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軍用衛星迎頭趕上 覆蓋全球大勢所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40

中國軍用衛星迎頭趕上 覆蓋全球大勢所趨
作者:陸洲  

基本結論

未來戰爭是“信息戰爭”,衛星越來越成為整個武器系統的信息核心與制高點,發揮不可替代的軍事力量倍增作用。以偵察衛星、預警衛星、通信衛星和導航衛星為代表的一體化信息系統(C4ISR)可實現衛星覆蓋全域,功能包括戰場信息偵察、導彈預警、指揮通信、支持精確作戰等。

偵察——軍用衛星中使用最早,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的就是偵察衛星,用以監視別國的軍事部署和調動情況。美軍軍事情報70%來源於偵察衛星。《簡氏防務周刊》認為,遙感系列是中國偵察衛星的對外稱號,《簡氏》稱中國已組建起一個由二十多顆偵察衛星構成的全球監控網絡,但在數量和分辨率上仍遠落後於美國。

通信——軍事通信衛星的優點是頻帶寬,通信容量大,可傳輸話音、數據、視頻和圖像等各類信息,傳輸速率靈活。美國軍用長途通信70%-80%的信息是由衛星傳送的,並將在太空中打造天基寬帶網絡。《簡氏》認為,由於衛星數量有限且沒有組網,中國的衛星戰略通信系統在某些領域仍是空白。

進攻——衛星導航系統是精確打擊武器的“耳目”。將導航、通信和遙感系統有機結合,可將移動目標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傳送至指揮所,完成移動目標的動態可視化顯示和指揮命令的發送。目前,中國北鬥導航系統二期工程已經啟動全球組網,北鬥在軍用領域的應用日益成熟。

防守——預警衛星系統可以防止敵方導彈襲擊和空襲。美軍通過DSP衛星及其地面站系統的預警信息,在伊拉克戰爭中,伊軍向科威特發射了10余枚“薩姆德”導彈,美軍的攔截率幾乎達到100%。《簡氏》認為,中國仍缺乏NMD和TMD預警衛星系統。

相關投資標的

中國衛星

中國軍用衛星主要由中國衛星及其大股東航天五院研制。在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航班失聯後,香港《南華早報》2014年3月30日報道稱,中國正在考慮建造50余顆軌道探測器,這將使中國衛星監視網絡的規模趕上甚至超越美國。文章稱,科學家們認為,搜索馬航失聯客機的過程令人沮喪,衛星項目因此獲得了中央決策者的堅定支持,項目目標宏偉得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認為:①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軍用衛星的數量和性能都有很大差距,尤其缺乏全面組網的高分辨率偵察衛星和大容量通信衛星。②如果短期內中國很難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那麽通過天基系統實現衛星監視網絡的全球覆蓋就是必由之路;③未來軍民用衛星融合是趨勢,通過民用衛星加密算法供軍用或成為主流,軍方只需要購買衛星數據服務;④隨著在軌衛星數量增加,將建設“衛星在軌服務系統”。“在軌服務”亦軍亦民,戰時是破壞敵方衛星的武器,平時可以為商業衛星提供維修運營服務,即“空間4S店”或“衛星後市場”。由此可見,中國衛星擁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

偵察衛星——察天下

偵察衛星利用所載的光電遙感器、雷達或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從軌道上對目標實施偵察、監視或跟蹤,以獲取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標輻射、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息,用膠片、磁帶等記錄器存儲於返回艙內,在地面回收或通過無線電傳輸方式發送到地面接收站,經過光學、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加工處理,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軍事情報。

美國在軌的偵察衛星性能卓越,使美國處於世界絕對領先的地位。這些系統都是美國國家偵察局(NRO)研制並運行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美國情報界的需求。1960年8月,美國人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照相偵察衛星,使偵察手段發生了質的突變,戰爭變得高度透明。
在各種偵察衛星中,照相偵察衛星發展最早,發射也最多,是空間偵察監視任務的主要承擔者。照相偵察衛星裝有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等遙感器,可晝夜對地面目標進行攝影或探測,以獲取圖像。

按星載遙感器的不同,又可分為光學成像偵察衛星和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的優點是空間分辨率高,但存在不能全天候、全天時偵察的先天不足。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搭載合成孔徑雷達,不受白天、黑夜及雲霧的影響,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偵察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偵察地下或水下一定深度的目標,從而能識別偽裝,發現地下軍事設施。

圖表:高分辨率衛星拍攝的“遼寧”號

來源:sina,國金證券研究所

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在軌成像偵察衛星連續不斷地監視海灣地區的軍事動向,衛星圖像情報除了送給國家有關情報部門外,還被廣泛地傳送給海灣地區的高級到低級軍事指揮官,指揮官只要通過首次在戰場上部署的小型機動式地面終端就可不斷地接收大量衛星圖像情報,圖像傳送的層次之廣,數據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實時戰場信息是美軍實施作戰行動的先決條件。在近幾次局部戰爭中,美國衛星偵察技術不斷發展,具備了全天候全天時偵察、偽裝識別和實時傳送等能力。

在20世紀末,美國國家偵察局發展了兼顧軍事應用的“未來成像體系”(FIA)光學雷達混合星座;美國空軍、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國家偵察局合作開展了軍事專用的天基雷達系統(SBR,現已更名為“空間雷達”(Space Radar,SR)。美國近期發展重點是大力研發FIA和Space Radar系統,保持能力連續提升,並向戰術應用拓展。

電子偵察衛星——太空順風耳

電子偵察衛星主要用於探測雷達信號、通信信號和導彈發射遙測信號。它依靠星上的電磁信號接收機和天線,把敵方輻射的各種頻率的電磁信號記錄並儲存起來,在飛經自己國家上空時回放給地面。也可在偵收到敵方電磁信號的同時,通過中繼衛星或其他手段,迅速把所獲信息轉發給自己的地面站。
圖表:美國歷代電子偵察衛星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現代戰爭是多軍種合成的高技術戰爭,電子設備是作戰裝備中的重要內容。因此,一旦進行戰前準備,電子設備的啟用次數、工作時間等都會出現異常,成為戰場偵察的重要線索。

在打擊效果評估方面,電子偵察衛星能夠彌補照相偵察衛星的不足。通過比較打擊前後同一雷達的持續工作時間,能夠判定該雷達及其相關系統的受損程度。電子偵察衛星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並不局限於上述幾個方面。

通信衛星——指揮中樞

軍事通信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傳輸和分發戰略戰術和戰場信息(包括聲音、圖像、數據和數字);擔負著指揮、偵察、通信、定位等各種信息的傳遞;傳遞兵力部署、支援、協同作戰、情報保障等信息;向用戶傳遞地面綜合處理管理中心信息產品。

目前,美、俄、英等都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軍事衛星通信系統,法、日等國家通信衛星的某些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地位。為保障獲取的信息能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各級用戶,各國都在不斷升級、改進自己的軍用通信衛星技術,大力發展大容量、傳輸速率高的通信及轉發系統。

現代防禦技術指揮控制與通信中,通信衛星成了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收集的重要工具,是滿足決策部門、軍事指揮部門、軍政領導通信需要,應付突發事件的一種有效手段。

美國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軍用通信衛星系統,包“艦隊衛星通信”系統、“特高頻後繼星”系統、“衛星數據系統”、“國防衛星通信系統”、“軍事星”通信衛星系統和“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等等。這些衛星通信系統所承擔的主要任務各不相同,有的用於為某一軍種或三軍提供戰術通信,有的用於為國防部和國家指揮當局提供戰略通信。

衛星戰術數據鏈系統利用衛星傳輸媒介,采用衛星通信協議或特殊協議、標準消息與網系結構,提供面向全域和全球範圍的指揮所、作戰部隊、武器平臺和傳感器網絡等的交鏈。軍事通信衛星可為陸、海、空三軍提供服務,從而建立快捷高效的三軍指揮通信網絡,因此可廣泛應用陸、空、海立體化現代戰爭的各個環節。

圖表:美軍數據鏈示意圖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衛星戰術數據鏈系統能提供帶寬顯著擴展了衛星信息服務能力;基於IP 的一體化、多軍種指揮協同及行動任務協同能力。衛星數據鏈是全球( 域) 戰場一體化戰術數據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揮信息系統延伸“末端通”的重要支撐點; 是縮短寬域戰場OODA( 觀察-引導-決策-攻擊) 環路的重要突破口。

圖表:衛星數據鏈的獨特作用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精確制導——外科手術刀

衛星導航系統作為現代軍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國防現代化發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信息化時代,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高技術戰爭的重要支持系統,可以有效提高對作戰部隊的指揮控制、軍兵種協同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軍事應用的重要性,並不亞於殺傷性武器,它已成為精確打擊武器的“耳目”,導彈、飛機、軍艦,離開它便“有力無處使”,美軍稱其為“神奇向導”。

圖表:美國B-2轟炸機發射精確制導武器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2003年,GPS系統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軍演練了以GPS和各種精確制導手段相結合的精準戰爭,在實戰中展示了若幹典型實例與精準效果。由於激光制導炸彈易受戰場煙霧、雲層和沙塵的影響,在戰爭初期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美軍的GPS制導或GPS複合制導彈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功能精確制導彈藥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

GPS/INS組合制導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全天候、自主式制導技術,有廣泛應用前景,是國外正在發展的第四代中/遠距精確制導空地武器、尤其是第四代精確制導炸彈普遍采用的一項關鍵技術。

GPS衛星導航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及衛星遙感系統有機結合,將移動目標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傳送至指揮所,完成移動目標的動態可視化顯示和指揮命令的發送,實現戰區移動目標的指揮監控,提高不同軍兵種協同作戰和機動能力。

預警衛星——拒敵於千里之外

防止敵方導彈襲擊和空襲是戰區作戰和本土防禦的重要作戰任務,也是目前世界各國關註的重點之一。面對戰術彈道導彈的實質性威脅,一些國家為確保本國的安全,盡可能地提高攔截TBM 的成功概率,探索並發展了天基預警衛星系統。

圖表:反導系統工作示意圖

來源:AFP,國金證券研究所

美國的天基預警衛星始於20 世紀60 年代的“國防支援計劃”,從1960 年發射首顆試驗型導彈預警衛星以來,先後經歷了“導彈防禦預警系統”、“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和“綜合導彈預警系統”3 個預警衛星研制計劃,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導彈預警衛星星體群。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由於導彈技術的發展( 如誘餌、中段機動、多目標等技術) ,以及原有的DSP 系統存在的諸多問題( 如不能跟蹤中段飛行的導彈、對國外設站的依賴性以及虛警問題始終未得到根本解決) ,美國國防部最終決定采用“天基紅外系統”( SBIRS) 逐步取代DSP 系統。

“天基紅外系統”將是一個包括多個空間星座和地面設施的綜合系統,它是由高軌道衛星、低軌道衛星、地面設施這三大部分組成。高軌道部分將為美國最高指揮當局和作戰部門提供全球戰區的有關戰略和戰區導彈發射,關於助推飛行階段和落點區域的紅外數據。

圖表:“天基紅外系統”的四大功能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從對彈道導彈發射的監視與跟蹤角度來看,SBIRS由於星座布局更加合理,探測能力更強,不僅能夠提供粗略的預警信息,而且可以從助推段、中段到再入段實現精確跟蹤,在中段,SBIRS 甚至可以直接引導攔截彈。

衛星武器——一擊致命

隨著太空應用的逐步展開,特別是在戰爭中逐漸發揮出無法替代的決定性作用,美國軍方認為未來的戰爭將是“信息戰爭”,而且還認為奪取制信息權和制天權是未來戰爭取勝的關鍵。以偵察衛星、預警衛星、通信衛星和導航衛星為代表的航天系統是奪取信息優勢的重要武器,因此,奪取制天權是奪取制信息權的重要保障。

天基助推段防禦系統由部署在低地球軌道上的天基攔截器組成。這些攔截器將運行在軌道上,在探測到導彈發射後,靠近導彈發射陣地的天基攔截器將利用裝載的推進系統加速,飛出軌道並向導彈方向機動。

圖表:美國近地紅外試驗衛星(NFIRE)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同時,天基攔截器可以用於攻擊衛星(包括地球靜止軌道上的衛星)。如果天基攔截器的探測器可以探測在軌衛星,那麽設計用於攔截助推段導彈的天基攔截器就具有足夠的能力攔截在軌衛星。而且,這種天基攔截器能夠加速脫離軌道,這能使其攻擊與自己軌道不同的衛星。

圖表:美國天基攔截器的發展概況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中國衛星


在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航班失聯後,香港《南華早報》2014年3月30日報道稱,中國正在考慮建造50余顆軌道探測器,以大幅提升地球監視與觀測衛星網絡的能力。參與相關項目的科學家表示,這將使中國衛星監視網絡的規模趕上甚至超越美國。文章稱,科學家們認為,搜索馬航失聯客機的過程令人沮喪,衛星項目因此獲得了中央決策者的堅定支持。下文是《南華早報》的報道:

中國現在的地球監視與觀測衛星主要關註本國及周邊區域,其具體數量屬於國家機密。據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池天河估計,美國類似衛星的數量在50顆左右。

按照池天河的說法,中國的衛星項目將在何時啟動尚不得而知。一旦獲得政府批準,衛星會在約兩年後發射升空。據知情人透露,在馬航客機失聯之後,有資深科學家通過中國工程院向國家領導人遞交了一封信,希望開始建設全球性衛星監視網絡。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專家劉瑜認為,該項目的目標“宏偉得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假如獲得批準就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實施觀測的能力。 劉瑜說:“現在的國際性地球觀測服務都由歐美國家主導,但假如中國以此為目標發射50多顆衛星,整個行業的情況都會發生變化。”

報道稱,即使獲得政府批準,衛星項目還要面對各種技術難題。如果希望像預想的那樣迅速建立全球性衛星網絡,中國每年的發射數量就必須增加近一倍。這將挑戰酒泉、太原、西昌等現有發射中心的負荷極限。這些地方還要完成中國其他太空任務。

不過,位於海南文昌的發射中心的升級工作已經完工。航天業內專家認為,這將極大增強中國的火箭發射能力,使監視衛星項目成為可能。劉瑜表示,雖然之前取得了部分進展,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衛星成像設備的技術水平。

中國海洋大學一位專家認為,中國還需要在國內外建設更多地面站,盡可能提高數據傳回速度。他說,“許多中國衛星只能在飛越國內的時候回傳數據,所以有時候我們接收的數據僅僅是衛星收集量的一個零頭。為建設一個像美國那樣高效的全球性監視網絡,我們必須同時擴建海外地面站”。

中國軍用衛星主要由中國衛星及其大股東航天五院研制。我們認為:①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軍用衛星的數量和性能都有很大差距,尤其缺乏全面組網的高分辨率偵察衛星和大容量通信衛星。②如果短期內中國很難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那麽通過天基系統實現衛星監視網絡的全球覆蓋就是必由之路;③未來軍民用衛星融合是趨勢,通過民用衛星加密算法供軍用或成為主流,軍方只需要購買衛星數據服務;④隨著在軌衛星數量增加,將建設“衛星在軌服務系統”。“在軌服務”亦軍亦民,戰時是破壞敵方衛星的武器,平時可以為商業衛星提供維修運營服務,即“空間4S店”或“衛星後市場”。由此可見,中國衛星擁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來自國金軍工)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11

價值組合成員: 878金朝陽集團股價迎頭趕上

自從開完股東大會之後, 金朝阳的股價持續上升. 在股東大會看到一群外國人, 估計是基金經理, 因此我推測有基金正在收集金朝阳的股票.

878市值只有31.16億元, 大股東持有69.01%, 表示街貨價值只有9.66億元. 如果有基金收集, 很容易把股價推上去.

金朝阳今日股價最高11.32元, 收市11.24元, 升7.048%. 金朝阳開股東大會之前股價是10元, 至今升幅有12.4%.

我查了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 發現開股東大之前一天(5月24日)至到現在(6月1日), UBS瑞銀共增加了425,705股, 佔總發行股數0.15%, UBS瑞銀至今總共持有4,548,700股, 佔總發行股數1.61%. UBS瑞銀會繼續增持嗎? 拭目以待.


我的投資格言是: 有資產就有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536

單車隧道迎頭撞 1死1傷

1 : GS(14)@2010-11-05 22:18:54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0-365284?category=m
沙田馬鞍山昨日發生奪命單車意外,一名踏單車上學的中三學生,於耀安邨對開沿單車徑下斜疑高速入隧道,在彎位與逆綫一名踩單車中年漢迎頭相撞,2人均沒有戴頭盔,中年漢頭部着地昏迷,送院後不治,學生則受傷留醫。
2人沒戴頭盔 疑有人越綫
沙田區議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議員,今將聯同有關部門到現場,了解意外原因及提出改善方法;新界南交通意外調查組署理總督察李文杰指,兩人均沒防護裝備,不排除有人越綫或高速落斜導致意外。
男死者姓謝(53歲),其單車籃有一塊浮板,疑在踩單車往泳池途中遇事;傷者姓杜(14歲),為馬鞍山德信中學中三學生,平日以單車代步上學。
昨晨約8時,杜與一男同學踩單車上學,途至耀安邨耀謙樓對開入隧道的單車徑,杜在前沿斜坡衝下,在急速轉左彎時越過行車綫,撞向另一名踩單車男子,2人墮地時,謝疑頭部先着地,當場昏迷。
2人同送往威爾斯醫院,惟頭部嚴重受傷男子延至上午9時18分傷重不治;杜則因頭、臉、手及腳擦傷留醫,情況穩定。
出事後,杜母聞訊趕往醫院,得知兒子沒有性命危險後如釋重負,事後得知被兒子所撞男子傷重死亡,杜母表示:「兒子當時已煞住車落斜,車速不快。」
死者育2子女 休假往游泳
男死者姓謝(53歲),任職地盤工人,家住恒安邨,與妻育有2名子女,均已成年,昨晨趁休假往烏溪沙游泳,由於身上無證件及手機,及至下午2時,家人看電視新聞才認出其單車,聯絡警方安排認屍,並證實身份。
經常在事發地點踏單車的歐先生表示,不少人以高速落斜,周末、周日更曾發生多次意外,建議當局在隧道內加裝護欄,分隔單車徑及行人路。沙田區議員黃戊娣稱,過往未接獲該單車徑有危險性的投訴。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本港法例列明,10歲以上人士須負上刑責,如證明少年落斜沒有減速、鹵莽或不小心踩單車,可能面臨刑事檢控;死者家屬亦可循民事途徑向少年的父母索償。
撰文:曾秋文、吳婉茵
2 : abbychau(1)@2010-11-06 00:33:57

我都試過一下衝落去果陣炒車, 即刻打左個跟斗
3 : GS(14)@2010-11-06 15:26:35

真是找命來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28

德火車迎頭撞9死81傷

1 : GS(14)@2016-02-10 13:57:14

■相撞列車部份車卡出軌翻側。


德國巴伐利亞州兩列載客火車昨天駛至巴特艾布靈鎮(Bad Aibling)附近時迎頭相撞後出軌,造成至少9死兩失蹤81傷,暫未知意外起因,出事車軌有防撞煞車系統,未知為何沒發揮作用。事發在昨早7時左右,目擊者指兩列火車相撞後,列車車頭10至15米全毀,殘骸散滿一地,多個車卡出軌。當局相信列車是在彎位以時速約100公里相撞。意外中至少9人死亡,相信包括兩名列車司機,另有81人受傷,其中10人情況危殆,8人重傷。幸好當地學童正放嘉年華假期,令車內乘客比平日少八成,大多是前往慕尼黑工作的人。但事發地點位於河邊密林山區,令搜救困難,救援人員嘗試於列車殘骸中尋找生還者。當局派出15架直升機將重傷者送院,據報奧地利亦有派直升機支援,水警則協助將其他傷者送至河的對岸等候送院。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0/194855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