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国果汁行业悄入“滞涨时代”创新不足成最大瓶颈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3/1184374.shtml


每经记者 刘晓杰 发自武汉
一边是越来越显得过剩的产能,另一边是主动权孱弱的出口和持续不足的内需,我国果汁行业仿佛在后危机时代正一步步 走进 “滞涨”。昨日(7月22日),在武汉举行的“2010中国果蔬汁产业峰会”上,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直言:“中国的果汁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 快速但极不平衡的时代。”而这焦虑的背后则是我国果汁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
高速发展下的不平衡危机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水果年 产量在90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5%。而且,我国已经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饮料生产国,其中果汁类饮料保持了每年超过100万吨 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我国人均年果汁消费量为1000克,仅是西欧的1/40,不到美国的1/20”,作为全国饮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赵亚利 不无遗憾地表示。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果汁企业在价格和质量上已越来越不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一位来自广东的参会企业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我们果汁出口价格变化波动太大,出口价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吨2000美元,最低的时候才600美元,而国外卖给我们的果汁基本稳定 在每吨1400美元,而且质量上绝对没有问题。”这位负责人还称,由于国外同类企业在技术上有优势,“他们的生产成本比我们还要低,而且非常稳定。”
此外,我国果汁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全行业利润不断下行也是业内人士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上述广东企业负责人称,很多企业看到价格涨就使劲生产,利润下跌就关掉机器不做,“这就会导致我们整个行业在出口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因为内耗已经很严重了。”
内需不足加上内耗严重,使得国内果汁企业对外依赖度渐高。“我们现在主要的消费市场就是在欧美,可是由于这次欧洲债务危机,今年1~5月份对欧出口再度 下降了57.9%”,张亚利表示,国家应该加大对果汁行业的扶持力度,这个行业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果农。这个和玉米、大豆是同等重要的,国家应该考虑把果汁 加工确认为农产品加工业。
创新将是唯一出路
水果存在的农药成分问题成为昨日会议讨论的热点。国际果汁工业保护协会 (SGF)技术总监Dr.W.Rieth称:“我们协会刚刚在中国做过市场调查,发现有六种活性元素在产品样品中被检测出来。中国企业使用的这些农药在欧 盟是严格禁止的。”他还表示,果汁行业必须在生产链的第一阶段就杜绝污染。
而就产品质量检测的问题,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冷传祝 坦承,由于技术创新上的不足,我国果汁行业面临的重金属、农残、食品接触面等问题已经对果汁行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教 授解维域也表示:“SGF对我国企业审查越来越严格,只要在质量上有一点点问题就会被检测出来,从而进入SGF的全球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则是全球果汁 从业者可以共享的资源。
“创新是当前果汁饮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创新在本质上就是不断满足消费者更高更新的需求”,佛罗里达柑橘协会研究与运营副董事鲍勃·诺伯格如此解释创新的本质。
作为行业巨头,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副总裁李小筠也表示,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必须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据悉,该公司将投资9000万美元在上海建全球创新及技术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0

倫敦帶領英國房價邁入滯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633

上月,倫敦房價增速降至三年多來最慢。新的抵押貸款規則和英國央行的幹預讓潛在買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走向提高了警惕。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表示,6月,房價指數從30降至10,為2011年3月來的最低水平。該報告還顯示,協會已經下調了房價增長預期。

上月,對倫敦房地產的需求以6年來最快的速度下跌。過去幾年,倫敦房地產價格的飛速上漲令人擔憂,房地產泡沫可能正在醞釀之中。英國央行行長卡尼6月宣布的措施旨在抑制房地產債務的累積。他表示,房地產市場對英國經濟複蘇帶來了風險。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表示,全球價格指數在7月下跌至49,6月為52。新買家問詢指數從6月的7跌至-2,表明了需求有所下降,而這為2013年1月來首次。

報告表明,在更嚴格的貸款規定是時候,英國的房地產市場增長放緩。今年早些時候,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進行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削減了未來5年英國房價的年均增長預期,將預期從5.9%下調至4.7%。而對倫敦房價的增長預期則從9.3%降至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27

誰導演了公募十年有效資產滯漲?業績!

從2007年至今,公募基金迎來了10年發展期,基金數量從300多只增長至4000多只,行業資產規模從3萬億增長至9萬億。然而,近日有消息援引相關研究機構的統計稱,如果把不同類型的基金統一按管理費率折算成有效資產口徑,目前的公募基金規模和10年前比基本沒有增長。

基金10年有效資產緣何增長停滯?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基金業績或是有效資產增長停滯不可忽視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基金套牢期間大多數基民並未選擇贖回,基金份額實際變化不大。相反隨著歷經多年等待,基金凈值回歸到成本線以上時,基民的贖回訴求反而變得強烈;另一方面可能是高業績基金進行高分紅,導致基金資產縮水。

日前,來自東方紅資產管理董事長陳光明在公開場合提出的“客戶盈利是基金公司考核的核心指標”的一番言論引起了業內的反思,有人為此把有效資產增長停滯問題歸結為行業多年來重規模、輕業績致使公募口碑受損。

誠然,基金公司過度看重排名應該是影響行業發展的一個因素,但第一財經記者研究發現,公募10年有效資產不增長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基民解套離場?

眾所周知,占公募有效資產權重最大的為偏股型基金,它們的管理費率遠超固定收益類產品。基於此,本文將從偏股型基金的業績波動角度解析有效資產變化問題。

2007年10月16日,在A股歷史上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日子,當天上證綜指創出歷史性的高點6124。牛市的利好為公募基金帶來了風光歲月,一基難求、提前募集結束、基金發行按比例配售在彼時較為普遍。正是在那個時候,大批基民瘋狂入市、巨無霸基金頻現。在最為瘋狂的月份,單只基金的平均募集規模達到297.93億元。然而,令入市基民未想到的是,一套便是數年。

從點位來看,如今的A股大盤僅略微超過6124高點時的一半。即便是最近一輪牛市高點距離6124也有千點。從這個角度而言,6124高點至今,仍有很多股票價格或者偏股型基金凈值未“回本”。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基金市場,整體而言已經回到了當初的位置。10年間,A股市場經歷了大擴容,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長、盈利與估值出現顯著變化。若以一個更加全面反映A股全市場行情的指標萬得全A指數(881001)來衡量,當前A股整體價格已經較2007年6124點高出了8%左右,而在2015年6月即最近一輪牛市的高點時,萬得全A指數超出6124時點位70%之多。換句話說,投資者在6124高點買入股票套牢持倉至今,大概率已經回本。

股指回歸的同時,基金市場的表現也趨於一致。據銀河證券統計,6124點至今,4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29只基金已經解套,另有11只出現了1%至41%之間不同程度的虧損。而A股市場在2015年6月的最近一次牛市高點時,未翻本的基金只有2只。

“套牢”現象是A股市場上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有些個人投資者在股票套牢之後,選擇長期持倉直至股價回歸到成本線以上,也有人忍受不住股價的不斷下探而選擇“割肉”。在基金市場上,6124點前後正是基金發行的高峰期,大量基民跑步入市,結果紛紛套牢。在經歷熊市的洗禮期間,偏股型凈值紛紛跌落,基金單位凈值低至0.4元、0.5元、0.6元的情況隨處可見。而正是在如此低迷的市況下,很多基民可能會選擇繼續持有。

舉例而言,2007年6月13日,廣發大盤成長成立,首募金額148.5170份,2008年該基金凈值跌至0.5011元,但該年年末基金份額逆勢增長至170.67億份。2010年11月基金複權凈值短暫回歸過1元,但基金體量則遭遇縮水。當年年末,基金份額跌破130億份,較此前一個季度凈贖回逾10億份。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客服人員張軍(化名)向第一財經記者講述了那段時間的親身經歷。他稱:“一開始市場剛調整的時候,投資者打進來電話很多,詢問為什麽會有調整,在他們看來,買入基金肯定是虧不錢的。隨著跌幅的擴大,投資者打進來的電話數量開始增多,他們的態度變得急躁,不斷質疑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在過去較長時間之後,基金凈值還是在相對低點徘徊,投資者心態也就麻木了,打進來的電話明顯減少,即便接進來的也很少有人會談套牢的事情。”

張軍稱,在多年的套牢歲月中,基金資產和單位凈值出現了大幅縮水和調整,但巨額贖回現象並不多見,亦即套牢期間大多數基民並未選擇贖回,基金份額實際變化不大。相反隨著歷經多年等待,基金凈值回歸到成本線以上時,基民的贖回訴求反而變得強烈。

基金分紅的影響

如果說一只業績平庸的基金在解套後,基民選擇離場的概率較大。那為何業績出眾的基金,也會遭遇資產凈值多年來未擴張甚至是縮水的窘境?這也可能是造成公募有效資產10年滯漲的因素。

近日一則華安行業輪動基金的分紅公告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註。每10份基金分紅7.36元,若全部按照以2.1037元的單位凈值來推算,那基金的資產將由此縮水35%。據基金2016年四季度顯示,截至去年年末華安輪動資產凈值2.5583億元,理論上來說,這次分紅最高可以讓基金資產縮水8900萬元。

委外資金蜂擁入市的當下,有人曾將基金高分紅,理解為滿足機構投資避稅需求。但實際上,這只基金並非是機構定制型產品。2016年中報顯示,機構持倉占總份額的比例為13.71%,遠低於個人投資者的持倉占比。

華安行業輪動高比例分紅緣於基金契約的規定。據基金招募說明書,在符合有關基金分紅條件的前提下,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多 6 次;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於期末可供分配利潤的 10%。而基金分紅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3日的分紅基準日,基金可供分配的利潤高達17113.69萬元。為此,華安基金正是按照10%約定,分紅金額1711.369萬元。

證監會在2014年7月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了封閉式基金分紅每年不得少於一次,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於基金年度可供分配利潤的百分之九十,而開放式基金分紅由基金合同約定。

理論上來說,業績越好的基金,分紅金額極有可能越多。偏股型基金的波動比例向來是最高的,牛市期間,偏股型基金將分配出大量收益。眾所周知,若基民未主動修改,基金分紅的方式默認為現金分紅,即分紅金額將從基民資產從扣除。

實際上,華安行業輪動絕非個案。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按份額分開統計,分紅比例超過10%的基金數量達到22只,在所有分紅基金中數量占比超過10%。分紅比例超過5%的62只。

以上兩方面,正好解釋了為何公募有效資產10年出現停滯增長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04

AI手機紮堆出爐 能否“拯救”滯漲市場

對於眼下“拼紅了眼”的智能手機市場來說,全面屏似乎已經成為上個世紀的產物。如果現在在發布會上不提點“人工智能”的東西,很抱歉,下一波手機洗牌中,也許很快就會被其他廠商“秒殺”。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幾乎所有的手機產品在發布時都搭上了AI的概念,比如三星的AI助手Bixby可以通過攝像頭完成智能翻譯、匯率轉換等。華為也發布了首款集成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的芯片,隨後發布的Mate10、P20、榮耀V10、榮耀10等產品中都加入了拍照識物的功能,榮耀10更是能對專業攝影師的取景、參數、構圖經驗進行深度學習。就連低調的蘋果,也在芯片上加入了“仿生”的噱頭,表示擁有一個每秒運算次數高達6000億次的神經網絡引擎,而“神經網絡”一詞的使用,也帶動了今年一波手機發布會PPT的跟風。

但AI在當前更像是營銷噱頭,千篇一律的技術渲染並沒有在一季度給這個市場帶來更多的好消息。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一季度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7.9%。

“AI不是一個功能、一個模塊或一項技術,而是由芯片算法、系統等共同組成的完整系統,一個公司如果想構建真正的AI能力體系,硬件、智慧系統和應用這三個層面必不可少。”榮耀總裁趙明在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指出,當前行業中擁有大量的“跟風式”AI,即算力無本質提升的包裝式AI、功能無實質落地的炒作式AI、缺乏生態建設的封閉式AI。

新品含金量幾何

集邦咨詢行動式記憶體研究經理黃郁琁2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智能型手機領域來看,近年上遊廠商在芯片開發上都包含AI應用,相信AI的應用會更加普及,觸角也會向下延伸至中端手機。但品牌若要做出差異化,必須投入巨大資金進行AI應用的構建。

在他看來,AI分為三個層次,包括第一層的芯片和硬件,針對AI的核心處理打造適合於AI算法的硬件,以及第二層打造AI智慧系統,增強自我學習認知、計算機視覺,還有第三層,應用生態。在其中的任何一個層次發力,都可以享受到這個產業發展的紅利。

但實際上,目前市場上更多的AI手機仍處於“跟風式”營銷狀態。比如使用較老的芯片架構,沒有本質的升級,卻“包裝成”第三代、雙核等AI芯片概念,實際上算力卻遠遠落後於行業水平。又比如說,在拍攝功能上冠以AI的名頭,宣傳大於實際體驗,但是實際拍照效果不佳,甚至有的只是在發布會PPT上包裝場景識別分類,在手機功能上沒有任何體現。

“的確,目前很多AI手機上強調的能力還是主要集中在圖像識別和處理上。”黃郁琁對記者表示,比如打開照相機,如果你把相機對準一個人,那麽預覽畫面的左下角就會出現一個“人”的小圖標;如果你對準植物,就會出現一個植物的小圖標。更確切地說,這種AI仍然是“嬰兒”狀態,即需要用戶發送指令,手機上的AI才能發揮作用,執行的是“被動式反應”。

“以目前AI的發展來看,多以單一的AI應用為主,像是語音辨識、智慧環境感測拍照等。”黃郁琁對記者說。

“但實際上,人工智能未來會成為人腦的協處理器,縮短與專家之間的差距。”趙明對記者表示,AI技術可以讓手機基於用戶行為習慣自我學習,進而優化、智能感知用戶場景、預測用戶行為再智能分配資源。更直觀地說,隨著AI在手機中的應用,手機開始主動觀察你、理解你,手機原來只是個工具,但在未來會變成一個外腦,不再只是一個硬件狀態。

能否“拯救”滯漲市場

隨著AI手機產品的密集發布,一場場AI手機營銷戰呼嘯而來。

但無論是手機廠商負責人的公開表態,還是調研機構透露出的數據,焦慮的心態與膠著的市場態勢並沒有在一季度得到緩解。相反,更多的中小手機廠商的生存變得更加困難。

OPPO副總裁吳強表示,當前T形格局下,頭部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在他看來,首先自己不能犯錯誤,如果犯錯,規模很快會被其他競爭方吃掉。可以等到競爭對手犯錯,來獲取對方的市場份額。

而頭部企業的圍守攻讓更多的中小品牌面臨著份額持續減少的壓力。從分析機構賽諾提供的數據排名可以看到,中國市場一季度兩極分化明顯,排名前六的廠商一季度出貨量均為千萬級,從排名第七的魅族開始,金立、三星、小辣椒的出貨量卻都是百萬級。這也意味著排名在十名以外的手機廠商,出貨量在第一季度不及百萬,每個月平均下來連40萬的銷量都達不到。

對於中小品牌來說,市場嚴冬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在諸多分析師看來,AI能否拯救“滯漲”的手機行業,目前還說不清楚,但不可否認,手機和AI的結合將會是未來科技風口之一。

黃郁琁認為,猶如科技叠代總是需要周期,手機進入真AI時代、開辟出顛覆性的變化並且找到落地場景也需要走更長的路。

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曾經將集成NPU人工智能處理單元的芯片稱為芯片中的“核武器”,一顆手機芯片背後站著上萬人的研發團隊,都是碩士、博士,采用的是集成了專用獨立硬件處理單元的NPU,由NPU獨立完成專項的AI運算任務,提升AI運算能力。

相較之下,高通運用的是CPU、GPU、DSP三大模塊進行AI運算,通過神經處理引擎(SNPE)對具體的AI任務進行分析與下發,而聯發科則是使用“雙核APU”,通過多顆DSP的能力來提升圖像後處理的運行效率,再做AI相關的圖像處理算法。

“像AI、芯片都是重資產投入的,而且一投就是十年,十年才打造出今天在人工智能上面領先的芯片。”趙明對記者表示,在充分比較和選擇的時候強者會更強,手機品牌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