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一手買賣登記383億破頂
1 :
GS(14)@2017-05-05 09:10:29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23&issue=20170505
【明報專訊】反映3月樓市的4月住宅買賣登記,土地註冊處最新顯示,其中一手私宅4月份錄得2648宗,總值383.1億元,較3月的1421宗及206.3億元,分別大幅上升87%及86%。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3月份發展商積極推售新盤,當中部分新盤涉及金額較大,以致買賣登記金額突破去年11月312.9億元的高位,創下自1995年7月有紀錄以來近22年的按月歷史新高。
至於4月一手私宅買賣登記宗數,則為2016年9月3460宗後7個月新高。4月份最高登記宗數的新盤,包括新地(0016)南昌站匯璽,錄732宗總值123.3億元;會德豐(0020)將軍澳Monterey錄557宗及57.4億元;保利置業(0119)啟德龍譽則錄260宗及26.3億元。
一手宗數升87% 7個月新高
另整體物業(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買賣登記共錄8984宗,按月升約18%,創7個月新高;涉及金額高達880.15億元,則按月急增約43%,亦創自97年7月後的近20年新高。
工商舖車位登記金額增75%
除一手私樓外,非住宅物業亦是帶動整體金額顯著上升的另一原因。4月份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賣買登記金額合共錄約181.53億元,按月亦大增約75%。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上月整體物業登記金額創新高,主要受惠於一手私樓物業帶動。
港交所負責買賣 增收入來源
1 :
GS(14)@2017-05-17 22:35:42【明報專訊】雖然內地早於去年便開放了銀行間債市,這次債券通無論在投資者範圍及投資內容,亦沒有分別,不過流程安排上則大為改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經港交所(0388)與內地當局的平台進行交易,結算則經金管局的系統進行,有業內人士表示,日後投資內地債券更加方便,相信交易量會增加。
原持牌機構生意料受影響
但有業內人士提到,部分外資行在內地的持牌機構,一直承做代理銀行業務,替境外投資者買賣內地債券,債券通的推出意味這渠道不再吸引,相信有關業務量會逐漸減少。而且,他亦提到,今年在岸企業債違約個案增加,境外投資者會視乎市場實際情况作出投資決定,不純粹因為債券通的推出而增加投資。
自去年2月內地全面開放在岸債市後,外資持有境內債券規模,由去年2月底的6637.9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今年3月底的8301.62億元。但據中債登的資料顯示,截至4月份,境外機構持有的大部分都是較安全的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只有極少數是企業債及其他券種。
對於港交所來說,債券通則是拓展業務的機會,可能帶來額外收益。有分析員表示,港交所現時來自債券的收入佔比小於是0.1%,由於未來擔任營運平台的角色,收費模式估計是以固定交易費為主。但他預料,短期內未必有大量成交,况且營運平台的邊際利潤不高,遠低於有能力向交易雙方定價的場外交易債券中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00&issue=20170517
創新初板 只許專業投資者買賣
1 :
GS(14)@2017-06-17 12:38:01【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建議設立的創新板,分為初板及主板。兩者雖然都以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為對象,但創新初板更集中為初創企業而設,因為它不設業務紀錄或最低財務要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創新初板的用意降低上市門檻,讓企業「易入易出」。
市值最少2億 上市毋須保薦人
創新初板的申請者不設財務要求,惟上市時市值最少需有兩億元。港交所並建議,內地公司第二上市不受限制。不但上市門檻低,上市過程相對簡單,現行保薦人制度將不適用於創新初板,申請人只須委任財務顧問,確保上市文件有準確且充足的資料便可。監管方面,上市申請亦只由上市部審批,不用經上市委員會。然而上市委員會仍有撤銷上市地位及作出紀律決定的權力,亦會負責初板的上訴聆訊。
連續停牌逾90日即除牌
由於初板的上市公司風險將較高,港交所建議此板只容許專業投資者買賣,而且若公司連續停牌超過90日,建議立即撤銷上市地位。李小加相信,這做法是一種「必然的妥協」,初板的用意以加快初創企業上市為主。但他強調,相信專業投資者有足夠能力評估及承擔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90&issue=20170617
周顯﹕非真正買賣 Bitcoin長賭必輸
1 :
GS(14)@2017-06-22 07:47:14【明報專訊】Bitcoin之所以流行,其中一個理由,是和它的買賣平台眾多有關。這些平台,和Bitcoin是互相依存的共生關係,兩者相輔相成。
平台實為bucket shop 與客對賭
不過,我告訴大家,這些Bitcoin平台,其實都是所謂的「bucket shop」,即是根本不是同客戶作出買賣,而是同客戶對賭,把投資統統接受了。不單Bitcoin是bucket shop,所有的虛擬貨幣平台都是。
然而,這些平台雖然沒有正式和客戶買賣,可是為了交收,必然也要買進大量的Bitcoin,作為儲備,否則有客戶贏了錢,沒Bitcoin交收,豈不壞了名聲?當然了,名聲之所以存在,正是為了後來騙更多人,如果客戶一次過贏了大錢,公司還是會捲舖蓋走路,不會埋單。
為什麼Bitcoin會以bucket shop形式經營呢?答案是﹕這形式比同客戶真買真賣,成本廉宜得多,利潤也深得多。久而久之,它們便可以取締真買真賣的實店了。
做老千梗好搵過皇帝
查實外匯和黃金也是採用bucket shop的形式,皆因有聰明人發現,不知怎的,只要長賭,參與者必然輸硬,所以只要和所有的投資者對賭,必然也會贏梗,用不着代他們真的買賣。
簡單點說,老千之所以盛行,是因為他們的經營成本比較低,所以真正經營的公司比不過它們。這叫做「做老千梗好搵過皇帝」,重點是在一個「梗」字,說得多麼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70&issue=20170622
上半年買賣金額 或創13個半年新高
1 :
GS(14)@2017-07-03 09:18:26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72&issue=20170703
【明報專訊】有分析估計今年下半年樓市有機會下調之際,中原發表報告指,今年截至6月28日,上半年物業買賣合約登記(包括住宅、車位及工商舖物業),暫錄42,196宗登記及涉資3683.5億元,預計上半年將錄42,900宗登記、涉3735億元;宗數料較去年同期的26,571宗上升逾61%,金額則比去年同期的1894.9億元大幅上升97%,料創2011年上半年錄得3784.7億元後的13個半年度新高。
一手私宅交投量跌價升
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今年上半年一手私宅暫錄9617宗買賣登記、涉1339.6億元,預測上半年可錄得9760宗、涉1350億元,宗數雖然較去年下半年11,067宗跌11.8%,但金額較去年下半年1201.4億元升12.4%,或創下1995年下半年有紀錄以來、逾21年來新高。
至於二手私宅,上半年暫錄20,293宗登記涉1489億元,料上半年可錄2.06萬宗登記、涉1510億元,和去年下半年錄2.16萬宗登記、涉1525.9億元相若。
若按月計,6月暫錄3194宗登記、涉236.9億元,估計全月錄3500宗、涉255億元,較5月4133宗及307.5億元,分別下跌15%及17%,反映二手交投放緩,結束連續3個月錄約4000宗的局面。
非住宅買賣執業指引 10月起生效非住宅買賣執業指引 10月起生效
1 :
GS(14)@2017-07-07 08:56:08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33&issue=20170707
【明報專訊】因去年接獲非住宅物業交易投訴大增,地產代理監管局(地監局)昨日發出一份執業通告,就代理持牌人處理非住宅物業的買賣或租賃的適當做法和執業提供詳細指引,並於今年10月1日生效。
廣告
去年84宗商業物業投訴 增1.9倍
新通告指,持牌人在處理非住宅物業的買賣或租賃時,內容須涵蓋樓面面積資料、許可用途、提供物業資料、閣仔及閣樓,以及未建成樓宇內的非住宅物業,或樓宇內未完成分間的非住宅物業等範疇。
地監局行政總裁韓婉萍希望,通告能為持牌人及其管理層在處理非住宅物業的買賣或租賃的交易時,有妥善的執業方式。
資料顯示,地監局去年接獲475宗投訴,按年升51%,其中涉及商業物業(包括商場、街舖及辦公室)的投訴有84宗,比2015年全年的29宗大增1.9倍,惟當中53宗投訴是涉及出售同一商場的單位。
業界指地監局未諮詢 難以適從
美聯工商鋪行政總裁黃漢成表示,地監局並沒有諮詢業界意見,令業界難以適從。指引在執行方面將有困難,因不少舊式大廈未有樓書,難以找到實用面積資料。他又指,即使有指引,估計投訴宗數亦不會下降。
中原工商鋪董事總經理潘志明認為,指引可讓買家有更多保障,但地監局應先跟業界商討,再訂立指引。他又表示,投訴增加可能與某一項目有關,並非整個行業出現問題。他預料,指引會對中小型代理行的工商舖業務影響較大。
代理料7月樓宇買賣登記見半年新低
1 :
GS(14)@2017-07-24 09:28:58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21&issue=20170724
【明報專訊】6月份樓市交投淡靜,主要與政府多次出招,加上缺乏大型新盤發售有關。反映6月樓市表現的7月樓宇買賣登記,有代理料7月全月僅錄5300宗。
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截至7月19日,7月樓宇買賣合約登記(包括住宅、車位及工商舖物業)暫錄3012宗及241.4億元,料全月錄5300宗及440億元,較6月份7902宗及739.3億元分別下跌33%及41%,預期7月份的宗數為今年1月5220宗後的6個月新低,金額則是今年2月份433.9億元後的5個月新低。
6月乏大型新盤推售 料全月5300宗
一手私宅方面,7月暫錄289宗登記及43.7億元,料全月錄1000宗及120億元, 較6月2302宗及273.3億元分別下跌57%及56%,並為今年1月660宗及93.8億元後6個月新低。
7月份市場有大型新盤推售,有望於7月下旬起陸續登記,故此7月宗數雖然下跌,但仍然企穩於1000宗水平。7月份暫時最高登記宗數的新盤是建灝地產啟德天寰,暫錄75宗及6.9億元。其次為投資者盧華旗下的深水埗AVA 61,暫錄41宗及1.4億元。第三為新地(0016)元朗峻巒2A期,暫錄23宗及1.8億元。
至於二手私宅方面,7月份暫錄1469宗及118.2億元,料全月錄2500宗及200億元, 較6月3502宗及259.5億元下跌28.6%及22.9%。
7月夾屋買賣6宗 5個月低位
1 :
GS(14)@2017-08-10 17:46:44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90&issue=20170810
【明報專訊】7月二手交投疲弱,夾屋買賣亦受明顯影響。利嘉閣研究部引述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上月全港夾屋買賣僅得6宗註冊登記,較6月錄得10宗按月瀉40%,並且是連跌3個月及繼今年2月錄得6宗登記後的5個月低位。與此同時,7月二手夾屋買賣登記總值錄得3404萬元,較6月錄得的4858萬元減少1454萬元或30%,為16個月新低。
宏福花園成交按月急挫75%
若按屋苑劃分,青衣宏福花園、鑽石山悅庭軒、鴨脷洲悅海華庭、馬鞍山雅景臺、葵涌浩景臺及芊紅居,7月分別各錄得1宗買賣登記,成交金額分別為760萬元、638萬元、595萬元、591萬元、420萬元及400萬元;其中以宏福花園的按月跌幅較為顯著,由6月份的4宗急挫75%至7月只有1宗,金額亦按月大減43%。另外,何文田欣圖軒、將軍澳旭輝臺和疊翠軒、沙田晴碧花園則於期內「捧蛋」。
4個屋苑成交「捧蛋」
報告續指,近月外圍氣氛做好、普遍二手業主叫價更為硬淨,令買賣雙方維持拉鋸局面,二手氣氛持續低落。相反,預計第三季一手市場將有多個新盤推出,相信有不少買家將轉投折扣優惠較多、及按揭方式較靈活的一手陣營,預料未來一兩個月夾屋買賣登記,將維持單位數字徘徊。
8月私宅買賣金額 料見7個月低位
1 :
GS(14)@2017-08-14 15:23:16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92&issue=20170814
【明報專訊】中原報告指,8月份截至9日止,樓宇買賣合約登記(包括住宅、車位及工商舖物業)暫錄2007宗及涉138.2億元(具體反映7月成交),估計全月錄5700宗及涉460億元,較7月錄得5461宗及涉457.7億元,分別上升4.4%及0.5%;不過,8月一手、二手私宅買賣註冊金額,預料均有機會成7個月以來的低位。
報告指,8月一手私人住宅暫錄525宗登記涉58.5億元,料全月錄1000宗及涉100億元, 較7月943宗及涉123.4億元,分別上升6%及下跌19%;由於多個新盤主打細價樓,拖累註冊金額成為今年1月錄93.8億元後的7個月低位。8月暫錄最高買賣登記的新盤是長實(1113)荃灣西愛炫美,暫錄324宗及涉36.5億元;其次為新地(0016)元朗錦田PARK YOHO Genova,暫錄78宗及涉5.68億元。
因近期新盤多主打細價樓
二手私人住宅方面,8月暫錄768宗及涉49.9億元,料全月錄2400宗及涉180億元,較7月2319宗及涉197.6億元,分別上升3.5%及下跌8.9%,金額料為今年1月錄170.6億元後的7個月新低。8月暫以天水圍嘉湖山莊錄10宗登記佔最多,其次為沙田第一城錄7宗。
老樓周記:海外樓買賣須知
1 :
GS(14)@2017-08-18 08:41:13香港樓價貴、風險高,每周打開報紙見到大量海外物業廣告,這些以平價作為推廣的物業,成為近期小本投資的出路,剛翻閱消委會消費者月刊登了買海外樓須知,值得大家停一停諗一諗。投資海外物業要考慮的事情遠較本地置業複雜。消委會建議,除了一般如樓價、物業質素等因素及要熟悉當地物業市場外,亦要知道當地對外國人買賣或出租物業的法例和規管,特別要注意地方稅制和按揭方面的要求。有些國家跟香港一樣徵收印花稅,但稅率可能較香港高;有些國家會徵收資產增值稅;亦有些國家會就外國人買賣物業額外抽稅;放租的話,業主可能要支付租金收入稅。稅務政策也可能不時改變。至於按揭貸款方面,應尋找可為海外置業承造按揭的銀行,比較不同銀行的按揭成數、息率、還款期及可選擇的貸款貨幣。若向當地銀行申請按揭,注意個別國家可能要求申請人證明在當地有穩定收入。購買樓花雖可能獲得發展商提供額外優惠,但風險較高。若購買海外樓花,你未必能經常實地視察物業的興建情況,風險會更高。老樓見到近年不少周邊地區每周也有海外樓盤或展銷會舉行,正藉暑假和入學期,部份家長會考慮子女到外國升國同時留意當地物業市況,他們通常要選擇一些較熟悉或公幹的投資地區,莫信廣告上的字眼或投資回報,買樓不是買棵菜,尤其外國樓受到政府政策及幣值影響,必須做定功課。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8/2012527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