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2015年後人才赤字化 借鏡德國翻身秘訣

2014-12-29 TCW 當台灣將在六年後成為全球人才赤字最高國家的時候,台灣的經濟,該何去何從? 十二月十七日,一條修正法案初審通過。《國籍法》將增加專業人才申請歸化不須放棄原國籍的規定,這是台灣吸引全球人才的一個小進步。然而,其他從名額到審查程序等規定,卻可以看出,台灣要與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拚搏,爭取到好人才的籌碼,仍然太少。 這是個迫切的危機。今年八月,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完成最新人口推計報告,正式宣告:明年之後,台灣約一千七百萬的工作人口數量將不再成長,即社會中主要支付稅金、負責經濟產出的族群正在消失。 台灣,賺錢主力正在減少人才赤字問題,將比高齡化日本嚴重 經濟資訊公司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預測,二○二一年,台灣將成為全球人才赤字最嚴重的國家,比高齡、少子化最出名的日本還差。 解決人才空洞化的路徑有很多:鼓勵生育,或是要求台灣大學改革,以教出有用的人才。但還有一條很有效率的路徑:引進外來人才,讓外來的人才同享我們的福利,但也同盡納稅的義務。 德國,曾有人才困境前進兩現場,挖掘九年翻轉關鍵 德國,是最佳借鏡。 一個難忘的場景,讓我們決定動身前往。 今年七月十三日,在巴西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最後一戰,由德國、阿根廷爭奪冠軍。開賽前循例演奏兩隊國歌,當〈德意志之歌〉奏起時,畫面逐一掃過德國隊十一位先發球員,整排白面孔、白衫隊伍的齊唱中,赫然出現褐色面孔的土耳其裔厄齊爾(Mesut Ozil)和黑色面孔的迦納裔博阿騰(Jerome Boateng),整首歌只有他倆閉口不唱。 德國隊奪冠,這兩位來自移民家庭的明星球員功不可沒。廣納移民後裔的年輕球員,是德國足球隊接連在兩次世足賽出線的關鍵。上屆世足德國國家隊有近二分之一是移民後裔,本屆國家隊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球員身上流著「外族」血液。 不願唱德國國歌的博阿騰,在接受我們訪問時說:「如果有人對我不唱國歌而不能接受,那令人遺憾,但我每場比賽都百分之百為我的國家(德國)而投入。」 德國,這個曾經高唱納粹與種族純淨主義的國家,如何做到,讓外來人才努力幫自己加分? 過去,他們對人才移民心存排斥。德國央行前理事薩拉辛(Thilo Sarrazin)甚至大剌剌寫了一本歧視穆斯林移民的書,指稱他們智力較低、用掉較多社福資源且拒絕融入德國社會,這本書成為德國近十年最暢銷的政治書籍。 自認優秀與卓越,德國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在二十五年前說過,德國「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移民國家。」 現在,德國卻是世界第二大接受移民的國家,去年湧入四十四萬淨移民(移入減移出),僅次於美國。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口,占了全德國五分之一。也因為移民,讓從二○○二年就變成人口負成長的德國,自二○一一年起轉為正成長。 復興信貸銀行(KFW)調查指出,德國的新創事業中,具移民背景的創業家近年來每年都占了約兩成。德國著名科技業如英飛凌總部的員工,也來自五十多個國家。 德國,歐洲出生率最低、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他們成功用專業移民解決了人才空洞化問題。台灣,能跟他們學到什麼? 現場一:歐洲第二大半導體廠工作證一天就辦妥,50國人才齊聚 我們的第一站,是歐洲第二大半導體廠商英飛凌(Infineon)的總部。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開放的光明面。 從德國南部首府慕尼黑搭電車約十五分鐘,抵達一個望去一片草原的車站,下電車的人們,一致走上通往英飛凌充滿綠意的辦公園區的小徑,那是一群黑白黃褐各色人種的臉孔。英飛凌的員工,讓你第一眼就看到什麼是「國際化」。 這個總部裡上班的八千多名員工,有來自五十多個國家的人才。「幾乎每個訪客對我們的深刻印象,都是從一出車站就看到許多國際臉孔的員工開始,」英飛凌人力資源副總裁門梅爾(Ralf Memmel)笑說。 門梅爾說,現在是企業競相爭取人才的時代,因此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有時甚至比薪水還重要。會客室的落地窗外,我們看得到英飛凌為員工附設的幼稚園,在大草坪上搭起巨型帳棚,成群的小孩在奔跑嬉戲,人才的托育問題,公司一手包辦,語言也不是問題,因為這裡的官方語言,是英文。 德國近年吸引的優秀人才,不少是因為二○一二年的「藍卡政策」而來,它針對兩類外國人——曾經或正在德國留學的畢業生、出現人才荒的特定領域人才(醫師、數理、資訊、工程等),不再須經勞工部審查,只要找到雇主,就可立即由駐外部門發證。 「一般工作簽證大概要花兩、三個月,但藍卡申請隔天就能拿到,」德國在台協會副代表施碧娜(Sabrina Schmidt-Koschella)說。原本,德國對移民的管制不比台灣鬆,甚至更嚴格,但現在與台灣相比(見第七十二頁表),卻處處可見其彈性。 一切看來很光明,直到我們到了第二站,才看到為了開放,一個國家必須經過的辯論與拉扯的實際面。 德國人,其實很討厭「貧窮移民」。「一講到(開放)移民,選票就沒了,」在德國生活了二十年,今年八月出版《借鏡德國》一書的台灣移民劉威良說。 現場二:德國人均最高城市面對貧窮者移民,德人從排斥變接納 我們在以奧迪汽車總廠為經濟核心的茵果市繞行,為我們帶路的奧迪研發經理張中亮指出,這裡是德國人均所得最高的城市(約十萬歐元)。進入富裕的獨門獨戶住宅區時,人煙稀落,原來有錢人都去外地度假了;不過市政府刻意在富人區的旁邊興建窮人的國宅,走入國宅區,就可見不少帶著小孩的婦女、無業的男子遊蕩。 「當地人稱這裡是蘇聯區,因為容納許多來自蘇聯解體後的東歐移民,有錢人抱怨,繳的稅都拿去花在他們身上了,」張中亮指著一排排被形容為「鳥籠」的國宅說,類似的國宅已經建到第三期。 台灣人害怕移民跑來搶工作,消耗健保資源,人同此心,德國人也這樣想過,而且,他們經歷過的掙扎更大。 二戰後的德國,帶著贖罪的心態,立法給予政治難民較其他國家寬大的待遇。但這對德國人是很大的心理包袱,他們辛苦賺錢繳的稅,都變成給外來人口的福利。劉威良舉例,不要說長期移民,甚至只是在蘆筍採收季節來短期打工三個月、半年的外國人,都同樣能享有每個月每名幼兒一百八十四歐元的扶養津貼。 德國人當然早就知道,人才對經濟的重要性,早在二○○七年,德國經濟部委託學者研究指出,因人口結構演變帶來的慢性技術人力短缺,未來將使德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少掉整整一個百分點,亦即一年減少產出兩百億歐元,但大幅開放移民的立法一直沒有過。 政黨不願意跟多數德國人的心態「作對」。三個政黨組成的德國大聯合政府內部,對移民政策立場相反、激烈抗衡。連鐵娘子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只能協調出一個妥協方案。例如,一面調降投資移民門檻,一面規定移民必須進修德國文化等「融合」課程,移民配偶必須具備一定德語能力才能入境等。 結果,二○○七年,細節設限頗多的移民法規修改後,德國反而接連兩年出現人口淨流出。 轉變,源自三年前一份報告:人才短少衝擊經濟,推「藍卡」制度 直到二○一二年之後,情況才出現大轉彎,德國大力迎接新移民。 「我們終於了解到,需要移民才能生存,」施碧娜解釋德國心態的轉變。 「(開放的)關鍵是德國勞工部在二○一一年發表的報告,」工研院產經中心研究員王寶苑說。該報告引用德國勞動市場與職業研究中心(IAB)的預測,指出到二○二五年德國勞動市場將短少六百五十萬人,占目前全部勞動人口的一五%,包括大學學歷人才將短少二百四十萬人。 再不行動,德國的經濟力勢必將會崩解。藍卡制度,就是德國二○一二年公布的「解方」之一。 既然,移民會吃掉社會福利,此事已不可擋,不如認真接納。再過幾年就要退休的軟體公司主管葛北安(Bernd Grabitz)是土生土長的德國白人,他說樂見外國技術人才移入,上繳與本國人同樣高達四○%的所得稅、幫忙負擔社福財政,保障他的退休金。 其實,現在德國內部當然還是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已經從不願正視轉成正面辯論。施碧娜說,過去德國社會只要有人說出類似種族歧視的話,馬上會被輿論指責給壓下來,如今,種族歧視的書籍仍會大賣,「但某種程度,讓這種(關於移民議題的)辯論更誠實。」 德國,還在變。每三個月,德國政府就重新檢視藍卡的學歷和專門技術規定,是否合乎企業的需求。「大概每半年就會收到一本新的移民法規手冊,」施碧娜笑說。 德國給台灣一課:越開放,越能挑到你想要的人 德國因此吸引到更多想挑戰世界規格的人才。我們訪問來自台灣的彭宣穎,他在德國念碩士、考取建築節能顧問證照後,就直接在慕尼黑一家十人規模的設計公司上班一年多。他說,在這裡,能直接接觸包括默克藥廠、奧迪汽車等世界級客戶,會讓自己有「符合世界水準」的期許。 在台灣,要複製德國的人才策略,確實有一段路要走。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分析,不像德國仍保有核心人力,台灣欠缺長期的人才規畫,造成高階人才外移、基礎研究人才未能新陳代謝。現在,連核心人力都可能大量需要外籍人才來補充。 但我們可以跟德國學習的是,一個很務實的態度。 東吳大學德國文學系教授謝志偉告訴我們,「因為左鄰右舍都是異族,歷史上德國永遠處於被戰爭威脅的狀態,所以隨時備好長期存糧的心態,總是在思考未來。」因此,既然不能迴避人口短缺與移民問題,不如化被動為主動,「透過移民政策挑選你想要的人。」 台灣人眼中的實際,是擔憂移民搶了眼前的資源;德國人的務實,卻是想辦法把移民從問題變成機會。這是我們這趟德國之旅,最大的感想。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國的生存之道,也看到了台灣要因應人才空洞化,與各種結構性問題,必須要有的態度。 【延伸閱讀】看創新秘密》他們,1家公司員工有50國面孔 英飛凌半導體廠總部,上班時間,8,000員工魚貫而入,迎面而來是一張張不同國籍面孔,這家歐洲第2大半導體公司,匯聚50多國頂尖腦袋。 【延伸閱讀】看強隊組成》他們,1/4足球員流著外族血液 今年世足賽德國隊奪冠,23位超級國腳,有超過1/4是移民後代。 【延伸閱讀】看政策突破》3階段開放,德國要讓全球人才變自家人 ●階段1》對移民子女開放政策:德國出生的移民後代可擁德國籍 ●階段2》對投資者開放政策:移民投資門檻降低,但新移民須上課、配偶依親須懂德語 ●階段3》對專才開放政策:留學生、醫師、工程師等,可辦藍卡 註:負數為當年人口淨移出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整理:田習如 【延伸閱讀】看台德比較》對外籍工作者限制多,人才會想留在台灣嗎? ■ 限額台灣》僑外生留台工作1年限2,000人德國》無人數限制 ■ 覓職簽證台灣》僑生畢業簽證可延長1年,外籍生不可德國》留學生畢業後,簽證可延長1年半 ■ 經驗台灣》非在台灣的大學及以上學歷畢業者,須在國外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德國》無規定 ■ 審查程序台灣》須先向勞動部、交通部等申請許可,再向外館、境管局申請德國》申請藍卡不必經勞工部 ■ 永久居留證台灣》滿5年後才可申請德國》持有藍卡且具德語能力者,22個月後即可申請(不具德語能力者33個月) ■ 薪資門檻台灣》一般外國人須月薪新台幣47,971元以上、僑外生37,619元以上才可聘雇德國》大畢生月薪約新台幣15.6萬元、嚴重缺人職業月薪約新台幣12.2萬元以上 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