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小漁場變身全台最大蜆精供應商 立川漁場蔡志峰 一兼二顧的圓融哲學

2012-11-26  TWM
 
 

 

花蓮縣壽豐鄉的立川漁場,在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下,培育出極具價值的河蜆。在第二代蔡志峰的努力下,從原本的小漁場,成為如今台灣最大的河蜆養殖場,更與台糖合作研發出「蜆精」,成為白蘭氏、台糖蜆精的原物料最大供應商。

撰文‧許瓊文

秋日的一個周三午後,車行穿越東台灣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縱谷平原,在約莫距離花蓮火車站二十分鐘車程,抵達壽豐鄉內的立川漁場,即使只是平日,停車場內仍停滿企業旅遊、校外教學的遊覽車。

大批遊客湧入立川的「蜆之館」,聆聽河蜆的成長生態解說,還有更多人期待著體驗「一兼二顧,摸蜆兼洗褲」的傳統漁村之樂。現場遊客如織的熱絡情況與恬靜的山光水色,形成一幅既對比又協調的畫面。

立川漁場原本只是一個單純養殖河蜆的漁場,但如今卻是白蘭氏、台糖全台兩大蜆精品牌的原物料供應商。

然而立川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小小的漁場所帶來的收穫,不僅是大發利市的生意,更是將原本不起眼的一級漁業,轉型成為高附加價值的生物科技產業,甚而串聯更多漁民加入共同生產,提高養殖的附加價值,讓當地的觀光休閒產業有了新面貌。

不甘只當靠天吃飯的漁民

而在這起漁場成功轉型的歷程背後,卻有著道不盡的辛酸。這個故事得由立川漁場的創辦人蔡有進說起。

一九六三年,蔡有進因看好河蜆的商機,遠從雲林移居東部花蓮,開始養殖河蜆。單純的養殖事業,總是看天吃飯,利潤往往事與願違,全部依靠市場行情,「若市場供給過多,蜆跌價,很多時候根本就是賠錢賣。」現任立川總經理蔡志峰回憶小時候看著父親蔡有進創業的辛苦,至今仍歷歷在目。

創業難,找尋新出路更難。東海大學畜牧管理學系畢業的蔡志峰,在接下家業後,一心想為養殖漁業找到新的價值,讓產業有脫胎換骨的機會。

「窮則變、變不一定會通,但不變一定不通。」蔡志峰發現,「當時台灣經濟正在起飛,喝酒應酬的需求很多,傳統祕方都說蜆可以顧肝,蜆也許可以像雞精一樣,加工做成產品銷售。」「蔡志峰不甘只是個靠天吃飯的漁夫!」看著立川漁場一路轉型的漁業署養殖漁業組前組長石聖龍有感而發地說,蔡志峰為了找尋一線生機,投入蜆精的研發,不惜巨資、不省氣力!

曾是生物科技研究院預防醫學研究所主任林志杰,就相當佩服蔡志峰在產品品質的堅持,「所有人都不認為蜆精可以問世,他花了至少三千萬元新台幣做研發,結果真的做到了!」其中,為了證明蜆精「顧肝」的效果,蔡志峰拿著蜆精特地從花蓮北上到農委會進行活體實驗,後來也因此遇到願意協助生產的台糖公司,成為立川生產蜆精的合作夥伴。

立川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超過八百萬元,單靠漁業的養殖收入來支付研發,根本入不敷出。

從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六年這十一年間,是立川最辛苦拮据的日子。在蜆精正式問世前,蔡志峰幾乎每天都要跑銀行三點半,「當時員工不過三十人,曾經積欠超過二年的薪水,別人開心過年,我們則是對員工感到很抱歉。」蔡志峰至今仍非常感念當時一起打拚的夥伴。

多角化經營 建立合作漁場在幾經奔波後,蜆精市場終於撥雲見日,當蜆精產品推出時,在市場上熱銷的程度還一度超越雞精!但蔡志峰並沒有因此鬆口氣,反而進一步思考隨即而來的蜆精產能以及後續推廣的問題。為了讓漁場永續經營,蔡志峰決定除了讓立川漁場轉型成為觀光漁場,結合遊憩休閒,讓遊客更認識河蜆外,更號召附近的漁民一起投入生產,把餅做大。

蔡志峰估算,目前以立川的生產技術,每一公頃生產五萬公斤的河蜆,可以創造一百噸的蜆精,他希望結合更多的漁民,達到二千公頃的養殖面積。「這是一個利民、利地,創造消費者、生產者、養殖者大家三贏的方式。」蔡志峰正朝著遠大的未來,一步步地邁進。

多年來,蔡家的四兄弟以蔡志峰為首並主導對外,大哥蔡志成負責財務,二哥蔡志忠負責生產,四弟蔡志強則負責推展行銷業務。立川在四兄弟合力經營下,不僅讓小漁場有了新生機,也為河蜆創造了可觀的價值,目前不但是台灣最大的河蜆養殖場,更成為白蘭氏、台糖蜆精的原物料最大供應商。

立川今年營業額約五億元,水產事業及觀光事業各占一○%,而蜆精事業則高達八○%。

回憶一路走來的艱辛,蔡志峰悠悠地說,要讓河蜆繁殖,得將河蜆撈起離水,讓牠們感受到即將乾渴死亡的威脅,再迅速地放入冰冷且水流強勁的環境中;當河蜆接受外界一連串的刺激後,便會盡全力地釋出精子、卵子受精,繁衍後代。

就如同一顆顆金黃色的河蜆,要繁殖下一代,用盡全身力氣,有著「置之死地而後生」 般的精神,立川漁場不僅徹底開發出河蜆的價值,更將河蜆的堅毅精神發揮淋漓盡致。

立川漁場公司

成立時間:1963年

負責人:蔡志峰

資本額:2800萬元

主要業務:蜆、貴妃魚、香魚的養殖,以及蜆錠加工製造

年營業額:約5億元

立川漁場將河蜆養殖多角化經營

年營業額約5億元

蜆精事業占營收比80% 觀光事業占營收比10% 水產事業占營收比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73

上海水產集團總裁:打造“從漁場到市場”的產業鏈

上海水產集團近日做了兩件大事。本月,在上海水產集團自行設計建造的大型金槍魚圍網船“金匯58”上,首次船載直升機開展捕撈。今年6月,上海水產集團旗下的上海開創遠洋漁業有限公司(下稱“開創公司”)收購了西班牙阿爾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全稱:HIJOS DE CARLOS ALBO,S.L.,下稱“ALBO公司”)100%的股權。7月28日,上海水產集團總裁濮韶華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上海水產集團在轉型發展中,大力推進“產業外擴,產品回國”的步伐,改變了過去單純依靠造船買船入漁合作的模式,更加註重於國際品牌和市場份額的跨國並購,擴大資源份額,完善跨國經營布局。

金槍魚圍網船“金匯58”

歐盟的貿易壁壘長期以來對我國海產品在歐州市場的準入有較大的阻力。今年6月,上海水產集團旗下的開創公司出資61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4.6億元)全資收購了擁有100多年歷史的西班牙ALBO公司。

ALBO公司是西班牙罐裝魚類產品和金槍魚快速食品的中高端品牌的領導企業,有近百種高品質產品主要在西班牙銷售,分銷渠道遍布西班牙17個行政區,並銷往歐洲其他國家、北美和非洲,其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位居西班牙國內前三。

此次收購將有利於開創公司利用其在西班牙市場的地位及優勢,通過向下遊產業鏈的延伸,擴大資產規模,加快提升金槍魚產品的產能,增強市場競爭力,不僅將提升其在境外海產品的精深加工,同時有利於上海水產集團開拓全球海產品終端市場,增加優化回國產品的數量和品種。

ALBO金槍魚罐頭

上海水產集團董事長湯期慶曾表示,“走出去”要與“走回來”對接。一方面,通過跨國並購、合資等多種方式,以獲取漁業資源為重點,整合國際遠洋漁業價值鏈;另一方面,把通過遠洋捕撈或貿易而獲取的優質遠洋漁業原始產品或加工產品運回國內,借助冷鏈物流運輸和精深加工等環節,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讓中國消費者的餐桌“更豐盛”。水產集團在“產業外擴,產品回國”的戰略引領下,正在努力搭建資源的跨國產業鏈,優化國內的水產品消費結構。

上海水產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各種優質自捕海產品的回國數量由2011年的1.5萬噸,提升到2015年的7.2萬噸,年均遞增50%以上。2015年運回國內銷售的海產品已占漁撈生產總量的半數。

據了解,上海水產集團利用其海外基地實施源頭采購,豐富其品種並提高品質。目前,上海水產集團已開發形成中西太深冷金槍魚系列產品,西非章魚、墨魚等軟體魚系列產品;北太牡丹蝦、鱈魚系列產品,大西洋紅蝦、魷魚系列產品;進口三文魚、銀鱈魚、野生藍鰭等特種水產系列約近百種。同時,通過近30家集團所屬的“龍門”、“水錦洋”品牌直營店、與良友合作的便利店,以及電子商務平臺和直供賓館、連鎖餐飲等渠道,線上線下互動,增加優質海產品對國內市場的有效供給。

濮韶華對上海水產集團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滿信心。他表示:“上海水產集團堅持依托獲取豐富的世界海洋資源,創造人類健康幸福生活,以遠洋捕撈為核心,以確保有效生產為前提,在產能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中,形成新的產業擴張和盈利模式。集團以創造水產品消費新需求為抓手,擴大產品開發和有效供給,積極服務國內市場,打造從‘漁場’到‘市場’的高效遠洋漁業產業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