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lug and Play:矽谷“獨角獸”孵化器什麽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39.html

Plug and Play:矽谷“獨角獸”孵化器什麽樣

一財網 劉佳 2016-01-18 19:33:00

在SaeedAmidi看來,投資並不只是對創業者進行金錢上的幫助,而是要做資源對接。因此,PlugandPlay的特色在於打造一個一體化的創業生態系統。具體而言,包括風險投資、企業創新、創業支撐、導師輔導制、社交活動等五個方面。

加利福尼亞帕羅阿托大學街165號的一幢小樓,被稱作是矽谷“最幸運”的地方。

它曾是科技巨頭Google的第一個辦公場所,在Google搬走後,這里又成了Paypal的第一個辦公地點。

而曾經給Google、Paypal提供第一個辦公場地的“房東”,是來自伊朗的SaeedAmidi。在他旗下的辦公樓里,既走出過科技巨頭Google、Paypal,也有LendingClub、Dropbox等矽谷“獨角獸”。

SaeedAmidi在2006年創辦的PlugandPlay是矽谷著名的孵化加速器之一。在約1.8萬平方米的辦公大樓里,有上千家創業公司從這里孵化而出,辦公區和走廊上掛滿了孵化的團隊所在國國旗。或許因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來得有些早,而創業者們又往往習慣工作到深夜,記者看到辦公區域的創業者並不算多。PlugandPlay中國企業合作總監熊寵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這棟樓已經容納了360多家創業企業,年齡最小的創業者,是只有十幾歲的高中生。

伊朗人的“美國夢”

SaeedAmidi的經歷聽上去,是一個伊朗人的“美國夢”故事。

年輕時,“富二代”SaeedAmidi曾在美國留學,但伊朗的一場革命令他的家庭被沒收了家產,很快,SaeedAmidi舉家搬遷到了美國。

一開始,SaeedAmidi的創業和科技行業並沒有多少關系。從地毯、包裝業到瓶裝水,他曾在多個領域創業打拼。後來,又做起了矽谷的地產生意。

他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自己買的第一棟樓,是1988年花130萬美元在帕羅阿托(PaloAlto)買了一座辦公樓(165UniversityAvenue,PaloAlto),出租給不少企業。例如,全球著名的電腦周邊設備供應商羅技(Logitech)公司當年從歐洲進入美國,就租在這里。

1998年,SaeedAmidi在和不少年輕的創業者租客的交流中,意識到了自己對創業企業和高科技的興趣,並且投資一部分錢給當時租在他辦公樓的創業公司。

最早他曾投資了租在這里辦公的“Danger”。這是一家研發可上網智能手機的創業公司。它的CEO安迪·魯賓在離開Danger後成立了Android,被譽為“Android之父”,而Android則在2005年被Google收購。

在Danger搬走後,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租下了這棟辦公樓,當時的谷歌員工數只有個位數,直到他們擴張到40多人後,才從這里搬走。

而SaeedAmidi也通過一家天使基金投資了谷歌,成了谷歌的第一輪投資人。

在積累了一定的金錢和人脈後,2006年,SaeedAmidi成立了孵化器PlugandPlay。

目前,PlugandPlay所篩選的創業者方向在物聯網、互聯網金融、健康醫療、材料&包裝、媒體&移動、零售、旅遊&住宿、雲服務&設施等8個領域展開。

PlugandPlay中國企業合作總監熊寵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每年PlugandPlay初審過的創業公司超過8000多家,最終選出160~200個項目進行孵化和加速。到目前為止,PlugandPlay已經為2000多家創業公司提供加速服務。

以熱門的金融&安全領域為例,PlugandPlay一個季度大約能收到1000多家相關領域創業公司的申請,在經過數據分析、雲服務安全、身份驗證等方面的分析後,入圍300家企業,再甄選40~50家,最終約20家進入PlugandPlay孵化器。

不過,PlugandPlay並不是選擇投資每一家進入PlugandPlay辦公的創業公司。

在投資項目上,PlugandPlay考察的除了是創意,還有執行力。通常每個項目投資額不超過50萬美元。孵化一家獨角獸需要幾年的時間,“任性”的背後,PlugandPlay所投資的資金全部來自公司自有資金,並不受時間限制。

搭建創業生態

在SaeedAmidi看來,投資並不只是對創業者進行金錢上的幫助,而是要做資源對接。因此,PlugandPlay的特色在於打造一個一體化的創業生態系統。具體而言,包括風險投資、企業創新、創業支撐、導師輔導制、社交活動等五個方面。

例如,PlugandPlay會為篩選出來的創業公司免費提供辦公空間,包括基本的辦公設施,網絡、會議室、數據中心等等。

“在我們腳下的就是數據中心,用來支持創業項目做基礎的數據集成。”在一間會議室里,熊寵喬對記者說。

除了免費提供創業場地外,PlugandPlay還定期為創業者舉辦活動和交流。PlugandPlay每年會舉辦超過100個活動,也就是每隔幾天就會有一次交流活動。

為了更好地幫助創業企業成長,PlugandPlay引入了導師輔導模式。這些導師有常駐導師和連續創業者,來為初創企業提供經驗支持,也有500強高管特別是CTO作為客座導師,給創業者提供最前沿的咨詢和技術建議。

在PlugandPlay的辦公區域里,記者看到,為了更加接近創業者,花旗銀行、德意誌銀行等多家公司都選擇派工作人員駐紮在這里,隨時和它們所投資的創業者交流,同時也在這里挖掘更多有潛力的投資對象。

PlugandPlay有時也會與YCombinator等其他孵化器共同投資一些創業項目。而SaeedAmidi所說的做資源對接,是PlugandPlay區別於不少其他孵化器的一大特點。

一名PlugandPlay內部人士曾把它總結為:PlugandPlay為創業者提供了零售和品牌、媒體移動、物聯網、互聯網金融等幾大圈層的行業單獨加速。在此基礎上,PlugandPlay做了一個企業合作會員平臺,將這幾類行業里的領軍企業幾乎全部收入囊中。這些企業包括如必勝客、P&G、東芝、三星、LendingClub等,以及中國的百度、TCL、聯想等公司。

“大企業內部創新往往動力不足,所以它們願意和PlugandPlay這樣的孵化器合作去尋找相應的創業項目。而在這個圈層和平臺上,行業內的領軍企業恰恰又充當了創業項目的潛在合作夥伴、潛在投資人和潛在客戶。”上述人士說。

熊寵喬舉了個例子,Prevedere是PlugandPlay在俄亥俄州發現的一家做大數據預測分析平臺公司,2014年時,PlugandPlay曾對它進行了5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投前它達到了300萬美元的估值,而到了2015年Prevedere拿到了來自NorWestVentures領投的350萬美元,估值達到了1250萬美元。

在資源對接上,Prevedere和14家PlugandPlay的大企業會員簽訂了戰略協議。其中一家不願透露姓名的合作夥伴通過使用它的服務,為其在管理鋁產品的供應鏈上節約了900萬美元的支出。

這里同樣也有中國創業公司的身影。

一名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的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UC的矽谷辦公室最早就是從這里起步的。“一張辦公桌,辦公區上插著中國國旗,一晃好幾年了。”

事實上,PlugandPlay也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熊寵喬告訴記者,PlugandPlay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設有孵化加速器辦公室,“現在我們正在努力尋找中國的下一個‘獨角獸’企業。”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53

韓國斥資近660億美元 建自己的“矽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40.html

韓國斥資近660億美元 建自己的“矽谷”

一財網 張雨蓮 2016-01-18 19:33:00

2016年,韓國計劃花費80萬億韓元(659億美元)創辦創業公司和前景良好的企業。

2016年,韓國計劃花費80萬億韓元(659億美元)創辦創業公司和前景良好的企業。這次投資的重心將放在位於首爾南郊的板橋,Kakao和Nexon等科技巨頭均坐落於此,板橋也因此被稱為當地的“矽谷”。

韓國相關政府部門已在向韓國總統樸槿惠遞交的行政報告中宣布了這項計劃。8萬億韓元預算將用於直接投資,政府將貸款49萬億韓元,並為23萬億韓元作擔保。這些投資將有助於韓國在板橋創建一個創業園區並幫助他們海外擴張。同時韓國也將邀請外國企業和人才入駐該創業園區並為他們提供金融和行政協助。

政府將繼續開展創意經濟與創新中心(CCEI)計劃,在三星和LG等當地企業的支持下,開辦創業孵化器以培養本地人才。與IT、機器人學、生物、醫療、智能汽車、能源和新材料相關的企業也將有資格獲得援助。一個包括全息圖、虛擬現實(VR)、計算機圖形學(CG)和3D媒體的文化產業中心也將建於首爾。

韓國總統樸槿惠將當前的經濟政策稱為“創意經濟”,意在全面部署計劃,將韓國經濟重心由工業制造業轉變為高價值的富有創意的產業。樸槿惠在會見紮克伯格時如此闡述對創造型經濟的理解:“創造型經濟融合信息通信技術與科學技術、創意與靈感,開發新的市場、需求和產業。”她特別強調,風險企業是創造型經濟的主要力量,“政府發布計劃,構建起讓年輕人不畏失敗、通過風險企業獲得成功的生態環境。”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67

矽谷回來的雙胞胎,做了微軟谷歌在做的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128/154003.shtml

導讀 : 從矽谷回來的雙胞胎兄弟吳冰和吳潔覺得雲端辦公是趨勢,他們共同創業,想用技術提高文檔編輯者的辦公效率。

i黑馬 吳丹 1月27日報道

微信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社交渠道。官方披露,微信公眾號已突破1000萬,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而每一個公眾號背後,都有一個修改文檔到吐血的編輯團隊。

據石墨文檔CEO吳潔介紹,編輯們通常的工作流程是,把word文檔丟到微信里,下一位編輯修改,再丟回來,有人發現文中一個bug,再通知排版編輯修改……在多次人力來回編輯中,往往還會出現文字和段落的錯亂——這是一個典型的“非雲端”協作情景。Google很早就看到其中的機會,2006年推出Google Docs,做雲端編輯軟件,挑戰PC時代辦公老大Office的地位。微軟在四年之後推出了Office 365,也要做雲端編輯。

從矽谷回來的雙胞胎兄弟吳冰和吳潔覺得雲端辦公是趨勢,在產品開發上,他們也想做出更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的辦公軟件,於是決定共同創業,想用技術提高文檔編輯者的辦公效率。

雙胞胎兄弟的長相和履歷都很像,如果不對號入座,你很可能會把他們二人弄混。吳冰和吳潔兩人分別就讀於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之後都去了美國留學,受過矽谷創業文化很深的影響,加上父母有創辦企業的成功經驗。沒有多想,2014年6月他們回國創業了。

雖然有多年海外求學背景,但他們最終做出來的卻是一款非常中國風,帶有水墨之感的產品“石墨文檔”,色彩簡單到只有黑白,微信整個界面一共也只有4個鏈接入口。他們也想通過產品傳遞一些價值觀,“做減法,簡潔易用。”吳潔這麽說。在產品功能上,吳潔把它稱為“團隊版的印象筆記”,指定成員可以對同一文檔進行編輯,雲端實時保存,同時留有每次修改記錄,支持各種移動設備使用。

和各種“互聯網+”,O2O相比,這不是一個性感的創業項目,但公司成立半年、入住某孵化器3個月之後就拿到明勢資本黃明明、百度七劍客之一王嘯和洪亦修等三家共計800 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是當時12個項目中獲最大投資額的創業團隊,體現了資本方對他們的肯定。“黃明明投我們主要是對這個方向看好。”吳潔告訴i黑馬。之後項目繼續發展,2015年4月微信端上線,同年9月IOS端上線,團隊也擴充到現在27人。

吳冰說目前的商業模式和Google Docs一樣,向用戶收費,來源主要是中小創業團隊。“在美國,大家用Google Docs很普遍,但在中國,大部分人對文檔協作認識還不足。這需要一個過程。”吳冰說,他們的種子用戶也是對Google Docs比較了解的一群人。

從項目開啟到現在,他們也做過幾次產品策略上的調整。

“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在中國做在線文檔產品,離不開微信這個平臺。”吳潔覺得,大多數中國人會把生活和工作都放在微信平臺上處理,這和美國人很不一樣,“美國人工作會用工作軟件,但在中國,大家都是混在一起用。”為此,他們將產品入口接到微信,雲端結構也變成“Web+微信+APP。”2015年12月,石墨文檔上線一個類似“雲端Excel”功能,吳冰說這麽做的主要原因是,用戶也有寫表格的協作需求。

一些入口級的知名軟件方最近在和他們聯系。“釘釘最近在和我們談,看能不能接到他們的入口,給釘釘用戶提供文檔服務。未來怎麽做,還得繼續看。”吳潔介紹。

PC時代傳統軟件沒落,基於移動互聯網的SaaS創業在中國興起,其中最為知名的是銷售管理類軟件紛享銷客,2015年一年就融了3輪資,同年7月完成D輪融資1億美金。上個月CEO羅旭在媒體發聲,說“企業級軟件是下一個風口”。羅旭的判斷是否正確,2016年SaaS創業會迎來新變化嗎?

盡管面臨用用戶認知、公司剛起步等問題,但自認為有Geek屬性的吳潔對這一風向毫不遲疑,“雲端辦公一定是未來”。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武漢初心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吳冰、吳潔

項目方向:協同辦公

融資情況:800萬天使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866

矽谷回來的雙胞胎,做了微軟谷歌在做的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128/154003.shtml

導讀 : 從矽谷回來的雙胞胎兄弟吳冰和吳潔覺得雲端辦公是趨勢,他們共同創業,想用技術提高文檔編輯者的辦公效率。

i黑馬 吳丹 1月27日報道

微信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社交渠道。官方披露,微信公眾號已突破1000萬,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而每一個公眾號背後,都有一個修改文檔到吐血的編輯團隊。

據石墨文檔CEO吳潔介紹,編輯們通常的工作流程是,把word文檔丟到微信里,下一位編輯修改,再丟回來,有人發現文中一個bug,再通知排版編輯修改……在多次人力來回編輯中,往往還會出現文字和段落的錯亂——這是一個典型的“非雲端”協作情景。Google很早就看到其中的機會,2006年推出Google Docs,做雲端編輯軟件,挑戰PC時代辦公老大Office的地位。微軟在四年之後推出了Office 365,也要做雲端編輯。

從矽谷回來的雙胞胎兄弟吳冰和吳潔覺得雲端辦公是趨勢,在產品開發上,他們也想做出更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的辦公軟件,於是決定共同創業,想用技術提高文檔編輯者的辦公效率。

雙胞胎兄弟的長相和履歷都很像,如果不對號入座,你很可能會把他們二人弄混。吳冰和吳潔兩人分別就讀於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之後都去了美國留學,受過矽谷創業文化很深的影響,加上父母有創辦企業的成功經驗。沒有多想,2014年6月他們回國創業了。

雖然有多年海外求學背景,但他們最終做出來的卻是一款非常中國風,帶有水墨之感的產品“石墨文檔”,色彩簡單到只有黑白,微信整個界面一共也只有4個鏈接入口。他們也想通過產品傳遞一些價值觀,“做減法,簡潔易用。”吳潔這麽說。在產品功能上,吳潔把它稱為“團隊版的印象筆記”,指定成員可以對同一文檔進行編輯,雲端實時保存,同時留有每次修改記錄,支持各種移動設備使用。

和各種“互聯網+”,O2O相比,這不是一個性感的創業項目,但公司成立半年、入住某孵化器3個月之後就拿到明勢資本黃明明、百度七劍客之一王嘯和洪亦修等三家共計800 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是當時12個項目中獲最大投資額的創業團隊,體現了資本方對他們的肯定。“黃明明投我們主要是對這個方向看好。”吳潔告訴i黑馬。之後項目繼續發展,2015年4月微信端上線,同年9月IOS端上線,團隊也擴充到現在27人。

吳冰說目前的商業模式和Google Docs一樣,向用戶收費,來源主要是中小創業團隊。“在美國,大家用Google Docs很普遍,但在中國,大部分人對文檔協作認識還不足。這需要一個過程。”吳冰說,他們的種子用戶也是對Google Docs比較了解的一群人。

從項目開啟到現在,他們也做過幾次產品策略上的調整。

“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在中國做在線文檔產品,離不開微信這個平臺。”吳潔覺得,大多數中國人會把生活和工作都放在微信平臺上處理,這和美國人很不一樣,“美國人工作會用工作軟件,但在中國,大家都是混在一起用。”為此,他們將產品入口接到微信,雲端結構也變成“Web+微信+APP。”2015年12月,石墨文檔上線一個類似“雲端Excel”功能,吳冰說這麽做的主要原因是,用戶也有寫表格的協作需求。

一些入口級的知名軟件方最近在和他們聯系。“釘釘最近在和我們談,看能不能接到他們的入口,給釘釘用戶提供文檔服務。未來怎麽做,還得繼續看。”吳潔介紹。

PC時代傳統軟件沒落,基於移動互聯網的SaaS創業在中國興起,其中最為知名的是銷售管理類軟件紛享銷客,2015年一年就融了3輪資,同年7月完成D輪融資1億美金。上個月CEO羅旭在媒體發聲,說“企業級軟件是下一個風口”。羅旭的判斷是否正確,2016年SaaS創業會迎來新變化嗎?

盡管面臨用用戶認知、公司剛起步等問題,但自認為有Geek屬性的吳潔對這一風向毫不遲疑,“雲端辦公一定是未來”。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武漢初心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吳冰、吳潔

項目方向:協同辦公

融資情況:800萬天使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867

獨家深入線上影音王Netflix矽谷總部》全球最當紅企業長這樣!

2016-02-01  TWM

Cool or Cruel?很酷還是殘酷?聽說,Netflix的管理文化很殘酷(cruel)?」Netflix公關糾正:「cool、cool、cool。」一個有趣的誤會,開啟了這場矽谷採訪之旅……

「聽說,Netflix的管理文化很殘酷(cruel)?」

「是很酷(cool)吧?」一旁的公關以為我發音錯誤,著急的糾正「是cool、cool、cool……。」

這趟採訪之旅一開始,就出現這個搞笑的誤會。好吧!我同意,這家企業既酷,但也很殘酷。它,大概是全球最貫徹適者生存之道的企業。

它有很酷的條件。

網飛(Netflix),全球網路影音串流第一大業者,它把市值原本是他一千五百倍大的百視達,逼到破產;投入自製影片才五年,它撼動HBO經營了四十年的版圖。今年初頒獎的金球獎,網飛獲八項入圍,打敗了蟬聯十四年的HBO。

它每次進入的都是成熟市場,卻總能以小搏大。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說,連掀起共享經濟風潮的Uber都還不夠創新,只有網飛才算!

上述成績,讓網飛打敗電子商務之王亞馬遜(Amzaon),成為二O一五年美國大型股漲幅第一名。

但它也有殘酷的一面。

第一幕 就是他,把千倍以上的百事達「算」到破產「像這種時候,需要有人動手做令人不舒服但又非做不可的事。」~《紙牌屋》男主角法蘭克

一月十五日,我飛到位於美國矽谷的網飛總部,獨家專訪這公司的創辦人、第二把手(產品長)、內容長三大巨頭。

出發前,我再三研讀一份二OO九年公開的文件。這份長達一百二十八頁、名為「自由與責任」的簡報,詳述了這公司的人力管理方武,被臉書營運長桑伯格(Sheryl Sandberg)喻為矽谷最重要的文件。

《哈佛商業評論》說:它,重新定義了管人是怎麼一回事。

它給了員工全面的自由:不打考績、假期無上限、差旅費隨你報、薪資保證同業最高;想離職,還有豐厚離職金奉上。

但也極度現實。它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說:表現只算稱職的人,就只配拿豐厚的資遣費走人。他對員工說:「We are not family(我們不是一家人)。」

有意思的是,這種看來很難「維繫人心」的管理方式,套議公司每位員工平均創造的營收還高於蘋果,稱冠全球科技產業;連社群網站龍頭臉書,都禮聘哈斯汀加入董事會,只為了「偷師」其獨特的企業文化。

出發前,製作團隊拋給了我兩個問題:

「它的文化之於網飛今日成就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是你,敢不敢進入網飛工作?」

第二題的難度,真的不遜於前者。

網飛園區在矽谷最南端的小城洛思加圖斯(Los Gatos)挑高兩層樓的接待大廳,放滿了美國電視艾美獎(Emmy Award)獎座,氣派程度一點也不遜好萊塢大片商。

氣派要足,因為它的來往對象有好萊塢明星與片商,但走入內部,這個矽谷最「高效能」的企業,竟然,一個休閒設施也沒有!

這裡,沒有Google園區炫酷的沙灘排球場、游泳池跟健身房;沒有臉書總部的免費冰淇淋店、大型電動玩具遊樂間;矽谷新創公司的基本款娛樂配備—手足球檯(拉桿以人偶踢桌上足球),抱歉,一個也沒有。

矽谷必備的免費午餐?有,但不像Google臉書般聘請大廚,讓員工愜意點菜享受美食,這裡只有一疊疊餐盒,「方便開會前拿了就走,」亞太區客戶溝通經理萬琳(Anne Wallin)說。

做事只挑重點做,沒效益的事情完全不用浪費時間。這個風格,就出自主修數學的執行長哈斯汀。

就是他,把DVD租賃之王百視達「算」到破產。剛出版的新書《NNETELX:全球線上影音服務龍頭網飛大崛起》形容他:「包括人際關係在內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分解成一個數學方程式。」不需要的,他就會立刻刪除。

執行長哈斯汀做事抓重點,他的重點就是:人。他算過,一個優秀人才的產值,是平庸人才的十倍。

「最好的工作環境不是豐盛大餐、盛大派對或豪華辦公室,而是有一群超厲害的同事。」

哈斯汀接受我專訪時說,「網飛就像是支職業球隊,用業界最好的薪水招募,並培養最頂尖人才。」在這裡,主管們則像是教練,只負責每個位置放上最優秀的球員。

第二幕 請記住:這裡不玩家家酒「努力工作讓事情變得有意義且美麗,當做到了,請記得,成功都只是暫時的。」~《女子監獄》女主角派普受開導

它真把自己當作一個頂級球隊在經營。

據人力網站Glassdoor統計,網飛事二〇一五年全美第二高薪企業,員工年薪中間值為十八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僅些微落後一家華爾街律師事務所,比Google還要高出二五%。

公司營運有高低潮,但它始終維持高薪。它要每位員工都在全球商務人才挖角聖地Linkedin網站詳列自己的經歷,鼓勵員工接受獵人頭公司徵詢,讓薪水隨著市場變動。如果同樣的能力,市場對員工開出更高的價碼,網飛就給予調薪,但若市場有更便宜、更好的人才,它也會請你離開。

哇,很酷,也很殘酷吧?在這裡,每個人就像球員般,身價完全公開,隨時可談判接觸。

它用最好的人,也隨時換掉跟不上變化的人。它為了股票上市瘦身,資遣了四成員工;將DVD包裝自動化時,請走了大半包裝勞工;轉型做網路服務時,廣聘技術人員;將服務資料庫雲端化時,又汰換了一批技術人員。

最經典的例子是,在這裡當了十四年人資長的麥科德(Patty McCord),也是當年負責整理、撰寫傳奇文件的推手。最後,因為階段任務結束,而在二O一二年離開網飛。

只靠高薪與壓力,網飛就能擁有A+的團隊,我感到匪夷所思。

「我們將每位員工都視為成熟的成年人。」產品長杭特(Neil Hunt)笑咪咪的回我。

這個主管八五%業績的主管,是網飛的第二把手,也是跟我產生「殘酷」還是「很酷」誤會的主角。

他說,「成年人」進入網飛後,會享有絕對的自由。

內容長薩蘭德斯(Ted Satandos)記得自己獲得充分授權洽談公司首部自製影集《紙牌屋》,而哈斯汀只聽不到三十分鐘簡報,就拍板敲定這項豪賭。當時投資金額高達一億美元,是前一年購片預算的五成。事後證明,這個拿下大大小小十七座獎項的影集,擁有大批收視群,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變粉絲,是超划算投資。

這也是網飛休假無上限與差旅費隨你報的邏輯所在。因為,高自律性的員工,定能自行安排如期完成任務,何必限制休假天數。

但自由與責任,是一體兩面。它們不安排輪調制度,不談職涯路徑(CareerPath)。員工有責任自己提高身價。「我們想吸引願意冒險的人,不要那種一心想在公司待上十年的員工。所有人都沒綁雇傭合約,包括我自己。」薩蘭德斯說。

《紙牌屋》第一集中,有這個場景:影帝凱文.史貝西(Kecin Spacey)主演的男主角,見到鄰居狗兒車禍受傷哀鳴,傷勢過重已沒得救。鏡頭前,他冷靜說著,這時候需要有人來做必要、但讓人不舒服的事。鏡頭外、狗兒哀鳴聲隨著他緊掐的雙手逐漸歇止。看似殘酷的做法,背後是免除無謂痛苦的抉擇。

鏡頭很殘忍,不人性,但卻與這公司的理性選擇部分巧合:與其被動被市場淘汰,不如主動淘汰自己。

第三幕 當A+人才碰上A+人才時的赤裸對白「光是好還不夠 ,變得偉大才是我要的。」~《毒梟》男主角艾斯卡巴

網飛的做法,恐將是大勢所趨。

南加大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勞勒(Edward E.Lawler ?)指出,過去的理論總認為,要在組織內培養人才、建立長期雇傭關係,才能讓員工忠心,將公司利益擺在第一。

然而,當環境轉變,企業根本沒時間等待員工轉型成長,雇傭關係,正逐漸從家人變成輕旅行(travel light)的夥伴;公司與員工的關係將變成階段性。

職涯規畫與技能養成的責任,正從公司回歸到個人。唯有個人技能與公司需求相符合,才會建立雇傭關係。這,就是網飛能擁有高彈性的秘訣。

研究網飛多年,曾任台積電人資副總的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肯定,並認為台灣企業當然可學習上述做法。

在這樣的高壓環境裡,不會有更多鬥爭嗎?如果不想讓自己被淘汰。

網飛員工的答案,跟我想的截然不同。

網飛亞洲區技術總監黃峰來自香港,曾在微軟、亞馬遜等公司工作,才剛到任四個月,「我明顯慼覺到自己生產力大增二、三OO%,」他說,關鍵在於同事互動。

他沒時間鬥,也不需要。

因為,價值是被外面的市場,而不是踩低內部同事而決定。

這公司從不打考績,沒有紅利獎金,但每天都有同事「回蹟」對你的評價,「剛來的時候很不習慣,覺得常被挑剔這個、挑剔那個,」黃峰說,但一陣子後發現,這些直白的「挑剔」,是大家真心想提供幫助的禮物,「後來我還主動問:嘿,我今天做得怎樣?」而他也早在會議中對創辦人哈斯汀直接「開嗆」,讓後者追著他要建議。

甚至,現在他們還進行一個新實驗:決定要不要讓某員工升職時,邀請同事與會,本人則在場聽批評。杭特說,「他們會說,這部分做得很棒、那部分不怎麼樣,甚至說白了:現在還不到升官的時候。」

當事人不會受傷?「是有這個可能,」杭特說,「但如果你想表現頂尖,你就要能聽進,有時讓人受傷的同儕回饅。這是下次能做得更好的唯一方法。」

心打開了,團隊就能真正合作。

負責網飛大數據分析的產品創新部門副總裁葉林(Todd Yellin)說,網飛強項是算出消費者會喜歡什麼。若有人選了一部瘋狂浪漫劇,看了五分鐘就中斷不看。到底他是瘋狂、浪漫片都不愛,還是只愛不瘋的浪漫片?網飛有辦法找到答案。

但電腦只能找出規律。影片歸類,卻都是聘請電影系畢業生給予精準分類標籤。

「這套結合文化敏感度與人腦判斷的系統,比起只會用電腦運算的競爭對手,如亞馬遜,還出色。」《洛杉磯時報》指出。

HBO等對手並非不會用大數據。但是跨部門合作,讓內容製作部門信任IT部門判斷,才是關鍵。

第四幕 未來,當我們和公司成為旅行的夥伴......「 我唯一的恐懼,就是有一天醒來發現,要在過著平凡的生活。」~《馬可波羅》男主角馬可

這趟採訪,我見證到一個未來企業可能的樣貌。

我看到,當人能真正為自己負責時,取得信任後,可以發揮的能量有多大。這對東方人是從未被深究的議題。從小,我們把主導權上繳父母、老師,進入職場則是老闆。

自己表現不好,就認為老闆沒看到自己的長處、授權不夠......。我們想要自由,但卻忘了相伴而生的責任。

網飛,把自由交給員工,但也要員工對自己的價值;責、無、旁、貸」。

這家企業的邏輯,還真基本,但卻逼得我不斷自問:如果真的有機會進入這類企業,我敢讓自己的價值攤開來被人檢視?有沒有勇氣面對身價起落的事實?我能一直跟團隊同步?我在市場無可取代?

採訪結束,我不斷與自己對話著。越自問,我發現自己的勇氣也緩緩的往上加碼。原來,拿回人生的主導權,真的沒有這麼難。

這套做法亞洲適用,但別只學一半

「在我看,網飛一點都不殘酷,」曾任台積電人資副總的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分析,網飛的所有雇傭條件在一開始,就對員工說得清楚。付高薪,就要求高績效,員工必須隨時認清自己的價值;你得隨時維持高於市場的競爭力;若被要求離開,高額資遣費也讓人走得風光,過去培養出的高競爭力,也會讓離職員工有奸出路。

這套做法,「亞洲企業也能適用!」操作時,有三大重點必學:第一,不找聰明的混蛋!徵人只要最好的人,必須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直接刪掉B咖。

第二,堅持汰換,篩掉不適任員工。

第三,調整制度,塑造適合小員工的自由環境。他分析,每個公司有不同的需求,若只是仿照網飛休假無上限、沒紅利沒考績,學的只是外形,唯能真正給出自由與高薪,才能要求員工肩負全責。很多台灣企業想學這套,卻不夠大方,肯定留不住好人才。(文.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3

在矽谷做創投的“清華幫”如何將國內資金引水入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329.html

在矽谷做創投的“清華幫”如何將國內資金引水入渠?

第一財經日報 江旋 2016-02-05 06:00:00

目前,TAF一共投出1500萬美元,投資了120個項目,有6個退出,另有7個公司估值超過1億美元。其中,移動安全公司TrustGo在2013年時被百度收購,收購價格超過3000萬美元。

目前,TAF一共投出1500萬美元,投資了120個項目,有6個退出,另有7個公司估值超過1億美元。其中,移動安全公司TrustGo在2013年時被百度收購,收購價格超過3000萬美元

矽谷校友會等多個組織在2015年11月聯合啟動了“清華領航導師培養計劃”,首期的26位導師全部畢業於兩岸清華

生活、工作在矽谷的張於慶是很多國內同行去矽谷“朝聖”時經常要聯絡的人。20多年前,1980級的清華電子工程系畢業生張於慶來到矽谷,開始了他的“矽漂”生涯。

和很多投資人一樣,在身份轉變之前,張於慶也過著腋下夾著商業計劃書四處找錢的日子。“那時候在矽谷創業,見投資人似乎是一件特別隆重的事,得提前幾個星期約時間,見面也是緊張到不行。”

在異鄉的奮鬥是艱難的,不過好在後來有了組織。2005年4月,一些來自海內外高科技領域的清華校友企業家在北京成立了清華企業家協會(下稱“TEEC”),後來輻射到美東、美西、日本等清華校友聚集之地。

5年之後,張於慶擔任創始合夥人的TEECAngelFund(下稱“TAF”)在矽谷成立,TAF依托於TEEC成立。這家天使投資機構的LP之一是清華控股母基金,幾位創始成員無一例外是清華畢業生。

矽谷清華校友會現任會長梁鴻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保守估計,清華在舊金山灣區的校友現超過1萬人。

在矽谷的清華畢業生絕大部分技術出色,在創業上有優勢。隨著中國市場的高速成長,中美兩地華人創業聯動將進入商業實質期。矽谷的清華畢業生正在聯合國內的校友資源,構建一張橫跨中美、涉足創業各個領域的網絡。

在矽谷做創投

在TEEC成立的5年後,幾位身在矽谷的會員依托TEEC發起了這只名為TAF的天使投資基金。在最新的第三期基金中,TEEC協會會員的出資額超過了50%。

TAF投資團隊成員均同時任職於知名互聯網公司,如Answers.com的COO兼CTO王金林、Google工程總監劉友忠、雅虎工程副總裁邵旭輝、Facebook技術總監葛宏,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清華校友。

TAF的前兩期基金分別投資了25家、87家公司。第三期基金共募集3000萬美元,於去年4月1日開始投資,截至去年末,第三期基金共投出了500萬美元。

目前,TAF一共投出1500萬美元,投資了120個項目,有6個退出,另有7個公司估值超過1億美元。其中,移動安全公司TrustGo在2013年時被百度收購,收購價格超過3000萬美元。TrustGo是由矽谷的華人工程師李旭陽創立,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同樣是清華校友)也參與了這個項目的早期孵化。

此外,TAF退出的案例還包括:平板設備廣告商TapEngage2012年被Dropbox收購,網絡安全技術公司PrivateCore以及手勢識別創業公司NimbleVR在2014年被Facebook收購,早教應用LaunchpadToys2015年被Google收購,等等。

和國內天使投資行業這幾年的火熱狀況相似,在矽谷,天使基金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天使投資行業,如果沒有新的玩法,後果是大魚將吃掉小魚。

越來越多的矽谷天使基金開始走“親民”路線,放低姿態主動走到創業者中去,包括建立遍布矽谷各大科技巨頭公司的“間諜”網絡,第一時間網羅創業者、發現創業項目;與其他風險基金、孵化器和高校達成合作關系,共享資源和信息,合作投資優質項目。

2015年8月,當天使投資人李豐宣布在其新成立的基金里打破傳統的管理費收取和收益分配方式時,在大洋對岸的矽谷,TAF也正在嘗試類似的變革。

TAF整個基金團隊由核心投資人、基金合夥人、導師以及增值合夥人(value-addLP)四大梯隊組成。同時,在收益分配上也進行改革,收益多少完全由個人的貢獻率來決定。對於每一筆達成的投資交易,每個人的貢獻率都有清晰的量化記錄,細分到每個環節。例如誰引薦了這個創業項目,誰做了盡職調查等等。張於慶認為,這是新基金想要打破格局的重要一步。

除了TAF,矽谷豐元創投、矽谷天使基金(SVCAngle)等都是近年來矽谷新興的“清華人”創投機構,清華1984級微電子系的校友孔德海是SVCAngle的創始合夥人。這家2015年成立的天使機構,投資方向主要是智慧制造和未來產業技術革命。

“我們投資的項目希望是和國內正在進行的產業變革更加貼近。”孔德海對記者說。截至目前,SVCAngle主要投了三個項目:大數據分析、傳統產業智能化項目、存儲安全相關的項目。現在,他們也在幫助項目在國內尋找下一輪的投資。

清華校友的天使圈

在國內,清華校友的身影更是活躍在各地的創業創投圈。1月16日,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在北京舉辦項目交流活動,吸引了50多家投資機構參與。在創業圈里,但凡提到自己是清華校友,總是會格外受到投資人特別是清華系投資人的青睞。

這是一種強烈的身份認同感。在TEEC的會員里,有一串長長的投資人名單,包括紫荊資本董事長沈正寧、紅杉中國合夥人周逵、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賽富投資合夥人羊東、青域資本管理合夥人林霆、矽谷豐元創投合夥人李強、高瓴資本合夥人洪婧、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等等。這些手握重金的學長學姐們,為後來走上創業路的清華校友提供了天然的資本優勢。

張於慶曾經談到,TAF和清華互動密切,清華控股母基金為其出資,TAF為創業校友提供資源和資金支持,並將部分利潤回饋學校。

TEEC現在已經有近400位會員,官方資料顯示,會員類型主要以創業家為主,並有部分國內外大型行業領先企業或重要國內國際組織的高管。

相對於龐大的清華校友會來說,TEEC試圖打造的是一個濃縮的校友商業網絡,經常為清華各類創業活動站臺的北極光創始人鄧鋒應該是站在網絡中心的一位。

1981級清華無線電系的畢業生鄧鋒是TEEC的第一任主席,上世紀90年代,他成為留學大軍中的一員,去到美國求學、工作。2005年時,度過了互聯網泡沫危機的美國風險投資行業複蘇,並且對中國市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彼時,已經有過創業和投資經驗的鄧鋒迅速回國創辦了北極光創投。

在如今北極光的投資名單中,不乏清華畢業的創業者。比如,美團的王興、百合網的田範江、中文在線的童之磊、快牙的王曉東等等。事實上,北極光也經常和其他清華系投資人一起合投項目。

2001年還在矽谷的鄧鋒就認識到了身份認同感的重要性,聯合幾名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校友發起成立了TEG(TsinghuaEntrepreneurGroup),這也是後來越來越壯大的TEEC的前身。同時,他在美國還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更大範圍地幫助在美華人創業。

一張大網

梁鴻傑告訴記者,保守估計,清華在舊金山灣區的校友現超過1萬人。此外,每年還有近百名學生從清華去北加州幾所學校深造,並且,從美國其他州調任矽谷工作的校友也不少。

矽谷清華校友會1994年成立,是覆蓋校友人數最多的清華校友會。現在,盡管需要兼顧1萬多名校友的日常聯絡工作,梁鴻傑和她的團隊卻都屬於誌願者。平時,他們會定期組織校友聚會,幫助校友之間聯絡感情,“讓大家回味一下上大學時的感覺”。此外,校友會還會組隊參加各類體育活動。

盡管不會涉及太多商業上的工作內容,但校友會也會在清華校友的創業、職業發展上積極介入。

梁鴻傑介紹,矽谷校友會等多個組織在2015年11月聯合啟動了“清華領航導師培養計劃”,計劃半年為一期,致力於搭建清華前輩和年輕校友之間的橋梁,幫助矽谷的年輕校友擇業和創業。

領航計劃首期的26位導師全部畢業於兩岸清華。同時,這些導師都擁有非常豐富的創業或是知名互聯網公司任職經歷。

張於慶對記者說,在矽谷的清華畢業生絕大部分技術出色,在創業上有優勢。隨著中國市場的高速成長,中美兩地華人創業聯動將進入商業實質期。同時,中國創新金融市場的發展,也給在美國的公司帶來了全新的退出機會。

從上世紀90年代,華裔天使投資人林富元在矽谷創立矽谷橡子園創投開始,華人組織在矽谷的投資行為越來越活躍。張於慶說,近3年來,大量中國資本開始進入矽谷。同時,華人創業團隊比以前獲取資金的渠道多了。但遺憾的是,華人的創業團隊仍然沒有印度裔的創業團隊那麽“炙手可熱”。

“這邊華人創業團隊很多,華人個人投資行為這幾年也比較活躍,但影響力還不是很大。投資機構上,清華系和北大系的機構投資活動也比較多。清華系本身有一些先發優勢,比較早地建立了生態系統。”孔德海說。

熟悉美國創業投資環境的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林中華告訴記者,近年來矽谷創業創投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好項目願意加入孵化器,一些天使投資也會圍繞孵化器展開。

2012年,同樣有清華背景的InnoSpring孵化器在矽谷成立,張於慶也是創始人,InnoSpring當時孵化的項目半數是在矽谷的華人創業團隊。InnoSpring種子資金就有清華科技園以及北極光創投參與其中。從InnoSpring“畢業”的創業公司則有可能獲得TAF的投資。

設立協會、基金、創業孵化器,近年來,像張於慶一樣身在矽谷的清華人正在聯合國內的校友資源,構建一張橫跨中美、涉足創業各個領域的網絡。此前有觀點指出,在矽谷,“清華系”正在成為繼斯坦福和伯克利之後的第三支學院派力量。

不止於此,他們還在以各種方式拉動矽谷和國內校友之間的聯系,試圖將這張校友網絡織得更大。

當地時間1月16日,孔德海剛剛參與完成了第六屆北美創業大賽決賽的組織,這次決賽的會場上,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羅泉林、信中利投資集團董事長汪潮湧以及國內多個地方政府率團參加。這個以清華系校友為基礎的創業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2009年,孔德海還和其他校友一起創辦了美中高層次人才交流協會,建立長期的人才庫和項目庫。

“SVCAngle和美中高層次人才交流協會構成一個生態系統,投資於中國新產業革命所需要的技術。”孔德海對記者說。

變革中的中國經濟,對於這些從中國最高等學府走出的學子來說,無疑是一塊甜美的蛋糕。他們帶著共同的標簽,在矽谷這個世界上最有創新力的地方生活、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撬動著巨大的商業利益。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47

矽谷首席劏豬櫈(Chief Divide Officer)

什麼是「劏豬櫈」?

所謂「劏豬凳」,就係剋夫。封建中國,男尊女卑,婦女命運受人安排,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個唔好彩,女仔出嫁後,夫君不幸身亡,咁就慘咯,閒言閒語有牌受,最大殺傷力莫過於呢句:「佢啊,正一劏豬凳嚟㗎!」。當個男人同女人行埋,就命不久矣。粵語「行埋」即「上」,一「上」就死,十足劏豬之凳,剋夫如此之女人,都咪話唔得人驚。

那個什麼姑娘一結婚一個月老公就拜拜,就是最經典騷畸屎。之後,香港又有個神經博士,號稱「中環劏豬櫈」,因為佢去邊間(公司),就死邊間,廿年來做過約十間公司高層,次次都胸懷大計,最後全部蝕到仆街。功力之深厚,冇人能及。

強國向世界輸出軟實力,文化創意產業,搞垮美帝,首先就要輸出「劏豬櫈」這概念。

Yahoo最新的財報裡,Tumblr 9.9億美金的估值下降了2.3億,下降幅度高達 23%Tumblr距離成為Mayer心中雅虎的「增長動力」相差太遠。這女子,擔任Yahoo CEO之後,進行了40多宗眼花撩亂的併購,引發董事會一片批評,這些並購對於扭轉Yahoo頹勢幾乎毫無作用。斥資 10 億美元收購輕網誌網站 Tumblr,也被稱為Yahoo迄今為止最失敗的收購,絕對稱任矽谷劏豬櫈(CDOChief Divide Officer)

我們曾經做過它的年終盤點,可見於「一文不值的Yahoo,三個月後,仲樣衰。


Tumblr創立於 2007 年,後來變成了鹹濕博客的代名詞,在年輕廢青中很受歡迎,25歲以下的用戶占到了Tumblr50%2013 年,雅虎花了11 億美金購買 Tumblr,這金額超過了2012FacebookInstagram 10億美元的收購。大家還以為雅虎能夠靠 Tumblr翻身。

現任首席劏豬櫈,那個金髮妹,曾經受到媒體歡迎,在Google創業時期就是元老工程師,被獵之後,一直諗辦法令雅虎變得更潮,可是此姝本身也不是網絡廣告專家,又欠缺領導才能,喜歡用大量數據做決策,是典型的Geek,領導四年,束手無策。

她接手時股價雖然升了兩倍,但大部份原因是歸功於個別市場及阿里巴巴,雅虎於2005年投資阿里巴巴十億美元,大部份的盈利都是來例如雅虎日本、台灣,基金佬把買雅虎的股票當做投資阿里巴巴而己。

雅虎香港自吹自己是一間賣廣告版位的媒體公司,所有心思都放在把內容做好,內容做好,大家就會以雅虎做為入口,這是白痴腦殘的想法,要看即時新聞都看Facebook啦,看財經都首選信報啦,雅虎香港擁有的Facebook粉絲專頁已有十個,簡直混亂,不知所謂。


雅虎市值大概270億美元,但扣掉雅虎日本及阿里巴巴,在投資人的眼裡,這間公司是負數,比香港大部份的上市公司還要少,老占基金都好過佢,去嚴格來說,這間公司真的無得救。

為什麼Tumblr會發展阻滯呢?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有做好移動端,Tumblr  5.5 億用戶,超過 Instagram4億數量。但是 Tumblr 大部分的用戶集中在電腦端,而非移動端。

另外,他們對廣告客沒有吸引力。Tumblr允許成人內容的出現,上面的色情內容乜都冇,人狗、人豬、顏爆、滴焟、4P3PFoot JobHand Job、曾經為它貢22%的流量。這一點對廣告客來說非常不討好,除非你賣春藥。而在隨後幾年中,Tumblr收入和使用者成長令人失望,人氣遠不如InstagramSnapchatPinterest

不久前,Yahoo公佈了去年四季度的財報,Tumblr 可能會被重新變賣,這也讓這次整合的行動看上去十分有趣。我們認為,Yahoo「母殼」中將保留最值錢的阿里巴巴股權資產、或打包上市,網路門戶、網路廣告、搜尋引擎幾大業務將逐漸被變賣,Yahoo將逐步從網路市場消失。


香港Yahoo那個光頭先生剛剛跳船跟肥佬黎,仲唔係Signal?台灣Yahoo奇摩那位CEO是位福將,挖到她,你公司PE可升幾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61

矽谷正式步入寒冬!賈躍亭化身“歌手”,年會展歌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9/154450.shtml

導讀 : 在樂視年會上,賈躍亭表示過去的一年,樂視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還透露了今年的幾大新動作。

公司新聞

1.賈躍亭:我們的目標不是超越IAT,而是逐夢全球

2月28日消息,樂視年會在五棵松體育館舉行,賈躍亭表示“企業如果沒有能力全球化,也不做全球化,不能為全球用戶提供價值時,做的再大也不能稱為一個偉大的企業。所以,我們認為是否超越BAT不是我們的目標,是否超越 IAT(蘋果、亞馬遜、特斯拉)也不是我們的目標。”

賈躍亭還透露,樂視超級手機今年還會有新動作,樂視超級汽車概念車將在今年北京國際車展亮相,樂視雲已經完成了A輪融資。

賈躍亭表示,“樂視總付費會員數達到2000多萬,總收入超過200億元。”而據2月28日晚間樂視網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30.17億元,同比增長90.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近六成。

黑馬哥點評:賈總的意思大概是“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再來看一個賈總現場演唱《野子》的視頻,據說直戳逐夢人淚點!

http://www.letv.com/ptv/vplay/24744686.html

2.韻達快遞融資 複星、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聯投

2月28日消息,韻達速遞宣布與複星集團、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東方富海、雲暉投資等金融與投資機構實現在戰略與資本上的共同合作。

五大財團此次聯手註資韻達,旨在全面推動和提升韻達速遞進化升級、同時建設韻達以快遞為核心的生態圈的戰略合作目標。

黑馬哥點評:韻達背後的資本勢力不能更強大。快遞中“四通一達”你覺得哪個最好?歡迎在評論區告訴黑馬哥。

3.鴻海和夏普據稱考慮修改已批準的協議條款

2月29日消息,據知情人士稱,鴻海和夏普整個周末都在努力進行拯救擬議中的價值60億美元的收購交易,其中一個可能的結果是修改夏普董事會上周才批準的協議條款。

知情人士稱,銀行家和律師們將審查夏普的負債清單,其債務可能超過3000億日元(26億美元),這成為鴻海努力掌控夏普過程中最後一刻出現的絆腳石。由於談判尚不公開,這些人士要求匿名。

4.華大基因前CEO新公司估值50億

2月28日消息,2015年10月,原華大基因CEO王俊宣布創業,在深圳註冊了一家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月,中源協和宣布對碳雲智能進行一億元增資,碳雲智能估值達到50億元。

短短數月,這個新公司估值已經躥升到華大基因的約四分之一,估值50億。但這種錯綜複雜的關系,讓業內人士覺得詫異,尤其覺得會給華大基因帶來一定的影響,最起碼,這種博弈的局面不是華大基因的團隊想看到的。

黑馬哥點評:出走的CEO轉頭成了競爭對手。

5.傳蘋果春季發布會將於3月21日舉行 但3D Touch可能沒戲了

2月28日消息,據BuzzFeed報道,蘋果已經敲定了2016年首場重大發布會的日期。

消息人士表示,蘋果此次發布會將於3月21日舉行,比此前媒體報道的3月15日晚了幾天。值得指出的是,蘋果將於3月22日與美國政府就解鎖iPhone的糾紛攤牌。

此外,有外媒曝光了iPhone 5se屏幕背部諜照,證明了該機將缺少3D Touch功能。此外,外媒給出的最新消息還顯示,iPhone 5SE將提供類似iPhone 6的2.5D弧面屏,搭載A9處理器,提供1200萬像素攝像頭和1642mAh容量電池,支持802.11ac Wi-Fi,藍牙4.2等,有玫瑰金配色,有16GB和64GB兩款,售價不超3300元。

6.WhatsApp年底前停止對黑莓和部分諾基亞系統支持

2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WhatsApp旗下WhatsApp當地時間周六宣布,到2016年末將停止對一些操作系統的支持。

隨著Android和 iOS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據壟斷地位,並且微軟的Windows Phone / Windows 10 Mobile仍然在堅守陣地,Facebook旗下該公司已經表示,該公司將到今年末結束對BlackBerry、Nokia S40和Nokia Symbian S60的支持。另外,該公司屆時還將不再支持Android 2.1和Android 2.2 以及Windows Phone 7.1。

行業新聞

1.經歷著裁員潮矽谷正式步入寒冬

在市場研究機構DataFox近期匯總的一份科技公司裁員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1月底至今不到1個月的時間,發生裁員的科技公司的數量已經有23家,其中既有像Yahoo、Vmware、黑莓這樣老牌的科技公司,也有Tango、NetApp這樣的初創公司。

除了裁員,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冬天來臨的另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估值下調。去年上市的Square,IPO時的價格只有最後一輪融資時的4成,還有去年初上市的Box,IPO時也幾乎折價了一半。

另一個明顯跡象是上市期的延長。2015年僅有28家科技公司上市,數量遠少於去年的62家。而今年以來,更是沒有一家科技公司上市。

2.搜題軟件受熱捧 教師認為易造成依賴心理

全國多地中小學相繼開學,其余地區寒假也接近尾聲,如何趕完作業,成為中學生及高年級小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時間緊、任務重,怎麽辦?不少學生選擇求助於搜題軟件。

如果用使用手機搜索,可以發現搜題軟件功能包括輸入搜題、拍照搜題、語音搜題、答案解析、同步練習等,就連作文都可以搜索。

對此,記者隨機采訪了20多名一線教師及學生家長,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不值得鼓勵,但禁止不了”。

“對自覺性較強的孩子來說,搜題軟件可以幫他們梳理做題思路。但就我的觀察,大多數小學生、初中生的自覺性並沒那麽強,使用搜題軟件,很容易造成依賴心理,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青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資深教師陸輝說。

黑馬哥點評:搜題軟件算是一個進步,只是要看怎麽用。被家長和老師認為“不值得鼓勵”的搜題軟件的內心OS一定是:怪我咯!

3.中國人幾乎不用現金 移動支付年總額超16萬億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在中國,技術正如何改變金錢及其使用情況。如今,在這個10年前僅有700萬人有信用卡、幾乎所有交易都用現金進行的國家,主要通過移動設備購物的人越來越多。

報道稱,政府最近發布報告顯示,去年3.58億中國人——占該國網民大約一半——曾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了將近2/3。正如很多中國人直接從個人計算機跳躍至智能手機,他們的支付習慣也發生了類似跳躍。

黑馬哥點評:當賣早餐的小攤都寫著互聯網思維,掃一掃二維碼即可支付的時候。手機在手,一切搞定!

4.美國機構頻遭黑客攻擊勒索:警察也無奈付錢

加州知名高等學府伯克利大學周五表示,由於學校計算機系統遭受網絡攻擊,8萬名相關人士的個人信息可能遭到泄露,其中包括他們的社會安全保障號碼(社保號,SSN)和銀行帳號。他們已經向這8萬名相關人士發出了預警,並提供了免費的信用保護服務。

雖然伯克利大學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攻擊者竊取了任何個人信息,但校方依然向8萬人發出預警,提醒他們個人信息可能會遭到濫用。這8萬人中包括了5.7萬名現在就讀以及已經畢業的學生,1.88萬名現在以及曾經的雇員,1.03萬名為學校工作的商家。這些數據涉及到伯克利大學目前將近半數的學生以及三分之二的雇員。

5. 巴菲特公開信出爐

2月28日消息,“股神”沃倫•巴菲特的股東公開信如期發布。這是他寫給投資者的第51封信,回應過去一年市場對伯克希爾的投資質疑,以及伯克希爾日後投資方向是市場首要關註焦點。

信中主要這幾大看點:當他們在說美國基建行業不景氣的時候,無需擔心伯克希爾、永遠不做惡意收購、期待和Jorge Paulo更多合作、“彈性”是個好東西、創新有好處也有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54

小米5現貨改預售 中關村“獨角獸”數量僅次於矽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01/154472.shtml

導讀 : 原定3月1日的小米之家現貨銷售小米5活動將改為全款預售;中關村“獨角獸”數量全球第二,僅次於矽谷。

公司新聞:

1.計劃有變,3月1日的小米之家將買不到小米5

雷軍在小米5的發布會上表示這次的銷售方案將於以往都不太一樣,線上線下將同步發售。這意味著那些想在購買之前先上手試試的人,也能在第一時間拿到現貨了。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在預約人數突破了1400萬時,小米發公告稱:因物流原因,將調整小米之家的銷售方案。原定3月1日的小米之家現貨銷售小米5活動將推遲進行,當天改為現場全款預售,預售成功承諾7天內可自提。

黑馬哥點評:讓友商失望了,還是讓用戶失望了?

2.紅米Note2維修價875元:修比買貴 用戶不滿

在紅米系列手機大紅大紫的銷售成績後,紅米Note2卻是命運多舛,先是深陷“換屏門”,後被爆出Wi-Fi不穩定、掉線等問題。最近,紅米手機的售後服務也引起用戶的不滿。

去年雙十一,王先生在小米官方旗艦店搶購到了一臺移動4G版紅米Note2,用了沒幾個月發現WLAN選項一直打不開,連接不上Wi-Fi。王先生向記者投訴稱,他說修手機真是修不起,還不如買個新的。“699元買的紅米Note2,語音、短信功能都是正常的,只是WLAN打不開,送去維修後卻被告知維修費要875元。”

黑馬哥點評:修比買還貴176塊,這是一家靠售後賺錢的公司?

3.今日頭條搬新家!張一鳴:建議年輕人不要住在城鄉結合部

2月29日消息,近日,今日頭條搬了新家!地址是位於知春里附近的中航大廈。從內部照片來看,新搬辦公室健身房、休息室、咖啡廳、娛樂室等各種設施一應俱全。

與新家相比,更引人註意的是,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於喬遷當天發了一封內部信,稱“我有個體會,我參與或創辦的公司,越在粗糙的環境中成長得越快。我自己是很不重視環境的精致度的,喜歡簡單幹凈就好了。”

他建議公司年輕人不要住在城鄉結合部,應該全部住在市區內,更為重要的是,今日頭條還向每個員工每月發放1500元的房補。

黑馬哥點評:土豪公司!此刻從城鄉結合部擠地鐵趕往公司的舉個手!

4.馬雲蔡崇信持續回購阿里巴巴股票

2月29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最近已同公司簽署了一份聯合股票回購協議,兩人聯手,用私有資金持續回購阿里巴巴股票。該協議項下涉及的回購金額為5億美元。

2015年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文件,宣布啟動為期兩年、總額達40億美元的股權回購計劃。同時,馬雲、蔡崇信宣布將聯手回購阿里巴巴集團股份。截止當年第三季度,公司遵循該計劃執行的股票回購金額為27.4億美元。

此前,蔡崇信在分析師會上表示,除了少部分用於慈善目的出售,馬雲和他在解禁期後均沒有出售阿里巴巴股份的意願。

5.美團被實名舉報:無證經營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

2月29日消息,微博認證用戶 @熊大律師 熊萬里發表微博表示,已向央行等監管部門實名舉報美團,稱其在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卻從事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甚至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

數日前,美團支付在美團App悄然上線。據媒體報道,若使用美團支付付款,可享受額外補貼。此舉彰顯了美團進軍金融業務的野心,然而 @熊大律師表示,美團及其所屬的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並沒有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在上周三已向中國人民銀行總部和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經偵大隊提交了公益舉報。

黑馬哥點評:其實美團支付上線了有段時間了,不過淹沒在架構調整和張濤的離開之中。

6.聚美小股東組團維權人數突破268人 股份占比10%

2月29日消息,聚美優品因其私有化價格過低遭到小股東組團維權一事又有新進展。據《證券日報》報道,目前已經有三家機構加入到維權隊伍中,其中一家則是雪球旗下的i美股基金,維權群人數已經達到268人,連署股份有望達到1400萬股,也即股份占比達到10%。

此前有報道稱,中小股東依靠微信群等建立聯系,欲組團去海外維權。但據媒體的報道,此次靜立並未成行。

黑馬哥點評:一面是股東對聚美的聲討,一面是今天301聚美大促…….

7.原萬達副總裁葉寧正式出任華誼兄弟影業CEO

2月29日晚間消息,華誼兄弟發布公告表示:“經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決定,任命葉寧先生於2016年3月1日開始擔任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影業”)CEO的職位, 全面負責公司電影及電影院相關業務的管理和運營。同時,華誼兄弟決定任命葉寧先生擔任公司副總經理的職位,並提名其為公司董事候選人。經過相關程序審批後正式擔任董事會成員。”

8.途牛第四季度營收19億元 凈虧損5.5億

2月29日消息,途牛公布了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的201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全年財報。報告顯示,途牛第四季度凈營收為人民幣19億元(約合2.926億美元),同比增長104.1%: 第四季度凈虧損人民幣5.495億元(約合8480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的凈虧損人民幣1.68億元相比擴大227%。

黑馬哥點評:周傑倫、林誌穎……途牛的廣告打的很響,廣告詞也深入人心。

9.攜程確認成為眾信股東 將共同布局出境遊

2月29日消息,攜程確認近日與眾信旅遊簽署了《眾信與攜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顯示,上海攜程未來12個月內預計將通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成為直接持有眾信旅遊上市公司股份的重要股東。

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標的是華遠國旅。2014年,攜程旅行網便對華遠國旅進行了戰略投資,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稍早前,眾信旅遊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已與華遠國旅達成戰略重組意向,“雙方將強強聯手,共同拓展出境遊市場”。眾信旅遊同時確認,作為華遠控股股東,“本次重組後攜程、與中信產業基金將成為眾信重要股東”。

10.樹莓派3代發布:支持藍牙WiFi 售價35美元

2月29日消息,樹莓派基金會宣布推出第3代硬件設備,以此慶祝樹莓派迎來四周歲生日。

第3代樹莓派在硬件配置上實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升級,雖然價格僅為35美元,但卻集成了Wi-Fi和藍牙4.0。樹莓派基金會商業部門CEO伊本•阿普頓說:“人們很早以前就希望整合Wi-Fi和藍牙。”

11.微軟HoloLens開始接受預訂 3月30日發貨

2月29日消息,微軟宣布,HoloLens全息眼鏡開發者版本開始面向開發者接受預訂,3月30日起開始發貨。

HoloLens是一款增強現實眼鏡,開發者版本售價3000美元。微軟稱,HoloLens從今日起接受預訂,3月30日起面向美國和加拿大預訂用戶發貨。

12.雅虎再次淪落到賣身將花落誰家?

2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雅虎正在處理收購者的收購要約,分析稱Verizon Communications最有可能收購這家互聯網公司,而時代公司(Time Inc.)和多家私募股權公司也有可能成為雅虎的收購者。

行業新聞:

1.中關村獨角獸企業數量全球第二

2月29日消息,2015年中關村獨角獸企業榜單29日在北京發布,首批中關村獨角獸企業共有40家,僅次於美國矽谷,位居全球第二、中國第一。

中關村40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1462.1億美元,平均估值36.56億美元。其中3家企業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小米估值最高460億美元,美團點評位居第二、估值180億美元,滴滴快的位居第三、估值165億美元。這3家企業的估值總和占所有獨角獸企業總和的一半多。

黑馬哥點評:在中關村上班的黑馬哥發來賀電!

2.全球五大電信巨頭宣布聯手開發和融合4G技術

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移動數據增長日漸成為業界關註的重點,全球知名電信巨頭巴帝電信、沃達豐、中國移動、韓國電信和軟銀日前宣布,將聯手研發、融合4G高速寬帶技術,同時致力於開發5G生態系統的工作。

這五大電信巨頭提出一項五年戰略規劃——GTI 2.0,旨在推動TD-LTE在全球的開發和部署。TD-LTE是一種使用2300 MHz頻段4G的技術。這項技術已經被印度的Reliance Jio Infocomm和Airtel所采用,但與更為流行的FD-LTE(使用1800MHz頻帶)技術相比,TD-LTE在全球的部署進程大大滯後。

3.廣電:外資單位將不得網絡出版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第5號令,從3月10日起施行《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規定》第十條指出: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和外資經營的單位不得從事網絡出版服務。同時,網絡出版服務單位與境內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外資經營企業或境外組織及個人進行網絡出版服務業務的項目合作,應當事前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

標簽 小米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80

“矽谷的矽已經來了,只剩下谷了” 深圳“深谷”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41

 

2015年10月10日,廣東深圳,位於華僑城的柴火創客空間內,創客教父MitchAltman分享創客經驗並教大家焊接技術。(CFP/圖)

從“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到國際領先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深圳的產業經濟憑借著草根精神,完成了從“深圳制造”到“深圳創造”的精彩一躍。而今天的深圳正在展開從“產業創新”向“社會創新”的新一輪轉型。

“山寨”與“創客”

在2016年初全球金融動蕩的寒風中,以“創客天堂”形象而令世界矚目的華強北電子一條街,正在經歷著一場蛻變:因地鐵建設而封閉的街道入口,昔日人頭湧動的街道冷清了許多,而在消費升級和成本壓力下陸續退出的傳統商戶,也令商場內多了些商鋪招租的招貼。

54歲的深圳市電子商會執行會長程一木似乎並不為當下的“蕭條”而憂慮。自1991年來深至今,程一木見證了華強北從個人電腦到智能手機時代的數次興衰與轉型,深悉這條街道的生機與動力所在。

在程一木看來,過去十余年中在華強北流行過的種種“時尚”電子產品,只是這個市場的表象,真正支撐市場不斷發展轉型的動力,其實來自遠在大眾與媒體視野之外的專業市場:支撐著華強北一半以上交易量的是集成電路和與之相關的28個專業電子元器件市場。

“華強北表面上是市場,實質上是幾萬家電子元器件廠商所構成的超級‘電子資源要素調配平臺’。”“程一木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才是華強北不同於全國乃至世界上任何一個電子市場的獨特“產業資源”。

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產業資源”,令全球知名創客機構HAX在五年前便悄然入駐華強北,混跡於當時仍以“山寨大本營”而著稱的華強北電子廠商群落之中。

當媒體和產業界還在以譏諷的口吻談論著Made in SZ(山寨與深圳的首字母)時,這家以硬件創新著稱的創客機構已經意識到歐美科技企業正在失去其曾經擅長的生產制造能力,而聚集著數萬元器件廠商的華強北則成為了這一“制造力”的傳承者。

“我經常開玩笑說,矽谷的矽已經來了深圳,只剩下谷了。”HAX合夥人Benjamin Joffe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當他們在美國需要花三個月才能找齊的電子元件在華強北一天內就找到的時候,他已確信華強北就是“智能硬件的矽谷”了。

在程一木看來,硬件創新的本質是在不斷發展的技術體系下,通過新的市場需求發現與技術拼接而形成的“二次創新”或“微創新”,“從這個意義而言山寨也是微創新,只是它所針對的市場需求層面不同而已。”

對於曾經在華強北興旺一時的“山寨現象”,在華強北市場內被尊稱為“九爺”的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研究總監潘九堂認為,隨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消費力迅速提高,中國的電子產品消費模式在短短十余年內經歷了從滿足基本需求,到“草根文化”再到中產階級消費文化的數次轉型,而山寨產品正是消費者從簡單追求性價比和差異化的“草根消費”向追求品質和品牌的“中產式消費”之間的一個階段性需求。

隨著市場需求和消費文化的升級,曾經流行於華強北的“山寨文化”被更具品牌化的主流產品所取代,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這一背景下,引入全球化設計理念和資源整合能力的創客文化,成為諸多完成早期技術與資本積累的中小廠商轉型升級的動力機制之一,形成了不同於外資模式的“草根創客”群落。與此同時,日益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陸續出現的法律、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也為早期背負著山寨之名的“硬件創新”贏得了更加獨立的市場尊嚴。

“今天,人們不再談論山寨,人們看著產品說,這就是一個產品。”Benjamin Joffe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隨著市場觀念的轉變,他們的工作重心也從自己創造產品,變成了為更多的創造者提供市場推廣和金融服務,“把他們的產品轉化為全球生意”。

在終端消費產品的代際更替之間,當年支撐起“山寨繁榮”的華強北產業鏈,依然將在創客時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產品創新平臺”功能。

令程一木自豪的是,華強北的這一“產業資源”並非政府規劃或補貼支持,而是數以萬計的“草根創業者”共同搭建起來的:從十五六歲為親戚站櫃臺開始,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工廠和研發設計體系,“很多億萬富翁現在才三十多歲,但已經在華強北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

這一“草根精神”正是深圳創新體系誕生的縮影:20年前提出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樣是一個“草根創業”型政府。

從“三來一補”到“深圳制造”

1991年來到深圳的劉容欣,是政府層面“草根創新”歷程的見證人:從1991年參與《深圳市能源發展規劃》,到2007年主持《國家創新城市體系指標研究》,現任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執行所長的劉容欣,二十多年里主持參與了近百項關系深圳產業升級和城市創新的重大課題研究。

1990年代中期,以“三來一補”式加工貿易模式承接香港制造業轉移的深圳,在綜合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下,面臨著第一次產業轉型的選擇。

“當時市科技局委托我們做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研究。”劉容欣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當政府官員跟課題組專家到國際上參觀學習了一圈後,回來就沒敢用國際通用的“高技術”(High-tech)這個概念,“因為感覺跟人家差距真的有點大”。

最終課題組造了一個詞:高新技術,意思是技術不一定很高,有創新就行——沒想到“高新技術產業”最終變成了今天的標準用語。

在1999年深圳第一屆“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一款能為紙巾加溫的“自動柔巾機”意外地變成了明星產品,數日訂單高達五千多萬人民幣——這一遠非高科技的產品恰好體現了交易會的另一層內涵:市場才是“創新”的真正評價者。

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這一輪產業轉型中,以紡織和制鞋等傳統制造為主體的加工貿易體系,迅速被全國性消費升級所推動的家電、電腦、通訊產品等產業所取代。

與此同時,以富士康為代表的全球化OEM模式令“深圳制造”開始為世界所矚目:從1996年加工電腦機殼開始,到2005年首度躋身《財富》全球500強,OEM代工模式在成就了富士康的同時,也為深圳的“制造力”升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包括華為、比亞迪在內的一大批今天的產業巨子,都是從“OEM代工”、模仿式創新,再到自主創新的路徑中走出來的。而包括華強北專業市場和海量中小企業群,也正是在各個層面的配套與代工合作中,形成了今天的“創新產業鏈”。

高度市場化的企業競爭需求和極度專業細分的全球化代工產業鏈,令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政策體系,從誕生伊始便不同於傳統“政府主導型”模式:無論是在市場還是專業領域內。

“真正發揮作用的還是市場力量。”劉容欣表示,過去二十多年中深圳市政府在高科技產業政策方面“大方向基本沒有變”:那就是致力於成為企業自主創新的“輔助支撐系統”,為企業的市場化創新不斷提供政策制度和公共資源等“創新要素”配套。而這些點滴的配套政策與制度完善累積下來,“今天回頭去看就是一個很大的成就”。

這一成就體現在產業數據和創新結構之中:深圳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從1995年的225.8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480.6億元,年均增長34.9%;同時形成了著名的90%現象——90%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科研投入源於企業,90%的專利出自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

以OEM代工模式為代表的“深圳制造”模式發展到頂峰時,富士康深圳工廠中的工人數量一度高達50萬人——空前龐大的代工制造業規模,不僅考驗著企業的“管理極限”,也令空間資源有限的深圳產業發展再一次陷入“增長瓶頸”。

2002年底,一篇《深圳,你被誰拋棄》的網文展示出了深圳人在面臨治安混亂、環境惡化和增長停滯時的惶惑心態,三年後新任市長李鴻忠公開承認,深圳經濟發展面臨“土地有限、資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負、環境承載力嚴重透支”四個方面的“難以為繼”——深圳經濟體系由此拉開了新一輪產業轉型。

創投資本鏈

在這一輪由政府推動和引導的產業轉型中,深圳高新科技產業形態實現了從“跟隨式”模仿創新向引領式自創新的“精彩一躍”,從4G技術到基因工程等多個領域形成了領先世界的創新能力。

從制造到創造,是從產品升級的“簡單市場”向囊括金融支持、科研體系、市場機制和產業形態等諸多因素的“複雜市場”的轉型。在實現這一轉型的過程中,除了高端制造產業鏈所形成的“制造力”之翼外,由風險投資到創業板的“創投資本鏈”,成為了深圳自主創新體系中關鍵的“資本力”之翼。

1987年來到深圳的楊向陽是深圳“創投資本鏈”誕生的親歷者之一。從推動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基因治療新藥“賽百諾”上市,到參與創辦並投資海普瑞、北科生物等“現象級”生物醫藥企業,他被業界視為“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天使投資人”。

“那時深圳政府中的科技、發改、經信等部門的業務幹部經常跟不同的創業團隊聚會。”楊向陽將這種小聚會笑稱為“互相洗腦”:不同領域的創業團隊們向政府官員介紹各自領域的產業前景、最新趨勢和創新理念;而政府官員則向創業者們及時轉達相關政策動態,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已有的政策與市場資源。

這種“互相洗腦”式的思想碰撞與交流,為深圳造就了一批極具市場和科技前瞻力的技術幹部。“為什麽一批極具產業前景的科研和科技型企業最終落戶深圳?就因為深圳政府官員最早認識到了它們的價值,並願意為引進它們而付出很多的努力。”楊向陽深有感觸地表示,在十多年前包括生物醫藥等諸多高科技產業“還只是一個概念”的時候,能夠為一個小企業的事專門跑到北京部委爭取政策和指標的,“當時全國除了深圳還有誰做?”

也正是在為大量創業團隊的溝通與服務過程中,深圳的經濟和科技部門率先意識到,為規模化制造產業服務的傳統金融體系,難以為市場和技術風險極大的“引領型”創新模式提供金融支持。

“比如新藥研發,在全世界幾乎都是由小企業完成,再被大型藥企收購。”楊向陽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其巨額投資和研發失敗的風險,會對大型藥企的利潤帶來劇烈波動,因此只能由更具風險意識的創投資本與研發路徑各異的創新型企業共同完成。

在傳統金融與資本市場無法為創新企業提供資本支持的情況下,以2002年成立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為標誌,深圳政府與民間風投資本一起,在近十年時間里打造出了一條不同於傳統金融形態的“創業投資產業鏈”:在這個產業鏈中,不僅有著最成功的政府創新引導基金,最具活力的創投家群體以及最具影響力的風險投資論壇,而且還衍生出了為各類“創新要素”和產權交易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創新中介服務”產業鏈。

插上了“資本之翼”的深圳高新產業體系,由此在二次轉型中再度“升級”: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從2005年的4885.26億元提高到2013年的14133億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重已達60%以上,實現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工業結構。

深圳創新經濟體系也在這一階段體現出日益明顯的“生態圈效應”:多元化的市場和社會創新不斷打通著傳統體制和市場結構中“淤塞”的各類要素資源,而豐富的要素組合所帶來的創新形態正在“溢出”傳統經濟和產業領域,從政府治理、社區生態到文化創意等各個層面,形成日益豐富的“社會-市場”型“綜合創新生態系統”——從這個意義而言,今天的深圳正在經歷著另一次從“產業創新”向“社會創新”的深刻蛻變與轉型。

從“產業創新”到“社會創新”

在中國宏觀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2015年,完成二次產業轉型的深圳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GDP增速8.9%,高達17500億元人民幣的總產值規模中,高新技術產業以5847.91億元的增加值成為了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與金融、物流和文化產業共同撐起了深圳GDP的“半壁江山”。

面對這一堪稱“驚艷”的產業答卷,深圳公眾力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範軍卻並不樂觀,“許多人認為深圳的創新轉型已經完成了,但我感覺只轉了一半。”

範軍於2006年創立“公眾力”民間智庫,致力於推動城市治理中的民間評價與公眾參與模式。他曾在2010年推出首份民間版“政府工作報告”,其公益調查模式被時任市委書記的王榮稱為“政府轉變職能的重要條件”。

範軍認為,深圳在此前十年的產業轉型中,確實構建起了基本完備的產業創新體系,但對於支撐這一產業創新體系所必需的“底層建築”——城市治理和社會生態模式的創新探索,只不過剛剛開始。

“深圳今天的產業成就,更多來自十多年前啟動的那一輪轉型紅利。”範軍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包括華為、騰訊和比亞迪在內的深圳“領軍企業”,基本都是在2006年以前成立的。2006年版的《深圳城市發展規劃》是深圳最後一個具備整體前瞻性產業規劃的城市發展“總規”,並由此形成的今天的城市產業格局,“此後政府再也沒有這麽大的城市空間調配能力了”。

在土地資源日趨稀缺的同時,漸趨停滯的流動人口增速和日趨固化的財富分配格局正悄然侵蝕著這座城市昔日的活力與創新精神,“我們的調查顯示,對於很多高校畢業生來說,深圳已經變成了第三或第四選擇。”範軍擔心的是,隨著人才和土地等資源要素的“凝滯化”與“板結化”,過去20年深圳所積聚的創新產業優勢會消散得“比想象中更快”。

在範軍看來,面對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所帶來的新挑戰,深圳更需要的不是增量式的“新興產業規劃”,而是如何通過更加廣泛的社會化創新,激活與優化深圳前二十年發展過程中所沈澱的“創新基因”與“存量資源”。

在範軍看來,深圳獨特的“移民城市”氣質,與過去數十年的在“小政府、大社會”發展模式下所形成的“公益意識”與“公共精神”,正是深圳在新一輪社會創新轉型探索中寶貴的“創新基因”。

隨著社會創新體系的構建與成長,這一“創新基因”正以日益豐富的社會角色和組織形態,活躍在從環保公益到政府預算監督的每一個層面:截止到2014年底,深圳已經設立社會組織8241家,社團4173家,民非3940家,基金會127家,一個日益龐大的“社會創新生態體系”正在這座“創新之城”中悄然成形。

2015年6月,成立不久的民間智庫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深圳改革30人論壇”在向深圳政府和社會公眾發出的《對深圳改革開放重大戰略問題的建議》一文中,痛陳深圳在改革創新方面存在的“自我滿足情緒”“利益群體阻礙”和“迷失改革方向”等諸多問題,並提出了包括“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驗在內的11項建議,

“挑戰和危機對深圳從來都不是壞事。”身為“深圳改革30人論壇”成員之一的範軍表示,深圳過去30年中的數次重大轉型,都是在危機倒逼之下闖出來的改革與創新之路,而今天深圳在城市治理模式和社會創新方面的探索與嘗試,可能會為十年後中國的政府治理和社會轉型,“提供一個很好的樣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