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林業工人將走出大山 南下營口實現生態移民
一個“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的思路方案”已基本形成。
根據這項方案,數萬大興安嶺林業工人將走出大山,以生態移民的方式,南下上千公里,到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安營紮寨,開啟新的生活。
第一財經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獲悉,近日,大興安嶺行政公署與鮁魚圈區政府簽訂了生態移民合作備忘錄。
根據雙方發展需求,擬計劃組織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在職職工、一次性安置人員、靈活就業和退休人員等群體向鮁魚圈區進行生態移民,利用國家及兩地政策在鮁魚圈共同建立“鮁魚圈—大興安嶺自主創新示範基地(生態移民文旅小鎮)”,實現生態移民與產業移民的結合。
這將是解決大興安嶺地區林業企業職工轉崗分流生計的重大戰略。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官網也證實,今年4月8~9日,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副區長田文閣率領房產、人社、規建、發改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考察組,赴大興安嶺地區,就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思路方案、建立自主創新示範基地、民生政策接續保障等工作進行考察洽談。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大興安嶺地區將對全區林業企業改革後富余人員及其它人員開展調查摸底,做好生態移民中住房安置、就學、戶籍、就業、醫保、社保等各項配套落實,積極促進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鮁魚圈區為遼寧省營口市轄區,位於營口市南58公里,為營口市新市區。而大興安嶺作為全國五大國有森工林區之一,不僅是東北乃至華北的重要天然屏障,更是中國北方的綠色長城。

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五大國有森工林區之一。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自1998年啟動天保工程試點到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實施以來,19年間,通過調減木材產量、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等措施,大興安嶺的務林人實現了由砍樹人向護林人的歷史性轉變。2014年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了木材商業性采伐,數以萬計的林區人放下斧頭鋸,由“伐木工人”轉變為“護林員”。
但同時也遇到了轉崗職工安置難、群眾增收渠道少等突出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面停伐後,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在崗職工中13304人需轉崗分流安置,其中包括木材生產7062人、輔助生產2786人、林產工業1360人、5-6級工傷人員727人,部分從事木材生產的管理和服務人員1369人。
第一財經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了解到,長期以來,林區職工工資待遇嚴重偏低。2010年末,林區企業職工崗位工資818元/月,遠低於當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11.25元/月。到2016年,全區在崗職工工資水平也僅達到2466元/月。
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區需轉崗職工中,4050人員年齡大、學歷低、工作技能單一、身體素質較差,合計5519人。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介紹,對於這類就業困難人員,全區累計開發10995個公益性崗位,共安置大齡失業人員3366人,殘疾人467名,低保人員108名,零就業家庭成員239人,高校畢業生1087名,其他就業困難人員5727人。但仍需要開拓新的就業渠道。
大興安嶺地區全民創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目前已建成全民創業示範基地182個,其中藍莓基地25個、食用菌基地94個、北藥基地20個、特色養殖基地33個。各類全民創業合作社、聯合體337個,參與職工7640人,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50個。還在廣州、北京、杭州等10個大城市的建立了森林生態產品旗艦店(專賣店)16家,形成了有效的營銷推廣網絡。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大興安嶺地區全民創業實現增加值37億元,增長23.1%,拉動GDP增長3.2個百分點;人均收入2.8萬元,增長8.3%;創業人數達到7.4萬人,增長5.8%,安置轉崗、下崗職工2.1萬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與營口市鮁魚圈區政府已在人員交流、戶籍轉移、勞動關系轉移等方面達成了初步共識。

鮁魚圈月亮湖公園。遠處是營口港。攝影/章軻

鮁魚圈海邊景色。攝影/章軻
平均年薪33萬!這個嚴重缺人的國家,要招100萬移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5/1158771.html
一般來說,能吸引更多人口的地區,房價漲幅就會越大。但是在加拿大,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那里,房地產泡沫和人口減少的危機同時存在。
根據瑞銀的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報告,2017年,加拿大的多倫多和溫哥華在房地產泡沫排行上分別位於第一和第四位。
要知道,加拿大的總人口只有3600多萬,到底是什麽原因讓這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房價飆升?
一直以來,溫哥華的相關部門和當地居民都認為移民和外來投資者炒高了房價。但矛盾的是,加拿大移民部門又認為,人口老齡化問題是制約甚至是威脅加拿大經濟發展的因素。因此,近日,加拿大政府公布了一項移民計劃,在今後3年吸納大約100萬名移民,以“確保國家繁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6年加拿大的人均GDP高達4.21萬美元(約合27.9萬元人民幣),排名超過了德國、英國;加拿大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加拿大工薪一族的人均年薪高達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1萬元)。
高收入和高房價同時存在,加拿大能否吸引到移民呢?
加拿大3年“擴招”100萬移民
當地時間11月1日,加拿大政府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2018年—2020年移民計劃:2018年,移民加拿大的人數至少要達到31萬,包括經濟移民、家庭團聚移民以及難民,2019年和2020年分別要達到33萬和34萬。

▲圖片來源:加拿大政府官網
11月3日加拿大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加拿大市場共創造了88700個全職工作崗位,但同時有53400個兼職崗位減少。如果算上9月份新增的11.2萬個全職工作崗位,那麽今年9月和10月新增全職工作崗位創下了歷史紀錄。
一方面,就業崗位的增加意味著市場對勞動力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加拿大人口老齡化問題卻導致勞動力供不應求。
1971年加拿大勞動人口相對老年人的比例為6.6比1,2012年該比例縮小為4.2比1,預計到2036年只有2比1。加拿大移民部長艾哈邁德·胡森表示,到2035年,有500萬加拿大人將退休。
彭博社預計,2017年加拿大GDP增速將達到3%,但2019,可能會減慢到1.9%。
因此,經濟數據似乎是支持加拿大政府移民“擴招”計劃的。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了反對。
非營利性的新聞組織MotherJones最近發表的《機器人將取代你》的文章表示,未來20年,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半的工作崗位都將由機器人占據。因此,“擴招”移民的必要性似乎並不大。
據統計,如今,加拿大人口增長的75%依靠移民,到2036年幾乎將完全依靠移民。
移民推升房價 高房價又嚇退移民
最近幾年,以溫哥華和多倫多為主的大城市房價飆升,當地居民苦不堪言。瑞銀財富管理9月28日發布的2017年瑞銀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顯示,加拿大多倫多面臨的房地產泡沫風險最大,溫哥華排名第四。於是,當地政府和居民將矛頭指向了海外投資者。

▲圖片來源:瑞銀2017年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
為了控制房價,2016年7月,溫哥華所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以下簡稱“BC省”)政府推出一項針對房產的新政,向海外房地產投資者征收15%的額外房屋轉讓稅。
當時,BC省省長Christy Clark稱,有證據表明有一些來自海外的富裕投資者進入溫哥華的房地產市場,並且推高了BC省的房價。
BC省財政廳長Michael de Jong表示:從我們收集的數據顯示,在6月10日到7月14日間,外國人在BC省的房產投資額超過10億加元(約50.48億元),其中超過86%的投資都是把錢投在了溫哥華的房產上。政府不會坐視房價無止境的上漲。
在海外投資者中,中國買家被認為是推高溫哥華房價的推手。
此前加拿大國家銀行金融分析師彼得·勞特利奇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買家在2015年花費127億加元(約641億元)在溫哥華購置房產,占當地房產銷售總額的33%。

稅收政策出臺後幾個月,大溫哥華地區的房價的確發生了下跌。但2017年以來,當地房價卻再次回升、甚至超過了去年6月、7月時的水平。

▲圖片來源:大溫哥華房地產部門
同時,BC省15%的房地產交易稅出臺之後,多倫多的房價開始飆升。據胡潤統計,2016年6月~2017年6月,多倫多躍居全球房價漲幅第一,漲幅高達26%;瑞銀統計顯示,多倫多房價在最近五年上漲50%。有人認為,這是海外“炒房團”從溫哥華轉移到了多倫多導致的。但是,這種說法並沒有數據支撐,今年7月,多倫多所在的安大略省政府說,在先前一個月的時間段內,海外買家僅占多倫多地區所有房屋購買的4.7%。
無論如何,加拿大大城市居高不下的房價,嚇退了很多潛在的移民者,尤其是技術移民。
加拿大統計局10月25日公布最新一批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1-2016年間,選擇落腳BC省的新移民占加拿大全部新移民的人數比例逐漸下降。
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數據,當年前往加拿大的新移民中,有20.8%選擇在BC省安家,僅次於安大略省(Ontario)(55.9%)。時至2016年,落腳BC省的新移民比例下降至14.5%,排在了安省(39%)、魁北克省(17.8%)和阿爾伯塔省(17.1%)之後。
每經編輯 王嘉琦
國家移民管理局:1881名外籍人士獲在華永久居留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消息,自今年4月2日掛牌成立以來,國家移民管理局實施優化外國人申請永久居留審核流程,兩個月內共批準1881名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士在華永久居留,相當於2017年全年審批總量。
這些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人員,既有諾貝爾獎得主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也有應用研究領域的領軍人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博士生導師等,還有國家“千人計劃”引進人員、重點產業領域優秀企業家、專業領域的高端管理人員等外籍人才,以及他們的配偶子女。
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是面向全球引才引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我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國家移民管理局將進一步深化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拓寬申請渠道,細化申請條件,簡化申請手續,釋放更多的紅利,會同有關部門為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人士辦理金融、教育、醫療、交通、通信、社會保險等事務提供便利服務,創造有利條件讓更多人才參與到我國各項建設和事業發展中。
看好中國機會,海外移民二代、三代興起“回流”創業潮
過去40年,中國曾有過數次“移民浪潮”。和過去中國人移出去的趨勢不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創新創業氛圍的掀起,越來越多海外長大的“移民二代”、“移民三代”等逆著父母年輕時闖蕩的腳步、選擇“回流”中國發展。
“現在每當我回加拿大或去其他國家,我都會覺得自己的步伐比別人都要領先兩步。這是中國創業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6月10日,在由環球時報英文版主辦的“尋根追夢創業分享會”上,第四代加拿大移民、DropChain創始人陳顯達(Billy Chan)用“振奮”、“挫敗”和“滿足”三個詞語形容其在中國創業的經歷。
130多年前,陳顯達的曾祖父因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建設,選擇定居加拿大。2014年,陳顯達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回到中國發展的成員。
“矽谷為何這麽成功?因為那里的環境能夠吸引那些有同樣想法的工程師、產品經理、創業者,他們都希望能改變世界、改變未來。現在中國像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也能吸引到這些人。”陳顯達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中國的創業環境比國外好,創業思路想法的更新也比國外快,他就是基於這些考慮留在中國並創辦自己的公司,想憑借自己的能力看能不能成功。
有華人血統的美籍設計師Steven Oo在中國成立了自己的服裝公司。Steven Oo告訴記者,他有個品牌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已經做了七年,如今他把這個品牌的工廠和設計都放在了中國。“毛織這個行業現在中國是最強的,原材料、最新的機器和技術都在中國,在這里就能做出很好的毛衣。如果放到意大利做的話,價格跟在中國的差距會很大。”
Steven Oo表示,中國的高效吸引他前來創業,這里的供貨速度、價格和品質使得他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中更加具有競爭力。同時,他還建議創業者在創業前,先在大型跨國企業工作一段時間,這樣可以更好地積累經驗和人脈,為未來的創業鋪路。
美籍移民二代創業者、女性共享空間姐妹會創始人李樵在分享會上表示,在中國創業需要了解中國市場和自身優勢,並在兩者之中找到平衡點。
李樵認為,在中國創業最大的優勢是不用害怕犯錯。“由於中國節奏很快,所以即使失敗了也沒什麽了不起,很快就重振旗鼓,失敗本身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如果你能在中國成功創業,那麽你在全世界都可以成功。”
關於在中國創業遇到的問題,陳顯達告訴記者,文化的差異是他剛來中國時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國外,客戶告訴我們需求和痛點,我們給他們提供報價和業務,基本上通過一個會議就能達成合作。但在中國合作與否要看之前建立的關系如何,我前面花了幾年的時間在行業中跟供應商、大的品牌建立好關系,現在做DropChain,起步就特別快,就是因為我們當年把所有關系都做好了。”
移民教父關景鴻:內地人專買大價新盤 沽細價樓轉買豪宅
1 :
GS(14)@2010-07-26 19:36:41移民教父關景鴻:內地人專買大價新盤
沽細價樓轉買豪宅
2010年7月26日
【明報專訊】有「移民教父」之稱的景鴻移民顧問創辦人兼董事長關景鴻,近年專注幫內地人申請來港投資移民,對於內地人的投資口味自有一番心得。他說,內地投資移民買樓,必定買新盤,特別是九龍站的上蓋物業及其他鐵路沿線物業。
對於整體樓市,關景鴻認為,由2009年以來樓價已升了不少,已經相當危險,特別是二三線細價樓。「美國經濟不是太好,很多不明朗因素,經濟仍未見全面復蘇。」他擔心樓市一旦下跌,近期炒風甚盛的細價樓會無力擋架。
樓價升幅已巨 入市有危險
所以他建議沽出細價樓,待樓市調整完再買。若果資金充裕,可以沽出細價樓,轉買貴價樓,因為內地人的購買力仍然集中在貴價樓,貴價樓的抗跌力會比細價樓高。
關說,內地投資移民,買樓大多數必有兩大條件:「第一是新樓,二手樓不感興趣,特別是揀由名牌發展商發展的優質物業;第二,必揀鐵路沿線物業,因為回鄉探親容易吧!不少同胞鍾情九龍站物業,因為擁有一切優質樓盤所應具備的元素」。
內地客特別愛九龍站物業
「九龍站是他們心水之選,因為交通便利,有直通巴士往深圳機場、搭機場快線往赤躹角機場不需要半個鐘,配套設施齊備,附近有圓方的大型商場,以及未來的西九文化藝術區。上蓋物業如漾日居、擎天半島、君臨天下、凱旋門和天璽,都獲大地產商落力宣傳,被內地同胞認定為名廈。故特別受他們歡迎。」
他說,內地同胞一般會先「進駐」九龍,其後才轉至傳統豪宅林立的港島區。九龍站地標物業「凱旋門」,呎價近期亦反覆上揚(圖1)。
保安局長李少光早前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說,投資移民計劃,由推出至今年3月底,獲批准的共有6689人,當中78%是擁有外國永久居民身分的中國籍人士,相信大部分是內地人。他們投放在本港的累積投資額為472.6億元,當中143.5億元投資在物業,93%為住宅,絕大部分申請人投資一個物業,平均價值為1000萬元,即較最低規限650萬元為高,顯示投資移民鍾情大價樓。
關景鴻說,以他自己的生意來粗略判斷,貴價新盤隨時有五、六成是由內地人買入,但他沒有任何數據。根據中原地產最新的統計,以金額計,今年上半年內地個人買家在本港所購入的物業,佔本港一手新盤成交總金額22%。當中未有計及以公司名義購買的單位。若單計在市區的貴價新盤,接近五、六成也不足為奇。相反,內地個人買家佔本港二手樓成交總金額只有8.5%(圖2)。
擁港物業有身分象徵
過去數個月,內地收緊信貸,關景鴻說更有利本港樓市。「內地買家憂慮內地的收緊政策,擔心會打擊資產價格,令他們更有意將資金轉到香港,而且本地的按揭息率,普遍較內地為低,內地按揭息率接近6厘,香港不足2厘。同時,內地按揭成數一般只得五成,香港可以做七成。」
關景鴻透露,早前有兩名客戶各以2000多萬元購入九龍站的天璽及君臨天下單位,並成功促成逾10名內地客戶購入大角站的亮賢居。其中一個來自江門的家庭,更一口氣購買5個單位。他們會先買入700萬至800萬元單位收租以符合移民要求,其後在港再作其他投資。他笑言,內地富豪們來港買樓,價錢非首要考慮問題,「內地同胞認為在港擁有物業才是身分象徵,因此愈靚、愈貴、愈有名就愈適合他們」。
自己也是九龍站粉絲
2010年7月26日
【明報專訊】關景鴻的客戶鍾情九龍站物業,原來他自己也是九龍站「粉絲」,近年分別購入凱旋門及君臨天下的單位,作收租之用。他表示,自己會追求稀有物業,正如山頂只有百多間獨立屋,買一間便少一間,故這類物業抗跌力特別強。
相關分析
買股遇挫後少沾手
關景鴻在1997年前,曾經熱中股票投資,當時買入的都是匯豐控股(0005)、恒生(0011)及和黃(0013)等藍籌股。但是當亞洲金融風暴來臨,他也有羊缌心態,結果「高買低賣」,之後便較少沾手股票。
相反,他在1993年買入的物業,即使在金融風暴期間跌幅也有限,所以1997年後,他轉以物業投資為主。股票投資則交由專業人士打理。他的投資心得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他自己選擇專心發展事業,同時又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人士幫手管理財產,回報會較自己努力研究更好。
內地置業專揀市中心
關景鴻穿梭中港兩地,對中國地產也瞭如自掌,他認為在內地置業,同樣是要選擇稀有的地段,主要是揀市中心地段,因為一個城市只有一個市中心。貪平選擇二三線地段,升得快時,跌得會更快。最好是揀「綜合」地段,即是有地鐵、大型商場、有名發展商及管理公司參與的項目。
2 :
龍生(798)@2010-07-27 01:20:16這道理我明啊.......
但我無錢....怎去買九龍站啊.....

3 :
abbychau(1)@2010-07-28 12:24:52
過去數個月,內地收緊信貸,關景鴻說更有利本港樓市。「內地買家憂慮內地的收緊政策,擔心會打擊資產價格,令他們更有意將資金轉到香港,而且本地的按揭息率,普遍較內地為低,內地按揭息率接近6厘,香港不足2厘。同時,內地按揭成數一般只得五成,香港可以做七成。」
係唔係唔炒會手痕?
4 :
自動波人(1313)@2010-07-29 09:45:39他們實在太多錢了
移民買樓不計分 西九盤中招 溫州客聞風 即取消來港睇樓
1 :
GS(14)@2010-10-14 23:51:36 2010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特首突然出招,今日起,投資移民將不能夠再透過買樓作為投資資產,而政府更首度披露,過去透過買樓來港的投資移民中,高達四成都是購買西九樓盤。有代理表示,有打算申請投資移民的溫州客,昨天聽到新政策後,立即取消今日來港「睇樓」,更有凱旋門業主減價放盤。
不過,也有代理估計,新政策只造成短期衝擊,長遠影響未必大,因為近年來港掃樓的內地客,主要是投資,並非為了取得居港權。
買樓投資移民 四成買西九盤
政府公布由今日起,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中,房地產項目暫停列為投資類別, 投資門檻由650萬元增至1000萬元。政府推出計劃7年以來,批出8200個移民個案,有33%是透過買樓取得移民資格。買樓組別中,以西九的樓盤最受歡迎,達到四成。新措施直接衝擊西九樓盤,主力經營西九樓盤的置業18主席張肇栓表示,即時有內地人打退堂鼓,「原本有4名溫州人打算今日來港買樓,其中 1人打算申請投資移民,他知道本港新政策後,立即取消來港。」
張肇栓又稱,有業主也即時降價,將九龍站凱旋門減價約3%,希望盡快放盤。他相信,新措施會短暫打擊西九、九龍站一帶的物業銷售,業主或會減價約5至10%。但長遠來看,內地人投資本地物業的氣氛仍然濃厚。他們接觸的內地客當中,七成是投資者,只有三成是申請移民。
代理:內地客買樓多為投資
中原地產聯席董事李沛章也指出,內地客以投資為主。他引述九龍站9月份錄得約80宗成交中,內地客佔五成,這40宗成交中,只有約10宗屬投資移民。李續稱,九龍站豪宅的做價動輒3000萬到4000萬元,購買這類貴價物業的內地人士,通常只視作為個人投資,並且大部分已擁有香港身分證。
至於維港灣、帝柏海灣、一號銀海和海桃灣等奧運站屋苑,內地客比例介乎5%至15%,但代理指出,在該區購買樓價1500萬元及以上物業的內地人,通常都不是投資移民。
新措施公布後,昨日出現「尾班車」個案,香港置業助理區域董事鍾坤文表示,有投資移民客趕上尾班車,斥1030萬元買入奧運站海桃灣一手單位,單位位於2座低層A室,面積1055方呎,呎價9763元。
移民客購海桃灣趕「尾班車」
置業18在內地設有分店,針對投資移民的內地客人,張肇栓稱並未考慮要縮減內地業務規模,因為仍有不少人有興趣純粹投資本港物業。
祥益董事謝澤銘指出,個別業主毋懼政府新策,對後市依然信心爆棚。一名屯門時代廣場業主,日前剛以170萬元售出持有位於E座中層2室,面積431 方呎,呎價3944元,但由於認為施政報告「無料到」,故隨即賠訂,連同代理佣金,共損失約8.4萬元,而收回單位後便暫時封盤。
(明報記者陳健佳、林可為報道)
移民專家關景鴻:香港始終最好
1 :
GS(14)@2011-02-27 13:15:05
「保證申請成功,否則原銀奉還」,景鴻移民董事長關景鴻由 90年開業至今便沿用這經營策略。替人搞移民超過 20年,由早年目的地以美加為主,到今天內地同胞愛擇居香港,本身亦早於 80年移居加拿大的關景鴻說:「去過咁多地方生活,香港始終最好。」
記者:黃碧珊 攝影:程志遠
關景鴻胞姊 73年移居加拿大, 80年, 23歲的關景鴻隨父母,以家屬團聚身份移居加拿大,「我係個幾孝順嘅人,爸爸媽媽開心,我都尊重佢哋意見。」為自己辦理加拿大移民審批,關景鴻首次跟移民官打交道,「嗰時無家咁 formal,好似記者室咁,成班人坐埋一齊,過程好輕鬆簡單,大概問咗 10分鐘,見完已馬上畀答案話『無問題,恭喜你哋』。」
助加國華僑團聚
人在異鄉靠朋友,「唐人街好細,由中國同台灣去嘅華僑文化水平低,我識中文,英文識啲、四邑話又識啲,佢哋會叫我幫手搞報稅、學生證件續期、擔保等嘅簡單工作。」關景鴻起初只是出於互相幫助的精神,不收分文,但同鄉總會以利是答謝,每封數百加元,「收到呢啲額外收入好開心,嗰時年薪得 3萬至 4萬加元,每年多幾千蚊喎!」
90年,關景鴻在加拿大開設移民顧問公司,並且加、港兩邊走,當年正值香港移民熱潮,他在高峯時,平均每月有 50至 60宗個案。除協助香港人移民加拿大,亦有加拿大華僑找他幫忙,「 90年代初,中國尚未完全開放,要移民到加拿大,要有親戚喺嗰邊。」關景鴻憶述,當年經常要返內地見客,但協助內地人移民加國與家人團聚,每宗收費 500至 1000加元,「幾個家庭團聚都唔夠畀交通、酒店錢。」
現時國內客佔 98%
以前無論內地、香港,以至台灣客戶,移民目的地大都選擇美國及加拿大。不過,近年隨着中國經濟起飛,背靠中國的香港反而成為內地同胞的移居熱點。現在景鴻佔 98%為國內客戶,有一半客戶選香港為移居地點。
雖然關景鴻是移民顧問,但他說,「我去過咁多地方生活,始終香港最好,天氣唔錯,而且地運好,你諗吓舊年颱風咁嚴重,鮎魚明明嚟到呢度,都閃咗去台灣。人要講運氣,香港地運好,又有祖國做靠山。」對於香港空氣質素較差,「世事無完美,即使去到世外桃源,新西蘭空氣好,但羊多過人!」他笑指,香港人靈活多變,但新西蘭在黃昏 6點後,大部份商店已關門,要食消夜都有困難。
推退款保證被圍攻
推出保證退款,目的是透過自我規範,保障專業形象,關景鴻說,「當年有人認為,移民顧問係唔正氣行業,專門接唔合情理嘅邊緣個案,收咗錢,但申請唔成功。所以學外國消費模式,買嘢有退款保證。」
退款保證,在商言商,是賣點;在消費者眼中,是理所當然。不過,在行家眼中,卻是「頂爛市」。關景鴻因而被加拿大行家「圍攻」,但他堅定地回應,做到先收錢,「 We are professional。」做會計出身的關景鴻深信「專業」的重要,專業知識令他協助加拿大唐人街一班華僑朋友,亦讓他認識合作夥伴,更助他開展一盤移民生意。
把握加國技術移民商機
由一般會計晉升至私人機構的財務總監,關景鴻的圈子不再局限於唐人街,「做財務總監識得老闆級華人,佢哋網絡大,願意我提供呢種增值服務。」為幫一眾老闆及其朋友辦理移民,關景鴻經常出入移民局,從毫無認識到學懂移民程序,並因此與移民官混熟。關景鴻其後索性放棄會計工作開移民顧問公司,更獲兩個移民官辭職加盟。
92年關景鴻得到太太鼓勵,拿着皮篋回港,以哥哥工場為臨時辦公室及休息室,正值香港過渡期,主要客路為香港人,「每日帶住嗰日要見客嘅文件,去 coffee shop、客人屋企傾,由朝早 9點做到夜晚 11點,試過喺地鐵瞓着,有時去到總站要坐返轉頭。」
機會多給予有準備的人, 94年中國與加拿大簽訂備忘錄,加拿大接受技術移民(如廚師、秘書等)申請。「我喺中國有個秘書,係大學畢業嘅廣州朋友,每星期 call 20至 30個舊同學嚟,我同佢哋講解技術移民,好似一個小型講座。由於全部係大學畢業生, 10個申請 10個都夠資格。」 97回歸移民潮提早結束,香港生意由 94年平均每月 50至 60宗,急速下降至 95年每月僅 5至 6宗,但憑着加國技術移民的商機,令他熬過這段低潮。
生意不絕靠關係
創業初期,關景鴻走遍中、港、加拿大見客,現在業務既已上軌道,卻仍經常親身見客,他說:「大家朋友傾偈,唔算見客。你可以話(我)有見客、無見客都得,今時今日工作似一個大公關。」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對關景鴻來說客戶是其朋友,「有呢個心態先可以有長遠關係,移民顧問係服務性行業,透明度高,用心去做係好重要。我唔係刻意靠關係做生意,但有好關係絕對有影響。」
現時單計生意宗數,是 90年代高峯時期超過一倍,對於去年 10月起,香港提高投資移民門檻,他說,「生意確實減少接近五成,但我睇法樂觀,因為投資相連保險產品就快納入投資移民範圍,我哋已經做好部署同培訓」,相信全年可保持 1600至 1700宗生意。
為何有此信心?「 10間上市民企, 7至 8間老闆係我好朋友,我有提供意見。投資香港門檻雖然提升到每個家庭 1000萬,但佢哋唔單止有呢個數目,身家斷億計。」
後記
除了幫客戶搞移民,關景鴻亦協助不少家長安排子女到海外留學,「好多小朋友喺國內有褓姆同保鑣,前呼後擁,但到咗外面,只得一個人,可以獨立啲。」
他的兩名女兒,亦分別在美國及加拿大讀書,畢業後將回大中華地區工作。他教路,「有時做父母可以扮做得辛苦啲,等仔女挺身而出幫手。」
關景鴻簡歷
1957年:出生
1980年:移民到加拿大
1990年:成立移民顧問公司
1990年中:回流香港
1992年:成立香港辦事處
1995年:成立廣州辦事處
2008年:成立新加坡辦事處
2011年:在全球共設 8間辦事處
2 :
abbychau(1)@2011-02-27 14:14:42我都唔明d 人點解懶到連移民都唔自己搵資料, 要去搵顧問
投資移民焗住賺錢
1 :
GS(14)@2012-03-24 17:29:15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85445
至於該公司一般的內地投資移民客戶,平均參與此計劃兩、三年,投資表現一般介乎賺 20至 30%,到蝕 20至 30%之間。他分析損手客部份原因是「唔好彩」,剛好要入市的時間股市正處高位,焗住入市,「冇辦法」!根據規定,當投資移民客戶獲本港入境處原則性批准其符合資格後,需於半年內將 1000萬元投資於本港認可投資工具。
愛選紅籌國企股
這批內地投資移民客很少投資本地大藍籌股,他解釋因為「欠波幅,股息唔吸引!」若客戶沒有心水股,海通一般會向他們推介客戶較熟悉的紅籌國企股,「夠穩陣」。至於已有自己心水股的投資移民,他們大多為專業投資者,「做好多 Research」對所投資公司資料「如數家珍,業績點樣、業務喺邊度、市場點睇……」假如是投資礦業股「個礦喺邊度、含量係點、金價點睇……」都一一掌握,「唔係亂買,抵佢賺!」
景鴻移民顧問董事長關景鴻形容這批頂級投資移民客戶,以他接觸身家至少 8000萬元以上, 1000萬元只是入場費,在港投資陸續有來,並成為本地私人銀行頭號搶客目標。雖然於 2010年底本港修例將物業剔出投資名單之外,他表示投資移民客仍會來港置業自住或保值,並以 2000至 3000萬元樓盤為對象,例如圓方附近的凱旋門、天璽等豪宅,都是他們最愛。
2 :
GS(14)@2012-03-24 17:37:12http://webb-site.com/articles/drsir.asp
搞到我記得呢篇黃博士
3 :
passby(15493)@2012-03-24 18:33:43買股票都可以移民,低能
回歸 15周年之移民二代:移民回流說 學加國人,捍 衞香港
1 :
GS(14)@2012-04-29 13:59:59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79&art_id=16278072
我是香港蠱惑仔
你未必聽過 Mall852,但應該見過他的出品:廣東大飲茶遊戲卡、荔園立體拼圖、花牌相架。最新推出的香港鬥獸棋,把動物棋換成「中央正虎」、「狸超人」、「耳猿」;前作靈界揸 fit人,則以鬼古套入桌上遊戲,很港味、很高登。
Mall852的「 852」是香港區碼,這個知識,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知道、未必用得到, Andrew則對「 852」這組數字極敏感,因為他移過民。他 83年被送到加拿大多倫多讀中學, 87年全家移民。隔了一個太平洋生活, Andrew對香港人身份仍然自覺, 89年天安門事件,他跟隊去中國大使館抗議、 90年吾爾開希到他就讀的 UBC演講,他走堂去一睹風采。「當年吾爾開希係一個瘦嘅靚仔,講過乜我唔記得,都係人權、自由之類,最記得係佢講講吓暈咗,好 dramatic,但場面好感人,人人當佢係英雄。」
他念細胞生物學, 93年畢業後三個月,即刻返香港。理由是,性格不合。「加拿大悶;每年 10月開始落雨、跟住落雪,無街去,只可困在家裏煲碟煮嘢食。香港不同, 24小時都可以有活動。我鍾意刺激,唔適合加拿大。」
現實一點的考慮是,華人在加國無前途。「在加拿大我從來無歸屬感,歧視?梗係有。試過行行吓街俾人圍、搭巴士細聲聽歌俾人話嘈、經過鬼仔較低隻窗叫我滾返屋企。」
「去到搵工,華人在大公司好難上位,除非你英文非常流利,同老細搭到嗲──當然,好多華人選擇喺餐廳做侍應,靠貼士過活,一樣可以買靚車媾女,但我估我基因裏是個香港蠱惑仔,我有外國護照、又識英文,不如靈活啲走位,返香港仲有前途。」他趕上廣告界黃金時代的尾班車,四年間,由月入$7,500的小薯仔,紮職至 Account Director, 97年人工近$40,000,那是香港最繁榮的日子。
香港是加拿大翻版
待過加拿大,他說,現在香港人經歷的「中港矛盾」,是十幾年前加拿大翻版,「以前溫哥華叫 Hongcouver,好多香港人移民過去,財大氣粗,買屋買最大、剷走晒啲樹,一家四口一人一部靚車。起屋,無格調可言,方方正正,用盡所有空間,同加拿大風格好唔同,佢哋叫香港人啲屋做 Monster House(怪獸屋),加上廣東話嘈,當時加拿大好唔鍾意香港人。」
分別是,加拿大沒有任由城市失陷,「加拿大做咗好多功夫捍衞核心價值!新移民先捉你上幾個月融合班,教你英文,告訴你當地人的習俗和禁忌;在家大家講方言,出到街,一樣要講英文。香港唔係,回歸以來,不停改變自己去遷就人,好多內地人嚟香港咁多年唔識講廣東話。口講尊重多元文化,但無實質嘢做過,由得文化矛盾越嚟越深。」
北上找生路其實是絕路
05年 Andrew退出廣告界,中間搞過貿易公司, 09年開 Mall852,賣內地人看不懂的香港特色,只因看不過眼香港人的「媚內」,「香港以前好有影響力,家好契弟。一味想迎合內地人,失去自己特色,最終也只會失去價值。」
年前香港設計中心率團,帶業界北上,鼓勵設計師在內地開 studio,說是人工平、地平云云,他氣到當場質問主持人:「你叫人哋將基地搬上去,即係解散所有在港員工;咁都算,你將所有嘢教晒內地人,人哋一成熟,一腳踢開你,香港建造業、廣告業已經承受緊同一個惡果,點解要重複犯錯?」看似找生路,其實是送上絕路。「全世界都知中國嘢平,但點解紐約、東京設計界,唔將基地搬去中國?做設計,最緊要融入文化環境,你叫設計師上東莞,日日俾骨場、夜總會包圍,點會有好設計?」他從昔日廣告界同行的遭遇得到教訓,「上到去,不斷迎合別人、甚至變成別人。作品出嚟,十足北京二線公司的設計,人哋有錢,即刻可以搵國際大公司取代你。」
大家使唔使咁恨錢?
「貪錢囉,如果唔係凡事講錢,或者可以換取更大空間,不會招致今日的下場。以前廣東話好靈活,家連語言創造力都無,只係不斷抄微博潮語。」
「有時我唔明,大家使唔使咁恨錢?淨係做 700萬人的市場,係咪會死?搵錢使唔使搵到咁盡? 97前香港電影都係拍畀香港人睇,都死唔去,唔似家,不倫不類。」
他慶幸移過民,開了眼界,知道錢不是人生唯一宗教。今日他希望捍衞本土特色,反攻大陸,「香港文化在亞洲曾經好 Top Level,影響整個東南亞,中國近代都是看港產片、聽廣東歌大,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做好自己產品,香港應該可以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可以影響番內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