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管理局近日發布了2016年年報。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下同)逆差”的格局。其中,非儲備性質的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較2015年有所收窄,這意味著跨境資金流出的壓力有所緩解,2017年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指出,2017年外匯局將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和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加大對外匯違規違法行為的檢查力度和懲處強度,維護外匯市場正常秩序,加強事中、事後管理,完善宏觀審慎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資本項下逆差有望收窄
年報顯示,2016年,經常賬戶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8%,較2015年下降0.9個百分點,處於合理區間。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4170億美元,下降4%。
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我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收窄。這意味著去年跨境資金流出的規模已經有所放緩。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年報的致辭中表示,2017年,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
首先,直接投資轉為逆差。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2016年,直接投資逆差466億美元,2015年為順差681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資產凈增加2172億美元,較2015年多增25%;直接投資負債凈增加1706億美元,較2015年少增30%。其次,證券投資逆差收窄。2016年,證券投資逆差622億美元,較2015年下降6%。其中,我國對外證券投資凈流出1034億美元,增長41%;境外對我國證券投資凈流入412億美元,增長512%。第三,其他投資逆差明顯下降。2016年,貸款、貿易信貸和資金存放等其他投資逆差3035億美元,較2015年下降30%。其中,我國對外的其他投資凈增加3336億美元,增長305%;境外對我國的其他投資凈增加301億美元,2015年為凈減少3515億美元。
外匯儲備余額3.01萬億美元,全年減少3198億美元,但是減少的規模較前一年已經大幅收窄,2015全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5127億美元。
年報稱,2017年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一方面,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較多,可能造成市場情緒多變,引起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階段性波動。美國新政府政策調整、英國後續脫歐談判路徑、歐洲主要國家大選結果等政治經濟事件尚不明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也可能遭受挑戰;美聯儲貨幣政策幹擾因素增多,市場對其加息節奏的預期複雜多變;此外,地緣政治沖突和國際恐怖主義多發極易觸發局部緊張形勢。另一方面,一些有利於跨境資本流出入趨向均衡的因素仍會發揮積極作用。一是近期國內經濟有所回穩,相關風險總體可控,國家出臺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外商投資環境繼續優化,有利於推動長期資本流入。
二是近幾年隨著我國企業綜合實力和全球資源配置需求的提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迎來高速增長期,在經歷了短期的快速增長後,企業的投資風險意識逐步增強,對外投資將會更加理性和平穩。
三是在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政策方面,我國實施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深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RQFII)外匯管理改革等政策,政策效果已開始顯現,未來將繼續吸引跨境資金持續流入。
四是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進一步增強,有利於促進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呈現有進有出、雙向波動的格局。
資本市場開放促資金流入
2016年,外匯局在資本市場開放加速方面的諸多舉措,使得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更加便捷。主要的成果包括幾個方面:合格機構投資者、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滬(深)港通及基金互認等制度的出臺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資本市場提供便利,資本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都顯著提升。
首先,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QFII和RQFII)改革,擴大境內資本市場開放。2016年2月和8月,外匯局先後發文,分別對QFII及RQFII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這兩項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取消QFII/RQFII額度上限和匯入期要求,簡化額度審批管理,QFII/RQFII可根據其資產規模的一定比例自動獲取投資額度(基礎額度),基礎額度內額度申請無須審批。允許開放式基金按日申購、贖回,將鎖定期從一年縮短為三個月。改革後,QFII和RQFII項下管理原則趨於統一,大大提高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程度。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共有278家QFII機構獲批873.09億美元額度,177家RQFII機構獲批5284.75億元人民幣額度。
其次,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境外投資者進入債券市場更加便利。配合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開放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
去年5月,外匯局發布《關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匯發〔2016〕12號),對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實行外匯登記管理,不設行政許可和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匯出入無須核準,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鎖定期、匯出比例和額度限制,便利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統計,截至2016年末,共有180個境外機構或產品進行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備案。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統計,截至2016年末,境外機構持有境內銀行間市場債券余額7788.49億元人民幣。
此外,建立滬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跨境證券投資開放打開新局面。滬港通和深港通分別於2014年11月17日和2016年12月5日正式啟動。
香港聯合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滬港通下“滬股通”累計凈買入金額1326億元人民幣,深港通下“深股通”累計凈買入金額152億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還包括推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機制。2015年7月1日,內地與香港證券投資基金跨境發行銷售機制(“基金互認”)推出,成為滬港通之後兩地資本市場融合的又一制度創新,標誌著集體投資類證券項下“居民在境外發行”以及“非居民在境內發行”兩個子項突破了不可兌換狀態,資本項目可兌換實現新突破。
截至2016年末,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資金累計凈匯入9626萬元人民幣。
年報稱,2017年,外匯局對資本項目外匯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是:進一步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兼顧好促改革與防風險的關系。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真實性合規性審核機制和要求,穩步推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測和事中、事後管理。
外匯局副局長鄭薇日前在《中國外匯》雜誌撰文稱,外匯局於2016年放寬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單家機構投資額度上限和鎖定期的限制、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配合人民銀行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推廣至全國等舉措,也是在強化宏觀審慎管理領域的積極作為。下一步,監管部門將繼續研究並完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關註金融機構整體杠桿程度
年報還提出了2017年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監管的主要思路,不斷充實和創新監管工具,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金融機構外匯業務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促進依法合規經營。進一步完善銀行考核標準,發揮考核制度對銀行的激勵作用,督促銀行落實外匯業務展業自律要求。完善結售匯統計體系,加強銀行卡跨境使用外匯管理,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規範保險外匯業務合規發展。
鄭薇在文章中也提到了,強化外匯管理宏觀審慎管理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加強系統重要性機構的監管。
她表示,在關註金融機構整體杠桿程度,加強對銀行跨境融資、貿易信貸、內保外貸等業務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基礎上,外匯管理部門還應當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業務的跟蹤監測和分析,加大業務指導力度,並對其提出更為審慎的管理要求;必要時,還可采取約談、誡勉談話等方式進行督促。
未來可借鑒企業分類管理的方式,從事前監管和事後處置兩方面著手,研究對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在全面、客觀評估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經營風險的基礎上,對高風險機構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
此外,審慎管理理念也同樣適用於資金流動規模大、對跨境收支和結售匯影響突出的市場主體,外匯管理部門可與其建立密切的聯系和溝通,實現更好的引導和管理。
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負責人介紹,5月12日起,一款勒索軟件在全球較大範圍內傳播,感染了包括醫院、教育、能源、通信、制造業等以及政府部門在內的多個領域,我國一些行業和政府部門的計算機也受到了感染,造成了一定影響。事件發生後,公安、工信、教育、銀行、網信等有關部門都立即做了部署,對防範工作提出了要求。奇虎360、騰訊、安天、金山安全、安恒、遠望等相關企業迅速開展研究,主動提供安全服務和防範工具。各相關媒體做了大量報道,對提高全社會的防範意識、遏制勒索軟件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該勒索軟件還在傳播,但傳播速度已經明顯放緩。
根海外網消息,該負責人還表示,幾天來應對該勒索軟件的實踐表明,對廣大用戶而言最有效的應對措施是要安裝安全防護軟件,及時升級安全補丁,即使是與互聯網不直接相連的內網計算機也應考慮安裝和升級安全補丁。作為單位的系統管理技術人員,還可以采取關閉該勒索軟件使用的端口和網絡服務等措施。
此次勒索軟件較大範圍傳播是近年來少有的,再一次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巨大福祉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網絡安全挑戰。該負責人建議,各方面都要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問題,及時安裝安全防護軟件,及時升級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的安全補丁,設置高安全強度口令並定期更換,不要下載安裝來路不明的應用軟件,對特別重要的數據采取備份措施等。
隨著今年上半年廣州市出臺“317”、“330”兩項調控政策後,廣州房屋交易市場開始冷卻,大批待售房源進入租賃市場。有傳言租賃房源增多,住房租金可能進入下行通道,那麽廣州的租金是否像傳聞中那樣出現下跌呢?
記者在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了解到,從2014年~2017年上半年,廣州市的住宅租賃市場租金上漲趨勢未變,區域活躍樓盤和重複交易個案雖然租金漲跌不一,漲幅放緩,但上漲仍然是主流。今年上半年,中心六區住宅的套均租金有4.3%小幅上漲。
數據顯示,廣州市中心六區的套均租金,從2014年的3247元到2015年的3539元,上漲了9%;2016年套均租金為3642元,相比2015年上漲近3%,漲幅相對收窄,而2017年上半年錄得套均租金為3800元,較2016年上漲4.3%。
記者從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了解到,套均租金的上漲並不能完全說明租金的上漲,近年來租客對物業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租金高低並非他們單一的選擇判斷標準,更多租客願意提高預算選擇電梯樓或者小區物業,這也是近幾年套均租金逐年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區活躍樓盤 漲多跌少
具體到各區活躍的租賃樓盤,也是漲多跌少。在廣州市中介協會調查的8個租賃活躍樓盤中,套均租金上漲的有5個,但下跌的僅有3個,租金下滑的樓盤尚屬少數,而從2016年開始,租金上漲幅度有放緩跡象。
以天河區的華景新城為例,2014年套均租金2993元,2015年就漲到了3650元,漲幅達到了22%;2016年漲到了4046元,漲幅10.8%;今年上半年的套均租金為4159元,漲幅2.8%,可以看到漲幅明顯放緩。
作為海珠區租賃最為活躍的樓盤之一,金碧花園的套均價格從2016年3000元下跌到了今年上半年的2989元,下降了0.4%。
荔灣區的荔灣南港2014年到今年上半年的套均租金分別為:3313元、3605元、3650元、 3808元;漲幅分別為8.8%、1.2%、4.3%,價格變動較為穩定。
因為地鐵7號線開通等原因,番禺區成為2017年上半年租房市場最為活躍的區域。以番禺區的祈福新村為例,2016年該小區套均租金為2204元,今年上半年達到了2397元,漲幅達到8.8%。
同一物業縱向對比 上漲是主流
記者對比同一租賃房源往年與今年上半年的租金發現,租金上漲仍是主流。
以越秀區中山一路金羊三街一套電梯樓的11層房源為例,該房源2016年的租金為5000元,今年4月再次放租,租金為5100元。
天河區天河直街26號2樓的一處房源,是一棟樓梯樓,2015年租金為2300元,而今年上半年租金為2700元。天河區珠江新城朱美拉公寓20樓一處房源,2016年租金為6000元,而今年3月再次出租,租金已經達到6500元。
記者調查發現,也有租賃房源租金下調的情況。例如荔灣區富力廣場一棟電梯樓的8樓房源, 2015年月租為3200元,今年再次放租時月租下調100元。
來源:廣州日報 記者:賈政
原標題:近四年廣州房租漲幅放緩 上半年中心六區住宅套均租金小幅上漲4.3%
2017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064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1%,增速比1-8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55109億元,增長10.4%,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3%。
1-9月份,東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42869億元,同比增長9.0%,增速比1-8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投資17169億元,增長13.3%,增速與1-8月份持平;西部地區投資17410億元,增長3.6%,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東北地區投資3197億元,下降3.3%,降幅收窄4.1個百分點。
1-9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3806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增速與1-8月份持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05330萬平方米,增長2.9%。房屋新開工面積131033萬平方米,增長6.8%,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94113萬平方米,增長11.1%。房屋竣工面積57694萬平方米,增長1.0%,增速回落2.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1260萬平方米,下降1.9%。
1-9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67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2%,增速比1-8月份提高2.1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8149億元,增長46.3%,增速提高3.6個百分點。
1-9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160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3%,增速比1-8月份回落2.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7.6%,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32.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23.7%。商品房銷售額91904億元,增長14.6%,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1.4%,辦公樓銷售額增長25.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31.8%。
1-9月份,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06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5%,增速比1-8月份回落2.4個百分點;銷售額52662億元,增長6.9%,增速回落2.9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30521萬平方米,增長13.9%,增速回落2.7個百分點;銷售額18454億元,增長23.5%,增速回落2.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8968萬平方米,增長16.0%,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銷售額16997億元,增長32.0%,增速回落3.1個百分點。東北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862萬平方米,增長8.0%,增速回落1個百分點;銷售額3790億元,增長21.5%,增速提高2個百分點。
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1140萬平方米,比8月末減少121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938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減少67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減少138萬平方米。
1-9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13095億元,同比增長8.0%,增速比1-8月份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19003億元,增長19.5%;利用外資113億元,增長0.9%;自籌資金36451億元,下降0.3%;其他資金57528億元,增長10.4%。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34610億元,增長16.9%;個人按揭貸款17739億元,增長1.3%。
四、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
9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101.44,比8月份提高0.02點。
來源:統計局網站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月31日,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公布,在對網站進行修改後,Facebook用戶在該平臺瀏覽時間平均每日下降5000萬小時。該公司盤後股價下跌近5%。
金融數據與分析公司FactSet的資料顯示,Facebook第四季度日活躍用戶達到14億,略低於彭博社調查的三位分析師14.1億的平均預期。這是Facebook有記錄以來最慢的用戶增速。Facebook同時承認,利潤最豐厚的美國和加拿大市場日活躍用戶數量首次出現季度環比下降。雖然全球日活躍用戶增加3300萬,但美國和加拿大市場減少約70萬,至1.84億左右。
紮克伯格表示,“上個季度,我們做了一些改變,減少病毒式傳播視頻,以確保用戶的時間得到充分利用。通過專註於有意義的聯系,我們的社區和企業將在長期內變得更加強大。”
紮克伯格解釋稱,如果用戶喜歡他們所看到的東西,他們會更願意在廣告上停留;但如果只是一個病毒式視頻,人們看到廣告時更有可能選擇略過。他同時表示,該公司北美日活躍用戶數量的下降是暫時的,並強調稱,其廣告業務在消息流重大改版過程中仍然保持強勁勢頭。
Facebook表示,用戶每日使用時間減少5000萬小時是與前一季相比,不包括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Messenger和WhatsApp產品的用戶使用情況。
在周三美股收盤後,Facebook公布了該公司2017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本財季,Facebook凈利為42.7億美元,每股收益1.44美元,去年同期的凈利潤和每股收益分別為35.7億美元和1.21美元。該公司表示,美國最近的稅法改革迫使其撥備更多的資金來繳稅,最近一個季度的每股收益減少了77美分。除去這項因素,該公司每股收益應為2.21美元。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Facebook第四季度每股收益為1.94美元。
四季度收入為129.7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86.3億美元。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Facebook第四季度營收為125.5億美元,其中移動廣告營收預計為接近110億美元。
對於2018財年第一季度,分析師平均預期Facebook每股收益將達1.23美元,營收將達111.2億美元。
Facebook業績增長凸顯了該公司仍具有吸引新用戶和廣告收入的強大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該公司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這些都迫使Facebook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向約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用戶提供服務。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秦天弘)
有著“吃雞”之父之稱的《絕地求生》制作人Brendan Greene昨日在接受采訪時對第一財經表示,《絕地求生》現在在全球各平臺的銷量已經突破4000萬份。
考慮到這是一款付費遊戲,4000萬是一份令人驚喜的成績,但《絕地求生》已經出現了增長放緩的信號。
2017年11月初,《絕地求生》全球累積銷量已經達到2000萬份;2017年12月22日,這款遊戲全球累積銷量達到3000萬份。這也意味著,該遊戲最近4個月銷量僅相當於2017年12月一個月銷量。
以《絕地求生》最大的銷售渠道Steam平臺數據來看,3月26日至4月1日,《孤島驚魂5》擠掉《絕地求生》,成為一周銷量冠軍。在此前,絕地求生已經保持了54連冠的紀錄。但4月2日至4月8日,《絕地求生》重返銷量周榜冠軍。
這是《絕地求生》“變涼”的信號嗎?Brendan Greene也表達了對未來的擔憂。“達到4000萬是一個很高的增長水平,但是要維持這個增速和玩家數量會很難,我預計未來市場增速會趨緩,我們會通過遊戲中武器和內容的更新來平衡玩家的流失。”
高銷量也是以Brendan Greene為首的制作團隊始料未及的。Brendan Greene稱,制作這款遊戲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服務器架構,“我們要不斷提升服務器能力來適應大量玩家同時在線。對於我們來說,最初只是個三十人的小團隊,現在已經有三百多人了,目前我們在全球都有業務運作,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中國也是這款遊戲最大的市場。2018年4月初,Steam 版《絕地求生》銷量已經突破 3300 萬份。其中中國區銷量占比為 40.49%,玩家數量占比為 46.16% ,雙雙排在首位。
2017年年末,騰訊競得《絕地求生》國服版代理權。但4個月過去,《絕地求生》國服版始終未能面世。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透露,PC端《絕地求生》尚在審批當中,遊戲本身還需要一些改動。
《絕地求生》有著天生的電競屬性,也是電競俱樂部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江蘇一位電競俱樂部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王者榮耀》、《英雄聯盟》電競賽事高度成熟,選手實力也很強,《守望先鋒》、《絕地求生》是新生俱樂部彎道超車的機會,俱樂部押註在這兩款電競上。
Brendan Greene坦承,《絕地求生》電競化的難點在於這是一款一百人參賽的電競賽事,以前從來沒有人做過,這對於賽事主辦方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另外還有觀戰視角的問題,需要在捕捉所有選手畫面與局部戰鬥之間抉擇。後來我們決定針對一些局部戰鬥來進行觀戰,而不是捕捉每一處戰鬥。”Brendan Greene稱。
經過2016年的井噴式增長,租賃ABS(資產支持證券)在2017年開始降溫,並且在2018年第一季度延續了這一放緩趨勢。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Wind資訊統計,2017年,租賃ABS發行數量僅為101只,累計規模為1452.66億元,放緩了過去的迅猛發展之勢。
此外,截至4月下旬,今年以來,租賃ABS發行繼續下滑,融資租賃公司共發行20多單ABS,優先級發行利率已超6%(由於ABS分檔較多,本文統一比較優先級票面利率),而金融租賃今年尚未有發行。
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理事、浙江大學融資租賃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融資租賃(西湖)論壇執行主席程東躍表示,目前,租賃公司發行ABS不僅面臨成本高的問題,更嚴峻的在於由於優質資產少,不少租賃公司難以發行ABS。
租賃ABS增速變緩
均勻穩定的現金流、風險高度分散、破產隔離,這些都是資產支持證券化產品基礎資產的明顯特征,而這些特點與租賃資產吻合度很高。正因為此,業內對租賃ABS寄予厚望,認為它會成為主流的脫媒於銀行的直接融資手段。
據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統計,2016年全年,共計有70家租賃公司發行了共123只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累計發行規模達1239.66億元。在數量上,幾乎為上一年兩倍,發行總額較2015年上漲115.50%,發行規模超過了歷史上所有年份租賃ABS發行規模之和。
然而,與2016年相比,2017年租賃ABS發行數量減少,累計規模僅有少量增長。2018年延續這一趨勢,截至4月下旬,僅發行20多單,累計規模300億元。
對此,君創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思明較為樂觀,他認為,今年,隨著融資租賃監管的變化,包括ABS和ABN(資產支持票據)在內的資產證券化發行,仍將保持增長的勢頭,並有可能繼續成為大型融資租賃公司的主要融資渠道。
不過,程東躍則認為,今年2月9日,滬深交易所、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相繼發布《融資租賃債權資產支持證券掛牌條件確認指南》和配套的《融資租賃債權資產支持證券信息披露指南》,兩份“指南”對租賃公司資產、公司資質、交易結構以及信用等級的要求非常嚴格。而租賃公司現有的優質資產本來就不多,2018年資產荒和資金荒的雙重包夾下,租賃ABS的形勢並不太理想。
300只租賃ABS,真實出表寥寥無幾
資產證券化的功能除了融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出表”。
然而,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在2006年~2017年發行的近300只租賃ABS中,除了“工銀海天一期”這一只實現租金資產完全出表、另外的幾單部分出表外,再無出表的ABS。
根據《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資產不得超過凈資產總額的10倍;根據《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金融租賃公司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的最低監管要求。達到上述杠桿倍數的上限,意味著融資租賃公司或金融租賃公司都無法新增業務規模。
一位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按照操作慣例,一般情況下,如果租賃公司自留的次級權益占總發行額的比例不大於10%、公司資產轉付頻率高,且經過增信,就可以實現“出表”。
僅按照會計處理,租賃出表並不是難事,但為何出表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鳳毛麟角?
李思明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出資人對資產包的風險判斷和風險承受能力問題。“隨著監管的加強,融資租賃公司的經營方面將進一步規範,資產的風險分類和管理也將逐步完善,統一的風險標準有利於出表產品的發行和交易。”
租賃ABS如何突圍
受市場資金緊張的影響,2017年租賃ABS優先級發行利率一路上揚。
在第一財經統計的2017年融資租賃公司發行的ABS中,優先級平均利率為5.51%;金融租賃公司發行的ABS,優先級平均利率為4.83%。而2016年融資租賃公司ABS,先級平均利率僅為4.5%左右;金融租賃公司發行的ABS,優先級平均利率為3.36%。
而2018年資金成本越來越高,在今年已發的20多單融資租賃ABS中,優先級平均利率已超過6%。截至4月下旬,今年金融租賃公司ABS一單未發。
雙重壓力下,租賃ABS如何突圍?
李思明表示,2017年,全社會的融資成本都在上升,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也不例外,大環境使然。在資金緊張時期,現金為王。融資租賃公司的融資成本要想下降,主要還是要在風險計價上下功夫。
程東躍則認為,租賃公司一定要轉型,改變經營思路,加強主動管理,明確市場定位,經營出比較好的資產,才能使租賃ABS蓬勃發展。
隨著人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對學前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幼兒教育相關產業即將迎來一個大發展,資本市場看準時機,紛紛涉足幼教行業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近年來發生的幼兒園安全事件讓發熱的資本放緩了腳步。在資本擴張的過程中,註重對幼兒園的管理成為必修的課題。
以紅黃藍教育為例,該公司近日提交了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雖然凈收入同比增長8.4%至2880萬美元,但不出外界所料,業績增幅已經相比前幾個季度大幅放緩。紅黃藍普通股股東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凈虧損為270萬美元。紅黃藍業績增幅放緩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師資建設、安全管理等成本大幅增加,在行業發生問題後,一場行業自我整頓與完善正在進行。
幼兒教育行業存在教師素質不高、幼教人才缺乏、企業監管或運營管理方面不夠完善等問題。
在問題曝光後,包括紅黃藍在內的一些幼教機構都開啟了一場行業整頓。財報顯示,近幾個月來,紅黃藍在師資建設、安全管理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紅黃藍2018年第一季度營業成本為2810萬美元,較上年的2280萬美元同比增長23.2%。紅黃藍在財報中表示,該增長主要由於公司直營幼兒園和親子園員工工資的增長,部分由於加盟服務、督導人員工資的增長,及用於安全運營、培訓服務等方面的支出增長。此外,考慮到加盟的管理難度較大,紅黃藍主動暫停了加盟園的拓展,並對現有加盟商給予了更大的運營和培訓支持。
如若紅黃藍等機構真的能夠切實落實一系列舉措,並堅決推動幼教質量和安全的提升,對行業進步固然有推動作用,但是,幼教行業在我國一直存在諸多痛點,僅靠企業方還不夠。
目前制約我國幼教發展的有多方面因素,包括土地資源缺乏、資金供給不足、優質人才短缺、民辦幼兒園發展緩慢、民營機構管理落後、原創性教育理念缺失等問題。
很多問題固然需要民營機構加速對自身完善,同時,資本加大對民營幼教的投入、政府加速政策和監管的完善、國內幼教教育理念提升等同樣重要。
例如在人才方面,目前公辦教育機構已經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需要大量民辦教育機構來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但民辦幼教機構的發展又面臨了優質人才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和機構需要加強對於幼教人才的培養和輸出,以提升目前幼教人才隊伍素質偏低的現狀。
此外,幼兒教育缺少行業標準,導致行業的進入門檻較低、行業內企業的產品與服務處於同質化競爭、優質內容稀缺,這使得幼教市場相較更高年齡的教育市場更為分散,相關政府及協會、企業亟須建立更完善的行業標準及準入門檻,更好地規範行業從業者。
總之,幼教作為我國教育產業中極其特殊的一個分支,相較其他年齡段的教育而言發展更為緩慢,亟須政府、資本、企業,乃至家長多方合力,共同推進行業發展。
“創新是支付體系保持活力發展的重要因子,安全是支付體系健康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近日公開表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非現金支付業務和支付系統業務金額的同比增長率較之去年明顯下降。尤其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電子支付業務,去年的增長亦趨於平緩,甚至在去年一季度,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的網絡支付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專家解讀稱,這一方面體現了產業的趨於成熟,另一方面是在“強監管、去杠桿、防風險”背景下,監管者加強了第三方支付監管的結果。
樊爽文表示,以安全與效率為目標,防範和化解支付服務市場風險,仍將是支付監管的主旋律。他並強調,要關註支付行業壟斷格局的形成對支付市場安全的影響。
電子支付增長勢頭趨緩
2017年,“強監管、降杠桿、防風險”是我國金融部門的主旋律,而相應的政策措施不僅直接影響著支付清算系統的建設和運行,也在支付清算數據中得到了反映。
《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非現金支付業務和支付系統業務金額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97%和5.86%,明顯低於去年的6.91%和16.70%。與此同時,創造GDP所需的平均支付清算交易金額也出現了下降的跡象。自2016年之後,創造1元GDP對應的非現金支付金額再度下降,從49.56元變為45.46元。創造1元GDP對應的支付系統業務規模也自2010年以來首次下降,從2016年的68.78元變為65.46元。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煉在報告發布現場解讀時表示,這種貨幣流通相對於實體經濟活動的規模緊縮有一部分是近期“降杠桿”成效的體現,也說明我國的金融深化過程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值得註意的是,在近年發展迅猛的電子支付業務方面,隨著這一產業逐漸走向成熟和對於第三方支付監管措施的強化,其增長趨勢也變得較為平緩,並且顯示出與傳統支付業務類似的季節性特征。2017年第一季度,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的網絡支付首次出現了環比增長率為負的情況。
在結算賬戶方面,單位結算賬戶和個人結算賬戶的增長率都延續了2012年以來的下降趨勢,並且個人結算賬戶增長率的下降趨勢要比單位結算賬戶更為明顯,尤其在2017年更出現了一個較大幅度的下挫。
“聯系到個人結算賬戶的迅猛增長與新興互聯網支付方式發展之間的高度一致性,這種增長率的平緩可能也是新興支付產業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與此同時,個人結算賬戶增速的下降也反映了中國人民銀行近年來加強個人銀行賬戶管理的成效。”程煉表示。
回顧去年,人民銀行不斷強化對支付市場的監管並推動支付服務市場繼續改革開放。
一是在制度建設方面,著手研究起草《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提升“2號令”(《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法律層級。正式發布《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和《條碼支付技術規範》。為落實國務院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和“放管服”要求,著手研究銀行賬戶制度改革,建立本外幣一體化賬戶體系。並且經國務院批複同意,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證核發試點工作已經在江蘇泰州和浙江臺州正式開展。
二是在市場開放方面。2017年6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人民銀行出臺《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又發布了《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服務指南》,完成了銀行卡清算市場準入的法規制度體系構建。同時,對外資支付機構準入進行深入研究,形成了開放外商投資支付機構的總體思路,並於2018年3月正式公告。
三是重要支付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主要表現在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網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加快推進,2017年10月“債券通”結算功能如期上線。
四是支付服務市場監管方面,持續打擊支付服務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整頓市場秩序,凈化市場環境。2017年按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的統一部署安排,人民銀行清理處置了230多家無證機構,並且將持證機構為無證機構提供服務的行為作為檢查重點,遏制市場亂象。
警惕風險 規範創新
盡管增長率有放緩之勢,但是支付市場目前仍舊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長。去年信用卡的發卡量增長26%,應收賬款也保持了36%的增幅。在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微信兩家寡頭仍舊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擁有的客戶群體越來越大。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居民杠桿率較2015年上升10%,2018年一季度信用卡半年逾期未償信貸余額較2015年末增加87.1%。“這些風險值得從業者關註。”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王衛東表示,他列舉了目前在支付市場尤其是銀行卡的支付市場由於創新所帶來的一些風險。
比如,編造交易手腕的升級。“本來一個POS機對應一個商戶,現在一個POS機對應一萬個商戶(號稱萬戶侯),可以輕易模擬出20倍甚至100倍的虛假交易場所。”他稱。
再如,余額代償魚龍混雜。余額代償這兩年發展迅速,包括平臺的代償模式、信用卡的套現模式。王衛東指出,盡管少數平臺的余額代償有一定的客戶識別和風險評價能力,但還有不少平臺模式是比較粗放的,相當於現金貸。甚至有部分持牌機構也成為代償平臺一些主要的資金提供方。“余額代償蘊含著比較大的市場風險,貸款的使用失控會形成風險的誘因,因為代償平臺無法有效監控,並且管控貸款的實際用途缺乏貸後管理。”他稱。
樊爽文在報告發布現場演講中指出,創新是支付體系保持活力發展的重要因子,安全是支付體系健康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他表示,從監管角度而言,規範和安全仍將是支付行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以安全與效率為目標,防範和化解支付服務市場風險,仍將是支付監管的主旋律。這麽做,根本上也是為了推動創新。
此外,在支付服務推動普惠金融工作中,要特別關註安全,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因為普惠金融的消費者,普遍風險承受能力更低,資金安全需要更高。”他說。
樊爽文還強調,要關註支付行業壟斷格局的形成對支付市場安全的影響。網絡經濟條件下,強者恒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更為明顯。如何防止這類機構濫用市場地位,形成大樹底下不長草的局面,如何解決通過排它性的關聯服務、捆綁銷售、交叉補貼、價格歧視等,從而抑制中小機構創新發展,影響支付服務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至關重要。此外,還應關註支付信息和數據安全。
6月14日,財政部公布了5月財政收支賬單,從整體上看,財政收入繼續創歷史新高。
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650億元,同比增長12.2%。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5722億元,同比增長39%。因此前5個月,這兩大賬本累計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1萬億元,共達到112372億元。
不過從單月來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逐步回落,5月份首次跌到個位數,為9.7%。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更能反映經濟發展情況的稅收收入增速仍維持兩位數,前5個月同比增長15.8%,這也遠超經濟增速。而在降費政策發力的背景下,前5個月非稅收入同比下降9.5%。
稅收收入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主力軍,其中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前5個月收入約2.8萬億元,同比增長19%,占稅收收入比重高達36%。財政部解釋,增值稅維持較高增速主要是工業生產增速回升,服務業景氣持續提升,價格上漲等因素帶動。
前5個月稅收收入增速超過20%的大稅種有個人所得稅和國內消費稅,前者收入是受城鎮居民收入增加以及納稅人數增長帶動,後者收入主要是由卷煙、成品油產銷量增長帶動。
未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可能會延續下滑態勢,因為今年減稅降費舉措約1萬億元,而其中增值稅稅率下調實施時間是5月1日,這將體現6月的收入上。因此5月之後財政減收效應會越來越明顯。今年PPI同比漲幅可能有所放緩,對財政增收的拉動作用會相應減弱。
年初的預算報告稱,2018年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177億元,增長6.1%。
其實收入中增速最高的並非是稅收,而是地方政府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這筆收入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國家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也被稱作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在去年保持40.7%的高速增長後,今年前5個月,地方政府賣地收入繼續保持45.9%增速,收入規模達到22251億元。
不過按照今年中央的預算報告,2018年全年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4661.7億元,增長5%。這意味著未來地方賣地收入增速會下滑。
在前5個月財政收入總體上維持較高增速下,5月財政支出增速下滑明顯。5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0.5%。而這主要是受部分支出錯月、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的影響。
1-5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2695億元,這8萬多億花到哪兒了?
民生支出是大頭。前5個月,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超萬億。科技支出增速最高,達到18.5%。基建類支出增速放緩明顯,城鄉社區支出、農林水支出、交通運輸支出增速分別是6.2%、7.2%、6.1%,明顯低於往年,且低於支出平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