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empleton不敗投資法讀後感以及操作策略 法國梧桐樹N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ebvi.html
同時,也剛剛讀了葛拉汗(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與本書相比,就好像無論怎麼光鮮,怎麼花團錦簇,巴菲特寫序,都無法掩蓋身體裡的霉味,遠遠落後於時代,非常固化的感覺。


按照書中所言,操作策略其實非常容易制定。股市高估了就賣,持有多些現金,越高越沽,甚至可以持有0股票(但是個人不建議,參照《聰明的投資者》,如果完全不持有股票,很容易見到繼續上升會心態失衡,另外一方面,持有一些股票會繼續保持對市場的敏感度,當然,持有多少股票是個性化的事情);股市低估了就買,甚至可以100%持股。這中間,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利用統計分析技術,評估股市當前水準是高還是低(Templeton爵士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平均PE以及重置成本來考量),而這種方法,最重耐心和堅持。因為短期來講,個人受市場情緒影響,很容易背離投資策略,做出衝動的買進賣出,比如最近幾天,雖然股市已經很便宜,但是如果心裡直覺,股市還會繼續下跌,很容易落袋為安,賣出股票了事,但是實際上,參照自己的投資策略,很可能是買貨的時機,或者持股不動。

上證A股歷史較淺,因此我一向用開恆生指數。恆生指數自從1966年至今,中位數在14倍-15倍左右,我取恆生指數15倍為合理值,就自然可以知道目前股市低估了大概20%多,這個時候是股票持有重貨的時候,而非賣出的時機,甚至,如果恆指繼續下跌,甚至應該100%股票!



Templeton不败投资法读后感以及操作策略




林SIR的強項,就是在歷史的背景下研究投資的大方向,而目前,我們處於什麼地位呢?
Templeton不败投资法读后感以及操作策略
許多人指,現在恆指中加入了許多中國企業,而內地企業受到經濟放緩、尤其是銀行受到壞賬影響,因此恆指的中位數應該與過往幾十年不同,正如Templeton爵士所言,「這次不一樣,是有關投資最危險的五個字」(P186),而也是這班人,在07年時一樣講,恆指加入了國企股,增長較快,PE24倍已經不算高了,結果歷史的慣性還是發揮了作用,因此,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操作策略非常簡單,容易執行,因此剩下的就是機械地、排除個人感情的堅決執行。跟著,「投資人決定了配置在股票上的資金百分比後,就面對挑選最佳股票的問題」(P87).

Templeton爵士對於集中投資和分散投資並無一個硬性規定,在P159中提出,法則7,「分散投資」中講到,「坦伯頓對於買進多少個股才算有效分散投資,並無明確的規則」;「坦伯頓成長基金早起分散投資的程度,遠不如後期規模大幅擴大後」;「在坦伯頓看來,不能因為某些股票具有不同的特質,或它們是某個指數的成分股,就出於分散投資的目的,在它們股價偏高時仍買進。」

在他侄女的書(國內譯本《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P38中也提到,「----,他也從不排斥集中投資(甚至就集中到很少的那麼幾隻股票),他不再為其他人理財之後,就經常用自己的錢進行集中投資」,而非常明確的信號是,Templeton爵士從03年-04年起大舉投資中國,而所有投資就集中在兩隻股票上:中國移動、中國人壽。

因此,總體來講,我暫時還是傾向於林奇的「五股理論」,對於小投資者來講,五隻就夠曬數了,再多你也不夠時間研究了。

而在個股選擇上,Templeton爵士注重「價值」高而股價偏低的股票。價值一詞,和葛拉漢(格雷厄姆)時的價值相差很大。例如,P86,「價值投資者喜歡股息率很高的股票,但坦伯頓清楚指出,股息率較低但成長前景較佳的股票,產生豐厚報酬的幾率較高」;
「因此,理論上任何資產皆可能是好的投資標的,關鍵在於價格與成長潛力之結合。」(P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79

《再起關鍵》挾著品牌力 集精華技術於一身 三大策略 讓智慧型手機變突圍武器


2013-07-08  TWM  
 

 

中國市場崛起打亂了原有智慧型手機市場秩序,蘋果、三星今年不約而同面臨市占率保衛戰;經過一年整軍的索尼行動通訊,繼年初旗艦機種Xperia Z打出氣勢後,日前選在一級戰區上海發表Xperia Z Ultra。

攻勢兇猛、出招頻頻的索尼,能否靠著智慧型手機重返榮耀?

撰文‧顏雅娟、孫蓉萍

六月二十五日,雨後的上海,空氣中彌漫著濃濃水氣,帶走盛夏的炙熱。這一天,上海聚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記者。在東方明珠塔腳下的浦東新區,這個五星級飯店、購物中心林立、一個漢堡要價近新台幣八百元的高貴路段,成了近年中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資產階級崛起的縮影。

走過連續四年虧損的索尼,選擇在這裡插旗再起。

趕在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前夕,索尼特別選在上海發表下半年旗艦機種Xperia Z Ultra。「這是全球第一支高畫質螢幕的防水智慧型手機,最大、最薄,而且還是最快!」索尼行動通訊部門總監鈴木國正一站上舞台,秀出六.四吋超大高畫質螢幕的Xperia Z Ultra,台下媒體不由得張大了口驚歎,立即響起如雷掌聲。

這一次,熬過慘澹歲月的索尼,終於在這座中國最富有的城市,吐了一口悶氣。

時間拉回去年二月,索尼終止和瑞典愛立信的合資關係,將「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更名為「索尼行動通訊」。索尼行動通訊在成為索尼全資子公司後,電視、感應器、影音等索尼旗下各部門能夠更密切合作,就像台灣索尼行動通訊總經理林志遠的妙喻:「過去像共同監護下的孩子,現在變成親生小孩了,當然要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他!」行動通訊部門備受期待,卻也壓力高漲,扛起帶領索尼復甦的重擔。

策略一:群體討論

提高產品辨識度 強打日系美型風格經過一年的改革,索尼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在過去一年顯著成長,累計二○一二年會計年度(二○一二年四月到一三年三月),索尼行動產品和通訊業務營收年增超過一倍。其中,Xperia Z自從今年二月問世以來,更連續六周創下日本國內銷售第一的紀錄。

台灣手機代工業者指出:「索尼在前幾年的組織調整階段,新產品能量薄弱,端出來的牛肉一直無法吸引消費者;到了Xperia Z,索尼終於趕上了競爭腳步。」然而,大家都好奇,索尼智慧型手機的競爭力,已足夠與競爭對手貼身肉搏嗎?在Xperia Z、Xperia Z Ultra之後,索尼是否有其他強效藥延續攻勢?

把鏡頭轉到索尼東京辦公室,約莫在去年下半年,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索尼設計師齊聚一堂,在素淨的會議室牆上,貼滿各式各樣的風景、人像照片,眾人七嘴八舌討論著;突然間,索尼行動通訊創意產品設計總監勝沼潤忍不住皺起眉頭發難:「到底多大才是黃金比例?」這正是索尼針對Xperia Z Ultra原型的發想會議。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索尼設計團隊一直以來堅持「群體討論」,眾人從小地方慢慢抽絲剝繭、蒐集靈感,先產生一個關鍵字之後,再擴大延伸設計概念。

「那時候,我們坐在辦公室腸枯思竭,到底要設計怎樣的產品才好?」勝沼潤回憶,「最開始,只有兩個抽象的方向:一是延續先前『透明帶』(位於手機下方的透明帶,會隨著來電、簡訊發光,是外觀最大亮點)的那種流線感;第二,要做一支螢幕更大的手機。」經過無數次討論,勝沼潤頓時靈光一現,腦中閃過了「護照」的概念。他興奮地說:「對,就是這個尺寸了!」經過測試,這個尺寸正好也是人手掌可接受的最大程度。於是一支六.四吋超大螢幕的Xperia Z Ultra,從雛形孵育而出。

每天至少帶五支智慧型手機在身上,用以刺激靈感的勝沼潤曾說,索尼設計團隊共同目標就是,希望讓人一眼就看出是索尼的手機!從去年的透明帶設計、Arc系列的彎曲背面,到今年Xperia Z的雙玻璃設計風格,都讓索尼智慧型手機有了高度辨識度。

為了徹底簡化設計,過去在索尼愛立信時代開發的Xperia系列,附有容易拍照的快門鍵,但從Xperia Z開始,就拿掉了這項設計。勝沼潤對《今周刊》表示:「與過去索尼愛立信時代不同的是,現在的設計理念將專注於『Omni Balance(全平衡設計)』,讓產品的每一面、每一角,都呈現對稱之美。」展現過去曾經打動人心的日式美型風格,企圖與競爭對手做出區隔。

策略二:打入中國

選在上海舉辦全球新機發表會除了美學設計,由於索尼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較晚,要在白熱化競爭的戰場存活下來,索尼被迫面對的第一項艱難課題就是:如何重新抓住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

回顧七年前,那正是索尼叱吒風雲的巔峰時期,當時,索尼愛立信的手機地位幾可媲美那時的全球龍頭廠諾基亞(Nokia)。然而,自○七年第三季開始,受到貨源供給不足,以及新品上市速度緩慢因素影響,索尼愛立信在中國手機市場銷售量急劇下滑,索尼集團凋零的跡象逐漸浮現。

「剛開始,索尼愛立信的組織很小,每個人的目標都是要提高市占率。但組織變大以後,基本方向開始混亂,不知道應該維持市占率,還是要讓組織更大,決策也花更多的時間。」索尼總部UX商品企畫部副總經理黑住吉郎回憶。

在創新速度不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索尼愛立信推出採用Symbian作業系統的筆觸型手機出師不利;反倒是同時期的蘋果(Apple)iPhone推出後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市場大餅迅速被搶食殆盡。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過去從未將新品全球發表會移到中國舉行的索尼,眼見中國經濟崛起,躍升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得不放下身段親吻中國土地。

在發表會後,索尼行動通訊全球銷售暨市場行銷資深副總裁范斯奇(Dennis van Schie)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坦言:「的確,這次選在上海舉行全球發表會有其特殊的戰略意義!今年,索尼行動通訊將更清楚、更認真規畫中國市場策略。」為了在本土勢力鞏固的中國市場打下一塊江山,今年度索尼行動通訊積極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營運商合作;同時,首度採用聯發科處理器推出Xperia C,並打出客製版的Xperia SP,企圖卡位中低價市場,致力打通在中國市場的任督二脈。

策略三:創造感動

小嬰兒游泳廣告

召喚品牌美好記憶

若把眼光放大到全球市場,索尼用力擰出集團的資源,畫了一張更大的發展藍圖。

還記得近期強力放送的一支電視廣告嗎?眾人擠在彩色電視機前,爭相觀看火箭升空的一刻,下一幕換成兩隻腳上穿著溜冰鞋的女孩,腰間別著隨身聽輕盈地滑過海濱馬路。這,正是索尼為Xperia Z推出的全球形象廣告。

林志遠指出:「今年索尼品牌行銷重新定調為『感動(Be Moved)』。以台灣為例,無論是小女孩撈魚,或是近來一支小嬰兒在水中游泳的電視廣告,都帶有很濃的情感在裡頭,希望喚起消費者對索尼品牌的美好記憶。」以「One SONY」概念重新出發的索尼行動通訊,也從去年開始不斷主打iPhone及其他對手沒有的獨特附加價值——防水功能,並將集團內部的千萬畫素精密相機、Bravia(索尼的電視品牌)引擎影像處理,以及TRILUMINOS(註:一種顯示技術)原色顯示技術全都放進去。「智慧型手機可說是集千萬寵愛於一身,索尼最好的技術都整合進來了!」索尼內部員工表示。

有了硬體技術加持還不夠,台灣索尼行動通訊行銷總監余俊宏補充:「在智慧型手機品牌百家爭鳴之際,外形設計、差異化的UI(使用者介面)及技術功能,更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意願。」正因如此,同時擁有電視、筆記型電腦、行動裝置等部門的索尼,從去年就持續向消費者強調,所有裝置皆可以互相連結,而且這些裝置的使用者介面一致,不斷凸顯產品好用的優勢。

挾帶著整個索尼集團的期待與資源,索尼行動通訊一步一腳印把流失的市場拾回。鈴木國正野心勃勃喊出將要成為智慧型手機第三大品牌。內部目標是三年後,確保拿下全球智慧型手機一○%到一五%市占率,若以全球市場總量十億支換算,年出貨量至少達一億支。

根據野村證券分析師御子柴史郎分析:「如果索尼智慧型手機一支售價為三萬日圓,一億支就是三兆日圓,一.五億支就是四.五兆日圓,幾乎占索尼營業額的一半。」Xperia Z智慧型手機有效地鼓舞了索尼內部的士氣,在訪談最後,范斯奇極具信心地拍胸脯保證:「今年索尼行動通訊絕對能夠重返獲利!」智慧型手機能不能打贏聖戰的第一仗,將會是索尼帝國能否重返榮耀的關鍵。

索尼推新品 反攻手機市場── Xperia Z Ultra與對手規格比較宏達電 New hTC One 蘋果 iPhone 5 三星 Galaxy S4 索尼 Xperia Z Ultra 螢幕尺寸(吋) 4.7 4 56.4 解析度 1920*1080 1136*640 1920*1080 1920*1080 處理器速度 1.7 GHz 1.3 GHz 1.6 GHz+1.2 GHz 2.2GHz 核心數 4核心 雙核心 兩顆4核心 4核心前攝影機畫素 210萬 HD(約110萬) 200萬200萬後攝影機畫素 408萬 800萬 1300萬 800萬厚度(mm) 9.3 7.6 7.9 6.5 重量(克) 143 112 130212 售價(新台幣) 19,900元起 21,900元起 22,900元起 未公布上市時間 2013年3月 2012年9月 2013年4月2013年8月

主打防水的獨家特色

整理: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39

線上線下同價策略 LHQ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ccu5.html

蘇寧最近推出強制的線上線下價格,未對蘇寧做過深入研究,只是記錄下一點想法,很可能有誤,歡迎拍磚。

蘇寧基本商業出發點是目前由於線上、線下商品同質,導致蘇寧門店面臨強大的線上價格壓力,因此蘇寧決定利用自身的渠道強勢把這種壓力轉嫁給上游供應商。要求上游供應商在供貨的時候兩個選擇:如果同種產品線上線下必須同一價格;如果產品只供線下,並且與線上的產品有實質性功能化差異,那麼才可以差異化定價。

其目的在於逼迫供應商改變現在線上線下供貨定價不一樣的局面,讓線上的產品回歸正常毛利率水平,從而蘇寧門店不再面臨價格上的壓力。如果供應商不同意,則停止其在蘇寧渠道銷售;如果供應商不提高同類產品網上的銷售價格,那麼蘇寧門店降到網上價格的水平,就會對於供應商的其他銷售渠道(比如縣級或者市級代理商下面的門店)、線下競爭對手如國美形成強大市場壓力,通過低價獲取他們的市場份額。基於上述原因,蘇寧認為供應商最終會提高產品線上價格或者實行嚴格線上線下產品分類。

但是這裡面有幾個問題:

1、最核心的是線上的價格低並不是因為供應商造成的,而是電商在虧損賣產品所造成的,電商的虧損靠的是風投投入的資金(按照申萬研報提供的數據,網商的淨利率在-10%左右,主要原因是價格戰下壓低毛利,平均毛利率只有10%,而國外成熟電商的毛利率可達22%,國內平均線下的毛利率也有22%)。而蘇寧資金來源不是風投,甚至一部分是資本市場融資,其必然面臨比較大的業績壓力。所以問題不在於供應商、而在於電商的虧損狀態可以繼續燒幾年,等電商回歸正常水平的利潤率水平時候,其實蘇寧受電商價格衝擊遠沒有這麼大,只是問題在於蘇寧能否撐到那個時候。

2、那麼目前蘇寧改採取的策略能否取得效果,對此我不大樂觀。如果供應商不提高線上價格的話,蘇寧做到線上線下同價所造成上線下價格的折扣並不能完全轉嫁給供應商,而蘇寧對於這種線上線下同價所造成的利潤率下滑(可能兩點到三個點),估計最多只能忍受不超過以年,這是其資金來源所決定,二級市場上沒人支持他燒錢,電商價格大戰中蘇寧和國美在降價上的表現就是明顯的例子。

3、蘇寧實行線上線下同價甚至有可能加速其經營壓力,蘇寧線下的降價確實會嚴重打擊供應商既有線下渠道,但是既然網絡銷售可以賺錢,如果供貨商通過網絡銷售獲取的實際利潤率並不比線下銷售低的話,那麼供貨商完全可以逐步大幅度降低線下的銷售渠道,提高網上銷售的比例,這反而加速了電商的市場份額擴大的過程,以及供應商對於電商的依賴程度,對於蘇寧反而是不利的。

蘇寧似乎把風投的罪錯誤歸因到供應商頭上,如果能夠撐到電商不再燒錢賣產品,行業回歸正常利潤水平,或許其自有門店以及物流能夠體現出一定的優勢,但度過這黎明前的黑暗這似乎很難。更重要的是電商畢竟還有其便利性所在,並且規模化下費用率的下降還是有一定的空間,但其最終成本能否比實體店低這個還是不確定的。



另外附上有意思的關於淘寶十二大族群的報導,時間上的便利性是人們特別是上班族網購的重要原因,中老年人的這塊市場似乎有一定潛力,特別是對於實體百貨超市,不怎麼熟練運用網絡、時間充裕的這一群體可能是一大消費力。


淘寶發12大網購族群報告:剁手族人均年購16萬元

2013-04-1210:12比特網李群

關鍵字:焦點圖 淘寶 網購

http://net.chinabyte.com/144/12590644.shtml

比特網(ChinaByte)412日消息淘寶今日公佈了十二大網購族群報告,通過分析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習慣,詳細描繪了不同的網購症候群。剁手、夜淘、收藏、囤貨、跳蚤……「匪夷所思而又觸目驚心。其中,剁手族人均年網購花費多達16萬元。

  正如城市組成了社會一樣,不同的消費族群也組成了虛擬空間。族群與城市一樣,是趨同的人類所進行的一種群居行為。對這些族群進行分析,能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人群之間的同質點和差異化,也能更好地瞭解到,電子商務對實體社會、對人們生活的改變。

  根據淘寶網公佈的報告顯示,在十二大族群中,晚上最活躍的夜淘族規模最龐大,族人高達2283.2萬人,而敢為人先的嘗鮮族最少,僅6.9萬人。擁有107.6萬族員的剁手族最活躍,除了有千手觀音蜘蛛俠等多個綽號之外,還有諸多名人爭當族長。而奇葩的收藏族則顯得等級分明,有酷愛古董的貴族,也有以收集各種口味泡麵的呆絲

囤貨族則看起來是最具有危機感的族群了,每次購物要囤59件貨。逛逛族則喜歡在沒事的情況下就打開淘寶SNS開始閒逛,他們也有500萬族人。跳蚤族則當之無愧是最具有環保意識的族群了,二手物品再利用,為節能減排做貢獻。此外,最精打細算的拾惠族866萬族人的優勢,名列第二大族群。愛美食的吃貨族則主要聚集在浙江、江蘇、上海、廣東、北京等地,這5大地區的吃貨族們已經達到了76萬人。

  最龐大——夜淘族 2283萬人在23-5點淘寶

皇上:今晚能不淘寶早睡嘛?皇后:臣妾做不到啊!』」微博上一張惡搞《甄嬛傳》的圖,卻引起了諸多網友的共鳴——半夜淘寶不肯睡。淘寶公佈的數據顯示,共有2283.2萬人在晚上23點至凌晨5點之間逛淘寶。這部分人群,被淘寶定義為夜淘族。是此次公佈的十二大族群中,最龐大的一個。


  微博上熱傳的惡搞圖片

  雖然對這個惡搞圖片表示我也是的大部分是女性,但從淘寶統計的數據來看,男性熬夜逛淘寶的也不在少數,佔了總體的48%。在所有城市中,男女比例最懸殊的是台北,夜淘的女生佔了72%。當然,也有不少地區的男性比女性更愛夜淘,如廣東的茂名市,男生夜淘就比女生多了62%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北上廣深等網購大省依舊是夜淘族的主要族員,但廣西這個一向在各大網購排行榜中墊底的地區,此次卻名列全國第12名,共有68萬廣西人是夜淘族。報告分析稱,出現這種原因,與各個地區的日照時間有關,西北地區日落較晚,所以晚上淘寶的人也就相對要多一些。

  最——剁手族 人均16萬元 每兩天買3

剁手族也許是大家聽到最多的一個族群了。這個族群的口號是再買就剁手,於是又有了千手觀音」「蜘蛛俠等稱號。從淘寶數據來看,這個族群雖然並不如夜淘族龐大,107.6萬的族員在十二大族群中也僅能排在第六位,但有如柏邦妮、莊雅婷等諸多名人爭當族長的壯舉卻是令其他族群望塵莫及。

  除此之外,這個族群最令人咂舌的莫過於其族員的購買了:人均年購物額達16萬元;人均購買次數達538次,相當於每2天就要買3次東西;平均每個人購買的商品數高達2.2萬件。假設每件商品的佔地面積是0.05剁手族族員們平均每人購買的商品就能鋪滿11100平方米的房間。

  如果你湊巧也是剁手族中的一員,並且只是剛剛達到剁手的標準——年購物額大於5萬且月消費次數在10次以上,那麼你一定很想看看,自己拉了哪些人的後腿?答案是:海外。淘寶數據顯示,在剁手族中,海外族員們級別最高,人均花費高達54.8萬元,買了842次,入了16.5萬件商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女性購物要比男性更瘋狂一些。但淘寶公佈的數據,也許要顛覆這種想法了:男性剁起手來也是很瘋狂的,他們人均購買的商品數要比女性多一倍。如果這個已經讓你難以置信了,那接下來的內容更要令你嚇一跳。1.2萬個老年剁手族是所有族員裡消費最高的,人均購物額超過34萬元,超過了2個青年人的購買力。出現這種情況,分析人士表示這只能說明老年人比較捨得花錢

线上线下同价策略 <wbr>LHQ





  剁手族的年齡分析 來源:淘寶數據

  最危機——囤貨族每次購物要囤59件貨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旦發現自己的必需品存貨不足一個月量,他們就會發生揪心、不安、焦慮的心理反應,隨之很快表現在行為上——開始購物:購買衛生巾的單位是箱,沐浴露的單位是升,鹽的單位必須是斤……所有東西都必須買夠一年的量才安心。這部分人,是典型的由於缺乏安全感而瘋狂購物的症候群,他們被淘寶定義為囤貨族

  從淘寶公佈的數據來看,囤貨族平均每購買一次必需品的商品數量為59件,最愛囤貨的內地省份是河南,平均每次囤98件貨,這或許與河南當地的網購和快遞業不夠發達有關。這一原因也導致台灣、香港、海外等地區的囤貨族異常瘋狂,每次網購的購買量都在220件以上,尤其是台灣地區更是高達460件。

线上线下同价策略 <wbr>LHQ

  囤貨族們平均每次囤貨的數量地區分佈來源:淘寶數據

  在囤貨族129.6萬族員中,女性佔了67%其中,又以25-34歲的青年人為最多。而老年人,似乎就屬於這個族群裡面的珍貴族員了,因為他們只佔了0.83%。分析人士稱,這與年輕人壓力較大有關。此外,從城市網購級別來看,一線城市的囤貨族人數雖然最多,但人均購買量卻是低線城市的更大,五線城市的人均購買量已達107件。而這種囤貨行為,除了有危機感的因素之外,不排除也有撿便宜的心理。

  最無聊——逛逛族每天500萬人沒事就逛逛

  你是不是會在沒有想買的東西也要逛淘寶?那麼,恭喜你成為了最無聊的族群——「逛逛族的一員。逛逛族是淘寶上第三龐大族群,有500萬族員,以女性為主佔了72%

  之所以是最無聊的族群,是因為這部分人群通常會在無聊的情況下就開始逛淘寶,沒有任何目的性。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會衝動購物。數據統計顯示,衝動型只佔了28.2%,而注重性價比的理智型則有38.7%,說明大部分人還是會邊逛邊考慮實際所需。

  在所有女族員中,22-26歲的職場新人和30以上少婦是主要人群,分別佔了34%30%。雖然年齡差距並不算大,但這兩個年齡段喜歡逛的東西卻相去較遠。22-26歲的女性喜歡逛美容、服飾等時尚的內容,而30-45歲的女性則喜歡家居、親子等與家庭生活有關的內容。

  最等級——收藏族有人愛收古董 也有人愛集泡麵

  如果說,其他族群都有很共同的特徵,那麼收藏族也許要算區別最分明的族群了。在這個族裡面,有收集古董、郵票之類的高富帥,也有成天就想嘗遍所有口味泡麵的呆絲。

  淘寶數據統計,收藏族員有102.7萬人,男女比例較均衡,以25-34歲為主力。他們青睞的東西,大多數是古玩、奇石、外國錢幣、宗教收藏品、郵品、明星紀念品、文房四寶等相對高雅的物品,但也不乏香水瓶、電話卡、電影道具、利是封、hellokitty系列等特殊癖好的東西。最奇葩的要屬泡麵癖了,竟然有313個人一直在收集各種口味的泡麵,不可謂等級不分明。

线上线下同价策略 <wbr>LHQ

  收藏族購買的奇葩藏品 來源:淘寶數據

  除此之外,這個族群與其他族群還有一個區別在於,鐵桿族員都不屬於網購大省。所謂鐵桿族員,就是指異常喜愛收藏,人均購買次數較高的人。而數據上則顯示出,港澳台、海外、青海、新疆等地,是鐵桿收藏族的聚集地。而一向都榮登榜首的浙江和江蘇兩地,此次卻只能墊底。

  最環保——跳蚤族每天90萬族員至少減排34.2CO2

  說起環保,很多人會首先會想到,少開車,少開空調,多吃素食,節約水電等。但在淘寶上,也有這樣一個族群,用他們特殊的方式來保護環境,他們就是跳蚤族。顧名思義,跳蚤族跳蚤市場延伸而來,指鍾愛轉讓、淘二手物品的人。

  據統計,淘寶上每天有90跳蚤族活躍在淘寶跳蚤街,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和北京等地,這5大地區的族員佔據了整個跳蚤族的半壁江山。而從最喜歡淘舊物的年齡段分佈來看,26-35歲之間的人群遙遙領先,佔總購買人數的51%,其次則是18-25歲的年輕人。

  這與淘寶跳蚤街曾對二手消費者做的調查結果相一致。調查顯示,18-30歲年齡段的年輕人最容易接受舊物交易,尤其是一線城市的白領,更是主要的購買群體。從購買閒置用戶的月收入水平來看,較全網消費者的平均值偏高,也就是說高收入人群更熱衷於淘舊物。

 

  從跳蚤族愛淘的舊物來看,女裝和手機成為兩大熱門商品。據淘寶統計,每天有超過6000件二手女裝被轉移給其他人,這意味著,跳蚤族們每天減少了約34.2噸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每天3381個舊手機得以在新主人那重新利用,為環境少釋放了2磅的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16

「能力圈」與「價值選股策略」 sosme

http://xueqiu.com/2439489334/24629422
在4月雪球深圳策略會上由於時間有限我有一個主題:「能力圈」與「價值選股策略」沒有得到充分交流,這裡整理一下希望能夠與大家進行深入的溝通。

一、能力圈:這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何為「能力圈」呢?

我個人認為能力圈應該有兩層涵義:「某種能力」及「這種能力所及的區域」,能力圈概念的核心是能力而非區域,因為所謂的區域只是能力的延伸與影射而已。能力圈其實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只要具有某種能力並把這個能力與相關對象匹配就構成了能力圈,具體到投資領域的能力圈就是「某種投資能力(成長分析能力或價值分析能力等等)+這種能力下構築的投資組合」,其實簡而言之能力圈首先是某種能力然後才是這種能力影射下的具體個股。

這裡僅探討價值投資的能力圈,根據上面的闡述首先要確定價值投資的能力是什麼?價值投資的能力是對「安全空間」的感知能力或對「價格--價值背離度」的認知能力,價值投資者施展這種能力去掃瞄或過濾所有的標的,並選擇最匹配的某些個股構築自己的價值投資組合,至於說到具體行業、公司類型、市場(A股、B股或H股)都不應成為構築能力圈的限制,哪個地方有安全空間,哪個地方你覺得有潛在的反轉幾率就可以投資到那個領域,投資的時候不建議用行業分類,我建議用價值特徵進行分類與篩選,這種方法就是簡單適用的價值選股策略。


二、價值選股策略:就是用價值特徵進行掃瞄或過濾的方法,典型的價值特徵有很多,這裡列舉一些

1、低PE

2、低PB

3、高派息率

4、管理層增持或公司回購

5、喬爾·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

6、坦普頓的極度悲觀策略

(下面幾個卡拉曼總結的價值特徵也很有意義)

7、分拆

8、指數基金剔除股

9、機構投資者的被迫出售:大型機構會被迫出售有污點的股票或債券

10、災難:會記醜聞、業績質疑、讓市場失望的盈利水平

11、其他:破產、兼併收購、荷蘭式拍賣、………

我自己在進行投資分析的時候不會對投資對象施加任何限制,我非常贊同卡拉曼的一個觀點:研究的廣度比深度更為重要,永遠不要停止挖掘廣泛的信息,我個人有深刻體會要改變已經接受的東西很難因此要有開放的心態及自我批判的精神;

價值選股策略是系統策略,要綜合運用各類價值指標進行全方位的審視,我個人最喜歡的價值特徵是坦普頓的極度悲觀、其次是低PB與高派息率,最近我用這些價值選股策略在港股市場「淘到」很多過去從未聽說過的公司,港股的不少死股(經常性的零成交:極度悲觀)基本都是病態的與所謂的市場基本脫節,很多時候當我準備投資發現自己是唯一的買家,在這個沒人「哄抬物價」的環境下至少買到真正便宜貨的概率還是會較高一些,我非常喜歡這個「唯一買家」的身份,價值特徵帶我進入到很多陌生的領域,讓我異常的興奮並激起我強烈的研究慾望,對很多公司而言我也許還是唯一的研究者,沒有媒體報導與所謂投行報告可借鑑,決策完全來源於自己的獨立分析與判斷,「格蘭姆的世界」總是存在的---我們缺乏的也許是發現它的眼光及敢於進去的勇氣。


三、能力圈與選股策略的某些誤區

1、很多投資者在不清楚自己是否具有某類投資能力的情況下卻聲稱自己構築了所謂的能力圈,不是因為你選擇幾隻股票就構成了能力圈、而是因為你具有某些分析與判斷能力並在此基礎上的投資決策共同構成了能力圈,用「能力的映射物」代替或忽略「能力本身」是本末倒置會限制投資視野並讓投資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2、能力圈是以能力為核心而衍生出來的投資策略,任何脫離能力而自畫的「圈」其實都與能力圈無關,最典型的是以行業或類型來定義所謂的能力圈,很多投資者宣稱消費和醫藥是自己的能力圈、或宣稱偉大公司是自己的能力圈,這其實都是自欺欺人或自我誤導的錯誤觀念,更貼切的表述應該是投資者具有的某些能力在消費和醫藥或偉大公司上能夠找到可匹配性,但問題是:有多少投資者能夠「自覺」到這些能力呢?又憑藉什麼去信任這種能力呢?

3、就能力圈的定義而言「能力圈並無所謂的邊際性」:你可以施展你的能力分析或過濾市場上的所有標的。我發現很多投資者在建立完成初始投資組合後就以此為中心構築起了「自以為」的能力圈邊際,並把自己的研究全部侷限於這個狹小領域,放棄甚至排斥對其它領域的跟蹤與研究,並美名日「不熟不做」或「不做能力圈之外的研究」,這類所謂的「能力(怪)圈」其實是畫地為牢把自我圈住從而喪失掉投資的靈活性。所謂的「不熟不做」是個相當有誤導性的說法,很多東西你不做怎麼能熟呢?作為投資者我認為正確的態度是「不做就不熟」所以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做更廣泛的研究

4、巴菲特的一句語錄「寧願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也不願以便宜的價格買入普通公司」給投資者的選股策略帶來了很多誤導,其實「公司的好壞」或「價格的貴賤」都涉及到投資者的主觀判斷、而且所謂的好壞與貴賤都處於持續的變化之中,這本來是一句無實質意義的廢話,但被「中巴們」進行誇張或選擇性的演繹彷彿不投資所謂的好公司就不配做投資,有時真感覺有些匪夷所思;我建議價值投資者不要以主觀判斷的好壞作為選股標準、還是應該堅持以價值特徵作為選股標準,無論標的好壞都先用「價值特徵過濾網」進行篩選,這裡我特別提醒一下:千萬不要放棄對所謂普通或壞公司的價值分析,也許在這個領域網到大魚的可能性更高一些,就算你不願以便宜的價格買入普通公司那麼如果出現「極度便宜」的價格你會不會心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337

離職主管心聲》他,是跟在王雪紅身邊多年的主管 看不出有策略 宏達電很難有機會了

2013-08-12   TWM
 
 

 

編按:宏達電到底出了什麼事?兩年來宏達電業績每況愈下,到底是王雪紅還是周永明的問題?他們兩人的相處模式為何?以下是一位在王雪紅身邊工作多年主管的親身觀察。

過去Cher(王雪紅,宏達電董事長)很少進宏達電,主要的辦公據點在威盛,Cher有太多重要的人物要接待,因此大部分時間在外面。但去年六月,宏達電搬進新北市新店總部後,可能是距離近一點了,加上宏達電的營運也出現問題,Cher才比較常來宏達電。

外資質疑宏達電表現那麼差,為何Cher不把Peter(周永明,宏達電執行長)換掉?在我來看,Peter那麼資深,對手機最了解,又把公司做起來,不見得找得到合適的人來接,卓火土(宏達電創辦人)早就離開公司很久了,也不可能回來接。另外,Cher也是很好的人,她一向信任團隊,也一直給Peter機會;但近來有時也會看到兩人關起門來吵,意見還是有不同的地方。

不過,Peter的管理有些問題,他找來以前索尼愛立信的老外團隊,這群人並非一軍,也沒做出什麼成績,但拿的package(薪資福利)都很好,Peter也把他們捧得很高;許多原來宏達電優秀的主管就被晾在一邊,看到這些講英文的老外被奉為上賓,講中文的人則備受壓抑,心情都很不好,最後紛紛求去。這件事對公司很傷,因為離開的主管,很多都是很棒的人才。

Peter把宏達電一路做成功,一直是很有自信的人,宏達電遇到難關後,他的策略就變來變去,讓大家不知如何是好。在產品策略上,外界一直批評宏達電沒有中低價手機的策略,但每每講到這裡,Peter就會說:﹁大陸那些手機的賣價,連宏達電一半都不到!﹂很明顯瞧不起別人,但現在對宏達電威脅最大的,其實就是這些公司啊!

至於有人覺得很奇怪,Peter那麼重要,為何沒當宏達電董事?老實說,這點我也很納悶,我覺得Cher和Peter兩人的關係很微妙,公司主要是Peter在管,但在重大決策上,像外界質疑宏達電用三億美元買S3,Peter心裡可能不見得完全認同,卻還是交由Cher拍板做主。所以我覺得,他們兩人的角色有點互相牽制,維持一種兩人共治的局面,大家都知道對方在做什麼,或許因此周永明也很難被換掉吧。

另外,威盛的管理不是那麼好,有些Cher個人的投資部分,是由威盛主管負責。Cher的錢太多,外面人脈也很多,轉投資龐大又複雜,有些可能連她自己也沒辦法搞得那麼清楚;她身邊有些主管做的決策,有的可能會揣摩上意,做的決策品質也不是那麼好。Cher會問他們,這樣做好不好,如果團隊說好,她也會相信,但問題是,這些決策最後的責任,都要算到Cher頭上。

我認為,投資人若看到一家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在談戀愛,最好趕快把股票賣掉,因為決策上很難就事論事,很難不被感情因素所左右。其實,Cher與陳文琦結婚的代價很高,因為陳文琦的威盛這幾年讓Cher賠了那麼多錢,但Cher又沒辦法把他開除,真是虧很大!

至於你問我宏達電還有沒有機會?我覺得是很難了,恐怕也不是換人做就可以,因為面對外界這麼嚴酷的競爭,看不出宏達電現在有什麼策略可以扭轉。最近有傳言,可能Peter和劉慶東(研發與營運總經理)下來,換成張嘉臨(財務長)和陳文俊(研發長)上來接,但這說不定也只是風向球,會不會成不知道;而且我覺得換人也不一定有用,說不定下去得更快。

心情很難過啊!看到一家好好的公司,像失去動力地往下墜,還看不到盡頭,真的很傷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7

Dalio首度調整全天候基金投資策略,風險平價理念遭質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159

6月晚些時候,當債券市場經歷了連續兩個月的驚濤駭浪後,Ray Dalio召集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的客戶,告訴他們旗下旨在應對各種市場情形的全天候基金(All Weather)的策略對於利率變動過於脆弱。

據當時的參會者向彭博透露,Bridgewater在會上引述其數月的研究,表示其全天候基金所持有的不同資產對利率波動的敏感性被低估,正在採取措施降低風險。據披露的數據顯示,到了6月底,Bridgewater已經拋售了足夠的美債和Tips,使得該基金對利率最敏感的資產減少了370億美元。

這一舉動對於Bridgewater是非常罕見的。正如名字所顯示的那樣,全天候投資策略本身就是為了能在絕大多數經濟環境下產生回報,避免在經濟前景變化時調整資產配置。據客戶表示,全天候基金二季度8.4%的虧損主要來自於其560億美元的Tips持倉。

關於全天候交易策略的全面介紹,詳見華爾街見聞「逆天的Dalio——全天候交易策略」系列。

全天候基金與類似基金的下跌,包括Cliff Asness的AQR資本和Invesco,顯示出Bridgewater引領的「風險平價(risk parity)」策略會讓投資者暴露在利率走高的風險之下。而Tips的拋售潮更讓一些基金雪上加霜,包括債券之王格羅斯所管理的Pimco Total Return Fund。

華爾街見聞近日報導了瑞銀對風險平價策略的質疑,瑞銀全球資產配置分析師Ramin Nakisa認為:「這只是未來的預演。」他認為6月份的美債和Tips拋售潮只是一次「帶妝綵排」,顯示美聯儲真正開始收縮其購債計劃時所出現的波動性。

知情人士稱,Bridgewater6月份拋售美債和Tips並非是對市場的應激反應,而是長期研究的結果。此次變化是Bridgewater自1996年使用全天候策略以來首度對其作出重大改變。這次修正將在不影響該基金收益目標的情況下,在未來3-5年時間內減少基金約20%的波動,全天候基金的回報目標是超過現金回報5到7個百分點。

據Bridgewater5月份披露的數據,全天候基金自1996年6月啟動以來到今年3月,其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3%。

但如GMO的Ben Inker等一些傳統派的基金經理認為Bridgewater引領的「風險平價策略」的成功主要歸功於30年的債券牛市,因為執行這一投資策略的基金會將大部分資產投資於債券和相關的工具。Inker在2010年3月的GMO白皮書中表示這一策略所帶來的「低風險和高回報」基本上「是錯覺」。

Clifton Group的投資經理Thomas Lee認為,多年來,對於風險評價策略最大的質疑就是其過度的利率風險。

而Bridgewater的聯席CIO Robert Prince在今年一月回應這些批評時表示利率走高基本上是由於經濟狀況改善或者通脹走高,在這種情況下,全天候基金在債券上的損失能夠被商品和股票上的收益所抵消。

Prince認為,例外情況可能是諸如美聯儲導致的流動性極端收縮或金融體系崩潰帶來的所有資產下跌等小概率事件。這些事件的影響是短期的。

自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逐步退出QE後,美國的股市和債市在5月和6月同時遭遇拋售。

據5月公佈的數據,Bridgewater的全天候基金在美債和其他名義債券上的敞口相當於其淨資產的48%,對Tips的敞口達到70%,這是由於其槓桿操作所致。該基金在2010至2012年間收益於其Tips持倉,獲得了16%的年化收益。知情人士稱,這促使Bridgewater在今年初啟動了一項研究,分析為何基金收益高於預期,這一研究的成果讓Dalio得出基金對於「真實」收益率的風險敞口過高。

Sorensen向彭博表示:「(Bridgewater)開始對沖的時刻並非是風險真正存在的時刻。如果你一開始就對股票和債券對利率變動的高相關性作出完全的對沖,那你就不可能賺那麼多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64

滬指盤中暴漲 光大自承策略投資部門出錯 上證公告稱將正常清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566

上海證券交易所8月16日下午發佈公告稱,「本所今日交易系統運行正常,已達成的交易將進入正常清算交收環節。」至此,牽動業界、股民和媒體眼球的16日早盤集體大漲事件才告一段落。

8月16日早間11時05分左右,銀行、煤炭等權重股突現大手筆買單,兩市直線拉升,中石化、工行、農行、招行等多只權重股瞬間漲停,其他所有權重指標股,如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方正證券等,集體在一分鐘之內暴漲,金融板塊漲超6%,陸家嘴、金地集團、中華企業、南京高科等9家房地產公司漲停。這在A股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隨後,據21世紀網報導,8月16日上午的A股暴漲,源於光大證券自營盤70億的「烏龍指」。「烏龍指」是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的時候,不小心敲錯了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

16日中午,上交所網站掛出光大證券申請停牌的公告,光大證券下午停止交易,原因是有重大事項未公告。

午後,隨著眾多權重股回調,部分板塊甚至由升轉跌,滬深兩市紛紛高位回落,先後翻綠,滬指失10日線,回到早盤初。

16日下午兩點半左右,光大證券發佈公告,稱「今天上午,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公司正在進行相關核查和處置工作。公司其他經營活動保持正常。

21世紀網報導,光大證券的套利系統供應商是金仕達,光大證券官網2010年的一則消息顯示,這是國內首個Fix平台期、現套利程序化交易系統。

有傳聞稱,「導演」光大證券今日「烏龍指」事件為光大證券葛新元的團隊。但據財新網報導,葛新元公開表示:「今天的事和光大富尊葛新元團隊沒有任何關係。我們走的是光大的經紀業務通道,非自營席位。沒有那麼多資金。我們的模擬和生產是隔離的,財務與母公司也是隔離的。」

接近光大證券的一位人士也證實,策略投資部現任負責人為楊劍波,而非網傳的葛新元,後者負責另類投資等業務。策略投資部某交易員使用其套利系統時,操作失誤,由於該系統採取自動下單軟件,才造成多股集體拉升異動。

而關於此次事件對金融交易造成影響,據新華網報導,光大證券董事會秘書梅健稱,目前公司正在進行進一步交易核查。投資者關注的賠償問題會進一步討論,如有具體方案會通過公告公佈。

上海長盈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投資經理鄭亞蘇通過新浪實名認證微博表示,光大證券此次烏龍事件損失有兩方面,一是直接損失,根據其交易額測算可能在數億元水平,如果因本次事件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最終獲得補償,則該補償可能高達數十億之巨,投資者獲得賠償的可能極低,因為沒有相應的法律支撐,且光大也並非故意為之;二是品牌傷害損毀,難以估量,但是應該遠高於直接損失。

新華網報導,針對光大證券自營賬戶大額買賣事件,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6日表示,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就異常交易展開調查,目前尚無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48

智庫:美國打擊敘利亞策略分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710

昨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說美國有了定論,敘利亞政府就是上週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的始作俑者。同一天,北約秘書長Rasmussen說:「我們將利用化學武器視為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而美國眾議院議長博納就致信奧巴馬,稱今後對敘如使用武力,需要總統解釋法律依據以及「潛在軍事打擊的預期效果」。  
雖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美方準備繞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對敘採取行動,但英國首相卡梅倫已經因軍事打擊提議未獲安理會通過而被迫推遲打擊計劃。

國際社會還未達成共識聲討敘利亞政府,英美國內也有反戰壓力。面對這種形勢,接下來美國與盟國將怎樣對敘利亞政府「還以顏色」?

智庫Stratfor認為,美國及盟友干預敘利亞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如果決定幹預,他們的可選方法很少,主要有以下三種:

1、有限的懲罰性攻擊

有限打擊目標是風險最小的選擇,需要的資源也最少,其做法包括打擊指揮控制設施和其他很有價值和象徵性意義的目標。

有限的懲罰性打擊要害目標應該是最簡單的行動方式,其目的是挫傷敘未來使用化學武器的積極性。

它可以展示美國及盟友的信譽,最終目的將是無需削弱敘利亞政權就讓基地組織打消念頭,此後不願在敘國內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

此前華爾街見聞「美國對敘利亞戰爭的邏輯推演」文章分析預測,有限軍事打擊的主要目標將是阿薩德的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以及第四裝甲師,因為美國情報人員確信敘利亞的化學武器正儲藏在他們的駐地附近。

2、削弱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能力

如果美國及盟友進一步行動,就可能不僅打擊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積極性,也會摧毀其使用武器的能力。

在這種情境下,打擊目標範圍自然擴大了。

指揮、控制及通信設備仍然會是打擊目標,但操作及相關的防禦設施也需要納入目標範圍。

3、奪取敘利亞的化學武器

這是風險最高的行動,目的是徹底杜絕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它可能也意味著搗毀基地組織的老巢。

既然奪走敘利亞政府的化學武器不可避免地要出動相當一部分地面部隊,這種選擇就等同於入侵敘利亞。

有理由認為選擇這種方式的可能性很小。

 

從以下敘利亞附近美軍部署圖可以看到,美國已經有足夠的力量發起行動。

 

Stratfor據此進一步預計,四艘Arleigh Burke級導彈驅逐艦、可能還有一艘巡航導彈核潛艇都已經將敘利亞的目標鎖定在戰斧巡航導彈的射程範圍內。

此外,美國還可以派遣美國大陸的戰略轟炸機以及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的B-1轟炸機增援。

按照這樣部署,美國可以在敘利亞空軍防禦力量無法企及的地方發起攻擊,B-1轟炸機還能洞穿敘利亞的防空網,以最小風險投下摧毀掩體的炸彈。

鑑於敘利亞政府軍有多種方式發射化學武器,戰術空襲將在這類軍事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美軍相應需要派遣執行空中加油、情報蒐集、偵察、監控等任務的大型飛機。

考慮到敘利亞防空力量對敘上空的載人戰術飛機存在威脅,美軍應該會需要增派大批巡航導彈艦艇,壓制敘防空反擊。此外,還需要運輸機增加軍事行動所需的戰術空襲資源。

Stratfor指出,美國還未對敘部署武裝干預級別的軍事力量,但可以投入戰鬥的力量距敘並不遠。

幾天前,兩艘美國的超級航母及其護衛艦還出現在美第五艦隊活動地區。

如有必要,美國可以迅速派遣多支空軍中隊殺向敘利亞,特別是設在土耳其、希臘、約旦和塞浦路斯的空軍基地,它們都可以策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5

法興:美聯儲QE退出策略進化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711

雖然現在談論美聯儲QE退出策略——也就是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看似有點言之過早,但鑑於現在市場價格的走勢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對美聯儲未來政策的預期,只要看一下今年6月美聯儲首次談及縮減QE規模,市場出現了多麼巨大的波動,現在瞭解一下美聯儲關於退出策略的態度變化還是很有必要的。

鑑於連續實施了4輪的QE計劃,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似乎已經膨脹到覆水難收的地步(現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經膨脹到3.6萬億美元+,如下圖所示)。QE2結束時,美聯儲提出的退出策略在今年看來已經完全不可行了,但從某種程度上說,美聯儲到了某個時候還是需要給出QE退出策略的,就算策略是沒有主動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因為現在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正是來源於美聯儲自身的想法。

法興銀行對比了美聯儲退出策略的歷史變化(點擊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09

好的傳播策略是對外投資成功的關鍵所在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308/t20130820_484584.htm
中國公司正把目光從自然資源轉向科技、食品、房地產和品牌。在這些併購標的所在的美國和歐洲地區,民意對商業交易的成功與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公司聲譽有利於提高公眾的接受度,讓監管部門對企業的資質更加信服,從而有利於批准企業的審批請求。

  

  美國在近日發表了兩份關於中國企業投資海外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研究報告。7月18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全球態度調查(Global Attitudes Project),發佈了關於全球對中美民意調查的年度報告。7月19日,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中國對美國投資季度報告正式發佈。這兩份報告內容迥異,卻相互補充,更全面地呈現了中國的情況。

  

  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強調了中國在其全球經濟擴張中所遇到的問題。報告稱,發展中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有所增加,但發達國家的情況卻恰恰相反。過去兩年中,美國對中國的好感度下降了14%,英國下降11%,法國下降了9%(1)。最近的趨勢表明,中國公司正把目光從自然資源轉向科技、食品、房地產和品牌。這些併購標的主要都在美國和歐洲,而這些地區的民意對商業交易的成功與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些經濟體中,公司的聲譽至關重要。良好的聲譽有利於提高公眾的接受度,讓監管部門對企業的資質更加信服,從而有利於批准企業的審批請求。反之,負面的聲譽會導致相反的反應,為進一步交易造成諸多困難。

  

  中國企業不擅主動面宣傳

  

  不巧的是,中國企業要背負近十年經濟飛速發展給世界帶來恐懼的負面影響。人類歷史上從沒有哪個大國在經濟上發展得如此之快。從內部來看,這表明中國已有數以億萬的人脫離貧困。從外部來看,這種發展要求國際關係、政治、外交和經濟上發生質的改變,而任何改變都會帶來陣痛。

  

  儘管並不情願,但全球許多公司正面臨著來自中國公司的挑戰。在許多事情上,中國的發展考驗著西方世界對自由市場的真正承諾。西方企業呼籲本國政府在競爭上對自己給予保護,並試用既存的對中國的恐懼來得到這一援助。這正是為什麼中國企業在進入新市場時需要精準的傳播策略來應對這些負面看法的原因。

  

  雖然有這些挑戰的存在,中國對外投資還是在飛速發展。據榮鼎集團的研究報告,2013年上半年中國對美投資達到50億美元,創下了新的半年投資紀錄。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日前宣佈交易的100億美元,其中雙匯宣佈收購美國豬肉生產企業Smithfields的交易數額就超過了一半。

  

  從長遠來看,經濟會戰勝政治。現在的世界形勢是,中國有大量的儲蓄資本,而經濟危機使得發達世界需要資本。金錢如同水一樣都會有一個水位線,即資本會流向能獲得最大回報的地方。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是有益的。

  

  在美國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投資會創造就業機會。他們之所以不知道,是因為中國企業並沒有做相關的報導。如果中國企業不說,別人也一定不會說。今天,在美國有3.3萬個工作是由中國持有大部分股權的公司直接提供的,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當然,它們的經濟活動間接創造的工作更多。但美國人仍然會用恐懼的眼光看待來自中國的投資,其他國家的情況也一樣。在皮尤中心的研究中,被調查者被問到「中國關心你們國家的利益嗎」,60%的美國人表示「不多」或「一點也不」。在德國這個數字是70%,英國是82%。只有在非洲國家,民眾認為中國關心他們的利益(2)。

  

  中國企業並不關心所投資國利益的這一形象是可以避免的。監管部門、消費者、投資者、供應商和其他的利益相關者都會被這個形象所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公司有責任與這些重要的受眾溝通中國的投資會給當地帶來好處的信息。

  

  雙匯併購美國企業的傳播啟示

  

  再來看最近雙匯收購Smithfields的例子,它正好體現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很明顯,雙匯在宣佈收購前就有一個強有力的宣傳方案。它所表達的信息很清晰,將重點放在了美國發言人所闡述的那些好處上,並強調這次併購會給Smithfields帶來新的出口機會。而他們應對質疑的方法則是告之民眾,此次併購的目的是改善中國的食品安全而不是降低美國的食品標準。

  

  但是,因為是一家中國企業在主導併購事件,這次交易仍如同預想的那樣富有爭議。美國國會已經召開了聽證會,出於恐懼,議員們指稱併購會使得Smithfields的產品質量降低到危險的程度。他們這樣說是因為中國存在許多的食品安全問題。議員們同時聲稱,如果把食品鏈的控制權交由中國,會讓美國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這是一個危險的論調,一旦成功阻止此次交易,無疑將會被視為是保護主義作祟。總的來說,美國政府只有在反壟斷或涉及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才有權阻止外資收購本土企業。Smithfields的交易並不涉及壟斷的問題,所以想要阻止交易的人就試把國家安全的概念範疇擴大到從未有過的程度。之後或許還會有一些相關的調查,譬如Smithfields出口的食物有沒有提供給美國軍方以及其工廠有沒有建在軍事設施附近。除了將豬肉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以外,這些也是阻止此次交易的辦法。

  

  審查雙匯和Smithfields交易的政府機構是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更廣泛的叫法是CFIUS。法律規定它具有審批與保護國家安全的權利,但並不涉及經濟或食品安全上的。該委員會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時間進度表用來審核併購交易。一開始的審查階段有30天,大部分的交易都會在這個時間裡做出決定。2011年,63%的併購交易都在這一階段塵埃落定。之後則是調查階段,這個階段裡的事件絕大多數「存在」對美國國家安全有潛在危害的可能性。這個階段需持續45天,之後CFIUS會決定是通過還是否決。很多時候,CFIUS會要求改變交易的一些條款從而使其獲批。在做否決的決定前,CFIUS會事先通知交易雙方,通常情況下,雙方會主動解除協議。一旦併購申請被否決,奧巴馬有兩週時間來確認或推翻CFIUS的決定。筆者印象中迄今只有一次美國總統有介入此類事件,此案目前還在訴訟中。

  

  事實上,2011年CFIUS批准了92%的受理併購申請。但是,由於雙匯和Smithfields的交易規模以及美國國會所表現出的顧慮,此次併購面臨的審批風險很大,儘管大多數專家認為此交易會被批准,但爭議很有可能一直存在。

  

  在發佈收購消息時,雙匯和Smithfields很明智地採用了精準的傳播策略,但公關團隊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在CFIUS的整個審批階段,負面聲音都不會消失,他們還會繼續宣揚此次交易應該被終止的論調。就算交易被批准了,他們也還是會繼續發聲。兩家公司都應該繼續努力與利益相關方溝通,並說明這筆併購是有利於美國和中國雙方的。

  

  在良好的傳播活動的支持下,如果此次併購獲批,不僅可以為雙匯和Smithfields兩個企業的成功添磚加瓦,還可以為其他中國公司的國際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旦交易成功,這樁交易將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經典案例,並為中國公司如何在海外市場溝通提供示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