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煤炭板塊持續走強。截至發稿,金瑞礦業、平莊能源強勢漲停,中煤能源大漲逾6%,*ST新集、陜西煤業、恒源煤電等個股亦有不錯表現。
另外,國內期市午後黑色系漲幅擴大,焦炭觸及漲停,報1680元/噸,刷新三年半新高。
申萬宏源分析師表示,近期動力煤價格受鐵路、港口雜費上調影響,繼續大幅上漲。尤其進口焦煤如期大幅上漲,澳洲焦煤離岸價格已經達250美元,遠高於國內價格形成倒掛,預計國內將大幅減少進口,因此10月份焦煤進口將大幅下滑,將帶動國內產煤補漲,全國焦煤漲幅將拉大。
而煤炭價格的上漲更是直接導致上市煤企的三季度業績實現反彈。據數據統計,露天煤業、冀中能源等7家煤企業績反彈,其中露天煤業凈利潤4.98億元,同比增長57.94%。公司表示,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主要受煤炭售價預計同比提高的影響。
申萬宏源分析師周泰表示,2016年三季報預計整體表現符合前期判斷,煤價上漲環比改善盈利,大量公司同比扭虧為盈。受三季度煤價反彈影響,煤炭公司整體業績環比二季度明顯改善。因動力煤在6月份開始上漲,7-9月份價格出現大幅快速上漲,而焦煤價格主要在9月份出現快速上漲,因此以動力煤為主的公司業績預計超預期,業績彈性最大。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終端需求回升拉動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四季度發電量有望繼續維持6%至8%左右的增長率,在基建和房地產業的支撐下,鋼鐵和建材行業耗煤以穩為主,相應的煤炭需求有望出現4%至5%的增速。
近日,國內三大乳企中兩家先後發布了三季報,其中光明乳業(600597.SH)今年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26億元,同比增長69.45%,伊利股份(600887.SH)前三季度凈利潤43.89億元,增幅雖然低於光明乳業,但也同比增長了20.69%。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兩家的營收幾無增長,乳業整體市場增長前景令人擔憂。還有另一家蒙牛雖然尚未發布三季報,但從半年報公布的數據看,受現代牧業雅士利拖累,凈利潤恐難實現較大增長,而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奶源價格走低。事實上,雖然光明乳業、伊利凈利潤較好,但原奶價格持續低位的系統性風險依舊存在,上下遊如果不能一同進步形成良性發展,將對乳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不利。
光明乳業方面向第一財經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利潤大幅增長,主要受到原奶成本下降、產品結構優化的影響。光明乳業表示,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強費用管控,遏制虧損區域,提質增效。同時,不斷加強全產業鏈布局,加速布局原奶上遊資源,加強奶源在線監控及追溯管理長期戰略的實施。同時,光明乳業海外子公司新西蘭新萊特乳業收入利潤保持同步增長。光明乳業近日宣布海外子公司新萊特完成配股增資項目,增資人民幣1.86億元,保持持股比例不變。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黃付生表示,今年以來,華北、西南等原虧損市場大逆轉,高價奶粉去庫存完成都給光明乳業凈利潤增長帶來巨大支持作用。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光明成功押寶女排,給產品銷售帶來較大推動。興業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女排效應直接推動了光明乳業三季度的銷售。據悉,今年年初簽約中國女排成為官方戰略夥伴,隨後在下半年的奧運會中,女排姑娘不負眾望,成功獲得奧運金牌,女排代言的光明乳業相關產業也順勢大賣,給公司帶來不少利潤增長。
伊利利潤也出現了較大增長。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背後主要得益於伊利金典、安慕希等高毛利產品的銷量增長。宋亮表示,事實上,伴隨著消費升級,整個乳制品行業發力中高端產品,帶來了利潤大幅上漲。
今年各大乳企的業績呈現一個共同點就是在營收變化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利潤則呈現了較好的增長。不過,宋亮也提醒,營收幾無增長的問題應當引起註意。公告顯示,光明乳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2.3%,伊利則更慘,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459億元,同比增長0.98%。對於乳企營收增長發力的情況,宋亮表示,營收增長發力主要是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由於經濟下行,國民收入增長放緩影響,另一方面,近年來消費品包括乳制品價格上漲抑制了消費增長。
不過,更值得註意的是原奶價格長期處於低谷。2014年以來,生鮮乳價格持續下行,雖然給下遊生產企業減輕了成本壓力,但長期看對整個養殖行業還是帶來很大影響。黃付生表示,目前為止,國內外原奶價格均無止跌企穩跡象,預計全年原奶的價格帶將同比下移。盡管上海奶協制定了3.8元/kg的原奶收購指導價,但在國內外原奶價格繼續下探的背景下,該指導價對乳企已無實際約束力。
2014年至今已經有很多中小規模養殖企業退出市場,現代牧業這樣的大型養殖企業也陷入虧損,10月25日,現代牧業(01117.HK)公布的未經審核的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3.1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5.49億元。這也拖累了蒙牛乳業的業績。
對此,宋亮也表示,生鮮乳價格的持續低位給上遊養殖企業帶來很大影響,而牧場這些年也面臨了較大的成本及風險壓力,一方面牧場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進行現代化改造,包括投資購買擠奶設備、儲存設備等;另一方面,奶牛牧場還面臨收奶壓力、奶價波動、自然環境、疫情控制等風險,亟需下遊企業進行扶持。事實上,一旦上遊牧場面臨困境,往往將影響到下遊乳制品質量安全等問題。因此,宋亮建議加快制度改造,乳業上下遊需要形成聯動關系,下遊生產加工企業與上遊牧場企業形成聯盟,而各大中小型牧場也應該形成聯盟,以公司化的形式,類似新西蘭恒天然的模式,提高牧場抗風險能力,加快現代化改造。可以看到,蒙牛乳業加碼現代牧業,以及近期伊利計劃收購聖牧高科背後都是為了加強對上遊的控制,提升上遊生產養殖能力,預防上遊出現系統性風險。
宋亮表示,就奶價而言,下行趨勢一時還很難扭轉,即便國際奶價微有回升,給國內奶價帶來的提升也極有限,不過,隨著國內經濟調整轉型以及消費力回升,預計乳制品消費會在2018年開始回暖,奶價也會有較好的增長,整個乳制品市場規模將會出現較大增長。
期貨全日收盤,玻璃漲停,熱卷大漲3.6%,滬鋅收漲2.96%,滬錫漲2.05%,鄭煤漲2.03%,焦煤漲1.82%,鐵礦石漲1.52%,焦炭、螺紋鋼、鄭醇漲超1%,滬鎳、滬銅、滬鉛、滬銀等收漲;棕櫚、鄭棉、雞蛋、菜粕跌超1%,豆粕、白糖、橡膠等收跌。
熱卷主力合約1701午後擴大漲幅,一度漲5%至3079元/噸,再度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尾盤漲幅收窄,截至收盤漲3.6%,錄得三連陽。
10月官方制造業PMI回升至51.2,連續3個月高於榮枯線,創兩年來新高,預期50.3,前值50.4。中國10月財新制造業PMI 51.2,創2014年7月來新高,預期50.1,前值50.1。經濟數據的向好,大幅提振了熱卷的走勢。
截至2016年10月28日,熱卷社會庫存量198.32萬噸,周環比下降3.1%,創下兩個月以來新低。
另一方面,煤炭成本持續擡高,也推高了熱卷、螺紋鋼的價格。多位分析師稱,煤炭等黑色系短期供需緊張局面或將持續。因短期而言先進產能依舊釋放不足,而冬季采暖季即將來臨,需求會繼續上漲,短期內煤炭或保持上漲 。
據CNBC報道,百勝中國(Yum China)已經正式從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等知名餐飲品牌的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分拆出來,其股票於周二開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代碼為“YUMC”。
作為這項分拆交易的一部分內容,百勝中國將成為百勝餐飲集團旗下品牌在中國內地的持牌人。
“我們認為,中國市場擁有無限的增長潛力。”百勝餐飲集團首席執行官格雷格·克里德(Greg Creed)在接受CNBC采訪時說道。他指出,中國正在日益走向城市化,並正在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和商城,這將刺激其業務在中國市場上進一步實現增長。“我們距離(在中國內地市場上)達到飽和狀態還很遙遠。”
百勝餐飲集團旗下品牌總共在全球135個國家中擁有近4.3萬家連鎖餐廳,而百勝中國則在國內1100多個城市中擁有7300多家連鎖餐廳。
百勝中國的首席執行官潘偉奇(Micky Pant)表示,他認為百勝最終將在中國市場上擁有2萬家連鎖餐廳。“目前來看,每100萬(中國)人口可以平攤到大約五家連鎖餐廳,這種滲透率是不夠的。”他說道。“在我們看來,我們有能力將這個數字提高兩倍。”
當日,百勝中國股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常規交易中上漲1.95美元,報收於26.19美元,漲幅為8.04%,盤中一度觸及27.14美元的高點。與此同時,百勝餐飲集團股價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常規交易中下跌1.35美元,報收於60.69美元,跌幅為2.18%。
沈寂一段時間的萬科A(000002.SZ)再度逆市放量大漲,而且是在美國大選當日“黑天鵝”的重壓下走出一根實體大陽,而這根放量陽柱也讓各路投資人感覺“有主力進場”。
在萬科A詭異大漲之時,市場將大漲的原因歸結於恒大及其關聯方或暗中增持。11月9日晚間,謎底揭曉,確為恒大在買入。
有大佬在買入?
11月9日,萬科A高開高走,午後漲勢更為兇猛,逾50萬手大單封漲停,在漲停板打開之後也有數次觸及漲停板,但尾盤時出現快速下跌。該股最終收報26.30元/股,漲8.59%,全天成交402萬股,成交金額為104.85億元。而港股萬科企業(02202.HK)並未被這大漲的氛圍所影響,全天收跌0.72%。
一名私募基金操盤手註意到13:51分、13:52分萬科A封漲停板時的分時圖,買入成交資金量達14億。“按我的經驗,這不是遊資所為,他們的資金量一般頂不到那麽大,這很像是‘大佬又來了’。”他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從資金流向方面看,萬科A全天主力資金凈流入24.02億元,凈比為22.91%,成為萬科A近兩個月來主力資金凈流入量最大的一次,且為11月9日滬深兩市主力資金凈流入最多的個股。
龍虎榜數據則將萬科A大漲背後資金暴露一二。營業部席位大舉吸籌,而機構席位大手筆拋售,形成鮮明的反差。但在上述私募基金操盤手看來,營業部席位不一定為遊資,“不排除大佬又在‘躲貓貓’了”。
根據萬科A11月9日的龍虎榜數據,前五大買方席位均為遊資,其中出現廣為股民所熟知的敢死隊中信證券上海溧陽路證券營業部身影,以5.22億元的買入資金位居第二席位,以5.22億元買入資金位列第四位的國泰君安上海陸家嘴東路營業部也算為“老面孔”;其余三個營業部席位則顯得較為低調,上述私募基金操盤手也直言“眼生”,其中買一中信證券深圳科技園科苑路證券營業部則是近6個月只有1次登錄龍虎榜單,此次買入萬科A近6億元。另外,值得註意的是,買三、買四、買五的數額相當平均,均為4.99億元。
“每個營業部分個5億資金進行操作,像是統籌下安排的。”上述私募基金操盤手認為,可能背後藏有大佬。
不過,恒大曾用過的買入席位國泰君安廣州黃埔大道證券營業部、第一創業廣州獵德大道營業部、安信證券廣州獵德大道營業部等9日並未顯現在“龍虎榜”上。
相較遊資的積極買入,位於前五賣方席位第一位的機構則大筆拋售,賣出13.28億元,為前五大買方席位買入金額的兩倍有余,且遙遙領先於其余四大遊資賣方。
與此同時,當日也有資金通過大宗交易買賣萬科A股票。買方席位為中國銀河證券北京呼家樓證券營業部,以21.80元/股的價格分18.11萬股、19.80萬股兩筆賣出,交易價格較當天收盤價折讓17%,累計套現826.44萬元,接手方為國都證券交易單元。而中國銀河證券北京呼家樓證券營業部在11月3日也賣出19.83萬股萬科A股票,交易價格為22.41元/股,接受方營業部同樣來自於國都證券。
萬科A大漲的同時,9日房地產行業也表現不俗,以0.67%的漲幅位居申萬一級行業第二位。個股中,同達創業(600647.SH)漲停,ST亞太(000691.SZ)漲4.98%;浙江廣夏(600052.SH)、嘉凱城(000918.SZ)、廣宇發展(000537.SZ)漲幅均在3%以上。多位長期跟蹤房地產行業的券商分析師均表示,房地產行業整體表現不錯,一定程度上是受萬科A大漲帶動。
恒大宣布再次買入
在萬科A詭異大漲之時,市場普遍將此與一則“恒大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或超10%”的消息相聯系。而11月9日晚間,謎底揭曉,是恒大在買入。
恒大集團董事會11月9日晚間宣布,從2016年8月16日至2016年11月9日,該公司透過其附屬公司在市場上進一步收購共1.62億股萬科A股,占萬科總股本的1.467%,收購的總代價約為人民幣42億元。
連同前收購,恒大已於11月9日共持有9.15億股萬科A股,占萬科已發行股本總額約8.285%。截至11月9日,此次收購及前收購總代價約為人民幣187.7億元。
但在恒大宣布增持消息之前,一條“恒大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或超10%”的消息在市場上掀起波瀾。
就在11月8日,有媒體報道稱,明面上,截至10月28日,中國恒大持股萬科7%,但許家印並非孤軍作戰,恒大及相關可疑關聯方在A、H合計持有萬科股權或超過10%。
港交所最新數據顯示,力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Nexus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下稱“力信資本”)目前其持有萬科企業1.52億股,占萬科H總股本的11.54%,占總股本1.37%;鼎珮證券有限公司(下稱“鼎珮證券”)持有萬科H股7800多萬股,約占H股5.96%,占總股本0.71%。這兩者合計持股占萬科總股本2.08%。
此前有香港媒體報道,力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背後有中渝置地(01224.HK)董事局主席張松橋的身影,鼎珮證券則與新世界發展(00017.HK)董事會主席鄭家純關系密切。
而去年的股東數據顯示,力信資本與鼎珮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為恒大旗下的恒騰網絡(00136.HK)股東之一。此外,媒體報道稱,張松橋在退出內地房地產市場時,許家印接手了其包括中渝置地、新世界在內的多個內地項目,總金額高達數百億元;鄭家純曾在恒大在香港上市失利時,聯合科威特投資局以及此前已投資恒大的國際投行美林、德意誌銀行等戰略投資者為恒大輸血5億美元。
對於力信資本與鼎珮證券持股萬科是否為恒大一致行動人?11月9日下午,萬科方面表示,尚未接到相關通知,一切以公告為主。至於市場將該消息解讀為大漲的原因,一位大型券商地產首席分析認為,這個消息並非新消息,對市場而言並無較大影響。
在萬科的股權爭奪戰中,許家印在今年8月殺入這場戰局。8月4日,中國恒大首次被曝光在萬科A的股東名冊上,此後一路增持。
美股周五收盤漲跌不一,道指再創歷史新高。三大股指本周均獲得較大漲幅,其中道指收獲5年來最大周漲幅。特朗普勝選令投資者大力追捧可能得到財政刺激政策推動的一些板塊,推動本周美股大漲。
道指漲39.78點,報18,847.66點,漲幅為0.21%;標普指數跌3.03點,報2,164.45點,跌幅為0.14%;納指漲28.32點,報5,237.11點,漲幅為0.54%。
在特朗普周二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市場經歷了劇烈震蕩。投資者預計新政府將大力推行財政刺激政策、興建基礎項目、放松對金融與醫藥等行業的監管,因此重新調整自己的倉位,追捧可能從新政中收益的板塊。
市場認為特朗普領導的政府可能會刺激金融與工業股上漲,因為他曾表示計劃增加財政刺激、興建基礎建設項目。那將提振建築業,而預期中的債券收益率提高將對銀行股有利。此外,放寬監管同樣對金融企業有利。
聯儲官員講話繼續受到關註。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周五表示,預計美國利率將逐步提高,並表示美聯儲已接近實現其雙重目標:即長期通脹率返回2%、實現充分就業。費希爾是美聯儲今年有投票權的委員。
其他市場面,周五新興市場貨幣匯率普遍下跌,因為市場擔心特朗普可能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將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出口。
周五亞洲主要市場收盤漲跌不一,日本日經225指數上漲0.2%,但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4%。
歐洲股市方面,泛歐績優300指數周五收跌0.68%,報1330.61點;英國FTSE 100指數周五收跌1.42%;法國CAC 40指數周五收跌0.80%;德國DAX 30指數周五收漲0.39%。
近日,大蒜價格又一輪上漲,再次讓這個餐桌上的大眾食材,成了“高價貨”。和之前類似,這輪的“蒜你狠”,一時間引發廣泛關註及討論。為此,新華社記者走訪河南、北京多地田間、菜市場,聽聽在這輪“漲價潮”中,種蒜者、囤蒜者、賣蒜者、買蒜者都怎麽說。
種蒜者說:“靠種大蒜賺錢,基本看運氣”
記者采訪了不少種蒜者。王西賢是來自河南省中牟縣的農民,2011年開始種大蒜,每畝地投入3000元買種子、化肥,剛開始收入不高。2015年他種了4畝大蒜,到今年收獲時收入不錯,所以2016年又增種了3畝大蒜,期待明年能有更好收成。
王西賢說:“種蒜比較辛苦,收的時候一棵一棵挖,很耗人力,賺的是個辛苦錢。蒜價的漲跌我一直看不透,感覺跟賭博差不多,明年價格也不知道會咋樣,只能聽天由命了。”
河南省中牟縣冷藏保鮮協會會長劉少臣分析認為,由於冬天嚴寒,2015年種的大蒜減產15%,加上當年大蒜播種面積減少10%,造成今年中牟的大蒜批發價格從每斤3.7元開始一路上漲,漲到每斤5元以上,個別的能漲到每斤6元。而農民看到大蒜價格上漲,將手里的一部分大蒜留做了蒜種,這就再次推高了蒜價。
囤蒜者說:“風險太高,準備轉行”
價格上漲,囤蒜到底還賺不賺錢?近幾年,一些地方的囤蒜大戶掙了些錢,買了新車,建了新冷庫。河南一不願具名的囤蒜大戶透露,因為擔心大蒜行情漲跌不穩定,怕賠錢,其今年開始不再囤蒜,轉行做綠化工程了,“相對就比較牢靠、穩定。”
3年前專門將冷庫出租給囤蒜人、靠收取租金賺錢的中牟人黃興奇,如今也開始幹起了大蒜收購。不過,他告訴記者,剛開始囤蒜也賺了一些錢,但感覺風險還是太高,又準備轉行,“一些本地人貸款炒蒜,就像賭博一樣。做大蒜生意的人都是‘碰點兒’,誰也弄不準。”
對於目前大蒜市場的狀況,劉少臣分析指出,大蒜價格主要靠市場來調節,一方面市場上有大戶“炒蒜、攪局”,另一方面小戶在“上漲行情”影響下惜售。其實,“囤大蒜的人‘今年虧、明年賺’,總體上真正賺錢的只有20%左右,看不準行情的人還是占大多數。”
賣蒜者說:“價格‘水漲船高’,也賺不了多少”
在北京多個菜市場、超市,記者發現大蒜價格達到每斤10元左右。
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新發地菜籃子社區服務店里,大蒜價格為每斤10.8元。該店店長王先生介紹,大蒜的進價兩個月前還是每斤6塊多,現在已漲到了9塊多。“尤其,一個星期前價格漲得特別快,光一個星期就漲了2塊。”不過,他說,由於大蒜屬於調味品,不像其他蔬菜是“剛需”,目前店里的進貨量沒怎麽變,消費者的購買量也變化不太大。
“現在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我們賣10塊多,其實利潤也就是10%不到。”王先生說。
北京另一家直供果蔬批發零售的一體店里,大蒜價格為每斤9.5元。記者逗留近半個小時,發現店里買蒜的人很少,偶爾挑選大蒜的消費者最後也就只買了一兩頭蒜。徐大姐在店里當售貨員很長時間,她介紹道,店里大概每兩天會進一次大蒜,每次進100斤左右,但每天賣得也不多。
買蒜者說:“漲得多,只能買少點”
那麽,消費者是否願意為這一輪大蒜的“漲價”買單?至少在北京,記者發現不少買蒜的都“嫌貴”。
年過六旬的北京市民田大爺,正在一家社區服務店挑選大蒜。經常買菜的他介紹,對於他們家而言,大蒜就是調味品,平時買得不太多,偶爾買一次,基本也就是一兩頭。田大爺說,去年大蒜大概就是每斤5元,現在價格跟去年同期相比,貴了一倍。“這段時間漲得很快,我一個月前買的時候還是7、8塊一斤,這之後會不會便宜點還不好說了。”
北京市民趙大娘則說:“現在大蒜都貴得離譜了……兩三年前,大蒜最便宜的時候一斤1、2元就能買到,今年開始漲得厲害,上半年就已經幾塊錢一斤了,尤其近來這個月漲得特別快。”
趙大娘告訴記者,往年她經常買大蒜,而且每次一買就是一、兩斤,現在也就偶爾買點,買一次差不多夠吃一、兩頓就行。“現在價格漲這麽多,我也只好少買一點了,沒辦法。”
“煤超瘋”效應近期在A股掀起大漲行情,近兩個交易日表現的尤為明顯。對於煤炭股的持續走強,業內統一認為是煤炭價格上漲所驅動。但是對於煤炭價格上漲的背後推動力,業內則爭執聲起,主要圍繞去產能、政策推動、貨幣現象、美國基建計劃等方面觀點不一。
已持續兩個月處於上行趨勢的此輪煤炭股行情又是否具有持續性?這一問題引發業內多空激辯,謹慎的認為,可能年底內行情就將結束;樂觀的則認為,可持續到來年一季度甚至可能更久。
煤炭價格上漲驅動
自今年9月中旬開始,煤炭股開始演繹一輪上行行情,至10月下旬的兩次放量拉升之後,近兩個交易日再度發力,上漲行情更為明確,成為近期市場的主力之一。
11月14日,煤炭股繼續走強,煤炭(中信)指數盤中一度創出新高1985.49點,漲幅逾4%,全天高位震蕩之後,最終收漲2.23%,領漲整個中信證券一級行業。板塊內處於交易狀態的個股中,近八成飄紅,其中冀中能源盤中一度封漲停,最後收漲9.91%;西山煤電、開灤股份、潞安環能、盤江股份等個股漲幅逾5%;另有6只個股漲幅逾3%。煤炭股類似的漲勢在11月11日也表現較為明顯,當日煤炭(中信)收漲2.21%。
對於煤炭股近期上漲的原因,煤炭價格上漲成為業內統一的共識。但關於推動煤炭價格上漲背後的原因,業內卻存有分歧。
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從國內外的宏觀環境來分析認為,國內宏觀變化方面,在貨幣寬裕的情況下,貨幣搭配理財產品、房地產行業遭遇理財收益率下降、被政策打壓之後,開始轉戰大宗商品、期貨等方面,這使得四年多均處於負值狀態的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近兩個月轉為正數;國外方面則與特朗普獲選美國總統後政策預期存較大變化有關,其提出的5000億美元基建計劃等使得國內和國際出現共振,也推動資金流向期貨、大宗商品等市場。“國際國內的共振,是煤炭等價格上漲的重要驅動因素。”其表示。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煤炭股的此次上漲行情與特朗普的計劃並沒有較大關系,其計劃可能會傳導到中國市場,但目前來看,邏輯較長,可能要真正實施還需要過程,後續是否落實也存有諸多不確定性。
“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上市公司業績上漲。”在深圳市世紀恒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宋曦看來,此輪煤炭股的上漲主要原因在於,在經濟有所恢複以及去產能的背景下,煤炭價格出現較大上漲,由而傳導到上市公司的業績層面,使得煤炭上市公司整體盈利上升較多,這在三季報反應還不是很明顯,但到四季度就非常明顯。
一位上海的私募高管對此持相同觀點,其補充表示,煤炭股的上漲除與去產能有一定關系之外,也與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策有關,相關項目對煤炭、鋼鐵等基礎能源具有較強的訴求,一定程度上也會帶動基礎能源銷售價格的上漲;另外,煤炭企業的大股東基本上為央企或者地方國資委,可受益於國資改革政策。
從36家煤炭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今年三季度有21家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呈現正向增長,其中冀中能源、上海能源均同比增長百倍以上;金瑞礦業、盤江股份等11家上市公司則同比增長10倍以上;目前已預告四季度業績的上市公司中,金瑞礦業、中煤能源、開灤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預計扭虧為盈。
但馮耀東認為,周期股的炒作並不是主要看業績,更多看的是預期,且煤炭、鋼鐵等行業去產能對價格的影響還需要更多具體數據明確。
此外,冬季供暖帶來的供需變化也成為市場的一個關註點。對此,宋曦認為,在供暖季節,之前電廠庫存都比較低,有些地方會出現煤炭供應緊缺問題,而價格又處於漲勢,此因素也可能成為煤炭股上漲原因之一。不過,上述私募高管則表示,這個每年冬天都有確定性的需求量,對數據的估算是可以定量的,應該影響不大。
不過,總而言之,正如一位杭州的資深投資人士所言,“產品大幅漲價是上市公司最本質的利好。”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10月份物價數據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漲幅較大,環比漲幅9.8%,比上月擴大4.4個百分點。
行情持續性遭多空分歧
於市場投資者而言,煤炭股上漲行情到底能持續多久成為一大關註點。而這一問題引發業內多空激辯,謹慎的認為,可能年底內行情就將結束;樂觀的則認為,可持續到來年一季度甚至可能更久。
近兩個月,煤炭(中信)指數累計上漲20.88%,其中10月24日大幅上漲至11月14日期間則累計漲12.58%,近兩個交易日也表現不俗,累計漲4.49%。
“應該沒有結束,最近漲幅比較快,可能短期會有調整。但只要煤炭價格在這個位置維持不跌,行業業績也表現不錯,那麽煤炭股沒有理由不漲。”宋曦認為,短期來看,這輪行情可能持續到明年一季度,大致在年報或者一季報披露期間,看上市公司業績的兌現情況。
在宋曦看來,目前還不是煤炭股行情最為樂觀的時候,等真正看到業績兌現的時候才是最樂觀的時候。
“這波行情上漲,時間不會是短期,會持續到來年,可能期間會有漲漲跌跌。”上述私募高管認為,煤炭價格還有上漲空間,這為多點共振的結果,可能穩定上升趨勢期間也會短期震蕩;煤炭行業指數方面也可能會出現慢牛,其中個股會表現不一,但整體均會處於漲勢,板塊內不斷輪動。
中泰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也在研報中指出,根據中期煤炭基本面的邏輯、機構配置比例以及股價漲幅判斷,四季度繼續看好煤炭股的投資機會,推薦標的順序為動力煤、焦煤、無煙煤。
上述私募高管認為,投資的話,可以運用高拋低吸的規律,一般兩三根陽線之後就可以賣掉,等調整兩三根陽線之後再買入。
然而,市場中也有一部分業內人士並不認為,這輪行情具有持續性。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在其研報中指出,從國內市場來看,資源品價格的上漲對股價刺激彈性已經變小,比較煤價和煤炭行業指數走勢,兩者之間的裂口今年逐漸加大。
“這個現象是一個脈沖現象,不會持續特別長時間。”在馮耀東看來,由於目前更多的是一個貨幣現象,煤炭等價格上漲不太具有持續性,並非供需變化這個長期邏輯存在。
馮耀東認為,脈沖一段時間後會回到比較正常的時期,時間點主要看美國加息,若加息,期貨價格存在比較大壓力,煤炭股的行情可能在加息之前就告一段落,若不加息則另當別論。
上述杭州的投資人士也謹慎認為,可能就持續到年底,“目前指數和量好看主要是藍籌動起來的緣故”。
周五(11月18日)兩市開盤漲跌互現,隨著年報高送轉第一股出爐,次新股疊加高送轉概念紛紛活躍,但受煤炭、券商、黃金等權重制約,股指震蕩走低,之後,萬科A(000002.SZ)帶領房地產板塊走高,上海國企改革、高鐵概念相繼爆發,股指一度翻紅。目前股指已經重回3200點上方,雖然賺錢效應不強,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開始凸顯,比如年報高送轉概念爭奪戰已經打響,就可能成為新的炒作熱點。
截至午盤,滬指下跌0.25%,報3200.50點;深成指下跌0.13%,報10931.73點;創業板指上漲0.02%,報2163.51點,兩市半日成交合計3106.23億元。
盤面上,“一帶一路”中的高鐵板塊逆市走強領漲兩市;萬科A發力,房地產板塊也漲幅居前;但前期大漲的港口水運板塊集體熄火;煤炭、券商、黃金、有色等皆表現萎靡。在概念板塊中,次新股疊加高送轉預期概念走前,且是以中小板個股為主;上海國企改革概念也獲得不小的漲幅。
在資金方面,截至午間收盤,滬股通凈流出逾1000萬元。另外,央行周五進行12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1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還有19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今日公開市場資金凈投放達到800億元。
關於後市,瑞信稱A股未來一年有望升至3800點。據彭博報道,陳李為首的瑞信策略師在報告中寫道,因政府支出激勵生產者價格與盈利增長,上證綜指未來12個月可以上升到3800點。
新時代證券分析師認為,從目前趨勢來看,大盤後市仍將延續慢牛攀升的格局,但短線上仍需要在3200點一帶進行反複震蕩整理,以消化短線獲利盤和一定的套牢籌碼,夯實對3200點的突破。 投資機會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條主線:一是PPP概念板塊,主要以鐵路基建、工程建築等;二是有色金屬板塊,主要是受益於大規模基建投資所帶動的需求回升;三是生物醫藥板塊,近期沒有太大的表現,後市有補漲的機會;四是高送轉概念股,主要是近期上市的中小盤次新股,明年年報行情不可缺席的市場炒作主題。
期貨內盤上午收市,螺紋鋼四連陽領漲,漲幅達5.39%,熱卷漲3.43%,鐵礦石五連陽漲近3%、滬鋅、滬鉛、焦煤漲逾2%,滬銅、鄭油、豆油漲逾1%,焦炭、滬鎳、白糖上漲。鄭棉領跌,跌幅達2.97%,雞蛋、澱粉跌逾2%,滬錫、玉米、滬金、瀝青、滬鋁跌逾1%,橡膠、塑料、玻璃下跌。
黑色系遠期合約繼續大漲,焦煤1708漲停,鐵礦石1706、1709、1711漲停,焦炭1707漲停,螺紋遠期合約漲超5%。
中原證券分析師方夏虹認為,在美國大選過後,特朗普上臺提升了基建行業需求預期。同時,國內一帶一路或也將在明年取得突破性進展。作為原材料的煤炭、鋼鐵市場,受需求增加預期的提振,從而獲得市場青睞。
對於鐵礦石期現市場近期的上漲,市場普遍認為是源自市場對鐵礦石高品礦的需求增加,但對需求增加的原因認識不一。有一種解釋認為,目前鐵礦石的上漲是由於鋼廠焦炭成本高,從而帶來的對於中高品位鐵礦石需求的快速上升,鋼廠用高品位礦比較劃算。再加上鐵礦石港口庫存在屢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仍然存在中高品位鐵礦石結構性短缺,從而推動鐵礦石價位上漲。也有分析認為,鋼廠希望通過提高鐵礦入爐品位來將產量最大化是原因之一。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曹穎認為,因為鋼廠煉熱卷有利潤,所以通過提高入爐品位來提產。
建信期貨分析師肖維也指出,煉鐵工序中可影響成本的因素較多,在不同的爐料環境和技術狀況的情況下,企業會根據特定情況選擇不同的效益最大化的方法。隨著今年9月份開始焦炭價格的上漲,上半年355.01kg/t的焦比將給企業成本施加巨大壓力。在當前廣泛應用的煉鐵技術下,提高入爐礦品位可帶來成本效益的提升顯著超過其他方式。
對於焦煤遠期合約強於近月合約,華泰期貨黑色分析師尉俊毅認為,目前焦煤庫存低,冬儲仍在進行中,煉焦煤現貨保持強勢,煤炭企業和鋼廠簽訂長協合同有利於煉焦煤價格穩定,有利於1-5價差縮小,對焦煤1705合約形成直接利好。目前上漲主要是1-5價差縮小,所以如果煉焦煤現貨沒有出現進一步上漲,那麽上漲空間不會很大,1-5價差如果縮小到50左右,繼續上漲風險會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