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早已開始部署雲業務。”4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2017 IBM(NYSE: IBM)中國論壇上,萬達網絡科技集團總裁曲德君如是說道。
2017 IBM中國論壇主題為“天工開物,人機同行”。在與IBM大中華區總裁陳黎明的對話環節,曲徳君首次對外透露,在確定與IBM聯手進軍公有雲市場前,萬達內部已在私有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研發工作。與此同時,曲徳君還公布了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布局雲業務的戰略部署。
第一財經記者隨後從接近萬達網絡科技集團處了解到,今年年初,在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創新發展的大背景下,萬達在內部雲建設基礎上開始瞄準更大的市場。今年3月19日,萬達網絡科技集團與IBM在北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萬達網絡科技集團正式對外宣布進軍公有雲業務領域。通過此次合作,中國企業將獲得相關的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IaaS 與 PaaS)以及IBM 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彼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IBM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羅睿蘭均出席了簽約儀式。
作為上述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將在中國市場推廣IBM Watson服務,國際領先的“商業人工智能系統”IBM Watson將被引入中國。第一財經記者當時從萬達網絡科技集團了解到,首先引入的是能夠在應用設計中加入自然語言交互功能的Watson對話服務。未來還將引入更多基於雲平臺的IBM Watson服務。另有接近合作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未來雙方業務合作中,IBM僅從技術上提供支持,運營治理則由萬達來負責。
針對上述與IBM的合作,曲德君11日稱,促成雙方形成戰略合作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如雙方看好對中國市場長期前景,萬達自身有業務發展的剛性需求,希望為合作企業提供雲服務。他說,選擇具有百年歷史的科技巨頭IBM作為萬達的獨家合作夥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基於IBM在雲計算方面的領先科技。
“萬達在中國部署的公有雲平臺將基於IBM最新一代雲計算技術。這是IBM面向未來的雲服務需求而研發的全新平臺。屆時,萬達雲將成為除IBM美國以外第一批應用此項技術的雲數據中心,”曲德君表示。
全程參與該項目的陳黎明則笑稱,雙方的合作源自一個電話,這促成了雙方的首次見面,以及後續整個合作的推進。他對雙方團隊做出的努力表示了感謝,也對雙方合作表示了期待。
事實上,在確認合作意向後,雙方的合作一直在加速進行。曲德君透露,短短3個月內,雙方完成了從簽訂MOU、基本確定合作意向,到完成合作談判,正式實現簽約一系列複雜的流程。通過此次合作,萬達雲所服務的企業將獲得相關的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及IBM Watson人工智能系統、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
去年12月,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針對中國雲計算市場發布的一則報告稱,在中國市場上,公有雲的市場規模保持在整體企業IT費用的5%左右,仍處在比較低的比例。中國整體經濟的放緩,也將刺激雲計算應用加速,因為公有雲能夠為政府或者企業節省更多成本。中國雲服務市場從2007年開始起步,目前中國雲市場特別是公有雲市場與美國的技術差距為3~5年,還未完全爆發,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富人排名是個需要持久挖掘並接近真實數據的過程。我們首次詳細公開其中的計算依據和過程,其中或不無疏漏,但期待以此與大家共同探討,幫助我們靠攏相對正確的結果。
作者:陶娟
來源:新財富
幫富人數錢,是個技術活。這個活,新財富一幹就是15年。沒有《人民的名義》里各種花式數錢的手法,新財富小編只有扒公告這樣的笨辦法。
根據我們歷年使用的財富評估方法,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候選人需要滿足4 個條件:在中國成人、來自商界、個人財富不低於66億元、主要業務在內地。
新財富會根據候選人擁有的主要企業,對其主要股權財富進行評估,主要方法為:
1、對於上市公司,以2016年12 月31日收盤股價(2017 年新上市公司以2017年3月31日收盤價為準)×股份數量計算;
2、對於已披露上市計劃的非上市公司,根據2016年凈利潤估計值×類似上市公司2016年12 月31 日收盤價計算的市盈率×股權比例計算;
3、對於其他非上市公司,以凈資產×股權比例計算,並參考其最近一次發債時的資產狀況或私募融資時的估值情況。
可見,財富的計算,絕不是拍腦袋那麽簡單,而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會遇到許多技術難題。比如未上市富人旗下公司的資料,以及公司已上市的富人減持套現之後的買房之類非公開投向、股權質押等等,都難有全面的公開資料。
又比如,一些通過BVI或信托持有的股權,難以穿透。
再比如,股票長期停牌的富人,股價測算怎樣才算公允;多層次資本市場下,股權投資一級市場和新三板市場,其股權計價方式和A股的競價交易頗為不同,又如何計算才算公允。
有時,富豪旗下難免有多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究竟是另一家上市公司持股,還是富豪直接持有的控股公司持股,需要辨認清楚。如許家印在A股、新三板市場頻頻出擊,不僅嘉凱城被收入囊中,恒大淘寶也早已掛牌,但這些公司都是以恒大地產的名義投資的,就不需另行計算。又比如複星系中,郭廣昌、梁信軍等人是通過獨立於複星國際之外的公司來控股上海鋼聯,那他們在上海鋼聯中的身家就需要額外計算了。
正因為有種種難度,富人排名是個需要持久挖掘並接近真實數據的過程。那麽,具體到中國最富有的十個人,他們今年的財富是如何計算的呢?
今年,王健林父子成功連莊!在新財富500富人榜推出榜單15年來,這是王健林第四次登頂,也是房地產商第六次成為中國首富(碧桂園楊惠妍曾連莊2007、2008年)。
王者的榮耀背後略掛一絲苦澀,今年王健林父子的財富比起去年少了近200億元。先來看他們父子倆的持股結構圖,還是去年的結構,但足夠幫助理解其龐大的財富帝國了(圖1)。
可以看到,王健林父子最重要的三塊上市資產,分別是萬達院線、萬達商業(目前已退市)、AMC,它們往上追溯都是指向萬達集團及王健林、王思聰本人。而萬達集團也是由王健林父子倆全資持有的。而萬達酒店發展(00169.HK)的大股東是萬達商業,因此可以不用單獨計算其持股市值。
先來看萬達院線。萬達院線2016年末市值634.94億元,王健林父子持股比例為60.42%(北京萬達投資直接持有+北京萬達文化),這塊持股市值為383.63億元。曾在2015年上演10倍傳奇的萬達院線(002739),是去年助推王健林登頂的主要動力。然而,在2016年萬達院線一路暴跌,股價從2016年初的120元/股下挫至年末的54元/股,跌幅55%。
萬達院線暴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2016年,A股傳媒娛樂類股票全線深跌,是市場表現最差的板塊,沒有之一;二則影視娛樂等輕資產的證券化明顯受到監管壓力,萬達影視註入萬達院線受阻。隨著萬達院線從千億旗艦回落至639億元市值,持股6成的王健林財富戰鬥力指數大打折扣。
再來看其資產精華:萬達商業地產。由於王健林對於港股只給萬達商業5倍市盈率非常不滿,上市僅一年多時間,萬達商業(原代碼為03699.HK)就於2016年中進行了私有化,萬達集團最終給出的私有化報價為52.8港元/股,退市前萬達商業總股本為45.3億股,也就意味著私有化時萬達商業總價值達到了2128.74億元(1港元=0.89元人民幣計算),王健林按退市前持股54.26%占比計算,此塊持股估值達到了1155.05億元。
這里面的小秘密是,萬達商業私有化時的每股報價比起其停牌前60個連續交易日的平均價格溢價超1/3,如果不是私有化帶來的估值溢價,王健林差點要丟了今年的冠軍頭銜。
最後一塊是AMC娛樂控股。AMC的總裁亞當·阿倫2016年因為工作得力(主要是在歐美各種買買買),被王健林在年會上單獨拎出來狠狠誇獎了一番,十分長臉。當然,帶給王健林父子的好處也是看得見的,AMC娛樂控股的股價在2016年上漲了42.22%,和萬達影視裝入未果、股價腰斬的萬達院線比起來,簡直是“東半球不亮西半球亮”。
2016年末,AMC收盤市值為32.79億美元,萬達集團持股77.6%,王健林父子在這塊的持股財富達175.58億元(1美元=6.9元人民幣計算)。
當然,除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財富,王健林體外資產也不少,如長白山度假村等,而公子王思聰的事業也是各種花式沖頭條。王健林的未上市資產新財富曾經具體分析過,大概在60億元,而王思聰主要財富除了在萬達集團內的持股外,普思資本去年新財富也曾詳細拆解過,手持項目的價值大約在12億元,考慮到有些項目已上市,而電競類的項目估值存在一定的增值,我們將王健林父子所有上市公司體外的資產合計為80億元。
王健林父子的最終得分是:1794.26億元(表2)。
可以發現,王健林能夠連莊首富,資本運作技巧一流,執行力一流,轉型能力一流,轉板撬動估值的技巧一流,海外買買買的能力也屬一流。觀察其財富後勁,萬達商業已經在A股排隊,目前進入被反饋的狀態,上市在即。中國首富再加持A股高市盈率,會誕生世界第幾富?
NO.2馬雲最近又開始放金句出來辣耳朵了,比如“就算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都沒時間花錢”。哎,其實吧,我們這些真正一無所有的普通年輕人,倒還真不這麽想。
馬雲今年沒有超過王健林,不知道內心服不服,畢竟,馬雲手里的財富核彈——螞蟻金服還沒上市。
要說和馬雲有關的上市公司那就太多了。還好,很多公司都是阿里巴巴作為主體去投資的,不用再重新計算,比如阿里影業(01060.HK)、阿里健康(00241.HK)啊之類的盟友們,還有各種私有化銀泰、私有化合一集團啊之類,都是阿里大旗下,算是給小編留了口喘氣的機會。
馬雲直接拿著的上市公司資產主要來自三家公司,好簡樸,也有可能是小編漏了。
一是阿里巴巴(BABA.NYSE),阿里巴巴2016年末市值折合成人民幣為14989.28億元,馬雲持股7.8%。
二是雲鋒金融(00376.HK)。2016年,馬雲、虞鋒和一群大佬(包括史玉柱、小燕子趙薇的老公黃有龍等等,還有好幾位神秘女士)組成了財團,以低價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入主了瑞東集團,後者本由香港殼王高振順打理。
入主後,他們的持股結構也比較複雜,馬雲持股按公告中的話是“本集團主席兼本公司非執行董事虞鋒先生與馬雲先生透過Jade Passion Limited擁有1,342,976,000 股股份之權益,KeyImagination Limited 擁有Jade PassionLimited已發行股本之73.21%,雲鋒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擁有Key Imagination Limited 已發行股本之68%,而馬雲先生及虞鋒先生分別擁有雲鋒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已發行股本之40%及60%”。
這句話讀起來十分不友好,小編翻譯成數學公式就是,馬雲在雲鋒金融大股東Jade Passion中的持股比例為:73.21%*68%*40%,再乘以Jade持有雲鋒金融的比例55.97%,得出:雲鋒金融2016年末市值為118.94億元,馬雲持股為11.15%,持股市值13.26億元。
三就是拿在手中多年的華誼兄弟,2016年末市值為306.43億元,馬雲直接持股3.58%,持股市值10.97億元。
四就是螞蟻金服了,螞蟻金服最新的估值已然高達600億美元,且其已於2016年末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上市在即。我們從隸屬於螞蟻金服旗下的恒生電子年報中摳出了一張圖(圖2)。
其中顯示,杭州君瀚、杭州君澳據稱為螞蟻金服的員工高管持股平臺(出資人包括彭蕾等),馬雲100%持有的杭州雲鉑投資則是君瀚、君澳的GP(出資額並不高,但是GP通常擁有比較高的分紅比例)。馬雲曾提及,其在螞蟻金服中的最終持股不會超過在阿里巴巴中的持股,按照螞蟻金服600億美元的估值,7%的股權(略低於馬雲在阿里巴巴中的7.8%持股占比)計算,馬雲在螞蟻金服中的持股估值約為289.8億元。
眾所周知,馬雲的長袖善舞體現在各行各界,他還有一塊重要的資產——阿里創投。根據天眼查的數據,目前阿里創投對外投資了48家公司,包括阿里文化、阿里體育、正和島、五礦電商等等,更有若幹上市資產,如阿里創投是光線傳媒和圓通速遞第二大股東,也是華誼兄弟的第三大股東……阿里創投的註冊資本為2.6億元,股東為馬雲(持股80%)、謝世煌(20%)。如此大手筆的、私人性質的投資是否使用杠桿不太清楚。目前,單這三項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值已然高達98.85億元(知道外星人為什麽這麽喜歡娛樂事業了吧),按馬雲占阿里創投80%份額計算,則這塊持股估值大約在79.08億元。
馬雲還有些活躍的社交資產,比如說雲鋒基金(這個基金里LP太有名,投的項目也太有名,內中發生的小故事也略多)。不過,高風亮節的馬雲承諾了身為40%份額的GP,所有GP的收益都捐贈給阿里巴巴基金會。
馬雲最後的總得分是:1562.6億元。
當順豐小哥被打時,一向惜字如金的王衛發飆了。2017年2月,王衛請來當時那位小哥敲鐘,霸道總裁的營銷魅力完美滿分。在全國人民為其數漲停的歡呼聲中,順豐控股曾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霸占深市一哥席位,而曾言“順豐不上市”的王衛因為上市,今年財富竟然超過了馬化騰。
由於順豐控股是在年後借殼上市的,因此我們將其視作2017年以來IPO的新股一般,將2017年3月底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市值為依據計算。那一天,順豐控股的市值高達2332億元,順豐控股第一大股東明德投資控股持股64.58%,王衛又持有明德控股99.9%股權,其財富為1504.5億元。考慮到上市之前,明德控股的凈資產為31億元,王衛這次上榜主要還是來自A股股民厚愛。
有的人估計會質問:王衛不是在深圳有200套房子嗎?不算了嗎?考慮到順豐控股的市值飆漲有一定的情緒影響因子在里面,200套房子的價值應該是抵不過股市里一天小小的波動帶來的影響。若以近來順豐控股的市值(4月24日收盤市值為2009億元),王衛的財富就已降至1297億元了。
王衛的最終得分是:1504.5億元。
馬化騰這個人,看起來笑瞇瞇有點靦腆,被老一輩富人宗慶後追問服務器是不是國外的時候,他第一次回答好像完全偏題了。作為產自理工科的富人,馬化騰可謂十分低調。他好像是千方百計不讓自己當首富來著。如果他不是急急忙忙地在2016年大手筆捐贈及總是大手筆套現的話,他本來可以成為我們中國內地的第一位2000億富豪了!
馬化騰在投資上遠遠沒有馬雲、王健林這麽博愛,也幾乎沒有聽聞他有什麽在騰訊之外的私人投資,就是這麽專一。不過,騰訊作為公司投資起來卻也頗為豪爽,比如目前已成京東的大股東,京東(JD.NSDQ)市值有2000多億元,同時是58趕集(WUBA.NYSE)的股東,最近騰訊還以17.78億美元買了美國的明星股特斯拉5%股權。
計算馬化騰的財富十分簡單,其本輪最終得分為1411.2億元。。
馬化騰於2016年捐出1億股股權,並數次套現,致其身家下滑,其實2016年初至今騰訊控股(00700.HK)股價上漲了48.9%,2017年4月5日,騰訊更迎來自己的歷史性時刻——成為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的唯一非美上市公司(圖3)。若馬化騰過去1年多時間不曾減持、不曾捐股,以今日騰訊的市值來計算,他今年的身家將達到2034億元,成為中國首個財富超2000億的富豪。
丁磊的財富也容易計算。在遊戲方面,網易的《陰陽師》和騰訊的《王者榮耀》堪稱雙雄。多年來,丁磊一直還持有網易44.3%股權,不套現不稀釋,2016年,網易再次大漲20%,帶動丁磊身家達到865.42億元,排名也從去年的第7名再前進了2位。
網易雲音樂完成了一輪新融資,網易嚴選、網易公開課等項目如若分拆融資並上市,估計丁磊的身家還可以再上臺階。
何享健家族是前十榜單里耐力十足又具有新潛能的老錢家族。美的集團股價2016年的漲勢十分醒目,從低點往上漲幅達到50%以上,2016全年則上漲了32%。
何享健家族的主要財富即來自已經放手給職業經理人的美的集團。美的集團大股東為美的控股,持有上市公司35.93%股權,而美的控股由何家人完全持有,其中,何享健本人持有美的控股94.55%股權,其兒媳盧德燕持有剩余5.45%股權。
何享健獨子何劍鋒一早就離開了家族企業,在投資領域玩得風生水起。其為上市公司盈峰環境實際控制人,持股36.98%,持股市值約37億元。此外,何劍鋒還搭建了行業排名前十的綜合性私募資產管理公司——盈峰資本;是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並列第一大股東;戰略投資開源證券、順德農商銀行、香港衛視;並持有母嬰知名品牌貝貝熊95.5%股權。對於這些非上市資產,我們給予50億元估值。
何享健家族的最後得分是:737.8億元。
旗下有N多上市公司的泛海系盧誌強,這位大佬的資本運作又堪稱雲遮霧罩了。
根據泛海控股(000046)的2015年年報,盧誌強持有中國泛海77.14%股權,而中國泛海不僅持有泛海控股股權,而且“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泛海持有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6)838,726,939股,持有民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416)119,981,428股,持有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3396.HK)4億股”。
這意味著,盧誌強通過中國泛海還另外持有3家上市公司民生銀行、民生控股、聯想控股的股權。此外,中國泛海還通過泛海控股國際有限公司等持有中泛控股(00715.HK)72.03%股權。
從圖4可以看到,泛海系最上層的公司為通海控股有限公司,通海控股成立於1991年1月30日,註冊資本2.1億元。盡管年報中只披露了盧誌強持有通海控股77.14%股權,但天眼查顯示,通海控股另兩大股東為盧曉雲(11.43%)、黃瓊姿(11.43%),黃瓊姿通過中泛控股公告可確認為盧誌強配偶,而百度亦顯示盧曉雲為盧誌強女兒。
如此,則偌大的中國泛海,應當均為盧誌強家族持股。
而在中國泛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以外的資產也不少。如廣西北部灣銀行,109.85億元凈資產,中國泛海持股6.32%。而民生信托凈資產36億元,中國泛海持股84.65%。(民生證券在泛海控股旗下,不予單列計算;民生期貨又分別為民生證券和民生控股所持有,也不予計算。)
此外,2016年10月,中國泛海宣布將以27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保險公司Genworth Financial(GNW.NYSE),此外,中國泛海還並購了IDG,最近,盧誌強出任IDG新一屆董事長。這三項已披露價格的資產價值223億元,考慮到收購過程中杠桿的存在,我們給予盧誌強非上市部分70億元凈資產估值。
盧誌強家族的最後得分是:710.2億元。
再來說宗慶後。這位老牌富豪最近似乎抓住各種機會懟排在他前後的IT新富們,尤其和馬雲,隔空嘴仗都好幾輪了。
由於娃哈哈一直未上市,宗慶後的財富在幾個榜單上差異也比較明顯,有的榜單上,其財富數額超過千億,有的榜單上,其財富數額不足500億元。我們還是盡量依照公開數據考量其財富值。
數據顯示,娃哈哈2013、2014年營收分別為783億元、728億元。但由於在營養快線之外一直沒有培養出新的得力品種,其2015年營收近乎腰斬。娃哈哈官網披露了2015年的業績,“2015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95億元、利稅115億元,上繳稅金56億元”。115億元利稅,減去56億元稅金,剩下的59億元,大致可以視作娃哈哈集團2015年的凈利潤指標。而在浙江新聞客戶端的一篇報道中,則披露娃哈哈“在2016年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上繳稅收48億元”,相當於稅收同比下降了14.3%。由此,我們對娃哈哈2016年凈利潤按較2015年打八五折估算。
再來看看Wind上娃哈哈所對標的軟飲料行業中,承德露露(000848)、深深寶(000019)的市盈率大概在20-23倍,我們取20倍市盈率計算。
根據報道,娃哈哈內部也已實行全員持股,而我們從天眼查上發現,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的三大股東為:宗慶後獨立持股29.4%,杭州上城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6%,杭州娃哈哈集團職工持股會持股24.6%。其中,杭州上城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上層股東為杭州上城區國資委辦公室。
也就是說,從股權結構上看,娃哈哈集團的大股東是杭州上城區國資委,偏國企。但是實際上,娃哈哈集團在許多下屬單位中的持股是49%、39%,而那些子公司中持有51%股權或更多的股東則指向了境外公司或者宗慶後本人,在一些重要公司中宗慶後家族的利益約在51%。籠統估算宗慶後家族在整個龐大娃哈哈集團資產包里持股平均水平,大概在65.4%左右(51%+49%*29.4%)。
綜合上述各項指標計算,宗慶後家族所持有的股權估值656億元。
雷軍的排名從2016年第六降到了今年的第九。實話實說,給獨角獸的創始人估值有風險,分寸不好掌握。
去年雷軍系的幾乎所有上市公司都遭遇了股價下跌,曾經給雷軍身家創造“金山”的四駕馬車,都有點不靈了。迅雷股價腰斬,歡聚時代打了個7折,金山軟件相對來說表現最好,也跌了16%。在金山軟件中,雷軍個人直接持股10.96%;歡聚時代中雷軍個人持股17.41%,迅雷中其持股28.36%。而獵豹是通過金山軟件來持股,因此無需再單獨計算入雷軍的身家里。
雷軍手中目前最響當當的財富招牌,還是非小米莫屬。小米是互聯網時代估值躥升最快的典型,2010年底融資時估值2.5億美元,2011年底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底估值40億美元,2013年8月估值100億美元,到了2014年末,雷軍官微宣布小米估值450億美元。
但是,其這一巔峰時期的估值與2016年手機出貨量跌出全球前五的境況不太相襯。2016年,一向高調的小米未對外公布營收,而數據統計機構IDC則稱其銷量同比下降36%。因此,近兩年對其450億元的估值多有質疑,2016年甚至傳聞小米估值降為280億美元,小米為此專門辟謠。參考其2014-2016年的出貨量及營收增減情況(2014年小米銷售手機6112萬臺,含稅銷售額743億元;2015年銷量超過7000萬部,營收780億元;2016年IDC統計的小米出貨量為4150萬臺,相比2014年下滑了1/3),我們且給予小米350億美元的估值。
雷軍在小米中的最新持股比例沒有公開資料,2012年5月金山軟件向港交所披露的文件顯示,其持有小米30%以上已發行股份,鑒於此後又經歷了數輪融資,樂觀估計雷軍在小米中還保留25%的持股。綜合上述指標估算,則雷軍在小米中的財富大致為603.75億元。
雷軍的最後得分是:655.2億元。
李彥宏的跌幅更大於雷軍,從去年第五直接掉到今年的第十,據說BAT的除了百度人,另兩家只稱自己為AT。百度系的規模其實也不小,如百度為大股東的攜程,市值有1200多億元,旗下的去哪兒網,退市時也有300億元估值。但百度2016年年末市值竟然跌至3935.46億元,只有騰訊的1/4,阿里的1/3。而李彥宏以16.11%持股,僅剩634億元身家。
今年,李彥宏從微軟請來陸奇,從家中請回馬東敏,並大力布局高技術門檻的無人駕駛,這能否為未來百度的市值和李彥宏的身家提升帶來助力?(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建立一個知識服務從業者的開源社區,為知識服務開拓新的邊疆,不斷孵化最新的思想和手藝,社區里的每個人,都將是貢獻者和收獲者。
5月18日晚,由「得到」App主辦的“001號知識發布會”在北京維場39.9度空間拉開帷幕。羅振宇攜手李翔、薛兆豐、寧向東、卓克、嚴伯鈞、羅永浩、徐小平等7位“知識生產者”及特邀嘉賓曾鳴,共同發布了12款知識產品。深圳衛視和優酷對這場發布會進行了現場直播。
本次發布會旨在“向終身學習者致敬”,是知識付費從業者首度嘗試為“知識產品”召開發布會。開場時,擔任主持人的羅振宇便調侃稱:這場發布會不秀參數和跑分,也看不到實體產品,大家可能收看的是“一場假的發布會”。
這場特殊的發布會持續了近兩個小時。發布的12款知識產品包含7大“訂閱專欄”,2大“知識工程”,1本典藏畫冊《藝術博物館》,1個名為《曾鳴·智能商業二十講》的內容產品,以及1本免費開源共享的《得到品控手冊》。
訂閱專欄是「得到」的拳頭產品,由各個知識領域的“頭部老師”生產知識內容,通過專業產品團隊的協作,以年度付費訂閱專欄的形式交付給用戶。目前在「得到」上,這樣的專欄有26個,累計銷售超過206萬份。
本次發布的訂閱專欄包含了兩種類型:一類是“把人類已有的存量知識再用新技術再生產一遍”,包括《李翔知識內參》、《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卓克·科學史》、《嚴伯鈞·西方藝術史》;另一類則是《徐小平·創業學》、《羅永浩·幹貨日記》這兩個“創業學”專欄,屬於“把人類從來不曾被生產過的增量知識生產出來”。
同時,在宣布資深媒體人李翔的專欄第二季《李翔知識內參》月底上線的同時,羅振宇宣布李翔正式入職「得到」擔任總編輯。
2大“知識工程”為“每天聽本書(年卡)”和“家庭背景聲”,兩者都是「得到」獨創的產品形態。
每天聽本書(年卡),一年為用戶精選365本書,進行人格化的精華提取和語音轉述。羅振宇表示,「得到」對該產品的目標是“做中文市場最大的轉述知識庫”。
家庭背景聲,通過知名“聲音表演者”朗讀經典著作、名人演講等內容,為家庭親子環境提供有價值的背景聲音。這些“聲音表演者”包括了《舌尖上的中國》配音李立宏、《甄嬛傳》甄嬛配音季冠霖、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演員何冰及趙立新等。
現場還特別邀請了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作為嘉賓,分享時代核聚變前夜的觀察,同時他還宣布會將這個對未來經濟基本規律和商業模式的觀察,匯聚為一本著作《智能商業》,與之關聯的20講音頻產品,不久後將在「得到」App發布。
《得到品控手冊》,凝結了「得到」團隊迄今為止打造知識服務產品的“全部心法和方法”,開放給外界免費共享。羅振宇同時也在現場發出倡議:“建立一個知識服務從業者的開源社區,為知識服務開拓新的邊疆,不斷孵化最新的思想和手藝,社區里的每個人,都將是貢獻者和收獲者。”
據悉,截止到2017年5月16日,「得到」App用戶數已超過736萬,日活躍用戶數超過67萬,訂閱專欄銷售數量超過206萬份。目前,「得到」提供的知識產品主要有訂閱專欄、知識新聞、每天聽本書、家庭背景聲、小課題等,組成多元化產品體系,覆蓋經濟、管理、科學、藝術、創業等各個知識領域。由此可一窺「得到」產品戰略:通過“高精尖”頭部內容服務塑造核心競爭力,隨後以點帶面,橫向擴展多個產品系列,形成滿足用戶多元需求、適應不同場景的產品組合。
在全球資本市場大幅震蕩的一周(2月5日至9日)中,國際原油市場未能幸免,紐約輕質原油和北海布倫特原油主力期貨合約價格雙雙下挫,前者更是在2018年內首次跌破了每桶60美元關口,回吐今年以來全部漲幅。
全球股市經歷了“黑色一星期”,恐慌情緒蔓延到原油市場,導致原油價格一路下行,連跌5個交易日,布倫特原油主力期貨合約價格刷新了去年11月以來最長連跌期,美國輕質原油價格當周也步入去年4月以來的最長連跌期,一周跌幅達到9.6%。
除了全球股市帶來的悲觀氣氛打壓油價外,美國原油供應增加以及美元指數回升,都對原油價格形成下行壓力。美國能源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此前一周美國原油產量突破了1000萬桶大關,達到每日1025萬桶,為美國單周油產的最高紀錄。美國油田技術服務公司貝克休斯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周美國運營的油田鉆井數量791個,比前一周增加26個。歐洲方面,北海重要油田輸油管線Forties重新啟動,意味著英國北海地區近40%的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將逐漸恢複正常。路透社還援引俄羅斯石油巨頭Gazprom Neft首席執行官久科夫的話說,下季度全球主要產油國可能會商談調整限產政策,這令市場擔憂一旦目前的限產政策失去效力,供過於求的格局將再次出現。
此外,美元指數走強,回升到90以上,也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投資吸引力。
截至當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95美元,收於每桶59.20美元,跌幅為3.19%。4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02美元,收於每桶62.79美元,跌幅為3.12%。
北京時間4月24日22:00左右,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漲破3%,這也是2014年來首次,隨後美股閃崩,道指盤中狂瀉500多點。收益率飆升、加息預期升溫、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各大因素導致隔夜美股再度承壓。
截至收盤,美國三大股指重挫。道指大跌逾400點或1.7%,報24024.13點,連跌五日,為2017年3月以來最長下跌周期;納指收跌1.7%,報7007.35點;標普500指數收跌1.3%,報2634.56點。美國科技股多數下跌,亞馬遜收跌3.81%,臉書收跌3.71%,微軟收跌2.34%,奈飛收跌3.66%,高通收跌1.17%。
亞太市場開盤承壓,截至北京時間4月25日9:40,日經225指數跌0.41%,香港恒生指數跌0.67%,上證指數跌0.37%。
機構評論稱,美股閃崩的主要原因之一還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新言論——伊朗要是再出現核武器問題,那麽就要遇上大麻煩了。這一評論令市場感覺不安。“地緣政治風險,貨幣緊縮預期升溫,疊加美股的技術圖形從2月以來就始終糟糕,感覺前兩天的反彈只是逼空,實際效應很弱。”資深宏觀交易員袁玉瑋告訴記者。
美股再現閃崩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後一次”延長美國針對伊朗、涉及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他將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並揚言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伊朗外交部長穆罕默德·紮瓦夫本月21日向美國發出警告,如果美國放棄伊朗核協議,伊朗將繼續“大力”發展核濃縮, 並且正在考慮采取進一步“激烈措施”以應對美國的退出。
在平息了幾日後,地緣政治風險為此再度擡頭,挑動了市場的脆弱神經。
盡管財報季開局良好,但一些超出市場預期的公司股價並沒有受到市場的獎勵,分析師認為當前優秀的業績可能早就已經反映在早前的價格之中,市場開始懷疑,在一次性的稅改利好後,未來公司盈利能否持續提升。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財報發布後,股價狂瀉4%,盡管營收大漲,但財報也顯示公司的支出上升。這一暴跌也加劇了其他科技股的壓力,包括此前頗為流行的“FAANG交易”,FAANG指的就是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奈飛(Netflix)、谷歌(Google)這幾大科技明星股。科技權重股的暴跌無疑加劇了大盤的壓力。
此外,美聯儲的貨幣緊縮預期始終是懸在美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著油價暴漲並突破70美元/桶,各界對於通脹回升的預期空前強烈,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可能會更快快速加息,這對於原本就處於歷史高位的美股更為脆弱。
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不過認為還要加息三次的委員人數也在上升。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6月的議息會議上宣布再加息25個基點。
美債收益率“破3”
盡管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3%並非事關生死,但整數關口往往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而這一突破也是2014年以來首次。
分析師認為,飆升的收益率和近期油價暴漲有關,這必然會推動美聯儲加息進程。 整體收益率曲線的上升也意味著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持續加息,這也導致股市估值擴承壓,
早在上周五,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就已經逼近3%,當日上漲4.4基點,至2.9583%,日內最高觸及2.96%,創2014年1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稱將退出QE後引發“退出恐慌”以來的最高水平。“
“3%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我們認為債券供給加劇、美聯儲加息持續,3%一定會突破,預計年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3.25%左右。”野村證券固定收益部主管George Goncalv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美債收益率必然會上行,供需方面都會存在壓力。”
且不談經濟基本面,今年美國實行赤字經濟,不但大規模減稅,並計劃要擴大財政支出。就減稅來看,其總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幅度創30年來之最;同時,特朗普將要推出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但究竟如何用聯邦政府的20%資金來撬動地方政府的80%資金,特朗普政府至今還沒想出辦法來。
美國2019財年預算計劃出爐,總規模達到4.4萬億美元規模,2019年的赤字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達到98.4億美元。在接下來的10年里,赤字總額將達到7.1萬億美元,美國國家債務將增加到近30萬億美元。為此,各界都預計2018年美債發行量將會攀升。
“一邊是美聯儲‘縮表’,央行對債券的邊際購買力度下降,一邊是債券供應量上升,因此最終很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債券收益率上升的狀況。”George Goncalves對記者稱。
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且聯邦基金利率預計到2020年要從當前的1.5%~1.75%的區間,攀升至2020年的3.6%左右,美債收益率在這一背景下似乎也沒有持續下降的可能性。
同時,通脹預期也在支持美債收益率攀升。眼下,核心PCE物價指數位於1.6%,美聯儲預計年末可能會逼近2%的目標值。如今美國失業率已經處於4.1%的歷史低位,薪資增速持續攀升,機構也預計失業率今年將繼續下降並跌破4%,這也意味著薪資的走升將持續帶來通脹壓力。
今年無疑是全球市場最具挑戰的一年,美股在2月後便形成下降旗形,此後的每一次反彈都沒有超過前高,整體收益率曲線的攀升也導致市場承壓。未來一年,盡管經濟擴張將持續,但地緣政治風險、央行政策將對市場產生交叉影響,波動率無疑將持續攀升。
5月24日,京東首次對媒體公開位於上海嘉定區的亞洲一號無人倉。
無人倉庫外面非常安靜,很少有人員走動。到了倉庫內部則是另一番景象,占地40000平方米的無人倉主要由倉儲和分揀兩部分組成,整個流程中到處都是機器人和機械臂的身影。
據介紹,倉內機器人包括AGV(物流行業的自動分揀運輸機)叉車,六軸機器人,以及自動供包機器人等十幾種不同工種。
在無人倉的大型分揀區,300個“小紅人” 映入眼簾,它們井然有序地進行取貨、掃碼、運輸、投貨。依靠視覺識別和智能導航技術,“小紅人”能以最優線路完成商品的揀選。據現場人員介紹,這些機器人的運動速度為每秒3米,在電量低於30%後還能自行前往充電處充電。
京東於去年10月投用該無人倉,包括入庫、掃描到打包、分揀、出庫等所有環節。而操控全局的智能控制系統是京東自主研發的“智慧”大腦,倉庫管理、控制、分揀和配送信息系統等均由京東總集成。
京東物流首席規劃師、無人倉項目負責人章根雲對第一財經等記者表示,從最低級的傳統倉庫到無人倉的終極形態,要經歷5個層次的演變,包括傳統倉庫、智能型倉庫、少人型倉庫、無人型倉庫到終級無人型倉庫。
目前行業中普遍使用的傳統倉庫特點是使用輸送機、叉車等設備,采用WMS(倉庫管理系統);京東此次開放的無人型倉庫能在大部分業務類型實現全流程(收貨、存儲、揀貨、包裝、分類、發貨)無人作業。而終級無人型倉庫是全品類、全業務流程的無人倉庫。
雖然,京東希望將無人倉將擴展到所有品類,但目前該倉主要覆蓋3C類產品,如何擴展到全品類?章根雲對第一財經等記者坦言,每個品類有自己的特性,該模式並不一定能直接複制推廣到其他品類,“你要為它針對性去做,其實就是要考慮它的綜合成本、效率和體驗,這一塊是綜合性的。”
據悉,無人倉內各種機器人多達上千臺,也應用了自動立體式存儲、3D視覺識別、自動包裝、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各種前沿技術。京東表示,與傳統的倉庫相比,無人倉可以大幅度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且效率是傳統倉庫的10倍。
但應用如此多的機器人和新技術,成本會比傳統倉庫增加多少?
章根雲表示,總投入是一個參考值,主要看產出,一般行業內考慮單均成本。“我們運行也就半年多。隨著京東的發展,它的單量會不斷提升,目前看其實基本能覆蓋。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大量少去了人員招聘和管理、培訓成本,這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成本會越來越低。”
智慧物流的三個方向是“作業無人化”、“運營數字化”和“決策智能化”。在運營數字化方面,章根雲表示,無人倉需要具備自感知、自適應、自決策、自診斷、自修複的能力,“無人倉最能體現智慧的地方,並不是按照指令操作、執行的能力,而是其自主決策,判斷,糾錯以及自我修複的能力。”在運營過程中,與面單、包裝物、條碼有關的數據信息要靠系統采集和感知,出現異常要自己能夠判斷。
不過,目前京東的無人倉現場還有工作人員。在參觀過程中,記者看到,除了巡檢人員,在大型AGV把最後要送往京東終端配送站點的大包裹送上傳送帶之前,仍然有三位員工負責對大包裹進行紮袋工作。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袋子並不規則,機器很難操作,但618到來時會有機器投入使用。
章根雲透露,目前京東有不少倉庫是人機協作,“可能我們平常都是自動化,在大促的時候可以快速把一些人培訓起來,然後人機協作,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做法。”
在過去的一個周末,歐盟史上最嚴厲隱私保護法GDPR正式生效,GDPR是二十年來數據隱私規則領域發生的最重要變化,給歐盟、乃至全世界的企業都將帶來重大影響。無論企業是否在歐盟境內,只要與歐盟企業發生業務往來,或涉及存儲、處理、交換任何歐盟公民的數據,都必須嚴格遵守該條例。
對此,小米首席架構師、人工智能與雲平臺副總裁崔寶秋博士在中國國際大數據博覽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整個行業都需要全力提升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意識,加大設計和研發時的投入,以加速符合GDPR的要求。”
小米已完成隱私保護整改工作
崔寶秋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小米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保護。他說道:“隱私在小米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們的投入也很大。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隱私委員會,和全球最大的隱私認證方案提供商、美國加州的TRUSTe(現更名為TrustArc)公司合作展開隱私保護相關業務。到2016年,小米公司MIUI操作系統和小米網(Mi.com)的國內版和國際版都得到了TRUSTe隱私認證,提高了小米在安全和隱私上的整體水平。”
TRUSTe全面審核小米的隱私操作,意味著小米所收集的移動應用敏感信息都是被加密的,所有的支付頁面都有合適的加密程序以保護用戶的私人敏感信息,並且限制相關應用在用戶手機上獲取敏感信息的請求(除非該請求是必要的)。
崔寶秋博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小米為了符合GDPR條例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進行多方位的投入,從法律規定的研究到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布局,從大數據技術措施到組織措施,在所有業務中全面落實GDPR的要求。”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GDPR的規定雖然強調了用戶的知情權、訪問權和被遺忘權,用戶可以要求被告知公司掌握了自己的哪些數據並要求對其進行刪除,然而,大多數企業在修改GDPR的用戶隱私政策時,措辭仍然比較寬泛模糊。
比如矽谷科技巨頭谷歌和Facebook都已經修改了他們的用戶政策條款,其中Facebook主要強調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應獲得用戶的準許。目前用戶上傳照片時,系統會自動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標識出照片中的人物,采取的是用戶默認同意的條款,除非用戶自己提出異議。
崔寶秋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違反GDPR罰款很高,有一定的威懾力,企業只有三種選擇,要麽退出歐洲市場;要麽努力合規;還有一種就是承擔被罰款的風險。我想最後一個選項不是任何一家負責任的公司願意選擇的,所以真正的選擇就只有前兩個。小米選擇的顯然是努力合規。”根據規定,GDPR大大增加了數據保護的強制性和責任性,對違規的處罰提高到了2000萬歐元或企業全球年營業額的4%(二者取較高值)。
中企國際化繞不開“合規性”
針對企業如何更好地進行GDPR的合規,崔寶秋博士主張從設計著手的隱私保護理念。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項新規對於用戶而言是好事,用戶需要對自己的數據有一定的控制權。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能夠做到遵循隱私保護的原則,就應該在做任何產品之前,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來設計產品。在公司內部我們一直對所有業務部門強調,要不斷自主地進行隱私意識和安全保護技術的提升,不斷地加大投入,當然有些地方難度比較大,技術要求很高。”
崔寶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大量的隱私以及個人數據會存儲在移動設備端,這也使得用戶對移動設備的個人數據以及隱私資料保護非常重視。“目前市場上的智能設備大多數是與個人相關的產品,因此面臨很高的個人信息被泄露的風險。一個設備如果存在漏洞,可能被利用把用戶的視頻、音頻、日常對話等私密的信息發送出去,所以一定要引入嚴格的安全與隱私標準,進行嚴格安全檢測。”他說道。
據了解,小米操作系統MIUI在全球有超過2億用戶,小米網電商平臺甚至擁有更多用戶。崔寶秋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小米手機已經進入多個歐洲國家,最近幾天也剛剛進入了法國和意大利,IoT產品也在歐洲市場迅速擴張。
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加速發展,隱私保護也受到越來越密切的關註。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早些時候在談到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面臨的數據保護問題時,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數據保護是每個企業所必須遵守的。到一個國家就要遵守一個國家的規矩,數據的安全性和所在地的數據擁有權是必須遵守的,國外公司如果在中國做生意,服務器必須放在中國,數據就像基因,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是不能被隨便挪用的。”
科大訊飛除了擁有強大的智能語音平臺以外,硬件產品智能語音翻譯機第二代已經在國內預售。在國內,科大訊飛與中國移動展開合作,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胡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在國際化方面,除了在日本等亞洲市場進行布局以外,也計劃進軍歐美等市場。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SAS的調研,全球僅有不到一半的企業(49%)表示他們能按期達到GDPR的合規要求。不少小公司由於缺乏資源和指導,仍然處於觀望狀態。
對此,埃森哲大中華區首席創新官劉東在中國大數據博覽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GDPR是一個比較好的契機,讓我們的企業審視自己的隱私保護政策,倒逼我們去努力合規。拒絕或者存有僥幸心理都是不對的。這一過程中需要數據公司的服務和技術上的支持,會增加客戶成本,但同時也能令企業的價值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