全個基金的三分之一(11億美金)Greenlight Capital 也有近15%(10億美金)押注Micron.

Micron股價由當時至今升了4成了。
*****
20146
維達(3331):
維達的資注入不遠矣
注入何時會發生呢?我認為不遠矣!且看以下幾件事:
- SCA
的業績會
- 任命匯豐為顧問
- 給維達的低息股東貸款
另外看看股權結構和CCASS資料你會知一二。
結果7月就公佈注入Tempo, Tena等優質資了。
*****
20146
DYNAM JAPAN(06889)日本真的會在今年開賭嗎?

DYNAM JAPAN(06889)董事長在530日在股東周年大會透露,日本發出賭牌正處於最後階段,相信會在6月底或8月期間發出10個賭牌。此消息一出,立即托高DYNAM JAPAN股價近2成,530日收報24.3元。要討論法案,首先要了解日本現時的政治生態。你有了解嗎?
賭牌?還未有確實時間表,而Dynam的股價已跌了超過4成了。
*****
20146
中國動向(3818): 中國動向之「底價」
阿里上市是會擺向過份興奮還是過份恐?中資機構投資者可以冒險不持有阿里嗎?因此,推算中國動向在阿里上市之時的底價會是$1.54
阿里上市之時曾高見$1.8元,比文章見報時升3成。可惜,熱情過後只輾轉回落至$1.3
***
20146
主席何價?!

看管理層的質素,除之前提及的”Attitude”外,我們可以比較他們與其他公司的工資水平。

n/a
20147
利標(494):
利標短期股價難免受壓
筆者相信利標(787)上市初期,股價定會受壓。為什麼呢?本次利標上市,用的是實物分派方法。其實實物分派,可謂最低效率的資本分配方式。試想一下,分派宣布前持有利豐的機構投資者,會是因為利豐的什麼業務而持有呢?九成都是因為其來核心採購及物流業務吧?有哪個基金經理會因為一項只佔全公司小部分(16%)、表現既飄忽、之前又要大幅減的品牌業務而買利豐呢?
一如預期,股價由首天的$2以上,一直下跌至現價$1.4
*****
20147
香港電訊業的加價潮and
結構變勢加價利香港電訊業 and
香港電訊股怎能看歷史數字!
整個香港電訊業的competition landscape 已改變,大家下次續約時可能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各電訊商會大幅提價。
另外,因為蘋果用家很渴望使用如android的大screen, Smartone必定最受惠此換機潮!
相信不用我多,香港電訊、PCCW、數碼通及和電都相繼創新高了!
*****
20148
白雲山 (874): 偉哥的誘惑
我可以肯定的是白云山中期業績後,當金戈推出市場的消息一出,再加上之後的AH股股價收窄的概念(現時H股有25%折讓),白雲山好快就被炒成「火雲山」,以投機的角度考慮,白雲山還是頗一博的。
曾被炒高至$29元,輾轉回落至$25-26
**
20148
燃氣加價還是機多於危
轉嫁所需要的時間,我認為如上年的加價一樣,最多延遲一至兩個月,以傾談供氣的細節安排。一至兩個月的延遲會對margin構成多大的影響?我很難想像影響會很大。
不幸地油價由8月的港位$100元開始大幅下鋤,燃氣股亦因此而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力。
錯看了油價之影響
20149
何以了解管理層質素
比較管理層的話與事情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留意管理層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公司是否得信賴。
n/a
n/a
201410
政治市的考量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面對著重大不確定性,我和大部份人實在連一點基本的分析都做不到,因為我全無能力去估計此政治事件及後的演變。簡單來連會出現的scenarios都想不到,如何做scenario analysis和估算各事件的機率? 又如分析造船業,有關行業趨勢、供求、船價,甚至乎哪些才是決定性因素我都不清楚,我寧放棄。
有人我看錯,問題是你對風險如何取捨。我寧選風險度低可見度高的香港電訊股,其他?在危牆之下當然放棄,因為我們投資是長途賽而不是短跑!
***
20151
炒股的同時請記著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s
因為經濟差而減息所引發的資金流入,究竟何時會完結?在此,筆者希望大家從First Level Thinker 轉變為Second Level Thinker,不要只想著如何「炒」,要想想這個Rally會有何變化。套用經濟學的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 (中文應該叫邊際收益遞減),指在投入生要素後,每單位生要素所能提供的量增加發生遞減的現象。現在的「生要素」正正是「減息」和「降準」。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兩次,究竟這威力會在何時減退?沒有方程式,沒有人能預測,只有事後孔明,但筆者的經驗是,第三次得小心,第四次應全身而退站在一旁,若你發現大家對這所謂的「好消息」不再有反應又或者「無乜反應」時,希望你不會還問我:是否要趁低買多些呢?!
第三次已出現了,你還記掛著證券、保險等高位嗎?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00

歐洲QE啟動在即 歐元創十一年低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54

在今日(3月5日)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行長德拉吉新聞發布會之前,歐元反映強烈,盤中跌至十一年以來最低水平。歐央行QE將從3月啟動,市場預期歐央行今晚將給出QE更多細節。

歐元對美元於昨日美東時間下午五點跌至1.1062,為2003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這是歐元連續第五個交易日下跌。美元指數突破96關口,刷新2003年9月以來新高。交易員們在等待歐央行今晚給出QE項目的更多細節。

花旗私人銀行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 Steven Wieting對彭博新聞社表示:“這使得我們認為歐元將持續弱勢。美元強勢是一種共識。”

歐元

歐央行的行動刺激著歐洲斯托克600股指在今年前兩個月反彈了將近15%。該股指自上周刷新七年新高之後昨晚上漲了0.8%,銀行類板塊漲幅為1.2%。渣打銀行股價漲5.1%。荷蘭ING集團股價漲1.2%。ITV股價漲了5.7%。

Hargreaves Lansdown Plc股票分析師Keith Bowman稱:“歐洲經濟數據傳達出複雜的信號,但市場對歐洲的焦點則仍集中在歐央行的QE項目上。我對歐洲股市依然樂觀,QE對股市給予了明顯的支撐。”

正如華爾街見聞所提及,當前,歐元區和美國的貨幣政策顯示出愈加明顯的分歧。美聯儲在經濟顯現複蘇跡象之際試圖令貨幣政策正常化。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今年實行2006年以來的首次加息。

而歐元區則相反。歐洲央行迫於低通脹和經濟滯脹壓力而不斷擴大貨幣刺激措施。1月22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將從2015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市場預計其購債總規模有望達到1.14萬億歐元。

資產規模達1220億美元的美國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固定收益研究部負責人Jennifer Vail對彭博新聞社表示:“在經濟複蘇曲線上,美國可能領先於歐元區。市場對歐央行QE持樂觀態度,並認為其將拉動歐元區經濟增長。今晚,你就能看到更多的數據了。”

今晚,歐洲央行還將首次給出其對2017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38

開年刷卡少 1月美國消費信貸增速創一年多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44

由於信用卡消費明顯減少,今年1月,美國個人消費者信貸增長下滑4.18%,增速創逾一年新低。其中信用卡貸款是過去三個月來第二個月增長下降。

1月數據顯示,盡管國內就業增長勢頭強勁,美國消費者今年年初對待開支仍態度謹慎。《華爾街日報》報道評價數據稱,經過去年第四季度的大采購,美國消費者開年在控制支出,他們已展示每次大購物結束後就開始註重還債的趨勢。

個人消費支出貢獻美國約七成的GDP,這類支出增長下滑也反映在GDP增長預期上。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遜於預期的美國貿易逆差數據公布後,高盛將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的增速預期由2.6%下調至2.4%。而《華爾街日報》上述報道提到,經濟學家對一季度GDP的整體預期還只有約2%,甚至低於2%。上周公布的美國第四季度GDP修正值為年化環比增長2.2%,上兩個季度為4.6%和5.0%。

昨晚和貿易數據同時公布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搶眼,新增非農就業者29.5萬人,但平均時薪增長不及預期。彭博報道預計,如果看到薪資增長加快,美國家庭可能會更願意利用低利率貸款。

美聯儲昨日公布

1月美國個人消費者新增未償信貸額為116億美元,遠低於彭博新聞社調查的預期中位值148億美元,去年12月新增消費信貸額由148億美元上修至179億美元。

其中屬於循環性貸款的信用卡貸款1月減少11.6億美元,降幅1.57%,去年12月增加62億美元,增幅8.41%,去年11月減少5.37億美元。

車貸和學生貸款這類非循環性貸款1月增加127億美元,去年12月增加117億美元。

下圖紅色柱形代表非循環性貸款月度增長變化,藍色柱形代表循環性貸款增長變化。

20150306consumer credit jan

下圖可見1月循環性貸款負增長,較去年12月明顯下滑。

20150306consumer credit jan revolving

雖然信用卡貸款等循環性貸款劇減,但下圖可見1月新增非循環性貸款較上月略有增多。

20150306consumer credit jan non revolving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05

從1到0.1,韭菜一年10倍之路 暮日愁客

http://xueqiu.com/1835203696/37633844
從14年1月懵懂入市到現在一年多時間,回頭去看,這一年形勢是很好的,在這種好的形勢下,作為一枚韭菜,我也取得了10倍的收益,只不過,是負的。攜85萬元入市,至今虧損剩下不到8萬5,創造了一個神話,額,更像是一個笑話。可是別人笑的出來我卻笑不出來,有的只是心痛和對無知者無畏的悲哀。寫此文,只對自己做個總結,不想博得任何同情,但可以坦然接受嘲笑。
很早就對股市充滿興趣,可是一直無緣進入,可能限於年齡,抑或機遇,沒有經歷大牛大熊,6000點和1000點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那麼,當去年1月有個認識的人神秘的說出威華股份有所謂的內幕的時候,在看到他的賬戶4元多買進的002240現在變成17元的時候,在他由300萬配資成1000萬進而目前市值4000萬的時候,我目瞪口呆,心癢難搔。於是東拼西湊,攜資入市。一開始的交易,當然是威華股份。稀土,對於我來說是什麼不重要,雖然我知道,如何估值,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這是有「莊」的。

我當然不認為自己是個蠢貨,所以內幕的話並非全信,所以一開始僅僅是試探性買入,小賺賣出(新手好像都是管不住手的吧,到現在這個毛病也該不過來),他當時給我的目標價位是24元,而經過計算,17元到24元,一萬手就可以賺7萬元,這吸引力還真是大啊,我不想賭那麼多,少來點吧,於是大約買了6000手。
而買入後似乎也是一帆風順,幾天時間,就從17元附近飆到21元多。

這時候,我到更有些相信了,這是有「莊」的,這錢來的容易啊,看了一下自己的盈利,暗暗竊喜,2萬多元,將近半年的工資啊!但是這麼好的機會,才買了這麼點,是不是太可惜了呢,於是繼續找錢加倉。

加完之後,馬上又見成效,兩天時間,股價大漲。

而這時,百度一下之後發現,「百元稀土」的言論鋪天蓋地。而那位告訴我24元目標的哥們此時也不再堅持24的目標價,打電話來說,23號24號拉高,25號大跌,26號27又大漲,這是洗盤啊,30塊以下放心拿著!鑑於17-24的目標已經實現,我信心倍增,又再次籌款衝進。


當然,這個過程中當然少不了低拋高吸,所以,我發現自己資金進入越多時,盈利點數越來越少。[好失望]但是,比起30元以上的價位來說,這點就算是自己的膽小付出的代價吧,我那時多麼痛恨自己謹小慎微,錯過這麼一大波,不過貌似現在「改正」也為時未晚「。
可是過完春節,形勢忽然變化,竟然從24元跌回20元區,這讓我有點手忙腳亂,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高吸低拋,我的成本價早已在21元多,此時已經突破了成本價,可是我竟然暗暗高興,因為我又籌到一筆錢,現在20可以再次買進,漲到30,不是賺的更多了麼。


而此時,也達到了持倉峰值,85萬元。大約3萬多手。
後面的情形卻是越來越不樂觀,因為論壇上或什麼上都出現了帖子,重組內幕似乎要加大查處?而此時,股價被打回買入時候的原形,17元附近。

跌到18時候看自己持倉,虧損達到10萬元,這時候,心裡不免慌了,之前所謂國家意志,重組必成的觀念變成了——莫非重組失敗?於是,決定減倉,都虧了,怎麼交代啊?於是,持倉成本變成了 28元。

而這股市自己也越來越覺得,好像在一直和自己做對,因為18賣了,漲到20,20賣了,又漲到23,這可真醉了,莫非是洗盤?可是再想把18塊賣出的22買回來,終究不甘心,這次下定決心,不追高!
可是你說怪不,越不追高,他越高,幾天的時間,就從17一路幹到29元,每天看著上漲,自己17割的肉啊,那個疼啊,這是消息突然越來越鋪天蓋地,據說要停牌了!翻了一翻停牌的股票,發現,停牌後都一字板漲到天上去,我靠,這不追可真不行了。於是,

可是你說奇怪不,剛買完,第二天就來個跌停,並且幾天後形勢有似乎變得不明朗了。於是我覺得。。。風險啊,賣吧,而此時,幾個月以來我也,被折磨的心力憔悴,割了吧,我再也不碰你了。於是,在5月7日附近,全部清倉,4個多月,浮虧15萬。

這支股,這次經歷,這輩子我都會死死記得,而所謂的」內幕「,我去你媽的吧。
之後我吸取了教訓,不能死守啊 ,不能對股票有感情啊,不能那麼相信網上能搜到的信息啊[哭泣]。所以,虧的得賺回來,研究技術吧。
於是以後的交易就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甚至這樣的:

但無論怎麼樣的,都是大虧小賺。
然後,8月份,開通了融資融券,虧損加大,並不是某一隻虧的很多,是一點點割出來的。

而後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生意寶。因為經過追來追去的總結後,發現股票要提前佈局,才能盈利,風來的時候再追,就晚啦,貌似沒錯,於是,經過仔細研究,發現生意寶很有潛力,還有什麼什麼牌照會發給他,還有雙11可能會利好他,於是:


可是?雙11來了,他卻這樣了

於是我只能那樣了。。。

可他後來偏偏又這樣了。。。

但我吸取了002240的教訓,讓我追?門都沒有,可他媽的她卻越來越任性了:

於是我再次看自己成本價的時候,哭了。
總之,生意寶虧了之後,12月份,來了雪球,天天看大V,一進來的時候,@小小辛巴 最火,於是吸取辛巴思路,搞大盤股,藍籌股,這時候,已經都大漲一波了,心想,等等回調吧,可是越等他越漲,咋辦呢,買相對安全的吧,貌似$京東方A(SZ000725)$   和$南山鋁業(SH600219)$   漲的少,還安全一點?干進!


可又跟我做對。。。咋辦,先跑吧。。。

但是,不管怎麼說,值得高興的是,虧的越來越少,(因為本金越來越少啦)。
就這樣,稀里糊塗的,錢沒了,怎麼虧的?只記得這麼點。老油條們就當看個血淋淋的笑話吧,新手們吸取點教訓,教訓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雪球上給我非常大啟發的各位,先行謝過,無論你們發表的東西有或沒有幫助,人品是一流的。
@小小辛巴 @唐史主任司馬遷 @梁宏 @瑞鶴仙_5876 @耐力投資 @不明真相的群眾

補充:
1、不要以工資定義一個人的身價或籌措資金的能力,因為我現在已經辭職;
2、有人懷疑,如何會虧的這麼多,因為我貼出來的只是一部分,只是比較深刻和經典的案例。
3、所謂85萬對於月薪3000的疼或不疼,問你自己;真或不真,我覺得我尚無必要造假,若是盈利從8萬5到85萬,倒可懷疑。
4、為何坦然。因為我經歷過比這更慘痛之事兒。
5、為何寫。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6、炒股心態比技術重要,比大V重要,比虧盈重要,我能碼文示眾,非我多高尚,在於心態已變,雖未大徹大悟,卻也或有靈犀一點。
7、一手與一股還是分得清的,文中說錯之處乃是筆誤,也無需更改,不要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8、所謂新手先用一點資金進來探路的想法也是不切實際的,為什麼?因為一旦賺了,你會越來越自信,進而加大籌碼。如果虧了,你能吸取到多少教訓?3萬塊錢會對你有多大深刻的影響?
更深的痛,才會有更深的悟。
以下碼一段雪球之路,一者做一整理,二來或對新手有些許提示。

我不想捧任何人為神,也不想貶誰為神XX(省略處參見釋老毛某文),只想擺一個事實,大家來做總結。
如同初入市時被薦股002240一樣,對於被封「神」的V們,我並非死心塌地的相信的,所以我開始並未「上當」,可人都有比較之心,比如,辛巴當初不是說了江西銅業,中國西電等等,後來不都是大漲了麼,我相信很多人對於大V們提到的股都有這樣一種心路歷程:懷疑-關注-上漲-追進-回調-割肉-反彈-追進-微利-拋出-大漲-大追-大調-大割。諸如:唐主任的寶貝:$均勝電子(SH600699)$  最早提出均勝電子之時,我仔細研究過,確實很有道理,可是當時還是下降趨勢,唐主任也說有可能會到18以下,越跌越買,但自己終究不夠堅定,總是對於下跌的股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所以下跌中不敢買(其實12月30日掛單19沒成交),不都說要有了趨勢才進場麼,那我就耐心等等吧,於是1月23,進場了。

而後幾天三連陽,哇,這可不得了,再不買不就要飛了麼,儘管唐主任在那裡苦口婆心的喊別追高,我還是就當他在那裡婆婆媽媽,於是:

可是那種似曾相識的局面又來了:

而且破了前低,這沒辦法,短線止損吧,大不了起來了再進去,於是

而此時去追誰了呢

5天後的結果,不需要說了吧,一個飛了,一個跪了,所以唐主任那篇伏地魔與剪刀手的文章,打印出來再讀100遍吧。
再如:$唐山港(SH601000)$  
這也是唐主任概念股裡我十分關注的,所以當盤整後一根陽線要突破時,我進場了:

可是買完就跌的魔咒真是套腦袋上不下來了,只好:

但是後來唐山港咋樣我就不貼了,地球人都知道。
所以會有一種「魔咒」,似乎你對大V說的股猶疑的時候,他就會漲,等你完全相信了,進場的時候,又會跌,等你割了,他又反彈了,等你再相信的時候,又漲的不敢追了。

所以,不是股沒買對,是進場時機不對,是心態已成驚弓之鳥,還怎麼炒股?
再看大V們看好的股的時候,即使我也看好,也要選擇好進場時機,想清自己能夠承受的虧損。
你看我的組合,不錯吧,但那是完全放開心態,拿住的,下棋有所謂當局者迷,無論你是看分時線,還是日線,你都進了一個局中,如果不跳出來,你就會被那擺動K線所左右,那就不是炒股,是股炒你。
再:近日已不再繼續虧損。

有很多朋友給我私信和留言給予鼓勵,不勝惶恐,在此一併感謝,實出肺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69

聊聊我近一年遇到的定增 唐史主任司馬遷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7862645
沒有重倉的都記不住,記得住的都是被虐過的、持倉大的定增。
今天閒著,碼出來拋個磚頭先。

今年最虐心的定增是唐山港,這個票是和很多守四元的八元黨一起做的。
過程是這樣的:因為要挖36-40號碼頭,缺錢。所以定增。
定增案做的過程中,股價蹭蹭蹭上來。按照20個交易日計價,就變貴了。然後呢,又遇到個鳥事,變價後沒有變材料,被發審打了回來,換董秘多少有這因素。
這期間,股價下挫到定增價以下,那叫一個虐心,盤整了兩三個月。之後港口整體走好,股價又上去了。同時唐山港發了短融,挖碼頭的錢也夠了,這定增材料也就沒有遞上去。記得還有個哥們在互動上問:材料整理好沒有?要不要我去幫忙打字打印?回答是:快了快了!但這一塊了就拖到2015年。為什麼呢?因為碼頭挖完了。
最近因為要出年報了,定增案的一年期限還沒有過,這事要拿出來聊一聊的。什麼個攤薄啊,變價啊,都要聊一聊。走程序嘛。
但真的會增發嗎?我個人認為概率不大,因為碼頭挖完了。如果要增發,除非是奉旨增發利益輸送,像這種絕對控股的企業,大股東一舉手,表決就已經結束了。
很多後入的希望能以10-11元的價格增發,呵呵,一級市場的資本哪有那麼傻。
唐山港的管理層對一字真訣「拖」是用得入木三分。參股唐山商業銀行,搞了那麼久,也不是一直拖著,拖到最後說要搞京津冀銀行,立刻就公告說不參加唐商行了。這次增發被拖出期限是大概率事件,除非奉旨增發或者冤大頭人傻錢多真競價。

這個例子說明了:增發是為圈錢搞項目的,如果從其它渠道解決了資金需求,那麼增發就會變成雞肋。
同時還說明:運營健康(連年高增長)的企業,如果定增是為了確定性項目(不是模棱兩可的補充現金流什麼的),那麼定增價以下是穩賺的機會(唐山港4.4以下)

第二個虐心的案例是$均勝電子(SH600699)$  
這事和@老布 交流過很多次[赞成]。他蹲在均勝上比我時間還長。
如果說均勝企管層面上相對其它同類企業最大的亮點,那就是他的併購團隊。這次定增是為了繼續併購,完成以駕駛人為中心的整一套智能產品體系。但是遭遇了黑天鵝,景順系的一個新任產品經理在均勝要搞定增期間嚓嚓嚓拋盤。因為那會兒大盤股走得好,這位大韭菜決定斬倉去追大盤股(丫追的都不咋地,還不如守均勝)。當股價跌破發行價時,我決定越跌越買。甚至做好了跌到18元以下的準備。其實這種行為除了為獲利以外,還有「股東與你共存在」的意思。當然,為好企業站台保定增,通常獲利都不少。其實,當時這個定增即使流產,大股東也是會找錢併購的,這種敢墊付先併購,再等定增款的打算比參加定增還可貴。後來均勝用了一個瞠目結舌的速度把併購案做了,可謂經典案例。這要是一般企業,拖到人民幣大貶值也不一定能完成。
中間做過一次成功的波段(24.5),所以成本被壓到18元以下,絕對安全位後就不動了。

這個例子說明:流通股前十如果出現調倉或者減持,是可能對股價形成致命殺傷的。而如果這時候企業正在重要資本運作階段,只要這個企業是優秀的,那麼為之站台。必然獲利頗豐。
同時還說明:運營健康(接連併購塑造產業鏈)的企業,如果定增是為了確定性項目(不是模棱兩可的補充現金流什麼的),那麼定增價以下是穩賺的機會(21以下)

第三個例子是$永輝超市(SH601933)$  
這個龍內褲企業的定增,不是最虐心,卻很熬人。
這個票和@funnyface 是交集[赞成]。這是去年抓底最漂亮的一支,抓到了全年最低底。估計能熬到現在也是因為這個絕對底成本的緣故。
我當時寫過一個段子,南少林弟子永輝用生鮮拳挑戰武當,被武當三弟子圍毆。
當時觀察永輝不漲,但有競爭性的大商和中百卻在漲,永輝舉牌入主未遂很被動,民生超市也落井下石出走。此時永輝收縮了門店拓展,把現金用來買理財產品。這種節約子彈的做法很明顯就是要大干一場。介入後一段時間後,果然永輝找了牛奶。定增案的錢正好等於一個中百的市值,赤裸裸的兵臨城下[鼓鼓掌](此處必須鼓掌)
但是錢到的太慢了,好在這是一支教科書票,碰了上軌就會去踩下軌,可以方便麵拉直了吃。
最近很多球友問我為什麼不說永輝了,這裡插一嘴。
在平潭註冊了下屬企業,目的很明顯,進口可以少交稅。用奶牛的採購渠道給綠標店供貨,多好。奶牛的錢除了開店搞供應鏈以外,說是要電商了。這個電商是在重點城市試過的,有經驗再鋪開的,所以保險很多。既然說要到年中才能鋪開,那就等唄。

這個例子說明:如果企業戰略上遇到對手阻擊,資本大戰中定增引入戰投概率較大。但其介入週期會相對長,在股價兌現上也不一定會體現為凌厲走勢。
同時還說明:運營健康(企業戰略清晰且執行得力)的企業,如果定增是為了確定性項目(不是模棱兩可的補充現金流什麼的),那麼定增預期錢參與是大概率賺錢的機會

第四個是$光線傳媒(SZ300251)$  
這個票13年做過一輪,老熟人了。今年做時和@dq951163 @吉哥青年人 交流相對多。
華誼和光線13年就聯袂上漲,難分伯仲。這種行業性龍頭,大抵A進行了戰略性推進,B也會相應推進,最後形成「任何市場最終只有兩輛馬車」的局面。華誼引入戰略合作者後,光線先是引入了奇虎,而後謠傳小米入局。闢謠後股價有幾天下挫。我就是在這個節點加倉的,邏輯很簡單:如果不是小米,則是比小米更大的。因為奇虎和百度死磕,阿里已經和華誼聯手,我當時想的是騰訊,結果還是阿里掃貨。

這個例子說明:如果企業戰略上跟進競爭對手,資本大戰中定增引入與對手同質化的戰投概率較大。

最近跟蹤介入的上海綠新,雖然介入資金量很少。但其實也是類似定增邏輯。他因為子公司的緣故取消了股權激勵,並且壓下了定增。但只要子公司的問題解決了,該怎麼幹還會怎麼幹。之前新安股份也是因為子公司出事股價低迷,但實際上並不會對企業造成過大的影響,反倒是會砸出一個坑來介入。這種情形就比較複雜,不做單獨類型分析。

綜上幾個例子:如果是個好企業,在定增價附近甚至以下介入,獲利概率很大。在二級市場用一級市場的價格買入,機會很少。要把握這種機會有如下前提:
1、企業經營要好
2、受非經營因素影響股價下跌到定增價下方
3、定增資金用途明確
4、定增如果捆綁戰投介入則更理想


先碼這麼多,拋個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86

一年暴跌23% 歐元對美元逼近平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60

歐美經濟冰火兩重天,歐元和美元正在逼近平價。

週二,歐元/美元強勢跌破1.08關口,最低觸及1.0734,創下2003年8月以來新低。美元加速上行,美元指數突破98,創十二年新高。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IFR Markets全球策略師Divyang Shah表示:「考慮到歐元的快速貶值,我們預計歐元將在年內跌至和美元平價,時間大概在二季度末。」歐元上一次和美元平價要追溯到2003年初。

eurusd parity

僅僅在12個月前,歐元還曾處於18個月高位,接近1.40美元。但一年之間,歐元對美元竟跌去了22.5%。

euro dollar-1

歐洲經濟的持續萎靡和歐洲央行的QE無疑是歐元快速走低的重要原因。歐元區2月CPI初值同比降0.3%,連續第三個月萎縮。為對抗通縮風險,歐洲央行祭出的QE已經於昨天(3月9日)正式實施。

目前,市場已將目光聚焦在明天希臘和歐元區的談判。本週三,希臘將與貸款方就獲得救助款所需的改革措施進行談判。雖然希臘此前與歐元區達成新協議,但歐元區卻覺得希臘政府遞交的改革措施遠不完整。

歐元集團主席迪塞爾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昨日在歐元區財長會後表示,如果應要求推行改革,希臘可能獲得部分尚未撥發完畢的救助金。本週三的談判旨在更瞭解希臘的需求,以及希方正採取的措施。

據《金融時報》,eToro首席市場分析師James Hughes稱:「許多交易員在談論美元走強、歐元走弱時,希臘和歐元區的談判都是一個重要話題。目前歐元下跌的趨勢沒有逆轉的跡象。」

當然,在美元如虹的氣勢下,走熊的不僅僅是歐元。包括日元、澳元在內的非美貨幣均創下或逼近多年新低

美國上週五華麗的非農就業數據大大增加了美聯儲年中加息的可能性,為美元上漲提供了強勁動力。2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29.5萬,大超預期23.5萬。失業率5.5%,較1月的5.7%進一步下降。

本週一,達拉斯聯儲主席費舍爾發表講話稱,美聯儲應盡快加息。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同樣表示,就業及通脹接近目標,美聯儲最快將於6月宣佈加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88

【兩會特別報道·經濟加減法】新常態一年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228

2014年,所有省份GDP增速都較上年及年初預期有所下降。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中國財政也走入新常態。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12

寫睡前故事 他一年變中國作家首富

2015-03-09  TCW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投資拍攝電影,國際名導王家衛擔任監製,影帝梁朝偉飾演男主角,如此黃金陣容的結合,居然是一個年紀才三十四歲的中國作家促成的。

他是張嘉佳,去年以人民幣一千九百五十萬元版稅收入,打敗韓寒、郭敬明,第一次進入中國作家榜就登上首富。他出版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下簡稱全世界)一書,短短一年三個月,累計銷量破三百萬本,是中國這十年來最暢銷的小說。

不只如此,他還創下影視圈紀錄。

《全世界》中的三十三篇短篇小說,已有十篇被買下版權,買家包括馬雲旗下的阿里影業、中國第一大民營娛樂集團光線傳媒、台灣導演陳國富的工夫影業等。光賣版權,至少帶來人民幣兩千萬元進帳。

二○一三年七月,張嘉佳開始在微博發表一系列「睡前故事」,將過去發生在自己、朋友身上的經歷,寫成短篇小說。

不像韓寒一開始寫部落格,微博方便傳播、分享,加上他固定晚上十點發表作品,剛好是人們下班回家、準備休息時,心情放鬆,自然陷入小說營造的情緒中,「我習慣寫完馬上發表,差不多剛好十點,寫的人寫完睡覺,看的人看完也該睡覺了。」張嘉佳接受本刊專訪笑說。夜晚,往往是人心情最需要撫慰的時刻,他的文字陪著上億人入睡,填補了許多人心靈的缺口,形成一股如潮湧般的力量。

不到一星期,看似平常的睡前故事,居然創下超過一百五十萬次轉發、四億人次閱讀紀錄。如今,在百度等各大網站,「睡前故事」有了專門的版位。

他的筆下主角個個失意,卻又堅強活下去

「他寫出年輕人所面對的生存困境,故事的結局卻不悲觀,反而很溫暖。」曾出版《杜拉拉升職記》等知名小說的北京博集天卷圖書發行公司董事長黃雋青觀察。

在《全世界》書中,每篇故事主角並不是北京、上海白領階級,而是一般市井小民,大多經濟匱乏、感情失意,為了謀生計,離開故鄉到大城市工作……,即便如此,最後他們還是能從愛情、友情中,找到一絲慰藉,繼續活下去。

中國《人民日報》分析,這呼應了當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不管是貧富差距、房價和物價高漲,甚至人權等問題,年輕人背負龐大競爭壓力,轉而追求「小確幸」,正好從張嘉佳筆下人物身上,找到自己。

抓住時代趨勢,以他為代表的「暖書」現象,成為中國書市最夯關鍵字之一,幫失意人點一盞燈的「暖商機」也冒出來了。

今年一月,全球最大中文線上書城「噹噹圖書」暢銷小說排行榜前五名中,除了三本翻譯小說,唯二上榜的華文小說《全世界》、《乖,摸摸頭》都是暖書,後者上市至今才四個月,銷量也突破五十萬冊。

「講實在,如果去講絕望或痛苦,這個時代並不匱乏,每個人都有太多痛苦了……,這個時代缺乏的是把美好呈現出來的能力。」張嘉佳直言。

他的故事架構文字畫面,全加入共同記憶

現在,他被中國媒體譽為「最會說故事的人」;然而要溫暖人心,除了天時地利,動筆前就得下足功夫。

為了讓讀者易於閱讀,他發揮多年編劇經驗,把小說當劇本寫,每篇字數控制在四千字內,但要在有限篇幅裡,交代起承轉合,並不簡單。所以下筆前,不管多短的文章,他花三、四天構思架構、情節、角色性格等細節,再填入血肉,加入八○後的共同記憶:日劇、動漫畫、周杰倫的情歌……,使文字更有畫面感。

而這也是張嘉佳作品受影視圈青睞的原因,「當初在看小說的時候,就感覺它特別像電影大綱。」一月十一日,王家衛在《擺渡人》發布的記者會上說。

他的人生經歷絕望低潮,反造就創作沃土

但,目前中國光靠暖書出名的作家,至少近十位,張嘉佳是如何成為其中翹楚?

他的答案,出乎我們意料的之外。

「其實,我這個人一點也不勵志。」貴為中國作家首富,他卻自嘲,過去十年來的人生經歷根本和「無賴」沒兩樣。

大學時,張嘉佳是個文藝青年,經常替雜誌撰稿,畢業後則靠寫電視節目、電影劇本為生,最高月薪曾領過人民幣兩萬元,羨煞他人。

沒想到,二十五歲卻得了憂鬱症,工作被迫停擺,長達一年足不出戶,散盡所有積蓄,之後又因為婚變、父親重病,憂鬱症兩度復發,「曾經一年喝掉四百瓶伏特加……。」低潮時,只能靠酒精麻痺自己。

為了走出難關,他開始學習把握當下。失意時,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一件一直想做、卻還沒做的事,接著馬上執行,例如,誇獎每一個遇到的女生、獨自到雪山頂烤肉,搭飛機到印度看恆河一眼……,「把這些事做完,你會發現世界很廣闊,很多值得熱愛的事情,你必須從絕望中找到希望。」

也因為這十年不如意,他的閱歷比其他作家更豐富,全變成最真實的創作素材。

新經典出版社總編輯葉美瑤表示,若說韓寒是「敢言」的八○後代表,偏鄉出身的張嘉佳,無疑道出更多中國二、三線城市徬徨年輕人的心聲,成為當前中國最受歡迎的作家。

「我所寫的,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訪問時,張嘉佳正好在江蘇老家旁的山裡散步,回到人生起點,尋覓創作靈感。而他筆下的一字一句,也像黑暗中的亮光,指引著他那一代人,找到歸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