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年輕人VS老年人——美國就業市場冰火兩重天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603

我們曾經就美國就業市場的年齡分叉問題*進行過深入探討,如今又是如何呢?按照Zerohedge的說法是——一如既往。自從奧巴馬上台之後,美國的就業市場似乎就被分成了兩個部分:55歲及以上人群和54歲及以下人群。需要注意的是,自從2009年1月開始,新創造的職位基本都被55-69歲這個年齡段佔據,也就是那些無法負擔起退休後養老費用的階層——伯南克的零利率政策使得他們的存款變成了笑話。

總計有402萬個新創造的工作被這些老人佔據,年輕人呢(54歲及以下)?一共丟掉了280萬份工作,而且狀況又再一次開始惡化!奧巴馬執政以來,那些正值盛年的人群(25-54歲)卻反而丟掉了220萬份工作,是所有年齡段中表現最糟糕的。

55歲及以上人群和54歲及以下人群的就業情況比較:

更細分後的情況如下:

---------------------------------

年齡分叉問題*:Zerohedge曾於2012年發表過一篇文章探討這個問題

55歲以下?新工作可沒你的份兒

差不多是在兩年之前的今天,我們第一次觀察到美國的就業市場已經逐漸發生了轉變——由全職就業者為主向兼職就業者為主轉變。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對於企業來說,僱傭一個兼職員工附帶的福利支出幾乎是可忽略的:不需要大筆的福利開支,不需要簽訂長期合同,按照小時支付薪水等等。事實上,只要經濟依舊疲軟,那麼這種就業市場的轉變就是長期的,不論美聯儲是不是承認,在未來企業都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而就業者則只能被迫接受,這幾乎已經眾所周知了。鮮為人知的是曾經宣稱的2009年以來400多萬個新增職位,最後大部分都被55歲以上的兼職工人獲得了。根據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數據,從2009年6月開始美國共計增加了290萬個職位,但按照年齡劃分後我們發現350萬個新增職位被55-69歲的人群佔據,年齡在20-24歲之間的畢業生則獲得了72.9萬個,而那些25-54歲,正值盛年的人群呢?他們共計丟掉了88.6萬份工作(24歲及以下也並未從新創造的職位中獲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95

中國老年人面臨的三大困境:抑鬱,疾病,貧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61

彭博報導,抑鬱,疾病,貧窮,這三大問題正在折磨著中國的老年人。中國長達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激增。

由中國,美國,世界銀行聯合組建的團隊在對17708名中國居民的調查顯示:2011-2012年期間,中國22.9%的60歲以上居民 (約4240萬人)的年收入少於3200元;15.1%的45歲到59歲居民的年收入少於3200元。

尚未擠進世界富國排行榜的前列卻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這樣的國家。同時中國還面臨著為滿足不斷上升的社會福利需求而增加支出的困境。

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口比重將從2010年的12%上升到2050年的34%。

作為調查者之一的來自北京大學的Zhao Yaohui表示:

「中國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就已經面臨著人口快速老齡化的挑戰。而政府為老年人提供的財政支持的數額將受到很大限制。」

未來更多的子女將會離開家庭,出生率也將不斷下降。這意味著越來越少的成年人可以成為老年人的依靠,未來這項挑戰將更加嚴峻。

研究還顯示中國的老年人的抑鬱程度要超過青年人。40%的60歲以上老年人(約7400萬)出現了重度抑鬱症狀。約有4000萬老年人被確診患有高血壓。

調查還指出,中國在醫療保險覆蓋度方面有較大改善。92%的城市老年人和94%的農村老年人將獲得某種形式的醫療保險,覆蓋度高於45歲-59歲的人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82

Facebook步入老年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112.html
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旗下的智庫中心(BI Intelligence)針對各大社交網絡的使用者進行了調查分析,以下是調查結果的重要結論:

Facebook:該社交平台逐漸被中年人佔領。儘管Facebook仍然能夠吸引年輕人的興趣,但從2012年底至今,45至54歲的使用者增長了45%。在美國的網絡用戶中,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上的人有73%使用Facebook(相比之下,僅有17%的人使用Twitter)。Facebook的使用者中,86%為美國以外的網友。

Instagram:該平台受到女性用戶的歡迎。據調查顯示,Instagram的使用者中女性佔比高達68%。

Twitter:年輕人的聚集地。在美國,18至29歲的年輕人中有27%使用Twitter;介於30歲至40歲的人群眾有16%使用Twitter。

LinkedIn:最國際化的社交網絡平台,男性用戶較多。

Google+:男性用戶最多的社交平台,70%的用戶為男性。

Pinterest:用戶最喜歡通過平板電腦登陸的社交網絡。此外,在美國84%的Pinterest使用者為女性。

Tumblr:青少年群體的聖地。喜歡自我表達的青少年,最喜歡用Tumblr;而在年收入達75000美元以上的群體中,只有8%的人使用Tumbl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78

老年痴呆症之困

2013-10-14  NCW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在800萬到1000萬之間,佔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的四分之一。以家庭為主的阿爾茨海默病照護體系已不堪重負◎ 本刊記者 藍方 文lanfang.blog.caixin.com 記憶健康360工程主任洪立幾乎每天都要接觸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學習專業照護的過程中,她發現中國的護理服務嚴重匱乏。

「就看著他一點點萎縮,一步步走向死亡,而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 另一位患者的家屬張蓉(化名)對財新記者說。

去年年底,張蓉(化名)85歲的老父親陷入深度昏迷。渾身插滿管子的老人在重症監護室躺了兩週後,張蓉做出放棄治療的決定。過了三天,父親平靜地離世。

大概七八年前,父親花5000元給家裡買回了一台毫無實際作用的淨水器,張蓉便覺得父親有點「老糊塗」 。隨後她發現一向謹慎的父親變得特別容易「被忽悠」 ,總花重金購買明顯是騙局的保健品。老人開始出現幻覺,經常說一些已去世的老朋友來看望他,還常常沉浸於幾十年前的某個場景中,分不清現實與回憶。

他逐漸忘記所有人的名字,只記得過世的老伴。慢慢地就不再言語,也懶得行動。老人生命中的最後一年,終日在輪椅上昏睡,飲食起居都要依靠女兒和護工24小時的看護。而在洪立看來,這正是所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屬不得不經歷的痛苦過程。

阿爾茨海默病,過去亦被稱作「老年痴呆症」 。年齡增長是其最大的風險因素,老人的記憶、認知、思考和行為能力漸漸出現異常,直到機體喪失功能。

隨著老齡化加速,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代表的痴呆症開始困擾越來越多的家庭。

研究顯示,2%-10% 的痴呆在65歲之前開始 ;而在65歲後,每隔五年,患病率增加1倍; 85歲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達48%。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估計,2011年痴呆患病人數為3650萬人。其中的四分之一,就生活在中國。

直到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仍有爭論,也還沒有有效的藥物或方法可以扭轉痴呆的進程。很多人只能眼睜睜 看著自己的至親失去記憶乃至生活的尊嚴,承受著心理痛苦,更要面對長期照護的沉重壓力。

中國已有將近1000萬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但可以收治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科床位僅有3000張左右,能夠接受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養老機構寥寥無幾。

2013年9月26日,ADI 首次將中國作為分會場發佈《2013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下稱《報告》 ) 。其中估算,2010年全球為治療、照護痴呆症付出的成本高達6040億美元。

在會議上,洪立透露,中國有70% 以上的家庭照料者都是患者配偶。 「他們的年齡都很大,很多人都已經開始生病了。 」

疾病潛行

「阿爾茨海默」這個頗為繞口的名字,源於1906年首先發現此種病症的德國神經科醫師的姓名。在中國,更為公眾熟知的稱呼是「老年痴呆症」 。但包括原衛生部在內的業界機構多年來呼籲為這 一帶有歧視性的稱呼正名,以消除公眾的誤解。

痴呆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神經退行性病變,有的是腦血管病變,還有是因為腦外傷、腫瘤、感染等等。阿爾茨海默病則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所有痴呆的60%以上。

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病的病因,業界通常較為認可的理論,是認為這是一種腦部神經退行性疾病,源於神經元的病理性改變,即beta-澱粉樣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年齡增長,則是患病的第一風險因素。同時也有研究認為,血管疾病、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以及有氧運動的缺乏等,均會提升痴呆症發病的風險。

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初痕跡往往被人忽略,老人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只是認為 老人「年紀大了」 。老人變得健忘,尤其是剛剛發生的事情;交流變得困難,說話時總在找合適的詞語 ;在熟悉的地方也容易迷路;和空間概念一同模糊的是時間的概念 ;做家務開始變得困難 ;很多老人的判斷力和警覺性也在下降。

這樣的症狀會持續一到兩年,隨即發展到中期。老人變得更加健忘,如廁、洗漱、穿衣等開始需要人的幫助,行為發生改變,例如經常徘徊、反複問問題、纏人、喊叫,出現睡眠紊亂、幻覺,甚至表現出一些攻擊行為。

發展到五年左右,大多數老人進入病症的晚期。老人幾乎完全依賴他人,不能活動;不認識親人和熟悉的物品;無人幫助時不會進食、吞嚥困難 ;可能大小便失禁,不會走路,對周圍發生的事情都無法理解。

痴呆成為老年殘疾的主要原因。有研究估計,阿爾茨海默病的中位存活期為7.1年,血管性痴呆為3.9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代表的痴呆症患者數量正在迅速增加。

ADI 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新增痴呆患者770萬人,這意味著每4秒就會出現一例病患。患者人數每20年將增長1倍,2030年達到6570萬,2050年達到1.154億,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

由於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也將成為全球最為痴呆症困擾的國度。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介紹,2012年底,中國1.94億的老年人口已佔到亞洲的40%,佔全世界的22%;今年底老年人口數則將超過2億,在2025年突破3億,一直到2052年達到峰值4.87億,到時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痴呆及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ADC)主任王魯寧教授解釋,中國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同國際持平。這一發病率乘上2億老年人口基數,就推算出中國老年痴呆症患者數量在800萬到1000萬之間,佔到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的四分之一。

擴大的缺口

王魯寧指出,很多家庭是在患者病情嚴重困擾家庭正常秩序時才去就診的。

ADI 的《報告》指出,雖然很多新的治療方法正在臨床試驗的各期進行驗證,但目前仍沒有哪種治療方法可以治癒或改變痴呆的疾病進程。早期診斷,並且提供有效、科學的照護,這是現階段讓患者延緩疾病進程,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選擇。

據瞭解,目前治療痴呆的藥物,價格從每月幾十塊錢到1200元不等,其中部分藥物已被各地陸續納入醫保。這些藥品,只能改善病人的某些痴呆症狀,延緩疾病的發展和惡化,幫助老人保持更長的獨立生活能力。但儘管不能治癒,堅持藥物治療和放棄藥物治療,會在生活質量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除了延緩症狀,早期診斷對於患者和家庭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如果沒有在事情變得很糟的時候就診斷出來,人們可能就沒有辦法來表達、決定他們未來應該如何安排。 」澳大利亞阿爾茨海默病協會 Robert Yeoh 認為這同樣會降低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儘早確診,能給患者和家庭更多時間對很多事情做出決策——如何治療,如何照護,如何安排生活起居,財務問題如何處理等。

王魯寧介紹,就近年來看,在一些醫療條件較好、宣傳力度較大的城市,早期就診率已有明顯提高。但在大多數地區,據王魯寧判斷,一般病人的診治「起碼有三到五年的延遲」 。

事實上,即便能夠做到早診早治,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持續照護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根據ADI在全球的統計,痴呆症的直接醫療成本僅佔總成本的16%,尤其在低收入國家,疾病成本的絕大部分都源於照護。

ADI《報告》顯示,約一半痴呆患者需要個人照護,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另一半人也會有這種需求。而在所有需要個人照護的老年人中,約有一半人患有痴呆,養老院中五分之四的老年人都是痴呆症患者。尤其當阿爾茨海默症發展到晚期,老人需要晝夜不停照護,在進食、飲水,洗澡、如廁、穿衣、移動各個方面都需要完全的幫助。

在發達國家,患病中後期的老人多選擇進入專業護理院或養老院。而在中國,當前城鄉所有的養老床位總計不過400萬張。專業照護阿爾茨海默病人的機構更是有限。家庭「非正式」的照護是照料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要方式。

根據 ADI《報告》 ,在中國農村,痴呆老人幾乎全由家人照護,42.9% 由配偶照護,57.1% 則是子女照護 ;在城市,也僅有13.9%的老人由非親屬照顧。

「老齡化、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給我們應對帶來了難度。 」 吳玉韶說,在少子化背景下,一位長期患病、失能臥床的老人將給家庭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這一方式也越來越難滿足患者所需。

支付難題待解

包括阿爾茨海默在內的痴呆病症,給家庭及社會帶來的重大負擔,正成為各國公共衛生關注的重點。

一些發達國家在公共衛生領域為應 對痴呆制定了國家級的策略。其核心,是讓老人、家屬和照護者都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這些策略包括開展早期的宣傳預防,及時診斷及提高診斷質量,專業照護人員的培養,建立長期照護保險體系等等。

中國政府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自2010年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被列入「十二五」專項規劃後,相關部門已下發了多份文件,力圖彌合養老服務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9月中旬,國務院下發一份《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下稱《意見》 ) ,再次強調市場化導向,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加大專業服務供給。

事實上,最近一兩年來,中國一些大城市已有外資機構進入,在社區內開 辦專業的護理院,為痴呆老人提供長期照護,亦為居家養老的老人家庭提供喘息式的服務。這個正在興起的行業面臨最為關鍵的問題,仍是如何提高老人的支付能力——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專業照護的價格還將繼續攀升。

ADI的《報告》亦向各國提出建議,要促進中低收入國家為所有老年人提供社會保障,並改變「現收現付」的制度模式。在中國,直到2011年,才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全覆蓋。而其中的主體——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本質上仍為「現收現付」制。 《報告》認為 「現收現付」制不具有財務上的可持續性,隨著人口的老齡化,未來幾代的成年勞動人口很難為上一輩人的長期照護需求埋單。 《報告》建議各國實現從「現收現付」向「完全積累」過渡,這種模式就是讓每一代成年工作人口共同積累必要的資源,以為自己將來的照護需求支付費用。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也被一些國家視為可選的政策制度。如德國在1995 年,即將護理保險作為基本社會保險的一部分強制繳納。美國的健康保險市場上,長期護理保險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品之一。日本、韓國則在其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領域都大力發展護理保險,分擔老人的支付壓力。而當前中國政府各部門間,對護理保險的分歧仍較大,政策定位仍是「研究探索」 。此外, 《意見》提出的以房養老也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議論,前景如何,仍待觀察。

除了建立社會化的護理制度和支付體系,ADI 的《報告》認為家庭照護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一些高收入國家的研究已經證明,對家庭照護者的干預,如提供培訓、心理輔導等方式,可以提高對患病老人的照護質量,推遲老人入住養老院的時間。 《報告》因此建議各國向家庭照護人員提供正式支持,如提供補貼,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從而降低公共資金成本。

護理開支全球性的增加在所難免,破解這一難題,在業界專家看來,亟需全社會的關注。 「痴呆不能再被忽視,而是應該被世界各國納入公共衛生議程之中。 」 《報告》如是呼籲。

本刊實習記者歐陽銀華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06

「十六歲的年輕人怎麼會得老年病呢?」 他們眼中的中國樓市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332

南方週末記者給出三道簡答題,問計於七位房地產企業家和學者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現在剛十六歲,因為房改剛十六年,十六歲的年輕人怎麼會得老年病呢?他要得老年病,得若干年之後。房地產什麼時候是老年,就是城鎮化完成了,這是一個標準,比如說我們中國的城鎮化率也能夠完成到70%。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字面上是53%。

郁亮:未來十到十五年內,房地產的大勢仍然是明朗的。中國還有很長的城鎮化道路要走,教育水平提高帶來的人口質量紅利才剛剛開始體現。從其他國家經驗來看,城市化結束前,無需對不動產市場過早作出悲觀的判斷。

范小沖:如果金融市場收得緊,住宅市場地價拍到了天價,房價也達到了頂點,短期內消費被透支,麵粉貴於面包,中國的住宅市場肯定出問題。

南方週末:在你看來,中國樓市的風向標是什麼?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理事長):看城鎮化率。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字面上是53%,李克強2013年講過實際上戶籍只有35%,空間還很大,我們就假定按照53%來算,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是兩千萬農民進城,每年一個百分點,我們要從現在的53%,到70%以上,還要多少年?還要20年。所以中國房地產業光城鎮化這一項,就不會出大問題,沒有硬性的拐點。

實際上萬一經濟出現瞎折騰,也有可能造成拐點,但經濟趨勢上還沒有出現拐點。樓市的拐點出現在哪兒呢?不是出現在房價上,而是出現在房屋銷售額、銷售面積上。週期理論揭示了銷售額銷售面積的漲幅理論,七年為一個週期,五年增長,兩年低落。從2013年開始,房地產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期,根據週期規律,應當是五年增長期了。

顧云昌(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樓市風向標在金融。寬鬆的貨幣政策肯定會造成錢流入樓市,因為中國金融創新不夠,監管也很厲害。金融一鬆,樓市肯定熱,像2013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同比增長30%,大家都借錢買房,前年樓市差,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負增長,樓市就冷了。

房地產同時也是投資品,和金融相關,預期也會影響樓市風向。樓市發生危機,可能是房價超高位,沒人買房,房價過高地方泡沫破滅,但只可能是局部性問題,不會有全國性崩盤。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判斷樓市風向標就是看供求關係有沒有逆轉。中國土地制度沒有變化,房產稅還在立法,制度性東西都沒有變化,需求沒有變化,貨幣政策沒有變化,我們GDP還要穩定在7.5%,因此樓市不會有大的變化。一二線城市還會供不應求,三四線城市不會暴跌,除非中國經濟出大問題,不能因為個別城市出現問題,就判斷中國房地產將出現問題。

南方週末:樓市如果發生危機,將可能是由什麼因素導致?

孟曉蘇:中國人經常發生一些恐慌,這種恐慌出自一些不瞭解中國國情的專家,他們把國外的經驗瞎搬過來。所以你看中國樓市從2000年開始就有人唱衰。當時有教授說北京房地產馬上要崩盤,剩下的問題要靠炸樓來解決,還跟人打賭,事實證明他說錯了,他從此淡出江湖,再也不涉足樓市。

有些人卻是年年說。這批人其實是因為有些老百姓盼望房價下降,就希望他們去說說。這些人說著說著,說到年底無效了,但到新的一年又開始說跌,為什麼?人們忘記了。這些中國專家,蒙也得蒙對一回。蒙不中是為什麼呢?他們錯判了中國的發展階段。

蓬鋼(安泰盤實股份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資金收緊的話,樓市肯定會發生危機。因為開發商很難找到資金幫他們還貸款,同時銷售會產生大的壓力,開發商借不到錢又賣不出去房,那就很麻煩了。

目前而言,國內總體市場環境不是很明確。我們也擔心市場銷售壓力會不會更大,資金壓力會不會更大,這兩種情況同時出現,金融風險還是蠻大。最近一些金融機構開始收緊房地產的貸款,像興業和招行,我覺得是對的。總體中國房地產行業企業槓桿率很高,還款壓力很大。

范小沖(陽光100常務副總裁):如果金融市場收得緊,住宅市場地價拍到了天價,房價也達到了頂點,短期內消費被透支,麵粉貴於面包,中國的住宅市場肯定會有問題。一線城市是存在風險的。現在地價越來越貴,利潤在下降,住宅需求接近峰值,二三線城市是第二輪城市化的主戰場。

這屆政府現在是越來越傾向市場調配,從中國大的經濟發展轉型角度來調配市場,中國經濟需要轉型,只有房地產穩住,經濟才能轉型。

壽柏年(綠城集團行政總裁):銀行對於房地產公司貸款的收緊會讓房地產圈重新洗牌。現在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分化,大城市與小城市開始分化,大公司與小公司開始分化,一線城市很好賣,三四線城市供大於求。這一輪調整對大的房地產公司未必是壞事,房地產圈重新洗牌,大公司會得到政策傾斜。

南方週末:中國房地產的好日子還有多久?

郁亮(萬科地產總經理):未來十到十五年內,房地產的大勢仍然是明朗的。中國還有很長的城鎮化道路要走,教育水平提高帶來的人口質量紅利才剛剛開始體現。從其他國家經驗來看,城市化結束前,無需對不動產市場過早作出悲觀的判斷。此外,隨著人們的居住水平、生活需要的提高,很多20年、30年以前的舊房已經很難繼續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相信未來城市的舊改和更新將繼續給行業帶來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房價快速上升的年代已經結束,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互聯網時代也會給行業帶來新的衝擊。作為企業,萬科會做好產品、服務,提高市場競爭力,在任何環境下,都有助於建立競爭優勢。我們現在在積極學習和吸收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主業,尋找新的工具,尋找新的夥伴,用新的思路來做好我們的傳統業務。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現在剛十六歲,因為房改剛十六年,十六歲的年輕人怎麼會得老年病呢?他要得老年病,得若干年之後。房地產什麼時候是老年,就是城鎮化完成了,這是一個標準,比如說我們中國的城鎮化率也能夠完成到70%,我們就到了日本那個階段,日本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城鎮化達到75%,那個時候房價才開始下滑。

蓬鋼:中國房地產最好的時代應該已經過去了。中國各行各業都有產能過剩,房地產行業是最後堡壘,但也有產能過剩的跡象。中國人對房子的熱情不像前兩年,現在投資渠道也多,買點信託,做點理財也不錯。買得起房子的人,也都買了。房地產企業聰明點就轉型,做好準備。危機有時候突然到來,有時候慢慢到來,不過中國政府控制能力很強,不至於讓任何事情有太激烈的反應,政府總有辦法,這是我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印象。

顧云昌:只要城鎮化進程不間斷,經濟持續增長,中國房地產就不會有問題,樓市如果發生危機,因素只可能是中國城鎮化完成了70%,金融也出問題,房地產也就會有問題,但目前為止,崩盤論不存在。

有些城市被報導供應量過大,人口淨流入少,沒產業沒就業,公共配套不吸引人,自然環境太差,大量房子開發出來有問題,有供大於求的現象,但這都是階段性的,不是永遠的。中國每過幾年,住房都會消化完的,整個人口和經濟都處於增長狀態,不像西方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49

18幅圖看清老年人怎樣改變全球經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134

兩個月前,華爾街見聞援引美銀美林報告觀點稱,史上最大規模的財富轉移即將到來,上世紀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出生的嬰兒潮一代現在開始向後代轉移財富,預計規模約為30萬億美元。

但這只是老年人影響世界的部分體現,老年國民對各國國民的消費支出和儲蓄模式、投資偏好乃至政治選舉結果都有深遠影響。以下18幅圖將更全面地展示老年人對世界主要國家的影響。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

    · 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80歲以上日本國民占總人口的3.8%左右,比80歲以上國民占比第二高的法國比例高一倍。

    · 經合組織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等七個國家的養老基金規模占GDP比例都超過70%,其中荷蘭和瑞士的比例都超過100%。

    · 經合組織數據顯示,2012年,德國、西班牙與瑞典的養老金投資股票比例明顯減少,德國和瑞典都相應明顯增加了債券投資,西班牙增加的是現金和存款,日本、意大利、瑞士、挪威的股票投資比例都明顯增加,美國養老金的股票投資比例持平。

    ·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65歲以上老年國民投票率超過了1964年,接近70%,在各年齡段中比例最高。

    · 美國國稅局數據顯示,2011年,45-55歲的美國國民應繳地方稅款最多,其次是55-65歲年齡段的國民。

老年人, 養老金, 養老基金, 股票, 債券

    · 經合組織數據顯示,日本、英國、美國的國民在45-49歲達到收入巔峰後收入逐步減少,法國、荷蘭和德國仍有逐年增加。

    · 經合組織2012年數據顯示,和1975年相比,比利時、法國、芬蘭、西班牙、德國、冰島、韓國的房產與財產繼承稅稅收占比都明顯增加,英國、瑞士和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比例都下滑。

老年人, 養老金, 養老基金, 股票, 債券

    ·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12-13年戶主在45-54歲年齡段的美國家庭消費支出最多,75歲以上戶主的家庭消費支出第二少,僅次於20-24歲年齡段家庭。

    · 英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戶主在30-49歲年齡段的英國家庭消費支出最多,其次是50-64歲年齡段的家庭。

    · 以上英美官方機構預測數據顯示,2013-2025年,醫療保健在兩國國民消費支出中占比最高,都超過12%。

老年人, 養老金, 養老基金, 股票, 債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79

中老年服裝呈爆發增長 如何拓荒線上市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3/145387.html

i黑馬註:中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到2015年,中國老年人的人均購買力將從2005年的1620美元,上漲到4112美元。中老年服裝領域在線上還是一片未拓荒的藍海,如何拓荒?看下面的文章。


在我國人口比例中,40歲到60歲之間的群體已經超過4億,而60歲以上則達到2.02億,總共加起來超過6億,占了全國人口接近一半的比例,成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而數據統計,預計到2015年,中國老年人的人均購買力將從2005年的1620美元,上漲到4112美元。

宏觀上的數據反映了中老年市場的可觀基數,而從微觀的角度出發,中老年人群的消費模式正在越來越現代化,數據顯示,有32%的老年人有過網購經歷,他們主要以服飾和生活用品切入購買,其中不乏網購達人。

負責中老年市場的小二玄古將這個市場定義為四個字:夕陽人群,朝陽行業。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的中老年用品市場和服務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養老、醫療保健產品、旅遊、房地產等領域的專項產品及服務都還亟待開發。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針對中老年市場的行業都正在進一步被細分,一些網絡商城開辟出中老年服飾專區,另一些則緊隨形式成了了專門對接中老年市場的部門。

在阿里,中老年服飾作為淘寶集市中女裝業務下的一塊子業務,在2012年之前都還沒有被單獨細分。而就在這一年,中老年服飾行業的交易額開始飆升,出色的表現讓平臺看到了其尚待挖掘的潛力,2013年,中老年頻道作為一個涵蓋全品類的細分市場被切分出女裝業務,成為淘寶集市上的獨立業務。2014年上半年,中老年服裝市場從原來全品類的頻道中單獨分離出來,開始涵蓋女裝、男裝、女鞋和男鞋等4大品類。

目前,淘寶中老年市場目前將主營中老年類目的商家定義為:在店鋪里面中老年的商品數是全店的40%,或者中老年商品的成交額超過40%。這樣的商家在中老年頻道截止2014上4月的統計,有5100家左右,到7月份已經上升到7750多家。

同質化困境

作為平臺方,中老年頻道的團隊逐漸總結出對於中老年頻道發展的兩個重心:抓住整個中老年市場的痛點、狠抓中老年服飾的商家。

“解決整個商城同質化和款式缺乏的問題,是目前我們要做的。”中老年頻道小二玄古告訴《天下網商•經理人》記者。

在2013年,中老年還是一個以全品類姿態的頻道現身集市的時候,服裝就是其中一個不可小覷的大品類。由於中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導致年輕女裝的運營方式與其存在巨大差異,服裝的款式的選擇和對功能性的需求都要求以一種更為專業化的態度去對待。

就中老年女裝而言,媽媽裝的款式占整個線上中老年女裝近80%的比例,以媽媽裝為例,這個人群的年齡和心態變化讓她們在挑選衣服的時候相對保守:隨著年齡增加,她們體態普遍偏胖,體重增加至110到160斤,腰圍則通常達到2尺2到2尺8,胳膊也較年輕時候粗,正因為如此,設計有袖的服裝永遠比無袖更符合她們的心意。

這些細節上的不同讓媽媽裝在設計上需要主動規避掉一些對身材要求很高、設計感極強的款式,而由於五零後、六零後群體本身對於設計元素的敏感度不高,反而要求在圖案花紋的選擇、寬松舒適的剪裁以及面料上用心,因此,趨向功能性的元素,更能夠吸引她們的目光。

款式趨向功能性,就意味著款式的大眾化屬性加強。面料和花樣的改變雖能讓衣服在直觀上體現差異化,卻大大降低了複制的難度。

從整條供應鏈來看,目前國內中老年女裝的上遊工廠,大多局限於武漢、北京和江蘇等地,過於集中的地域性,導致線上中老年服飾賣家的款式雷同現象嚴重,沒有線下開店成本或設計能力的商家,在媽媽裝上很難形成差異化的品牌。

斷裂的兩個市場

40歲是區分中年和青年的界線,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群中,大多數還處於職業生涯,有一定的存款和較高的消費能力。

一線城市中的中年人群,更多傾向於大型商場的品牌店鋪,她們有自己的著裝要求,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一些國際大牌也成為她們涉獵的範圍。這類人群符合線上品牌發展所需具備的必要性條件:會上網,接受新事物能力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對品牌有高度的認同感。但現實問題是,這類人群上網購物,尤其是服飾類購物的可能性很小。線下大型商場已經基本滿足他們的需求,而線上因為款式和品牌效應的弱勢,往往難以吸引其目光駐足。

既然很難圈住線下的高端人群,線上的商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中低層的消費人群。在2、3線城市中,中老年人群的消費能力也正在爆發,而款式的大眾化更符合他們對於服飾的需求。但相對於一線城市,他們往往不願意在服飾上花過多的精力和金錢,便宜和購買便利是促使他們購買的決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們大多不會網購,線下的商超市場和城鎮店鋪,甚至是地攤,是長期占據這部分人群購買服飾的場景。

但中老年服飾的禮品特征正在某種程度上彌合這條鴻溝。從人群來看,中老年人群往往是子女們過年過節要孝敬的對象,他們或由於工作繁忙,或因為工作在異地,購物行為往往通過網絡來完成。這是大多數線上中老年服飾想走禮品市場路線的原因,而它們最終要圈住人群往往也並非中老年人本身,而是他們的子女——真正買單的年輕人群,“這部分人群的購買能力和用戶粘性更高”。玄古說。

平臺營銷三部曲

針對中老年市場的一系列特征,淘寶在營銷端,希望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市場進一步帶熱。

玄古歸納了三項重點:首先,在款式和品類上,根據人群做拆分,策劃不同的活動。

以爸爸裝為例,這是線上市場發展中尤其薄弱的環節,在線下,有七匹狼、雅戈爾等品牌,但在線上,詞條的搜索結果基本都是黑白灰,用戶選不到好的商品。針對爸爸裝的問題,玄古團隊定義了一個叫做“出彩老爸”的主題,定期上新牛仔風、格調風的個性款式,讓爸爸裝融入更多色彩等時尚元素。而針對現有款式相對較豐富的女裝,淘寶則試圖給出一些穿搭建議,配合各種節日、紀念日推出,以增加用戶粘性。

其次,砸中老年品牌,頻道希望和商家互通有無,把中老年品牌做得更顯性化。

玄古告訴《天下網商•經理人》記者,頻道已經在和技術團隊開發一款專門針對中老年市場的節日提醒軟件,只要來逛過中老年市場並進行過資料完善的用戶,頻道就會在用戶提前設置的時間內,以發送信息的形式提醒用戶,並同時推送短鏈接或者關聯商品。

最後,走公益的營銷路線。

由於中國人口嚴重的老齡化,淘寶希望通過養老院和政府等一些機構渠道,合作公益性質的營銷活動,在這其中,將淘寶客的形式植入到合作中去。

比如,讓敬老院里面的工作人員幫助養老院里面的不舍得花錢的老人網購,平臺可以以傭金的形式提供獎勵。再比如,針對在家的空巢老人,則可以通過天貓魔盒提供商品導購。

玄古喜歡舉與淘金幣合作的例子來證明這個市場的成長性:目前的淘金幣平臺,平均一天的流量有幾千萬,作為細分類目的中老年頻道,很難在第一時間搶到資源。此前,經過多次溝通,玄古與淘金幣的同事達成協議,先給中老年頻道一次嘗試的機會,效果好就繼續,不好就終止合作。隨後,玄古發動所有頻道內皇冠以上,有淘金幣經驗的賣家,最終選出46款商品上活動,三天近100萬的uv,完成70萬的成交。這個結果,超出淘金幣的想象,後續的合作也因這一次的出色表現,扭轉了局面。

在集市最擅長的活動方面,頻道構思了很多鼓勵政策,比如,7到8個商家可以抱團做一個賣家專輯,每家平攤費用,用這些錢去投鉆展,由頻道出面爭取橫欄或首焦等有效資源。為了保護中小賣家的利益,頻道規定,賣賣專輯需要不同的品類糅合。這種大賣家帶上小賣家的捆綁結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80

醫療保健(100):能舒緩老年性黃斑病變的番紅花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30583

saffron

提到對眼睛好的食物,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明目的杞子,又或者藍莓。那還有沒有其他呢?

上圖是一種叫番紅花的香料 (saffron),是收集蕃紅花雌蕊柱頭所製而成,按重量來計算是全球最昂貴的香料,比同等重量的金子還要貴。番紅花是歐亞二洲常用的食用香料之一,最著名的食譜要算是西班牙的海鮮燴飯。最近有研究顯示番紅花也有多種藥用價值,其中之一就是對防止眼睛衰老有不錯的效果。

老年性黃斑病變 (Macular degeneration) 是一種視網膜退化的病癥,隨著年紀增長視網膜上的細胞會變得不健康,漸漸出現沈積物,令色素細胞發生病變做成視力喪失。氧化作用和長期炎癥被認為是黃斑病變的重要一環,而番紅花有超過 150 種活躍的抗氧化抗炎成份,所以對視網膜細胞有多重保護作用。

在一個小型研究中,33 位 50 歲以上的初期黃斑病變患者每日服用 20 毫克的番紅花,為期平均 11 個月。三個月後患者的視網膜電流圖 (electroretinogram) 讀數有顯著改善,顯示視力有所好轉。番紅花的保護效果也非短暫,在實驗結束後維持了超過一年,所以番紅花有機會舒緩甚至防止老年性黃斑病變惡化。

資料來源:Marangoni et al (2013) Functional effect of saffron supplementation and risk genotypes in earl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 preliminary report.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1:228

 

你們的讚好是我們寫作的原動力,請支持我的 facebook 專頁及筆與誌評的facebook 專頁。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rongscienceblog

筆與誌評 facebook 専頁: http://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個人網誌: http://rongscienceblog.hkblogcity.com

243 total views, 12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79

【i代言】秒殺“腦白金”的老年人神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0/148270.html

i黑馬:80後著名天使投資人,一聽音樂網創始人杜雪騫,和其它三位差不多經歷的80後,當過高管,有自己的事業,都已財務自由。是什麽讓四人再次走上再次創業之路呢?他們為自己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能享受科技福利的父母做了什麽?
 

大家好,我是松鼠互聯創始人杜雪騫。我創辦過一聽音樂網,它曾是中國最大的音樂網站,但今天我在這里並不是想跟大家分享音樂,而是想跟大家聊聊我和我母親的故事。
 

今年6月,我帶著老婆孩子去美國南部佛羅里達州度假,老美的天空總是那麽藍,空氣當然也比北京好很多。不過印象最深的不是這些。

在從基維斯特回邁阿密的路上有個很有名的景點——斷橋。施瓦辛格主演的動作片《真實的謊言》大家應該看過吧,有一個經典的場景——施瓦辛格在直升機上把就要沖向斷橋的女主角從車里救起來,那個場景就是在那里拍攝的。[電影片段]我是奔著施瓦辛格去的,但那天當我站在斷橋一邊,往下看,下面是幾十米深的大海,波濤洶湧,那一瞬間,想到的不是施瓦辛格英雄救美的場景,而是想很多事像斷橋那樣,當斷則斷,不要受太多束縛,橋的對面一樣是美麗的風景。

其實,那次度假跟以前不一樣。一路上,我挺糾結的,因為要做一個重大的決定:我要不要重新把自己投入到一段新的創業中。

我算是一個連續創業家,深深地知道創業有多苦多難。

這幾年,我轉做天使投資,每個月看10個項目,比較輕松。我投了十幾家公司,成績也不錯,比如遊戲平臺7K7K,豆果美食、美餐網、itools、愛旅行等等,它們的估值也都幾億甚至十幾億。這些公司的投資收益已經讓我沒有生活的壓力了。我每年有幾個月都帶著老婆孩子在國外度假,一旦開始創業,不可能有這種好日子啦。

另外,我投了那麽多公司,還是需要幫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創業,就相當於把所有東西都放下,沒多少時間幫助他們了。包括還欠一些人情,需要還一些人情債等。我以前比較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想做一個大家都認為不錯的人。

自己算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之前創業或者投資,很少參加各種活動,混各種圈子,一旦開始新的創業,就要經常刷臉,到處給公司和產品站臺,就像今天來上“代言”一樣。

那天在斷橋上,促使我下定決心的是我的母親。我母親一輩子為我付出那麽多,我是時候該為她做點什麽了。

我出生在山東菏澤地區的一個小縣城里。我父親是一個普通職工。我母親和其他母親一樣,一輩子只想著兒女好。

大家看我斯斯文文的,但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沒少讓父母操心。

我從小有個特點,一旦喜歡上某個東西,就在一段時間里無節制地瘋狂迷戀。初一,我迷上了武俠小說,把我們縣城里能買到的、租到的小說都看完了,成績自然不會好,初二就留級了。高一,我瘋狂地愛上足球:上課看足球報,下課就踢球,一直持續到高三,大學也沒考上,只好複讀。複讀那一年,我又迷上了互聯網,上課看互聯網的教程,下課去網吧,再次高考也只考上了揚州的一所普通院校。

那年高考完,我突然想著要獨自去野外探險。我想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這種想法吧。我把這次旅程想得很美好,特地買了一本野外生存的書,刀叉、電筒等野外裝備一應俱全,甚至還準備了一包消毒劑,因為當時想,在野外要是沒水喝,把臟水消一下毒就可以了。沒想到,我剛走到微山湖就遇到了問題。微山湖大家知道吧,《鐵道遊擊隊》主題曲——”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微山湖風景很好,但我剛到那里就遇到了小偷,現金全被偷沒了。那時候,連回城的車費都沒了。我把身上唯一值錢的相機押給客車司機,才回到濟寧。然後去銀行取了錢把相機贖回來,並第一時間給家里打了電話。

我父母非常擔心,馬上讓家里的親戚開車到濟寧把我接回家。回到家,母親也沒責怪我,只是說,餓了吧,趕緊吃飯,然後到廚房端出了早準備好的飯菜。

2002年,我讀大二,因為太喜歡互聯網了,決定輟學創業。我母親是個很普通的家庭主婦,壓根不懂什麽互聯網,更不清楚我到底要做什麽,但她從來都尊重我的決定,像輟學,別的父母可能會極力反對,但我母親只說了一句話——只要你不去做犯法的事,幹什麽都行,實在做不下去了就回家。

慢慢地,我創業有點成績,收入也上去了,會定期給母親一些錢,她總是說,你爸有退休金,還有家里的房子租出去幾間,有一部分收入,夠花,你在外面,不用那麽拼命,身體要緊。她甚至還想過做點什麽小生意賺錢來補貼我。

我每年都會回老家看望母親3-4次,每次都不敢提前告訴她。因為一旦提前知道我什麽時候回家,她肯定提前幾天準備一堆我愛吃的東西等著我,回京的時候還讓我帶走大大一包。我實在不想我母親累著,只好每次都不提前說,讓她沒有準備的時間。

我結婚後,有了孩子,因為母親年紀有點大了,行動不太方便,也就沒讓她來幫忙看孩子。每次電話里她總自責的說,自己年紀大了,也沒能力照看孫子,幫不上我的忙。

孩子出生沒多久,我回了一趟老家,那次特意沖洗了一些孩子的照片,她非常開心,把照片擺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回北京後,我母親經常在電話里催我,讓我多寄一些孩子的照片給她。因為等各種原因,總是讓她失望。

後來孩子大一點,我母親每年都到北京住一兩個月,主要是為了看孫子。她其實一點都不喜歡在北京住。在北京,她誰也不認識,一大早我和我老婆都去上班了,孩子去上幼兒園,家里就剩下保姆和她,她們倆也沒什麽共同話題。我母親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我們。我們小區里其他家的狀況也差不多,一到白天,只剩一堆保姆在小區里聊天。

我做父親後,慢慢理解到,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離父母越來越遠的過程。我什麽都有的時候,真的是離我母親越來越遠的時候。

我們都在用IPhone,ipad等各種智能設備,母親只會用按鍵的手機;我們都在用微信、微博聯系,母親只會給我打電話;我們都在談論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3d打印等高科技產品時,她每次只能跟我聊聊哪個鄰居、哪個親戚怎麽了;我們去旅遊,隨時可以把美景用手機拍下來分享到朋友圈,而母親只能催著我給她寄點照片回去……

其實,以現在的條件,我自然能讓我母親吃好、穿好、住好。但仔細想想,雖然我一年回老家3-4次,雖然我母親也偶爾到北京住,但我陪她的時間真的挺少的。她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看看孫子的照片和翻看以前的老照片。

在山東,有一些傳統還保留得比較好,逢年過節,我們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拍一些大合影。在我的印象中,從出生到現在,每年都請專人來拍照。我母親的房間里,有厚厚一疊相冊。

2010年,我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一個人住,其實我還是很擔心,生怕有點什麽意外的事情發生,讓我後悔一輩子。我一直在尋找一個東西,既能讓我母親可以實時看到孩子的照片,同時還能讓我了解到我母親的近況,拉近我跟母親的距離,並且她還要會使用。尋覓了一圈,市場沒有能同時滿足我這些需求的產品。

所以,我下了決心,要為我73歲的老母親做點事,讓她可以隨時看到孫子孫女的照片。我怕如果我不做這件事,將來有一天會後悔。

我的朋友林偉,她母親已經80多歲了,住在黑龍江老家,半年前家里的固定電話壞了,他專門飛回去幫她母親選購一款手機。他先找的是所謂的老年手機,聲音、字體是很大了,但操作系統實在太爛了,完全談不上簡單,最後還是買了諾基亞最經典款的小手機。

我就想,能不能做一個產品,讓像我們的母親這樣完全不會用智能手機和電腦的人都能用?

我自己先拿出幾百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拉上林偉,還找到另外兩個有類似苦惱並且能力互補的合夥人,一個叫俞銳,做了二十多年的硬件,其中在三星做了十年,做到了華人最高職位,還有我們現在的CTO曹振,他是盛大手機創始人,也是中國最早研究安卓系統的前50人。

最後我們選定的產品方向是智能相框。今年7月份我們開始籌備,40多人苦幹了5個多月,產品原型出來了,12月8號將上京東眾籌。它首先能滿足我母親最急迫的需求——不會操作智能硬件沒關系,插上電源就能自動收到我發的照片和短視頻。我和母親還可以通過它視頻通話,或者我視頻監控她在家里是否安全。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母親對我說,很多老年人家里並不能上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在相框里內置3g上網卡,並且免費贈送一年能接收500張照片的流量。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一回到家里,父母經常讓我們幫著設置各種智能設備,但我們大部分時間不在父母身邊,怎麽辦?為此我們專門開發了遠程控制系統,不管父母的智能硬件有任何問題,我們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機遠程幫他們解決。

在中國,有接近兩億老年人,其中8000多萬是空巢老人,他們的處境跟我母親很像。我很榮幸能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讓他們更幸福一點。

這次創業以來,我的周末沒了,更別提外出旅遊了。這種把200%的精力放在一個事情上的狀態,我很喜歡,因為我覺得值!因為我真的不希望,自己什麽都有的時候,母親連一張照片都沒有!
 

關於“i代言”:

"i代言"是《創業家》傳媒新打造的旨在讓創始人講產品故事的新媒體產品。微信號:aidaiyan_founder,網站www.idaiyan.cn。

我們相信每個創始人都是產品經理,都是公司產品最好的代言人。每個企業集全公司之力嘔心瀝血鍛造的產品,都應該像雷軍和羅永浩一樣,通過創始人的精彩講述推廣出去。

我們相信,每個創始人對產品的真誠思考和投入,一定能打動更多的投資人、創業者和消費者。

愛產品,愛代言,就來《創業家》傳媒為自己的產品做“代言”,有興趣的創始人和市場總監趕緊撥打手機或者加微信15910687353。

歡迎掃“代言”二維碼:
 

\img_6

如果想把物業留給下一代,那就是家庭內部的事。上一代可以考慮自節衣縮食,或者要求下一代以供養作交換。如何使用私人財產從來是個人選擇,因為想惠及自己的下一代,所以不願意用可行方法釋放資產的內在價值,是個人選擇。但以這原因,要求政府及廣大納稅人為他的退休生活負責,是不合理的。而且從政策效益角度看,對於這些極希望把財產留給子孫的人,政府供養無助改善他們的生活,因為他們只會把錢儲蓄起來,留給子孫。

工聯會及公共專業聯盟全民退保方案,根據周永新教授的研究,到2036年都會爆煲負債,根本不能持續落去。支持全民退保者也說香港的稅制不能支持社會援助制度的擴大。香港有部分老人非常富貴,與其給他們退休金,倒不如叫他們在私人市場解決,將資源集中幫助最貧窮的30%老人。到時不止是三千元,甚至是四千元也付得起,這樣才能免於爆煲的危機,又能皆大歡喜。

以上做法,在香港知易行難。有人會擔心銀行或保險公司條款多多,欺騙長者。這就有賴監管機構的有效監管和廣泛教育,令市場成熟運作。這些方法在外國實行多年,都是可行而有效的制度。如果因為政府無威信,管治失效,私相授受,監管不力,導致市民不信任監管機構,就是誠信問題,

 

[1] http://www.hkma.gov.hk/eng/key-information/press-releases/2014/20140530-4.shtml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