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纳市上市费用调查:88家公司贡献6亿美元
1 :
GS(14)@2011-07-02 12:25:18http://news.imeigu.com/a/1309329369756.html
进入2011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掀起了一波上市高潮,截至6月28日,在美上市中国公司扩容致262家,其中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88家,然而,就在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热情高涨之时,中国概念股在美遭遇集体“信任危机”,当华尔街将矛头对准中国公司时,他们有没有想过中国公司在美上市为美国的投行券商、审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们创造了多少财富?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对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司算了一笔账,看看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给美国的投行带来多大的效益。
据投中集体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数量达88家,融资额总计850953.4万美元,而参与上市的券商、律师事务所、审计等机构也是获益不少,其中,88家公司付给承销商的费用合计约为59566.7万美元,占融资总额的7%。
美国券商获得6亿美元
一位专门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资深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费用大约有五大项,包括进场费、审计费、律师费、中国律师费和券商费用,除了券商费用是与上市公司融资额有关,其他费用相对固定,不过,券商和律师机构大小不同,收费也各不相同。(正常情况下)审计师事务所出具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费用在50万美元以上,这个数字基本上固定。而美国的律师收费大约在60-70万美元以上;而券商收费标准则是按照上市公司融资额的7%左右收费,上市公司融资额数量大,券商收费就高,反之,收费则少。另外,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还需要一笔中国律师出具的法律文件,因此公司还要付一笔10-15万美元的中国律师费。上市公司进场交给交易所的费用大约10万美元左右。
按照88家纳斯达克上市中国公司计算,这88家公司上市给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交的费用是880万美元(进场费),另外,每年还要交维护费(按照发行总股本数量上交维护费);交给审计师事务所的费用总计为4400万美元;律师收费按照70万美元/家计算,88家公司给美国的律师事务所上交费用为6160万美元;加上券商费用,88家公司,按照融资额7%计算,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市要付给美国券商(承销商)59566.7万美元。
美银美林成最大赢家
据投中集团数据统计显示,88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美银美林总共出现在16家上司公司中,而摩根士丹利曾经给 11家中国公司做承销商,摩根大通稍微逊色,给8家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司做承销商,按照7%的收费标准,美银美林从中国公司身上赚到了大约1亿美元。而给88家公司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当属德勤,有24家中国公司是由德勤做的审计,同为四大会计事务所的普华永道,给14家中国公司做审计到纳斯达克上市,找安永做审计的只有5家。按照50万美元/家计算,德勤帮助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市做审计会有1200万美元收入囊中,普华则会赚到720万美元,安永仅有250万美元。
另外,88家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司中,最赚钱的律师事务所当属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旗下的相关律师事务所,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给14家公司做法律服务,按照70万美元/家计算,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赚到980万美元。
以上数据都是在一个常规的范围内计算出来的, “也有一部分中介公司在给企业做上市的时候,要的费用虽少,但是他们可能会与公司有个约定,比如企业上市后拿到公司的股票和奖励等,因此,这里面的费用很有弹性,不容易准确的计算出来。”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德國12月安裝量3GW 中概光伏板塊飆升26.25%
1 :
GS(14)@2012-01-12 22:55:09http://news.imeigu.com/a/1326322298277.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 i美股中概太陽能指數週三飆漲26.25%報收於374.587點。中概光伏個股全線上漲,其中韓華新能源領漲,漲36.8%報收於1.71美元;晶澳太陽能漲34.72%,報收於,1.94美元,位居中概光伏漲幅榜第二名,盤後交易中繼續上漲2.06%;漲幅最小的阿特斯太陽能上漲15.48%,報收於3.58美元。
1月11日有外媒報導基於四季度德國提高組件需求,太陽能供應商未來幾週企業發佈的業績或將有爆炸性增長。此前有報導德國在12月份安裝了超3GW的太陽能組件,而該數字在2011年全年將創紀錄刷新至7.5GW。需求創出高峰有益於穩定組件價格,幫助企業消化過剩庫存。對於多晶硅、硅片和電池供應商,其產品有可能在四季度銷售異常強勁。過去一年由於多晶硅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供應商受到衝擊,多家企業在垂直整合自己業務。
報告同時指出,德國可能在2012年削減約15%的進口關稅,這可能會降低對下游企業的需求。另外太陽能公司面臨的風險還來自他們沒有核心技術優勢且沒有具備品牌優勢的模塊製造商。
總體來看,太陽能板塊2011年一路走軟,近期走勢稍顯平緩,以今日i美股中概太陽能指數收盤的374.578點計算,較52周高點1251.87相去甚遠。
2 :
GS(14)@2012-01-12 22:55:32http://www.fool.com/investing/ge ... you-need-to-kn.aspx
So what: Germany installed more than 3 GW of solar in December, according to reports, and reached another annual record of 7.5 GW in 2011. That spike in demand helped module prices stabilize and is eating off the excess inventory in the supply chain. For polysilicon, wafer, and cell suppliers, the higher demand means that sales of their products were likely much strong in the fourth quarter.
Suppliers have been hit especially hard in the past year as manufacturers worked to vertically integrate their own operations and as an oversupply of polysilicon in the market led to falling material prices. We'll know more about the fourth quarter and future demand in the next few weeks as companies begin to announce fourth-quarter earnings.
Now what: This news is positive in the short term,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unknowns going forward. The incredible level of installation in Germany was because of a feed-in tariff cut that took effect in 2012, and the high level of installations means another 15% cut is likely to come in mid-2012. Those cuts may lead to lower demand in 2012.
These are still four of the riskiest companies in solar because they don't have a major technology advantage and aren't brand-name module manufacturers. I wouldn't buy the bounce today because it's likely that demand will take a dive once German feed-in tariffs are cut. Long term, I think the solar industry has a lot of potential, but for now it looks like a rocky road ahead.
中概股棄美 排隊回歸A股
1 :
GS(14)@2015-06-25 12:49:0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5/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數年前中資概念股赴美上市成風,現在卻掀起私有化退市浪潮,僅僅本月內就有10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宣布私有化計劃,令人嘆為觀止。面對內地資金充裕、A股股市暢旺,不少中概股均有棄美回歸A股的打算,唯獨本港市場卻顯得有些寂寥,分析也坦言,估值較低是中概股不願選擇赴港上市的最大原因。
私有化蔓延至能源醫療板塊
今年中概股「私有化」的熱潮,由盛大遊戲揭開序幕,及後在美國上市的世紀佳緣、易居、如家、奇虎360等也相繼收到私有化要約,年初迄今共有16家公司。而單是6月份,更保持幾乎一天就有一家宣布私有化的頻率,最新加入的公司是社交手機程式陌陌。私有化消息令中概股股價普遍大漲,要約價較現價的溢價幅度已經縮窄到3%至10%。
據彭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迄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收到的私有化要約規模升至230億美元,較過去12年中任何一年為多,創歷史新高。 且私有化對象不再局限,從最初的科網公司已經蔓延至能源、醫療等板塊。
陌陌上市不足7月 捲訴訟
不過陌陌卻因上市不足7個月就私有化而捲入訴訟風波。美國律師事務所Levi & Korsinsky LLP昨日向陌陌小股東發出信函,稱已經啟動對陌陌私有化要約公平與否的調查,將發起集體訴訟。
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此前美國中概股頻頻遭遇沽空,一些公司覺得在資本市場發展並不順暢,包括估值太低,反映不到價值、在美股成交疏落,影響其再融資和增發等。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表示,一些中資股以前選擇在美上市,部分是因為創投公司在海外註冊,資金較易調動,且當時中國的科網行業並不火熱,但現在A股進入牛市,估值水漲船高,令在美國不受重視的中概股回歸心切。
中概股聲勢浩蕩回歸A股的時候,本港市場卻顯得有些寂寥,早前傳考慮來港上市的分眾傳媒及巨人網絡,均已經計劃轉回A股上市,新一輪中私有化的公司亦無一家屬意香港。
新一輪無一家屬意香港
不過,港交所近年亦在努力爭取不同類型的公司來港上市,包括修訂上市條例以及進行同股不同權的諮詢。歐振興表示,香港保持全球新股市場三甲地位,仍然擁有國際化和透明度高的優勢,對於大型企業始終是有吸引力。相信之後絕對可以向不同投資者提供不同產品,希望第二輪諮詢中,大家有進一步溝通乃至推行。
明報記者 武君
2 :
GS(14)@2015-06-25 12:50:0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5/news/ec_eca2.htm
私有化需時久 或錯失時機
2015年6月25日
【明報專訊】一般中概股回歸A股,將涉及私有化退市、拆除VIE結構以及在境內上市的步驟。私有化僅首步,此後的漫漫長路並不輕鬆。根據美國監管要求,提出私有化的股東更需要以現金收購流通股,且必須提供溢價。據了解,有意私有化的美國上市企業,待董事會接收要約後,將組建特別委員會,並聘請獨立特別委員會顧問,評估私有化要約,特別委員會批准後,再由股東大會投票通過,單單這個過程已經需要3至6個月。2012年提出私有化的分眾傳媒更是用了近3年,直到上月才完成。
私有化完成後,便要拆除VIE結構,由於涉及選擇A股上市主體、VIE協議是否生效以及是否為外資准入限制行業的問題,一般需要6個月。到了回歸A股階段,企業也有3種選擇,包括直接上主板和創業板、在新三板(類似場外交易)上市,或借殼上市。主板和創業板上市需時長達1至2年,在新三板上市需要8至10個月。分析認為,國內新股改革在即,愈早返回A股,將享受愈高的估值。
中概股或轉港上市
1 :
GS(14)@2016-03-16 13:33:05【明報專訊】萬眾期待的戰略新興板陡生變數,一大批摩拳擦掌、謀求回歸A股的中概股頓時失去方向,某些已經私有化的更是進退兩難,本港是否可以冷手執個熱煎堆呢?
海通國際企業融資行政總裁石平表示,不少中概股此前都緊盯戰略新興板,因為其估值及關注度都是其他板塊無可比擬的,若戰略新興板真的被擱置,這些企業勢必要重新調整上市地的考量,香港亦會是選擇之一,對香港新股市場屬利好。
股權限制成最大障礙
但他表示,企業仍有創業板和新三板的選擇,並非一定要選擇香港。且香港上市條例對一些特殊股權架構的限制,一開始就將不少中概股擋在門外了。目前有見監管部門為創新企業的上市做出調整,如檢討創業板定位等,但若要吸引中概股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努力。
另外據路透社旗下IFR引述消息報道,平保(2318)旗下P2P互聯網金融平台陸金所,將選擇在上海A股上市,集資最多50億美元,而不是香港。
惟陸金所並未有盈利,本來擬選擇上交所戰略新興板上市,既然戰略新興板有擱置的可能,不排除上市地再有變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6/news/ea_eaa2.htm
譚新強:中概股歸航遇上風浪
1 :
GS(14)@2016-05-17 03:39:0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73_en73.htm
【明報專訊】中證監主席劉士余新官上任有不少動作。上海的戰略新興板擱置了,連已經通過了人大的IPO註冊制都暫緩了。上周更有聲音中概股回歸A股都面臨一些困難,證監會也承認正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中概股回歸的問題。這事情引起很多國內、外投資者的關注。
A股殼價炒至50億 劉主席憂心
去年李克強總理才親自開口歡迎這些主要在美國上市,代表新經濟(互聯網、光伏、醫療)的龍頭或素質較好的企業回歸A股上市。隨着這「招商」行動,40多家的中概股已開始了「私有化」行動,完成了私有化的已超過十家。但真正已成功重回A股的暫時只有5家(分眾傳媒、巨人網絡、完美世界等),都是經過借殼上市的,帳面價值已比私有化時的價錢升了好幾倍。
但明顯劉主席非常擔心及痛恨殼股的炒風。最近聽到最高的殼價已叫到令人咋舌的50億人民幣!早陣尋寶遊戲也正在升溫,幾乎所有殼都給炒到飛天。自從證監表示關注中概股借殼一事後,殼股股價已連續數天走弱,連整個A股大市都拖下來。正在走私有化流程的中概股也應聲跌了不小,尤其尚未達到DMA(Definitive Merger Agreement)的那一些。
傳聞很多,但最有可能的是一至數個月內(希望快一點),中證監將公布一些新的相關收緊借殼上市的指引和規限。我希望中概股會得到公平的對待,不會面對比國內企業更苛刻的要求。我更希望IPO的機制盡快優化,容許資本市場真的能發揮融資的作用。
A股畸形 IPO蓬勃反成喪鐘
歸根究柢,為什麼這些所謂「殼資源」只有在A股(和港股)才那麼值錢,在美國是近乎一文不值的?這本來就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問題。在A股有最少700家企業在排隊IPO,如制度及速度不改,預計需要等7年多﹗絕大多數企業不能接受,那麼唯有走借殼之路。
表面上IPO速度那麼慢,是為了保護去年股災後的投資者,避免市場面臨巨大的融資壓力。但事實上,由於游資還是很多,再加上外匯管制變嚴,所以熱錢不停的輪轉,從深圳樓市跑到縲紋鋼,然後再跑到殼股。况且就算減慢IPO,也不見得A股就能升多少。在美國及其他市場,IPO旺盛,從來都是一個強烈的牛市信號,雞蛋和雞,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中國,IPO蓬勃,才被散户和監管機構錯誤地解讀成熊市的喪鐘﹗
留意奇虎360私有化進展
中國經濟正面對着很嚴重的債務增長過快的危機,就算為時尚未晚,可能亦只有最多數年時間去盡快解決問題。資本市場扮演的角色應非常吃重,如成功發展的話,將有助培植帶動經濟的新企業,亦能幫助企業及銀行去槓桿。如失敗,中國經濟的前景亦必較暗淡。
未來數周,最需要留意的是奇虎360私有化案的進展。萬事俱備,資金已到位,連發改委的批文都已拿到,只欠外管局的批文。44月的外匯儲備,不跌反微升70億美元,理應外管已不再像年初時那麼緊張。周末有傳聞中證監對奇虎開出非常苛刻的借殼條件,但奇虎已發聲明闢謠。
回歸折讓中概股 可慢慢吸納
長遠一點,還有不少尚未達到DMA的公司,現在普遍都有兩成以上的折讓,可能是慢慢入貨的機會。世紀互聯和陌陌是其中兩個例子。世紀互聯的收購方非常強大,包括董事長陳昇、青華紫光、和雷軍旗下的金山軟件(3888)。上周才剛發了一筆17億多人民幣的可轉債給幾家內地的私募基金,明顯用來協助私有化一事。青華紫光,根正苗紅,過去在美收購過RDA 和 Spreadtrum等半導體公司,到現在都沒有什麼再上市計劃,證明實力雄厚。陌陌本是一宗較不被看好的案,原因是行業較敏感(一夜情社交網,但正在轉型,改約打羽毛球﹗),又不太賺錢。但阿里剛在上月正式加入本已星光熠熠的收購方(包括紅杉),股價從2月低位曾反彈超過一倍。阿里買陌陌肯定是戰略上的考慮,絕不是A股跟美股差價套利那麼簡單。因它非常需要一個可勉強跟微訊抗衡的社交平台,除陌陌外,別無他選。
就算是香港上市但正在停牌的萬達商業( 3699),它的私有化案,雖出價都未定,但可能也受到一些影響。但萬達的出發點應該也不是單純套利,更可能帶一點政治色彩。
(中環資產持有奇虎360、陌陌、世紀互聯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立論:中概股返中國無望
1 :
GS(14)@2016-05-21 13:09:16前晚美股向好,加上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日中午抵達香港,部份市場人士憧憬其將帶來一些利好後市的消息,帶動昨日港股跟隨外圍高收。雖然如此,雖然恒指全日的升幅高達234點,但是全日總成交量卻不足600億元,這反映投資者入市的意欲仍然頗為薄弱。看來,港股要突破目前悶局,仍然頗為困難。
投資者近月宜觀望
由於近月美國公佈的宏觀經濟數據表現參差,市場普遍預期下月美國加息機會只有兩成。假如屆時美國出乎意料地加息,將對市場造成衝擊,假如屆時維持利率不變,市場亦不太有任何驚喜。另外,下月23日英國將進行脫歐公投,現時市場普遍相信英國群眾將作出不退出歐盟的英明決定。但是民意調查反映雙方力量參半,萬一公眾結果是退出歐盟,恐怕將對市場造成另一場衝擊。在兩項不明朗因素夾雜之下,投資者現時最佳的策略,恐怕還是按兵不動較為上算。當然,投資者買賣的是個別股票,其持股未必跟隨大市上落。因此,在目前沒有方向感的市況,仍然有機會出現逆市之星。事實上,近日推動恒指上升的最大功臣,便是近年的股王騰訊(700),該股將於今天公佈首季業績,不排除有部份投資者於業績前偷步入市。
股王騰訊逆市增長
騰訊是一隻極少數在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之下,仍然保持強勁業績增長的科技股。假如股價於業績公佈後,有投資者趁好消息出貨,或有投機者因為沽空了指數相關衍生工具,而要利用騰訊的權重地位沽低這隻優質藍籌,屆時將是投資者人棄我取的時機。反之,為了控制資金外流,多個行業持續受到負面消息影響。例如澳門便剛剛宣佈禁止電話博彩活動,預期相關措施將進一步打擊澳門賭業的營收。另一方面,昨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包括復星(656)及綠地香港(337)母公司在內的多家民企,最近被中國政府告知將限制其海外投資規模。此事發生於上周由於中國證監會收緊海外企業私有化後返回大陸A股上市的申請,多家已提出私有化的美國上市中概股,股價連日急跌。其中歡聚時代(美股代號:YY)更已率先決定取消其私有化的提案。消息公佈後,目前股價已較去年高位回落逾半。經過連日急跌之後,歡聚時代目前的估值只是未來一年盈利的10至12倍。
中資科技股可低吸
即使這批中資科技股不能重返大陸掛牌,其目前估值已較大股東當初提出私有化的價錢折讓逾33%,或潛在升幅約50%。不介意長線持倉的投資者,或認為現時為趁低吸納的時機。然而,投資中資股份永遠涉及政治風險。事實上,在當前的政治氣氛之下,短期之內要求中國政府放寬滙率管制,恐怕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作者客戶持有YY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8/19616439
中概股借殼回歸添阻滯
1 :
GS(14)@2016-09-02 05:32:08【本報訊】中概股退市回歸,除了新股路未通之外,連借殼上市一途亦添阻滯。《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中證監將會限制借殼上市的公司估值,上限為預估盈利的20倍,以免個別借殼上市的股份估值過高,影響市場穩定。
傳設估值上限
該消息人士指,中證監尚未正式宣佈新規定,但近日已向內地部份投行轉達新規的要求。包括奇虎360、去哪兒網等中概股,為求較高估值,紛從美國除牌,謀回歸A股,可惜A股IPO隊伍長達600間以上,中概股回歸之路,惟有轉戰借殼上市。彭博統計,現時A股平均以41倍PE交易。過去兩年,中證監亦已就新股上市的PE設上限。據彭博統計所得,從2014年中,幾乎所有上市的新股,定價皆為歷史盈利的23倍以下。超過十隻原本在美國上市的內地公司,例如奇虎360、去哪兒網等科網股,都已經收到私有化的建議。至於已公佈的中概股私有化規模超過500億美元,即約3,875億港元。另外,剛在香港上市一年多的內房股萬達(3699),亦宣佈私有化,計劃重回A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2/19757401
中概股再掀美上市潮 美IPO生力軍 港勢失集資王寶座
1 :
GS(14)@2017-10-22 15:44:16【明報專訊】上周兩隻中概股趣店及瑞思在美國上市均錄得可觀升幅,多隻中概股亦因此加快在美上市步伐,包括搜狗、愛奇藝、拍拍貸等。事實上,按首3季度計算,中概股已經佔去美國外來公司上市數目近四成,並帶動美國IPO集資額稱冠。分析認為美股連番創新高,有利中資公司取得高估值上市,美國亦有不少專門研究中概股及新經濟公司商業模式的基金,故有利其整體表現。
明報記者 余慕恩
今年首三季已經有9隻中概股赴美上市,涉集資金額達11億美元。踏入10月份,上周網貸公司趣店在美集資9億美元,是年內最大中概股IPO,上周三掛牌首日已升22%。另一教育股瑞思上周五上市,首日升逾一成。彭博表示,自今年5月起中概股加速赴美上市,至今累計集資規模超過20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0倍。
中概股佔美外來IPO四成
安永的數據顯示,首三季美國一共錄得111宗IPO數目,集資額達2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升89%,單計算第三季度,則已經集資35億美元,當中包括阿里巴巴有份投資的物流服務供應商百世集團。百世上月落戶紐約交易所,集資4.5億美元,百世上市前仍然錄得虧損盈利,股價至今已累升12%。另外經營網上借貸平台業務的信而富,上市後亦錄得近四成升幅。
至於本港,首三季的IPO集資額只有110億美元,大幅落後美國及內地,全球排名跌至第三。目前有大概100宗上市申請待聯交所審批,安永指第四季香港的IPO數量有望提升(見另稿)。
港首3季集資 排美國內地之後
事實上,科技股今年跑贏大市,標普美國中概股50指數今年已升逾六成,在港上市的南方中國新經濟ETF(3167)亦有逾五成升幅,遠遠跑贏美股、港股及內地A股。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伙人歐振興表示,美股暢旺,間接令中概股的上市估值較高,吸引公司到當地上市。另一方面,早年有百度、網易、京東等赴美中概股的例子,美國已有不少專門研究中概股的專家,同時又有研究科技股的基金,形成合適的生態系統,市場對這類公司的商業模式較為熟悉,對公司尋找投資者而言較有利。
眾安閱文已引起市場興趣
羅兵咸永道中國及香港通信、媒體及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周偉然則表示,雖然內地今年審批上市申請的速度加快,但同時拒絕的宗數亦有上升,故中概股紛紛赴美。但他指出,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的熱潮剛剛掀起,眾安(6060)及閱文等引起市場興趣,而稍後港交所(0388)計劃建第三板吸引新經濟公司,相信此類公司在香港會慢慢受到注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78&issue=20171022
中概股表現參差 阿里升近倍
1 :
GS(14)@2018-01-02 00:06:44【明報專訊】今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數目共25隻,集資額約40億美元,為2014年以來新高,以教育及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為主,部分掛牌後表現極好,但未見升勢持續;而包括阿里巴巴及百度在內的中資科技股巨頭,表現雖不敵股王騰訊(0700),今年仍錄可觀升幅。
趣店紅黃藍較上市高位腰斬
於10月掛牌、在首掛開盤已經錄得四成升幅的網上借貸公司趣店,後因中國收緊網上借貸平台監管後遭拋售,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報12.54美元,距離上市首日盤中的每股35美元高位回落64%。
其餘今年赴美上市、集資額較大的中概股還包括搜狗、百世物流、紅黃藍等,分別較年內高位低16%、29%及46%。
反映在美國上市中國企業的雪球中概30指數,由去年尾至今已經升超過六成,部分成分股今年股價屢創新高,其中阿里巴巴全年升96%,上周五收報172美元、百度全年升42%,周五報234.21美元,網易全年升6成,周五報345.07美元,京東年內亦升63%。另外股價翻倍的中概股要數軟件下載商迅雷,累升298.7%,周五收報15.39美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52&issue=2017123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