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能力圈」與「價值選股策略」 sosme

http://xueqiu.com/2439489334/24629422
在4月雪球深圳策略會上由於時間有限我有一個主題:「能力圈」與「價值選股策略」沒有得到充分交流,這裡整理一下希望能夠與大家進行深入的溝通。

一、能力圈:這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何為「能力圈」呢?

我個人認為能力圈應該有兩層涵義:「某種能力」及「這種能力所及的區域」,能力圈概念的核心是能力而非區域,因為所謂的區域只是能力的延伸與影射而已。能力圈其實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只要具有某種能力並把這個能力與相關對象匹配就構成了能力圈,具體到投資領域的能力圈就是「某種投資能力(成長分析能力或價值分析能力等等)+這種能力下構築的投資組合」,其實簡而言之能力圈首先是某種能力然後才是這種能力影射下的具體個股。

這裡僅探討價值投資的能力圈,根據上面的闡述首先要確定價值投資的能力是什麼?價值投資的能力是對「安全空間」的感知能力或對「價格--價值背離度」的認知能力,價值投資者施展這種能力去掃瞄或過濾所有的標的,並選擇最匹配的某些個股構築自己的價值投資組合,至於說到具體行業、公司類型、市場(A股、B股或H股)都不應成為構築能力圈的限制,哪個地方有安全空間,哪個地方你覺得有潛在的反轉幾率就可以投資到那個領域,投資的時候不建議用行業分類,我建議用價值特徵進行分類與篩選,這種方法就是簡單適用的價值選股策略。


二、價值選股策略:就是用價值特徵進行掃瞄或過濾的方法,典型的價值特徵有很多,這裡列舉一些

1、低PE

2、低PB

3、高派息率

4、管理層增持或公司回購

5、喬爾·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

6、坦普頓的極度悲觀策略

(下面幾個卡拉曼總結的價值特徵也很有意義)

7、分拆

8、指數基金剔除股

9、機構投資者的被迫出售:大型機構會被迫出售有污點的股票或債券

10、災難:會記醜聞、業績質疑、讓市場失望的盈利水平

11、其他:破產、兼併收購、荷蘭式拍賣、………

我自己在進行投資分析的時候不會對投資對象施加任何限制,我非常贊同卡拉曼的一個觀點:研究的廣度比深度更為重要,永遠不要停止挖掘廣泛的信息,我個人有深刻體會要改變已經接受的東西很難因此要有開放的心態及自我批判的精神;

價值選股策略是系統策略,要綜合運用各類價值指標進行全方位的審視,我個人最喜歡的價值特徵是坦普頓的極度悲觀、其次是低PB與高派息率,最近我用這些價值選股策略在港股市場「淘到」很多過去從未聽說過的公司,港股的不少死股(經常性的零成交:極度悲觀)基本都是病態的與所謂的市場基本脫節,很多時候當我準備投資發現自己是唯一的買家,在這個沒人「哄抬物價」的環境下至少買到真正便宜貨的概率還是會較高一些,我非常喜歡這個「唯一買家」的身份,價值特徵帶我進入到很多陌生的領域,讓我異常的興奮並激起我強烈的研究慾望,對很多公司而言我也許還是唯一的研究者,沒有媒體報導與所謂投行報告可借鑑,決策完全來源於自己的獨立分析與判斷,「格蘭姆的世界」總是存在的---我們缺乏的也許是發現它的眼光及敢於進去的勇氣。


三、能力圈與選股策略的某些誤區

1、很多投資者在不清楚自己是否具有某類投資能力的情況下卻聲稱自己構築了所謂的能力圈,不是因為你選擇幾隻股票就構成了能力圈、而是因為你具有某些分析與判斷能力並在此基礎上的投資決策共同構成了能力圈,用「能力的映射物」代替或忽略「能力本身」是本末倒置會限制投資視野並讓投資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2、能力圈是以能力為核心而衍生出來的投資策略,任何脫離能力而自畫的「圈」其實都與能力圈無關,最典型的是以行業或類型來定義所謂的能力圈,很多投資者宣稱消費和醫藥是自己的能力圈、或宣稱偉大公司是自己的能力圈,這其實都是自欺欺人或自我誤導的錯誤觀念,更貼切的表述應該是投資者具有的某些能力在消費和醫藥或偉大公司上能夠找到可匹配性,但問題是:有多少投資者能夠「自覺」到這些能力呢?又憑藉什麼去信任這種能力呢?

3、就能力圈的定義而言「能力圈並無所謂的邊際性」:你可以施展你的能力分析或過濾市場上的所有標的。我發現很多投資者在建立完成初始投資組合後就以此為中心構築起了「自以為」的能力圈邊際,並把自己的研究全部侷限於這個狹小領域,放棄甚至排斥對其它領域的跟蹤與研究,並美名日「不熟不做」或「不做能力圈之外的研究」,這類所謂的「能力(怪)圈」其實是畫地為牢把自我圈住從而喪失掉投資的靈活性。所謂的「不熟不做」是個相當有誤導性的說法,很多東西你不做怎麼能熟呢?作為投資者我認為正確的態度是「不做就不熟」所以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做更廣泛的研究

4、巴菲特的一句語錄「寧願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也不願以便宜的價格買入普通公司」給投資者的選股策略帶來了很多誤導,其實「公司的好壞」或「價格的貴賤」都涉及到投資者的主觀判斷、而且所謂的好壞與貴賤都處於持續的變化之中,這本來是一句無實質意義的廢話,但被「中巴們」進行誇張或選擇性的演繹彷彿不投資所謂的好公司就不配做投資,有時真感覺有些匪夷所思;我建議價值投資者不要以主觀判斷的好壞作為選股標準、還是應該堅持以價值特徵作為選股標準,無論標的好壞都先用「價值特徵過濾網」進行篩選,這裡我特別提醒一下:千萬不要放棄對所謂普通或壞公司的價值分析,也許在這個領域網到大魚的可能性更高一些,就算你不願以便宜的價格買入普通公司那麼如果出現「極度便宜」的價格你會不會心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3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