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年賠掉四個股本 運彩是蔡明忠心中的痛 三顆鬆動的螺絲 埋下運彩舞弊因子

2011-10-03  TWM




一位年輕員工把運彩搞得天翻地覆,但他真有如此能耐嗎?隱藏在舞弊案背後的,凸顯的恐怕是內稽內控蕩然無存,底下員工及上層長官只想便宜行事,如不盡早反 省,只怕會爆發更大弊案,甚至動搖根基。

撰文‧許瀞文

一支內部管理鬆散的軍隊,如果有人在最重要的作戰中心竄改軍情,企圖從中獲利,且初期測試還沒人發現,是否就能安心大膽作弊,拿到自己想要的利益?震驚社 會的富邦運彩弊案,就是一個最好案例。

時間回到二○○七年九月三日,北富銀花了三十四.七二億元風光標下運彩發行權,成功打敗一起競標的中國信託及高雄銀行,當年前運彩總經理楊瑞東豪邁承諾, 六年營業額會達到一九○一億元,平均每年三百億元,但上路以來銷售不佳,根據彩券工會預估,每年平均只達到一百四十億元,達成率不到一半。

不僅如此,翻開富邦金控年報,富邦金持有五一%(今年五月起為完全持有),子公司運彩科技虧損更是慘不忍睹,近三年總共賠了二十三億元,相當於四.一五個 運彩科技(資本額五億元)的股本,也難怪發言人龔天行說:「運彩是富邦永遠的痛」。董事長蔡明忠今年四月初向媒體宣告他六十五歲裸退計畫時,更提到運彩是 他心中難捨的牽掛。

三螺絲鬆脫 內控機制出紕漏試分析此次運彩員工舞弊案件,表面上看似單一員工操守不佳,實際上透露的是運彩公司內控機制蕩然無存。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營運績效 江河日下的運彩,內部士氣低落,彩券工會理事長黃繼任更直言:「員工看不到未來。」就像一部機器螺絲早已鬆脫,故障是早晚的事。

鬆動螺絲一:楊瑞東請辭

內部人員不足 一人兼三份工今年三月台灣彩券教父、運彩科技總經理楊瑞東閃電請辭,據了解,楊瑞東請辭和無法拉抬運彩績效有關,且因運彩長期虧損,撙節人事開銷遇缺不 補,當年在位的主管和現任主管,已經完全不同,現任主管是否真熟悉運彩系統運作,也是個問號。

根據富邦金年報上記載,運彩成立初期員工人數有一百五十九人,但運彩員工透露,至今只剩下一百三十人,整整少了二十九人,很多工作是一個人力做多份工作, 甚至要跨部門兼做,在人力無法充分發揮戰鬥功能狀況下,發生弊案並不意外。

例如原本負責運彩行銷的企畫部經理就是如此,他另外還身兼產品管理部與賽事管理部共三個部門主管,且還是在數月前因人力不足才走馬上任,這次舞弊案主角林 昊縉,就是隸屬他管轄的賽事管理部襄理,但一人身兼三份職,出了事到底該怪他督導不周?還是公司過度節省人事經費?相信外界心中自有一把尺。只是,一人要 兼多份工的情形,在運彩科技內部早已見怪不怪。

鬆動螺絲二:人工作業多

設計有漏洞 人謀不臧機會大在運彩發生弊案後,許多人心中浮起一個疑問,難道台彩不會嗎?又或者只是沒爆發呢?

黃繼任表示,運彩牽涉的是運動賽事,不確定因素較多,例如有時天雨不打,有時因故延賽,因此系統設計有較多彈性,必須要有重新開啟的設計。而台彩系統的開 啟與關閉雖是人工設定,但一旦設定後就無法再由人工開啟,因此可以「動手腳」的機率,相對就比運彩低很多。

運彩科技公司表示,內部標準流程是:專員將系統重新開啟,並在督導的監督下執行,在賽事確定開打後,專員再回報給督導,由督導結束整個系統,換句話說,督 導一人擁有將賽事開始與結束的權力,正是整個系統設計的大漏洞,而此次這位督導就是林昊縉。

林昊縉在專員回報賽事開打後,並沒有如實將系統關閉,反而等到賽事確定結果後,讓好友及女友去幫他購買彩券。運彩科技也坦承這是內部控管有問題,應該要由 兩組人共同稽核,並不是一位督導就能完成所有動作。

鬆動螺絲三:最後防線破功報表直接存倉 不當稽核用一位系統商更表示,其實最安全的作法應是由兩個不同部門共同認證,運彩內部應有標準流程,只是有沒有真正去落實每個環節。

為防止人謀不臧,在設計系統時還有最後一道防線能看出是否有異常現象,也就是每次賽事重新開啟下注,在每天報表上都會列印留下紀錄,但這份報表運彩內部卻 直接存倉,沒人仔細看過。

據了解,賽事管理部員工共有十五人,負責每年近一萬場賽事,這十五人分兩班制,早班是上午七點半至下午四點半、晚班則是下午四點半至凌晨兩點半,晚班人員 在下班前要負責將當日報表印出,並檢視當天系統是否有重開啟等異常狀況。或許是教育訓練不足,運彩只將這部分當成一個系統紀錄,從沒認為能作為內稽內控 用。

林昊縉也利用這個漏洞,在今年五月測試三次發現都沒人知道後,才在六月開始犯案,要不是有其他消費者發現為何能買到賽事已經結束的彩券,事情不知何時會爆 發。

一家企業的信用可能要花數十年時間建立,但只要單一事件就能摧毀過去的努力。

經過此次教訓,富邦金控是否會重新檢視各部門的內控制度,以避免再度重演,值得外界持續觀察。

運彩大幅虧損

是蔡明忠心中的痛 單位:億元

年度 營收 稅後淨利

2008 1.56 -2.76 2009 5.22 -7.73 2010 5.29 -12.51 資料來源:富邦金控年報,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0

銀根有限鬆動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1/100325091_all.html

  中國10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由9月的6.1%放緩至5.5%。市場人士由此普遍認為,中國的通脹正在由7月峰值的6.5%步入下行通道,決策者將有更大的空間微調貨幣信貸政策。

 

  「央行可能會把全年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調到14%,前三季度M2同比增速僅為13%。」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稱。這意味著,全年信貸增 量需達到7.5萬億元-7.8萬億元,而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億元。他表示,在外匯佔款仍然增加較多的情況下,貸款增 長回落是貨幣回落的主要原因。

  不過,目前信貸恐難立即配合。受訪的多位銀行資深人士稱,信貸投放是雙線管理,不僅受制於央行的規模調控,還取決於銀監會的監管底線。雖然貨幣 當局有意放鬆流動性,但多家商業銀行受制於貸存比超標的現實,「自身現有規模也未用足。」按照銀監會此前公佈的新規,從今年6月1日起,商業銀行日均貸存 比不得高於75%。

  財新《新世紀》獲悉,目前除高層親自出面動員商業銀行向鐵道部施以援手略見成效外,銀行的信貸投放並無太大的鬆動跡象。其中,國開行承諾投放 1000億元貸款增援鐵道部,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支持力度則相對有限,農行略多,工行其次,認領了約150億元左右,建行先後追加近百億元,而一直在此領域 涉足未深的中行,數額更少。

  一位大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央行目前除退還了「處罰規模」(即在按季度考核時,未按央行計劃投放而被削減的規模),並略加了一點規模額度外,暫時未有更多放鬆信貸的舉措,「目前信號表示信貸會有所鬆動,但鬆動有限,帶有試探性、姿態性。」

明年的信號

  10月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調研時表示,貨幣政策要「適時適度微調預調」。這一表態遂引發市場對信貸貨幣放鬆的極大預期。

  此後,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環節,連續三期停止正回購,而一年期央票的利率也出現了兩年內的首次下降。市場紛紛預期,貨幣政策微調已然啟動。

  央行內部曾對貸款增速、GDP(國內生產總值)和CPI三者關係有一個動態分析。結論是隨著貨幣化的基本完成和直接融資的進一步發展,加之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貸款增速與GDP和CPI增速之和的差距應逐步縮小並趨於一致。

  按照央行年初的預期,在GDP增長8%,CPI增長4%的情況下,可以接受的貸款增速應該是12%到13%。

  不過,當時央行高層就在內部表示,政策可靈活應變。當CPI保持穩定,而GDP增長過快的時候,貸款也可以增長快一點。但如果CPI上漲較快,為了控制通脹,貸款增速就要低一點。

  中金公司研報稱,中國貨幣政策逐步放鬆的方向已經確立,但在節奏上仍是漸進的,年內以微調為主,明年可能才會看到法定準備金比率下調這種實質性的放鬆政策出台。

  某股份制銀行高管預計,明年的信貸投放將有望回歸常態。「不會再被刻意打壓,今年貨幣監管當局都在搞逆週期調控。」前述人士並稱,明年資金的供應不會像今年這麼緊,而社會的資金需求也將漸趨理性。

  前述央行人士表示,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居高不下是資金緊張的癥結所在,但過高的貸款利率使得企業的成本攀升,「國企的平均利潤也不過才略高於 6%,而資金成本超過8%,顯然不划算。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和企業在制定明年的計劃時,應該會務實地汲取教訓,規模和攤子不會鋪得那麼大。」

  前述高管並稱,由於明年平台貸款將會集中達到償付高峰期,整個經濟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如果通脹水平無法下降到合理水平,政策調控恐怕難有太大的操作空間。

  針對最新公佈的CPI數據,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主席李晶認為,中國的通脹繼續放緩。貨幣政策開始「選擇性」寬鬆。事實上,在國務院主導的監管和財稅政策鼓勵下,小企業貸款已明顯出現鬆動跡象。

  金融專家黃金老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短期內將不會有變,偏緊的信貸投放在未來三個月仍見持續,但央行對政策進行技術性修訂的空間還很大。他認為,可能手段包括調整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小微企業債籌集的資金可以放貸但不計入貸存比等。

  10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多項旨在支持小微企業信貸發展的新政。具體舉措包括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所對應的單戶500萬元以下的小 型微型企業貸款,在計算貸存比時可不納入考核範圍等。這無疑提高了中小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積極性。日前,民生、興業兩家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已 獲得銀監會批覆。

  但前述銀行高管認為,銀行內部對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界定仍很模糊,銀行基層慣有的貸款騰挪和鑽空子仍難以避免。

  一位大型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銀行在最後兩個月也並非全無放貸意願:一方面,增加投放後,有利於做大明年的基數,為明年 進行結構調整爭取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貸款是銀行維護客戶關係的重要渠道,只要客戶有需求,銀行還是會設法支持。「問題在於,現在銀行很差錢。」

銀行何以差錢

  十餘位受訪的銀行高管和分支機構負責人,幾乎不約而同地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提到,「受制於貸存比考核,銀行即便想放鬆信貸,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主要是存款跟不上。」某大型商業銀行高管透露,受貸存比的制約,該行的可貸資金已經捉襟見肘,不少分支機構的額度都沒有用足。

  今年上半年央行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銀行高管測算,目前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高達21.5%,而中小銀行也在19%以上,按照20%的平均水平計算,78萬億元的存款餘額,凍結的資金規模就在15萬億元以上。

  從9月開始,央行擴大了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將保證金存款納入了繳存基數。據業界推算,此舉回籠的資金將達到約9000億元,10月和11月的繳存力度最大,預計都在2300億元左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業銀行在近兩個月面臨更加巨大的流動性壓力。

  派生存款的減少,是銀行業存款銳減的另一重要因素。

  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近期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坦言,旨在推進銀行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的逐漸落實,令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大為減少。

  因為在新辦法實施前,銀行一次性將貸款發放給企業後,企業要在一個較長時間段內陸續支用,並可將資金存入銀行,帶來派生存款。而實貸實付之後,企業的貸款實貸實付,相應的派生存款也隨之減少。

  因此,一些銀行和企業最初對此並不積極。但在監管部門強力推行下,相關政策的執行程度已超過了70%。

  截至今年9月末,中行、交行、招商、民生和興業五家銀行的貸存比都超過75%的監管紅線,而其他股份制銀行的貸存比也都超過70%。

  其中,工行的存貸比已經超過62%的監管目標值,建行則超過了65%的監管目標值。根據銀監會規定的差異化的監管目標,工行和建行的貸存比的目 標值分別為62%和65%,而觸發值則分別為65%和70%,一旦達到觸發值,將受到監管警示。如建行截至第三季度末,新增存款僅為6600多億元,比新 增貸款還少100多億元。

  另一個制約銀行信貸投放的因素,是企業自有資金減少。前述銀行高管表示,在貸款投放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從風險控制的角度,通常不允許借款人負債 率太高,如一般企業負債率不高於60%,新項目資本金到位率一般不低於30%等。所以,貸款的增長實際上還受制於社會自有資金增長的約束,即總體上主要是 受社會新增利潤水平的影響。而今年以來,土地出讓金的大幅減少,以及企業平均利潤的下降,都使得企業的自有資金受到掣肘。

  他預計,四季度投放能力較強的銀行,應是目前貸存比相對較低的城商行。在2009年信貸天量投放期,城商行一度成為信貸投放的主力軍。

  「隨著CPI的逐步回落,社會資金是否會向銀行回流,從而增加銀行的存款?」一位股份制銀行高管如此期待。

流動性壓力凸顯

  知情人士稱,雖然前三季度,在多家大行存款負增長的情況下,工行仍以其網點等優勢現了正增長,但流動性壓力和資金成本高企等問題也初現端倪。

  他指出,值得關注的是,工行目前已從傳統的資金拆出大行變成了拆入大行,拆入量是拆出量的近2.3倍,資金使用成本大為提高。今年9月末,工行 拆出資金為1155.83億元,同期拆入資金為2628.83億元。此外,工行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去年同期為 6278.56億元,而今年僅為1706.81億元。

  在存款銳減的情況下,各行多通過滾動發行存款類理財產品等方式來彌補存款下降的缺口。銀行可通過設計理財產品的到期日,使得在考核時表外資金可 以在銀行賬上「趴一兩天」,緩解考核壓力。知情人士透露,由於銀監會的理財管理新規,表外理財和超短期理財產品的發行,都受到較大制約。

  工行還「因發行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增加,導致其向客戶支付的保本理財收益增加,引發其他業務成本上升了1285%」。有分析認為,此項指標出現十 幾倍的異動,原因並不僅限於此。規模和承諾收益的上升只是一方面,而理財產品期限過短、短期無法兌付時就搞同業拆借來解決問題,無疑也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 本。

  另以一家股份制銀行為例,該行目前面臨較大資金壓力。知情人士透露,該行資產千萬元以上的高端客戶原本領先同業,今年上半年,CPI居高不下, 「不少大客戶投資意識覺醒,紛紛將資金轉向私募投資、房地產、藝術品,或者移民海外。」而該行又不願意涉足資金成本較高的協議存款,也使得其原本就不寬裕 的貸存比更加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中行的處境更為尷尬。該行的網點在四大行中排名末位,人民幣業務不佔優勢,儲蓄存款一直不敵同業。但中行更傾向於表內理財。「表外理 財,原則上商業銀行只是代理行,無須承擔相關風險,但中銀香港『雷曼迷你債』的教訓,令中行對表外理財產品的發行十分小心。」中行人士透露,所以更多選擇 了表內理財和同業拆借等。而此舉也使得中行的資金成本上升,在其他行淨利差上升的情況下,中行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環比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幾大行的流動性整體都趨緊,各行的流動性比例雖然仍能滿足基本的要求,但都呈現下降趨勢。銀行資金面的緊張由此可見一斑。

釋放流動性

  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顯示了央行在銀行間市場釋放流動性的意圖。

  10月底,央行連續三期暫停了正回購操作。11月8日,央行發行了100億元1年期央票,利率下行1.07個基點至3.573%,為28個月來首次下降。

  「一年期央票對基準利率有指導意義,本期下調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表示央行對貨幣政策放鬆的意圖已經顯現,對債券市場起到鼓勵的作用。」財富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陳鵬稱。

  本期央行同時進行了3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回籠資金,中標利率為2.8%,之前已經連續暫停三期正回購操作。鑑於12月的到期資金量比較少,採用28天正回購操作,有利於滾動後續資金,加大操作靈活性。

  陳鵬同時表示,今年央行在前6個月的操作是以緊縮為主,7天期回購利率一旦跌倒3.2%以下,央行就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者加大回籠力度;而 目前則是逐步放鬆的過程,較為明顯的是在10月底時,央行對商業銀行進行了定向逆回購操作,並在該時段,連續暫停了三期的正回購操作。

  11月8日,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隔夜和7天期品種分別在3.12%和3.56%左右,與前一交易日相比變動不大;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和7天期品種則分別為3.11%和3.56%,顯示資金面較為寬鬆。

  陳鵬說:「目前回購利率稍一走高,就停止回收流動性。未來可能會定向下調中小商業銀行的準備金,這取決於目前的政策對保增長有多迫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4

銀行上市大門鬆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1-12-31/100344805_all.html#page2

 商業銀行IPO(首次公開發行)之門,將在2012年再度開啟。來自監管當局、投行、相關商業銀行人士的消息,都指向了這一可能性。雖然A股一再創下新低,但監管當局決定將不再對商業銀行緊閉資本市場的大門。

 

  「商業銀行能不能上市,要讓市場自己決定。」一位市場人士如此轉述證監會高層對這一問題的基本看法。

  證監會仍將對商業銀行的上市標準劃線。但從具體指標看,較此前門檻有所降低。

  接近證監會發行部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證監會已向國務院遞交了一份關於商業銀行上市的管理辦法(下稱文件)。

  他透露,這份文件針對商業銀行上市提出了總體的標準和要求。目前,主要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基本都已經上市,因此,這份文件是對城商行和農商行劃定了新的上市門檻。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證監會的這份文件對上市銀行提出的核心要求是資產規模大於700億元,比之原來的「800億元」的上市門檻略有下調。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統計,截至2010年末,資產規模大於700億元的未上市城商行有23家。銀監會有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確認,能達到這一標準 的農商行也有十餘家。

  銀監會相關人士亦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證監會提交的文件是全面的標準和要求,資產規模只是其中一小項,還有很多其他要求。」比如,將擬上市銀行在支持中小企業、支農惠農方面的表現作為重要的參考係數。

  「目前已有十家左右的城商行、農商行進入到上市實質性操作階段。」一位曾參與某城商行上市項目的投行人士透露,現在證監會整個城商行上市項目的排名中,比較靠前的是盛京銀行、重慶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

  銀監會監管二部處長張海川最近也在一個公開會議上提及,「有七八家城商行已獲得銀監會的放行,需等證監會批覆。」

  銀監會相關人士介紹,城商行和農商行上市可建立市場化的資本補充機制、推進商業銀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引入外部監管等,銀監會對此一直持支持態度。

  前述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需「考慮市場容量、監管風險等問題,還是會設定門檻」。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城商行和農商行上市早應放開,之前是為保國有大行上市,現在大行、股份制銀行差不多該上的都上了。

兩種態度

  在原建行董事長郭樹清任證監會主席、原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任銀監會主席之後,市場普遍預計,地方銀行上市事宜可能會逐步推進,但會逐批來做。 「剛開始時,數量不會很大。」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認為。

  「申報材料很早之前就提交給證監會了,現在還沒有回應。盛京銀行的各項指標都不錯,在等待上市的城商行排前列。如果城商行上市放行,盛京銀行可能是第一個。」盛京銀行主承銷商西南證券的一位投行部人士頗為自信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對於能否上市,何時上市,還需看證監會的意見。」前述銀監會人士表示。商業銀行申請上市,證監會首先需要銀監會出具監管意見認定書,最終能否符合上市標準,則主要取決於證監會。

  前述券商投行部人士介紹,最新提出計劃的成都銀行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承銷商是中信建投,目前上市材料已報到當地證監局。

  但他透露,此前一些地方證監局並不樂意接收城商行的上市材料,「因為即使收了材料,也不能報到會裡去。即使報到會裡,他們也不看。」

  相關市場人士透露,證監會更多要考慮資本市場的承受能力,還有行業分佈問題。截至2011年10月末,全部上市銀行在估值最低潮期,市值也佔到全部A股市值的三分之一。

  證監會對擬上市銀行資產規模要求的降低,是否意味著允許商業銀行上市的曙光出現?銀監會和證監會內部看過上述文件的人士均透露,其中提出「不能 隨便上(市),要有比現有上市門檻更高的利潤以及更好的規模。」這主要是指銀行的風險控制水平,與之前相比,提出較高指標,「要在銀監會系統評級裡面排名 靠前」。

  「銀監會對商業銀行能否上市有諸多監管指標,包括盈利、風險指標、資本充足率等。對城商行會稍有下浮,因為很多城商行還在改制階段。」前述中信證券投行人士介紹。

  這些監管指標包括最近三年銀行業監管部門監督評級的綜合評級結果為3級或以下級別;最近一年及最近一期主要風險監管指標不存在不符合《商業銀行 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的情形;最近一年的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不可低於銀行業平均水平;最近一年的不良資產貸款率不可高於銀行業平均水平,撥備覆 蓋率不可低於銀行業平均水平等。

  銀監會的態度一向是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上市,只要符合標準,銀監會都放行。「上市對增強資本實力,還有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都是促進,是好事。」 銀監會有關人士認為。

  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城商行不良貸款率0.79%,比年初下降0.1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8.69%;平均資本充足率13.03%。

幾度擱淺

  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過去證監會對商業銀行上市一直沒放開,更多顧慮的是城商行、農商行改制過程中的歷史遺留問題,即自然人持股超限。

  自從2007年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後,城商行上市由於股東結構、風險管控等原因,被暫時擱置。四年間,城商行和農商行上市閘門有望開啟的消息不斷傳出,但政策上一直未見鬆動。監管部門也未能出台具體文件指導,令各家商業銀行望眼欲穿。

  中金投行部人士透露,杭州銀行早在四年前就向證監會遞交材料,一直苦等無果。

  2010年9月,財政部下發了《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財金(2010)97號),此類銀行上市面對的歷史遺留問題有瞭解決途徑。銀監會亦和證監會達成共識:以新《公司法》實施為界,2006年以前城商行上市股東超過200人的可申報上市材料。

  此後,江蘇銀行、東莞銀行、上海銀行、重慶銀行等向監管部門申報了上市材料。浙商銀行則於2011年11月上報了上市計劃。

  一位中信證券人士透露,「中信證券在做晉商銀行和徽商銀行這兩個項目。」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曾在講話中提出, 「2011年力爭讓上海銀行上市」。目前上海地區只有上海銀行一家提交申請。

  「已經上報上市計劃的,說明該解決的合規問題(諸如員工持股等)都已解決,現在只是排隊。」券商投行部有關人士稱,「過去幾年一直沒有批城商行上市,目前排隊的銀行積壓較多。」

  不過,2011年初,有關高層叫停了城商行異地拓展的衝動,加上市況疲弱等因素,城商行的規模擴張和上市進程再次擱淺。

  對於農商行,前述銀監會人士透露,將比照城商行的上市標準。

  北京銀監局人士透露,北京農商行在積極準備上市,今年已成立IPO工作辦公室,尚未圈定承銷商,「出資人都是北京市政府背景,和北京銀行性質差不多。從出資人角度來說,肯定希望銀行能夠儘早上市,實現股權增值。但目前還沒有得到北京銀監局和銀監會的批准。」

  據銀監會相關人士透露,目前符合700億元資產規模的農商行有十幾家,包括四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及成都、武漢、深圳,東莞、順德等地農商行。

  他介紹,截至目前,包括北京農商行、廣州農商行、上海農商行等多家農商行均提出了上市計劃;張家港、吳江、常熟、江陰等農商行的IPO申請已獲得銀監會批准,等待進入證監會的審核程序,已排隊多年。

等待時間窗口

  雖然盛京銀行頗具信心,主承銷商西南證券的一位投行部人士表示,這個項目仍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商業銀行上市現在不太容易,「關鍵現在銀行估值太低,市盈率很低,比較麻煩。」

  「從市場情況看,商業銀行上市的時間窗口基本已經關閉。」監管當局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他指的是2011年光大銀行發行H股受挫,而廣發行「A+H」上市遲遲未正式啟動,原因正如前述。這兩家股份制銀行,也必將於2012年再度啟動上市。

  不過,一位資深銀行業分析師表示,鑑於城商行、農商行有限的規模,即使上市開閘,這塊增量給證券市場帶來的衝擊並不大,因為每家銀行規模都很 小,對市值佔比的影響也很小。而銀行業的盈利水平仍然很高,2012年盈利增長可能會略遜於2011年,但中小銀行的盈利增長仍有望在30%以上。

  他認為,真正的麻煩在於,城商行一般都有地方政府等國資背景,「做項目比較麻煩,涉及股東比較多,又多是國企,利益糾葛較複雜,效率不會太高。儘管如此,投行還是願意搶這樣的項目。在挑選項目過程中,主要看企業的存款、收益等主要財務情況和歷史狀況。」

  「資質好的銀行在2012年上市應無問題,資質不好的想上也上不來。」談及如何看待資質好壞,前述分析師表示:「關鍵要看原來的壞賬處置得怎麼樣,這家銀行的基礎怎麼樣。」

  郭田勇認為,城商行上市應有一些原則,除了儘量挑選資質好的銀行,還要掌握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不能只有東部發達地區大的城商行能上市,只要是達到基本標準,一些中西部的城商行也可以上市。

  前述上海銀監局監管人士表示,是否上市是各家銀行的戰略選擇。如果沒有管理基礎、管理能力,受輿論監督的影響較大,上市後的風險反而很高。「上市對銀行的資本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他認為。

  從以往的情況看,上市後商業銀行的發展較快,更容易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機遇。

  從股價和市場的服務定位看,如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等上市後都發展不錯。

  中金公司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城商行的價值,在於給投資者提供了分享區域經濟和民營經濟高速增長的機會,優質的城商行有望獲得高出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

  這份報告指出了幾項關鍵的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存在著區域不平衡,經濟發達城市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城商行在各自所 在城市的滲透率較高;城商行最主要的目標客戶群體,是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這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發展速度最快的部分,同時也為城商行獲取較高的風險調整 後收益創造了條件;城商行管理機制靈活,激勵機制日趨市場化,能夠不斷擴大在當地的市場份額;跨區域經營為城商行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5

房貸鬆動?

2014-05-19  NCW
 

限購的鬆動,還需要信貸政策的支持和配合,銀行意願如何?

◎ 財新記者 霍侃 文huokan.blog.caixin.com 目前仍謹慎樂觀的房地產企業和金融機構,傾向於押注政府會「救市」 。

青島銀行業人士認為,目前房地產企業出一些個案問題, 「警示作用更大」 ,最後政府不會不管。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說,今年全國「兩會」時,中央提出「雙向調控」的思路後,前期持續下跌的三四線城市的政策可以適當調整,但不能是大張旗鼓地補貼購房;至於大規模的全國性優惠,至少短期內沒有看到會有什麼動作和可能。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前副部級官員告訴財新記者,現在地方以各種名義放開限購,是由地方自己定,中央不會管。

即使北京、上海政策調整,中央應該也不會幹預。

限購的鬆動,還需要信貸政策的支持和配合。5月12日,央行副行長劉士余主持召開住房金融服務專題座談會,提出要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優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房的貸款需求。

儘管只涉及居民首套房貸,這一政策變化還是在市場上激起千層浪。一位遠洋地產人士說,如真能支持首套按揭,情況能相對好轉,否則客戶都在觀望。

央行要求商業銀行及時審批和發放首套按揭貸款,對利率合理定價。這有可能加快開發商去庫存,增加資金回籠。

今年前四個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72萬億元,同比增長4.5%,但定金及預收款下降7.8%,個人按揭貸款下降3.1%。首套房貸利率很少有打折,基本是基準利率甚至上浮。

不過,央行座談會的效果如何,尚待觀察。安信證券認為,政策會有一些短期效果。商業銀行之前在房貸上的行為,包括提高首套房利率、拖延房貸,確實有一些不符合政策方向,影響了正常需求的釋放,有內在糾偏需要。

多位銀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短期看,按揭貸款資本收益率很低,銀行當然沒有積極性。

一位國有大行房貸部人士說,銀行房貸利率提高一點,還是基於風險覆蓋和控制投放。貸款總額並沒有明顯減少,但今年放款進度慢了很多,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房地產市場風險;二是監管因素,即原來表外的非標資產今年要回籠進入表內,佔用了規模,這是造成今年貸款緊張的主要原因 ;此外,餘額寶等基金拉走不少存款,也導致房貸沒有足夠的規模。

申銀萬國房地產行業分析師韓思怡認為,雖然目前窗口指導的效用有逐步減弱的趨勢,但預計在綜合考慮全局風險的情況下,未來在額度、利率和速度上都會轉向積極。

瑞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房地產業的風險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下行風險,如果銷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進一步下滑,將可能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放鬆目前的限購政策,中央政府也可能將會開始考慮降低目前較高的房貸首付要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認為,金融政策應保持中性,既不鼓勵、也不抑制開發貸款和居民住房消費貸款,可實行首付與貸款利率反向調節的政策。

遼寧省前省長陳政高近期調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04年 -2007年主政遼寧期間,陳政高先後任瀋陽市市長、瀋陽市委副書記、瀋陽市委書記,主持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

上述接近決策層的前副部級官員說,這次人事變動就是希望加強保障房建設。

牛犁說,目前擔心的是房地產市場急促、大幅的調整,希望能夠採取一些措施,讓市場「有序、緩慢地調整」 。

各個地方採取的措施不一樣,大城市增加供給、尤其是中低價位住房的供給;中長期看,要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並通過房地產稅增加持有環節成本。

「通過這些措施,讓市場逐漸扭轉,價格回歸合理,在扭曲市場下採取的限購限貸這些不合理政策將來要取消,交易成本也要逐步降低。 」牛犁說。

財新記者王長勇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87

存貸比鬆動

2014-06-16  NCW  
 

 

分子分母的調整幅度或略低於外界預期,更重要的變化方向在一些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尚未計算在分母中的會考慮計入分母◎ 財新記者 吳紅毓然 劉彩萍 文wuhongyuran.blog.caixin.com|liucaiping.blog.caixin.com 活期存款流失明顯,貸款擴張 受限、同業監管靴子落地,今年銀行對存貸比壓力的感受更為深刻。

存貸比(又稱貸存比)是指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的比例。 《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銀行貸款應遵守存貸比不超過75% 的要求。 「75% 的紅線是不能突破的。 」6月6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為了更好地盤活存量,增加對企業資金的有效供給,會根據情況相應調整存貸比的內容,具體辦法不久將會對社會公佈。

據財新記者瞭解,調整辦法由銀監會研究局牽頭制定,在具體分子分母的調整中,將有幾套不同的辦法做比較,調整幅度可能會略低於外界預期。王兆星也指出,據銀監會調查瞭解,存貸比並不是制約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包括給小微企業貸款的主要因素。

具體而言,專門用於支持小企業的貸款來發行的金融債券,既不能進入分母存款中,其發放的貸款也不能計入分子中。對小微企業、 「三農」的專項貸 款,不再計入貸款分子中。

更為重要的變化方向在分母。王兆星表示,一些其他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過去可能沒有計算在分母中,也可能考慮在保持資金穩定性的情況下,計入分母。市場意見認為,這意味著部分同業存款或將計入分母。

「目前對公對私存款有七八十萬億元,同業存款有10萬億元,已佔相當大比例。存貸比調整方向實質上是放鬆,銀行可運作資金多一些。 」交通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徐宏表示,存貸比的調整也有助於減少時點效應,遏制銀行短期攬存行為。

對於金融脫媒大形勢下的銀行而言,存貸比的略微放鬆都將是利好消息。

據財新記者瞭解,建行高管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該行存款沖時點現象比較嚴 重,3月最後五天新增8400億元,而在4月初三個工作日就掉了5600多億元。

部分同業存款入分母

王兆星指出,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目前的存貸比水平在65% 左右,離75% 紅線 仍有一定距離。

目前,存貸比公式的分子(貸款)範圍包括一般貸款、貿易融資、貼現及買斷式貼現 ;分母(存款)範圍包括企業存款、儲蓄存款(包括銀行承諾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 、保險公司的協議 存款等。目前除保險公司外,銀行、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等的同業存款都不計入存貸比分母。

5月11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在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指出,通過修改《商業銀行法》調整存貸比限制的進展太過於緩慢。目前能夠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將同業存款視作一般存款,其中期限為三個月以下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可不視作一般存款;期限較長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應視同一般存款,對其徵收存款準備金,納入存貸比公式中。

「把同業存款視作一般存款,計入存貸款的分母,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吳曉靈指出,商業銀行為了繞貸款規模,融資鏈條做得很長,先做成理財產品,再做成回購, 「雁過拔毛」 ,每一道鏈條都有利率,社會融資成本就上去了。

5月16日,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外管局下發《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 (下稱127號文) ,界定了諸多同業業務。其中,同業存款業務是指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的同業資金存入與存出業務,其中資金存入方僅為 具有吸收存款資格的金融機構。同業存款業務按照期限、業務關係和用途分為結算性同業存款和非結算性同業存款。

市場對於「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有不同解讀,但傾向於認為,監管將期限較長的非結算性同業存款納入分母。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未來非結算性同業存款將被計入貸存比分母。據其測算,截至2014年3月末,上市銀行同業存放規模10.5萬億元,保守假設其中50% 為非結算性存款,若計入一般性存款可降低貸存比4.6個百分點至65%。

但中金公司發佈研報指出,可能將同業結算存款和客戶存單計入貸存比。

據中金公司估算,這類存款約2萬億元,如果按照75% 的貸存比上限計算,將增加可貸資金約1.5萬億元 ;不過也需繳納 存款準備金約0.4萬億元。因此,通過存款分母的調整,最終將增加可貸資金近1萬億元。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則指出, 目前已發行的同業存單(NCD)及將要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也應該納入分母端,因為存單透明度高、穩定性較強、交易對手信用度更高,提前支取罰息也提高了穩定性。

據此前財新報導,央行已下發了《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 ,規定提前支取將按活期利率結算。

曾剛認為,這種規定是過渡性的,目前並沒有活躍的二級市場,為保持CD 的流動性,短期內有此條件實屬正常,類似定期存款。因此,與定期存款一樣,納入存貸比分母亦屬應當。

「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應該是指有固定期限的、非結算類的同業存款。 」農發行計財部劉聯認為,由於目前同業存款提前支取不罰息,所以不管多長期限的同業存款,其穩定性都不夠,納入貸存比分母也沒有意義。對此,他建議,應按照同業存款的結構來分,不同機構多大比例的同業存款作為穩定存款來源值得探討。

中信銀行某分行行長指出,大中型銀行間有很多大額長期的協議存款,信用度高,期限長達一年,鮮有提前支取的事情發生。這類同業存款最適合計入貸存比分母。

但一位大行人士表示,對於四大行而言,同業存款的穩定度低於其他銀行,同業負債基本上為短期行為,因為成本較高,為保持一定的流動性而做;在同業資產端則多扮演資金融出方,主要解決當前中間業務收入增長乏力的問題,也是賺快錢。

2月底,中國銀行業協會要求各行嚴格遵守監管規定,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計息或收取罰金。但這只是銀行對待「餘額寶」們的「價格同盟」 ,並不具有監管效力。

業內普遍認為,同業監管文件下發後,後期將有相關政策緩衝,而存貸比的微調則是一種。如國泰君安債券分析師徐寒飛指出,127號文約束了商業銀行通過同業業務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 (下稱非標) ,但貸存比指標是約束非標入表的一個重要因素,顯然提前放鬆貸存比指標的必要性上升。

但一位銀監會相關官員明確告訴財 新記者,即使部分同業存款被計為一般存款,納入存貸比分母,也未必能與前述同業監管文件發揮很好的協同作用。

同時,多位銀行人士都指出,如果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計入存貸比分母,而相應的同業資產不計入分子,可能產生資金空轉的情況。一位農行計財部人士舉例稱,比如某機構將1000萬元存入A銀行,A銀行增加1000萬元同業存款,接著 A銀行將資金投入B非銀機構如信託,B 非銀機構再將錢存入 A 銀行,增加1000萬元同業存款,如此往復,A 銀行可以輕易調節同業存款的規模,整個存貸比就會完全失效。

「這個閘不會放開,監管肯定會有期限等限制。因為銀行體內循環產生負債是很容易的。從邏輯上講,不會開這 個口子。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指出。

一位中行人士也認為,如果將同業資產 納入分子,很可能會提高存貸比,反而加劇了資金緊張。因此,監管機構不會簡單將同業存款納入分母,一定會有一系列的限制條件出台。

存款去哪兒了

每到月末、季末,沖時點拉存款已成為銀行常態。 「監管對這一塊要求很嚴,快超就要通知你的。 」一位沿海大型城商行計財部總經理透露。

一位交通銀行北京分行人士坦言,總行的存貸比一直比較緊張,2013年交行北京分行都在幫總行發行算作存款的理財產品, 「就是為總行賺錢」 。

央行數據顯示,5月人民幣存款餘額109.82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個和5.6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37萬億元,同比少增1108億元。4月存款增速僅為10.9%,為八年來最低水平。使銀行的存貸比壓力更大。

「所有人都在問:存款去哪兒了?」一位銀行計財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說。據瞭解,目前各家銀行都在談論、研究存款流失現象,這不僅是互聯網金融的影響,更涉及脫媒大勢下存款結構的改變。

交通銀行副行長於亞利曾於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造成存款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存款競爭非常激烈,價格持續推高,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另一方面,銀行自身主動調整負債結構,適當壓縮 季末或者月末的虛高存款。

中信銀行人士也指出,微觀上看,由於經濟形勢不好,企業資金回籠能力下降,流動性資金沉澱為存貨、固定資產等,現金流「疲態」導致了存款下降。

但在經濟下行時期,存貸比問題更為複雜。前述銀行人士坦言,現在存款上不去,貸款端信用風險不斷爆發,又因諸多政策指導,風險定價上不去,銀行貸款壓力也比較大。在銀行靠放貸做大規模的模式下,存貸比就更成問題。

青島銀行經濟學家趙建認為,在派生存款上,由於經濟下行,低效的債務存量耗散了大量的存款增量。

目前,各家銀行都推出類「餘額寶」的理財產品,雖可防禦客戶流失,但提升了存款成本,且活期存款經過此類產品,以同業存款形式回流,更加劇了存貸比壓力。同時,銀行也開始調整存貸比考核方式,比如建行強調要求,不再以存款時點指標論英雄,各級機構也不要再為時點指標糾結,而是大力抓客戶,提高貸款戶的基本結算戶比例等。

存貸比工具爭議

諸多銀行人士認為,存貸比在分子項上調整空間不大。劉聯指出,目前對小微企業界定已較為明朗,對其專項貸款從分子中扣除相對易於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監管套利行為。比如某企業為了達到小微企業的標準,將企業分拆為兩個或多個小企業。而「三農」貸款的口徑非常寬泛,應有更詳細的標準。

據財新記者瞭解,短期內監管部門不會完全放棄存貸比。王兆星在前述會上指出,存貸比一方面抑制信貸過熱盲目擴張,另一方面保持商業銀行一定的流動性,使其貸款和存款保持期限總量上的匹配,保持適當的支付能力。所以存貸比有貸款規模和流動性兩種指標意義,這種功能仍將繼續發揮作用。

在貸款規模管理上,一位股份制銀行計財部總經理指出,最重要的貸款規模控制來自於央行的合意貸款。央行根據各家銀行狀況,設置參數,調整合意貸款公式,計算銀行貸款增長規模。 「對於貸款規模,這是最為嚴厲的一項監管指標。 」一位監管人士指出。

一位資深銀行業觀察者表示,存貸比、存款準備金、合意貸款規模、資本充足率都是監管貸款規模的指標,四個指標疊加,很難說沒有過度。 「如果沒有存貸比的死線,降準會有效嗎?」前述城商行計財部總經理說。

吳曉靈曾指出,大銀行通過結匯能得到較多存款,而中小銀行得到的存款比較少,通過同業吸收存款是中小銀行重要的資金來源。吳曉靈表示: 「我們應該放開這條來源,而且應該給它以正道,把它計入能夠貸款的範圍之內。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存貸比沒有區別資產負債的結構性差異:在負債端,沒有區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穩定性差異,也沒有看到同業負債佔比不導致的應對流動性衝擊的能力 ;在資產端,沒有考慮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對資產流動性的影響差別,也沒有考慮銀行在央行存款、同業資產、所持債券佔比不同帶來的資產流動性差異。

2014年2月,銀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 ,仍將存貸比作為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之一,由於此辦法中流動性風險監測分析框架及工具維度增多,存貸比功能略有弱化。

諸多市場人士認為,隨著資產負債 多元化,存貸比弊端日益暴露。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存貸比嚴重影響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性,人為製造了銀監會和央行之間監管的不協調,加劇了銀行之間在存款市場的惡性競爭。

有銀行人士認為,作為銀行來說,存款要高於貸款,目前存款仍多來自企業主體,如果更多存款來自於同業市場,系統性風險便大大升高。一位股份制銀行計財部人士坦言,就算取消存貸比,內部也會作為一個指標來監測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852

存貸比鬆動放水幾何

2014-07-07  NCW
   
 

 

理論上釋放貸款額度可能近2萬億元,除了短期內的寬鬆效應,更值得關注的是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的政策導向◎ 財新記者 霍侃 文huokan.blog.caixin.com 執行19年後,存貸比終於鬆動。

6月30日,銀監會宣佈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從7月1日起實施。包括調整存貸比計算的幣種口徑,只對人民幣業務實施存貸比監管考核 ;調整存貸比計算公式分子(貸款)和分母(存款)的計算口徑,分子扣除六項、分母增加兩項,即縮小分子、擴大分母。

銀行和市場較為關注的是第四項扣除,即商業銀行發行的剩餘期限不少於一年,且債權人無權要求銀行提前償付的其他各類債券所對應的貸款。

在具體操作層面,銀監會相關部門人士稱, 「三農」專項金融債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與第四項會有重疊,所以,第四項是扣除「三農」和小微企業專項債之後的「其他」各類債券。

對於哪些債券可以扣除,市場上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商業銀行發行的債券有用於支持資產業務的金融債、充實附屬資本的次級債和補充二級資本的二級資本債。

申銀萬國債券行業分析師陳康和羅雲峰測算,商業銀行金融債存量約3600 億元,以及約1萬億元次級債,樂觀估計此次貸存比調整可能降低貸存比2% 左右,釋放貸款額度近2萬億元。

當然,2萬億元只是理論上可能釋放的貸款額度,是銀行的放貸能力,最終到底能轉化成多少新增貸款,還受多重因素影響。

理論上,這將緩解75% 的存貸比監管紅線對銀行信貸投放的約束,增加銀行的可貸資金。但是,最終會有多少資金轉化為實際的新增貸款,還受其他監管政策和銀行自身風險偏好的影響。

除了短期內的寬鬆效應,更值得關注的,是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的政策導向。

一位國有大行財務部人士說,這次改革並沒有侷限於存貸比本身的調整,而是把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市場狀況和金融改革所面臨的歷史節點結合起來,兼顧多個目標,包括大額存單的發行、跟巴塞爾協議三的銜接和鼓勵銀行通過金融市場獲得穩定資金來源。

減輕存貸比約束

此次調整的出乎市場預料之處是幣種口徑的變化,將目前按照本外幣合計口徑存貸比的監管考核,調整為對商業銀行人民幣業務實施存貸比監管考核,對本外幣合計和外幣業務存貸比實施監測。

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只有人民幣存貸比是監管的硬性要求、是監管紅線,而外幣和本外幣合計的存貸比作為監測指標,主要用於監測風險,有一定的靈活性,如果超過,沒有處罰性措施。

銀監會認為,這一調整符合現行法律法規,也符闔第三版巴塞爾協議和《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 》關於對重要幣種流動性風險單獨管理的要求。同時,對本外幣合計和外幣業務存貸比實施監測,可以防範通過本外幣轉換進行監管套利等問題。

對於這項調整的影響,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鄂永健指出,目前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分別佔本外幣存款、本外幣貸款的比例為3% 和6%。根據央行《金融機構外匯信貸收支表》測算,目前金融機構外幣存貸比高達150%。因此,若改為人民幣口徑進行考核,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存貸比,外匯存貸比越高的銀行,受益越大。

分子扣除的六項中,支農貸款對應 的貸款和「三農」專項金融債、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對應的貸款,以及村鎮銀行使用主發起行存放資金髮放的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此前已經允許扣減,這次調整是再次確認,並擴大至所有銀行。

支小再貸款是今年的新業務,此次也納入分子扣減。商業銀行使用國際金融組織或國外政府轉貸資金髮放的貸款,預計規模不太大。

一位上市城商行相關部門人士的疑惑是,次級債、二級資本債已經算作資本,不知道能否扣除,按道理,資本也可以對應貸款投放。

對此,一位國有大行財務部人士說,可以扣除的債券應該包括金融債、次級債和二級資本債,因為發債用於補充資本是負債和權益方的調整,但資金總要用出去,對應相應的資產。

照此理解,目前市場上金融債約 3600億元、次級債約1萬億元,再加上二級資本債,合計約1.5萬億元的債券,只要剩餘期限不少於一年、且無要求提前償付的條款,均可以扣除。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測算,總體看,分子的調整項涉及貸款規模在2萬億元左右,佔貸款餘額的比例約2.6%,按5月存貸比約70% 估算,可降低存貸比約2%。

此外,有分析人士擔心銀行之間可能通過互持金融債,增加穩定資金來源。

對於金融機構互持的金融債是否要從第四項統計中剔除,銀監會相關部門人士解釋,這次沒有考慮金融債的持有方是誰。從國際慣例看,一般也不考慮債券的持有方,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因為在交易中債券持有人是不斷變化的。

但上述銀監會人士說,其他監管政策已經對同業互持金融債作出限制,例如「127號文」規定同業負債不能超過總體負債的三分之一。此外,1月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全球系統重要性評估指標披露指引》 ,要求13家銀行從2014 年起披露全球系統重要性評估指標,指標包括金融機構間資產和負債, 「這也會對互持有限制」 。

分母的調整明顯低於市場預期,連此前市場保守預期的非結算性同業存款也沒有加入分母。分母只增加了兩項:銀行對企業或個人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外資法人銀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淨額。

同業存款分為銀行之間的同業存款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同業存款。財新記者獲悉,監管部門經過反複研究和測算,最終決定不把同業存款加入分母。

銀監會相關部門人士說,銀行之間的同業存款資金穩定性不高,而且很容易通過銀行間互存增加同業存放的餘額,因此,不適合放入分母。而非銀行機構同業存款也沒有放入分母,是考慮到在「127號文」加強同業業務監管的大背景下,如果存貸比作出這樣的調整,設計不當的話,可能引發監管套利,干擾對同業業務的規範,影響「127號文」的實施效果。

而且,監管部門擔心,如果把非銀行同業存款簡單地納入分母,可能出現銀行和非銀行之間的監管套利。

一位農行計財部人士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舉例稱,比如某機構將1000萬元存入 A銀行,A銀行增加1000萬元同業存款,接著A銀行將資金投入B非銀機構如信託,B 非銀機構再將錢存入 A 銀行,增加1000萬元同業存款,如此往復,A 銀行可以輕易調節同業存款的規模,整個存貸比就會完全失效。

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銀行人士都指出,如果同業存款來源計入存貸比分母,而相應的同業資金運用也應該計入分子,這樣,存貸比的約束力可能反而更強。

基於同樣的理由,去年12月已經開始試點發行的同業存單也沒有加入存貸比的分母。

不過,財新記者瞭解到,此次調整存貸比計算口徑的整體方案出台後,監管部門正在研究、考慮在上海自貿區先行試點,設計方案把穩定性高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同業存款加入分母。根據試點情況分析,如果覺得方案可行、不會有監管套利的可能和通道,再決定是否可以在全國推廣。

寬鬆效應幾何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各方期待「微刺激」的背景下,短期內市場關注的是,此次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帶來的寬鬆效應幾何。

從監管政策看,影響貸款投放因素,除了存貸比,還有存款準備金率、合意貸款規模,資本充足率等。

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整體存貸比為65.9%,較年初下降0.18個百分點,與75%的上限尚有距離。

從一季度上市銀行季報來看,存款規模在10萬億元以上的中、農、工、建四家大型銀行,存貸比離75% 還有相當距離。接近75% 監管紅線的是中信、交通、民生、浦發等,招商銀行甚至超過75%,但這幾家銀行的存款規模都不足5萬億元。

因此,光大證券首席經學家徐高認為,現在存貸比並不是信貸發放的緊約 束,不應高估這次口徑調整的效果。

多數小銀行的存貸比都明顯低於75%。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城商行和農信社人士指出,對他們而言,目前貸款投放的最大制約因素並非貸存比,而是合意貸款規模。

一位浙江農信社的負責人認為, ,央行合意貸款規模並不合理,而且規定四個季度的信貸投放比例分別為 3 ︰ 2 ︰ 3 ︰ 2,但實際上,三四季度是企業最需要用錢的時候,應該是1 ︰ 2 ︰ 3 ︰ 4, 「限定貸款規模是最官僚的事情」 。

部分銀行的銀行信貸投放面臨資本充足率的約束。今年上半年,多家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和優先股補充資本。

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也制約貸款增長。儘管央行已經兩次定向降准,但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仍處於20% 的高位。這意味著,按照75% 的存貸比算,剩下80% 的存款中,實際上可用資金的存貸比已經接近94%。

從商業銀行的自主選擇看,每家銀行有其發展戰略、信貸政策和風險偏好。

在經濟下行階段,銀行放貸會更加謹慎。

前述上市城商行相關部門人士說,從今年上半年銀行的體驗看,實體經濟很差,沒什麼好項目,合適的客戶其實很有限。

存貸比計算口徑的調整,鼓勵銀行通過發行「三農」 、小微專項金融債來 加大相應的貸款投放。但是中信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鄧海清認為,資金利率過高影響銀行發放專項金融債的興趣。

2013年下半年,隨著債券市場的整體走熊,專項金融債融資成本也上升近100 基點,融資規模大幅下降。

鄧海清說,若不降低專項金融債的融資成本,就無法實現政策當局所期盼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且重點是降低小微和「三農」企業融資成本的目的。

流動性風險管理演進

1995年7月1日開始執行的 《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的比例不得超過75%。彼時,中國銀行業的負債主要是存款、資產主要是貸款,存貸比作為監管指標,可以較為有效管理流動性風險,並控制貸款的作用。

但是,隨著資產負債多元化,存貸比監管覆蓋面不夠、風險敏感性不高的弊端日益顯露。2013年6月末的 「錢荒」 ,凸顯了存貸比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的捉襟見肘。

今年2月,銀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 ,根據巴塞爾協議三的要求,引入了新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指標、流動性覆蓋率(LCR) ,同時,仍將存貸比作為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之一。

LCR 要求優質流動性資產與未來30日現金淨流出量的比率大於或等於100%。有分析人士認為,引入 LCR 之後,或能淡化甚至取代存貸比。

對此,銀監會相關部門人士指出,LCR是關注短期流動性風險的指標,而存貸比是長期指標,並不能替代。

巴塞爾協議三還提出另一個流動性指標、淨穩定資金比率(NSFR) ,要求可用穩定資金來源與業務所需穩定資金的比率要求大於100%,其分子包括存款、資本金和發行長期債券等可用穩定資金,分母包括貸款、投資,是關注長期風險的指標。

可以看出,NSFR 與存貸比的原理相似,只是分子分母顛倒。目前巴塞爾委員會仍在修訂NSFR,有望年內定稿。

銀監會相關部門人士說,NSFR 定稿之後,會根據中國銀行業的實際情況將其納入流動性風險監管框架中。

採納 NSFR 之後,存貸比的監管指標是否會弱化呢?監管部門相關人士說,NFSR 跟存貸比有一定的互補性,是更全面、風險敏感性更高的指標。但如果有更高的風險敏感性,也就有更多的套利空間。所以,還需要等NSFR 實施之後,進一步觀察其與存貸比的互補作用,以及對銀行的影響,再做決定。

一種可能是,NSFR 和貸存比兩個監管指標還是並行;還有一種可能是,NSFR 作為監管指標,存貸比作為監測 指標。但如果存貸比作為監測指標,還要待《商業銀行法》修訂之後。

此次調整中,分子扣除符合條件的債券,分母增加尚未開始發行的銀行對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超出市場預期。

上述國有大行財務部人士說,這體現出監管政策鼓勵銀行獲得更多穩定的資金來源,對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思路一定會有影響,引導更多考慮市場化的融資方式。

鄧海清認為,這次調整,是政策當局推動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融合、使用橋樑連接直接市場和間接市場的政策意圖的重要體現。商業銀行將「國開化」 ,即通過直接融資部分取代存款,成為溝通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橋樑。

財新記者吳紅毓然對此文亦有貢獻

人民幣存貸比是監管的

硬性要求、監管紅線,

而外幣和本外幣合計的

存貸比作為監測指標,

主要用於監測風險

這次存貸比改革沒有侷限於存貸比本身的調整,而是兼顧多個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28

受惠婆婆:可以鬆動少少

1 : GS(14)@2017-01-19 08:04:10

【本報訊】「可以唔使錢睇醫生,好事!」只靠每月2,495元長者生活津貼生活的張婆婆,現年75歲,患有高血壓等多種長期疾病,要定期到不同公立醫院覆診,每次診症60元,另每種藥物收費10元,動輒已近百元,為慳錢會叫醫生「唔好開咁多藥」,更曾嘗試行路去覆診。施政報告建議領取長生津的75歲以上長者,資產又符合當局規定,可免費使用公立醫院及診所服務,張婆婆將可受惠。


曾叫醫生少開藥物


張婆婆頑疾纏身,有肺病要到九龍醫院看胸肺科,心跳過快要廣華醫院心臟科跟進,又在廣華骨科看膝頭痛症,加上明愛眼科等,在不同醫院正看7個不同專科,部份藥物更要自費購買。只領取長生津的她坦言,交租已需千餘元,加上生活雜費,醫療費用為沉重負擔,但病不能不醫,平日只能死慳死抵,「麵包買2送1,頂到1日3餐」,連返教會也不乘車,步行1小時15分鐘,只為省回兩元車費。她表示,為省回醫藥費,曾叫醫生少開數種藥物,又曾叫醫生寫紙連同其他科一起覆診,令她只要付一次掛號費。對於施政報告建議長生津長者可以免費看專科門診,她指能減輕生活負擔,「錢可以鬆動少少」。■記者嚴敏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9/199018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