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交所:2016年美元兌人民幣期貨合約成交54萬張

香港交易所9日刊發2016年全年市場統計數據,年內香港衍生產品市場刷新多項紀錄。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期貨總成交量達84,100,129張合約,較2015年全年所創紀錄的73,462,212張合約增加14%。年內多種期權合約的成交張數、各類產品未平倉合約張數以及收市後期貨交易的成交量均創新高。

2017年伊始期貨成交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美元兌人民幣(香港)人民幣貨幣期貨更在1月5日創下20,338張合約的成交量新高,其未平倉合約也於1月4日達到46,711張的新紀錄。2016年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成交量達538,594張合約,為2015年全年紀錄的一倍有多。

證券市場方面,年內香港共有126家新上市公司,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達251億美元,連續兩年位居全球集資中心之首。

去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滬港通繼續平穩暢順運作。截至12月30日,南向港股通成交總額為8,362億港元,北向滬股通及深股通成交總額為人民幣7,71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91

互聯互通延伸 港交所擬推中國國債期貨

盡管2016年香港資本市場波動不斷,但在過去的一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下稱“港交所”)順利開通了深港通,並成功推出新產品。1月19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傳媒午餐會上稱,港交所2017年的工作計劃,將主要圍繞完善上市機制、延伸互聯互通、豐富產品和平臺升級四大主題展開。

李小加表示,港交所擬在主板和創業板以外,設立新板,目前已在草擬方案,並將在適當時間就此咨詢市場。他同時透露了深港通推出之後互聯互通的下一步計劃,表示正與內地商討,研究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加入到互聯互通計劃中;此外,港交所計劃在得到香港證監會批準後,於今年上半年推出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

李小加稱,港交所一直致力執行長期戰略規劃,未來會努力將港交所升級成全資產類別交易所,將香港發展成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

考慮設立新板

根據2010年至2016年IPO的集資額數據,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79%來自內地及香港,有61%來自金融及消費品制造業企業。

港交所稱,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內地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香港必須擴展其市場融資能力,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提供集資平臺,也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不同類型、覆蓋內地及海外的各種投資機會,才能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全球股票市場的領先地位,繼續作為內地至海外的投資者及發行人的首選市場。

為此,港交所擬在主板和創業板以外,設立新板。李小加稱,由於留意到近年有進一步細分市場、發展多層市場的需求,以切合跨國公司及代表新經濟的新興企業的需要,所以決定考慮開設新板。此外,投資者也希望香港既可以提供高度的保障,又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種類,為市場提供更多選擇。

“目前港交所正在草擬方案,包括如何吸引目標公司赴港上市、制定投資者的資格要求、首次及持續上市要求、投資者保障措施等;同時,也在與監管機構探討,並計劃在適當時候就方案咨詢市場,不過,目前並沒有確切的咨詢時間表。”李小加表示。

此前,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對香港開設新板持開放態度,但至於如何落實需要等待市場研究,他認為,吸引新企業未必需要新板,但從制度上及宣傳的角度來說,新板的設立比較有優勢,任何有利於市場發展的政策,特區政府都會進行考慮。

深港通後下一步

李小加同時透露,在去年12月開通深港通之後,港交所下一步計劃將互聯互通繼續延伸,包括ETF通、新股通、債券通和商品通,同時也將優化目前的交易時間,港交所正在研究,投資者未來將可在香港假期但內地為交易日時賣出互聯互通計劃下的北向交易股票,降低持股風險。

其中,ETF通需要先取得監管機構對項目特定範疇的批準,也要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以及市場參與者做好技術準備多個因素配合。由於內地股票與上市基金有不同的結算安排,將ETF加入互聯互通計劃,需要先解決系統開發及運作事宜,目前港交所正在探討適合的模式。

而新股通是讓內地利用香港的優勢,滿足內地投資者資產配置國際化的最快途徑,此外,海外投資者也可以利用新股通投資新上市的內地A股,令內地市場的投資者組合更多元化。

港交所稱,目前探討的債券通模式,主要是機構債券市場的場外交易模式,旨在連通內地主要在岸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提供跨境現貨債券交易和結算,預計最終提出的方案,可以在不用改變投資者現有買賣債券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便捷的市場連通模式。港交所預計,今年年內可以公布細節,並可以一並公布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產品的相關計劃。

商品通則主要通過借鑒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大宗商品業務的經驗,在深圳前海自貿區建立現貨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一旦前海平臺建立完成並投入運營後,港交所會考慮將前海平臺與LME連通起來的可能性,為內地及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機會。

目前,港交所在前海運營現貨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事宜,正在等待相關批準,交易平臺的資訊技術系統已經大致準備完畢,並已展開內部測試。此外,港交所也在與內地倉儲龍頭公司探討合作機會,預期今年內推出交易平臺。

計劃推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

具體而言,2017年,港交所計劃推出多項新產品,包括股本及股本衍生產品、大宗商品、定息及貨幣產品,並拓展場外結算服務,其中包括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

在香港證監會批準後,港交所預計今年上半年可以推出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吸引全球定息市場投資者參與。該產品將對港交所進入新定息產品領域起關鍵作用,並將成為對沖境內人民幣債券風險的理想工具。

同時,預計3月下旬可以推出美元對人民幣(香港)期權合約,將與現有的美元對人民幣(香港)期貨和其他人民幣貨幣期貨形成補充。目前,港交所美元對人民幣(香港)期貨合約單日成交4000至5000張,今年1月的首個星期,更達到超過20000張的單日新高。

幾年前港交所在股票和定息及貨幣衍生產品方面已開始有所收獲,美元對人民幣期貨合約交易額在2016年翻倍,成為全球交易所市場上成交最活躍的人民幣期貨產品。同期,港交所期貨產品交易額則同比增長14%,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的交易額也比2015年增長75%。

今年夏季或第三季度,港交所還將推出以其聯合冠名的人民幣指數為基礎的期貨,追蹤離岸人民幣對一籃子主要貨幣的表現。

隨著國際投資者對風險管理產品的需求增加,港交所計劃探索開發內地相關股本衍生產品;並計劃開發與恒生指數及H股指數掛鉤的每周指數期權,配合現有的每月恒指及H股指數期貨,而每周指數期權的期權金會比較低,主要用作管理短期事故的風險。

目前金價的炒作熱度不斷提高,港交所計劃今年在香港及倫敦推出黃金產品,未來將推出香港首組以美元及人民幣(香港)計價的可實物交收的黃金期貨合約,目前正在等待香港證監會審批。

除黃金外,目前離岸市場上的鐵礦石期貨都是場外交易,港交所計劃今年推出指數掛鉤現金結算的鐵礦石期貨合約,以美元計價。港交所稱,這主要是為了增進離岸鐵礦石衍生品交易的價格透明度及改善價格發現過程,讓離岸與在岸之間的聯動更為及時和充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35

港交所:正在推進債券通準備工作

據港交所網站15日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表示今年將在內地和香港推出債券通。

香港交易所認為,債券通將為內地資本市場發展迎來又一大突破,也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連通內地市場和國際市場門戶的優勢地位。香港交易所將在兩地監管當局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債券通的準備工作,並在未來適時由相關各方公布更多細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55

港交所回應美圖遭查:向券商索取資料是監察日常工作

3月21日消息,針對有媒體報道“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近日罕有地向部分券商發信,索取透過“深港通”交易的美圖及順豐控股的事務歷史記錄,包括參與買賣的客戶資料”,港交所對此事表示不予置評,港交所負責市場監察的部門一向都有向券商索取資料,但港交所不會評論個別公司及市場監察工作。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接近港交所的人士透露,港交所向券商索取資料查詢的著眼點在於交易規則的執行,如是否有錯單交易等;而香港證監會則是從法例及從業人員的專業操守調查,看是否存在操縱市場的行為。

20日美圖股價劇烈波動,震幅超過40%,資深市場人士指出,美圖近日並未發布影響股價的重大事項,股價如此波動確實會引來監管部門的關註。

值得註意的是,在香港,證券市場的日常監管主要由香港證監會及香港交易所來負責,其中香港交易所負責監管上市公司是否遵守《上市規則》,以及券商是否遵守《交易規則》。涉及投資者的監管則由香港證監會負責,香港交易所沒有調取、查看投資者交易資料的權限。

對於有報道稱“香港證監會很少向券商索取事務歷史記錄,索取‘深港通’記錄更是罕見,相信香港證監會、聯交所或應內地要求索取資料”,有資深券商人士指出,滬港通和深港通奉行“本地原則為本,主場規則優先”,滬、深、港三地交易所各自監管各自市場,美圖作為香港市場的股票,即使其股價異動是失當行為引致,香港監管當局要調查,也是香港監管當局請求內地相關部門調取內地的港股通交易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78

港交所將於4月10日推出5年期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將於2017年4月10日(星期一)推出五年期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國債期貨)。香港交易所國債期貨將會是離岸市場上首只中國國債期貨。同時也是香港交易所首只內地利率衍生產品。

中國內地債券市場快速發展,並逐漸加快對外開放,國際投資者在投資內地債券市場時急需管理人民幣利率風險的工具,香港交易所推出國債期貨正是為了滿足國際投資者與日俱增的風險管理需求。國債期貨將以人民幣買賣,由內地的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債登)按照香港交易所提供的計算方法及流程厘定價格。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將會按照期交所提供的流程及算法,確定國債籃子的選擇範圍及包含的相關債券,以及計算每個期貨合約對應的國債籃子的每日參考結算價。 國債籃子將在相關期貨合約上市日期前五個工作日確定。符合要求的債券範圍應滿足以下條件: 由中國財政部發行; 人民幣計價; 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交易; 每年票面息率固定;及在期貨合約的最後交易日,債券的剩余期限不少於四年(包括第四年)及不超過七年(不包括第七年)。

香港交易所已邀請期交所參與者申請成為國債期貨的流通量提供者,並將與期交所參與者推出聯合推廣計劃,包括贊助市場活動及支援產品推廣。 於2017年4月10日推出的國債期貨主要合約細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16

港交所官方回應:將在兩地監管當局指導下積極參與債券通準備工作

今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將最快7月宣布中港“債券通”的詳情,計劃開通初期先推行北向買賣的“先北後南”做法;同時“債券通”可透過兩大渠道,包括場外市場和港交所進行交易。

對此,香港交易所回應稱,“香港交易所將在兩地監管當局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債券通的準備工作,並在未來適時由相關各方公布更多細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77

鞋王百麗宣布私有化 531億港幣總價刷新港交所記錄

4月28日收盤後,中國最大時尚零售商、最大鞋企Bell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1880.HK)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坐實此前的收購傳聞。

公告顯示,要約收購人主要來自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包括高瓴HHBH、高瓴HHBG及鼎暉投資旗下SCBL等,每股註銷代價為現金6.30港元,較停牌前收市價5.27港元溢價約19.54%。

2017年4月28日,於先生、盛先生、智者創業、HHCDR GP、高瓴HHBH、高瓴HHBG、鼎暉基金V的普通合夥人CDH V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及SCBL已訂立財團協議。該計劃將涉及提出以現金換取註銷余下由無利害關系股東持有的71.92億股的要約,實行私有化建議所需的現金總額約453.11億港元。而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為84.34億股,按照每股6.3港元註銷價格來算,本次私有化的總價為531億港元,其中美銀提供280億港元融資。

從現金規模來看,百麗國際已為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超過此前萬達商業345億港幣的私有化規模。交易完成後,百麗將撤銷股份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百麗集團在公告中解釋出售原因稱,近年來,公司鞋履業務遭遇前所未有挑戰,盡管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但效果不銘心啊,自2014年2月28日止財政年度第四季度,集團鞋履業務連續13季度同店下滑。而聯合要約人計劃向公司投入財務和營運資源,與公司攜手探索合作,實踐一系列轉型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04

3 Jun 2017 - [投資筆記] 港交所(388)的最新預測估值區間

港交所(388)以往的估值市盈率區間一直在大約25至40倍,不過去年的股價走勢曾令我有點迷惑,市場是否已開始調整其估值水平。我剛剛在仔細審視去年的數據,發現去年股價於高位及低位時,相對當時的預測每股盈利,預測市盈率正正就是40倍及25倍。

基於此,我對港交所的最新預測今年估值區間如下:
港交所(388) $155.3 - $230.1 (昨天收$205.0)

註:預測今年估值區間會隨市場預測每股盈利水平及相關匯率而變動

補充(3 Jun 2017 9:40pm)
讀者問:是否上升空間不吸引?
紅猴答:吸引否見仁見智,但估值會隨市場預期每股盈利變化而升跌,若大市越來越牛,成交持續上升,估值也會調升,所以潛在升幅也可能比現在估算的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85

港交所推出創新主板及創新新板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6/20/%e6%b8%af%e4%ba%a4%e6%89%80%e6%8e%a8%e5%87%ba%e5%89%b5%e6%96%b0%e4%b8%bb%e6%9d%bf%e5%8f%8a%e5%89%b5%e6%96%b0%e6%96%b0%e6%9d%bf/

上週港交所宣佈諮詢文件,提議推出創新主板,及創新初板。同持提高現時主板及創業板上市要求。主板市值要求由現時的2億元提高至5億元,公眾提股量亦由五千萬元提高至1.25億元。創業板的要求亦提高,兩年業績期內現金流由2千萬元提高至3千萬元。新股發售亦有重大改變,創業板現時可全配售,改為最少有10%作為公開發售,以導絕圍飛及股價操控的現象。最大改變是禁售期,由現時的6個月改為兩年。上市後第一年內控股股東,任何持股量超過30%的大股東是不可以減持,第二年內則不可以減持至到低於30%。新安排是針對一些上市公司啤殼及未上市前已經賣殼的安排。

諮詢文件最重要的建議是推出創新主板及新板。港交所表明創新板是針對三類公司: 1. 未有盈利的創新企業,2. 同股不同權的企業,3. 在海外掛牌的科技企業。

創業板近年對現金流的要求提高至,最近兩年有兩千萬元,一些初創公司根本不能符合上市資格。創業板基本上成為中小企業,而未能符合主板要求的公司的上市渠道。創業板由於上市要求較低,及可以全配售,衍生了兩個問題。首先是全配售令到容易圍飛,幕後人仕容易操控股價,有個別情況上市第一天股價上升十倍以上,一年內更加升60倍以上。股價操控引來市場批評,是濫用股票市場機制,操控股票者得利。第二個問題是賣殼情況嚴重,由於上市條件寬鬆,而殼價高達3億元,禁售期只是六個月。上市費用只是一千萬元,現金流要求只是2千萬元。用三千萬來換一個3億元的殼,吸引到財經高手找公司來上市,一些私募基金成為啤殼工場。

創新初板是填補了現時創業板成為中小企上市板的空缺。創新初板等於矽谷的風險投資,一些新創企業,有前景但缺乏資金發展。可以尋求天使投資基金,或創業風險投資來拓展業務。現時科技龍頭股蘋果及谷歌都是由微型企業發展成為全球最大企業,新板是給這類新創企業有機會發展,其中有些可能發展成為巨企。但由於新板風險比較高,港交所建議只限於專業投資者參與。市場反應不一,認為限制專業投資者會令到成交偏低,流動性少。市場指俄鋁上市時只限專業投資者參與,結果是成交淡靜,及股價偏低。應該讓散戶參與,加大交投及流通量,及讓散戶有機會買到有可能成為巨企有前景的創新企業。

創新主板是整個諮詢文件的主要部份。2013年阿里巴巴到香港試探在香港上市可能性,但堅對要保持創辦人的控股權,即是始創人有大過普通股東的股權,令到始創人可以在出售大部份股份後,不會失去控制權,即是同股不同權。當時引起金融業激烈辯論,港交所是支持阿里巴巴上市,但是證監不同意同股不同權的架構。令到阿里巴巴去美國上市,當時集資130億美元,是當年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當時上市價是65美元,最近一度升至140美元。阿里巴巴每日的成交額最高達到900億港元,等於港股一天的成交額。

香港的股票經紀界對於失去阿里巴巴上市及日後大額成交的生意,感到非常之無奈。本來屬於香港的生意,流失去美國。過去幾年市場討論不絕,市場人仕認為應該把美國上市的互聯網企業搶回來。港交所諮詢文件第二目標,是容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第三目標是吸引在美國上市的企業例如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來香港作為第二上市。港交所認為不應該停留在同股不同權對股東的保障問題上,首要目標是把這些巨企吸引來香港上市,增強香港股市在全球市場地位。監管方面則以披露為主,但要加強監管控股股東的監管。

環球的交易所大部份是商業企業,以謀利為主。為了搶生意,犠牲小股東利益是在所不免。美國的交易所明搶中國及香港股市的生意,港交所現時的諮詢文件是搶回上市生意的第一步。港股現時只有一隻騰訊是互聯網巨企,有阿里巴巴等回歸,會增強港股的吸引力及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88

一代鞋王作别港交所:私有化财团能否改写旧零售的悲歌

http://www.xcf.cn/jrdd/201707/t20170720_781121.htm

落寞退市的百丽,全盘套现的邓耀和盛百椒,或许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资源深厚的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私有化机构的介入,为零售业开启了“财团+企业”探索转型的新路径。传统零售加数字化的尝试,能否让一度成为累赘的零售店铺转换为百丽的流量入口?

作者:张伟靖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十年,百丽国际(01880.HK)在资本市场绕了一圈,回到起点。

2017年7月17日,百丽国际私有化方案获98%股东通过,将以531.35亿港元的估值从港交所退市,接近其2007年上市首日市值523亿港元;而与2013年2月的巅峰期相比,其市值缩水超过接近六成。出场的辉煌与落寞的黯然相对比,难免让人唏嘘。

但从目前的运营状况来看,百丽旗下鞋类品牌仍然占据国内大商场的半壁江山,自有品牌百丽、他她、思加图、森达、百思图、天美意等,加上代理的Bata、Clarks、HushPuppie、Mephisto等品牌市场认可度仍在;百丽经销代理的耐克、阿迪达斯以及彪马、匡威等运动、服饰品牌也仍处于市场上升期。

百丽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2016年度,尽管公司鞋类零售网点减少了700家,但运动、服饰类自营零售网点增加了543家,整体仍保持稳定,2017年2月28日,百丽国际自营零售网点总数为20841家。

作为一家传统零售时代发展起来的品牌运营商,百丽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多品牌多业务品类的管理拓展结构,而且目前看来,尽管各项财务指标不好看,但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并不存在重大失误。或许一切正如马化腾所说“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

百丽财务数据不断下滑的几年间,正是中国零售业务翻天覆地的几年。新兴的电子商务经历了超高速增长,趋于平稳上升,转身变为传统产业。马云再提新零售概念,在其引领下,实体店又成为电商巨头争夺的主战场。但是新零售下的实体店已不再是简单的售货中心,而是用户社交体验中心。

而百丽或许是低估了科技发展对消费习惯改变的力量,或许是苦于“船大难掉头”,错失了移动互联引领的消费升级浪潮,成为旧零售的代表,面临节节退守的命运。

传统零售时代无懈可击的样板

百丽品牌最初创立于香港,早期凭借内地廉价的生产成本,将产品大量销往东南亚市场。上世纪90年代,香港设计师、实业家邓耀将百丽引入内地,针对内地市场重新包装定位,并与盛百椒合作,开始建立品牌生产销售渠道。

百丽早期的成功,源于其在生产、设计和管理上的领先模式。1997年,百丽一改过去的混批和散批模式,建立特许经销体系,在较短的时间整合了更丰富的市场资源,快速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同时,百丽通过选拨营销主管担任生产主管和设计主管,把市场敏感的信息转化为产品驱动力,以零售导向模式在内地市场站稳脚跟。

2002年,为了避免被经销商绑架,百丽再开行业先河,由邓耀、盛百椒家族联合百丽各经销商,共同成立百丽投资,由百丽投资担当百丽集团独家经销商,这样公司顺利地从经销商手中接过渠道控制大权。2004年,百丽集团又收购百丽投资全部资产,集团完成了品牌、生产、设计、零售的垂直一体化布局,率先在内地鞋业界实行以生产企业为龙头、以各大商场及区域经销商为依托,纵向整合产、供、销联合一条龙的“直线连锁经营模式”,快速占领商业通道。

2007年百丽在港交所上市后,除了快速开店覆盖渠道,横向整合的并购更是频频。3.8亿元收购Fila、6亿元收购Millies、16亿元收购森达……加上天美意等品牌,百丽形成了超级品牌矩阵:百丽、斯加图、真美诗、他她等,代理品牌包括Bata、CAT、Clarks……,基本实现了对用户的全年龄、全价位覆盖。

以“渠道带动品牌、多品牌巩固渠道”为指引方针,百丽展开多品牌、多开分店的战略布局,“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店铺”,因为女性消费者的随机性非常大,店面的覆盖率对推动她们的消费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在百货商场挑来挑去,最后发现买的都是百丽家族的产品。这样,百丽一度凭借品牌与渠道上的绝对优势,在中国女鞋市场无人能敌,甚至可以说把握了商场女鞋的定价权。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度以销售额计,国内女皮鞋市场排名前10名中,有6个品牌属于百丽集团,它们分别是百丽(第一),天美意(第二)、他她(第三),思加图(第四),百思图(第五)和森达(第九)。

目前来看,百丽当初采用的“提供极多款式、引进大量品牌、小批生产以及频密补货”与现在流行的快时尚非常类似,极具市场前瞻性。

2012年是个分水岭

转变自2012年开始显露端倪。

尽管当年百丽营收依然保持同比增长13.5%,但净利润仅微增2.3%,而这个时点之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2008年除外)。更为危险的信号是,到2012年下半年,百丽单店平均销售额与业绩均出现明显下滑。2012年之后,公司营收增速继续一路下滑,2016年财报显示,其营收仅增长了2.2%,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8.09%。

事实上,2011到2014年间,内地女鞋整体供大于求,店面增长52%,但市场仅增了13%。

女鞋市场的整体不景气掩盖了单家公司的问题,当年,传统女鞋品牌均不约而同地遭遇“滑铁卢”,与千百度、达芙妮、星期六等同业竞争者相比,百丽还属于最为乐观的一家。因此,2012年百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在提升中,直到2013年达到最高位后,才步入下行轨道(图1)。

图1:百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自2014年开始下跌

这一切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女鞋品牌通过迅速开店扩大销售网络的粗犷式扩张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其实自2012年起,百丽已经意识到了过度依赖鞋类业务的风险,开始加速增添市场在不断扩大的运动服饰店铺,放慢鞋类店铺的开店速度(图2)。

图2:2012年起,百丽加速增添运动服饰店铺,放缓鞋类店铺扩张

近年来,百丽不断拓展新兴的运动服饰销售业务,降低鞋类业务的比重(图3)。2014年,其鞋类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7.6%,到了2015年时就下滑至51.7%,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仅有45.5%,当年鞋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至189.6亿元,而运动服饰业务则增长15.4%至227.47亿元。然而,运动服饰销售业务的提升并不足以弥补鞋类业务的下滑,更不可能逆转传统的零售模式基因导致的整个公司的颓势。

图3:运动服饰销售业务的兴起,无法逆转传统零售模式基因导致的整体颓势

同样是在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宣告又一个时代的开启——在线零售全面普及,线下销售面临被挤压(图4)。随着电商渠道的普及与整个移动互联生态的健全,跨境电商迅速兴起,海淘也变得极为轻松,与过去不同,用户在互联网上浏览、收藏自己喜欢的商品,在官网或者跨境电商那里下单、支付,等着收货即可,额外付出的无非就是一到两周的物流时间成本。

而女鞋一直在各跨境电商销售品类排名中遥遥领先,百丽产品中高端的市场定位与海淘客户吻合度更高,其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本土品牌。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百丽集团曾经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与最牢固的护城河——百货渠道被彻底摧毁,这一渠道所占份额在迅速下滑中(图4)。

图4:百丽线下女鞋销售自2014年开始下降

百丽的优势渠道就这样被电子商务打残了,如果说公司反应不够灵敏的话也不够公道。百丽是较早大力介入电商的国内零售品牌,2009年就创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淘秀网;2011年7月,又投资设立鞋类B2C平台优购网,将淘秀网的资源全面移植至优购网中,同时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也早有布局。

但长久以来,因为过于强大的线下渠道,公司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定位始终存在偏差,百丽2012年度财报中这样定位:“作为品牌商全渠道战略的组成部分,向线上渠道的自然延伸。在天猫等开放平台,开设旗下多个品牌旗舰店,以适合该等渠道消费人群的差异化产品组合、差异化定价策略,不断培养和扩大目标消费者群体。”

在某种程度上,百丽仅仅将电商作为清理过季款的渠道,消费者自然不买账。这种情况下,电商不仅不能成为营销主渠道,对建立网上品牌形象反而有负面影响,更是几乎从未采用过目前最具传播影响力的社交营销。至今,百丽集团80%销售和90%利润来自百货公司。虽然有两万多家线下自营零售网点,但因没有新零售思维,完全不知用户是谁,其营销仍然停留在前互联网时代。与目前的社交营销下的爆款品牌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公司创始人邓耀、盛百椒两人被外界称为“最佳拍档”,两人曾不止一次公开露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年过八旬的邓耀已经不再参与公司运营;百丽国际的实际掌舵者盛百椒现年66岁,他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示自己不会使用电脑,面对2015年业绩首次出现下滑,盛百椒说“我都65岁了,还能折腾多久呢”——这可能是公司从千亿市值蓝筹股走向低价私有化的根本所在。

在最新的年报中,公司管理层的反省最为清晰地说明了百丽集团的衰落原因:“随着消费者成熟度快速提升、零售渠道格局不断变化,本集团过去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受到重大挑战,很多传统的成功要素逐渐变成劣势。除了渠道战略调整不够到位,新型营销方式有所缺失之外,在核心鞋类业务中,也出现了品牌形象老化、产品更新周期过长、设计感不足、性价比较低等诸多问题。”

私有化之后,转型新零售?

根据公告,百丽国际收购要约方由高瓴资本牵头,鼎晖投资及百丽国际管理层组成的智者创业参投。私有化一旦完成,百丽国际将从港交所摘牌变为私人公司,其中,高瓴资本对百丽国际的控股比例将为56.81%,鼎晖投资通过SCBL持有12.06%的股份,百丽国际股东管理层所组成的智者创业将持有31.13%的股份。

伴随此次私有化的完成,原百丽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邓耀家族通过MCIL持有百丽国际20.76%股份,盛百椒通过星堡环球、萃富创制持有百丽国际5.98%股份。以6.03港元/股的要约价格来计算,邓、盛家族将合计套现130.93亿港元。

私有化之后的百丽将走向何方?百丽在公告中表示,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计划向其投入财务和运营资源,合作探索尝试新的零售模式,实践一系列转型及创新举措,并在技术、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资源。另外,百丽的首席执行官盛百椒也表示,百丽将把传统零售和数字经济进行融合。

能否以客户为中心,自产品、品牌、渠道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新型零售模式转型,从根本上重塑消费者触点和客户关系,是百丽集团的首要任务。

未来百丽的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在互联网领域的资源颇为深厚,曾成功投资滴滴出行、美团、蔚来汽车、摩拜单车等新兴科技企业。分析人士认为,新进股东会从电商、大数据方面入手,在前端销售和后端供应端发力,帮助百丽更快速地了解市场及消费者需求,使订货、库存等问题的处理变得更加灵活。

此次百丽的私有化也为零售业开启了“财团+企业”探索转型的新路径。过去几年,资本大都停留在金融及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不少传统零售行业都经历了寒冬期,包括百丽在内的大巨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如今,资本牵手实业,对百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传统零售加数字化的尝试,或许能让一度成为累赘的庞大数量的零售店铺转换为百丽新零售模式的流量入口。如果实验成功,未来的百丽将成为行业内同行的转型样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