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孝信給兒子林建涵的接班考題:進軍物聯網 一張總裁文告 牽動中興保全轉型大計

2015-05-11  TWM
 
 

 

國內保全業龍頭中興保全,繼一月宣示進軍物聯網後,四月又啟動組織再造,轉型的態勢愈趨強烈,主導一切的,是看似隱身幕後的董事長林孝信,也是他出給小兒子林建涵的接班考題。

撰文‧鄧 寧

走進中興保全位於台北市鄭州路上的總部大樓,尚未進入辦公室,就先看到一張寫得滿滿的A4紙貼在牆上,是一張致SIGMU集團全體同仁的「總裁文告」,講述了「破除論資排輩的迷思」、「唯才是舉,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勇於改變,才能適所適任」等內容,最下方署名者,當然是SIGMU集團總裁林孝信;而這張文告,是他在今年三月二日對內發表的新春談話。

在總裁文告發布後的一個月,自四月一日起,中保啟動一場「網通時代」的組織再造,拿掉原本隸屬於總公司之下,負責管理全國六十家分公司的台北、新北、桃竹、台中、高雄「五大處」編制,於是年營業額超過六十五億元(不含轉投資公司)的中保,上下溝通距離再度從三層縮短至只剩「總公司─分公司」兩層,成為一個扁平化組織。在啟動一連串的改革前,中興保全的上下溝通總共有五層。

自建管理平台 App行動簽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讓總公司能直轄眾多基層部門,約在半年前,中保自行編寫了一套新的管理平台系統,有相對應的App可供所有人員下載。中興保全副總經理朱漢光解釋,所有來自基層的訊息,上傳到此平台後會自動被歸類、管理、分析,「以前第一線不能解決的問題,得經層層公文請示,耗時短則兩三天、長則一周;現在新平台能直通決策層,在充分授權下,一天內一定會解決,或提出解決方案並回覆客戶。」甚至主管還能透過App行動簽核,不一定得待在辦公室裡。

資歷達二十五年的中保系統事業處協理胡志強,在四月一日前為台北管理處處長,「處」的編制解散後,調任至總公司系統處,負責較大型的保全系統專案,「新的管理方式就是『一條鞭』,目標是效率提升、客戶數翻倍成長,四月以來確實有看到績效提升。」胡志強說,以前他負責管理台北的分公司,現在則管理全國六十家分公司的系統與特品部(如AED),業務範圍更大,且每月都會與林孝信開會兩次,「以前不會那麼頻繁地見到總裁,他對於市場變化非常敏感,能預見未來趨勢,並要我們提前啟動產品開發。」不僅如此,一向以日式管理風格聞名的林孝信,揚棄論資排輩的獎勵模式,要求老員工拿出真本事才能得到升遷機會,為何會出現這種轉變?

這其實是林孝信居安思危的結果。從中興保全的業績來看,創業三十八年來皆維持業界龍頭地位,且受惠於產業形式特殊,只要裝機的戶數大於拆機的戶數,營收即可源源不絕地累積,因此中保自創業的第十年起就沒虧錢,堪稱集團中最穩固的一隻腳;二○一四年的合併營收、獲利與每股盈餘更創下歷史新高,儘管如此,中保近七年來的年營收成長率,始終無法突破五%,市場評估,這樣的成績「穩健有餘、成長不足」。

善用LINE取代層層上報為了追求成長,林孝信不斷地在開會時問「為什麼?」甚至在開會前沒收手機,追求高效率,也尋找開源節流的成長力道。組織改造的扁平化是節流的一部分,而開源的方向,則指向物聯網。

為了進軍物聯網,他一面欽點次子、中興保全副總經理林建涵領軍研究,自己也展現強大的求知欲,閱讀大量的谷歌、亞馬遜、臉書、蘋果等企業的經營策略書籍,譬如去年出版的《Google模式:挑戰瘋狂變化世界的經營思維與工作邏輯》,向當紅的美國網路企業借鏡;他相信,當網路科技進入企業,營運模式也必須與時俱進,網路系統與工作的運用,有利於組織精實。譬如,不同階層的人透過LINE群組,越過層層上報直接發言,呼應他在「總裁文告」中明示:「當『前線』與『後方』的界線消失,管理階層也必須走出辦公室,直接面對第一線市場。」進入中保十年的林建涵觀察到父親此波改造,受到西方網路型企業影響頗深,「美式企業的特質是以量為主、極力擴增客戶數,所以總裁也期待我們能讓中保再次突破量的限制。」對林建涵來說,跟在父親身邊,學習最深刻的是數據管理,「總裁有很多理念,但『數據』對他來說最重要,一家公司做得好不好,數字會說話,我在他身上學會用數據管理,走對方向,公司只會好不會壞。」在嚴格的數字管理下,中保可認列的轉投資公司多達二十一家,去年只有一家虧損,其餘全數獲利。

一三年十一月,林孝信檢視財報,在會議中說了句話:「成本為什麼這麼高?應該可以更低。」總裁一句話,促使全體總動員找出癥結。身負重責的林建涵強調,成本控管必須與研發、技術一同思考,「我們分析中保所有產品,發現器材成本、安裝成本都很高,若能將產品無線化,就能降低成本。」進入一四年,物聯網應用話題蔚為風潮,整合了多種通訊模組的新型路由器也趨於成熟,採購費用遠低於系統主機,科技環境變化為中興保全的轉型鋪好道路;今年元月,由林建涵領軍開發的「中保無限+」正式上路,主打物聯網生活的應用服務,除了基本的安全監控外,諸如智慧防災、智慧照護、智慧居家控制、智慧節能與智慧防盜等,都可一併整合,且因應採購成本下降,家戶月租費也從過去的二八○○元調降至一六八○元,降幅達四成。

「三個月來,選擇安裝﹃中保無限+﹄的新客戶,占了所有新戶數的七成,預估之後能再往上提高到八、九成。」由於入門價格變低,又不需要拉線破壞裝潢,許多租房子住的小家庭或學生都變成潛在客戶,有利於中保提高滲透率,上市一個季度,林建涵總算是不負期望,交出了一張極具成長潛力的成績單。

充滿各種新觀念的「總裁文告」中,林孝信惇惇訓示:「改變非一蹴可幾,今日不改變明日必將淘汰。唯有學習新的事物、新的知識,才能拋棄舊思惟、彌補當下的不足。」雖然六、七年前就嚷著要退休,但對事業仍充滿雄心的林孝信,不輕易從第一線退下。儘管他已將集團中的復興航空與國產實業的董座大位交予長子林明昇,仍自己兼任中興保全董事長,親自帶著林建涵守住固若金湯的這份事業。

推智慧運用服務 廣受好評與哥哥林明昇相差六歲的林建涵,目前掛有中興保全副總經理、中保寶貝城董事長、中保科技董事長、「中保無限+」執行長等頭銜,一二年時已為中保科技開發出創業作「開店快手」;今年他獨挑大樑,以「中保無限+」接軌物聯網,意味著集團版圖中,中保的未來接班人,極可能就是林建涵。

林建涵透露,父親每天早上準時進公司,早上九點,中保、國產、興航的資料全都已匯總進電腦裡,林孝信會花一小時仔細看完報表,「一旦發現問題,他會打電話叫相關主管來開會,或是中午到總裁辦公室一起吃便當。」晚上七點半,集團所有高階主管都會收到當日業績簡訊,每人都必須記清楚數字,朱漢光說:「總裁隨時可能出題考問,而且他不只問你的業務範圍,比如我管公關,但也會被問業績數字,他希望所有主管都必須對數字敏感。」被問倒怎麼辦?林建涵與朱漢光異口同聲道:「那就難過了,等著被總裁連續考問好幾周吧!」「總裁是一名社會觀察家,他將全世界的趨勢帶回來,要求部屬達成,下一步他要出什麼題,沒有人能預料。」對林建涵來說,「物聯網」只是開頭,林孝信出的考題,還會更多。

中興保全

成立:1977年

資本額:45.12億元

董事長:林孝信

業務:保全服務、物聯網系統2014年營收、獲利、EPS:130.72億元、20.34億元、4.62元

林孝信領軍

網通時代下中保的3大變革組織扁平化:從最初五層制壓縮至兩層制,總公司與分公司直接聯絡,管理更有彈性。

善用App管理:人人都有行動裝置,App能自動歸類、分析問題,讓第一線直通決策層,大幅縮短解決時程。從原來最長要一周,縮短到一天內解決。

「快」打敗「慢」:物聯網時代追求效率,小自會議沒收手機,大至規定一天內須提出解決方案,「快」就是中興保全的改造要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396

中企組團進軍“一帶一路”橋頭堡 清潔能源大佬抱團出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019.html

中企組團進軍“一帶一路”橋頭堡 清潔能源大佬抱團出海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05-14 16:56:00

“要加大聯合出海力度,同行業企業要學會以資本為紐帶聯合走出去,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要積極以業務為紐帶‘抱團’走出去。”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中國企業正在加快進軍海外市場。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一周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5月14日從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獲悉,該公司與上海電氣、東方電氣、金風科技、英利集團等中國企業一起組團,趕赴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推介中國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力,以便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中,擴大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

值得關註的是,更多央企正在進軍海外市場。

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要求央企要積極參與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周邊“互聯互通”、非洲“三網一化”等戰略,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分食政策紅利。她說,要以高鐵、核電、特高壓、4G、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為依托,帶動國內裝備、技術、標準、服務、管理出海。

中企軍團探險“一路一帶”國家

記者了解到,推介活動期間,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下稱“哈原子能工業”)簽署了《開發清潔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這被認為是標誌著中哈雙方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進入新階段。

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而能源作為中哈雙方合作的重要領域,雙方合作時間長、基礎穩固,特別是哈方的資源優勢和中方的技術設備優勢形成互補,有利於形成強強聯合的雙贏局面。

哈薩克斯坦在鈾礦、風能、太陽能、水電等領域擁有豐富的資源儲備,發展清潔能源的優勢得天獨厚,發展戰略清晰明確,提出在2030年前實現“綠色經濟”轉型構想,這為中哈雙方進一步擴大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廣核與哈原工有著多年的合作歷程,被視為中哈兩國企業間合作的典範之一。哈薩克斯坦鈾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廣核是中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和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雙方的合作正是從鈾資源開發開始的。

中廣核與哈原工已經在幾年前即成立了海外鈾礦開采合資企業——謝米茲拜伊鈾有限責任合夥企業,共同開發哈境內兩大鈾礦,為中國核電發展所需的鈾資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在鈾資源合作的基礎上,中廣核與哈原工不斷加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2014年12月14日,中廣核與哈原工簽署了關於擴大和深化核能領域互利合作的協議,雙方計劃在哈薩克斯坦建立合資企業生產核燃料組件。

中廣核與哈原工擬合資建設的核燃料組件廠也納入了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2014年的國情咨文。

在推介活動期間,中廣核重點推介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重點推介了其電力裝備制造和技術服務能力,金風科技和英利集團分別推介了其在風電和光伏電站領域的制造和服務優勢。

央企抱團出海

這五家企業均是國內同行業中的巨無霸,被視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主力軍之一。“我們願與哈薩克斯坦合作夥伴一起,通過互利共贏的方式,進一步拓展在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領域合作。”中廣核總經理張善明在推介活動中表示。

推介活動同期,中廣核還牽頭舉行了“哈薩克斯坦-中國‘發展清潔能源’合作研討會”。而記者從中廣核了解到,5月15日,中廣核還將與哈方有關企業舉行清潔能源圓桌會議。來自哈薩克斯坦能源部、哈原工、哈方有關企業,中國駐哈薩克大使館、五家推介中企業等中方機構的代表參加了上述活動。

中國企業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4月28日,中國電建與華能集團、東方電氣集團三方聯合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京舉行。三方共同表示,將在海外及多項業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中國電建董事長晏誌勇、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東方電氣集團董事長王計出席簽約儀式。三方最後在《戰略合作協議》上簽字。它們“希望充分發揮三家企業在投資、建設、供貨的獨特優勢,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生命共同體,實現各自的發展戰略目標”。

“這對於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對此,我們充滿期待。”上述集團中的其中一家集團內部高層此前本報向記者表示,“海外的市場太大了,競爭也很激烈,而我們三家集團聯合在一起,將使得我們在海外競爭時變得更強大。”

黃丹華在2015年4月表示,央企要緊緊抓住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優勢產業“走出去”。與此同時,她鼓勵央企“要加大聯合出海力度,同行業企業要學會以資本為紐帶聯合走出去,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要積極以業務為紐帶‘抱團’走出去。”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45

零售行業:進軍香江 2015年下半年三條主線掘金海外商企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27

零售行業:進軍香江 2015年下半年三條主線掘金海外商企
作者:周羽

投資要點

行業運行回顧及展望:15H1 增速創新低,實體零售低景氣;下半年上市商企望先行回暖。2015 年1-4 月社消零售額+10.4%,同比-1.6pcts,增速創2005 年以來最低。50 家商企1-4 月同比+1.1%實體零售景氣低迷。分業態看,超市、專業店、百貨景氣均向下;品類上,金銀珠寶3/4 月+19.3%/+10.3%明顯改善,3C 通訊保持30%左右較快增長,家電、服裝銷售放緩。預計2015 年社消增速10.1%(下半年+10%左右),作為行業中具備團隊、資金、創新資源優勢的上市商業公司,下半年銷售可能領先行業築底回暖。而上市商業業態領先、創新先行、受益消費升級,具備較高投資機會。

業態領先:中國電商發展領先全球,電商龍頭投資價值大。線下商業低效流通的產業背景驅動中國電商快速崛起:“低價+服務”做大規模,自營賺差價,平臺賣流量的盈利模式已然清晰。2014 年阿里、京東銷售規模已躋身零售前二,二者占有中國限額以上零售業4.9%份額,年22737/2602億元GMV 領先全球。PC 端增速放緩,未來移動化、國際化料是突出亮點。2014 年移動端+239%引領網購增長,阿里/京東移動端GMV/訂單比例已達51%/42%,二者合計份額90%。跨境電商縮短環節、降低成本,政策+需求助力下成長空間廣闊,阿里、京東、聚美全球購等先發布局,整合供應鏈建立規模優勢。商品、平臺、數據、金融等生態圈服務預期將支撐電商龍頭未來五年業績較快成長。

 創新先行,改革再添生產力:商企民營為主,創新力度大;超市龍頭受益國企改革。海外上市零售企業機制較好效率高,互聯網創新積極推進。例如銀泰商業引進阿里巴巴作為第二大股東(轉股後最多持股26.1%),並組建合資公司推進泛渠道業務;國美電器深耕家電供應鏈卓有成效,2014年同店、毛利率、費用率等指標顯著改善,未來基於采購、物流、售後打造家電供應鏈價值服務商前景可期;高鑫零售亦上線“飛牛網”、收購莆田網打造超市電商。國企改革2015 年進入落地期,受益標的未來機制變革有望帶來較大盈利彈性。例如聯華超市引進永輝超市為二股東(擬持股21.2%),未來采購協同、效率提升料將助力業績改善。

 消費升級/財富效應有望提升可選消費增速。中長期看,中國人均GDP 超過6000 美元後消費升級進入後期,可選消費/服務消費呈現升級趨勢。短期看,我們預計2015 下半年零售基本面企穩回升,上市零售龍頭銷售可能先行回暖。資本市場財富效應/政策及稅收紅利有望帶動鐘表等可選消費品增長提速,關註亨得利、時計寶。

 風險提示。行業整合及變革進度低於預期;經濟增長低於預期。

海外零售公司投資策略。我們從業態領先、創新先行、消費崛起三主線掘金商業股。1)看好電商引領零售效率提升前景,推薦龍頭公司,如京東商城、阿里巴巴、聚美優品。2)看好O2O 創新積極及改革受益者,如國美電器、聯華超市、銀泰商業。3)財富效應/消費政策紅利有望帶動銷售增長提速,關註亨得利、時計寶



行業基本面及趨勢展望

社消增速創新低,實體商企低景氣

2015 年1-4 月社消增速10.4%,增長水平創2005 年以來新低。隨著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CPI 低位運行、終端需求低迷,2015 年1-4 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增速同比下降1.6pcts。50 家重點商企1-4 月零售額同比+1.1%,實體零售整體景氣度較低。


上市樣本:收入增速築底,經營現金流下行

行業60 家商企2015Q1 收入+9.2%,景氣築底回升。零售行業60 家上市公司2014 收入7058.2 億元,同比+2.2%;2015Q1 收入2042.3 億元,同比+9.2%。從可比門店銷售情況來看,行業收入增速處築底過程,隨O2O 推進、限“三公”政策影響逐漸消退,上市公司作為行業相對優秀群體,2015 年下半年增速有望延續底部回升趨勢。

經營性現金凈流入連續下行,市場出清及行業整合已快速展開。2014 年行業經營性現金凈流入161.6 億元,同比-42.0%;2015Q1 經營性現金凈流入12.3 億元,同比-25.9%。經營性現金凈流入占凈利潤比例2014 年下滑至1.6x(2013 為2.0x),2015Q1 單季比例0.3x,延續同比下滑(2014Q1 為0.4x)。我們認為,行業利潤表承壓伴隨現金流量惡化是當前中國零售行業低效流通模式的直接體現,市場出清和行業整合已快速展開。

預計2015 年社消+10.1%,上市商企望領先性回暖


我們認為,2015 年1-4 月宏觀經濟增長依然處於相對低位,經濟托底,電商等新渠道分流持續顯現,2015 年1-4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為近年來最低。展望201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低位運行,電商分流仍保持較快增長,預計以實體零售為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在10%左右,預計全年+10.1%。同時我們認為,作為行業中具備團隊、資金、創新資源優勢的上市商業公司,下半年銷售可能領先行業築底回暖。



海外商業股投資策略

海外上市商業股以民營、互聯網及百貨、超市龍頭為主,其管理效率及團隊競爭力普遍較高,未來行業整合期勝出概率較大,競爭力強。我們從業態領先、創新先行、消費崛起三主線掘金海海外商業股,相關標的如下:

第一條主線:看好電商引領零售效率提升前景,推薦電商龍頭,如京東商城(規模效應驅動供應鏈能力快速提升,預計未來份額提升空間大)、阿里巴巴(大生態、雲計算、大數據、大金融多元盈利)、聚美優品(美妝龍頭,跨境電商業務超預期)。

第二條主線,看好互聯網創新及國企改革受益者,基本面提升空間較大,如國美電器(團隊競爭力提升/全渠道戰略)、聯華超市(永輝入股改善空間大)、銀泰商業(阿里合作/管理團隊激勵充分,互聯創新實力強)。

第三條主線,進入15H2-16 年,財富效應有望帶動可選消費增長提速,關註亨得利(鐘表消費崛起、高端表或迎稅收紅利)、時計寶。


重點公司分析

國美電器(00493.HK):深耕供應鏈卓有成效,全渠道戰略值得期待
中國家電零售巨頭,互聯網轉型持續深化。國美電器是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企業之一,2014 年銷售額約1000 億元(上市+非上市合計,其中上市部分銷售收入604 億元),在全國擁有1688 家門店(上市+非上市合計,其中上市部分1132 家)。公司於2012 年推進全渠道零售轉型,並於2013 年底完成采購、物流、IT 雙線融合。公司創始人黃光裕夫婦合計持股59.67%為實際控制人。

深耕O2O 供應鏈卓有成效,各項利潤指標明顯改善。2014 全年同店增長4.8%(2013:+13.7%),其中二線市場同店增長達9.3%;線上業務高速增長,2014 年國美在線GMV 同比+84.4%達77 億元(其中自營約35 億元)。綜合毛利率同比+0.1pct 主要受益差異化商品占比提升至33%(2013:30%),公司計劃至2017 年該比例提升至50%,期間費用率(銷售、管理及其他)同比下降0.3pct 至16.3%,凈利潤率同比提升0.5pct 至2.1%,明顯改善。戰略轉型深化:全渠道向“全零售”升級,目標至2017 年打造擁有億級消費者的生態圈。1)預期國美將在2015 年起搭建“全零售場景圖”,包括智能化門店(2015 年改造50-100家)、加速拓展低線市場渠道網絡(預計未來3 年新進入三四線城市100 個)、移動微店(預計2015 年將設立10 萬+微店開展粉絲營銷,門店移動化)、國美在線等。2)繼續夯實采購供應鏈,基於大數據優化采購模式,預計至2017 年差異化商品占比將提升至50%;物流基於21 個區域物流中心和407 個城市轉配中心、195 萬平倉儲面積覆蓋全國2500+個區縣,推廣一日三達及送裝同步提升消費體驗。3)金融方面,2015 年3 月推出保理產品,並建立高效的征信和風控體系。用戶+場景+平臺合力搭建國美生態圈。

經營展望:公司目標2015 同店增長3%以上,線上GMV 高增長有望持續,“全零售”戰略升級值得期待。管理層預期2015 年同店增長3%以上,二三線市場門店加速拓展,未來3 年年均新開80-100 家店;國美在線目標未來三年GMV 保持100%+CAGR,移動端用戶數量保持100%以上增速。國美線上/線下1.3 億消費者會員、1.2 萬家線下供應商、1 萬家線上商戶、10 萬員工及其粉絲社交圈是其打造“全零售”場景戰略核心優勢,“互聯網+”模式轉型效果值得期待。

風險因素:1)經濟下滑超預期;2)價格戰惡化致毛利率超預期下降。

盈利預測、估值與投資評級:國美電器聚焦家電零售主業,持續深耕供應鏈效果已現,“互聯網+”模式轉型前景值得期待。我們維持公司2015/16/17 年EPS 0.10/0.11/0.12 元人民幣的盈利預測,2015-17 年CAGR 11%。當前股價對應2015 年僅19X P/E,內地增量資金料將對股價形成持續催化。暫維持“增持”評級,關註公司“全零售”戰略推進進程。



銀泰商業(01833.HK):民營商業龍頭,互聯創新領先

公司概覽:立足浙江,擴張全國的民營商業龍頭。截至2014 年末,公司在浙江、北京、安徽等7 省市擁有44 家門店,包括百貨29 家,購物中心15 家;門店建築面積超260 萬平米。2014 年總銷售額及凈利潤分別158.1/11.2 億元人民幣,同比+0.8/-29.7%,同店銷售額同比-3.3%。15Q1 總銷售額及同店銷售同比+5.5%/+1.3%。

實體零售轉型先驅。領先同業率先發展購物中心業態;優化供應鏈和對商品的管控能力,2007 年試水自有品牌just intime,2012 年實踐“買手模式”運營意大利品牌MANGANO;銀泰網2010 年上線(業內首批),銷售額位居實體零售線上商城前列;公司是首批以旗艦店方式入駐天貓的實體零售商,2011 年線下35 家門店以O2O 方式(線下展示、線上下單、線下提貨/配送等方式)參與天貓“雙11”;2014-15 年,門店全面引入支付寶、微信移動支付;2014 年11 月,銀泰網跨境電商上線。2014 年,公司線上業務(銀泰網、閨蜜圈、銀泰寶、迷你銀等)銷售額15.7 億元,同比+33.1%。
聯手阿里加速雙線融合。2014 年3 月,阿里巴巴集團以53.7 億港元對公司進行戰略性投資(以16.6 億港元現金認購9.9%股權,以37.1 億港元認購可轉換公司債),雙方成立合資公司JV,從商品、商圈和客戶數字化三個角度推進O2O 業務。2015 年5 月與阿里巴巴共同發布喵街應用,為消費者提供線下門店的商品+餐飲服務信息及優惠活動。公司預計2017 年OTO 銷售額將占整體銷售額的20%,其中10%來自體內的銀泰網、線下商品上翻和跨境電商等。

籌劃資產管理計劃,變現物業價值助力轉型。截至2014 年末,公司自有面積約148 萬平米,占比57%;以2 萬元/平米估算,公司NAV 約250 億元人民幣。公司積極籌劃搭建資產管理計劃,盤活持有物業價值。目前首個標的為北京大紅門店(建築面積3.5 萬平米),資產計劃年限20 年,預計以租金收入支付7.5%的融資成本,對損益表影響有限;預期公司將以變現資金加強O2O、跨境電商、“買手制”等方面的轉型,並積極把握兼並收購機會。風險因素:新店培育低於預期;OTO 推進進展緩慢。

盈利預測、估值及投資評級。維持2015-17 年 EPS 0.37/0.36/0.37 元人民幣的盈利預測,分別同比-23.7%/-2.7%/+3.4%。公司民營機制下激勵到位、轉型方向明確、執行力強,攜手阿里強化信息、技術與大數據能力,有望在行業整合中勝出,中長期看好公司發展前景,維持“買入”評級。


聯華超市(00980.HK):上海超市龍頭,引入永輝長期提效可期

上海超市龍頭,引入永輝長期提效可期。公司是上海地區超市龍頭企業。截至2014 年12 月,公司擁有大型綜超、超市及便利店三種業態共計4291 家門店,分布於全國18 個省市,其中上海地區門店2706 家,占比63%。2014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15.1 億元,同比-3.9%。2014 年內新開大型綜超4 家、超市158 家(直營23 家,加盟135 家)、便利店113 家(直營32 家,加盟81 家)。

創新轉型深化,效率提升可期。2014 年公司以內生提效為主導,關閉虧損門店,集中推進門店改造工程,完成89 家門店改造,全年毛利率較2013 年提升0.2pct。在供應鏈建設上,公司整合各物流業務管理部門和相關公司職能,組建專業物流有限公司,有序推進物流整合項目,目前施工工程已接近尾聲,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物流控制系統已進入聯合測試階段。年內公司與國美電器戰略合作,在大型綜超中引入“店中店”模式經營家電等弱勢品類。未來公司料將在外延穩健擴張的同時,持續推進現有門店轉型,創新業態和經營模式。大型綜超業態試點轉型小區商業中心或者鄰里中心模式;超市業態重點建設生鮮品類;便利店業態按所處商圈屬性門店類型。我們認為,公司經營戰略思路明確,家電“店中店”模式引流+貢獻傭金收入可期。

凈利率水平遠低於同行,預計未來盈利提升空間大。2014 年宏觀經濟低迷,加之行業處於整合洗牌期。公司總門店數較2013 年減少239 家,受收入下滑及銷售費用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盈利能力承壓。2014 年實現歸屬凈利潤0.3 億元,同比下滑41.4%,歸屬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2014 年銷售費用占營業總收入19.4%,較A 股超市行業上市公司整體銷售費用率高3.4pcts,銷售費用占比高企,公司業績承壓。2014 年公司歸屬凈利率0.1%,較2013 年下滑0.1pct,顯著低於A 股超市行業2%~3%平均凈利率,也顯著低於永輝水平(2014:2.3%),盈利提升空間大。

永輝超市受讓公司21%股份,協同效應助力盈利改善。永輝超市受讓公司21.2%股份,未來引入市場化機制料將提升中長期盈利水平。2015 年4 月永輝超市以每股3.92 港元/股價格受讓公司21.2%股本,交易總金額約7.4 億元人民幣。股權轉讓完成後永輝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預計將派駐核心管理層進駐公司。聯華超市(315 億收入)+永輝超市(370 億元收入)將在采購端快速形成比價、議價協同效應,建立價格競爭優勢,提升雙方毛利空間。未來永輝或進一步推動聯華市場化機制改革,後者盈利水平有望由當前的0.1%凈利率水平向行業平均水平靠攏,盈利彈性較大。

風險因素:電商快速分流,與永輝超市整合進展低於預期。

盈利預測及估值。Bloomberg 一致預期公司2015-17 年營業收入304.5/316.4/314.8 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4.5%/+3.9%/-0.5%,EPS 0.06/0.09/0.17 元人民幣。長期看好永輝超市與聯華整合後的效率提升前景,建議積極關註。



阿里巴巴(BABA.N):平臺電商帝國,生態盈利致勝

全球最大線上市場運營商。公司由馬雲團隊成立於1999 年,是中國電商締造者,搭建線上交易平臺,提供營銷、支付、數據、金融等服務電子商務生態圈。2015 財年零售平臺(淘寶、天貓)交易額2.4 萬億人民幣,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7%,交易規模全球第一,遠高於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7000 億人民幣)與Ebay(5000 億人民幣)之和;公司管理層持股約13%,合夥人制保障控制權。2015 財年營收762 億元人民幣同比+45.1%,總GMV 2.4萬億元同比+46%。

阿里優勢:成熟平臺、海量數據、強勁現金流。阿里年2.6 億活躍用戶,平臺交易額1.7萬億全球第一,並保持30%+高速增長。貿易、支付、服務的良性閉環形成了以營銷推廣及交易傭金為主的盈利模式,消費者粘性高、800 萬賣家全面服務,平臺先發優勢難以撼動。2014 年初提出“雲+端”戰略,本質為大數據應用,巨量可關聯數據將助力商家精準營銷和供應鏈優化,信用數據(交易、地址、余額)控制風險做大供應鏈金融。公司輕資產運營,經營現金流入強勁,2015 財年末現金凈流入412 億元,良好現金流利於並購式擴張,公司並購邏輯清晰——獲取入口、提升體驗、拓展產品,其本質是完善生態圈拓寬護城河。

經營潛力:流量變現提升空間大,移動端快速增長。2015 財年流量變現比率僅2.4%,遠低於Ebay14.5%水平,預計流量變現能力提升將來自:一、天貓GMV 占比逐漸提升(FY2015 占35%),天貓商戶盈利能力和付費比率高於淘寶;二、移動端培育成熟及營銷產品豐富。FY15Q4 活躍用戶3.5 億同比+37%;其中預計移動端月活用戶達2.89 億,同比+77%,移動端活躍用戶增長驅動整體GMV 較快增長。預期PC+移動端變現率中長期提升帶動公司總營收未來三年CAGR30%。

風險提示:1.線上打假導致淘寶流量持續下滑;2.消費需求超預期下滑。

盈利預測、估值及投資評級。阿里巴巴FY2015 財年業績符合我們預期,移動端份額提升、雲計算收入高速增長是亮點。考慮推廣移動端、雲端投入帶來的增量費用,我們調整FY16-18 財年non-GAAP EPS 預測至 2.96/3.92/5.17 美元(原2016/17 財年預測為3.26/4.44 美元,2018 年為新增預測)。3 年CAGR 30%,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103.6美元(對應35x PE)。



京東商城(JD.O):自營電商龍頭,份額提升空間大

高速成長的自營B2C 龍頭。2004 年上線,2009-2013 年GMV CAGR 達156%;2014

年GMV 2602 億元,同比+107%。2015Q1 自營/平臺占比58%/42%,2014 年市占率20.2%穩居國內B2C 第二(第一名天貓59.2%)。
內生高速增長+並表騰訊電商帶動GMV 翻倍增長,規模效應/收入結構優化驅動毛利率持續提升。騰訊2014Q1 入股帶來QQ 網購+拍拍網超600 億元交易額及商戶資源,並為京東提供微信一級入口。內生高速增長及騰訊系流量助力2014/15Q1 GMV分別+107%/+99%。采購規模效應/平臺收入快速增長驅動毛利率由2011 年的5.5%持續上升至2015Q1 的12.2%。

用戶數、訂單量等核心運營數據高速增長;經營性現金流良好周轉;non-GAAP 口徑扭虧尚需時日。15Q1 活躍用戶數同比+90%達1.05 億;訂單總量達2.27 億,同比+76%;移動端訂單量同比+329%,占比升至42%(14Q4:36%)。存貨周轉天數35.2 天同比2014Q1(33.1 天)基本持平,2015Q1 經營現金凈流入24.1 億元(14Q1:9.1 億元)同比+165%保持良好周轉。2014 年non-GAAP 凈利潤3.6 億元實現盈利;但在持續物流、營銷投入下,期間費用率上升導致15Q1 再度虧損2.1 億元(non-GAAP),物流持續大力投入,供應鏈金融高速增長,京東眾籌、海外購、汽車頻道等新業務上線,生態圈格局不斷完善。後臺物流持續投入:250 萬平米倉儲、3539 個配送站及自提點覆蓋1961 個縣區,“211 限時達”等極致服務帶來優異體驗。京東供應鏈金融業務快速增長,15Q1末融資余額達20 億元(2014 年底:15 億元),我們預計全年融資規模在100 億元以上。2015Q1 公司先後上線京東眾籌、海外購、汽車頻道等新業務,擴充服務品類、提升消費粘性。京東以零售為核心,物流、金融、服務組成的生態圈格局初顯。充沛現金流支持下,公司未來或將加快O2O 並購繼續完善生態圈。

風險提示:物流建設效果不達預期;電商價格戰惡化。

盈利預測與估值。京東自營B2C 模式消費體驗領先、在中國消費者品牌意識增強及官方打擊假貨力度升級背景下未來有望保持較快增長。管理層預期2015Q2 收入同比增長52%~56%。我們預測2015-17 年收入1759/2533/3343 億元人民幣(CAGR44%),參考亞馬遜2002-2013 年P/S 1.7x~2.9x(收入CAGR 31%),考慮京東現階段較高成長性,我們以2015 年2.0x P/S 為估值參考,給予目標價42.0 美元。



聚美優品(JMEI.N):跨境電商超預期,份額重回較快增長

線上美妝龍頭,2014 年凈交易額65.3 億人民幣,凈利潤3.4 億元。2010 年3 月成立,2014 年5 月紐交所上市。經營化妝品、服飾、奢侈品等品類線上零售業務,2014 年美妝B2C 領域市占率約22%,2014 年度活躍用戶同比+27%至1330 萬,為中國第一大自營化妝品電商。民營機制靈活,管理層期權激勵充分。上線以來交易額保持增長,2012 年至今持續盈利,2014 年non-gaap 凈利率5.8%。

中國美妝:市場空間廣闊,渠道經歷大變革。2012-14 年美妝市場複合增速15.7%,高於過去三年社消約14.0%的水平,2014 年規模2536 億元,預計消費升級推動2015-18 年CAGR14.3%。歐美大牌占近半份額,未來渠道變革將帶動上遊品牌多元化發展,快時尚品牌份額有望增加。美妝渠道中商超占比已由2008 年68%下降至2014 年的51%,扁平低價的電商渠道及一站式服務的專營店合計已由2008 年的15%提升至2014 年34%。渠道效率提升降低顧客接觸成本、加速產品叠代,利於快時尚品牌發展。預計未來如屈臣氏、聚美優品等專營店/垂直電商基於高粘性客群疊加強營銷能力,份額及盈利前景較好。

公司經營:2014 年GMV 同比+30.1%,14Q4 關閉美妝開放平臺致單季GMV-3.0%;2014 年9 月起跨境電商業務超預期,驅動美妝份額重回較快增長。2014 年活躍用戶數同比+26.7%至1330 萬,訂單量同比+18.3%;其中14Q4 活躍用戶數/訂單量分別+2.1%/-5.9%全面放緩。公司14Q4 關閉美妝開放平臺,並於2014 年9 月開展美妝跨境電商,越過中間環節與海外化妝品牌建立貨品直供合作。在跨境電商高速增長驅動下,2015Q1 收入同比增長45%~50%(環比+35%~+40%)。我們認為,聚美優品基於其流量/采購規模/與國際品牌良好關系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具備先發優勢,未來有望受益政策紅利及旺盛需求持續高速增長。我們預計2015 年公司GMV 重回20%+增長,美妝龍頭地位夯實。

風險提示:1.跨境電商業務成長速度低於預期;2.行業競爭加劇。

盈利預測與估值:考慮公司跨境美妝業務發展超預期,我們略上調2015/16/17 年Non-GAAP 每ADS 收益預測至0.64/0.88/1.18 美元(原為0.58/0.79/1.06 美元,2014A:0.50 美元),分別同比+16%/+35%/+35%。長期看好公司美妝電商領域絕對龍頭低位+海量高粘性客流+品牌塑造能力,當前2015 年P/E 40x 低於唯品會約50x~55x 水平,建議投資
者積極關註!



(來自中信證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84

進擊的巨人:蘋果被證實將進軍互聯網電視業務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17

進擊的巨人:蘋果被證實將進軍互聯網電視業務
作者:祁月


關於蘋果公司進軍互聯網電視服務領域的傳言如今坐實了。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首席執行官Les Moonves周三在Recode’s Code新聞會上發表公開講話時,確認了上述消息,並稱CBS可能成為對方電視服務的內容供應商之一。他還稱,自己目前正與蘋果公司負責此業務的高級副總裁Eddy Cue討論上述事宜。

此外,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蘋果公司還將深入開發汽車終端視頻服務。

這意味著,美國電視產業的面貌正發生明顯的改變。蘋果、奈飛(Netflix)、亞馬遜和其他新興視頻服務商正在沖擊傳統有線電視運營商所長期占據的視頻市場。

互聯網在線電視

《華爾街日報》曾在今年3月報道了蘋果進軍互聯網電視服務領域的消息。報道還稱,蘋果的互聯網電視內容供應商包括CBS、ABC、Fox。但不包括NBC,因蘋果公司與NBC控股方、美國第一大有線電視運營商Comcast有些過節。此外,內容合作方還將包括ESPN。蘋果公司選擇對此消息保持沈默。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旗下的互聯網在線電視服務PlayStation Vue,其合作方是CBS、Fox,不過還包括NBC,但並不提供ESPN視頻節目。而Dish Network掌控的流媒體互聯網電視服務供應商Sling TV並未與CBS合作,也沒有和任何其他廣播頻道合作,但其會播放ESPN的電視節目。

很多人相信,蘋果公司將在6月的開發者大會上披露上述計劃,並爭取在今年年底發布。

Les Moonves周三還表示:“我認為,200個電視頻道的時代將逐漸消逝。對我們來說的好消息是,無論誰,都離不開CBS。”CBS是美國電視節目的內容供應商。

當被問及是什麽因素將決定CBS是否將與蘋果公司簽署合作協議,Les Moonves簡單地回答:“錢”。

汽車視頻

蘋果公司不僅意欲進軍互聯網在線視頻領域,而且還瞄準了汽車這一“終端移動設備”。據英國《金融時報》,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Jeff Williams周三在出席Recode’s Code會議時,顯露了蘋果公司改變汽車產業的雄心。

有觀眾向他提問:蘋果公司將如何部署其接近2000億美元的龐大現金儲備,Jeff Williams回答稱,蘋果公司已經推出了一種名為CarPlay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用戶將iPhone與儀表板上的顯示設備連接,便可觀看視頻內容。

通用、福特和現代汽車已經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一年將CarPlay裝載進公司生產的汽車里。

時至今日,美國傳統電視運營商面臨著來自新興互聯網視頻服務商越來越多的挑戰。電視觀眾對傳統付費電視服務及其捆綁包的需求日漸減少,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通過互聯網絡觀看視頻。不過,很多人仍難以放棄通過傳統電視機終端觀看ESPN等制作的體育賽事內容。華爾街見聞26日提及,美國有線電視及寬帶通信服務提供商Charter電視公司接近以551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有線。

(來自華爾街見聞)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31

百奧家庭互動(2100)進軍母嬰電商 轉型成敗仍難預計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65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6-1 13:59 編輯

百奧家庭互動(2100)進軍母嬰電商 轉型成敗仍難預計

投資要點:

一季度經營指標不樂觀,遊戲業務正在戰略調整:公司一季度付費賬戶同比下降23.5%至260萬,ARPU值同比下降26.1%至人民幣32.8元,活躍用戶下降16.6%至約5210萬。下降趨勢在去年末就有體現,主要是因為公司在上市後希望做大業績,因此加大了對銷售運營團隊的KPI考核,因此旗下產品對玩家的貨幣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導致玩家流失及付費意願降低。新推出的幾款遊戲產品也未能帶來很大的作用。鑒於經營指標的惡化,目前管理層取消了對團隊的考核,轉為關註提升用戶體驗和活躍用戶規模。公司大多數產品是針對中國7歲到14歲的青少年開發的,因此IP內容貨幣化難度較大,市場規模沒有重度遊戲,棋牌遊戲大,但是在與渠道分成上,遊戲開發商的話語要比其他市場大很多,盈利也相對穩定。目前公司已經立項的遊戲產品有7到8款,預計在下半年上線。全年來看,由於戰略的調整,無論是從收入規模還是各項利潤率指標看,都會面臨較大的壓力。

在線教育業務遇冷,公司不再關註該領域:

公司去年嘗試進軍在線教育領域,推出了產品“問他”一款針對學生課後提問及內容分享的平臺。產品發展至今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規模,同時市場競爭對手在不斷進入,公司考慮到如果只是針對學生課後服務做產品,貨幣化難度較大,而且需要持續的其他對手拼資本,因此決定將戰略重心轉移到新的領域。

收購Bumps,瞄準國內海外母嬰產品電商領域:

公司近期以現金4492萬元的總代價收購香港母嬰產品零售店BumpstoBabes74.9%的股權,並預計投入2億港元在內地市場發展母嬰產品電商。資料顯示,Bumps在香港有10多年的經營歷史,擁有三家實體店。該公司沒有在互聯網銷售產品,公司收購後將引入國內後做海外母嬰電商,這樣就能將Bumps的規模效應進一步擴大。我們認為中國母嬰電商領域正處於發展初期,目前除了京東、淘寶以外還沒有一家能夠做出品牌,而且市場還不太規範,公司如果能將該品牌做大,將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管理層預計1到2年內電商收入將會超過遊戲業務的收入。


Bumps to Babes:母嬰優品購物連鎖店

母嬰用品專賣店Bumps to Babes(媽咪BB)成立於2001年,至今已有14年歷史,在香港擁有三家不同規模的專賣店。Bumps to Babes的創始人為Richard和KatrinaWalker,一對英國夫婦。

BumpstoBabes網羅了Mamas&Papas,Phil & Ted's,babyzen,Tommee Ti ppee,Bugaboo和歐格妮等2000多個全球各地的母嬰用品、幼兒玩具及早教玩具品牌,種類涵蓋0-8歲嬰童用品、食品、玩具、護膚品、保健品、藥品、出行用具、孕婦用品等。

此次收購事項中,公司以現金4492萬元的總代價收購香港母嬰產品零售店BumpstoBabes74.9%的股權,三年後公司的創始人有權利要求百奧以凈利潤的8倍PE購買手中剩余的股份。目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Bumps除稅後凈利潤為135.9萬港元,賬面凈值為618.7萬港元。

我們認為,在該項目運營初期的品牌推廣十分重要,而公司前期預計會投入2000萬元的推廣費用,推廣方式以線下為主,如宣講會、硬廣等方式。另一方面,鑒於國內的行業情況,物流和倉儲公司更多的是采取外包。預計如果規模起來後,與其他海淘平臺相比,未來公司將會在售後服務,專業知識介紹方面形成優勢。

初期國內的線下實體體驗店將會選在一些內陸二線城市設立,公司認為相對於一線大城市來說,二線城市的用戶有更強的消費意願,因為一線城市的用戶平時容易到國外購買或者親朋好友代購。初期戰略以做口碑為主,利用信譽積累來形成品牌。方向上走得是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O2O模式。

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競爭相對激烈

根據艾瑞咨詢《2014年中國母嬰行業在線數據洞察報告》,2013年中國的母嬰用品總市值達人民幣1.43萬億元,預期2015年總市值將超過人民幣2萬億元。其中,電子商貿的交易將占約6%,即人民幣860億元,至201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30%。

目前較為知名的母嬰海淘渠道有京東、淘寶、天貓。除此之外,一些相對較小的如貝貝網、媽媽網、蜜芽寶貝、唯一優品等都已經初具規模且擁有相對穩定的流量。百奧作為一個新的市場進入者要與上述對手競爭外,除了本身商品質量要高以外,未來肯定會要通過購買流量來營造品牌,公司走線下推廣的方式雖然重要但是需要時間沈澱,同時目前該市場處於爭取用戶白熱化階段,如果耗時過長容易錯過成長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Bumps雖然在香港是一家老店,但是國內居民對其以及在商城銷售的商品品牌認知度不高,特別是二線城市,因此我們認為收購項目未來的發展需要持續跟蹤,短期內看不到爆發點。

總結及建議

我們認為此次收購事項完成後,公司進入新的領域發展,原有遊戲業務將持續提供現金流,新業務處於萌芽期,相當於管理層二次創業,許多事項需要持續跟蹤關註。諸如用戶數量、活躍用戶度、線上銷售額等核心數據的增長將尤為重要。(來源:國元證券 余小麗)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72

阿瑪尼在華進軍豪宅生意 奢侈品牌為何愛好跨界中國房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042.html

阿瑪尼在華進軍豪宅生意 奢侈品牌為何愛好跨界中國房產?

一財網 劉瓊 2015-07-02 15:18:00

7月伊始,就在中國演員陳坤領銜的全新喬治·阿瑪尼量身定制(Giorgio Armani Made to Measure)系列廣告大片還在預熱之際,阿瑪尼集團宣布簽下了北京黃金地段朝陽公園南側的一處豪華住宅項目,預計2017年完工。

在自己主營的服裝等業務之外,意大利奢侈品集團阿瑪尼(Armani Group)正在用其他生意探索中國市場。7月伊始,就在中國演員陳坤領銜的全新喬治·阿瑪尼量身定制(Giorgio Armani Made to Measure)系列廣告大片還在預熱之際,阿瑪尼集團宣布簽下了北京黃金地段朝陽公園南側的一處豪華住宅項目,預計2017年完工。

據悉,阿瑪尼集團旗下的阿瑪尼/家居室內設計工作室(Armani/Casa Interior Design Studio) 將負責這處中央公園廣場項目的公共區域和便利設施設計,也會打造出數間豪華公寓。與阿瑪尼合作的是駿豪(香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這是其在北京的第一個項目,包括住宅、甲級5A寫字樓、臨街商業、地下商業、企業獨棟、辦公和配套七部分。根據該綜合項目的官方微博,其均價為15萬元/平方米。

這不是阿瑪尼集團第一次涉足中國房地產業務。早在2014年1月,阿瑪尼集團就宣布,其聯合門里集團在中國首個豪華住宅項目—阿瑪尼藝術公寓(Armani Art Residence)落戶成都。該項目包括2棟65層大樓,由阿瑪尼/家居室內設計工作室負責設計公共區域和公寓樓,預計2016年完工。

除了阿瑪尼集團,世界級奢侈品牌在中國內地涉足的房地產項目並不少見。意大利的世界著名高檔鐘表與珠寶品牌寶格麗也正與中國房地產企業華僑城合作,在上海蘇河灣畔開發寶格麗酒店項目。

另一意大利奢侈品牌範思哲集團2015年3月也宣布了與門里集團合作開發了中國內地首個項目——成都範思哲公寓(Versace Residences)的計劃,此前該奢侈品集團還曾在2013年聯手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在澳門發展Palazzo Versace豪華五星級酒店項目。

而在中國開設酒店項目最多的奢侈品牌是蘭博基尼,2015年5月,托尼洛·蘭博基尼集團和陽光100喜馬拉雅聯合打造的重慶托尼洛·蘭博基尼酒店會所正式宣布開業。而這個全球頂級跑車制造商,此前已經在中國蘇州,昆山和黃石三地開設了三家托尼洛·蘭博基尼酒店。

 “奢侈品跨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德勤中國華東區消費品行業領導合夥人黃淑雄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寶格麗、AMARNI、LV等很早就開始跨界經營,充分利用品牌影響力,挖掘品牌價值。”

在黃淑雄看來:“2014年奢侈品牌全球銷售下跌,最受矚目的中國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這與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國家反腐推進、消費者行為模式變化與電商的沖擊關系密切。在此環境下,奢侈品公司通過多元化經營,分散風險,增加收入是明智的選擇。”

對於為何奢侈品牌在華愛好跨界房產項目,房地產行業資深專家、盛世太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立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奢侈品牌跨界到中國房地產市場一般出於品牌需求和市場需求。”

從品牌需求來看,奢侈品牌沿用原來的賣箱包、服裝、珠寶手表等商品的商業模式在中國遇到反腐、經濟下滑等因素影響,其增長速度放緩、利潤下滑,在需找新的增長點時,這些奢侈品公司意識到,比單純的商品更有價值的是品牌,將奢侈品品牌套在生活方式中的價值無可估量,特別是與發展中的中國息息相關的居住環節,所以阿瑪尼等奢侈品牌涉足房地產市場並不奇怪。

從市場需求來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增長放緩、利潤下滑,國際奢侈品牌與品牌房地產商強強聯手,能為鋼筋水泥的房地產項目增加色彩和獨特個性,產生更多的品牌溢價,所以可以看到緊挨的兩個房產項目可能因為是否有品牌而有不同的價值。

另一方面,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奢侈品牌進入房地產市場,也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炫富的需求。“這些奢侈品牌的房地產項目可能會用到更好的材質、色彩、設計等。”但在陳立民看來,“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品牌的價值。”

而奢侈品牌在跨界經營的同時,黃淑雄認為,需要註意的是:“第一,要保持品牌內涵的傳承和發揚,以及品牌的品質;第二,同品牌下各產品線如何資源共享,發揮協同效應;第三,以自建還是收購、合作等的方式跨界經營需尤為謹慎。”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06

财报季来袭:《纸牌屋》缔造者Netflix用户猛增 或进军好莱坞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139.html


有一只美股在近日宣布将股份1拆7后仍逼近100美元、被众多交易员赞为“股价再高也不做空”、公司自制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享誉全球,这就是流媒体视频巨头Netflix(奈飞)。不过,其长期发展势头似乎远未见顶。

近期,美国上市公司2015年二季度财报季大幕拉开。备受关注的Netflix于7月16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财报。财报显示,Netflix 该季度营收为16.4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3.40亿美元增长23%;净利润为263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100万美元下滑63%。

尽管受业务扩张影响而净利润下滑,但Netfilx二季度新增网络电视服务用户数为330万,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新增用户数为170万,超出了该公司 之前预期的250万,总数增至6560万人。受此消息的影响,在纳斯达克周三的盘后交易中,Netflix股价大涨10%,至107.94美元。此前,在 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Netflix股价收于98.13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了2.23%。

美国对冲基金交易员司徒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Netflix和亚马逊等股票是美国市场的宠儿,股价高并不会阻碍投资热情,看好其发展前 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读学生罗千真(Vera Lummis)也对本报记者表示:“Netflix的‘全家账户’扩大了其目标受众。现在,一个家庭能用同一个Netflix账户来一起欣赏 Netflix上的各种项目,独家自制的《纸牌屋》也让其更有吸引力。”此后,为了拓宽盈利渠道的Netflix也或加快进军好莱坞的步伐。

(Netflix盈利情况)

(Netflix用户情况)

百元股Netflix受追捧 用户数大增

“光看市盈率,如互联网流媒体公司Netflix可能已经高得不可思议。但试想2012年,以高达每股54美元的Netflix仍在此后几年翻了十倍。”某美股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这从其全球用户数的涨势中便可知一二。流媒体视频服务总用户达到6555万,去年同期为5004万,上季度为6227万。其中美国国内总用户4230万,去年同期为3624万,上季度为4139万;国际用户2325万,去年同期为1380万,上季度为2087万。

此外,流媒体视频服务付费用户:付费用户数量达到6270万,去年同期为4799万,上季度为4613万。其中美国国内付费用户4105万,去年同 期3508万,上季度4031万;国际付费用户数2164万人,去年同期为1291万人,上季度为1930万人;本土DVD业务总用户为531万人,去年 同期为626万,上季度为556万;其中付费用户数531万,去年同期为616万,上季度为547万。

在这个流量为王、用户为王的年代,Netflix的数据表示该公司对原创电视节目和电影的投资正在获得回报。

Netflix成立于1997年,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为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公司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加托斯(Los Gatos)。Netflix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媒体(在线视频)播放服务商,1999年开始订阅服务,2002年在纳斯达克挂牌。2011年7 月,Netflix 宣布不再打包流媒体和DVD套餐服务,用户需要单独订阅纯流媒体服务或者邮寄DVD业务,两项服务的租金均是7.99美元/月。2007年2月25 日,Netflix宣布已经售出第10亿份DVD,2009年奈飞公司可提供多达10万部DVD电影,并有1千万的订户。此后,Netflix更是以知名 美剧《纸牌屋》的制作商之名一飞冲天。

如果你仍然无法理解Netflix的高估值,只要看一下另一个典型案例——亚马逊便可理清思路。

这一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的公司却无盈利可言,但投资者似乎并不在意亚马逊当前的盈利,而是更为关注其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亚马逊销售量仍 以每年20%的增速上涨,其股价今年一度达到历史高点,除了去年股价下跌25%外,自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的十几年间,亚马逊几乎没有经历过一次持续下跌。 亚马逊CEO贝索斯(Jeff Bezos)还表示,在着眼长远发展的同时,将不断考察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也给了投资者更多信心。

开拓盈利渠道 Netflix或加速进军好莱坞

对于一个加速拓展全球业务的企业而言,“烧钱”并非贬义词,Netflix本季盈利下降也与之息息相关。为了扩大盈利来源,Netflix的触角已经从电视剧不断伸向好莱坞电影界。

据报道,2015年开年,Netflix接连宣布了一系列原创电影计划,包括与亚当·桑德勒签约四部原创电影,以及一部环境题材纪录片,包括《无境之兽》(Beasts of No Nation)和《雅多维尔》。

不过,新业态也受到了传统影业的狙击。今年3月,Netflix花费1200万美元购买的新片《无境之兽》已经提供线上点播服务,公司在尝试进行影院同步网络上映时,却遭到帝皇、AMC、Carmike和Cinemark北美四大院线的联合抵制。

这是由于Netflix触犯了好莱坞电影有一个“窗口期原则”,即电影在电影院线上映3个月后才能在电视和网络上播放,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了传统院线的收入。因此,Netflix以传统行业“搅局者”的身份出现无疑将在短期内遭遇挑战。

不过,Netflix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此前也表示:“把影片各种发行格式严格区分开的时代必须结束了。”

当然,Netflix是否是“搅局者”并不宜过早定论,Netflix和电影院更可能是观众对观影模式的选择。也有不少人表示,还是更青睐电影院式的观影体验。

不论如何,Netflix拓展业务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据悉,Netflix计划今年10月份开始在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启动服务,该公司投资者 对此表示称赞。到2016年末,该公司的计划是在全球200个国家提供服务。市场研究公司IHS预计,Netflix到2019年在西欧的订阅用户将达到 2100万,与2013年的数字比增长7倍。

为了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Netflix已经在今年6月放出大招。6月23日,正如外界所预料,Netflix公司宣布,将会根据股东在7月2日的 持股情况,每位股东将为每一股Netflix股票,新获得6股股票,即进行“一股拆七股”的拆股计划,拆股日期是7月14日。由于此前业务扩张成 功,Netflix的股价接连创下历史最高纪录,6月末逐步接近700美元,然而股价过高不利于投资人购买和股票活跃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69

中國家電軍團歐洲IFA閱兵 進軍高端勝算幾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259.html

中國家電軍團歐洲IFA閱兵 進軍高端勝算幾何

一財網 王珍 2015-09-06 14:04:00

李東生說:“互聯網應用、智能化,有很多創新突破的機會,有很多市場的需求,是中國企業的機會。而且中國市場很大,有很好的互聯網設施。從互聯網用戶規模看,中國、美國及未來在印度會有大的互聯網市場。所以,在中國市場的互聯網應用,讓我們守住大本營,並為海外擴張鋪路。”

告別過去的低質低價,中國品牌正以務實創新者的形象,躍上歐洲的舞臺。

9月4日,剛在北京看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的TCL集團(TCL.NYSE)董事長兼CEO李東生,連夜飛到德國柏林,參加當天開幕的歐洲最大的消費電子展IFA。

這里,中國品牌正在歐洲市場接受“閱兵”。本屆IFA有150多家中國企業參展,與歐美日韓的公司同臺競技,而且首次設立了中國品牌館,展示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

李東生代表中國企業在中國品牌館開館儀式上致辭。他以英文作了即興演講:“我第一次來柏林IFA,大約是20年前。”如今,中國品牌有了明顯的進步,占了全球消費電子市場20%的份額,中國制造更是占據了50%的份額。

事實上,本屆IFA參展的中國企業有350多家,參展凈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中國的參展企業大約占了本屆參展企業總部的30%。更重要的是,TCL、海爾、創維、海信、美的、長虹、華為、格力、格蘭仕等中國品牌越來越活躍,中國品牌在全球消費電子業崛起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中國品牌崛起

李東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企業新一輪國際化與以往不同。“十多年前,中國企業講求效率、速度、高性價比。未來,通過產品創新、提高溢價,才有更多資源投入技術開發,進入良性循環,否則永遠做低端產品,不能在開發上投入太多。”2014年,TCL集團的研發投入3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其發明專利申請量已在國內排第三位。

2015年,TCL白家電產品首次在IFA正式亮相。李東生透露,TCL的國際化將彩電、手機、家電“三軍聯動”。2014年,TCL液晶電視、手機銷量分別在全球排名第四、第六,TCL已成為歐洲第三大彩電供應商。今後,在歐美市場,家電將與彩電、手機業務在市場推廣和客戶服務上聯動。“三軍聯動的重點在新興市場,我們將在印度、巴西、北非、南非等地建立產業基地,完善銷售服務網絡。”李東生說。

TCL白家電集團CEO陳衛東表示:“我們借助IFA,發出進軍歐洲的聲音。”TCL此次展出了8.5公斤自動投放洗滌劑的滾筒洗衣機、對開門冰箱、智能空調等白電新品,都是緣自德國設計師團隊之手,TCL白電產品將往中高端走,成為務實的創新者。

與TCL一樣,創維2015年在IFA的展位也是歷年來最大的。創維與其剛剛收購的德國彩電老品牌“美茲”,聯袂展示。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透露,今後歐洲雙品牌運作,美茲保持高端定位,創維則瞄準主流市場。“創維在歐洲將分三步走,第一步進入德語系市場,第二步是進入法國市場,第三步是三年內擴張到整個歐洲市場。創維將建立歐洲研發中心。”劉棠枝表示。

海信同樣雄心勃勃。海信德國分公司總經理羅湧告訴記者:“我們在歐洲,設立了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五個分公司。德國是海信在歐洲最大的市場,也是海信歐洲總部所在地,還設立了研發中心,進行電視、手機、白電的研發。海信在捷克的電視機工廠,將於2015年7月中旬投產。海信還贊助了德國第二大足球隊沙爾克04,加強品牌推廣。“未來三年,我們將在20個重要市場做消費者買得起的A品牌。”羅湧說。

而海爾歐洲區總經理孫書寶透露,這次IFA其主題是“創新你的生活”,展出雙層滾筒洗衣機等新品。海爾在歐洲冷櫃市場已排第一,空調排第三。1999年海爾進入歐洲時冰箱售價只有99歐元,現在最高達3000歐元。孫書寶表示:“我們先進入縫隙市場,如抽屜式冰箱。現在生產、研發、銷售三位一體,俄羅斯的工廠將於2016年4月投產。之前有意大利工廠,也從中國、泰國、印度工廠進口。2012年,海爾在德國設立了研發中心,未來將借助互聯網機會,在當地生根發芽。”

天時地利人和

十多年前,無論TCL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還是海爾在意大利的收購,更多是孤軍作戰,中國家電企業在歐洲市場大量的生意來自OEM訂單。如今,中國企業卻不約而同地,在歐洲市場打響品牌之戰,這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

調研公司GFK的中國區總經理周群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中國企業國際化分兩個陣營,一個陣營是像TCL、海爾等,技術、品牌在國內市場已有基礎的企業,另一個陣營是以OEM為主、逐漸做品牌的企業。

周群認為,2015年以來,國內家電市場增長放緩,向海外市場擴張成為中國企業共同的選擇;與此同時,第一陣營的企業在海外市場、產業鏈上已積累了一段時間,可以進一步發力。

“中國品牌館在IFA開張,今天是一個微小的動作,但卻是歷史一大步。”周群說,幾年前,一個山東做配件的小企業,在IFA上被指侵權。中國企業之前不熟悉國際規則,現在中國品牌飛躍,像一家以前給伊萊克斯代工的小家電企業,現在也開始做品牌。而走向國際市場,必須知識產權幹凈,同時有行銷的渠道。這些處理好了,是中國企業的進步。

第三個大背景是互聯網時代,全民創新。互聯網迅速擴張,延伸到小家電領域,小家電互聯網品牌興起,如科沃斯吸塵器、三個爸爸凈化器、貝爾萊德掛燙機等。互聯網提供了一個樹立品牌的捷徑,中小企業面臨巨大機遇,只要在國內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走到國外。

這三重因素疊加,產生集體效應,形成中國品牌出海的第一、第二、第三梯隊。

如果說,國內家電市場疲軟及日本歐洲家電品牌全球份額下滑是天時、中國企業海外積累了經驗是地利,那麽中國政府在“一帶一路”戰略之下助力企業走出去,則是人和。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高級專員於治璞認為,海爾、TCL之前在海外做了10多年品牌,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惑,單純一家企業很難扭轉外界對中國品牌的認知,所以商務部在“一路一帶”戰略的指導下,協助中國品牌拓展海外市場,這次斥資開設了IFA中國品牌館。

“消費者對‘中國制造’認可,但對‘中國品牌’仍有偏見。”於治璞說,這次中國品牌集體亮相,可以縮短海外消費者了解的時間,改變中國產品中低檔的印象,“我們是有技術、有專利,敢於展示的”。

智能化的機會

智能化是2015年IFA的最大亮點。像三星展示了物聯網時代的美好生活場景;LGD則繼續大張旗鼓地宣布OLED,及未來的柔性顯示;西門子也展出了聯網的智能家電。

大約10~15年前,三星在歐洲也被視為低檔貨,後來三星、LG抓住手機和彩電業技術變革的機會,實現對日本、歐洲企業的彎道超車。如今,智能浪潮風起雲湧,李東生認為,智能化將是中國企業國際化征途中彎道超車的機會。

他說:“互聯網應用、智能化,有很多創新突破的機會,有很多市場的需求,是中國企業的機會。而且中國市場很大,有很好的互聯網設施。從互聯網用戶規模看,中國、美國及未來在印度會有大的互聯網市場。歐洲不一樣,由於多國語言、文化不同,難形成大的互聯網市場。所以,這是中國企業的機會。在中國市場的互聯網應用,讓我們守住大本營,並為海外擴張鋪路。”

因此,2015年,TCL集團提出國際化與互聯網“雙+轉型”的雙輪驅動戰略,TCL還在本屆IFA上發布移動大屏新品。TCL多媒體副總裁、海外業務中心總經理王汝林透露:“我們海外的智能電視機銷量占比已達50%。智能化是行業的未來曙光。TCL的TV+系統2015年將在海外延伸,實現內容的聚合,包括Youtube、全球播(電視上的電影院線)及當地的視頻內容。

王汝林說,未來電視是一個載體,所有內容在雲端,根據不同的IP地址、各地語言推送內容,如英語、葡萄牙語等。“2015年底海外TV+系統上市,2016年3月在歐洲上市。一旦平臺統一,2015年智能電視海外銷量200萬臺,2016年增長50%,達到規模後,才能形成商業模式。”王汝林表示。

不過,周群態度謹慎,“智能化不一定是中國企業的關鍵點。智能產品需要通用性、兼容性,市場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過程。每個企業都在做智能化,但沒有人交槍(放棄自己平臺的建設)。智能化是趨勢,但中國家電要在海外樹立品牌,首先要把基本功能、產品質量、工藝水平做紮實,而不只是講大數據應用”。

“隨著中國勞動成本增加,創新產品制造將是中國家電業的發展方向。因為日本、韓國可以研發新產品,但本土市場沒有規模;而越南等地,仍主要生產低附加值產品。”周群說。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國4K電視銷量已經占了全球市場份額的50%。劉棠枝充滿信心地說,如今彩電新品都是先在中國市場做出規模,再推廣到全球,這也是中國品牌的優勢。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10

晶心科技成為聯發科進軍物聯網的利器 這家虧損公司 蔡明介為何力挺十年?

2015-08-31  TWM

一家連續虧損九年的矽智財授權公司,為什麼能讓蔡明介義無反顧地支持下去,因為它不但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中重要的突破,還是聯發科未來在物聯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撰文•周品均

八月六日,興櫃市場的半導體族群又多了一家亮眼新兵,但早在它登陸興櫃前,就已經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這家僅有一百名左右員工的半導體公司,為什麼成為業界關注焦點?原因就在於它不但是台灣第一家成功商業化的處理器矽智財授權公司,全球市占率排名也躋身前五大之列;同時,它還是聯發科布局物聯網市場,最關鍵的一塊拼圖。

它是晶心科技,是聯發科過去十年來一直沒有放棄的轉投資公司。從事矽智財授權服務的晶心科技,如今已經是聯發科開發晶片時不能缺少的合作夥伴,晶心提供的 矽智財授權服務,就像是一輛車子中最關鍵的引擎,簡而言之就是幫聯發科設計好晶片的心臟,讓聯發科能更快速推出新產品。

「我們一直很認同打造『台灣心』的概念,這幾年公司與晶心技術合作的案子不斷。」聯發科代理發言人陳恆真直言,這也是為什麼不常擔任子公司或是轉投資公司董事長職務的蔡明介,卻罕見地在過去十年一直擔任晶心科技的董事長。

矽導計畫五團隊

目前唯一成功商業化公司

事實上,從二○○五年晶心成立以來,蔡明介就是創辦人之一。儘管歷經發展困境,連續九年的虧損,十年來減資了三次,蔡明介也從未放棄過晶心。十年間,每一 次晶心增資,蔡明介都出錢出力,從最早期投資的一億元,加上十年來每一次的增資,聯發科一共投資了二.六億元,是晶心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重一五%,第一 大則是國發基金。

說起這家蔡明介在物聯網的重要布局、十年來力挺的公司,必須從政府「矽導計畫」說起。

矽導計畫中的重要目標,就是要發展出台灣自主CPU、打造「台灣心」。而晶心科技就是當時國發基金主導成立五個「打造台灣心團隊」其中一員,由聯電集團的智原及聯發科共同提案申請。

「當時,我們和政府的協定就是,一開始是由智原負責協助晶心的技術開發。」晶心科技總經理林志明表示,當年除了他與同樣來自智原的晶心技術長蘇泓萌之外, 也從美國大廠AMD、戴爾找來不少願意回台灣開發CPU的人才。「大家都抱著開發出台灣心的使命感來到這裡。」林志明笑說。

人員到位,晶心從最基本的指令集開始做起,在打造晶片架構的同時,還要避開國際大廠已經布好的專利網,整整熬了兩年之後,「終於在○七年,我們有了第一個正式的客戶。」林志明說。

然而,儘管開發出了技術,比起ARM 、Synopsys、Cadence等幾家CPU IP授權領域的老大哥,毫無名氣的晶心在開發客戶的過程中總是踢到鐵板,「晶心是什麼公司?」這是他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最慘的一年大概就是公司成立第七年。」林志明說,受慘淡的營運成績影響,一二年晶心股票的價值掉到十幾塊錢,那一年大概走了五分之一的員工。

即使是最糟糕的時期,蔡明介參與內部會議時,也沒有責備的話,「他總是會挑出幾個晶心營運上的好消息,激勵士氣。」「那時候確實很辛苦,你的股東、同事們認購公司股票的成本都比股價高,覺得愧對他們。」林志明說。

苦熬十年出頭

市占率躍升全球第五

不過,也就是在那一年,晶心營運從谷底翻身,除了台灣的客戶以外,團隊帶著不輸給國際大廠的產品,一次又一次地敲門,並且總是在第一時間就為客戶解決問題,終於讓一家韓國廠商簽約,拿下第一張海外訂單,全球的知名度也逐步打開。

根據調查機構Linley、EE Times的研究顯示,一二年晶心的全球排名已經躍升至第五,市占率將近一%。

晶心全球能見度的提升,清大資工系教授李政崑都看在眼裡。他分享自己曾在一個國際論壇中,來自ARM的代表向他詢問「有沒有聽過一家叫作晶心的公司,聽說 做得不錯。」對方甚至表達了想要與晶心合作的意願,顯見晶心雖然規模僅有ARM的三十分之一不到,市占率也非常懸殊,卻已經用技術讓ARM這個產業龍頭感 受到威脅。

一位從事晶片設計的業內人士也表示,從技術來看,晶心的產品確實有幾款在效能表現上能與ARM相比,採用晶心矽智財授權的IC設計公司這幾年來也逐步增加。

正是因為晶心國際知名度逐漸拓展,客戶數也不斷成長,目前全球客戶已經累積有超過九十家IC設計公司,「從一三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有五○%以上的營運成長表現。」林志明說,連續虧損了九年的晶心,已經在去年正式轉虧為盈,每股盈餘○.○二元。

對於未來,林志明很有信心,因為晶心開發的矽智財已經大量運用於Wi-Fi、藍牙等連線用晶片、觸控螢幕的控制晶片等,而這些晶片的特色都是高功率、低耗能,正是逐漸成長的物聯網市場最需要的功能。

「進入物聯網世界,我們很自豪產品性能足以和ARM這些公司比較。」林志明說,即使前方有現在還難以撼動的老大哥ARM,晶心憑藉著過去十年練的武功,也絕對能在物聯網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矽智財授權公司

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SIP,簡稱IP)授權公司,指的是沒有晶圓廠、也不生產晶片,單純出售電路設計架構的智慧財產權公司。矽智財通常已經通過了設計驗 證,晶片設計人員以矽智財為基礎進行設計,可以縮短設計所需的週期。

晶心科技

成立時間:2005年

董事長:蔡明介

總經理:林志明(圖)

資本額:3.56億元

主要業務:CPU矽智財授權

主要客戶:聯發科、群聯

近三年EPS:0.02元(2014年)、-4.1元(2013年)、-4.09元(2012年)

晶心全球市占擠進第五名

2012年CPU IP出貨排名名次 公司 市占率 (%)

1 ARM 73.70

2 Synopsys 11.00 3 Cadence 6.80 4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5.90

5 晶 心 0.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2

易寶發布掌櫃通 進軍O2O行業支付解決方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7/152004.shtml

 “易寶服務O2O行業已經有5年多的歷史,我們已經合作了200余家O2O商戶,這次我們是把一個經過市場檢驗的成熟O2O支付解決方案正式推向市場”。易寶支付CEO唐彬談到,“我們親歷了這個市場的高速成長,也深深體會O2O並不是Web的簡單延伸,包括支付,不是把Web時代的解決方案簡單移植過來就行”。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高達50.32億張,同比增長10.85%,銀行卡消費業務69.42億筆,金額14.11萬億元。而更讓人矚目的是,移動支付增長迅猛,業務達22.86 億筆,金額達26.81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41.34%和 445.14%。這對O2O的發展來說都是利好。

“補貼營銷不是長久之計,O2O企業還是需要深入到傳統產業的業務鏈條里找機會”,易寶CEO助理章凱在發布會上分析道,“砸錢占坑帶來的機會始終有限,O2O企業要未雨綢繆,耐下心找新增長點,比如支付訂單信息,很能反映機會點和增長趨勢”。

在章凱看來,O2O企業的發展剛剛經歷了第一波“占坑”階段:衣、食、住、行每個有商業想象空間的領域都有一堆O2O企業蜂擁而上,競爭異常激烈。在這個階段,相比於Web單一的支付場景,O2O呈現對於支付的多元化需求。這個階段要訣是,營銷成本居高不下的O2O企業,一定要多元化支付方式,不要和“收錢”這事為難。

下一波O2O的發展會進入縱深階段,產業鏈條會越來越長,O2O企業對支付的需求會提升到更加專業化的資金歸集管理,高效支付清結算需求,包括越來越強烈的圍繞O2O生態圈打造的金融需求。

“掌櫃通只是易寶支付在O2O持續發力的一個階段,2015年下半年,O2O行業表面看來暫時經歷了一個回冷,但未來很有前景,易寶在為此準備著”,唐彬說。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7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