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萬達集團等入股珠海銀隆。(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加持下,珠海銀隆一躍成為明星企業。這家默默無聞的新能源車公司,是如何在8年間身價翻了223倍?
2017年2月4日下午,在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到格力電器調研的座談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宣布,通過和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簡稱珠海銀隆)的合作,2017年格力電器將正式進入汽車空調領域。“如果今年珠海銀隆實現銷售300億元,生產3萬輛汽車,那就意味著我們賣3萬臺汽車空調”。
珠海銀隆是董明珠2016年看中的一匹黑馬。通過收購美國科技公司Altair Nanotechnologies Inc(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國奧鈦),珠海銀隆聲稱掌握了一種納米技術,被董明珠視為“長期埋沒在沙漠里的金子”。
格力電器(000651.sz)的中小股東卻並不買賬,他們聯手否決了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計劃。
但董明珠並沒有放棄。2016年12月,在最新一輪增資中,董明珠以個人身份聯手王健林執掌的大連萬達集團、劉強東麾下的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集集團以及神秘股東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為珠海銀隆增資30億元。
按照這次增資以及所占股份推算,珠海銀隆的估值已達134億元,是其初期註冊資本的223倍。自2009年成立以來,珠海銀隆完成了10次股權轉讓和7次增資,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實現了估值的飛躍,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也收回了投資成本。
珠海銀隆在技術路線上曾飽受爭議,但被地方政府和資本瘋狂追逐,它究竟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
魏銀倉的老家武安市,是隸屬河北省邯鄲市的一個縣級市,境內多山,地瘠民貧,自古興商貿。不過,魏銀倉並沒有走出去經商,而是在本地完成了原始積累。其早期的商業版圖涉及高速公路、礦產以及汽配維修等。
2009年珠海銀隆剛成立時,其官網曾顯示,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BVI銀達控股有限公司”是珠海銀隆的一員。這家公司與邯鄲市光大公路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控股邯鄲邯武公路發展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邯鄲市光大公路開發有限公司是由邯鄲市交通運輸局的兩個部門出資成立的。
邯鄲邯武公路發展有限公司創建於1996年12月,擁有對309國道邯鄲至武安段的收費經營權。珠海銀隆官網曾介紹,邯武公路是309國道的一部分,屬國家標準一級公路。途經邯鄲市叢臺區、複興區、邯鄲縣、武安市,是晉煤東運的咽喉要道,也是邯鄲市重要的交通線路之一。2000年開始正式收費,2009年實現通行費收入8080萬元,2010年累計征收8348萬元。
珠海銀隆還曾下設銀隆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鐵礦、煤礦、有色金屬三大支柱產品的生產、開發和貿易。
銀隆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又下設河北銀達交通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10.1億元,是以經營道路投資開發與公路建設為主業的大型民營企業。
闖入新能源領域後,這些早期的公司和生意已無法從珠海銀隆最新的股權架構中看到。魏銀倉通過在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以及香港成立的一系列公司,間接控制著珠海銀隆。
武安市委書記張臣良2014年接受央廣網專訪,談及武安經濟結構轉型時,透露了魏銀倉從武安走出後的動向:
新世紀以後,武安市動員本地在外的老板回鄉創業,其中就有魏銀倉。魏銀倉當時已經入了美國籍,在武安市領導的動員下放棄美國綠卡,隨後買斷美國奧鈦的技術,回到家鄉投資建廠,搞新能源汽車。
據張臣良測算,珠海銀隆以及另外一家在武安投資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發展潛力很大。如果三期工程全部上馬,投資300億後,產值能夠達到1200億,相當於再造一個武安市。
通過引進這些新能源汽車,張臣良認為,武安已經找到了轉型升級、綠色崛起的路徑。這種路徑就是傳統產業搞“有中生新”,新興產業搞“無中生有”。
一位與魏銀倉打過多次交道的電池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魏銀倉不是技術出身,但現在已經成了電池專家,一談起電池就滔滔不絕。
支持珠海銀隆“無中生有”的正是美國奧鈦。2010年,珠海銀隆花了5750萬美元(約4億人民幣),收購了美國奧鈦53.3%的股份,掌握了魏銀倉口中的石法納米制球技術。
此前,珠海銀隆在新能源領域幾乎沒什麽作為。珠海一位經濟口官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格力電器收購之前,他也僅僅是知道有這麽一家企業而已。
美國奧鈦是一家有著40年歷史的科技企業,但經營業績一直不佳。在被珠海銀隆收購的2010年,美國奧鈦的總資產、營收及凈利潤分別是2426萬美元、783萬美元和-2230萬美元。公司曾在納斯達克上市,被珠海銀隆收購後,因中外審計差異,無法按時提交財務報表,被迫中止交易,隨後退市。
之所以業績不佳,部分原因是美國奧鈦早期商業化的失敗。其商業路徑從生命科技到制藥再到軍用,五花八門,一度被外媒揶揄,主業換得比美國名嘴奧普拉的衣服還要快。
也就是最近十年,美國奧鈦才逐漸確立了兩大商業化主線——儲能系統和鈦酸鋰電池。
翻看美國奧鈦的財報,近些年為公司貢獻收入的主要是儲能系統。比如在2013上半年,500萬美元的收入中,43%來自夏威夷電力照明公司(Hawaiian Electric Light Company)。夏威夷電力照明公司也顯示有多次購買記錄,針對風能、太陽能等不同的儲能用途。此外,美國電力公司(AES Corporation)、跨國風電企業Vestas等一些國際知名企業也都是美國奧鈦的客戶。
在增資珠海銀隆的過程中,董明珠和王健林也都明確表示過對儲能領域的寄望。在2016年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期間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就坦言,她看不中珠海銀隆的汽車,汽車對她來說只是電池的延伸。收購銀隆後,會加快做儲能設備,隨後拋出金句,“要讓霧霾消掉一大半。”王健林則在增資珠海銀隆時更加直接地說:“它的前途我倒不覺得在新能源汽車上,我覺得更多是在儲能上。”
相比之下,奧鈦的鈦酸鋰電池在美國的應用缺乏成功範例。2006年,奧鈦開發了一款鈦酸鋰電池,命名為NanoSafe,被當作核心產品推出。
所謂鈦酸鋰電池,就是采用鈦酸鋰作為電池的負極材料。與國際市場上更為流行的磷酸鐵鋰、特斯拉采用的三元材料相比,鈦酸鋰的充電速度是最快的,只要幾分鐘;同時,鈦酸鋰電池還有使用壽命長、安全穩定性好的優點。但它的能量密度則是最低的,低到只有三元材料的一半,意味著同等體積下可儲存電量少,車子跑不遠就要充電。
NanoSafe賣給了幾家汽車公司,其中戰略合作的一家是以制造貨車為主的鳳凰汽車(Phoenix Motorcar)。福布斯雜誌長期跟蹤奧鈦的記者撰文稱,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在看過兩家企業合作的純電動卡車後,盯著引擎蓋下面說,美國將有希望在十年內減少20%的油耗。奧鈦的股票在第二天大漲18%。然而,雙方合作的汽車沒了下文,鳳凰汽車在2009年宣布破產。
美國巴士制造商Proterra也購買了奧鈦鈦酸鋰電池。2013年雙方合作的大巴初次亮相時,被當時美國交通部長稱贊為“明日巴士”。Proterra訂購了約能滿足80臺公交的電池,但之後有沒有續訂不得而知。
南方周末記者給Proterra發了郵件詢問續訂以及電池質量問題,截至發稿未能得到回複。但國內一家大型鈦酸鋰電池供應商銷售總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在2014年拜訪過美國公共交通協會,至少三家公交公司說Proterra的電池衰竭太快。
在珠海最大的公交總站拱北,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了幾十輛清一色的珠海銀隆公交車以及5個充電樁。據現場的公交司機以及電池維護人員反映,珠海銀隆的公交充電時間在10分鐘左右,理論上能跑60公里,但實際上只能跑30公里,也就是跑一個單程就要充電,因為電量低於50%的時候有動力不足的感覺。此外,一個公交車大概裝有10箱電池,一年就要整體更換一次。
上述銷售總監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奧鈦的鈦酸鋰電池當時合成工藝成本太高,價格很貴,這也是在美國不暢銷的原因之一。
美國奧鈦的競爭對手中,最強悍的要數A123。A123是從麻省理工大學剝離出來的上市公司,主打磷酸鐵鋰電池,戰略合作車企包括美國通用、福特等,聲望比奧鈦更勝一籌。但A123最終也因成本過高無人問津,沒能逃過宣布破產的命運。巧合的是,A123隨後也被一位中國企業家收購,他叫魯冠球。
美國電池企業的相繼失敗引發了業內不少討論。2013年,美聯社就此采訪了10位電池元老,他們普遍認為,電池業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期,已有的電池主要有兩個缺陷:第一成本太高,第二續航能力不足。但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描繪,下一代突破性產品究竟長什麽樣。
2017年1月16日,珠海最大的公交總站拱北,一臺銀隆電動車正在充電。(南方周末記者 馮葉/圖)
“我們見過面,談過很多次,但我們沒談成。”北京大學新能源材料與技術實驗室主任、國家“十一五”863電動汽車動力鋰電池項目負責人其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魏銀倉曾想聘請其為技術專家,但他堅持認為鈦酸鋰能量密度太低,不適合做電動車,尤其不適合私家車。
“能量密度高的電池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另一位不願具名的電池專家亦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是世界發展的潮流。此前,能量密度較低的磷酸鐵鋰(鈦酸鋰的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還低)電池在中國占了絕大部分,主要是基於安全性的考量。但在最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中,在具備安全等因素的前提下,中國開始鼓勵企業開發三元材料等能量密度高的電池。
為什麽做車,魏銀倉曾在上述格力股東大會上表示,珠海銀隆的市場領域不僅僅局限在大巴,大巴僅僅是目前最具有競爭力的一個切入點,所以先發展了大巴。這個切入點具備了盈利、制造、生產銷售的所有條件,從這切入進去,企業才能不斷積累利潤、擴大產能、降低成本、擴大市場。
可為什麽在美國無法盈利的技術在中國有盈利預期呢?上述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另外一個就是國家補貼。如魏銀倉就提到,珠海銀隆的雙層車連車架賣兩百多萬,國家補貼之後只賣一百多萬。
據電動汽車資源網的數據,2016年12月,珠海銀隆銷售了3872輛純電動客車,這占到了珠海銀隆2016全年銷售總量6047臺的一半還多。一位江浙地區資深新能源電動客車銷售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年底沖量與國家補貼息息相關,2016年最後一個月,國家出臺了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利好銀隆等快充的電動客車。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銀隆的快速崛起也離不開魏銀倉老家武安市的大力扶持。魏銀倉在股東大會上回答股東提問時就表態,2016年以後,全國的銷售渠道打開了,但初期絕對是依靠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據美國奧鈦多份公告,2012年4月,珠海銀隆與河北省邯鄲市以及邯鄲市下轄的武安市簽訂了一份經濟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當地共同投資建設鈦酸鋰系列工廠,同時,地方政府也將采購銀隆生產的公交車等。
為此,武安非常優惠地向銀隆提供了106英畝的土地。珠海銀隆拍到的第一塊工業用地是在2012年11月,花了1360萬美元,同時,珠海銀隆也收到武安市政府提供的建廠補貼,共計1180萬美元;2013年5月,珠海銀隆再次拍得一塊40英畝的工業用地,土拍花去的860萬美元,預計將由政府補貼原價返還。
獲得這兩宗土地後,銀隆承諾在當地投資2.661億美元,當投資額超過1/4時,銀隆可以轉讓或轉租這些土地。而據銀隆估算,第一塊以1360萬美元成交的土地,實際上評估價高達3200萬美元。
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出具的一份法律意見書顯示,珠海銀隆及其境內子公司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合計215萬平方米,這意味著,從武安獲得的土地占到了20%。
珠海銀隆發展至今也離不開資本的追逐。
據珠海銀隆的審計報告,自2009年成立以來,珠海銀隆共完成10次股權轉讓和7次增資。一位企業CFO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珠海銀隆實現了估值的飛躍,魏銀倉也收回了投資成本。
與增資被動稀釋股權不同,股權轉讓可以被視作為套現。據上述CFO統計,10次股權轉讓中,涉及大股東也就是魏銀倉的股權轉讓共有5次,排除與關聯企業之間的轉讓後,還有3次,共轉讓股份19.29%,套現8億元左右;而大股東這些年的資本投入依次為,註冊資本6000萬、增資1.886億、債轉股4.34億,共計6.826億。
珠海銀隆的股權被大股東轉讓給了各路投資基金,股權轉讓的具體過程為:2015年8月15日和20日,大股東第一次股權轉讓5%,轉讓的估值是40億,大股東套現2億;2015年12月23日,第二次股權轉讓5%,估值40億,套現2億;2015年12月10日,第三次股權轉讓9.29%,估值42.8億,套現接近4億。
珠海銀隆2014年-2016年財務審計報告顯示,珠海銀隆2015年做了兩次重要增資。這兩次增資分別發生在2月12日和12月10日,第一次增資估值40億,融資15億,第二次增資估值66.9億,融了16.9億。為珠海銀隆進行增資的除了各路投資基金,也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
最大手筆的一次增資正是在格力電器收購終止後,董明珠以個人身份聯手王健林執掌的大連萬達集團、劉強東麾下的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集集團以及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燕趙匯金),共同為珠海銀隆增資30億元。
按照5家單位共同獲取的22.388%的股權來計算,珠海銀隆的估值已達134億元,是其初期註冊資本的223倍。
在上述增資中,投資比例最大的是董明珠和北京燕趙匯金,他們分別投資了10億元,各自持有珠海銀隆7.4627%的股權。
豪擲千金的北京燕趙匯金,可謂神秘股東。其新成立不久,註冊於2015年9月,除此之外,公開資料十分有限。
但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北京燕趙匯金的註冊電話與另外三家於北京註冊的公司一致。這三家公司分別是北京運成智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財康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隆澤伍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且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一個名叫張華的人。
就在燕趙匯金增資銀隆前,2016年12月1日,北京隆澤伍德的法定代表人由張華變為了胡日新,而胡日新正是北京燕趙匯金的監事。
北京隆澤伍德看起來像是一個資金通道。其官網顯示,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就是上市公司市值維護、再融資以及資產管理業務。
值得註意的是,其原法定代表人張華曾於1992年到2000年期間,在保定市民政局做過辦事員。也就是說,燕趙匯金的背景可能來源於河北。
南方周末記者向北京燕趙匯金求證,但其註冊電視無人接聽。
在珠海銀隆最新的股權架構中,董明珠與北京燕趙匯金兩者股份相加接近15%,僅次於由魏銀倉控制的第一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他們的持股比例在25%左右。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格力電器終止收購後,珠海銀隆擬獨立登陸資本市場,上述增資入股可看作是一次Pre-IPO。
上市既可以通過IPO也可以通過資本重組,在一位資深並購律師看來,珠海銀隆的股權已經比較分散,如果走IPO,可能會存在困難。因為證監會要求實際控制人在報告期內,也就是上市前2年(創業板)或3年(主板和中小板),不能發生變更,如果大股東和其他股東的股權相差太少,“未必控制得了企業”。
針對上述問題,春節前,南方周末記者前往珠海銀隆總部,希望采訪董事長魏銀倉。一位董事長辦公室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是否接受采訪都會告知記者,但截至發稿,南方周末記者沒有收到回複。
珠海銀隆的總部選在香洲區的一個高檔小區內,由三棟別墅組成。其中一棟別墅的大門口,擺放了兩只石象。正對門口的供臺上,則是橫刀而立的關公。
樂視老板娘估值12億驚動深交所,與樂視子公司構成同業競爭關系。
頭條:一份賈躍亭很鬧心的早報
1、傳樂視無力付款被取消亞足聯合同
據悉,亞足聯已於上周終止與樂視體育的賽事轉播合同,原因是樂視體育未能支付最近到期的一筆分期付款。此後,一份《關於樂視體育亞冠及中超版權的聲明》提到,合同被取消一事並不屬實。但樂視體育並未確認此聲明。
@小胸妹:趕快做PPT啊!
@愛女神的微笑:火車頭與阿赫利的比賽已經沒了
@霹靂:吹啊吹啊~~無所謂啊~~
2、多名樂視體育會員稱 今晚已無法在樂視體育上觀看亞冠直播
在樂視體育亞冠頻道的圖片滾動欄中,仍顯示著,“2017亞洲足球聯合會冠軍聯賽 樂視體育新媒體獨家全程直播”的字樣。但在樂視體育官方群中,許多樂視體育會員反映,今晚已經無法通過樂視體育觀看亞冠直播。
@疏影映窗07:假布斯要搞ppt直播了
@西英托維奇:劉建宏的話再也不敢信了。
@見誰誇誰:樂視體育到底有多少窟窿填不上啊
3、樂視網:去年營收218億元 凈利潤同比增長33.6%
昨晚樂視網發布2016年業績快報,去年營收218.3億元,同比增長67.73%,營業利潤4479.1萬元,同比下降35.48%,凈利潤7.66億元,同比增長33.6%。樂視網在業績快報中表示,因前期超級電視主要以高配置、高性能、極致體驗、顛覆價格快速獲用戶的原因,以及公司快速發展帶來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上升,使得公司營業利潤同比降低。
@林智國er:可累壞了一幫財務部~
@涵旭-相信自己:剛看到樂視的業績快報,還是說兩句吧:一如之前預期也是反複提醒大家註意的風險,營收增速大幅放緩,四季度50億同比去年46億僅微增,環比三季度67億更是大幅下滑,供應鏈危機負面影響開始兌現;營業利潤(自造血能力)同比下滑依舊無任何起色,歸母凈利潤無任何意義;股價price in了嗎?
@吉祥坊亞洲娛樂:震驚,樂視利潤豐厚
4、樂視超級電視再度提價
樂視27日發布超級電視部分機型價格調整公告:“在堅持成本定價和生態補貼硬件基礎上,對部分機型價格做出上調,2月28日0點起執行新價格。”這是樂視自2016年11月宣布對40吋、43吋、50吋、55吋部分機型價格每臺上調100元、65吋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300元以來,僅僅時隔3個月後又一次做出提價決定。
@PhilipChoi_L:樂視這麽容易碎,以後不買他們家的薯片了。
@吖毅嘿:亞足聯開始要錢了
@臨崖而舞:讓我這個沒有買樂視電視的人看的很迷惑,談的是漲價,一堆人說電視怎麽怎麽好,另一堆人說怎麽怎麽差,截然不同的兩個答案。這麽具有爭議的產品,讓我選擇,我肯定不會買。
5、樂視陷“100%兌換手機”變卦門
因為活動公告“100%兌換樂視手機”的表述事後改為 “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樂視陷入一起80人的集體訴訟,被索賠95萬元。樂視代理人回應稱,兌換是一種“回饋用戶”的行為,由於文案人員起初出現疏忽,導致活動存在瑕疵。
@Abner_Kuo:太坑了,官網回購評測只能抵10元
@一小一:既然是出現疏忽,就應該為疏忽買單。
@傳智播客廣州中心:這鍋一個文案背不動啊
6、樂視老板娘公司估值12億驚動深交所
工商資料顯示,賈躍亭的妻子甘薇在樂漾影視擔任監事。管理部針對樂漾影視融資事件要求樂視網書面說明,認為樂漾影視主營業務為網絡電視劇制作與發行,與樂視網子公司花兒影視主營業務相同或相近,與上市公司構成同業競爭。
@木未平:樂視還有多少利空潛伏?讓人心驚驚,我還指望下月FF91開搶的呢
@菜根黃:美國人說賈是龐氏騙局有什麽依據?
@HanHanlll:她和應采兒她們演了一部網劇,算是最早期開始制作網劇的一波,還有太子妃什麽,都在樂視播,那時候身邊好多人都是為了追那幾部劇註冊樂視會員,原來樂視老板是她老公,最近才知道
國內新聞
1、桔子酒店創始人談賣身華住:梁建章支持不賣 但我放棄了
2月27日華住酒店集團對外宣布,已與以美國投資基金凱雷集團為首的投資人簽署股權收購協議,以36.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全資收購桔子水晶酒店集團100%股權。雙方合並後,桔子水晶將作為獨立業務運行。昨晚,桔子水晶酒店集團創始人吳海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暢談此次並購。吳海稱,攜程的創始人梁建章在最後十分鐘的時候還在挺他,可是最後他自己放棄了,因為他無法承擔一個老投資人的責任。
@Edward_Young:華住旗下的牌子要繞地球三圈了
@李成東:恭喜吳海,拿錢繼續幹一個!
@半夜成名:CEO吳海是當年玩微博最早的一批企業高管。
2、爆米花托起萬達院線 年收入111億元
萬達院線發布2016年業績數據,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11.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77% 。報告期內公司非票房業務增長迅速,收入占比大幅增加。公告顯示,非票房收入主要來源於電影衍生品銷售收入和爆米花等。
@程瑞Bryan:爆米花挽救了2016年的中國電影票房!
@楠瓜貓超人變身:就是那個一點也不便宜還賊難吃的爆米花?
@嘯無痕:爆米花利潤遠遠大於電影票
3、滴滴新產品“優享”價格低 舒適度高
滴滴出行宣布,將於3月開始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陸續試運營全新服務產品“優享”。與快車、專車相比,“優享”為乘客提供相對舒適度與經濟化相平衡的標準化出行方案,比快車舒適,比專車便宜..
@我不願讓你一個人放棄治療:應該是提價吧,現在快車很多是捷達這種六七萬的專職車,對於12萬這種不上不下的確實不太公平
@Suncobz:換個馬甲降價了
@glorynash_IQAir勸進不可避:所以就是比快車貴,舒適度不如專車[攤手]
@zjl:都是先圈後宰
4、順豐漲勢 王衛身價越過1500億大關
2月27日,順豐控股的股價繼續前一日的漲勢,以60.43元開盤,開盤後封死漲。前一交易日,順豐控股市值高達2310億元,一舉超過萬科的2243億元和美的集團的2088億元市值,成為新的深市市值之王。而今日順豐再度漲停之後,市值達2540億元。而老板王衛的身價一舉超過1500億元,成為深市最值錢的第一大股東。
@曉旭郎:國內上市的對公司基本要求太高,但是上市成功後估值卻高於在外國上市的國內公司,特別是香港上市的公司,估價都偏低!
@草灘的春天:順豐還要靠阿里巴巴,沒有阿里巴巴哪有順豐
@瞇著眼睛晃蕩:這個勵誌了,蹬三輪的賺得比造奔馳的多
@逆襲吧小屌絲:順豐優選要是做起來了 相當嚇人。
5、傳國通快遞億元運費 遭班車司機圍堵大門
27日訊,據界面新聞報道,從2015年12月到目前,國通快遞已經拖欠第三方外包車隊運費近億元,期間車主們曾去上海多次討要無果。日前,有班車司機為催討班車費而圍堵國通北京公司大門,後經協調恢複正常。
@就叫啊臻啊:要淘汰國通肯定是第一個
@京東的人和事:快遞低價時代該結束了
@小散正傳:都是幹快遞的,差距可真大啊!
6、富士康6億美元收購軟銀投資基金54.5%股權
2月27日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富士康收購了軟銀的亞洲科技投資基金。這家負責代工蘋果iPhone和其他很多科技產品的制造巨頭,與軟銀達成協議,將以6億美元收購軟銀亞洲資本的54.5%股權。
@ShadyLin ShadyLin :孫正義的如意算盤
@胡塗一生一世:富士康不僅僅制造優質產品,還支持新創公司,創意與資本、高端制造結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光輝998:臺企在大陸這麽大的規模,人民幣和美元之間不停的換匯。你能不給嗎?
7、東莞證券董事長54歲辭世 身後是3402名員工的IPO夢想
在東莞證券3402名員工心中,一直有一個上市的夢想,而張運勇正是帶領東莞證券上市的舵手。但張運勇的突然辭世,給東莞證券的上市之路增加了變數,因為上市規則當中有這樣一條:發行人最近3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
@溫州PE哥:哎,這麽重要的任務沒完成,就怎麽一個人走了?看來創業者要每天抽出一小時最少半小時鍛煉身體啊。不然工作壓力大,沒好體格真是扛不住的。。我現在每天晚飯後半小時運動
@順勢隨緣626:上市 ,又得等幾年了....
@兔小白和瓜小西:曾經待過的地方,終面的時候還覺得董事長好年輕阿,沒想到…[蠟燭][蠟燭]
8、昆百大A擬收購我愛我家94%股權
昆百大A27日早間公告,擬以61.82億元收購我愛我家94%股權。同時,另擬3.78億元協議受讓我愛我家6%股權。如果交易順利完成,我愛我家將成為昆百大A的全資子公司,公司估值65.6億元。除此之外,鏈家也在積極籌備上市,其估值還遠高於我愛我家。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正是房奴和投資客的瘋狂買賣,成就了鏈家、我愛我家的500億市值。
@Hero阿黑:房價就這麽炒出來的
@麥田WL:三個點的手續費,對於我們這種普通剛需上班族來說還是貴!
@Ruing93:鏈家: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9、文化部對鬥魚TV、熊貓TV等50家經營單位執法檢查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巡視員介紹稱,文化部將組織隨機抽取的執法人員,對隨機抽中的網絡表演經營單位“全面體檢”,重點清理整治價值導向錯誤、淫穢色情低俗、封建迷信等禁止內容。
@金錯刀行 :西莞沒了,慢播沒了,現在又來搞這個
@我拿愚昧當信仰: 看直播可以但是充錢就理解不了了
@說是凱哥哥i:不得不說的直播這幾年養活了不少的宅男宅女
10、馬雲調侃史玉柱穿衣:別老紅配白 試著上紅下綠
昨天,史玉柱發微博稱:我衣櫃的全部內容:只有紅上衣、白褲子、紅內褲,沒有其他。俺可樸素了。對於史玉柱的穿衣,據說連馬雲都隔空喊話史玉柱:老史啊,下次別老是這種搭配,可以試試上紅下綠嘛。
@下載完成:周鴻祎,紅衣
@夏天蚊子MI老親我:史玉柱肯定找王大師算過了穿衣服的獨門絕技。
@趙崔瑋:成功解決了處女座的強迫癥!
@汙皇費玉清:成功人士都這麽玩,想到紮克伯格的衣
11、美團點評推出“城市合夥人計劃”
如何實現從百億到千億美金的縱身一躍?美團點評的選擇是“建平臺建生態”。“城市合夥人計劃”是美團由自營為主轉向自營+代理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該計劃開始於2016年10月,至今已開放全國2031個縣市公開招募城市合夥人,代理業務主要包括餐廳團購、推廣、支付等,希望構建一個互聯網餐飲的生態系統。於合夥人而言,他們能從努力中瞥見財務自由的曙光,於美團而言,開放平臺、以合夥制匯聚更多人參與到“劃槳”中,能產生“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共贏,輕裝上陣帶領合夥人實現雙向價值。
@i美股:啥時候上市?
@310892919_24994e:哈哈,創業的新趨向啊
@憶中的錯誤:咋報名呢?
@i黑馬回複:http://t.cn/Ri7x0fj
國外新聞
12、蘋果股票一年大漲41% 市值增加了2100億美元!
據國外媒體報道,受2017財年第一季財報和投資者對新一代iPhone普遍看好的刺激,蘋果股價在近期創下新高,包括巴菲特等在內的一眾投資者紛紛從中獲利。而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蘋果股票大漲了41%,市值一年時間就增加了2100億美元。
據外媒報道,調查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蘋果在2016年推出了三款iPhone,為行業內最低,但其獲得的利潤卻是行業內最高。在此前季度,分析師預計iPhone利潤108億美元,而同期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利潤才102億美元
@對唔_柱:回顧上一年 蘋果發布了什麽產品? 蘋果7?
@小二的朗姆酒:三星不炸的話這次iPhone銷量肯定更差
@王東旭:主要是因為三星炸了吧
13、馬斯克試圖顛覆汽車保險行業
按照馬斯克制定的業務模式,首先要支付保險費用,成本包括在汽車的購買價格中。並不是說特斯拉提前將汽車一生的保險保養費用全都收齊了,斯拉會不斷協商,降低成本,該成本與電動汽車、Autopilot駕駛輔助技術的研發掛鉤。
@淡水里的海綿:保險買車送,相當於壟斷
@若水染紅河:羊毛永遠出在羊身上,想去薅羊毛的人身上薅下來的不一定是什麽。文字遊戲都會玩,判斷標準改變,什麽的怎麽玩不還是都一樣。
@小胖GuoFeng:特斯拉可以通過車聯網實時收集客戶的駕駛數據,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精算各類型事故及責任的出險概率,以此為基礎和大的保險公司進行package deal式的保底談判,獲取最佳價格
14、PlayStation VR銷量已達近百萬臺 索尼自己也很驚訝
據國外媒體報道,索尼高管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截至2月19日,PlayStation VR銷量達91.5萬臺,這是PS VR自去年10月13日上市以來首次公布銷量。這一銷量甚至讓索尼公司自己都十分驚訝..
@QY002984:一不小心就成了最暢銷的VR
@吳某太太強大了:VR版生化危機7
@ThurDom:震驚!索尼自己也震驚了!
15、要造25元手機的印度廠家 CEO被抓
去年2月,印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號稱“全球最便宜”的智能手機,售價僅251盧比(約合人民幣25元)。如今,正是因為這款手機,響鈴公司的前負責人因涉嫌欺詐,偽造罪等罪名,被印度警方逮捕了!難道說,所謂的“最便宜”手機是一場騙局嗎?
@大地:我從來不覺得印度能大規模生產低價智能機,印度沒有龐大的手機產業鏈
@Maple:不請中國山寨機去做高級CEO?
@成:深圳產的山寨手機 這下找到好市場了
微信公眾平臺“帳號遷移”流程開始公測
頭條:百度斷片
百度移動搜索一度宕機無法使用搜索,現已恢複
2月28日消息,今日夜間,百度客戶端及移動端百度搜索出現故障。用戶無論使用任何關鍵詞進行搜索,都會得到“很抱歉,您要訪問的頁面不存在!”的提示,並收到檢查訪問的網址是否正確,或重新發起搜索的提醒。持續長達40分鐘。
隨後,百度在其官方微博做出了回應。
“百度”官方微博截圖
截止昨晚21點28分百度移動端已回複正常,百度PC端也在昨晚恢複正常。關於百度宕機,你有什麽想說的,歡迎文末留言。
@Gary_麥小兜:我還以為是我搜了什麽百度回答不了的東西。。。。
@請叫我靜靜靜姐:我還以為看小黃片屏蔽我了,害得我卸載了,重新下。
@你說啥我看不清啊:眾里尋她千百度,那人卻不在服務區
@天津中公教育:震驚,百度竟然因為這種原因
@翻車吃土長大的少年:嚇得我把路由器拆了現在路由器真的壞了
@陳朝華:其實我想知道,百度宕機半個多小時,360和搜狗分別增加了多少訪問量。
@徐文濃:還是挺期待的,畢竟這屆百度公關又要發文了。
@柴晉寧:百度的重要性體現出來了,沒了搜索,你將失去答案。沒了微信,你什麽也不會失去,至多失去幾段無所謂的友誼。
國內新聞
1. 騰訊斥資12億元支持內容創作者
2月28日,騰訊發布芒種計劃2.0,宣布給自媒體內容創作者提供12億的資金扶持。去年3月1日,騰訊公司正式啟動“芒種計劃”,對那些堅守原創、深耕優質內容的媒體、自媒體給予了2億的資金扶持,為媒體和自媒體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內容創作生態圈。12億元中今年的10億現金補貼將集中在原創和短視頻內容創作者上,鼓勵優質和原創內容、短視頻與直播類內容生產。
@阿毛在門前剝豆:短視頻的風口要來啦,看快手,梨視頻,直播行業如何快速崛起。
2. 劉強東攜奶茶向家鄉宿遷捐贈億元人民幣
京東CEO劉強東宣布向江蘇省宿遷市捐贈超1億元人民幣,用於當地的教育、文化、養老及扶弱幫貧等公益事業。劉強東表示,這筆過億元捐贈將會在當地政府的監督和指導下按項目逐一落實。據京東方面披露,目前京東宿遷擁有的員工總數超6000人。
@摳腳大漢咿呀喲:奶茶妹妹看他的眼神好像是愛情
@墨皓Mohor:厲害了我的奶茶妹夫
@愛吃蓧面:所以章澤天選擇他也是有道理的
3. 順豐控股連續四日漲停 王衛身價1800億超馬化騰
順豐控股今日再度漲停,股價達到66.80元,順豐控股近6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高達66.79%,近4個交易日更是連續漲停。按照目前股價,順豐控股總市值達到2794.70億,王衛身家達1804億元,超過了馬化騰,成為了中國第三大富豪。前兩位分別是王健林和馬雲。
@潘德拉肯大師:二馬二王
@楚香帥5:散戶終於把王老板推上中國快遞首富的寶座了
@期貨Irene渠:再來兩個漲停板
完美世界投資,顯然不只是粗暴“捆綁”明星那麽簡單。而如今擺在面前的,或許是如何渡過監管局的問詢難關。
本文由娛樂硬糖(微信ID:yuleyingta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李春暉。
2012-2014年三年,楊冪的票房號召力高達30.76億,一躍成為“30億姐”。而如今,旗下的嘉行傳媒估值達到50億,不得不令人贊嘆,楊冪最成功的作品可能名叫《致富經》。
不僅如此,楊冪的“創富”還帶動了身邊的夥伴。從工商資料上看,楊冪並不是大股東,其經紀人曾嘉間接持有45.18%股份,該部分價值如今已超20億,董秘李娟持股價值也超4億。
不過,影視明星和資本聯姻可是如今的風口浪尖,嘉行傳媒50億估值迅速引發證監會關註。完美世界出資5億元入股楊冪旗下的嘉行傳媒10%的股份交易,遭到了浙江監管局關註,要求完美世界對此事做出解釋。
前有範冰冰、劉詩詩,後有趙薇,近期凡是被問詢的明顯資本收購案都已告吹。但硬糖君看完美世界的回複,嘉行傳媒的交易案應該還有戲。
完美世界的“完美”回應
其實早在去年,明星資本收購就已經收緊。2016年暴風集團收購吳奇隆劉詩詩的稻草熊影業被證監會否決,證管局成功開出“第一槍”。
緊接著,唐德影視擬現金收購範冰冰及其母親張傳美持有的愛美神合計51%的股權一案也沒兌現。
唐德影視隨後發布公告,鑒於公司與交易對方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未達成一致,交易雙方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並擬通過共同投資設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的方式繼續開展業務合作。
一個月內,劉詩詩和範冰冰旗下公司的資本計劃都被證監會“攪黃”。
但最大玩家還是趙薇並購萬家文化。去年12月,萬家文化大股東宣布,將其持有的1.85億股股份(占比29.14%),作價30.6億轉讓給趙薇的龍薇傳媒。
但龍薇傳媒只是一家2016年11月剛剛成立,註冊資本只有200萬的公司,而30.6億的收購資金,堪比“杠桿翹地球”。隨後也正是因為證管局的介入,導致並購最終以失敗告終。
而對完美世界入股嘉行傳媒,發出《上市公司監管關註函》的恰好是此前問詢趙薇的中國證監會浙江證管局。
證監會表示,完美世界需說明本次投資價格較大增值原因、本次投資的決策過程、嘉行傳媒股權估值的確認方式以及如何建立有效機制保證本次投資不損害公司利益。
原以為楊冪也會遭遇同一個命運,但從完美世界此後的回複來看,這件事兒說不定真有戲。
4月18日,完美世界就證監會《關註函》的問題,做出了回應。完美世界表示,嘉行傳媒旗下擁有豐富的藝人資源,以及優秀的影視制作能力。在未來,嘉行傳媒計劃重點開拓影遊互動領域。從制作能力到發展戰略,兩家公司不謀而合,未來嘉行傳媒或許能夠使公司在影遊互動方面獲得更大的空間。
從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認為嘉行傳媒的藝人資源和制作能力無法實體表現在賬面,所以50億估值並非完全溢價。另一方面,重申了雙方合作後的實質意義,強強聯合有希望讓優勢疊加。
翻看嘉行傳媒的履歷,其資本之路讓人贊嘆。2015年嘉行傳媒借殼2014年登陸新三板,估值僅有2500萬元。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嘉行傳媒的估值暴漲200倍。
如今證監會的高壓監管,讓明星資本化難以再續輝煌。但是從完美世界的回應來看,這次交易或許有了實現的可能。不過類似於此前諸多明星的交易案,應該在未來缺乏足夠的空間。
嘉行傳媒“值錢”在哪?
嘉行傳媒的前身是楊冪工作室,隨後以藝人經紀起家的嘉行傳媒逐步成長為一家不可被忽視的影市制作公司。
3月31日,嘉行傳媒公布2016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為3.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96%;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35%;基本每股收益為6.81元,上年同期為6.27元。
從年報披露來看,嘉行傳媒在2016年的業績還是相當突出。嘉行傳媒的藝人經紀和影視制作,究竟強在哪里?
2016年,嘉行傳媒的藝人經紀收入增長了7562.77萬元,同比增長98.28%,而這一項收入就占據嘉行傳媒2016年總增長額的29.52%。截至目前,嘉行傳媒已經簽約了20多位藝人,司除了楊冪、劉愷威等一線藝人外,還擁有著迪麗熱巴、張彬彬、張雲龍、高偉光、劉芮麟、黃夢瑩等多位藝人資源。
嘉行傳媒相對穩定成熟的藝人培養體系已經獨具風格,而且從阿里影業未來涉足藝人經紀業務也可以看出,這一板塊還是有著相當大盈利的空間。畢竟中國的藝人經紀公司大多集影視制作為一體,無論是資源運用還是制作成本,都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除此之外,嘉行傳媒2016年參投了兩部電視劇以及主投一部電視劇,影視收入增長了7519.43萬元,同比增長129.55%,占去年總增長額 39.29%。
無論是《親愛的翻譯官》還是《漂亮的李慧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表現尚可,楊冪和嘉行傳媒持續“霸屏”。更為重要的是,嘉行傳媒之前和湖南臺簽署了為期5年的綁定式承制合約,將每年為湖南衛視周播劇場提供1到2部電視劇、合作完成5年4部的日播劇以及合力培養新藝人。
嘉行傳媒隨後對於監管局問詢的回應來看,預計2017 年至 2019 年嘉行傳媒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年平均凈利潤不低於4億元。之所以有如此底氣,在於嘉行傳媒的藝人經紀和影視制作形成了“良性循環”,影視劇的大火捧紅了旗下藝人,而人氣提高之後也能吸引大眾對於影視劇的關註。
電影項目不虧本,嘉行的路不止一條?
目前,由嘉行傳媒旗下藝人主演的愛情喜劇《傲嬌與偏見》正在上映,雖然面對《速度與激情8》,無法進一步爭奪市場份額。但如今除了《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重映外,影市對於愛情和喜劇類型出現了短暫的空白。
如今借著迪麗熱巴的熱度,《傲嬌與偏見》上映6天取得了近9000萬的票房成績。其實翻看嘉行傳媒參與投資出品的電影,《怦然星動》累計票房1.59億,《我是證人》累計票房2.15億。可以看出,嘉行傳媒的幾次電影項目票房成績都不算難看。
尤其是此類電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制作成本偏低,小制作的國產愛情片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取得破億的票房成績,已經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只是三部電影,豆瓣均分5.26分,口碑並不算特別理想。
截至目前,嘉行傳媒還將以聯合出品方的身份參與到兩部國產電影當中,但可以明顯看出,影片體量級有了明確的提升,也有望進一步提升嘉行傳媒在電影業務上的盈利突破。
《逆時營救》是由成龍監制,楊冪、霍建華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電影,將會在6月30日登陸影市。《繡春刀·修羅戰場》則是由寧浩監制,張震和楊冪主演的動作武俠電影,該片已定檔8月11日。
兩部影片的體量級相較之前嘉行傳媒參與的電影項目,提升非常明顯。而且從影片類型來看,也屬於目前較有競爭力的重工業類型片。嘉行傳媒不斷的在電影板塊“實驗”,或許也是完美世界看重的一點。
其實無論是嘉行傳媒擁有的藝人資源,還是其參與的影視項目,對其業績都具有一定的保證。完美世界投資,顯然不只是粗暴“捆綁”明星那麽簡單。而如今擺在面前的,或許是如何渡過監管局的問詢難關。
5月4日晚間,位於蘇州常熟市,因報價異常而一度被國土部門叫停的3幅地塊終於被順利拍出。曾單輪加價近百億的2017A-001地塊最終以18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拍出,這一價格僅為前日108.43億元的16.7%。
3日上午,常熟市對位於虞山鎮的3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網上掛牌出讓。在限時競價交易階段中,2017A-001地塊突然出現報價異常,在該地塊的競價達到8.29億元時,馬上上漲至108.28億元,單輪加價近百億。隨後,土拍被常熟市國土資源局叫停。至此,價格已擡至108.43億元。
當日晚間,常熟市發布公告,表示百億加價“初步查明系競價人誤操作所致”。
經過一日的暫停後,4日下午,常熟市重啟了3幅地塊的拍賣。至晚上23時半,3幅地塊均被順利拍出。其中備受關註的2017A-001地塊,經過299輪次超4個小時的競拍,最終以18億元的價格被拍出。樓面價為15997.32元每平方米,溢價率為121.34%。對比前一日的108.43億元總價和近10萬元每平方米的樓面價,總價“縮水”超過8成。
另2幅參與競拍的地塊分別以16億元和8千5百萬元的價格成交。對於“百億加價”一事,目前常熟市尚未公布更進一步的調查情況。
創業家&i黑馬對話“中國第一大比特幣礦工”~
比特幣究竟有多值錢?
最初,1枚比特幣只能兌換約0.005元人民幣。而在過去1年間,比特幣漲幅為267%;過去2年間漲幅高達740%;過去4年間漲幅則為113.3倍。在今年6月12日,比特幣首次突破3000美元(約20523元人民幣)大關,達到了3012.05美元(約20606元),創造了歷史新高。
比特幣究竟是什麽?它是很多東西的結合。按照英國專家斯金納的描述,比特幣是一種貨幣、一種協議、一種技術、一種生態系統、一種交易系統,以及一種合同制度等。比特幣的總量被限制在2100萬,而新的比特幣是由網絡節點生產出來的。“礦工”每解決一個數學難題,新的節點就會形成。
由於求解難度太大,一批專註於挖礦的礦機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人從事挖礦這份工作。他們之所以熱衷於此,是因為每生成一個比特幣,就能獲得25個比特幣(*請見文末註1)。
本文的主人公B先生最早是在2013年開始接觸比特幣。當時還是公務員的他幾乎把所有積蓄都用在了買基金炒幣上,甚至還賣掉了自己的房子。隨後,他將大多比特幣都投在了一支股票上。而這支股票背後的老板卻跑路了。
他沒有像那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朋友一樣,選擇離場,而是在2014年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挖礦”,做一名“礦工”。在礦機規模、資金充足的情況,他又在2015年選擇了開“礦場”,為其他礦工提供托管服務。他目前坐擁礦場數家,擁有比特幣數千枚,據估計其身價已近億。更有業內人士稱其為“中國第一大比特幣礦工”。
他經歷何種跌宕起伏?有什麽樣的心路歷程?他又如何看待當下的比特幣?日前,創業家&i黑馬與B先生聊了聊。以下為B先生對創業家&i黑馬編輯的口述節選。
那是2013年春節,我第一次接觸比特幣。
當時,一個要好的朋友玩比特幣,於是他安利給了我。早期接觸比特幣的人,大多是IT男,他們通常抱著玩一玩的心態,沒想到將來會怎麽樣。
(比特幣原理圖 來自知筆墨)
作為公務員的我,那時的感覺是,這個行業既有炒作成分,又確實有價值。不久後,正好趕上李笑來創立的比特基金(創業家&i黑馬註:原新東方老師,2013年創立比特基金,專註於互聯網和比特幣相關領域投資)路演,在各地演講,籌集資金、搞比賽,我就參與了。
初出茅廬
我從家里拿了一筆錢,還賣一套房子套了七八十萬,後來就將這筆錢買基金炒幣。比特基金當時是10萬人民幣一股,折合130多個比特幣。
2013年初,比特幣幣價是100元左右。我是在春節後,幣價漲至700元時入場。這個價格並不貴。到了七八月份,幣價卻一路跌到400元。
幣價一路下跌,我卻一路興奮。在資金不夠時,自用的兩張信用卡就派上了用場,只要有額度,就會被拿來透支。工資一發也全部用來買幣。總之,不管是漲是跌,我持倉一路買。買完基金後,我手上已積攢幾百個比特幣。
後來,我把這些幣基本都投到烤貓(*請見文末註2)股票里。我是真看好挖礦這個行業,大概買了幾百股,總共花了千八百個幣。這是一筆很大的資金。說實話,我買李笑來的比特基金都沒有這麽大的投入。
2013年下半年,在大家的千呼萬喚中,烤貓的財報公布了。由於擔心其中某一代礦機不夠完美而沒有推向市場,再加上不斷分紅推高股價,導致烤貓賬面上基本沒有余錢,還欠著員工十幾萬的工資。烤貓是一群技術宅男合夥開的,完全沒有管理經驗。
財報出來後,它的股價一下子跌了70%。我傻眼了。很多初期參與投資的朋友有先見之明,我卻沒敢拋,不舍得,一直拖到2014年初老板跑路。那一把,我可能賠了千八百個幣,只剩下幾十萬元。
我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的判斷沒有錯,只是選錯人、投資標的不對而已。我認準的是比特幣行業。
大概在2013年底,幣價從8000元一下子跌到900元。我沒有想到會跌到剛入行買入價的700元附近,確實有點發蒙,手腳發麻。雖然只是一瞬間,但就是那一瞬間,我的礦機都已沒有利潤,挖出來的幣已不夠支付電費,必須停機。在那一瞬間,我破產了。當時,我確實看不懂,怎麽這麽好的行情,會跌這麽慘?
這個市場永遠超出你想象,所以你要永遠對市場懷有敬畏。不過,很快幣價回到1000元以上,就有了一些利潤。
後來,幾個關系不錯的朋友,由於烤貓和幣價等客觀環境因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這個行業心灰意冷,選擇離場。
做一名礦工
在2014年四五月份,我決定自己買機器挖礦。那些朋友非常不理解這種做法,都說我吃這麽大虧,怎麽還做。我去拉投資,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比特幣是什麽,百分之十知道的人就說這是傳銷。那時還沒有幾個人去挖礦。
(比特幣礦場 來源網絡)
我買了幾十臺螞蟻S3礦機。這些噪音大、耗電貴的機器放在家里是不可能的,我就把它們交給一個開礦場的朋友托管。那個礦場不算小,大概幾百千瓦,但很簡陋。有時候會遇到停電、斷網,搞得雙方也很煩。礦場的大概位置我是知道的,但由於某種原因對方並不想透露具體位置。我也懶得去實地考察。
前期礦機成本10多萬元,之後陸陸續續加到一兩百臺。托管費用對方按每度電4毛多收取(創業家&i黑馬註:礦場一般將托管的費用加在電費里)。
只要你賺錢,就無所謂成本高低。比如說,我花1萬元買礦機,挖到的幣實時賣掉,一年之後能收回1萬元,這樣的話就能回本。如果我把挖來的幣都囤著,一年以後可不只是回本,幣會漲價,肯定掙數倍。我認識一個老板,他挖的幣一個都不賣,全攢著。
當時回本的周期要比現在快,基本是3個月到半年。由於最近幣價漲得比較猛,螞蟻礦機的回本周期,從最初的幾個月、一年到後來的一年多,現在又再次縮短至大概半年。回本周期隨著行業的發展而起伏。
和投資烤貓股票差不多,我很少賣掉或去炒礦機。除非是快不夠電費支出或是新機型出來的時候,我是賣了幣買礦機,而不是賣了幣兌換成錢存著。
我會通過網絡遠程去看幣價。收益要比上班強很多。投個30萬元,回本之後一個月至少能賺一兩萬。
你如果把它作為發幣生意的話,真的一直是賺錢的。現在每一代礦機,只要你拿到手了,幾乎沒有賠的。最根本原因是,比特幣價格一直在上漲,導致挖礦的利潤一直都還不錯。但是,如果作為一個比特幣生意,很多人會虧的。因為比特幣的價格一直在漲,算力也一直在往上堆。當時賣了幣去買礦機的,基本上是挖不回來那麽些幣的。
開礦場,做老板
從2015年開始,隨著礦機規模明顯擴大,我賺到了第一桶金。我感覺在別人那不靠譜,有了資源就想著建一家屬於自己的礦場。我拉來唯一被說明白的朋友過來,他給我投了幾百萬元。
這個行業本身剛剛興起,無章可循。我們第一個礦場只有幾百平米,去年年初剛建的時候有很多漏洞。比如白班、夜班時,機器如何維護,如何做財務報表,維修費用等。這些基本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規章制度。之後建了一個1000多平米的礦場。
現在,礦場里放了2萬多臺礦機,市值的話應該是2~3億元,和早年大不相同,客戶在明顯增多,尤其是大客戶,包括一些傳統行業的公司,動不動就會買幾千臺礦機。他們把機器寄到我這里,我的礦場負責托管。
畢竟有這麽多的礦機,公司團隊規模已達到四五十人。雖然有一些自動化工具,但依然需要人員維護、維修,需要留意機器是否掉線等。不過,對人員專業素質要求並不高。年輕人經過培訓後學得很快,一兩個月就上手了。
我們也會遇到某些麻煩,應對辦法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比如,上萬臺機器運轉會產生噪音,遭到居民的反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隔音墻馬上就會開建。總之,盡量和周邊的鄰居搞好關系,別人提的要求盡量滿足,和氣生財。
我們通過收取托管費用盈利。除此之外,我們自己也買礦機、買顯卡,本身還在挖礦。很快,我們新的礦場就會在西部落成,規模要大很多,走陽光路線。具體位置我不能說,說了之後可能會有麻煩。
實際上,做礦場並不是很賺錢,你同樣的錢買礦機肯定賺的更多。我在把它作為一個自己的事業來做,要培養自己的團隊、要有自己的地方。
我屬於“死心眼”的人。這種性格的人,無論是買股票還是比特幣,腦殼都比較硬。我會一直做這個行業,深度鉆研數字貨幣挖礦,為大家服務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收益。
馬雲曾說過一句話,就是“看不起、瞧不上、看不懂、來不及”。我們是從被人看不起,被人瞧不上,到現在被人看不懂。我相信將來肯定會有一天了不起。現在我帶著做的很多朋友,都獲得了很不錯的收益,有一些怎麽勸都沒有參與的,現在已有了來不及的感受。這個行業會一直持續下去的,中間可能會有低谷,但總體會向上。
從去年開始,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大量傳統行業的資金開始註意比特幣這個行業,一出手就是上千萬、上億元的投資規模。相應的,消耗的電能應也越來越大,兩年前,比特幣挖礦所消耗的電能占全國用電量的萬分之一,目前肯定超過這個比例。
在剛剛結束的一次“礦工”的活動上,500多人報名,卻來了1000多人。好長的隊,我一看都不想進會場了。其中,大部分是從傳統行業轉來的新人,早期的極客玩家沒剩幾個。
我和一個朋友就說,比特幣準備“登堂入室”了,這將是質的變化。
手記:
過去四年可謂是比特幣野蠻生長的四年,也是其極具爭議的四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確實具有顛覆性,未來或許會對社會很多方面造成巨大影響。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中不乏有人借著比特幣的名義幹著洗錢等違法的行為。
目前,雖然有一些國家已承認比特幣的貨幣身份,但絕大多數依然對其觀望,甚至是排斥。下一步,比特幣將走向何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從業者的行為。
*創業家&i黑馬註1: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每筆賞金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鐘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鐘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而隨著比特幣減半,礦工們壓力更大,算力升級要求更高。
創業家&i黑馬註2:烤貓是一家礦機供應商,依靠挖礦和賣礦機賺取比特幣。投資人可以用比特幣購買烤貓股票,並獲取分紅等收益。烤貓虛擬IPO時,每股只要0.1比特幣,後來股價漲了50倍至約5比特幣。同時,幣價也在增長。
記者 劉麗
“目前網絡小貸牌照有很多人都在問,市場上炒作熱情很高。現在最低的報價可能有1500萬,高的到了3000萬以上。業務做得好的,可能價格要上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此前網絡小貸牌照很少有人重視,但自從監管從嚴,尤其是今年2月銀監會表示在網絡小貸尚未出臺全國性意見和辦法之前,希望各地能夠慎重批設後,網絡小貸牌照並不是那麽好拿了,報價也越來越高。
該人士表示,由於目前網絡小貸牌照的變更手續比較麻煩,因此很多公司都是通過出資來進行股權變更、達到控股目的,從而間接拿到牌照,用牌照開展業務。比如此前中國民生金融花費2.78億元購百聯投資74.33%的股權,就是為了開展互聯網小貸業務。
另外,無論是報價2000萬元還是3000萬元,都只是一個轉讓門檻的費用,加上一些隱形的成本,要真正拿到牌照開展業務,遠不止這個價格。“就像買一塊支付牌照,如果報價6個億,還需要再花1億備付金;如果對方有團隊還要把團隊收過來,這些隱形成本也很高。網絡小貸牌照也是這個道理。”上述匿名人士說。
據了解,目前網絡小貸牌照的專業並購方不太多,大多是掮客,很多信息都是二手三手的信息。而且,牌照的轉讓不是一個完全合規的地帶,比較隱蔽,很多都是在私底下進行交易和溝通。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已經發放網絡小貸牌照153張(含已獲地方金融辦批複未開業的公司),主要分布在19個省市,其中,有29家是早期成立的傳統小貸將經營範圍變更為網絡小貸。
據了解,目前不少互金公司都在積極申領網絡小貸牌照。“網絡小貸牌照有很強的市場需求。一方面,網絡小貸的業務不受註冊地限制,可滿足企業全國範圍內的業務需求,實現跨區域經營,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獲客成本;另一方面,隨著消費金融市場的擴大,網絡小貸行業前景更加光明。”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說。
理財範CEO申磊表示,互聯網金融規範發展是大勢所趨,很多公司都已將布局牌照業務提上日程,包括互聯網小貸牌照更是在考慮之中。當前金融監管部門從中央到地方對於互聯網小貸牌照的管理已經比較規範,對於新興金融機構,申請互聯網小貸牌照的難點在於,監管普通要求申請互聯網小貸的企業必須擁有實體業務作為支持,有的甚至要求必須是電商企業,這些是多數新興金融機構不具備的。
加之,近日銀監會《關於就聯合貸款模式征求意見的通知》亦首次明確提出,只有經銀監會批準設立的持牌金融機構才能從事互聯網聯合放貸業務。業內人士稱,若把目前的2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擁有網絡小貸牌照的公司都計算在內,也僅有約200家公司符合要求。因此,如果想與銀行開展聯合貸款業務,平臺必須持有牌照。
“隨著各平臺對網絡小貸牌照價值的水漲船高,各地區網絡小貸牌照申請的門檻也在提高。這其中既包括實繳註冊資本金,也包括對平臺經營水平、高管團隊軟實力等要求。”據美利金融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註冊資本金方面,大多數要求平臺註冊資本達到3億元到5億元不等,而且大多要求必須一次性足額繳納。要想達到上述要求,平臺要具備強大的股東背景和資金實力。這對先天不足的一些中小平臺來說,存在非常大的難度。而即便有了註冊資本金,如果平臺資質不夠好也不能夠順利申請。比如各地方一般會對申請企業的技術能力、風控能力、運營能力,平臺高管的學歷、從業背景、專業能力等提出軟性要求。
“網絡小貸牌照的申領關鍵是看申請主體自身資質是否符合監管規定。根據目前監管日趨收緊以及網絡小貸行業前景來看,獲得網絡小貸牌照的難度也會不斷提升。”周治翰說。
從已獲批網絡小貸牌照的名單來看,其中不乏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也不乏唯品會、拉卡拉、途牛等上市公司,申請企業如果綜合實力不足,則基本申請無望。
不過,在周治翰看來,機構盲目跟風去爭搶網絡小貸牌照也是不可取的,企業還是應該按照監管規定,在滿足自身業務發展需求以及符合監管規定的資質基礎上進行合理布局。
之前過了200萬的文字資料。
我又亂用摩爾定律。在過了200萬後,過了29個月,身家不計強積金已經超過500萬,如果計上,估計有520萬。如果加上已控制資產,已經超過1,200萬左右。這兩年九個月重大變化:
1. 和小花結婚
2. 轉過工又返番去,自己工作沒有方向
3. 層樓兩年幾升左超過兩百萬,九按變六按,逐步向可出租的五按迫近,為身家暴漲的來源
4. 資產重心轉向物業市場,組成合營購買九龍地區物業,投入近百萬資金,回報不俗,預期仍會購入物業,壯大資產規模
5. 股票變成孤注一擲,取態上有變化,剩下佳華百貨(602)、愛達利網絡(8033),近日孖展抽閱文(772),小花倉持有另外一批收息股,包拍建業建榮(1556)、國際家居零售(1373)等。
今年股票回報估計是負單位數,物業資產瘋狂增長,為資產壯大動力,35歲目標身價超過一千萬。
這兩年半有苦有甜,工作上轉來轉去無突破,預料都是無突破或轉差。接到稿件外快,有糧出,目的不在稿費,只在借得更大低息資產購入更多物業。夫妻關係穩定,開始建立默契,生兒育女因為現在資金還是不足夠養,所以不敢做人。資產在2015年股災前突漲至近300萬,其後股市爆破,資產轉去物業市場不及,又投入股票,結果縮水,後來工作不順,股市又不濟,2016年初辭去新工,陷入低潮,資產跌至200萬左右,但後來股市、樓市好轉,重拾工作,收入回升,資產在2016年底已達340萬。2017年初物業市場大好,自己物業資產大增超過100萬,同時和朋友組成合營,購入九龍地區物業,3個月又購入另外一個,作收租,預料年底前會有新計劃,未來仍會有序推進。年底一輪物業熱潮下,以上3個物業價格增值20%左右,終於在這星期重估下,資產增值至500多萬。儘管如此,雖然仍在努力前行,我也仍然多謝命運支持,亦應該感恩。
現在身價雖然超過500萬,但細析自己投資脈絡,已經慢慢有點規模,分列如下:
物業方面,開始發現物業投資的奧祕,自己覺得自己渺少,但相信如果能充份利用,發展會越來越快,我相信我能夠利用這條路擴大自己資產規模,抵達一個沒有人預料的地帶。雖然說卻背上一身債項,但收入增長更快,感覺開始越來越沒壓力,雖然數字上距財務上自由愈來愈近,但現在賺錢目的,已變為實現自己的途徑,出人頭地有想過,但是只是希望對看輕小弟的人出一口氣。但我和小花也是節儉的人,相信也沒有甚麼好可怕,做不做工作開始變成自由選項,也開始部分前期工作,但暫無大進展。下一步就是把資產及負債轉為有限公司持有,注入網站體系,方便做更大的事業。
股票方面,其實已由純股票投資,變成持有公司一部分,心態取向會變得積極,會主動向公司建議,推動股票增加價值,從而實現資本增值,希望公司接納小弟的建議,他們也可以融到資,達到雙贏局面,但現在進展頗慢,希望下年可以見到少許成果。下一步會變成槓桿收息組合,並把資金轉向物業投資。
網站上,現在只是興趣,賺點小錢維持現況,希望暫時維持經營,雖然說也併入物業集團營運,但未有注入,下一下要視乎拍檔取態。但我個人希望轉化為Webb-site中文版。
那甚麼是個終結呢。之前說3萬塊現金流入,如果槓桿組合成功,應該不難達成目標。如果能退休,給我做我喜歡的事例如看書、搞網站、,然後養活我和小花家庭的人和自己兒女。在擴張下,也需控制風險,但我有信心能做到的機會越來越大,不過我還是不太確定。但我總希望能夠一步一步向我理想的目標進發,不過我還有一點點信心甚麼時候達成我的目標,希望大家繼續祝我好運吧。
到最後,我希望為自己找一個學習的榜樣,現在開始慢慢找到點頭緒,就是我父母的那一種,但是甚麼時候可以達成,我還是沒有信心。
下一次寫這篇文,希望去到1,000萬,我相信需要2至3年,比我預期35歲短,但給少一點壓力自己,可能做得更好。味皇兄以我預計,他現在有800萬至1,000萬之間,我還要努力,早期失去時光太多了。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曾幾何時,一家家網紅奶茶店陸續在大江南北席卷了眾多“好吃嘴”的胃。某某點、某茶門口排上長龍一般的隊伍已經見怪不怪,甚至一些朋友們花上幾個小時買到一杯奶茶,就為發個朋友圈也成為了一種時尚。雖然很多人表示看不懂這種“時尚”,不過這些網紅奶茶店的層出不窮,倒是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就在這兩天,又有一家我國臺灣地區品牌的奶茶店爆紅,不過這次,他們爆紅的場所不再是大家的朋友圈,而是在港股市場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帶你一探究竟。
咱A股的新股打到就是賺到已經是常事,上市後大漲幾無懸念;但在港股市場,新股上市後怎麽走就很難說,即使破發也是見怪不怪。不過賓仕國際(01705,HK)似乎不服氣,它用這兩天的飆漲告訴大A股——“我們不一樣,我比你還要狂。”
先看圖:
在賓仕國際上市的第一天(3月14日),其股價就漲到了收盤價的3.98港元,較1港元的發行價大漲了298%,想必中了此新股的股民朋友得喜笑顏開了。然而這還沒有完,就在今天(3月15日)賓仕國際的股價竟然繼續高舉高打,一度漲至了7.9港元,也就是說,不到兩天時間賓仕國際的股價便最多上漲了690%,難怪賓仕國際在招股的時候被股民擠爆了。此前,賓仕國際在招股時,受到了2600倍的超購,一舉成為港股歷史上的第二大超購王,足見人氣之火爆,不亞於任何一家網紅奶茶店。
不過今天,賓仕國際的股價波動已經很大了,股價先是沖高然後回落,而且時間發生非常快。
香港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賓仕國際在招股時,就獲得了2600倍的超額認購,加上近期市場沒有新焦點,賓仕國際股價在昨天上市後出現飆升,就引起了短線資金的追捧。然而,才剛上市兩天,公司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股價目前的飆升有偏離基本面的情況。
為何賓仕國際會受到港股市場的熱捧?或許跟它被當地人熟知很有關系。
賓仕國際是一家食品及飲料公司,在香港有超過27年的營運歷史,旗下主要是分銷及零售業務,而零售業務又主要是在香港運營“天仁茗茶”品牌。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按照收入計算天仁茗茶在香港連鎖茶飲市場排行第一,市場份額達到了24.3%。根據最新數據,賓仕國際已在香港成立及經營了32家連鎖店。在2017財年,賓仕國際的零售業務就收入達1.25億港元。
從消費者及其他報道的情況來看,天仁茗茶在香港也確實銷售很好。
事實上,天仁茗茶是我國臺灣地區的品牌,賓仕國際只是該品牌在香港地區的經營商。從賓仕國際的招股文件可以看到,賓仕國際的主要股東分別是陳錦泉和陳紹璋兩兄弟及周永江,目前他們三人各自持有賓仕國際25%的股份,各持有1億股。股價大漲,股民們自然開心,但是最開心的估計還要是大股東了,按照今日上午天仁茗茶最高股價7.9港元計算,在不到兩天的時間里,上述三位大股東身價便最多大漲了20.7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