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達人金湯尼,從大二開始入市,在人生二字頭已嘗遍財富起落滋味, 三十歲前靠著期貨投資,賺進千萬。他領略到保留投資戰果的祕訣,就在資金控管。 這兩年,台股量能持續萎縮,與開戶數創歷史新高、交易量達到高峰的期貨市場,形成強烈對比。對一般人來說,期貨具多空皆宜、高槓桿投資特性,可快速致富;但高報酬背後也隱含了高風險,因投資期貨失利,而散盡家財的故事,也時有所聞。 期貨達人、知名部落客金湯尼,三十歲前靠著期貨投資,賺進人生第一個千萬元;他從大二入市,人生二字頭已嘗盡百萬資金樓起樓塌的滋味。現在,他除了懂得穩定獲利方法,更重要是,他領略出一套保留投資戰果的資金控管原則,以下是他的分享:從小,我就有存錢習慣,大二那年,銀行帳上已有三十萬元,記得當時金磚四國題材發燒,我買進印度基金。想不到運氣真好,那年印度股市大多頭,本金三十萬變成了五十萬元。隔年,在券商工作的學姊介紹下,便拿著這筆錢,開始接觸期貨市場。 「做到滿」讓他大賺也大賠要說真正密集操作,是大四那年,其實,剛開始進場交易,不要說對盤勢多空沒有特別想法,就連交易規則也搞不清楚,下單就是亂猜一通。 以前都認為「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所以帳上有多少保證金,我就會把部位統統下滿。後來才知道,期貨交易是「有多少錢,只做五分之一的事」,這是快速賺到第一桶金後,又以更快速度回吐的慘痛經驗,才得到的體悟。 在那段混亂的日子,我常剛開始只下一口單,賠錢後想盡快扳回,於是就以兩倍口數反手下單,到最後幾乎都是下滿倉(保證金額度全用光)狀態,總資金水位波動非常劇烈,經常一天就是好幾萬元輸贏。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小波段行情走了快五百點,因為壓對方向,拚命加碼,兩周不到,帳上資金就從幾十萬到百萬元。 可惜第一桶金在身邊沒留太久,就因「做到滿」的方式嘗到苦果,幾乎全數吐回。 為何說期貨交易必須「有多少錢,只做五分之一的事」,就是讓自己保有操作空間,當行情看錯時,不讓市場把自己逼到無路可退。 舉例來說,二○一五年台股漲跌幅限制放寬至一○%,等於盤中波動加大,若不做當沖,就要小心留倉部位會因黑天鵝事件,造成隔日一開盤就跳空局面。 像去年八月二十四日,期指開盤就重挫一三五點,如果前日尾盤以原始保證金八萬三千元做一口大台留倉,那麼一開盤就會接到期貨商風險通知(原始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六萬四千元);要是原始保證金剩不到二五%(風險指標低於二五%)、即原來八萬三千元保證金,剩下不到二萬零七五○元時,期貨商就會將所有部位斷頭。 有50萬保證金才做一口 那天,盤中低點最多大跌七三四點,若留倉部位沒有補錢或停損,那麼盤中風險指標到二五%時,期貨商就會自動沖銷,等於總部位一天就可賠掉七五%。知道「槓桿的威力」後,期貨部位只要留倉,我就會以六口保證金做一口單,這樣原本將保證金做到滿所產生的二十一倍資金槓桿效果,就會剩下三.五倍,即使隔天開盤反向跳空二%,總資金也才賠七%。要是不幸一路虧損,指數至少要跌到二千點以上(見上方BOX說明)才會低於維持保證金,在那之前都可執行原有策略。 這兩、三年,我開始學著建立系統,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及資金控管紀律,期貨交易才逐漸由虧轉盈。其實,資金控管原則,應從總資金水位檢視,以當沖來說就有幾個原則,包括單筆虧損占總資金二%、當日虧損占總資金五%以內,就要執行停損。 話說回來,保證金制度目的,在保障期貨商及投資人,若不想被制度追著跑,就要從停損角度回推,便知應下幾口單才安全。資金控管紀律,是進入期貨市場最重要的一課,不論是否看對方向都得遵守,投資才可能做得長久。 不用高倍數槓桿 才能降低波動風險 ——金湯尼的資金管控法 以大盤指數8,900點為例,指數上下跳動1點,影響金額就是200元。因此一口台指期貨的合約價值,為178萬元(8,900×200)一口台指期貨原始保證金為8萬3千元,這樣操作下來,等於使用了21倍的槓桿。(1,780,000÷83,000)當台指期跳動1個百分點,而資金就跳動了2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若做對方向,本金就會增加21%;做錯,就會賠21%金湯尼為降低留倉風險,以6口保證金、49萬8千元(83,000×6)做一口單所以原本21倍的槓桿,就會剩下3.5倍(1,780,000÷498,000);且至少要持續下跌2,000點,才須補錢至保證金專戶。498,000-64,000(維持保證金)=434,000,434,000÷200=2,170(點) 撰文 / 歐陽善玲 |
被《福布斯》列為內地富豪第8位。卻又因好大喜功,一夜之間公司倒閉破產,負債高達2.5億,成為中國“首負”。之後他痛定思痛、絕地奮起……
文 | 史玉柱
他曾白手起家,憑軟件成為巨富,卻又因好大喜功,一夜之間公司倒閉破產,負債高達2.5億,成為中國“首負”。之後他痛定思痛、絕地奮起,分享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的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對各位朋友的創業和投資之路有所啟迪。
在中國,很難再找到一個比史玉柱這樣更有傳奇性、話題性和爭議性於一身的企業家。他曾白手起家,憑軟件成為巨富,成為新時代的知識英雄,當選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被《福布斯》列為內地富豪第8位。卻又因好大喜功,一夜之間公司倒閉破產,負債高達2.5億,成為中國“首負”。之後他痛定思痛、絕地奮起,率舊部卷土重來,“腦白金”、“黃金搭檔”、“黃金酒”、“巨人網遊”……東山再起之後的史玉柱,橫跨保健品、網絡遊戲、投資等多個板塊,且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幾年,即聚集起高達數百億的身家。與褚時健、蘭世立、孫宏斌等類似,史玉柱是中國企業家觸底反彈、二次創業的典範。
1、創業初期必須聚焦到極致
創業初期,需要發揚一個精神:聚焦聚焦再聚焦。因為萬事開頭難,開頭的時候,一定要把每一件事準備的充分,做得十分的完美。無法再優化了,這樣的話就有可能你創業的起步才可能是成功的。
我們剛創業的時候,我們產品其實就是一個軟件,還沒創業,提前一年,我就在那開始準備軟件,在那編軟件。為這個軟件,在這個問題上真正聚焦了一年,這一年我什麽事也沒做,這一年還沒考慮創業的問題,還沒考慮組織架構的問題,還沒考慮招聘的問題,我是我們公司唯一的研發人員,我當時也是我們公司唯一的員工,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時間,去準備,聚焦在我們的產品上面。
一年下來之後,我自己覺得這個軟件差不多了,應該是有市場了,我就到了深圳,下一個階段就是銷售了,這個時候就開始招了兩個人,先兩個人,後來四個人。我主要抓廣告。當時因為我也是一個理科出身,也不懂怎麽做廣告,自己就起草了一篇廣告文案,那個廣告文案有兩千字以上。我那時候沒錢,做廣告只能做小報的四分之一版,那個文字還是放不下,又精簡,這個精簡的過程也是對廣告文案優化的一個過程。
這個文案差不多我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這半個月聚焦在廣告文案上,最後終於把它能裝在小報的四分之一版里面去了。做出去之後,效果還是不錯的,就開始有訂單,就有人買我那個軟件。
在創業初期的時候,一個人,一個時間點只能幹一件事,不能幹兩件事,幹一件事,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
隨著隊伍的建設,我們的銷售額又進一步的擴大。在此之後,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金山漢卡,它的水平比我們高,這時候我又回過頭來去聚焦到研發上,銷售管理這些我又不管了,我帶著十幾個團隊,到大學封閉起來,又進行了大半年的時間的研發,研發出了M6403,這個產品應該是又超過了金山漢卡,這個產品成功,M6403把巨人的規模一年千萬計的銷售,提到以億計了。
2、成功之後更要正確認識自己
一個企業家,一個領路人和一個團隊,最難認清的是自己,尤其是取得一定成績了之後,對自己是最認識不清楚的。巨人當年取得了成功之後,我的團隊——主要是我,開始覺得自己本事挺大的,想做的事真的做成了,再做事我也能做成,把自己的能力過高估計了。
第一階段為什麽會有聚焦,是因為自己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己不行,你就要加倍的努力,所以就會出現不斷聚焦聚焦再聚焦,當第二個階段自己取得一定成功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什麽都能做,以為自己比別人強了,這時候就開始要犯錯誤了,就認不清自己了。
腦黃金成功之後,我們的隊伍、我本人就徹底忘乎所以了。我們做第二個又是成功的,那就開始一發而不可收拾,所以我就組織了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保健品、藥品和軟件。在組織三大戰役的同時,又拓展了新的領域,化妝品領域、服裝領域,當時傳銷是違法的,還成立了一個傳銷部。
因為我們這麽得忘乎所以,所以投了這麽多項目,現在回過頭來看,(但凡)懂點管理學,懂點企業運營,這樣做只有一個結果,只有失敗,因為你沒有那麽多人才,因為你沒有聚焦,因為你的人力財力物力,各個方面都跟不上,因為一個項目要做成功,你的研發要做到一流,你的營銷要做到一流,你的管理團隊要做到一流,你的激勵機制要跟上,你的財力要跟上。我們做了那麽多,一個都跟不上,所以一個月,三大戰役,第一個月我們投了5千萬的廣告費打水漂了。
一個月5000萬廣告砸下去了,第二個月3000萬砸下去了,小一個億就沒了。這時候我們管理還不到位,廣告打出去了,產品還沒生產出來,除了腦黃金已經在生產了,其他的產品沒生產出來,廣告就在那打,廣告一叫停,我們產品出來,沒廣告了,我們的資金就緊張了,資金更緊張的原因我們蓋了巨人大廈,巨人大廈投資12億,我們只有兩億的資金,還要去搞產業,很自然的,我們的錢就不夠了,所以巨人大廈最後沒蓋起來,現在還在那放著,是個爛樓。
巨人很快陷入了低谷,巨人一下從懸崖上(墜落)。我們上得很快,快用了3年時間爬到山上去,從懸崖上掉下來,一個月就掉下來,雖然沒摔死,一下就摔昏迷了,休克,整個公司1997年1月份一下就休克了,這個根源出在哪?
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們已經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能正確的評估自己和自己團隊公司的能力,狂妄自大。因為成功是一個包袱,所以中國的古話這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是對的。
失敗了之後,你總結了教訓往往是真實,往往是有意義的,往往是讓你提高的。成功的時候做廣告,其實就是忽悠人,包括我現在,成功的時候總結,往往不紮實,在天空上,不接地氣去總結,好高騖遠,過高估計自己去總結,所以成功人的經驗的報告少聽。
3、當斷則斷
我失敗過程中的一個感悟就是當斷則斷。我們失敗了之後,已經不行了,摔休克了,這時候看了哪個產業還不舍得放,還想去救它,還想去借錢去找生產資金,生產去打廣告,在隊伍建設的還去投入。
巨人大廈到處去找人想辦法引資,所有的這些努力,我們差不多努力了9個月,1997年1月份到9月份,從下雪一直到秋天的時候,一直在忙忙碌碌。我那時候還整天到處飛,美國就飛兩次,美國有人說投資,跑過去了,一去發現是騙子。
這時候,不敢面對現實,我們當時有20、30個項目累計起來,每個都想去保。如果剛摔倒的時候,如果保一兩個項目,那一兩個項目有可能保下來,每個項目都想保,其實最後一個都沒保住,我們每個項目,包括巨人大廈,一個都沒留下來。
當你發現你的一個項目,你的一個產品,趨勢不行了,銷售趨勢不行了,你的隊伍不行了,如果下個階段沒得救,管你有多大損失,趕快把它砍了,當斷要斷。
4、創業就怕老板架子大
重新創業,我們選了腦白金,我的感悟就是創業初期,一把手要親力親為,別上來一個很小的公司,一把手就想坐在老板椅上去當管理者,現在有PE了,有很多人,我有好想法,引來錢,我做個管理者,自己並不去抓研發和市場,這種失敗率很高的,失敗率是非常高的。
做腦白金,我又回到第一次創業的狀態,我們之前的失敗,是太慘的失敗了。失敗的是轟轟烈烈,在半年之內,全國網上搜到了有兩萬篇對我們的負面報道——內容是有重複的。全中國人民一下都知道巨人了,巨人本來知名度夠高了,當時反差特別大,媒體就猛炒,我們失敗就非常的慘,現在我出門老是戴墨鏡,就是那個時候養成習慣了。
就是因為慘,它帶來一個好處,在總結自己教訓的時候深刻,所以又把自己打回了創業初期的那種工作作風和工作狀態。做腦白金的時候,我們沒有錢,我們還背著2.5億的負債,那時候的2.5億比現在的25億值錢。真的是沒有錢,在這種情況下怎麽去創業,怎麽能創業成功?其實自己和我們留下來的骨幹認真、反複的討論過,思考。
所以公司就怕老板架子大,為什麽大公司會犯很多毛病,大公司為什麽沒有創新力,創新力為什麽都在小公司。其實有很多方面,其中一個方面我覺得還是一把手是不是在幹活,而且幹的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活。一把手領導全面沒問題,但是也得幹當時關鍵點的工作,而且要親自幹,否則的話,這個一把手不稱職。
5、找到熱愛,和用戶在一起
我再說一些征途公司創業的感悟。第一個感悟,你從事創業的內容,是你的熱愛,是你的最愛,我覺得你就能成功快一半了,因為你把工作作為樂趣,沒人用鞭子抽你,你就想去幹這個活,這個會對創業會非常受用。因為腦白金成功之後,我買堆銀行股,還是個法人股,也沒什麽事,整天玩遊戲,一下我迷進去了,上班的時間,在那玩,一聽到敲門趕快把屏幕關掉。
那時候我喜歡遊戲,後來幹脆我就不上班了,不到辦公室去了,我就在家,在家沒人管我,因為玩遊戲,玩了有一年,後來正好盛大有一個團隊,有幾個人,找投資的,我們一看,喜歡這個東西,就投資了,這個項目投資了2000萬。
大概不到一年的時間研發出來,研發出來,我本來是玩盛大的遊戲,後來盛大把我的號封了,所以我又玩征途了。因為我玩盛大的遊戲,我已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玩家了,我跟玩家每天待的時間很長,我知道他們喜歡什麽,我知道他們討厭什麽。《征途》剛研發出來的時候,我就提出來,這個應該這樣改,我的團隊還不接受,你不懂,這個遊戲是有規矩,是有規則的,你破壞規則。
比如我自己玩遊戲的時候,打怪、砍怪,一砍砍到早上7點鐘,太陽出來了,多累,手不停的,砍完之後,再刷怪,就有經驗,有時候累得真的不想玩了,怎麽辦?我雇秘書,我刷怪,我讓秘書你幫我刷怪去,要打架了,給我。我知道我們的玩家多麽累,我提出我們的刷怪,能不能搞個鍵,搞完之後這個人就找離自己最近的怪砍,砍完之後,再找最近的砍下去。
開始大家不接受,一堆理由,最後也被我說服了,然後我們的玩家真開心,因為不用這麽累了,至少吃午飯的時候,可以吃午飯了,按個Ctrl+Z就可以吃午飯了。晚上一個人在那看著,其他人都睡覺了,第二天精神飽滿,可以打架。
站在玩家的角度,一旦你喜歡上以後,你的投入度很高,高到一定程度,不是把它作為一個簡單的工作,尤其不是一個應付。我每天去玩這個遊戲,玩了半年,太陽出來之前,從來沒睡過覺,玩的過程中,我在電腦邊上有張紙,有什麽感悟馬上記下來,第二天有什麽修改的,包括數值,哪個地方數值不好,哪個功能要修改,第二天研發團隊做。有的問題太嚴重了,我有時候半夜叫他們起來去改。
我們研發團隊這時候也從做傳統的《傳奇》這個產品系列的思路,跳出來,因為我們站在玩家的角度,就開始有很多創新。所以《征途》的成功,其實你說它功能多,它的功能不是特別多,你說我們的運營效率高,我們運營效率是最高的,但是我們有很多創新,其中一個創新是我們團隊最早提出來一個多國的概念,一個服務器一個國家,7個服務器7個國家,然後打國戰,小的創意有很多的,歸結起來有上百項。
我在玩這個遊戲,也逼著我們的團隊玩這個遊戲,我說你不是一個喜歡遊戲的人不應該來我們公司,包括掃地的阿姨也在玩這個遊戲,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玩家,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創新往往是切合實際的,是有效創新,而不是搞破壞。
然後《征途》起來就很快,投放市場才幾個月,我們月銷售收入就上億了。這個和我當初總結做腦白金一樣,我們的工作做得紮實。網遊這個產品做紮實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你是要了解你的消費者。做腦白金也要了解消費者,只不過了解的方式不一樣,你要跑到農村去找老太太聊天,你了解消費者你要自己是一個消費者。
後面《征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最後一點感悟,你從事的事業最好是你的愛好,你的最愛。
再有就是消費者,什麽都離不開消費者,全國全世界凡是它的研發團隊真正重視消費者,走到消費者中間去搞研發的,這種公司往往成功的公司多,凡是把自己關起來,和消費者隔絕,往往不會成功,消費者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消費者是你未來成功的命脈。
6、寧可慢一點,資金鏈一斷就完蛋
下面我談點投資方面,一旦涉及到投資,我在投資上交過學費,也有成功的地方,投資是控制風險往往是第一位的。凡是搞投資不能賭,前段時間我賭成功,也賭失敗過,要搞投資風險要控制住。
從事投資類的企業它的負債率很關鍵,像巨人大廈倒掉前期,我們的負債率非常高,我們後來搞腦白金的時候,我們負債率是0,不需要銀行貸款,要錢我在市場多賣點錢就來了,征途也是不負債的一個企業,搞投資多少會負點債,一個企業負債率不能太高,太高真是要出事。
過去十年中國的著名企業家,被抓起來的,坐牢的,最知名能找十幾個,一般的都加上,能找到50、60個,他們每個人坐牢的理由不一樣,有金融欺詐,各種罪名,你仔細看,它的本質就是資金鏈條斷了,資金鏈條一斷在我們國家的現行法律上,撞一條就進去了,這些人出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資金鏈繃得太緊,負債率太高。
有錢了,如果要搞點投資,杠桿還是要少用,我用過杠桿,還是挺危險。因為企業成功不是靠賭出來的,杠桿太高就是賭博了,負債率低一點,可能會慢一點,但是會安全。所以搞投資,最大的教訓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負債率,控制自己的杠桿。
據北京商報報道,記者走訪發現,無印良品國內新一輪調價活動已開始,百余種商品調價,降價幅度約20%左右,部分商品價格已直逼日本售價。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更多設計師品牌和小眾品牌的興起,無印良品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從前。
中日價差最小5.7%
近日,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購物中心店走訪時看到,所有調價的商品均貼上了降價後的“新定價”標識,並在門店入口處集中展示。周末時分,降價活動吸引大量消費者搶購。
此次調價範圍主要集中在生活雜貨、家具等類別,其中包括香薰機、時鐘、綠植、床、床墊、沙發等產品,平均降幅約20%左右,車站時鐘、旅行收納包等 產品調價幅度超過30%。在無印良品中國官網上,僅實施降價後的首個周末就有4款產品已售罄,截至昨日,共有6款產品售罄,包括價格為1700元的三款不 同顏色的面雪尼爾沙發套、3800元的雙人樽型彈簧床墊、160元的沙發用腳等。
此次調價後,部分產品的中國定價將可“媲美”日本原產國的定價。對比中國和日本官網發現,大容量超聲波香熏機在中國區的新定價為550 元,降價了98元,而日本售價為6900日元,約合人民幣452元,價差約為17.8%;郭公報時鐘的中國區新定價為400元,降價了100元,而日本售 價為5500日元,約合人民幣360元,價差約為10%;標簽工具在中國區降價了15元,新定價為35元,日本售價為500日元,約合人民幣33元,價差僅為5.7%。
在華同店增長放緩
無印良品降價並非新鮮事,這已經是其入華11年來在中國內地的第五次調價。
據了解,從2014年至今,無印良品已經分四次對不同品類的商品實施了降價,降幅為10%-20%左右。無印良品方面表示,通過檢查工序、簡化包 裝、改善物流等方式實現商品降價,將能讓更多顧客選購無印良品的商品。無印良品省去將中國制的產品中轉日本再轉回中國的物流成本,希望通過降價擴大目標客 群的意圖十分明顯。
對無印良品來說,大中華市場已經成為帶動品牌整體銷售業績增長的火車頭。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在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臺灣、香港等東亞 地區的業務增長情況表現強勁,整體銷售額達到830億日元,增長近50%。其中,中國內地銷售增長顯著,服裝和化妝品等品牌持續表現強勁,食品的銷量也出 現增長。按銷售額來計算,東亞事業部中約有六成是由中國市場貢獻的。此外,中國的店鋪數也達到160家。
不過,僅僅依靠連續的降價和瘋狂開店恐怕很難持續留住中國消費者。去年四個季度,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幅分別為38.6%、22.6%、15.9%和9.7%,呈逐步放緩趨勢。
未來恐增長乏力
業內人士表示,無印良品在華門店增長的速度超過了消費者需求和消費額的增長速度,因此同店銷售的增長在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放緩。不過,對於降價措施的效果,分析人士認為,無印良品降價與下沈來得似乎有點晚。零售連鎖專家余傑奇表示,與前幾年相比,該類極簡風格的生活方式品牌在中國的競爭對手增加了不少。記者發現,國際設計家居品牌造作已開始發力這一市場,不少品牌簡約的設計風格與無印良品極為相近。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則認為,無印良品定位存在發展瓶頸。同時,設計師品牌崛起、快時尚品牌普及、海淘興起,原本屬於無印良品的消費者被分流,品牌在國內的市場潛力有限。至於調價,賴陽認為這是“大趨勢”。“初入中國市場,國際品牌一般會擡高身價,但國際價差縮小是必然。降價後品牌銷售額雖 然會提升,但利潤率也會下降,品牌要考慮回報是否成正比。比起調價,更應開始進行戰略性調整,但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奏效。”
一場奧運會結束,讓遊泳運動員傅園慧身價暴漲20倍,也讓人們再次見識到了體育IP的價值。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體育IP屢屢被爆炒,五年中超賽事版權賣出80億元一度震驚整個體育產業,隨後掀起一輪又一輪體育賽事IP版權的爭搶潮。
這背後除了除了體育產業大爆發的因素存在,也有各大企業看準了商機,希望借助體育產業帶動自身的發展,例如騰訊體育就結合體育與娛樂將籃球、娛樂明星匯聚組成超級企鵝籃球名人賽,以此為其視頻網站平臺吸引更多流量。
根據灼識咨詢最新發布的《2016中國IP行業藍皮書》指出,到2020年,我國體育賽事IP市場規模將達到390億元,而這一數字在去年僅118.4億元,2011年僅41.1億元。體育IP市場正加快步伐向我們走來。
產業高速增長、結構單一
體育IP的爆發增長離不開體育產業本身的發展,而這幾年體育產業成為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伴隨我國人均GDP和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消費升級推動健康娛樂等現代服務需求增長,我國體育產業在過去幾年得到了長足發展。根據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數據,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2,220億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4,04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6.2%左右。所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0.55%增長到了2014年的0.63%。2015年12月,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預測,到2015年底這一數字將進一步達到0.7%左右,達到“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
高速發展背後難以掩飾背後的問題,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體育產業的結構卻較為單一。舉例來說,美國體育產業增加值主要由體育消費所貢獻,圍繞體育用品、體育賽事、休閑健身和場館建設所展開。除了體育用品外,最大的幾塊細分領域分別為體育賽事消費、休閑健身消費以及體育場館投資等。而中國體育產業結構失衡,以體育用品制造為主,體育服務業發展緩慢。”
總體上看,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還不高,結構不盡合理;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不強,產品有效供給不足,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待推進;公民體育健身意識不強,大眾體育消費激發不夠;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政策體系還不完善,體育產業公共服務水平有待加強,體育產業距離國民經濟轉型升級重要力量還有明顯差距。
體育賽事IP率先突圍
體育IP即體育的知識產權或版權,按照分類主要可以分為體育賽事IP、體育場館IP、俱樂部IP和體育明星IP四種。體育IP的運營方一般擁有此項賽事的經營管理權,通過與其下遊機構的合作,以達到IP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這四類中,賽事IP的建立一般是通過整合體育場館IP、俱樂部IP以及體育明星IP完成的,是體育IP甚至體育產業鏈中最核心內容,規模最大、影響力也最為深遠。“事實上,2015年體育產業之所以屢屢給大家帶來高速發展的印象,甚至被媒體稱為“中國體育產業的資本元年”,除了巨頭紛紛進軍體育產業外,頂級賽事版權價格的大幅上漲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朱悅表示。
朱悅表示,體育賽事IP具有稀缺性極強的特征。在全世界眾多賽事中,頂級賽事的數量是有限的。世界杯、奧運會、NBA、歐洲五大足球聯賽、NFL等,處於體育IP金字塔的頂端。它們影響廣泛,商業價值巨大;同時,體育IP與其他行業具有很強的兼容性,能很好的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優質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所在地及周邊交通、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2014年以前,由於受到過去轉播權及賽事舉辦管理相關政策、經濟基礎和人群消費能力及消費意願的影響,中國的賽事運營機構發展一直相當困難。 2014年開始,國家逐步取消了商業性與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了賽事轉播權限制;同時,國家監管機構開始鼓勵引入社會資本承辦賽事,管辦分離。體育賽事IP也開始了高速增長,
2014年中體育文化產業基金、體育產權交易平臺相繼成立,2015年中超聯賽、中國之隊、女足超級聯賽等媒體版權實現市場化競標,體育總局與足球協會脫鉤。根據灼識咨詢測算,2015年中國體育賽事IP市場規模達到了118.4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390億元,達到體育產業增加值的4%左右。
資本巨頭自創或出海搶購IP
由於體育賽事IP的稀缺性,國內有價值的賽事IP基本被搶購一空。隨著國內體育賽事IP出售殆盡,中國資本開始強勢註入海外體育IP,給已陷入泥潭的昔日豪門帶來了生機。
一些公司開始自創IP,例如騰訊體育組織的結合體育與娛樂明星的超級企鵝籃球名人賽。騰訊體育運營總經理趙國臣向記者表示:“其實我們做名人賽主要是有兩個出發點,一個出發點,主要是體育這塊我們想自己做一些IP,也想做一些比較有價值的IP,但是我們在做這種IP的時候還是有選擇方向的,如果是做一個純賽事的IP,可能目前還沒有太好的空間和選擇,而且一個純賽事的IP要想培養起來可能要經過非常漫長的過程,可能幾年、幾十年還有上百年,像奧運會就是上百年的IP的形成,這是第一個出發點,所以我們想找一個切入點。”
除了自創IP外,很多公司開始向海外搶購IP。隨著8月5日中國財團簽約收購AC米蘭,聞名世界的米蘭雙雄均被中國資本順利拿下,算上西甲格拉納達、英超西布羅姆維奇、英冠阿斯頓維拉……2016年剛過去一多半,國內資本便勢如破竹地買進9家海外足球俱樂部。
朱悅表示,從變現的角度分析,以蘇寧為例,首先,球隊資源和球隊中有號召力的球星將加強蘇寧集團在比賽制作和宣傳層面的能力。舉例來說,PPTV的可以在足球賽事制作上邀請國米或蘇寧的足球作為可做嘉賓,以此提升平臺大眾吸引力和解說專業水平,提高收視率,實現平臺收入提升。其次,在零售端,蘇寧可以利用西甲和國際米蘭在影響力逐步實現其家電銷售業務的海外擴張,發展全球業務。此外,自2015年拿下西甲版權以來,PPTV體育對西甲進行了極其成功的運作,在線上衍生制作了更多的體育綜藝IP如《西甲深呼吸》、《西甲歡樂多》等熱門節目。在線下蘇寧體育還推出了“西甲國家德比嘉年華”活動,希望將PPTV從單純的賽事直播平臺轉變為綜合性的體育傳媒,擴大業務範圍。
新媒體成賽事IP主要變現渠道
可見,資本收購歐洲豪門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中其賽事IP的價值,以期更好的利用其賽事IP。
與網文、影視作品不同,體育賽事IP的粉絲群體多依賴於現場或直播平臺。當下視頻網站技術突飛猛進,各體育視頻網站均有自己的視頻雲平臺,能觸達數十億用戶並保證賽事直播的安全、穩定,覆蓋互聯網電視、手機端、PC端、PAD端多種終端,普通人可隨心所欲地觀看體育賽事。尤其是直播已成為當下最備受追捧的觀看方式,體育愛好者不再願意去等結果出來後再看回播,而希望及時全面了解體育賽事並參與其中。所以體育IP的粉絲群體本身依附於直播之上,黏度之強,遠勝於其他版權。一旦獨占,那些粉絲們勢必會從傳統電視平臺轉移到直播平臺。另外,體育賽事本身周邊產品需求大,賽事直播之外可為相關運動類應用提供入口。
作為全球最熱門體育項目,足球運動每年產值超過8000億歐元,絕大部分貢獻來自歐洲。即便中超2016年-2020年版權作價80億創造新歷史,較英超2016-2019三個賽季全球電視轉播權價格(超80億英鎊)仍是不值一提。因此,如果能夠入股歐洲足球俱樂部甚至拿下足球聯賽賽事IP,對新媒體平臺的價值推動是巨大的。
藍皮書還指出,由於媒體特性和我國廣播電視體制的種種限制,未來電視將很難成為傳播體育IP平臺的主流,CCTV受制於體制的束縛,難以花費高昂版權費用;省級上星臺時段資源有限;地級電視臺因為覆蓋面等問題,更不可能成為市場主流。在新事物的接受和應用程度上,互聯網也往往走在傳統媒體的前頭。因此,體育傳媒未來的中堅力量將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當然,電視媒體作為覆蓋面最廣泛的大眾媒體,在一定時間內將依然保持著較強的傳播優勢,對於賽事IP影響力的擴散具有相當的作用,尤其是對於不夠成熟、知名度不高的賽事來說,電視媒體成為其傳播的必然選擇。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14_776653.htm
从7月6日开始,陌陌就上演旱地拔葱式的行情,到8月底,短短40个交易日,陌陌的股价就涨了141.56%,仅8月份就上涨了70.90%。成为8月里中概股中最风光的那个。借此,陌陌的市值突破40亿美元。
而促成陌陌大幅上涨的诱因是,8月18日,陌陌公告收到买方财团函件,称将撤回私有化要约,这是继欢聚时代、世纪互联之后取消私有化的第三家中概股。
与此同时,陌陌发布的二季报显示,其营收和利润都保持强势增长的势头,净营收为9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归属于陌陌的净利润为154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净利润170万美元相比,增长804%!
对此,摩根士丹利分析师Claire Cao和她的团队也表示,把陌陌(Nasdaq: MOMO)股票评级从减持上调为中性,并将目标价位从12.70美元上调至28美元。
她在报告中提到,得益于巨大的需求和良好的用户基础,陌陌已成为中国手机直播市场中的最大玩家之一。截至第二季度,直播服务占该公司总营收的58%,她预期该占比还将继续上升。
卧槽!股价涨了141.56%!营收增长222%!净利润增长804%!这么猛!陌陌这次押宝在直播上,果然是押对了!在股价增长方面,中国唯一能与之匹敌的互联网公司,除了股价跑赢了“楼市”的大腾讯了,小编一时间竟想不到还有哪家公司了!
难怪可以全员去普吉岛度假?一句话:有钱,就是任性!
也难怪,老唐连私有化也不搞了!数据这么好,而现在证监会对中概股回归的政策又这么的不明确,换谁都“撤”了!
“乍一看像黑社会马仔”
有人曾对静爷说:“假如有‘中国梦代言人’选举,我大概会投陌陌创始人兼CEO唐岩一票。再没什么比混迹街头的小混混成为互联网+新贵更振奋人心的事儿了。”
从挥着砍刀混社会的湖南娄底厂矿小痞子,到14年前,带着他的全部“家当”——一个姑娘、一卷铺盖、2000块钱,闯北京的网易“小编”,再到 8年后的网易总编,到一代“约炮神器”陌陌的创始人,现如今,唐岩已成为估值破40亿美元(约为266亿人民币)的互联网大佬。
唐岩的经历,是一个比发哥演的任何黑帮电影更传奇,更刺激肾上腺素的故事。
那么,真实的唐岩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罗永浩说:“(唐岩)乍一看像黑社会马仔,接触下来才发现,是真正大哥级的人物。”
在太阳没落山前,他习惯戴墨镜,看上去有点像杀气重一些的王家卫(也有人说像北野武).
他的微博头像,曾一度是《教父1》里黑帮大佬的长子桑尼?柯里昂。桑尼风流好色、花天酒地、鲁莽冲动,可是重家庭、讲义气,一句话,“是个真流氓”。可唐岩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电影,最喜欢的角色,满足了他对男人的幻想。
“谁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谁”
1979年,唐岩出生在湖南娄底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娄底的厂矿区里,他和一群兄弟常年“混江湖”,打架是家常便饭,一言不合就动手抄家伙。他头上缝过二、三十针,伤疤至今仍在。
把唐岩挖掘到北京的黄章晋还记得,他在娄底一个BBS上发现这个网名叫“TDM”的痞子小青年时,他的论坛签名还是“谁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谁”。他的文章痞气十足,风格也异常嚣张。在娄底市作协一帮不入流的文人,每篇都在互相唱和吹捧文章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但“TDM”没有“打死他们”,也从不搭理这些人。只是“无比任性”地写着自己的青春小说,有时也写写杂文,骂骂余杰,用一种孤绝的姿态向那些“傻×们”示威,“哥们儿写真正的文章,不矫情的东西。”论坛里只有几个人给他回帖,他们是孤独的异类。
2001年,他俩在长沙第一次见面,饭桌上还有红网一位领导。当时的唐岩还干着一份推销礼品的工作,当着两个新闻界有头有脸的人物的面,小城青年不但丝毫没有畏畏缩缩,反而透着股瞧不大上打官腔的红网领导的架势。“他有种无所畏惧的气质。”黄章晋这么说。
直至来到北京,创立了陌陌之后,他的“痞气”也丝毫没改。
唐岩上一次打架是在2013年底。尽管当时,他的身价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约合133亿人民币)、用户数超过一亿。
凌晨一两点钟,天特冷,他裹着件羽绒服,哆哆嗦嗦在世贸天阶门口打车。好不容易等到一辆,斜刺里杀过来一个男人抢先开了车门。
唐岩急了,上去理论。两个老爷们儿吵了几句,对方一脚踢过来,他的拳头也抡了过去。打了几分钟都觉得没意思,嘴上骂骂咧咧也就散了。唐岩揉揉手,身上衣服厚,一点儿没事,倒是揍人的拳头关节有点不舒服。
“男人嘛,很正常。”坐在宽敞的天蓝色办公室里,这个瘦瘦小小,却带着股不管不顾气质的湖南娄底男人,低头思考了几秒钟“武力是不是毫无意义”,抬头时声音高了不少,语速也快了几分,“他打我,难道我不还手?那才病态!总统他退了休,被人打也得还手。”
曾穷到经常没钱吃午饭
直到现在,唐岩依然记得25岁的那个生日。那天,唐岩从某小区的地下室出来,在三元西桥的民工餐馆里,跟朋友吃了一顿13块钱的生日饭。水煮肉片10块,3碗米饭3块。饭后挺后悔,觉得没比家里的白菜杆炒腊肉好吃,不该出来糟蹋钱。
2003年底,唐岩正式加入网易。在北京的第一个月,唐岩白天在网易北京站的东方广场上班,晚上挤在330元一个月的地下室隔间。发工资前一个 星期,他经常没钱吃午饭,就去公司的茶水间灌一肚子免费的咖啡。他每晚必须踩着点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而且只有104路车可以刷那张价值40元的月票, 把他从王府井送到和平里火车站。
但很快,唐岩就闯出了成绩。他做过评论频道主编、奥运频道主编、新闻中心总监、副总编,最后成了总编辑。在网易打造“有态度的门户”这个主题上,唐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网易时,唐岩和上司李甬、方三文,下属陈萌沧、曾理等人,每周总有两三天下了班就相约出去捏捏脚、吃吃饭,再斗个地主、诈个金花。和十几岁时浪迹街头的那个少年相仿,做着组织里的中层干部,上有大哥,下有小兄弟,嘻嘻哈哈,欢乐度日。
他甚至有点“英雄主义情结”。有个老乡触犯禁令被勒令开除。他觉得人家拖家带口,比自己更需要这份工作,一纸报告打上去,把罪责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结果被方三文臭骂一顿,“这不是胡扯吗?”
2011年,方三文辞职创立雪球网,唐岩忽然意识到原来大家最终都逃不过天各一方的命运。这位网易门户总编辑开始琢磨,不然自己出来干吧。
创业失败四次就离婚
唐岩没能吃上Yelp推荐的牛排,他被旧金山的高级餐厅拒于门外。因为,他穿了一双运动鞋。
2014年2月8日晚上,他和一起创立陌陌的太太张思川的美国西海岸之行已近尾声。餐厅服务生打量了他一会儿,这个留着平头、身材中等,穿得像 大学助教的男人,实在没有富豪的迹象。唐岩和太太只能随便找了家小馆子。凑合吃完,他出门抽烟,站在旧金山的大街上,随手拿出手机刷新了一下陌陌后台。用 户数刚好从8位变成了9位。
太太走出门来,他说:“等等。”抱起她,原地转了几圈,“用户数过亿了。”
2011年3月,唐岩创立陌陌科技。之前和太太商量,没做成怎么办?太太说那就再去上班。他又问,创业了就不想上班,怎么办?太太答,那就再创业。他再问,再失败能不能卖了房子?太太说,行,再试试。问到第4回合,太太说,那就离婚。他心里有了数,起码能试3次。
算算身家,加上股票,总共有一百来万人民币。他想,应该够了。
陌陌在霄云中心一间100平米的办公室内成立。前网易产品经理雷晓亮与高级技术人员李志威成了前两名员工,他们都没有开发过手机软件,只能买来《iOS30天速成》这样的教材,边看边写代码。第一名技术工程师,是他们在QQ群里贴小广告招来的。
懂技术的人每天还有活干,唐岩对此一窍不通。大多数时候他只能躲在电脑后打《帝国时代》。只有开会时他才打开投影仪大声地提意见,“这儿照片太 多了,不行。”有时也会提出一些对技术人员来说不具备可操作度的要求——例如希望地理位置能够在超过500米移动范围时就重新提交——而这会为陌陌招致隐 私问题,同时手机极度费电。
2011年3月,在北京霞光里15号的一间民房内,唐岩创立了陌陌。
“悠闲到这种程度,真可气”
8月3日,陌陌正式上线。2012年7月,陌陌完成B轮融资,估值约为一亿美元,用户数不过千万。去年11月13日,唐岩发了条微博,“我们不亏钱了,谢谢。”依靠游戏联营与表情等增值服务,陌陌实现盈利。
罗永浩特烦唐岩一点——他加班熬夜搞得面色灰白,唐岩却几乎从不加班,还总挤兑他,“没有一家公司因为不加班而死掉。”
他教育罗永浩,公司CEO应该只做三件事,一是正确融资,二是在关键位置找到关键的人,三是定好大战略。其他事不该管的就少管,是为管理哲学。 上线初期,用户数刚到几百万,服务器宕机了,迟迟不能恢复。唐岩问了才知道技术人员竟然在家联网抢修。老罗愤愤,“悠闲到这种程度,真可气。”
不过那都是创业初期的事儿了。春节后,唐岩的发条明显上紧了。从美国一回京,他连时差都没倒就开始上班。他还是认同创业不能靠加班,不过阶段不 同了,“就好像拍电影,开始很松弛,快杀青时你会越来越紧张,接近成品时根本不存在任何节点。你就想着赶快跑,节奏越来越紧凑。”
换句话说,陌陌快成了。
所以,必要时CEO也要敢发火,拿出点大哥样子,做出点恩威并施的架势。春节后上班,原定上线的新版本因为节前的松懈而必须推迟,他没为用户数破亿庆祝,而是召集管理团队开会,结结实实发了次火,对陌陌创立时就在公司的老员工说,“你干不好,我可以找别人。”
“不是吵架,”他纠正了我对这次会议的措辞,“完全就是老板训人。”
那一阵,他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7点半起床,早餐就在楼下吃,然后直奔办公室,再没和和他太太独吃过一顿饭。
陌陌:搭讪附近小护士
起初,唐岩做陌陌的初衷,也是为了能够“体面”地搭讪漂亮妹子。
2010年正值亚运会,唐岩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和同事聊天,他发现不远处就有一个漂亮脱俗的姑娘,很想搭讪,却没有勇气。唐岩说:“当时就在想,如果能有一款移动应用能够能把在同一个酒店的姑娘定位出来,通过手机约出去玩就好了。”
于是乎,第二年,一款“约X神器”就这么诞生了。
陌陌运营总监王力说:陌陌一开始也谈不上运营策略,就是一步步摸索着走。没有KPI,不怕丢脸,产品和运营都是尽快去碰壁,尽快去改进,尝试新的东西。但最重要的就是
推广初期的陌陌资金有限,所以在渠道选择上比较有限,需要盘子大、用户基数大,但花费比较少的社区进行推广。符合条件的有两样:QQ空间和新浪微博。由于QQ空间年龄偏小,所以陌陌将运营重心放在了新浪微博上。
一开始,陌陌只在微博上发传统信息,说有产品上线啦,亲朋好友帮忙给推一下。结果做了些推广之后,每小时的下载量居然最高能达到几百。
这让他们觉得,这条路子是对的,但是形式肯定要继续优化。所以陌陌开始把产品放在场景里去讲故事,让用户置身那个场景的时候,会想起来去用。
就比如一个小伙儿母亲病了,挂不上号,他就在协和医院走廊里刷陌陌,刷出来一堆医生护士。挑了一个护士开始聊天,结果聊了半天挺高兴。于是他跟人家说我妈病了,挂不上号,小护士马上说,没问题,我给你挂一个……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而这样的故事多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也就明确了。
在运营过程中,他们认为一个社区的活跃取决于女性用户的活跃,而女性用户的活跃度取决于她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这里是否有安全感。
所以陌陌还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女性做了很多推广,用一些她们喜欢的情感方面的文案获取好感。并且组建了一个七八人的团队,每天处理举报信息,保证女性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为了不让用户简单地把陌陌理解为约炮软件,他们增加了群组功能,做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沉淀。例如基于小区的业主群,利用它你可以找到自己的邻居,慢慢转化成熟人关系,构建城市的社区文化。
至此,陌陌完成了场景的转变,从一对一的网上社交场景,慢慢向社交、本地化方向转变,从线上走向了线下。
陌陌产品的爆发的一年里,陌陌投入资金约为1500万元,其中大部分为员工工资和房租,其次是后台建设和技术研发费用,推广费用仅为100多万,主要是进行了微博宣传。
2014年,陌陌注册用户达到1.803亿人,月活跃用户达到6020万人,平均日活跃用户255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其2014年前 9个月的收入达到2620万美元。更是在在这一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MOMO”, 开盘价14.2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5.6%,市值26.57亿美元,而作为其创始人唐岩身家也达到7亿美元。
在IPO后,陌陌创始人唐岩持有该公司26.3%的股权和78.0%的投票权。IPO前,唐岩是陌陌最大控股股东,占股达到39.8%。
在IPO后,陌陌创始人唐岩持有该公司26.3%的股权和78.0%的投票权。IPO前,唐岩是陌陌最大控股股东,占股达到39.8%。
他要会画饼,那还挺恶心的
“土匪中的山大王,游击队的小首领。打仗时枪法绝对最准,随手一枪灯就熄了,再来一枪就是灭保险丝。不说大道理,手里有绝活儿。”黄章晋这么形容唐岩。
陌陌创立至今,唐岩在公司没发表过什么鼓动人心的讲话。2013年底,去桂林开年会,他站在台上,吭哧吭哧总结了20分钟。王力评价:“他真不 擅长这个。”更别提用“梦想”之类给员工画饼了,几名创业初期员工直摇头,“这不是唐岩会说的话。”其中一个还补了句,“他说这种话,会挺恶心的。”
聪明,喜欢高效率的沟通,说话不绕弯子,是“匪首”唐岩的绝活儿。“这是很无耻的年代,如果还用虚伪装扮无耻,那是狼狈为奸。”在网易工作时, 每次开会别人做几十页PPT汇报,他用4个字概括:粉饰太平。提问环节就听见他在说话,每个问题都尖锐、直接、不留情面,搞得人家下不了台。
业内有名的基金经理去拜访他,问,你怎么看互联网形势?唐岩傻了,这个三天三夜也聊不完啊,敷衍了几句。对方又问,你觉得什么会颠覆微信?他心想,我要知道我不早干了。直接回答:“你来之前应该在百度搜一下。”
他的管理风格也是直来直去的。在网易时做专题策划,靠着椅背,专注地看,时不时说一句:“等会儿,这儿不对。”有时也给编辑们撂句话,标题多个字少个字,流量就有大幅的提升。若干年后,曾理还语带佩服,“唐岩懂人性。”
对朋友和身居高位的人,唐岩说话刻薄,喜欢挤兑人。前者是熟人间的放肆,后者纯粹就是因为看不惯。他的微博没加V,不聊工作聊八卦,嘲讽精英, 例如雷军和李开复。要是听到某个看上去牛逼的人实际上龌龊的八卦,下次饭局上,他准会眉飞色舞地传播。“那些人恶心别人十几年了,凭什么我不能挤兑他?得 到万人敬仰,没有一两个挤兑才不正常。”
下属们喜欢他是因为他愿意提携,工作出了成绩,升职加薪,毫不含糊。曾理和他认识9年,只在自己生日买过两次单,其他时候都是吃唐岩的。罗永浩是暴脾气,性子一上来就教训下属。唐岩奚落过他。老罗不服,偷偷观察,唐岩真的很少发火。
和削尖脑袋往名利场钻的人不一样,唐岩不担心不混圈子会损失什么。“人脉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卖资源能卖出什么,我不信。”做陌陌之后,他没出 席过一次所谓的行业论坛,只在投资方经纬创投内部开过一次圆桌会议。他说,所有要拿麦克风说话的会,都是傻X会议。实在推不掉的活动他就指派王力去。王力 愁眉苦脸,他笑得开心,“这不就是老板的福利嘛。”
微博上有用户骂他。真犯了错,就先道歉;但要是对方撂了脏话,一定针锋相对骂回去。“我从来没有什么用户是上帝的想法。我创个业辛辛苦苦,你骂我家人干吗?”
“人都想八面玲珑处理每一个问题。但只有上帝才做得到。尽量实事求是,直接一点,很可能整体效果还过得去,自己也轻松。”
2001年,黄章晋第一次见到唐岩,饭桌上还有红网一位领导。当时唐岩干着一份推销礼品的工作,当着两个新闻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小城青年不但丝 毫没有畏畏缩缩,反而透着股瞧不大上红网领导的架势。“他无所畏惧。”黄章晋说。“我从那时起就觉得他有股劲儿,生命力蓬勃,以后一定会成功。”
也就是前两年的事,朋友里有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有人起哄,让瘦小的唐岩和他比赛掰手腕。话音刚落,唐岩就站起身活动筋骨。还是街头逻辑那一套, 明明心里已经怯场,表面上却绝不可能让步半分。唐岩的发迹史,始终挣扎在青春期漫长的余稍里,面对着硬梆梆的现实,准备好了,挨一记直截了当的闷棍。
最后,反倒是大汉怯了场。
那么,对于陌陌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这么大的成功,也许我们可以从他的16条牛逼哄哄的“唐岩语录”中,一窥究竟。
1. 创业没有那么难,不用豪华团队,不用腰缠万贯,不用万事俱备,只要你想了,就可以干。
2. 你要有自己的商业逻辑,这是好产品和好公司的起点。
3. 要做出一款好产品,现在已经过了一纸商业计划书就可以拿到投资的时代了,除非你是成功过的大牛。
4. 要设置创业期的止损点。
5. 好产品只有加上好运营才等于好公司,不想做运营的产品不是好公司。
6. 与大公司反着走,也许是破解“腾讯魔咒”的一条路。但这也意味着你要花更大的努力,或者这是一条通路比较长的死胡同。
7. 创业者要敬畏资本,与资本保持近而不密的关系是必要的。另外,你对VC牛逼要看阶段,你在办公室等VC来的话,是见不到50家的。
8. 最经典的LBS应用是什么?大部分都是装逼用的。最经典的应用场景就是如果能够解决我在306能约到308的女孩子喝咖啡,这就是好应用。
9. 一款应用如果在国外不火,在国内做的话也是差一大截。不过,社交是一个例外。国外很容易say hi,国内不容易say hi,国内对陌生人比较提防,在互联网上搞社交还是比较合适的。
10. 移动互联只有两方面有优势:一方面是24小时机不离身,手机慢慢器官化了;第二方面location是可以做到的,误差只有5米。
11. 我从来不主动见VC,我很装的。
12. 我在网易做了9年,到后来不想定位为媒体人。
13. QQ为什么干不掉新浪微博,因为新浪微博的关系不放在QQ的关系里。米聊为什么不行,因为它的关系链全部在QQ的覆盖里。
14. 移动互联网的门槛特别低,特别适合屌丝创业。
15. CEO就做三样事情:人——骨干团队,钱——不能没钱,战略方向。其实都是很朴素的原理,有人过分夸大了它的特殊性。CEO和创业的原理是一样的,把基本的规律抓住。
16. 与我们同样的产品都很山寨,完成度只有60%,我们不太山寨的。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14_776653.htm
財富值大幅度縮水,周群飛去年的女首富位置已被動搖。
今日淩晨,蘋果公司發布2016財年第四財季業績。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第四財季營收為468.52億美元,較去年下滑9%。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87.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5.18億美元下滑30%,跌幅較為顯著。
隨著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量、業績大幅下滑,曾被外界稱為吃“蘋果”長大的隱形巨頭藍思科技也體會到了陣痛。10月15日,周群飛夫婦掌舵下的藍思科技發布業績預告,前三季度歸屬公司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20%至30%。
財富大幅度縮水,周群飛去年的“女首富”位置已被動搖。
從“白手起家”到“全球手機玻璃女王”,周群飛如何帶領公司上市並一度成為女首富?藍思科技為何會在上市一年後陷入財富困境?面對行業增速下滑、競爭加劇的局面,周群飛將如何帶領公司走出低谷?
初露頭角
上世紀80年代,不甘於一輩子留在村里早早出嫁的周群飛,從湖南湘鄉擠了幾次才坐上火車,一張站票,經過十幾個小時到達廣東。周群飛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廠車間里制作玻璃表鏡,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2點甚至淩晨,一天賺十幾塊錢。工作基本是手工操作,開料、切割、仿形、拋光、包裝。
由於敢闖敢幹,打工幾年的時間里,周群飛屢被提拔,但最終她選擇了創業。關於這次創業的原因,她自稱是被“逼上梁山”。“我不是一個反叛的人,但那時工廠里有許多老板的親戚,我的性格太直率,無論對誰都一視同仁,最後被逼離開。”
1993年,周群飛用自己打工攢下的2萬港元成立了恒生玻璃表面廠,主要業務為制作玻璃表鏡。這也正是藍思科技的前身。漸漸地,周群飛在手表玻璃行業中做出了名氣。也在這時,她看到了公司的瓶頸:手表鏡面雖然是消費品,但總體而言訂單量不夠大;在這個市場里,一年銷售額最多也不過兩三億,拓展空間受到市場局限。
周群飛轉型到手機蓋板行業的機遇,得益於摩托羅拉。
2003年,作為當時功能機的全球領先品牌,摩托羅拉想要打造一款全新的手機,需要在設計和材料上有所突破,他們找到了專攻玻璃加工技術的周群飛。
可玻璃用作手機材料,首當其沖的便是抗摔的問題。客戶向周群飛提出要求後,周群飛一頭紮在工廠車間,三天三夜沒出來。她將玻璃原材料通過離子交換法做各種實驗,最終找到了最適合的加工參數,成功達到了客戶設置的跌落測試標準。
通過測試之後,還有一個量產的問題。由於此前周群飛的工廠玻璃主要供應手表,訂單量少,產品重複性高,但手機蓋板都是專用定制品,且訂單量很大,因此加工工藝需要重新開發。
在規模化生產上,周群飛創新思維的頭腦發揮得淋漓盡致。
她在一個塑膠加工車間看到北京精雕的CNC,這個車間是生產低端手機的亞克力材質,工藝和設備配置不符合玻璃加工,但周群飛限令工程師三天內必須改造設備並達到她所要求的玻璃加工工藝,最後形成了CNC玻璃精雕機,也就是現在行業普及的玻璃CNC前身。
這款由玻璃打造的摩托羅拉手機,正是其經典機型Razr V3。而這款手機的大賣,也為周群飛帶來了其他手機廠商的訂單。同年,深圳市藍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HTC、諾基亞、三星、愛立信等一線手機廠商均成為藍思科技的客戶。
上市理想
2006年,藍思科技再次迎來了一個重要關口,它遇到了首家生產智能手機的蘋果公司。
選擇與蘋果合作,就意味著藍思科技需要繼續擴大規模,但這在深圳已不現實。“當時藍思科技周圍的廠房都租滿了,必須另謀出路。”周群飛說。那年,她回到故鄉湖南。當時的瀏陽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已經批給她了一塊土地。
土地達到交付條件的時間點是2008年,周群飛在征得客戶同意之後,決定把iPhone3放到瀏陽來做。短短一年時間建起廠房,2009年4月順利投產。
被譽為智能手機經典款的蘋果4也是在瀏陽做出來的,它奠定了蘋果的行業領導者地位。隨後蘋果的第一代ipad成功面世,也是由周群飛參與攻克了大片玻璃加工難及鍍膜等許多技術難點。
事實上,2010年之後的藍思科技,趕上了一個智能手機爆發增長的好時候。自2010年至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率分別為74%、49.2%、45%、38.4%、23.1%、10.2%,蘋果和三星逐漸稱霸了這個市場,他們也成為藍思科技的兩個最主要客戶。
2012年,藍思科技營收達到111.6億元,此後逐年遞增,至2015年底達172.3億元。
藍思科技的湖南“地盤”,從最初的瀏陽園區,蔓延至星沙、榔梨、湘潭等地。除蘋果和三星之外,藍思科技的客戶也囊括摩托羅拉、華為、小米、諾基亞、東芝等大牌手機廠商。
也正是在2011年前後,上市成為周群飛的一個夢想。
體會過金融危機的劇痛,嘗到過產業轉型的壓力和激烈競爭的殘酷。2015年3月18日,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創業板掛牌交易,正趕上中國股市走向瘋狂,像眾多A股新上市公司一樣,拉開了股價連續漲停的序幕。
彼時45歲的“手機玻璃女王”、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持有公司5.92億股,占總股本的87.96%。以去年6月2日藍思科技最高股價151.59元計算,周群飛最高時身價達到897億人民幣。2015年福布斯億萬富豪榜上的內地女首富61億美元身價的陳麗華家族,也難望其項背。
蘋果、三星哭了之後
然而,經過2015年的瘋漲之後,如今藍思科技的股價一跌再跌。今年6月下旬開始,藍思科技股價斷崖式下挫,從90多元跌到不到30元,最低跌到23.31元,距離它的發行價22.99元已不遙遠。
股價峰值降至低谷,這是資本市場對藍思科技過度依賴大客戶的擔憂。
作為蘋果的直接供應商,憑借蘋果、三星這樣的大客戶的眷顧,藍思科技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曾實現較快增長。
2016年一季度,藍思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占比總計達到了86.86%,其中第一大客戶蘋果公司獨占42.18%。
雖然藍思科技與主要客戶經長期合作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主要客戶的產品市場需求良好、銷量不斷增加並不斷有新產品推出,但是,如果個別或部分主要客戶因行業洗牌、意外事件等原因出現停產、經營困難、財務情況惡化等情形,將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和盈利能力。如今,蘋果業績下滑,藍思科技隨之一損俱損。
作為藍思科技的第二大客戶,三星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也一直處於下滑態勢。
今年下半年,三星Note7的系列爆炸事件持續發酵,市場普遍認為,其不僅直接影響三星Note7的產品銷售,還會影響到所有三星手機的銷售。
不創新就會死
壓力之下的藍思公司正在尋求出路。
“公司將降低對大客戶的依賴,主要靠產品線的延伸豐富和產能的提升優化。”周群飛說。
藍思科技將改變過度依賴蘋果、三星的現狀,大力發展華為、小米、聯想、Vivo、Oppo等國內品牌市場,但仍會繼續保持在高端或者領導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周群飛還在尋求變革。
第一步,藍思科技增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力度。在她看來,這些投入是必須的,“不繼續投入研發,就是等死。”2016年上半年,藍思科技投入研發費用6.8億元,同比增長21.41%,獲得專利授權53件,其中發明專利8件。
事實上,藍思科技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已初見成效。瀏陽園區五廠的絲印工藝一共7條線,114臺機器,一天產量16萬片。過去工人需要400人,如今導入自動化後,人數減半至200人左右。
與想象中所不同的是,即便使用了自動化技術,但隨著訂單量的加大,藍思科技仍停留在持續缺人的狀態,“主要是檢驗環節需要大量人力。由於一線工人招聘較難,我們一直保持在招工狀態,不存在裁員的情況。”
第二步,藍思科技要在新材料上實現布局。“在外界看來,藍思科技的產品是蓋板玻璃,但其實除了玻璃之外,我們還做陶瓷、藍寶石、金屬、觸控模組、指紋模組等相關產品。藍寶石的長晶設備均是我們自己開發制作的,從長晶到切割加工則是一條龍服務。全球其他工廠沒有這樣的生產能力。”周群飛說。
在產業鏈上下遊整合上,藍思科技也有所發力。周群飛指出,藍思科技的投資除去配合客戶研發組建工廠之外,也會根據內部團隊技術的綜合能力做上下遊供應鏈的整合。
談論起藍思科技的未來,周群飛表現出充足的信心,但當前的股價表現,讓她感到並不滿意。“路還很長,看結果。”周群飛說,“公司基本面沒有變,市場需求也仍有潛力,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白人“藍領”和民粹主義者將特朗普擡進了白宮,現在這位美國當選總統卻一個勁兒地往自己內閣里“塞”富豪。
有錢並不是美國政府官員或為公眾服務的必須條件,美國政府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富豪官員,但有美國媒體評論稱,特朗普內閣似乎有點“太誇張”。
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內閣也有富豪,美國商務部部長普里茲克(Penny Pritzker)在加入奧巴馬政府前領導過數十家企業,自己開辦過多家公司,也曾是一些如凱悅酒店等大公司的董事會成員,身家大約在25億美元。
目前,在提名尚未完全公布的情況下,特朗普準內閣的總身價已經超過了130億美元,是小布什政府時期的30倍以上。
那麽,特朗普內閣到底有多“壕”?根據《福布斯》雜誌和華盛頓機構OpenSecrets等的估算,截至目前已提名的內閣成員中,商務部副部長里基茨(Todd Ricketts)、教育部長德沃斯(Betsy DeVos),以及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位列前三甲。
商務部副部長里基茨(Todd Ricketts):53億美元
里基茨是芝加哥小熊隊共同所有人,其父是創辦了Ameritrade折扣經濟服務公司的億萬富豪喬•里基茨(Joe Ricketts)。
教育部長德沃斯(Betsy DeVos):51億美元
貝琪•德沃斯目前擔任美國兒童聯合會主席,她是安利公司聯合創始人理查德•德沃斯(Richard DeVos)的兒媳婦,丈夫迪克·德沃斯(Dick DeVos)是安利公司(Amway)繼承人,而貝琪•德沃斯的哥哥普林斯(Erik Prince)則是極富爭議性的黑水公司(BLACKWATER)創始人。
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29億美元
79歲的羅斯有“重組之王”的稱號,他多次收購重組鋼鐵、煤炭以及電信等不同行業公司,還曾擔任羅斯柴爾德家族破產整合業務主管長達25年。《福布斯》預計羅斯依靠重組業務已經積累了29億美元的財富。
財政部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4600萬美元
姆欽在高盛集團工作17年,2002年離開高盛後曾加入索羅斯的投資公司,之後建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還曾投資過兩個特朗普的項目。2009年金融危機最深重時,包括姆欽基金在內的由私募股權投資者組成的非銀行財團,接手了因經營困難而由政府接管的美國第四大貸款機構IndyMac銀行,財團向該公司註入16億美元現金,將其改名為One West,之後該公司對成千上萬被其認定為不良貸款的房貸客戶進行止贖。2015年姆欽及其合夥人以34億美元的價格將該銀行出售給商業貸款提供商CIT集團,大賺一筆。
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卡爾森(Ben Carson):2600萬美元
卡爾森曾是神經外科醫生和共和黨前總統候選人,其收入主要來源於暢銷書的版稅、收費演講和一些公司董事會任職。
交通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1690萬美元
趙小蘭曾任小布什政府勞工部部長,父親是知名航運企業家美國福茂集團董事長趙錫成,丈夫為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
衛生與公共事業服務部部長普萊斯(Tom Price):1360萬美元
普萊斯是一名矯形骨科醫生,曾在亞特蘭大經營了幾十年骨科診所,目前擔任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
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1580萬美元
塞申斯是阿拉巴馬州共和黨參議員,在其政治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捐贈人主要來自法律、醫療、房地產以及保險行業。
新股發行提速,受冷落的保薦代表一時間又成多家券商爭搶的“香餑餑”。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期保薦代表招聘信息頻現,更有機構開出300萬的誘人年薪來挖保薦代表。有市場人士表示,IPO提速是保薦代表身價變高的主要原因,而且當前急需保薦代表的多是小型券商,多是因為它們手頭上承接了IPO的項目,但無人簽字,才高薪聘保薦代表。
但保薦代表出現“黃金”身價或僅是曇花一現,僅2016年全年保薦代表就增加了400余人。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的春天其實已經不再了,即使當前有券商開出高薪來搶人,這和保薦代表擴容有很大關系。”
IPO提速是主因
在某招聘網站上,有包括九州證券、華金證券、中山證券等超過10家金融機構發布保薦代表的招聘信息,年薪少則40萬多則上百萬,更多大型券商開出的條件則是年薪90萬至150萬元,還有某券商開出150萬至210萬年的年薪,更有甚者開出300萬年薪來挖保薦代表。
保薦代表的春天似乎回來了。有資深保薦代表表示,自2003年12月28日保薦制推出伊始,保薦代表人資格的含金量就被市場及時發現了。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有券商開出50萬以上的年薪開始挖人;到了2006年股改後新股恢複發行時,保薦代表人的固定年薪普遍已經達到了70萬~100萬的水平;而經歷了2007年IPO業務的火爆和2009年創業板及詢價制放開帶來的投行行業性爆發兩次高峰,稅後100萬的年薪+100萬轉會費的報價在行業內已經不鮮見。
某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薪資一般包括基本工資+保代津貼+簽字費。按照級別不同,基本工資不同,一般級別基本工資為1萬到2萬元,而保底津貼一般為每月5萬到6萬元,簽字費大約在40萬至60萬元之間不等。保薦代表的薪資待遇和所承接項目的多少關系密切,在保薦代表稀缺的前幾年,很多券商會以津貼養保薦代表,一年保證他們稅前能有幾十萬元的收入。此次開出的百萬年薪應包括了簽字費和保代津貼。
IPO提速,一時之間,保薦代表的“黃金”身價再一次顯現。根據本報統計,IPO提速從2016年8月份開始就非常明顯。2016年全年共審核275家IPO申請,通過247家,其中11、12月份就審核了97家,通過84家,月審核數量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30~60家。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280家,11月份以來核發速度從每月兩批提速到每周一批,月核發批文家數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50家。
保薦代表即企業上市的推薦人,他們是整個繁複上市過程的統籌者和領導者,更為重要的是,按照當前的投行保薦規則,一個IPO項目簽字保代必須滿足兩人數量,且一個保薦代表簽字的還未過會的項目不能超過兩個,這使得保薦代表重要性陡增。
“其實,當前急需保薦代表的多是小型券商。2016年註冊制即將推行的認知在市場上風行一時,很多大型券商經濟實力雄厚養得起保薦代表,已提前挖走了一大批保薦代表。當前新股提速,對它們的影響並不大。”前述投行人士說。
現在券商急需保薦代表,多是因為它們手頭上承接了IPO的項目,但無人簽字所引發的。某一小型券商投行負責人對本報表示,他們此前即是此類情況,前段時間開出了80萬元簽字費的薪資來挖保薦代表。
本報記者統計,截止到目前,國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金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的保薦代表數量分別為166人、163人、163人、158人、122人、114人、109人;有25家券商保薦代表數量低於10人,其中西藏證券、網信證券、萬和證券、大同證券的保薦代表均為4人;中郵證券、中山證券、聯訊證券、國開證券、大通證券、川財證券和財達證券的保薦代表均為5名。
與此同時,保薦代表的流動性十分常見。“當前保薦代表分為公司制和團隊制。中金、中信和華泰等大型券商是以公司制運作,項目由公司最高的領導層來調配,大多數券商是團隊制,其人員構成更加不穩定。公司制下的IPO業務即使較差,還有其他業務可以補充,大家的薪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在團隊制下,保薦代表需要自力更生,如果1到2年均沒有項目,大家只能好聚好散了。”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保薦代表高薪僅是曇花一現?
高薪挖人,保薦代表重溫過去舊夢,但這場夢是否能夠長久?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保薦代表人隊伍在2016年繼續大幅擴容,隊伍數量已從2016年年初的2781人增至3210人,92家保薦機構中,保薦代表人凈增加的有64家,人數下滑的僅有15家。“一年保薦代表數量增加約430人,這樣的增幅很大。”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的春天其實已經不再了,即使當前有券商開出高薪來搶人。這和保薦代表擴容有很大關系。”
在過去13年中,保薦代表地位的沈浮和監管政策密切相關。根據本報記者統計,2004年當年考試報名2760人,483人成績合格,通過率僅為22%。當年兩次考試通過了過千人。此後由於IPO和再融資業務雙重火爆,各投行開始大肆招人,大量其他行業的人員也帶著暴富的心理進入投行,投行隊伍實現了第一次大擴容,2008年的考試報名人數增加到3688人,當年通過人數為642人,這在當年創了歷史紀錄。在此之前,總的考過人數也只有1588人。需要註意的是,這次考試出現了大放水,這為保代資格的貶值埋下了伏筆。
2009年啟動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投行從業人員迎來最黃金的時期。由於一個保薦代表人可以同時簽發行部和創業板部兩個項目,保代的可利用率大幅提高,再次帶動了保薦代表人薪酬的上漲,而2009年的漲薪,是保薦代表人最後一輪集體大幅漲薪,很快即將進入下降通道。
需要註意的是,在過去13年中,保代執業質量問題引發市場和監管層的註意,而這些問題事實上從保薦制開始推行時就已存在。
2012年前後,新大地、天能科技、萬福生科案發,保薦代表人被推上風口浪尖,一系列監管新政開始給保代降溫,加之IPO暫停,保薦代表的含金量加速貶值,保代動輒百萬的年薪令許多投行入不敷出,於是開始紛紛裁員減薪。2013年開始,保代考試又由一年一次變更為一年兩次。2014年6月,IPO重啟,形勢並未發生明顯好轉,當年證券業協會網站掛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保薦代表人管理的通知》和《2014年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公告(第2號)》,從報考條件、考試科目等方面進行了大幅調整,報考門檻大幅降低。當時媒體紛紛發文稱,保薦代表的春天將逝。
“此次高薪聘請保薦代表,也只是權益之計,保薦代表擴容已是近年來的一大趨勢,好日子已經到頭了。”前述投行人士說。
富豪哪里找?還是在海外上市的BAT這些公司嗎?
經過連續4天的漲停之後,順豐控股目前的總市值為2310億元,成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公司的創始人王衛的個人身價也達到了1490.3億元,成為“第一財經A股個人財富榜”上的第一名。
王衛的這一身價遙遙領先於A股富豪榜榜單上其他富豪,成為A股有史以來最富企業家。而在A股強大的造富“發動機”的推動下,王衛的身價甚至一舉超過了百度掌門人李彥宏。
A股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企業家
2月23日晚間,鼎泰新材發布關於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的公告顯示,自2月24日起,公司證券簡稱由“鼎泰新材”變更為“順豐控股”,同時公司證券代碼不變。2月24日開盤之後,順豐控股的股價接連走高,並在上午的時候封住漲停,而這已經是該股票連續第4天漲停。
順豐控股的股價從2月20日的40.05元/股一路上漲到2月24日的55.21元/股,短短4個交易日股價上漲了37.86%。
鼎泰新材之前發布的公告顯示,經過證監會核準,公司向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等發行股份購買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已經完成,公司已轉型進入快遞物流行業。
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4.58%,王衛為明德控股法定代表人,持股比例為99.90%,占據絕對控股地位。
按照2月24日順豐控股2310億元的總市值計算,王衛的身價達到了1490.3億元,成為A股的新首富,也是A股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一位企業家,而這一身價也明顯大幅超越了“第一財經A股個人財富榜”上排名前幾名的何享健父子、史玉柱、周群飛夫婦。
與此同時,按照2016《福布斯》的排行,百度李彥宏的身價為153億美元,由此,王衛的身價一舉超越了李彥宏。
股價一路沖高的同時,順豐控股還披露2016年業績快報,公司預計2016年度利潤總額為51.91億元,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82.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41.80億元,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112.51%。
此外,其他幾家已上市的民營快遞企業也已陸續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申通快遞預計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38億元至12.51億元;圓通速遞預計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億元至14.5億元;韻達股份預計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6億元至12.2億元。順豐的凈利潤都遠高於上述幾家快遞公司。
A股造富“發動機”名副其實
早在幾年前,赴美上市相比到A股上市,似乎更增添了一份“洋氣”。由於赴美上市具有財務門檻較低、可以打響海外知名度等諸多優勢,不少科技類公司紛紛赴美上市,而好公司成長的紅利也只有美股投資者享受到。
近年來,市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中概念股被做空機構獵殺以至於破發等情況是常態,此外集體訴訟也往往成為美股市場上困擾中概股的一個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A股往往能夠給予企業在美股市場上享受不到的高估值。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華誼兄弟一度盡享A股高估值的好處,而目前已經完成退市的博納影業曾經在美股市場上的市值甚至只有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的五十分之一左右。
自2016年以來,多家快遞行業龍頭公司都開始啟動上市,除了中通快遞選擇赴美IPO之外,順豐選擇借殼鼎泰新材,圓通選擇借殼大楊創世、神通借殼艾迪西、韻達借殼新海股份。
去年10月份,中通快遞在紐交所正式掛牌,這是繼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首次公開募股之後,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中通選擇赴美上市是因為其本身就是VIE結構,現在拆除VIE至少需要等待半年。
不過在美國上市之後,中通快遞的股價一路走低,到目前為止,中通快遞的價格為14.11美元/股,市場給出的市盈率(TTM)為36.7倍。
截至目前為止,A股市場給予順豐控股的市盈率(TTM)為55.3倍,遠超美股市場給予中通快遞的估值,而且目前來看,順豐控股仍然處於上漲通道之中。
在A股強大的造富“發動機”的作用之下,最近幾年有不少中國內地企業主動從海外資本市場退市,主要原因包括加強股權控制、降低管理層和股東利益沖突等,當然,提升公司估值、受國內A股市場造富效應吸引也是重要原因。
不過在監管政策偏嚴的情況下,這些公司的回歸之路也並不平坦。
王衛身價將達1111億,重登民營快遞首富寶座。
本文由政商頭條(微信 ID: lcbd168)授權i黑馬發布。
諸侯紛爭,逐鹿中原,中國快遞業五分天下。
2016是快遞行業的一個歷史元年,中通快遞選擇赴美IPO,其他四家圓通、申通、韻達、順豐紛紛借殼登陸A股,民營快遞五大巨頭格局已定。如今,隨著順豐借殼鼎泰新材上市的消息塵埃落定,這四家A股上市的快遞公司市值將超3000億。
3000億是什麽概念呢?大約相當於湖北2016年全年GDP的1/10,等於騰訊市值的1/5,大概是中國平安市值的1/2,等於一家興業銀行的市值,等於三個保利地產的市值。
對比樓市,這3000億等於湖南省一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的總額,當樓市火爆的時候,實體經濟也一樣突飛猛進。對比個人身價,這3000億等於2個馬雲,而且下一個身家過千億的人也誕生了,順豐創始人王衛作為借殼上市後最大的股東,身價按目前股價計算達到了1232億,超越了百度的李彥宏、恒大的許家印,並超過圓通的喻會蛟夫婦,重奪民營快遞首富稱號。
馬雲曾不止一次說過,中國電商只占到全國零售市場的10%,只要馬雲背後的女人們不停止“剁手”的步伐,未來快遞行業將一路高歌。
一個發達的配送體系,成為商品流通的必經之路,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這也是為什麽劉強東要瘋狂燒錢,養著數量龐大的快遞員,賠進所有利潤也在所不惜的原因。
王衛身價將達1111億,
重登民營快遞首富寶座
順豐上市的借殼方為鼎泰新材,根據最新的股東結構來看,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4.58%。
王衛為明德控股法定代表人,持股比例為99.90%,按照持股數量及最新的交易價格計算,王衛的身價將達到1111.02億元,超過此前上市的圓通喻渭蛟夫婦的620億元,重回民營快遞首富寶座。
2016年對國內快遞行業是重要的一年,申通、中通、圓通以及韻達相繼完成敲鐘上市,加上此次的順豐,中國民營快遞第一梯隊的五大巨頭格局已定。
中國最賺錢的快遞公司,
超兩通一達凈利總和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在中國人這種觀念里,三通一達快速發展,成為民營快遞的龍頭企業,但順豐卻不走尋常路,在價格上高於其他快遞,如今卻成為最賺錢快遞公司,“貴”快遞順豐可謂貴的有理,照樣有人買賬。
2016年各快遞公司相繼發布業績財報,順豐以凈利潤40.5億拔得頭籌,而圓通凈利潤為13.5億,申通為12.4億,韻達為11.6億,順豐一家的利潤就超兩通一達的總和,可以說是中國最賺錢的快遞公司。
順豐定位中高端市場,議價空間高,在市場具有壟斷地位。憑借其強大的服務能力以及消費者認可度,不論是快遞單量還是業務單價都是遙遙領先。
順豐機場2020年建成,開創國內先河
2016年4月,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同意將湖北鄂州燕磯作為順豐機場的推薦場址,根據最新的機場建設進度看,到2020年,順豐機場將建成使用,成為國內首個民營快遞機場。
順豐機場項目將產生2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200億元稅收。同時,鄂州還將以唯品會、亞馬遜、蘇寧雲商等系列電商企業為基礎,形成華中電商總部。順豐機場的目標是建成為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樞紐。
低調到土里,馬雲最佩服的人
對外界而言,王衛低調、神秘且多面。只有高中學歷,從最底層的制造廠小工起家,卻建立了中國最大的快遞王國。
他不打廣告,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尋他。他低調不張揚,但卻令香港狗仔隊臥底數月一睹真容。
1971年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家庭的王衛,7歲隨父母來到香港,90年代來大陸順豐做印染工人。1993年初,王衛用從父親那里借來的10萬元啟動資金,在順德註冊了順豐速運。
20多年後,順豐速運成為擁有34萬名員工,1.6萬臺運輸車輛及遍布世界的12260多個營業網點的巨無霸企業。
他曾與電商保持距離,馬雲兩次相約都被婉拒,卻被稱為最佩服的人。
以下為王衛親筆的撰文:
之前談了不少關於創新、變革、服務等方面的內容,現在我想和大家談談與之配套的軟環境——信仰、文化和道德。
一、信仰讓人自律和感恩
很多同事都知道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信仰佛教。為什麽會有這個信仰,這個信仰給我帶來了什麽,了解了這些之後,相信大家對我王衛和順豐的所作所為,以及順豐未來的發展會有更好的理解。
首先我簡單地描述一下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22歲開始創辦順豐,25歲公司初具規模,算是賺得了第一桶金。可能有人會說王衛很難得,年輕得誌,卻沒有頭腦發熱變成“土豪”。其實,我25歲的時候也曾經是一副標準的暴發戶做派。不過這一切都是有背景和原因的:我們全家1976年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當時面臨的境況是一窮二白,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我父母之前在內地是大學教授,但是去到香港學歷不被承認,就只能去做工人,收入微薄。所以我窮過,相當清楚貧窮和被人歧視的滋味。後來當我25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有點目空一切的感覺,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王衛再也不是從前那個樣子了,我也是有錢人了!
所幸,這個過程沒有持續多久,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隨著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個人的眼界和心胸不一樣了;
第二,得感謝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不斷潑我冷水,讓我保持清醒和冷靜;
第三,是找到了精神依托,信了佛教。
佛教讓人內心平靜,並且讀懂了里面的因果關系能夠讓人醍醐灌頂。人這一輩子的成就、際遇,是跟上輩子積下來的福報有關聯的,不管你權力多大、財富多少,很多東西你都掌控不了,比如說你是男是女,什麽地方出生,長相什麽樣,家庭是否富裕等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運氣好壞,明天成功與否……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東西你都控制不了,只有一個百分點你可以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態度。這個態度都有兩面,究竟是采取積極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態度,是接受正念還是邪念,由你自己來決定。如果你在這方面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就會把這一個點又放大成一百個點,彌補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
為什麽要講這個呢?因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我今天的所謂成功,其實是上輩子積下來的東西,而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本事不本事,只是天時地利人和集合到一起的一個福報。坦白說,我不太相信偶然,為什麽會有偶然,因為無知才會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獎,不知道為什麽,就會覺得是偶然,當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後,你再去比對,你會知道這是必然。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順豐這個不錯的平臺,把未來很多不確定的看似偶然的東西變成必然。
二、用文化來吸引人、塑造人
佛教中有很多“法”故事,這些故事的宗旨都是幫助世人“正知、正念、正行”。雖然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但是能夠給人一個正念,一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還能夠通過接受者的一言一行傳播開來,比直接授人以魚、予人錢財,功德更大。而企業文化做得好,也具有這樣的功能。
現在每年公司都有很多人進進出出。為什麽有些員工滿懷憧憬地進入公司,過一段時間卻走掉了?原因很簡單,要麽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麽是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包括物質的,也包括職業發展的)。但這里面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離職員工所需要的東西並非公司給不了,而是公司並不知道他想要什麽。這就很可怕。人留在公司,才可以做企業文化,才能有針對性的培養,人來了兩三個月就走了,再對一個新來的人講企業文化,如此惡性循環,是沒有用的。
這就好比我們培養自己的孩子,當他兩三歲的時候你跟他說要愛爸爸媽媽,要好學習,他才懶得理你,就知道伸手要吃的;然後他進入青春期了,就學會了反叛。我有三個孩子,現在老大十四五歲,開始“造反”,老二看見老大“造反”很痛快,自己也躍躍欲試。這很正常,我們小時候也這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有耐心,關心他、包容他,等他到了十七八歲,慢慢成熟了,就會知道家庭的溫暖,再等到他結婚有了孩子之後,就更能體會父母的偉大了。
任何人的成長都有這麽一個過程,對於企業員工也是一樣。首先你要讓他能在企業呆得下去,然後才能通過企業文化、制度、培訓、激勵等方式方法,讓他真正融入整個團隊,找到歸屬感,獲得榮譽感。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時期,也要提供不一樣的東西。打個比方,在管理上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就應該講不同的話。年輕人、90後,你跟他講太多枯燥的大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大家想想自己年輕時的心態——在想些什麽,想要些什麽,最反感什麽……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將心比心,用年輕人熟悉的語氣、方式去和他平等的對話,不要有居高留下,不要有頤指氣使,更不要有太多命令指責。
除了不同年齡段,不同級別的人需要的東西也不一樣——有一定物質基礎的人和完全要解決生存的人,追求不一樣,日常的需求和著眼點也不一樣。對待公司高層要以什麽樣的方式,對待剛進公司一年的同事要采取什麽樣的方式,對待服務公司超過十年的老員工要以什麽樣的方式……不同級別、不同年齡、不同工齡,甚至不同性別都要有不同的應對之策。在這里千萬不要采取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須做細,方式方法必須系統科學。
三、我們需要根植於內心的修養以及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最後我想講講關於個人修養,也即是“德”的問題。
今天這個社會,經濟大發展了,但人心卻更浮躁了,很多人有意無意地都在追求“威”(廣東話“威水”的簡稱,意指炫耀,傲慢)。但是在什麽基礎上才可以去威,威的基礎是什麽,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有人覺得有錢有權就威,我認為這個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威不是建立在金錢或權力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一個人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並且收獲的都是尊敬且樂於親近(而不是羨慕嫉妒恨)的眼神,這才叫威。
在這里我想告訴我們所有的順豐同事,要正確理解威的內涵,關於社會上對它的“迷信”一定要徹底打破。很多人喜歡在窮人面前炫富,在平民老百姓面前炫耀權力,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幼稚的表現,他們錯誤理解了財富和權力的涵義,同時還缺乏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這幾年報章媒體都在討論,說我們的國人出國被外界歧視,是因為現在中國人有錢了,他們妒忌,心理不平衡。對此我想說的是,這方面的原因不能說沒有,但更多的恐怕還是看不慣我們種種愚昧以及缺乏教養或素質的行為。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和他的品格、素養不成正比的話,是一件相當可悲的事。
我們走出去後,要想別人尊重我們,首先我們自己必須有道德有修養,並且學會尊重別人。怎樣才算尊重別人呢?首先你要尊重人家的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其次你要尊重人家的生活習慣,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乘車購物時自覺排隊;最後要尊重人家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制度法規你得了解,避免在日常行為中構成挑釁或冒犯……如果這些你都毫不在意,就憑著自己的感覺和習慣在異國他鄉“為所欲為”,被人鄙視也就純屬自找的了。現在順豐海外網點越開越多,內部員工中出國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沾染上這種種惡習。
關於尊重我還有一個自己的衡量標準,那就是要讓為你提供服務的人也因為服務你而感到開心。去飯店吃飯,上至經理下至服務員,我都會主動跟他們打招呼,服務過我的服務員,也都很享受服務我用餐的工作過程,因為我會很禮貌很平和地去跟他交流,我要讓這個服務員因為服務我而感到很開心,這叫尊重。相反,有些人一進到飯店就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做派,對服務員呼呼喝喝,態度相當惡劣,這樣的人是很難收獲真正的尊重的。
而作為服務行業的從業者,你想你服務的客戶是什麽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麽樣的人。這叫德、這叫威,而不是開豪車住豪宅,出手闊綽,每天魚翅漱口叫威。如果大家都能這麽想,那我們這個社會也就離大同社會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