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的擔子加拿大扛?已投入2萬美元接納非法移民

和美國打算收緊移民政策的趨勢相比,鄰國加拿大仍舊堅持開放的邊境政策,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來自美國境內的非法移民越過邊境進入加拿大境內。

加拿大目前正在執行相關的邊境法律,在邊境地區投入更多資源以應對難民的湧入,該國政府表示,將不會對來自美國的非法入境移民收緊邊境政策。

據估計,目前已經有數百非洲和中東籍的移民冒著嚴寒跨越邊境從美國進入加拿大,目的正是為了躲避特朗普政府將打擊非法移民的政策。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長拉爾夫·古德爾(Ralph Goodale)稱,將投入大約2.2萬美元和更多物資用於邊境地區應對難民進入。

此前,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就表示將繼續接收從美國非法入境加拿大尋求庇護的人,同時也將采取安全措施保障本國人民安全。“將繼續在嚴格的制度和接收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之間保持平衡。”

加拿大馬尼托巴省警方表示,從2017年1月1日開始已經有183人從美國的北達科他州進入,而且最近幾周因為美國收緊政策,入境人數明顯增加。

古德爾認為,美加兩國應該共享移民數據和信息,以“充分了解難民來源和其他因素,而且不止是一方面因素導致了這些移民的流動。”

此前,根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的一份備忘錄透露出一些移民政策改革要點,預示非法移民在美國申請避難的難度將會增大,一方面,備忘錄提出允許執法部門拘留更多的無證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s),一方面賦予移民事務官員更多的自由量裁權,可以預見的結果是,被扣留的逗留在美國的無證移民人數將大幅增加。另一個要點是,指導意見擴大了“加速驅逐”(expedited removal)程序的適用範圍,這意味著執法機構在驅逐無證移民上的法律程序將大幅加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35

脫歐派懵了 報告稱英國脫歐無法保證移民流入下降

根據英國上議院周一發布的報告,脫歐並不一定會減少海外移民流入英國本土,這可能會讓不少投票支持脫歐的民眾大失所望。移民問題一直被視為去年英國脫歐公投成功的最大因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英國即將結束43年的歐盟成員國生涯。

這份由英國議會內部設立的歐盟內政事務小組委員會(EU Home Affairs Sub-Committee)起草的報告以“英國脫歐;英國-歐盟人民的流動”為題,探討了英國結束與歐盟的《自由遷徙協議(free movement agreement)》後歐洲公民進入英國的渠道方式。歐盟此前制訂《自由遷徙協議》,旨在確保歐盟27國的公民享有“在歐盟各處自由旅行、生活和工作”的權利。

報告中提出了諸多重要觀點,首當其沖便是不能保證脫歐完成後流入英國的移民數量會減少。“國家重啟對歐盟移民的審查不一定會減少整體移民的流入。目前來自於歐盟以外國家的移民數量依然在持續上升,即使國家已經在采取措施有所限制”。

報告同時指出,雇主及公眾並不希望未來歐盟國家公民需要面對目前的勞工證系統。參與調查的人士認為這將傷害雇主招聘熱情並進而導致英國本土的勞動力緊張。對此歐盟內政事務小組委員會主席普拉沙爾(Baroness Prashar)認為各方需要獲得脫歐後的英國前景有更好的指引和介紹。“英國經濟的關鍵部門離不開歐盟的勞動力,任何改變都不會危及英國經濟的活力,因此為了避免對個別行業造成短期沖擊,設立緩沖期是合適的”。

對於限制廉價、可替代性廉價勞動力移民,普拉沙爾認為需要做的遠不止移民政策的改變。“如果終極目標是減少對低成本勞工依賴的話,政府的行業政策、教育及培訓體系及公共開支計劃需要重新評估”。

1970-2015年英國移民人口變動情況

報告認為,如果能為歐盟成員國提供相對於非歐盟國家更優惠的待遇,將有助於旅居歐盟各國的英國人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政府不應該在與歐盟27國談判前關閉未來歐盟移民條例的政策選項,這將有助於英國實現獲得進入歐洲單一市場通道的目標”。

目前關於英國離開歐盟後的移民系統改革方案尚未被官方列入議事日程,英國政府此前表示,正在考慮“多種方案”解決歐盟成員國公民移民問題,並承諾在2020年將移民凈流入量限制在10萬以下。截至去年9月的英國年度移民流入量為27.3萬人,較2015年下降了4.9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70

中國成全球第四大移民輸出國 投資移民是主要方式

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不斷擴大,私人可投資資產也在不斷膨脹。如何在經濟大周期中保障自身財富,已經成為當下這些人群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據友邦保險與福布斯在2015年聯合發布的《中國高凈值人群壽險市場白皮書》表明,中國高凈值人群從2011年至2015年間以每年超過10萬人的數量遞增,到2015年年底,中國高凈值人群總數已超過112萬。境外資產配置、海外移民、家人留學等都成為高凈值人群希望提供的服務。

2017年1月13日,僑外移民聯合美國移民基金(USIF)發布的《2017美國投資移民與資產配置趨勢報告》(下稱“趨勢報告”)指出,美國EB-5投資移民主申請人,40-49歲客戶占比53%,其次是30~39歲和50~59歲年齡段;女性作為主申請人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占比55%。另外,選擇EB-5投資移民的申請人學歷普遍偏高,半數以上是本科學歷,30%是碩士學歷,高中及以下學歷僅占12%。

子女教育仍是申請人選擇美國投資移民的最主要原因,占比65.3%;資產安全和環境汙染緊隨其後,占6.8%和6.2%;還有2.5%的人選擇了其他原因,這部分主要涉及到個人隱私保護。

截至目前,申請美國EB-5投資移民的主要是自創業者、企業高管、金融投資專業人士以及炒房者。移民資產主要來源於投資回報累計,創業營收占比最高,達33%,股份分紅、炒房炒股、工資收入也成為收入的主要來源。有EB-5投資人表示,投資移民也是全球資產配置的一種投資方式。

《趨勢報告》還顯示,中國目前移民人數已經超過 520 萬人,成為全球第四大移民輸出國,投資移民成為主要方式,申請人多為高凈值人群。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編寫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下稱“藍皮書”)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有2.32億人移民海外,其中,居住在發達國家的為1.36億人,占國際移民總數的58.6%;居住在發展中國家的0.96億,占41.4%。移民中的74%為20~64歲工作年齡段者。

其中,1.19億國際移民(約占總數的51.3%)居住在以下10個國家,依次是:美國(4578.5萬)、俄羅斯(1104.8萬)、德國(984.5萬)、沙特阿拉伯(906.0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782.7萬)、英國(782.4萬)、法國(743.9萬)、加拿大(728.4萬)、澳大利亞(646.9萬)和西班牙(646.7萬)。

亞洲人成為國際移民的最大群體,共有3800萬亞洲人生活在其他洲:包括1900萬生活在歐洲,1600萬生活在北美洲,300萬生活在大洋洲。歐洲成為全球移民首選的移民地區,2013年有7200萬海外移民生活在歐洲。其次是亞洲,有7100萬。這主要是由於亞洲西部的石油生產國和東南亞新興經濟體(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對外國勞工的需求大量增加。

藍皮書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對移民流動的影響深遠,2010年以後國際移民年均增量為600萬人,較2000~2010年多了24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14

赴美投資移民釀變 門檻提升風險隱現

隨著國內經濟下行、人民幣貶值,如何讓資產有效增值,成為很多高凈值人群迫在眉睫的事情。投資移民尤其是美國投資移民,一直是不少人的重要選項。然而,美國EB-5新政實施在即、CRS全球征稅進入實操期,如何應對投資移民的門檻提升及風險,移民前後怎樣合理規劃資產配置,都將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嚴峻挑戰。

美國當地時間1月12日,美國移民局醞釀了半年之久的投資移民EB-5新政改革方案終於亮相。美國國土安全部(移民局上級部門)在聯邦政府網站發布了名為《EB-5投資移民項目現代化改革》的法規改革建議稿,擬將EB-5最低投資額從50萬美元漲至135萬美元,漲幅高達170%。同時,對目標就業區(TEA)的定義標準也出現了調整,並建議取消州政府指定TEA的權力,由國土安全部統一管理。

公眾將有3個月的時間對該建議稿發表意見,直到4月11日。EB-5漲價與否將於4月28日正式公布,於9月30日左右正式執行。

一時間移民中介瘋狂轉發該消息,密集展開各項投資移民介紹會,有意向的投資者們為了趕上漲價前的“末班車”也似乎變得對項目不再挑剔,以快為上。

事實上,不僅美國投資移民即將變革,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投資移民也在提高門檻或暫時關閉,匈牙利國債移民項目則將在今年3月31日關停。

但投資移民從來都不是沖動性消費,將百余萬美元以及高昂的中介費用劃進指定賬戶後並非一勞永逸,成功獲得永久居民身份並按時拿回投資回報和本金才是初衷。面對種類繁多的“明坑”和“暗箭”,資深移民律師提醒投資者切忌因時間緊迫而慌了手腳,事前需謹慎挑選項目和移民中介,事後及時跟蹤。

漲價和TEA定義變更

具體而言,上述建議稿的改革要點包括:不僅將TEA地區的最低投資額從目前的50萬美元上漲至135萬美元,非TEA地區的最低投資額也從目前的100萬美元漲至180萬美元。同時,在法規生效後,每5年根據消費者價格指數對投資金額進行調整。

方案還建議重新調整TEA定義,允許在人口2萬人並且平均失業率為全國水平150%的城鎮成立TEA。TEA地區的劃分允許使用連續的多個人口統計區,但要求使用與項目所在地接壤的人口統計區。此外,建議取消州政府指定TEA的權力,由國土安全部直接行使該權力。但具體的標準尚未給出。

據記者了解,此次除了漲價和TEA定義變更,移民局新規建議稿涉及的EB-5改革領域還包括:優先日的維持、永久綠卡申請、新商業機構(NCE)的管理等。

此前,去年9月9日,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Bob Goodlatte提出了關於移民法案的修改意見,參眾兩院在9月28日通過了法案將進入“繼續決議”(CR)流程。美國國會將EB-5部分的截止日期重新設為12月9日。而在即將到限的12月6日,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Hal Rogers公布了一項短期持續決議案,將EB-5部分的截止日期再延期至2017年4月28日。這給草案的修改留出了討論的空間,並且充分考慮了總統大選對移民政策的影響。今年1月24日,美國新上任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副主席與另一位參議員曾共同推出新提案,要求直接關停美國投資移民。

不過,此次公布的改革方案也有積極的方面,比如,允許某些獲得EB-5申請批準的申請人,如果因某種原因(例如區域中心關停、項目商業計劃出現重大變更)而需要重新遞交申請,可以在新的申請上保留原有的優先日期。這對於中國大陸地區的申請人而言非常重要,避免了EB-5簽證排期獲取的重新排隊。

國土安全部建議,要求EB-5投資人通過日常管理手段或通過制定公司政策來參與項目新商業企業(NCE)的管理,取代原先的“消極管理投資”。

總體來看,EB-5改革建議不僅大幅度提高最低投資門檻,關於TEA的定義也更趨嚴格,未來很多大都會地區項目將難以再滿足TEA地區低投資額的要求,換言之,其投資額很可能將從50萬美元變相漲至非TEA地區要求的180萬美元。

徐莉(化名)是一位正在考慮移民美國的投資人,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美國移民項目風險較大,加之政策收緊,因此可能直接放棄美國投資移民項目,轉向其他國家。目前中介推薦市面上比較火的是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從海外資產可能被征收重稅的角度出發,一部分北歐小國由於社會福利高,也具有吸引力。

搶搭“末班車”

不過,更多的情形是眾多有意移民美國的人士前赴後繼,趕在新規落地前搶搭50萬美元投資移民的“末班車”。一時間國內移民中介機構生意火爆,為了爭搶客戶,有的移民中介甚至喊出移民服務費低至6折的口號。

一位資深移民律師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際上今年以來移民情緒不減反增,除去趕政策末班車的原因以外,高凈值人群移民的初衷主要集中於子女未來教育考慮、資產避險以及謀求海外發展三個方面。

美國投資移民自1990年起投入市場,50萬美元“低價”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和移民家庭,如今移民法案期限正在逼近,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後屢次表態要收緊美國的移民政策、提高門檻。據移民中介透露,多個國內一、二線城市投資移民熱情暴漲,遞交申請數量激增。

美國移民局數據顯示,2016年(財年)EB-5申請第一季度(2015年10~12月)增速尤為明顯,增至6277件,第二、第三季度相對放緩,第四季度(2016年7~9月)再次飆升至5509件。2016整個財年遞案量達到14147件,與2015年相對持平。

而回顧2008年至2016年,申請數量則成倍快速增長。2008年申請數量僅為1258件,2010年2012年三年間幾乎實現兩次翻番,2010年申請數量為1953件,2011年上漲至3805件,2012年再漲至6041件。隨後,在2014年,EB-5申請數量突破至10923件,2015年則為14373件。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政策修改建議稿中,占所有申請量80%的中國大陸地區申請人的排期問題解決方案並未出現。然而,雖然申請數量龐大、排期冗長,實際上永久綠卡(I-829)的通過率並不算低,2016年達到95.33%,上一年則為98.99%。

盡管外界對特朗普移民政策收緊多有擔憂,但也有觀點認為,由於房地產開發商的經歷,特朗普對EB-5法案非常熟悉,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對EB-5項目有著專業和深刻認知的美國總統。因此,相當部分人對特朗普的移民新政還是抱樂觀態度,他們認為,特朗普作為精明的生意人,不會舍本逐末,把華人精英拒之門外,使美國經濟失去活力。

警惕項目和政策風險

針對EB-5法案修改以及目前出現的搶搭“末班車”的熱潮,業內人士也提醒需更多關註投資本身的風險和未來政策風險等。

此前EB-5繼續延期後,美國主流媒體就輪番報道指責EB-5“欺詐洗錢”,認為TEA地區的定義使得項目都集中到了並不缺少資金的大都市。

實際上,已經發生在EB-5區域中心項目的失敗案例比比皆是,其中最多見的是移民中介公司的經營範圍和責任,無法對投資者在美國的投資行為和預期結果負責。由於在美國註冊移民區域中心手續便捷,很多投資機構采取收購老區域中心開發新EB-5融資項目的方式,吸引大量中國投資者盲目投資,受限於中美法律不同,跨國官司舉證困難,即使贏得訴訟也不會短期收回50萬美金投資成本。

前述資深移民律師提醒廣大投資者,EB-5投資移民並非如中介所說的安全無風險,及時通過I-526申請,獲得2年臨時綠卡是一方面,但對於10名就業人數的承載是否落到實處,以及項目本身的投資是否能收回和按時收回都存在風險,畢竟投資者的錢是投到美國相對不發達或高失業地區,其商業盈利模式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第一財經記者暗訪移民講座時發現,移民中介在向投資者介紹項目時,往往會使出幾大招數:第一是場地設在高端五星酒店會議室內;第二是入場簽到,新客戶盡可能被要求留下聯絡方式,或直接安排項目顧問對接;第三是精美畫冊、講義和成功案例分享;第四是邀請美國當地人員陳詞,更有現場互贈“獎杯”等儀式,場面浩大。

然而,上述移民律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移民不是跟風行為,更不是沖動性消費,更重要的是在優質投資項目以及正規中介的挑選上下工夫。“有很多項目的宣傳和遞交給移民局的材料相差甚遠,給客戶看到的是穩健安全特色的宣傳頁,而給美國移民局遞送的則可能是風險較高的項目合同。中介需要做到的是,不管風險大小都要完整告知客戶。”

值得註意的是,面對移民人群招商引資實屬企業行為,“美國政府從來不參與關於投資移民項目的‘拉客’,因此移民中介將所謂(前)政府官員請來為項目站臺,正是鉆了中國投資者相信政府背書的特點。”他對記者強調,這並不代表項目本身在未來為客戶獲得綠卡的過程中不會失敗,同時也不代表投資會得到可觀的正向回報。

而且,回顧EB-5的過往,即使在美國證監會(SEC)重拳出擊下,在失敗的項目中仍不乏商業詐騙的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事先無人監管,事後雖然官方介入卻仍無法追回損失。其中,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投資者無法追溯實際資金去向,移民公司將申請者投資款挪作他用的有之,甚至移民項目只是一紙文書,項目本身並不存在的亦有之。

在甄別項目上,上述移民律師建議特別龐大的EB-5項目不要參與。其舉例稱,某城市廣場項目中包含1000多個家庭申請(若以每個家庭2個申請人計算,實際需遞交2000個申請),涉及上億美元,按照每個申請人承載10人就業計算,項目本身需要創造1~2萬就業人口,不僅資金龐大、時間冗長、回報率未知,且大概率不能滿足移民審批的就業率要求。“雖然創造就業不僅限於項目本身,可將輻射至周圍區域的帶動就業納入,然而過於龐大的就業指標通常不易達到,同時項目龐大往往會分期募集資金,存在中途資金斷裂的風險。”

此外,高科技、無抵押物的投資項目也不是好的標的,一旦項目失敗,追溯資金時會遇到更多麻煩。

至於政策層面的風險,由於EB-5投資移民在美國移民法律中屬於臨時法案,所以業內有觀點認為,並不排除未來關停的可能性。同時,美國移民局積壓案件眾多,需要時間逐一消化,對其中的違規行為的勘察也較為耗時。

美國新政府和新國會對EB-5的改革已勢在必行,共和黨控制著參眾兩院,EB-5改革派領袖人物Grassley等的繼續留任,都將進一步推動EB-5漲價、TEA變更和加強嚴管的改革以及立法效率,提高門檻已僅僅是時間的問題。此外,移民局單方面通過行政手段推動EB-5大幅漲價的相關程序也在繼續進行,不排除會在國會變法之前生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15

美非法越境人數大降,政府稱移民禁令見成效

今年2月,美國西南邊境抓獲的非法移民人數出現大幅下降。特朗普政府於當地時間8日稱,這是一個信號,顯示其對非法移民的強硬路線可能已初見成效。

同比下降近四成

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數據,今年2月該局抓捕或者阻止的試圖從墨西哥進入美國的人數大約為840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比今年1月下降了39%。

從以往多年的情況來看,2月天氣開始轉暖,會有更多的人試圖越境進入美國。因此,每年2月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逮捕的非法移民人數會出現上升,而今年的數據卻出現了逆轉。

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稱,這樣的數據令特朗普的支持者感到振奮,他們可能會要求特朗普進一步加快采取措施,兌現遏制非法移民的承諾。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凱利(John F. Kelly)在一份聲明中稱:“早期結果顯示,執行、威懾以及全面的移民執法都可能產生影響。”

威懾作用是核心

長期以來,美國南部邊境的越境人數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越境者本國的經濟和暴力事件程度,甚至是天氣,但最主要的因素是美國的移民政策。因此,多數專家稱對這樣的下降他們並不感到驚訝。

自今年1月18日正式就職總統以來,特朗普已明確表示,非法移民前往美國以及留在美國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盡管特朗普在移民問題上讓人最印象深刻的話是修築墨西哥墻,但除此之外,他還擴大移民執法官員的權力,並承諾雇用更多的移民執法官員;同時提高以迫害等理由申請進入美國的門檻;呼籲拘留更多非法越境人口,加速驅逐非法移民。

在正式就職不到10天後,特朗普就發布行政令限制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蘇丹、索馬里、也門和利比亞這7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要求來自該多個國家的難民在120天內被禁止入境美國,上述多個國家的普通公民在90天內被禁止入境美國。

行政令很快遭到來自法院的挑戰。經過多次拉鋸,當地時間2月9日,美國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宣布裁決結果,決定維持此前移民禁令暫停的裁決,拒絕恢複特朗普的禁令。此前被限制入境的外國公民和難民可以正常進入美國。

之後美國政府收緊移民限制的步伐沒有因此而停頓。美國國土安全部在2月下旬公布的備忘錄草案顯示,美國已制定嚴厲標準,並擴大搜索範圍追蹤非法移民以加速驅逐進程。

當地時間6日上午,特朗普簽署新版移民和旅行禁令,這項從3月16日起生效的禁令和之前版本的主要區別在於,僅針對蘇丹、敘利亞、伊朗、利比亞、索馬里和也門等六國,伊拉克被排除在外。同時,新版禁令不適用於已持有美國合法永久居民身份的人,也不影響禁令生效時持有有效旅行文件的外國遊客。禁令同時要求暫停難民接納項目120天。

“通過感知起到威懾作用是這些行政令的核心。”美國移民政策研究所分析師西普斯曼(Faye Hipsman)稱,“甚至實行擴大拘留的可能性也讓一些人不太願意冒險。”

華盛頓移民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科里克里安(Mark Krikorian)說,所有信號都顯示移民人數即將減少,就像里根政府1986年頒布《移民改革與控制法案》之後那樣。該法案讓很多1982年前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得到豁免,同時對美墨邊境進行更嚴格的安全管控,對雇用非法移民工人的企業處以重罰。

“加強執法的說法如果沒有付諸行動,只有可能在短期內減少非法越境人流。” 科里克里安說,在里根時代,嚴格執法的承諾並不是完全成功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83

特朗普當選後,申請移民新西蘭的美國人激增70%

盡管新西蘭在地理位置上距美國超過1萬公里,但想要移民南太平洋島國的美國人卻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出現了激增。

14日據美聯社援引新西蘭移民記錄報道,從去年11月8日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到今年1月底的12周內,申請移民新西蘭的美國人數量較去年同期激增70%。

數據還顯示,今年1月獲新西蘭工作簽證的美國人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8%,訪問新西蘭的美國遊客數量也從去年同期的28,992人次增至34,240人次。

新西蘭內政部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稱,去年11月美國大選結束後的兩天內,訪問該部門網站以了解移民程序的美國人數量較一個月前多出10倍以上。一些居住在新西蘭的美國人也表示,自大選以來,他們的朋友和家人一直在詢問他們有關移民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521

美兩州法官“叫停”新版移民令 特朗普:這是越權

繼夏威夷法官“叫停”了特朗普的新版移民令之後,馬里蘭州聯邦法官也“叫停”了該禁令的部分條款。

16日據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周四,法官Theodore Chuang裁定,特朗普的兩版移民令出於政治原因歧視穆斯林,因此,“法庭將禁止行政令第二條C款條文的實施。”該條文的主要內容為暫停來自伊朗、利比亞、索馬里、蘇丹、敘利亞和也門公民“無限制入境”,為期90天。

15日,夏威夷聯邦地區法官德里克·沃森作出裁決,要求在全美範圍內暫停執行特朗普日前頒布的新版移民入境限制令,此時距離該禁令生效僅數小時。

對此,特朗普表示,夏威夷聯邦地區法院裁決暫停執行新版移民入境限制令的做法“越權”,稱不排除將此案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21

難民、移民、網絡戰,《攻殼機動隊》成現實“預言帝”?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012

《攻殼機動隊》終於上映了。

這部由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在1989年開始連載、後被改編為劇場版和TV動畫的科幻“神作”,到了好萊塢的手里,卻不像預期般好評如潮。許多原著“粉絲”評論真人版“只有‘外殼’沒有‘靈魂’”。

人們更喜愛原著對人的精神與機器驅殼間關系的哲學思考。實際上,《攻殼機動隊》對於社會現實的前瞻性,亦是讓人拍案叫絕的。

TV版第二季《攻殼機動隊S.A.C. 2nd GIG》(以下稱《GIG》),描述了一個難民成群的日本。那正是今日的歐洲,甚至世界。

種種橋段與現實世界之相似,令人嘆服《攻殼機動隊》對社會問題預見的準確性。

《攻殼機動隊》真人版與TV版中女主角草雉素子的形象對比。(資料圖/圖)

危機:“日本難民”VS歐洲難民

在《GIG》中,世界經歷了第四次世界大戰。戰爭產生了大批難民,日本為了在國際社會上“裝好人”,對難民打開了國門。然而日本經濟也不景氣,就業率下滑,難民與日本公民的矛盾愈演愈烈。

這與當今的歐洲難民危機如出一轍。

自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大量難民湧入歐洲。以法、德為代表的部分歐洲國家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對難民采取了接納的態度。但歐洲各國政府並沒有為接納難民做好準備,基礎設施、住房、後勤供應短缺,每一天難民所消耗人力物力相當於一支集團軍隊的消耗,使原本就經濟蕭條的歐洲更加入不敷出。

恐怖襲擊和難民犯罪的發生,引起了歐洲公民反對難民政策的高潮。在動畫中,難民為追求人權,實施了無差別自殺式襲擊,在小女孩的肚子里設置炸彈,將引信埋在牙床。如今在歐洲頻發的自殺式襲擊和“獨狼”式襲擊,像是這部13年前動畫的“翻版”。

難民在庇護國並非生活愉快,無論是動畫或是現實,他們都多少受到一些“區別對待”:動畫中軍官透過鐵絲網給難民小孩遞小玩意兒,並稱他“像猴子一樣”,在現實中,英國卡迪夫一家收容中心要求難民佩戴彩色手環,才能領取免費餐食;動畫的難民被安置在一定區域,逾矩會被射殺,後又居住在與日本島只有一橋連接的出島,現實中英國將難民安置在蘇格蘭偏遠的小島。

歐洲難民危機至今仍未解決,還有許多難民流離失所。(資料圖/圖)

“日本難民”VS英國移民

《辭海》對於“移民”一詞的解釋有兩種:遷往國外某一地區永久定居的人;較大數量、有組織的人口遷移。

難民亦屬於移民,難民導致的問題,本質上也是移民問題。

《GIG》的第一集中,公安九課的一眾隊員在車內討論日本的難民政策,清晰地反映出了社會矛盾。身體大多保留人類肉體的陀古薩認為,戰後複興期間確實需要難民的廉價勞動力,但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稅率讓公民受苦,政府“裝好人”的後果還是要納稅人承擔。全身幾乎完全義體化的巴特則指出,其實一部分難民也是納稅人。

公安九課成員在車上討論難民政策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圖為巴特。(資料圖/圖)

回顧2016年的英國脫歐辯論,關於移民問題的辯論與動畫頗為相似。

脫歐派人士認為,移民占用了大量社會福利,還搶占了許多當地人的工作機會。對此,當時的首相卡梅倫也在向歐盟提出的改革要求中,包括限制歐盟移民來英4年後才有權申請在職福利及社會居屋。

但事實上,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指出,歐洲移民多為前來尋找工作機會的年輕人,他們在享受較少福利的情況下,還積極創造勞動價值,並向政府繳納稅金。

研究顯示,自2000年以來,移民享受福利的比例較英國本地人低43%,卻為英國公共開支貢獻超過200億英鎊。

現在英國已決定脫歐,移民所帶來的正、負面影響,也許都將大大減弱。《GIG》的結局里,難民獲得了拯救,而英國移民的何去何從,還是一個未知數。

遍布世界的網絡戰

社會的高度互聯網化,是貫穿所有《攻殼機動隊》系列的特點。故事里,無論是主角或是反派,都常常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他人大腦,也就是數據庫。

和《攻殼機動隊》一樣,如今的網絡技術愈加先進,黑客們坐在電腦前,就有機會入侵國家級的數據信息。作為應對,許多國家都開始培養如女主角草雉素子般的“白客”,用超高的計算機技術,維護網絡的信息安全。

五年多前,中國解放軍建立了一支“網絡藍軍”,目的是為提高部隊網絡安全防護水平設立。

2016年9月,首屆湖北網絡安全技術競賽在武漢舉行,來自運營商、網絡企業和重點高校的27支“白客”隊伍,進行滲透測試、加密破解和漏洞修複等的網絡攻防戰。其中,許多“白客”們都是非科班出身的90後。

今年六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將開始施行,網絡安全問題提升至中國的國家層面。

美國更已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網絡黑客部隊——網絡戰聯合功能構成司令部。按計劃,整個美軍的網絡戰部隊將於2030年左右組建完畢,全面擔負起網絡攻防任務,以確保美軍的信息優勢。

日本則是搬出了素子,倡議大家重視網絡安全。2016年,日本內閣網絡安全中心與《攻殼機動隊》TV版進行聯合企劃,使用《攻殼機動隊》的角色來繪制關於網絡安全的普及類漫畫、海報等內容,旨在提高國民對於網絡安全的認識和理解,為未來培養出更多網絡安全人才打基礎。

日本網絡安全中心使用《攻殼機動隊》角色制作的網絡安全宣傳海報。(資料圖/圖)

可能實現的預言

《攻殼機動隊》中最為科幻的設定,莫過於人類的大腦可以數據化,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信息共享。

《GIG》里,難民的領導久世英雄將其大腦24小時開放給難民訪問,以求思想共鳴;最後一戰時,素子企圖將所有難民的大腦信息上傳至網絡,讓他們以另一種形式活下來。這都是現代社會無法想象的。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而今出現一種“超人類主義”概念,主張科學技術能使人們超越當前人類生理形態,將人類大腦意識上傳至計算機,實現人類數字化永生。谷歌公司工程部主管雷.庫茨韋爾更是認為,人類大腦意識上傳到計算機最早將於2045年實現。

這並不是天方夜譚。早在2014年,就有科學家成功模擬出蠕蟲的大腦,將其上載至機器人中,使機器人無需編碼就可活動。

然而人的大腦遠比蠕蟲複雜,要將《攻殼機動隊》的世界完全實現,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83

又有美國法官挑戰白宮,不許給移民庇護城“斷糧”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100天之際,外界開始不斷審視特朗普政府三個月來的各種政策及效果,其中,此前屢遭波折的移民禁令和後續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仍令很多人記憶猶新。

移民禁令的反反複複,總得來說就是司法系統挑戰聯邦政府行政令。

不執行移民禁令就“斷糧”

就在美國當地時間25日,又有一個聯邦法官阻止特朗普政府以停止撥款的形式“懲罰”那些庇護城市——即拒絕執行政府移民禁令的城市。

在裁決書中,加州北區地區法官威廉·奧里克(Wiliam Orrick)支持聖塔克拉拉縣、舊金山和其它司法管轄區的決定,將政府撤銷對那些拒絕執行移民政令城市聯邦撥款的行為判定為違憲。

首先,值得回顧一下三個月前這段足以載入史冊的司法博弈。

1月27日,特朗普發布行政令,限制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蘇丹、索馬里、也門和利比亞這7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要求來自這些國家的難民在120天內被禁止入境美國,而這些國家的普通公民在90天內被禁止入境美國。

行政令很快遭到來自法院的挑戰。華盛頓州西區聯邦法院法官詹姆斯·羅巴特作出裁決,在全美範圍內暫停實施特朗普頒布的限制難民等群體入境的行政令。於是,美國司法部就此向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提出上訴,要求立即恢複禁令。

最終,特朗普政府只能通過重新發出一份行政令來闖關,但同樣遭到阻撓。其中的核心是,該行政令要求國土安全部和司法部停止對庇護城市撥款。但這里面有兩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庇護轄區如何界定;二是哪些政府撥款將被砍掉。

然而,時至今日,白宮甚至還沒有給出關於庇護城市的準確界定。

奧里克正是對這一項內容“發難”。

奧里克認為,這項政策本身並不違憲,但是被列為庇護轄區的縣市表示,如果該政策落實,停止撥款將讓他們立即面臨“無可挽回的傷害”。

法官威廉·奧里克(Wiliam Orrick)

白宮還未清楚界定庇護城市

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隨即表示,將采取行動對奧里克的裁決提起上訴,並認為司法方面不能幹預政府如何花錢。

但實際上,奧里克的裁決已經給政府留出了回旋余地。裁決上寫明,並未對政府聯邦撥款的條件作出限制,也未對政府對庇護城市的界定作出限制,只是政府不該用停止撥款的形式對待這些城市。換句話說,司法系統並不幹涉政府是利用什麽標準作出決定,但如果這些決定對一些城市和公民的利益造成傷害,那就是司法領域的事情。

裁決具體提出,之所以認定特朗普的行政令對這些縣市產生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原因在於,行政令違反了憲法賦予各州獲得政府撥款的權力,同時也在於,行政令背後的威脅給當地財政預算帶來劇烈的不穩定性。

聖克拉拉縣的一名法律顧問威廉姆斯(James Williams)表示,奧里克的裁決是一次勝利,代表“白宮對州和當地政府撥款威脅的終結”。舊金山市的一名律師赫雷拉(Dennis Herrera)在聲明中稱,法律面前,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妥協。“這就是我們為什麽需要法院——防止不懂或有意忽視憲法的總統和司法部長權力過度。”

按照流程,如果被提起上訴,該案件將會被呈上已經名聲大噪的聯邦第九巡回法院。

實際上,仔細看行政令的要求不難發現,聯邦政府的要求是司法轄區配合政府執法行動,提供公民的狀態信息。但這一要求在聯邦法律系統中鮮有體現。

在本月初的一次聽證會上,司法部為行政令給出了一份更詳細的解釋,稱停止撥款的做法只會針對那些拒絕依法分享公民信息的轄區,而且所涉及的聯邦撥款只有來自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的三類撥款。

但對於這樣的解釋,奧里克表示懷疑,他認為這樣的解釋只是為了讓行政令看起來更無害。

63歲的奧里克此前曾在司法部民事處擔任部長助理,2012年由奧巴馬提名到現任崗位,但也因為黨派較量而令其提名確認經過整整一年才通過。此前,在奧巴馬2008年競選總統時,奧里克曾向其陣營捐了3萬美元,還幫助籌到20萬美元的競選款項。2004年,他也曾幫助民主黨人克里籌措競選款。

2010年,美國亞利桑那州曾經通過了一項頗具爭議的法律,要求警察在懷疑某人合法身份時能夠將其攔下確認其身份,並且阻止州級和當地官員限制聯邦移民法律的執行。當時,奧里克被司法部和奧巴馬政府授命對這項法律提出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15

美聯邦法官裁定:特朗普停止向庇護移民城市撥款違憲

美國聯邦法院地區法官官威廉姆·奧睿(William Orrick)周二裁定,總統特朗普威脅停止向非法移民庇護城市提供聯邦撥款的行政令違反了憲法的分權原則,支持舊金山和聖塔克拉拉郡要求初步禁止實施特朗普行政令的請求。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聯邦法院北加州地方法院法官威廉姆·奧睿25日發布的這份臨時禁令稱,憲法賦予國會調配聯邦基金的權力,而不是總統。這份總統行政命令對國會這樣的立法機構在如何使用聯邦基金上施加新的條款,違反憲法。

據悉,美國舊金山市1月31日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稱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削減對移民庇護城市撥款違憲。舊金山市府律師丹尼斯·赫雷拉代表市政府提交了訴訟文件,這也是美國第一個就此行政命令起訴特朗普的城市。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將削減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紐約等300余座移民庇護城市的聯邦撥款。

舊金山自1989年實施移民庇護政策,保護那些因家庭暴力受害的無證移民免受聯邦法律遞解出境。資料顯示,大約有1100萬名無證移民居住在美國,舊金山大約有4.4萬人。

市長李孟賢當天發表聲明稱贊赫雷拉和他的律師團隊反應迅速敏捷。他說,“特朗普錯誤的行政命令讓舊金山缺少安全感,我們堅信,這個命令是違反憲法的。”

1月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

“如果特朗普總統真是要采取措施讓美國更安全,新政府和國會應該通過全面的移民制度改革。”李孟賢說。他還指出,美國需要強大的城市推動美國向前。舊金山不會就民眾和城市的安全以及價值觀做出任何妥協,更不會動搖為保護民眾而做出的承諾。李孟賢最後強調,當天的的訴訟提醒全美,舊金山就是這樣一個城市,只為了正確的事情去抗爭。

市議會當天也全票通過了決議,反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決議還呼籲慈善組織和私人機構捐款為移民提供法律援助,包括特朗普上周五簽署禁止難民和7個穆斯林國家人士來美的行政命令後受到影響的民眾。此外,矽谷所在的聖塔克拉拉郡,議會通過了將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的決定,反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行政命令。

奧睿法官25日的裁定只是對舊金山和聖塔克拉拉兩個法律訴訟的回應。其他城市的訴訟仍在審理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