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前瞻時,國際投行高盛發布年度“Top of Mind”系列報告,展望全球經濟和市場動態。華爾街見聞整理該系列報告,供讀者參考。撰寫報告的經濟學家是“黑嘴”還是“先知”,我們2016再盤點。
(點擊標題, 閱讀詳文)
油價不斷的下跌將在明年年初將歐元區送入通縮。日本核心CPI將放緩至1.1%,遠低於日本央行2%的目標。美國的通脹將維持在低位,但將保持穩定。受美元走強以及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2015年美國核心PCE將維持在1.5%。
從歷史的美元走勢來看,美國利率的起伏和美元的強弱有相當強的同步性。而美聯儲2015年加息可能性加大,美元將延續強勁漲勢。預計美元指數未來3、6和12個月的目標價格將是98.1、100.5和102.3。美國可能不會樂於見到美元的大幅升值,貿易保護主義或擡頭。如果美元持續升值的話,立法者可能會對此做出側面回應。
為了實現人民幣全球化戰略, 增加國內家庭和企業對人民幣的信心(防止資本大規模外流),中國政府可能會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由於經濟放緩的預期和農歷新年導致的貿易順差急劇收窄,人民幣的貶值風險將在2015年上半年上升。
由於政府放松按揭貸款利率意願加強,2015年中國按揭利率將會進一步下降,房地產下行的趨勢將會得到遏制。房地產銷售和房價與2014年大致持平,而且隨著房地產投資的降溫,地產部門對GDP的貢獻將大幅降低。
由於兩輪TLTRO的結果都低於預期,歐洲央行可能在2015年一季度宣布新的資產購買計劃,主要購買主權國家債券。最有可能在3月5日的會議上,但也可能在1月的會議上。項目規模可能在五千至一萬億歐元之間,實施周期為兩年。
受益延遲上調銷售稅和美國經濟複蘇改善日本出口,我們預計日本明年GDP增長0.9%。盡管宏觀背景蕭條,我們仍然建議超配日股,因政策環境對其有利,企業盈利繼續增長,估值較有吸引力。東證指數未來3/6/12個月期的目標價分別為,1450、1550和1650點。日元將持續貶值,3/6/12個月期美元/日元目標價分別為120、125和130。
俄羅斯央行很可能為抑制盧布貶值進一步采取行動,比如收緊流動性、幹預匯市,還可能采用資本管制等更極端的手段。俄羅斯央行收緊貨幣的措施如果持續數月,可能犧牲國內經濟,導致經濟增長急劇收縮,還會使國內企業和家庭負債增加。考慮到銀行業的或有債務可能轉移到政府資產負債表,俄羅斯主權債券的違約壓力可能加大。
市場共識認為,近來國際油價暴跌只是短期現象。所以產油商不會減產,還會押註油價反彈,這意味著油價還可能進一步下跌,下跌會持續更久。隨著石油業將過去十年得到的“好處”逐漸耗盡,石油的平衡價位將大幅下跌。高盛表示無法預計油價將跌至什麽水平。可以比較肯定的是,油價會低於高盛此前每桶80-85美元的預期價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普通人究竟該如何做好自己的投資?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com總結了知名投資者巴菲特的諸多建議,並給出如下六大主題。
1.投資指數型基金
在2014年致投資者信中,巴菲特建議投資指數型基金。
我的建議是將10%的現金投入到短期國債中,另外90%則介入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比如Vanguard的指數型基金)。我相信長期來看,這個投資組合將跑贏大多數市場參與者。
2.遠離比特幣
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資理念就是不買入那些自己不懂的公司,這導致他錯過了科技類公司的發展,包括IBM等。而在接受CNBC采訪時他則是表示比特幣根本不能算作一種投資方式。
遠離比特幣,我相信這個東西只是一場海市蜃樓。比特幣只是一種傳遞貨幣的方式,本身並不具備任何的意義。我們完全可以找到其他的替代品。在我看來,比特幣的內在價值幾乎為零,這只是一個笑話而已。
3.學會閱讀金融報表
身患Hodgkin淋巴瘤的Tre Grinner在許願基金會的幫助下獲得了高盛的實習資格,而巴菲特8月接受CNBC采訪時意外的對Grinner給出了建議:
盡量多的去學習會計學內容,會計是商業活動的語言。這對於你閱讀理解金融報表非常有幫助。讀懂金融報表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困難,但是當你掌握了之後將受益無窮。
4.專註於存錢,而不是一夜暴富
盡管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和吉爾伯特旗下Quicken Loans合夥,為猜對2014年美國男子大學生籃球聯賽(NCAA)全部比賽勝負結果的人提供10億美元獎金。(概率是920億億分之一)
但是巴菲特還是告誡大家:
我認為及早培養存錢意識十分重要,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考慮如何盡快的賺錢。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夜暴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5.如果股市下跌,逢低買入,不要低位拋售
同樣是在接受CNBC采訪時,巴菲特強調:
我樂於逢低買入,越跌越買。如果你告訴我市場將在下周大跌500點,那麽我很可能會買入許多股票或者相關公司。我並不知道市場會如何做,但是我了解如何尋找那些被低估的公司和股票。
6.不要假裝自己是專家
如果你不懂投資,那麽其實你就是在賭博。在投資領域獲得很好的收益未必需要你成為專家。但是如果你不是專家,那麽最好就承認這個事實。如果有一些利潤看起來會很容易快速獲得,請直接說“不”。
巴菲特在其2014年致信股東信中如是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所有投資者都希望能夠提前把握到市場的方向和主旋律,然而諸多不確定因素註定沒有人可以成為“先知”。對於2015年, 彼得森學院國際經濟高級研究員Justin Wolfers表示,從勞動力市場到原油市場,有以下六個因素不可忽視。
勞動力市場的複蘇到底可不可靠?
美國最新失業率已經跌至5.8%,並且這一趨勢依然有延續的跡象,按照目前的下降水平,2015年可能會達到經濟學範疇中的“充分就業”狀態。
然而盡管表面數據靚麗,勞動參與率低下的問題難以回避。通常而言,如果經濟轉好的話,理應有更多的人回歸勞動力市場。此外,目前一些被統計為就業人口的人群依然處於兼職工作之中,並在尋求全職的工作。這意味著失業率的“成色”並不理想。
在失業率下行的情況下,通脹水平也未見回升。雖然在克林頓時代,美國失業率水平在4%以下也未帶來通脹走高,但是就業市場來年如何發展的確存在諸多可能。
美聯儲會將2%的通脹率視為目標,亦或者通脹頂部區間?
美聯儲官方一直表示願意見到通脹回升至2%以上水平,因為過去幾年的通脹一直處於低位。但是實際情況是在目前通脹水平下,美聯儲就開始考慮加息,並且在他們的預估中,通脹未來幾年也難以突破2%。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美聯儲已經將2%作為了通脹上限。
經濟增速多快才算健康水平?
許多市場評論人員認為每年經濟增速(GDP增速)3%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水平,而2000年以來,美國平均增速僅有1.9%。考慮到過去幾個季度的GDP表現,經濟複蘇跡象似乎十分明顯。但是人口因素是不能忽略的一個關鍵點。事實上,過去GDP增速2%的意義可能和現在增速3%意義相等。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美國可以逆勢而上麽?
很顯然,2014年對於美國經濟來說是“鶴立雞群”的一年。無論是日本、歐洲這些發達經濟體,還是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龍頭都在今年遭遇挫折。在美元明顯升值的情況下,美國的出口很有可能受到打擊。在全球其他國家的拖累下,美國的複蘇韌性有待觀察。
低油價的影響到底如何?
傳統而言,油價下跌的作用和減稅類似,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資金來購物,最終對刺激經濟有利。不過在頁巖油繁榮之後,美國已經兼具石油消費國和石油出口國兩個角色。因此低油價可能也會對美國原油公司造成打擊。如果油價繼續下跌,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就將更難以預料。
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所謂的未知的未知數(unknown unknowns)究竟是什麽?
從歷史來看,一些突如其來的壞消息通常會讓經濟飽受挫折。幾乎沒人能夠預料到今年油價會出現如此的大跌,而過去歐洲危機以及日本海嘯帶來的金融恐慌也如出一轍。
我很希望可以給市場帶來一些有前瞻性的預測,但是老實說,我們根本無法預計明年經濟到底會如何發展。
因此,我建議所有投資者: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準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穩增長的壓力下,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明年財政政策將會進一步加碼。
據財政部網站,12月29日至30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樓繼偉出席會議並講話。
樓繼偉對2014年財政部門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和肯定,並對2015年工作提出了要求。樓繼偉強調,2015年財政工作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適當加大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快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強化風險防控。
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提到,2015年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該提法被分析師普遍解讀為政府將加大財政刺激,此次樓繼偉的表態確認了市場的推測。
樓繼偉指出,做好2015年財政工作,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各項措施。要切實把工作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正確把握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加強政策預調微調,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發揮投資拉動增長的關鍵作用,優化投資結構,切實提高投資效率;發揮消費穩定增長的基礎作用,努力擴大就業,多渠道促進城鄉居民增收,促進提高有效供給能力,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發揮出口促進增長的支撐作用,完善促進外貿有關政策措施,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實施,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
二是確保完成各項改革任務。繼續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國務院已決定取消、下放的審批項目,加強後續監管。對現有審批事項,加強制度建設,規範管理、優化審批流程,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擴大預決算公開範圍,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優化轉移支付結構。積極盤活全國財政存量資金。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加快推進營改增、消費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等稅制改革。加快制定非稅收入征收管理辦法。深入研究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紮實做好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推廣運用PPP模式、支持國企國資改革等其他重要改革工作。
三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深入開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支持加快推進科技重大專項工作。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以流域為單元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建立對新能源汽車的全方位支持推廣機制。進一步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支持開展水汙染防治,加大對大氣汙染治理的投入。
四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要以推進“三個1億人”為切入點,以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抓手,建立健全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和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支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業生產激勵機制,繼續做好農業可持續發展相關試點工作,深入推進扶貧開發,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五是支持社會事業發展。落實就業優先戰略,進一步完善政府促進就業創業的財稅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教育經費可攜帶支持機制,保障流動兒童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繼續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落實和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就學。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建設,推進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發展。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完善醫保關系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結算相關制度。紮實做好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等工作。創新機制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利用PPP模式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盤活存量房,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推動文化改革發展。
六是加強財經對外交流合作。深入參與G20、10+3、金磚國家等多邊合作機制。推進WTO環境產品協定以及中日韓自貿區等對外關稅談判工作。結合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成亞投行、金磚開發銀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等籌建工作。
七是加快內部控制建設。盡快研究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牢固樹立內控理念,引導幹部職工將內控意識貫穿於日常工作中,增強財政部門落實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執行力,有效防範各類業務風險,確保財政幹部廉潔和財政資金安全。
八是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結合推進預算管理和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加強民生資金整合和統籌使用。提高政策信息的透明度,使財政資金陽光運行。堵塞管理漏洞,嚴防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切實加強財政資金監管,嚴格執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對於違反條例的行為嚴懲不貸。
九是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增強紀律意識、責任意識、主動接受監督意識、對腐敗零容忍的政治意識和廉潔自律意識,切實抓好職責範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持續深入加強作風建設,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體系,抓好制度規定的執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王宏遠:2015年的中國股市是籠罩在熊市氣氛下的牛市 作者:王宏遠 一.目前正在展開的行情將會是A股歷史上的第二次特大牛市: 未來5-10年,A股既不是小牛市,也不是中牛市,也不是大牛市,而是特大牛市。回顧新興市場股市的歷史發展,一般都有兩次特大牛市,中國也不例外。第一次特大牛市是股票在本國人民之間的普及,從2006年前1%的中國人持有中國股票到現在10%的中國人持有中國股票;第二次是本國股票在世界人民之間的普及,就是說現在有1%的世界人民持有A股,未來將有10%的世界人民持有A股。目前A股這種優質資產還沒有被世界人民廣泛配置,A股納入MSCI指數後,全球資金將開始配置A股,預計到被動型資金移倉完成,上證指數將達到6000點以上。到時,A股將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優質資產,中美兩國才會真正實現融合,就像目前的美歐一樣。大類資產配置一旦錯過是無法彌補的。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主場參與者,財富人生有兩次特大牛市機會不能錯過,2006、2007年是第一次,目前是第二次。 二.本輪特大牛市的預熱階段:2012年12月到2014年7月的局部牛市階段或者結構性牛市階段 中國A股市場本輪熊市在2012年12月份已經正式結束,標誌性日期是2012年12月4日。十八大習主席上任以後很快進行了南巡,南巡之後中國股票市場熊市已經結束,這個熊市是指各個類型板塊的股票集體殺跌的過程已經結束,結構牛市和局部牛市已經開始,也可以稱作轉型經濟和新經濟牛市階段。期間上證指數一直在2000點附近盤整,震蕩整理,時而向上漲兩三百個點,也會向下跌,後來在“錢荒”的時侯還瞬間出現過1849點這樣的低點,但我們認為這都不改變局部牛市已經開始的事實。 三.本輪特大牛市的確認和快速拉升階段:2014年7月到2014年12月階段的藍籌股革命 “一路一帶”的醞釀和推出,使得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從硬著陸預期轉變為軟著陸預期,這是藍籌股修複行情的理論基礎。之後,大盤在短短幾個月之間上漲幅度高達一千點,藍籌股整體進入快速拉升階段,標誌性事件是以券商股為代表的金融地產類股票的上漲。 四.本輪特大牛市的長線(5-10年)和中線(2015和2016年)龍頭板塊分析: 首先我們談長線,五到十年的龍頭板塊會是“長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指在目前的國內國際形勢下,以國家安全和軍工為代表的一個中心。隨著美國重返亞太、北約和俄羅斯關系的惡化、頁巖油頁巖氣革命後美國戰略性地撤出中東後帶來的中東地緣政治局勢混亂等事態的發酵,國際局勢進入了非常顯著的戰略震蕩期,這是冷戰結束後少有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二次改革、二次開放、二次發展、二次創業、躍過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以國家安全為中心。兩個基本點:第一是制度紅利,即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放權讓利、自貿區改革等;另外一個基本點是農村土地流轉,大農業和農村。所以我們說,可以看五到十年的長線龍頭板塊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以國家安全和軍工行業為中心,以制度紅利和大農業農村為兩個基本點”。 2015和2016年的龍頭板塊會是“中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以藍籌股為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是金融地產,另外一個是傳統周期藍籌,或者叫舊經濟周期股。 五.本輪特大牛市即將進入整固和分化階段:即“籠罩在熊市氣氛下的牛市階段” 從明年開始的兩年左右時間,即2015、2016年期間,市場即將進入牛市整固和分化階段。這個階段講兩個數字大家好記——“雙30%”,第一個30%,即未來兩年,滬深300指數即藍籌股指數將上漲30%左右;與此同時,以創業板指數為代表的小市值股、題材股、概念股指數在未來兩年中將有可能下跌30%,一個正的30%,一個負的30%。由於滬港通和註冊制的影響,未來兩年可能是1991年以來的二十多年歷史中,中國股市大藍籌股走贏小市值題材概念股最明顯、最顯著的兩年。從個股看,可能會有數百只股票跌幅在50%或以上。以一千只股票型、混合型的權益類公募基金為例,未來兩年中可能會有過半基金虧損,因為整個公募基金現在藍籌股配置仍然偏低,中小市值配置仍然偏高,抗註冊制和國際化估值體系沖擊的能力偏弱。未來兩年漲20%以上的基金會比比皆是,但是跌20%的基金也會比比皆是。兩年以後,散戶和散戶思維對A股市場的主導力度將會從1991年中國有股市以來首次下降到49%以下,我們未來將會銘記:散戶和散戶思維既不會在牛市中被消滅,也不會在熊市中被消滅,而會在外資進入和註冊制推出的大潮中被消滅。 六. 本輪特大牛市最終將創出歷史新高: 2017年前後,在中國實體經濟在高質量的基礎上真正觸底回升後,在註冊制和國際化的集中沖擊基本結束後,A股大盤將有望進入高質量長牛慢牛階段,在2021年建黨100周年前後創出歷史新高,並攜GDP同時超過美國股市市值和美國GDP,成為世界第一大資本市場。 作者簡介:王宏遠,前海開源基金董事長,曾與王亞偉齊名(北有王亞偉,南有王宏遠),是公募一姐王茹遠哥哥。是公募基金業,唯一一位從普通員工成長為董事長的。作為中國公募基金界元老級人物,王宏遠曾以市場宏觀大局判斷而聞名,在2006-2007年的A股牛市行情中,因重倉券商股一戰成名。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4-12-29 11:56 編輯 2015年經濟展望:關註新常態下的三大投資機會 文章來源:第一上海金融 摘要:2015年全球經濟分化:美國複蘇強勁,歐洲,日本及部分發展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結構問題 2015年全球經濟逐步分化,我們預期美國將出現強勁複蘇的態勢,歐洲重回正軌仍待時日,日本經濟增長仍然困難重重,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結構性問題,中國經濟進入經濟新常態。 2015年美國經濟仍然將維持較為穩定的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速為3.8%,雖然貨幣政策在2015年將會進一步收緊,但預計彼時通脹水平將漲到令美聯儲滿意的水準,貨幣政策正常化利大於弊。2014年美國的複蘇態勢與我們預計相同,全年GDP增長可達4.2%,11月份的失業率已經降到了5.8%的歷史新低,從失業率的角度來觀察:美國就業市場的恢複確實是較預期來的更好,過去1年的月均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到22萬,處於提升較快的通道中,勞動者參與率維持在62.8%,也處於一個較為合理的位置,今年沒有大幅下滑。 2015年歐洲經濟整體預期將緩慢複蘇,如我們在去年策略報告中預期,2014年歐洲金融危機雖然已經逐步解決,但是其經濟增速仍過低,資產負債表的損傷仍未得到修複,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經濟體內部也出現複蘇程度不同的情況,令得貨幣政策也處於掣肘的狀態。從數據上觀察連續幾個季度我們看不到強勁的按季增長,歐元區按年增長基本維持在1%以內,而歐盟略好,按年增長高於1%,顯示歐元區的結構問題。需求疲弱,產出和投資仍未恢複到危機前水平,這些都是歐洲要解決的問題。 日本經濟的恢複似乎遇到了阻力,雖然從2012年以來連續兩年GDP增速都在1.5%左右,但是在今年4月1日上調消費稅以後,第2季度和第3季度的GDP增速分別下降到-1.9%和-0.4%,因此預計再次上調消費稅的步驟會押後。10月份日本央行擴大了貨幣刺激政策,既是對此的回應。安倍晉三的政策在於希望在經濟企穩的時候,提升消費稅以增加政府收入,應對老齡社會和巨額債務的壓力。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中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從投資驅動到消費及創新驅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經濟新常態作為官方表述提出,顯示政府對於目前經濟形勢有了明確判斷。經濟增速下降,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型增長,新常態下消費、投資、外貿、市場環境和經濟風險等都出現了新的特征,國家政策及產業導向都會出現新的機會。中央經濟會議仍然秉持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主基調,矢誌不移的推動改革以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需要。改革仍是經濟發展重中之重。 2014年中國經濟穩中回落,全年GDP增速最高點是2季度的7.5%,因去年低基數的原因,我們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約為7.3%。2015年在調結構的影響下,預計中國GDP增速會降到7.0%左右。目前我國整體消費占比已經突破48.5%,超過了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貢獻,而第三產業的增速提升,對於穩定就業有巨大的帶動作用。我們預計2015年盡管GDP增速趨降,但經濟結構可望逐步轉好。 我們預計2015年消費將成為經濟拉動的主力,主要是由於投資增速被動的減弱所致。2014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下降較為明顯,主要是來自房地產和制造業的投資下滑顯著,房地產投資同比回落接近7%,制造業投資同比回落接近6%,唯有基礎設施的增速能維持在20%以上。消費方面我們預計2015年仍將維持在12%增長的水平,食品及能源消費料穩定,而家庭日用消費及建材等增速不俗。此外我們曾提到居民收入增幅較好,前三季度城鎮和農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均較去年有所提升,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維持高位,對未來消費產生支撐。外貿方面仍有賴於發達國家的經濟恢複,由於內需放緩,凈出口有望提升,同時借自貿區的擴充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中國的出口可望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15年凈出口對經濟貢獻在2%左右。 2015年由於經濟增長放緩,總需求增速回落,因此預計2015年通脹維持在較為平穩水平,同時由於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對CPI起到負面作用,食品預計在2015年不會有很大升幅,因此我們預期2015年CPI的增速約為2%。此外我們預期PPI仍然維持在負區間,主要是生產資料沒有擡升的動力,主要生產資料如采掘業、原材料業及加工業等價格難見回升,因此2015年PPI預計在-1%左右。 看好2015年香港股市表現,恒指和國企指最高可升至27000和16000點 我們認為2015年的香港股票市場指數有很大上升潛力,主要原因在於:第一、中國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國企改革全面啟動,政策紅利將不斷釋放,符合資本市場預期,風險偏好提升。第二、由於目前中國經濟下行,通縮壓力顯現,我們預期中國央行將會調整貨幣政策,從中性貨幣政策向偏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此外地方債清理歸檔也將造成政府信用剝離,風險溢價提升,有利於壓低社會無風險利率。第三,滬港通的試點為中國大陸投資者增加了一個直接投資港股的通道,我們預期將有更多資金通過滬港通南下香港市場,有利於推動港股流動性上升。目前恒生指數相當於2014年預測市盈率的11倍左右,低於過往5年11.8倍的平均數,恒生國企指數僅相當於2014年預測市盈率的8倍,低於過往5年10.4倍的平均數,因此有較好的風險回報比。 我們預期2015年恒生指數市盈率上限為13.0倍,下限8.5倍,對應目標區間19000-27000,2015年國企指數市盈率上限12.5倍,下限6倍,對應目標區間9000-16000。和目前指數水平相比,恒指和國企指數2014年最高有17.3%和42.7%的上升潛力。 投資策略:上半年謹慎,下半年樂觀,關註新常態下的投資機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並總結了新常態下的九大經濟發展特征,提出了2015年經濟發展的五大任務: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們認為從中央經濟會議工作的精神可以勾勒出2015年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投資方向,具體來看,我們建議重點關註如下三點: 第一、受益於經濟結構調整的投資機會。中央經濟會議在2015年的五大任務中將穩定增長放在第一位,但同時提出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的拉動增長,把著力點放在調結構上。我們認為新興產業將成為穩定經濟的基石,投資這些新興產業預期仍將受惠,會議著重強調了十八大以來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化的同步發展,因此相關涉及的產業技術升級、信息網絡建設、節能環保等板塊都有巨大的投資機會。投資者應該抓住相關投資主題,做好主題投資策略。 第二、受益於新常態下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新常態下將自發的產生新的經濟特征,經濟會議將這些特征歸納為九點,我們認為其提出的消費、投資和外貿特征應當足夠重視。消費方面,集中型盲目式消費轉變為個性化消費,傳統的房車家電消費發展趨降,新型的互聯網、文化娛樂、旅遊及消費電子等將迅速崛起,這是無可避免的趨勢。投資方面,會議提出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不斷湧現。可以看出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會成為產業轉型的關鍵節點,像物聯網建設、通信網絡更新換代,傳統業態的互聯網化方面都有新的機遇。在外貿方面,特別要關註於走出去戰略,中國過往的靠成本優勢的外貿戰略將讓位於新的比較優勢,高水平引進,大規模走出去預期將同步發生。 第三、受益於區域優化調整的投資機會。首先要註意到中央經濟會議對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要求是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的總體發展戰略。其次重點在於國內方面,註重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在國外方面,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政策。此三項都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涉及到的板塊有鐵路、基建、工程機械及區域產業龍頭等。這些行業中的龍頭公司及涉及到的有海外和區域優勢的公司都值得關註。 在投資策略方面,我們建議上半年采取謹慎的投資策略,下半年保持樂觀的投資策略。宏觀方面由於上半年涉及到地方政府債務的清理及歸檔,及兩會等諸多因素,外圍方面也面臨美國加息時點接近和大宗商品變化劇烈的情況,宏觀變量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建議投資者謹慎樂觀。而下半年料各方面情況趨於穩定,投資者信心回穩,我們建議關註主題投資和價值投資雙線驅動帶來的投資機會。我們看好的板塊主要包括高鐵,環保、新能源,互聯網等新經濟相關的行業,保障民生的醫藥和消費品行業,受益於深化改革的金融,保險行業。我們尤其看好受益於中國經濟新常態之下的各個行業之中的符合中國轉型和產業升級方向的,具有技術優勢,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模式創新的優質公司的前景。 宏觀經濟和投資策略 經濟展望 外圍經濟展望:恢複經濟增長成為主題 2015年對經濟保持樂觀 我們對2015年的就業市場保持樂觀,由於失業率已經降到了6%以下,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維持在一個較低的平穩的水平。因此如果失業率穩定,美聯儲可以在2015年考慮加息而不會給就業市場帶來太多的困擾,根據其自身預測,2015年失業率可以保持在5.4%-5.6%的區間,而且絕大多數委員是支持在2015年加息的,甚至在支持1%-2%區間的委員占了很大一部分。我們認為加息是一個漸進的過程,FOMC會視乎經濟的反饋決定節奏。可以看到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走低,料通脹不會是太大的顧慮,只有看FOMC對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態度。 歐洲複蘇仍未重回正軌,通縮成為新的風險 2015年歐洲經濟整體預期將緩慢複蘇,如我們在去年策略報告中預期,2014年歐洲金融危機雖然已經逐步解決,但是其經濟增速仍過低,資產負債表的損傷仍未得到修複,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經濟體內部也出現複蘇程度不同的情況,令得貨幣政策也處於掣肘的狀態。從數據上觀察連續幾個季度我們看不到強勁的按季增長,歐元區按年增長基本維持在1%以內,而歐盟略好,按年增長高於1%,顯示歐元區的結構問題。需求疲弱,產出和投資仍未恢複到危機前水平,這些都是歐洲要解決的問題。 低通脹在今年成了歐洲央行屢次提及的風險,一直低於其通脹控制目標,通縮壓力困擾著歐洲經濟。從本質上說內需和外需不足是造成通脹較低的原因,屬於經濟深層次矛盾。寬松貨幣政策縱然可以刺激一部分需求,但是不能產生決定性效果,尤其在私人投資和消費層面。而此時政府投資的作用應該得到體現,因為其不受經濟周期影響,可以進行逆周期的調節,在歐洲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還可以穩定就業。即便是向來推崇財政紀律的IMF也在近期開始討論政府投資(主要是基建投資)的效果,表明其對逆周期調劑的態度有可能放松。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在財政整合的同時,註重未來經濟的投資方向,以穩定就業及促進通脹升溫。 “安倍經濟學”阻力重重 日本經濟的恢複似乎遇到了阻力,雖然從2012年以來連續兩年經濟增速都在1.5%左右,但是在今年4月1日上調消費稅以後,2季度和3季度增速分別到了-1.9%和-0.4%,因此預計再次上調消費稅的步驟會押後。10月份日本央行擴大了貨幣刺激政策,既是對此的回應。安倍晉三的政策在於希望在經濟企穩的時候,提升消費稅以增加政府收入,應對老齡社會和巨額債務的壓力。 我們仍然認為安倍的經濟結構改革難以成功,一方面是有較大的阻力存在,二是這很難在一個經濟重回不振的情況下實施。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在調升消費稅率後開始有了下降,我們認為明年日本經濟增長大概在1%左右。沒有特別的可以拉動增長的因素存在,雖然日元貶值利於出口,但其邊際效應變低。貨幣政策上將維持極度寬松的環境,可能會有更激進的政策出臺。消費稅率的進一步將延後,這需要幾個的連續經濟回升的基礎。 美國經濟持續複蘇 2015年美國經濟仍然將維持較為穩定的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速為3.8%,雖然貨幣政策在2015年將會進一步收緊,但預計彼時通脹水平將漲到令美聯儲滿意的水準,貨幣政策正常化利大於弊。2014年美國的複蘇態勢與我們預計相同,全年GDP增長可達4.2%,11月份的失業率已經降到了5.8%的歷史新低,從失業率的角度來觀察:美國就業市場的恢複確實是較預期來的更好,過去1年的月均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到22萬,處於提升較快的通道中,勞動者參與率維持在62.8%,也處於一個較為合理的位置,今年沒有大幅下滑。 私人部門表現超預期 此外私人部門複蘇強勁,10月底私人部門消費達到了12.02萬億的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3.6%,危機以來私人消費不斷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力和信心不斷強化。3季度GDP中個人消費按年提升2.2%,為新增3季度GDP的3.9%貢獻1.51%。美國股票市場於2014年屢創新高,家庭財富不斷提升,據美聯儲數據2014年6月份美國家庭凈值達到81.5萬億美元,財富效應得到大幅強化。預計美國股票市場升幅仍應會持續,因此家庭消費能力繼續上升可期。 ![]() 企業部門在3季度創造了1.87萬億美元的稅後利潤,創歷史單季的新高,仍然處於持續不斷提升的過程中,為美國股市的估值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我們預計企業部門的盈利速度還能夠進一步加快,基於消費改善和失業率的降低。同時家庭可支配收入延續上升格局,10月份達到了年華12萬億的新高,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5%,因此企業部門的盈利提升仍有支撐。 2015年美國繼續保持複蘇態勢 我們對2015年的就業市場保持樂觀,由於失業率已經降到了6%以下,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維持在一個較低的平穩的水平。因此如果失業率穩定,美聯儲可以在2015年考慮加息而不會給就業市場帶來太多的困擾,根據其自身預測,2015年失業率可以保持在5.4%-5.6%的區間,而且絕大多數委員是支持在2015年加息的,甚至在支持1%-2%區間的委員占了很大一部分。我們認為加息是一個漸進的過程,FOMC會視乎經濟的反饋決定節奏。可以看到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走低,料通脹不會是太大的顧慮,只有看FOMC對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態度。 ![]() ![]() ![]() 政策展望 貨幣政策展望:2015年加息在即 美聯儲貨幣政策2015年實質性收緊 美聯儲用了一年時間,將第四次量化寬松的購買停了下來。但是美聯儲並沒有急於從量寬中退出,也就是不會將所購資產出售,也不會任其到期,而是會繼續將到期後的債券及資產證券化產品本金投入到新發行的同類型產品中去,以保證對長期到期資產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說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短期內不會有收縮的可能性,我們看到10月份決定停止購買後到12月初,其資產負債表仍略有擴張,目前接近4.49萬億美元。因此短時間內美聯儲是難以先將資產處理掉再加息的,有可能采取的步驟是加息並停止本金再投資。 諸多因素利好經濟回升 目前對於經濟的有利因素主要來自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主要是油價的大幅下挫,美國汽油價格目前達到了2.7美元/加侖,較年初下降了16%,較2014年高點下降了約24%,顯示原油價格下跌對美國嚴重依賴的汽油產生了很大的拖動,這對於經濟複蘇產生了多重效果,一方面是汽油消費占比下降,實際可消費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對通脹的壓力減弱,對於美聯儲來說可以不必過早的擔心通脹問題。還有就是美國作為能源進口大國,在石油這一單一貿易品上會削減貿易逆差,美元外流變少。我們認為整體來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以寬松為主,加息難以避免,但對經濟影響會比較小。 ![]() 財政開支長期收緊 長期來看美國財政赤字還是下降趨勢,奧巴馬政府提出到2024年整體預算赤字降到GDP的1.6%,因此未來十年間整體政府開銷會維持平穩。2014年預算赤字7400億,而實際上只有4800億,奧巴馬提出2015年的赤字約在5600億,預計實際情況可能會更小。我們在年初的策略報告中天到過,美國財赤受到了自動減赤機制的影響,不可能大幅的增加,此外經濟複蘇對於財政的依賴越來越小,沒有進一步增加投資的必要。長遠來看財政赤字的削弱可以對美元產生提振,美國國債的增長趨勢將放緩,我們預計2015年財政赤字占GDP約3.1%左右。 ![]() 歐洲經濟重回正軌仍待時日 歐洲複蘇仍未重回正軌 2015年歐洲經濟整體預期將緩慢複蘇,如我們在去年策略報告中預期,2014年歐洲金融危機雖然已經逐步解決,但是其經濟增速仍過低,資產負債表的損傷仍未得到修複,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經濟體內部也出現複蘇程度不同的情況,令得貨幣政策也處於掣肘的狀態。從數據上觀察連續幾個季度我們看不到強勁的按季增長,歐元區按年增長基本維持在1%以內,而歐盟略好,按年增長高於1%,顯示歐元區的結構問題。需求疲弱,產出和投資仍未恢複到危機前水平,這些都是歐洲要解決的問題。 ![]() 通縮風險為央行所擔心 低通脹在今年成了歐洲央行屢次提及的風險,一直低於其通脹控制目標,通縮壓力困擾著歐洲經濟。從本質上說內需和外需不足是造成通脹較低的原因,屬於經濟深層次矛盾。寬松貨幣政策縱然可以刺激一部分需求,但是不能產生決定性效果,尤其在私人投資和消費層面。而此時政府投資的作用應該得到體現,因為其不受經濟周期影響,可以進行逆周期的調節,在歐洲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還可以穩定就業。即便是向來推崇財政紀律的IMF也在近期開始討論政府投資(主要是基建投資)的效果,表明其對逆周期調劑的態度有可能放松。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在財政整合的同時,註重未來經濟的投資方向,以穩定就業及促進通脹升溫。 央行開始大規模數量和價格寬松 我們看到歐洲央行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寬松,首次將存款利率調到了負區間,並且大規模的ABS購買計劃已經開始著手。可以看出歐洲央行對於大規模的寬松政策已經完全的放開,包括降息、資產購買計劃、長期貸款或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等。原因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就是在恢複增長疲弱的情況下,通脹下行壓力較大,難以達到歐洲央行的目標區間。如果對比美國來看,其通脹也未達到2%的美聯儲目標位置,因此以目前歐洲經濟和美國經濟的差距,其通脹處於合理位置。歐洲央行已經將未來經濟預期和通脹預期調低,2014年和2015年經濟分別增長0.9%和1.6%,通脹率在2016年達到1.4%,仍低於央行目標。因此歐洲央行對於未來經濟走向仍較為擔心,我們認為短期內通脹上浮可能性很小,資產購買計劃缺乏有效傳遞機制,貨幣政策效用不大。但歐洲央行仍有可能繼續資產購買的擴大規模和種類,有可能購買主權債券,以提振信心。 政策展望 財務整頓優先級或讓位於經濟增長 歐洲近年來的財政政策一直處於整頓緊縮的過程中,但我們預計這種整頓會逐步的慢下來。主要是緊縮財政實際上是對於過往財政紀律松散的一種矯正,雖然有利於遏制公共債務的不健康發展,但是對於恢複經濟只到了負面作用。目前部分歐元區成員國的財政整合已經基本完成了目標,因此從2014年到以後,整體來看財政赤字缺口會縮小,但在不同國別間會出現分化。因此我們也認為結構性赤字會隨之減低,預計2015年左右會持平。 歐元區開始著手財政支持 我們預計財政方面隨著整頓的逐步完成,財政會更加著手致力於如何帶動經濟進入上升通道。當然在維持金融穩定的同時,部分財政健康的國家可以加大公共投資的力度,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已經表示未來將會動用210億歐元的委員會預算和歐洲投資銀行(EIB)的擔保來吸引大概3150億歐元的私人投資,來參與到綠色工業、交通、數字基礎設施及青年勞工措施等方面。因此可以看出,對於疲弱的歐洲經濟,必須由政府帶動的投資才機會使增長重回正軌。 長久看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 從長遠看,結構性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勞動力市場面臨的問題最應得到重視:如薪資談判缺乏彈性、勞動法規嚴苛、賦稅高及產品競爭力低等問題是制約歐洲勞動力市場發展的因素,也推升了結構性失業。此外就是金融體系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同我國一樣。抵押體系可以作為一個突破口,改變過往的對中小企業抵押剃頭過度的情況,這樣可以產生額外的流動性。對銀行業的整頓不能放松,資不抵債的銀行應采取強硬措施,有問題能救助的銀行進行重組等,最中減少銀行對於政府的過度依賴。 2015年將有可能成為歐洲全面寬松之年 歐洲央行今年的政策舉動很大,但也穩定了市場信心,某種程度上對提振經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預計2015年歐洲央行的政策會更加寬松,如果沒有德國的反對,預計歐洲央行會很快進入主權債券購買的領域,因此德國的態度很關鍵。整體來看,未來歐洲央行會不斷地加大ABS的購買力度,以及有可能進一步下調利率,這都取決於歐洲經濟的恢複速度。 ![]() 日本再次擴大量寬與質寬規模 日本經濟的恢複似乎遇到了阻力,雖然從2012年以來連續兩年經濟增速都在1.5%左右,但是在今年4月1日上調消費稅以後,2季度和3季度增速分別到了-1.9%和-0.4%,因此預計再次上調消費稅的步驟會押後。10月份日本央行擴大了貨幣刺激政策,既是對此的回應。安倍晉三的政策在於希望在經濟企穩的時候,提升消費稅以增加政府收入,應對老齡社會和巨額債務的壓力。 消費稅率調整嚴重影響經濟 然而事與願違,大規模的量寬並沒有換回通脹回升及經濟穩步發展,而是有所波動。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的刺激過後居民實際購買力沒有提升,戶均收入實際上是下滑的,實際需求下降。企業員工的薪酬未上升,企業稅也未下調,因此單一的消費稅提升留下了沈重的經濟負擔。 ![]() 消費稅綠提升雖然有利經濟,但基礎不牢 由於日本經濟在金融危機後始終處於一蹶不振的狀態,公共財政入不敷出,高額債務開始不斷累積,人口結構上看日本未來的適齡工作人口比例將不斷下降,“銀發族”增加社會負擔,整體社會儲蓄率下降,社會資源消耗。政府需要強有力的收入支撐才可以實施積極地改革,因此歷次政府都有提升消費稅率的沖動。本屆政府試圖通過大規模寬松將經濟暫時拉回正規以實施政改,無奈積弊過深。 安倍改革阻力重重 我們仍然認為安倍的經濟結構改革難以成功,一方面是有較大的阻力存在,二是這很難在一個經濟重回不振的情況下實施。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在調升消費稅率後開始有了下降,我們認為明年日本經濟增長大概在1%左右。沒有特別的可以拉動增長的因素存在,雖然日元貶值利於出口,但其邊際效應變低。貨幣政策上將維持極度寬松的環境,可能會有更激進的政策出臺。消費稅率的進一步將延後,這需要幾個季度的連續經濟回升的基礎。 ![]() 新興市場國家:結構性問題導致增長下滑 新興市場國家走勢分化 我們認為2015年新興市場國家增長將面臨分化,但總體情況將好於2014年。外部環境上看,2015年是比2014年的增長態勢更為明確的一年,主要來自於美國複蘇的確定,因此出口有望提升。此外通脹高企的情況預計會有所緩解,利於新興市場國家在貨幣政策上更有作為。但同時也要註意到,不同國家之間的情況有差,受地緣政治及增長特質影響而不同。 通脹影響持續 拉美國家增長緩慢,主要是巴西這個金磚國家增長拖慢,目前其金融管制更為嚴格,投資較為疲弱,只有消費略溫和。印度預計明年情況良好,盧比大幅貶值,出口將會提升,大規模基金項目有可能重啟,但其也面臨經濟改革的重任,會將有比較大的社會阻力。俄羅斯面臨解決和烏克蘭沖突的問題,而且在油價大幅下挫的情況下,出口將受到影響。此外我們仍然認為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影響任然會持續,高通脹低增長顯示除國內需求較弱,唯有賴發達市場國家帶動。 美國加息影響全球資金流變化,新興市場結構性問題暴露 另外就是美國經濟的持續強勁複蘇,美聯儲在明年考慮的加息會否在年中推出,實際上新興市場國家增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回報水平下降,已經對資本失去了一些吸引力,在加息的魅影下,為保持一定的資本留存,新興市場國家是否會通過加息捍衛也是一個問題。不過好在通過不斷積累,新興市場國家已經積累足夠多的外匯儲備以平抑資本流動帶來的幣值波動。我們認為在全球進入低增長,低通脹的賬期新平衡後,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增速上的差距越來越小,發達國家更早找到新的經濟引擎,而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歷了十年的增長後內部的結構性問題變得愈來越突出,這應當受到重視。 ![]() 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新常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經濟新常態作為官方表述提出,顯示政府對於目前經濟形勢有了明確判斷。經濟增速下降,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型增長,新常態下消費、投資、外貿、市場環境和經濟風險等都出現了新的特征,國家政策及產業導向都會出現新的機會。中央經濟會議仍然秉持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主基調,矢誌不移的推動改革以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需要。改革仍是經濟發展重中之重。 2015年經濟穩中有升,結構逐步轉變 經濟穩中有升 2014年中國經濟穩中回落,全年GDP增速最高點是2季度的7.5%,因去年低基數的原因,我們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約為7.3%。2015年在調結構的影響下,預計中國GDP增速會降到7.0%左右。目前我國整體消費占比已經突破48.5%,超過了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貢獻,而第三產業的增速提升,對於穩定就業有巨大的帶動作用。我們預計2015年盡管GDP增速趨降,但經濟結構可望逐步轉好。 消費提升,投資尋找新的標的,出口好轉 我們預計2015年消費將成為經濟拉動的主力,主要是由於投資增速被動的減弱所致。2014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下降較為明顯,主要是來自房地產和制造業的投資下滑顯著,房地產投資同比回落接近7%,制造業投資同比回落接近6%,唯有基礎設施的增速能維持在20%以上。消費方面我們預計2015年仍將維持在12%增長的水平,食品及能源消費料穩定,而家庭日用消費及建材等增速不俗。此外我們曾提到居民收入增幅較好,前三季度城鎮和農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均較去年有所提升,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維持高位,對未來消費產生支撐。外貿方面仍有賴於發達國家的經濟恢複,由於內需放緩,凈出口有望提升,同時借自貿區的擴充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中國的出口可望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15年凈出口對經濟貢獻在2%左右。 通脹趨降通脹趨降,PPI維持在負區間 2015年由於經濟增長放緩,總需求增速回落,因此預計2015年通脹維持在較為平穩水平,同時由於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對CPI起到負面作用,食品預計在2015年不會有很大升幅,因此我們預期2015年CPI的增速約為2%。此外我們預期PPI仍然維持在負區間,主要是生產資料沒有擡升的動力,主要生產資料如采掘業、原材料業及加工業等價格難見回升,因此2015年PPI預計在-1%左右。 ![]() ![]() 貨幣政策呈寬松態勢,經濟風險逐步降低 我們預計2015年貨幣政策呈放松態勢,M2增速在12%左右。央行在11月下旬的降息令貨幣政策進入相對寬松的時期,對於經濟增速不斷下行的態勢,所謂貨幣政策中性也不得不根據形勢作出相機抉擇。此外由於中央屢次提出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降息也是必然選擇,而企業部門在08年以後杠桿上升過快已經造成了相當大的財務壓力,因此對於貨幣當局來講,勢必要給企業減壓。但是降息的同時也調高了存款浮動上限,實際上銀行的存款成本沒有變化,反而令其開始追逐存款,因此宏觀流動性並未因降息而大幅的釋放,因此未來降準也成為必要的措施。 除此外考慮到地方政府債務明年將進入完整的地方預算並納入全口徑管理,早前的城投債的由於脫離了地方政府信用其風險溢價將大幅上升,當然長遠看這對於規範地方債健康發展有利,而當這些城投債進入償付高峰時會有流動性的沖擊,因此我們認為央行此舉也是變相的給地方債的清理提供一定的便利,即在保證金融穩定的同時促使地方政府債務順利的進入正軌。 ![]() 財政方面,由於2015年新《預算法》實施,地方政府舉債只能通過省政府發行,因此對於未來全口徑統計的財政支出,將會有比較大的赤字壓力。另外就是明年稅改將繼續穩定的推出,特別是營改增在全國範圍內將推行,我們預計財稅改革對財政影響中性。由於明年經濟形勢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已經看到地方政府接到了發改委提前下發的財政預算資金,除此之外發改委還推出了包括農田水利、鐵路交通、油氣管網、醫療養老等7大項投資項目包,所以對於保增長的態度,中央相當明確。我們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仍沒有轉向,2014年財政赤字占GDP約在2.1%,最高限度柯在3%左右,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有余地。 市場展望 香港市場震蕩上行恒指全年震蕩上行,預計2015年將持續突破 恒生指數2014年呈波動態勢,年初開始延續去年底跌勢大幅下挫,經過接近三個月的築底過程,於5月份-9月份呈現明顯上升態勢至約25300點,後伴隨著香港占中事件的發生,隨即恒指進入下行階段並在年底前兩個月保持22500-24000點間震蕩。雖然滬港通於11月17日正式開通,但是由於成交量未如市場前期所料的樂觀,因而對港股市場未有產生帶動作用。而後來11月底以來隨著央行降息,A股進入階段性牛市,帶動恒生國企指數和恒生指數走勢分化,國企指數年尾進入年內最高位。預計恒指短期內維持震蕩格局,2015年初將選擇方向。 ![]() 預計恒指和國企指最高可升至27000和16000點 預計恒生波動區間為19000-27000,改革和無風險利率下行推升 我們認為2015年的香港股票市場指數有很大上升潛力,主要原因在於:第一、中國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國企改革全面啟動,政策紅利將不斷釋放,符合資本市場預期,風險偏好提升。第二、由於目前中國經濟下行,通縮壓力顯現,我們預期中國央行將會調整貨幣政策,從中性貨幣政策向偏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此外地方債清理歸檔也將造成政府信用剝離,風險溢價提升,有利於壓低社會無風險利率。第三,滬港通的試點為中國大陸投資者增加了一個直接投資港股的通道,我們預期將有更多資金通過滬港通南下香港市場,有利於推動港股流動性上升。目前恒生指數相當於2014年預測市盈率的11倍左右,低於過往5年11.8倍的平均數,恒生國企指數僅相當於2014年預測市盈率的8倍,低於過往5年10.4倍的平均數,因此有較好的風險回報比。 我們預期2015年恒生指數市盈率上限為13.0倍,下限8.5倍,對應目標區間19000-27000,2015年國企指數市盈率上限12.5倍,下限6倍,對應目標區間9000-16000。和目前指數水平相比,恒指和國企指數2014年最高仍有17.3%和42.7%的上升潛力。 ![]() ![]() ![]() 投資策略 2015年三大投資機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並總結了新常態下的九大經濟發展特征,提出了2015年經濟發展的五大任務: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們認為從中央經濟會議工作的精神可以勾勒出2015年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投資方向,具體來看,我們建議重點關註如下三點: 一、受益於經濟結構調整的投資機會 經濟體制改革誕生投資機會 中央經濟會議在2015年的五大任務中將穩定增長放在第一位,但同時提出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的拉動增長,把著力點放在調結構上。我們認為新興產業將成為穩定經濟的基石,投資這些新興產業預期仍將受惠,會議著重強調了十八大以來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化的同步發展,因此相關涉及的產業技術升級、信息網絡建設、節能環保等板塊都有巨大的投資機會。投資者應該抓住相關投資主題,做好主題投資策略。 二、受益於新常態下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 社會和民生改革方向值得重視 新常態下將自發的產生新的經濟特征,經濟會議將這些特征歸納為九點,我們認為其提出的消費、投資和外貿特征應當足夠重視。消費方面,集中型盲目式消費轉變為個性化消費,傳統的房車家電消費發展趨降,新型的互聯網、文化娛樂、旅遊及消費電子等將迅速崛起,這是無可避免的趨勢。投資方面,會議提出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不斷湧現。可以看出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會成為產業轉型的關鍵節點,像物聯網建設、通信網絡更新換代,傳統業態的互聯網化方面都有新的機遇。在外貿方面,特別要關註於走出去戰略,中國過往的靠成本優勢的外貿戰略將讓位於新的比較優勢,高水平引進,大規模走出去預期將同步發生。 三、受益於區域優化調整的投資機會 環保生態指引投資方向 首先要註意到中央經濟會議對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要求是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的總體發展戰略。其次重點在於國內方面,註重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在國外方面,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政策。此三項都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涉及到的板塊有鐵路、基建、工程機械及區域產業龍頭等。這些行業中的龍頭公司及涉及到的有海外和區域優勢的公司都值得關註。 上半年謹慎,下半年積極,關註新常態下的投資機會 在投資策略方面,我們建議上半年采取謹慎的投資策略,下半年保持樂觀的投資策略。宏觀方面由於上半年涉及到地方政府債務的清理及歸檔,及兩會等諸多因素,外圍方面也面臨美國加息時點接近和大宗商品變化劇烈的情況,宏觀變量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建議投資者謹慎樂觀。而下半年料各方面情況趨於穩定,投資者信心回穩,我們建議關註主題投資和價值投資雙線驅動帶來的投資機會。我們看好的板塊主要包括高鐵,環保、新能源,互聯網等新經濟相關的行業,保障民生的醫藥和消費品行業,受益於深化改革的金融,保險行業。我們尤其看好受益於中國經濟新常態之下的各個行業之中的符合中國轉型和產業升級方向的,具有技術優勢,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模式創新的優質公司的前景。 |
風靡全球的RORO模式——擁抱風險、拋棄風險(risk on, risk off),可能會在2015年失去市場。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Michael J. Casey認為,央行政策差異化將導致該固有模式發生變化。
以下為Casey觀點節選:
市場投資者應該提前意識到,那些此前聯動性較強的資產可能在2015年不會有十分明顯的同步性。比如股市和垃圾債將無法同時因風險偏好刺激而走高,這一點在今年已經有所體現。每家公司、每個國家甚至是每個大宗商品的情況都會有所差異。投資者的持倉需要做很好的規劃。
管理規模達到2.4萬億美元的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首席投資官Rick Lacaille就表示,“來年各國經濟情況和央行政策都將出現差異,據此尋找到理想的交易機會將是首要任務。我們希望(相信)2015年將是自下而上的投資機會,而非自上而下的投資機會。”
資產聯動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十分明顯。在央行推出刺激政策的環境下,擁抱風險(Risk On)成為了市場主線,新興市場貨幣、高收益債券、工業商品和股市全部齊齊走高。而在拋棄風險(Risk off)的時刻——比如歐債危機,這些資產則齊齊下跌,避險資產日元和美元則會走高。
市場總是認為這種模式會一直延續下去,但是事實並不會如此。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在其2010年的書中就認為央行相對統一的政策造就了當時市場全面泡沫化和同步漲跌的情況。而著名的格林斯潘看跌期權和後來者伯南克看跌期權都呈現了一個市場氛圍:那就是政府將會買單任何市場問題。華爾街十分確信如果市場出現下跌,央行/政府將會救市。
同時,在追求“基準”收益率的情況下,基金經理也選擇紮堆某些股票或者板塊,這讓同漲同跌的情況更加明顯。
經濟學家也認為世界/市場正在趨於大同。全球化、科技發展和政策的改善讓發展中國家正在迎頭趕上發達國家。但是需要註意的是,2014年美國經濟一枝獨秀,而新興市場全面回落的情況告訴我們,國與國之間經濟狀況越來越接近可能不會成為現實。
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Jim O’Neill認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在2010年已經名存實亡——當時南非加入了這一經濟組織。市場高聯動性的模式正在被打破,市場細化將成為趨勢。”
管理2750億美元資產的Russell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Jeff Hussey則稱,“2015年如何選擇投資決策將是關鍵。”
目前的問題在於,習慣了多年的模式,投資者是否會願意去放棄固有思維。
P.S有關於RORO模式,請點擊《歡迎來到RORO世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