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親愛的,別再等下去了!

2012-01-16  TCW

 


若《經濟學人》預言成真:「二○ 一二年是大停滯時代的起點」,你打算怎麼過?

就算經濟沒那麼糟,二○一二年也絕對不輕鬆,你,又有什麼打算?

回首過去一年,投資天王、經濟大師都失了準頭,百年企業、工業大國,正狼狽收拾殘局。人們開始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

悲觀者如日本最有名的小鎮工廠教父岡野雅行,他接受本期《日經Business》雜誌採訪時預測:「日本將掉入無底深淵。」他說,現在的日本人,無論是政 治家還是企業家,都變得不動腦筋思考。「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你就會發現『不可能的事』到處都聽得到。」

當人們悲歎這是個最壞的年代,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特別捎信給《商業周刊》讀者(見第七十頁)。他說,看看最近幾個新上市及預定上市案,Nexon、 Zynga、臉書(Facebook),這些新創公司募集的資金動輒十億美元起跳,其中,臉書若上市,市值預估是蘋果電腦當年上市時的一百倍。

「一個新的世代才正要開始,而現在的年輕人正好躬逢其盛,因為過去從來沒有如此以百倍速的跳躍成長。」

再看軟片巨人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這家擁有一百三十二年歷史的企業,曾打遍世界無敵手,在美國市占率逾九成,如今,它即將聲請破產,每股股價不到五十美分。當時,根本無法與 其相比的富士軟片控股集團(Fujifilm Holdings),如今仍生龍活虎。同樣面臨數位化衝擊,為什麼老大滅亡,老二卻逆轉勝?

其實,機會,從未消失,也未變少,它,只是不斷的變裝,唯有一種人能夠穿透表象,在熙攘人潮中尋著它的蹤影。

這種人,從來不等待。他們,是一群行者,即知即行,正面看待每一個起落。

多數人知道太多,卻做得太少,於是他們浪費了一輩子在等待,等待環境變好、等待機會出現、等待恐懼消失、等待對手失誤……。於是,當最後一天來臨,他們嘆 息:我,這輩子等得好累。

親愛的,讓我們別再等待了。最負面的年代,讓我們以最正面的態度出擊,起而行之,即便失敗,也都是扎扎實實的學到了,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2

親愛的,我不能給你保證書

2013-09-02  TCW
 
 

 

世界真的變很大。以我從事的雜誌產業來說,過去,紙本雜誌的發行與廣告,是我們的主力收入,但看看現在的閱讀環境:十八歲以下的孩子們還看紙本嗎?上班族終日與手機、電腦為伍,連銀髮族們都拿起平板電腦與世界溝通。轉型,勢必得加速進行。

我跟同仁們溝通,該是每個人重新定義自己的時候了。環顧國際重量級紙媒,過去五年內,發行量跌幅超過三成,甚至美國《商業週刊》以一美元把自己賣掉、《新聞週刊》停刊,連《華盛頓郵報》都賣人了。所以,我們還能贏多久?還能活多久?

同仁問,競爭者與我們的距離連一半都不到,何懼之有?又有人說,我們過去五年的獲利都很好,發行量還遙遙領先,連八卦雜誌都追不上,險峻何在?

我反問:你認為競爭者是誰?還是紙媒同業嗎?當然不是,任何能搶走讀者時間的,都是我們的潛在競爭者。如此想來,還不嚴峻嗎?

於是,我選定了少數同仁,溝通轉型計畫,同仁興致勃勃。隔天,他提了一個問題:新計畫對我未來一年的實質影響是什麼?生活、工作方式會有什麼變化?

我猜,他不好意思問出口的是,績效、收入會增或減,會不會有保障,甚至,我們會成功嗎?面臨變動,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公司要照顧的部分。不過,我看重的是心態。我問他:什麼叫新事業?

所謂新,就是沒有軌跡可循,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打獵。既然是一場open book的戰役,自然就充滿變數,可能滿載而歸,也可能空手而返,甚至陣亡。

所以,親愛的,你需要我給你什麼保證嗎?

披荊斬棘的事,總是校長要兼撞鐘,資源永遠不夠,永遠要跟細瑣雜事、大官旁的難纏小鬼打交道。所以,白天與你共舞的是不確定性,夜晚與你共枕的是疲累。

二○○九年,日立驚爆前一年新台幣逾兩千億元虧損,新任會長要改革這家百年集團,為了大刀闊斧改革,他增資募款,他對員工說:「日立終於要賣一個沒有保證書的商品(指股票)了。」過去日立賣的產品都附有嚴格的保證書,但改革,沒有保證書,只能用改變的意願有多強來說服人。

所以,親愛的,你需要什麼樣的保證書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3

寫給一些像親愛的弟弟妹妹們的朋友 b_ing

來源: http://xueqiu.com/4939534471/34592610

越來越多的生活上的朋友開始玩雪球,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像親愛的弟弟妹妹們的朋友;我時常會鼓勵他們進行一些投資,並鼓勵他們在不動用杠桿的情況下加大投資,如果命不錯,最好能在進入市場不久的時候出現刻骨銘心的虧損[笑]

其中一位師弟@多爾袞_日臻高遠 在一次對話中提到了“事實和看法”,並用來分析一位小師妹的情感問題,讓我著實非常驚訝。對於剛工作不久的90後小孩,這十分罕見,時至今日,周圍的同事很多都30多歲的人了,但能夠講出“事實和看法”的也是少之又少。高興之余,不盡有點黯然神傷,自己很多覺悟還是相對來說來的晚了些。

鼓勵他們投資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而要想在股市里取得成功,幾乎只能反人性的,而理性無疑是克服天性的致勝法寶。我希望這些可愛的弟弟妹妹們能在股市里能有好的成長。下面我通過自身的感受大概談談我的一些理解,由於能力問題,很多地方還不能說的更高一層次,如果碰巧能有少許幫助,也算是我的小小功德了。[笑]

關於雞叫理論
很久以前的人們聽到雞叫就發現太陽會升起,於是人們普遍認為是雞叫導致了太陽升起,無疑這是一套錯誤的因果關系。然而在股市里卻充斥這這樣的人們,他們每天像公雞一樣叫喚,然後告訴人們——是我,升起了太陽。

“股市短期看是投票機,短期看是稱重機”,格雷厄姆的這句話可以歸之為股市的真理之一。長期看股票體現出來的是價值,短期看任何的賺錢都只能歸納為概率問題,而非因果論。因此任何給你大談短期資金流進流出,炫耀自己先前多麽看好一只股票然後大賺特賺的人,都不要理會他們,因為,記住,他們極有可能就是那群雞鳴的人。

關於因果理論
和雞叫理論類似,因果性反應的是人對因果的一種認識。因為人類對認知的有限,哪怕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幾乎都還不能證明一樣認知是對的,科學的發展幾乎是建立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礎上的。相對於未知,已知顯得有點微不足道。舉個例子:如果想搞清楚西紅柿當中有沒有維生素A,這個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你說西紅柿當中有多少種分子,那就難上加難了。同樣,人體數百萬種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影響,恐怕不是當前人類所能夠認識清楚的。

建立於未知的基礎上,很多信息就很容易被排除掉了。比如有人一開始就上來說房子未來十年肯定會上漲,那麽我的建議是直接忽略掉,因為確定一樣大的宏觀的看法是極為困難的,因為其包含的因素太多;反而如果有人給你從人口演變來談剛性需求變化這麽一個小道理,數據詳實,論證充分,那麽就是很有價值的。同理,對我們來說股市短期的上漲和下跌,涉及的變量也並非是人類所擁有的能力,那些天天做預測的人們,我的建議是直接把他們歸納為算命先生。

關於事實和看法
人一旦帶著情感來看待問題,那麽他說提出來的很多觀點,恐怕都會是看法,而非事實。作為內心強大的人,很少需要去征求別人的看法,因為他需要的事實;而那些喜歡誇誇其談,並給自己找很多原因並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人,很多時候,他們內心其實並不堅定,因為他們需要的是看法。

在股票市場上,如果一個人買入了什麽公司,然後就忽略其所有負面的消息,並對其怏怏不樂,那麽我們會認為他的觀點將是看法,而非事實。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歡迎任何不同見解的看法,借用一位朋友的話說,“觀點越有出路,收益也就越高”,認識自己對一件事物看法的盲點要比盲目去喜歡它要重要的多。

關於公司研究
如果有朋友問我這家公司怎麽樣,值不值得買,我的回答一般是我不知道,但我推薦你去讀讀這家公司從上市以來所有的招股說明書、公司公告、季報、年報啥的,然後去看看專業的研究報告,大概搞清楚幾個問題:
1. 這家公司是不是在紮紮實實的做自己擅長的業務。好的公司從來都是低調的,在環境向好時期努力開拓市場,成長超越競爭對手;環境變差的時候,努力修煉內功,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順手幹掉競爭對手。而差的公司隨便得到一點成績就誇誇其談,熱衷於資本市場,關心股價,環境差一點就怨天尤人,表明跟自己的錯誤決策毫無關系。
2. 這家公司的產品拓展空間還有多大。時也命也,很多時候不是公司不夠優秀,而是大勢不好,即便優秀的企業在行業不停地走差的時候也很難有好的回報。
3. 這家公司是否具有足夠的確定性。未來3年乃至10年,是否能夠有好的確定的增長率,而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對於這幾個問題的歸納其實巴菲特做了很好的詮釋,“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10年,那麽就不要持有它“——這是我們作為重倉股的基準條件,沒有之一。

關於估值
我們很難對估值做一個確切的定義,公司的價值理論上是由未來折現現金流來確定的,但很小的變化就能導致極大的估值變化。這里我只能大概談談我的感受:
1. 成長性和確定性估值的兩大基石。一般而言,競爭性行業如果不具備成長性,但是凈利潤又沒有下降,分紅率能夠達到5%,那麽8倍左右PE的估值是個合理的估值;非周期性行業,競爭不充分,確定性強,成長性在20%到30%左右,那麽20倍到30倍PE是個合理的估值。
2. 不要迷信高成長。每年50%以上的成長性的公司,連續5年以上,基本上是萬中無一的。如果有這樣的股票,結果卻錯過了怎麽辦?我個人的看法是錢是賺不完的,不要太在意這種得失。
3. 不要過於貪戀便宜股。巴菲特說過另一句話”我們情願花更多的錢買一家好的企業也不願意花很少的錢買一家爛企業“。我的經驗告訴我,市場雖然在某一刻充斥著不少的無效估值,但任何時刻都有非常多有效估值的企業。便宜股往往在確定性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個並非人力所能左右,很多時候即便是錯過也就錯過了,並不需要太在意。

關於普世價值觀
股市一方面是對人性的訓練,另一方面也是對人的提煉。人為之人,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夠建立普世的價值觀,比如孔老夫子的一句話已經說的很好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希望這些可愛的弟弟妹妹們,成長之余,能夠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更多的責任心、慈悲心、樂善助施;能夠樂觀、豁達、容天下難容之事;作為讀書人,平時能夠書不離手,能夠立誌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些話既是說給各位弟弟妹妹們聽,也是說給自己聽,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我還只是孩童般,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君共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53

給「親愛的」保母政府:三代新加坡人愛恨告白

2015-03-30  TCW
 

他的崇拜》69歲退休總裁李光耀就是比較民主的共產黨啦!

盧漢志,成長於新加坡被迫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時代,經歷英軍撤退後,國家一夕間近十萬人失業的窘境,但是他同時也是裕廊工業區第一代廠商。他跟著李光耀的政策,早期在工業區生產電阻,後來因應李的號召進軍中國,二十五年前就進入中國洛陽設廠,白手起家,最後以管到五千人的亞太區總裁身分退休。

從他的論述,你會感受到,新加坡老一代人對李光耀模式,毫不質疑,不打折的信任感從何而來。

以下節錄盧漢志的口述內容:

政府一聲令下,我在中國一待二十年

我連生孩子,都聽他(李光耀)的話啊(笑)!

他講生兩個孩子,我就停在那邊生兩個孩子。他說,生三個我給你們補貼,我就生第三個,跟第二個差了七年,我是他的超級粉絲!你看這本書(書名是《李光耀圖片人生》),他的每一本我都有買,還有這個剪報,是寫他寫得比較好的……。

我去年六月回來,我在大陸二十年了,一九九○年,李光耀說我們要進軍大陸的時候,我就第一批進去的,我們都聽他的,都是屬於建國的老臣。

我們一開始在做工業,直到一九八○年代,他們(李光耀政府)說我們不需要這樣子的工廠了,有汙染又對經濟效益都很慢,說你們該進去大陸了,我們就設法跑到大陸去工作了。

問:被趕到大陸去設廠的情緒如何?

不會生氣啦,新加坡把我們人民的心,管得服服貼貼。他就是比較開放民主的共產黨啦!他的手段很厲害,他一黨專制,他很聰明,所以大陸也走這一套,有房子、吃得飽,溫飽全部解決了,人民就不想造反了。

為什麼這麼信任他?因為他有做業績給我看。我們一路一直往好的方向走啊!你看我們東南亞這些國家都要把人民送出外國當女傭,當勞工把錢帶回自己國家,我們新加坡沒有啊,這一點李光耀就有保證了,只要你是新加坡公民,我保證會有好日子過,他講過的話,所以我們這麼相信他。

國家太小了,我們沒條件學別人造反

李光耀這個人你會討厭他,如果他是你的敵人,你會討厭他,如果他是你的競爭者你會很討厭他。因為他專制,但是離開他你又不行。

他是全世界第一個搞人民組屋,一下子「碰碰碰!」幾十棟起來解決房子的問題,別人搞不到,他都可以搞得到。

問:會不會不滿李光耀的強勢政策?

不會,我們接受,因為新加坡太小了。我們連水都沒有,百分之一百吃的都是進口的,你可以亂嗎?

我們從東走到西六十公里都不到,從北到南三十五公里都走不到,一個小島,我們新加坡不能犯錯,我們只要走一步錯的腳步,我們鄰近的印尼、馬來西亞這些穆斯林國家都虎視眈眈。(鄰國)隨時會來搶,印尼這個全世界第四大的國家,只要一湧進來,這島就沉下去了。

我的孩子看法完全跟我不一樣,他們覺得政府管太多。假如說新加坡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不用太大,像台灣就夠了,我們就可以給他適當的民主,但我們不是,所以一定要控制。

他們從來沒有吃過苦,還去美國念大學,我連新加坡的大學都讀不起,不一樣了,他們很難接受的,但是他們也會檢討,假如移民做二等、三等公民,還不如在這裡做一等公民。

(口述整理●夏嘉翎)

他的憤怒》33歲菁英工程師在這裡也是二等公民,乾脆離開算了!

出生在一九八○年代的培偉,是典型的新加坡菁英,念的是新加坡第一名的國立大學,現在是工程師。他是我們唯一無法拍照的受訪者。理由很簡單,因為他不喜歡現在的政府。

以下是他的口述內容:

我剛才要找其他鄰居朋友一起來,每個都不敢,他們還說訪問之後,等我去監牢的時候會來看我。(他邊說手機訊息邊傳來,文字內容是「Be careful of hidden cam bro...tomorrow become internet hero or zero.」意指小心隱形攝影機,明天不是變成網路英雄就是消失不見。)

人民當媽寶好?不管做什麼都有人監視!

老實講,新加坡人有一種想法是說,你不管做什麼,政府都在看你。

大家說新加坡是Nanny State(保母政府),但Nanny State是講它是一個和藹可親的母親!現在,我是覺得他講什麼,我們都不能夠反抗,不然你會直接被抓起來。

我們有一個Speaker's Corner(發言角落):芳林公園。你要進去附近一個警局,跟它申請執照才可以發言。警察知道你是誰,知道你講話的內容,你可以罵人,但他們知道你是誰,所以大家就不要。最近我們比較多人會去(芳林公園),就是公積金的事情(編按:二○一四年新加坡部落客鄞義林在網路發表文章,被指涉嫌影射政府挪用公積金款項,隨後民眾在公園發起「還我公積金」演說集會)。

公積金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薪水,有二○%要進去公積金。這筆錢你不能拿,要到你五十五歲的時候才能拿出來用,五十五歲之前,你只可以拿來買房子,做投資,可是你做投資贏來的錢,全部鎖在裡面。

以前是五十五歲,現在變六十二歲(才能領),因為他說現在我們越來越健康了,可以活到更久。很多人覺得這個錢是他的,為什麼不能用,但是政府說你的錢我幫你管。

我們有個淡馬錫控股,我們總理老婆在管,而且奇怪的是,她也沒有相關經驗就在管,我看國外媒體說我們一直輸錢,但他們對外公布說,我們每年有二○%的報酬率。這種感覺就很像紅包錢,爸媽說我幫你管,但你都不知道錢跑去哪裡了。

引進外勞拚經濟?當個兵回來工作就沒了!

現在對這些我們無能為力,有的人是直接離開新加坡,在那裡是二等公民,在這裡也是二等公民,乾脆離開算了。

之前,永久居民(外來移民)跟我們的公民擁有的特權是完全一樣的。但是,這些永久居民不用當兵,而我們新加坡的男生要當兵,當完兵之後,每年還要有三個星期回營受訓,總共要回去十次。你想一樣的工作,有人每年要消失三個星期、另一個人(外籍人士)不用,而且薪資要求可能也沒這麼高,你是老闆,你要用哪一個?

之前在論壇,有人問:這是我第一次要回營受訓,請問我要準備什麼?有人回他:「你準備找一個新的工作。」因為還沒回來,就已經有一個外籍人士準備做你的工作,老闆不需要你。

新加坡人只敢在網路上念念念,但不敢出來正面跟你講說,我要這個、我要那個,誰敢做這種事?

(口述整理●夏嘉翎)

他的無奈》55歲《小孩不笨》導演我們都想改變,但新加坡人沒有勇氣賭

梁智強,被稱為新加坡的國民導演,可說是最理解新加坡人心的人之一。

不管是涉及生活壓力、三代同堂養育的《錢不夠用》,或探討教育課題的《小孩不笨》系列,到創下新加坡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談論兵役問題的《新兵正傳》。這位對台灣觀眾而言,電影知名度比本人還高的導演,擅長以幽默方式看待他口中從小生長的國家。

目前正在籌備新加坡建國五十年電影題材的他,跟我們訪問的多數中堅分子相同:他們正站在十字路口,看到新加坡需要變,但下一秒,立刻把風險精準算出,不容偏差。這樣的思維,也是外界判斷,即便後李光耀時代來臨,新加坡也不會有巨變的原因。

以下,是梁智強的口述內容:

我拍每部題材都從自己的感受開始拍。《錢不夠用》這部電影,花了兩年時間才落實。錢的話題,是大家最敏感話題,也是最有共鳴性的。

這部電影用了八○%的方言,包括台灣的閩南語,年輕人就帶爸爸媽媽去看。我們講的方言題材,對當時整個局勢來講是相當大膽的,因為政府是強烈控制方言。不管在電視、電台上或公開場合,方言幾乎是銷聲匿跡的。另外,當時電影講到大家如何為錢去掙扎、去打拚,這是人性,自然引起共鳴。

沉默,是因為習慣依賴看了台灣的例子,自由不一定可貴

對我來講,新加坡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但是我覺得新加坡有一個好處,可能在人家眼裡覺得很好笑:就是我們都很相信政府。新加坡政府一路以來都相當廉潔,雖然有些事情我們不開心,但以大部分角度來看,他們在照顧人民各方面,都讓大家得到信心。

但也因為受到政府照顧這麼多年,我們很多時候依賴性很強,什麼事情都覺得是政府應該做的,不是我們應該做的,這就是新加坡人的一種觀念。

這幾年來,互聯網興起,新加坡人的想法已經逐漸開放。以前我們對政府都是千依百順,也沒有什麼管道可以講。有了互聯網,似乎有一些改變。近年來,明顯有站出來反對政府的人。

但大多新加坡人還是沉默的,覺得政府是不錯的。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換一組人後,到底會變成怎麼樣。新加坡人可能沒有勇氣做這樣投注(賭注),(但)我知道大部分的人是希望改變的。

原本,新加坡人一直渴望有全面的自由,什麼都可以做,多爽啊!後來,當我們看到台灣這幾年來的自由時,我們開始擔心,全面自由不一定可以讓大家活得更開心,生活未必會改善。當有些自由太過以個人利益做為出發點時,自由變成了利刃,讓大家刀刀見血。

矛盾,是擔心變了不一定好社會不滿開始累積,將是未來挑戰

我同意李光耀資政所說的,自由必須有一個限度,新加坡人多數都同意。

民主和效率是一體兩面。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說是十全十美。

這幾年,新加坡物價和許多東西都提升得非常快,但(快速經濟發展速度)卻不可以跟整體社會(福利)平衡。現在,新加坡開始採取不開放外來人才政策,因為新加坡人已經開始不爽。(改變)是好的嗎?能幫助新加坡或破壞新加坡的未來?我不知道。這在後李光耀時代來臨時,將是很大的挑戰。

(口述整理●黃亞琪)

【延伸閱讀】梁智強的電影,反映社會

地位:2004年獲新加坡總統勳章,為首位獲此獎項導演作品:●《小孩不笨》批判過早就將孩子分流的教育政策電影,成為中國小學生教材;甚至還出漫畫版本●《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以喜劇諷刺新加坡對於白領、藍領階級落差的社會價值觀●《錢不夠用》描述「三明治族(上有高堂、下有幼兒)」3兄弟生活在高物價新加坡,掙錢不易,劇情諷刺新加坡多項政策●《新兵正傳》票房破新台幣5億,為新加坡影史上最賣座華語片,20%的新加坡人看過此片

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57

《親愛的翻譯官》:披著職場劇外衣的言情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615

《親愛的翻譯官》(電影劇照/圖)

掌控遙控器的主要人群是家庭主婦和青少年,因此國產電視劇的主打題材是婆媳爭鬥的家庭倫理劇,“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言情劇和青春熱血的校園言情劇,你看看衛視收視率榜單的前幾名基本都不超出這幾個類別,再看看這些劇集的制作水準,你也能知道觀眾們的水平在哪一個層次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何國產職場劇為何總是言情劇。

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繆娟小說《翻譯官》,號稱是首部聚焦翻譯人群、展現翻譯官職場與生活的電視劇,並由當紅花旦楊冪、實力派演員黃軒聯袂主演,一開播就引起了廣泛關註。該劇播出後收視率迅速攀升,頗具“劇霸”氣象,拯救了今年以來收視始終陷入頹勢的湖南衛視。

然而,高關註度、高點擊率、高收視,仍然掩蓋不住業內人士對該劇的批評。雖然該劇打著職場劇的旗號,但許多觀眾看到的卻是披著職場劇外衣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言情劇碼。那麽,真正的職場劇該怎麽拍?為什麽國產職場劇總會出現這樣的錯位?

職場劇:職業、職場、職人

職場劇,簡言之就是以職場話題和故事為題材的電視劇。事實上,國內出現職場劇這一分類也是這幾年的事,國外的電視劇行業似乎並沒有專門的職場劇分類,然而,這並不妨礙歐美、日韓等國的影視行業制作了一批非常經典的職場劇。

嚴格意義上的職場劇,應該著重凸顯出三個元素:職業、職場、職人。首先是職業,其要求是對這個職業有非常熟稔、專業的認知,即便有誇張的藝術加工,仍要立足於真實情況和現實模型,容不得對職業的一知半解以及胡編亂造。歐美職場劇的編劇常常本人就曾在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有的劇組還雇請專門顧問為拍攝提供建議,為專業性保駕護航。就比如律政劇,像經典美劇《波士頓法律》,制片人便是法學院出身的律師,劇中涉及的豐富法律知識和案例常被許多法學院當成影視教材。醫療劇,比如美劇《實習醫生格蕾》,“每一個胸膛和腹腔都大剌剌地敞開著,每一集都像一條維基百科,滾動播出心臟瓣膜、十二指腸穿孔、體外循環這些名詞解釋”。再如專業的新聞劇《新聞編輯室》,著力還原記者在調查報道中單調、瑣碎、專業的基本功……

其次是職場生態的展現。毫無疑問,職場就像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對職場生態的展現是一味地凸顯職場厚黑學,好像職場中的每一個人一天到晚都在忙著勾心鬥角。事實上,優秀的職場劇在展現職場鬥爭一面的同時,更著力於展現的是職場中人與人的相處、面臨選擇時的何去何從、犯錯時的如何糾正、如何處理沖突等利於個人成長的現實問題。比如韓劇《未生》,該劇講述的是一個家境貧寒、無大學學歷、無外語技能的少年張格萊進入一家全國頂尖學生才能進入的綜合外貿公司,如何從絕對劣勢走向新生的故事。張格萊進入職場,仿佛是孤舟被拋入大海,編劇著力凸出的是他在陌生、一無所知的職場生活中,如何學習、如何處理與上司的關系、如何處理沖突、如何做抉擇,一點一點適應職場生活,並逆水行舟到達彼岸。

因此,職場劇的最終落腳點是人的成長,職人的成長,就如同張格萊,如同《傲骨賢妻》中的Alicia。40多歲的Alicia的從法學院畢業後就嫁給州檢察長Peter,有一對兒女,成為家庭主婦,但平靜的名媛生活被丈夫召妓的醜聞打破。丈夫停職被扣,自己一把高齡還要出去找工作,事業從零開始,法庭給了她崛起的機會,慢慢成長為公司合夥人、到開創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再到競選檢察長。一路走來,職業技能的增長、遭遇困難的堅強、兼顧家庭的不易,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Alicia的傳奇經歷,更是她的一路成長。

一言以蔽之,真正意義上優秀的職場劇,應該是專業體現職業特色,全面反映職場生態、傳播對職業生涯有益的道和術,反映職人成長,並有助於觀眾從中成長的。優秀的職場劇,應幫助觀眾對這個職業樹立準確的認知,不醜化、不美化,並能激起一部分人對該職業的憧憬、向往和敬佩。

《未生》(電影劇照/圖)

《親愛的翻譯官》:不是職場劇,是言情劇

如果我們以國外一些經典的職場劇為樣板來評價《親愛的翻譯官》,它相形見絀。

先是對職業的刻畫不專業。就比如劇里程家陽說翻譯官嚴禁噴香水,而事實卻是同傳間空間狹小悶熱,使用味道清淡的淡香水也是同傳間的禮儀之一;還比如喬菲在蘇黎世大學做交換生,但蘇黎世大學是在法國的德語區……這是國產職場劇的一大毛病,編劇對該職業的認知多數屬於業余水準,因此細節上常出現紕漏,像醫療劇《青年醫生》實習生在急癥室里聊八卦,律政劇《離婚律師》把錄音當證據。

更要命的是,雖然該劇自稱反映翻譯官生態,但如果你細細數一數,平均每集關於翻譯的介紹和展現時間,不足劇情的十分之一,觀眾看不到成為一名真正翻譯官的種種艱辛、翻譯官的日常學習和工作狀態等。這也是國產職場劇的一貫毛病,從事什麽職業更像是主人公的一種身份和標簽,主人公的職業與他的性格、他的生活仿佛毫不相關。

而對職場生態的反映,《親愛的翻譯官》同樣是太想當然。面試遲到,就開始跟主考官扯私人恩怨;動不動就進上司辦公室;跟上司各種頂嘴;背後給上司取外號、說長道短還讓他知道;幹涉上司的感情生活;私生活各種與上司藕斷絲連……拿出《未生》跟《親愛的翻譯官》一比,前者是真切的職場生活,後者其實就是霸道總裁與瑪麗蘇的二人轉。國產職場劇對職場生態的刻畫常落入的另一個窠臼是把職場劇當宮鬥劇寫了,什麽偷創意啦、穿小鞋啦、傳流言啦,或者教你怎麽勾搭上司啦、對付賤人啦,仿佛步入職場就是步入後宮,《親愛的翻譯官》喬菲遭到同期實習生的一致誤會也是如此。

至於職人的成長,這終於是國產職場劇所熱衷的主題,因為剛好契合觀眾對成功學的強烈需求。就比如《親愛的翻譯官》,喬菲肯定從實習生轉正,從不會同傳到會同傳,並成為像程家陽一樣的傳說。但與真正意義上的職場劇相比,主人公的成長並不具體反映在職業上的一點點艱辛進步,她的進步是突飛猛進式的,在男主角愛的眼神和愛的抱抱的鼓勵下,女主角一下子就克服了自己的弱點,一下子就進步了,一下子就成為能與男主角並肩而立的成功者。

說到底,國產職場劇之所以不專業,根本就在於它們只是披著職場劇的外衣,內里其實是言情劇或倫理劇或家庭劇。《親愛的翻譯官》是非常典型的“霸道總裁愛上我”。喬菲家境貧困啦、母親病重啦,程家陽高富帥啦、霸道總裁啦,兩人相遇之後先是誤會、沖突,接著成為歡喜冤家,程家陽在接觸中肯定會發現喬菲的優點,什麽熱情啦、開朗啦、吃得了苦啦、勤奮啦、細心啦,然而兩人就相愛了。接著就是各種三角戀啦、誤會啦、程家陽的母親反對啦,各種大虐小虐,最後兩人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生活在一起。當編劇將60%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男女主角的愛恨糾葛上,再花個10%的時間給男女主角的前任,花個10%的時間給男三女三,花個10%的時間給細枝末節,真正留給職場的時間就10%不到了,職場便淪為點綴。

職場劇不專業,該怪誰?

那麽,國產職場劇“不專業”的老毛病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出現,誰該對此負責?

編劇首先難辭其咎。國內職場劇的編劇可能從來就沒上過班,對一個職業是完全陌生的,他們要書寫這個職業,要麽是靠閉門造車和“想象力”,要麽是找一些二手資料,好一點會下點功夫采訪幾個行業中人。但這些也只能了解到一個職業的皮毛。因為真正浸淫在職場中的人,他們受職業的影響很深,言談方式、作息規律、精神面貌、愛情觀等都會受影響,如果沒有該職業體驗的人是很難準確把握住這一些的。因此,國產職場劇如果去掉主人公的職業標簽和職場部分,你會發現一個翻譯官、一個律師、一個警察、一個醫生,他們之間基本看不出什麽不同。

但屎盆子也不能全扣編劇一人頭上。筆者有一朋友就是個年輕編劇,她向筆者吐槽:我倒是想認真寫啊,我倒是想真正下放到職場中體驗個三個月啊,但制作方那邊時間緊、任務急,人家也不要求你專業,我要生存肯定得在截稿日期前趕緊把任務完成交給她啊!她還提出一個質疑:如果國內職場劇真的正兒八經講職場講職業,你得先問問電視機前的大媽們,她們同意嗎?她們想看嗎,看得懂嗎?

這其實又觸及到另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即電視觀眾的整體欣賞水平。掌控遙控器的主要人群是家庭主婦和青少年,因此國產電視劇的主打題材是婆媳爭鬥的家庭倫理劇,“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言情劇和青春熱血的校園言情劇,你看看衛視收視率榜單的前幾名基本都不超出這幾個類別,再看看這些劇集的制作水準,你也能知道觀眾們的水平在哪一個層次了。

因此一個殘酷的現實是,職場劇再不專業,觀眾卻願意買單,你真的正兒八經拍職場劇了,收視屢反倒可能噌噌地往下掉。拍電視劇要大投入,制作團隊肯定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觀眾愛看什麽、想看什麽,既然披著職場劇外衣的言情劇觀眾更愛看,那沒有哪個投資人腦子抽風撒錢讓導演去拍收視率低的專業劇。

不過,隨著中產階層的不斷壯大,這種情形會慢慢得到改觀。事實上,國產職場劇這幾年的興起,背後是以白領為主的中產階層的崛起,他們需要能夠反映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成長、發出他們聲音的電視劇作品。而國產職場劇之所以變成職場劇、言情劇/倫理劇/家庭劇的雜糅,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制作方對白領觀眾與家庭主婦這兩個主流觀眾群體的雙方討好。目前這種策略效果明顯,《親愛的翻譯官》穩住了電視前的家庭主婦、收視率高漲,在網絡上也贏得不少白領關註、點擊率居高不下,雖然口碑一般。

至於以後國產職場劇的天平會向哪邊傾斜,是專業多一些還是狗血多一些,則取決於哪個群體的話語權越大、購買力越強。隨著越來越多寫字樓的拔地而起,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加入職場隊伍,以及電視的沒落和網劇的崛起,天平最終可能會更傾向於中產階層一方。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電視劇里播的還是爛俗的言情劇或家庭倫理劇,但網絡上則會出現像《波士頓法律》這樣傑出的職場劇。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知道ios版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