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印度央行行長:撥款公共事業 不如直接給窮人現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110

印度央行 rajan

印度央行行長Raghuram Rajan稱,因中間人和政客太腐敗,敦促政府直接把現金給窮人,而不是投入公共事業。

“現金給予窮人選擇在哪里買東西的權力,提供了國有壟斷企業之外的選擇,也給私營企業創造競爭。”

Rajan表示,因權貴資本主義產生的寡頭政治拖累增長,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最大危害在於中等收入陷阱。要避免該陷阱,並加強獨立民主,我們必須改善公共服務,特別是針對窮人的公共服務。

全球咨詢顧問機構麥肯錫今年稍早公布的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里,翻了五倍的政府補貼幫助總理莫迪縮窄印度預算赤字,也幫助Rajan對抗印度高通脹。但因管理和執行效率低下,僅一半的基礎服務公共支出發放到百姓手中。

瑞銀集團分析師Manik Narain表示,Rajan的建議若得以實施,將改善全球投資者對印度的印象。因每個著力於改革的政府,都將面對保護現狀的既得利益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64

巴菲特在加緊囤積現金 為什麽你們沒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135

個人投資者一直在削減投資組合中現金的比例,而巴菲特所做的恰恰相反。(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你認為誰是正確的?截至6月30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目前持有超過550億美元的現金,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同期增長逾50%。

巴菲特的現金池與個人投資者形成鮮明對比。據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個人投資者削減投資組合中現金的比例至15.8%,創下14年新低。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往往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因此這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很有可能伯克希爾正在等待合適的收購機會。可能巴菲特對價格不滿意,正在等候價格合適的一天。

目前,全球最好的投資者(巴菲特)正與最差的投資者(個人投資者)背道而馳。

現金的回報率很低,活期存款那點利息可能還跑不贏通脹。長期來看,現金的回報低於所有資產。持有現金就意味著放棄了收益。

不過,說投資者不應該持有現金就好像說拳擊運動員不應該收回拳頭,畢竟只有伸出去的拳頭才能擊中對手。

現金就好像收回的拳頭,為你擊出下一拳做好準備。它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而是在於它可以方便地轉變成其他東西。

現金值得持有,因為它給予了持有者選擇的權利。而且現金不存在下行的風險。

基金經理James Montier,表示,現金可能是最古老、最簡單、最受忽視的應對尾部風險的工具。如果你擔心小概率大影響事件的發生,那現金就有了一種不能以收益率來衡量的價值。Montier還表示,現金可以很好的起到抗通脹和通縮的作用。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受高通脹的影響,現金的表現略差於股市,但好於債市。而在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受通縮影響,現金的表現差於債市,但好於股市。

但實際上,如果現在說現金有可取之處,那便是它的可選擇性。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投資者卻表現的異常冷靜。 

此前,我們從沒經歷過縮減QE,也沒經歷過從零利率開始加息。我們也從來沒有在利率接近零的情況下,遇到過經濟萎縮。

在未來12 - 24個月,以上的情況都可能發生,而市場卻還沒有對這些風險進行定價。

一旦這些情況發生,相比於個人投資者,持有大量現金的巴菲特無疑處在了一個更好的位置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12

轉貼:為什麼巴菲特更願意持有現金 孫旭東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v0xp.html

《證券市場周刊》http://www.capitalweek.com.cn/2014-08-22/519187414.html

 

 張尚斌/文

 

保守估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目前坐擁至少500億美元的現金,足以買下很多企業,但沃倫·巴菲特並沒有買任何東西。在美股已經連續上漲兩年多的情況下,巴菲特沒有發現市場上有價值的投資標的。

早在2012年,伯克希爾就持有著大量的現金儲備,其總額為410億美元左右。巴菲特一直在等待機會,因為現金儲備的收益率被壓制在非常低的水平,包括貨幣市場基金。

政府機構一直在抑制無風險收益率,希望投資者轉而尋求更高收益率的資產,如股票等,但股神對此就是不屑一顧。而且,巴菲特願意接受低於市場的回報,作為短期持有這麽多現金的成本。正如許多人所了解的,伯克希爾在過去5年都沒能戰勝市場。

對巴菲特而言,現金不只是一個資產類別,還是一個可以定價的看漲期權。當他認為期權價格很便宜——相對於現金購買資產的能力,就願意忍受超低的利率。他認為現金是沒有到期日的看漲期權,也沒有行權價價格。

從2000年1月起,如果將股息再投資於標普500指數, 15年的總回報率為-5.3%。從2000年到2013年12月,總收益率為63%,年化收益率為3.5%。除去通脹因素後的複合年增長率是1.17%,從這個角度說,現金(CDS)打敗了股市,而且是零風險。

回溯到一年前的市場,那些所謂的資金投入仍然沒有賺錢。在超過15年的時間里,即從1999年開始至今,總回報率為-3.1%,10年期的總回報率為-13.1%。

在短期至中期內,投資者有時間討論其所持有的公司或市場的盈利能力,收益率也許還不錯。但是從長期趨勢來看,一旦市場複位收益率將跌得很慘。

而且,美國股市的市盈率仍然很高。如果用CARP的市盈率周期模型來看,當前的市場市盈率處於波峰階段,遠高於規範和平均值。該分析方法是基於本傑明·格雷厄姆的理念,巴菲特自然也會參考其老師的教導。

從歷史經驗來看,巴菲特的很多驚人回報都是在整體市場存在折價的時候買入的,不僅如此,伯克希爾還會使用杠桿和借貸資金。當那些好公司遇到了麻煩,巴菲特式真正的投資機會就來臨了。

本傑明·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可能購買一個非常好的公司,例如有偉大的前景、有聰明的投資者、也有發展潛力,但仍可能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投資。格雷厄姆先生將其形容為沒有安全邊際,如今巴菲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追逐安全邊際。

如果沒有可用現金,很難在合理的或者在折扣價格出現時有買入的能力。巴菲特和格雷厄姆在親身示範:在某些時期,必須等待,必須非常有耐心。

最後,投資者經常會遇到這個問題:模仿巴菲特的投資風格,還是直接購買伯克希爾的股票。模仿巴菲特會涉及到普通股的估值,而購買伯克希爾可能會享有更好的現金管理、更好的折價機會把握。

但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以及芒格的理念和具體策略,都是主張分散投資。僅僅購買伯克希爾的股票會面臨很大的系統性風險,因為一旦市場開始調整,大盤的風險將不可避免沖擊到伯克希爾。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出色的表現出現在股市經歷了多年的下跌之後,這是格雷厄姆的智慧。如果用平均成本法,只有在折價出現的時候才買,而在機會未出現時不輕易動用現金,就有望複制巴菲特在金融危機之後的那段投資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95

為什麽德國人買什麽都付現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75

德國消費者似乎尤為鐘愛一種最古老的支付體系——現金。他們是地球上最著名的現金密集型發達國。

近期美聯儲公布的一份比較七個發達國家人民支付方式的報告稱,平均每個德國人錢夾里放的現金數額價值123美元,幾乎是澳大利亞、美國、法國和荷蘭人的兩倍。德國大約有80%的交易是通過現金完成的(美國的比例低於50%),即使是大額交易也以現金支付為主。

1

沒人知道為什麽德國人那麽鐘愛現金。有德國人稱,現金更容易追蹤自己的錢和支出。

歐洲央行的分析師認為,“錢包提供了開支和預算剩下多少的信號。如果現金占支出的比重很大,那麽該信號的質量就高。我們推測,對一些消費者而言,這種信號頗具價值,因此他們選擇使用現金。”

也有一些人認為,德國人青睞現金的匿名性,這樣能保護隱私。

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德國貨幣歷史來追溯其對現金的態度。美國科技博客QUARTZ報道:

德國在1918年至1933年的魏瑪共和國時期遭遇惡性通脹,在惡性通脹肆虐的1923年,物價翻了近萬億倍。一條面包售價4280億馬克,而一千克黃油售價為6萬億。員工領工資需要用洗衣籃裝,領完工資後需要立即跑去買當天的食品,因為現金轉眼就不值錢了。當然,人們還是會把錢拿去買各種愚蠢的商品,比如糊墻紙、爐用燃料和風箏……

2

而二戰以後德國的情況也沒好到哪里去。希特勒主要通過印鈔、並嚴厲控制物價來為戰爭籌錢。他曾經說:“通脹是缺乏紀律的表現,我務必會保持物價穩定,這是納粹黨突擊隊的責任。”

戰後時期,德國控制住工資和物價,並實施定額配給政策。但黑市承擔了越來越多經濟活動。成打的大衣、尼龍襪和帕克牌鋼筆成了實質性的貨幣。

3

1948年6月20日的貨幣改革迫使德國人把手里的錢以10德國國家馬克換1德意誌馬克的匯率,換成新貨幣。改革同樣令人痛苦,它吞噬了德國百姓手里超過90%的儲蓄。

不過這次改革是幫助戰後的德國經濟複蘇的必要舉措。自此,德意誌馬克不僅成為西德人的驕傲,也是柏林墻倒塌後東德人的驕傲。該貨幣一直沿用到2002年,德國把歐元替換為法定貨幣。

那麽歷史中現金扮演什麽角色呢?

研究者發現,惡性通脹的記憶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些經歷過擠兌危機的國家人民通常更傾向於持有現金,當然通常是外匯,比如美國。而諸如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國(在近期歷史上遭遇貨幣劇烈波動和金融危機)也是大量現金的使用者。

德國人不是愛現鈔,而是他們憎惡債務,這也是歷史原因。德語中債務一詞是“Schulden”,起源於“Schuld”,意為罪責。

德國消費者負債水平極低。德國人對按揭貸款的反感部分解釋了為什麽德國是全球房屋擁有率最低的發達國家。2011年,只有33%的德國人表示自己有信用卡,且大部分人即使辦了信用卡也沒用過。2013年,德國只有18%的交易是通過銀行卡來完成的,對比法國和英國的比例分別是50%和59%。

德國對現金的青睞可以理解為對負債的憎惡,也可以解釋為對未來根深蒂固的懷疑(德國商人同樣以對未來悲觀著稱)。

換句話說,德國人喜歡用現金付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國過去一個世紀的歷史:要麽處於災難邊緣,要麽深陷災難,要麽掙紮著複蘇。這種創傷註定留下一個印記(原文是雙關語"mark",也譯為德國馬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08

有現金才有機會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30.html

恆生指數於9月4日升上25,362.98點, 創下年內最高位, 隨後摩根士丹利將恒指目標上調至27,600點, 甚至認為最樂觀情況下可以升到33,000點. 大行的樂觀目標最終能否達到仍然言之尚早, 不過以上星期恆指收市位23,678.41點計算, 肯定就要先吃目前虧, 較9月初高位下跌了1,684點. 筆者一向認為股市越升得高, 應該增持的是現金而不是股票, 因此, 如果你發現恆指在25,000點的時候持有的現金, 比較恆指在20,000點的時候持有的現金少, 那麼可能你需要考慮風險管理有否改進的空間. 股市能夠創52週高位, 通常伴隨不少能夠說服市場以及投資者為何股市升得有理由的利好因素. 不過, 在投資市場裡, 市場的價格通常已經反映已知的事情, 有時甚至過度反映. 因此, 大家不難見到, 盈利預期升5成, 股價已經升1倍, 或者盈利預期跌2成, 股價已經跌5成的情況. 投資者不要見到股市越升越心雄, 如果見到某類股票因為一些負面因素而股價大跌也不需要心慌. 筆者於恆指24,150點的水平開始減持股票, 至到恆指不斷創年內高位的這段時間, 基本上是執行越升越沽的策略, 並且於9月3日沽清941中移動, 因為當時中移動的股息率已經跌至3.1%的不吸引水平. 目前筆者現金充裕, 但不會心急, 因為未到大舉入市的時機, 目前基本上只做2種操作, 第一, 長期收集以3大條件(高資產折讓, 高股息率和淨現金)選擇的價值股, 第二, 專揀一些有人盡皆知的壞消息而股價因而已經大跌的股票, 最好是所有大行都看淡, 無人看好的股票.

有朋友問筆者, 專家話持有現金輸通脹, 為何筆者目前持有相對高比例的現金. 筆者同意如果是永遠持有現金, 那麼一定會輸通脹和持續喪失購買力, 但策略性持有現金等待機會則是另一回事. 記住, 賺錢機會永遠都會有, 錯失一次可以等下次. 但現金用完就無, 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再儲蓄累積, 最重要的是, 投資不一定穩賺不賠的,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法則第一條是不要虧本, 第二條是千萬不要忘記第一條. 既然投資有機會賺也有機會蝕, 投資者應該選擇賺錢機會較大的時候才出手, 也要在某些時候令自己承受的風險下降. 筆者認為在恆指25,000點時出手投資, 賺錢的機會比恆指20,000點時低, 但要承受的風險卻較高. 理由好簡單, 如果你在恆指25,000點才買, 當恆指跌至24,000點時你沽就馬上蝕1000點, 不沽又可能繼續下跌, 但如果你在恆指20,000點已經買了, 即使恆指由25,000點下跌1,000點, 你仍然有4,000點利潤, 因此, 很多時候, 什麼水平入場已經幾乎決定賺蝕的機會. 朋友又問筆者, 如何忍得住有錢都不買股. 有一個可行的方法, 就是將手上的現金分為5份, 然後去銀行做5份定期存款, 存期分別為1個月, 3個月, 半年, 9個月和1年. 目的不是為了利息, 而是為了保證未來一年內, 你段段都有資金可以入市, 至於到時是否值得出手, 當然要看到時股市的水平.


後記: 筆者的意思並非指所有無人看好的股票都值買, 筆者的意思是指在無人看好的股票當中, 選擇值得投資的股票, 買股票永遠都需要分析和揀選. 大家會發覺同一支股票, 大行有時會唱好, 有時會唱淡, 如果你等到全部大行都唱好的時候去買, 價錢一定唔會平, 筆者寧願選擇當全部大行都唱淡的時候才去買. 此外, 行業的經營難免有起有落, 如果你俾筆者選擇, 在行業好景時或者低潮時買, 筆者會選擇在行業低潮股價大跌時買, 然後等待復甦, 多過選擇在行業好景股價已經大升時買, 然後期待行業繼續更加好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61

中國土豪橫掃美國豪宅 “全現金”購房占領加州郊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12

過去幾年,國外投資者購買美國房地產的數量正在呈現明顯增長的趨勢。而在所有國家之中,中國買家的增長更為顯著。數據顯示,2014年全美24%的境外購房者來自中國,這一比例比去年上升了72%。在加州某些社區,大約90%的房子賣給了中國人。並且其中相當一部分的中國投資者選擇以全現金方式購買價值超過百萬美元的房子。

通過美國的EB-5項目,大量中國投資者湧入美國房地產市場。美國EB-5投資移民項目於1990年起實行,目的是吸引海外投資移民者來美國投資及創造就業機會。此類簽證每年有10000個名額。美國EB5項目對申請人有以下要求:普通類,投資100萬美元;目標就業區(高失業率或鄉村地區)。無論是在美國的高失業率地區或鄉村地區的最低合格投資額為50萬美元。

Arcadia可能是中國土豪湧入全美房地產市場的一個縮影。這座人口只有57600人的加州小城在1980年的時候,亞裔人口僅有4%,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59%。該城超過53%的老房今年將會面臨拆遷——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豪宅。房產的交易速度非常快,同時也鮮少有信息被公開。此前根據《華潤》的報道,大約三分之二的中國有錢人已經或正在考慮通過購買房產移民美國。由於中國人買房熱情的激增,EB-5項目今年首次在年末之前關閉了申請。

美國房價從2006年6月的高峰暴跌35%後,自2012年3月以來已回升26%。中國購屋者對推高房價影響很大一名去年在Arcadia賣了80棟房子的經紀人說,她的買主約有九成來自中國,有四分之三以上付現金,至少有兩成屋主不在美國長住,有許多人是為在美國念中學或大學的孩子買房子。對於來自中國大陸的買家來說,Arcadia可以提供教學質量良好的學校以及大型豪宅。

一年前,當地地產售價就已經達到130萬美元,不過Arcadia的房價還在一路飆升。當地居民已習慣了那些寫著出售房產獲得即付現金的廣告。

然而盡管樓市異常火爆,Arcadia當地人也有他們的擔憂。超過20%的新房處於空置狀態,鄰里之間的關系也由於語言環境而十分生疏。更為關鍵的是,許多有關房屋銷售的記錄十分模糊。今年春季,當地400多名居民曾經和社區警方一起討論過空置房屋過多所帶來的治安問題。由於難以找到房屋實際擁有人,警方也表示難以介入。

中國投資者所帶來的另外一個潛在危險則是資金來源問題。根據Arcadia當地房產部門的記錄,曾在2013年末斥資650美元購入當地9000平方英尺的豪宅的成清波在2014年6月已經被正式批捕,罪名是非法集資被批捕。而在2013年9月花費480萬美元買入平方英尺豪宅的Jin Liping和Du Jianming夫婦也遇到了麻煩。最為中國最大私人鋼結構建造商之一,他們已經遭遇了三起敗訴,內容都和未付貸款有關。(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799

坐擁千億現金 蘋果為啥還想發歐元債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94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蘋果考慮發行歐元債券,該公司計劃周一召開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但是令人好奇的是,蘋果擁有的現金和近現金達到上千億美元,為啥還要發債?

我們來看看蘋果可動用的資金到底有多少。

根據蘋果的財報,截至三季度,蘋果的現金與近現金較上季度減少了逾90億美元,為1552億美元:

AAPL cash Q3_0

但是除去總債務以及蘋果最近發行的商業票據,凈現金滑至2012年早期以來的最低值:

AAPL Net Cash_0

更糟糕的是,蘋果在美國國內的現金(用於企業交易、分紅、回購)只有181億美元,這是自2010年3月來的最低水平!蘋果之所以把大量的現金放在海外,是因為那部分收入只需要繳納很少或幾乎不用繳納稅金,而將現金收入帶回美國,就要加納35%的稅。

AAPL domestic cash

而且在伊坎這樣的大佬的“鞭策”下,蘋果還得加緊回購自家股票。這就讓蘋果國內的現金流有點吃不消。

Dealogic的數據顯示,蘋果公司上一次發行債券是在4月份,當時發行了120億美元的債券。去年,蘋果發行了創紀錄的170億美元債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18

百奧家庭互動(2100)之每股現金值

最近,筆者正在留意一些正在不斷回購的股票,其中,百奧家庭互動(2100)持續回購,且翻閱報表,現金水平出眾,引起筆者的留意。這隻股票已經是港股中少有的標的,所以筆者會利用其每股現金值分析公司是否值得購買。根據報表及最近回購的數字,經調整的每股現金值如下:



按: 以上尚未計算第3季帶來的估計現金盈利約5,000萬人民幣,以及10月至11月中的估計盈利約2,500萬人民幣,若加上以上收入,現金量會再增加超過3仙,淨業務價值跌至約10仙,即2.8億港元。

雖然公司近期的增長力度似乎略差於預期,但是公司經調整後每半年1億人民幣的利潤似乎能夠多維持,扣除現金後的市盈率基本上是極為廉宜的,從此篇報導也看到執行力不弱,在美國的同業淘米雖然虧損,雖持有7億多現金,但也價值約11億港元,淨價值約3億多,但百奧卻是有盈利,但淨價值更低,所以這股的投資價值也有一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63

婷夢話聊企業現金流 婷夢

來源: http://xueqiu.com/1965949492/33193051

之前4篇講了毛利潤、凈利潤等等,但是這些家夥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上都是虛擬的,都只是些賬面上的數字,並不是我們所看見的money,既然真正的錢才是實實在在的,那就更能真實的去反映企業的日常經營狀況。

所說的現金流,無非就是今年進入了多少錢,出去了多少錢,把進來的減去流出去的,凈流入口袋的那部分就是現金流。

舉個例子:都說新疆尉犁縣、伊犁州、木壘縣的羊肉好吃,確實是好吃。我叔叔家就在尉犁縣養了500只羊,假設有200只母羊,每只羊就算1年繁育1次,第一年生產200只小羊,死亡20只,存活180只,於是把這些小羊餵養長大拿到市場賣了20萬元,第二年又生產200只,死亡25只,剩余175只,還是把這175只小羊拿到市場賣了18萬元。於是後面越來越有錢。當然我們說這38萬元錢就是現金流嗎,那肯定不是的呀,這部分只是現金流入,還有給羊蓋的羊棚、給羊餵的飼料及個人人工費,除去這些也就是所說的現金流出,剩下的部分才是現金流。但是剩下的這部分錢我叔叔敢大手大腳的花嗎,肯定不敢呀,後面還要考慮給羊打疫苗,還要給羊改善下羊棚環境,還要給羊聽聽音樂等等,為什麽呀,只有這樣做了羊的繁殖就會快,才會生產更多的小羊。

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我們得到的現金流只有扣除預期要花的那部分才是自由現金流量。

再舉個自己的例子:假設我婷夢一個月工資3500元,扣除這個月的招待費、電話費、化妝品費、買衣服費總共花掉了2000元,剩下的就是1500元了,但是這1500元我是不是敢花了,當然不敢,我是學會計的,後期還是得要接受註冊會計師培訓吧,父母以後身體不好得病了,我還得給父母看病吧,以後有了孩子我還得供孩子上學吧,只有把這些大項資金考慮完成以後,剩下的才是可供我使用的錢。

就拿給孩子上學來說吧,假設我為後期的孩子上學預留了10萬,但是如果等到我孩子上幼兒園那還是5年之後的事情了,現在的10萬跟5年之後的10萬的價值難道是一樣的嗎?肯定不是,那麽我們就要把未來7年10萬的錢折到現在看是值多少錢。

我有10萬元去買嘉實貨幣基金,假設利息4%,,過了1年就是104000元了,反過來想想1年以後的10.4萬現在又是多少錢了。如果我5年之後想的本金與利息總共10萬元,假設年投資報酬率為10%,那麽我現在該投資多少元。

P=S×(P/S,i,n) (P代表現值、S代表終值、i代表利率、n代表年數)

所以很容易的得到

P=100000×(P/S,10%,5)

 =100000×0.621

=62100(元)

所以未來5年10萬元也就相當於現在6.2萬,未來的錢沒有現在的錢值錢。

雪球里我不是經常吹牛嗎,說我以前掙了多少多少,未來會掙多少多少,這些吹牛的話一點都沒有用。如果聽到哪位大神說現在賺了多少就有用了,因為,不管幹哪行,最重要的是現值,重要的不是過去、未來而是當下。

現在比較下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首先我們說企業的利潤就是收入與支出的差額,在財務報表上就是虛擬的數字,而現金流量表才是企業的核心,都是實實在在的錢。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是可以補充的,利潤表容易被控制,可以造假,而現金流量表不容易被控制。公司發展需要的就是充足的現金,而利潤表並不等於我提到的現金流,如果光看企業產生較高的利潤,而現金流這塊是負數的話,那麽這家公司就可能處於財務困境了,現金流最能體現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更能說明一家公司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
現在我就簡單的分析下$凱發電氣(SZ300407)$ :(雖說之前我也是籠統的分析了下)

2014年上半年凱發電氣的凈利潤3520萬元,而經營現金流卻為-3193萬元。造成凈利潤為正,現金流為負的情況。現在就分析下原因:

1、凱發電氣這幾年應收賬款逐年遞增,銷售出去的產品收入不能及時兌現;企業的存貨庫存較大,大量的采購也會造成現金大額支出。

2、凱發電氣應付賬款這塊也是逐年遞增,大筆債務要去清還,也有可能導致現金流為負數。

3、凱發電氣2012年由於處於成長期,經營現金流雖為正數,但是成長期的企業要通過投資去發展,從而導致投資現金流量為負數,致使整個現金流為負數。

4、凱發電氣如果不能產生大量的現金流,就算凱發的利潤再多,特別與中國中鐵、中國鐵建這些國企壟斷企業去做生意,那它的風險就會更大。因為這些壟斷企業大多都是賒賬,你又不能離不開人家,不給他們賣產品的辦法是撒,更何況中鐵還是公司的大客戶,所以現金就自然很難收回來。

現金流越高的公司就說明這家公司就是好公司,因為一家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多,通過現金不斷的積累,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應的貨幣資金就比較多,這樣的公司後期就可以大比例分紅、兼並、在股價合適的時候管理層可以回購股票、可以投資新的項目去賺錢等等,就算在2008年經濟蕭條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公司的資金鏈也不會斷裂,而可以趁火打劫再次並購那些現金流不足而即將破產的公司,從而壯大自己的規模。

最後我再說下,大家可別不重視凈利潤,因為它是預計公司今後產生現金流量的基礎,而現金流量又可以揭示凈利潤,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越小,就說明企業凈利潤的變現能力就很強,自然企業的財務狀況就越穩定。

哎!又花了我碼字功夫的時間,如果認為好的話,就不要吝嗇手上的雪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71

自由現金流簡單舉例 漁_夫

來源: http://xueqiu.com/5774757064/33320861

下面一段話是摘自百度百科:

     科普蘭教授(1990)更是比較詳盡地闡述了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方法:“自由現金流量等於企業的稅後凈營業利潤(即將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營業利潤扣除實付所得稅稅金之後的數額)加上折舊及攤銷等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的追加和物業廠房設備及其他資產方面的投資。它是公司所產生的稅後現金流量總額,可以提供給公司資本的所有供應者,包括債權人和股東。”

FCF【自由現金流量】= EBIT【息稅前利潤】 × (1 - Tax【稅率】) +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


       我相信如果沒有怎麽學習過財務知識的朋友,馬上被這段話跟這個公司弄迷糊掉了,這麽複雜怎麽運用呢?我也曾經嘗試著教一部分對這個公司的認識,然後去查文獻,具體應該怎麽操作。

      其實在實踐運用過程中,自由現金流遠沒有那麽複雜,簡單地核心的東西知道就可以,自由現金流無法強調可以自由運用的現金流,那麽怎麽樣才算是自由運用呢?就是來源於凈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然後減去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相關支出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內容項,我發現一般情況下不會很大,而且可能會難以計算(管理用報表除外),所以我個人一般在用的時候,或者建議一般分析的人,找到理念的現金流數據,然後我說到的上面兩項相減就可以了。

     自由現金流檢查是投資者必須要經歷的一個環節,因為它畢竟代表了賺來可以用的錢。但是現金流分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有很多書告訴你怎麽折現,怎麽怎麽把將來的現金流變成現在的現金流。我覺得太複雜了,如果未來這麽直線得理解,那麽要我們這些投資者還幹嘛。所以我傾向於定性判斷,就是自由現金流到底是正還是負,正地多不多。這樣的方式去理解。就足夠了。

   下面看幾個公司的自由現金流
                                        公司A 自由現金流



                             公司B 萬福生科   自由現金流



                                           公司C獐子島   自由現金流




        我個人對持續負的自由現金流很恐懼,一般情況下,我會想很多,難道企業模式里,一定要投入這麽多的資本性支出,才能維持企業的增長嗎?如果真的是這樣,萬一有一天維持不住了,怎麽辦?出問題了怎麽嗎?  看看萬福生科、獐子島說可能出問題真會出問題,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很多東西可以掩飾,但自由現金流相對難掩飾。

        但也與比較簡單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掩飾方式把經營活動現金流做得好看一些,然後資本性支出做得大一些,這樣可以告訴投資者,我在進行怎麽擴產,怎麽新計劃,未來怎麽好的前途,這種就是畫餅。不要說畫餅很多人還願意看的呢。

        這種掩飾方式僅僅掩飾了一方面,但資本性支出又會變大,所以本質上自由現金流還沒有變大。

       公司A是怡亞通的現金流,我看了一下,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麽可以兩個都負?如果不是造假的話,就是企業在整個價值鏈體系中權利太弱,導致現金無法回歸。企業雖然生意好像越做越大,但其實是整個杠桿越來越高。這種生意明顯不能維持,如果僅僅管理層說靠將來做得很大然後就會變好,畫餅,那我還是覺得要小心的呢。因為這種類型的自由現金流結構最容易出問題。

以下是飛馬國際自由現金流

                                              公司D飛馬國際自由現金流

      這個公司也類似怡亞通的現金流結構,相比起來,比怡亞通稍微好一些。但也是靠借款維持著其整體生意的運轉,所以有些時候很難想象,這樣一家公司的杠桿比銀行還要高。賺再多錢又怎麽樣呢?一個風浪就可以讓你死掉。可以一直不受不利影響一直或者嗎?這個是我深深懷疑的地方。

      價值投資者一定要避免自由現金流的陷進,寧可錯誤也不要買入這類公司。這就是很多時候企業分析的意義所在了

     自由現金流的方法在金融企業和房地產企業中是失效的,請不要用。

一下是瀘州老窖的自由現金流
       你發現這個企業基本上很少有負的時候,如果真的負數了,反而可能是投資的好時期。這個企業是真金白銀賺到了錢,難怪過去10年左右能漲那麽多倍,即使現在跌下來了也比大部分股票要強。如果我們能在合理的價位介入類似的股票,我相信效果會好得很,因為至少可以讓你安心睡覺。
      我曾經在一個qq群里碰到一個人,他在前年去年大力鼓吹老窖,我就連老窖窖池屬於上市公司也是從他那聽說的,然後說怎麽怎麽值,分紅怎麽怎麽多,股息率怎麽高等等。誰知道今年又變成了大力批判老窖的人,說管理層怎麽不誠實,什麽存款丟了等等,有時候想想覺得挺搞笑的怎麽可以對一個企業的判斷差別這麽大呢?
     我只是覺得老窖還是那個老窖,不是它變化了,是人的心理變化了。在合適的價格,我很樂意成為它的股東。當然我現在也買了一點,總期望有更便宜的價格,可能習慣了再股市不漲的年代,不斷買入便宜的股票吧,反而現在一片片的漲停,覺得很不習慣。

                                       公司E瀘州老窖自由現金流


總結一下觀點:
       1自由現金流是判斷企業經營情況很好的指標,任何時候做投資都要看;
       2 自由現金流要簡單看待,不要去複雜計算公司,沒有必要,因為公司充滿假設你算對也未必結果判斷對;
      3自由現金流不正常,要反複驗證,管理層的解釋是否對的,當半真半假時候,還是放棄。
      4在企業開始相關核心業務初期的時候,可能存在資本性支出較大。但是永遠記得告訴自己,好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都是很棒的。


         再扯幾句,有人可能會說,像中國中鐵、撫順鋼鐵等股票自由現金流本質上也不好啊,人家還是可以漲很多倍的,難道就不值得投資了嗎?從長遠來看,沒有更新的商業模式,這種企業一點也不值得投資。但有些時候經濟問題把這些股票確實打壓到很低,你又剛好了解這個周期情況,是可以參與的。當然如果你誌向高遠的話,找那種有優勢的企業去做長時間的投資,讓自己的資產翻倍複利式的增長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