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備受爭議,但來自美國的運營商消息稱,iPhone 7預購非常火爆,其表現遠超iPhone 6。受此消息刺激,蘋果股價周二盤初大漲近3%。
移動運營商T-Mobile周二表示,上周五至本周一的蘋果 iPhone 7 預購訂單創下公司歷史記錄,是此前最熱銷的一款iPhone訂單數近四倍。此後美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Sprint稱,蘋果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前三天的預購訂單同比增長超過375%。9月7日,蘋果在舊金山舉行新品發布會,推出了新款iPhone 7手機,並對耳機接口及攝像頭作出了重大變化,市場反響褒貶不一。上周六蘋果宣布將不公布首周預售數據,兩家移動運營商的數據給了投資者了解消費者對蘋果王牌產品熱情程度最直觀的認識。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因為iPhone 6是目前蘋果手機中最暢銷的一款。 而蘋果曾宣布不會公布今年的 iPhone 7 首周銷量,這被外界視為該公司對新機型沒有信心的表現。
不過,美國市場預售火爆或許還與運營商賣力促銷有關。T-Mobile近期針對iPhone 7推出了一些促銷活動,用戶可以用iPhone 6和iPhone 6s換取一部免費的32GB iPhone 7。AT&T、Verizon和Sprint也推出了類似的以舊換新促銷活動。
盡管目前只是部分運營商稱預售火爆,並不能反映整體銷售情況,而且目前還只是iPhone 7的預購階段。但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證明外界對iPhone 7的興趣或許並沒有想象中那麽低。
近期,9月加息的“噪音”此起彼伏,沈寂多時的美元多頭更是蠢蠢欲動,凈多頭倉位回升。令人倍感好奇的是,人民幣對美元在6月末一度跌破6.7後,便死守在6.60-6.70的區間內,即使是在9月杭州G20後,各界所謂的“維穩行情”仍在持續。
對於後市究竟會如何演進,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外流壓力緩解,“下半年料人民幣對美元將小幅貶值2-3%至6.85,美元仍可能上行,但空間有限。”
即使美國加息預期升溫,但曾在年初極為活躍的離岸人民幣“空頭們”自二季度以來也尤為謹慎。上周三和周四,香港市場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突然收緊,隔夜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飆升388基點至5.446%,創2月以來最高水平。依據過往經驗,交易員判斷:央行采取行動了。譬如,在人民幣跌至6.687元附近,中資大行曾入場拋售美元,維穩匯價。
看多美元但漲幅有限
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CME)截至9月6日的期貨市場頭寸持倉報告顯示,美元凈多頭頭寸大幅增加292.20億,五周來多頭頭寸首次增長;英鎊凈空頭頭寸小幅減少,由924.85億減少至899.69億,連續兩周空頭頭寸減少。
盡管美元仍處於中期上行通道,但近期的區間盤整難以避免。9月13日,美元處於守勢,逆轉了幾天來節節攀升的態勢。眼下,市場仍受美國加息前景相關猜測的左右。截至北京時間9月13日19:05,美元指數報95.29。
“周二,美聯儲官員布雷納德的鴿派言論打壓加息預期,導致因上周五美聯儲擁有投票權的委員羅森格倫提振起來的加息預期受到嚴重打壓,美元對主要貨幣整體走弱。”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記者表示。
布雷納德本周二表示,移除寬松政策應謹慎行事,過早收緊貨幣政策目前還沒有說服力,因為勞動力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而通脹率明顯低於目標水平。
值得註意的是,即使是在年內僅加息一次的預期下,各界也並未對美元走勢過度看多。近一年半以來,聯儲“用嘴加息”的效果已經反映在了不斷沖高的美元之中,且真正的加息速度料將十分緩慢,美元未來漲幅可能有限。
“美元指數的下一站很可能在95.85附近,即50天均線及短線下跌趨勢線所在。”嘉盛集團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告訴記者。
此外,全球寬松的趨勢或將有所逆轉。歐洲央行上周按兵不動,日本央行也接近無債可買的地步。“如果歐日及其他國家維持貨幣政策,或者寬松力度低於預期,將縮小美歐日貨幣政策的分化,改變歐日競爭性貶值、美元一枝獨秀的全球匯率格局。”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告訴記者。
人民幣下半年料小貶2-3%
雖就全球來看,美元依然強勢,但是上漲幅度會受到限制。在資本外流壓力緩解、中國央行適時幹預的背景下,離岸人民幣空頭偃旗息鼓。
當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主要是參考“前一日的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美元走強,一籃子貨幣弱,則人民幣弱;反之亦然。
據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觀察,自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曾出現過三輪大幅貶值,諸如:第一波始於“8·11”匯率中間價改革。截至8月27日,兩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比匯改前日下跌4.7%;第二波貶值是歲末年初,伴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12月中旬央行宣布人民幣參考一籃子匯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11月5日到次年1月7日貶值達3.89%;第三波始於今年4月,由於美聯儲6月加息預期以及其後6月底英國意外脫歐,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4月12日6.4592一路震蕩走弱至7月18日6.6987,貶值幅度達3.7%。
從基本面來看,下半年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不大,摩根大通料年末美元對人民幣將較上半年小貶2-3%至6.85。
“首先,當前資本外流已經有所緩解。新的匯率定價機制使得人民幣波動更具可預測性,不確定性有所下降;第二,就潛在的資本外流觸發因素而言,主要還是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調整,過去兩年這一因素占比高達60%,而未來這一動力會越來越低。因此即使降息,匯率也不太可能面臨去年的大幅波動。”朱海斌對記者稱。
另一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盡管外匯儲備近幾個月來有所縮水,但中國“家底”仍然厚實。8月末央行官方外匯儲備余額為3.19萬億美元,環比下降159億美元,若扣除匯率因素,外儲下降110億美元,7月該值下降102億美元。
此外,有離岸外匯交易員表示,雖然較2014年6月的峰值3.99萬億,目前外儲縮水了8000多億美元,但中國央行在必要的時候仍會出手維穩。
例如,就9月9日HIBOR飆升388基點至5.45%,據彭博援引瑞穗銀行亞洲外匯策略分析師張建泰解釋稱,“當局或許重演此前1月的‘把戲’,收緊流動性以打擊多頭。”由於市場猜測G20杭州峰會結束後中國政府可能允許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中國央行或許已經收緊了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以抑制看跌情緒。
謝亞軒也表示,G20公報透露出全球對於過度依賴超常規量化寬松政策的負面效應的憂慮,以及對財政政策的重視,這有助於在中期緩解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
周三(9月14日)早盤滬深兩市雙雙跳空低開,三大股指隨即震蕩走低,滬指盤中一度跌破3000點整數關口;隨後股指企穩回升,但是大盤始終在低位徘徊,深圳市場表現則強於上海市場,創業板指數盤中漲幅一度逾0.5%,臨近午盤,股指再度走低,深成指、創業板指數無奈翻綠。
截至午盤,滬指下跌0.59%,報3005.80點;深成指下跌0.33%,報10479.62點;創業板下跌0.06%,報2144.52點,兩市半日成交合計2059.81億元。
盤面上, 兩市漲跌互現,近1800家股票出現下挫,行業板塊方面,釀酒行業、儀器儀表、電子信息等板塊漲幅居前,黃金、港口水運、工程建設、保險等板塊走勢落後。題材股紛紛走強,蘋果概念股、智能穿戴、量子通信、LED概念、次新股、增強現實等皆表現強勢。
在資金方面,截至午盤,滬股通資金半日凈流出逾1億元。 另外公開市場方面央行繼續“三箭齊發”,維穩市場流動性,央行今日進行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3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6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公開市場今日有3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凈投放1350億,連續三日凈投放。據了解,自昨日時隔7個月重啟28天期逆回購後,這是連續第二日進行28天逆回購操作。
分析人士指出,今天是中秋假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場成交較前期顯著萎縮,觀望氣氛極為濃厚。短期內,市場在多重因素影響下趨於走弱,觀望氣氛濃厚,預計市場波動區間較為平緩。目前消息面好壞參半,投資者應該在持股與持幣過節之間尋求平衡點,以中性的倉位面對假期消息面的不確定性。
對於後市, 華福證券指出,昨日市場震蕩回穩,但量能快速萎縮,可見當前場外資金入場意願較弱,投資者的信心明顯不足。加之中秋小長假在即,市場的觀望氛圍愈加濃厚。同時昨夜美股再度大幅收跌將對A股走勢產生不利的影響。今日股市繼續震蕩整理,但是昨日指數繼續震蕩並沒有明顯下探,同時資金流出趨緩,有部分個股出現資金抄底的跡象,表明股指的調整依然還在可控的範圍,股指有望在通道下軌上方持續緩慢震蕩,並等待新的領袖板塊重新湧現。操作上,建議投資者投資者在嚴格控制倉位情況下,做好高拋低吸,應註意規避風險。
新時代證券表示,由於市場弱市探底的趨勢明顯,市場機會也會比較少,操作難度進一步加大,所以總體上應以輕倉觀望為主,以靜待中期底部的到來。短線上,大盤在3000點上下有一定的支撐,或將有一定的技術性反彈出現,這對倉重的投資者來說,是逢高減倉的大好機會。而對倉輕的投資來說,可以適當參與超跌個股以及題材股的炒作,如PPP、國資國企改革、旅遊以及有實質性重組題材重組個股。
早盤要聞:
MSCI月底推20只新指數 提前追蹤納入A股後影響
美國指數供應商MSCI明晟宣布,將於9月底推出20只新指數,旨在反映若將中國A股的5%部分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帶來的潛在影響。新指數包括MSCI中國指數(含部分A股)、MSCI中國大中小盤指數(含部分A股)、MSCI新興市場指數(含部分A股)、MSCI全球市場指數(含部分A股)等。(路透)小財註:在最近三年的年度評審中,MSCI均未采納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提議。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免去郭利根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職務;免去周延禮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職務;免去羅漢的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職務。
蘋果概念股早盤強勢領漲, 環旭電子、安潔科技漲停,藍思科技漲7.24%,欣旺達漲4.17%。
移動運營商T-Mobile周二表示,上周五至本周一的蘋果 iPhone 7 預購訂單創下公司歷史記錄,是此前最熱銷的一款iPhone訂單數近四倍。此後美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Sprint稱,蘋果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前三天的預購訂單同比增長超過375%。
受經濟數據拖累 美股小幅低開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下跌11.71點,跌幅0.06%,報18023.06點;標普500指數開盤下跌1.86點,跌幅0.09%,報2123.91點;納斯達克指數開盤下跌3.97點,跌幅0.08%,報5177.74點 。
美國8月零售銷售環比-0.3%,為今年3月來首次收縮,預期-0.1%,前值0.0%修正為0.1%。
美國8月PPI環比0.0%,預期0.1%,前值-0.4%;美國8月PPI同比0.0%,預期0.1%,前值-0.2%。
業界認為,美國8月工業產出月率跌幅超預期,部分是受產能利用率下跌拖累,凸顯了美國制造業需求疲軟以及經濟增速在更大範圍內放緩;工業產出在過去18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里都處於下滑狀態,雖然最近有所提升,但仍難以擺脫全球需求疲軟、美元走強以及低油價的負面影響。
首批iPhone 7 Plus售罄 蘋果今日開盤再創9個月新高
蘋果(AAPL :NASDAQ)盤前大漲1.72%,報114.02美元/股。
據路透報道,蘋果周三宣布首批iPhone 7 Plus已在全球售罄。蘋果表示,首批所有顏色的iPhone 7 Plus已經全部售罄,亮黑色(曜石黑)的iPhone 7也已經售罄。這兩款最新機型將於周五運抵蘋果零售店。蘋果稱,顧客周五在零售店將無法購買已售罄的機型,但可以繼續在網上預購想要的機型。
本周三蘋果股價收漲3.54%,收報每股111.77美元,盤中一度漲逾4.5%,觸及9個月高點。本周蘋果股價累漲約8.4%,公司市值已增加約480億美元。
內盤期市全天收市,普漲格局明顯,主力合約中,錳矽、棕櫚漲停,焦煤漲4.75%,焦炭漲3.32%,橡膠漲3.24%,鄭煤漲3.21%,鄭棉、滬鋅、滬鎳漲超2%,鐵礦石、滬鉛、玻璃、大豆、螺紋鋼、菜粕等漲超1%;塑料、白糖等少數品種收跌。
黑色系下午開盤後依舊保持強勢,其中焦煤、焦炭進一步擴大漲幅,焦煤盤中最大漲幅逾6%。方正證券認為,發改委會議明確全年去產能和276天限產政策不動搖,預計年底前供給端整體仍將吃緊。隨著後續冬季取暖需煤高峰期的到來和政府主導基建和PPP項目的持續發力,需求端仍將穩步增長。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8月煤炭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33%,降幅收窄。8月份,全國原煤產量27809萬噸,同比下降11%。1-8月份,全國累計生產原煤217887萬噸,同比下降10.2%。
國金證券亦認為,總體來看,目前煤炭行業去產能的主基調沒有變化,煤炭缺口依舊存在。另外受橫山煤礦事故影響,榆林礦區開始安全檢查,各礦限產保安全,近期供應量下降會比較明顯。雖然後期先進煤礦產能或將有所釋放,但仍需要一定的過程,目前煤炭供應缺口仍較大,下遊仍存補庫需求,仍將推動煤炭價格有所上漲。
周三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議,符合市場預期,同時刺激全球股市普漲,周四美股持續高開。
標普500指數高開7.83點,漲幅0.39%,報2171.69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高開68.14點,漲幅0.37%,報18361.8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高開26.85點,漲幅0.51%,報5322.03點。
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25%~0.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受益於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使得周三美股和國際金價全面上漲,其中納指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收盤價紀錄。
歐洲股市今日接力高開高走,截至周四美股開盤,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逾2.43%,英國FTSE 100指數漲1.38%,法國CAC 40指數漲2.42%,德國DAX指數漲2.26%。
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中,對於加息最為明確的表述為:“預計今年加息一次”。對於這樣的表述,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程實認為,12 月加息的預期引導也並不強烈, 耶倫在講話中給年內加息一次施加了相機抉擇的限制條件,鴿派風格顯露無遺。
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市場顯示12月加息概率為51.7%。如果美聯儲想要在12月加息,必須在加息之前形成較為明確的市場預期,但是目前市場的預期並不強烈。
ADS Securities零售經理Jamieson Blake表示,“美聯儲按兵不動讓市場興奮不已。近幾年來,低利率環境一直在推升股票與其它風險資產價格。”
可以預見的是,耶倫必然還會利用11月政策會議及其他美聯儲官員公開表態的機會,來提高市場加息預期。
期貨市場開盤,焦煤大漲5.5%,棕櫚、鄭油漲停。
主力合約中豆油漲4.7%,焦炭漲4.2%,鐵礦石漲3%,螺紋鋼漲2.7%,菜粕漲2%,鄭棉、豆粕、滬鋅、鄭煤、矽鐵、錳矽、熱卷漲超1%。
消息面上,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80%以上。目前,焦煤主力合約累計月漲幅已經超過30%。
據新華社報道,由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於深化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票價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將於11月1日起實施,通知要求進一步擴大市場調節價航線範圍,800公里以下航線、800公里以上與高鐵動車組列車形成競爭航線旅客運輸票價交由航空公司依法自主制定。
同時,航空公司制定、調整市場調節價航線的具體票價種類、水平、適用條件,至少提前7日向社會公布。在全票價基礎上,航空公司各航線票價上調幅度累計不得超過10%,每航季不得超過10條票價上調航線。
據興業證券研究報告統計,本次票價改革新增市場調節價國內航線375條,是歷次價改新增數量最多的。新政實施後,市場調節價國內航線總數達到677條,其中400公里以下航線196條,400-800公里之間航線408條,800公里以上航線73條。
對航空公司來說,市場化定價航線增多,意味著有了更大自主權,可以依據自身經營、市場競爭情況,對不同時段、淡旺季靈活定價,甚至針對不同消費者區別定價,有助於更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
據了解,上一次民航票價改革在2014年年底,當時市場調節價的範圍為101條“相鄰省份之間的部分短途航線”,平均航線距離在400公里左右。
此次改革放開800公里以下航線票價,有益於航空公司根據市場供需狀況更自由地調整價格,與高鐵進行直接競爭。
長江證券分析師韓軼超表示,此次改革是以往價格改革政策的延續,而實行票價改革的航線目錄未來有望持續擴大,為京滬、京廣等繁忙航線的價格市場化提供政策基礎。
對旅客來說,很多人擔心定價權交給航空公司會引發票價大幅上漲,業內人士給出否定的回答。2014年年底的票價改革後,機票價格就並未出現大漲。
華創證券分析師吳一凡表示,隨著高鐵網絡不斷擴展,在客座率不夠高的情況下,航企上調票價並無實際意義,因此淡季以及800公里以下短途航線票價受到的影響不大。在旺季以及黃金航線上,航空公司雖有了提價空間,但會推出更多層次票價,滿足不同消費水平的出行需求。
民航業內專家表示,淡季票價低,旺季票價高這是不變的市場規律。將價格交給市場,勢必帶來激烈的市場競爭,旅客將受益。且航空公司全票價上漲後的主要利潤,更多來自於商務旅客,他們對票價不敏感、時間靈活性要求高,其訂票周期短。
實際上,民航票價改革仍在路上,未來放開票價上限後的完全市場化定價才是改革終極目標。根據民航局2015年發布的《關於推進運輸價格和收費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主要目標》,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範透明的價格監管體系基本建立。
對旅客來說,即使現在完全放開實施市場化定價,也無需擔心票價大漲。東航股份總經理馬須倫此前就表示,如今,國內民航的競爭非常充分,甚至是非常激烈的。在此背景下,機票定價空間可以完全打開,由航空公司根據淡旺季自主定價。完全放開的結果是雙贏,因為這將倒逼航空公司強化管理,研究價格策略。事實上,國際航線價格早已放開,並未出現機票價格大漲,乘客時不時還可以買到特價票。
馬須倫認為,機票價格沒有徹底實施自主定價前,民航的價格和服務都是同質化的,自主定價會對航空公司的管理和運營帶來極大觸動。
在一波毫無征兆的上漲後,滬指逼近今年來的最高點。這次的領頭羊,則換成了煤炭。但煤炭板塊的上漲,則出乎一些機構人士的意料。“今天的上漲其實是出乎很多機構投資者預期的,一些機構在過去一段時間是不斷撤出這些板塊的。”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此番表述與賣方分析師形成鮮明對比。多位賣方分析師認為,煤炭板塊“有業績、估值低、漲幅小”,並且還有國企改革及債轉股概念等,因此“四季度煤炭依然值得超配”。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煤價上漲大量上市煤企司同比扭虧為盈,尤其是以動力煤為主的上市公司業績預計超預期,業績彈性最大。
Wind統計顯示,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大多好於預期,消息面利好股市,最大風險因素便可能來自於美聯儲加息以及人民幣匯率幹擾等。
黑色的蹺蹺板效應
10月24日,滬指報收3128.25點,漲幅1.21%;創業板報收2200.8點,漲幅0.91%,兩市共成交5639億元,成交量亦進一步放大。大盤繼續上行,煤炭股的全線暴動功不可沒。
煤炭在現貨領域的漲幅已持續多日。上周焦炭焦煤連續第四周大幅上漲,其中焦炭主力1701合約上漲7.84%,焦煤主力1701合約更是上漲11.16%,領漲黑色板塊。“行政化之手”去產能的效果在煤炭板塊的效果明顯煤炭價格節節升高。Wind統計也顯示,過去的60個交易日,焦煤主力上漲55.46%,焦炭主力上漲63.77%。
經過6-8月份反彈後,雖然煤炭價格連續大漲,但股票卻是一直在休整,行業底部起來最近一波漲幅僅有15.77%。其實從歷史上看,煤炭股表現最理想的時候很少是煤價上漲很猛烈的時候,比如說此前的2009年和2010年。
“有期限的商品很火爆,因為其對中短期的煤價反應可以很純粹,但股票就一般,因為股票是沒有期限的,看的更長影響因素更多些。”中泰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劉昭亮便認為。
“為什麽股票漲的不如期貨?期貨是可以投機的,做2-3天的都可以出去,因為是帶杠桿的,但股票短期價格未必能上去,因為可能公司今年利潤比較好,但這不是一個長期的改善。”滬上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稱。
而為了控制瘋漲的煤價,發改委接連出招。9月23日上午,發改委組織召開煤炭市場形勢研討會,就是想通過實施先進產能煤礦減量化生產制度,控制部分產能。有券商的分析指出,受限於對現貨行情持續性的擔憂,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對於產能釋放持謹慎態度,坑口的煤炭供應仍然偏緊,動力煤放產效果不達預期。進入用電高峰期後六大電庫存遠低於去年同期,預計動力煤供給緊張的情況仍將延續。
“之前發改委也在開會穩定煤炭價格,從大方向上管理層在控制煤價不想漲太快。現在的一個情況是,庫存比較低,進入到冬季,電廠也儲備冬季的煤炭。而現在的期貨市場反應的短期基本面確實是很好,但股票市場會看到更長。因為他會想後面是誰來接盤,看長做短說的就是這個邏輯。”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劉昭亮也認為,去產能是中央供給側改革的第一位,但後面的政策基調不會打壓煤價,這是為了降低煤炭企業債務和協同解決員工安置問題。
中小創業績告優
除了煤炭股的爆發,券商、銀行在24日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當日,非銀上漲1.73%、銀行上漲1.1%。
一個可能是邏輯是,資金正在尋找低估的板塊。“今年來跌了一些金融板塊跌了20%多的這些。估值切換之下,一些電子、消費股也看到了2017年上行的邏輯也很自然。”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在基金經理們看來,券商股的大漲背後是增量資金流入的預期,有邏輯增強的理由。也就是說,券商股越漲,機構投資者就越有參與的可能性。
在招商證券銀行分析師馬鯤鵬看來,銀行板塊有三大邏輯主線,一是不良生成持續改善,這將被本周密集的三季報持續強化;二是理財收益率下行趨勢下高股息低估值板塊的配置價值繼續凸顯;三是明年銀行業績反轉,收入及利潤增速將扭轉近年來持續下行的趨勢,基本面再次向上。“目前市場對此認識仍非常不充分。”他表示。
寧波銀行最新的三季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增長19.22%,平安銀行的三季報撥備前的利潤也是大幅增長。今年來,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一批銀行股遠遠跑贏大勢。
上周是上市公司三季報集中披露的一周,共計有2365家公布業績,占全部A股的80.5%,其中有1484家進行了業績預告,預增397家,預減104家。從已公布的三季報中可以看到,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最為強勁,凈利潤同比增加逾96%。中小創三季報預告數據較優,也被認為是股市一大利好。
不過,需要看到上周,市場兩大變量利率和匯率均出現變化,人民幣也在上周周五大幅貶值並引起市場跳水。10月24日,10年期國債期貨大跌0.32%,為兩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同日,上證綜指大漲1.21%,逼近春節以來的年內高點。國債期貨大跌也與股市大漲有關,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
但以上述滬上私募基金為代表的觀點則表示了謹慎。“小票指數的成交量縮的一塌糊塗,滬指也是縮量的。今天雖然是放量的,也只有2500億。之前也有更多的。”上述滬上基金經理則告訴記者。
融通基金也表示,若美元見頂回落,而人民幣仍繼續貶值,那表明內在貶值壓力較大,屆時需要註意預期向下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