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青:股壇低級錯誤
1 :
GS(14)@2012-02-24 22:19:54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224/58481
甚麼是低級錯誤?明知手上鑽戒價值連城,在酒店洗手時仍脫下放埋一邊因而失竊;誤把肉照放上人家的微博、明知手機、筆電裏有不可告人之秘密仍隨處擺放、內地為官者業餘嗜好嫖娼、甚至冇帶腦返工等等,都可以被界定歸類為低級錯誤。金融市場裏發生的低級錯誤,縱使未必會因而傷及無辜,牽涉到個人誠信問題卻為數不少。
股評人就是股評人,鼓其三寸不爛之舌,甚麼都可以分析「一爛餐」,大行分析員較專注,亦少有信口開河,因為大部份分析員都只能寫而不能公開講,連Full Report完整分析報告亦從未寫過的股評人,根本不可以充大頭鬼以「分析員」作為職銜。曾經有新入行分析員,大學畢業後進入本地一家中小型券商充當分析員,職銜為Research Assistant,但職能原來只是長期為每日四出講股的上司寫繕稿,雖然在底薪外有額外稿費打賞,還好小朋友明白出來社會做事不應短視,懂得自我增值,結果考完CFA即轉工成為真正研究部名副其實的分析員,修成正果,懂如何運用Financial Modelling進行企業估值分析係應徵分析員的最低要求,小朋友竟然跟該位股評人三年幾,對方都未曾教過一招半式,原來該仁兄根本不懂怎樣做同類財務分析,更枉論撰寫完整分析報告,既冇嘢學又冇職升,當然早走早着。
自欺欺人 終受其果
還有明明收足稿費,竟有人可一稿兩食,小女子曾因兩篇稿講同一主題而有近兩百字重複而被責難,錯失版視為近乎一稿兩投,亦屬低級錯誤;惟一稿兩食就係前面收稿費,稿中卻另有乾坤,有股評人就曾被發現經常在稿尾加兩隻擺明不是市場中條款最理想的窩輪,每次被發現後遭勸告就收斂一陣子,過了不久又重操故技,由遭勸告到遭警告無效後,最終連專欄也被取消,也許這位股評人本來就當報館老編是儍佬,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明知與某電視台有約在先,白紙黑字講明不可在他台擔當同類節目嘉賓,仍執意以身犯險,卻不知每個電視台的編輯部,都是開齊幾個台,不被嫌亦算,被踢爆後仍以笑遮醜,回應一句:「係咩?你哋點知道㗎?」究竟是當別人失明兼無知,抑或以為自己是透明人?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施仁醒
[不被嫌亦算],應是不「避」嫌的低級錯誤。
回覆 · 2 ·
· 11 小時前
Meva Chiu · Hong Kong
身為撰稿人寫白字亦是一種低級錯誤
回覆 ·
· 8 小時前
Ivan Leung
If your writing is true, why not named them on your writing, I appreciate very much you are the only one to pinpoint the problem, not like the others (Muddy Water), please keep your style and do not work like x 叔, x大師, 石xx.....
回覆 · 1 ·
· 11 小時前
Ming Choi
胡姑娘, " 低級錯誤 " 點解唔可以寫得大眾化D, 對於一個普通智商的讀者來說, 唔係好明白她重點說什麼, 祇知道她在發(勞騷)(白字)
午飯一粒鐘 股壇外賣熱
1 :
GS(14)@2012-03-06 00:02:5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26115
港股加時,午休只得 1小時,經紀在中午收市時要清理早市單據,又要預留時間準備下午開市,七除八扣,午飯時間所剩無幾,快靚正的茶餐廳及外賣店頓成大贏家,生意勢必增加,反觀經紀以往經常幫襯的酒樓,可能要諗諗計。
中環寶湖海鮮酒家位於中環中心附近,一直是證券行及銀行經紀的午飯落腳點,店長尹偉文表示,去年 3月港股午休時間由兩小時,縮至 1.5小時後,很多經紀熟客已經不敢外出午膳,令客人減少兩成,仍然來飲茶食晏的經紀則來去匆匆,「佢哋 12點 3來到,拿拿聲食完,最遲 12點 9就走,留番半個鐘在公司準備下午開市。」
酒樓在下午 1點後已經沒有經紀客,尹偉文原先以為 1時後可以集中做寫字樓客的生意,但時移勢易,時下青年喜歡幫襯快餐店及茶餐廳,甚少飲茶,所以「最差時,試過 1點過後, 3層樓面只得幾枱客」。
尹估計,今日實施第二階段港股加時,午休時間只有 1小時,該酒樓將會再流失 50%客人,酒樓有機會蝕錢,現正不斷諗計,希望至少做到收支平衡。舉例說,該酒樓現時 11點至 1點做八折優惠, 1至 2時收正價, 2時後提供下午茶優惠。加時後,可能要改為 11至 1點這段主要做經紀生意的時段收正價, 1至 2時以優惠價吸引普通茶客及寫字樓客。成效如何卻有待觀察。
名人飯堂未受影響
同樣位於中環的米芝蓮高級食肆國金軒則完全沒有受到港股加時影響,國金軒可謂財金圈名人飯堂,熟客包括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股評人陳永陸及胡孟青等等。
中環國金軒經理陳若愚表示,港股午休時間縮短沒影響國金軒生意,去年營業額反而增加 10至 13%,「啲客只係早咗到,以前 12點幾到,而家 12點就到,食到 1點半至 2點走,亦都不會好匆忙」,原因好簡單,國金軒的金融界食客主要是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高層,他們根本不急於趕回公司等下午開市。因此,陳若愚估計,港股午休時間縮至 1小時,也不會對國金軒帶來影響。
股壇老行尊呻大市難炒
1 :
GS(14)@2012-07-02 23:23:25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02/16476230
昔日船王御用經紀的董偉,旗下證券行上月首次蝕錢,嘆言未來兩三年港股難有好日子過。股壇教母蔡陳葆心,每天風雨不改坐在股票機前,但亦直言近兩三個月已經「齋睇唔炒」,指現時是證券經紀生意最差的年代。記者:陳皓怡
董偉:仍未放下8號仔
董偉,縱橫股壇逾60年,每日在金魚缸買買賣賣,最不喜歡「炒」股。根據《辭海》,炒和投機解釋一樣,是商場中買空賣空行為,投資則是將錢應用在生利的事業上。這些年來,董偉堅持是股票經紀,非炒家;是投資,非炒賣。嘗過紙醉金迷,亦親歷「蟹」橫遍野,往事如煙,唯獨放不下的是,港人耿耿於懷的8號仔。
電訊盈科(008)前身香港電訊,不少港人更緬懷後者,2000年李澤楷通過盈動併購香港電訊,創下當時最大的併購規模。投資者、炒家和普通市民當日無分你我買下的8號仔,齊齊成為同年科技股泡沫爆破下的犧牲品,市值至今蒸發逾90%,「其他股票就算係跌,一兩年都會番嚟,收埋息都冇咩事,呢個最傷香港人,公用股嚟,點會輸到咁?」
持貨至今 歸鄉無期
當年手持香港電訊打算穩陣收息,「當時啲家族基金,大經紀行家有多餘錢都會買(香港電訊)、貪佢有息收。」董偉幾十年前買入香港電訊,在小小超併購期間加注,這一役輸掉了一、二百萬,為他投資幾十年來,輸得最痛的一次,曾高見至142.5元(合股前),現時未到3元。「到家都未賣出去,當初用了五、六百萬買。」計及派息和早前香港電訊信託(6823)派發的紅股,拉勻仍然歸鄉無期。
股壇和政壇一樣,沒有最不可思議,只有更不可思議。08年金融海嘯,雷曼在美國人眼前倒下,港人有不少情意結的滙控(005),由大象變瘦象。「股票比97年前差好多,新地和長實(001)嗰陣100幾十蚊,家得90幾蚊,啲人已經唔當買股票是一種投資,你睇港交所(388)交易額,有百分之二十幾都係空倉(沽空)。」
成交淡薄 歸咎賭風
「股票得4、5、6倍 PE(市盈率),真係未聽過,做到家都未試過。」坊間不少人說這是百年一遇掃貨機會,但成交淡薄,董偉歸咎賭博,不少外資行購入股票為牛熊證和窩輪做價,「今日空倉,拼命拿股票壓落去,佢哋資金大,好多客人輸好多錢。」客人在他們證券行玩窩輪牛熊證和三四線股,玩了一年已沒有影。
未來的15年,董偉坦言看不透,但未來兩三年料沒有好日子過。炒股最講憧憬,曾經視.com為寶,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內企視為大得不能倒,今年民企洗倉潮爆發。作為證券行的老闆,董偉將他的憧憬交托給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佢想發展第二個地方來合作,開拓多啲發展機會,不轉變要做番以前的成交額,不可能。」
董偉簡介
•82歲
•眾利股票主席,在股海打滾逾60年
•香港證券經紀業協會創會會長
•獲頒紫荊榮譽勳章,為行業內首位獲此殊榮
•邵逸夫及董浩雲等上海富豪的御用經紀
•曾在交易所接待皇室成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李克強和人大委員長吳邦國
誠實見稱 富豪信任
曾經係船王包玉剛、董浩雲及影視大亨邵逸夫御用經紀,靠的是良好的人際網絡,「我第一個大客係上海識的朋友,包玉剛和董浩雲都是造船的,朋友介紹朋友」,金錢令人貪婪,要取信於富豪,靠的絕非高超的投資技巧,而是誠實所建立的口碑。
[董偉曾經是邵逸夫(左)等富豪的御用經紀。] 董偉曾經是邵逸夫(左)等富豪的御用經紀。
勤力較聰明更重要
「誠實給客人一個好的形象,仲要俾客多啲機會賺錢。」聰明固然好,勤力更重要,「買大啲嘅股票,唔好買二三線股,因為一出事啲唔值錢嘅股票就會全部輸晒,雖然耐不耐都有啲有實力嘅二三線股,但多數要以藍籌為主。」
董偉自己為客人長久訂下的投資方程式:一半錢買的股票長線收息,另外一半錢的兩三成作短炒,「盡量唔好同佢成日買賣,因為佣金會輸好多。」
不要以為金牌經紀人大雞唔食細米,董偉可是大小通吃的,「揀客大客當然好啲,不過我都有好多細客,細客將來帶個老闆嚟幫襯,老闆咪係大客。」
前景黯淡
外資競爭 券商難撈
70、90年代香港股壇最風光,那是魚翅撈飯的年代,「70年代經紀行一個月可以搵一、二百萬。」那些年,一個美孚新邨單位也不過幾萬元。現時證券行不復當年勇,外資行又推出各類衍生工具,加上證券行之間的惡性競爭,證券行數目已減半。
現時證券經紀最辛苦的,不只那區區的15年,董偉認為是幾十年來最差的。「我哋公司一向有大客幫襯,無減過佣金,一直是賺錢,不過上個月開始蝕錢,以後點樣落去我唔知,我哋公司咁耐以嚟第一次。」
憂部份華資行倒閉
現時華資經紀行數目已較回歸前減少一半,部份更要食老本,租金人工樣樣加,唯獨生意沒有加,他料沒錢賺的證券行一兩年內或要被迫關門。
董偉表示,過去外資來港買賣股票起用華資行做買賣,藉以收取佣金,「高盛大摩家自己開設公司,攞咗牌。」自從取消最低佣金,董偉指,部份證券行已經將生意重心轉到孖展上,「佢哋做孖展,借啲錢俾你收5厘6厘,不賺佣收利息,客人更加輸得多啲。」73年至今,董偉堅持不為客人提供孖展。
2 :
GS(14)@2012-07-02 23:24: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02/16476231
人生如賭博,曾被前澳門特首何厚鏵的叔叔戲稱「爛賭妹」的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將半生押在股市上,曾經賭狗賭馬賭骰盅,今天貴為股壇老行尊,最難割捨的只有股票。紙上富貴一向如履薄冰,避過多個股災,她認為心態決定一切,「賭最重要識放手」。有着愛拼勤奮的潮洲人血統,巾幗不讓鬚眉,點止「爛賭妻」咁簡單!
[蔡陳葆心(中)在證券界打滾逾40年,曾接觸過多位港交所主席。] 蔡陳葆心(中)在證券界打滾逾40年,曾接觸過多位港交所主席。
形勢不好 最忌借錢
1973年,清倉;1987年,清倉;1997年,清倉;「呢分鐘形勢不太好,最重要唔好借錢炒股。」蔡陳葆心坦言,現時仍未將全部股票清倉,保留幾隻大藍籌。世上沒有穩贏的投資,08年金融海嘯可謂老貓燒鬚,「嗰年接觸好多人,就算大陸好出名的教授都講到個市好好,我開始對自己無信心,只係走咗一半」。
股海高低起伏乃是尋常事,百年一遇金融海嘯後,又爆出歐債危機,蔡陳葆心雖處變不驚,但承認現時股市難睇,「歐美局勢未定,香港本身情況不是特別壞,沒有對香港不利的消息,但係家咁多衍生工具,令啲二、三線股全部瞓晒覺。」年頭時她已將全數「垃圾股」沽出。
「垃圾股都會買,好似賭馬咁,熱門大注啲,但都揀返啲冷嘅嚟幫補吓。」今年首季恒指升逾一成,若能及時沽出,利潤可觀。不過半個世紀前,蔡太透過朋友介紹在當年香港證券交易所(香港會)買入電話股,首次即賺一至兩成,並於67年暴動前沽出。
[蔡陳葆心曾與總理溫家寶在香港交易所合照。] 蔡陳葆心曾與總理溫家寶在香港交易所合照。
無股可炒 寧買磚頭
蔡太每天風雨不改地坐在大利市機前,捕捉股市的走勢,不過已兩三個月沒有做買賣,「賭風唔順唔好夾硬來,炒股和做甚麼事都好,要識得節制自己。」無股可炒,銀行沒息收,她寧叫人買「磚頭」,「早幾年都同人講要買樓,因為通貨膨脹,百物騰貴,焗你發達。」套現難,是唯一令人卻步的地方。
股民如賭仔,蔡太自言是徹頭徹尾的爛賭妹,最誇張時期不只炒股,賭馬、賭狗甚麼都愛玩,連前澳門特首何厚鏵的叔叔都話佢係爛賭妹,「要賭最要識肯收手,冇話唔賭唔得,唔賭唔舒服。炒股唔對路最緊要走咗先,都係一樣留得青山在,留個本錢。」
回顧15年來,蔡陳葆心認為經濟未必最差,倒是現時證券經紀生意是歷來最差。外資行進駐,令本地大型經紀行逐步消失,「回歸前「金融界少林寺」的新鴻基證券、百富勤證券去咗邊,家隻隻都係外資。」過去大小證券行均可以共存,現時頭14間多是外資大行, C組(小型證券行)已逐步淘汰。唯一無變可能是蔡太,然每天開市前到灣仔證券行,在大利市機前打拼!
蔡陳葆心簡介
•81歲
•有「潮州鐵觀音」稱號
•籍貫廣東潮州
•中潤證券主席
•縱橫證券界逾40年
•香港證券商協會副主席及永遠名譽會長
•前香港聯合交易所副主席
從不沾手
衍生工具 衰過賭錢
窩輪在港盛行多年,牛熊證則於06年開始在本港買賣,自兩者推出以來,蔡陳葆心答案始終如一:「 NO」,今天越來越多人投進窩輪和牛熊證的市場,蔡太今天仍然勞氣,「玩牛熊證仲曳過澳門賭錢,澳門都會收你稅,但玩呢啲嘢唔收你印花,你買樓都要俾印花啦。加上它們在股市上沒有集資能力,你睇呢啲產品家佔每日成交幾大。」
慨嘆股民本末倒置
一間公司選地方上市,除了着重當地流通量,亦看重其集資能力,而股民看好該公司前景自然真金白銀買,過去股民最愛二、三線股,勝在細粒容易食,蔡太坦言現時本末倒置,不少轉投衍生工具的股民十賭八輸,「炒股冇頂,但你輸你有底,玩輪就調返轉頭。」她認為規管趨嚴格是好事。
蔡太嘆港交所現時別人有的,香港都要有,好像加時別人有,香港要有;衍生工具亦是如此,總是追着別人跑。「好似加時咁,冇錯,外面有,但係唔係唔加時就做少咗生意呢?我相信香港人如果有錢搵,咬住麪包都會做。」
無視意見
論港交所 新不如舊
蔡陳葆心閱盡歷任港交所主席,成為港交所活字典外,不自覺有了比較。「當年利國偉自己係銀行家,佢為人好謙虛,有商有量,亦有智慧,會徵詢業界意見。」但業界早前為延長交易時段,又絕食又上街,蔡太認為就算業界叫得如何聲嘶力竭,港交所亦無視業內意見。
[蔡太不看好港交所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 蔡太不看好港交所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
斥李小加好大喜功
「好似家啲高官咁,我喺呢邊辭咗職,嗰邊即刻有大機構請我喎,你啲細有能力請我咩,我幫你做咩呢?」曾有「包青天」之稱的蔡太,談起今天港交所倒有包青天的面色,「你話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人哋不敢做嘅嘢,你真係有咁大本事化腐朽為神奇,市面好驚呢件事,家港交所100蚊,李業廣時代200幾蚊。」矛頭直指港交所現任行政總裁李小加好大喜功。
對經紀行業來說,這是最壞的年代,撤銷最低佣金制直接影響證券行生計。但行業間惡性競爭,也不及銀行對證券行威脅,「啲客本身喺銀行有戶口,銀行同你講,你嚟我度買賣好方便,唔使去交收。」她坦言廿年前政府已經不願意看到本港太多證券經紀,以今天形勢來看,不幸言中!
股壇名人賣樓 23萬變1700萬
1 :
GS(14)@2012-07-20 14:47: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19/News/ea_eaa1.htm

蔡陳葆心以1733.4萬元沽出的中環士丹利街28B號4樓(紅框),鄰近陸羽茶室,面積約800方呎,呎價約2.17萬元,與區內不少甲級商廈做價相若。(林尚民攝)
今次獲財團收購之物業為士丹利街28B號,於1964年落成,毗鄰中外馳名的老牌食肆陸羽茶室。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物業地舖連1樓、以及2、4、5樓,日前由昌裕置業有限公司以合共約1.48億元購入,當中4樓由威德葆有限公司所持有,董事為蔡陳葆心及有關人士。雖然資料顯示威德葆於2000年以95萬購入該單位,但蔡陳葆心丈夫早於1978年已斥23.2萬元購入,但見丈夫年事已高,故2000年決定轉由公司持有單位,若以78年購入價計算,有關人士持貨34年,帳面獲利1710.2萬元,賺幅73.7倍。
原為蔡太旗下證券行辦公室
蔡太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透露,上址原為旗下證券行的辦公室,由於面積只有800方呎,且實用率不高,故在80年代時,見「地方唔夠用」而另覓新址。她又稱,該單位初時保留作收租之用,但近十多年經已丟空。對於今次收購呎價高達2.16萬元,蔡太未有直接評論,只表示「其實有人畀到2000萬我,不過我見差我一個單位(買家)就可以申請強拍,咪賣畀佢囉,唔想阻住人重建。」
併毗鄰地盤 可建6萬呎商廈
至於買家昌裕置業有限公司,原本由一間名為銀峰有限公司的海外註冊公司持有,但在物業成交後,已轉由資深舖位投資者楊渭生持有。資料顯示,楊氏於去年至今年初,已先後斥資約1.45億元購入士丹利街32號全幢。市場人士預料,若將28至32號整合,料地盤面積將增至近5000方呎,若發展成商廈,地積比可達12倍,可建樓面即約6萬方呎。

2 :
GS(14)@2012-07-20 14:51:4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19/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蔡陳葆心在股壇打滾數十載,對股票買賣甚有心得之餘,就連投資物業亦有一手,綜觀蔡太過去10多年的買賣紀錄,除大坑名門拖累她於4年間帳面損手約77萬元外,其他全部獲利至少近200萬元。她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現時買樓有買貴無買錯,買磚頭始終比較穩陣。」
貴為股壇名人的蔡陳葆心,多年來投資的物業多以長線收租為主,大部分都可錄大幅獲利。不過,若她能持有該批物業至今,相信獲利將更為豐厚。資料顯示,她透過威德葆有限公司曾持有的10多個物業,除今次賣出的中環士丹利街舊樓外,當中以2004年斥600萬元購入的北角半山雲峰大廈高層單位賺幅最高,她於2006年以1250萬元售出該物業,帳面獲利650萬元,賺幅高近1.1倍;2007年以1788萬元沽出的跑馬地嘉雲臺一個單位,便為她在3年間賺760萬元或74%。
蔡太表示,現時買樓有買貴無買錯,買磚頭始終較為穩陣,但大前提是要有足夠資金,因投資物業所用的資金,會被「綁」一段長時間,相反,股票投資則較為靈活。
持有3伙市值約6500萬
現時蔡太仍持有3個住宅單位,包括北角半山摩天大廈2伙,除一伙為自住外,另一個單位則作長線收租;另一個則位於大坑春暉臺龍園,該中層單位亦作收租用途,3個單位市值約6500萬元。
STARMAN'S COLUMN - 江小魚 初探「股壇明日之星」 (2012年08月14日)
1 :
GS(14)@2012-08-14 09:54:43真是不知所謂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6849&d=1819
股海氣氛霎時又變死寂,主板成交額只得361億元,與上週每日平均成交額都有500億元相較,又差一橛!若不以人廢言,本月初以來,坊間對大市看法其實略趨正面,不少淡友被挾,否則恆指又何能炒上2萬點過外?
前一役淡友遭挾,當時市場氣氛背景係予人感覺大市難以炒上,惟股海出現一陣「空軍」打算去沽之際,升勢突然發動,藉口係歐元區誓死捍衛貨幣等老套,加上美股表現不俗,港股裂口即挾上20,200點水平。現階段又看似無力炒上,但又無力去沽,走勢蠱惑,散戶要明哲保身,對現今股海大勢千萬別胡亂有立場。
有些股票單睇表面,無甚買入價值,個人仍樂於持有,甚至伺機見價合適就吸納。好似我「年度愛股」之一、花名「身懷巨富」的新華匯富(188)即入此類。該股昨逆市又見異動,炒上近11%,收報0.123元。升因當然不明,但我炒股強調只看股價,消息藉口事後再搵,因股價炒上要真金白銀,無得「呃」人,消息新聞可以是煙幕,作為散戶炒家不必替人搵藉口。
稍前在6月初曾推介新華匯富,買入理由係一個憧憬,認同與否見仁見智,惟我個人相信市值不高的細價股是大有條件得人垂青者!這類股份名不見經傳,靠炒消息?該股月內曾表示,預期截至今年6月底止年度業績,會錄得重大虧損,主因是歐債危機,導致當前金融經濟形勢困難,對資本市場及公司業務各方面均有消極影響。新華匯富預期將於今年9月刊發年度業績。發盈警喎?你同我講炒業績、炒消息呀?我統統不理,我只「睇價」行事。
另外,翻查368隻恆生綜合指數成分股表現,踏入第三季(7月1日至今)表現最好十家上市公司按次序為北方礦業(433)、中化化肥(297)、第一視頻(082)、中國聯通(762)、瑞年國際(2010)、西藏5100(1115)、東方海外(316)、中國電信(728)、中煤能源(1898)及六福集團(590);7月至今表現介乎升19.9%至33.3%,但當中過去一年只有北方礦業及東方海外分別錄得4.35%及29.1%升幅,其餘8隻股票都係要跌,尤以六福跌得幾「金」達52.4%。
上述股份我都炒過,但依然在手者只得俗稱「西藏水」之西藏5100,因該股業務概念我幾buy!「西藏水」係內地高檔樽裝礦泉水龍頭生產商,市佔率近三成,加上該集團近年積極簽入新客戶,如中糧集團同中國石化(386),又打算進軍香港市場。集團盈利能力亦強勁,去年就多賺2.24倍,相信今年上半年業績仍有憧憬,只要有基金肯將之「湊大」,隨時變「股壇明日之星」。
作者為DBC數碼「大錢台」、及高清翡翠台《小魚大茶飯》炒股節目主持
週日趣BLOGBLOG:股壇小圈子遊戲
1 :
GS(14)@2012-09-02 11:20:5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02/18005852

今年七隻被點名「小圈子」股份,六升一跌,當中四隻升幅超過一倍,最叻一隻創業板股飆升4.5倍。至於主板的友川(1323),早前調查其香港總部「不翼而飛」,截至3月底止年度更轉盈為虧,不過股價一於好少埋,年內照彈近三倍。
不過印象最深刻,一定要提創新股開埠以來,上市短短49日即發盈警的東吳水泥(695),雖然僅升12%,但相比同業跌到阿媽都唔認得,已經算係咁。
極度歸邊股博唔過
東吳6月中旬上市時寂寂無名,偏偏獲「女股神」劉央青睞,上市時西京投資以招股價1.1元入股9%,涉及近5000萬元。好記得7月底東吳「報警」預期蝕錢後,股榮心諗翌日股價肯定大跌,殊不知甫開市跌逾6%,收市竟倒升1.5%。原來連同劉央在內19位股東,持有東吳超過98%股權,2%股東見盈警後掟貨,沽壓大極有限,19位股東只要齊心唔沽,每人買多少少,已經消化拋售潮,埋單賬面還有賺。
這類小圈子「圍威喂」遊戲,最重要係齊心。條例規定,大股東及其相關人士不可持股超過75%,其他持股股東,名義上是公眾人士,但其實卻是坐埋同一條船,事但有件「粉腸」頂唔順要錢唔要貨,就會出現瀑布式下跌,去年喜尚(8179)就是最好例子。
以季季紅打響名堂的喜尚,去年七月以招股價1元創業板上市,證監8月曾警告街外貨只有3.6%,貨疏容易舞高,今年一月升到3.8元時,一拆十變毫子股,及後再由三毫爆上至八毫,短短八個月爆升八倍,這就是「小圈子」威力。好景不常在,今年三月有股東「唔生性」掟貨,其他股東見勢色唔對,加入沽貨,成街都係貨,大股東睬你都儍,任何股價free fall,股價三日插85%,至今股價只有6.5仙,年內跌82%,還低於招股價35%。
去年有五隻股份被「點名」,今年全部冇運行,股價跌幅介乎2%至82%,平均跌43%。股票世界裡沒有長期朋友,今日拍心口話唔放,聽日佢可能最快沽貨,食得鹹魚抵得渴,堅持要炒小圈子股,唯有祝君好運。
股榮
股榮
2 :
GS(14)@2012-09-02 11:22:05http://www.sfc.hk/web/TC/news-an ... -announcements.html
集中公佈
3 :
GS(14)@2012-09-02 11:28:00不過印象最深刻,一定要提創新股開埠以來,上市短短49日即發盈警的東吳水泥(695),雖然僅升12%,但相比同業跌到阿媽都唔認得,已經算係咁。
其實他聽過威樂未? 他咪算好彩
http://baike.sososteel.com/doc/view/81021.html
威樂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間香港建築公司,港交所前上市代號:0873。主要業務制修屋內設計、銷售廚櫃產品等。當時創辦人鄧氏家族,而當時策略股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旗下肖特吉,在1997年12月17日上市,直至1998年7月2日停牌。主要原因旗下財務欺詐、做假帳、挪用公款等罪名。
而在被亞洲鐵路系統控股借威樂上市未能通過後,按聯交所第17條在2000年12月17日撤銷上市。而在2002年中,鄧氏3兄妹被法庭裁定所有罪名全部成立。
4 :
GS(14)@2012-09-02 11:32:09以季季紅打響名堂的喜尚,去年七月以招股價1元創業板上市,證監8月曾警告街外貨只有3.6%,貨疏容易舞高,今年一月升到3.8元時,一拆十變毫子股,及後再由三毫爆上至八毫,短短八個月爆升八倍,這就是「小圈子」威力。好景不常在,今年三月有股東「唔生性」掟貨,其他股東見勢色唔對,加入沽貨,成街都係貨,大股東睬你都儍,任何股價free fall,股價三日插85%,至今股價只有6.5仙,年內跌82%,還低於招股價35%。
http://webb-site.com/dbpub/hpu.asp?i=7013
30-Mar-2012 0.119 0.248 0.091 381,016,000 48,733,912 0.128
29-Mar-2012 0.250 0.320 0.245 31,392,000 8,561,040 0.273
28-Mar-2012 0.300 0.620 0.260 81,620,900 26,816,057 0.329
27-Mar-2012 0.640 0.670 0.580 6,472,000 4,131,760 0.638
以27日收市價來睇,跌了79.48%,如果以27日最高停來睇,跌了82.34%,如果以27日最高位比30日最低位來睇,跌了85.42%。
5 :
GS(14)@2012-09-02 11:32:38去年有五隻股份被「點名」,今年全部冇運行,股價跌幅介乎2%至82%,平均跌43%。股票世界裡沒有長期朋友,今日拍心口話唔放,聽日佢可能最快沽貨,食得鹹魚抵得渴,堅持要炒小圈子股,唯有祝君好運。
其實是6隻...
http://www.sfc.hk/web/TC/news-an ... -announcements.html
2011年12月14日 2011年12月6日 01239 金寶寶控股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18日 2011年10月4日 02098 卓爾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9月14日 2011年8月31日 08179 喜尚控股有限公司
2011年5月26日 2011年5月12日 00812 敦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2011年2月17日 2011年1月26日 00169 恆力商業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1月6日 2010年12月15日 00377 新洲印刷集團有限公司
黃偉康 論盡股壇 洗腦
1 :
GS(14)@2012-09-12 22:06:12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94189&search=1
在此祝各位學生「開學順利」,尤其是在截稿時,仍未知道國民教育問題是否已經圓滿解決。不過,如果要反洗腦,香港真的有不少事情值得一反再反。先是不少報章、雜誌內容有偏頗,某程度已經要反;又或者有些電影
,意識某程度是III級,結果因為裸露未到極限變成IIB級,卻在暑假檔期推出,又是否應該反?
要反洗腦,日常生活還有很多,好像爛Gag要反、懶音要反、吹水要反、講是非要反,可是這些行為,早已成為習慣,結論是大家其實早已被洗腦,所以大家除了聽到一些傳銷電話而感到極度煩厭之外,同時大家會聽到這些傳銷電話多了很多懶音:「升生,哦地公輸……」基本上你完全聽不到內容,煩厭之中,再多一些煩厭,結果就算想很有禮貌回答這些電話,最後都會被迫以極不禮貌的方式收線。
還有甚麼洗腦工程在進行中?例如股票市場中的「前四後六」,不是產假,而是不少分析員的止蝕及目標價,假設一家公司之股價現時為20元,通常支持位就是跌4元,即16元,目標價為升6元,即是26元,雖則沒有意義,但不少打電話問問題的聽眾,完全受落,因為他們已被洗腦;又例如樓市泡沫,雖然很大責任來自政府之政策出現嚴重問題,但卻有少部分責任來自各位已被洗腦的緣故,因為一段婚姻需要靠一層樓去維持,同時地產經紀會和你說,你不買就沒有機會有幸福,問題是你不買到底你沒有幸福,還是該經紀沒有幸福?要知道熱錢如果在下一分鐘突然流走,拆息突然抽高,各位就會變成樓蟹,屆時你還幸福嗎?可是該地產經紀已經穩袋了佣金,所以他會有一段時間很幸福。
市盈率很低,所以應趁低吸納,結果這番話的人沒有告訴大家,影響市盈率的因素來自盈利與股價,如果未來盈利大跌,那麼就算股價再跌,市盈率同樣會急升,所以低市盈率不是唯一考慮是否入市原因,可是當大家被長期洗腦後,市盈率已成為部分投資者的唯一參考指標;250天平均線就是牛熊分界線,所以跌穿或升穿此線,就代表港股已部分熊市或牛市之中,如果250天平均線懂得說話,相信它一定會在政府總部,高舉「反洗腦」標語,要知道被人誤解了這麼多年的感覺並不好受,尤其是早前恆生指數重上250天平線,有誰真的覺得港股牛氣衝天?500億成交都沒有,算了吧!
當然令我最啼笑皆非,同時又覺得是最成功的洗腦工程,絕對是美國息率不升,港息會持續低企這一個理論,如果未來一週,熱錢因中國經濟的擔憂,又或者香港政治前景不明,任何一個藉口而全面流出香港銀行體系,看一看滙豐、渣打會否因為美國不加息,而繼續維持現在的超低利率水平?大家真的信?證明你真的已被洗腦了。
黃偉康 (逢週一至週五見報)
黃偉康 論盡股壇 一人一票選港姐?
1 :
GS(14)@2012-09-12 22:06:34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94292&search=1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7個大字現在還合適嗎?早前離世的首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岩士唐曾經講過,登陸月球並非個人的榮譽,因為背後需要很多人配合才可,的確,在太陽神11號成功登陸月球前18個月,還有多少
人記得太陽神1號進行第一次測試時,因為指令艙發生大火,最後3名太空人格里森、懷特、查菲葬身火海?
沒有太陽神1號,就沒有太陽神11號,所以若說岩士唐成功,那麼格里森、懷特、查菲為太空而犧牲,其實更值得人懷念。不過,在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會體諒及尊重「失敗者」的付出,尤其是現今社會變得愈來愈功利主義,所以要大家接受失敗?如果真的可以,就不會港姐投票失敗,可以成為報章的頭版,但到底大家真的關心自己無法普選港姐,還是最關心自己有沒有機會獲得名車?坦白說,大家還記得今年港姐冠、亞、季軍的名字嗎?又或者過去5屆香港小姐是誰?為何這麼多年大家不關心,於今年特別熱衷?
當失敗換來是一大堆抨擊聲音,而且不少批評者可能是路過,又或者趁熱鬧,最終引發的結果就是少做少錯的文化漸漸形成,當然,有關文化又不一定是批評者的錯,現在少了勇於嘗試的政治家,亦是一大因素,至少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一定沒有伏克爾的膽量,同時CY亦沒有彭定康向中央說不的勇氣,的確這個比較有點牽強,因為大家的老闆並不一樣,一個簡稱「阿爺」,一個簡稱「事頭婆」,可是當年彭定康不會將私利放在首位,所以他有時亦會向「事頭婆」說不,但CY?暫時看不到有此風範,因為他關心的不是自己可以「普選港姐」,他關心的是有沒有機會「得到名車」。
同樣,當港交所(388)不斷說要改革金融市場,實際上是抱著「少做少錯」心態,所有無論應該或不應該存在的政策都繼續維持不變,就算要變,都不是從業界利益著想,而是從港交所私利出發,因此才會發生港交所與證監會在同一家公司的帳目問題上,有兩種不同態度,令小股東無所適從。要知道任何公司都以國家機密作理據,甚麼都不披露,那麼香港金融市場其中一項值得驕傲的法制健全的因素,會變得蕩然無存。
事實上,任何改革最先要有就是不怕輸的精神,如果又要威又要戴頭盔,倒不如安分守己,不要希望改變世界。每一個人都會說:「I have a dream」,可是講這句話而被人記得,好像就只有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得.金,可是他的改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39歲便被人暗殺身亡,因此真的可以稱得上成功嗎?答案是40多年後大家仍記得他的事蹟,證明馬丁.路得.金只活到39歲,但他的改革思維最終仍然被印證是成功的。
不過,當金融市場出現「大到不能倒」這詞語時,這代表了金融界並沒有馬丁.路得.金,金融海嘯仍然會在不久的將來再度出現。
黃偉康 (逢週一至週五見報)
黃偉康 論盡股壇 食老本
1 :
GS(14)@2012-09-12 22:06:52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94425&search=1
萬眾期待的iPhone 5,如無意外應該會在9月12日面世,問題是任何產品加上「萬眾期待」四個字後,通常都會出意外。好像「萬眾期待」一人一票選港姐,當然實情是一人一票抽名車,結果Server出現
問題;又例如「萬眾期待」新特區政府可以為香港帶來新希望,結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故此,究竟iPhone 5是否可以突破iPhone 4的空前成功?網上流傳了一系列的短片,發現iPhone 5的外形有明顯改變,顯示屏變大了、機身薄了、感覺輕了,所以不少網民都認為,iPhone 5已回應了市場的訴求,亦開始向三星電子等主要競爭對手,寫下挑戰書,告訴市場蘋果電腦亦可以不受原有的規格所限制,別人產品的特點,蘋果亦有能力去製造出來。
可能,蘋果電腦的Die Hard粉絲,會覺得蘋果電腦從善如流,又或者對iPhone 5的新外形,感到相當高興,但實際上蘋果電腦有可能正在走下坡,原因是蘋果電腦已經出現「離經叛道」的情況,因為蘋果電腦已經與喬布斯的理念,走著相反的道路。
相信很多人的書架上,都會有喬布斯的自傳,但他的金句,大家又記得多少句?不過其中兩句,蘋果電腦的一眾管理層,應該牢牢緊記,其中一句為「You can't just ask customers what they want and then try to give that to them. By the time you get it built, they'll want something new.」另一句為「Innovation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
創造市場 非跟隨市場
所以無論iPhone或iPad,喬布斯生前的堅持顯示屏的尺寸不會更改,原因並非喬布斯的固執,而是喬布斯明白蘋果電腦的成功,並不是跟隨市場,而是創造市場,同時亦不是消費者需要甚麼,就製造甚麼,而是製造一些東西,令消費者驚訝,然後跟隨自己創造的產品潮流。
可是蘋果電腦如果真的改變iPhone及iPad的尺寸,某程度上等同於向主要競爭對手三星低頭,同時認同了別人的手機尺寸才是市場所需要,最嚴重的問題是蘋果電腦亦因此由領導者(a leader),變成了一個跟隨者(a follower),而這個改變,可能會成為蘋果電腦已見高峰的一個象徵。
事實上,有多少人看過一家企業,可以因為飾演一個跟隨者的角色,而取得重大的成就?如果真的可以,理想上內地生產A貨iPhone、iPad的「山寨廠」,應該同時生產了幾個內地首富出來。當然,中國不少企業只會飾演跟隨者,甚至乎抄襲者的角色,某程度上亦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大隱憂,而這個問題,中央其實亦有所警惕,所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早前才指出,一個民族只有靠創新智慧才有希望,靠模仿抄襲是沒有前途的。
可是,有多少人真的有創新的勇氣?單是希望投資市場少一些羊群,可能已經是一個奢望,還希望多一些人創新,似乎在現今社會不太可能,更何況蘋果電腦都可能步入了「食老本」,以及成為跟隨者的年代,創新一語,可能將會愈來愈難在報章上出現。
黃偉康 (逢週一至週五見報)
筆者為靈獅控股主席兼行政總裁
[email protected]
weibo.com/wongwaihong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