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FundStrat咨詢公司的Tom Lee,沒有一個華爾街策略師預料到,2014年終標普500指數的收盤點位會高達2058點。而對於剛剛拉開序幕的2015年,策略師們認為,美股將繼續上漲,但不太可能連續第四年出現兩位數增長。
華爾街策略師們對於2015年年終標普500目標點位的平均預期為2225點,每股收益為125.35美元。和Tom Lee一樣,共同基金Oppenheimer的John Stoltzfus也是大多頭,高盛的David Kostin則更為謹慎。以下是策略師們對2015美股市場的展望(由低到高排列):
高盛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標普500年終點位2100,每股收益122美元
漲到這個點位意味著明年美股的回報率為5%,這與高盛的利潤增長預期一致。預計美國經濟會較快增長,企業的銷售額和盈利會增加,有財力投資公司發展和回購股票及分紅。投資者將樂見基本面的積極發展。
下圖可見高盛對標普500股指從2014到2018年的多年盈利預期。
巴克萊股票策略師Jonathan Glionna:標普500年終點位2100,每股收益127美元
出於估值原因,巴克萊認為美股相比其他地區的股票屬於“輕倉”股。預計明年全球股市可能必須面對美國貨幣政策周期的轉折。巴克萊懷疑,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未必會對美國市場產生長期的破壞性影響,但在其他地區貨幣寬松時,事實可能證明美國收緊貨幣是負面因素。
Glionna指出,美股正在過渡期,正從回報反彈進入回報降低的階段。因為市場已經體現了企業利潤擴大和股票回購的利好。美股若要重回更高的評級,前提是企業營業收入要再次加快增長。
預計明年美國以外地區股市的收益增長會比美股快,估值會更低、貨幣政策會更寬松。所以巴克萊更青睞美股以外的股市。
瑞信銀行策略師Andrew Garthwaite:標普500年終點位2100,每股收益123.7美元
瑞信對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保持樂觀,但認為下半年恐出現重大市場調整。2015年,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速度或超過2014年,有助於支撐流動性過剩及股票估值。預計利潤率將在2015年底接近峰值。
德意誌銀行股市策略師David Bianco:標普500年終點位2150,每股收益123美元
Bianco認為,美國經濟將長期溫和增長,到下次經濟衰退以前,標普500的每股收益十年內平均增長6%,同期上市企業銷售平均增長5%,盈利持平,股價下跌1%。在衰退風險增加以前,預計標普的平均靜態市盈率為17倍,歷史水平為16倍。
宏橋信托(BTIG)策略師Dan Greenhaus:標普500年終點位2200,每股收益126美元
Greenhaus認為,在經濟增長、低利率及低油價的支持下,股價趨勢將保持上漲。營運利潤率保持在高水平,頂線增長將很快滲透至底線,從而支撐收益。他對2015年股市的看法是:非牛亦非熊。
花旗首席美股策略師Tobias Levkovich:標普500年終點位2200,每股收益127.5美元
Levkovich在報告中寫道,上述目標位與花旗由上至下的預測中值相符,但即使是未來13-14個月回報率達到10%這種預期,也被很多客戶視為太保守。
“多位客戶表示,我們的預測前進遠低於其他樂觀的預期,其實我們的預計數據很符合華爾街的共識預期。”
美銀美林美股與量化策略負責人Savita Subramanian:標普500年終點位2200,每股收益126美元
漲至以上點位意味著明年標普500年度回報率6%。Subramanian指出,這是她領導的團隊2011年以來最低的回報預測。她認為,美股看來的確比美債更有吸引力,但股票和其他類別的資產比起來優勢就沒那麽明顯了,比如黃金和石油的價格現在和歷史水平比特別便宜。
Subramanian預計,明年標普500的收益增長會更少,但牛市不會受影響,牛市還沒結束。往年美國老年人大多不看好股市,但他們需要更多的收入,標普500成份股中的分紅企業會吸引他們,明年那些老公司代表的傳統大盤股可能領漲,應該避開那些讓人興奮的新興領域IPO。
如下圖所示,美銀美林的賣方指標顯示,華爾街策略師推薦美股的平均配比目前略高於52%,明顯高於2012年7月43%的歷史最低比例,但還低於60-65%這一歷史水平。
瑞銀策略師Julian Emanuel:標普500年終點位2225,每股收益126美元
這意味著Emanuel預計標普500明年收益會增長7%。Emanuel指出,2009年3月以來,標普500漲幅已達200%,以歷史水平判斷並非史無前例。企業資產負債表實力雄厚,可以推動進一步開展並購活動,美國GDP的前景可以保證收益穩步增長。
Emanuel預計明年美股波動性會激增,應該會為投資者提供獲取超額回報的機會。美國強勁的就業增長和穩步回升的消費者信心將是推動明年美股上漲的兩大關鍵動力。而明年不存在通常會威脅牛市的經濟衰退和意外沖擊。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BMO)策略師Brian Belski:標普500年終點位2250,每股收益126美元
鑒於經濟形勢改善和收益增長回彈,BMO認為2015年將是美股的又一個豐收年。
“我們看到有大量的投資支出需求被壓制……我們相信對企業而言,為改善增長前景而采取的下一步合理措施是投資他們自己的業務。”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Adam Parker:標普500年終點位2275,每股收益126.10美元
“我們已經連續三年看多美股了。我們的核心觀點在於,我們正處於美國漫長的經濟擴張期之中,擴張可能持續至2020年。消費者信心、債務情況和違法行為等經濟因素都在改善。”
共同基金Oppenheimer策略師John Stoltzfus:標普500年終點位2311,每股收益126美元
Stoltzfus在報告中寫道,對標普500的上述預測源於美國經濟、企業收入和收益都持續增長。此外,美股的估值、分紅和回購也會繼續吸引投資者。
重要的是,Stoltzfus認為,投資者還沒有對美股真正興奮起來,
“這輪牛市並非缺乏‘動物精神’和‘非理性繁榮’,它們適度存在,這不是秘密。我們認為,這是好事,可能推動美股走高,向我們明年的目標前進。”
FundStrat策略師Tom Lee:標普500年終點位2325,每股收益129美元
Lee認為,目前的牛市不會輕易結束,因為股票已經“漲了太多”。資本存量顯示出需求被壓制的跡象,企業和家庭將不得不投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資管公司Gluskin Sheff首席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近日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把自己形容為“牛市的海報男孩”。
他還寫道:
美國經濟並不需要房地產市場或者出口來實現十一年以來最好的表現。有意思的是,經歷了可怕的衰退、通縮恐慌、恐怖襲擊、戰爭和無就業複蘇後,2003年美國經濟卻爆發了,現在就像那個時候一樣。
華爾街見聞網站今天早些時候介紹過,Rosenberg曾經是看空界的大佬。但現在,他改變了自己的立場,還自稱是看空界的賤民。他認為看空者已經與現實脫節。
在這份報告中,除了表示今年美股肯定不會步入熊市外,Rosenberg還給出了13個投資建議和原因:
美國科技股:具有吸引力,因為它們估值相對便宜,總體來說資產負債表很強勁。它們還受益於國內需求走強。
非必須消費品股:將從就業增長中獲益,低油價和強勢美元降低進口成本。
加拿大銀行股:股息率達4%,估值合理,盡管它們正在拼命尋找新的增長點。
歐元區金融股:經歷了艱難的2014年,但是上行的潛力大於下行。它們價格低廉,有些市盈率低於10倍。
歐股:股息率通常達到3.7%,而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了0.60%。
歐洲大型出口企業:隨著歐洲央行放寬貨幣政策,歐元面臨貶值。它們還將受益於美國經濟走強,預期美國經濟增長3%,而歐洲經濟增長僅1%。
能源股:經歷了一年的沈郁之後,可能會反彈;歷史上,繼能源行業和大盤表現大幅分化之後,能源股會反彈。而且,原油的拋售可能有些過頭了。
高品質企業債和新興市場垃圾債比美債的機會更好。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近端已按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進行定價。
美國垃圾債隨著能源股遭拋售而下跌。美國垃圾債平均收益率升至6.62%,今年回報率大致如此。
日股:將從低通脹中收益,因為低通脹將刺激日本央行增加刺激。
新興市場:應該區別對待,因地制宜。印度和墨西哥等進行著經濟改革的國家有吸引力,但是哥倫比亞和南非有經常帳出現赤字的風險。
大宗商品進口國:從韓國到波蘭等國從油價崩盤中獲益。
中國股市:盡管經濟疲軟,中國股市卻經歷了大漲的一年。新的貨幣寬松政策擴大了銀行存款基數,促使上證指數創下歷史新高,應該能繼續支撐A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德意誌銀行近期發布報告稱,今年中國將面臨1981年以來最嚴峻的財政收入大考驗。賣地收入的大幅減少所帶來的經濟風險尚未被市場廣泛認知。
德銀表示,賣地所帶來的財政收入分別占到地方財政收入和政府收入的35%和23%。賣地收入突然的大幅縮水將對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根據最新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300個城市成交10283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1%。相比2013年,2014年土地出讓金僅有2.3萬億,同比下降28%。除了成交面積和金額下降,土地市場交易低迷的另一個數據是溢價率下降。2014年,各類用地均呈下降趨勢,全年僅3個月份同比微增,低溢價成交成主流。
德銀指出:
雖然表面上看2014年前三季度整體賣地收入同比增幅16.6%,但是其中第一季度季率增幅40%,而第三季度則錄得零增長。而盡管中國房地產市場在3月就已經開始放緩,但是土地市場降溫的情況才剛剛出現。更為廣泛的影響,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才會得到全面體現。
我們預計中國2015年土地收入將同比下降20%。而即便僅同比下降10%,所帶來的結果也是財政收入增長2.2%左右。這一數據將是除1994年稅收改革年以外,198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於2009-2013年平均水平19%和2014年4%的增速。
2009-2013年間,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占到了中國總投資的49%,占GDP則為24%。如果將鋼鐵、水泥等相關項目加進去的話,占比GDP則將達到35%。毫無疑問,“土地及房地產”是中國一大支柱。
過去5年,中國一些城市曾出現過土地財政收入的減少。根據統計和測算,我們發現一線城市GDP平均因此下降0.4%,二線城市1.2%,三四線城市則為1.4%。
財政收入的減少對於經濟增長和中國的財政及貨幣政策都會有深遠的影響。我們預計2015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將大幅放緩,地方及國家性的財政收入將出現同比負增長。政府將進一步放松貨幣和財政政策,但是效果在下半年才會出現。
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GDP季率同比增速分別為6.8%和7.2%。工業活動受到的影響則可能更為明顯,預計匯豐PMI將在上半年跌至48。
我們預計2015年將降息2次並降準2次,其中降準的次數可能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此外,2015年M2的增速也可能超出市場預期。一些文章曾報道官方設立的M2目標為12%,分析師預期則在12-13%,但是我們預計將出現14%的同比增長。因為財政收入的影響將超出預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面對良莠不齊的全球經濟狀況,經濟學家們預測美元將攜墨西哥比索和俄羅斯盧布成為今年主要貨幣中的最大贏家,新西蘭元與阿根廷比索則將成為最大輸家。
這是彭博在全球範圍內采訪經濟學家、策略師和投資者得出的結論。他們預計墨西哥比索將上漲9.9%,美元指數將上漲3.1%,盧布將上漲17%。另外他們預計,阿根廷比索將貶值29%,新西蘭元料下滑5.2%。瑞郎、日元和歐元的跌幅預計可能高達3.7%。
美國經濟料以10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以美國為最大貿易夥伴國的墨西哥出口可能因此受益。歐元區和日本恰與之相反,經濟增長遲滯和通縮威脅將是這兩個地區的主旋律。隨著通脹率下降,新西蘭央行已停止加息,料推動新西蘭元跌至兩年低點。
投資者應該”主要關註全球經濟形勢差異”,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聯席首席投資官ScottMather於12月19日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美元上漲將成為明年大部分時間、甚至是更長一段時間內的主題。”
溢出效應
美國經濟增長加速正惠及墨西哥,抵消油價下跌給墨西哥經濟造成的拖累。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今年墨西哥經濟料增長3.4%,高於去年預期中2.2%的增速,而且幾乎是拉美地區平均預期增長率的兩倍。
40位策略師的預估中值顯示,到2015年底,墨西哥比索兌美元料漲至13.48。2014年比索下跌12%,創下了14.9440的五年低點。
大宗商品生產國的貨幣也可能漲幅居前。另據其他調查得到的預估中值,今年布倫特原油或將反彈至每桶76美元。
盧布會反彈嗎?
分析師們預計盧布將會反彈。他們預計挪威克朗上漲4.6%,哥倫比亞比索上漲2.6%。
歐元區與日本的政策走向料與美聯儲相反,故歐元和日元料將進一步下跌。分析師預期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18美元,日元兌美元將跌至12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悉,三星電子近日表示,該公司2015年推出的新款智能電視產品將全部搭載Tizen操作系統,這是該公司為促進其軟件平臺的應用而采取的最新舉措。與普通電視機相比,智能電視機具有軟件和網絡連接功能,如視頻流媒體播放和網頁瀏覽功能。在去年的開發者大會上,三星展示了搭載Tizen系統的電視機。
三星表示:“現在,我們正將全部力量集中在Tizen上。我們希望其他電視機制造商也將使用該平臺,幫助我們打造一個生態系統,這將有助於該平臺的增長。”那麽為何三星不繼續使用Android系統呢?畢竟目前市場上的智能電視幾乎都是搭載著Android系統,雖然各有各的優化,但起碼都是在Android系統架構下的應用。但如今三星要撇開Android自立門戶,進行自己Tizen系統的打造。
目前,Tizen 還處於起步階段,應用面很窄,也僅有少數的幾款智能手表和數碼相機組成。由於系統面臨著第三方開發的支持,而Tizen本身能夠吸引到的第三方開發很少,而智能電視恰恰是對於第三方應用需求不是很大的一個終端,因此三星先行布局自己的智能電視領域,並且呼籲其他的廠商也能采用Tizen作為智能電視系統,不過,肯定還是三星自我滿足才是關鍵。三星自己能夠樹立起Tizen的行業標桿效應才可以談下一步的發展。
無論如何此舉也是三星在有意擺脫對於谷歌Android的過分依賴,因為Android生態系統的發展有一些不確定性,如果哪一天谷歌開始轄制Android的發展時,那麽過分依賴就難以自拔,進而任人宰割了。三星顯然不願意自己成為這樣的對象。其實想想微軟對三星的訴訟以及三星和蘋果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紛,都是希望自己能夠站在有利的位置。對於生態圈中最重要的系統環節,恰恰是三星的軟肋所在。因此三星也一直渴望推出自己的系統,和英特爾合作的Tizen就是其中之一。當然,能不能真正做起來還需要繼續觀察,不過起碼看到三星的態度越來越堅決,在和谷歌的合作中保留自己的一些底牌也是必須的。
Facebook也來攪局?
曾幾何時,微軟是其他科技企業聯手對抗的一個龐大帝國。如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帝國角色換成了谷歌。人們驀然發現在很多領域都可以看到谷歌的身影,而且谷歌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變得越來越唯一。這顯然是令其他的科技企業感到恐懼的。於是我們看到,近年來,Facebook、蘋果以及微軟三大公司之間在消費技術領域有許多隱性和顯性的合作。希望遏制的恰恰也是谷歌的龐大根基。
比如,微軟曾於2007年向Facebook投資,當時後者估值為150億美元。Facebook曾通過蘋果iOS操作系統應用獲得大量廣告收入。蘋果與Facebook在iOS操作系統方面的合作日益加深。微軟幫助蘋果開發語音助手Siri。而Siri的所有查詢都在改善微軟的機器學習能力,借以對抗谷歌同類技術。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看似隨意,但卻頗有深意的布局。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看出,科技巨頭之間的相互制衡其實一直存在。尤其是對掌握著一種新的生態體系關鍵命脈的企業更是心存戒備,因為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這種生態體系的閉環完成之後,可能再想插進去一些東西都變得異常艱難,唯有在其還沒有閉口之時,盡可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切入點,並且能夠獨立於生態之外。那怕是另一個小小的閉環,也要盡可能地互相交集,而不是重合。
當然因為彼此的利益關系,各自在競合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滲透彼此的優勢區域,進而挖到屬於自己的那桶金。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眾所周知,谷歌和蘋果是兩個巨無霸,各自依仗著自己的優勢開疆拓土,獲得了足夠多的市場利潤。相對於蘋果的封閉,谷歌的設備點亮率更好,滲透的領域也更加寬泛。不過,谷歌也面臨著不斷湧現出來的競爭壓力。比如Facebook。比如在移動廣告方面的收入,Facebook就相當可觀。
警惕Android?
曾幾何時,有人拋出過一個命題:那就是如果沒有Android會怎樣?或許我們還在Symbian的世界里繼續遨遊,或許iOS的發展也不會有這麽快,甚至智能手機的發展也不會如此的火爆,中國手機制造商軍團也難以崛起。黑莓系統還會繼續高歌而進,微軟Windows Phone或許也會成為一種潮流?但就是因為Android的出現,這一切皆為雲煙變得淡淡渺渺。
沒有如果,有了如果科技就不會如此進步,或許可穿戴設備都不會出現。不過也是因為Android的發展如此之快,人們驀然發現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幾乎都是Android構築的生態系統,如果Android出現任何的閃失,這個世界會變得如何?異或者如果Android不再開源又會如何?退一萬步說,如果Android出現安全問題,出現後門的時候,又會如何?
當然,我們並不是杞人憂天。事實上,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布局自己的生態系統,構築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環境。就是希望不能過分依賴一種生態框架。當然,令人欣慰的是,還有蘋果在和谷歌一直對抗,雖然蘋果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和生態環境,但起碼我們看到了一種發展的制衡。
蘋果推出了iOS8,而谷歌也有Android5.0系統。值得註意的是,iOS8開始逐漸開放,第三方輸入法和應用插件終於叩開了蘋果大門。而Android5.0還是秉承開源的傳統,允許硬件廠商自行定制。於是我們看到全球80%左右的智能手機都搭載了各具特色的Android系統。更值得關註的是,它還將支持Android Wear穿戴設備平臺和Android Auto車載平臺,大生態構架設想昭然若揭。當然谷歌在移動互聯網時候的傳統優勢並沒有得以延續,比如在廣告方面的收益沒有和Android的開機率真正勾連起來,這恐怕也是谷歌一直郁悶的地方。如何扭轉這種頹勢,繼續保持自己帝國霸主的位置,也是谷歌下一步面臨著的發展難點。當然,無論是谷歌破局,還是競爭對手的奮起反擊,都會成為2015年的一道新風景線。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4 19:20 編輯 寄語2015:一些和投資和賺錢也許有關,也許無關的隨筆 作者:格隆 ![]() 守住希望:這是我們唯一拿不走的財富 2015年悄然而至。新年總讓人既期盼又悵惘。悵惘多半是因為檢討去年收成無多,期盼則是心底總對未來懷有一份希望。格隆非常喜歡王維的一首詩《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打動我的不是辭藻,正是詩中隱含的那份若有若無但實實在在的期盼與希望。 格隆一直記得一部關於希望的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影片中,銀行家Andy受冤被判無期並關入肖申克監獄。在那座“靈魂交給上帝,身體交給獄長”,人人都只有放棄希望變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的人間煉獄中,靠一個巴掌大的鶴嘴鋤,Andy用二十年極盡屈辱的時間挖開了獄友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監獄高墻成功出逃。在一次罔顧門外獄警的槍口堅持給獄友播放“費加羅的婚禮”時,Andy道出了支撐他做這一切的原因: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墻,存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別人拿不走碰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希望! 格隆一直在想,如果用資本市場的估值方法給希望做個估值,最好的估值方法應該是現金流折現法,而估值結果一定是無限大。因為希望無止境,而有希望就可能有奇跡。 人生也罷,投資也罷,每個人都不敢保證在最艱難最沮喪的時候還會一直記得自己的信念,不敢斷定自己就那麽執著,但格隆希望大家一直記著Andy奔向自由後留給獄友Red的那句話: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格隆每年進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感染於藏人的那種對希望的執著:無論生活環境多麽惡劣,無論自身條件多麽不堪,他們永遠那麽樂觀,並抓住每一個時機載歌載舞,哪怕是在勞作的時候這一如藏區的格桑花與經幡。在藏區,經幡和格桑花一樣隨處可見,普通卻又聖潔。藏族人相信,經幡在空中的每一次隨風舞動,都是在為眾生念經祈禱。它們如同精靈,在山南藏王宮殿,在阿里民居屋頂,在梅里雪山山口,在川西阿須草原,在格隆去過的所有藏區角角落落,在所有磕長頭的信徒能到達的地方,就那樣色彩斑斕,那樣自由歡快,那樣恣意放縱地在風中飛舞吟唱,替所有人做著祈禱! 任何時候,守住你內心的希望! 願您的心中永遠有一片飛揚的經幡! ![]() 財富貌似很重要,但經常會瞬間蒼白 2014年12月31日子夜的時候,格隆走出香港中環的辦公室,擡頭看到維多利亞灣上空的璀璨煙火才恍然驚覺:2014年過去了。腦子里流過一句時髦卻傷感的歌詞:時間都去哪兒了? 恰好這個時候格隆匯上海的一個朋友發來了外灘踩踏的現場照片,照片後面附有幾句劫後余生明顯仍帶著恐慌的文字:踩踏噩夢!有人死了!在獲救前,我下半身被壓著一動不能動,我眼睜睜看著身邊被壓著的一個女孩子沒有了聲音和呼吸。但我能聽到不遠處,一大批根本沒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人在跟著東方明珠電視塔的時間顯示整齊劃一喊著新年倒計時:5、4、3、2、1…… 最開始我以為是朋友的新年惡作劇而一笑置之,但很快有第二個、第三個格隆匯朋友陸續給我發來了現場照片,我才知道這是真實在發生的事情,就在離香港兩千公里之外的一個廣場上。我急忙詢問朋友現場情況與他的安危,他發來了第二條信息:我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慶幸我還活著!生死、憂歡真是一步之遙!格隆多保重! 事後我知道那場上海外灘上本為迎接新年倒計時的嘉年華,因踩踏而死亡36人——這個數字擱在哪個國家都是重大超級悲劇。 是不是有一種不真實感?你能確認這些事是真實發生在同一個星球上的事情嗎?在幾分鐘前,我還在辦公室調整美聯儲加息的量化模型參數,還在計算AH股的整體價差,還在回溯歷史上銀行股、券商股在無宏觀經濟基本面支撐下能到達的估值上限……與此同時,在上海,有36個同胞再也迎接不了他們本來充滿希望去守候的新年;而前幾天,在爪哇海上空,一架載有155名乘客,其中包括16名孩子和一名嬰兒的亞航班機失聯——經歷過馬航班機失聯後,我們都知道失聯兩個字意味著什麽(後來飛機殘骸被找到,機上人員無一生還)。 上海那個格隆匯朋友的信息讓我產生很嚴重的時空錯位與今夕何夕的恍惚感。他在自己劫後余生驚魂未定的時候仍不忘提醒格隆要保重,給我的除了感激,還有更多其他天馬行空的思緒:我們每天的生活方式也許遠沒有我們所認為的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我們每天在討論和追逐的東西,也許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重要?我們在思維慣性與行為慣性下日複一日重複的那些行為,或許與我們上路之初的初衷根本南轅北轍? 格隆一個很好的朋友,曾經是內地一家公募基金的的高管,拿著令人羨慕的高薪: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個成功者。有一天我收到他從麗江發來的信息:已辭職,和老婆在麗江。我們承包了一家客棧,有空來玩。問他發生了什麽,為何如此大動作,他回答:什麽事也沒發生,只是我一直想要過的日子是彩色片,而不是黑白片。之後他追問了一句:你有沒有覺得財富在很多時候異常蒼白? 不要一直匆匆趕路,偶爾停下你的腳步,想想你在做什麽?! ![]() 人生若只如初見:追逐財富,但守住更珍貴的年少輕狂 格隆一直很喜歡三毛的那首《記得當時年紀小》: 記得當時年紀小 我愛談天你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榕樹下 風在林梢鳥兒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里花落知多少 它幾乎囊括了格隆對幸福的全部理解:簡單得近乎透明的快樂。 不少格隆匯朋友對我說,格隆,你太感性了,你一點也不像一個做投資的。 這話給我帶來的感覺更多是酸澀,而不是驚喜。因為我自己清楚知道,當年那個仰天大笑出門去,畢業個性簽名是“我可以生,可以死!我大笑!由天決定!”年少血熱的少年,那個看完了馬麗華的《西行阿里》就打起簡陋背包不計後果遠赴藏北,最後差點死在那里的無畏少年,那個偶然讀了一句打動自己的“一杯清閑,可抵十年塵夢。從此以後,憂又何妨,喜又何妨,平凡度日而已”就不知天高地厚,摸索著乘輪船順長江而下去南京尋找和拜訪小冊子《清閑塵夢》作者梁晴的少年,那個讀大學期間拼命寫文章、授課、炒股,積累和湊足經費後請女友去共吃一份川味香水煮牛肉並喜不自禁的少年,那個畢業後南下深圳、香江,夜晚趴在深圳北環天橋和香港中環天橋看橋下車流,由衷贊嘆城市的繁華並夢想著這車流里有一輛車如果是我的,路邊閃爍著燈光的房間有一間是我的該多好的少年,已經越來越離我遠去了。 人到中年,格隆早已渡過了為衣食謀的階段,也很自得於沒有辜負畢業時父親“俯仰無愧”的四字要求。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格隆的這個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物質財富越積越多,但卻再也不容易感動,再也難找到過去那麽簡單輕松的快樂。 而那些東西——簡單、感恩、滿足、快樂、上進、給予而不是索取,才是格隆珍視的真正財富。 是的,格隆其實想說的是大家其實都明白的一句話:我們真正追逐的其實是快樂。但很多時候我們把快樂簡單等同於了財富。但一定有一天你會明白:財富真的不能帶來快樂,至少絕不必然帶來快樂,如果你不能很好駕馭你在財富面前扮演的角色的話。 前不久香港鬧得沸沸揚揚的世紀貪汙案,香港富可敵國的四大家族之一的郭家因為爭產導致兄弟反目並身陷囹圄,或許最明確反映了這一點(導致郭炳江入獄的那個所謂行賄金額在大陸簡直不值一提)。 追逐財富,但守住更珍貴的那些東西,尤其是你年少輕狂時所珍視的那些東西!這樣你才會在財富與內心之間尋找到平衡。 ![]() 你的投資真需要那麽高的收益率嗎:求之愈頻,失之愈遠 格隆曾經在一次證券從業圈的校友聚會上問一個問題:你們誰的資產總額超越了07年牛市時的總額? 統計結果令人吃驚:就算是這批專業的從業者,也還有近4成的人的資產總額仍未超越07年牛市巔峰時的水平,這7年一直在彌補之後熊市的虧損——但7年的光陰已經過去了。 人的一生有幾個7年? 另一次是今年底的聚會,有今年在港股收益率超過200%的朋友問格隆:格隆,如果我把錢交給你來做投資,你能做出這個收益率嗎? 格隆搖搖頭:絕對做不到。 對方追問:那你天天花那麽多精力做深入研究的作用和優勢體現在什麽地方? 我想了想告訴他:我也不知道,也許是不虧錢,尤其熊市里。 能做到在熊市里不虧錢,是因為格隆從踏入這個市場開始就一直生活在一種恐懼之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不想成為這條路上的路標——但也正是這種恐懼能讓我一直活著,並一往無前。 格隆攀過珠峰,因各種原因鎩羽而歸。雖未登頂,但我見到了諸多死在攀登路線兩邊並成為路標的登山者屍體,各種姿勢,觸目驚心——其實山總在那里,你得為自己保留下次攀登的權力。 證券市場習慣造神,經常會宣傳哪個哪個股神當年獲得了多高的驚人收益率。但格隆從來都是把這種東西當做一個茶余飯後的談資,而從不去細究這事的真實性,更不會細究他是怎麽實現的。在格隆看來,投資根本不需要那麽高的收益率,長期看似平庸的正收益率,帶來的是長期驚人的回報。如果你每年都領先指數太多,你可能離被掃地出門的時間也不遠了:你的超常規收益一定來自你的超常規動作,其中多半有冒險成分。最關鍵的是,你會陶醉在這種超常規收益率中並形成思維與路徑依賴——格隆保證你不會有那麽好的運氣:一直走夜路而不碰到鬼。 格隆酷愛下圍棋,我也相信這個市場有不少類似李昌鎬那樣的高手,他們能靈活把握和捕捉到這個市場幾乎每一個主要的機會,並能在熊市與牛市之間自如切換投資思路。感謝佛祖,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不需要做到這樣就能活得很好。 最關鍵的是,這樣做,我們能一直活著。 ![]() 感激與祝福:我們一起努力 猜猜這雙腳是誰的? 是的,是一雙世界最頂尖芭蕾舞藝術家的腳。她有最美麗的容顏和舞臺上最曼妙的舞姿。直到有一天她應記者要求當眾脫下了她腳上的鞋子! 格隆想說的是,所有成功,背後都是艱辛的努力的汗水,你是這樣,我是這樣,格隆匯也是這樣。感謝與我們一路同行的幾十萬會員朋友,沒有你們的支持與分享,我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新年開始,格隆會花大力氣在會員智慧的挖掘與分享上,讓大家真正感受很分享到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期待我們能一如既往並肩前行。 過去的一年,我們有收獲和驚喜,也有懊惱和沮喪。但沒關系,重要的是始終保持一顆積極,上進,感恩的心,傳遞給你自己,傳遞給你的朋友,傳遞給你身後視你為頂梁柱的親人:盡管很難,但你會一直風雨兼程! 最後送大家一首格隆很喜歡的豐子愷的一首詩,作為送大家的新年禮物: 謹以此詩致來到的2015,並祝福所有格隆匯朋友萬事如意: 《豁然開朗》 ––豐子愷 你若愛, 生活哪里都可愛; 你若恨, 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 處處可感恩; 你若成長, 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 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完) |
Forrester預測,像塔吉特(美國的一家著名概念商店)、家得寶以及索尼無不將收到黑客的攻擊。
2015年,黑客將侵入60%甚至更多著名公司的網站。零售業公司也不得不花費比當前兩倍多的電腦來進行網絡安全防範。
各大公司將無一例外地投入一個億美金在黑客防禦險上。
2、 智能手表將會打敗智能腕帶
Gartner預測,2015年,那些使用智能腕帶之類可穿戴設備的人將會選擇智能手表。
健康類可穿戴設備在2015年的銷售量將由2014年的7000萬件降至6810萬件。其中預計智能腕帶占1700萬件,智能手表預計2100萬件。
Statista公司預計,可穿戴設備市場將由2014年的51.7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71.4億美元。
3、Apple Watch將會稱霸市場
Forrester還預測:在可供選擇的眾多智能手表,Apple Watch將會獨占鰲頭。這對於蘋果公司以及智能手表App開發商都是極好的事情。
Forrester預言蘋果公司將會成為該領域的巨頭,並預言它在2015年的銷售量將超過以往所有智能腕帶產品的銷售總量。
但Forrester認為到2016年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將會受到更多Android陣營的挑戰,乃至降至50%以下,也許亞馬遜公司就會是其中一股挑戰勢力。
4、數據化的互聯生活
Yanko 設計
IDC和Gartner同時預測到,在2015年,物聯網設想將得到落地。物聯網指所有事物(各種設備、藥品、工藝品)都可以被隨時監控並將信息上傳至物聯網。
Gartner表示在2015年,將有49億件智能小配件被使用。機械制作業、公共設備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應用將最為廣泛。而IDC更是認為在未來五年,所有的產業都將會在物聯網的思維下將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
這也將促發出巨大的雲計算市場。到2018年,這些使用物聯網思維的公司將會把它們40%的物聯網數據儲存在自己的雲空間里。
5、企業社交市場迎來爆發
2015年將見證簡單的交友平臺聊天室——Slack成為增長最快的企業App應用之一。
白領人士的線上交流量將會繼續增長。IDC預測,相關的數據在2015年將會環比正在30%。
6、白領健身領域潛在巨大商機
IDC 認為,白領人士和同事在線分享健身的熱潮將會掀起——截至2015年底,每5個白領中就有一個會參與到公司組織的健身項目中,其中包括公司的健身俱樂部。
支持白領健身的各種項目、活動、服務以及App將爆發式增長。
7、指紋將會替代密碼
隨著蘋果公司在手機上首度使用指紋識別,2015年在IDC 的預測下,所有類型的終端設備都將提供類似的生物掃描識別方式來替代密碼作為指令。
IDC 預測,在2015年將有15%的移動智能手機會使用指紋識別或者其他類似的方法。到2020年,50%的手機將擁有該功能。而App則也會跟隨這一潮流。
於此同時,IDC 認為更多的安全保護方案將會成為互聯網的一種服務。15%的安全裝置不再局限於終端設備而是被應用於App做全天候的保護。
8、“可視化數據”將稱王稱霸
Tidemark的業務是采用雲計算技術幫助企業處理越來越多的數據。
大數據與2014年面世,而接下來的一年我們需要對它進行更好的解讀。可視化數據發掘工具逐步成型。IDC認為它的市場增長率將是其他商業智能市場的2.5倍。
由於物聯網的出現,持續不斷的新技術面世,讓我們可以不斷深入地分析數據風暴。流媒體視頻、圖片和音頻的數據分析也將日漸成熟。
這一切都預示著大數據及其分析將會擁有近1250億美元的市場。
9、Hadoop將越來越龐大
Apache軟件基金會
Hadoop是一種使用相對廉價的硬件來存儲數據的較為流行的技術。
去年12月,第一家大數據公司Hortonworks終於上市,並且迅速引起了投資人的註意。Forrester 預計在2015年,該公司將會搭建一個App平臺,讓其他公司在上面自由編寫或者購買App,而相關的數據將存入大數據庫。
Forrester 稱這個平臺為“Hadooponomics”
Allied Market 認為,Hadoop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包括相關的硬件、軟件和服務,到2010年很有可能達到5020億美元。
10、3D 打印將成熟
Gartner 預測,3D打印的訂單量在2015年將增長98%,而隨後一年仍將保持成倍增長。
3D打印以及改變了傳統制造業,但是它更將成為各個有涉及到產品複制領域的一種新選擇,這里就包括制藥業。
Canalys預計,全球的3D打印市場將從2013年的25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162億美元。
11、雲計算將越來越普及化
在2015年及之後的數年,雲計算將會使各個公司不再需要獨自購買和安裝數據庫。IDC 認為到2017年,大部分公司(大約60%)的數據中心將會從雲計算中租用。
IDC還預測2015年,各個公司大約會在雲計算上投入1180億美元。而這龐大的金額也仍舊微不足道。
Gartner認為全球使用雲計算的總量將達到3.89萬億美元。
12、醫療保健將會簡化成一個App
IDC 認為2015年,醫院也將啟動數字化。
到2018年,醫療機構之間65%的溝通將通過智能手機服務。到2018年,70%的醫療機構將擁有App和移動設備,將采用遠程健康監控,設置是提供遠程健康服務。
而且醫院將通過移動設備來分析醫學數據,從而提高行業的效率。
13、數字化營銷的投入將成倍增長
在2015年,各大公司將在數字化營銷方面投入更多,Gartner認為公司規模越大,市場營銷方面的投入就越多。
據報道,那些年營業額在50億美元的公司將會在數字化營銷上投入營業額的11%。而那些營業額在5-10億美金的公司則會花費9%的營業額在該筆投入上。
這對於靠廣告為生的供免費下載的App公司來說,是件利好的事情。到2017年,IDC預測,將有15%的B2B公司會使用超過20種不同類型的數據源去運行客戶的個性化服務。
14、企業會前所未有地在科技研發投入重金
IDC和Gartner都認為,企業將會繼續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大量的財力。全世界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投入將會同比增長3.8%,超過3.8萬億美元。。
IDC還認為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明年的增長速度將達到7.1%之高,而成熟市場的增速則較為平緩,大約是1.4%。
忘了那些堅船利炮、導彈核武吧,今年美國政府可能用一種非常規武器增強地緣政治實力,它就是金融。
紐約政治風險顧問公司Eurasia Group的創始人兼總裁Ian Bremmer在2015年的展望報告中寫道:
“美國政府有能力、也有意願利用美國的市場和國內銀行,它們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工具。”
“金融武器化是指系統地利用‘蘿蔔’(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和‘大棒’(多種制裁),把它們當作外交脅迫的工具。再沒有更好的例子比這更能體現這種趨勢了。”
說起金融用作武器,許多人會想到去年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去年11月GDP同比增長下滑,已經提前出現經濟衰退的信號。
Bremmer指出,有些金融武器沒那麽醒目,比如針對歐洲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範圍措施,那些銀行在美國施加制裁時可以幫助國際實體融資。
不過,Bremmer也提到,美國政府的“金融武器化”策略有以下重大缺陷:
1、近期的一大問題是美歐關系惡化。Bremmer預計,美國奉行的單邊主義政策認為,歐洲和歐洲的銀行業必須付出代價,所以歐洲會更受打擊。美國也會增加對俄羅斯或者伊朗的制裁,今年美歐的沖突會增多。
2、下一個大問題是,其他國家、特別是東亞開始多樣化投資,避開太強勢的美元。Bremmer認為,中國有實力、也有動機創建自己的機制。根據那些機制,中國會減少投資美元債券。那將使其他國家脫離美元的過程變得更複雜。
3、美國的企業會面臨更多遭到報複的風險。這類報複包括網絡攻擊。比如去年10月摩根大通的計算機系統遭遇網絡攻擊,8300萬客戶的相關信息被泄漏。
不過,Bremmer沒有提到,一些西方研究認為,經濟制裁是無效的做法。比如美國政治學家Robert A. Pape在季刊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發表過“為什麽經濟制裁沒奏效”(Why Economic Sanctions Do Not Work)一文。該文章就向經濟制裁能有效達到國際政治目標的觀點提出了質疑。
雖然“金融武器化”是無需直接引起軍事沖突的方式,但正如以上提到的,美國這麽做還面臨讓政治關系更複雜的風險。這種策略可能收效有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業內有“債券之王”之稱的全球債券基金巨頭PIMCO創始人格羅斯(Bill Gross)預計,由於全球經濟依舊低迷,國際油價下跌和美元走高限制了美聯儲加息的空間,直到今年年底,美聯儲也不會加息。這與今年下半年美聯儲開始加息的主流預期截然不同。近來新生代“債券之王”、DoubleLine基金的負責人Jeff Gundlach也發布了“另類”的預測,他預計美國利率今年會繼續走低。
格羅斯現任駿利資產管理集團(Janus Capital Group)基金經理。他在駿利資產官網發布的投資觀點中這樣寫道:
“由於美元不斷上漲,油價持續下跌,即便美聯儲要上調短期利率,到2015年年末也很難見到美聯儲這麽做。”
世界各國經濟都舉步維艱,“作為掌管全球儲備貨幣的主要央行,美聯儲很難將利率調升至歷史水平。”
格羅斯預計,美聯儲的主要利率可能被壓制在1%-2%,美國基準國債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將不會比目前“看來荒謬”的水平高多少。他還預計,其他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利率也都會維持在接近於零。
格羅斯指出,今年市場上漲需要貨幣政策支持,可現有的貨幣寬松已經在當前市場漲勢中得到體現。他警告,要為幾乎所有類別的資產都只能得到低回報做準備。他建議,考慮到潛在波動性,投資者應該著眼於流動性更強的證券,比如從短期固定收益產品入手。
格羅斯認為,除了美國,其他發達國家和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長前景都低於一般水平。而Gundlach認為,國際油價跌至低位還會傷害今明兩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前景。他預計,今明兩年美國GDP增長可能不到3%,因為美元走強導致美國出口減少,而國際油價下降給美國能源業帶來通縮、削減開支和裁員的壓力。
Gundlach準確預測到去年美國利率下降。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日前他接受《巴倫周刊》采訪時預計,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下跌,例如跌至每桶40美元,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從2014年的2.17%降至1.38%,為2012年來最低水平。也就是說,美國的低利率可能會比共識預期持續得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