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股發行提速 保薦代表再現 300萬“黃金”身價

新股發行提速,受冷落的保薦代表一時間又成多家券商爭搶的“香餑餑”。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期保薦代表招聘信息頻現,更有機構開出300萬的誘人年薪來挖保薦代表。有市場人士表示,IPO提速是保薦代表身價變高的主要原因,而且當前急需保薦代表的多是小型券商,多是因為它們手頭上承接了IPO的項目,但無人簽字,才高薪聘保薦代表。

但保薦代表出現“黃金”身價或僅是曇花一現,僅2016年全年保薦代表就增加了400余人。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的春天其實已經不再了,即使當前有券商開出高薪來搶人,這和保薦代表擴容有很大關系。”

IPO提速是主因

在某招聘網站上,有包括九州證券、華金證券、中山證券等超過10家金融機構發布保薦代表的招聘信息,年薪少則40萬多則上百萬,更多大型券商開出的條件則是年薪90萬至150萬元,還有某券商開出150萬至210萬年的年薪,更有甚者開出300萬年薪來挖保薦代表。

保薦代表的春天似乎回來了。有資深保薦代表表示,自2003年12月28日保薦制推出伊始,保薦代表人資格的含金量就被市場及時發現了。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有券商開出50萬以上的年薪開始挖人;到了2006年股改後新股恢複發行時,保薦代表人的固定年薪普遍已經達到了70萬~100萬的水平;而經歷了2007年IPO業務的火爆和2009年創業板及詢價制放開帶來的投行行業性爆發兩次高峰,稅後100萬的年薪+100萬轉會費的報價在行業內已經不鮮見。

某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薪資一般包括基本工資+保代津貼+簽字費。按照級別不同,基本工資不同,一般級別基本工資為1萬到2萬元,而保底津貼一般為每月5萬到6萬元,簽字費大約在40萬至60萬元之間不等。保薦代表的薪資待遇和所承接項目的多少關系密切,在保薦代表稀缺的前幾年,很多券商會以津貼養保薦代表,一年保證他們稅前能有幾十萬元的收入。此次開出的百萬年薪應包括了簽字費和保代津貼。

IPO提速,一時之間,保薦代表的“黃金”身價再一次顯現。根據本報統計,IPO提速從2016年8月份開始就非常明顯。2016年全年共審核275家IPO申請,通過247家,其中11、12月份就審核了97家,通過84家,月審核數量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30~60家。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280家,11月份以來核發速度從每月兩批提速到每周一批,月核發批文家數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50家。

保薦代表即企業上市的推薦人,他們是整個繁複上市過程的統籌者和領導者,更為重要的是,按照當前的投行保薦規則,一個IPO項目簽字保代必須滿足兩人數量,且一個保薦代表簽字的還未過會的項目不能超過兩個,這使得保薦代表重要性陡增。

“其實,當前急需保薦代表的多是小型券商。2016年註冊制即將推行的認知在市場上風行一時,很多大型券商經濟實力雄厚養得起保薦代表,已提前挖走了一大批保薦代表。當前新股提速,對它們的影響並不大。”前述投行人士說。

現在券商急需保薦代表,多是因為它們手頭上承接了IPO的項目,但無人簽字所引發的。某一小型券商投行負責人對本報表示,他們此前即是此類情況,前段時間開出了80萬元簽字費的薪資來挖保薦代表。

本報記者統計,截止到目前,國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金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的保薦代表數量分別為166人、163人、163人、158人、122人、114人、109人;有25家券商保薦代表數量低於10人,其中西藏證券、網信證券、萬和證券、大同證券的保薦代表均為4人;中郵證券、中山證券、聯訊證券、國開證券、大通證券、川財證券和財達證券的保薦代表均為5名。

與此同時,保薦代表的流動性十分常見。“當前保薦代表分為公司制和團隊制。中金、中信和華泰等大型券商是以公司制運作,項目由公司最高的領導層來調配,大多數券商是團隊制,其人員構成更加不穩定。公司制下的IPO業務即使較差,還有其他業務可以補充,大家的薪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在團隊制下,保薦代表需要自力更生,如果1到2年均沒有項目,大家只能好聚好散了。”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保薦代表高薪僅是曇花一現?

高薪挖人,保薦代表重溫過去舊夢,但這場夢是否能夠長久?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保薦代表人隊伍在2016年繼續大幅擴容,隊伍數量已從2016年年初的2781人增至3210人,92家保薦機構中,保薦代表人凈增加的有64家,人數下滑的僅有15家。“一年保薦代表數量增加約430人,這樣的增幅很大。”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的春天其實已經不再了,即使當前有券商開出高薪來搶人。這和保薦代表擴容有很大關系。”

在過去13年中,保薦代表地位的沈浮和監管政策密切相關。根據本報記者統計,2004年當年考試報名2760人,483人成績合格,通過率僅為22%。當年兩次考試通過了過千人。此後由於IPO和再融資業務雙重火爆,各投行開始大肆招人,大量其他行業的人員也帶著暴富的心理進入投行,投行隊伍實現了第一次大擴容,2008年的考試報名人數增加到3688人,當年通過人數為642人,這在當年創了歷史紀錄。在此之前,總的考過人數也只有1588人。需要註意的是,這次考試出現了大放水,這為保代資格的貶值埋下了伏筆。

2009年啟動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投行從業人員迎來最黃金的時期。由於一個保薦代表人可以同時簽發行部和創業板部兩個項目,保代的可利用率大幅提高,再次帶動了保薦代表人薪酬的上漲,而2009年的漲薪,是保薦代表人最後一輪集體大幅漲薪,很快即將進入下降通道。

需要註意的是,在過去13年中,保代執業質量問題引發市場和監管層的註意,而這些問題事實上從保薦制開始推行時就已存在。

2012年前後,新大地、天能科技、萬福生科案發,保薦代表人被推上風口浪尖,一系列監管新政開始給保代降溫,加之IPO暫停,保薦代表的含金量加速貶值,保代動輒百萬的年薪令許多投行入不敷出,於是開始紛紛裁員減薪。2013年開始,保代考試又由一年一次變更為一年兩次。2014年6月,IPO重啟,形勢並未發生明顯好轉,當年證券業協會網站掛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保薦代表人管理的通知》和《2014年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公告(第2號)》,從報考條件、考試科目等方面進行了大幅調整,報考門檻大幅降低。當時媒體紛紛發文稱,保薦代表的春天將逝。

“此次高薪聘請保薦代表,也只是權益之計,保薦代表擴容已是近年來的一大趨勢,好日子已經到頭了。”前述投行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