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沈迷暴力電子遊戲調查:網絡“死亡遊戲”真實上演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8/1191510.html
新華社長沙2月7日電(記者 袁汝婷 蘇曉洲)這是一個極端悲劇的案例。幾個月前,在湖南武陵山區的一個貧困縣,沈迷於一款暴力電子遊戲的15歲少年小唐,為了在現實中體驗虛擬世界殺人的“刺激快感”,將23歲的女鄰居小西殘忍殺害。
暴力、色情、貪婪、玄幻……各種吸睛的因素,讓很多孩子欲罷不能。這些電遊已淪為不少未成年人荒廢學業、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甚至誘發犯罪的“精神毒品”,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危害社會安定。有關部門利劍已出,升級管控、強化執法,欲斬斷這一伸向下一代的黑手。
一款暴力電子遊戲對未成年人的扭曲影響究竟有多嚴重?記者進行了調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太殘忍,一款暴力電遊誘發血案
小唐是一名初三學生,沈迷於“俠盜飛車”遊戲。他與小西比鄰而居。警方查明,去年9月16日,小西來到小唐租房客廳借用其電腦,小唐趁其不備,采用猛擊頭部、狠掐脖頸、水淹等方式,最終致小西死亡。據公安調查,兩人並無仇怨。
在警方的審訊中,小唐交代,他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在鄉下、縣城的網吧里接觸各種暴力電遊,對“俠盜飛車”尤其沈迷。在這款遊戲的情節設定中,玩家可以扮演“黑社會”殺人。
據辦案幹警介紹,小唐交代,他初二就萌生了體驗現實殺人感覺的渴望,“想體驗一下真的殺人是什麽感覺,是不是像在遊戲里一樣簡單又有快感。”在審訊過程中,小唐沒有表現出悔意,供述殺人過程思維清晰、舉止平靜,甚至不時露出得意之色。
記者了解到,“俠盜飛車”在青少年中普及程度很高,遊戲操控的自由度很大,玩家以角色扮演的身份進入,在遊戲情節的設置中,玩家可以靠撞車、殺人、搶劫等犯罪行為吸引警察,然後飆車逃避追捕。還有玩家自制擴展包,因為缺乏有效的審查機制,內容尺度更大。
一些“俠盜飛車”的成人玩家告訴記者,這款遊戲里充斥著各種犯罪場面,且畫面高度逼真,“開車到處撞,殺了人就有錢花,沒車就搶一輛,特別過癮!”有人說著說著,流露出難以抑制的興奮。
一些暴力電遊淪為“精神毒品”
去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披露,將把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與合成毒品等一起,列入物質使用及成癮行為障礙。
近年來,電子遊戲特別是手遊作為迅速膨脹的新生業態,供大於求。除了少數巨頭占據較大市場,上百家小公司在尾端廝殺,競爭慘烈。為了吸引玩家,很多開發商以低俗出位內容吸引未成年人;有的遊戲甚至公開誨淫、誨盜、誨黑,歪曲民族文化和歷史,傳播異質文化內容,為了謀取利益不擇手段。這類遊戲精神控制力、人群擴散力驚人,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缺乏“免疫力”,一旦沈迷往往難以自拔。
“未成年人沈迷電遊易導致人、錢、魂都沒了。”民盟湖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局長何寄華,多年來奔走呼籲遏制電子遊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沈迷遊戲不僅對未成年人身體發育產生不可逆的負面影響,很多孩子還因此變得性格孤僻、極端,家庭矛盾與日俱增,加重家庭經濟負擔。更有甚者,一些未成年人因為急於籌錢為遊戲充值而偷竊、搶劫,帶來嚴重社會惡果。”何寄華說。
利劍出,斬斷伸向下一代的黑手
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有效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推動我國網絡遊戲健康有序發展,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文化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嚴格規範網絡遊戲市場管理的意見》,從統一思想認識、強力監管整治、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制度保障、加強教育引導、加強監督舉報等六個方面,對集中規範整治作出了全面部署。
意見強調,各相關部門要迅速開展全面排查,重點排查用戶數量多、社會影響大的網絡遊戲產品,對價值導向嚴重偏差、含有暴力色情等法律法規禁止內容的,堅決予以查處;對內容格調低俗、存在打擦邊球行為的,堅決予以整改;對未經許可、擅自上網運營的,堅決予以取締;對來自境外、含有我國法律法規禁止內容的,堅決予以阻斷。全國人大代表、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認為,任何一家有良知、有公德的企業,都不應該誘導未成年人對電子遊戲成癮。“不管成癮遊戲業能帶來多少財富,社會都應該堅決抵制,絕不能以犧牲民族的未來賺錢!”
真實狀況堪憂 汽車美容"錢景"雖好標準難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25/1193860.html
近年來,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汽車美容業也成為備受矚目的朝陽行業。然而,由於缺乏相應的行業標準、準入門檻,“一塊抹布一桶水,三個夥計一個店”一度成為許多汽車美容養護店的真實寫照,臟、亂、差也成為車主形容汽車美容養護店時的常用詞。
日前,記者走訪調查了山城重慶多家汽車美容店,試圖揭開行業的真實面紗。
汽車美容店遍地開花
“呲呲呲……”刺耳的高壓水槍不停沖洗著滿是白泡的汽車,幾分鐘後,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拿著抹布,一手提著水桶,開始了汽車的清潔工作,門店前則不時駛來汽車等候清洗。近段時間以來,記者在重慶多家汽車美容店前都看到了上述類似的情景。
“樓下的洗車店太多了,停在車庫里的車,經常被塞上辦卡的小廣告。”重慶一大型小區的住戶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小區有數千住戶,汽車數量不少,因此小區外的洗車店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家,“自這些洗車店開門以來,路面就再也沒有幹過。”
記者走訪發現,在重慶,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加,汽車美容行業已成為重慶一項重要服務行業,特別在是重慶城區,汽車美容店更是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的店鋪已遍布大街小巷。
“汽車美容的概念1994年在國內出現,如今已成為普及廣、專業化強的服務行業。”重慶一家汽車美容店的負責人稱,現在,汽車美容店業務量最大的是洗車服務,而利潤最大的則是各類保養、零配件的更換。他認為,現有的汽車美容店還不足以讓整個行業達到飽和狀態,未來還將出現更多的店面。
事實上,洗車業務屬於汽車美容和維修行業,有的洗車店就開設在汽車維修店內。居民小區、道路兩邊的洗車店更是不少,車輛隨意停放,損壞道路交通設施的情況時常發生。
有業內人士表示,汽車美容行業是朝陽行業,店鋪遍地開花是行業發展需要,但開花後還需要保證花開不敗。
無統一標準
據調查,目前重慶洗一次車的平均價格在10元~30元間,自動洗車的價格更高;車內除塵、臭氧消毒等清潔項目的價格動輒數百上千元。
然而,汽車美容裝飾行業的準入門檻較低,只要3至5人,一把高壓水槍,幾瓶汽車蠟和幾卷防爆膜,再加上幾件簡單的工具,一個小規模的美容裝飾店就能開張了,更有甚者,單靠一根水管、幾塊抹布就在路邊開起了“便利”美容店。
據了解,汽車美容裝飾行業的考核標準至今仍未出臺。有車主向記者透露,雖然一些汽車品牌的4S店都有自己的裝飾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也經過生產廠家的正規培訓,但基本上也只做拋光、清理內飾、安裝倒車雷達等裝飾項目,對於貼防爆膜、封釉等業務,基本上還是外包或找專業技師來處理。
此外,由於缺乏統一的服務、收費標準,收費多少全憑車主與店鋪工作人員口頭協商,不少汽車美容店已經多次與車主產生糾紛。
“由於汽車在美容裝飾後,短時間內很難辨別質量和效果,市場上不少無正規培訓、無專業品牌產品、無專業機械設備、無服務質量保證的‘四無’美容裝飾店遍地都是。”重慶一4S店的負責人陳放說,很多店鋪都吃準車主不懂行情,漫天要價,盡管最終價格有所優惠,但多數情況都是車主吃虧。
“渾水”如何變“清水”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進入穩定增長期,作為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汽車美容行業的發展開設受到廣泛關註。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04億輛,其中汽車2.0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3.71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3.28億人。
“汽車美容市場這塊蛋糕將越來越大。” 重慶多家汽車美容店的負責人均認為,人們對汽車美容保養觀念已發生變化,“以養代修”的觀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車主開始重視對汽車的保養,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費用去維護汽車。
“未來,汽車美容養護業將迅速崛起,但當下‘各自為政’的發展局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專家稱,連鎖經營是規範中國汽車後市場服務的較佳方式,汽車後市場服務業要做到品牌化、專業化、標準化、規範化,采用連鎖經營的方式可謂理想舉措。
多位行業專家坦言,汽車美容行業或將成為未來最具有潛力的“黃金行業”之一,也是整個汽車行業的“第二桶金”,但目前該行業已被攪成了一灘渾水,相關政府部門還需加強管理,例如設立行業管理部門,對所轄城市洗車店網點進行科學、合理布局,杜絕行業惡性競爭;推行市場準入管理,同時由物價部門出面制定固定的收費標準;規範行業經營行為,防止偷稅漏稅等。
在哀鴻遍野的市場中,是時候告訴你們我的真實身份了
今年的市場,永遠都是辣麽令人意想不到。心碎了大半年的港股二級狗,今天算是終於得到了內心的平靜,因為:美股的同胞們終於也跟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了。
有多慘呢,GS的數據,截止2018年10月23日,全球的HF回報為-3.85%,美國HF回報是-3.47%,歐洲HF回報-2.46%,香港HF回報-7.98%。
這基本都是十月份跌出來的。同期全球HF在十月份跌了6.32%,美國HF跌了6.59%,歐洲HF跌了4.66%,亞洲HF跌了6.41%。
采訪下大家現在的心情,也不知道是誰,自黑地寫了這麽一段:

看到大家這麽垂頭喪氣的樣子,我覺得也到了讓大家知道我的真實身份了——熊市錦鯉!
今年親近我的盆友際遇都很好:有天天誇我,然後終於練出了大胸肌的;有聽我一句勸,求子成功的;有經常請我吃飯,在公司爆雷前成功轉工加薪的;就連阿里爸爸請我去主持他們真人秀下大雨的時候,瓢潑大雨都小了的~~
炒股票時候,牛市中傻子都能賺錢,買啥漲啥,重倉股天天漲停這種事,實在是數不勝數。
關鍵熊市時候,股票跌的一塌糊塗時候,流動性慘不忍睹的時候,沒虧錢還賺了錢。只能說,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1
今年春節2月份在家跟蝸牛弟玩,急著去拉屎的我,隨手把手機放在沙發上,出來時候發現,蝸牛弟這個小妖精,把我的炒股APP凍結了!

看著去年的大牛市,本來想在今年跑步入場的,結果好了,剛開好的賬戶動不了了,當然是被氣得要死,我為什麽要在港股交易日把手機跟狗放在一起!氣得我三天沒給它吃骨頭。
回來講股票,蝸牛弟把我的賬戶凍結了之後,看著賬上的錢,實在沒忍住剁手的心。女人嘛,先去香奈兒,2.55來一只。然後你們看吧,今年已經官宣11月1日就要漲價了~~

2
買完包自然神清氣爽,感覺是時候趁著春天進場,結果發現蝸牛弟那天,竟然還把我網銀的安保器給咬壞了,寄來新的得至少兩周。好了,錢打不到股票賬戶里!
看著賬戶里的錢,要不保值增值的鉆石了解一下?像我這種風風火火的人,自然是看中就下手(反正錢在手里又不能炒股),3月不炒股,4月買石頭,六月看到RAPI數據,原來今年鉆石價格都漲了9.7%,光六月份就升了3.1%。感覺自己很膩害!

3
有包有鉆石,看著錢在賬戶里趴著,問了自己一個深入靈魂的問題:中年少女是不是要有一套房子才會更加安心呢?
於是,四月份開始我就出洞看房了。
我的dream house,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三面下床,寬敞的衣帽間,電梯里還能對鏡自拍的那種。為了專心買房,我卸載了所有炒股APP,把香港有的所有房產中介APP全部下到了手機里,每天開始潛心研究各個地區各大樓盤。

最後,我把目光鎖定在愉景灣、將軍澳、奧運、北角、西環,這幾個有海有直通中環地鐵or輪渡的房子挨個看了起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本來懷揣七位數cash的我,抱著不買到就不走的決心,雄赳赳氣昂昂走在看房的路上;結果,實在是沒有想到香港這房價真的是升到親媽都不認識了。買的起的我看不上,看得上的我買不起。熬了到六月,我終於接受了今年在香港買房可能還是比較困難這個現實。

不過現在看來。

4
但也就在這個時候,我發現華潤在深圳要開一個新盤,價格比二手還便宜。於是趕緊的,帶上支票簿趕往深圳抽簽啊啊啊!

可惜,木有抽中我!
真是深港樓市兩大皆空啊。只能默默裝回炒股APP,重新殺回股市,要把首付翻一倍。
重新打開APP的時候,已經是七月,我的第一反應:APP在我手機上出BUG了,騰訊怎麽可能360塊都沒了?一定是APP有問題。
卸載再裝,裝了再卸,幾個輪回後發現,這不是BUG,這特麽是熊市啊!恒指2萬9都沒了,GOSH!

5
就在我糾結要不要抄底的時候,疫苗出事了。
本來呢我是沒的怕的,誰能想到我邊上的小姑涼,低燒了一個星期,突然發現自己得了水痘!按照醫生的說法,最具傳染的時間是水痘爆發前一兩天,努力回想了下時間,NND,那天我們一起吃了午餐的!

所以,我有可能被傳染嘍?於是趕緊找親媽,親媽告訴我:小時候她不想我得水痘遭罪,所以帶我打了水痘疫苗。
這一切,就在疫苗出事的那個周末發生的。你說我怕不怕,趕緊讓我媽去看疫苗本啊,萬一疫苗沒用,那我咋辦?
可惜,疫苗本找不到了,我到底打的是什麽疫苗也無從考證。作為靠臉出道的我,立馬陷入了深深的焦慮,萬一疫苗是假的,我沒有抗體,被傳染了水痘,臉上長痘留疤了怎麽辦?我的粉絲們還會不會愛我?怎麽辦怎麽辦怎麽辦啊?

Anyway,那幾天我大概每天把板蘭根當水喝,每天最重要的儀式就是祈禱自己不要發水痘。
什麽抄底炒股票,就是你們這些無良上市公司,害得我擔心了那麽多天,還想讓我來抄底。氣都被你們氣死了,我堅決不買。就這樣,我一毛不拔的捂著cash,花了一個月時間,才平複了心情,來到了9月份。
6
剛打算好好炒股的時候,來風球了!一來就是史詩級別的山竹!貼好李嘉誠保平安,家里是平平安安了。

但早上抵達office,發現office沒了!那幾天忙得我跟狗一樣,又一次錯過了抄底。

7
好不容易settle了所有的事情,竟然今年都到了10月中旬。恒指不到25000,騰訊只剩280了,感覺是時候沖進去了啊。
結果,就在我想抄底的那天,港鐵掉鏈子了,我被堵在地鐵上,信號全無,根本沒買上股票。

寫到這里,真的覺得自己躲熊就是運氣好一點,好一點,再好一點。
轉發這篇文章,大家一起躲過熊市。
逢熊必躲,不輸錢不輸票,牛市時候還是一條好漢。
我和蝸牛弟,給這篇文章每個二級狗,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記得來評論里還願。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謝謝老板呦呦呦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贊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中国电影真实的谎言:虚夸投资成风
1 :
GS(14)@2011-01-30 15:41:19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53.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一张添堵的榜单却意外地牵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潜规则”。
近日,某知名网站制作了《2010年内地电影市场华语片亏损排行榜》。去年国产片上映数量达117部,根据票房计算,有票房录入的影片108部,其中101部票房成绩不及投资的2.5倍,难以回本,占整体片量的九成。
继该网站报道中国电影制作九成亏损之后,又有消息称,2010年的亿元票房大户有17部国产电影,其中只有 《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赵氏孤儿》、《山楂树之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唐山大地震》和《大笑江湖》等8部影片盈利。
业界一片哗然。百亿电影票房的背后是否真的存在九成电影的大面积亏损?过亿票房的电影为何仍不能盈利?为此,《每日经济新闻》展开了调查。
九成电影亏损?
根据广电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10年,《阿凡达》是全年的总冠军,北美之外的总票房是20亿美元,在8个国家有过亿的表现,而中国以13亿元名列第一;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也以6.47亿元的票房为国产电影树立了新标杆。
另一方面,同样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共投拍国产电影526部,其中,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有17部,票房过千万元的有59部,剩下的450部电影单部票房成绩并不理想。
艺恩咨询总裁郜寿智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以一部取得了5000万元票房的电影为例,先要从中抽出5%交给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作专项基金,然后再扣3.3%的营业税。剩余的钱,影院和院线要拿走57%,剩下的43%归投资方和发行方。按照合作模式不同,发行方一般能分到3%~10%,剩下30%多的票房,才真正属于投资方。
而这也意味着,一部电影若投资方需要从票房中盈利的话,投资与票房之比则需要达到1:2.5至1:3。
上述榜单显示,《惊情》(原名《荒原惊情》)投资2500万元,票房收入10万元,收益比约1/250,名列榜首。陶虹监制的影片 《米香》,上映不到一周,就被迫下线,全国票房不到10万元,收益比约1/50;《异空危情》投资高达3000万元,票房仅150万,收益比不过1/20;此外,《复兴之路》、《老虎都要嫁》、《打擂台》,王小帅执导的《日照重庆》,以及张瑜复出大银幕的首部作品《庐山恋2010》等纷纷榜上有名。
“在2010年6月公映的27部电影中,有25部亏损。”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6月份上映的20多部电影中,除了《人在囧途》、《异度公寓》略有小赚外,剩下的电影基本都赔本。比如《摇摆的婚约》不到500万票房就已落片,《海洋天堂》难以收回800万元的制作成本。
高军表示,虽然目前电影票房多半呈现亏损的现象,但是,今年过亿票房的国产电影中,至少有10部电影是盈利的,其参与投资的 《叶问2》、《锦衣卫》就已经实现了很好的盈利。
虚夸的成本
然而,并非票房过亿的电影都可以赚到钱。
《每日经济新闻》梳理公开资料注意到,光线影业投资的《精武风云》虽然票房为1.365亿元,然而,按照此前对外公布的1.2亿元的投资额,该影片也并未达到盈利线;另一部同样由光线影业投资制作的《全城戒备》,号称投资1亿港元,但内地票房只收8800万元人民币,香港票房收309万港元。
此外,还有一系列动辄几千万元的大投资电影在票房表现上不尽如人意。其中,投资7000万元左右的《剑雨》今年成了大片营销的典型反面案例,票房仅有6600万元;投资8000万元的《西风烈》,本期待票房过亿,结果不抵11月档期冷清氛围的影响,只收6600万元;打着7000万元投资、中国首部3D大片旗号的 《唐吉可德》,最后只收3400万元;而分别高喊投资2000万美元的《苏乞儿》和过亿人民币投资的《东风雨》,则分别只有4820万和2870万的票房。
针对上述盈利状况的推测,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予以否认。王长田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除了电影票房之外,电影的其他收入部分还包括海外版权和国内版权收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义务对外披露影片真实的制作和宣发成本,及投资比例和回报方式。在成本上,几乎无一例外存在夸大虚报。”
王长田表示,《精武风云》、《全城戒备》两部电影给光线影业带来了1500万元的盈利。他坦言,虚夸成本似乎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北京华映人国际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萧锋也表示,虚夸成本成为行业普遍的现象。为了扩大宣传的效力,片方总爱渲染投资数额的庞大,以显示制作水准之精良。
知名导演王小帅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这种虚夸投资数额的影片,许多影片号称投资了两三千万,而实际出来的片子,行家一看就知道并不是什么大制作。这种虚报的现象在业内还是相当严重的。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从2002年内地第一部商业电影《英雄》问世以来,行业内的人就喜欢把动辄数亿的制作投入以及对高票房的追逐当作是商业电影必备的几个特点。但这些所谓的“大片”,成功率也不是很高,模仿“大片”必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
郜寿智表示,由于行业的不透明,外界很难去统计出投资方具体投资电影的成本,而版权收入和海外收入更是无从考证。
据他介绍,针对上述现象,此前曾有过类似的统计,目前这种虚夸的成本投入造成表面亏损而实际盈利的影片大概占整个市场的10%~20%左右。不过,他强调,目前国内电影产业绝大多数的小制作电影还处于亏损的状态,大概占50%。
票房寡头的“无奈”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百亿票房的背后也让“票房寡头”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阿凡达》和《唐山大地震》就占据了去年中国电影票房的五分之一。
大片越来越赚,小片越来越赔,这正是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阵痛。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出现大片卖钱赚吆喝、中小投资影片集体亏损的局面,正说明中国电影患上了“投资虚热症”:资本只看总体票房的疯涨,猛劲往圈里扎,却不知这个市场里面虚火很旺。
高军指出,行业目前存在一种误导,大家看电影赚钱了,出现了不理智的投资行为,造成市场的过度同质化,跟风题材令得电影市场越来越拥挤,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一看《非常完美》、《杜拉拉》火了之后,就出现了同题材的40多部影片,全赔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则认为,国产电影容易亏损的另一原因是,大量非商业投资拉高了制作成本。大量并不懂电影的人来投资电影,钱没有花到刀刃上,还造成了电影产业的虚假繁荣,导致演员片酬、拍摄成本等费用飞速上涨,大大抬高了电影投资的门槛。
尹鸿的观点得到了高军的认同。高军指出,目前电影投资在制作上并没有很好的成本控制。
“《孔子》的投资差不多1亿元,《叶问2》的国内投资是3000万元,国外投资基本一样,加起来也只有《孔子》)的一半。而《东风雨》投资9000万元。再看最终的票房结果,《孔子》的国内票房刚过1亿元,《东风雨》只有3000万元。但《叶问2》的票房是2.38亿元。”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则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由于电影发行渠道对版权保护不当,盗版严重,造成中国电影只有一个销售渠道,那就是票房。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国内一部影片卖给电影频道的版权大概在100万元,网络版权从四五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音像版权一般也就卖十几万元,与电影动辄过千万的投资相比,这些版权收益则是九牛一毛。
“我们的整个产业链是瘸腿的。所以说,我国的2/8(盈利影片与亏损影片之比)和国外的2/8是不一样的,因为国外电影产业能赚还有很多,可以帮助去补偿没有赚钱的电影。”王中磊表示。
圈内人说
导演王小帅:电影产业里“玩票”的太多
每经记者 尚希 发自北京
102亿元票房,中国电影在2010年交出了这张看似“圆满”的成绩单。而就在此时,我们却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大片赚钱,小片炮灰;九成影片都是亏损。
商业市场的残酷竞争决定了在《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热映的同时,很多影片只能匆匆体验着影院“一日游”,更甚者连公映的机会都难以获得。折戟沉沙还是大浪淘沙,真正决定这一切的究竟是什么?
1月25日,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帅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对于“满城尽带赔钱片”的中国电影市场,他似乎更有发言权。“中国的电影商业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大批涌入的新势力更多的只是为了玩儿票,而不是做电影。”
300万票房背后的故事
2010年11月5日,王小帅执导的《日照重庆》在国内公映。这是去年唯一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华语片。从明星阵容上来说,聚集了王学圻、范冰冰等“票房保障”,就影片内容而言,也是足够商业的悬疑、凶杀等情节。对于任何一部有意冲击市场的商业片来说,具备这些要素已经算是成功了一半。然而,《日照重庆》交出的成绩单却不尽如人意。相较官方宣称的2000万元投资来说,收回的票房仅有300万元。影片更是仅上映两天便匆匆下线。
王小帅自嘲,这样的失败来源于“不理智的婚姻”。“当时选择的这家公司(《日照重庆》的出品公司)也是刚刚成立不久,不论是在经验还是策划团队能力方面,都不是很成熟。”王小帅告诉记者,该公司对于影片后期的宣传几乎是零投资,先期投资700万元拍摄了电影之后,就没有再投钱进去。所以《日照重庆》实际的投资额也并非官方发布的2000万元。
“这就好比我们辛辛苦苦做出一个产品,但是却堆在仓库了不告诉别人,不去购置货架,不去做广告宣传,最终只能烂在仓库。”说起这些,王小帅依然显得有些忿忿。
王小帅告诉记者,这部影片少得可怜的拷贝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在票房上有何佳绩。“号称有400个拷贝,实际却只有100个。如今的银幕数量为6000张,最起码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拷贝量才会有较理想的票房。”
“玩票”的太多
在电影节,赚钱的永远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利益圈:知名公司选择知名导演,知名导演才有票房号召力。这似乎把绝大部分想要跻身其中分得一杯羹的中小公司及导演们挡在了门外。
在王小帅看来,至于门外的这些公司究竟有多少是真正想要做电影的,“很多公司的支柱项目并不是电影,只是看到近一两年动辄上亿元的票房,也眼红红地想要拍电影,但真正沉下心来做电影的人并不多。”
王小帅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自去年开始,有关“煤老板投资拍电影”、“温州资本涌入电影产业”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据此前有媒体报道,截至今年1月份,浙江已经拥有了624家影视公司,仅次于拥有1400多家公司的影视大本营北京。
正因为电影并非这些公司的关键业务,所以其在该领域的投入也无法做到专业、有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年产出的影片很多,但是亏损率却很高的原因所在。”
关注“夹心层”困局
上有票房过亿的大制作影片,下有号称“内容为王”的独立电影,中国电影产业真正最难熬的则是 “夹缝中”的这部分电影。它们的投入大多在几百万到二三千万之间,它们的导演也算小有名气,它们希望借助行业巨头来覆盖更多的院线银幕,但苦于资金、自身条件等诸多原因,它们只能与中小投资公司为伍,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上拼得头破血流。
王小帅坦言,自己也生存在这样的“夹缝中”。
“这部分影片目前看来还不至于决定中国电影的发展,但待到中国电影产业成熟之后,院线资源被充分开发利用之后,这部分电影的市场份额则最大,需要更理智的发展。”在王小帅看来,目前这几家成熟的电影企业决定了中国电影的票房总收入,但真正要改变盈亏格局的则有赖于中间的这部分“夹心层”。
“与其投资一千万去做一部影片,不如培养几位优秀的导演。”对于中小电影公司的发展,王小帅有自己的看法,拼资本自然拼不过这些大的企业,但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却可以积蓄自己的能量。“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模仿成功的模式,因为那需要资金和实力的积累。当大的公司具备渠道资源的时候,我们可以与之谈判的砝码只有好的内容和好的人才储备。这便是目前中国大批中小电影公司应该理清的发展之路。”
而对于中小成本的影片,在王小帅看来,这样的小片子也确实不应该考虑太多票房上的收入,“这其实都是不应该问的问题。在目前影院资源被几大公司垄断的情况之下,营销投入的资金与票房高低成正比。四两拨千斤这样的事情在电影市场上的成功率极低,这部分影片难以进入市场也很正常。”
但对于未来理性的市场,王小帅表示,“小制作的影片也应该受到保护,这其中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也有很多导演人才的生力军。当我们在享受那些给我们带来超高票房商业大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这部分坚持梦想的电影人。”
《乔布斯传》最后一章:真实的我
1 :
GS(14)@2011-10-25 00:20:43http://news.imeigu.com/a/1319423517674.html
乔布斯传封面
10月24日10点05分中文版《乔布斯传》上市,新浪科技获得授权在第一时间发布《乔布斯传》的最后一章“乔布斯自述:真实的我”。这一章乔布斯以第一人称道出什么是伟大的产品,如何看待金钱名利,引领还是迎合用户需求,怎么看待盖茨和微软,自己为何冷酷无情,大家可以先睹为快: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种差别很微妙,但它却会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宝丽来的埃德温· 兰德曾谈过人文与科学的交集。我喜欢那个交集。那里有种魔力。有很多人在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我事业最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事实上最早做Mac的最优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在20 世纪70 年代,计算机成为人们表现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像列奥纳多· 达· 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同时也是精通科学的人。米开朗基罗懂很多关于采石的知识,他不是只知道如何雕塑。
人们付钱让我们为他们整合东西,因为他们不能7天24小时地去想这些。如果你对生产伟大的产品有极大的激情,它会推着你去追求一体化,去把你的硬件、软件以及内容管理都整合在一起。你想开辟新的领域,就必须自己来做。如果你想让产品对其他硬件或软件开放,你就只能放弃一些愿景。
过去,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公司成为了硅谷的典范。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惠普。后来,在半导体时代,是仙童和英特尔。我觉得,有一段时间是苹果,后来没落了。而今天,我认为是苹果和谷歌——苹果更多一些。我想苹果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它曾有过起起伏伏,但如今仍然走在时代的前沿。
要指出微软的不足很容易。他们显然已经丧失了统治地位,已经变得基本上无关紧要。但是我欣赏他们所做的,也了解那有多么困难。他们很擅长商业方面的事务。他们在产品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比尔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做产品的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个商人。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他最后成了最富有的人,如果这就是他的目标,那么他实现了。但那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而且我怀疑,那最终是否是他的目标。我欣赏他,欣赏他创建的公司,很出色,我也喜欢跟他合作。他很聪明,实际上也很有幽默感。但是微软的基因里从来都没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即使在看到Mac以后,他们都模仿不好。他们完全没搞懂它是怎么回事儿。
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公司干得很好,它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是他们在推动销售、改写了收入数字,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此销售人员最后成为公司的经营者。IBM的约翰·埃克斯是聪明、善辩、非常棒的销售人员,但是对产品一无所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施乐。做销售的人经营公司,做产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斯卡利加入后,苹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误;鲍尔默接管微软后也是这样。苹果很幸运,能够东山再起,但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我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称为“企业家”,实际上真正想做的却是创建一家企业,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他们就可以变现,一走了之。他们不愿意费力气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这正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有所贡献,为前人留下的遗产添砖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过一两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尔特· 迪士尼,还有休利特和帕卡德,还有创建英特尔的人所做的。他们创造了传世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赚了钱。这正是我对苹果的期望。
我不认为我对别人很苛刻,但如果谁把什么事搞砸了,我会当面跟他说。诚实是我的责任。我知道我在说什么,而且事实证明通常我是对的。那是我试图创建的文化。我们相互间诚实到残酷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说,他们认为我就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我们有过一些激烈的争吵,互相吼叫,那可以说是我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在别人面前说“罗恩,那个商店看起来像坨屎”的时候没什么不良感觉。或者我会说“天啊,我们真他妈把这个工艺搞砸了”,就当着负责人的面。这就是我们的规矩:你就得超级诚实。也许有更好的方式,像个绅士俱乐部一样,大家都戴着领带,说着上等人的敬语,满嘴华丽委婉的词汇,但是我对此不太在行,因为我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中产阶级。
我有时候对别人很严厉,可能没有必要那么严厉。我还记得里德6岁时,他回到家,而我那天刚解雇了一个人,我当时就在想,一个人要怎样告诉他的家人和幼子他失业了。很不好受。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我认为确保团队的优秀始终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没有人会去做。
你必须不断地去推动创新。迪伦本来可以一直唱抗议歌曲,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必须向前走,1965年在民谣中融入电子音乐元素时,他疏远了很多人。1966 年的欧洲巡演是他的巅峰。他会先上台演奏原声吉他,观众非常喜欢。然后他会带出The Band 乐队,他们都演奏电子乐器,观众有时候就会喝倒彩。有一次他正要唱《像一块滚石》,观众中有人高喊“叛徒!”迪伦说:“搞他妈个震耳欲聋!”他们真那样做了。披头士乐队也一样。他们一直演变、前行、改进他们的艺术。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事情——不断前进。否则,就如迪伦所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我的动力是什么?我觉得,大多数创造者都想为我们能够得益于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达感激。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没做过。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添上一笔。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 迪伦的歌或汤姆· 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李純恩:真實
1 :
GS(14)@2012-01-30 22:18:44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130/46587
由電台的調頻雜音,想到人生其實也一樣。
聽AM、FM頻率的電台,總會因為接收的問題,時不時出現一點沙沙的雜音,說起來好像美中不足,也因此給了數碼廣播一個宣傳賣點,以全無雜音招徠。
但就是那一點沙沙的雜音,凸顯了電台廣播的特性,令人一聽,就知道那是在聽電台。電台的聲音跟電視的聲音是不同的,電視的聲音跟電影也不同,就是因為在細微處的分別,我們可以分辨出它們各自的特性。一旦所有的聲音都一色清晰無瑕,個性也就隨之消失,好聽是好聽,世界也因此單調。
人也一樣,每個人的個性,一定是由優點和缺點加起來構成的,一定要有些瑕疵,一定要有點「雜音」,才有個立體的人樣。如果一個人,永遠讓人看到他的優點,表現完美得沒有一點瑕疵,清風白雲,言出必善,好像一點毛病都沒有,你在他身上也找不到一點毛病。這樣一個人,乍看好得不得了,但看久一點,就不似看人,而是在看一個紙版公仔。
稍有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人無完人,一個「完人」,也就是不真實的人,在看不見的背後,往往有更多令人防不勝防的東西。世事和人,最好還是多些質感,那才真實,只要瑕不掩瑜,有點瑕疵,既無傷大雅,也令人安心。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李純恩
富翁買基金 奪命金真實版
1 :
GS(14)@2012-03-22 22:41:0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322/News/ea_eaa1_er.htm
該名不願具名的投訴人向本報表示,LGT私人銀行銷售人員在04年向他一名朋友推介對畄基金AJW基金,「佢(銷售人員)猛咁講話隻基金回報率幾高幾高,咁做定期存款息率又低喎,咪買囉。」他表示,AJW基金入場費達100萬美元,加上是透過私人銀行銷售,朋友非常放心,「佢仲叫埋其他朋友買添。」
基金經理監守自盜 幾乎蝕清
他表示,AJW基金在買入初期表現雖然有所下滑,但平均仍能維持約20厘回報率,因此未有理會,但直至去年4月份,朋友在收到銀行寄發的月結單時,卻發現基金價值在1個月內急跌99.79%(見圖),結餘金額在一個月內蒸發93.8萬美元(約731.8萬港元),投訴人指朋友曾透露,LGT未有主動向他聯絡解釋基金情,直至去年11月,美國證交會宣布控告AJW基金的基金經理Corey Ribotsky涉嫌盜用基金資產,事件猶尤如馬多夫騙案翻版。
本報記者曾嘗試就有關投訴聯絡LGT,但至截稿前仍未能獲得回覆。證監會發言人則表示,不評論個別事件。有熟悉監管條例人士則指出,是次涉及的產品雖非證監會認可產品,但銷售銀行為證監會持牌人,倘若證監接獲投訴,一般都會跟進。
銷售行未積極助客追討
投訴人表示,該名朋友在基金出事後精神大受打擊,銀行方面未有積極協助他追討損失,至今杳無音信,「如果你話個市唔好輸鰦都認,但係而家係個基金經理偷錢,銀行應該要幫手,政府鰠呢方面都好有問題。」
有基金界人士稱,一般出現海外基金詐騙事件下,雖然責任並非歸於負責銷售的銀行,但投資者要求下,銀行均會協助進行追討,他又提醒投資者,現時本港所有名稱有「bank」字樣的金融機構,均歸屬金管局管轄,一旦出現同類事件而銀行未有積極幫助追討,投資者可考慮尋求金管局協助。
明報記者 鄧偉忠
2 :
GS(14)@2012-03-22 22:41:2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322/News/ea_eaa2_er.htm
25年前開始亞洲業務
據LGT網站介紹,銀行自25年前開始亞洲業務,目前每5名私人客戶就有一名來自亞洲。包括香港、新加坡及日本東京在內,集團在全球共29個地區設有辦事處,擁有職員約1800名,其中亞洲區僱員約有200名。
不過,今年年初於香港證監會中介人註冊資料顯示,LGT有24名註冊代表的牌照於去年底到期,其後註冊人數從76人減至52人,懷疑受金融海嘯衝擊LGT在港大裁員,不過公司至今未有證實。
列支敦士登公國號稱「避稅天堂」,LGT近年亦頻頻捲入協助客戶跨境避稅的國際爭端。
3 :
GS(14)@2012-03-22 22:41:4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322/News/ea_eaa4_er.htm

確認為「專業投資者」 保障大減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一般獲得證監會認可的基金,其基本架構必須將基金經理及其管理資產完善的分隔開,因此投資者在購買海外基金時,如果確認該基金已獲得證監會認可,已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金經理擅自動用資金,而且投資亦會獲證監會保障。
譚紹興又提醒投資者,雖然私人銀行入場門檻較高,但無論任何投資,亦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在簽署各類文件時必須謹慎留意,例如金融機構在推銷客戶購買一些風險較高、入場費逾百萬元的投資產品時,需要客戶簽署確認自己為「專業投資者」,一旦確認投資者所獲保障便會大減,成功追討損失機會亦會減少。
真實的印度:35美元平板電腦捲土重來
1 :
GS(14)@2012-11-11 10:45:37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yzjj/20121106/171413593717.shtml
35美元平板電腦印度造
免費上網,免費派發手機,低價用電用油,低價派發糧食……印度政府喜歡鼓吹向民眾派發各種免費或低價「午餐」。以35美元(約220元)的補貼價向學生銷售平板電腦是這些午餐中比較吸引世界眼球的一項,它瞄準教育公平,同時又打著高科技「價格創新」的口號。
本月,作為當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印度決定在聯合國展示這台升級版的平板電腦,由於它是從失敗的第一代「太陽」(Aakash)牌平板電腦升級而來,所以人們稱它為「太陽2.0」。「太陽2.0」搭載安卓4.0操作系統,7吋電容觸摸屏,1Ghz的處理器並擁有續航4小時的電池容量。
負責對產品進行測試的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帕塔克(DB Phatak)教授在對1500台太陽2.0進行測試後說:「我不但有信心,還肯定『太陽2.0』將會在這裡使用」。
在本月10日,帕塔克教授將對來自250個工程學院的老師進行「太陽2.0」的使用培訓,並計劃在下個月讓1000位老師使用「太陽2.0」學習熱力學。如果所有試用進展順利,印度政府就可以向廠家訂購近600萬台平板電腦,再以35美元的補貼價格賣給學生。雖然還未能實現印度政府早在2006年就提出的10美元一台電腦的計劃,但至少與印度學生「人手一本」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從「100美元一本」到「10美元一本」
2005年,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推行了一項名為「每個小孩一部筆記本」(One Laptop Per Child ,OLPC)的工程,目標是把筆記本的價格降低到100美元一台。
據《霍布斯》印度版報導,隔年,受此項目影響,印度人力資源部聯合秘書辛哈(NKSinha)與OLPC針鋒相對,提出了一個更加超乎想像的設想,政府宣稱將聯合印度各研究院開發出價格低至10美元的電腦。不過,經過幾年的開發後,此計劃不了了之,大部分研究院也認為此計劃不切實際而拒絕參加。
善於在低價上進行「創新」的印度人並沒有就此偃旗息鼓。10美元的電腦看似無望,但近來興起的廉價平板電腦又給他們帶來了機會。
2010年,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部長思伯爾(Kapil Sibal)公佈了一項新計劃,政府將購買近600萬台的平板電腦,並向學生補貼130億盧比(約15億元),讓他們能買得起平板電腦。
隔年,由一對印度兄弟創建的Datawind公司中標,與印度政府簽署了合同,並承諾將製造出49美元一台的平板電腦。減去印度補貼之後,印度學生僅需支付35美元即可購得一台平板電腦。雖然還是沒達到10美元的目標,但是憑著35美元的售價,「太陽」已經被冠為「全球最便宜的電腦」了。
在去年10月首批500台太陽牌平板電腦免費發放給學生試用之際,Datawind公司即宣稱將推出價格稍高的市場版,並希望通過努力,在未來達到每台售價10美元的目標。
不過,俗話說,便宜沒好貨,首批「太陽」的試用就遭受惡評。負責測試的印度理工學院(焦代布爾)認為大部分產品都不合格。印度媒體報導稱,電池用不到一個小時,觸摸屏觸不動,同時打開多幾個程序時系統會支撐不了,而且產品不堅固。Datawind和測試方互相推諉,互打太極,經過無休止的爭吵後,印度人力資源開發部在今年4月份宣佈將「太陽」升級到「太陽2.0」,並把測試方轉移到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就這樣,帶著來自全球的關注,印度人「人手一本」的夢想再次拖延了。
「太陽」推動印度平板電腦興起
不過失敗的「太陽」卻被不少印度行家解讀為印度平板電腦市場的開闢者。印度IDC的研究主管裡迪(VenuReddy)認為,「太陽」創造了印度的平板電腦市場,受到此事件的影響,平板電腦已經成為印度家庭在討論購買電腦時的中心話題。
據印度硬件工業組織MAIT統計,2011-2012年平板電腦在印度的銷量為35萬台,而今年將增長6倍,超過200萬台。這種幾何級的增長得益於價格低於1萬盧比(低於1200元)的低價平板電腦的大量銷售,其佔有量將從去年的8%上升到50%。
目前印度平板電腦最大的銷售廠家是本土品牌Micromax,今年二季度市場佔有率達到18%,超過三星和蘋果。其系列產品最低價為4999盧比,最高為9999盧比。Micromax的CEO梅何羅特拉(Deepak Mehrotra)認為,「太陽」改變了印度平板市場的景觀。它使得平價平板電腦在印度火熱起來。
據印度CyberMedia Research的數據,目前已有近90家平板廠商在印度市場上銷售平板電腦。今年第二季度,接近50%的銷售量都被市場的新進者奪得。
不過「太陽」可能也只是一個導火線,印度市場能夠興起與一年來平板電腦硬件的大降價有莫大的關係。在過去的12個月裡,平板電腦的部件如微處理器、觸摸屏和內存卡的價格下降了一半,目前還在下降之中。
越來越低的成本降低了市場的准入門檻,也加劇了競爭。這使得平板電腦在提高了性能之餘,還大大地降低了價格。僅2012年第一季度,印度市場上平板電腦的平均售價就比前一季度下降了50%。
黯然失色的「太陽」也抓住了這波降價機會,即將在聯合國展出的升級版「太陽2.0」。其處理器從原來的366Mhz升級到1Ghz,操作系統也從安卓2.2升級到安卓4.0,觸摸屏質量和電池容量都進行大幅提升,而最終的定價保持不變,這讓印度政府的「低價午餐」項目得以再次推進。印度學生啥時能夠實現「人手一本」,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這款平板電腦的大多數部件採購自中國大陸、台灣和韓國,它真的能成為全球最便宜的平板電腦嗎?當印度人還在討論幾百台「太陽2.0」到底有沒有開始測試時,類似規格的產品已經在中國成千上萬地生產出來了。
在京東商城上,筆者就看到了兩台比「太陽2.0」配製高的平板電腦,售價僅為299元,與未來「太陽2.0」未受補貼的市場價接近。而印度購物網站Flipkart上與京東相似配製的平板電腦的售價,最便宜的也要4250盧比(約490元)。或許印度人直接從中國採購成品實現「人手一本」會來得更加方便些吧?
本文來自於新浪財經原創專欄集《全球新聞眼》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明文章來源和欄目鏈接,歡迎媒體洽談落地合作。意見建議請@全球新聞眼2012 (微博)
2 :
GS(14)@2012-11-12 22:47:08但通常最成功就是呢種
3 :
GS(14)@2012-11-12 23:45:523樓提及
但通常最成功就是呢種
咁通常最成功就是呢種?
4 :
GS(14)@2012-11-13 00:10:055樓提及
唔易成功果d 點叫優勢 唔知你想補充d 乜
我淨是想講後來者會成功過第一個做呢樣野的人
5 :
GS(14)@2012-11-13 00:13:15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唔易成功果d 點叫優勢 唔知你想補充d 乜
我淨是想講後來者會成功過第一個做呢樣野的人
呢個係另一個話題, 做呢樣野佢係先行者
本月,作為當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印度決定在聯合國展示這台升級版的平板電腦,
由於它是從失敗的第一代「太陽」(Aakash)牌平板電腦升級而來,所以人們稱它為「太陽2.0」。「太陽2.0」搭載安卓4.0操作系統,7吋電容觸摸屏,1Ghz的處理器並擁有續航4小時的電池容量。
6 :
GS(14)@2012-11-13 00:14:008樓提及
後起優勢係國際黎講係後發展地區所持有的優勢, 同公司企業個概念係唔一樣的
但是市場發展通常都是後來會勁過之前的
7 :
abbychau(1)@2012-11-13 00:21:04你完全唔明應該點去展開一個討論, forum 唔係一個諗到都可以講出口ge 地方, 係有方向性的
我要講幾多次你先可以認真對待一個topic
9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唔易成功果d 點叫優勢 唔知你想補充d 乜
我淨是想講後來者會成功過第一個做呢樣野的人
呢個係另一個話題, 做呢樣野佢係先行者
本月,作為當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印度決定在聯合國展示這台升級版的平板電腦,由於它是從失敗的第一代「太陽」(Aakash)牌平板電腦升級而來,所以人們稱它為「太陽2.0」。「太陽2.0」搭載安卓4.0操作系統,7吋電容觸摸屏,1Ghz的處理器並擁有續航4小時的電池容量。
我淨是想講後來者會成功過第一個"做呢樣野"的人
佢山寨平板係後來者, 但後成咁已經係紅海
"做呢樣野"係呢篇文個主題: 係資助學費使用平板電腦
8 :
abbychau(1)@2012-11-13 00:21:5110樓提及
8樓提及
後起優勢係國際黎講係後發展地區所持有的優勢, 同公司企業個概念係唔一樣的
但是市場發展通常都是後來會勁過之前的
就算你所講ge 係正確, 但同推論係一d 關係都無
9 :
GS(14)@2012-11-13 00:23:5411樓提及
你完全唔明應該點去展開一個討論, forum 唔係一個諗到都可以講出口ge 地方, 係有方向性的
我要講幾多次你先可以認真對待一個topic
9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唔易成功果d 點叫優勢 唔知你想補充d 乜
我淨是想講後來者會成功過第一個做呢樣野的人
呢個係另一個話題, 做呢樣野佢係先行者
本月,作為當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印度決定在聯合國展示這台升級版的平板電腦,由於它是從失敗的第一代「太陽」(Aakash)牌平板電腦升級而來,所以人們稱它為「太陽2.0」。「太陽2.0」搭載安卓4.0操作系統,7吋電容觸摸屏,1Ghz的處理器並擁有續航4小時的電池容量。
我淨是想講後來者會成功過第一個"做呢樣野"的人
佢山寨平板係後來者, 但後成咁已經係紅海
"做呢樣野"係呢篇文個主題: 係資助學費使用平板電腦
咁我應該去解釋他點解成功是咪,但我覺得應該亂講野? 睇下是咪咁,咁更易想到野,不易好快個topic 走左入死胡同
10 :
GS(14)@2012-11-13 00:25:0012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後起優勢係國際黎講係後發展地區所持有的優勢, 同公司企業個概念係唔一樣的
但是市場發展通常都是後來會勁過之前的
就算你所講ge 係正確, 但同推論係一d 關係都無
咁我個推論真是同個結論無關,但我都是想講下呢樣野同乜野可以相關,你向綜向去想,我打橫去想
11 :
abbychau(1)@2012-11-13 00:26:2114樓提及
12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後起優勢係國際黎講係後發展地區所持有的優勢, 同公司企業個概念係唔一樣的
但是市場發展通常都是後來會勁過之前的
就算你所講ge 係正確, 但同推論係一d 關係都無
咁我個推論真是同個結論無關,但我都是想講下呢樣野同乜野可以相關,你向綜向去想,我打橫去想
我最不希望是看到主題橫向發展, 這主題就不能完結了
12 :
GS(14)@2012-11-13 00:28:3015樓提及
topic 的開啟就是為了完結, 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就是正確了
比起以前, 可以利用人類積蓄的知識; 後起優勢係呢度係開發成本同物質成本極大下調。
我看來認同你的意思,但是如果topic 得單向會有點不好玩嘛。
你在想的已經是智庫的問題,咁網絡是咪一個唔錯的資料池呢?
真實的印度:印度人不仇富 富豪更有安全感
1 :
GS(14)@2012-11-11 10:46:20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yzjj/20121022/120913437004.shtml
印度商人階層穩固
近日,胡潤首發印度富豪榜,信實工業阿巴尼個人資產為人民幣1200億元,比中國大陸首富宗慶後多出一半(見《胡潤首發印度百富榜 能源大王安巴尼居首》)。
報告顯示印度富豪平均年齡為62歲,比中國富豪要老10歲。其中,38%的印度富豪財富來源為繼承,而在中國則不到2%。印度富豪前三甲都來自家族傳承,首富阿巴尼及其弟弟繼承了父親的信實集團,次富米塔爾的父親之前在印度經營一個鋼鐵廠,而第三富翁IT大王阿齊姆-普萊姆基(AzimPremji)則是接手了父親的生意之後,轉型到IT行業。對於聲明響亮的塔塔集團,雖然其家族個人資產本次沒人上榜,但其掌門人已經傳至第五代。新浪財經做了個統計,印度前100名富豪中,其公司名字與人名直接相關的就高達23家。
印度白手起家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如IT和製藥業,而傳統行業的商人階層相對穩固。即使是在德里從事中國手機批發的經銷商,其實力往往比中國工廠的老闆還要雄厚。
長住印度從事手機貿易的張主管說,剛來印度時,每次拜訪客戶,客戶總會介紹說他的爺爺甚至是爺爺的爺爺也做貿易生意的,讓他感到非常驚訝。
在中國,我們卻更加習慣於聽到商人是「下海」而來,而老闆是「爆發戶」。而這些經商動不動就過三代的印度人,並不像中國那些空手套白狼的貿易商,其腰包往往要比深圳手機工廠的老闆還要鼓得多。正是其實力雄厚,他們甚至掌控著曾經如火如荼的中國手機廠商。
即使是新進的競爭者,也多以家族方式進行經營。德里一家十人作坊的小家電小企業告訴新浪財經,其三兄弟一人在中國採購零部件,一人負責組裝生產,一人則負責銷售;而批發市場的另一位錫克教商人則為其哥哥看店,其兩位哥哥卻長期駐紮於中國和泰國進行採購。
印度富豪更有安全感
繼承父業後把公司發展成全印度第一的阿巴尼是成為全印度最炫富的商人,幾乎全印度都知道首富阿巴尼擁有一幢600位全職工作人員的私人住宅。這幢樓位於南孟買,高27層,價值60億人民幣,有空中游泳池和三個直升飛機場。但對於如此炫富,阿巴尼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評,而豪宅從買地到修建還引發了一系列的腐敗疑案,然而他到目前依然高枕無憂,還受到不少印度人的頂禮膜拜。
印度流行作家巴哈特(Chetan Bhagat)向印度年青人發出疑問,為什麼這些富二代、富三代,被看作是年青人的偶像呢?巴哈特認為,他們的富裕是建立在窮人從來都不可能擁有的各種裙帶關係上面的,他們實際上搶走了年青人應該在同等水平上競技的機會。
受到安納等反腐敗活動家的影響,印度的中產階級越來越重視反腐敗,政客因腐敗而下台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但和中國富豪沒有安全感相比,印度富豪生活得更加自在。在政商的裙帶關係中,人們的指責集中在官僚主義的政府部門,而忽略了商人等行賄方。印度總理辛格直到最近才發話說,立法也要針對商人,因為腐敗行賄者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另外,傳統的種姓制度使得印度窮人與富人之間的關係保持和諧,印度人似乎還沒有仇富這個概念。寄住在一位富人家的中國學生小黃就對印度窮人與富人相安無事感到吃驚,她說印度人家裡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服務人員進進出出,拖地的、洗衣服的、送菜的、做飯的、洗碗的、維護花園的等等,而印度富人一點都也不用擔心這些窮人會偷走家裡的東西。洗衣服者每天都會按時來收走衣服,每個月每人只需要支付200盧比(約24元),還不夠到外面吃一餐麥當勞,而小黃一個月的房租則需要付1萬盧比。
另一位留學生小吳說,他到自北方邦的印度同學家裡做客時,看到每天晚上家裡的僕人都會給他同學的父親捶背,真是不可思議。而僕人整家就住在大院外的一間小房子裡,屋主提供其一輩子的吃住則可,卻幾乎不用支付什麼工資。
「這是因為種姓制度(Caste system),窮人覺得他們出身的地位就是要為富人服務,他們不會有平等的權利意識。富人也很尊重他們,即使他們晚上睡在路邊,富人也不能去傷害他們的尊嚴」,印度人阿希什告訴筆者。
在印度,窮人生活過得辛苦,但卻不悲觀。每次晚上十一點在德里的大馬路走過,筆者都會看到那些三輪車伕睡在大馬路上,甚至還有三兩人坐在路中間分道的綠帶上一邊玩手機,一邊小酌,不亦樂乎?隔天再坐上這些三輪車,有時還能聽到他們特意衝你神氣地哼著印度小調!這麼樂觀的窮人,怎麼會仇富呢?
現代與傳統的大雜燴
不過,種姓制度是無法全面解釋印度的,最籠統的解釋是印度依然保持著強烈的傳統社會結構和傳統觀念。以家族和種姓為單位組成的社會結構依然是印度社會的基礎,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印度商人多是家族式和繼承式的,而窮人也能夠窮得自得其樂。
但是,一切並非一成不變。其實,從印度立國開始,憲法就已經規定人人平等,並且取消了傳統的種姓制度,印度政府部門也按比例預留很大比例的席位給弱勢群體。隨著經濟機會的增加,更多的窮人變成了中產階級,權利意識慢慢崛起。
「受到一些代表窮人利益的地方政黨影響,如西孟加拉的草根國大黨,窮人也開始覺醒」,阿希什說,多黨競爭的制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受到民主制度和現代經濟的雙重驅動,印度目前正處於一種傳統與現代大雜燴的社會形態。抓住機遇的家族企業突然變成了巨無霸,而越來越多的市場新手以兄弟為單位跑到中國市場進口零部件,還有那些在馬路中間小酌的三輪車伕,在能夠熟悉玩轉手上的山寨手機之後,說不定他們已經意識到要努力攢錢給小孩學習英語。
印度富豪們目前一點都不用像中國富豪一樣擔心財產的安全,其資產再傳到下一代應該也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印度不能為轉變中的社會提供更多的權利和機會,那些辛辛苦苦跑市場新商人和踩三輪車的窮人,除了對政府大有意見之外,至少也會對富人進行抱怨。
印度人思拉亞說,如果阿巴爾放棄他的190億美金,那麼這些錢可以建造5900萬個廁所,能夠解決印度農村67%的人沒有廁所可用的問題。要是他更熱衷於教育事業的話,那麼可以送4000萬小孩去上學。
本文來自於新浪財經原創專欄集《全球新聞眼》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明文章來源和欄目鏈接,歡迎媒體洽談落地合作。意見建議請@全球新聞眼2012 (微博)
真實的印度:開發商「跑部錢進」
1 :
GS(14)@2012-11-11 10:47:03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yzjj/20121017/094613392981.shtml

房地產腐敗劍指黨主席
最近印度政府又被腐敗指控所纏身,劍指印度最有權力的人物——印度執政的國大黨主席索尼亞-甘地。據媒體報導,印度反腐敗活動人士阿文德-柯日裡瓦爾(ArvindKejriwal)在本月初指控索尼亞女婿羅博特-瓦德拉(RobertVadra)得到了DLF公司6.5億盧比無息無擔保的貸款,並以遠低於市場價從DLF公司獲得了共計30億元的資產。
DFL公司是印度傳奇的私營地產教頭。在短短10年裡,這家公司把新德里遠郊的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建成一個現代化的世界離岸外包中心——古爾岡(Gurgaon)市,並吸引了克傑-韋爾奇把通用的後台操作中心搬到這裡。DFL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地產開發商。
指控爆光後,DLF頓時失去光環,在指控的下一個開盤日,其股票創兩月來最高跌幅,達到7.24%,目前仍在月最低點徘徊。
2011年,前通用電氣的CEO克傑-韋爾奇發佈了DLF的掌門人K.P。辛格(Kushal Pal Singh)的自傳--《不管多麼奇怪:DLF背後那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辛格在書中寫道,他從一位美國企業家身上學到的最大的東西是商業倫理。
令人想不到的是,僅時過一年,這個信守「商業倫理」的地產大亨,現在卻引起印度媒體爭先恐後地羅列其與羅博特千絲萬縷的網絡關係,並引起了房地產行業腐敗的討論。
開發商用迷蹤步「跑部錢進」
在中國,人們用「跑部錢進」來形容企業家通過賄賂獲得政府部門的項目審批,印度也不例外,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房地產領域,其所要跑的部門之多,程序之繁雜,有如一個迷宮。而對於駕輕就熟的開發商來講,其應對策略有如「迷蹤步」,琢磨不透。
據印度《經濟時報》的報導,印度開發商在開發一個小區之前,要準備172份文件,得到來自40個不同部門的57項批准,共需要花3-4年的時間。其中的環境審批程序,就需要1-2年的時間:首先要向國家專家鑑定委員會(SEAC)申請,得到確認後再向SEAC做報告,報告通過後要對SEAC的監視報告再做答辯,答辯後再次向SEAC做報告,報告通過後再向環境影響評估局(SEIAA)做報告,報告通過後還要得到來自SEIAA、電力部門、服務部門、機場管理部門和環境森林部門等等部門的各種無議異證明,而這些證明包含了50種奇怪的條件。另外,整個過程期間還包含了個人訪問。
辛格在其自傳中稱,他剛開始時,最辛苦的工作就是與各種各樣的政府部門打交道,以獲取審批證明。「我整個人都忙於處理無數的政府審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我必須與無盡頭的官僚習氣搏鬥,為了等待各個部門的審批報告,我在郵局撞破了頭」,辛格在書中寫道。
然而,這種寶貴的經驗卻使辛格獲得了成功。印度房地產企業的特點在於地域的集中,據報導,DFL的一半地產都在古爾岡市。這說明了他在古爾岡的「迷蹤步」跑得很成功,並抓住了這一關係資源優勢,集中精力進行發展。辛格說:「與政客建立關係使道路更加暢通,當我試圖建設古爾岡時,我意識到除非與責任首席部長發展好工作關係,不然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如今的古爾岡,其最出名的區域就叫DLF城。
一位房地產諮詢公司的CEO在接受《經濟時報》採訪時說,開發商必然與所有政黨操持友好關係,「這關係到生存問題」。此外,更加頭疼的原則是,開發商必須與所有政黨都維持好關係,因為政府隨時都有可能更換。維持關係包括政治獻金、行賄等,而要打交道的部門之多之複雜,那幾乎不是新進開發商能夠處理得了的。辛格甚至曾與一任首席部長的關係處理得不好,那斷時間DFL極不好受。
房地產是「腐敗」的代名詞
開發商與政府如此緊密的關係,使得房地產成為滋生腐敗最大的溫床之一。印度房地產開發商組織聯盟(CREDAI)的一份報導稱,印度的房地產已經與賄賂和黑錢是同義詞了,報告稱:「這個國家被認為是全球最腐敗的國家之一……而房地產部門被認為是這個臭名的最大貢獻者之一」。
在短暫拍賣土地的時間裡,開發商卻需要先得到各種各樣的證明,只有與政府走得最近的開發商才能通過特殊窗口,快速獲得。同時,沒有得到批准而先開建,開建過程中違反容積率規定,先提高樓層數再向政府申請,沒有得到批准就提前售樓等等行為,都已經成為房地產界的潛規則。如果按照正常的審批程序,估計很多開發商的房子更加無法建成。
在阿文德的指控中就有專門針對DFL和政府的勾結的。阿文德說,DFL非法提高容積率,把醫院用地轉變為經濟特區用地,最終都得到政府的承認。
而對於那些開建後無法與政府修補關係的,則往往推遲工期,甚至轉移陣地。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事例,有位客戶買了開發商在建的房子,最後通知收房時房子卻是在另外的地方,開發商解釋說由於等不到政府的批准,原先的計劃搬到另外一塊地皮上去了!
和金錢緊密聯繫的這個房地產管理系統,由於其複雜性,甚至被稱為「無系統」。針對政府這種無序又陳舊的審批程序和官僚作風,印度競爭委員會的前主席維諾得(Vinod Dhall)發問道,為什麼航空、電信和石油部門有一個比較好的監管部門,而房地產卻沒有。在印度,連房地產的經紀行業都沒有任何指導原則,從業人士也無需獲得任何資格證書。
開發商自己也公開譴責整個系統。「我們是系統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CREDAI主席拉里特(Lalit Jain)在報告中說,「我們討厭這個系統,它讓我們看起來很醜陋;我們詛咒每一個剝削我們、給我們法律許可的人……」。
不過,這一切並沒有阻礙投資資金繼續進入印度房地產市場。最新的印度PHD工商會(PHDCCI)報告稱,隨著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強,印度市場更多的資金正正投資到房地產,僅次於金銀市場。
本文來自於新浪財經原創專欄集《全球新聞眼》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明文章來源和欄目鏈接,歡迎媒體洽談落地合作。意見建議請@全球新聞眼2012 (微博)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