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壇怪事多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209960
股壇怪事真多,是非纏身的股份居然可以於一天之內倍升,說的是匯思太平洋(8147)。 話說匯思太平洋於六月二十四日突然大跌24.4%,從上日的1.23元跌至0.93元收市,自然要查看大跌的原因。
一查之下才知道於六月十日「公司非執董兼副主席、主席被入稟,各自須受就彼等於公司之股權提出強制全面收購之責任所規限,及二人曾捲入公司及其附屬公司進行之若幹會計違規行為」,難怪股價會大跌了。
隨後股價繼續下跌,跌至七月十二日公司發出了盈警,盈警之後仍然沒有止瀉,進一步跌至七月十五日再來一段消息:「公司早前遭提出清盤呈請,呈請人指集團附屬中匯環球乃根據誇大估值於匯思太平洋首次公開發售前註入公司;中匯環球大部分業務營運屬可疑;集團若幹股東參與非法股份質押借貸及違反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呈請排期於今年9月14日聆訊。」難怪股價無法止瀉了。
可是其股價昨天低見0.132元之後今天突然暴漲近一倍而高見0.265元,收於0.255元,升幅高達90.3%。
在官司纏身、盈警及清盤的呈請之下,除非有人獲得了內幕消息所有問題已獲解決,否則誰有膽量買上去?萬一不幸突然停了牌豈非隨時血本無歸?這還不是怪事嗎?
同樣於七月十一日被法巴入稟呈請清盤的蒙古礦務(975)亦由當日低見0.033元之後升至今天高見0.058元,升幅又是75.8%,難道追貨者又有內幕消息,事件可獲完滿解決?又是怪事一樁。
更怪的是秦發(866)於周一宣布「公司已於4月25日與其控股股東徐吉華旗下的渤海投資協議,以約1.8億,(人民幣.下同)向對方出售中國航運及煤炭業務,預期出售收益為51﹒6億元」,收益較其市值的5億元高出9.32倍,股價於上周五復牌高見0.28元之後竟然打回原形,跌回停牌前的0.2元,豈不怪哉?
是非纏身的股份就大漲,有收益的股份卻大跌,這還不是股壇怪事?
股壇聯合聲明 林智遠Nelson Lam
2017-01-26 NM
|
|
上週《星光熠熠創業板》分享了「黎姿股」卓珈(8358)及「翠如BB股」聯旺(8217),原來僅是三年多來的第五篇創業板股份的分析。巧合地,沒有任何事先溝通下,本刊財經組亦在上週刊登了創業板新股太平洋酒吧(8432)的調查故事。更巧合地,在上週五,證監會及聯交所竟像要回應上週的分析及故事般,發布《有關創業板股份股價波動的聯合聲明》。同日,創業板新股智昇(8370)的首日股價波動,是印證了聯合聲明的必要?還是一切仍未足夠?穩賺無賠但無你份 並不多分析創業板股份的原因,可簡單用2015年5月的文章《更平等的股票必勝法》來解釋。當日文章分析了以配售形式上市的創業板股份,包括2014年18隻新股及2015年首季9隻新股,發現所有新股的首日開市價都較配股價為高,最高升7.5倍,最少也升9%,兩年平均升幅分別是3.5倍及2.5倍;更嚴重的,如以首日開市價或在高位接貨的其他投資者,股價其後都會在短期內下跌,跌了逾9成的比比皆是。換言之,所有獲得配售股份的投資者都穩賺無賠,反之其他投資者卻或傷痕纍纍,似未能獲得一個公平的機會。上週五證監會及聯交所的聯合聲明,直接及間接引證了《壹計就明》2015年的分析,他們用了類似的比較,以2015年及2016年的數據,分析了創業板新股上市後的股價波動,發現的結果亦大同小異,上市首日股價狂升,上市後股價江河日下,甚至「在2015年首日升幅最大的十隻創業板股份中,有一半的股價在一個月內從最高位急跌逾90%」,而「平均在一個月內從最高位下跌47%」。 公平、有秩序和有效率? 假若獲得配售股份的投資者,與其他投資者,真的未能獲得一個公平的機會;假若股份經常急升暴跌;假若經過各方專業人士估值的配股價,與首日股價經常有巨大落差,試問聯交所是否已盡責承擔了聯合聲明內指的主要職能:「為證券交易提供一個公平、有秩序和有效率的市場?」發布聯合聲明的同日,新股智昇剛好亦在創業板以配售形式上市。在內地製造及銷售辦公傢具的智昇,招股章程顯示上市前8個月收入僅7,200萬元人民幣,毛利率僅28%,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收入4%,但行政開支竟佔收入15%,溢利率只得4%,8個月溢利僅260萬元人民幣,以上市配股價0.31港元計算,引申市盈率已達47倍。可是,只要是配售上市的創業板新股,哪怕僅是傳統傢具製造及銷售商,股價也會似火山爆發。智昇首日股價最高升至4.21港元,較配股價高出12.6倍;收市2.5港元,較配股價高出7倍,引申市盈率已達379倍。緊隨聯合聲明,證監會同時發出了一份指引,期望亡羊補牢,「向保薦人、包銷商及配售代理闡明,他們為在創業板新上市股份安排上市及配售時應達到的操守標準。」指引雖然遲來,但遲做好過什麼也不做。然而,一份「操守標準」指引,就可改善根深蒂固的「市場運作」?就可教化那些「穩賺無賠」的更平等投資者?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乾坤大挪移大劉千億股壇財技
2017-03-23 NM
|
|
近來愛穿睡衣出入、我行我素的大劉,就算掌舵上市公司,一樣當正是家族王國,三十年來使出的財技花款,多不勝數。縱使現時華人置業已由長子劉鳴煒接班,又有甘比三姊妹進身華置管理層,不過小股東心知肚明,實際背後打骰的,仍是大劉。數十年來小股東是被魚肉、還是跟風有得賺,講的是時機,以及運氣。半邊命運,一直掌握在大劉手中。八十年代尾:車輪戰供股 香港在八十年代尾經歷八七股災、八九年六四事件及主權移交等前途問題,在大時代下港人都看不清當時前途及經濟前景。不過大劉獨排眾議,依然看好香港發展,旗下上市公司在其時多次供股,是為股壇其中一場經典的「供股車輪戰」。當時大劉的三間上市公司:中華娛樂、華置、愛美高,被稱為愛美高系。八六年,先是在愛美高系最底層的中華娛樂供股集資,由於華置是中華娛樂的大股東,需要跟供,故華置亦同樣供股應付所需資金。系內最上層的愛美高,是華置大股東,又因應華置供股而宣布供股。如此一層又一層的供股活動,在八六年至八九年間,愛美高系總共連環做了八次,集資超過五十億。大劉此舉一來鞏固自己控制權,二來亦集資還債;備受摧殘的,是「跟供唔夠錢,唔供又慘被攤薄」的小股東。 九十年代初:多次私有化 經過多次供股,大劉的公司資金變得極其充裕,同時間大量小股東因失去信心而沽貨,使股價持續低企。若這情況出現在其他公司,大劉定必會出手狙擊,而在自己公司出現,自不然是反手來個私有化!大劉吼準機會,在股價低殘時多次提出私有化,最終於九三年利用華置反收購愛美高,贏得五成華置控制權。眼光準確的大劉,在○一年地產低潮之時,亦動手私有化愛美高,再增持公司股份至七成半,不但大權在握,更成功在股價及地價暴升數倍時,豐富了私人錢包! 千禧至今:左手交右手 大劉一直在銅鑼灣擁有多項重要物業,○二年尾看準時機進軍尖沙咀,用十一億元向何東家族收購尖沙咀的東英大廈,○六年翻新重建後變成今日為人熟悉的「The One」,並成為大劉「最愛是誰」的標記。○四年,大劉把華置手上的白加道三十一號等十一項貴重物業,以及一批瓷器、古董,以六億四千萬元私人購入。一四年大劉再以同樣方式,向華置進行兩次巨額收購,先以七十七億元私有化「The One」,再以不少於九十億元巨額收購尖沙咀新港中心。表面看似花了不少錢,但華置兩次交易後均派發特別股息予股東(包括身為大股東的大劉),三年間華置已向大劉派了一百八十億元股息,令部分物業猶如免費落袋。至於華置的小股東,由於亦有份收息,就不理會太多。一七年初華置舉行股東特別大會,當日滿頭白髮的小股東吳女士可算苦盡甘來,由股價一元購入、揸足二十年的她透露在該次派息中獲利幾十萬元,歡喜得眉開眼笑。對比各個散戶,持有華置75%股份的大劉可算是大贏家,以乾坤大挪移手法把錢左手交右手。大劉搵得到消費亦不手軟,連手袋都能買到成為超級VIP,想知詳情,請留意下一期的《絕代梟雄》。 撰文: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
快意節能 意馬國際絕地重生 解構股壇兩大高手財技
1 :
GS(14)@2010-08-01 23:51:142010-7-21 EW
李寧入股快意節能(8032),梁伯韜夥鍾楚義拯救意馬(0585),是今年上半年財經市場兩宗矚目的收購,前者藉李寧招牌,刺激股價節節上揚,後者將瀕臨破產的意馬起死回生,市值翻了幾番,兩項收購均展現財技高手教人歎為觀止的技巧。
兩家公司幕後的財技高手,均有能力將公司點鐵成金,他們的高超財務技巧背後更重要是有一套永不言敗的理念。
快橋王李華倫
意節能原稱大中華科技,有「股壇壞老爺」之稱的禹銘(已易名為新工,編號0666)前主席馮永祥及董事總經理馮耀輝,兩人於○九年入股,轉營環保業務;今年引入李寧成為大股東,股價三個月內上升達四倍,升幅之急及高,教市場人士嘖嘖稱奇。
整項收購背後的軍師是馮耀輝的徒弟李華倫,李現任新工主席,過去十年來,策劃過多宗買賣,包括力阻當時任太平洋興業(已易名為新時代,編號0166)主席的蔣麗莉出售公司股權、以一仙狙擊中巴(0026),以及藉清盤繞過法規達到私有化南太電子(已私化及除牌)目的。李華倫予人印象是深懂在證券法則上鑽空子,遊走於法規之間,雖離經叛道,卻又合乎法規要求,出奇制勝,教對手徒呼奈何。
何事皆可能
橋固然重要,但單單靠橋並不足夠,談到他的財技,李華倫不以為然,反而更重視背後的信念:「最重要有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Everything is possible(任何事也有可能),是他工作的精神指導:「行內許多人也有挺多的計謀或想法,偏偏他們沒有堅持,稍為碰壁就言退;我就不一樣,度橋遇到阻撓,我會嘗試衝過去。」「做事千萬別因有人話唔得就算數,不要人云亦云,難道別人話兩句就氣餒?我不會認同,更絕對不會因為別人說唔得就放棄。你要去諗,要分析,要去突破。」確實,當年為南太電子進行私有化,因未獲足夠票數支持而被否決,換了別人,早就放棄,或等一年後再捲土重來(證監會守則規定私有化失敗後,一年內不可以進行)。然而,要等一年實在太長久,李華倫沒有因此而束手待斃,反之不斷鑽營,終被他想到自動清盤這一妙着(清盤所需支持票數較私有化為低),雖然外界批評,卻完全合法,監管機構亦無可奈何。
財技如獨孤九劍
由於長期與證監機構交手,對於交易所的條例法規,李華倫可說滾瓜爛熟,但他認為太熟不一定是好事:「你太熟悉規條,就容易被規條影響判斷,容易有偏差。我深信在熟悉規條後,你要放棄固有概念,然後才可以在規條中鑽,找出當中的問題。」金庸武俠小說中,《笑傲江湖》內的絕世劍術獨孤九劍破盡天下武功,其精粹就是學懂獨孤九劍後,再將超卓的劍招渾忘得一乾二淨,你才可以發揮出超凡入聖的劍術,以無招勝有招,將劍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想不到財技高手的訣要,跟獨孤九劍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深深慶幸自己跟了一位好師傅馮耀輝,減少碰釘子的機會:「我一加入新鴻基證券,馮生已經獨當一面,跟了位好師傅,給我很多啟發。而且,當年隨馮生出出入入,那些大人物見過我,知道我是誰,對自己後來工作也有莫大幫助。」
快意節能三部曲
在財經市場打滾多年,經歷大大小小戰役,要數到最滿意一仗,李華倫想也不想,首選快意節能:「快意節能好像拍電影三部曲,首集由馮生從前大中華科技大股東手上買下來,續集是將節能項目注入,第三集引李寧入股,往後股價即接連上揚。可以說愈拍愈勁,一集比一集精采。」過程中碰過不少困難,收購時停牌整整一個月,當中的樽頸是被質問為何快意股價在兩毫二,李寧的作價卻是七仙三,差距實在太大,表面看好像佔了便宜。監管機構一定會問:「點解價錢咁平,點解要作價七仙三?」「說實在,李寧願意入股,以他的名氣、人脈及在商界的成就,他本身就是一件寶貴的資產,為公司帶來價值,所以作價較低我們也可接受。經過一輪解畫,最終落實以一角二作價收購。」談到這宗交易,李華倫愈說愈起勁:「整項交易最難能可貴的是於買賣完成後,確實為股東創富,股價拾級而上,並不是那些炒股,升了幾倍後就突然散下來。事實上,快意節能原大股東沒有沽貨,所有新發股份也落在李寧手上,街貨不會因而驟增,股價因而可以穩定下來。」財技高手也有挫折之時,○二年一仙收購中巴,雖然失敗而回,卻迫使大股東顏氏家族大派高息,收購縱未完功,已為股東帶來可觀的股息。想起那一場戰役,李華倫仍有遺憾:「當年有中間人找我,說可以解決,但我們自視過高,也不希望靠別人,所以一口拒絕。事後回想,我們也確實太自我,其實試試由他作中間人也無妨。」要數土炮財技猛人,絕對少不了「紅籌之父」梁伯韜一份。
現身兼意馬國際(0585)主席及私募基金CVC大中華區主席的梁伯韜,玩得最爐火純青的財技,莫過於炮製一個又一個「概念」,讓股民如癡如醉,炒個不易樂乎。他最新的代表作,非意馬莫屬。
今年二月,梁伯韜夥拍資本策略(497)主席鍾楚義,從「上海姑爺」羅康瑞及「股壇高手」洪錦標手上,接過陷入財困的意馬爛攤子。二人以總成本約三億二千萬,分別認購意馬的新股和認股權,悉數行使後合共取得五成九擴大後股本,每股平均成本僅需七點三四仙。
意馬變「癲馬」
與此同時,梁伯韜要求意馬將現有股份「十合一」,再按「一供四」比例供股,供股價較當時股價大幅折讓九成,集資一億零八百萬元。散戶若果在意馬復牌後追入,供股後的平均總成本高達三角二點六仙,足足貴梁伯韜三倍有多!
梁鍾兩大財技高手入股,刺激意馬復牌後猶如脫韁「癲馬」急升,皆因散戶憧憬二人必有後着。梁伯韜果然不負眾望,概念一個緊接一個,首先大談當炒的「三網融合」和「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意馬包裝準備發展大中華動畫市場食「大茶飯」;繼而暗示長實(001)主席李嘉誠或會入股。
其後他以CVC主席身份,出席新鴻基公司(086)記者會時,突然「自爆」已加入中信泰富(267)前主席榮智健的私人投資旗艦隆源企業,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市場即時憧憬榮智健借殼意馬東山再起。
三大概念
勁賺百億
「國策概念」、「李嘉誠入股概念」和「榮智健借殼概念」為意馬火上加油,除權後股價短短四日炒高六倍。按完成重組後發行的總股數計算,意馬的市值一度高達一百七十八億。散戶固然炒得瘋狂,梁伯韜和鍾楚義更是賺個盤滿缽滿,以二人最終持有的股數和入股成本計算,兩個月內帳面狂賺過百億,回報超過三十倍!
善玩概念的梁伯韜深明熱潮一退,意馬股價隨時打回原形。對於意馬股價暴升,他說:「這些不過是紙上富貴!」既然是帳面富貴,套現落袋方才實際。梁鍾二人趁供股上板前貨源歸邊,以每股四角大手減持約一成八股份,套現約四億,閃電收回成本封了蝕本門,同時仍然掌握意馬的控股權,可說立於不敗之地。
高追的散戶目送意馬股價拾級而下,走避不及者紛紛被蟹綁。
紅籌概念煞食
老一輩股民不會忘記令梁伯韜聲名鵲起的「紅籌股熱」。八十年代末梁跟前戰友杜煇廉創辦百富勤,得到一班大孖沙鼎力支持,包括李嘉誠、榮智健、合和(0054)主席胡應湘和已故「股壇大俠」香植球。這些超級富豪人脈,成為梁伯韜日後最重要的資產。
在九三年到九四年初,以及九六年初到九七年十月,百富勤先後兩次炮製紅籌熱潮。梁伯韜趁投資者憧憬內地經濟高增長,回歸後紅籌股可獲母公司注資,分別推出「中國概念」、「買殼概念」、「分拆概念」、「注資概念」和「省市窗口概念」,每次都掀起一片熱炒狂潮,招招見利。
在梁伯韜的包裝下,百富勤成功保薦多隻紅籌股,包括中信泰富、粵海投資(0270)、越秀投資(0123)、香港中旅(0308)、北京控股(0392)和上海實業(0363)等。百富勤一度成為日本以外亞太區最大的投資銀行,梁伯韜亦變成名噪一時的「紅籌之父」。
轉戰細價股
做慣大「刁」的梁伯韜去年加盟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後,先後與多隻細價股扯上關係,包括鴻興(450)、自然美(157)、奧思(1161)及新鴻基公司等。今年上半年港股「炒股唔炒市」,擁有當炒概念的細價股被輪流炒起,「梁伯韜入股」亦成為細價股的熱炒概念。若然把握到上車落車的時機,回報遠較藍籌國企股和味。可見梁伯韜「概念之王」當之無愧!
梁伯韜財技史
2010年 入股財困的意馬國際。借「國策概念」、「李嘉誠入股概念」和「榮智健借殼概念」大幅炒起,高峰時兩個月帳面勁賺過百億。
2009年 加盟私募基金CVC後,與多隻細價股扯上關係,包括鴻興(450)和奧思(1161)等,股價一度被大幅炒高。
2000-2002 時任花旗環球金融亞洲區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先後借科網概念和生科概念,成功保薦Tom集團(2383)和長江生命科技(775)上市。
1996-1997 97年市場熱炒回歸概念,由梁伯韜保薦的北控(392)錄得1276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逾2,000億,刷新多項新股記錄。
1993-1994 梁伯韜看好改革開放後的內地資本市場,帶領百富勤成為首家進駐上海的外資投行。第一單「刁」是保薦上海石化(338)。
「股壇維基系統」建議通過,創業板區會改為股壇維基研發區
1 :
GS(14)@2010-10-08 10:07:19股壇維基研發區:
http://realforum.zkiz.com/viewforum.php?fid=174
=================
如果上,那創業板上市公司專區或會取消,故此,我會在另貼加個投票
如題。但需要有人協助整理下資料。
2 :
GS(14)@2010-10-08 10:09:51http://kaiyuan.hudong.com/
版面類似這個
3 :
龍生(798)@2010-10-09 01:05:05湯兄, 一樣樣黎啦, 整掂左創業板先, 之後先再說吧
另外, 反對使用簡體字介面....
4 :
味皇(1196)@2010-10-09 04:22:17改用偽基白科又如何呢?內容加一點膠力,或者可以避免一d麻煩,反正果度的內容一向都是糟糕物,我們講糟糕內容也冇問題,仲可能負負得正,而且又係繁體字
5 :
GS(14)@2010-10-09 10:00:133樓提及
湯兄, 一樣樣黎啦, 整掂左創業板先, 之後先再說吧
另外, 反對使用簡體字介面....
其實我想先等你們完成了創業板部分,然後就把內容放上去,所以創業板專區可能是暫時性質。
這個是中文介面,適當的繁化是可以的
6 :
GS(14)@2010-10-09 10:02:164樓提及
改用偽基白科又如何呢?內容加一點膠力,或者可以避免一d麻煩,反正果度的內容一向都是糟糕物,我們講糟糕內容也冇問題,仲可能負負得正,而且又係繁體字
問題你要發揮想像力,我太正經了

7 :
龍生(798)@2010-10-09 16:43:19完成當然可以。。。但你唔好諗住好快喎。。。
另外...初期要你花很多心機去指導呢...你要有心理準備啊...
另外...其實味皇講乜...點解我唔明既...悟性未夠?
8 :
GS(14)@2010-10-09 17:09:077樓提及
完成當然可以。。。但你唔好諗住好快喎。。。
另外...初期要你花很多心機去指導呢...你要有心理準備啊...
另外...其實味皇講乜...點解我唔明既...悟性未夠?
Website:
http://zh.uncyclopedia.info/wiki/%E9%A6%96%E9%A0%81
http://evchk.wikia.com/wiki/%E5%81%BD%E5%9F%BA%E7%99%BE%E7%A7%91
特色
偽基百科的條目會以各種手段包括戲仿、錯誤理解、關係聯想等方法進行惡搞,其目的是藉著惡搞不同的事物來娛樂讀者。
戲仿正體中文版偽基百科的首頁之介面,仿自中文維基百科首頁。
嘲弄偽基百科的條目內容會出現對其他事物的偏見,在正體中文偽基百科中,偽基人會稱簡體中文為「殘體中文」。
改寫事實偽基百科通常會將歷史人物的事件改寫,例如將堯(見正體中文偽基百科:伊祁放勳)說成是一個十分殘暴的人。
偽基百科內與地理有關的條目很多都是惡搞式的標籤、描述或定位,以玩食字為主,例如正體中文偽基百科內有一個諷刺流行組合飛輪海的「廢輪嗨」條目,稱飛輪海為台灣北部海洋之一,事實上當然沒有一個叫「飛輪海」的地方。
偽基百科部分條目會將虛構事件現實化,以及將真實事件虛構化,例如將虛構人物或角色與現實世界拉上關係,甚至以主體結構轉換(如擬人化、擬國化等)方式衍生記敘,以圖製造生動搞笑效果,如正體中文偽基百科的千九公主、碼頭精靈、中環天星碼頭臨時共和國和皇后碼頭帝國等。
偽基百科部分條目中,會出現一些自己創立的新算式,但與數學完全無關,如正體中文偽基百科的愛檯灣公式。
偽基百科的條目名稱可能與原名有所差別,或只會以俚語或諧音字作取替。如於正體中文偽基百科中,日本、香港國際機場兩個原名只作重定向。
9 :
GS(14)@2010-10-09 17:11:007樓提及
完成當然可以。。。但你唔好諗住好快喎。。。
另外...初期要你花很多心機去指導呢...你要有心理準備啊...
另外...其實味皇講乜...點解我唔明既...悟性未夠?
今日我同壇主傾,他應該會裝一個給大家試用下...
另外,請找一個人負責研究估值師、律師及核數師
10 :
pars(2406)@2010-10-22 16:51:30個系統會否在公司名後加上上市編號,方便查詢?
11 :
GS(14)@2010-10-23 10:34:0510樓提及
個系統會否在公司名後加上上市編號,方便查詢?
其實只是給雛形大家,如果能方便大家,就會方便,所以應該會有
12 :
dummy(3077)@2010-12-03 19:22:36呢個網遲早有人出幾百億收購

13 :
GS(14)@2010-12-04 10:41:1512樓提及
呢個網遲早有人出幾百億收購
我們暫時沒想過賣
創業板上市公司版在星期一(10月18日)起改為「股壇維基研發區」
1 :
GS(14)@2010-10-14 23:05:18如題
跟股壇長毛駁火
1 :
GS(14)@2010-12-02 22:24:552010-12-01 HT
跟股壇長毛駁火
「臉書」書友私下傳訊,再撰文發炮,部落客的名稱是「亂博」,至於臉書稱號「復活居屋」更充分表態,「亂博」今次「單挑」的對象是股壇長毛。
「多謝唐兄登了之前送上的貼文,今天又想再借唐兄地盤跟David Webb駁火,11月26日,David Webb在其網頁批評香港政府於11月19日提出的額外印花稅,在唐兄的臉書點擊了該網頁的連結,發現其中很多的論點都很牽強,不吐不快。」
向政府納稅 未違基本法105條
誰來付?
其實,我也曾經質疑過究竟此項額外印花稅是由誰來付呢?買家還是賣家?理論上,此稅項是針對打擊短炒,應該由持貨少於六個月至兩年的賣家付的,但買家卻是要負責完成交易,如果不預先講掂數,最終繳稅的人會是買家,打擊短炒便會變成打擊買家,有違稅項本身原意;這點與David Webb睇法相近,沒有異議!
違反基本法第105條的精神嗎?
當中寫到:The Government is basically saying to any purchaser of a home︰ if you sell it within 2 years, then part of it is ours. It is against the spirit of Article 105 of the Basic Law。
其實所有稅項如個人入息稅、公司利得稅、都有類似的意義:如「你的個人入息於2009/10年高於 1,518,000港元,你要繳交15%標準稅,即是你的15%收入是政府的,你公司賺錢嗎?16.5%是政府的等等。是否也違背基本法105條的精神?不明白為何只指出額外印花稅才是違背基本法105條的精神!
如此類推,將個人入息稅、公司利得稅的稅率也推算到極端的100%,也等同 100%掠奪個人或公司收入,那麼,香港以致全世界也不應徵稅,因為當中都存在Confiscate「掠奪」意味,你或會說付了稅後你也得到福利,但蘋果不等同橙呀,你付出的稅值是否得到等同數值的福利,不大可能吧!都只是能者補貼非能者,是「掠奪」嗎?
針對買賣時間 不屬雙重徵稅
至於額外印花稅和物業稅是否屬於雙重徵稅(Double Taxation),我認為物業稅是向買賣樓宇賺取的盈利(earnings)徵稅,而額外印花稅是對買賣的時間(time)徵收累進稅,沒有在盈利上徵稅,兩項徵稅層面不同,不應該是雙重徵稅!但現有印花稅再加入累進稅,是加稅味濃!
不過,想深一層,如果我們可將個人入息持有兩年便免繳入息稅都幾好,這項「額外印花稅」加不加稅,見仁見智。向來買樓如投資,風險自負。(二之一)
http://hk.myblog.yahoo.com/luan-invest/article?mid=454
www.facebook.com/hktongwing
2 :
GS(14)@2010-12-02 22:25:152010-12-02 HT
數字各取所需——續反駁長毛
繼續「亂博」反駁股壇長毛的文章︰
文中Deceptive statistics,一大堆理論質疑政府以驚人短炒數字嚇人,這點我不排除有此可能,但對於他的觀點是無法認同的。
持物業2年內轉售 料增約22%
政府公布2010年頭9個月,持有物業24個月或以內的短期轉售個案急升32%,David Webb的論點是︰2010年頭9個月住宅買賣合約成交宗數103,709宗較2009年同期的87,471宗上升18.6%,當中短期轉售個案升 32%,由於2010年成交多了,短期轉售也因而水漲船高,因此政府應以這兩年的短期轉售與買賣合約成交總數的比例來比較。David以2009年=1作為單位,2010年短期轉售增加32%即(1+0.32)=1.32,2010年住宅買賣成交宗數增加18.6%即(1+0.186)=1.186,2010年短期轉售與買賣成交宗數的比例是1.32/1.186,再跟2009年=1比較,得出1.32 /1.186-1=11.3%,他的結論是短期轉售按買賣合約成交宗數比例只上升了11.3%!
但我認為2009年的頭4個月仍然受金融海嘯影響,樓市淡靜,短期轉售必然很低,因此2010年的短期轉售不應是1+0.32,而是應該扣取頭4個月即打個六折0.60+0.32=0.92,結果0.92/1.186-1=22%,大概跟政府的數字相差不太遠!
另外,政府公布2010年頭9個月,持有物業12個月或以內的短期轉售個案更是急升114%,由於政府在2010年5日25日立法會說過「2009年,九成以上的2,000萬元物業成交人均持有多於24個月」,換句話說,2009年只有10%的2,000萬元物業成交人是持有少於24個月,David用了很多數字說明2010年頭9個月對上的12個月是在2009年,2,000萬元物業的短期轉售不應多於10%……其他也是一樣。我則認為2009年頭4 個月受金融海嘯影響,樓價大跌3成,往後8個月,買了樓的人也要等樓價升到有得賺才會賣,那麼2009年持有物業少於12個月而轉售的人不會多,而政府說的是2010年頭9個月,持有物業少於12個月的短期轉售個案,這9個月內有人買樓1個月、3個月、甚至12個月後轉售,有些人可能在2009年年尾才買樓,然後2010年9月出售,都是持貨少於12個月,短期轉售急升114%說法根本沒有問題,大家都在玩弄數字吧!
用家成立公司接貨 難成氣候
至於政府公布2010年上半年,300萬元以下物業成交中,84%是持有物業少於12個月,David認為應該是要以比例示人,而我認為這種比例只會大幅扁低真正數字。如每月有10,000宗物業成交,當中只有1,000宗是300萬元以下的物業成交,當中84%即840宗是短期轉售,但當840宗放在 10,000中計出比例,變成8.4%是短期轉售,大幅扁低短期轉售情況,這大概又是數字遊戲,香港政府和David Webb各取所需吧!
公司易手避稅難成氣候!
David Webb認為「額外印花稅」沒有包括公司或海外公司透過轉換公司持有人來轉售物業是會引發公司炒樓潮,其實公司要找另一間公司接貨才可避過此稅,用家要成立公司或買殼來承接,機會很微,因為用家多數要做樓按,沒有財務報告的空殼公司做不到樓按,最終都要用家自己的入息來做擔保,做法麻煩,按揭成數又不高,用家多不會這樣做。少了用家搶着承接的市場,只是靠公司易公司,此風難成氣候!
有一點可以肯定,炒家、地產商齊狠批政府,證明政府終於認真了!(二之二)
http://hk.myblog.yahoo.com/luan-invest/article?mid=454
www.facebook.com/hktongwing
股壇新秀訓練班小學招生
1 :
GS(14)@2011-12-12 22:22:53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e7f1e1b2393-752776
港人愛炒股、炒樓,炒風更蔓延至小學。有傳統名小學的學生家長打本6位數讓兒子學炒股;亦有幼稚園生見上、下箭嘴會說「恒生指數」;甚至為炒樓圖利,小三生問:「爺爺幾時死。」
有機構舉辦理財教學,小學生稱願花一半「身家」或借貸去投資。
有學者指,訓練理財不應由投資開始,「人人想做巴菲特,但真正人才只有很少」,切勿「催熟」子女;教育心理學家則提醒家長要正視子女「想」投資的態度,以免引起其他道德問題。
只求了解股市 「任蝕唔嬲」
有教育界人士透露,九龍區一間傳統名校,有出身富裕家庭、就讀小四、五的學生,已開始學習炒股。據悉,有關學生的家長收入頗高,認為既然兒子長大後需學懂股票買賣,倒不如提早教他,於是打本10萬元給兒子買股票,而且旨在讓兒子了解股市運作及買賣模式,故「任蝕唔嬲」。
教導學生理財技巧的香港家庭福利會,亦發現不少小學生愛投資的情況,曾有7歲小學生對父母說:「銀行存款無利息」,又指自己只有普通儲蓄戶口「很落後」,着父母開設股票戶口;更有幼稚園生打開書本,看見上、下箭嘴時會說「恒生指數」;甚至有8歲小童突然問祖父「幾時死」,經父母細問,才發現小朋友認為現時樓價高,爺爺去世後自己可繼承物業,轉售圖利。
2 :
GS(14)@2011-12-12 22:26:04有新文章由 gaubinfor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0:16 am
延伸閱讀 : 黃子華教投資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66112
3 :
GS(14)@2011-12-12 22:26:31有新文章由 Lava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0:40 am
其實班小朋友一早看破世事 :inv168_01:
4 :
GS(14)@2011-12-12 22:27:54有新文章由 Bighead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2:34 pm
其實係家長中晒毒,信晒d銀行從小理財,但就極瑞到俾佢炒股票,我個年代讀u都冇乜人炒股,最多係忙補習外快及summer intern而已
有新文章由 kenji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11 pm
我都係咁話,家長問題, 不過再推上啲,係香港政府問題, 香港跟本無咩實業好做,做生意比炒股風險更大
有新文章由 古漢雲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01 pm
你知唔知好多 city u / 浸會u 學生係 地產 agent.
有新文章由 Bighead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34 pm
唔奇,呢行好多靚仔企街
由 wheat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45 pm
我鍾意「計準遊戲結束時間」依招...
借盡non-mean讀書, 然後自己錢就羅去外國讀, 之後羅埋居留權以後唔番黎 :inv168_01: :inv168_01:
有新文章由 Cory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53 pm
我一直堅持唔會教阿仔任何投資
有新文章由 Cory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3:13 pm
我只會教正確既金錢觀念, 投資係萬惡的.
有新文章由 ochow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4:19 pm
I trade my first shares since eight, nothing special
5 :
龍生(798)@2011-12-13 00:05:29好正, 好最鐘意個小朋友識問爺爺幾時死
佢一貪就貪最大份的
無幾百萬都唔心足
亦可見佢老豆諗緊的乜....
6 :
stanly9988(17906)@2011-12-13 00:34:49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7 :
focus(17974)@2011-12-13 16:11:53咁要開多個暗殺課程...
8 :
hsts(1521)@2011-12-13 20:05:576樓提及
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仲有逼父母買保險
9 :
GS(14)@2011-12-13 21:20:538樓提及
6樓提及
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仲有逼父母買保險
如果是做大行,會迫父母買基金、買ELI 同 i kill...
10 :
GS(14)@2011-12-13 21:57:06http://www.facebook.com/notes/%E ... %A5/259458510774204
昨日有一宗新聞,睇到搖頭嘆息。話說,有中產家長打本,給自己在「傳統名校」讀小四、五的子女炒股,更是「任蝕唔嬲」(經濟日報 A26)。
教導小朋友理財,我還是有點實戰經驗。去年,我曾經到過天水圍的小學,花了一點時候和一些小五、六的學生玩價值遊戲。
遊戲也簡單不過。第一節,我問:「假如有無窮無盡的錢,你會做甚麼。」小朋友都說:「搵更多錢!」
「 但是,搵更多錢又要來做甚麼呢?」很多人以為自己知道自己要甚麼,其實,無論是大人抑或細路,到了有選擇的時候反而會很慌張。結果,這一節花了差不多45分鐘,這些小朋友才慢慢講出一些實在一點的事,例如:長生不死藥,買起一個國家等。
「買起一個國家嘛!好。下一條問題是,究竟你會願意花多少錢買來買起一個國家呢?」
這一節花了精力更大。雖然這些小朋友像伯南克般,開口埋口都是上萬億的數字,但我仍要花許多力氣解釋,為甚麼十萬億美金未必夠為一些國家「贖身」。
第三節,我問:「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怎樣搵十萬億呢?」
「買起一個國家,然後要國民將錢畀晒我!」有個四眼肥仔大大聲叫出來。嘿,現實世界,尤其歐洲,政客的水平真的是小學雞不如。
說遠了,還是回到那個打本給細路炒股的家長。
老實講,我不介意小朋友盡早接觸市場,畢竟,我們的教育制度太過脫離現實。問題是,那些家長自己又是否明白炒的本質是甚麼呢?
在旺角長大的我, 小時候看人家炒外匯、炒股、賭馬、打啤、打牌。八歲,小三剛剛明白分數,我便開始掌握或然率。未升上中學,我已經懂得計一手啤牌抽五隻有一啤的機會率。
所以,長大後,我從來不賭。如果家長有能力教子女計算或然率,明白長賭必輸,開賭必贏。炒股票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至於學習理財嘛,歸根結底還回到剛才講的四眼肥仔:「肥仔,你做當權者,你就要人民將身家財產充公;現在你是人民嘛,你又會怎樣做呢?」
11 :
GS(14)@2011-12-13 22:10:57文章由 gaubinfor » 週二 12月 13日, 2011年 10:43 am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6112&start=15
而家已有不少比中學雞的理財比賽 / 體驗,甚麼做一日 CEO、剛舉辦完的中學財策師比賽、每年響匯豐地下的所謂創業比賽、中學搞年宵可計入 "其他學習經驗" ... 還有 HKICPA 的理財 course、及好像有給中學雞辦的簡化版 CFP 課程 ...
不過有 d 所知部分大陸中學有 (南韓一定有) HK 反而少左,甚至無左既活動,例如帶同學參觀工廠,農場 (唔係放部廚餘機響操場,或響天台搞個小作坊種有機菜個類,係一望無際兼涉及高科技的,由基因改造,農產品期貨到天氣預測專家都用得著的大農場),讓他們知道一對無縫手套點車,點解要無縫,背後搞廠的融資故事,例如呢位 "手套大王" 的自述 ...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1.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2.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3.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4.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5.htm
對一 d 日用品和農產品的生產流程和供應鏈運作有些認識 + 少許入門財技知識 (可考慮請脫苦海等寫一本關於 "槓桿" 和收入分配的書,及湯財寫本中學雞也睇得明的 listing rules 教程 ) 後,再去學技術層面、理財工具運作的知識 (如統計、會計、法律),會易入腦及易上手好多。到畢業後應用所學作建議 / 分析,也較實際和到肉。
12 :
GS(14)@2011-12-13 22:30:50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e7f1e1b2393-752776
過路大人
2011/12/13 13:00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父母應教細路儲蓄...而不投資! 投資應是父母代做但不用告知細路!
到細路大個才慢慢放手讓"大"細路自己學投資...目的是讓"大"細路早日獨立而不是掙快錢...以免愛他變成害他!
"香港家庭福利會自07年起到20所不同小學,針對小四至小六生舉行模擬理財活動" --- 這個會都唔知自己做錯! 小四至小六何來會有財可理呢!
Akeru
2011/12/13 12:27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悲情城市
圖近雲
2011/12/13 12:03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這個細路,可能唔知這個社會週不時有家產官司。
一旦可能知道,佢從「小便」願望,及早冚家剷。
唔知家長會唔會諗番轉頭,餵佢啲細路食什麼?
如此這般,這樣的家庭真喺唔收。
禾木先生
2011/12/12 18:23 讚好 讚好:4 I 我要讚好!
還有,這個細路問 “爺爺幾時死” 呢個問題,顯得他好蠢,因為阿爺死了,遺產是留給他老豆和其伯父叔父姑婆姑姐,仲未到佢!佢應該問自己個老豆老媽子幾時死,甚至問埋自己的兄弟姐妹幾時死,才能得到層樓轉售!
如果我個仔咁問我,我一定好好教育他一番,順便教他香港遺產法!
禾木先生
2011/12/12 17:58 讚好 讚好:4 I 我要讚好!
其實打本十萬元給讀小學的兒子買股票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而要他從這十萬元去炒出一個利潤才算大事,那怕他只賺一毛錢!!
就等於留100億給自己的富二代兒子沒什麼大不了,而要這個富二代不要老父一毛錢而靠自己雙手去賺一百萬、一千萬,那就算大件事了,有難度了!!
過路大人
2011/12/12 12:28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香港學生缺少運動是主因!
這也是家長的責任...也可能是從哥哥,姊姊身上學會!
這可能跟學生早熟有關!.........(一笑)
過路大人
2011/12/12 12:23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訓練理財不應由投資開始"....絕對正確
話明訓練理財, 當然應由理財開始
但訓練理財也應由 "泛民" 開始 ---- 皆因他們完全不知何謂理財, 何謂經濟!.........(一笑)
圖近雲
2011/12/12 11:00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當小童說著「利息」、「股票」、「恒生指數」、「樓價」…等投資名詞,其實只是聽聞之言而已,人云亦云之餘,不求甚解。
不知家長如何實情打本,事實小童自主戶口都開唔到。
可能家長在曬命,讓人知道,十萬銀錢財有如是草。
笑嚷階級升呢(Level),等著羨慕眼光,當是派息與回吐。
也可能家人轉述之時,沾沾自喜,以為可以標籤資優,從此揚名聲,顯父母,得富寶。
只要深入探究,例如問問升跌因素(內)、週邊關係(外),包保開口都係無料到。
其實,小童留意四週事物,都是很好。
只要扶入正路,大人唔好想壞腦。
-------------------------------------------
在街上,如果有兩人以不同語言(A、B)對話。
旁觀第三者(C)如果不識其中一套(A或B),甚而兩套(A與B),可能以為兩人好啱路數。
其實,三人都唔知乜頭乜路,就係因為無譜、無Channel、無料到。
阿正
2011/12/12 10:09 讚好 讚好:5 I 我要讚好!
有如此天分高的下一代, 再加特區政府良策配合栽培, 特區冠上「炒賣天堂」之譽當之無愧. 可能未來特區出產一「港版索羅斯」名震中外. 不用讀書了, 什麼書經名訓也不如投資必勝智囊.
『亞爺你幾時死?』是一非常現實的問題. 懂投資的家庭中的亞爺們或多或多或少有積蓄. 愈早離世, 愈快獲得一些額外資金用作投資. 孺子可教也.
13 :
龍生(798)@2011-12-14 04:11:36亞爺幾時死這問題....
其實本身著眼點不在小朋友...
而在大人...其實多多少少把這願望投射左出黎
但佢不自覺....
到小朋友問到, 佢先驚覺原來自己好想亞爺快的死.....
14 :
GS(14)@2011-12-14 22:08:2713樓提及
亞爺幾時死這問題....
其實本身著眼點不在小朋友...
而在大人...其實多多少少把這願望投射左出黎
但佢不自覺....
到小朋友問到, 佢先驚覺原來自己好想亞爺快的死.....
有D唔人道同冷血
15 :
greatsoup38(830)@2012-01-07 17:29:39http://wongminglok.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html
早前有報道,有家長打本十萬元,給念小學的孩子炒股票,希望孩子及早汲取投資知識。
究竟多少歲才應該開始投資?
有家長告訴我,孩子自從開始投資,自動自覺看新聞,留意社會時事對經濟的影響,簡直是通識的訓練。所以,愈早開始愈好。
嗯,投資確是通識的一部分(有甚麼不是?),但是否看新聞的唯一誘因,肯定不是。
投資界的友人說,他反對小學生投資,因為投資的前設是分析,例如深入認識公司業績才下注。小學生沒這能力,十賭九輸。
所言甚是。但套用他的邏輯,其實大部分成年人都不應投資。
也有人說,理財是學問,及早掌握概念,受用一生。然而,有「理財概念」,是否就要有「投資經驗」?不一定吧。
我覺得,孩子投資,跟成年人的處理,沒有分別,一言以蔽之:「自負盈虧。」
如果是家長打本而且任蝕唔嬲,那並不是真正的「投資」。沒風險的生意,不是生意,也不是真正的學習。
投資不怕輸,最重要是輸得起。我們容許孩子買iPhone、買iPad,為何不能買股票?花錢不是問題,不自量力才是問題。
投資輸了,也不是壞事,就當交學費。經驗要累積,壞經驗也是好經驗。沈迷投資不好,但沈迷任何事情都不好。問題在於沈迷,而不是投資。
我最擔心的,反而是小孩對金錢概念的扭曲。當孩子普遍以為,錢是從提款機「按」出來、八達通「咇」出來、或者父母的銀包裡走出來,而不是勞力換回來,一場父母打本的投資,是一個怎樣的訊息?凡事有人包底,長大了又如何自立?
跟孩子約法三章:投資可以,前設是,用自己的錢,而且,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孩子即使不知難而退,也會三思而後行。
16 :
亞力士(1473)@2012-01-07 19:14:52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 可惜有爺爺嫲嫲打救
17 :
GS(14)@2012-01-08 10:33:4516樓提及
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 可惜有爺爺嫲嫲打救
最慘呢樣,個細路咪唔驚囉
胡孟青:股壇七大奇景之二 阿爺也搭棚
1 :
GS(14)@2011-12-15 21:43:48http://m.sharpdaily.com.hk/detai ... 5307&category=daily
在內地投資某些戰略意義的產業,假如沒有國家隊的祝福,或欠缺背景,如電訊、燃氣、發電、供水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還要跨區域經營為本的產業,簡直係天方夜譚。
投資了3000萬美元拓展LNG及CNG加氣站業務的中國燃氣(384),按這個數字,在沒有特殊背景的民企上,難聽一點,連「派片」,即「畀保護費」都未夠。民營燃氣分銷商不時被國資及央企背景的競爭對手圍攻,常會遇上氣源短缺問題,惟有進行戰略變通。新奧能源(2688)之進軍越南,就是箇中之表表者。
表面份屬民企、其實具國資背景的中燃,在內地擁有151個天然氣項目,分佈於全國20多個省市及自治區;當中包括9個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及1個天然氣開發項目,且擁有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的進出口經營權,彰顯其地方專營權優勢,普通民企如新奧等努力經年,老闆在內地入行時間較中燃主要股東更早,到今天才擁有100個項目可比擬。
據《廿一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早前調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之燃氣項目資金來源所得,發現國有控股燃氣公司佔57%、民企佔29%、外企佔14%。內地跨區域經營的五大燃氣集團當中,代表國有資本的就有昆侖燃氣(135)、華潤燃氣(1193)及中國燃氣;代表民營陣營的有新奧,代表境外資本的也有港華燃氣(1083)。
一個為拓展經營版圖,另一個為把業務擴展至下游,由於中燃總資產超過200億元,去年底雖配股還債31億元,惟負債比率仍達四成,當時配股價也有4.31元,現在獲提以167億元,即每股3.5元收購,仍然持有13%股權前執董劉明輝,其取態對這宗收購較監管機構的首肯更關鍵。市傳,阿爺在此事上已損失不菲,因此不願意付出令現有股東滿意的價錢進行收購,究竟為何有所損傷,留待投資者自己去想像。
海外收購多背後發功
有專門照顧上市公司的核數師直言,中燃事件只屬冰山一角。近年,不少涉及戰略性產業如採礦的民企,大股東背後其實都係國家,尤其是走出去尋找礦產資源收購對象的上市企業,不少是為阿爺作嫁衣裳。只是許多海外收購,若由阿爺出手,隨時引起賣方疑慮,把收購與國家安全混為一談,才情願找個人頭去開路,自己在背後發功。只要向大股東問多兩句關於礦產的品位等相關專業問題,大股東就會另找地質學家或同事答覆,其「人頭」角色就很明顯。
由於表面民企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許多都係由國家隊出來下海從商,併購時,各方牽涉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過水濕腳在所難免,把股份炒上炒落圖利也非罕見,關鍵就係看有關人士係高手還是低手,及究竟有幾貪心大咬,其下場結局才會出現大不同。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股壇七大奇景之四 神人雙失駁腳得道
1 :
GS(14)@2011-12-19 23:28:12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股票與鈔票有什麼共通點?答案係兩者都係用印刷機印出來,但把鈔票換成股票,再把股票換回鈔票,能否出入平安,就各安天命。拿着同一批股份,於同一價位出出入入,都要蝕佣金、交易徵費及印花稅,經紀、交易所、稅局抽水天經地義。從中掠水掠得最狠者,竟然可能係平時大家連名字也講不出來的市場中人。
神級專家也有被迷惑之時,作為buy side,突然來勢洶洶,越洋進入香江鱷魚潭,潭中股份為數雖逾千四隻,識揀選箇中藍、紅籌甚至國企指數成份股等大價份子,完全唔可以稱得上「叻」、甚至難有資格稱「神」,充其量只可以形容其揀選市場有一手。最吸引投資者注意的,是這些神級人馬或市場上一些其他被喻為具點石成金能力的機構投資者,每每無厘頭唔知點解大手買入一些連本地資深投資者亦感嘖嘖稱奇的個別股份。
香港股票市場有一類中間人駁腳,專門利用個人與大大小小對冲基金之關係,為有意黐金糠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搭路。既然神女有心,駁腳自然亦毫不客氣,直接從上市公司配股,再分派予該批有夢襄王。
最關鍵是原來有時這批神,也只是貪這類細價股供求易於操控,真正攞貨價原來只是面價的九折,中間人介紹費又不菲,股仔靠黐的成本代價絕對唔輕。基金聽信駁腳中間人以為discount執平貨,隨時因難以準確捕捉市場環境,未能成功贏錢甩身。整個零和遊戲的大贏家是誰?幕後駁腳中間人是也。難怪近年部份以吹水為主的業內人士,眼見人家靠一招賺到笑兼身家億億聲,紛紛有樣學樣,可惜每每畫虎不成,神都未落搭,股份未落鑊,散戶已輸瓜。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