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途牛獲京東3.5億美元投資後:三年內將拓展至1000個區域,不懼怕價格戰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2/149807.html

黑馬說:5月8日,途牛宣布與京東等投資者簽訂協議,獲得共計5億美元的投資,其中京東領投3.5億美元認購途牛股份,包括2.5億美元現金,以及1億美元資源和運營支持。
 
對於剛剛解決與旅行社糾紛又面臨在線旅遊激烈競爭的途牛來說,這筆錢至關重要。在昨天途牛上市一周年媒體溝通會上,途牛旅遊網宣布任命聯合創始人嚴海鋒為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創始人於敦德稱:未來三年,途牛會將工作重心放在區域拓展上,在三年內實現1000個目標,滲透到四五線城市。同時他表示,對於價格戰,途牛並不懼怕,最重要的仍是用戶體驗。


\文 | i黑馬 孔明明
編輯 | 崔婧
 
“投資一個月不到就聊成了”

 
這並不是途牛和京東的第一次牽手。
 
2014年12月15日,途牛和京東就已經宣布合作。當時途牛融資1.48億美元,京東以5億美元認購途牛1243萬A類普通股,並在郵輪業務上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5個月後,它們有了第二次合作。提及這次投資過程,嚴海鋒說,從開始談到最後定下來不到一個月時間,因為之前雙方有過合作,所以談的過程比較順暢,目標也很明確,非常快。
 
這次投資後,途牛將獲得京東旅行獨家頻道和移動端的5年免傭金獨家經營權,在該頻道獨家銷售打包旅遊產品、郵輪、景點、簽證、火車票、旅遊保險及租車等產品及服務,並成為京東機票和酒店業務的優先合作夥伴,京東還將為途牛提供廣泛的運營支持,包括大數據、金融服務、流量及其他經營資源等。
 
途牛還會有專門的團隊來運營,這個團隊會放在北京,途牛現在所有的產品和服務也全部會放在京東服務平臺上,提升京東的服務質量。
 
三年內將出發地拓展到1000個
 
過去一年是在線旅遊飛速發展的一年,在一年時間內,途牛的線下服務中心數量從15個發展到75個,產品數量從上市時的20萬增長到55 萬,二三線城市交易額占到總交易額的一半。
 
於敦德表示,今年途牛將繼續拓展服務中心,數量將拓展到120個甚至更多,他希望接下去三年左右的時間把途牛服務中心開發到1000個左右,到中國的縣級市。
 
嚴海鋒同時提到了途牛未來要做到“三個一”,第一是1000個出發地,第二是100個海外目的地,第三是100萬的目的地單資源SKU,未來他們可能會通過機票火車等交通,和100個海外目的地及資源SKU打包,實現海量的打包產品組合,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對於上市後的途牛來說,於敦德強調他們融來的錢一直會集中花在五個地方:一是用戶體驗和品牌;二是區域拓展;三是產品和供應鏈;四是無線和研發;五是戰略和並購。
 
\不懼怕價格戰
 
2015年4月底,一場多家線下旅遊供應商與途牛的“紛爭”被搬到了臺面,最終以國家旅遊局出面調停而結束。
 
於敦德說,旅遊行業發展速度太快,市場的產業鏈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這樣的一個變化過程中就會有摩擦出現,但大家也有共識:未來一定是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從行業產業鏈來講,會有線上、線下密切的配合,也會有零售端和產品端的密切配合。
 
提及在線旅遊最近激烈的價格戰現象,性格爽朗的嚴海鋒大笑,並告訴大家:“如果有人發起,我們一定不會退縮!”
 
於敦德則在旁邊有些謹慎地圓場:“當然,會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
 
他認為,不應該簡單地只把競爭理解為價格競爭,實際上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而保證產品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有些公司確實是犧牲了質量來換價格下降,但他們堅決不允許這個情況出現。他們覺得,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是長期投資,也是他們未來重點花錢的地方。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孔明明,編輯崔婧,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張旭陽:五年內資管規模將從60萬億增至100萬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589.html

張旭陽:五年內資管規模將從60萬億增至100萬億

第一財經日報 張菲菲 2015-05-24 11:04:00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未來五年會從現在的60萬億增長到100萬億的規模。除了空間和規模增長以外,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也會面臨一些自身的變化,也稱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之變。

5月24日,中國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在出席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財富管理的發展前景”主題論壇時,分享了他作為一線資產管理者對未來五年內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變化的觀察與思考,圍繞大資產管理的市場、動力來源和行業之變展開。

以下是演講原文:

大資管的市場規模與動力來源

中國金融結構有一個結構性變化。這個變化在金融板塊比例關系當中,就是所謂大資管時代要到來。一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達到59.7萬億,銀行理財15.05萬億,當年新增5萬億,這個增量已經超過當年商業銀行個人存款4萬億的增量,除了銀行理財以外,我們看到信托的19.38萬億,看到保險超過10萬億,公募基金4.54萬億,以及整個資管行業大數是50.7萬億。因為這里面有很多銀信合作,包括通道業務,扣除通道業務重新計算以後,整個規模我們估算42萬億,比2013年底增加12萬億,這12萬億又超過當年商業銀行對私、對公存款9萬億增量的總和。這個數字到2015年3月底,大字管行的規模達到65.17萬億,銀行理財從15.05萬億增加到16.07萬億,信托規模從13.982015年增加到14.12015年,機構增加23.8萬億,超過2015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對公對司存款2.98萬億的增量。所以我講中國到了一個大資管時代的起點。

對於大資管時代的動力來源:

第一個動力來源,來源於投資者的代際變遷,來自中國人口結構變化。

第二個動力來源,我們過去30年所積累的財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未來都會轉化為對金融資產的需求,這也來源於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的變化,以計劃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當中財政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核心力量,以國企、投資拉動經營體當中,銀行當仁不讓成為金融配置的主要資源。到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只有資本市場能承擔起為創新創業型企業配置資源角色的這種定位。而一個強大資本市場發展,需要一個強大資產管理行業作為背景、作為支撐。所以我們講第二個動力來源來自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變化。

第三個動力來源,監管機構的監管創新。張五常有一本論文《中國經濟制度》,中國模式當中很大原因存在縣域競爭,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中國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在金融抑制存在的同時也存在監管競爭,不同監管機構對金融深化,對金融管制放松的不同結構帶來市場上不同結構的對比變化。

第四個動力來源,來源於互聯網,互聯網的出生,互聯網金融自問世就是混業。

最後一點商業銀行理財市場發展也是大資管時代的動力,商業銀行面臨利率市場化壓力,面臨脫媒壓力,必須要靠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投資銀行這些市場化業務去應對,所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這種商業銀行業務發展是商業銀行的轉型和自我救贖。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之變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覺得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未來五年會從現在的60萬億增長到100萬億的規模。除了空間和規模增長以外,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也會面臨一些自身的變化,也稱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之變。

第一變是模式變化。在資產管理我們會看到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三種機構的定位,當我們面臨互聯網金融或互聯網信息科技革命的發展,帶來的信息不對稱的下降,作為一個資管機構如何更好管好投資者的財富,獲得一個超越市場或超越散戶的資表現的收益,從原來市場買方向產業鏈上遊向賣方、向投行傳遞,我們叫資管投行,意味著我們需要把我們在資產管理行業所謂對中觀層次資產配置理念與微觀層次的金融創新或者企業融資工具創新相結合,使得資產管理的投資與企業的基本經營活動更加密切的結合。在先後端我們需要資產管理行業,可能會跟財富管理行業去融合,邊界會更加淡薄。以前的基金是通過銀行代銷的,但是在一個波動性很強的時代我們怎麽更好了解投資者偏好,這需要資產管理機構與客戶做直接的溝通。感謝互聯網,這種溝通可能就有一個平臺,所以我們講在資產端、資金端,資產管理行業會從原來去產品化更多向投資平臺,向客戶的社區平臺服務去轉變。我們今年年初看到一個電影《超能陸戰隊》,這里面有一個大白,我們更感謝里面的小微機器人,在互聯網背景下一個資管機構去做財富管理業務,它需要做數字雲的服務,更需要模塊化的服務,它需要把靈活單元投資和多元組合相結合,為每個單一客戶提供更精確基於目標投資組合資產管理配置計劃,這種目標的實現需要技術服務、技術更新,通過模塊化組合加以達成。

第二變是技術之變。包括投資端的多帳戶的技術,包括數據處理、算法模型、市場預測,也包括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如何使資產配置與風險因子的穿透,看組合的風險因子,還包括跟投資者之間更加多樣化的交互界面。一個好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是一個好的科技公司。

第三變是投向之變,除了更多的α法與聰明的β之外,從右方向左方傳遞,我們需要通過資產證券化的品種幫助企業盤活資產的存量資產,通過並購基金幫助企業去引入資產替代低效資產,把資產負債表左方做得更有質量,才能降低右方的投資品種風險。所以未來我們會看到我們整體資產管理行業投資譜系在長端會重點突破,保證基礎設施結構化融資,包括並購,包括企業資產證券化。這種過程就需要我們在投資譜系的短端要加強流動性資產布局,降低費用成本,我們會看到未來五年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當中被動投資,所謂這種低成本的被動投資,以多α法量化投資對沖基金的發展也會風起雲湧。所以我想投向之變,這是我們未來會看到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第三個變化。

第四變是體制之變。在國外沒有這個問題,在中國確實存在這個問題,資產管理行業是輕資產行業,輕資產行業會人腦+電腦所替換,這是一個高淘汰率的行業。我們看到1994成立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98年就被托管,2000年清盤,所以我們想未來資產管理行業會有一個很好的市場化激勵機制的安排,我們看到證券法修法,我們也看到中國基金是一個以固元為主導的混合所有制,看到個人發起公募基金,未來資產行業里面體制會發生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一般強調更為合理的股權治理結構,也會強調投資者和資管行業之間通過體制的設計去降低所謂的利益沖突。比如像國外的先鋒基金所特有的這種股權結構。

隨著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包括模式之變、技術之變、投向之變、體制之變,意味著在這個行業當中存在著彎道超車的可能,這個行業參與者會發生很大變化。未來這個行業當中會有兩類機構生存的更好一些,一類是大資管機構,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或者BAT為背景大資管機構,以大體量去對抗市場的波動。還有一種是優秀的私募管理機構,更多的是產業基金背景和科技公司背景的機構,精致的管理能力,在這個市場取得自己應有的地位。未來五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並購重組會風起雲湧,這背後會產生對世界資產管理行業有影響的機構,我們會看到現在排名前五十大銀行當中有11家中資銀行,排名十一大銀行當4家中資銀行,但是我相信再過五年我們排名世界前五十大資產管理公司當中一定會有中資公司的背景。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壯大也需要回歸本原,回答這個行業生存的基礎,這不是一個影子銀行的業務,我們會看到商業銀行法、信托法、證券法在修法,也看到這個行業的產品模式和經營模式的轉變。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核電的春天:5年內新增投資可達500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027.html

核電的春天:5年內新增投資可達5000億

一財網 張國棟 2015-05-21 22:12:00

要實現2020年化石能源占比20%、2030年以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唯一選擇是發展包括核電在內的低碳清潔能源。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中國對新建核電項目的審批一度緩慢。而現在,隨著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這個行業正重新走入春天。

5月21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2015”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表示,按照規劃,到2020年以前,中國還要新建35GW,平均每年新開工5到6臺機組,新增核電投資約5000多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國內投運和在建的核電廠已達40多個機組,安全水平和運行業績達到全球核電機組中值水平以上,有的機組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核電設備制造方面,設備國產化可達80%以上,主設備年貨能力達10套以上。

考慮到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以及現有能源結構,上述量級顯然還不夠。

在徐玉明看來,到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可能比現在增加1倍,而我國的能源結果不合理的現象十分突出,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的66%,占電力生產的75%,非化石能源占比僅11.2%,“要實現2020年化石能源占比20%、2030年以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唯一選擇是發展包括核電在內的低碳清潔能源”。

安全運營是核電繞不開的話題,據了解,新建核電機組要符合三代核電安全標準,進一步降低堆芯融化及放射性釋放概率。以華龍一號、AP1000、CAP1400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將成為中未來核電規模化發展的主流。

4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建設“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範機組,20多天後,在福建福清,這項示範工程的首臺機組——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開工。

中核集團自1999年就開始研發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從CNP1000到CP1000,再到ACP1000,最後與中廣核的技術融合,形成了“華龍一號”。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副院長郭奇勛表示,此前的AP1000是我國從國外引進的三代核電堆型,而“華龍一號”屬於自主品牌,通過示範實踐也可以達到三代技術,這樣國內外核電設計技術方案有可能在我國並存,並在國內同時發展。

本報記者註意到,國內建設提速的時候,核電“走出去”也在加快。

今年1月份,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了34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將建設大規模核電廠,此後,中國又與阿根廷政府簽訂了《關於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華龍一號”出口拉丁美洲。

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測算,出口一臺“華龍一號”,大概相當於出口30萬輛汽車,全壽期估值大概在1000億人民幣左右。“華龍一號示範堆是商業示範堆,已經批量化了,國內要批四臺示範堆,國際上也簽了2臺合同、5臺框架協議、後續還要簽。”錢智民曾向媒體如是表示。

巧合的是,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到2025年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而在已經明確的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中,將聚焦電力裝備等十大重點領域。在電力裝備方面,國家將推動大型高效超凈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和示範應用,進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制造水平。

外界分析,《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核電設備制造商降受益頗多。目前,上海電氣(601727.SH)在核島領域的市場份額較高,特別是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裝置。截至2014年年底,東方電氣(600875.SH)的高效清潔能源在手訂單為810億元(含核電),占其1267億元在手訂單的64%。

但也有人發出了善意提醒,不要對核電“走出去”盲目樂觀。

世界核能協會總監FrancoisMORIN在當天的演講中也提到,全球的核電會有非常大的增長,但發展也有很多挑戰,尤其是中國。他認為,中國走出去的熱情,有點過熱了。

據悉,中國存在巨大的核電潛在產能,阿根廷則計劃重振核工業、調整能源結構。不過,雖然核電是阿根廷的重大工程,國企也確實比民營或中小企業抗風險性強,但政治不穩定導致的政策風險以及匯率風險,還是值得警惕。

“我不想讓大家失望,但要告訴大家現實。”他說,中國的核電企業,在全球建立名聲,只是時間的問題,“現在非洲在建的核電站數量為0,我不認為現在不搶占就會失去機會,所以沒必要急功近利”。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產業政策《紅色獵殺將在十年內追上台灣半導體業? 中國製造火力全開 台灣不能再觀望

2015-06-08  TWM

中國政府提出「中國製造二○二五」政策綱領,喊出要在十年內達到與工業強國德、日並駕齊驅的口號。

「紅色供應鏈」在中國政府背後暗助下,已經成為足以威脅台灣電子產業的一股勢力,台灣應拿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工業政策,刻不容緩。

撰文•林宏文、周品均

五月十九日,中國國務院正式頒布一項計畫,這項名為「中國製造二○二五」的計畫明確宣示,中國要在二○二五年邁入製造強國之列,與德、日並駕齊驅。這意味著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將不再只針對高科技產業,而是將全面來襲。

也不過短短的三年時光,打入蘋果供應鏈的中國廠商就從六家,成長到超過二十家。「你說三到五年後,蘋果供應鏈會不會全部變成紅色的?這個可能性已經大大提升!」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嘆了一口長氣。

時光倒回至五年前,中國在面板、電池、天線、邏輯IC等方面的技術都還不成熟,五年的時間,中國不但追上台灣廠商的技術,還一步步搶進技術門檻最高的蘋果 供應鏈當中。儘管,台灣企業中的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的技術領先優勢短時間難以被超越,「但只要中國想做,翻盤不是不可能。」杜紫宸直言。

提升半導體 明確納入計畫杜紫宸會這麼憂慮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他六年前就見證過中國扭轉面板產業命運的歷史。○九年,中國還沒有六代以上的面板技術,同樣在那個時期, 友達已經進展到八.五代線,當時剛推行完家電下鄉的中國政府,將腦筋動到了面板產業上,因此也歡迎台灣、韓國與日本面板廠赴中設八代以上面板廠。

「經濟部那個時候就找來了友達和奇美(現在的群創),得到的答案都是中國做不起來,台廠不應該過去設廠,把技術提供給中國。」杜紫宸回憶起那一場他也參與 的經濟部會議。爾後,中國面板廠一家一家地蓋,今年,中國的八.五代線就會從兩條大幅擴增至八條,反觀,台廠只能繼續守成。「只不過五年,豬羊變色」。

更不用說中國製造業在這五年當中所累積的競爭力,已經不能與○九年同日而語。「競爭力要從質與量兩者相乘來評斷。」杜紫宸分析,台灣雖然有技術優勢,但這項優勢已慢慢被中國廠商追上。然而,中國廠商的產量卻是台灣的十倍之多,相乘之下,台灣廠商競爭力難與中國相比。

儘管單看半導體產業,台灣還領先中國五至十年,但中國自去年頒布半導體發展綱要,還成立了半導體基金,不斷以收購方式補強IC設計的技術能量,就在最新公布的「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中,再度將半導體從IC設計到製造技術的提升納入計畫。

杜紫宸憂心忡忡地反問:「中國能以五年的時間追上台灣面板產業,那麼他們就不能以十年的時間追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嗎?」「台灣主管產業政策的官員不是沒有 意識到危機的急迫性,不過,總統的任期僅剩下一年多,官員普遍彌漫著得過且過的心態,使台灣工業政策的推進顯得更無力。」中國切入 擠壓無力升級台商相對之下,中國的製造業政策則在第二號政治人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面整合推進下而有長足的進展。在中國政府公布「中國製造二○二五」十 年大計,並列出十大重點產業後,麥肯錫亞洲區董事長歐高敦(Gordon Orr)就說,這十大產業將會推升中國國內需求、嘉惠當地製造業,並推進出口大幅增加,對其他國家來說都將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已在中國待了二十三年的台達電中國區副總裁曾紀堅,全程見證中國產業的發展過程,感受頗為強烈。

曾紀堅就透露,他在東莞台商協會中擔任產業升級小組召集人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金融海嘯後,許多台商企業面臨競爭力落敗的情況下,負責協助診斷與輔導企業。

曾紀堅說,他負責診斷的企業高達八二七家公司,但最後經過一番篩選,找出有競爭力、且值得輔導的三七九家公司,進行各種轉型升級的顧問諮詢服務,四年多來,當地政府已經提撥超過一億元人民幣,作為輔導這些企業進行轉型與升級的經費,等於平均一家分到二十多萬元人民幣。

這件事顯示,在中央政府高舉產業升級大旗下,地方政府也開始動了起來,而且輔導對象不限當地企業,連外資企業也雨露均霑。

事實上,面對勞工成本大幅提高,東南亞的製造基地也在崛起,許多台商確實面臨退出或被淘汰的慘況,因此也形成了一股失業人潮到處流竄的「台流」,但是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中國本地「紅色供應鏈」大舉切入市場,擠壓了技術層次較低或無力升級的台商企業。

三大處方 迎戰中國大軍來襲此外,「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的政策形成速度之快,也值得台灣取經學習。事實上,中國在政策規畫上並不是很早,也不過是兩年前的一三 年,中國一批政府官員與學者參訪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看到德國「工業四.○」的戰略,回國後馬上邀集一百五十餘名工程院(編按:中國層級最高的工程科學戰略 性研究與諮詢機構,與中國科學院並稱兩院)院士,歷經一年多的論證、編寫與規畫,完成了「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的初稿,並於今年五月正式公布。

而反觀台灣的情況,直到今年初,行政院才提出「生產力四.○」計畫,但負責起草的是經濟部工業局,層級已經低了好幾層,政府缺乏要全力推動的決心與意志,加上過去政府部會習於本位主義思考的慣性來看,成效恐怕不容樂觀。

面對紅色供應鏈的挑戰,台灣該如何因應,以持續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保有一席之地。杜紫宸開出了三個處方:第一,與中企「合資」。他指出,相較於韓國廠商及日 本廠商與中國合資設立企業的高積極度相比,台灣廠商相對很少。以韓國企業為例,現代汽車就與北京市政府合作,在北京合資設立大型汽車廠生產現代汽車。現代 汽車將產線遷至中國,換得北京市政府大量採購現代的汽車,雙方各取所需。

他直言,六到七年前,自己就曾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台積電去中國設廠,因為在中國設廠,包括中國客戶,甚至是人才都會前去,磁吸效應才大。未來幾年後等中國半導體發展起來,恐怕到時候台積電也沒辦法引起這麼大的磁吸效應了。

杜紫宸提出的第二個藥方則是「仿效瑞士,求精不求大」。以土地面積來說,瑞士是歐洲小國,但瑞士無論是在化學製藥上,或是精密機械上,都名列全球前幾名, 像是製造機器人的ABB集團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不求量,只做高端的。杜紫宸認為,選擇利基型市場,是台灣廠商面對紅色供應鏈蠶食鯨吞,可以考慮的另一個 方向。

「我們不要再相信,台灣守著技術鎖國,中國就不會競爭這種事。」杜紫宸話說的很直接。面對中國將全力發展製造業,產業升級必須成為製造強國的國策,有些台灣廠商到現在還袖手旁觀,毫無警覺心,這是很恐怖的。

「向荷蘭取經」則是杜紫宸開出的第三種藥方。他舉荷蘭公司飛利浦為例,飛利浦在美國上市,一家荷蘭公司但資金從美國來,工廠設在全球各地,而市場也遍及全球,運用了全球的資源,這種靈活度與彈性,也是台灣企業的發展範本。

中國﹁紅色供應鏈﹂工業大軍步步進逼,在這場產業升級的戰爭中,台灣輸不起,否則輸的不只是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而是整體國家的競爭力。

台灣優勢漸被中國追上

——兩岸產業政策比較

產業政策 台灣生產力4.0 中國製造2025

期 程 10年 10年

起草單位 經濟部工業局 國務院旗下20個部門加150餘名各工程院院士聯合起草總指揮官 行政院院長毛治國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涵蓋產業 七大領域:工具機、金屬加工、3C、食品、醫療、物流、農業。 十大領域: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 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

策 略 加強運用智慧機器人、物聯網與大數據。 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

目 標 一人可領兩份薪水、完成三份工作,擺脫現在三人領兩份薪水,完成一份工作的窘境。 從製造大國晉升至製造強國,2025年與德國、日本並駕齊驅。

資料來源:行政院科技會報、中國工信部 整理:謝富旭、周品均



新三板是一個全國性P2P市場:三年內,所有家庭都會配置股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8/150099.html

黑馬說:233.3元買徐小平投資企業的真股;2000元跟著牛投等眾籌平臺投項目;20萬跟著新三板買原始股,股權這一原本資本世界的遊戲,當下卻因互聯網和新三板的出現,讓人們越來越容易觸達。
 
正如,中信建投公司金融負責人段飛飛所說,三年之內,所有的家庭都會配置股權,中國將進入到一個股權時代,除非必要的情況下,才需要將股權換成現金。
 
近日,創業家2015年新三板投融資對接高峰論壇在望京SOHO舉行。在會上,創業家董事長牛文文致辭表示,現在“新三板+眾籌”是萬眾創業下金融制度的標配。
 
作為新三板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中信建投公司金融負責人段飛飛登臺發表演講。他認為,新三板如同當年的深圳:鄧小平當年在深圳畫了一個圈,重新定規則,新三板也是一樣。再大的坑,未來看起來都是很小的坑。
 
但小坑也需要避免,他介紹,新三板“定增”需要避免兩個問題:第一,不要按主板的融資邏輯和過去的股權眾籌邏輯來定價,是一個全國性的P2P市場;第二,不要把融資金作為唯一目標,應轉而註重融資源,註重創造價值。
 
口述 | 中信建投公司金融負責人  段飛飛
整理 | i黑馬  汪晨

 

我通常會把新三板理解成深圳,鄧小平當年在深圳畫了一個圈,重新定規則。新三板其實就是當年的深圳。剛剛建立起來的深圳是不是有很多坑呢?確實有,不過當年再大的坑,現在看起來都是很小的坑。
 
我們的確關註到,在最近兩個月,新三板的行情有些回落了,融資需求也在往下走。但是我們判斷,新三板的牛市還沒有開始。大家在新三板里面看到了騰訊、百度嗎?還沒看到。所以,新三板市場還沒有開始。等誰呢?等在座的大家的參與。
 
從我們券商的角度看,我們不認為新三板市場是交易市場,我們更願意把它理解成融資市場,或者理解為全國性的P2P融資市場。從這個點上,我想和創業者們說,我理解的坑是這樣的。
 
第一個坑。不管你處於什麽創業階段,我不建議大家按過去的股權投資邏輯,或者主板的融資邏輯,去看待自己的企業值多少錢,怎麽去定價,怎麽去增發,這個邏輯不是這樣的。客觀的說,到今天為止,新三板的定價邏輯是混亂的,沒有固定定價,是個P2P市場,是接受者與融資方意向的達成點。所以,要提醒大家,創業的時候要多換個角度考慮考慮,多從金融交易所角度看,你的公司值多少錢,是這個邏輯。
 
所以,第一個坑,我建議大家不要被固定的定價模型、定價模式,限定了自己公司的估值,也不能只說市盈率。真正應該描述的是你的夢想,描述你的夢想多大,誰為願意你的夢想買單,這會成為我們券商的定價邏輯。
 
我剛好前天在浙江一家企業,應該說在我們見他的前一天,被一家上市公司20億收購,但見我們的時候轉變成重新融資上新三板,為什麽?因為按我們的邏輯,必然有個商業模式的成熟,再融資再並購,再抓資源再發展,我們千萬不要把那麽好的夢想,簡單的賣給資金,錢是不值錢的。
 
第二個坑。
 
大家都知道兩年前在三板市場制度還不是完善,關註度還不是太高的時候,你想拿點錢不那麽容易。但現在對接資金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們真正需要融的已經不再是資金了,更需要融的是你需要的資源。所以,大家融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不是我隨便拿錢隨便花就行,一定是拿著這個錢不只是能解渴,一定是有肥料幫助我們創造價值,這種價值有的時候是非常非常大的。
 
在這里,我可以給大家說一個我心中的市場前景:三年之內,所有的家庭都會配置股權,這意味著大家的股權都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所以不需要在非必要的情況下換成現金。
 
而以往我們券商做的是發現和參與,到今天已經不是這樣的了,今天需要什麽呢?更多的需要我們共同來創造。所以,我希望大家做出這樣的合作:在座的各位,咱們全心全意把你的創業做好,把咱們的商業模式做好,把咱們的經營做好,資金的事情交給專業機構去弄。金融機構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在你這兒參與一下就行了,而是跟我們一起共同成長、一起努力。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段飛飛,整理汪晨,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一兩年內舖租將大跌

NEWS31032015J1
Prada(1913)最新的業績,其實可以看到很多東西,首先第一季的收入,按年上升6.5%至8.28億歐羅,不過扣除歐羅下跌的因素,自然增長為-5.4%,其中歐洲的收入錄得10%的增長,但是大中華區則暴跌23%,而管理層表明香港和澳門的銷售量,仍然在下跌趨勢中。

歐洲和日本的收入上升,可以解釋為部份高端的中國遊客,轉到歐日消費,但是從Parda的角度,這部份的升幅,還不能抵銷大中華區的暴跌,中國人狂搶名牌這個趨勢,在全球角度看已經逆轉,且一兩年內未必能復原。

Prada的管理層在業績發佈會上,更提到香港和澳門兩地的開店成本高,對擴張會很小心,言下之意,是Prada這類國際品牌不會再開新店,如果業績再惡化下去,管理層很容易被投資者逼宮,將蝕錢/無錢賺的港澳分店關閉,或在租約期滿後大舖換細舖,甚至是直接徹離香港,別以為沒有可能,匯豐和渣打在業績大跌後,都做了更換CEO和結束地區業務的行動,這是上市公司很容易預測的行為,所以國際品牌亦可能跟隨。

香港的核心商業區,而在舖租隨便都要幾百萬,甚至過千萬級,如果這些零售品牌徹出,搬到其他低成本的地區,很難想像有那些行業、公司,可以付出如此高的租金,去維持現時估值。

大家可能會說香港的貴舖,很多都由一班最有實力的投資者持有,他們很多用現金買入,加息或一時三刻沒人租,都不會構成財務風險,結論是寧願丟空,也不會減租,所以舖價是不會「跌」。

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可以話「股票孖展/市值」比率低,所以股價永遠不會跌,自己在股市打滾十二年,從來未見過「股票孖展/市值」比率低,所以不跌,相信公用股領匯(823)、電能(6)、中電(2),應該只有低於5%的市值,是融資買入吧,但股價有其他壞消息,仍然會跌,最後決定價格都是看供求,是買多還是賣家多。

如果再深入想,用已故諾貝爾獎得主John Nash的Nash Equilibrium,其實可解釋現狀,在囚徒困境中,假設A和B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行動,兩者同時犯案,員警將兩者分開審訊,如果:

  1. A招供,而對方不招供,將被判刑3個月,對方將被判刑10年
  2. 若兩人都不招供則因未獲證據但私入民宅將各拘留1年
  3. 如果兩人均招供,每人將被判刑5年

由於不知對方會否招供,而自己招供的平均年期是最短,所以最合理的行動,是兩者都會招供,最後各判5年,應用在樓市,如果大家同時不沽,可能對整體最有利,但讀過Nash Equilibrium,我相信人性,人是自私的,只會為自身利益打算,故此肯定會有人招供。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國資委要求央企三年內虧損減少50%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470

沒有約束的擴張,大規模建造巨型油輪,使長航油運深陷巨虧,成為第一家退市央企。 (CFP/圖)

7月8日,據《經濟參考報》消息,為貫徹穩增長和促改革要求,國資委繼前期部署中央企業開展增收節支工作後,近日印發《關於中央企業開展虧損企業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央企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使虧損企業虧損額減少50%,虧損面顯著下降。

國家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央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為106631.1億元,同比下降7.4%,實現利潤6831.6億元,同比下降5%。

據悉,央企半數資產集中在能源、基礎原材料領域,效益下滑幅度較大,雖然經濟效益降幅持續收窄,但實現上半年目標仍存在較大缺口。

投融資情況不樂觀和宏觀數據不景氣也為央企經營困難蒙上陰影。今年前5個月央企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3%,降幅比去年擴大0.6個百分點;融資成本快速增長,1-5月累計利息支出2474億元,同比增長9.6%。多家研究機構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將會繼續回落。

據悉,央企經營困難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薪酬。6月2日,國資委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增收節支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規定:嚴格落實工資總額和效益掛鉤機制,企業工資總額增幅不得超過效益增幅,效益下降的企業工資總額必須下降。

南方周末網早前報道,針對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改革方案於1月正式實施,改革後央企負責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其薪酬水平將不超過央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7到8倍,最高降幅可達百萬。

對此,中石化稱對管理層進行降薪,但不觸及一線員工。而神華集團則承認,今年按工資總額10%下調員工收入,以渡經營難關。此前也傳出建行已開始實施全體員工5321降薪計劃,即:高管降薪50%,中層幹部降薪30%,處長降薪20%,員工降薪10%。

對此,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對中國新聞網表示,對央企而言,這次央企降薪直接原因是經營上暫時的困難,過去,央企人的收入與業績關聯性差,甚至無關聯,這種情況在今後會越來越少。薪酬多少,必須看業績好壞:不能“旱澇保收”,更不能“窮廟富方丈”。


美國三年內逐步禁絕 衛福部卻留「O.三%空間」反式脂肪只標不禁 存在兩大漏洞

2015-06-29  TWM

撰文•陳柏樺

美國FDA認定,經過局部氫化的植物油會產生人工反式脂肪,食用並不安全,三年內必須完全停用。而台灣,七月起實行的新規定,僅為包裝食品反式脂肪含量超過○.三%必須標示;管理與限制反式脂肪,是否慢了一步?



普遍存在於油炸物、糕餅等食品中的「人工反式脂肪」,近年成各國食管單位關注項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今年六月宣布全面禁止食品中出現人工反式脂肪,並給予食物製造商三年過渡期。

美國頒禁令的大動作,牽動國際,我國目前並沒有進一步宣告禁用的措施。衛福部發言人王哲超說,台灣自二○○八年開始實施包裝食品標示反式脂肪含量,一四年進一步修正反式脂肪定義,將原本僅限「食用油的反式脂肪」,擴大到「食品中的反式脂肪」,意即不論天然或經過加工,只要含量達○.三%,就必須標示含量,新規定將在今年七月一日施行。

倘若業者未按規定標示,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罰三萬到三百萬元罰鍰,若涉及登載不實,可處四萬元到四百萬元罰鍰。

僅限包裝食品 散裝成漏洞但這項新規定存在兩大漏洞,首先,每一百克包裝食品只要所含反式脂肪不超過○.三克,也就是含少量反式脂肪,仍然可以標示成零反式脂肪。換言之,若大量食用,就有可能吃下過量的反式脂肪。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天反式脂肪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一%,以兩千大卡計算,一天的反式脂肪最好不要吃超過二.二克。

其次,新制僅及於巿售包裝食品,散裝食品或街頭攤販賣的鹹酥雞、甜甜圈,以及烘焙食品均不受規範,沒有成分標示,更遑論計算吃進多少反式脂肪。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舉例,油炸物或散裝的素料都會用到植物油,烘焙業者也常用酥油、人造奶油增加口感和香氣,「這些都是人工反式脂肪的來源,但都不需要標示。」「說到底,從源頭控管才能有效、完全禁止反式脂肪。」吳映蓉說。但她也直言,關鍵是國內消費者意識,即使強制標示,民眾不看標示又有什麼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強調,包裝食品已強制標示,但民眾選擇、行為才是均衡飲食的關鍵。

反式脂肪的負面影響,由各國相繼出手「打肪」可略見。○三年丹麥首先立法禁止銷售反式脂肪含量超過二%的食品,接著加拿大成為第一個強制標示反式脂肪含量的國家。

「精確來說,美國FDA不是禁止反式脂肪,而是從『一般認為安全』的食品名單中移除。」潘志寬解釋,FDA認定局部氫化油脂(或稱不完全氫化油脂),食用上不安全,因此從「一般認為安全」的名單中移除,局部氫化油品正是人工反式脂肪來源。

為什麼FDA不是禁止反式脂肪?原來,反式脂肪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天然存在,一種是加工過程產生。有些食品含有天然、少量反式脂肪,例如乳製品、牛肉及羔羊肉,來源係牛、羊等反芻動物,因特殊的消化道細菌作用,將牧草發酵產生。

真正危害健康的是加工過程產生的反式脂肪,主要是來自局部氫化的植物油,油品局部氫化的過程,會改變脂肪分子結構,讓液態脂肪轉為半固態形式,可做成人造奶油及酥油,優點是讓油更耐高溫、更穩定,且增加保存期限,同時也產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缺點。

「反式脂肪並非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應避免攝取。」吳映蓉解釋,局部氫化植物油曾被視為豬油、牛油等動物性油脂的完美替代品,因為豬油、牛油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含量高,相比之下,植物油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較低,應用到煎炸、烘焙,看似較健康,卻也造就反式脂肪的盛行。

美可望年省四兆醫療支出

不過,人工反式脂肪會造成新陳代謝的負擔,也會增加人體內壞膽固醇的濃度(LDL-C,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會降低保護心血管的好膽固醇(HDL-C,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反式脂肪比飽和脂肪對於心血管的危害可能更高。」吳映蓉說。

於是,FDA做出重大決定,宣布逐步禁絕含人工反式脂肪的食品。這項新政策的代價是美國食品業未來二十年將增加六十億美元成本,換來的是,每年可減少兩萬人心臟病發,並預防七千起心血管死亡,省下一千三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兆元)醫療支出。

回到台灣,目前光靠食品標示,仍無法完全反映出反式脂肪含量,國人惟有回歸自然均衡的飲食,少吃加工食品,如以蒸煮馬鈴薯代替洋芋片、炸薯條,就能防止反式脂肪入口,自己為健康把關。食品業也應秉持良心、改善製程,拒絕使用局部氫化油脂,將反式脂肪盡可能降低,除了美味、口感,更要重視消費者健康。

各國如何管制反式脂肪

國家 措施

丹麥 禁止 2003年起禁售反式脂肪含量超過2%的食品

強制

標示 含反式脂肪須強制標示,1%以下才可標示為零加拿大 禁止 卡爾加里市2008年起規定餐廳與速食店使用的油脂,反式脂肪含量不可超過2%

強制

標示 全世界第一個強制標示反式脂肪的國家,每份產品中反式脂肪含量未超過0.2克,才可標示為零美國 禁止 2015年6月FDA要求全國食品製造商,3年內從產品中移除「人工反式脂肪」主要來源的局部氫化油脂

強制

標示 總脂肪小於0.5克,或每份反式脂肪小於0.5克,才可標示為零

台灣 強制

標示 每100克食品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克,才可標示為零

整理:陳柏樺

 


年内开设600个县级服务中心 京东农村电商怎么玩?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274.html


克服工业品下乡难点


京东集团副总裁、华南区总经理尹红元介绍说,今年京东最重要的农村电商发展战略有三部分,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农村金融战略 Finance to Country)和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简称“3F战略”。自2014年11月启动农村电商项目以来,通过积极探索农村市场双向流通模式,京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业品下乡,最难的是“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因为乡村相比城市地广人稀,配送成本较高。为打破农村物流的瓶颈,京东采取了“三箭齐发”策略,一是县级服务中心,二是“京东帮”服务店,三是乡村推广员。


尹红元表示,未来将在广东省内开设不少于60个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将它们打造成为集配送中心、售后中心、培训中心、青年创业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电商服务中心。


与京东自建、负责中小件配送的县级服务中心不同,“京东帮”服务店主要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大家电的配送与维修服务。目前,广东开设的京东帮服务店有 28家,覆盖433个乡镇、6579个行政村、2000多万人口。“店主推荐成功的销售,可以获得返点;维修电器,按单可以得到京东补贴的费用”,尹红元 说。


无论县级服务中心,还是京东帮服务店,都可以把工业品从京东的仓库直接配送到村。但农民不会上网怎么办?京东还招募乡村推广员,通过手机,教农民上网,选购需要的商品。


从全国看,京东计划未来开设2000家京东帮服务店、招募10万名乡村推广员、今年内开设600个县级服务中心。截止目前,京东已在国内建成县级服 务中心超过300家,在3万多个乡村开展了合作点,乡村推广员超过3万名;开设京东帮服务店超过800家,大家电配送、安装、维修服务覆盖超过26万个 村,上线省市县特色馆(店)超过200家。


今年,京东还开通了农资频道,与种子、农药、化肥的品牌厂家对接,通过封闭的供应链,保证有质量的农资产品,直接卖到农民手中。


农产品进城“标准化”


作为农村电商的另一个侧面,农产品如何进城,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京东集团农村电商领导小组负责人李雪妮坦言,“最头痛的是,如何将非标准化的农产品,变为标准化产品”。


今年5月,京东与四川省仁寿县合办了首届京东网上枇杷节,促进了枇杷的网上销售。仁寿枇杷节负责人、福仁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高说,他的公 司今年2月在京东开店,截止7月15日,总销量已超过25万单,评价超过22000个。李志高还把枇杷做成原果汁,网上销售提升了知名度,现在成功进入约 3000家超市门店。


李雪妮认为,通过网上枇杷节,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变为标准化产品,比如枇杷汁。市场带旺后,反过来促进当地的枇杷种植业。形成规模种植效应后,成本也会降低,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把农产品变为标准化产品的另一个办法是包装。今年京东还协助举办了网上东莞荔枝节,就是把荔枝包装好、有保温层,通过京东的生鲜冷链配送至全国。据了解,京东去年开始解决冷链配送的问题,已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在北京、上海还设有冷链仓库。


促进农业产业化


肇庆市是京东在广东开展农村电商的试点。肇庆市副市长陈宣群举了一个例子说,今年6月,京东肇庆馆开张,端午节肇庆裹蒸粽的网上销量增长了42倍。肇庆全市200多家粽子生产厂,今年只有14家达到京东的要求,通过对超真空包装、产品防腐等要求,倒逼厂家提高产品质量。


让陈宣群颇为认同的是,京东在肇庆开设的多个县级服务中心,为当地培育电商方面的人才。她说,肇庆跟阿里巴巴、一号店等也有合作,而农村电商发展不可或缺的是人才培养。


广州东升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区景泰,做农业已经50年。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东升目前在全国有10个农场,租农民的地,再雇请愿意种地的农民,按科学的方法来种菜。他三年前开始接触电商,与天猫、我买网都有合作;今年7月在京东也开了店。


“虽然电商在我们销售收入中的占比不高,但它是一种趋势”,已满头华发的区景泰认为,首先,许多农产品因为宣传不够,供大于求,而农产品保鲜有时效性,如荔枝放久了不好吃,如果通过电商,一早安排宣传、配送,可以及时打开销路,减少农产品的相互杀价。


其次,像东升全国有多个蔬菜基地,利用京东的营销平台、物流配送平台,可以实现全国资源的调配,比如广州夏天没有菜心,可以从其它基地调配、补充。 “现在东升网上卖菜,依托顺丰快递,将来也会利用京东的物流体系”,区景泰说。更重要的是,电商能优化线下资源。区景泰说,以前种什么菜、种多少,有一定 随机性、盲目性。根据网上销售的数据,东升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各个季节用户喜欢吃什么菜,明年就会更有针对性地种菜。“最终推动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


京东金融也是一个推手。李雪妮举例说,今年京东推出“包养荔枝”的活动,用户花3万多元,可以锁定东莞某棵荔枝树一年内的果实收成。既推动农产品的 预售,也是一种理财产品。此外,京东还可以给农民打白条,发放小额贷款。“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形成农村电商的闭环,金融促进了这个闭环的加速发 展”。



豬肉大漲30%創三年內新高 帶動概念股強勢拉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7475.html

豬肉大漲30%創三年內新高 帶動概念股強勢拉升

一財網 霜月 2015-07-20 20:20:00

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一反過去三年的跌勢,大幅反彈。短短數月,豬肉漲幅已超30%,創下三年內新高,個別地區更是一日一價。

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一反過去三年的跌勢,大幅反彈。短短數月,豬肉漲幅已超30%,創下三年內新高,個別地區更是一日一價。在中國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統計體系中,食品所占權重為33.2%。而在食品大類中,豬肉的權重約為10%左右,豬肉價格的變動引人關註。

多地肉價大幅上漲

據記者走訪多地了解到,各地的豬肉價格在近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如秦皇島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豬肉價格在兩個月內從10元/斤左右上漲到了13元/斤,漲幅大約在30%。據國家統計局秦皇島調查隊消費價格科7月5號市場調查,近期秦皇島市市區豬肉價格快速上漲。豬後丘肉、五花肉價格每千克分別為28.69元、28.39元,與6月均價相比分別上漲16%、13%,與去年同期價格相比分別上漲35%、28%。

而在江蘇無錫自六月份開始,肉價一路狂漲,今天,無錫豬肉批發交易市場白條肉平均批發價達到每公斤22.35元,比去年同期上漲約26%,創下近十年來同期歷史新高。市場內無錫市民蔣先生表示:“現在他8塊5也肯買了,以前只要7塊5左右,最近確實漲了1塊錢。”

事實上,自今年年初以來,被壓抑了多年的豬價就開始飛快上漲。銀河證券指出,自3月18日全國生豬市場的拐點出現,我國已進入新一輪豬周期的周期性上漲期後,豬價已連續上漲了近4個月,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已經從拐點位置的11.6元/公斤左右漲至當前的17.3元/公斤左右,已累計上漲了5.7元/公斤,漲幅為49.1%,已近50%。

市場供給的持續收縮導致肉價飛漲

據悉,近期肉價飛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此前市場供給的持續收縮。據統計,本輪生豬供應較2011年下滑3%。從2013年至今的產能去化已非常徹底,最新母豬存欄較2010年低點仍減少13.3%,剔除年均2%左右的效率提升也有3%的降幅,本輪供給層面的收縮力度超過上一輪大周期。

而有養豬戶也稱,前兩年豬肉價格不景氣,導致身邊養豬的人紛紛都放棄了。

齊魯證券判斷,2015年國內畜禽養殖產業趨向小幅供不足需、程度較2011年的典型供不足需還是差異明顯,而到了2016年供不應求的嚴峻程度將直逼2011年。

肉價大漲拉動豬肉概念股爬升

興業證券認為,豬價長牛周期已經顯現。短期內養殖股價將受到豬價上行的拉動,中長期行業盈利能力增強,養殖企業業績持續釋放。

據悉,像大華農,牧原股份,聖農發展等豬肉概念股在近期快速拉升,呈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姿態。

大華農

牧原股份

聖農發展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