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貨幣政策穩住,不搞強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39

在西方分析人士猜測中國將出臺何種支持經濟的政策時,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的辯論也如火如荼。昨天新華社文章批評期待降息的論調,認為是不信任中國改革,今天人民網評論稱“降息不是改革的對立面”。中國央行的顧問又認為,貨幣政策要堅持不搞強刺激,定向發力。

今日新華網文章介紹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的觀點,稱陳雨露直言:

“現在是中國經濟調結構最有希望的時候,也是最後的機會。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貨幣政策一定要配合好,咬牙堅守住,保持總體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不搞強刺激。”

對於外界關心的會不會降息,陳雨露回應說,還沒有到下這個決心的時候。如果降息就是個強信號,對堅持新常態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大家會疑慮、混亂。

“能不這樣做就不這樣做,想點其他辦法,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讓廣義貨幣供應量M2保持在13%左右,預調微調的手段有的是。”

陳雨露認為,在保持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既要推動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又要定向支持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

“貨幣政策還是以調控總量為主,但在結構調整上也要探索創新。”

對於不少人擔心利率市場化會推高實際利率,陳雨露指出,雖然利率市場化可能短期內利率有上升過程,但只要經濟肌體基本健康,都會出現拐點、回歸。利率市場化也是讓民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需要。

陳雨露預計:

“如果存款保險制度能在今年底前推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很可能在2015年有實質性推進。”

今日華爾街見聞提到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的觀點,認為中國央行的降息周期已經開始。

如下圖所示,今年以來 R007 基本都在 5%以下,意味著央行關於利率上限的背書有效降低了市場利率中樞,等同於從 今年年初就已開始降息。

SLF,回購利率,貨幣寬松,降息,中國人民銀行

點擊查看相關陳雨露評論文章。(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38

央行馬駿:降息不是強刺激 貨幣政策沒有轉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37

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稱,今天的降息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目前經濟形勢雖然有下行壓力,但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也在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采取強刺激。適當下調利率,尤其是貸款利率,有利於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以下來自報道來自中國證券網:

針對今晚意外降息,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21日晚間在接受中國證券網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的經濟形勢並不要求宏觀政策有大的變化。雖然經濟增長速度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也在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采取強刺激。此次降低基準利率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

對於此次降息,馬駿告訴記者,最近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一些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另外,由於國際國內的因素,最近一段時間的通脹持續低於預期,PPI環比持續下行,存在著推高實際利率的壓力。適當下調利率,尤其是貸款利率,有利於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那麽,此次降息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開始轉向?馬駿認為,目前的經濟形勢並不要求宏觀政策有大的變化。雖然經濟增長速度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也在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采取強刺激。此次降低基準利率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

“實際利率由於物價漲幅趨緩而面臨上行壓力,因此適當降低名義利率有利於保持貨幣條件的穩定(實際利率是貨幣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利率調整恰恰是為了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馬駿告訴上證報記者。

對於此次降息會如何影響儲戶,馬駿稱,這次降息在降低基準存款利率的同時,擴大了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如果銀行將上限用足,上浮後的存款利率與調整前水平相當。當然,是否會用足,要看銀行所面對的存款市場的競爭程度。

他預計,即使名義利率稍有下降,幅度也不會很大。而且,考慮到最近的通脹水平較低,儲戶所面對的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減去CPI漲幅)應該保持基本穩定。此外,這次降息的不對稱性(即貸款基準利率降幅比存款基準利率降幅更大)也反映了保護儲戶利益的考慮。

馬駿告訴記者,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個重要步驟是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但是,考慮到多種因素,這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將存款利率的上限從1.1倍的基準利率提高到1.2倍是往市場化方面邁出的積極而又審慎的一步。放寬到1.2倍之後,銀行在存款利率的定價方面將取得更大的自主權,存款利率也會更加接近均衡水平,可以為最終實現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馬駿稱,浮動區間擴大還有助於提高銀行的定價能力,為完善利率傳導機制創造條件。此外,在降低基準利率的同時擴大存款利率浮動範圍可以防止出現由於單純提高利率上限所導致的利率上行的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04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全面降準不是強刺激開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45

201410051209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昨日表示,本月4日央行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松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全面降準是否意味著強刺激?

陸磊本月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此次降準是根據基礎貨幣投放的結構性變化進行相應安排,同時考慮到節日因素。

“我國春節前後,現金投放量比較大,每年會出現大規模的資金缺口。在外匯占款情況發生逆轉的情況下,僅靠公開市場操作難以彌補缺口。”

時隔三年實施全面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

“不能把此次降準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我國貨幣政策在穩定存量、優化結構方面一直有所作為,此次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

陸磊表示,任何國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都會根據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狀況進行相應操作。我國經濟由原來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按照逆周期的經濟調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為結構調整爭取時間和空間,避免流動性緊張,導致經濟和市場出現過度的短期波動。

“未來的貨幣政策會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照松緊適度的原則,進行相應操作。”

此次降準的一大特點是采取普降和定向降準相結合的方式。對此陸磊表示,此次降準特別註重了加大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幫扶力度、加大結構性註入,凸顯了調結構的政策意圖。

“我國PPI連續34個月負增長,意味著實體經濟中制造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壓力大。實施結構性降準,主要目的是將金融資源引導到實體經濟當中最需要的領域。”

企業融資成本是否下降?

去年央行兩次實施定向降準、一次降息,今年又啟動全面降準,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如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陸磊表示,央行研究結果顯示,從去年二季度到四季度,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實體經濟總體融資成本在降低。

陸磊指出,目前社會關註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周期的客觀反映,企業在穩健貨幣政策周期獲得的資金成本肯定要比在寬松期高一些,這是供求關系決定的。

他同時強調,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融資成本一定存在天然的差異,這不僅僅是中國特有現象,即使在成熟的發達經濟體,企業的資金獲得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成本差異。

“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不僅要從政策面入手,在改革層面,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發展多層次金融市場和多元化金融產品。”

釋放流動性是否進入實體經濟?

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會去往哪里?會不會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對此,陸磊表示:

“對於貨幣政策的調整,金融市場的反映通常快於實體經濟,傳導到實體經濟會有一定時滯,不會短期內就有明顯效果,但並不意味著最後資源只會配置到金融市場上,在金融體系空轉。”

陸磊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除了金融政策外,在產業政策方面,應該打造經濟增長點,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重塑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才能引導金融資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39

降准並非強刺激

2015-02-09  NCW 
 

 

隨著中國國際收支情況的變化,外匯占款不再是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作為“池子”的存款準備金率下降,主要是為釋放必要的流動性◎ 財新記者 于海榮 ? 李雨謙   文yuhairong.blog.caixin.com | liyuqian.blog.caixin.com 時隔33個月,央行突然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2月4日立春傍晚, 央行發佈公告,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同時,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准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 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方向在意料之中,時點在預期之外。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稱,雖然此前市場期待央行在春節前後降准,但央行近期超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並增加逆回購規模,此次降准的時點多少出乎市場意料。

市場對“央媽”貼心放水反應平淡。

降准第二日,A 股高開2%,隨後震蕩下行,漲幅不斷收窄,尾盤跳水,截至收盤,滬指下跌37.60點,跌幅1.18% ;深成指下跌50.97點,跌幅0.46%。

央行上次全面降准是在2012年5月18日。此後雖然市場上降准預期多次出現,但並未成為現實,央行更多傾向用定向降准、MLF、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抵押補充貸款等定向工具。

此次全面與定向降准同時推進,有市場人士解讀為降准空間全面打開。按照央行網站公佈的1998年存款準備金制度改革文件,各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按旬考核,當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營業終了時,各行存款準備金率需達標。此次降准的時間節點正是臨近金融機構繳准之時。敦和投資宏觀策略總監徐小慶稱,以後每個月4日、14日和24日都會成為賭降准的敏感窗口。

對沖外匯占款下降

盡管市場傾向于認為新年經濟開局疲軟是此次降准的主要原因,認為央行是加入了全球貨幣寬鬆來挽救低迷的經濟。但多位官方研究人士並不認同這一觀點。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將此次全面降准解讀為“對跨境資本去年以來流出量的逆對沖”。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中國國際收支情況已較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外匯占款變化已經不再是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必須使用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

他稱,有必要通過降准來提高貨幣 乘數,並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廣義貨幣的合理增速和適度的流動性水平,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最近幾年,包括行長周小川在內的多位央行官員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2003年以後,中國外匯占款急速增加,使得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成為對沖外匯高額占款的工具,而非信號性工具。央行要不要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應看外匯占款的多少。存准率實際上成為存儲過剩流動性的“池子”。

盡管去年中國貿易順差創出新高,但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與金融項目持續出現逆差,且數額呈擴大趨勢。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初步數據,2014年,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213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60 億美元。汪濤估算,去年四季度,對外直接投資以外的資本流出高達 1600億美元,為全年流出規模的一半。

與此相對應的,央行月度新增外匯占款也持續收縮,2014年12月,這一數值為-1289億元。

近期央行通過多種手段投放流動性。央行先後重了7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1月通過公開市場累計淨投放資金1050億元,續作了到期的2695 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 並新增500億元,同時央行財政部和央行以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方式投放流動性500億元。即便如此,市場流動性依然趨緊。汪濤稱,這些操作並不足以完全抵消國內流動性的缺口。加之春節前流動性需求季節性攀升、近期新股發行凍結資金也可能進一步加劇流動性緊張程度。“ 降准最首要的目標是在跨境資本外流加劇的背景下穩定流動性條件,抵消外匯占款收縮的影響”。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執行總經理石磊測算稱,1月基礎貨幣投放缺口在5000億元-8000億元,雖然去年底財政存款釋放了1萬億元左右的流動性,但1月、2月的缺口會將其全部吃光,“不主動大量投放資金是不夠用的”。

根據多家機構的測算,此次降准大概釋放出6000億元的流動性。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分三部分估算:截至2014年年末,中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14萬億元,其中有少部分不需交納存款準備金,以此推算,全面降准能釋放約5500億元的流動性;城商行和農商行總存款規模約20萬億元,0.5 個百分點的額外定向降准能釋放不超過1000億元的流動性;農業發展銀行2012年的存款規模就已達到4220億元,按其過去的增速推算,目前存款規模在4500億元左右,4個百分點的額外定向降准能釋放180億的流動性。

“ 假設有一半的城商行和農商行符合定向降准標準,三者相加,流動性釋放總規模在6000億元左右。”徐高稱。

並非貨幣政策強刺激

在對沖外匯占款下降之外,降准也釋放出政策放鬆的信號。

近期各項經濟指標都顯示實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僅為49.8%,連續四月出現下滑,跌破榮枯分界線並創出2012年9月以來新低。發電集團耗煤量雖然同比增加,若考慮春節日期變化,仍處於較低水平。

馬駿稱,宏觀經濟條件的變化也要求央行通過預調微調來維持穩健的貨幣 政策,保持政策的鬆緊適度,起到穩增長的作用。

此次降准被視為去年11月降息以來第二個較強的政策放鬆信號。“ 盡管市場將降准視為重要的放鬆政策,但降准本身並不是一個大的刺激。”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稱。

汪濤也稱,降准並非意在大幅擴張 基礎貨幣和信貸,對信貸擴張影響較為 有限,不會顯著推高信貸增速、加快杠杆攀升步伐,不應被解讀為貨幣政策強刺激,“相比之下,防風險的色彩更重”。

此次降准除了對金融機構的普降,還同時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准,以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 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

馬駿認為,這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准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于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第一創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興韻也稱,降准不僅有利於市場利率總體下行,也有利於改善目前被扭曲的市場利率期限結構,收益率曲線斜率將回歸較 正常的狀態。從歷史經驗來看,降准通過流動性效應,不僅降低了名義利率,也由於通脹對貨幣政策時滯效應而降低了實際利率,這是有利於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管道。

與去年多選擇定向工具不同,此次降准讓市場看到全面降准降息的可能。

陸挺認為,考慮到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預期,今年央行還會有兩次降准,一次非對稱性降息,其中存款利率下調0.25 個百分點,貸款利率下調0.40個百分點。

“ 相對於降息, 降准的作用會更大。”陸挺預計,無風險利率將穩定,2月底春節過後將進一步下降。

平安證券宏觀分析師魏偉稱,從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形成的過程來看,中國宏觀經濟正常的年份,存款準備金率是10%-12%。隨著中國國際收支狀況的變化,存款準備金率需要常態化。

“ 此次降准將拉開中國存款準備金率回歸常態化的序幕。”他預計,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內,存款準備金率將至16% 左右。

是否應放寬人民幣波幅

此次降准面臨的大環境是全球市場波動性驟增。1月中旬以來, 瑞士、丹麥、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紛紛調 整利率或匯率政策,歐洲央行也宣佈將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某種程度上而言,此次央行降准,也是應對全球再寬鬆。

市場同樣關心的是,人民幣匯率將如何變化。近期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出現貶值,連續多個交易日接近日波幅區間上限。但由於人民幣對 歐元、英鎊、澳元等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出現較大幅度升值,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在升值。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盡管2012年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了2.1%、7.9% 和4.6%。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持續高估,造成了工業企業普遍不盈利,經濟整體“ 脫實向虛”,國內需求更多轉移到對國外產品的需求上,導致無法有效提升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也阻塞了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應通過降准推動人民幣貶值,否則中國經濟將持續低迷,通縮無解。”不過,從近期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走勢看,央行似乎並無讓人民幣貶值的意願。1月26日和28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逼近“ 跌停”,但中間價在27 日、28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卻都出現升值;1月29日、1月30日、2月2日,中間價雖然貶值,但幅度都在0.1% 以內,遠低於前一交易日即期匯率貶值幅度。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財新記者表示,人民幣雖有貶值壓力,但貶值環境尚不成熟,貨幣當局也尚未做好大幅貶值的準備。目前央行採用區間管理,只要在區間之內,市場的定價權還 比較大的,銀行、企業的力量可以決定短期人民幣走勢,如果超出區間,央行就會干預,讓匯率回到區間之內。

伴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軟,市場上再度出現了應繼續擴大人民幣匯率日波幅的聲音。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高占軍提出,當前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外部條件絕佳。目前國際資本雙向流動,當前只要將人民幣匯率波幅由2% 擴大到3%,則人民幣的貶值幅度就會有自然擴大的趨勢。

劉東亮並不讚成這一觀點,他稱,當前放寬波幅會令市場產生央行有意放任人民幣貶值的誤解,較好的時機應是即期匯率與中間價較為接近的時期。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對財新記者稱,由於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分化,國際外匯市場形勢更為複雜,美元極有可能出現歷史上第三次趨勢性升值,中國人民幣匯率管理有必要採取更靈活的政策,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基礎上用足2% 的波動幅度,釋放市場壓力引導預期,實現匯率有序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23

李克強:不會再通過“強刺激”“大水漫灌”投資來擴大內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847.html

李克強:不會再通過“強刺激”“大水漫灌”投資來擴大內需

中國政府網 儲思琮 2016-01-10 19:45:00

此次座談會陣容可謂“少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委員楊晶,以及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國土資源部、人社部、住建部、國資委、安監會、能源局、稅務總局、海關總署、質檢總局、人行、銀監會等15部委負責人親臨會議,山西、河北、內蒙古、山東4個產能過剩省份負責人,全國24家鋼鐵、煤炭行業龍頭企業負責人悉數到會。

2016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李克強總理是在山西度過的,重點是部署“去產能”。

兩周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去產能”被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之首。李克強總理1月4日下午便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座談會。此次座談會陣容可謂“少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委員楊晶,以及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國土資源部、人社部、住建部、國資委、安監會、能源局、稅務總局、海關總署、質檢總局、人行、銀監會等15部委負責人親臨會議,山西、河北、內蒙古、山東4個產能過剩省份負責人,全國24家鋼鐵、煤炭行業龍頭企業負責人悉數到會。

李克強會上指出,化解過剩產能,要以“壯士斷腕”精神,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必須牢牢堅持改革觀念,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企業的主體精神,要更加註重運用市場化辦法化解過剩產能。”

1月4日,李克強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

我們不會再通過“強刺激”、“大水漫灌”的投資來擴大內需

當前產能過剩最突出的兩個行業,一是鋼鐵,一是煤炭。“中國曾經以鋼為綱、一鋼帶百業。在能源體系中70%以上是煤炭。很多鋼鐵廠、煤礦的老工人,多年來為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成就做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應該充分肯定。”李克強說,“但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國內長期疊加的矛盾日益突出,環境指標日益提高,這些變化都要求我們必須下決心化解過剩產能。”

總理說,當前鋼鐵、煤炭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並不是單純的“產業周期”問題,必須增強緊迫感,立足全局通盤考慮,以“硬措施”化解過剩產能。

“我們不會再通過‘強刺激’、‘大水漫灌’的投資來擴大內需,而要繼續大力推動簡政放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盡可能培育新動能、發展新業態。”他說,“這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也是為化解過剩產能創造條件。”

化解過剩產能要充分發揮市場倒逼機制作用

河北省負責人在匯報中介紹了當地去產能的“成績單”:“十二五”期間,河北省累計關停拆除高爐87座、轉爐及電爐94座,累計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產能4106萬噸。

為什麽今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部署“去產能”?李克強說:“我們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讓企業發揮自我競爭、自我淘汰的積極意識。同時,也要先充分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河北鋼鐵集團負責人在發言中說,面對鋼鐵價格下跌的困境,他們計劃以創造新崗位等方式自主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扭虧增盈。李克強對此表示肯定。他強調,化解過剩產能要充分發揮市場倒逼機制作用,能用市場辦法解決的,就要用市場辦法解決。

“當然,政府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總理說,“一方面是從全局部署推動,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消化一部分過剩產能;另一方面要統籌解決所需資金、人員安置和債務處理等問題,幫助企業在調整結構中實現扭虧脫困增盈、走上發展新路,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1月4日,李克強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

抓好三項任務: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

如何化解過剩產能?李克強明確提出抓好三項任務: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

“化解過剩產能,首先不能再新建產量,尤其不能以技術改造為名擴大產能!”總理說,“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認真論證並合理確定未來三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目標。根據市場需求,設定鋼鐵和煤炭全國總量‘天花板’。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技術改造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增項目。”

他明令有關部門要用監控遙感衛星數據,嚴查各地產能擴建情況。“國家2013年以來已經停止備案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必須加強督查落實,嚴格問責!”

對於現有產能,李克強要求,要實行“減量置換”,對環保、能耗、安全生產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或淘汰類鋼鐵產能,要依法依規有序關停退出。在此過程中,要處置一批僵屍企業和扭虧無望的虧損企業。

在化解過剩產能同時,也要優化存量產能。“去年,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李克強說,“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這都需要調整結構。”

他強調,企業要在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把“量”減下來,把“質”提上去,促進企業產品升級,加快向高端、智能、綠色方面轉型轉產。

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錢、債、人

在部署三項任務同時,李克強強調,去產能過程中要突出解決好“錢”、“債”、“人”這三個關鍵問題。

“化解過剩產能要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綜合施策’。”他說,“要加大財稅支持,妥善解決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要加強金融扶持,用市場化方法及時處置企業債務和不良資產,防範金融風險;要妥善安置職工,兜牢民生保障底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同時還要加強監督考核,將落後產能退出納入地方考核指標體系,加強社會監督,防止清理取消的過剩產能‘死灰複燃’。”

李克強指出,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把化解過剩產能、企業重組和優化結合起來。

“同類型的企業,各方面條件差不多,為什麽有的能盈利,有的卻大幅虧損?說到底還是個體制機制問題。”總理說,“要轉變思想觀念,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市場化的辦法,推動產業重組和經濟轉型升級。”

1月4日,李克強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

過度依賴自然資源,有資源反而成為包袱

“你們都是資源大省,按道理,有資源肯定比沒資源要好,怎麽對有些省來說,有資源反而成為包袱了呢?說到底還是因為過度依賴自然資源。”李克強語重心長地說。

他強調,中國仍然處於工業化進程中,不可能“不要鋼鐵”、“不要煤炭”,但必須明確,不能再“靠”在這些行業上。“不能再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而要轉變為更多依賴人力資源,走符合市場需求的道路,走創新的道路。”

總理說,現在不同省份出現的分化現象很嚴重,一些傳統計劃經濟思維根深蒂固的地方困難很大,但一些創新發展的省份,依托“互聯網+”,出現了想象不到的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大動力。

“目前我國鋼鐵、煤炭裝備很多都處在世界先進水平,企業生產經營之所以困難,最根本的因素是富余人員過多。”李克強說,“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不能只盯著老產業,更要註重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等新動能,打造‘雙引擎’,為傳統產業減少富余人員、拓展新的就業創造條件,通過開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煥發新的生機。”

充分遵循市場規律,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座談會當天上午,李克強在太原專程考察了晉商博物館。

“晉商精神最核心的是能‘無中生有’。他們並不依靠本地資源,而是依靠頭腦,把南方的茶葉、絲綢等販賣到北方,同時又開創了‘票號’這一全新的經營模式。這種創業進取的晉商精神,是華商精神的精髓之一。”在4日下午的座談會上,李克強說,“在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中央會予以支持,地方政府要負總責,但最重要的,還是充分遵循市場規律,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總理說,很多因煤而生、因鋼而興的地區,歷史上作出過巨大貢獻,現在也要積極謀求轉型,要從內心深處徹底轉變計劃經濟的思維觀念。

“30多年前,我們在廣大農村通過推廣承包制,讓大家‘自己幹’,一下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今天我們仍然要堅持改革創新,特別要尊重地方的探索和創造精神,共度難關。”李克強說,“中國人有智慧、有辦法,只要把市場範圍劃好、監管標準明確,13億中國人就會創造出想象不到的奇跡!”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41

新華社:要穩住宏觀政策 不能自亂陣腳再搞強刺激

“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中國經濟,上半場“成績單”已經公布。在為經濟穩中有進感到鼓舞的同時,更要直面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較大的下行壓力,積極應對轉型升級中遇到的種種挑戰,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

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在上升,中國經濟面臨較為嚴峻的外部環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經8年,世界經濟複蘇之路依然曲折,國際貿易持續萎縮。上半年,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是負10.4%。隨著英國脫歐的推進,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繼續發酵,未來世界經濟金融仍有可能出現新的波折。中國經濟的外需將持續承壓,而且還要防範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中國的沖擊。

國內經濟轉型在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也在承受陣痛遭遇挑戰,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凸顯。一方面是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市場預期不穩,民間投資的投資意願不足,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降至2.8%;另一方面是去產能、去杠桿等結構調整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企業經營、就業、財政收入、銀行資產質量等產生影響。特別是重化工行業企業,以及經濟結構偏“重”的地方,面臨較大困難。

中國經濟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轉型升級之路,也不會是一場輕松愉悅的旅程。遇到困難和挑戰很正常,關鍵是必須增強定力、堅定信心,必須改革創新、重點突破。

面對困難和挑戰,要堅定信心,穩住宏觀經濟政策。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問題,是轉型升級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需要理性面對。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舊的動力確實在衰減,但新的動力成長勢頭在加快,要有信心。特別是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因此,面對下行壓力我們要穩住宏觀政策,不能自亂陣腳再搞強刺激,否則功虧一簣、後患無窮。

面對困難和挑戰,要迎難而上,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刻,要加速培育新的經濟結構,加快強化新的發展動力。要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特別是在去產能問題上,不能因為部分產品價格的一時回暖就動搖決心,而要堅決以此為抓手,把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要素資源,逐步從舊動能中退出,積極向新動能聚集。要通過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不斷提高中國企業和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核心競爭力。

面對困難和挑戰,要重點突破,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增強發展動力。穩增長,投資是關鍵,要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引導其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在穩增長的同時發揮補短板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真正樹立服務意識,優化投資營商環境;要進一步拆除市場準入的“玻璃門”“彈簧門”,清除制約民間投資的障礙;要創新投資模式,鼓勵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發展,解決好民間投資的權益和回報問題;要落實減稅清費的各項措施,讓民間投資輕裝上陣。

面對困難和挑戰,要抓住根本,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歷史一再證明,改革釋放的活力、激發的信心,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奇跡的根源。越是在轉型關口,越是要用好這“關鍵一招”。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已經繪就,一個又一個專項改革方案已經出臺,人們對重大改革舉措的落地充滿期待。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要深化金融改革,讓金融有效服務實體經濟;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實體經濟減稅清費,為結構調整提供支撐。

上半年來之不易的發展成績,已經為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打下較好基礎。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14

 二孩新政強刺激 奶粉業意外“疲軟”

2016年國內奶粉行業迎來了行業動蕩的開始,在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影響之下,國內奶粉行業面臨洗牌,大量中小品牌無法通過註冊而面臨淘汰。第一財經記者在對國內主要奶粉企業走訪時發現,新政元年,由於政策未完全落地,市場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洗牌效應初現苗頭。

2017年是奶粉新政過渡期的最後一年,隨著二孩政策影響的釋放,不確定性之下,市場將走向何方?

品牌淘汰初現市場混亂加劇

2016年6月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宣布將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按照新政的要求,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配方均實行註冊管理,意在對國內3000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進行嚴格控制和淘汰,預計將有三分之二的奶粉品牌就此消亡,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新政帶來的洗牌效應才初現苗頭。

“根據調研情況,2016年中小品牌退出200~300個,相比幾千個的總數而言,一切剛剛開始。”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記者了解到,淘汰效果不佳或與新政過渡期和企業本身配方註冊的情況依然不明朗有關。

由於爭取到第一批通過配方註冊會搶得市場先機,國內主要的奶粉企業從政策開始就已經在進行註冊準備工作,食藥監總局也在2016年8月份公布了註冊配套文件的征求意見稿,並宣布2018年1月1日之前為過渡期。不過記者從多家國內嬰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了解到,目前在配方註冊方面一直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一方面,雖然2016年10月1日,奶粉新政企業註冊就已經開始,但直到11月,作為註冊指導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申請材料項目與要求(試行)》等相關文件才姍姍來遲。

另一方面,配方註冊對於國內奶粉生產企業和監管部門而言都是頭一回。

此前,蒙牛乳業助理副總裁李東明曾透露,雖然配方註冊制實施細則已經公布,但具體如何執行,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說法,因此對新政帶來的影響還無法確定。

國內奶粉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目前最擔心的莫過於這種不確定性。公司的研發能力很強,註冊之前也做了很多準備,目前雖然有了參考文件,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比如配方獨立性、適用性方面,主管部門也沒有可以參照的樣本,還不知道該如何準備,因此目前還沒有辦法完成註冊。

除了註冊,根據新政的要求,對每個企業擁有的配方數量進行了嚴格限制,一張奶粉生產許可證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的9個產品配方,但據專家介紹,一次性拿到3個配方的難度較大,奶粉企業可能面臨不得不分批註冊。

在第三屆中國嬰幼兒奶粉高峰論壇上,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透露,在2018年1月1日後,如果屆時不能完成註冊將立即停工、停產。現在時間已經非常緊張,建議企業盡快選準成熟的產品配方進行產品註冊。由於八大檢測機構面臨190多家企業的集中申請,因此同時送檢3個配方系列在審批環節會有很大壓力。

事實上,企業註冊的不確定性也傳導到渠道之中,市場的混亂局面暫時還沒有改觀,尤其是面臨淘汰的中小品牌。2015年註冊制征求意見稿發布之前,很多企業增加了庫存,提前搶占市場,而如今註冊制靴子落地,中小品牌開始加速甩貨。

據山東某地級市嬰幼兒奶粉經銷商馬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中小品牌正在加大打折力度清理存貨,拿貨價格較之前的折扣再降低10%左右。對於經銷商而言,目前打價格戰的產品太多,而且不知道哪家企業可以完成註冊,但是廠方的代理政策都是要按照年為周期、按每月銷售額為單位來簽合同,先打款再發貨,如果未來賣不掉也只能自認倒黴。

廣東省奶業協會顧問王丁棉表示,從2016年7月份開始,渠道商和零售商就處於焦慮和觀望之中,由於新政還沒有真正落地,所以經銷商和渠道商在選擇品牌時面臨困難,年底訂貨時,生產廠家多數都會私下給經銷商承諾幾個有望通過註冊的品牌。目前來看,廠方也在對現有品牌進行調整,市場占有率高,且利潤豐厚的品牌往往被保留下來;而那些知名度大,但是利潤較低的產品未必會被保留。

記者了解到,以往廠商多靠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品牌疊加產生較大的銷量,但如今只靠1~2個系列做大就很難了。由於目前市場混亂,部分經銷商不敢冒險,為了保證生計,不得不轉而利用原有的銷售渠道開始銷售紙尿褲、輔食以及母嬰用品。

行業增速首度下滑二孩利好有望扭轉

混亂之下,國內奶粉業務增速開始下滑。

飛鶴乳業提供給第一財經記者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奶粉行業首次量價雙降,整個奶粉市場萎縮2.5%。

君樂寶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渺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2016年上半年由於二孩政策的響應度並不高,各廠商的1、2段奶粉賣得並不好,整個行業下滑在2%左右。

三元股份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吳松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6年整個奶粉行業確實出現了增速緩慢的問題,很多公司的奶粉銷售出現了嚴重下滑。最主要的兩個因素,一個是註冊制實施前的市場清理、部分品牌甩貨,在終端市場競爭加劇,制約了部分大品牌的市場發展;另一個因素是海淘等進口奶粉的快速增長,也對國內市場形成擠壓。

對此,宋亮進一步解釋稱,如果算上平時統計並不計算在內的跨境購等全部渠道,國內奶粉市場實際增長5%~8%,但跨境購奶粉數量增長迅速,擠占了國內市場原有份額,2016年跨境購的規模已有100億~150億元,而整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規模不過800億元左右。國內中小品牌甩貨的問題暫時沒有結束,目前新政還在過渡期,真正要發揮作用還要等到2018年。

不過記者了解到,2017年各奶粉企業或許可以松口氣,隨著二孩政策的效果逐步顯現,2017年奶粉市場或迎來新一次增量增長。

劉森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6年四季度開始,1~2段奶粉的銷量已經有明顯回升。一方面屬相對於生育有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二孩生育的積極性正在顯現,因此2017年有望迎來一波嬰童產品的黃金時間。

根據尼爾森公布的2016中國嬰幼兒行業藍皮書,在“雙獨二孩”和“單獨二孩”政策出臺後,國內新生兒數量保持穩定而緩慢的提升。全國預期將在2016年迎來超過1750萬的新生兒,2018年新生兒人數預期達到新的頂峰2188.6萬人。

對此宋亮認為,奶粉行業在2017年將會迎來一次增長,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在2017年開始會比較明顯,預計到2018年,可能會帶來50億到100億元的市場增量。2017年是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中小品牌逐步退出市場已成必然,因此更容易帶來拋售,這樣動蕩的局面要持續到2018年底才會有所改觀。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二孩市場帶來的增長或讓面臨退出的中小品牌回光返照,因為按照過渡期規定,在2018年1月1日前生產的奶粉在過渡期結束後依然可以銷售,按照奶粉保質期12個月來計算,2018年底未完成註冊的產品才會從市場上絕跡,2年的時間足夠再“賺一票”。

王丁棉認為,廠方和經銷商應該不會冒如此大的風險,回光返照屬於刀口舔血,賺最後時刻的錢風險極大,一旦判斷不準,臨期產品處理價格極低,而過期產品將銷毀處理,得不償失。

國產品牌喜憂參半信心正在恢複

在配方註冊制實施之後,行業內認為隨著中小品牌的退出,將在三、四線城市市場留下100億~150億元的市場空間,空出的渠道空白利於渠道下沈能力更為突出、價格相對便宜的國內品牌。但在這一輪動蕩之中,受中小品牌低價拋售和跨境購渠道的沖擊,國內昔日奶粉老大貝因美(002570.SZ)、雅士利(01230.HK)卻遭遇虧損。雅士利上半年收入11.5億元,同比減少21%,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1500萬元,同比減少86.2%。2016年12月15日,雅士利進一步發出盈利預警,稱2016年全年或遭遇較大虧損。貝因美截至2016年三季度,公司營收18.3億元,同比下降31%,凈利潤-4.1億元,同比降低89.5%,據分析機構預測,四季度貝因美業績會出現一定好轉,但全年業績保持虧損。

與之對應的,進口嬰配奶粉的數量增速依然驚人。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大幅增長,1~11月進口19.47萬噸,同比增長28.6%,價值26.58億美元,同比增長25.5%,如此看來,全年突破20萬噸全無懸念。在進口來源中,74%的嬰兒配方奶粉來自歐盟國家,荷蘭以43%居首。

對此,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30%的增速驚人,遠遠超過國內奶粉行業的整體增速。一方面其中包括了國內奶粉企業在海外建廠回流的產品;另一方面,大型外資奶粉企業也根據中國市場對海外產品的需求,轉而提高純進口產品的比例;此外,還有大量的境外品牌看好中國市場,將產品出口中國。

換句話來說,進口嬰兒配方奶粉的高速增長,事實上也說明國人對於國產奶粉產品的信心依然不足,好在這一局面已經開始有所改觀。

記者近日對國內多家奶粉企業走訪發現,盡管行業低迷,包括飛鶴乳業、三元股份(600429.SH)、君樂寶乳業、澳優乳業(01717.HK)等國內主要乳企新政元年的首份成績單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飛鶴乳業總裁助理魏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飛鶴集團銷售額達68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下半年同期增長超過30%,高端粉增長達80%。特別值得說明的是,長期以來,根據尼爾森的數據統計,行業前5名均為進口品牌占據,而2016年飛鶴的銷售額已與美素佳兒、雅培等2家品牌幾乎處於同一水平上了,是行業成長最快的企業之一。

君樂寶乳業奶粉業務同樣增長迅速,劉森渺表示,2016年嬰兒配方奶粉業務從7.2億元增長到12億元,同比增長超六成,由於銷售火爆,且受新工廠產能未能完全釋放的影響,目前君樂寶還欠經銷商1億元的貨,預計隨著工廠產能的釋放,春節前可以還清。

魏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羈絆中國奶粉品牌快速發展的最大的因素就是國人的信任和信心,隨著國家對於奶粉行業各項政策的落地實施,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也日趨回溫,不再盲目地跟風購買洋奶粉,消費方向也從“好花錢”轉變為“花好錢”,面對逐步改善的市場環境,國產奶粉當下最重要的工作,是註重品質的強化與完善,飛鶴的增長也來源於此。

吳松航也認為,隨著註冊制的逐步實行,市場競爭在激烈無序之後,最終趨於更加規範,國產奶粉的恢複和崛起,趨勢也漸漸明顯,國產奶粉經過幾年來的勵精圖治,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市場份額,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消費信心正在逐步恢複。以產品質量的提升,來帶動消費者消費信心的提升,才是中國奶粉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新政下奶粉圈生態或被顛覆

奶粉新政改變的不只是奶粉行業,記者了解到,奶粉新政正在對整個生態圈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奶粉產業鏈上下遊的生態也將面臨改變。

在劉森渺看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政將帶來渠道變革和價格回歸。他認為,目前中國嬰兒配方奶粉價格上下差距極大,便宜的在百元左右,而超高端產品則在400~500元,此前他在國外走訪中發現,在歐洲和日韓,大部分奶粉的價格都在百元左右。雖然流通渠道不同,但成本的差異並不會太大,因此價格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差距。

劉森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的奶粉價格泡沫,是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產生的,註冊制之後這層價格泡沫或被擠破。以往中小品牌往往采用多品牌模式,每個品牌對應不同的經銷商和渠道,以包銷和總代理的形式,把利潤留給渠道,由於競爭較小渠道獨立,因此母嬰終端可以獲取暴利。但隨著品牌的大大減少,終端銷售的競爭會非常激烈,價格也將回歸理性。而對於企業而言,願意讓渠道和消費者得到實惠的,就可以獲得更多份額和增長,因此廠家會采取一些行動,讓利或回歸到合理利潤。

不過王丁棉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目前由於企業配方的數量會大大減少,因此以往靠多品牌占有市場的模式難以為繼,如果只有一個系列註冊成功,企業一定會進行產品升級,以獲取更多的利潤,畢竟單一品牌跑量的難度較大。

但記者了解到,受新政影響最大的生態或還是母嬰行業。根據此前尼爾森公布的數據,母嬰渠道占目前奶粉銷售渠道的五成左右,一直是奶粉銷售的重頭。而奶粉也一直是母嬰渠道盈利的保證。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08年到2012年期間,母嬰店基本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長,更多是建立在多品牌、多產品的體系上。品牌減少後,原有高毛利的合作模式被改變,龐大的體系收縮,會使一大批依靠奶粉銷售的門店倒閉。實現專業化和連鎖化服務的門店會存活下來,成為母嬰專業服務的載體。

與此同時,宋亮認為,目前互聯網對線下的沖擊,會導致奶粉毛利的降低,更多地起到引流的作用,門店依然需要高利潤的高產支撐,因此會向藥妝、保健品等高毛利產品去轉型,也會倒逼奶粉生產企業逐漸向產業多元化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70

“45萬億來了!” 發改委回應: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3月1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有關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因此,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華夏時報》近期爆出“大消息”—根據各省公布的數據進行統計,至今中國已有23個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累計投資超過40萬億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資不少於45萬億。

李樸民表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所謂“投資刺激計劃”,是在特殊時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增加政府投資的規模,來拉動內需、穩定增長。

以下為文字實錄:

央視財經記者:

我的問題是,近一段時間以來,有23個省份發布了固定資產投資額度,總的加起來有45萬億,很多網友也評論,和2008年的4萬億進行比較,對此您怎麽看?是否會是一輪新的投資計劃呢?謝謝。

李樸民:

謝謝你的提問。近日我們也註意到這方面的報道。事實上,這種說法混淆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

報道中提出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全社會以貨幣表現的制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既包括政府投資,也包括民間投資,還有外商投資等其它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這個概念跟GDP是一樣的,是一個總量的概念,不是一個增量的概念。結合實際說一下,前幾天國家統計局發布數字,2016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65萬億元,同比增長7.9%。如按照這一速度,2017年全國32個省級單位(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會達到65萬億左右,與一些媒體報道的23個省份今年的投資可能達到45萬億是基本匹配的。

所謂“投資刺激計劃”,是在特殊時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增加政府投資的規模,來拉動內需、穩定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因此,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必須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的工作力度。要切實從滿足需求出發,從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著手,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增效有效供給,堅決防止形成新的過剩產能和盲目重複建設。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18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中國堅持不搞強刺激

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余額預期增長均為12%左右。

今日下午,《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情況時表示,去年M2的增長速度是11.3%,低於13%左右的預期目標,這就意味著沒有完成任務。其實,(M2增速)在目前中國經濟形勢下低於13%,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是更有利的。這正好印證了我們所講的中國政府堅持不搞強刺激政策,也說明我們沒有放開“閘門”,這個指標可以列入超額完成之列。

黃守宏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情況(圖:國新網)

據新華社報道稱,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也表示,“今年M2目標的設定,比去年目標低1個百分點,但又比去年實際情況高0.7個百分點,充分體現了今年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要求,兼顧了穩定經濟增長和防風險抑泡沫。”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王順分析,今年貨幣政策的執行要考慮:保障經濟穩定增長,在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貨幣政策不能收得太緊;適應去杠桿、去產能要求,貨幣政策不宜太松;為保證金融穩定和推動金融改革創造良好環境,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態勢。

值得註意的是,社會融資規模作為一項新指標出現在報告中。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謝衛表示,隨著金融的發展特別是融資渠道的增多,僅把M2作為衡量貨幣政策的主要指標,已經跟不上形勢變化。加入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可以更全面反映當下貨幣政策的執行和市場的融資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