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沈建光:信貸政策不會發生方向性轉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207.html

央行5‎月13日發布信貸數據,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從3月的1.37萬億元大幅下降60%至5556億元,不及預期的800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從3月2.3萬億元驟降68%至7510億元,只達到預期1.3萬億元的一半;M2增速也從13.4%降至12.8%。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中長期貸款減少430億元,是信貸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值。結合《人民日報》9日“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形勢評價中“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的幻想”的發言,令人感覺中國的信貸政策已經大幅轉向,開啟緊縮通道。但筆者判斷,雖然貨幣政策和前期相比寬松力度會有所減小,出現180度方向性轉變的可能性也不大。

筆者的判斷基於以下三點依據:

第一,4月信貸數據的回落是對一季度過度放貸的調整,並且還有4月地方債發債規模巨大的信貸替代效應。

根據Wind最新數據,4月地方政府債發行規模達到1.06萬億元,相較2月的1668億元和3月的7887億元發行額有大幅提升。在地方債置換發力的背景下,企業貸款擠出效應明顯,對M2和信貸數據造成一定扭曲。並且,4月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相較前3月沒有顯著變化,資金成本依舊保持低位並無收緊。

追溯一季度數據,人民幣貸款增加4.61萬億元,同比多增9301億元,超過2009年一季度的4.59‎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一季度的天量數據引發了對超發信貸刺激經濟的擔憂,再加之4月信用債違約頻發,警惕不良貸款增加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質疑靠信貸拉動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之聲不絕於耳。以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萬億元來估算,一季度的新增信貸已達到全年的‎40%左右,4月信貸數據的回落是對一季度超發的自然調整。

第二,回顧權威人士發言,有兩點值得關註:權威人士並未提出放棄6.5%~7%的增長目標,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比較謹慎,體現出經濟需要托底的必要性;其雖反對大規模刺激,但強調“穩定和擴大就業”和“防範經濟風險”,這客觀上需要相對寬松的政策支持。

首先,權威人士並未提出放棄6.5%~7%的增長目標,對一季度經濟形勢的判斷也相對謹慎。他說道:“總的看,今年開局的經濟形勢平穩。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符合預期,有些亮點還好於預期。但是,經濟運行的固有矛盾沒緩解,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因此,很難用‘開門紅’、‘小陽春’等簡單的概念加以描述”;“然而,不可否認,我們面臨的固有矛盾還沒根本解決,一些新的問題也有所暴露。‘穩’的基礎仍然主要依靠‘老辦法’,即投資拉動,部分地區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權威人士對經濟形勢的謹慎判斷,體現了托底的必要性。

其次,權威人士雖然反對“大水漫灌”式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但也表示“需求側起著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境的作用”。權威人士在全文中9次提到“就業”,強調“穩定和擴大就業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權威人士用一個專題來回答“如何防範經濟風險”,提出預期管理的重要性和預期管理之關鍵是“穩政策”。而“穩定和擴大就業”、“防範經濟風險”客觀上都需要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支持。

其實,縱觀全文,權威人士對刺激政策的批評主要在“度”上,強調“高”杠桿是原罪,明確指出“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因此筆者判讀權威人士釋放的信號是要減小刺激力度,而非反對一切寬松政策。

第三,中國現在處於非常複雜且關鍵的時期,即使要保住“L”型增長可能都面臨許多挑戰,此時大幅收緊貨幣政策也是現實所難以承受的。這里又有三個因素:

首先,中國現在所處的國內外環境錯綜複雜。國內面對著“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之“三期疊加”下問題和矛盾交織的狀況,中國自身經濟增長在“下臺階”,從14%‎到10%到去年的6.9%,防範金融風險、穩定就業市場的任務仍然較重。而國際環境也不容樂觀,全球經濟低迷不振。全球主要央行維持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美聯儲亦推遲加息。尤其是美元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讓防範金融危機越發考驗決策層的智慧。

其次,權威人士所強調的核心觀點是供給側改革,而改革是中長期過程,穩定經濟和社會環境才能為改革創造條件。要改革就必有代價和陣痛——工廠關閉無疑會給工業生產、就業、消費帶來短期沖擊,去杠桿勢必會造成短期流動性緊縮和資金短缺,打破剛性兌付讓債券違約自然會引發資金市場成本上升及暫時失去信心,突然戳破泡沫則會帶來金融市場的動蕩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因此,一定程度的寬松政策是穩增長的需要。

再次,改革的具體操作也充滿不確定性,也需要政策托底。供給側改革如何改,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如何推進,有頗多爭議。其實,去年年底筆者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三大難點》文章中指出,平衡穩增長與調結構的理想願景,在實施中多目標難免存在矛盾。如無論是去產能,還是去杠桿,在經濟下滑階段中如何能保6.5%以上的增長?‎另外,去產能與去杠桿的關鍵也在於國企改革,到底是做大做強做優,還是引入現代公司治理制度,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結合權威人士講話和4月信貸數據,可以判斷中國的貨幣政策在回歸穩健的過程中會有所收緊,但急劇發生方向性轉變也會有很大風險。當然,全球經濟僅靠貨幣政策難以為繼,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仍有財政政策空間,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能夠切實推進,擺脫貨幣依賴、重塑經濟結構的機會要大於其他國家。因此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配合財政政策的發力,可以守住穩就業和防風險的底線。

(作者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16

安徽銀監局:皖北銀行業信貸投放突破600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6/1008074.html

5月26日,安徽銀監局副局長袁成剛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截至目前,皖北地區的銀行業信貸投放突破6000億元,較2015年初增加1211億元,增長24.85%。

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朱丹丹

5月26日,安徽銀監局副局長袁成剛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截至目前,皖北地區的銀行業信貸投放突破6000億元,較2015年初增加1211億元,增長24.85%。

“2015年前,皖北地區部分縣域存貸款‘剪刀差’逐年增加,存貸比較全省平均水平低10~25個百分點。為改變這一現狀,2015年,安徽銀監局選定皖北地區的‘2市5縣’開展落實信貸資金回流監測工作,引導地方法人機構認真落實新增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的信貸政策。”袁成剛坦言,這樣以來達到聚焦金融資源,堵“資金外流”之缺。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目前,皖北及大別山區的“兩權”抵押貸款累計發放100多筆,貸款余額突破1億元。

據了解,該區域的金寨縣是安徽省唯一被全國人大確定的“兩權”(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縣。

值得註意的是,皖北地區普遍存在金融產品單一、唯抵押、擔保至上等現象。

對此,袁成剛亦介紹到,安徽銀監局與政府有關部門聯合提出並推動實施“4321政銀擔合作模式”,組織開展金融幫扶小微企業活動,引導銀行業機構結合地區經濟社會特點開發適合企業、農戶需求的金融產品,著力打破貸款投放“腸梗阻”,促進金融血液流向經濟末梢,推動金融活水更好地澆灌“三農”和小微企業。

  • 每日經濟新聞
  • 張喜威
  •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8

首家政策性信貸擔保公司花落農口:“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704.html

日前,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銀監會組建的國家農業信貸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農擔聯盟”)成立,擬分三年形成約150億元的資本金規模。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全國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都將參股聯盟公司。

國家農擔聯盟相關負責人24日表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3家省級機構完成工商註冊,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省級農擔機構的組建工作,聯盟公司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不會受省級機構參股因素的影響。

這位負責人表示,國家農擔聯盟是第一家全國性的政策性信貸擔保公司,它不以盈利為目的,在堅持自身信用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實行政策性主導、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他表示,“不以盈利為目的”體現的是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的政策屬性,即通過政策支持,降低銀行農業貸款成本和風險,在政策要求範圍內放大農業信貸擔保倍數,實現銀擔合作共贏、財政金融協同支持農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市場化運作”是指以市場化手段分散各地農業信貸擔保風險,並形成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

關於二者的平衡和風險防控問題,可通過建立政策性和可持續性並重的業務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來實現。一是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制定嚴格規範的業務操作規程和工作標準,建立符合審慎經營原則的擔保評審、決策程序、合規審查、風險防控、代償追償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二是加強經營風險控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三是根據經營管理需要,設立擔保業務評估審查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協助管理層開展聯盟日常運營管理。

國家農擔聯盟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農擔聯盟不直接開展農業信貸擔保業務,主要針對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等服務,支持和鼓勵地方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適當降低擔保費率,逐步降低農民貸款門檻、擴大貸款覆蓋面。擔保業務由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承擔,擔保對象為主要糧食作物的適度規模生產經營者,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談及國家農擔聯盟成立的原因,這位負責人表示,各地在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過程中紛紛提出,希望在國家層面盡快啟動成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為省級機構的農業信貸擔保業務提供再擔保,並提供業務指導和規範指引,建立風險補償和風險救助機制等。

成立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公司,是為省級機構分險增信,統一擔保業務標準、強化系統風險控制、建立起完整的擔保再擔保組織機構體系,從而更好發揮擔保的經濟助推器功能和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將更多金融活水引入農業農村發展領域,解決農業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糧食結構調整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國家農擔聯盟相關負責人還透露,全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組建工作正在積極有序推進,力爭用3年的時間建立健全覆蓋全國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框架。主要包括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和市、縣農業信貸擔保。

聯盟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對全國所有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都將一視同仁,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下一步全國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都將參股聯盟公司,聯盟公司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不會受省級機構參股因素的影響。

記者了解到,農村農業發展對金融的需求是旺盛的,央行2015年3月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4年末,涉農貸款(本外幣)余額23.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28.1%。按照可比口徑,2007年創立涉農貸款統計以來,涉農貸款累計增長285.9%,七年間年均增速為21.7%。

此前,財政部表示,建立由財政支持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既是引導推動金融資本投入農業,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常態下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放大財政支農政策效應,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舉措,不僅有利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而且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也具有積極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21

誇客金融推智能風控 升級信貸工廠模式

如何提高風控水平、業務效率,有效降低借款風險,一直都是希望合規經營的互聯網金融面前的現實需求。近日,上海P2P平臺誇客金融在信貸工廠的基礎上,正式推出其升級版的風控系統。

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風控手段和技術薄弱是互聯網金融突出的短板,一些希望合規經營的平臺同樣如此。去年以來,多家P2P平臺提出要打造信貸工廠模式,誇客金融也是其中之一。

誇克金融風險運營部總經理李樹藝稱,所謂“信貸工廠”是指像工廠標準化生產一樣,對信貸進行批量處理。具體而言,就是對貸款申報、審批、發放、風控等業務流程,按照“流水線”的方式進行處理。

與此同時,完成錄入複核之後,還要對相關信息進行信審,誇克金融方面介紹,對借款人提交的資料,要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進行初審核實信息真實性。

而信貸工廠的實現,則是建立在風控模型及技術手段之上,升級版的“誇克牛頓風控”正是基於這一需求。李樹藝稱,這是一套基於大數據的智能風控模型,通過標準化的信息錄入,利用複雜的數學模型,從多個維度對借款申請信息進行甄別,然後通過誇客的信用評分系統為之打分。

在風控方面,除了傳統的申請資料、信貸數據,“誇客牛盾風控”系統還增添了多維度的海量數據構建風險模型,其中包括用戶授權下獲得的信用行為、網絡黑名單、相關認證、網上行為數據、社交關系數據,以及第三方渠道及維度。

“信貸工廠最大的特點,就是利以數據挖掘運用為基礎,通過智能化操作,減少人工對風控的幹預和在場的誤差的同時,對流程進行優化,從而提高效率。”誇客金融創始人兼CEO郭震洲說,通過風控模型的計算,可以合理地量化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19

邵平:銀行在新增信貸的投向上也面臨“資產荒”

“近幾年,銀行的利潤增速斷崖式下跌,從2011年的36.34%銳減到2015年的2.43%,今年1季度雖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調節的偶然性因素。從30%多的高增長到接近零增長,銀行業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時間,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變化。”7月7日,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在“2016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談及銀行近幾年利潤增速的變化,用了“斷崖式”、“驚心動魄”來形容。

與凈利潤增速下滑相比,他認為商業銀行的不良攀升更為嚴酷。最新不良數據顯示,2016年5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已經大大超過兩萬億元,不良率突破2%,達到2.15%,比年初新增了2800多億元,提高了0.16個百分點。

“現在要對中國經濟觸底和不良率見頂的時間做判斷,可能還為時尚早。”邵平表示。

在邵平看來,銀行腹背受敵,最為嚴重的是,銀行在新增信貸的投向上也面臨“資產荒”的問題。“原來風險較小的國企債務、地方政府擔保的信用債也開始爆發風險,新增資產缺乏‘安全區’。”他稱。

然而,央行公布的5月銀行信貸數據顯示,銀行信貸投放出現放量,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9855 億元,同比多增847億元,較4月多增4299億元。

從投向上來看,以房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5281億元,同比、環比分別新增3200億和 1000億元。在銀行業人士看來,住房按揭貸款是風險較低的貸款種類。

而5月份非金融公司及其他部門新增貸款3597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1825億元,分析認為這意味著企業整體融資需求疲弱,也可能與銀行信貸增長投放結構性調整有關。

對於6月份信貸,各家機構預測依然可能保持放量,預測值均在1萬億以上。

面對銀行業當前面臨的困境,邵平表示,他最近在思考一個銀行業的術語:RAROC,即經過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

“要將未來可預計的風險損失量化為當期的成本,對當期收益進行調整;同時為非預期損失做出資本儲備,使銀行的收益與所承擔的風險掛鉤,進而衡量資本的使用效率。我認為這個詞對我們當下中國銀行業的啟示意義是重大且深遠的。”邵平稱。

邵平認為,前些年,很多銀行在繁榮期高歌猛進,追求高額的會計利潤,而對經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缺乏考量。

“不良資產大量侵蝕利潤的現實告訴我們,現在進入到了風險調整的時侯,我們原來創造的報表利潤正在被風險無奈地調整著,我們在還歷史的賬。”因此,他建議,摒棄短期的激進,回歸長遠的理性,使銀行長期保持穩定的RAROC回報,這就是商業銀行的經營之“道”。具體而言,銀行要穩健經營,加強戰略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同時要有創新的精神內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610

央行:通過PSL為災後重建提供信貸資金

央行22日發布《關於做好當前防汛抗洪搶險救災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優先滿足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必要的信貸資金需求,通過PSL提供資金來源,支持擴大城市地下管廊、水利工程建設的信貸投放;加大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支持擴大抗洪救災信貸投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建立抗洪救災恢複生產信貸審批綠色通道,簡化貸款發放程序等措施。

通知要求,各分支機構提高應急意識,確保支付系統和主要金融信息系統網絡穩定運行。加強支付清算系統運行監測,確保支付清算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強化支付清算系統應急準備,提升支付清算系統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災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支持和指導,有效滿足其支付清算服務需求。

央行還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先滿足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必要的信貸資金需求。通過PSL提供資金來源,支持其擴大城市地下管廊、水利工程建設的信貸投放;加大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支持擴大抗洪救災信貸投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建立抗洪救災恢複生產信貸審批綠色通道,簡化貸款發放程序。

依法維護金融債權,做好災區金融穩定工作。加強災區金融風險監測,及時報告因災害引發銀行業金融機構無法正常經營的事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風險應對,妥善處置風險事件。各金融機構要采取切實措施有效防止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防範冒用他人名義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等證明文件非法侵占他人財產權益。要全面摸清信貸資產損失情況,按照區別對待、平等協商原則,做好對因災形成的不良債務的處置工作,促進受災企業盡快恢複生產和正常經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19

習近平:優化信貸結構 防範金融風險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幹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部署,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轉方式、調結構穩步推進,企業效益有所回升,金融市場總體平穩運行,城鎮新增就業持續增加,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的風險隱患。當前,經濟運行的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我們必須把握好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壓力為動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

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通過實施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的組合政策,努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走勢,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會議強調,要堅持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註重相機、靈活調控,把握好重點、節奏、力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宏觀環境。要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保證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發揮財政資金效應,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領域。要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合理增長,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要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隱患,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要持續深化“放、管、服”和財稅、金融、創新、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優勝劣汰和產業重組,提升產能過剩行業集中度,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要采取正確方略和有效辦法推進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要堅持引導市場預期,提高政策質量和透明度,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特別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民間投資,改善企業微觀環境,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要發揮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對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十分重要。各地區各部門要真正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提高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真抓實幹,敢於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會議認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始終把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作為黨的建設重要任務來抓,形成了以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範,為鞏固黨的團結統一、增強黨的生機活力積累了豐富經驗,為保證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完成中心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狀況總體是好的,同時一個時期以來,黨內政治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綜合分析,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準則。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模範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範、以上率下,為全黨作出示範。

會議認為,加強黨內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貫要求,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黨內監督帶動其他監督、完善監督體系,才能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2003年頒布施行以來,對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隨著形勢任務發展變化,《條例》與新實踐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顯現出來。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對強化黨內監督提出了明確要求,為修訂黨內監督條例提供了重要遵循。這幾年,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兩個責任”,嚴明黨的紀律,積累了不少經驗,為修訂黨內監督條例奠定了重要實踐基礎。修訂工作時機成熟、條件具備,應抓緊抓好。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08

信貸連續四季度收緊 美國經濟前進動力缺失

信貸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有了貸款,個人就可以買房,企業就可以建造廠房、雇傭工人,開發商就可以規劃並動工住宅、商用和零售物業。所以,如果信貸的“水龍頭”被擰緊,美國經濟的大轉盤轉動起來就將異常費力。

而據8月1日發布的《2016高級信貸員意見調查報告》(2016 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on Bank Lending Practices),這正是美國眼下正在發生的情況。

這份由美聯儲展開的調查以71家美國本土銀行和23家外國銀行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的信貸員為對象,就後者的工作詢問了多個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你們是否正在收緊放貸標準?企業和消費者獲得貸款是否變得更難了?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想要獲得商業和工業貸款(C&I)的企業來說,標準變得更高了。C&I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貸款類目,涵蓋了從購買大型設備到擴張至新目標市場的幾乎所有貸款。

“各家銀行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提高了C&I貸款標準,不過,從最新調查結果來看,本季度的收緊程度不及上季度。”摩根大通經濟學家丹尼爾·希爾弗(Daniel Silver)在一份研究簡報中寫道。

據該報告,有8.5%的信貸員表示,中大型企業的放貸標準更加嚴格了。上季度這一數字為11.6%,但去年同期該數字為-7%。

小企業方面,7.1%的信貸員報告了更嚴格的放貸標準,較上季度的5.8%有所上升;去年同期該數字為-6%。

灰色柱:經濟蕭條| 深藍色線:中大型企業 | 淺藍色線:小型企業 | 紅色線:C&I 銀行貸款同比變化

2016年第二季度,企業貸款方面,銀行提高了C&I和商業房地產貸款(CRE)的標準。對C&I貸款的需求基本沒有變化,但CRE貸款需求在第二季度有所增加。家庭貸款方面,住宅房地產(RRE)按揭貸款標準基本沒有變化,僅有少部分銀行提高了對次級抵押貸款的標準。第二季度,大部分RRE貸款的需求均出現了增加。此外,各家銀行表示,消費者貸款的放貸標準變化不已,但所有消費者貸款品種的需求均出現了增長。

美聯儲還調查了各家銀行提高或放松放貸標準的原因。過去一年,放貸標準放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經濟大環境獲得改善,以及來自銀行及非銀行放貸部門的競爭。不過,過去3個季度中,導致標準放松的唯一因素是“更為激烈的競爭”,而提高的原因則更多樣化了。

“報告最近3個月C&I貸款條件收緊的受訪者中,大部分都認為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經濟前景更加不利或更加不確定、行業特定問題惡化、對風險的容忍度降低等。”美聯儲在該報告的新聞稿中如是表示。

此外,商業房地產貸款放貸標準出現收緊,消費者貸款放貸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緊,但房屋按揭貸款標準仍在放松。

巴克萊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加蓬(Michael Gapen)表示,逐步收緊的信貸市場表明,經濟正在放緩,前景更加不確定,但這並不是會突然發生的災難。“總的來說,第二季度授信和需求變化和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即美國經濟正處於經濟周期的後階段。不過,即便如此,我們認為,沒有太多證據表明信貸收縮將導致近期出現更廣泛的經濟低迷。”加蓬在一份發送給客戶的簡報中寫道。

而Bespoke投資集團的分析師認為,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該報告表明對貸款的需求依然較為強勁:“這份報告表明,本季度信貸表現比之前的調查結果要樂觀得多。信貸員報告C&I貸款需求出現大幅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521

面對全球信貸機構之爭 美國進出口銀行苦等國會放行

曾因美國國會保守派政治博弈而被迫暫停經營權的美國進出口銀行(U.S. Export-Import Bank)在經歷了5個月的冷凍期後,在去年年底獲得了期限至2019年的再次授權,不過仍在其提供貸款能力方面受限,導致目前約有200億美元的貸款申請被擱置。

更重要的是,由於上述暫停事件發生,通用電氣公司曾立刻宣布將原本在美國的約500個工作崗位遷至海外,以避免業務流失到外國競爭對手之中。而一個能力受限的美國進出口銀行的回歸,能將制造崗位重新吸引回美國麽?

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兼總裁弗雷德·霍赫貝格(Fred Hochberg)在8月9日訪華期間接受《第一次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希望美國國會可以盡早打破僵局,恢複美國進出口銀行的放貸能力,為美國創造更多就業。

“與此同時,美國進出口銀行與世界上其他進出口類政策銀行的關鍵不同在於,如果外資能夠在美國本土創造就業,他們就會對其提供貸款,然而大部分其他此類進出口銀行只對本國企業放貸。”霍赫貝格對記者表示,比如中國企業如果在美創造就業,美國進出口銀行也會對其提供貸款。

美國進出口銀行外景

貸款之爭殃及就業

盡管重新得到授權,然而對於美國進出口銀行是“福利企業”還是“裙帶資本主義”的爭論仍未結束。

霍赫貝格表示,他們目前仍有大概數十筆一千萬美元以上的交易需要得到董事會的批準,這其中還影響到其全球貸款業務中的中國業務部分。

霍赫貝格所指的董事會原委來源於此:去年7月,當美國進出口銀行的經營權到期後,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阻止美國國會就重新授權舉行投票,導致美國進出口銀行業務處於癱瘓狀態,直至去年12月,參眾兩院終於對延長美國進出口銀行的經營權投出贊成票,並將經營權延期至2019年,規定中,一千萬美元以上的貸款需要美國進出口銀行五名董事中的三名成員確認,而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阿拉巴馬州參議員謝爾比(RichardShelby)通過阻止確認董事名單的方式,一直令美國進出口銀行無法進行大額貸款業務。

霍赫貝格表示,希望參議院可以在未來的“跛腳鴨”政府期間打破僵局,令美國進出口銀行恢複正常放貸,與此同時他們也正在提前審議一些主要的出口放貸案例,以便可以在破局之後迅速恢複放貸。

“損失當然是有的。”霍赫貝格表示,由於全球有85家出口信貸機構,並相互競爭,在等待期間他們就輸給法國兩個項目,也輸給加拿大一個項目。

當美國進出口銀行去年被迫“歇業”之時,立刻就被法國出口信貸機構科法斯(Coface)搶去了生意,後者通過發放貸款及減稅等方式,成功吸引了通用電氣,將此前在美國的500個制造業崗位轉移到能夠提供出口融資的法國。

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兼總裁弗雷德·霍赫貝格(Fred Hochberg)

美國進出口銀行本身也認為,在全球商業銀行都在不斷收緊對長期出口項目的貸款之時,全球的出口信貸機構正在為大型出口項目融資保駕護航,在新興經濟體中更是如此。

客觀看到的是,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思想上行,對出口信貸機構產生民粹式意識形態之爭時,全球出口信貸機構正在激烈競爭。“這其中不僅僅是中國,還包括德國、韓國等等。”霍赫貝格表示。

根據美國進出口銀行的數據,2015年,全球所有出口信貸額度的一半來自於中國、日本和韓國。

霍赫貝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同中資出口信貸機構既存在競爭,又存在合作關系,實際上中美曾經在一個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放貸項目上緊密合作過。

不過他也指出,中國在2015年的出口融資額度是美國的十倍,這個數字在2014年是八倍。

美國一直希望能說服中國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因為OECD對於出口融資額度等有一定的監管和紅線。不過此次霍赫貝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希望中方能就創立公平競爭環境的國際協議方面簽署文件,但對進展“有些失望”,窗口機會曾經在2014年出現,但已成過去式。

貸款對中資同樣開放

霍赫貝格此行目的在於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中國同行舉行例行會議,目前中國業務排在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之後,是美國進出口銀行的第三大業務。

他指出重要的一點是,無論國籍,只要在美國投資,且產品達到一定份額,該企業就可以申請美國進出口銀行的投資。

譬如,在今年四月份,空中客車集團(下稱“空客”)就宣布將獲得美國進出口銀行貸款。

美國進出口銀行為何將貸款授予波音公司的競爭對手?其原因在於空客向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新工廠投資了約6億美元,並計劃組裝空客A320系列中的A319、A320及A321等機型。

彼時,美國進出口銀行表示,如果該機型產品能含有50%美國成分,那麽該銀行就為交易的50%提供融資。

對於中國企業亦如此。

霍赫貝格解釋道,只要中國在美建設的企業所生產的出口產品達到50%~85%美國制造的水平,就可以獲得該行所提供的中長期投資,而對於想取得短期信貸的企業來說,只需要其產品達到50%左右的美國制造就可以。

2015年,美國進出口銀行的整體信貸業務中,30%的貸款提供給商業飛機制造,41%提供給小型企業,9%的貸款提供給油氣行業,7%則用於制造行業。但這也令共和黨保守派抓住了把柄,認為30%的高額比例都授信給了波音公司為主的飛機制造業,這不僅沒有惠及中小企業,還扭曲了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36

信貸資產證券化信披升級

2016年下半年,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市場發展將進入“深化發展時代”,政策制度方面也有望進一步優化完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升級信息披露的要求。

近日,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舉辦“2016年資產證券化業務模式變革與管理創新研討會”。中債資信結構融資部資深分析師張子春在研討會上表示,繼發布並推行5個產品的信息披露指引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有望於2016年下半年根據政策導向、產品特征和市場需要,推出小微企業、個人經營貸款等入池資產具有一定分散度的信息披露指引。

自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啟動以來,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取得了蓬勃發展。從2005年啟動時的170億元跨越式增長到2015年的近6000億。2016年上半年共發行資產支持證券43只,發行規模達到1345.85億元,同比增長16.83%。從2016年上半年各月發行金額來看,除5月外,總體資產支持證券的單月發行規模穩步上升。

從產品類型看,多樣化趨勢明顯,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以下簡稱“CLO”)占比明顯下降。2016年上半年發行的產品類型涵蓋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個人汽車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以下簡稱“Auto Loan ABS”)、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以下簡稱“RMBS”)、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融資租賃資產支持證券、公積金貸款支持證券和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相較於2015年,新增了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2016年上半年發行的43只資產支持證券中有17單為CLO,金額占比34.62%,而2015年該類型產品金額占比為76.75%。非CLO類產品中發行規模占比增幅最大的是公積金貸款支持證券,從2015年的1.72%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25.79%。

在業內人看來,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自2012年5月重啟以來發展迅速,但相比於成熟市場,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仍處於發展初期,2016年上半年,監管發力、政策導向促進市場發展的關鍵時期,多個文件明確支持或提及信貸資產證券化。

張子春認為,隨著產品規模的不斷增長、參與機構的日益豐富、交易結構的逐步成熟,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市場發展將進入“深化發展時代”,政策制度方面也有望進一步優化完善:

一是升級信息披露要求,提高產品估值定價便利性,一方面可擴大信息披露指引的產品覆蓋,繼發布並推行5個產品的信息披露指引後,交易商協會有望於2016年下半年根據政策導向、產品特征和市場需要,推出小微企業、個人經營貸款等入池資產具有一定分散度的信息披露指引,另一方面強化底層數據的披露和使用,以此通過動態的數據信息,提升產品估值定價的及時性和一致性,促進市場流動性;

二是規範合同文本條款,提升產品設計通用性,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存續管理有賴於一系列合同文本的規範制定和有效執行,在產品設計結構日益成熟的情況下,交易商協會有望於2016年下半年推出交易文件的標準文本,助力於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市場推廣;

三是加強中介機構自律,促進市場良性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參與機構較多,專業性要求較高,2016年下半年相關監管機構、自律組織有望通過評估、會議、調研、檢查等形式鼓勵、督促中介機構加強盡職履責。

在研討會上,鈾平方資本合夥人RalphWu從資產證券化二級市場的角度闡述了發行與存續期信批深度存在的制約。在他看來,二級市場有效交易與定價機制的形成所要求餓信息披露深度,離一級市場發行期間可以做到的信批深度尚有距離。存續期間月報深度與二級市場交易的要求距離更大。與此同時,發行行有借貸者信息保密方面的考量,與投資者二級市場交易的信息需求產生矛盾。

國際常用的是信披折衷做法,即分組信披,根據資產包最重要特性如剩余期限,等額本金/等額本息,折扣率等進行分組,在分組層面做統計信披。

RalphWu表示,分組信披可以有效避免銀行對逐筆信披的各種顧慮,又可以達到二級市場交易定價對資產包披露的統計精度要求。對分散度好、貸款筆數多的RMBS(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發行尤其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