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過去兩年股市不好做,李睿昇從八十萬元的操作部位,二年累積獲利,成長至約二百萬元,三十歲的他證明一件事:即使你沒有高學歷、沒有很多錢、甚至連人脈都很缺乏,但只要勇於踏出舒適圈、肯學、肯試,絕對能擁有與財富預約的資格。 撰文‧謝富旭 新北市五股區,通往觀音山產業道路旁的一處鐵皮工廠裡,三十歲的李睿昇正聚精會神地調校紡紗機台。他說:「我喜歡向同行老師傅請教紡紗機的新排針方法,即 使每請他們教一次需要花三千至五千元車馬費,但我覺得很值得,因為運用新方法,就可以提高老機器的效率!」白天,李睿昇是管理十名員工的小型家族針織廠小 開;晚上,他經常不辭辛勞地驅車前往台北市區參加由《今周刊》主辦的理財商學院課程。兩年來,為了學習投資理財,李睿昇除了付出許多寶貴時間外,光學費就 繳了超過十萬元。同樣在工廠幫忙,掌管公司財務大權的李媽媽笑著說:「睿昇很崇拜成功的人,尤其是王永慶;他的學習能力像海綿一樣,不管是工廠的事還是投 資都一樣!」寧願繳錢給老師 勝過無知的錯誤這位在李媽媽眼中上進心強的兒子,其實卻是靦腆話不多的大男孩。李睿昇苦笑說:「對我來說,最難的是業務這一塊!我很怕客戶正在忙時,我還 去打擾人家,往往到客戶公司門口,內心都掙扎很久,遲遲不敢進門。」他轉念一想,「後來我漸漸習慣,人家不理我才是正常的,抱著這種心態,就會想說沒什麼 好損失的;如果人家『反常地』理我,甚至給訂單,那就是賺到了!」讀大專時,就把在自家工廠打工存下的三十幾萬元投入股市的李睿昇,也曾經歷過閉門造車的 「流金」歲月。「當時我也買了許多技術分析的書來看,均線、壓力、支撐、KD、威廉指標等,我都學過了,但不知怎麼總是落入賺小賠大的宿命中!」矯正散戶 四大通病 靈活運用戰略致勝直到兩年前,李睿昇上了東山老師的課,他終於看清楚自己的投資盲點。他說,東山老師的「股市運動慣性理論」打通了他四個投資迷思。 迷思一:「挑對股最重要,大盤與我無關」。 李睿昇說,之前所閱讀的股市技術分析的書籍,大多側重在個股操作。「如果你在進場前,搞不清楚盤勢是處於多頭、空頭,或盤整,只是一味地找個股支撐點切 入,逢壓力點賣出,厲害的散戶頂多只能在波動區間小賺;但一個轉折來臨,可能演變成大虧。」這是他之前操作最常遭遇的瓶頸。 迷思二:「明明做對,卻抱不牢,總是被洗出場」。 李睿昇指出,「如果我判斷大盤是多頭市場,我不會像之前一樣,賺個一○%就趕緊落袋為安,而是會有更強的心理素質準備,期待更大波段行情的獲利。相反地, 如果是空頭市場,我也不會像以前一樣,看到股價跌深就見獵心喜急著進場!」二○一一年六月至八月間操作東和紡織一役,是李睿昇運用這種戰略觀的代表作之 一。這段期間,加權指數從九二二○點高點拉回,遲遲無法再度「穿頭」,甚至六月急跌還露出由多轉空的跡象。他判斷盤勢在高檔由多轉空,便積極尋找放空標 的,由於身處紡織產業之利,就鎖定東和這檔股票。 東和從一○年七月的五元價位起漲,歷時長達九個月的多頭走勢。一一年四月的第四周,東和一根長黑周K棒,使原本多頭走勢露出敗象;即使如此,李睿昇仍按兵 不動,一直等到五月分,東和股價持續破底形成「空頭慣性」,他才在五月二十六日趁東和反彈至十五.四元時進場放空,一直到九月東和在十二元附近尋求支撐盤 整時回補。 不到三個月,李睿昇放空東和獲利十二萬元,不但把「學費」一次賺回來,還是他薪水的二倍多,也令他第一次體會到「戰略」在股市投資的重要性。 迷思三:「只求大賺,不求小贏」。 李睿昇從課堂中學習到,股市操作有如兩軍對陣,資金就等於自己手中的「部隊」。一開始對戰時,由於情勢不甚明朗,自己信心也不足,應該先派遣先鋒部隊,即約二成的資金先「試探敵情」;如果打勝仗,做對了方向,則要用力加碼,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這種戰術運用,一二年一至二月間操作可成,堪稱是李睿昇的代表作。這段期間,大盤跌深反彈,從六六○九點上攻到最高的八一七○點,許多個股股價表現活蹦亂 跳。李睿昇鎖定強勢股可成進行操作,可成隨著大盤腳步,展開強勁反彈;但李睿昇一直等到可成破底慣性結束,形成新一輪的穿頭慣性,即一月上旬股價來到一四 四元才切入。「雖然可成已經從一一九‧五元谷底上漲逾二○%,但它的穿頭慣性卻剛剛形成,同期間大盤也在持續上漲中,所以我決定先買兩張試水溫!」一二年 一月八日,李睿昇以一四四元價位買進兩張可成,一周後即大漲至一六○元,他乘勝追擊加碼至五張。二月八日,可成股價再度出現「穿頭」走勢,股價最高來到二 ○○元,為了擴大戰果,他在一九九元價位又多買五張,總張數累積至十張。 「第二次加碼後,可成一度回跌至一九五元,看似錯了,但因先前五張已賺進十幾萬元,所以在心理上就已經占上風,抱緊持股也較有信心!」一直到二月下旬,可成出現較深回檔時來到二○九.五元,他全部獲利了結。這一次總計獲利逾二十萬元。 李睿昇解釋,初戰,先用兩成資金,做錯了,停損一成內出場。做對了,則加碼至五成乘勝追擊;確定做對,則把全部資金投入擴大戰果的資金配置法,一方面可降 低風險,同時還可提高心理戰的素質。「把這種戰術變成自己的操作習慣,內化成一種紀律,我把這視為投資贏家必經的修煉。」分段加碼擴大戰果 無利可圖要勇於空手迷思四:「空手不是消極,而是為下一次攻擊做更充分準備」。 李睿昇認為,股市投資進場需要膽識,但遇到盤整無利可圖時,克制貪婪保持空手的勇氣也同樣重要。就如同我們在努力工作之餘,也要懂得利用假日來調適身心的 道理一樣。只不過,在股市這種「空手的勇氣」卻更形重要,因為,這攸關你是否具有更充沛的資金實力來掌握下一次來臨的機會。 「在盤整時操作,如同瞎子摸象,只是在賭運氣,根本徒勞無功,資金反而容易在盤整過程中作無謂的消耗!」目前的台股就是如此,因此李睿昇自今年一、二月間 操作完可成與毅嘉後,就一直保持空手狀態。但在投資學習上他卻沒閒著,他利用晚上時間持續進修,更仔細地閱讀報章雜誌。 兩年多來,李睿昇從不到一百萬元的操作部位,靠著累積獲利成長至約二百萬元;這兩年的獲利,與他從公司領到的薪水不相上下。東山老師稱讚他是:「個性憨 厚,卻擁有極高悟性的小伙子!」假以時日,李睿昇的操作成績將令人刮目相看,因為天公不僅疼憨人,也更疼努力勤奮的人。 李睿昇 出生:1982年 現職:吉來針織公司職員 學歷:光武工專機械科 投資資歷:3年 近期操作績效:投資可成、毅嘉,獲利30萬元,目前零持股。 給小額投資人的建議 1.學投資不要閉門造車,要勇於踏出舒適圈,向成功投資者取經。 2.不要期望投資能不勞而獲,寧願繳點錢給老師,也不要因無知賠了大錢,在經驗累積上仍一無所獲。 3.每一筆操作,不管成功或失敗,都要檢討原因。 |
毫無疑問,港股目前金銀滿地,但是最近出差一段時間,
如果把最近的二線城市土地出讓價格和建造成本計算一下,竟然也發現了
樓市中的便宜貨,一些二線城市的樓盤迴報竟然能達到8%!
在中國,投資人其實面臨2項艱巨任務,一是對抗不誠實的瘋狂印鈔天朝政府,
二是堅守底線,堅守主業,以誠實勞動對沖未來泡沫破滅的衝擊。國外的價值投資人
講究投資回報要超過cpi,兩者好像是一回事,但在中國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美國的
真實歷史平均cpi是5-7%左右,而中國是其的兩到三倍,你如何讓一個普通投資者在股權市場
上以年均20%的回報複利增長20年?
在中國的文化氛圍中,位置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能力,官場商場概莫如此,
回歸金本位已無可能,保守如美國,為了迎合大眾選民的短期慾望滿足,
美金的貶值也是大概率事件,更不要說領導說了算的天朝,未來M2增速更是毫無懸念,
房產只徵收流轉而非保有稅看來也是板上釘釘,每個人至少十幾套房產的人大代表要
左手砍掉自己的右手,讓他們表決徵收房產稅?
由於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對「位置」的崇拜,在中國房產則是天然的貨幣,以其人之道還治
其人之身,可以依靠房產印刷自己的貨幣,對沖不誠實的政府。
利率是貨幣的時間度量,匯率是空間度量;天朝人為控制衡量價值的標尺,使價值
扭曲,產生哈哈鏡效應;
面對天朝的15%的印鈔速度,中小製造業每年10%都掙得汗流浹背(這在誠實的貨幣政策
環境中,已屬於優良成績),你無法用誠實的勞動戰勝擁有印鈔機的強盜,那麼最理性
選擇莫過於投資房產,在貨幣大躍進的天朝時代,能力已跑輸對東東的佔有,進取完敗
於貪婪腐朽的擁有。
在斯密的國富論中,工資利潤和地租是價格的3要素,其中工資和利潤代表了進取的
力量,地租在某種程度上是消極反動的,某個地塊的擁有權價格無上限增長,迫使資本家
放棄對社會財富真正創造,轉而將金錢投入到毫無生命力的土地上,其實是對天朝印鈔政策
最有力的控訴,印鈔的始作俑者應該查查自己是否流著道德血液!
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別優劣,西方擁有眾多盈利能力強大的500強,而東方則為眾多房產商,
不管外表多麼豪華拉風,毫無生命力的板塊化和對「位置」貪婪的佔有往往是不堪一擊的,要麼
從內打破要麼從外被擊碎,西方文化的強勢終將繼續。
毫無疑問,港股目前金銀滿地,但是最近出差一段時間,
如果把最近的二線城市土地出讓價格和建造成本計算一下,竟然也發現了
樓市中的便宜貨,一些二線城市的樓盤迴報竟然能達到8%!
在中國,投資人其實面臨2項艱巨任務,一是對抗不誠實的瘋狂印鈔天朝政府,
二是堅守底線,堅守主業,以誠實勞動對沖未來泡沫破滅的衝擊。國外的價值投資人
講究投資回報要超過cpi,兩者好像是一回事,但在中國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美國的
真實歷史平均cpi是5-7%左右,而中國是其的兩到三倍,你如何讓一個普通投資者在股權市場
上以年均20%的回報複利增長20年?
在中國的文化氛圍中,位置(對空間的佔有)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能力,官場商場概莫如此,
回歸金本位已無可能,保守如美國,為了迎合大眾選民的短期慾望滿足,
美金的貶值也是大概率事件,更不要說領導說了算的天朝,未來M2增速更是毫無懸念,
房產只徵收流轉而非保有稅看來也是板上釘釘,每個人至少十幾套房產的人大代表要
左手砍掉自己的右手,讓他們表決徵收房產稅?
由於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對「位置」的崇拜,在中國房產則是天然的貨幣,以其人之道還治
其人之身,可以依靠房產印刷自己的貨幣,對沖不誠實的政府。
利率是貨幣的時間度量,匯率是空間度量;天朝人為控制衡量價值的標尺,使價值
扭曲,產生哈哈鏡效應;
面對天朝的15%的印鈔速度,中小製造業每年10%都掙得汗流浹背(這在誠實的貨幣政策
環境中,已屬於優良成績),你無法用誠實的勞動戰勝擁有印鈔機的強盜,那麼最理性
選擇莫過於投資房產,在貨幣大躍進的天朝時代,能力已跑輸對東東的佔有,進取完敗
於貪婪腐朽的擁有。
在斯密的國富論中,工資利潤和地租是價格的3要素,其中工資和利潤代表了進取的
力量,地租在某種程度上是消極反動的,某個地塊的擁有權價格無上限增長,迫使資本家
放棄對社會財富真正創造,轉而將金錢投入到毫無生命力的土地上,其實是對天朝印鈔政策
最有力的控訴,印鈔的始作俑者應該查查自己是否流著道德血液!
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別優劣,西方擁有眾多盈利能力強大的500強,而東方則為眾多房產商,
不管外表多麼豪華拉風,毫無生命力的板塊化和對「位置」貪婪的佔有往往是不堪一擊的,要麼
從內打破要麼從外被擊碎,西方文化的強勢終將繼續。
除非是職業投資人,全力下注一類資產不是明智之舉。
我的體會是,本業50%,港股30%,房產20%更靠譜一些。
股權投資中,港股中已湧現n多netnets,撿「煙頭」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
由於天朝貨幣堰塞湖業已形成,滯漲已成現實,通脹之下企業生存艱難,目前大部分
netnet股票沒有護城河,盈利增長堪憂,想短期實現資本利得非常難,但是長期看來,
利潤明明就在那裡,讓我不買入實在太困難
再說房產,天朝文化自古崇尚對「空間」的佔有,在鈔票洪水壓頂之時,挑選一些有盈利能力
的房產也是「價值」投資!假如把一家企業的12%ROE回報作為常態的話,我認為4-7%的租金回報也
可接受,畢竟真實gdp不會低於6%吧,更不用說m2從2000年的12萬億到現今的93萬億年均
18%的增幅了,這樣也能實現5年翻一番。(請參考謝百三的統計:2012年中:92.5萬億元/12萬億
(2000年初)=7.7倍;復旦大學附近房價,2000年4000~5000元/m2,現在3.5~4萬元/m2,正好7~8倍。)
好了,問題又來了,天朝瘋狂的印刷機會無限期開下去麼?瘋狂印鈔會不會導致「資產負債表」式
衰退?假如貨幣持續收緊,資產會縮水到什麼程度?
回答這些問題太難了,說老實話,我不相信任何一個人的答案。
假如出現B/L式的衰退,那麼資產價格將暴跌,投資人重新拾回現金流折現法,
其實對我們也並無大礙,首先,港股那些純粹的netnet本身就無負債或少負債,又有大量現金,
趁機可以購買優質資產,反而是利好;其次,我們購買的房產年均6%的租金回報,假如價格崩跌到
12%的話,按照國人愛好佔有「空間」的天性,迅速就會有撿漏資金補上,價格也不一定能崩盤。
換個角度來講,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使崩盤,自下而上買入的資產也壞不到哪裡去,股息和租金
兜底,自己還有50%的主業權重持續提供彈藥。
出於對國人積極進取精神的自信,我其實並不太在意國內資產價格雪崩,但是歐債危機的黑天鵝
有可能出現,港股有沒有可能跌回萬六?留不留現金予以防範?見仁見智,均屬個人選項。
註:「傻瓜」組合今日回報3%,同期恆指5.5%,跑輸恆指2.5%。
散戶入市,大概都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
當在股市是長期的熊市的時候,根本很少有人談論股市,自然也就不瞭解,不關心股市,
終於有一段時間,股市牛起來了,身邊越來越多的人談論股市了,
好奇...羨慕!
於是去看看什麼是炒股,找前輩們去請教,買各種書,從網絡上下載更多的書,
技術分析的,基礎分析的,中國的,外國的,江恩理論,波浪理論,博弈理論,布林線,蠟燭圖,操盤手回憶錄,金融煉金術,系統交易法,各種股譜...
幾個月下來,一邊看著牛市的狂漲,一邊學習,或者模擬操作一下,
這樣一通弄下來,好像小時候童話裡面的那隻"吃掉了很多書的小老鼠"一樣,
以為自己已經有很充足的知識了,已經很懂了,
想的好呢! "至少我比交易所門口賣茶葉蛋的老太太那是要強太多了吧?嘿嘿"
趕緊入市!再也按耐不住了!
於是提取了一些積蓄放入股市,為了謹慎起見,那當然不能一次投入太多,先少量資金試試看,比如投入10%的儲蓄.
因為是牛市嘛,不長的時間之後,賺錢了! 賺了個70%, 甚至翻了一個倍! 自己真是太厲害了!
可是又後悔,當初怎麼不多投入一些錢! 如果當初投入了XXXX, 那現在不是XXXX了?! 那不是車都有了...後悔的要命..
於是趕緊加大投資,把所有的儲蓄,甚至定期的儲蓄也放棄利息,取出來,全部投入股市!
股市繼續上漲,鬱悶的是,指數上漲,但是手裡的股票卻不怎麼漲,
可是有一天很不妙,一個大跌,跌的百分比並不是很大,但是因為現在頭寸大了,一次幾乎把前期利潤全部吐了回去.
接下來幾天盤盤跌跌,心裡慌的不行,"唉,小賺一點錢總比虧欠好吧",賣了吧,然後就看著股市小步小步的向上走,四連陽..五連陽..六...幾乎收復了大跌日了,
"誒? 好像情況好轉了吧?" , 再次殺進去, 又弄幾天小陽,剛剛鬆口氣, 赫! 又是一個暴跌,比上次還狠! 這下慘了,虧損了不少.
想想也是鬱悶,如果從每一次操作的歷史而言,贏錢的次數比輸錢多,而且贏錢的比例也比虧錢的大, 但怎麼最終就虧錢了呢?
雖然是牛市, 但股市的特點就是漲的時間多,跌的時間少,但漲的慢,跌的快!於是散戶的直觀感受就是"賺了一個月的錢,兩天就給我跌了回去"
而且因為散戶頭寸控制有問題,總是贏小錢,輸大錢,
所以最終熊市來臨的時候,先前積累的微薄的利潤根本不足以彌補熊市的虧損,回頭一看,還是虧錢!
看看最近越南的情況,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1)匯率在短的時間內逆轉。3月份想要美元兌換越南盾還是非常困難,要憑每日限額。但到了5月份,銀行裡面已經沒有美金了,官方匯率形同虛設,各國分析員都是以黑市價為準。
2)股市暴跌三分之二、本幣快速從升值變成貶值、房市下跌、物價上漲,通脹達到25%,這些是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3)只有持有黃金是安全的(美金也行,雖然貶值,但沒那麼快)
這對我們有什麼提醒呢?
當然和越南的國力和經濟規模不能跟中國相提並論,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也是相當強。
但還是要未雨綢繆啊,
這是我的一點零星的思考:
1)股市下跌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只是看到有人在股市攔腰一刀之後仍說這是牛市,我有點感嘆。
2)樓市下跌的可能性也在迅速增大,深圳已經跌的很多,上海還沒有,但我身邊已經有不止一個同事開始出售僅有的一套住房了,想成交不容易。
此外,李嘉誠等人的操作應該給大家一個啟示,如果再想說李嘉誠如何不懂中國國情,請參考之前國內專家們對巴菲特的中石油操作的品論。
3)高通脹不意味著房地產價格不會跌,當然更不可能意味著股市不會跌。
4)本幣從升值到貶值的切換速度,可能是超過我們的預期
5)高通脹不可避免。昨天上海宣佈「出租車用液化氣的價格從之前的每升3.60元上調至4.70元」,成品油短缺已經十分嚴重,壓制漲價的必然導致短缺,一方面惜售,一方面促進購買(甚至刺激成品油的出口走私!)
6)政府對成品油的補貼一旦維持不住,放開之後,必然導致通脹加劇,成品油的漲價會迅速傳到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7)通脹加劇會逼迫ZF推出更加緊縮的經濟政策。
8)抗通脹的政策會導致就業的困難。從短期講,失業率和通脹率是蹺蹺板,沒法子同時擺平兩邊的。
所以在這種年景,有一份工作很重要,不要失業。
9)經濟的困難會減緩消費增長,當人們面臨資產縮水、物價上漲、經濟前景和就業都不確定的時候,會自然的縮減消費,尤其是比較貴的東西
10)我們老百姓如何才能保護手裡的儲蓄不被通脹所侵蝕呢?
A股創下了三年收市新低,港股也不見得好去哪。A股就不用說了,從博客第一篇到現在都極度看空A股。
買的永遠沒賣的精,把股票賣給你的,很明顯是博弈的贏家。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還有贏家就是提供交易機會的投行,券商,及各類無形,看不到的手(如審核,發行IPO過程產生的經濟利益鏈條),都在吸取投資者的血汗錢。另外,還有一個大贏家,房地產的投資者,他們也是這一波的大贏家。
勝負已定,除了繼續堅守,別無他選,風水隨時會輪流轉,特別是港股,超值堪比08年金融危機。
也許再等三,五年後,價值投資者是贏家,前提是迴避賣股票給你的大贏家。而輸家,我希望是房地產投機者。
問題是如果房地產綁架了經濟,房地產的投機者輸了,價值投資者有機會是贏家嗎?
《股市真規則——世界頂級投資機構的投資真經》
1、有規律地閱讀一些商業性雜誌和報紙。
2、必需有創新的、有用的、獨特的東西思考出來。
3、嚴格按照自下而上的風格投資,花時間閱讀年報,與公司管理人員談話,並向同行學習。
4、廣泛閱讀,建立「心理框架模型」。
5、逐步建立應用於公司分析的模型。
6、擁有堅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建立你個人的投資哲學。
7、成功選股的基本原則並不依靠那些難以理解的選股工具,也不是昂貴的軟件和高價的諮詢報告。
8、投資需要耐心、對會計學的基本理解、投資的哲學和適度的懷疑。
9、公司的基本面對股價有直接的影響,關注公司的長期表現,長期投資。
10、避免煩躁不安。
11、要有確信的勇氣。
12、把年度報告從封面讀到封底,並且瀏覽過去的財務報表,檢驗行業內的競爭者。
13、花費時間做研究產生的想法需要一個冷卻的階段,冷卻階段能使你避免一些會導致惡果的投資行為。
14、利潤最豐厚的公司總是被競爭者包圍著。大多數高回報的公司由於與其他公司競爭的緣故,利潤率將會逐漸降低。
15、一家公司如何設法讓競爭者無路可走,從而使自己獲得豐厚利潤?如何保持超額利潤率?
16、安全邊際是股票市值與我們對股價估值的差值。
17、對於一家前景不太明朗的公司預留的安全邊際,應該大於對盈利預期、前景明朗的公司預留的安全邊際?
18、你等的時間足夠長,大多數股票會出現相對它們公平價值有較低折扣的價格機會。
19、看一家公司過去10年或更長時間的歷史市盈率。
20、關注公司的未來。
21、賣出股票的理由:a.你最初的分析是否是錯的。B.基本面是否已經惡化。比如新的投資機會還要經歷一段艱苦的時光,競爭正在蠶食著利潤。C.股價是否已經高出它的內在價值太多?D.你的這些錢有更好的投向嗎?E.你在一隻股票上有太多的投資嗎?
22、好的產品並不必然轉化為利潤,如果我買得起的話,我會買下整個公司嗎?
23、獨立思考,並從被其他人遺棄的市場上尋找便宜貨。
24、如果公司在經營性現金流停滯或收縮的同時盈利卻在增長,很可能是某些事情正在變壞。
25、分析競爭優勢
A.評估收益性。這家公司的資產和所有者權益一直能夠創造穩定收益嗎?
B.為什麼這家公司能阻擋競爭者,是什麼阻止競爭者竊取它的利潤?
C.評估一家公司能阻擋競爭者多久?
D.分析行業競爭結構。行業內的公司是怎樣和其他公司競爭的呢?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行業還是參與者都在痛苦掙扎的過度競爭的行業?
26、調查公司的財務狀況。
A.這家公司產生自由現金流嗎?如果產生,是多少呢?評估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在銷售收入的5%左右或者更多。
B.觀察淨利潤,一般淨利潤除以銷售收入在15%以上,說明它的經營活動是良好的。
C.一般一家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在15%以上,表明股東的投資正在產生穩定的回報。
D.評估資產收益率,6%-7%是一個大概的基準。
E.與行業平均水平做比較是一個好主意,可以比出公司的盈利能力是高還是低。
27、如何建立競爭優勢,第一是有吸引力的行業,第二是超趕對手標準的戰略。
28、 評估公司競爭優勢,要問第一為什麼競爭者不能奪走它的消費者?為什麼競爭者不能對類似的產品或服務給出一個更低的價格?為什麼消費者能接受每年的價格上 漲?第二從消費者角度思考,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給消費者帶來了什麼價值?它是怎樣幫助企業更好地經營自己的生意的?為什麼消費者會用一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去 代替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
29、建立競爭優勢5個路徑。
A.通過出眾的技術或特色創造真實的產品差別化(產品差異化優勢)。
B.通過一個信任的品牌或聲譽創造可感知的產品差異化(品牌優勢)。
C.降低成本並以更低的價格提供相似的產品和服務(低成本、規模優勢)。
D.通過創造高的轉換成本鎖定消費者(高轉換成本優勢)。
E.通過建立高的進入壁壘把競爭者阻擋在外面(高准入門檻優勢)。把競爭者阻擋在外面,許可證、專利證、特許經營權、利用網絡效應(網點眾多的效應)。仔細調查這家公司意外失去特許經營權的可能性。網絡效應比如EBAY,其他競爭者難以支撐這種競爭。
30、提防依靠獨立創新保持競爭優勢的公司。
31、高的消費者轉換成本研究
A.廠商的產品需要大量的客戶培訓嗎?如果需要,客戶願意勉強轉換並且承受在培訓期間導致的生產力損失嗎?
B.這家廠商的產品和服務是否緊緊和客戶的生意結合在一起?使得廠商不更喊關鍵產品的供應商,因為轉換費用會遠遠超出新產品和服務帶來的利益。
C.這家廠商的產品和服務是一個行業的標準嗎?消費者在他的客戶或同行哪裡感到有壓力推動自己連續使用一個眾所周知和受人重視的產品和服務。
D.轉換所取得的利益是否小於相關的轉換成本?如銀行的消費者。
E.廠商是否傾向於與客戶簽訂長期合約?
32、競爭優勢能夠持續多久?把一個公司分成三個時間段(很短時間、幾年和很多年)。如軟件公司有很高的利潤率,但是回報週期很短。
33、財務報表是我們分析一家公司的起點。
34、資產負債表告訴我們這家公司的框架和基礎的牢固程度。
35、利潤表反映了一項服務或者物品提供給買家的時候,公司記錄銷售額或收入,不管買家合適付款,只要公司有理由確認買家最終會付款,公司就要把這筆銷售反映在利潤表上。
36、原材料也是存貨。
37、折舊多,淨利潤下滑。
38、觀察應收賬款與公司銷售收入之間的變化,看看應收賬款比銷售收入的增長快慢。一般應收賬款增長率不能比銷售收入高。可以據此判斷公司回收應收賬款能力。
39、應收賬款還需查看壞賬準備。
40、可以用銷售成本除以平均存貨水平計算存貨周轉率。
41、看固定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情況來評估資產。
42、無形資產在收購發生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一般商譽會上升。越小越好。
43、銷售和管理費用佔營業收入多少百分比是一個考量工具,可以在與它比較接近的競爭對手之間做比較。
44、折舊和攤銷經常計入營業費用,也總出現在現金流量表中,對淨利潤有影響。
45、非經營性損益要特別當心,因為有可能稀釋淨利潤。
46、稀釋的股份數包括潛在的可以轉化為股票的有價證券,比如股票期權和可轉換債券等。
47、一般財報分析,先看現金流量表,再看資產負債表,最後看利潤表。
48、公司分析的基礎
A.成長性。B.收益性。C.財務健康狀況。D.風險/負擔情況。E.管理。
49、成長性四個來源。
A.銷售更多的產品和服務。B。提高價格。C.銷售新的產品和服務。D.購買其他公司。
50、不能僅僅憑藉過去的連續成長率和假設就預測公司的未來。
51、提價推進銷售收入需要強勢的品牌或擁有壟斷的市場地位才能維持長久。
52、一定要弄清楚一家公司為什麼成長?
53、一家以降低成本來驅動盈利增長的公司,要思考一下這些成本降低的可持續性。
54、除了對比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率以外,還要對比每股盈利與經營性現金流量。
55、有三個指標可以推進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財務槓桿比率。
56、成熟的老的公司是樂意這樣使用自由現金流的,他們的生意增長得不是很快,而且他們認為股東們能利用自由現金流賺取更多的回報。因此,他們以股息的方式回報給股東。
57、與成熟的商人待在一起,比和年輕的創業者待在一起所冒的風險要小得多,儘管那個創業者也許會回報你更多倍。
58、財務健康狀況
A.生意好的年份,高固定費用的公司盈利非常好;而當生意不好的時候,債務的固定費用會把盈利降得相當低。
B.財務槓桿比率。如果槓桿比率高於4或者5,意味著太高了。
C.息稅前利潤(EBIT)計算方法,尋找稅前利潤(利潤總額),然後把利息費用(財務費用)加回來,就得到息稅前利潤。EBIT除以利息費用(財務費用),就知道公司可以為它的債務支付多少倍的利息費用。
D.流動比率,越高越好。說明公司如果必須馬上還清負債的話,公司能變現出多少現金。
E.速動比率,越高越好。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後除以流動負債。
59、研究股票的空頭情況,列舉全部的潛在負面因素,為什麼某些人更願意賣出?非常重要。
60、重點分析公司的管理情況。
61、如果分析管理層,分析報酬、性格和運作。
62、相對於高額的薪水,更好的是高額的紅利,相對於慷慨的期權計劃,更好的是嚴格限制的股票期權。因為紅利意味著報酬的一部分有風險,嚴格限制的股票期權意味著股票下跌管理層也會有金錢損失。
63、查看競爭企業的管理層薪酬情況。看他的收入是否和公司的經營業績聯繫在一起。
64、六個危險信號
A.衰退中的現金流。B.連續的非經常性費用。C.連續的收購。D.首席財務官或審計師離開公司。E.沒有收到貨款的賬單。F.變更賒銷付款條件和應收賬款。
70、密切注意七個其他缺陷。
A.把投資收益作為營業收入的一部分推高業績。要分析公司是否正在使用投資收益或者銷售自產來推高營業利潤或減少營業費用。
B.養老金缺陷。
C.養老金補充。把資金過剩的養老金計劃得到流動收益直接計入利潤表是完全合法的。需要將養老金投資收益從利潤中減去。
D.化為烏有的現金流。當股票價格下跌,公司執行的期權比股價高漲時更少,公司的稅收收益也相應減少。如果一家公司現金流充沛同時股價高漲,應該核查一下有多少現金流的增長來自期權相關的稅收收益。
E.塞得滿滿的倉庫。存貨比銷售收入上升快的時候,在這個區間段就要有麻煩了。
F.不好的變更。比如公司的折舊,壞賬準備還有一些基礎要素,比如費用如何被記錄,收入何時確認等。
G.費用化還是非費用化。公司可能通過費用資本化來隱藏費用。如果你看到任何的費用資產化,你應該問一問,這項「資產」多久才能產生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