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烏克蘭:炮火聲中一歲除 2015想說愛你不容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72

ivZ3SunErQPs-2

烏克蘭政府稱,迎新之夜,反政府武裝分子向政府軍開火23次,造成三名士兵受傷。

烏軍方發言人Andriy Lysenko周四在基輔表示,過去24小時中,沒有人在該國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犧牲。他說,當晚在雙方爭議區域發現了五架“敵方”無人機,烏克蘭特種部隊還解救了一名此前被“匪徒綁架的”士兵。

Lysenko還稱,反政府武裝進行了“多次嘗試欲激怒政府軍”,以便指責政府軍違反停火協議。反政府武裝持續從俄羅斯邊境獲得武器補給,他如是說。

據聯合國,烏克蘭指責俄羅斯給予反政府武裝的支持;自4月以來,烏克蘭內戰已經造成超過4700人死亡。自今年3月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後,俄羅斯與歐美產生出了冷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對抗關系,西方先後對俄羅斯的個人、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實施了多輪制裁。對於支持烏克蘭反政府武裝分子的指責,俄羅斯予以了否認。

俄新社援引自治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軍方新聞中心消息稱,迎新夜烏克蘭政府軍在頓涅茨克地區向反政府武裝開火15次。

俄羅斯外交部網站的一份聲明顯示,周四,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在電話中探討了烏克蘭危機。但該聲明並未給出進一步的細節。彭博社援引的一位美國國務院官員證實,兩人確實討論過此事,以及中東問題。

烏克蘭總統網站顯示,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在新年致辭中表示,因為一個“殘酷的敵人已經侵入我們的生活、領土、自由和獨立”,烏克蘭經歷了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最艱難的一年,新的一年“也不會容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04

2015年中國首例違約:地產商佳兆業4億港元貸款未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75

郭英成,佳兆業

深圳房地產龍頭企業佳兆業集團昨日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這是該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該司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這是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首例違約。2014年11月佳兆業上千套房源被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鎖定,國內媒體稱郭英成辭任涉及深圳落馬政法委書記蔣尊玉案。

佳兆業是深圳本土龍頭房企,連續三年榮獲“深圳地產資信十強”。2009年12月赴港上市後三年內,該司銷售額增長2.4倍,從2010年的剛過百億元增至2013年的239億元。2014年上半年,佳兆業以16.7萬平方米(1801套)的成交量、41億元的成交金額,超過行業龍頭萬科,摘得深圳樓市成交量、成交金額的雙料冠軍。

佳兆業以運作城市舊改項目聞名業內,其快速擴張與深圳當地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隨著近期深圳市委高層、政法委書記蔣尊玉落馬,佳兆業也一步步深陷泥潭。

2014年10月,郭英成就被傳涉及落馬官員而被帶走。11月底深圳多個樓盤被爆出遭當地國土部門“鎖定”,目前除前海廣場外,佳兆業在深圳的所有預售項目都已經被鎖定而不能銷售。

2014年12月4日,因“鎖盤”事件停牌一日的佳兆業發布複牌公告,稱郭英成及其兩兄弟控制的公司主要股東向另一主要股東——生命人壽的全資附屬富德資源投資轉讓5.755億股份,約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的11.21%。敏感時機的股權轉讓引起市場恐慌,當天複牌的佳兆業盤中一度暴跌12.55%。

12月10日,佳兆業突然宣布郭英成辭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郭英成胞弟郭英智也辭去執行董事一職,大股東郭氏家族再無任何人出任執董。12月28日,佳兆業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譚禮寧和首席財務官張鴻光均辭職。

佳兆業港股((01638.HK))自12月29日起停牌,昨日該司稱將繼續暫停交易,待進一步公告。12月一個月內,佳兆業股價暴跌約50%,單月跌幅創最高紀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認為,董事會主席與副主席辭職後,佳兆業今後幾日可能面臨“更多挑戰”。另一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已將佳兆業的信用評級由B1降至B3。

佳兆業,H股,中國股市,房地產

深圳一位地產老板向《華夏時報》表示,佳兆業事件可能比想象的更加複雜,

“如果只是與深圳市委原常委蔣尊玉落馬案有關,沒必要把佳兆業全深圳的項目都鎖起來,顯然沒有這麽簡單。”

深圳市房產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該報表示,佳兆業的樓盤停止辦理手續,該部門也沒有接到過任何正式的文件,都是口頭通知。相關人士稱:“這是從未有過的事,而且也不是我們國土部門單方面管理,涉及多個部門,有的跟我們部門也沒關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07

悲觀者眼中的2015年地緣政治火藥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96

2014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緣沖突通過各種渠道對全球經濟影響巨大,最為明顯的就是盧布危機和油價持續低迷。2015年顯然也不會是一片祥和,那麽又有哪些潛在地區可能會成為新一輪沖突的導火索呢?

敘利亞

敘利亞局勢如果失控,很有可能會對周邊國家——黎巴嫩、約旦和土耳其帶來沖擊。

syria-big

以色列

第三次巴勒斯坦之春使得巴以雙方更為廣泛的暴力沖突不斷,周邊國家也面臨居然混戰的風險之中。

israel-big

伊朗

到目前為止,伊朗核危機依然未能解決。如果伊朗執意發展核武器,不能排除以色列出兵伊朗的可能性。

iran-big

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區

哈馬斯試圖重掌局勢很可能引發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軍事打擊。

westbank-big

沙特

91歲高齡的沙特國王Abdullah風燭殘年,王儲Salman也已經79歲。政局的更替可能會異常敏感。

saudiarabia-big

波羅的海地區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北約在該地區的博弈就從未停止。雙方空軍互相挑釁或導致“走火”的可能。

baltics-big

俄羅斯/烏克蘭

克里米爾地區的沖突至今為止尚未有緩和的跡象,2015年也不會輕易改觀。

ukraine-big

中日南海地區

釣魚島問題使得中日兩國摩擦不斷,地區性緊張情緒難以消除。

schinasea-big

尼日利亞

恐怖組織博科聖地的襲擊時有發生,尼日利亞總統Goodluck Jonathan的軍隊屋里控制局面。

nigeria-big

阿富汗/巴基斯坦

塔利班武裝在該地區和伊斯蘭國的聯系日趨緊密,在美國駐阿富汗軍隊減少之後,地區維和難度加大。

afghanistanpakistan-big

印度/巴基斯坦

在2008年孟買爆炸案發生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兩臨國之間的矛盾就時有爆發。

indiapakistan-big

朝韓地區

朝鮮和韓國的問題由來已久,關鍵在於,朝鮮是不是會因為某種原因而突然“不安牌理出牌”。

northkorea-big

北極地區

俄羅斯、美國、挪威、丹麥及加拿大對於北極地區自然資源的爭奪讓該區域也面臨潛在風險。

arctic-big

伊拉克

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肆虐並未完全消除,伊拉克政府軍自身並無法維護國家穩定安全。

iraq-big

希臘

提前大選的到來使得該國政治前景異常不明朗。左翼政黨如果執政,歐元區的穩定性間存在疑問。

greece-big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21

美國房地產市場2015年難言驚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97

美國房地產市場過去數年對於提振整體經濟複蘇影響甚微。進入2015年之後,市場也恐難有任何明顯的改變跡象。房價出現大漲或者大跌的可能性都非常低。

全美房地產經濟學人協會周三表示,11月尚未完工的新建房屋預銷售合同季調後同比增長4.1%,環比增長0.8%。該數據為2013年8月以來新高。本周最新公布的數據則顯示二手房銷售量為2014年第三高。

但是與此同時,購房者對於房價的回升和房屋質量抱怨頗多。房產中介公司Redfin的CEO Glenn Kelman,表示,“市場已經過熱,購房者對於目前的價格十分敏感。”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Nela Richardson也認為,“2015年樓市的吸引力可能會降低,盡管小型房源可能會繼續漲價,但是整體的市場需求正在減弱。”

在兩年的反彈之後,2013年美國樓市的市場需求開始減弱,而2014年這種情況也並未改變。目前30年抵押貸款利率為3.87%,接近去年最低水平。

11

美國2014年1到11月二手房銷售整體同比下滑4%,新房銷售在2014年則沒有明顯變化,距離經濟學家年初預估的兩位數增長速度相距甚遠。這部分原因是因為地產商更樂於建造更貴更大的房型。

市場對於2015年樓市前景看法不一。研究公司Zelman & Associates預計2015年和2016年房價增長將達到4%和3%。但是Kelman卻認為,“如果房地產市場希望見到更健康的全面需求複蘇,那麽房價必須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23

賈躍亭:2015樂視目標收入230億 實現全員持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59147.html

2014年樂視生態總收入接近百億,2015年的總收入目標將達到230億,並實施人人持有樂視生態原始股的合夥人制計劃。

1月4日上午消息,樂視創始人兼CEO賈躍亭向全體樂視員工發送新年內部郵件透露,2014年樂視生態總收入接近百億,2015年的總收入目標將達到230億,並實施人人持有樂視生態原始股的合夥人制計劃。

內部信中提到了樂視即將推出的“重磅智能終端產品”,或將是樂視超級手機即將發布的重要信號。此外,賈躍亭還首次提到了前不久公布的“See計劃”樂視造車的基本思想,他稱,超級汽車的亮相之日將是傳統汽車產業顛覆之始。

同時,賈躍亭認為,未來十年,也將是中國產業互聯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戰勝美日韓企業的歷史性機遇,樂視生態的垂直整合模式將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成功探索出一條道路。(愛文)

以下為賈躍亭新年內部信全文內容:

不畏浮雲遮望眼 只緣心在最顛覆

——2015,生態夢想新征程

親愛的樂視同學們:

2014年結束了。這個冬天很冷,像必先的磨難;這個冬天也很暖,有樂迷、股民和團隊風雨同舟、不離不棄。

變革之路從來就不會一帆風順。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也拉開了樂視生態下一個征程的序幕。樂視生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在下一個征程里,希望樂視能夠成為垂直整合的互聯網產業革命的領導者,全球化世界級的生態型公司,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彎道顛覆歐美日韓傳統巨頭,有效解決城市霧霾及交通擁堵,給用戶帶來極致的產品、藍天和新鮮的空氣,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實現互聯網、科技、文化、生態融合的中國夢。

回憶激蕩歲月,往事歷歷在目,令人感慨萬千。

剛剛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樂視歷史上最為艱難的一年,在相關政策影響下,盒子銷售暫停,關於我們的各種流言層出不窮,這些都讓樂視的發展腳步受到了一些影響。

越大的磨難,才是越好的錘煉。有時候,你必須跌到你從未經歷的谷底,才能站在你從未到達的高峰。

過去的一年也是我們捷報頻傳的一年, 樂視生態業務各條線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超級電視銷量提前完成了150萬的年度目標,成為無可爭議的智能電視第一品牌。海外戰略初顯成效,超級電視三個月搶占了將近一成的香港電視市場,單型號超越了三星、索尼等日韓品牌。我們在美國成立了兩個子公司,分別位於洛杉磯和矽谷,我們前不久公布的“SEE計劃”中涉及的超級汽車研發設計也放在矽谷。北京、洛杉磯、矽谷將會成為一條“北洛矽”線,支撐樂視生態全球化的布局和落地。全球化的垂直整合的互聯網體育產業公司樂視體育獨立不久就已經成為行業第一。樂視影業大片不斷,有望沖擊年度票房第一;樂視網繼續保持前三強的行業地位,廣告營收持續高速增長,整個樂視生態年度營收近百億。

很多的樂迷和股民在樂視最低迷的時候,不離不棄,依然真切地為我為樂視加油鼓勁。看到微博上樂迷“只要你一個眼神肯定,樂迷的支持就有意義”這樣的留言,讓我非常感恩、感動,禁不住淚流滿面。這些可愛的樂迷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們才是樂視最大的財富,他們的贊美和支持是多少市值都換不到的。

我也為所有的樂視人感到驕傲,正因為你們的努力,才讓用戶體驗到了極致的產品和我們的價值觀。

過去的一年中,我因樂視生態海外布局和超級汽車“SEE計劃”以及手術住院,很長時間不在公司。但讓我欣慰和感恩的是,在這段時間里,樂視人面對諸多困難負重前行,不辱使命,全力推動各項業務急速前進,用業績證明了樂視擁有一支跨產業、多能力、全協同的產生生態聚變效應的團隊,建立起全球獨有的、打破組織邊界、高效協同運作的生態型組織管理體系,為樂視生態建立了顯著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樹立了極高的生態競爭門檻。

2015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的開始。

今年,超級電視的銷售量將要達到300-400萬臺,保有量超500萬臺;樂視生態的全球拓展將突飛猛進;樂視影業在適當時機註入到樂視網;樂視網也將實現用戶和收入的高速增長,沖擊全行業第一;樂視體育、樂視雲計算將會帶來更大的驚喜。

我們將繼續秉承奢侈科技、完整生態、兩倍性能、一半價格的理念,在不久推出希望能夠推動產業進步的重磅智能終端產品,完善樂視生態的核心一環,為風雨同舟不離不棄的樂迷、股東奉獻更為極致的用戶體驗、創造最大的用戶價值!

樂視生態全年總收入將再次高速增長,力爭突破230億。這也更需要繼續提升樂視生態自身供血機能,抵禦外來風險,並適時地引入外部資本,為整個生態高速健康運營提供資金保障。

關鍵一年,更加考驗我們同時打響幾場戰役的能力,更需要全體樂視人踐行“用戶、前瞻、快速、協同、極致、創新、分享”的企業文化,全情投入,給所有默默加油吶喊的樂迷們帶來更多榮耀。

與員工分享公司成長收益是樂視的核心理念之一,今年上半年,將會全力推行合夥人制計劃,讓每一位正式員工將來都能擁有整個樂視生態原始股份,並且達到同崗位全行業最高比例,讓每一位合夥人都要能夠獨擋一面並密切協同,讓每一位樂視人都能後顧無憂的全情投入到大家的共同夢想中來。

垂直整合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模式逐漸成型,正在發揮其強大的核聚變能力,下一個階段,樂視將力爭邁向千億美元收入,成為偉大的全球生態型公司。未來十年也將是中國產業互聯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戰勝美日韓企業的歷史性機遇,樂視生態的垂直整合模式將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成功探索出一條道路。

樂視模式從最初被質疑、被嘲笑,到現在變為被很多企業所效仿,很多企業也開始向“生態型”企業轉型擴張。我們不懼模仿,也歡迎大家來模仿,因為樂視的理念是,不僅希望自己成功,更希望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的成功和社會的進步。

互聯網時代下,衡量企業價值的核心指標,並不是其盈利能力,而是創造了多大的用戶價值以及對行業的貢獻,對社會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

這也是我們“SEE計劃”的夢想所在。

我堅信,超級汽車不僅僅將帶來一場產業革命,而且最終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藍天和新鮮純凈的空氣,這本不該是生活的奢侈品。

我認為,從現在去定義未來,是不可能做出顛覆性產品,成為一個偉大公司的。而我主張的是從未來定義未來,再從未來定義現在。超級汽車戰略正是從未來定義未來的汽車、從未來定義我們制造汽車的模式。

我相信,超級汽車亮相之時,汽車會被重新定義,就像我們重新定義電視一樣。

樂視造車也可能會失敗。2013年,針對是否造汽車,樂視高管有一個投票,結果大部分高管都表示堅決反對,因為難度極高、風險極大,甚至有可能會拖垮整個樂視。我當時說,即使樂視造車會萬劫不複,如果能點燃更多人的夢想,我們也會義無反顧。

我對樂視造車充滿信心,而且也仍然認為,即使樂視不成功,樂視生態整合的模式也會成功,而“樂視造車”也必然會帶動更多同行加入到互聯網電動汽車產業當中,必然會大大縮短互聯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時間,就如我們引領及改變了電視行業一樣。

在宇宙當中,人的一生只是瞬間而已,有幸能來到這個世界,做一些真正能夠改變社會、改變人類的事情,這是真正有夢想人的一種追求。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心在最顛覆。樂樂們,讓這句話照亮我們夢想的新征程吧!

新年快樂!

賈躍亭

2015年1月4日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62

2015年展望 管我財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vjai.html

A股轉眼間就突破了3000點,喜出望外卻又在預料之中。堅信估值必然回均中值,堅信橫能夠有多長,豎必能夠有多高的我,一直還是傻傻地滿倉著。去年最大的收獲並非盈利有多少,而是對於基本面惡化,出現毀滅價值的公司已經可以做到果斷絕情。

 

股市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一群烏合之眾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別人悲觀時貪婪”?這十幾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好像不對。應該是“別人悲觀時你必須悲觀,別人絕望時你才可以貪婪;別人樂觀時你必須比任何人更樂觀,別人貪婪時你悄悄地離場。”

 

看著一個個能夠在熊市中堅守多年的股友,在股市上漲初期離場,實在是有點無奈。6000點跌至3000點高呼價值浮現千載難逢,現在也就3000點,大家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什麽板業板泡沫嚴重,什麽PMI持續不景氣GDP下行等。決定A股指數走向的是創業板麽?不,僅僅是那幾十只權重股而已,這些曾經的大爛臭的估值只要還在均值以下,沒啥可擔心的。還擔心PMI、GDP?算了吧!決定企業估值的是盈利能力,與營業額、采購額沒啥關系,value-added才是是關鍵的。

 

企業每年都在累積盈利,資產不斷增厚。現在的3000點怎麽算也只可能比幾年前的3000點更安全,不是麽?

 

去杠桿、去應收賬款、去庫存已經好幾年,現在企業規模收縮但是現金流入卻更好了,該樂觀還是悲觀?別忘了股市是先行指標,等大家能夠感受到經營環境好轉時,就已經太遲了。

 

後面可以預見的利好還有不少。滬港通已經通行了,人民幣要國際化,資金池要弄好吧?MSCI與富時兩大指數總得引進來吧?深港通不開通行嗎?不能只將滬市納入讓MSCI與富時指數而忽略深市吧?股市要國際化,就得發展衍生工具,現在可以融資融券了,但是不開放T 0,衍生工具如何對沖呀!

三頭馬車總不能放任任何一頭倒下吧?要穩住樓市,繼續降息降準還是免不了的。反腐與改革多少能夠釋放點盈利,降低估值水平吧? 

 

15年會怎麽走?不知道。還沒有試過大漲後立馬大跌吧?大媽進來了嗎?呵呵。我還是比較樂觀的。記住,投資盈利是坐出來的2015年展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84

台灣2015年後人才赤字化 借鏡德國翻身秘訣

2014-12-29 TCW 當台灣將在六年後成為全球人才赤字最高國家的時候,台灣的經濟,該何去何從? 十二月十七日,一條修正法案初審通過。《國籍法》將增加專業人才申請歸化不須放棄原國籍的規定,這是台灣吸引全球人才的一個小進步。然而,其他從名額到審查程序等規定,卻可以看出,台灣要與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拚搏,爭取到好人才的籌碼,仍然太少。 這是個迫切的危機。今年八月,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完成最新人口推計報告,正式宣告:明年之後,台灣約一千七百萬的工作人口數量將不再成長,即社會中主要支付稅金、負責經濟產出的族群正在消失。 台灣,賺錢主力正在減少人才赤字問題,將比高齡化日本嚴重 經濟資訊公司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預測,二○二一年,台灣將成為全球人才赤字最嚴重的國家,比高齡、少子化最出名的日本還差。 解決人才空洞化的路徑有很多:鼓勵生育,或是要求台灣大學改革,以教出有用的人才。但還有一條很有效率的路徑:引進外來人才,讓外來的人才同享我們的福利,但也同盡納稅的義務。 德國,曾有人才困境前進兩現場,挖掘九年翻轉關鍵 德國,是最佳借鏡。 一個難忘的場景,讓我們決定動身前往。 今年七月十三日,在巴西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最後一戰,由德國、阿根廷爭奪冠軍。開賽前循例演奏兩隊國歌,當〈德意志之歌〉奏起時,畫面逐一掃過德國隊十一位先發球員,整排白面孔、白衫隊伍的齊唱中,赫然出現褐色面孔的土耳其裔厄齊爾(Mesut Ozil)和黑色面孔的迦納裔博阿騰(Jerome Boateng),整首歌只有他倆閉口不唱。 德國隊奪冠,這兩位來自移民家庭的明星球員功不可沒。廣納移民後裔的年輕球員,是德國足球隊接連在兩次世足賽出線的關鍵。上屆世足德國國家隊有近二分之一是移民後裔,本屆國家隊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球員身上流著「外族」血液。 不願唱德國國歌的博阿騰,在接受我們訪問時說:「如果有人對我不唱國歌而不能接受,那令人遺憾,但我每場比賽都百分之百為我的國家(德國)而投入。」 德國,這個曾經高唱納粹與種族純淨主義的國家,如何做到,讓外來人才努力幫自己加分? 過去,他們對人才移民心存排斥。德國央行前理事薩拉辛(Thilo Sarrazin)甚至大剌剌寫了一本歧視穆斯林移民的書,指稱他們智力較低、用掉較多社福資源且拒絕融入德國社會,這本書成為德國近十年最暢銷的政治書籍。 自認優秀與卓越,德國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在二十五年前說過,德國「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移民國家。」 現在,德國卻是世界第二大接受移民的國家,去年湧入四十四萬淨移民(移入減移出),僅次於美國。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口,占了全德國五分之一。也因為移民,讓從二○○二年就變成人口負成長的德國,自二○一一年起轉為正成長。 復興信貸銀行(KFW)調查指出,德國的新創事業中,具移民背景的創業家近年來每年都占了約兩成。德國著名科技業如英飛凌總部的員工,也來自五十多個國家。 德國,歐洲出生率最低、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他們成功用專業移民解決了人才空洞化問題。台灣,能跟他們學到什麼? 現場一:歐洲第二大半導體廠工作證一天就辦妥,50國人才齊聚 我們的第一站,是歐洲第二大半導體廠商英飛凌(Infineon)的總部。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開放的光明面。 從德國南部首府慕尼黑搭電車約十五分鐘,抵達一個望去一片草原的車站,下電車的人們,一致走上通往英飛凌充滿綠意的辦公園區的小徑,那是一群黑白黃褐各色人種的臉孔。英飛凌的員工,讓你第一眼就看到什麼是「國際化」。 這個總部裡上班的八千多名員工,有來自五十多個國家的人才。「幾乎每個訪客對我們的深刻印象,都是從一出車站就看到許多國際臉孔的員工開始,」英飛凌人力資源副總裁門梅爾(Ralf Memmel)笑說。 門梅爾說,現在是企業競相爭取人才的時代,因此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有時甚至比薪水還重要。會客室的落地窗外,我們看得到英飛凌為員工附設的幼稚園,在大草坪上搭起巨型帳棚,成群的小孩在奔跑嬉戲,人才的托育問題,公司一手包辦,語言也不是問題,因為這裡的官方語言,是英文。 德國近年吸引的優秀人才,不少是因為二○一二年的「藍卡政策」而來,它針對兩類外國人——曾經或正在德國留學的畢業生、出現人才荒的特定領域人才(醫師、數理、資訊、工程等),不再須經勞工部審查,只要找到雇主,就可立即由駐外部門發證。 「一般工作簽證大概要花兩、三個月,但藍卡申請隔天就能拿到,」德國在台協會副代表施碧娜(Sabrina Schmidt-Koschella)說。原本,德國對移民的管制不比台灣鬆,甚至更嚴格,但現在與台灣相比(見第七十二頁表),卻處處可見其彈性。 一切看來很光明,直到我們到了第二站,才看到為了開放,一個國家必須經過的辯論與拉扯的實際面。 德國人,其實很討厭「貧窮移民」。「一講到(開放)移民,選票就沒了,」在德國生活了二十年,今年八月出版《借鏡德國》一書的台灣移民劉威良說。 現場二:德國人均最高城市面對貧窮者移民,德人從排斥變接納 我們在以奧迪汽車總廠為經濟核心的茵果市繞行,為我們帶路的奧迪研發經理張中亮指出,這裡是德國人均所得最高的城市(約十萬歐元)。進入富裕的獨門獨戶住宅區時,人煙稀落,原來有錢人都去外地度假了;不過市政府刻意在富人區的旁邊興建窮人的國宅,走入國宅區,就可見不少帶著小孩的婦女、無業的男子遊蕩。 「當地人稱這裡是蘇聯區,因為容納許多來自蘇聯解體後的東歐移民,有錢人抱怨,繳的稅都拿去花在他們身上了,」張中亮指著一排排被形容為「鳥籠」的國宅說,類似的國宅已經建到第三期。 台灣人害怕移民跑來搶工作,消耗健保資源,人同此心,德國人也這樣想過,而且,他們經歷過的掙扎更大。 二戰後的德國,帶著贖罪的心態,立法給予政治難民較其他國家寬大的待遇。但這對德國人是很大的心理包袱,他們辛苦賺錢繳的稅,都變成給外來人口的福利。劉威良舉例,不要說長期移民,甚至只是在蘆筍採收季節來短期打工三個月、半年的外國人,都同樣能享有每個月每名幼兒一百八十四歐元的扶養津貼。 德國人當然早就知道,人才對經濟的重要性,早在二○○七年,德國經濟部委託學者研究指出,因人口結構演變帶來的慢性技術人力短缺,未來將使德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少掉整整一個百分點,亦即一年減少產出兩百億歐元,但大幅開放移民的立法一直沒有過。 政黨不願意跟多數德國人的心態「作對」。三個政黨組成的德國大聯合政府內部,對移民政策立場相反、激烈抗衡。連鐵娘子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只能協調出一個妥協方案。例如,一面調降投資移民門檻,一面規定移民必須進修德國文化等「融合」課程,移民配偶必須具備一定德語能力才能入境等。 結果,二○○七年,細節設限頗多的移民法規修改後,德國反而接連兩年出現人口淨流出。 轉變,源自三年前一份報告:人才短少衝擊經濟,推「藍卡」制度 直到二○一二年之後,情況才出現大轉彎,德國大力迎接新移民。 「我們終於了解到,需要移民才能生存,」施碧娜解釋德國心態的轉變。 「(開放的)關鍵是德國勞工部在二○一一年發表的報告,」工研院產經中心研究員王寶苑說。該報告引用德國勞動市場與職業研究中心(IAB)的預測,指出到二○二五年德國勞動市場將短少六百五十萬人,占目前全部勞動人口的一五%,包括大學學歷人才將短少二百四十萬人。 再不行動,德國的經濟力勢必將會崩解。藍卡制度,就是德國二○一二年公布的「解方」之一。 既然,移民會吃掉社會福利,此事已不可擋,不如認真接納。再過幾年就要退休的軟體公司主管葛北安(Bernd Grabitz)是土生土長的德國白人,他說樂見外國技術人才移入,上繳與本國人同樣高達四○%的所得稅、幫忙負擔社福財政,保障他的退休金。 其實,現在德國內部當然還是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已經從不願正視轉成正面辯論。施碧娜說,過去德國社會只要有人說出類似種族歧視的話,馬上會被輿論指責給壓下來,如今,種族歧視的書籍仍會大賣,「但某種程度,讓這種(關於移民議題的)辯論更誠實。」 德國,還在變。每三個月,德國政府就重新檢視藍卡的學歷和專門技術規定,是否合乎企業的需求。「大概每半年就會收到一本新的移民法規手冊,」施碧娜笑說。 德國給台灣一課:越開放,越能挑到你想要的人 德國因此吸引到更多想挑戰世界規格的人才。我們訪問來自台灣的彭宣穎,他在德國念碩士、考取建築節能顧問證照後,就直接在慕尼黑一家十人規模的設計公司上班一年多。他說,在這裡,能直接接觸包括默克藥廠、奧迪汽車等世界級客戶,會讓自己有「符合世界水準」的期許。 在台灣,要複製德國的人才策略,確實有一段路要走。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分析,不像德國仍保有核心人力,台灣欠缺長期的人才規畫,造成高階人才外移、基礎研究人才未能新陳代謝。現在,連核心人力都可能大量需要外籍人才來補充。 但我們可以跟德國學習的是,一個很務實的態度。 東吳大學德國文學系教授謝志偉告訴我們,「因為左鄰右舍都是異族,歷史上德國永遠處於被戰爭威脅的狀態,所以隨時備好長期存糧的心態,總是在思考未來。」因此,既然不能迴避人口短缺與移民問題,不如化被動為主動,「透過移民政策挑選你想要的人。」 台灣人眼中的實際,是擔憂移民搶了眼前的資源;德國人的務實,卻是想辦法把移民從問題變成機會。這是我們這趟德國之旅,最大的感想。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國的生存之道,也看到了台灣要因應人才空洞化,與各種結構性問題,必須要有的態度。 【延伸閱讀】看創新秘密》他們,1家公司員工有50國面孔 英飛凌半導體廠總部,上班時間,8,000員工魚貫而入,迎面而來是一張張不同國籍面孔,這家歐洲第2大半導體公司,匯聚50多國頂尖腦袋。 【延伸閱讀】看強隊組成》他們,1/4足球員流著外族血液 今年世足賽德國隊奪冠,23位超級國腳,有超過1/4是移民後代。 【延伸閱讀】看政策突破》3階段開放,德國要讓全球人才變自家人 ●階段1》對移民子女開放政策:德國出生的移民後代可擁德國籍 ●階段2》對投資者開放政策:移民投資門檻降低,但新移民須上課、配偶依親須懂德語 ●階段3》對專才開放政策:留學生、醫師、工程師等,可辦藍卡 註:負數為當年人口淨移出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整理:田習如 【延伸閱讀】看台德比較》對外籍工作者限制多,人才會想留在台灣嗎? ■ 限額台灣》僑外生留台工作1年限2,000人德國》無人數限制 ■ 覓職簽證台灣》僑生畢業簽證可延長1年,外籍生不可德國》留學生畢業後,簽證可延長1年半 ■ 經驗台灣》非在台灣的大學及以上學歷畢業者,須在國外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德國》無規定 ■ 審查程序台灣》須先向勞動部、交通部等申請許可,再向外館、境管局申請德國》申請藍卡不必經勞工部 ■ 永久居留證台灣》滿5年後才可申請德國》持有藍卡且具德語能力者,22個月後即可申請(不具德語能力者33個月) ■ 薪資門檻台灣》一般外國人須月薪新台幣47,971元以上、僑外生37,619元以上才可聘雇德國》大畢生月薪約新台幣15.6萬元、嚴重缺人職業月薪約新台幣12.2萬元以上 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33

鐵路行業:回顧2014,展望2015 青春的泥沼

來源: http://xueqiu.com/1062883669/34855521

寫這個文章是因為很多人要我給一些鐵路行業的投資建議,
2014年我提出的觀點:大秦鐵路(貨運)看漲價,廣深鐵路 看土地重估,鐵路建設從站前工程轉到站後工程,不看好高鐵走出去。總起來說除了沒有預計到年底的這一波藍籌行情以外還是基本正確:大秦提價了,廣深一二季度就有所謂土地重估行情,鐵路建設14年修建繼續給力,貴州甘肅新疆等省區修通高鐵,海外工程拿了不少,高毛利的高鐵沒有中標。當然寫這個文章不是為了誇自己的,是要回顧和展望鐵路行業的,是要選擇鐵路標的的。
2015年觀點是:貨運黑貨繼續看漲價,白貨改革會深化,廣深鐵路看客運漲價,從站後工程逐步轉向站前工程,看好鐵路為首的基建走出去,不看好高鐵(時速超過250公里鐵路)走出去。

下面可能會對14和15年的部分鐵路相關事件或是觀點進行點評,涉及部分標的,請註意投資風險
1去年是看好站後工程今年逐漸轉向站前工程。前年和去年都是是鐵路建成的一個大年,去年有滬昆高鐵東段,貴廣南廣大西高鐵,蘭新鐵路二線和青煙威榮城際陸續投入營運,投入營運大年肯定是鐵路領域已經是從站前工程(土建)轉變到站後工程(通信,信號,監控,售票等的年份。而14年發改委通過七八千億元的鐵路投資項目,將會在未來幾年陸續動工,動工肯定是從土建開始,工程中後期才重新轉向到站後工程,假設一個工程三四年,總不可能第一年就下訂單給站後工程吧,至少也要一兩年以後才可能,你說是吧。
投資標的來看A股里面鐵路行業股票從事基建的中鐵二局中國鐵建中國中鐵  等等,如果算上地鐵還有隧道股份 ,都是大塊頭,中小創的高鐵股基本上是站後工程的,明年實際收益肯定不如土建的大塊頭,真正收益可能還要二三年以後土建陸續結束,四電陸續開始才行。當然可能因為部分工程因為賬期原因延後確認。

2繞不開的南車北車。去年南車北車招標加總理推薦加上年底合並,真心繞不開。股價能炒到多少不要問我,我不是股神,說實話股神也做不到預測短期股價抄底逃頂這種,能做到的不是吹牛就是騙子。先說動車招標:其實去年是一個投產大年,而前兩年動車組招標不多,所以基本上大家都能預測出動車組大規模招標是正常的。15年我覺得動車組繼續招標很正常,因為現在年底開通的幾條線路來說動車組已經捉襟見肘了,勉強夠用,或者說不夠用,舉例子來說本想貴廣鐵路能緩解西南地區和珠三角之間的春運壓力,但是車太少,不夠用,能幫忙,但是緩解有限,真正解決還要等兩年車底多了以後才行,前兩年投入的線路也不太夠用,15年還有滬昆高鐵西段和合福高鐵的開通,京廣京福滬昆可以通聯,雲貴高原也就能開通到北京或是上海的高鐵了,所需動車組絕對不是小數字。合並這里不說了,附上一個鏈接吧http://xueqiu.com/1062883669/33574997

另外說一下說南車北車整合好了優勢立現,但是前提是整合好了,你覺得南車北車合並完全發揮效果1年就行?我覺得夠嗆,國際上企業合並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整合不好的也不是沒有。

3開通高鐵對旅遊,地產和貨運的影響。先說旅遊,去年年底成綿樂鐵路投入運營,終點站就通到了$峨眉山A(SZ000888)$   ,而隨著貴廣高鐵的投入運營,桂林成了小樞紐,廣州到桂林也就兩個多小時,$桂林旅遊(SZ000978)$   客源應該會增加。類似的還有明年滬昆高鐵通道雲南以後的$雲南旅遊(SZ002059)$   $麗江旅遊(SZ002033)$  ,京福高鐵合肥到福州段開通的$黃山旅遊(SH600054)$  。
隨著高鐵發展,中小城市到大城市更加方便,大城市的旅遊酒店會不會更好?到上北廣深做飛機去外國旅遊的會不會更多?旅行社和機場樞紐等等會不會收益?$中青旅(SH600138)$  $眾信旅遊(SZ002707)$ 
地產西部地區現在是鐵路投產高峰,舉個例子來說貴州現在到廣東和廣西都有高鐵,明年到雲南和湖南(滬昆高鐵沿線)有高鐵,兩三年以後到川渝也會有高鐵,可以說從西南部一個被遺忘的省份轉變成交通便利的省份,貴陽成了一個西南地區的鐵路樞紐,號稱鬼城的貴陽現存大量地產項目可能被消化,貴州地產龍頭中天城投會不會加速銷售,旗下旅遊地產會展地產會不會重估?甚至之前投資的新能源或是傳統資源會不會也成為炒作的理由?接連在遵義拿下鐵路公路爆破改造項目,又被保利集團入住的久聯發展會不會被各路資金發現成為一帶一路西南一側和國企改革雙重概念股?
再舉個例子現在蘭新鐵路二線修通,新疆與內地貨運空間打開,原來運輸不暢的新疆鐵路貨運會增加,前兩年借著羅布泊鐵路開通方便國投羅鉀鉀肥運輸的小學炒作過的參股國投羅鉀概念股冠農股份會不會再次被炒作一次?口碑不好的廣匯股份旗下煤田14年上半年列入發改委審批通過,現在接著運輸改善和一帶一路會不會走出新行情?

4鐵路客運價格漲價
鐵路普通客運漲價,14年四季度就有鐵路客運價格上漲的聲音,雖然經過辟謠,但是我從部分渠道得到不可靠消息說已經上報發改委,可能15年批準。能參與的標的只有擁有長途客運的廣深鐵路,不過你得防備著廣深鐵路的城際鐵路因為經濟形勢下降和珠三角制造業內遷導致的客流減少

5一體化交通思路

這兩年高鐵很火,於是乎民航和公路客運可能就會受到沖擊。所以甚至有個戲說是修一條鐵路上一個公路客運公司(渝利鐵路對應宜昌交運,廈深鐵路對應龍洲股份,成灌鐵路對應富臨運業)

之前我討論就說了交通是一個一體化系統,有競爭有合作,不會存在有了高鐵以後民航全面破產,公路客運完全消失的情況,都是為交通運輸服務,正所謂中央現在大部制以後有交通運輸部統管交通運輸事業。討論粵運交通的時候我就這樣說過。高鐵對公路民航有沖擊是不差,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是回歸:以前鐵路客貨運運力緊張,鐵路出行收到限制,被迫由民航和公路客運補位,現在隨著鐵路發展,鐵路進行補位,民航和公路會回到自己的優勢里面。

一般國際上把200-800公里作為高速鐵路客運的優勢區間,當然說法不一樣,有專家把下限訂到80或是100公里的,也有部分專家把上限歸到1200公里的,隨著這幾天中國高速鐵路客運發展與實踐來看我個人把80-1500公里都能歸集到全國範圍內高鐵客運優勢或是部分優勢區間,當然不排除個別地區距離更短或是更長的情況。

說完了理論咱們開始說股票:現在各地都把高鐵站作為一體化交通樞紐來看待,要發展高鐵新城賣地,要帶動產業發展,公路客運,公交地鐵,出租都是在高鐵站周圍有配套,甚至部分車站不用出車站就能進行不同交通工具換乘。

那隨著東部沿海地區公路客運的逐步適應,公路客運會不會更好適應這個情況,最後再接著油價下降的因素成本下降利潤增加?公路運輸企業特別是地方國企很多都是有坐地收錢的客運站的,而且很多地方都對鐵路車站做了配套,會不會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搞客車和公交車的宇通,中通,金龍等等會不會接著公路回歸和新能源客車概念發展?中東部地區客運企業會不會借著公路客運和公交客運線路重估被市場重新發現,最典型例子是江西長運,前兩年客運線路被政府回收,得到一大筆補償款,這兩年在滬昆高鐵和向莆鐵路等車站外面配合地方政府建設了公路客運車站,下了高鐵就能坐上客車到家門。



風險提示:本文涉及標的很多,篇幅原因肯定不全,更多是為各位提供一種從鐵路角度思考思路,不代表個股全部基本面,歡迎探討。股價走勢就別問我了,我要是知道股價走勢,我就整天忙著抄底逃頂了,你說是吧。
@唐史主任司馬遷 @O_Livia @天天靜心課 @超越聯合太平洋 @盧山林 @matias @Julian-Z @大秦拿了40個月@燕歸來 @江豐 @黃浦江水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092

上路了,不回頭 -- 2014年之總結與2015年之近期計劃 一葉扁舟20

來源: http://xueqiu.com/3905629206/34795962

歲末年初,總得寫點什麽。無他,給自己留個記錄,忠於自己即可。

先來總結,下一篇談計劃。

2014總結之概要與收益篇

2014年就這麽結束了。這一年對我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我終於脫開羈絆,投身全職投資行列。十年IT行業的職業生涯走到盡頭,竟然沒有一絲不舍。至於為什麽選擇投資作為我的下一站,這是一個談很久的話題,簡單而言,原因有三, 第一,個人興趣,借用人家的話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任何事情都做不到最好。第二,這是一個好的職業,投資是一個可以不斷積累的職業,和好的公司一樣,有天然的護城河,門檻極低,真正入門卻很難,如同醫生一樣,沒10年積累,看不好病,但,老而彌香;投資場上,只要能活下來,就能賺錢。第三,時間自由,空間自由,容易達成一個平衡的生活。

扯遠了,無論如何,上路了,不回頭。

說一下投資業績吧。相對於市場整體而言,一般般。由於是9月開始專職投資,所以9月是我的收益計算起點,真正投資生涯的起點。凈值從9月1日開始計算,14年從1月到8月收益不到10個點,可以忽略不計。

9月份專職投資以來,拜臺風所賜,4個月資產總收益48.48%;全年收益多加幾個點,沒具體再算。我把資產分為AB兩類,其中B類股票類風險投資收益92.02%;A類穩定收益4.93%;總資產的收益總額147萬,資產總額增加至413萬;

既然說到業績,就簡單說一下我的投資思路,作為一個曾經大虧過的人,風險控制毫無疑問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為了每個月有口糧,我把一半資金用於做固定收益投資,如打新股,網貸,貨幣基金等,另外一半資金用於股市,期貨等風險投資,這兩部分資金動態調整,股市好的時候,大部分會調整用來投資股市,差的時候,大部分資金調整至固定收益投資,這讓我在14年,每個月的都是正收益,所有收益每個月都不回撤。但是,在風格轉換的時候,難免保守,其中我在11月收益就比較差。今年大部分收益,還是在12月取得的。



從細分項目來看,收益分布如下:

14年基本沒用外部杠桿,通常只在體系內做動態調整;看到雪球上很多牛人通過杠桿獲得了讓人驚嘆的超額收益,最近我也一直也在反思這個問題,不用杠桿是否浪費了這麽好的大牛市?目前的看法是,杠桿要謹慎使用,尤其是我這種後面懸崖,前面險峰的新手專業投資者,活下來才是關鍵,未來還有幾十年,穩健才是王道。不攀不比,以平常心對待投資。

2014年總結之收獲篇

收益不是收獲。

資金的數額提升只是浮雲,人的提升才是關鍵。

雪球是個好地方。這里讓我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投資投機流派的高手,我人笨,不愛發言,潛水多,評論少。偷師學藝,收獲頗多。後面會有對應的感謝。

14年,我個人最大的提升,莫過於以下五點。
1.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的核心是敗而不倒。投資這個遊戲,玩的是錢,虧光了,就game over了。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可是,除了個別天才,絕大部分人只有經過大虧,才知道風險的厲害,投資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再好的機會都沒得玩了。

我也一樣,從05年下半年第一次進入股市到現在,經歷過3次大虧損,其中一次,虧掉兩年工資,關鍵還不僅僅是虧錢,而是伴隨而來的失敗感,《炒股的智慧》看過很多遍,從那次虧損以後才算真正看懂,至少看懂那本書里面關於風險的描述和作者經歷虧損以後的心路歷程,虧損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把錢再賺回來,從第三次虧損開始,我發誓,再也不要虧這麽多。

我相信幾乎所有的趨勢投資者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書里談到,巨額虧損是投資者真正成熟以前的最後一課,但願,我已經走過了這個階段。

2014年,我努力控制虧損的幅度,通過低風險投資甚至部分固定投資為整體盈利提供緩沖墊,定下來任意連續兩個月必須正盈利的規則,幸運的是,14年,我做到了每個月都是正盈利。

2015年,還是要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敗而不倒,未求戰,先思敗,在入場前,先要定好所能承受的最大虧損額度,也就是止損線,一旦達到止損線,必須離場。隨著盈利的增加,止損線也適當往後調了,目前是-30%,任何標的,只要達到30%的虧損額,必須離場。

每次牛市都會有一批人破產,這次牛市也不例外,並且由於這次是杠桿牛市,死人註定會更多,更快,沒有止損線的保護,是非常危險的。

2. 概率思維

概率思維,在14年逐漸固化在我的投資套路里。熊長牛短的A股市場,註定了,遊擊戰會比較多,只有當贏面大的情況下才會入場,保證了從整體上保持盈利,在牛市來臨以前,我也很有信心能夠賺到錢。

作為一個趨勢投資者,概率是必須考慮的事情,很多炒股書籍,比如《炒股的智慧》《走出幻想,走向成熟》都有重點闡述概率思維的重要性,@阿土哥a ,是我在雪球里面所見到的用賭場理論來指導投資最為徹底和赤裸裸的一位,阿土哥a的10倍杠桿交易中行轉債,堪稱經典(只會欣賞,不會模仿)。使用贏面+賠率+賭註(倉位)三者的結合指導交易的思想,也讓我受益。多謝阿土哥a。

3. 對沖思維

對沖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這讓我從多空兩方面來看待交易和持倉本身。而不僅僅是多頭思維

對沖思維,讓我不再擔心踏空,上漲是一種趨勢,下跌也是一種趨勢。只要趨勢確立,就可以進場賺錢。

為什麽會想到對沖呢?是因為套利和打新股。在牛市確立之前,想辦法尋找確定的收益,是我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做的事情。打新股,在平衡市和下跌市里面很好的低風險投資,但是,門票的下跌風險,以及新股申購期間的上漲風險(對,上漲也是風險,因為資金都去打新股,上漲時,有踏空風險),我學會了使用股指期貨對沖。

股指期貨的對沖,一度貢獻了我同期一半以上的收益,超過17萬。這似乎讓我腦洞大開,原來,錢也可以這麽掙。

4. 機構思維

看過@刺猬吃大餅 兄的關於散戶的悲劇宿命論述,深以為然。然後反思自己,在14年,的確一個大的進步,就是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個純散戶,而是經常會用機構思維來考慮問題,反思操作。當遇到進退兩難的情況,我會反思,如果我是機構,我會怎麽做。例如11月底,我當月收益大幅跑輸指數,同時倉位較低,主要原因是思路還是沒有轉換到牛市思維上來,打新股導致浪費了當月大部分上漲行情,而此時指數已經從2401狂漲到2682點,很多人都在等回調,認為這不可能,必須回調,我在12月策略路線中的反思如下:
“我 這幾天時常在想,假如我是一個基金經理,我所管理的基金,這幾天剛剛募集完畢,如果暫時不考慮基金操作的各種限制,那麽我會采用什麽樣子的建倉路線?我會 馬上打滿倉位?還是逐步建倉?我會買金融股?還是買創業板?還是買各種題材股?我會采用激進路線麽?我會裹足不前等待回調麽?”
帖子如下:http://xueqiu.com/3905629206/33440721
最後的結果是,我在11月底12月初大舉買入,12月收益31%;98萬;一舉趕超大盤。

包括之後用凈值來衡量業績,也都是在向機構靠攏。我知道,我還差很遠很遠,但是,如果現在不開始練習這種思維,未來會走更多的彎路。

5. 資金的時間成本
曾經有過套牢,然後鴕鳥戰術,閉眼不管。老子有的是錢,有的是時間,就和你耗上了。結果呢。。。2年過去了,股價跌掉60%。呵呵。

2014年,接觸了網貸,投資平臺從陸金所,到人人貸到紅嶺創投,年息8%到18%不等,100萬資金,躺在那里,一個月就可以有1.5萬收益,這讓我忽然開竅,第一,原來資金有時間成本,資金需要去掙錢,留在手里,不掙錢就是犯罪,虧損更是罪上加罪!第二,錢生錢需要時間,一夜暴富,可遇不可求。

從此,不再套牢!

2014年總結之失誤篇
2014年,我在那個標的虧損最多?想了很久,查了所有交易記錄,基本上我所有交易過的標的,都賺錢了,虧損最大的一支股票是$寧波富邦(SH600768)$ ,其實我只是投入了不到1%的資金,2萬塊,虧損10%多,差不多2000多塊。本來就是試錯,被咬一口,就走,股價再也沒有回到我之前的買入價格,也沒有重新買回的理由了。

所以,從成功率角度,我幾乎做到了極致,幾乎不虧錢。可是。。。可是。。。我的盈利為什麽這麽少呢?

我犯了幾個錯誤:
1)熊牛的風格轉換適應較慢
我的10月份總收益超過6%,股票類資產更是大幅增長10%以上,與此同時上證指數只增長2.38%,但在11月,我的收益大幅跑輸大盤,主要的原因在於,我還沒適應大藍籌甚至於牛市已經來臨的市場,10月份通過對沖獲得超額收益,11月對沖卻大幅拉低了我的收益率。

2)此外,打新股作為平衡市的輔助手段,在大盤上漲的時候,占用了大量資金,也直接降低了我的收益率,更悲催的是,打新股讓我丟掉了之前看好的中國平安,和平安轉債,這是我2014年最大的遺憾。

3)知行沒能合一。
知道,未必能行的出來。看對了行情,選對了標的,未必能掙到大錢。其實關鍵還是在於,是否能夠堅持牛市思維。特別佩服@阿土哥a @雲蒙 ,看的準,拿得住,坐得穩,縱有如此大的超額收益,也能穩坐泰山。這是我2015年需要操練的功課。

好在,2015年,為時未晚。

2014年總結之武器篇
要打仗,必須有武器。

開個A股賬戶,搞個萬三手續費,也算有了一支AK47。對於長線投資而言,這基本上也就夠了。

不過呢,作為趨勢交易者,我需要尋找各種不同的交易機會,當找到一個趨勢,但沒有順手的武器的時候,這種心情可想而知。

12月底,期指1501合約升水120點,時間長達兩天,而港股2823折價4%,2823跟蹤A股最大的50支股票,之前走勢和滬深300的相關度達到96%-99%;當時計劃通過杠桿港股2823,做空1501期指合約,來進行套利,結果資金晚到,沒能成行,錯過了15萬以上的利潤。

說點開心的,2014年嘗試了很多武器,包括正回購,分級基金,股指期貨,商品期貨,港股;很好玩,很有意思。分別說一說;
1)正回購,好東西,低成本杠桿工具,9月份開通,原計劃通過正回購加杠桿買轉債,嘗試過以後,未能堅持,浪費了一次好的賺錢機會,呵呵。這里要感謝@DAVID自由之路 , 通過David的文章,知道正回購買債加杠桿的投資方式。
2)股指期貨,這是個好東西,8月份開通,並持續和A股股票對沖玩了3個月,腦洞大開,玩過以後,才知道,原來A股如此仁慈,期貨才是真正的吃人市場,每天無負債清算,有人虧有人賺,還要交手續費,而股票市場,從某些時間點來看,可以皆大歡喜,大家都賺錢,雖然從長期來看,還是零和遊戲。玩了三個月,盈利8萬多,距離最高點,利潤回撤50%。摸摸腦袋,還在。最後總結,無對沖,不期貨
3)外盤,IB賬戶。這里要感謝@雲蒙 ,雖然我已經有幾年的港股交易經驗,但武器方面,爛的很,通過招商銀行的香港網銀買賣港股,都不好意思說。因為身居香港,開股方便,在11月份滬港通開通後,去耀才證券開了戶,傭金萬6+,不過融資杠桿的息率要4%+,比IB賬戶要高很多,而且按金比例也比IB高。因為雲蒙的帖子,過去開了IB賬戶,入金10萬美金,12月31號,買入南北車,兩個交易日,盈利20%,凈賺10萬港幣,現在已經申請綜合投資帳戶成功了,哈。謝謝雲蒙。
4)分級基金,這要感謝集思錄和@張翼軫 , 套利能有幾十萬的收益,估計也只能在這種級別的大牛市才能見到了。

2014年總結之杠桿思考篇
杠桿永遠都是雙刃劍。
我個人喜歡低成本杠桿。如折價的分級B 150001, 股指期貨,正回購,港股的低成本融資,牛市自帶天然杠桿的券商股等等。
但是,杠桿的使用,還是要適當,如果能做到適當使用杠桿,則可以進可攻,退可守。過大,繃的太緊,退無可退,抗無法抗,只能斬倉,甚至可能爆倉。

這撥牛市一定會讓一批人破產,因為虧損和踏空更能激發人的賭性,高位上杠桿是自取滅亡的快捷之路,07年不可以上杠桿的散戶扛到現在可以解套,只是被割了7年的韭菜,上了杠桿爆倉,則如同被刨了根。(問題是,你知道什麽點位是高位麽?如果不確定,還是控制杠桿率比較好。)

2015年的近期計劃,另起一篇文章。
http://xueqiu.com/3905629206/34813796
目前持倉

$華泰證券(SH601688)$ ,$海通證券(06837)$ ,$券商B(SZ150201)$ 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095

全新的2015,不變的人性 海神之翼

來源: http://xueqiu.com/1229023446/34770457

---我看士氣還不錯嘛,啊?
  是呀,傷員們還真以為送他們回家呢
  士兵的命運是經常變化的,哈根先生,在這次戰爭中他們也不是第一次受騙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全新的2015,不變的人性
2014已經過去了,2015的交易日就快開始,該如何應對?此文用以總結早先的零散記錄。
1.市場的特點
暴漲的上證指數讓不少股民認為全面牛市開始,但很多人卻發現賺了指數不賺錢。因為這還是結構性牛市,跟此前中小板創業板的上漲一樣,只是金融股的上漲帶動上證指數,而不少人又覺得上證可以代表大多數股票所致。牛市早就開始了,不是現在。我曾經在創業板攀上50x時感覺不能再參與,但熱情,慣性,不利導火索不出現一直推高它到更高的位置,這就是瘋狂吧,從這個角度講,在某個特定時間內,其實也談不上到底什麽樣的估值是準確合理的,價值總在那里,變化的是你的心。(不過我建議勿立危墻之下,以後對於現在在漲的權重股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是你心中的準繩,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很重要,有效準繩需要時間檢驗)
市場的上漲清晰地成為兩段,前段中小股票上漲是乃是並購浪潮牛市,後段權重股上漲的浪潮則是債務抵押浪潮牛市。對前者的根本不利因素是ipo,註冊制以及新三板連續競價。對後者則是大規模再融資的出現(我記得08年經常是平安出再融資方案大盤就大跌,大家紛紛罵平安,但可曾認清真相?罵了就有用?別的股票不融資為什麽也跌?)
2.交易者的特點
貪婪和恐懼永遠都不會變,但程度上,具體表現形式上還是會有不同。個人從各種渠道的感覺,這次市場更多定性而不是定量,換句話說,新生力量買入很少顧及“好公司也要好價格”這個因素,同時這批新生參與者卻比以往都更有錢,所以,短期內,他們的股市價值觀會占到上風,但市場終究會修正,它們的子彈何時打完?是什麽樣的導火索?現在還不得而知,但還是重複一句:不立危墻之下。比如南車,我沒法說它一定不會到50。
我前兩天看到一篇某軍工股的研究報告,評級是買入,我看看已經是60xpe,如何買入?一看里面內容,“考慮(空話)。。。。給予97xpe合理估值”,一個穩定經營,缺少固定資產的公司97x市盈率合理嗎?也許我參與股市太久了,早已沒有這樣的勇氣。
3.暗流湧動的兌現危機
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
市場的看法上面已經提到了,舉個例子,一個創業板股票有70xpe,很大可能是市場對它的橫向並購拓展有期待,大股東也有推高股價推高對價工具的要求,但是這些被並購公司的業績到底會如何?即便你不是業內的,只要註意總結市場,就不難知道:大部分都會不及預期,那些網遊手遊公司現在會如何?所以當投資者發現這些公司的報表不及預期時,暴風雨可能就來了。而權重股呢?兌現危機在哪里?我換一段講。
4.主要市場分類的境遇。
對於創業板和以之為代表的一批中小股票來講,目前調整了一些,但估計還有55-60x吧,如果你是主力沒有辦法在這個位置重新發動行情,因為稍微漲漲就又高估了,出貨空間都沒有,我還是認為要壓到更低更低更低的位置。我一般認為,除非是特別有前景的小市值公司,不然30X以上不談價值,20X以上不談安全(不排除特例)。
銀券保我再重複一下,對於銀行,此前市盈率被壓在很低的位置的一種重要說法就是壞賬,所以此前降息實則是對銀行在心理層面的利好,壞賬壓力可能一下子就輕了,估值也就彈起來了,另外,外匯占款壓力的可能減輕,也為降準帶來預期。我認為銀行上漲的動因是短期降息降準的影響,中期是抵押融資補充資本金的需求,而長期,則是利率市場化的嚴重不利局面。這個思路要清楚,銀行的兌現危機,也是業績,降息降準後,為什麽業績還不增長?這時大家就會懷疑。我對現階段銀行的準繩是8xpe。
保險的情況有些特別,我認為跟銀行不同,保險行業在國內的發展程度還差得遠,同時,投資收益帶來的業績將在四季度或者今年上半年瘋狂體現,所以短期邏輯是業績預期,兌現點是年報,長期邏輯是保險業的發展,但這個太長了,而且也沒有那麽快,不然08年也不會被幹死了。
券商,12月單月業績是重要指標,可能成為很長時間的業績高值,國家會給券商放幾倍杠桿?3倍?5倍?現在一些中小券商的pb已經8'9倍,中信也已4倍,但跟創業板並購的邏輯一樣,券商可以通過再高位融資提高凈資產從而進一步提升股價,但那個時候,預期還在嗎?券商的兌現危機是明年的業績,由於券商每月都會公布業績,所以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出問題。
至於一帶一路,我也不想多說什麽了,2013年的財政並不緊,也就這個業績,不少股票已經超過15x,20x。
5.關於經濟
我既不完全接受凱恩斯,也不完全接受哈耶克,這一塊比較敏感,就不多說了,總得來說,我認為促進民營經濟,國改是正確方向但雙松貨幣和財政不可持續。
同時,大宗原油的下跌確實是有利因素。
由於經濟數據不好,因此大多數股票都會有一個業績兌現危機存在。

老股民都知道,藍籌股一旦被套是個什麽結果,所以現階段對權重股的參與態度是如履薄冰,新入市者來得快,你無法保證他們去得不快。對小票則要加緊研究,等待時機。堅守你的準繩。崇尚挖掘,謹慎追高,人太多的地方不要去。

瓦爾特常說:活著的才能看得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0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