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少的地方有大魚,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嗎? 老漁2014

http://xueqiu.com/3714977098/30130927
股市奇怪的地方就像《阿甘正傳》裡面所描述的:因為捕蝦的人太多,所以巴布。甘捕撈公司的」珍妮「號捕蝦船總捕不到蝦,直到一場猛烈的颶風將所有的捕蝦船都打滅了,唯一剩下的珍妮號才成功捕到了大量的蝦,並成為一個船隊。
      一家上市公司,在百折千磨之後,已經奄奄一息;市場對他的興趣,也在幾年,甚至十幾二十年的期待後,形成了完全絕望的預期。這樣一家公司,市場人士只要一提到他,就充滿了厭惡,他歷史的表現當然也證明這種厭惡是對的。因為16年歷史,漲幅不到2倍,算一下通脹和貨幣貶值,長期投資者一定會像巴西1:7後那樣哭泣。
      然而,過去已經過去,假如我們忘記歷史,從某一個時間點來RESET(我認為忘記歷史的RESET是擦乾眼淚,重上戰場的關鍵!),這又是一個非常好的雪茄煙蒂。幾乎不需要成本,也基本安全,有各種各樣的蛛絲馬跡催化劑。。。。。。
      肯定有很多人說雪茄煙蒂已經過時了,現在是流行成長股的年代,我是贊同這種說法的。我盡力,儘可能把可預見的成長股長留我的倉位中,可是,雪茄煙蒂也始終不能讓我忘懷,股票多的是,可以確定的有幾隻呢?看到一隻可以確定的股票,為什麼要放手?
      我不會公佈我的標的,也請大家不要猜。因為只要一猜,就扯出一大片。股票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的研究都有限。各人有各人的研究重點,各人有各人的機會。對於沒有仔細研究的股票,哪怕再好,對我也是一個零。

      但是,我們可以來討論共性,討論怎樣到人少的地方去釣魚。

      我們再來研究巴菲特的六大原則中的第四大:

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1.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2.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3.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巴菲特投資美國運通和GEICO公司的時候,都是在這些公司面臨破產的危機境地,而投資可口可樂也是選擇在觀察了53年,面臨一個比較大危機,股價跌得比較多的時候。都是典型的逆向投資。都是在人少的地方釣魚。

逆向投資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我有這樣一些心得,在此跟大家交流,也希望拋磚引玉,啟發自己的頭腦風暴。

1.   克服別人否認後的不自信心理,非常非常多的人,在別人誠意交流一隻股票的時候,會問一句:你既然說他那麼好?為什麼還是現價呢?你說的那麼好的東西,什麼時候能實現呢?它真的能實現嗎?等等,這樣那樣的疑問,很容易毀滅或者動搖自己的信心,我覺得,假如別人要否決我,拿出事實來是最有說服力的,那種反正就不好的粗魯態度還是當成耳邊風為好。

2.   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有問題的公司肯定需要時間去解決問題,有時候時間甚至很長。很多人都這樣說:你說他那麼好?但是,又不確定他實現利好的時間,那麼我就等他實現的時候再買好了。但是,籌碼在低位的時候,要有一種超然的心態去攝取,因為,沒有絕望,就沒有籌碼!有了瘋狂的絕望,就有了瘋狂的籌碼。公司解決問題需要時間,我們吸納籌碼也可以花時間。

3.   克服浮躁的持籌心態。籌碼是逼出來的。價值低估未必大家都看不出來,可是,如果價值低估的股票遲遲沒有反應,很多原來看好的人就坐不住了。一是行情打擊自信,二是羨慕別人的高流動性,高收益。所以,持有一段時間,看看沒有反應,就跑去搶帽子了。總幻想將來搶到帽子後再買回,就多了一個帽子,很多的時候,多了一個帽子,卻丟掉了一條珍貴的內褲。

4.   克服急於兌現利潤的慾望,潛伏的成本是很低的,往往股票剛剛上漲的時候,潛伏的籌碼就已經賺到50%以上了。這時候,很有實現盈利的衝動,因為持有已經很久,落袋為安的心會很急。其實,既然看中了,應該好好享受泡沫,反正已經賺錢了呀。

選擇逆向投資的公司有我剛才講的雪茄煙蒂,也有優秀成長股的暫時低迷,但是,人少的本身就代表著風險,很多人,都在自以為是地堅持某種原則,但是,因為對堅持的原則的要素理解不夠,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巴菲特的六個原則是互相支持,互相牽制的。試想一下:一家公司競爭力優勢,現金流優勢,兩個原則都符合,為什麼股價會低估呢?所以真正的理解還是在於對能力圈的加強,以能力去判斷企業的核心價值來與市場價值比較!

人少的地方有大魚,可是,現在交通這麼方便,為什麼那地方會人少呢?你發現的邏輯是什麼?你判斷的魚骨圖有漏失嗎?你真的敢去嗎?你準備好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20

世紀末中國人口降破10億引熱議 "人少"是好是壞?

第一財經網上周刊發的報道《本世紀末中國人口會比現在少一半?》引發讀者熱議,僅在搜狐首頁就有上萬條評論。中國的人口多,過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如果人口數量真的如個別預測那樣下降那麽多,會給中國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人口枯榮決定國家命運

長期研究宏觀經濟與人口關系、從業於對沖基金行業的學者黃文政發現,人口的規模和結構與創新創業乃至經濟持續發展關系密切。他認為,中國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得益於龐大的人口規模,特別是1960到1990年初出生的大量人口。人口眾多能促成細分、多樣化、競爭激烈的更大市場,也是龐大人才規模的基礎。

“中國高鐵就是憑借著世界第一的市場規模開發出了頂尖的技術;中國互聯網公司也憑借世界第一的市場規模走在了世界前列。但長期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快速老化和急劇萎縮將會嚴重削弱中國的優勢。”黃文政說。

人口枯榮往往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命運。有人口學者認為,東北地區目前在長期人口頹勢下出現的經濟停滯並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南京大學人口學者陳友華表示,從過去幾十年人口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看,中國人口正在從過去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變成一個重要的抑制因素。未來養老、適婚年齡人口性別比失衡等問題都是中國必須面對的挑戰。

認識人口新常態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位人口學者發現,對於中國人口在世紀末將會衰減這樣一個預判,人口學者基本認同,只是說到底衰減到什麽程度,還沒有統一定論。

陳友華認為,人口預測基於對生育率等因素的假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過去沒有一個學者預測準了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生育率的變化。人口預測的效應更重要的是警示作用,提醒我們提前應對,如果等到結果發生再去調整對策,那就太晚了。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譚克儉認為,預測人口數量需要註意的是,影響生育的因素很多,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力也不可小覷。但二胎是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說,生二胎可能有較大比例的人口,但生多胎的即使全面放開也不會很多。

“以這樣的思路,2100年的中國人口不會少到那個程度(註:即6億)。還有就是國家鼓勵生育政策的作用,如果力度大,對生育二胎也還是有作用的。”譚克儉說。

陳友華則提醒,要註意人口數量與結構之間不是獨立的因素,而是緊密聯系互相影響的。

“如果人口真的衰減到6億或者3億,並不是大家想象得那麽富裕祥和,到時候生育率水平會很低,人口出現嚴重的倒金字塔結構,老人很多,中青年人較少,孩子更少,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養老壓力嚴重。”陳友華說。

人口與統計學者姚美雄也認為,人口數量的衰減不是同比例進行的,減少的更多是青少年人口,人口結構扭曲將更厲害。

就讀者評論中表達的對人口衰減的歡呼,姚美雄認為,這表明社會有一些人群中還存在舊的“人口是包袱,人多消耗資源多”的觀念,對人口結構扭曲及所產生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未來人類壽命會進一步延長,老年人口比例進一步增加,青壯年養老負擔進一步增加,他們就更不願意多生孩子,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老年人比重會更高,社會將演變成又老又窮。”姚美雄說。

人口越少越好?

從針對該報道的評論發現,讀者對世紀末人口衰減最主要的態度是歡迎。典型觀點包括:中國人口太多了,人口少點是好事,人口多對地球資源消耗得快。人口降到3億才能發達國家水平。表示擔憂的觀點則認為,到時候中國人口減少,同時老齡化又很嚴重,養老壓力會比較突出。

對本世紀末人口衰減表示歡迎的不光是普通讀者,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報道發出次日致電第一財經,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如果本世紀中國人口真能減少到6億,那是“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他表示,看人口不要光看數量,也要看質量。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貢獻絕對高於一個農民工。一個農民工老了就幹不動了,但是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不同。他以自己舉例,目前雖然已經73歲,按年齡標準早就該退休,但是依然應邀到很多地方做演講和講座。

“老齡化確實是個問題,但是並沒有那麽嚴重。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差不多,但是美國只有三億多人。人口不光是勞動力,也是資源消耗者。依我看,中華大地如果能養活6億人是相當理想的了。”周世儉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程恩富是控制人口數量觀點的代表者。他認為,中國應該實行先控後減的新人口策略,將人口逐漸減至適度規模,即5億左右,才能有效緩解我國社會主要經濟矛盾和巨大就業的壓力。

適度人口論1888年由英國經濟學家E.坎南在《初等政治經濟學》中提出。他認為"適度人口"是處於"最大收益點"的人口規模。這一理論得到不少西方人口學者的贊同。中國也有部分人口學者認同此觀點,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人提出中國的適度人口在6至7億。社科院學者李小平則提出中國適度人口在3億。

但是該理論的弱點在於適度人口數量難於精確計算,也不可能實現。以美國的里賓斯坦為代表的一些人口學者多次對適度人口的精確計算作了嘗試,都以失敗而告終。

譚克儉認為,適度人口只是一個概念,宏觀上人口與資源的適度有一個很大的彈性空間和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沒有規劃價值。局部的適度可能比較顯著,但也在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18

人少案多怎麽確保審判質量?上海法院推審判質量保證體系

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審判質量?上海法院通過構建完整的審判質量保證體系,以確保審判質效處於穩定良好的可控狀態,生產合格“司法產品”。

3月28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下稱“上海一中院”)發布《審判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白皮書》,上海一中院院長陳立斌表示,審判質量是司法公正的基礎前提,這一質量保證體系,就類似於ISO的質量管理指標體系,以形成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的審判與管理合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2016年上海一中院依法審理了一批社會關註度極高及首例性案件,比如全國首例因代孕引發的監護權糾紛案、安全國立因個人操縱他人賬戶違規購買上市公司。

但是,案多人少是目前法院面臨的一個普遍狀況。數據顯示,上海一中院2011年~2014年每年的收案量穩定在2.2萬件左右,但2015年、2016年收案量“猛增”,年增長率高達11.6%。2016年已經超過2.8萬件。

由此,上海一中院人均年結案數從2014年的91.3件,增加到了2016年的129.1件。

上海一中院副院長湯黎明說,自己每年列席上海兩會,代表們最關心的就是法院案多人少,人大代表一方面體恤法官們的辛苦,另一方面也擔憂,審判質量怎麽保證。

面對案多人少矛盾的日益凸顯,審判工作要求越來越高的狀況,上海一中院自2014年起開始構建審判質量保證體系。

陳立斌說,審判質量保證體系具體可以細化為審判規範、狀態合理、整體向好、精品趨多四項內容,也就是辦案程序規範、實體裁判規範、文書制作規範;案件審判質量常態可控、涉及審判質量的指標數據總體上向優化發展;在強調審判規範、審判公正的同時,註重審判中多產生具有良好示範作用的精品案例等。

而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就在於打造“數據鐵籠”,推行標準化管理。

審判質量保證體系註重審判全流程的標準化處理,一個法官從收案到結案,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要求電子化、處處留痕。同時通過明確各類司法人員的工作職責、流程和標準,將標準化觸角遍及案件審理活動的各方面和各環節。

數據分析也反過來成為完善工作機制的一個重要途徑。比如,上海一中院經過分析,就發現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期間,高達45.3%的民事二審案件符合小額訴訟程序標準但未適用相應程序導致上訴案件居高不下。進而通過實地調研、提出對策建議,促成了相關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另外,合議庭審理是中級法院審理案件的基本模式,但“形合實獨”的問題,也是影響審判質量的一個重要問題。

陳立斌表示,加強合議庭規範運作的全程管理,是保證審判質量的重要途徑。

2015年,上海一中院在全國率先探索合議庭評議“音字轉換”智能系統,該系統已歷經從“移動版”到“電腦版”再到“討論版”的三次升級,實現了“記錄事半功倍、評議全程留痕、合議名副其實”。

目前上海一中院全院所有合議庭均已使用這套系統,近4300件案件的合議庭評議筆錄由此生成。

2016年,上海一中院還升級了既有案件評查機制,由審委會委員、庭室負責人及資深法官組成評查組定期對全院各類案件的合議庭審理情況開展質量評查,在此基礎上形成評查報告並作專題講評,要求各審判庭即知即改,確保評查效果和整改措施落到實處。

借助於審判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上海一中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案件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2014年~2016年各項審判質量指標較2011-2013年提升明顯。

其中,二審改發率近三年均值為9.86%,同比下降0.44個百分點;二審改發瑕疵率為0.32%,同比下降4.44個百分點。2015、2016兩年保持無瑕疵案件且一直處於合理區間低位運行;裁定再審率為2.22%,同比下降0.62個百分點;生效案件改發率為0.3%,同比下降1.31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